长征路上丢弃的孩子的两个字英雄人物

长征路上的人物系列地址:长征英雄谱——毛少先_金羊网新闻_网易新闻
长征路上的人物系列地址:长征英雄谱——毛少先_金羊网新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长征路上的人物系列地址:长征英雄谱——毛少先_金羊网新闻)
长征英雄谱——毛少先
/04740.shtml编辑:林晓彦
(原标题:长征路上的人物系列地址:长征英雄谱——毛少先_金羊网新闻)
本文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信丰县委党史办【八秩校庆·人物】生药长征路上的英雄——徐国钧
徐国钧(-),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药显微鉴定尤其是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 。
一·黑暗岁月,韧性初成
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黑暗岁月里,徐国钧出生在常熟市东张镇横塘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未满三岁的时候,父亲便因贫病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才将他姐弟俩拉扯成人。幸得亲友们的资助,他的童年除了帮助家庭拾棉花、做手工外,也曾进过几年学堂。但迫于生计,刚刚读完高小就辍学了,尽管他在当时是个勤奋好学、倍受师长重视的好学生。
徐国钧与妻子毛凤斐
徐国钧十四岁那年,为了减轻病弱的母亲肩上的担子,他不得不含泪辞别亲人,远离家园,只身到异地一家米店当学徒。“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江南大好河山。在战火和硝烟中,他和家人失散了,孤身飘流到镇江、武汉。但在此,他遇见了他的指路人——周太炎。
二·亮光初现,与药结缘
1937年,周太炎受聘国立药专植物系教员,因国立药专西迁,携一家老少十余人避难至重庆,之前与徐国钧并不相识,但命运使他们在逃难途中相遇。周先生十分同情这位已经风霜然而充满骨气的少年,毅然把他带进了由南京迁往重庆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太炎先生向孟目的校长举荐徐国钧为生物、生药室技术助理员,时年1938年3月,从此徐国钧与药科大学结下不解之缘。在任技术助理员期间,他参加生物学、药用植物学、生药组织学实验课的准备,这三年半技术助理员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决定徐国钧一生的人生走向。期间在艰辛的环境中,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速度自学中学基础课程和英语。1941年9月,徐国钧又以优异的成绩正式考入国立药专学校本科。1942年暑假,他到北碚中国生物科学社进修组织切片制作技术,观察生物组织构造,为生药显微鉴定打下了基础。
徐国钧的实验报告
1945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生药学助教,担任本科生药学、生药组织学实验指导和高职科生药学讲课。
一声春雷震天下,祖国解放了。从此,他一心扑在教学上、科研上,立誓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人民,献给祖国的药学事业。解放后,国立药专易名南京药学院。学院领导和党组织欣喜地注视着他,关怀着他。根据他的表现和贡献,便从专家、教授中第一个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党,对新中国怎么能不爱戴?怎么能没有感情呢?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党啊,祖国,您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是您的忠实儿子。我将永远铭记‘父母’的恩情,在药学战线上,努力为您奋斗!为您拼搏!为您争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三·病魔悄现,忍痛坚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徐国钧同志年富力强,对事业充满着希冀和追求,雄心勃勃地和同事们一道开始系统地研究粉末药材鉴定的时候,厄运出乎意料地,悄悄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徐国钧被送进了当时江苏地区最大的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反复检查、化验、会诊,最后,在他的诊断书上,医生们写下了这样一行触目惊心的字:
颅骨外 未分化筛窦癌
这份诊断书无异于宣判了年仅三十五岁的徐国钧的“死刑”。因为这种癌,孳生在大脑颅骨外缘,临床病例死亡率几乎是100%。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专家、教授,又是全院第一个入党的高级知识分子徐国钧身患如此绝症,引起了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党委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惊动了国家卫生部领导。为挽救徐国钧的垂危生命,国家卫生部专门下达文件给上海第一医学院,要求尽快组成专家治疗小组,全力救护。
手术前的徐国钧
经南京药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患者亲属三方面签署同意的手术方案很快实施了。手术足足做了八个小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被活着抬下了手术台。只是从此失去了劳苦功高的左眼。呵,多么昂贵的代价啊!
麻醉药失去了药效,徐国钧渐渐苏醒过来。可是钻心的疼痛又使他昏迷过去……往日明亮的左眼不见了,随之出现的是一个鸡蛋大小的空洞。为巩固手术效果,徐国钧又忍受难以想象的巨痛,接受了为期月余的“钴60”放射治疗。虽然这不至于危及生命,但那种难以想象的疼痛滋味,实在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
他不得不大量服用止痛片,可是,止痛片对于严重的创伤反应似乎无济于事。学院领导担忧他,亲友们、同事们、医护人员们全都为他焦急。在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徐国钧毅然要求出院了。他是那么坚定,那么急切——他要以实际行动告诉党组织,告诉所有关心他的人们,在病痛的恶魔面前,他所选取的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生活道路!
徐国钧先生的工作室
出院后,从上海返回南京的第二天,便支撑着虚弱的身子,忍受着头部的剧痛,颤巍巍地向他的工作室、实验室走去……
四·生药编纂,鉴定古药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徐国钧的生命之灯仍然燃烧着,顽强的燃烧着。然而,他却实实在在的衰老了,消瘦了,灰白色的头发已悄悄地爬上了他的双鬓。额头上,也刻下一道道细密的皱纹。古语云:“人有所失,则必有所得。”
仍坚持工作的徐国钧先生
一九六〇年三月,徐国钧又和赵守训、叶三多等教研室的同志们通力合作,编写出一部220余万字的《药材学》参考书,这部罕见的鸿篇巨著,着重阐述了我国中药材的生产、鉴定和应用的系统知识,共收载常用各种药材634种,每种药材分中文名、别名、来源、历史、形态、产地、生产、贮藏、性状、组织、粉末、品质鉴别、用途及附注等项。全书共插图1300余幅。迄今,外国生药学界仍将这部书视为珍品,列为主要参考文献,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吴秀英教授(美籍华人),称之为我国近代中药研究中的“四大巨著之一”。
《药材学》
一九七二年秋,中国向全世界发布了一则重大新闻,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千年女尸。在随葬物陶熏炉、绣花枕、绣花囊中发现均有一些中草药,其外观干缩、色泽暗褐、质地疏而易碎,有的已变质炭化,这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可是这些深埋地下二千多年、早已炭化的东西,如何正确无误地分辨出来呢?国家有关机构忽然想起了生药显微鉴定领域内的先驱人物徐国钧。他隆重地接受时代使命般的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和合作多年的助手,老师等积极配合,争分夺秒地探索求证,凭借着他在这一领域深厚的造诣,通过数月的艰苦研究,终于将马王堆女尸手中的药材一一分辨出来,解开了这一千古奇迷。华夏民族为之生辉,为之自豪,全世界也为之惊叹不已。徐国钧教授因此被称之为“东方草药之王”。
不辞幸劳编纂书籍的徐国钧老先生
粉碎“四人帮”后的短短六年中,他主编和参加编写《中草药学》(中册、下册)、《粉末药材显微鉴定》(100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药物鉴定》等十五篇论著。其中,《粉末药材显微鉴定》(100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药物鉴定》分别荣获一九七八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协作成果奖。不久,他以卓越的成就升任为生药学教授,又被光荣地评为全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医药卫生大会先进工作者。
五·对外交流,博采众长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徐国钧作为中国观察员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标准化和应用区域间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日本、埃及、法国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在大会上,徐教授代表中方作了题为《显微分析对植物药和中成药标准化的重要性》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引起了强烈反响。大会执行主席埃及开罗大学马伦教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九八一年,徐国钧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兼中药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南京药学院生药学博士生的指导教师。他曾先后负责瑞士、日本等国家三批来华进修中药的留学生的教学组织工作。七月,他应邀访问日本,出席了在名古屋举行的日中生药和天然物化学讨论会,引起与会者的重视。次年五月,徐国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专家组副组长,又应邀访问了意大利。访问期间,他又一次以出色的学术报告,赢得了外国专家、学者的赞誉和景仰。他的名字和他的学术报告被国际知名刊物《明日草药》(Erboristena Doman)刊登于显要位置,在辉映着神秘色彩的世界生药学王国里,熠熠闪光……
徐国钧在访问与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中积极捕捉机遇,与国外和香港等院校接洽,从1986年开始派送博士到日本、香港6所大学与著名教授合作培养。同时也接受外国博士来校合作培养或进修。博釆众家所长,开阔国际视野,使研究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徐国钧几十年身教重于言教,自己首先垂范,也使他的学生受益终生。作为徐国钧的弟子,现在都为我国药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也是他人生中最为欣慰的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之璧1959年曾是徐国钧的研究生,她在《缅怀徐国钧先生,开创生药学研究新局面》一文中写道:谈到我国生药学研究和发展,我始终无法忘记我的恩师徐国钧先生。他为我国的生药学事业、特别是粉末生药学的奠定丶现代生药学的发展、青年生药学人才的培养,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从徐国钧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为振兴祖国中药事业顽强的拼搏精神。人们常常把战争年代南征北战的常胜将军称作英雄。而今天,祖国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无数个徐国钧这样的杰出人物,不正是新长征途中的英雄吗?
文字:王启礼
编辑:邢铂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