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初创企业将加入十亿美元级“什么是独角兽俱乐部部”

独角兽俱乐部:十亿美元级初创企业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 0:00:00
来源:36氪
过去10年,每年平均新诞生4头独角兽,其中Facebook属于“超级独角兽”(价值超1000亿美元)。每10年大约诞生1-3头超级独角兽。
  许多创业者,也包括资助他们的风投家,都想要建设一家 10 亿美元级的公司。  为什么投资者似乎很看重“10 亿美元级退出”?历史上,顶级的风投基金是广种薄收,对很多公司投钱,但仅靠在少数几家公司的取得所有权就能获得回报。此外,传统风投基金规模已经扩大,要求更大规模的“退出”才能获得可接受的回报。比方说,哪怕只是返还风投基金 4 亿美元的创办资本,也需要拿到 2 家 10 亿美元估值公司或 1 家 20 亿美元公司 20% 的股权然后在其被收购或上市时才能变现。  那么一家初创企业如何才能达到 10 亿美元的估值?看看 Facebook、LinkedIn 及 WorkDay 等,我们可否以史为鉴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Cowboy Ventures 的团队建立了一个 2003 年 1 月至今最近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含上市和未上市)的美国技术公司的数据集。其发现如下:  1、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有39名成员。在获风投的消费者及企业软件初创企业中的占比为0.07%。   Cowboy Ventures 综合各方数字认为最近 10 年约有 6 万软件公司获风投资金。0.07% 意味着每 1538 家初创企业才有可能冒出一个独角兽。  独角兽的估值情况  2、过去10年,每年平均新诞生4头独角兽,其中Facebook属于“超级独角兽”(价值超1000亿美元)。每10年大约诞生1-3头超级独角兽。   每年新诞生独角兽的数量  1990 年代的超级独角兽是 Google,目前市值将近 Facebook3 倍,以及价值 1600 亿美元的 A1980 年代是思科;1970 年代是苹果、Oracle 及微软;1960 年代是英特尔。从中可以看出,每一波的技术创新都会催生了若干的超级独角兽。(那么未来 10 年的技术创新潮又是什么呢?移动吗?)  除 Facebook 外其余 38 家独角兽的平均价值为 36 亿美元。  3、面向消费者的独角兽潜能更大,累计价值更大(即便排除Facebook也比企业型软件初创企业大)   尽管最近面向消费者性初创企业的投资热似乎有些冷却,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 20 年有 3 头超级独角兽都是这个类型的:Facebook、Google、Amazon。此类独角兽的累计价值(不计 Facebook)比企业型超出 60%。在未上市的独角兽中有 85% 也是此类的(Twitter、Pinterest、Zulily 等 )。  4、但企业型独角兽平均价值更高,融资相对少很多,即投资回报率更高。   企业型独角兽平均融资规模达 1.38 亿美元,目前价值是融资规模的 26 倍。投资回报率高的 3 个典型是 Nicira、Splunk 及 Tableau,融资规模小于 5000 万美元,但平均价值达 38 亿美元。而 Workday、ServiceNow 和 FireEye 现在的价值更达到其融资额的 60 倍。  而面向消费者型独角兽平均融资额为 3.48 亿美元,比企业型的多 2.5 倍,而价值为融资额的 11 倍。这说明面向消费者的初创企业要想在快速变大的环境下去的巨大成功需要更多的资金。而创始人及投资者需要对过去 10 年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估值过高负责(注:现在似乎已经接近泡沫边缘了)。  5、商业模式可归为4类:消费者电子商务、消费者受众、软件即服务及企业软件。   1)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指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共有 11 家);2)面向消费者受众型的公司一般服务是免费的,靠广告或管道货币化(11 家公司);3)SaaS 指用户付费使用基于云的软件(一般采取免费增值模式,有 7 家公司);4)企业型公司:即企业购买使用的大规模软件(10 家公司)。  这些公司里面只有 4 家采取移动优先的策略,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 iPhone 手机 2007 年才出来。  6、成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冲刺:平均需7年以上才会发生“套现事件”,这还不包括清单中有1/3者仍未上市。变现之路漫漫。   这些公司里面只有 YouTube 和 Instagram 属于异类,成立大概 2 年就被买家(Google、Facebook)以超过 10 亿美元收购。此外被收购的 9 家公司平均估值为 13 亿美元,这个数字也许是收购者的最佳出手时机,以免拖到后面负担不起。  7、20多岁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属于少数异类(outlier)。3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且有履历的创始人创业最成功。   这些公司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为 34 岁。  是,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时的年龄仅为 20 岁,但第 2 成功的 LinkedIn 的创始人平均年龄却是 36 岁,而价值排第 3 的 Workday,创始人平均年龄达到了 56 岁。但是这些独角兽当中 80% 者至少拥有 1 名联合创始人此前是有过创业经验的。而且创始人当中大多出身名校。但是有 8 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中途辍学的,而前 5 家最有价值公司里面有 3 家的创始人是中途辍学的(Facebook、Twitter 及 ServiceNow)。  受众驱动型的公司,如 Facebook、Twitter 及 Tumblr 的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最小,为 30 岁;SaaS 及电子商务类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 35-36 岁;企业软件创始人平均年龄为 38 岁。  创始人人数情况  绝大多数的独角兽都是联合创业(35 家),平均的联合创始人数为 3 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有多年的合作史,90% 的联合创始人要么是同学或者一起工作;60% 的联合创始人之前曾一起工作;46% 的曾是同学。而且联合创业的公司价值要比单独创业者的公司要高。  8、所谓的“大转折”(Big pivot,即起初开发的产品跟最后成功的产品差异巨大)亦不在多数。   90% 的公司都致力于最初的产品愿景。最后成功的产品跟原始产品不一样的只有 4 家公司,都是消费者型的:Groupon、Instagram、Pinterest 及 Fab。  9、 旧金山(而非硅谷)成为独角兽之家   39 家公司里面有 27 家的总部设在旧金山湾区。  10、独角兽俱乐部创始人的多样性不强   当然,这 39 家公司本身就是 0.07% 的异类。指望通过它们找出一些有成为独角兽潜能的初创企业企业并不现实。但还是有一些地方表现出惊人的共同点的。比方说 90% 的企业型公司创始人 /CEO 拥有技术学位;公司大部分拥有 2 位以上的联合创始人是同学或同事;大部分公司均至少有 1 位联合创始人有过创业经验;创始人大都在 30 岁以上。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独角兽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尽管一般的授予期为 4 年,但最有价值的那些公司往往至少需要 8 年的时间才能“套现”,且大多数公司创始人都会呆到套现之后。在此期间独角兽往往要大量融资。因此,这些创业团队有能力对公司的美好愿景达成共识而不会收到经济景气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的是未来 10 年又会有哪些新的独角兽成员呢?
本文来源: /zixun/jinrongzhishi_wz
手机号:*不能为空
登录密码:*不能为空
图形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
注册视为同意和 *必须同意服务条款
新华网南京7月7日电 7月2日,中国银行在北京发布201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分析报告。报告在回顾201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展望了2014年三季度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国内宏观经济金融
银企洽谈会签约仪式红网慈利站8月20日讯(分站记者 张铃敏 王杨)8月19日,慈利县在芙蓉大酒店举行2014年银企洽谈会,张家界文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澧水公司、经投公司等16家企业分别与8家金融机构现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将于-25日在上海浦东星河湾酒店召开。论坛主题: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本届国际金融盛会。10月24日(星期五)上午
开幕式:金
最近成功案例
张先生,南京人,国家公务人员,打卡工资7000元/月,一直使用信用卡,没有逾期记录,由于信用良好,一周以内贷款3万元
张女士 苏州市 在大型垄断国企上班,担任企业高管,月收入12000/月,在本地有商品房2套,贷款想自己做点小生意,拍小妹经过认真审核,投标成功,成功贷款10万元
金融知识推荐专题当前位置: &
独角兽俱乐部2015:十亿美元公司启示录(1)
08:04:23 & & &
所谓“独角兽公司”是指在最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跻身“独角兽俱乐部”,是所有的梦想。据悉,目前这个“集团”已经有超过100个企业了。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十亿美元级别的“独角兽”企业是怎样炼成的? : 经理人分享
十亿美元级别的“独角兽”企业是怎样炼成的?
Managershare:本文源自,作者通过组织160位专家对100多个著名的企业的成功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对这些“独角兽“级别的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总结...我
们当前正处在一个创造着空前价值的时代,该时代的标志就是“独角兽”级别公司的逐渐增多,独角兽 -
一个可以迅速达到十亿级别以上市值的公司。当权威们再一次质疑“我们是否正处于泡沫之中?&时,企业家们提出的更多的是一个更实在的问题:“究竟有什么秘
密可以让一个稚嫩的初创企业成长成一个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呢?“。如下图所示,当前已经有不少的创业者逐渐找到了破解该秘密的方法,因为这些公司大大缩短了
从成立到成长为十亿级别市值的公司的时间。“独
角兽”这个对十亿市值级别公司的称谓来自于风投人物Aileen
lee在2013年11月份的的一篇描述创业种子期该如何向市值十亿级别的公司学习的文章《欢迎加入独角兽俱乐部:从十亿级别公司身上学习创业》,所以从
那时起,独角兽这个名字就开始渗入并风靡创业界。现在一个初创企业迅速变成一个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其实不再是一个天荒夜谈的神话,已经有不少如Slack这
样的公司打破了这个神话,顺利的进入了独角兽行列。当
人们都挠破头皮的想打造出一个独角兽级别企业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理性的去认真进行全面的研究调查分析“对方究竟是如何成为独角兽级别企业的?”或者“为什
么他们可以做的如此出色呢?”。 碰巧我和Mike Malone以及Yuri van
Geest最近写的一本书上刚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亲自总结出了一个扼要的关于如何成长成一个独角兽级别企业的创业指南。经过深入的调研,我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独角兽级别企业已经找到一个可以将它们的组织架构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扩展的方法。我们将这个方法叫做“指数级别企业”(注:扼要的说,就是如何让企业进行指数级别的增长和扩展的方法)在
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技术产业已经学会了如何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扩展。一个初创企业可以眨眼间就获得成千上万个用户。用户有了,那么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将
它们真正的组织架构进行相应的扩展以满足服务大量用户所带来的需求,这种组织的扩展从来都需要有一个线性的且循序渐进的迈进过程&。我
们此前投入了3年时间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期间我们找出了百多个我们认为够格的“指数级别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我们得出的最基本的数据是
这些公司的可扩展性(注:往下可以看到更多有关这种可扩展性的描述,比如Uber的将企业功能进行扩展,将乘客和司机的交互这种业务剥离出来,完全交
给乘客和司机进行处理,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边际成本)是同行其他企业的至少十倍。比如,一个典型的如美国强生和保洁这种做消费型包装产品的企业,它们从一
个创意到新产品在沃尔玛上架所需要的时间是300天。而“指数级别企业“行列的领头羊之一Quirky,完成同样的过程只需要29天的时间。这很大的一部
分原因就是Quirky将很大一部分业务功能进行了扩展,将那些并不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交给了别人,甚至客户来解决,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效率以及降低了边
际成本。而这说的还只是传统产业的情况了,我们还没有提及那些新潮的互联网-软件-免费增值-社交-游戏类型的这些新型产业了,往下大家可以看到,它们的
组织架构进行扩展后,很多关键的功能都交给了客户进行处理,从而大大的降低了编辑成本(注:比如国内的微信,将寻找用户这个传统产业需要公司自己做的
事情完全转嫁给用户 - 用户需要跟别人沟通,自然就会将微信这个产品推荐给他的朋友)。本文最后列出了我们花了很大心血进行调研所得出的100个满足“指数级别企业“要求的全球企业的排名。大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看。下
面说说我们是如何进行排名的。我们首先开展一个调查来找出那些满足我们的核心扩展性指标的企业进行筛选 -
我们将该指标称为“指数级别系数”。然后我们会和我们散布在45个国家的160位专门研究“指数级别企业“的专家一块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对象都是
2005年之后创建的那一大批重量级企业,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对它们进行排名,过程中我们也许偶尔会对那些我们特别熟悉的公司增加相应的权重(比如我之前就
在雅虎工作过,所以嘛...),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它们的运作方式。最后我们还会考虑上其他的补充因素(位置,雇员数量,所覆盖的行业,等等)。究竟存在有哪些指数级别企业呢?排
在首位的非GitHub莫属了。满分84分,GitHub获得了最高的76分。对外,GitHub有着一个宏伟的变革性目标(MTP),他们称之为“社会
编程“,这个目标让他们深深的影响着它们的社区,并驱使他们闯劲十足的实现更好的算法来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必要时,他们还可以驱使他们的员工/资源去拓
展它们整个组织的疆域。对内,他们使用的是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架构,对此他们有着深厚的经验。他们乐于不断的接受挑战。他们的成员之间通常以
匿名的方式并大量使用社群协作工具来进行合作。这个调查所权衡的排名因素(注:指的就是“数级别系数”,非常优秀的可扩展性。进可攻:大量的用户在为
这个代码社区做贡献,要在Github的基础上扩展其他的业务根本不需要Github的员工自己费思量;退可守:大量的成员都是通过社群协作工具进行工作
的,基本上不需要消耗其他额外的成本。)就非常显而易见,无需画蛇点睛了&。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指数级别企业“和“独角兽级别企业“之间有着很高的重合度。在所有列出来的100家“指数级别企业“中,“独角兽级别企业“这些市值十亿美金以上的企业占据了35个席位。也就是说,我们给出来的100个企业中,十亿级别的企业占据了整整35%的比例,这和Aileen Lee以及财富杂志所给出来的数据竟然是完全一致的。下面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分类&按雇员数量来分在我们调研的100家企业中,其中65家企业的雇员是在11到500个雇员的规模的,没有更低的了。按地理位置分布来分按成立时间来分各个主要的“指数级别企业“的成立时间都不会超过10年。这就意味着该列表中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全处于他们的巅峰时期。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初创企业更有机会成为“指数级别企业”,因为前面提到的这些楷模企业都还处于初创阶段。这100个企业所覆盖的前5个代表性行业有:社交/博客/信息,电商,金融,IT&云,游戏/娱乐,最后是以LinkedIn位代表的人才需求类行业。建立一个独角兽/指数级别的企业如果正在查看本文的看官您是个创业者,毫无疑问您的下一个问题将会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给大家打造了一个10步走的机制来指引大家该如何建立一个高度可拓展的企业:选择一个雄伟的变革性的目标,如谷歌的“将世界上的信息都组织起来“,或者如Quirky的“让发明创造变得触手可及“。所有这些我们发现的指数级别企业都有着这样一个雄伟且变革性的目标。创
建或者加入一个与你行业相关的优秀社区(请参考Meetup!)。Chris Anderson的DIY
Drones社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里面有超过50,000个喜欢DIY的成员。在一个初创公司初期,一个优秀的社区除了不能帮你设定你的目标之外,
所有其他事情基本上都可以解决。组建一个创业团队(4个人的初创团队应该是一个最优选择)。我们建议成员由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用户体验专家,一个专家级别的工程师,以及一个业务/财务专家组成。选择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可以带来比起当前已有同类产品带来超过10倍大小改进的创意。建立好你的商业模式画布(请参考精益创业)。这个简单的流程可以让你快速生成商业模式应该考虑的九个关键因素(包括合作关系,销售渠道, 独特价值主张(USP)等)。找出你的商业模式 - 基本上就是找出你该如何从中获利的途径。仅供参考,现在很多初创公司都在推出一些专门针对传统公司的新型商业模式(如Netflix网飞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专门针对传统的电影行业)。打
造出你的最简可行产品(MVP)。怎么样的最简可行的功能可以让你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并快速获取用户的反馈?注意很多非常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如
Twitter, Foursquare, Facebook)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产品功能都是非常简陋的 -
从设计到用户交互,到处到充诉着各种问题。但是他们都从快速反馈并进行快速迭代的进程中将他们的产品做得异常的成功。验证市场&销售渠道。Groupon公司曾经在一个城市中投入了18个月的时间来反复试验并摸索出一条行得通得市场和销售渠道,然后快速的在其他城市进行拷贝并获得巨大的成功。考
虑尽量让关键性业务功能脱离公司独立运行(比如,Uber处理的关键性业务主要就是乘客的打车需求和司机的接收订单进行载客的需求。司机和乘客的业务交互
就不是由Uber自身来进行处理的。顾客该打车还是需要自发的联系司机,讨价还价还是只是发生在他们两个身上,Uber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个平台而已)瞄准的目标应该是去打造一个平台。成功的“指数级别企业“(苹果, 谷歌, 亚马逊)做的都是平台。那些没有达成这个目标的企业(雅虎,黑莓,诺基亚)最终碰到的问题大家都有目共睹无需我多言了吧。成为独角兽级别企业的关键无
论是“指数级别企业“还是“独角兽级别企业“,很明显的一点是他们做生意的手段都是非常新颖的。当运作一个公司的时候,你也许会常常担心寻找客户以及供货
管理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你甚至尝试大刀阔斧的对实现这两者的平衡进行改革。但,在当今互联网首次变得如此盛行的时代,通过在线市场的方式大幅降低寻找客户
的成本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 事实上,如果你能达到一个病毒式营销的条件的话(比如WhatsApp),你寻找用户所需的投入基本为零。将
关键事务扩展出去,减少企业的参预,大幅度的降低供给的耗费。独角兽级别企业/指数级别企业的这种创举是史无前例的。Uber将一辆出租车加入到他们的舰
队中所需要消耗的边际成本是非常低廉的。Airbnb将一个闲置的旅馆房间加入到它的库存中所消耗的成本也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你是凯瑞酒店的话,
你要在你的库存中在增加一个房间的话是不可能是事情,除非你考虑再打造一间新的旅馆出来。谷歌去完成网友的一次搜索请求所需要耗费的边际成本也是基本为
零。所以,如果你现在能大幅度降低你的供给成本的话,你的市场价值自然就会大幅暴涨。所以说,如果你想要发展成为一个独角兽级别的企业的话,将你的的组织架构扩展出你的核心团队之外,然后找到一个降低你的供给的边际成本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老牌的独角兽企业该学习一些新的技巧虽
然大部分独角兽级别/指数级别企业都很年轻,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老牌的大企业不去遵循以上的流程。事实上,我们认为所有这些老牌企业都应该强迫自己去
接受这种思想。说到独角兽级别企业,苹果应该算是当今的一匹终极独角兽了。通过运用其平台的影响力,以漂亮的设计技术为先锋打头阵,苹果正在逐个进入一个
个的传统产业,并每次都能从中获取数十亿美元级别的市场。这里我们非常期待它成为首个万亿级别的公司 - 这就真的是一个“独“角兽了!。以下列出的就是排名前一百的“指数级别企业”的名单。更多详细的信息请查看提醒:更多相关文章将请关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techgogogo。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独角兽俱乐部2015:十亿美元公司启示录(2)
以下是更详细的分点解说以及新发现的补充:
1)欢迎加入仅有84名成员的&独角兽俱乐部&:成为泰山之巅笑傲江湖的14%
与一年半前调研时相比,如今的独角兽增长了115%至84家,所有企业市值加起来达到3270亿美元(当然不包括Facebook)。那么,为何现在诞生的独角兽比2013年那时多了这么多?有以下想法:
a)随着全球市场的拓展,以及在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快速、广泛的传播介质的影响下,优秀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被接受。
c)竞争后期的资本来源比以往都要多&&后期资金、公众投资者提前投资以及全球策略。这些投资者往往拥有一笔低成本的资本,比起传统风投家来说,他们获得回报的阻碍也更小,并且他们通常接受退出权的下行掩护作为其投资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并不体现在估值之中。
d)活跃的公共市场催生了乐观情趣:自上一次分析以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32%。
e)乐观的私募市场为一部分&纸质独角兽&提供掩护。当企业处于私有化状态,创始人就能不断地谈情怀,而不需向投资者汇报太多;并且资金是非流动性的,约束着估值的变化。这些因素,连同以上几个原因,为私人和上市公司的估值推动了至关重要的&通货膨胀&。
简而言之,要想创办或投资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很难,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假设过去的二十年中,有6万家软件或互联网公司获得投资,这相当于只有14%能发展成为独角兽&&换句话说,就是每714人中,仅有一人能成功。这跟在美国职业棒球联赛中(从观众席)接到界外球的概率还低,但也比被雷劈中的概率高&&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
2)平均来说,过去的十年(年)中,每年会有八家独角兽企业诞生。而的十年中,尚未诞生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不过现在一共出现9只成熟独角兽了,是上一次发文时的3倍。
&培育一只独角兽最好的年份是2007年,成功率达27%,或是2009年的18%。而最近的两年里,初创企业成为独角兽的概率高达45%。
&年发生了什么?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那年年底,开启了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09年:安卓系统发布,&经济大衰退&进入谷底&&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5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均录得过去十年中的最低点。
&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最佳时间也许是:&a)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技术平台推出之时;b)公共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当没有太多优越的职位提供时,机会成本的降低以及巨大的付出或能产生伟大的创新。
&每一波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一只或更多超级独角兽&&例如Facebook。现在一共出现9只成熟独角兽了,是上一次发文时的3倍。值得注意的是,9只当中有5只独角兽很大程度上都属于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Uber、Twitter、WhatsApp、&SnapChat、Pinterest)。
&历史表明,21世纪10年代将会催生一两只能够反映时代关键技术的超级独角兽&&移动互联网。任何一个以此技术为代表的企业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Facebook、谷歌、亚马逊。
3)消费类企业驱动着集体内大部分的市值增长:企业数量更多以及平均每家企业的估值更高。他们筹集到大量的私人资本。
&消费类企业贡献所有独角兽企业总值的72%(上次统计为60%),数量占比55%,平均估值51亿美元。10家最具市值的独角兽企业中,8家是消费类企业,由此看来,消费类企业能达到更高的巅峰。据统计,它们目前的平均市值是筹集到的私人资本的11倍(这不包括达到100倍离群值的FitBit、YouTube)。
&创始人一心渴望获得巨大的成就时,也许通常未能意识到其资金将会被摊薄多少轮,以及多少优先清算权会被算入其中。
4)企业类独角兽筹集到的私人资本药少得多,但相对地,增加融资会严重降低资本效率。
&企业类独角兽平均市值25亿美元,比消费类的一半还要低。
&值得一提的是,其私人资本平均获得2.47亿美元,比上一次统计时增长79%。这也显著降低了这些企业的平均资本效率。
据统计,18%企业类独角兽最近的估值都低于其私人资本的4倍,例如AppNexus、&Automattic、Box、Cloudera、&Lookout、MagicLeap和Simplivity。
5)商业模式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着企业市值蓬勃增长,但其资本效率最低。而软件服务化企业(SaaS)的市场份额显著增长。我们还增加了一项新的范畴: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
&商业模式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着总体独角兽36%的市值增长;它们也是筹集私人资本最多(平均6.83亿美元)的独角兽。
&消费类服务企业(普通用户免费使用其产品,依靠广告及其他方式盈利)成为第二大市值驱动实体(27%),数量占比从28%降至17%,共获得3.52亿美元融资;平均来说,市值为融资金额的16倍。
&企业级软件独角兽平均募集了2.68亿美元融资,市场份额从26%缩小至17%,推动独角兽群体12%的市值增长。
&SaaS独角兽(用户为基于云服务的软件付费)数量增加了31%,市值占比20%。平均来说,这类独角兽的资本效率要高于总体。它们平均融资2.67亿美元,能向私人投资提供平均18倍的回报。
&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独角兽类别:消费级电子产品/物联网。目前共有6家这样的独角兽企业,平均融资2.66亿美元,市值平均为私人资本的18倍。
值得注意的是&&32%的独角兽企业均拥有广泛或本地的互联网效应的特性。这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估值越高,就意味着越多的人会被纳入到这个系统中。
6)除去61%的私募公司,其它公司至少需要将近7年才能&变现&。这是一次漫长之旅,远远超出股权承兑期。这些&私人独角兽&的资本效率出奇的低,未来将有可能影响投资者、创始人和雇员的回报水平。
&创业伊始,许多创业者或许同样没有意识到,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所有独角兽中有33家平均需要6.7年方能上市或被收购。企业类独角兽则需要再多一年。
目前仅有19家独角兽企业(23%)已经上市。这些企业上市前经历了六轮个人融资,在开放市场的平均估值为89亿美元。
&而被收购的独角兽企业有14家。适合的收购交易往往在估值较低的时候&&平均15亿美元,相当于1.02亿美元私人资本的16倍时交付(不包括WhatsApp和YouTube)。
&私营公司的减少亦反映出市场上风投资本的变化。十年前,最出色的投资者会因为1500万美元的投资而获得20倍的回报(3亿美元)而受到称赞。许多风险投资者及其有限合伙人会选择低风险的投资。
7)硅谷&前辈&的经验:教育氛围良好、科技成熟、经历了三十而立的团队最容易成就大事。二十多岁的年轻团队能够成功的只属于少数派。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网易科技频道,有态度的科技门户。 网易在门户网站业务方面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根据Doubleclick2010年发布的全球流量报告显示,网易流量位居全球互联网站第15位,在中国门户网站中处于非常领先的水平。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角兽众投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