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活动的根本任务型活动设计案例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上海市中小学2014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为依据,结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0〕2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1〕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上理工附小学年发展规划》,围绕“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建立满足学生多样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课程,制订2015学年学校课程计划。一、背景分析(一)2014学年度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反思学校能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三类课程,并通过课程领域有实际针对性和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开展一系列围绕课程,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提升课程领导力,学校在课程实践研究中谋求新发展。1.办学理念出发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学校从“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在学校三类课程中开展了十个课程实施项目实践(见下图:学校课程发展架构)。2.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不断完善了拓展型课程选科平台,加强了拓展教师线上线下课程建设研讨,促进课程的实施和科目群的建设。目前,学校自主拓展科目储备量已近百门,其中6门科目已经编制了校本教材,4门科目成为了区域共享课程。学校《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从纸质教材到网络课程,再到数字课程,一路创新实践,得到各方的关注和认可;《博物馆奇妙旅课程》通过四年的建设,课程渐已成熟,形成了学生活动手册《博物馆奇妙旅课程之小脚丫——我要去哪儿》,完成了教师博物馆科目方案集,落实了课程方案中的要求。3.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改善教学生态基于男孩女孩学情差异,围绕办学特色的深化研究,从基础型课程入手,攻坚课堂教学深水区,构建课堂研究新模式,形成新策略,逐步转变以听为主的教学状况,改善课堂教学生态,更加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同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二)学校优势与不足分析1.学校课程建设经验与优势(1)基础型课程&1)“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在规范中落实依据上海市教委“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的要求,严格规范执行三类课程,保证“三课两活动”,重视全学科质量,不随意增减课时,任意拔高或降低要求;基于课标,优化教学五环节管理及机制建设,明确了“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辅导”要求,修订了《教研大组及备课组活动章程》;基于标准,开展了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单元命题”研究;基于课标,以《小学低年段(语数英)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为依据,展开了“一、二年级(语数英学科)课堂即时评价及阶段综合评价”设计,开展了“小机灵游玩快乐宫”阶段综合评价活动,坚持落实一月一开放家长活动。2)重点项目“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在实践中运行立足课程标准及学情差异,以“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项目为抓手,以子项目的形式启动了《基于男孩女孩阅读发展差异的阅读指导策略研究》、《针对不同学习特质学生的数学课堂观察及教学新策略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运用课堂观察工具、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相关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2)拓展型课程1)经过多年建设的“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学校精品课程,在形成读本的基础上,也建设了相关的网络学习库,以促进课程的进一步发展。2)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现有5门区域共享课程。其中,“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和“袜子娃娃”课程都已经在区域内开展了教师培训,为课程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也为学校其他共享课程的区域共享工作提供了经验。3)学校充分利用校际、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不断充实自主拓展板块的课程内容,为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3)探究型课程1)根据本校学生知识基础和特点,梳理了学校已有课程资源,进一步架构了与学校育人目标相对应的探究型课程目标体系。2)根据探究型课程特点,确定了探究主题设计模板以及设计要求,为课程的推进提供了基础。3)在“博物馆奇妙旅”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确定了四五年级课程的实施模式“课内先导—场馆活动—课内延伸”,并对三个环节之间的活动内容有了明确的要求。2.学校课程建设主要不足(1)“课堂即时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需提升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匹配度,提升评价方式与《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关联性、一致性,并改善其日常可操作性。(2)对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及学生心理的学习更新还未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尚跟不上项目发展的要求;未形成项目阶段成果汇报机制;全体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实践需加大跟进的步伐。(3)作为创新实验校,及“STEAM”要素,有待初步形成“STEAM”科目群。(4)基于学校探究型课程目标体系,有待于调整探究型课程内容。(5)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实践的基础,有待于完善校本课程的课堂实施方式。二、课程目标(一)学校课程理念1.办学理念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我们致力于办这样一所学校: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如此重要。我们顺应每个学生的禀赋,肯定和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在这个温馨的学习社区里,我们坚持以善良培育善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社会的适应,对生命的珍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2.课程理念不一样的课程,一样的精彩我们秉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坚定想法,致力于打造上理工附小的精彩课程体系。(二)课程建设目标(1)基础型课程基于课标及学情差异,以重点发展项目“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及“优化教学五环节管理及机制建设”项目为抓手,运用课堂观察工具、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引导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转变教学理念,促进行为跟进,形成尊重差异、自主合作的课堂环境及研究、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打造“关注学情、关注差异”的创智型课堂。(2)拓展型课程1)基于“STEAM”要素,梳理学校已有自主拓展板块的科目内容,初步形成“STEAM”科目群。2)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科目活动中,通过活动观测,尝试完善科目活动方式。(3)探究型课程1)根据学校探究型课程目标体系,梳理已有课程内容,行程相对应的探究主题。2)通过低年级博物馆活动的实施,确定博物馆活动的实施模式及要求,促进学校博物馆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目标健康、乐群、探索我们希望学生:因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成长的过程;因为拥有友善、宽容、尊重和勇气,能获得令人欢愉的同伴、亲子及师生关系;因为保持敏锐好奇的天性,能求知若渴,在各种体验中快乐成长。(四)教师发展目标爱心、合作、专业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的优势与特色,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通过建立各层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努力践行;支持教师在三类课程中实践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改变育人观念,提升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有共同价值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型教师团队;建立见习教师与师范生带教实习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入行成长;整合集团教师资源,建立集团师资发展机制,促进集团各校均衡发展。三、课程建设(一)课程体系架构(二)校本课程建设1.拓展型课程学校拓展型课程共分为自主拓展和限定拓展两个部分。自主拓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的课程,限定拓展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的具有指定性的内容。(1)自主拓展自主拓展共90项科目涉及《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八大学习领域,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分成三个学习板块,举例如下:育人目标学习板块科目名称健康艺术与体育圆形贴画、软陶、名著导读、网球、健身舞……乐群综合实践携手共进、大家动起来、多米诺骨牌……探索科学与技术小机器人、Scratch、神奇化学世界、科学小实验……(2)限定拓展专题教育类科目学校依据国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不同年级相继开设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民族教育、廉洁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活动类科目1)班团队活动:争章课程等2)主题活动:渉台教育活动、推普周、上理之星评选活动、科技节、艺术节、校运会、综合活动等3)社会实践:春秋游活动、二日营活动等4)社区服务:敬老活动、社区环保行动等5)开放活动:快乐篮球、心灵健康教育、悦读2.探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的课程内容。1)以年级为主开展的“博物馆奇妙旅”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场馆活动内容及要求。根据各场馆的活动特点及要求,学校设置不同的任务活动,确定相适应的探究活动形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经历。各年级奇妙旅必修馆活动列表: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一中福会少年宫儿童博物馆二可口可乐公司星期八小镇三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四内江消防支队武术博物馆五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步行街2)以班级为主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该主题活动的内容主要参考《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中的探究。同时,《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中的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创新性。学校探究型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中生成性问题进行拓展,形成探究内容供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组设计探究主题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3)以学生个人为主的“私人定制”项目。该项目中的活动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本人,探究的过程也是有学生自己独立或合作,或邀请他人帮助等进行,旨在鼓励学生保护自己的好奇,探寻自己的疑问,从而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四、课程实施(一)各类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年级&& 课程周课时说明一二三四五基础型课程语&&& 文996661.一年级入学初,各学科设置4周的学习准备期。详见附件1: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实施方案。2.三年级语文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试点。3.语文学科每周安排1课时作为写字课。4.杨浦区进行《科学与技术》学科试点。数&&& 学34455外&&& 语22455科学与技术22233品德与社会22233唱游/音乐22222美&&& 术22211体育与健身33333信息科技2周课时数2526272828拓展型课程创新拓展日校班会11111原则上单周为校会,双周为班会,主要由德育处、班主任完成专题教育内容。兴趣活动222221.学生选修,“走班”进行。2.每周一下午第2、3节课。体锻活动21111一年级每周2次体锻课均在课内,其他年级一次安排在课内,一次安排在课间。精彩讲坛每学年1次学生自主选择讲座内容参与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每学年1至2周1.社会实践包括春秋游、博物馆实践活动、两日营、观影等。2.社区服务包括: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公益劳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阅读11111由语文和英语老师负责实施,以增加学生阅读量。快乐社团每周4次师生双向选择,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周课时数65555探究型课程11111午会每天20分钟专题教育内容:安全与防范、& 法律与道德、民族与文化、环境与健康、综合与实践广播操、眼保健操每天约35分钟每天安排一次早操、两次眼保健操、一次课间操。周课时总量3232333434每课时按35分钟计。(二)各类课程实施计划编制说明根据“上海市中小学2015学年课程计划”精神,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在一贯要求和强调做好德育工作、学生社区社会实践、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卫生安全、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考试评价政策,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组织开展“劳动周”和“21个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劳动教育活动。1.关于基础型课程实施计划编制说明(1)基于课标及学情差异,以重点项目研究为抓手,促进课堂转型。立足课程标准及学情差异,以“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项目为抓手,运用课堂观察工具、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引导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转变教学理念,促进行为跟进,形成尊重差异、自主合作的课堂环境及研究、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打造“关注学情、关注差异”的创智型课堂。(2)借助前期研究基础,开展分项目研究,改善课堂形态。2014学年度,我校参加了区国家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项目研究,以《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为突破口,对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整体规划、整体实施的探索与实践。同时,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关注学情、关注差异”的研究。本学年,我校将在这两项基础上,同时根据区域创智课堂建设的要求,由语数英学科先行,立足学科标准及特点,围绕主项目分项确立《基于男孩女孩阅读发展差异的阅读指导策略研究》、《针对不同学习特质学生的数学课堂观察及教学新策略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三个子项目。借助自主培训、专家指导、同伴合作,有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数据分析和课堂案例分析的实证基础上,总结提炼相关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课堂转向尊重差异、自主合作的形态,打造“关注学情、关注差异”的创智型课堂。(3)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2014学年度,我校参加了市教研室“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通过《基于课程标准及学情差异的一年级拼音教学实践研究》,对起始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我校将在本学年坚持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委“基于课标”的精神,以《小学低年段(语数英)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为依据,以课堂实践的方式探索我校“一、二年级(语数英学科)课堂即时评价及阶段综合评价”的方式。同时,立足标准,借助“双向细目表”进行三至五年级的学科“单元命题”研究,引导学校教师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使日常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关于拓展型课程实施计划编制说明学校的拓展课程目标紧紧围绕着学校的育人目标所展开。虽然拓展型课程包含众多的科目,但每一项科目的目标都必须紧紧围绕学校课程目标所展开。以此环环相扣,最终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课程所包含的所有科目内容应该适合相对应年级孩子的兴趣、知识和能力基础,并能够反映出当前时代和形势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和“走班制”两种。其中由于自主拓展是学生根据其个人的需要而自主选择的,具有不稳定性,就必须根据相关的科目做好各项安排,落实各项要求。根据科目内容实施的需要,力求打破原本基础型课程中的授课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孩子们能真正地喜欢,能真正地提高其兴趣,拓宽其爱好。3.关于探究型课程实施计划编制说明探究型课程在于学生探究技能的学习,而探究技能则是该课程的核心价值。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是需要从探究技能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以及年龄特征均不同,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年级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能力水平。在选择探究主题时需要考虑所承载的活动形式,及活动的强弱,以利于学生拥有一个充分的活动空间,从而真正落实课程的育人价值。4.其他说明关于一日作息安排:学校一日作息时间安排表上午周一周二——周五具体时间安排具体时间安排7:50-8:15学生进校、晨检7:50-8:15学生进校、晨检8:15-8:43升旗、室外操、大活动8:15-8:18升旗8:43-8:45两分钟预备铃8:18-8:20两分钟预备铃8:45-9:20上午第1节课8:20-8:55上午第1节课9:20-9:30休息8:55-9:05休息9:30-9:32两分钟预备铃9:05-9:07两分钟预备铃9:32-10:07上午第2节课9:07-9:42上午第2节课10:07-10:17休息9:42-9:57室外操10:17-10:22两分钟预备铃 眼保健操9:57-10:17课间大活动10:22-10:57上午第3节课10:17-10:22两分钟预备铃 眼保健操10:57-11:07休息10:22-10:57上午第3节课11:07-11:09两分钟预备铃10:57-11:07休息11:09-11:44上午第4节课11:07-11:09两分钟预备铃11:09-11:44上午第4节课下午周一——周五具体时间安排11:44-12:30午餐、订正、休息12:30-12:45午会课12:45-12:55休息12:55-12:57两分钟预备铃12:57-13:32下午第1节课13:32-13:49休息 两分钟预备铃 眼保健操13:49-14:24下午第2节课14:24-14:42休息 两分钟预备铃(降旗、室内操)14:42-15:17下午第3节课15:17-15:29休息、两分钟预备铃15:29-16:04下午第4节(体锻或自修)16:05一、二、三年级学生放学16:15四、五年级学生放学关于课程结束后续安排:学校课程结束时间为16:00,为保障学生安全离校,学校实行错时放学,以避免校门、楼梯拥挤现象,一二三年级为16:05,四五年级为16:15。考虑到广大家长接送的困难,学校在17:30之前安排免费的教师志愿者托管行动,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或进行个别辅导活动。各类课程实施具体要求1.基础型课程基于“关注学情、关注差异”,优化教学五环节管理及机制建设,推进项目发展,打造“关注学情、关注差异“的创智型课堂。在以往“国家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等项目研究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经验,也在不足中发现了新的生长点。为大力推动学校基础型课程的项目发展,我们将在新一轮基础型课程实施过程中分享经验,改进不足,以打造“关注学情、关注差异”的创新型课堂为目标,重视“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辅导”教学五环节的过程性管理质量,优化教学五环节的管理机制建设,形成“自觉学习、自主培训、自发实践、自动反思”的教研环境。(1)优化教学五环节管理,提升过程管理的质量。围绕“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辅导”五大教学环节,建章立制,明确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着眼过程管理的实效,向五环节要质量。通过进一步修订《“教学五环节”规范化管理条例》,我们将引导教师在备课中关注三级目标的一致性及关联度;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形成与开展;关注作业的解释性和与目标的匹配性;关注单元命题与目标的关联、题型的适宜度、题目的难易比例的合理性等;关注学困生的生成原因及学业状况,反思并改进教学。(2)加强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大力推动项目发展。我们将通过修订《教研大组及备课组建设章程》,引导教师自觉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学习期、单元、课时”的要求及其各级之间的关联;借助教育咨询公司第三方力量,持续开展系统的“男孩女孩学习风格差异”的校本培训,构建“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反馈改进”的教研机制,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生差异,转变教学理念;组建子项目行动小组,形成“研讨——实践——再研讨改进”的循环教研机制,分阶段、分步骤地通过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职初教师汇报课、随堂邀请课以及每月一次的教学展示活动,探索相关的教学策略,激发教师自觉投入课堂实践的积极性;通过项目阶段汇报机制,着重以案例形式,形成自动反思的教研习惯。2.拓展型课程(1)自主拓展自主拓展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遵循课程流程进行统一实施,即科目宣传、自主选择、适度调整、走班教学和活动组织。各流程具有其相关的要求:科目宣传学校行政处通过公告栏、校园网、家校互动平台统一公示所有拓展型课程科目,告知学生及家长。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家长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科目以一学年为单位,学生每学年可以自主选择2——4个科目,并填写科目意向表(见附件3)。适度调整学校根据师资、学生选择人数等实际情况,在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所报科目进行调整。组织教学采用走班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必须事先对执教的内容完成活动设计(即备课),活动设计中必须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其次在活动完成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反馈。(见附件4)。对于部分由校外师资承担的科目,本校教师的任务主要分为学习和配合并负责记录活动过程,以备后用。(表见附件5)(2)限定拓展由德育处、行政处负责制定计划,按年级合理安排所有内容,提供统一的科目方案、教案和课件,组织教师培训,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奖励,确保各项教育内容落到实处。3.探究型课程由于探究活动是一个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活动,因此在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既有教师课堂活动的指导,又有课外活动的指导。针对课堂内外的实施,学校都提出了一定的设计要求。课堂活动指导1)学期计划。根据学校、学生及个人情况制定一学期中的探究活动主题。低年级每学期活动主题一般为3—5个。中高年级每学期活动主题一般为2—3个。2)主题设计。学习设计是教师对每个活动主题做的一份规划。其主要包括:学习对象、学习背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网络以及成果形式。3)活动设计。针对每个主题下的若干个具体活动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其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环节或过程、活动设计意图、学习单等。课外活动指导探究型课程教师结合“博物馆奇妙旅”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1)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先对课外活动地点进行一个初步地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探究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中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内容、活动地点的简介。2)设计活动任务单或学习单教师根据探究活动方案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任务单或学习单。一般完成时间为2周的时间。根据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以长作业的形式,完成课外活动。(四)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等具体要求学校建立三级四层管理网络,通过学校三类课程的校本研发,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运用课程实施的方式和手段,提升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1. 教学处(1)夯实“教学五环节”备课: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学期、单元、课时三级目标,注重目标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能对教材进行梳理分析;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不任意加快;从单元整体出发,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尝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时,各课时有明确的教学重点难点;会分析学生学习起点,有教学设计意图说明;板书设计合理;作业设计与目标匹配,有分层、可选择。上课:学习目标明确;教师能清晰地讲解教学内容,强调重点、总结要点;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间(含质疑问难、体验操作、小组交流互动等);保证当堂练习的时间,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对学困生要进行面批,反馈时着重澄清错误;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作业:依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作业,体现作业与目标的一致性;作业设计能分层,可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严格控制各年级作业量,落实一、二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定期检查反馈各学科作业量与质。命题:依据课标区分各年段的要求及题型;依据学期或单元目标,设计命题,突出重点;每学期至少一次能借助“双向细目表”研究命题;立足数据反映问题,提出对教学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辅导:建立“学困生”档案,关注“学困生”学习状况,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定期辅导,补缺补差,及时鼓励点滴进步。(2)抓紧教研活动质量1)围绕研究专题定时、定点、定内容,每学期各学科组织大组活动不少于4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做好出勤统计。2)围绕学科研究专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提供教案,活动中说课、执教、评课落实到人。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表开展听课评课,并积极组织教师当堂点评交流,鼓励呈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3)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做好详细的记录,着重凸显教师发言交流(可附页),书写规范、清晰。(3) 抓实备课组活动1) 围绕研究专题定时、定点、定内容,每学期各备课教研活动不少于活动8次。做好出勤统计。2) 围绕研究专题,主备人对所承担的说课内容做充分准备,写出详细的说课稿,借助媒体进行说课。组员围绕专题,相应说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3)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做好详细的记录,着重凸显教师发言交流(可附页),书写规范、清晰。2. 行政处(1)建立机制,提升各层教师专业发展。依据《学校骨干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学校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办法》,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以及见习教师的日常管理,提升各层教师专业发展。(2)规范管理,形成“研究和培训”一体化机制。以市区级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结题、推广等为切入点,开展课题的规范化管理;形成“研究和培训”一体化机制,选择课题研究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内容,邀请专家进行诊断,提高研究层次,理清问题脉络;同时,对教师开展相关校本培训。(3)重点培养,辅助教师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重点对骨干和青年教师两个群体进行专题校本培训,定期开展“骨干论坛”,将叙事研究、课例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常态,逐步掌握和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等科研方法。对青年教师,结合个人微课题的研究,进行“教学「未」报告”,鼓励青年教师运用数字化新技术,实践和创造教学新策略;搭建平台,辅助专业能力发展较快的教师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3. 德育处(1)校本课程内容的研究围绕“STEAM科目群建设”和“基于探究型课程目标的内容开发”两个主题的研究,尝试从已有课程内容中寻找可行性内容,并从师生实际出发进一步开发课程内容,进一步满足学生需求。(2)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1)围绕“校本课程实施方式”开展主题研究,通过研究团队的组件,利用学校初步形成的“课堂观测量表”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进行完善,以促进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2)加强低年级“博物馆奇妙旅”课程实施方式的研究,从中寻找到可推广、可实施的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最终为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技能,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所服务。(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结合学校现有德育工作内容及实施现状,进一步完善、调整德育机制,提高管理实效。成立班主任培训工作室,针对“问题学生”、“家校沟通”、“师生关系”和“班团队活动”等方面,展开问题讨论、个案研究、经验分享等形式的培训,,提高班主任在人际交往、解决班务等方面的能力。五、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评价1.学生基础型课程的学习评价(1)语数英学科“学习情况记录表”1)采用等第制方式,以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学业情况评价记录。学习情况共记录四次。其中,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按时、有质量)1次、单元练习成绩2次、期末成绩1次,并按比例(作业20%、单元练习40%、期末40%)核算记录学期总评,两个学期学总评各按50%进行累加,形成学年总评。具体分数段划分见下表:学科/等第优秀良好及格须努力语文一、二年级90分以上89—8079—6060分以下三至五年级85分以上84—8079—60数学(一至五年级)90分以上89—8079—60英语(一至五年级)90分以上89—8079—60&& 2)“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自评。&& 3)“互动留言”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完成,每学期至少填写一半学生。(2)科学与技术、音乐、美术、信息(三年级)、品社学科“学习情况记录表”&& 1)根据学科特点,由任课教师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形式,填写两次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及期末考查、学期总评。&& 2)“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动留言”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完成,教师每学期填写要求:任教4个班级及以下,每班至少填写8名学生;任教5—6个班级,每班至少填写,5名学生;任教7—8个班级,每班至少填写3名学生;2.学生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通过活动考勤、学习作品、学习单或任务单等完成情况,对学生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学习情况、活动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评价以“优秀”、“良好”、“及格”和“需努力”四个等第分别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中。3.学生探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1)博物馆奇妙旅活动的评价“博物馆奇妙旅”活动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博物馆活动,必须根据每一个场馆的实际设计评价,以关注活动过程和结果。1)用“活动任务单”记录学习的过程。每一个博物馆活动都有一份相应的活动任务单。这份任务单既能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活动结果。因此,任务单可以客观地对学生的整个活动进行评价。2)用《博物馆奇妙旅手册》留下场馆足迹。《博物馆奇妙旅手册》既用于帮助学生和家长明确五年的博物馆活动要求,也是学生五年博物馆活动的纪念。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必修馆和选修馆中的活动情况记录在《博物馆奇妙旅手册》中。学校根据学生每一个场馆的记录内容,以盖章的方式给予肯定。(2)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评价者:学生、教师、家长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4星3星2星1星过程评价态度积极、认真较积极、认真一般不认真问题意识强较强一般弱动手能力强较强一般弱探究方法掌握、能运用较掌握一般没掌握与人交流积极较积极一般不积极互助共享能帮助他人能配合他人一般不能结果评价成果展示有成果展示或交流,效果好有成果展示或交流、效果不错有成果展示或交流,效果一般无(二)教师教学评价1、教师基础型课程教学的评价(1)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评价指标学校打破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参与各学科项目研究的积极及有效性、课程开发及实践效果、日常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师德修养、课程执行力、教育教学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学校每学年按照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诊断、教学五环节常规检查、满意度问卷以及课程的实施与开发问卷调查。学期结束,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和年级组内互评、行政考评对教师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并进行一对一教师会谈活动,对教师进行鼓励性与诊断性谈话。 (2)建立“基于标准”的教师课堂评价指标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校执教年级学科教师课题课& 型评分项目具体内容等级分值得分优良中差&目标、内容设计(20分)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和难点较突出;能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2.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合理,无科学性错误;3. 能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握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及延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能清晰地分析学生学习起点,能针对差异设计教学,并作出合理、到位的教学设计说明;20~16分15~11分10~6分5~0分过程与方法(40分)1.提倡先学后教,鼓励质疑问难,学生勇于、敢于提问;2.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3.师生关系融洽,学习环境安全;4.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学习体验较充分;5.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能体现出较强地自主学习能力(有分工、有目标、有步骤、有成效);6.课堂反馈有一定的生成性,能针对学生实际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7.能当堂练习反馈,反馈能关注学困生,针对个别能进行面批辅导;8、板书设计能突出重点,辅助作用显著、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较恰当。40~31分30~21分20~11分10~0分作业布置(10分)1.口头作业或书面练习安排与教学目标匹配;2.能够强化学生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课业的理解,3.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活动中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10~9分8~7分6~6分4~0分学习效果(20分)1.目标达成度较高。2.80%以上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3.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20~17分16~11分10~6分5~0分教师素养(10分)1.尊重学生,教态自然,能脱稿上课。2.学科功底较扎实,语言清晰、准确,板书工整美观。3.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出及时、适当、自然的调控。4.评价用语生动、准确、有激励性。5.反思教学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分析到位。10~9分8~7分6~6分4~0分总分总体评价意见或建议:评价人:日期:年月日2、两类课程教师的评价学校基于原有两类课程课堂活动评价量表,杨浦区创智课堂核心要素,与市教研室的评价表进行了整合,从而设计了学校两类课程观察量表(教师版)。本量表不仅仅是对一次课堂活动指导的评价,同时关注到教师科目设计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以及实施能力的综合性评价。(量表如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两类课程观察量表(教师版)科目(主题): 课程类型: 拓展型/研究型&& 执教课题: 执教年级:&&&&&&&&&&&&&&& 执教教师: 观察点/程度分值摘要(记录观察到的瞬间)主题设计要素(5)1.要素齐全(1)2.目标明确(1)3.内容丰富多样(1)4.实施方式可行(1)5.评价方式可行(1)结构(10)1.符合学生实际、兴趣(5)2.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5)要求(10)1.与学校课程的关联度(3)2.目标与内容的关联度(3)3.目标与评价的关联度(2)4.内容与实施方式的匹配度(2)资源(5)1.配套资源丰富(3)2.设施设备齐全(2)活动设计目标(5)1.与主题目标匹配(1)2.目标明确、可检测(2)3.贴近学生实际(3)过程(5)1.符合目标与内容的需要(2)2.符合学生实际(1)3.重点突出,结构完整(2)设问(5)1.预设问题明确(2)2.激发学生思考和“异向交流”(3)资料(5)有活动配套资源提供(5)活动过程活动要求(5)1.活动任务清晰(2)2.任务要求明确(3)点拨引导(12)1.引导学生理解任务及要求(3)2.关注学生进程中的问题(3)3.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发现(4)4.适当给予学生鼓励(2)进程驾驭(5)1.活动时间分配合理(2)2.学生活动时空充分(3)媒介运用(3)1.媒介运用合理(3)师生关系(5)1.倾听学生观点(2)2.体现师生平等(3)思维水平(10)1.思维活跃度(4)2.思维开发度(3)3.思维的创新点(3)交流互动(5)1.师生交流密切(2)2.生生间交流密切(3)活动效果(5)1.学生兴趣盎然(1)2.学生主动参与(1)3.学生乐于表达(1)4.达成活动目标(2)合计观课时间:&&&& &&&&&&&&&&&观课人:&&&&&& (三)课程效果评价1.学生对基础型课程效果反馈表(1)学生对基础型课程效果反馈表年级班学生调查问卷表评价须知:本次评价不记名,按你的真实想法填写;评价对象是学期任教你所在班级的各学科的有所老师;以为问题为选择题,在你认为恰当的选项上打“√”,第1—8题可多选;低年级学生可在父母辅导下共同完成;问卷请于第二天早投入校门口回收信箱内;问题选项1.你最喜欢的学科是(请填写在横线上)2.你喜欢这门学科的原因是A.老师教学态度好B.老师上课水平高C.老师上课形式活泼、生动有趣D.仅是自己对这门学科感兴趣3.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A.讲解& B.列出要点并要求做笔记C.创设情境 D.小组合作E.鼓励提出问题 F.当堂练习4.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A.讲解& B.列出要点并要求做笔记C.创设情境 D.小组合作E.鼓励提出问题 F.当堂练习5.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A.讲解& B.列出要点并要求做笔记C.创设情境 D.小组合作E.鼓励提出问题 F.当堂练习6. 批改作业认真的老师是(如选“D”请写在横线上)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它学科7. 上课经常拖堂的学科是(如选“D”请写在横线上)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它学科8.经常无故占用或挪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的学科是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它学科9.你觉得语文老师作业布置的量是否合适A.无书面回家作业B.有书面回家作业,但量太少C.有书面回家作业,量适当D. 有书面回家作业,但量太多10.数学老师经常布置的书面作业类型有A.无书面回家作业B.有书面回家作业,但量太少C.有书面回家作业,量适当D. 有书面回家作业,但量太多11.英语老师经常布置的书面作业类型有A.无书面回家作业B.有书面回家作业,但量太少C.有书面回家作业,量适当D.有书面回家作业,但量太多12.你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吗?A.不知道B.知道,因为同学之间经常会比较C.知道,因为老师会当众告诉我们D.知道,因为爸爸妈妈会告诉我2.对两类课程的评价对拓展、探究两类课程的评价主要从课程规划和实施两个方面,由教师和家长共同来进行评价。(量表如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观察量表(学校版)课程类型:拓展/探究型课程&&&&&&&&&&&&&& 时间:&&&&&&&&&& 评价者: 观察点/程度分值规划与管理课程设置(10)1.符合学校课程计划(2)2.符合学校课程建设要求(2)3.课程目标明确(2)4.课程内容丰富(2)管理制度(10)1.课程管理架构清晰(2)2.课程管理责任到位(2)3.课程管理制度齐全[选课制度、审核制度、管理流程等](4)师资配备(10)1.师资配备到位(5)2.加强教师课程培训(5)校本教研(10)1.建立校本课程教研组(2)2.教研组活动有主题(3)3.教研组活动定期、定人(2)4.教研组活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3)条件保障(10)1.资源保障(2)2.人力保障(2)3.经费保障(2)4.场地保障(2)5.设施设备保障(2)开发与实施课程审核(10)1.建立审核小组(2)2.根据要求审核科目(主题)(4)3.未通过审核的科目(主题)提出调整意见(4)机制管理(10)1.开足、开齐课程(自主拓展150%)(3)2.教研活动有记录(3)3.学生活动有过程性记录(4)配套资源(10)1. 科目(主题)设计(3)2. 活动设计(3)3. 媒介资源(2)4. 典型案例(2)评价完善(10)1.有科目(主题)评价机制(5)2.纳入绩效考核之中(5)团队建设(10)1.鼓励团队建设课程(10)合计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学校网站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主要了解两类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对两类课程的实施有一个更为客观的分析,从而完善两类课程的整体性规划。(四)对课程计划的评价评价内容:课程计划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否有效整合,内容的设计是否具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评价方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修改,实施本校的课程计划;认真做好课程计划的实施与调整;组织学校课程评估小组每年进行一次课程计划及其实施的总结,评估与调整活动。六、保障措施1.规章制度(1)成立学校课程管理机构,即“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是校长,组员是中层干部,顾问是聘请的有关专家。课程领导小组的成员负责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规划和实施;指导和培训;考核和评价。(2)学校制定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以保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主要包括:教师岗位职责、课程评价、教学流程、激励制度等。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2.管理措施(1)组织保障学校设立教学处、行政处、德育处,各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学校各处、教研组或年级组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2)运作保障本课程方案先由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分析现状,完成对课程发展的定位,初步建构起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的架构。向专家组、教师代表征询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方案并考虑如何建立相关保障。再细化相关板块的课程规划,提出管理实施办法,形成方案。本课程在课程评价问题上,包含多主体的反馈与不同对象的评价,即学生对课程实施情况的反馈;教师对课程实施情况的反馈;学生家长对课程实施情况的反馈;各课程管理监控组对课程实施情况的反馈。保证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3)经费保障学校加大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活动、设备添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4)资源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注意充分挖掘利用社区、高校、家长等各类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内容,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落实。3.专业发展加强校本研修学校重视每一次校本研修的机会,从师德修养、知识技能、实践操作三方面为教师开设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形成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分层校本研修模式,以促进教师合作交流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切实让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提供各类学习机会学校为教师提供市、区,乃至全国各级各类的专项学习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通过兄弟学校间的互相学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利用ftp,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媒体、作业设计等资源的共享平台,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创新拓展日”实施方案(2014学年第二学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