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坐骑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是什么神?姜子牙活了多少岁
时间: 14:05:04编辑:历史人物小组分享到: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
姜子牙人物生平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半生寒微的姜子牙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伐鱼河畔),才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72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姜子牙也认为&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姜子牙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姬昌、姬发之师。
太公辅佐文王
姬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姬昌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姬昌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九年,姬发想继续完成姬昌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姬发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姜子牙同写了《太誓》。
牧野之战时的姜子牙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时纣王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姬发于是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发兵时姬发占卜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众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70万(一说17万)兵马赶至牧野。战幕一揭开,姜子牙亲率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的军队。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第二天,姬发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武王灭商后,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议,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而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
齐国开国之初的姜子牙
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带领本部人马奔营丘而来。因为长途跋涉十分疲惫,一行人行军速度很慢。一天傍晚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宿营,准备明日赶到营丘。有人说&有道是机会难得。这些人睡起觉来香甜安稳,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姜子牙听后睡意全无,急命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赴营丘。至黎明时到达淄河西岸,只见莱国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剑拔弩张,形势危急。原来莱国与营丘离得很近,是商纣王的属国,莱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两军在淄河西岸展开对垒,姜子牙指挥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齐国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
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东海上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狂矞、华士兄弟,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态和平对抗新生的齐国,姜子牙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是&害群之马&,就下令诛杀他们。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仅仅五个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报政&,即向周公汇报其安邦定国的政绩。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创造性。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实践证明,他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齐国富强后的姜子牙
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俗&指&夷俗&,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礼&指&夷礼&,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礼仪制度。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
据《汉书&地理志》载:&齐地负海潟(x刹)卤,少五谷,而人民寡。&《盐铁论》则说:&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太公自齐国初建时就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在这种&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姜子牙辅佐周公东征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也没有到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氏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身在镐京的姜子牙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子丁公姜伋继位。齐丁公姜伋继任周王室太师,掌管整个周王朝的军政事务。
相关信息相关看点超星慕课2015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满分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超星慕课2015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满分答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山东人的最大特点
山东人的最大特点
& 中华龙 2016——7——1
& 日,建党节。
山东人中华龙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 一, 山东人最有别于中国其它省人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忠诚。
& 山东公开的宣传片是“好客山东欢迎你”。山东人好客是一大优点,但是山东人最大的优点是忠诚。
& 山东人最忠诚,中国没有第二。用一种动物来比喻山东人,那就是狗。都说狗是最忠诚的,山东人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的狗。
& 自古以来,任何王权只有抓住山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更主要的是能稳固江山千万年。所以有种说法是,山东稳,中国安;山东若乱,天下即变。
& 二,山东人的忠诚得益于山东人的进化体系和发展体系的完整性。
& 山东人来源于山东沂源县的沂源猿人。经过向南,向东、向北和向西的迁徙变化,沂源猿人发展成现代人,在东面东北面如山东日照、诸城、莱州等地逐步形成众多部落,又如后来的东夷族(如蚩尤)和东莱国。向西到临沂、泰安、曲阜、藤县等地也形成众多部落如黄帝、少昊、舜等部落。山东人的形成是花朵状的两条线,最终汇合在济南淄博滨州一带区域,是自成一体的发展模式。周朝初期有山东人姜子牙统一各部落,归顺了大周帝国,完成了山东的大统一。
& 姜子牙推行“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发展经济,让齐国迅速成为山东重礼仪守信用的强国,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完全遵照周礼建立了鲁国乃至构筑中国3000年的礼仪制度,这也是后来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说的开篇者和奠基理论。
& 这就是中国3000年多来山东人最讲诚信、尊礼仪、又好客的根源所在。
& 三,山东人最忠诚,所以山东人为官最稳固。
山东人最适合当仆人,所以说,山东人没有出现过一个皇帝。
但是,山东出的宰相、丞相(仆人)最多,有名有姓的有20多个,而且大都是中国历史上呼风唤雨、左右历史的人物,像中国第一武圣人、齐国封王姜子牙,山东淄博的齐国人管仲、晏子、田单、孟尝君,三国时期蜀国的临沂人诸葛亮,像唐朝时期的临淄人房玄龄,像清朝的诸城人刘统勋、刘墉爷俩,更有王氏家族的南北朝十六国的王猛、东晋王导、五代后周王朴、北宋王旦,还有北宋荷泽人庞籍,以及商朝的创立者菏泽人伊尹等。他们在为国当政时表现出的忠诚和才智,永远书写着山东人特有的的个性和本质。
山东人的忠诚,甚至在满朝和整族内也广泛承传,如山东淄博新城的王世祯王渔洋家族,从他爷爷的祖辈在京为官,整个王氏家族在大清朝为官者上下近十代300多人,原因就是对国家忠诚。
& 至今,中国的各个重要岗位都需要山东人来坚守。
中国的边疆要塞,中国的机要部门,都是山东军人最多,山东人忠诚拥护着中央。
中国18个集团军,七八个出自山东。27军,山东老八路攻击性王牌军,出身胶东。38军,护卫中央的王牌军,中国武器配置最高,出身渤海。16集团军,出身晋冀鲁豫野战军。40集团军,出身山东淄博。26集团军,出身山东淄博等地。31集团军,出身山东胶东纵队。41集团军,出自山东胶东。还有21军出自山东野战2纵队。
中共“南下”,实际上是山东人的南下(38军),打到福州、解放广州、挺进海南岛、西进西藏和新疆;
就连新疆建设兵团也是山东人组成的,开发新疆为国争光;更有山东的媳妇(烟台、威海、济宁等)“发配”去充当军妇。
对越自卫反击战,首当其冲的是淄博博山的军队,最终整编上并战胜越军的还是山东兵(多数临沂人),有李存葆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高山下的花环》为证。
& 刚过去的中国阅兵式三军仪仗队领队全是山东人。
& 四,山东人造反的都体现着忠诚。
《水浒传》的山东梁山各路好汉们就是因为对国家忠诚才选择了诏安,南下征伐方腊,个个为国屈死。山东德州的义和拳因忠君为国而“扶清灭洋”、保家卫国,最终被国家(清朝)和洋人(八国联军)联合剿杀。
& 所以,山东人骨子里的忠诚,总是想着别人而亏了自己也不顾。
山东人,就这样忠诚的像狗一样保卫着这个被标榜为自己的国家的主权和荣耀,为一代又一代的统治阶级献出一辈又一辈山东人的生命。
& 五,山东女人的忠诚也不示弱。
山东女人嫁夫随夫,贤达聪慧,忠诚耿耿,总是为夫家舍命求荣。如魏蜀吴三国的第一夫人都是山东人(临沂人),还有老毛的老婆是山东诸城人,副总理陈云的老婆于若木是淄博临淄人。更蹊跷的是当下中国三大最高权力人——国家主席习近平、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老婆都是山东人(烟台、日照)。它们共同的特点也是忠诚。
六,山东人的忠诚换来了什么呢?
山东人的忠诚换来的除了荣耀和名声外,什么也没得到。
& 山东人上学最吃亏,考大学分数最高,读的高校却最差。山东的二本分数在别的省份读北大清华也差不多,山东学子也能读区区一个省属不入流的大学。
山东貌似中国第三经济大省,但是山东的资源全被国家占领,山东发展的成果也基本上被中央拿走了,山东人还乐此不疲的到处自豪的宣传自己的伟大忠厚呢。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也仅有山东人。别的省份儿女满地爬,山东家庭一个俩。其他省份赚钱盖楼图享受,山东只又在培养儿女为国家。一出山东洋楼遍地寻,一进山东低矮的草瓦房风中急催催。
都说山东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科技大省,看看山东的吃穿用住无不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别的省份是伸手要国家的各项补贴,山东人是拱手献出自家最丰满的积蓄。
& 都说山东人忠诚、好客,其实质呢?是山东人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子牙是什么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