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二人台卡拉ok点歌系统

市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 市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市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本文由公文易网()编辑 ryw 精心整理,可为2016年写作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自治区文化厅: 我局接到自治区文化厅《关于报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调研材料的通知》后,马上按通知要求进行部署,及时抓好落实,对目前我市较为贫困的旗县区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并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明确了任务、查摆了问题、把握了重点、形成了思路。具体情况如下: 一、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1.基本情况 我市部分边远贫困地区居住着汉、蒙、满、回等11个民族,常年坚持实施以畜牧养殖业和农田种植业为主,主要蓄养猪、马、牛、羊,种植马铃薯、小麦、莜麦、豆类等;生态建设以种植柠条防风固沙为主,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四分丘陵五分山,还有一分滩和川”。自治区贫困县固阳县总面积5025平方公里,总人口 21.3万,辖有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04个村委、10个社区;达茂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 12.04万,辖有12个乡镇(苏木),8个社区、77个村(嘎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旗县区;石拐区总面积761平方公里,总人口6.66 万,辖有1个苏木、1个镇、6个街道、 10个社区、17个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保证。 2.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市较为边远且略显贫困的旗县区自古就是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长期的征战据守,留下了许多遗址古迹, 也是多民族的汇集地。清朝中后期,来自山西、陕西、河北等省的农牧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包括固阳、石拐、达茂在内的大青山地区从事农业垦殖活动,这些新来的人群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也带来了那里的生活习俗。代表性民俗活动有转九曲、山坐腔、扭秧歌和踢鼓子、蒙古长调、摔跤、赛马等,包括婚丧嫁娶、村情俚俗等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老百姓浸润其间的民俗文化。可以说,雄浑的边塞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农牧区文化的双重底色。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各旗县区着力打造符合当地文化需求、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固阳县打造秦长城历史文化品牌和大后山民俗文化。从2004年开始,固阳县连续成功举办十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节,2006年举办了以“回老家过年”为主题的首届大后山民俗文化节,2009年开始,举办了两届中国?包头秦长城热气球节。秦长城文化旅游节获得“2008年度中国十佳文化节”和“中国节年度大奖” 的提名,并入围“2008年度中国节庆活动百强”。达茂旗打造中国游牧旅游节,石拐区打造五当召旅游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二)存在不足和问题在市、旗县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的不断努力下,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自然条件差、地方财力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仍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质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活等方面。 1.文化发展不平衡。部分贫困旗县区地广人稀,偏远农村难以同步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80%的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占中心城镇,2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十分落后,并且随着合村并镇、外出打工、随子女外迁、教育外迁,行政村人口减少,人员老年化现象严重,文化设施陈旧短缺,而新建又造成极大浪费。 2.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够高。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功能室设置不完整,多数村、社区文化室普遍存在场所面积偏小或和其他功能室共用现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已经建成,但活动开展单一,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部分村委的草原书屋及文化活动室,房屋简陋,开展活动的设备设施也贫乏,使乡村文化活动受到了影响。 3.管理水平不够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各镇文化站没有设专职工作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文化站工作正常开展,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 4.经费保障不够有力。经费紧缺是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由于旗县区财政紧张,尽管每年都对基层公共文化投入资金,但并不能够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各旗县区政府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级政策,并将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强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快速发展。 2.财政投入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坚实基础。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通过争取项目扶持、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加强管理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必要手段。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是保证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一是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落实镇文化站、文化广场、草原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主体,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定期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二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将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开放,积极探索与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镇文化站等单位的职能作用,利用现有场地设施,长期开展文艺活动指导、图书借阅、展览展示、艺术培训、科普辅导等活动。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依托旗县区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苏木)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资源,加大文艺团队建设支持力度,组建了文化馆威风锣鼓队、各社区秧歌队、剪纸文化大院等各类文艺团队,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阵地和展示才艺的平台。 4.注重实效是文化惠民扶贫的根本保证。各旗县区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抓惠民服务,包头市把文化大市建设工程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项工程”之一,以文化均等化、标准化和文化惠民为导向,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文化民生水平明显提升。――抓节庆活动,文化品牌不断培育壮大。在每年、、鹿城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中,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夜景灯光展示、街头文艺踩街表演、灯展、焰火晚会及文艺、民俗、娱乐、体育等一系列惠民行动,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了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作用,达到 “全民参与,共享美好生活”的目的,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繁荣的文化氛围。――抓功能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不断拓展,旗县区、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馆精心设计辅导内容,创新辅导形式,下基层开办培训、讲座等,为群众提供各种专业辅导。 (四)包头市在支持贫困旗县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包头市以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基本目标,以农村牧区和基层为重点,加大嘎查(行政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高标准、高水平、全覆盖建设一批设施完备的嘎查(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深入实施嘎查(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标准化建设工程、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农村小舞台建设工程和设备配置项目等,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村牧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设备建设 近年来,包头市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层文化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农村牧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包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农村牧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重点战略来抓,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基本方向,以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置、产品供给、服务规范等方面与城市、社区同一标准,同等对待,同步推进,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阵地网络覆盖。全面实施“43211”建设工程,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以市级3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为引领,旗县区2馆(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乡镇(苏木、街道)1站(综合文化站)为依托,村(嘎查、社区)1室(文化室)为基础,文化大院为延伸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促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有市区两级图书馆10个;39个乡镇(苏木)建成34个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综合使用的文化站(室)864个,挂牌文化大院 150个,建成620个“草原(农家)书屋”和40家“万村书库”在638个行政村全部覆盖,并配备了液晶电视和dvd设备等放像设备,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基本阵地和服务平台。――数字化平台建设。结合市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在包头市图书馆建立全市数字化平台和数字资源库,先后建成九个旗县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74个基层服务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现场服务与远程服务相衔接的立体化服务方式。 2.资金投入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为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结合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际,实施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要求,2014年至2015年两年时间,建成市、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化、设备配置标准化、管理服务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底,我市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目前我市各旗县区财政经费紧张,资金缺口较大,为了解决经费缺口问题,我市按照“政府主导、统贷分还” 的原则,通过融资贷款的方式,由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统一办理,市本级财政贴息,各旗县区政府偿还本金,向银行贷款融资6.8亿元,分为3批次运行款项。其中固阳县1.43亿元,达茂旗1.86亿元,石拐区9335万元。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以创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我市积极组织申报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在32个创建城市名单中,我市位列其中,正式获得创建资格。这是增强我市公共文化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文化民生水平的重要抓手。参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内政发 [2013]14号)中关于实施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八项惠民工程的内容修改完善了《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责任书》、《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包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相关材料,包头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二)落实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力推进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根据自治区关于在全区农村牧区集中办好“十件实事”及“十项全覆盖工程”的精神,包头市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实现农村牧区十项公共服务全覆盖。为切实推进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户户通”工程、“村村响”工程、“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和电影放映工程,圆满完成市文广局所承担的覆盖工程任务, 1.嘎查(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设施标准化建设项目 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在全区农村牧区十项全覆盖的要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在我市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嘎查(行政村),建设独立设置、面积不低于100O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嘎查(行政村)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80O,房屋一层净高不低于4米。近期,自治区财政厅通过自治区文化厅下发了《关于全区农牧区嘎查村十项全覆盖工程资金投入测算情况说明》中明确了嘎查(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面积为每个15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入标准为1500元。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室要有多功能活动室、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和管理用房等基本功能用房;活动室外要有活动场地(小型广场)、宣传栏、报刊栏等配套设施。 2.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 (1)建设标准:嘎查(行政村)电子阅览室与文化活动室综合设置,比照文化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社文发 [2012]5号)对社区电子阅览室建设标准,嘎查(行政村)电子阅览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终端计算机不少于8台、局域网存储空间不少于0.5tb、互联网出口带宽不低于2m的标准,实现嘎查(行政村)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村村通”,使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的资源服务,实现扩大覆盖、消除盲点、完善服务的目标。 (2)设备配置标准:嘎查(行政村)电子阅览室要有不少于8台的计算机、智能多媒体接收终端和数字存储设备。3.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项目为全市嘎查(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配置必备的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乐器、卡拉ok设备、演出服装道具、体育健身等配套设备。 4.“户户通”工程建设根据我市各旗县区地方政府摸底上报数,我市2014年-2016年共计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直播卫星设备13967套。按照整体规划,2014年要完成 “户户通”设备安装6100套,其中:边远贫困旗县的固阳县300户(全部采用单模);达茂旗2000户(全部采用双模);石拐区500户(全部采用双模)。5.“村村响”工程建设广播“村村响”工程是实现全区行政村“村村响”广播覆盖,对应急突发事件及时响应。关于我市“村村响”工程,因自治区整体实施方案正在着手制定过程中,所以我市“村村响”工程具体开工时间还不能确定,在此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做好调研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我市各旗县区地方政府摸底上报数,我市2014年 -2016年共计安装“村村响”638个行政村。 6.“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目标在现有5做地面数字基站基础上,增加石拐区和土右旗基站建设,在2016年前,实现包头电视节目数字信号在农村牧区及城郊结合部的无线全覆盖。 7.电影放映工程目标 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牧区数字电影放映主体,建立健全公益放映补贴与免费放映、商业放映运作、低价有偿放映相结合的机制,坚持以乡镇(苏木)行政村(嘎查)为重点,以自然村为基点,每年在农村牧区放映数字电影10000场,确保全市638个行政村(嘎查)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和基本覆盖通电自然村的放映目标。同时,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牧区电影放映设备和观影条件,分期分批在乡镇(苏木)建立室内固定放映点,逐步实现在农村牧区全年不间断放映电影,进一步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观影需求,切实保障农牧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8.人员配置每个嘎查(行政村)配备 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由乡镇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进行业务管理。 (三)创造性地开展“八进”文化服务活动按照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的工作思路,坚持文化创新,主动深入基层,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八进”活动。 一是开展“千场节目进基层”活动,组织全市专业文艺工作志愿者,利用流动舞台车等载体,深入农村牧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二人台小戏、晋剧、小品、曲艺、歌舞、话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演,每年演出节目1000余场,切实解决了基层百姓看戏难的问题。二是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动员全市文艺院团、高等院校和民间团队文艺工作志愿者,深入城乡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琵琶、中阮、碰铃、扬琴、古筝、笛子等乐器,每年全市各艺术院团及群众文体团队到中小学进行艺术培训、普及活动100场以上,受到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三是开展“我请百姓进剧院”活动,以我市漫瀚剧场、内蒙古话剧院小剧场为平台,邀请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百姓等城乡居民进剧院观看文艺演出,每年免费请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群众到剧院观看专业演出不少于50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四是开展“名家讲堂进社区”活动,聘请舞蹈、声乐、美术、书法、绘画、剪纸、摄影、文学、文物执法、文物鉴定等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深入各旗县区、街道、社区及大、中企业,开展辅导讲座,每年组织专家到基层进行培训讲座不少于50场。五是开展“图书报刊进村镇”活动,以包头市图书馆为依托、组织市图书馆学会成员单位,先后建立基层流动图书馆30多个,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开展延伸服务,每年送到村镇流动阅览图书不少于10000册。六是开展“公益电影进农村”活动,每年为基层群众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10000场,其中公园、广场放映不少于1000场。七是开展“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每年在中小学开设文化遗产课程不少于50节。八是开展“广播电视进万户”活动,为农村牧区10000户农牧民通广播电视信号。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八进活动”实施细则,使流动文化服务活动进一步向基层、企业和农村牧区、城市社区延伸,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确保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另外,结合创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在农村、牧区常住人口500人以下的嘎查(行政村),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计划在全市9个旗县区的10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共配置流动文化服务车34台,专门深入农村牧区较为偏远的嘎查(行政村)进行流动文化服务。 三、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旗县、乡镇(苏木)、村(嘎查)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成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完成此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文化资源投入向旗县、社区倾斜。根据贫困旗县区中心城镇人口密集的基本特征,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文化投入实行向旗县、乡镇、社区倾斜的政策,这样才能服务更多的群众,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全民,从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二)结合旗县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落实全覆盖。建设村文化室。目前,各镇综合文化站和部分村文化室虽然已经建设完成,但由于人口流失严重,当地常住人口稀少,造成文化站、室利用率不高。为此,建议在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建设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性和带动力的文化设施,采取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等措施,调整布局,增加面积,完善结构,提升功能;对于位置偏远,人口不足500人的行政村则不建设文化室,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进行文化服务。 (三)加强经费保障支撑的长效机制,将文化事业经费列入自治区、市级财政预算内,县级财政提供配套经费,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年递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和公共文化菜单式服务试点,根据文化设施运营和业务活动开展需要,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等进行科学测算,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自治区、市和旗县按比例分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文化专项经费的投入。对于边远贫困旗县区,自然禀赋极差,旗县区本级财政极其紧张。建议在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上,自治区和市本级财政倾斜性给予专项经费补贴,保障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及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三级文化网络的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和经常开展活动所必需的经费。 (四)注重夯实基层人才队伍。逐步解决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室)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编制;解决“编外”公共文化队伍待遇,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文化工作,支持农村民间艺人担当“文化义工”,招募文化工作志愿者,鼓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参与基层文化工作。 (五)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快流动文化设施建设,为旗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配备文化直通车、流动图书车、流动展览车。推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大文博下乡工作力度。
需要更多资料请浏览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ryw)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关于举办2016七彩河套·金色五原第六届古郡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繁荣我县文化事业发展,丰富“中秋”、“国庆”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由五原县人民政府主办,五原县文体局承办2016七彩河套·金色五原第六届古郡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农商银行杯五原县首届健身操和广场舞比赛
主办:五原县文体局
承办:五原县农商银行荣丰支行
地点: 五原县农商银行荣丰支行前广场(天宇国际大楼广场)
时间:9月11号
(二)“住建情余集杯”迎国庆篮球比赛
主办:五原县文体局
承办:五原县住建局、巴彦淖尔市余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地点: 五原县体育馆
时间:9月12-24号
(三)“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五原”青少年诗歌朗诵大赛
主办:五原县文体局
承办:五原县图书馆、五原县歌剧团
地点: 五原县文体局广场
时间:9月16号晚19:00
(四)五原·余集中央公园招商大会暨主力商家签约仪式文艺晚会
主办:巴彦淖尔市余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承办:五原县爱浓文化传媒
地点:葵花广场
时间:9月17号19:30
(五)七彩河套、金色五原-古郡文化艺术节内蒙古明星演唱会
(六)七彩河套、金色五原-葵花之声青少年歌手大赛
(七)七彩河套、金色五原-葵花印象青少年舞蹈大赛
(八)七彩河套、金色五原优秀参赛作品颁奖晚会
以上(五)—(八)四项内容
主办:五原县人民政府
承办:五原县文体局
&&&&&&五原县圣尚传媒、联邦礼仪
地点:葵花广场
时间:9月21号—9月24号19:30(五至八项)
(九)歌剧团专场文艺演出
(十)五原县各乡镇二人台、爬山调优秀节目汇演
(十一)五原县老年大学专场文艺演出
(十二)五原县晋剧艺术协会专场演出
以上(九)—(十二)四项内容
承办:五原县文体局
协办:五原县歌剧团、五原县文化馆、五原县老年大学、五原县晋剧艺术协会
地点:葵花广场
时间:10月11号—10月14号19:30(九至十二项)
(十三)五原县第三届河灯节
主办:五原县人民政府
承办:五原县文体局
地点: 河神公园
时间:9月28号19:30
(十四)七彩河套、金色五原漫画作品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摄影展
承办:五原县文体局
协办:五原县美术馆
地点: 葵花广场、五原县美术馆
时间:9月21号—9月29号
(十五)篮球比赛、县长杯足球赛、网球比赛
主办:五原县人民政府
承办:五原县文体局
地点: 五原县体育广场、体育馆
时间:9月中旬
(十六)内蒙古五城市职工象棋大赛
主办:巴彦淖尔市体育局、五原县人民政府
承办:巴彦淖尔市象棋协会
&&&&&&五原县文体局
地点:五原县盛世宾馆
时间:9月23号—9月25号
二、具体要求
各乡镇筛选1—2个节目参加二人台、爬山调优秀节目汇演,各学校、乡镇及相关单位选送唱歌、舞蹈爱好者参与赛事活动。文化、公安、卫计、城管执法、供电、消防、交警等各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尽职尽责、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活动期间,各项文体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圆满完成。
三、其他事宜
有关文艺演出、各项赛事的活动组织、报名参赛等相关事宜,由文体局负责解释,活动详情见附表。&& &报名地点:五原县文体局3楼综合股
联 系 人:马婉容
联系电话:;
表格下载网址:www.
附件:1.七彩河套、金色五原青少年歌手大奖赛相关事宜
&&&&&&2.七彩河套、金色五原青少年舞蹈大奖赛相关事宜
&&&&&&3.2016七彩河套、金色五原第六届古郡文化艺术节系活动安排表
五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彩河套、金色五原青少年歌手大奖赛
一、参赛条件:年满5周岁—45周岁的选手均可报名参赛,不受专业与非专业限制。
二、赛事安排:
1.报名时间:日-9月14日
2.初赛时间:日
3.复赛时间:日
4.半决赛时间:日
5.决赛时间:日
三、比赛类别:
1.少儿组:(5-10周岁):独唱、组合演唱(含4人以下)
2.少年组(11—16周岁):独唱,组合演唱(含4人以下)
3.青年组(17—45周岁):美声演唱,民族演唱,通俗演唱,
组合演唱(含4人以下)
四、比赛内容及要求:
1.初赛和复赛时,选手自选曲目。
2.进入半决赛和决赛后,选手需准备两首歌曲,分别作为半决赛和决赛的参赛曲目。
3.服装,伴奏自备。(MP3格式)
五、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个人自愿或单位推荐。
2.报名时需带:相同底版2寸免冠登记照片3张;身份证或户口簿正本复印件2张。
3.报名费:初赛免收报名费
六、奖项奖品设置:
1.各年龄组比赛评出前三名。
一等奖一名:奖杯、5000元奖金、证书
二等奖一名:奖杯、2000元奖金、证书
三等奖一名:奖杯、1000元奖金、证书
优秀奖4-10名:奖杯、证书
2.设置“最具潜质奖”、“最佳舞台表现奖”、“优秀选送单位奖”、“ 优秀导师奖 ”。并由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歌手奖”。
七彩河套、金色五原青少年舞蹈大奖赛
一、参赛条件:年满5周岁—45周岁的选手均可报名参赛,不受专业与非专业限制。
二、赛事安排:
1.报名时间:日-9月14日
2.初赛时间:日
3.复赛时间:日
4.半决赛时间:日
5.决赛时间:日
三、比赛类别:
1.少儿组:(5-10)周岁: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
2.少年组(10—16周岁):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
3.青年组(17—45周岁):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
其中包括: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街舞、拉丁舞、芭蕾舞、广场舞、健美操、现代舞、交谊舞等舞种。
四、比赛内容及要求:
1&.参加比赛的独舞、双人舞限制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集体舞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
2.服装、头饰、道具、伴奏、化妆均自行准备;
3.所有节目伴奏均为标准格式的CD盘,并用U盘拷贝一份,不设钢琴伴奏。
五、报名方法:
1.参加的报名者,在报名时须带有效身份证件(户口簿、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认真填写《报名表》并提供参赛者本人2寸免冠彩色照片3张。
2.报名费:初赛免收报名费。
六、奖项奖品设置:
1.各年龄组比赛评出前三名。
一等奖一名:奖杯、5000元奖金、证书
二等奖一名:奖杯、2000元奖金、证书
三等奖一名:奖杯、1000元奖金、证书
优秀奖4-10名:奖杯、证书
2.设置“最具潜质奖”、“最佳舞台表现奖”、“优秀选送单位奖”、“&优秀导师奖&”。并由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舞蹈奖”。
2016七彩河套、金色五原第六届古郡
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安排表
〖文章来源:五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责任编辑:张海军〗〖〗〖〗
主办单位:五原县人民政府&&&&联系电话:&&&&Email:
承办单位:五原县电子政务办公室&&&&地址:内蒙古五原县党政综合办公大楼 &&&&邮编:015100
蒙ICP备:号&&&&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猛鬼卡拉o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