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如何跑步赢雾霾

收评:解决长期雾霾必须用一个狠招才管用
连续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摧残着我们的身体消磨着我们的生命,这绝对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在很多领域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对污染企业处罚的力度、能源结构不合理、无节制扩大私家车造成灾难、缺乏坚决用电动汽车替代油气车的恒心。。。诸多因素造成了目前这种雾海茫茫的悲剧!
我前面连续撰文强调国家亟待取消用GDP数值衡量各地方政府政绩的方法,那是极度不科学不健康的,中国的地貌决定了西部、北部地广人稀,物产、自然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勉强搞GDP排名,必然导致一些落后地区不择手段提高经济数据,不惜破坏资源过度开发,这都是中国雾霾严重的直接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绝不等于GDP,恰恰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不搞这个排名,中国要追求的是可持续性发展,要因地制宜,各地区区别对待。东部地区经济条件好那是自然环境决定的,西部、北部自然环境恶劣,即便GDP比不过东部也是非常正常现象,不代表西部、北部地方政府官员能力比东部差,事实上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官员谁去东部南部一样搞得好!
人民的幸福指数就应该是蓝天碧水、低房价、低物价、医疗费用低、环境好,发达国家是这样,出境旅游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物价也是非常低,但环境都非常好!绝对不能搞浮夸风,绝对不能被钢筋混凝土构筑的GDP数字迷惑了双眼,我们要对得起子孙后代!
今天我的午评《治理雾霾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绝不是信口开河,总这样雾霾谁的身体也受不了,绝对不是找个伪科学家诬赖老天爷就能敷衍了事的,谁的子孙不生长在中国?那些想把雾霾责任都推卸掉的人,你们的亲属不在国内吗?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种局面谁也不愿意看见,全民要想树立环保意识必须国家公务机关和执法部门先作为,看见路面上有污染车辆行驶,我以前也打过投诉电话,接线员说记下来了,我说能反馈我处理结果吗?回答没有这种规定!我想问一下全国各地的人们,你们在路上遇到污染车辆,你打电话投诉过吗?有部门立即处理吗???
国家的环境是全体中国人的,每个老百姓有义务爱护环境,但更主要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大力作为,去监督制裁那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同时从源头抓起,干脆杜绝高能耗车辆上线,加大充电桩建设、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而这些作为的前提只有一个狠招:取消国家对各地区GDP数值排名,否则谁愿意降低数值为了环保使力气?
写股评的为什么写环保?因为写股评的也是人,也有妻儿老小,也要活着,现在总生病,带着口罩出去也扛不住,我投诉谁?谁会受理我的投诉?环境崩溃了股市又算什么?我说这些得罪人不讨好,我一介草民又不图升官发财,目的就只有一个:唤醒那些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国人,大家一同加把劲从自己做起,同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的当前位置:&>&
从武汉“雾霾事件”看公信力如何跑赢谣言
  6月11日,武汉市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较低的雾霾天气。一时间,网上出现一些不实谣言,引起市民猜疑。6月12日,湖北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说,11日湖北各地相继出现的灰霾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属十年一遇,同时详细介绍了本次雾霾成因,即由周边部分省份秸秆焚烧诱发。
  作为栖居城市的雾霾亲历者,对夏季居然出现这样的天气怎不疑窦丛生?同身边的许多市民一样,笔者一开始也并未引起太大重视,然而,几个谣传就像是点燃了一堆干柴,迅速在网络上飞速传播,其猛烈之势,有点像是去年日本大地震时的所谓“盐荒”。谣传之下,甚至连久违的口罩,又一次出现在夏日的市井街头。
  很显然,这次网络谣传与过往有着不同,那便是“有图有真相”,这是谣言得以迅速传播,并为一些市民一开始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所在。虽然俗语在先,谣言止于智者,但面对这样“高技术含量”的谣言,如果没有充分而又科学的信息作为强力支撑,智者亦难免迅速作出准确地判断,许多人宁可信其有——毕竟雾霾真切地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回过头来再看这起突发的公共事件,市民心头疑云被迅速拂去的过程颇具启迪意义。虽然环保部门称本次雾霾自凌晨2点便开始出现,但许多市民真正意识到雾霾的严重性则是在上午9时后。当时城区道路能见度迅速下降,与一般雾气不同的是,连室内楼道也出现了挥之不去的雾霾现象。
  当网络谣言迅速传播时,武汉市环保局、安监局、消防、公安等部门相继通过微博发布最新消息,结果均显示,当天并未发生谣言中所说的重大安全事故。消防部门更是指出,当天只发生过一起火警,而且火势并不大,不足以导致大雾迷城。就网络谣传,公共部门迅速向相关单位核实,结果均证实为子乌虚有。武钢、武石化等“嫌疑”单位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辟谣。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谣言传播最为迅猛的紧要“当口”,气象部门依然及时发布最新的空气监测信息,坦承公布了空气质量的严重性。当最终原因未能浮出水面之时,气象部门对监测结果坦承公开,无疑有助于塑立公共部门的公信力,赢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
  在公共部门不断求证的努力下,许多网友也自发通过多种渠道寻找真相,谣传一次次被戳穿。而谣传真正化为乌有,则是网友通过不懈努力,找到那张所谓安全事故照片的真正源头——原来是截取一个网站年初发的一张毫不相关的照片。笼罩在真相面前的谣传,就此云开雾散。
  其实,谣言成其为能够盅惑公众的源头,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跑赢谣言,公共部门的公信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反之则会受到损害,甚至为公众不理解。就本次雾霾事件,有必要反思环境保护和监测预报等问题,仅就公共部门与网民信息互动来看,公共部门以及时坦承地公开信息,赢得市民的理解与信任,这或是本次雾霾事件的一大“收获”。(长江网&陈斌 张亮)
编辑:宗夏
扫二维码上移动长江网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百度模板下载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1月10日航拍的辽宁抚顺一工厂厂区。新华社记者 杨青  新华网沈阳11月10日电&进入今冬供暖季,黑吉辽三省接连发生严重雾霾。环保部紧急发布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采取减排限行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空气重污染的危害和影响。  一时间东北各地工地停工、大车限行、中小学校园停止一切户外活动……一系列措施组合拳紧急启动。  不可否认,这些应急措施在减轻雾霾污染上起到了有效作用,但人们在深思,为了今后减少甚至不再出现雾霾,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百姓还应做些什么?  供暖季怎成雾霾季?  东北,“供暖”这个原本暖烘烘的话题,最近却因为严重雾霾变得尴尬。  东北最早供暖的黑龙江,从供暖季开始,就发生了雾霾。11月2日开始,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遭遇重度雾霾,导致多条高速公路封闭,哈尔滨市部分中小学停课。9日,哈尔滨市迎来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降雪,但大雪没有赶走雾霾,空气质量仍处在重度污染状态。  近3年来,这样的情况一再发生。2013年10月下旬,刚刚进入供暖期,哈尔滨市遭遇重度雾霾;2014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多地又遭遇重度雾霾,导致这个省部分高速公路封闭。  在长春,10月25日,供暖季开始的第二天,这里的雾霾程度就已经达到中至重度。当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为六级严重污染。长春市局地能见度不到400米,一度不到100米,甚至在室内也能闻到雾霾刺鼻的味道。  7日,辽宁省进入供暖期刚刚一周,除丹东、朝阳、葫芦岛外,其余11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以上。其中,营口、鞍山、沈阳、盘锦、铁岭、辽阳6市达到严重污染(AQI超过300)。8日,省会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  黑龙江省供暖期长达6个月,是我国供暖期最长的省份。黑龙江省环境监测部门表示,燃煤已成为第一大霾源。  对于此次雾霾的成因,环保部公开发布的信息也显示,受供暖期污染排放影响,东北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  受到严重雾霾影响,8日10时30分,沈阳市发布了重污染天气二级预警,随着雾霾污染的加剧,在当日15时30分,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升级为一级红色预警,并启动了《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9日7时,依据《长春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长春市大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决定发布大气重污染三级预警,要求各成员单位启动三级响应。  11月10日,沈阳市民在雾霾中出行。新华社记者 杨青11月10日,一位戴口罩的市民走在沈阳故宫门前。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供暖与治霾真的矛盾么?  雾霾治理关系人们身心健康,供暖同样涉及千家万户,是不是这两个民生问题产生矛盾时,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呢?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鼓励北方城乡接合部地区建设洁净煤配送中心,推广使用洁净煤。  近年来,东北地区为了减少冬季供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正在采取系列举措。在沈阳,锅炉“拆小并大”集中供热正在全力推进,2014年全年共拆除锅炉房134座,关停锅炉217台,总吨位1550吨,联网面积880万平方米。  在长春,为淘汰燃煤小锅炉,全市已划拨补贴资金1.6亿元,通过并网改造、煤改气、煤改电等方式,淘汰建成区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018台。  在黑龙江,为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部分地区正在弃用燃烧率低的褐煤,环保部门表示将制定掺烧褐煤标准,对于全烧、掺烧褐煤的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降低供暖排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只要供暖必然发生燃煤排放,以辽宁为例,尽管进行了供暖锅炉“拆小并大”,但全省目前仍有超过1200台10吨及以下小锅炉在工作。  长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张斌坦陈,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在内的很多城市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供暖主要还是以燃煤为主,清洁燃料使用比例低,在特定天气条件下,会起到加重空气污染的作用。  同时,张斌表示,随着中国东北地区进入供暖期,在逆温、静稳等天气因素的作用下,势必会加大空气污染防控的压力,保供暖和治雾霾双重任务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一味强调供暖污染并不客观。供暖燃煤虽然导致严重雾霾,但秸秆的低效利用也是加剧这次雾霾的重要原因,长春市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重污染期间,燃煤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浓度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显示其对重污染天气的“贡献”不大。近三年来,10月下旬往往是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段,不过与更加寒冷的12月和1月份相比,此时的燃煤量相对较少,焚烧秸秆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恐怕更为明显。11月10日拍摄的雾霾笼罩中的长春市区。新华社记者 林宏  应对雾霾,大家应该做点啥?  在专家看来,应对雾霾,不仅政府责无旁贷,企业和普通市民也应该积极融入其中。  ——应对燃煤污染,需要政府主导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认为,高效煤粉燃烧是目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可行的途径。  早在20世纪初,德国就发展煤粉燃烧的洁净利用技术。据沈阳煤业集团赴德国考察组介绍,德国煤粉锅炉系统设计概念与国内普通锅炉房截然不同,现场没有煤场、灰渣场,只有储煤罐、石灰石罐、灰仓、锅炉设备及烟囱,煤粉有专业公司用罐车送至现场,产出的灰亦由专业公司用罐车运走。沈煤集团副总工程师、考察组组长蒋凤辰说:“这种新型高效煤粉锅炉供热系统最大的变化是,不再直接烧煤,而是将煤块加工成面粉一样的煤粉。充分燃烧后,热利用效率提升,污染物排放也大幅降低。”  ——治理生活污染,还要政府与个人共同努力。改变能源结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长春市市长姜治莹认为,防治大气污染,政府和社会两个“拳头”要一起使劲,打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淘汰“黄标车”、治理城市扬尘的“组合拳”。  以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例,张斌建议各地应该加大机动车排污防治监管举措,严格新车注册,加快淘汰“黄标车”。同时,还要推进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同时还要积极改善供应油品质量。  相关专家表示,每个人对于空气污染都有“贡献”。比如机动车尾气污染就是重要方面,在道路通行不畅,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怠速情况下,机动车尾气污染比较严重。因此从个人的角度看,还应该鼓励百姓主动减排。  ——减少秸秆焚烧,需要政府疏堵结合。对于秸秆焚烧,相关专家指出,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管理,甚至出动公安处理,确实在秸秆禁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在秸秆处理上的难度。在治理秸秆焚烧问题上,应该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推广先进的技术和以适当的补贴形式来鼓励和引导农民科学处理秸秆。  ——社会监督落实,让公众一起参与。一些市民表示,国家应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不能让大气污染预警成为摆设,要让预警真正有可操作性,用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倒逼地方政府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执笔记者:汪伟、孙仁斌)(参与采写:石庆伟、张建、孟含琪、许正)  作者:汪伟 孙仁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天能跑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