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空难求生中求生

空难中该如何求生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空难中该如何求生
  ●话题
  空难中该如何求生
  专家甲:没有模式,只靠运气
  专家乙:坐在飞机后部安全性更高
  专家丙:要看座位和撞击部位的距离
  也门航空公司一架客机6月30日发生空难,一名少女幸运存活。如何在空难中求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了一些航空业专家,为人们释疑解惑。
  没有“幸存模式”
  航空学专家约翰?埃金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研究机构“空中数据研究”负责人。谈及空难生存之道,埃金说:“我认为没有任何幸存模式,(能否生存)只是碰运气。”
  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除去6月30日的空难,全球1970年以来共发生12起只有1人存活的空难。幸存者中,5人是未成年人,4人是机组成员。他们占幸存者总人数75%。
  基金负责人托德?柯蒂斯承认,他也无法解释机组成员和孩子在这些空难中存活几率相对高的现象。
  但他认为,机组人员的一个有利因素是,他们身处坚固的驾驶舱中且离窗户较近。
  埃金解释,空难中,人们坐在哪个座位上仅在一方面对幸存几率有影响,那就是座位和撞击部位的距离。
  “我认为,不存在飞行器中的一些位置使人们更容易幸存的情况,原因是它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外事件的种类――取决于飞行器如何撞击,”埃金说,“幸存者有时全在机尾,有时则在机身前部。”
  座位前后有差异?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航空学作者戴维?诺兰提出关于“位置幸存说”的一种不同观点。
  分析20起至少有1人丧生、1人幸存的美国航空企业空难后,诺兰认为,飞机后部的座位安全性更高。
  “同身处前几排的乘客相比,离机尾近的乘客在空难中幸存几率大约高40%,”诺兰写道。
  诺兰发现,对坐在机翼后方座位上的乘客而言,在致死至少1人的空难中幸存几率为69%;对身处经济舱和机翼前方座位的乘客而言,幸存几率为56%;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幸存几率为49%。
  “对我而言这挺明显:你高速行进时撞上某物,显然前部比后部受损会更严重,”诺兰告诉CNN记者,“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一名官员的话说,‘飞机不会倒退着撞山。’”
  诺兰说,即使在冲出跑道、迫降等事件中,飞机也总是前行,因此撞击也发生在前部,“这就是他们把空难记录器置于机尾的原因”。
  空难概率低
  但一些专家指出,上述分析并不可靠,空难致死的因素多种多样,存活因素也各不相同。
  尽管一些统计数据显示飞机后部的座位更安全,诺兰仍说他今后坐飞机时不会刻意找靠后的座位。
  “我会尽力找个靠窗的座位,”他说,“飞机非常安全。发生空难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过度担心。”据新华社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安第斯山空难求生记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13:41  责任编辑: 雨悦
《我不会死在这里》是一部以安第斯山空难为背景的自传体回忆录。1972年,一架载有乌拉圭橄榄球队的飞机坠毁在安第斯山无人区,就在全世界都不再相信有人可以生还而放弃救援之际,16个人经过72天的极限挑战,一步步走出了雪山,创造了“安第斯山奇迹”,震撼了全人类。这本书的作者南度正是幸存者之一,他首度将那段尘封往事公布于众,讲述了震撼和残忍之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求求你,不要离开我!
空难的头几天,我很少离开妹妹身边,全部时间陪着她,搓揉她冰冻的双脚,喂她喝几口我融化的雪水、吃一点马塞洛留给她的小块巧克力,最主要的则是安慰她、帮她保暖。我一直不很确定她是否意识到我的存在,因为她总像是陷入无意识状态。她常常呻吟,皱起双眉,露出担心和迷惑的表情,眼神中总是透出愁苦与忧伤。有时她会念祷文,或唱催眠曲,但很多时候会叫妈妈。我在她耳边细语、哄着她。跟她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很宝贵的,尤其在这可怕的地方,而她温暖的呼吸轻轻吐在我脸颊上时,更让我获得极大安慰。
第八天下午稍晚,我仍用双臂搂着萨西,躺在她身旁,这时却突然感到她不一样了,她脸上的忧虑神情消失,身体的紧张状态也松弛下来,呼吸愈来愈浅、愈慢,我感觉到她的生命力正逐渐从我怀中溜走,然而我无力阻止。接着她的呼吸停了,整个人也静止了。
“萨西?”我叫她,“哦,上帝,萨西,求求你,不要这样!”
我慌忙跪起身子,让她翻身平躺,开始对她做起嘴对嘴人工呼吸,我甚至不太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急着要挽救她的性命。“振作起来,萨西,求求你,”我大喊,“不要离开我!”我拼命做人工呼吸,直到筋疲力尽倒在地板上。罗伯托接替我继续努力,但只是徒劳。接着卡利托斯也尽了一份力,还是没有用。其他人聚拢过来,默默无言地围着我。
罗伯托来到我身边。“我很难过,南度,她走了。”他说,“你今晚先陪她,明天早上再安葬。”我点点头,把妹妹抱进怀里。现在终于可以用力抱住她,不用担心会弄痛她了。她犹有体温,柔软秀发贴着我的脸孔,然而当我把脸颊贴住她嘴唇时,却再也感受不到拂在我皮肤上的温暖呼吸了。我的萨西走了。我尽力要记住拥抱她的感觉、她遗体的感觉、秀发的气息。想到我失去的亲人,悲恸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不觉深深哽咽,呜咽得身体跟着震颤,就在悲不自禁的时候,我又听到那个冰冷无情的声音在我耳边低语:眼泪会浪费盐分。
我整夜醒着躺在她身边,哽咽胀满胸口,但我没允许自己挥霍眼泪。
我绝对不会死在这里!到了早上,我们用几条很长的尼龙行李带子绑住萨西上身,把她从机舱拖到外面雪地上。我眼睁睁看着他们拉着她到埋葬地点。用这种方法对待遗体似乎太粗暴,然而其他人早已从经验里学到,死尸既沉重又松软无生气,实在很难处理,若要移动尸体,这是最有效的方式,我只好当做常态看待而接受了。
我们把萨西拖到机舱左旁一处雪地上,其他几个死者都埋在这里,冰冻的尸体清晰可见,脸孔就盖在几寸冰雪之下。我站在其中一座坟的上方,很容易就从朦胧的蓝色套装认出我母亲。我在母亲旁边帮萨西挖了个浅坑,把萨西安放在母亲身边,将她的头发往脑后理顺,然后捧起晶莹白雪慢慢盖在她遗体上,先留她的脸在外,最后才盖上雪。她看起来神情安详,仿佛睡在一层厚厚的羊毛下。我看了她最后一眼,我美丽的萨西,然后在她脸颊上轻轻敷上一捧雪,直到整个脸终于消失在亮晶晶的白雪之下。
结束之后,其他人走回机舱里。我转身抬头看着冰川斜坡,望向挡住我们往西去路的连绵山脊,仍然可以看见一道宽阔的痕迹,那是飞机撞山裂成两半之后,机舱从天而落、沿着山坡急速滑下所留下来的。我顺着那道痕迹往上望去,看着那个让我们从天空掉下来的地点,这一掉下来,就掉进了现在这个人间地狱。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我们本来是一群出国比赛的男生啊!一阵虚脱般的空虚感突然袭上心头。
文章来源: 文汇读书周报
1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12人探索:文章是小编整理关于"空难中真实发生的吃人事件 为求生吃掉同伴尸体【图】"相关最新信息在这里与广大网友分享!  空难中真实发生的吃人事件 为求生吃掉同伴尸体。吃人放到现代文明来说,简直是 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但是如果面临绝境,不得不吃掉同伴时,你会怎么选择?历史上曾经真实的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时间,难以生存下去的人们,最终吃掉了同伴。  这起坠机食人肉事件启发了全球多部影视作品。其中1993年好莱坞电影《天劫余生》(Alive),便是以此为蓝本。这部电影曾引发了美国社会上激烈的生命与道德的辩论。  1972年,一架载着45名橄榄队球员以及其亲友的客机在南美安第斯山脉坠毁,一开始有29人生还,他们立下恐怖协议,为存活,他们只能生吃遇难朋友的尸体,最终16人幸存,他们困在雪山内72天后才得以获救。  34年过去了,空难幸存者之一南多&帕拉多撰写出版了他的首部回忆录《安第斯奇迹》,首次向世人披露了空难幸存者在绝境中曾立下&恐怖协议&。  &我死了,你可以吃我&  据南多称,吃人肉的决定直到一周后才开始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因为飞机坠毁后,惊恐、沮丧和寒冷麻木了生还者的食欲,直到一周后,他们才感觉到饥饿。一 开始,他们试图啃吃行李箱上的牛皮或飞机坐垫下的稻草果腹,就在所有可吃的东西都吞下肚时,南多看到附近一个小男孩身上的伤口,他立即意识到,如果想活 命,他们接下来只能吃人肉。  南多首次向世人披露了幸存者们当年立下的一个&恐怖协议&。南多说:&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我们,雪山中 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一开始我们有29个人生还,我们将手搁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圆圈,然后我们立下了一个协议。我们看着彼 此的眼睛说:&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罗伯特:40年前坠机幸存者坦白心声  1972年,坠机生还者的食人肉求生事件,震惊全球。事隔四十年,其中一名生还者接受采访,剖白面对绝境时迫不得已食人肉求生存的内心挣扎,道出为了活着回家再见母亲,跨越了道德界限的障碍。获救后他虽然重新过上正常生活,但终生面对着&食人&的谴责。  10月13日是乌拉圭坠机惨剧发生四十周年,现年59岁的幸存者乌拉圭人罗伯特现已是心脏专科医生。  日,他所乘的飞机由乌拉圭起飞后,在智利与阿根廷之间的安第斯山脉雪山坠毁,29人先后死亡。他和另15人大难不死,但面对雪山夜晚摄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缺水缺粮。为了求生,他提议众人吃死者尸体维生,等候72日后终于获救。  罗伯特曾想过一死了之,但想着自己若死去,母亲会伤心欲绝,这使他下定决心食人肉:&我想到母亲,只想尽可能生存回家见她。我吞下了一块(人肉),(心 理上)跨进了一大步。假如我死,那只是我的事,但如果造成其他人的痛苦,我无法忍受。我为了母亲尽力而为,这是让我生存下去的动力。&  日,乌拉圭一支橄榄球队及其亲友共45人乘坐的包机在安第斯山脉坠毁,16人当场死亡,幸存者被困在冰天雪地中。随后的几个星期里,又有13人因伤口感染、雪崩和饥饿相继死去。为了生存, 球员们靠吃罹难同伴的尸体活了下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难求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