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祖弘忍忍大师真身失踪之谜

五祖弘忍大师
我的图书馆
五祖弘忍大师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六0二~六七四)唐代僧,為我國禪宗第五祖。潯陽(江西九江)人,或謂蘄州(湖北蘄春)黃梅人,俗姓周。七歲,從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六五二)道信付法傳衣,遂得其心傳,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世稱「五祖黃梅」,或僅稱「黃梅」。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咸亨二年(六七一),傳法於六祖惠能。中國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到三祖僧璨,其門徒都行頭陀行,一衣一缽,隨緣而住,並不聚徒定居於一處。到了道信、弘忍時代,禪風一變。道信於唐?武德(六一八)初入黃梅雙峰山,一住三十餘年,會眾多至五百。後來弘忍移居東山,又二十餘年,徒眾多至七百人,這兩代禪徒都定住一處,過著集體生活。他們實行生產自給,把運水、搬柴等一切勞動都當作禪的修行;弘忍並認為學道應該山居,遠離囂塵。這是後來馬祖、百丈等於深山幽谷建立叢林,實行農禪生活的指導思想。唐?顯慶五年(六六0),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他固辭不赴;乃送衣藥到山供養。龍朔元年(六六一),弘忍令會下徒眾各作一偈,以呈見解,若語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以惠能見解透徹,遂授以衣法,叫他南歸。咸亨五年(六七四)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圓寂,年七十四,葬於東山之岡。開元中(七一三~七四一)學士閭丘均為撰塔碑。代宗時(七六三~七七九)諡為「大滿禪師」。弘忍的禪學傳自道信。道信自說他的法門︰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般若經》的一行三昧。弘忍常說︰「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又說︰「諸佛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這是他繼承道信以心法為宗的設施。又弘忍評神秀的造詣說︰「吾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神秀後來答武則天問東山法門依何典誥時說︰「依《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見《楞伽師資記》)。由此可知弘忍和道信的思想是一貫的。又道信說一行三昧的修法,引《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念名號,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中略)...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弘忍也繼承了這一思想,為他的門下建立念佛禪的理論根據。 弘忍的著作,未見記載。僅《楞伽師資記》及《宗鏡錄》等,散錄其法語。《楞伽師資記》且說弘忍常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只是口說玄理,默授與人。因此世傳有《禪法》一本,云是弘忍禪師所說,是不確實的。但古來傳有《最上乘論》(一稱《修心要論》)一書,題為「第五祖弘忍禪師述」,朝鮮、日本都有刻本。論中設立問答,闡說守本真心為涅槃根本、入道要門、十二部經之宗和三世諸佛之祖。又說︰「若有初心學坐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這比弘忍原來說法似更有發展,當是後人所作。弘忍會下的徒眾極多。其及門弟子,據《楞伽師資記》和《歷代法寶記》所載有十一人,《景德傳燈錄》所載有十三人,宗密的《圓覺經大疏鈔》及《禪門師資承襲圖》所載有十六人,總計見於記載約二十五人。其中以神秀及惠能二師分別形成北宗禪與南宗禪兩系統;至後世,分衍出更多宗派。我國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至唐代弘忍之傳承,為後世禪宗各派所承認。弘忍繼此傳承,發揚禪風,形成「東山法門」,禪宗傳教自楞伽經改為金剛般若經即自其始。弘忍之思想以悟徹心性之本源為旨,守心為參學之要。達摩一系的禪學,也可說從弘忍門下始發展成為一大宗派。而盛傳其法的,首推惠能和神秀。惠能宗《般若》,開法於南方;神秀宗《楞伽》,傳禪於北方,成為南頓北漸二系禪學的首導。---------------------------------------------------------------《五祖弘忍大滿禪師》五祖弘忍大師者,蘄州黃梅人也。先為破頭山中栽松道者。嘗請於四祖曰:「法道可得聞乎?」祖曰:「汝已老,脫有聞,其能廣化邪?儻若再來,吾尚可遲汝。」迺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揖日:「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諾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歸輒孕,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傭紡里中,夕止於眾館之下。已而生一子,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明日見之,泝流而上,氣體鮮明,大驚,遂舉之。成童,隨母乞食,里人呼為無姓兒。逢一智者,歎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於破頭山。咸享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祖問曰:「汝自何來?」盧曰:「嶺南。」祖曰:「欲須何事?」盧曰:「唯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盧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知是異人,乃訶曰:「著槽廠去.」盧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晝夜不息。經八月,祖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推稱曰:「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祖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盧在碓坊,忽聆誦偈,乃問同學:「是何章句?」同學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則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歎賞,必將付法傳衣也。」盧曰:「其偈云何?」同學為誦。盧良久曰:「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同學訶曰:「庸流何知,勿發狂言!」盧曰:「子不信邪?願以一偈和之。」同學不答,相視而笑。盧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後見此偈曰:「此是誰作,亦未見性。」眾聞師語,遂不之顧。逮夜,祖潛詣碓坊,問曰:「米白也未?」盧曰:「白也,未有篩。」祖於碓以杖三擊之。盧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盧行者跪受衣法,啟曰:「法則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身,不復傳也。且當遠隱,俟時行化,所謂受衣之人,命如懸絲也。」盧曰:「當隱何所?」祖曰:「逢懷即止,遇會且藏。」盧禮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邁,大眾莫知。五祖自後不復上堂。大眾疑怪,致問。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詢之?」復問:「衣法誰得邪?」祖曰:「能者得。」於是眾議盧行者名能,尋訪既失,潛知彼得,即共奔逐。五祖既付衣法,復經四載,至上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建塔于黃梅之東山。代宗謚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日食不过一升饭,&&&&&&眠卧惟需一小床。一张毡布足遮体,&&&&&&余外并是痴愚物。&&&&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禅宗第五祖弘忍的轮回故事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
   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了,父母认为败坏家风,就把她赶出了门。姑娘只好作佣里中,勉强度日,后来生下一个男婴,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说话口气宛如大人。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
 &&&五祖寺始建于唐永微五年(公元654年),唐咸亨三年(672年)建成,由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东山,又名冯茂山,海拔八百米,气候宜人,宏伟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就座在山峰之中。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寺庙自唐到清十分兴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楼阁一千多间,僧侣一千多人,先后还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以来,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不少的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许多赞美的诗句。唐代宗赐封弘忍大师为[大满禅师],南唐加封为广化禅师。唐宣宗改赐寺为[真慧禅师],宋黄宗御书[天下祖庭],宋微宗御书[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弘忍大师法号为[妙圆普觉禅师],并改赐寺额为[东山五祖寺],简称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极富园林情趣,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东山主峰白莲峰。麻城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麻城殿即毗卢殿,据说它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余公里外的东山。此情此景感动了黄梅县人,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
  真身殿是弘忍圆寂后停放其真身的地方,故称真身殿。现在,真身早已不存,里面只供奉着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十分雄伟。善男信女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五祖寺 活动照(12张)缅怀先贤。
  东册风景优美,古迹众多。从一天门至白莲峰,长达3公里,游人不仅能感受到“鸟鸣云间树,泉流涧底滩”的清幽意境,而且能欣赏到释迦多宝如来佛塔、十方佛塔、飞虹桥、大满禅师塔、讲经台、授法洞、舍身崖、棋盘石、莲花洞、白莲池等著名景名。其中,释迦多宝如来佛塔、讲经台和白莲池都与弘忍有关,分别传为他死后的埋骨处、生前的讲授佛法处和手植白莲处。这些古迹,更是远近闻名,务须驻足观赏,千万不要错过。
  由五祖寺折回黄陂后,还可一游四祖寺。四祖寺与五祖寺齐名,是五祖之师四祖道住的讲经说法处。
  日,五祖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
五祖弘忍得道故事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并把她赶出家门。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像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就这样,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孩子的母亲想起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上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给他起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慧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慧能大师。
我的更多文章:
( 20:34:24)( 06:37:09)( 06:23:47)( 17:24:27)( 17:49:13)( 21:48:47)( 06:28:27)( 06:06:16)( 10:02:09)( 06:39:1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天内免登录
黄梅五祖寺缅怀弘忍大师
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素来享有“楚天禅风甲天下,唯独东山一法门”之美誉,为五祖弘忍大师于唐永徽五年(654年)亲手创建。当年弘忍大师在东山之上大启法门,接引众生,以《金刚经》印心,使得禅宗日渐兴盛,世称“东山法门”及“天下祖庭”。
6月27日至28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诞辰1414周年纪念活动在“天下祖庭”——湖北黄梅五祖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五祖寺方丈正慈大和尚领众登坛,唱诵《金刚经》,缅怀五祖弘忍大师。诸山长老、善信檀越及海内外近千信众,共沐东山禅风,追拜祖师足迹。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素来享有“楚天禅风甲天下,唯独东山一法门”之美誉,为五祖弘忍大师于唐永徽五年(654年)亲手创建。当年弘忍大师在东山之上大启法门,接引众生,以《金刚经》印心,使得禅宗日渐兴盛,世称“东山法门”及“天下祖庭”。28日,拜山纪念法会伴随着维那举腔开始,拜山队伍途经真身殿、流响池、通天路,到达祖师殿。五祖寺监院惟道法师宣读祈愿文,祈求祖师大德,慈悲垂护,正法久住,海众安和。正慈大和尚说,五祖弘忍提出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做佛事,这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我们要循着祖师的足迹,心怀一份朴素的信仰。中国佛学院教务处副主任觉灯法师表示,五祖弘忍大师最先提倡《金刚经》,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他将《金刚经》传给六祖慧能,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使慧能彻悟,成为开创中国佛教未来的一代祖师。在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整理的《六祖坛经》中,处处闪耀着《金刚经》思想的光辉。(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username} 欢迎回来|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有479个行政村和38个社区。
区位独特的&ld…
东山五祖寺
作者: 黄梅旅游局
五祖寺,又名东山寺,坐落在大别山余脉的东山之上。由佛教禅宗第五代宗师--五祖弘忍大师亲手创建于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是五祖弘忍大师的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传承衣钵之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天下禅林&。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开放寺庙。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五祖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从南面山麓一天门到山顶白莲峰的东禅古路,以婉蜒石板路为主行线,沿途景色秀丽、幽静,富有特色。
&旧山门是一座高3.3米,宽2米的门楼,门楼左右两侧青条石砌成的围墙,依山傍涧,十分险峻。旧山门内侧有一石桥,只因为它飞架两峰之间,有如一道长虹,更兼桥下泉水飞泻,映日斑斓,形似而神似称飞虹桥。飞虹桥始建于元代,长33.65米,高8.45米,宽5.16米,以青条石构筑,单孔发券。桥面平坦,桥上盖有长廊,纵深6柱7间,粉壁青瓦,色调雅洁。长廊两端砌有牌坊式门楼,进桥门,门楣上书曰&放下箸&。出桥门回首,见门楣上书曰&莫错过&。过飞虹桥,迎面即是三株高大古老的&晋代古油朴树&,树围6.6米,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树龄达千年以上。
拾级而上即是新建的石质结构大山门。新山门是现寺院的大门,位于寺院中轴线上。于1984年冬动工,到1985年5月竣工。此门为牌坊式,宽22米,高23米,上层两侧各8尊罗汉,中间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诗人、书法家赵朴初题书的&五祖寺&竖额石刻。中层中间镌刻二龙戏珠,左右两侧刻有慧能、神秀呈师壁偈,是湖北省著名书法家陈义经书写的金刚体字,神秀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门和两侧掖门中间石柱上,镌刻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撰写的对联:&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
山门后面是天王殿,它和大雄宝殿、毗卢殿、真身殿并称为四重主殿,依山势建于寺院中轴线上。此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74-859),现在的天王殿为1986年省文化厅拨专款重修。殿堂正中朝南供弥勒佛。两旁是镇守四方的四大天王像,意为&摧邪辅正,护法安僧&。东方天王名&持国&,南方天王名&增长&,西方天王名&广目&,北方天王名&多闻&。
出天王殿之后登15级石阶,即是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又名大佛殿,亦名三佛殿,该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现在的大雄宝殿是1988年按原样重新修复。殿内中央供奉的三尊大佛坐像是:中间一尊是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左边的一尊是药师佛,在他的右边的一尊是阿弥陀佛。大雄宝殿东侧壁墙嵌有二十四块碑刻,系1992年&五祖寺海内外征联赛纪念碑和获奖作品,纪念碑系时任五祖寺七十三任方丈昌明大和尚亲笔书写。
沿着放生池侧面而上,就到了麻城殿、圣母殿、观音堂、真身殿,这是五祖寺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群体。
第一座殿堂是圣母殿,该殿是供奉五祖弘忍大师母亲周氏的殿堂,据记载,圣母周氏是唐朝女皇武则天赐封的。该殿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毁,殿为古建结构,雕龙画栋,风貌独特,四面有石砌墙,仿硬山式建筑,面宽3间15.2米,进深3间10.4米,东西两间盖有推缝木板楼,对内装有鼓皮板,均成朱红色。
第二座殿堂叫做毗卢殿,该殿又称麻城殿,据传麻城信徒为朝拜五祖显灵,从麻城挑来一砖一瓦修建此殿,故而得名,1987年麻城殿更名为毗卢殿,新塑毗卢佛像一尊,供奉于殿中。
第三座殿堂是观音堂,亦名千佛殿,首建于唐大中年间。此堂为院墙式,院墙前门门楼楣上方镌刻有&观音堂&三字,进门处有雨搭,前院墙与正殿有5米深的天井,两边砌有长方形花台。
第四座是五祖寺的镇殿之宝,是供奉五祖弘忍大师真身的真身殿,又名法雨塔。真身殿是五祖寺唯一一座没有遭到破坏、经过重修的殿堂,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因为五祖大师的肉身就供奉在这座佛塔里面,此殿建筑匠心独运,造型巍峨宏丽,前部左为钟亭,右为鼓亭。两亭造型一致,相互对称,内与正殿相通,飞檐斗拱,撑角镌有鸟像。中部为正殿,正面门上方挂有&真身殿&匾额。门前两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龙,门头上横梁雕成空心二龙戏珠,屋顶上有九龙盖顶,两侧均用雕花砖砌。正殿后部正中为&法雨塔&,五祖真身即藏于此。塔壁四周上层,有数以百计的石刻小佛像和镌刻匾额。此殿也是五祖寺最有灵气的地方。
出真神殿的东侧门,便是2004年-2005年斥巨资新修的气势恢宏的六祖画廊和最东北边的六祖殿,占地200多平方米。具有唐代风貌的&六祖殿&,殿宇中央供奉着金光灿灿、雕塑逼真的六祖佛像。佛像的形貌,完全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圣象雕塑,与广东光孝寺六祖大师像一模一样。六祖画廊成回字形。四周墙壁上用玻璃镶嵌着墨底白字,白色线条人物画,记载着慧能闻经悟道,千里来梅求法于五祖;弘忍慧眼独具,传法授衣于慧能,以及慧能隐遁十五年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名光孝寺)第一次露面亮相。他的&风动、幡动、心动&之说,再次一语惊天!并于唐高宗仪凤元年正月十五日在法性寺的菩提树下落发剃度,受具足戒正式出家。从此大开东山法门;先后在曹溪宝林寺、故居的国恩寺,广州的法性寺等处授徒,弘扬顿悟禅法,终成肉身六祖的神奇故事。
&在五祖寺周围,还有东塔林、西塔林和李塔林,有唐、明、清各代僧人基塔160多座,均为白灰砖石砌成,高3米左右,有八角型、圆型、长方型,有锥体、瓶体、喇叭体的,还有用扁形独柱石块雕刻的,形式多样,是研究僧塔历史建筑艺术的珍贵文物。
上一篇:[ 04-14 ]
下一篇:[ 04-14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五祖弘忍大师诞辰1414周年
26浏览 / 0回复
湖北黄梅2015.年6月28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诞辰1414周年纪念活动在“天下祖庭”黄梅五祖寺,来自诸山长老、善信檀越及海内外近千信众,共沐东山禅风,追拜祖师足迹。  五祖弘忍大师诞辰1414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有朝拜山祝圣、大众共诵《金刚经》祈福及法师开示等。  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素来享有“楚天禅风甲天下,唯独东山一法门”之美誉,为五祖弘忍大师于唐永徽五年(654)亲手创建。当年弘忍大师在东山之上大启法门,接引众生,以《金刚经》印心,使得禅宗日渐兴盛,世称“东山法门”及“天下祖庭”。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弘忍大师圆寂于东山,享年74岁。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开放寺庙。P1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9:17:09.90&&快门:1/25&&光圈:F/2.8&&焦距:200毫米&&感光度:200&&P2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20:10:03.50&&快门:1/125&&光圈:F/5.6&&焦距:24毫米&&感光度:200&&P3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8:54:40.10&&快门:1/50&&光圈:F/3.5&&焦距:36毫米&&感光度:100&&P4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9:12:29.30&&快门:1/60&&光圈:F/6.3&&焦距:24毫米&&感光度:100&&P5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9:13:04.30&&快门:1/13&&光圈:F/6.3&&焦距:24毫米&&感光度:200&&P6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9:13:22.70&&快门:1/125&&光圈:F/4.5&&焦距:70毫米&&感光度:100&&P7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9:17:30.10&&快门:1/160&&光圈:F/4.5&&焦距:24毫米&&感光度:100&&P8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9:30:57.60&&快门:1/200&&光圈:F/4.5&&焦距:24毫米&&感光度:100&&P9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09:32:41.00&&快门:1/320&&光圈:F/4.5&&焦距:24毫米&&感光度:100&&P10器材:&[]&&镜头:24-70mm f/2.8 G时间: 18:04:36.50&&快门:1/100&&光圈:F/3.5&&焦距:24毫米&&感光度:100&&P11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8:31:58.60&&快门:1/160&&光圈:F/3.5&&焦距:70毫米&&感光度:100&&P12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8:33:22.00&&快门:1/125&&光圈:F/3.5&&焦距:100毫米&&感光度:200&&P13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8:34:49.00&&快门:1/400&&光圈:F/3.2&&焦距:200毫米&&感光度:200&&P14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8:52:46.70&&快门:1/200&&光圈:F/2.8&&焦距:70毫米&&感光度:200&&P15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9:13:38.80&&快门:1/30&&光圈:F/2.8&&焦距:70毫米&&感光度:140&&P16器材:&[]&&镜头:70-200mm f/2.8 G VR时间: 19:16:30.00&&快门:1/30&&光圈:F/2.8&&焦距:110毫米&&感光度:200&&发图完毕,欢迎好友来湖北黄梅旅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祖慧能大师真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