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那个提出挖地道的是谁

重要提示:看了本文的人还对以下公司做了评价!
面试很随意就和聊天一样。…
耐心等待,自有结果。…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1500字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观后感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1500字”,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观后感 ,请访问观后感频道。
  百团大战观后感【一】  ---------永不泯灭的记忆  漫漫中华史,悠悠五千年。  五千年来,祖国经历了多少的沧桑,多少的磨难,在痛苦中跌倒,有用信念支撑着爬起。  回望历史,那段不堪回首路途,总有一种记忆让我刻骨铭心,痛彻心扉,就如同电影《百团大战》。  它是令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战役,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势力,随着镜头,重温那战火纷飞的时代,再现抗日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  从七七事变到京津失守,再到淞沪沦陷,日军的铁蹄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蹂躏、践踏。  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英勇牺牲,以身殉国,与阵地共存亡。  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毛主席、朱德等中共领导人随着战事的发展,为中国的前途忧心忡忡。  而就在这人心惶惶之时,八路军没有任由日军肆意侵略,身在山西的彭德怀指挥长与左权参谋长谋划了一系列反击行动,八路军们同甘苦,共患难,齐心协力,重创日军。  他们炸铁路,扎桥梁,攻据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  这是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19xx年冬天,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闯入村庄,杀尽村民,掳掠妇女,抢夺财物,以至于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  面对手无寸铁的村民,日寇心狠手辣,一把把刺刀,插进一个又一个人的身体,血流满地,最后烧尽房屋,用惨无人道的三光主义迫害着中国儿女;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将中国牢牢地囚禁起来,压缩八路军的生存空间。  在日本侵略者的胡作非为中,彭德怀指挥长终于坐不住了,与参谋长左权  讨论如何拆开这个囚字。  他说:&囚&字怎么写?用笼子把人全在里面不留活口,想要破了这个囚笼,就要把它拆的七零八落!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拆了日寇的重要的铁路。  娘子关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路军与日军都想抢先占领这块兵家的风水宝地,他们展开激战,一团战士们为了让火车与侵略者的支援车撞在一起,拼死抢到道岔,战士们一个倒下去了,后面的战士还是英勇的冲上来,霎时间,鲜血洒遍了娘子关。  看着惨烈牺牲的战士们,团长强忍着悲痛,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扳动了道岔,顿时,子弹穿透了他的躯体,鲜血直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坚持将身体压在道岔上。  黎明的时候,鲜艳的战旗迎着东方灿烂的阳光,飘扬在鲜血染红的娘子关的上空。  这一战,我们胜利了!  指挥长彭德怀开始策划攻打日本的心口基地,他们带领105个团来到日寇停留的山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士们伤亡惨重,百般无奈之下,他们派出了新七团,从山下开始挖地道,并塞满了炸药,在新七团已经完工需要引爆时,发现引火线被打断,一名战士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接上引火线,就在站起来请示引爆时,他的身躯不知被残忍的日寇打穿了多少枪,鲜血流淌着。  炸药被引爆了,山顶全部被炸掉,在那灿如烟火的火光中,我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光亮。  日军最后全部灭亡。  这,是无数战士用生命与信念铸成的,点亮了多少人民的希望!  新七团的旗手曾经宣誓: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  其实旗手已经换了好几个了,但是鲜艳的队旗一直在硝烟弥漫的天空飘扬着。  历时4个多月的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这场战斗中,我看见了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顽强抗战,不畏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的总指挥彭德怀。  我深深地被当年的先烈所感动。  他们那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意志,洗礼着我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感染我的灵魂。  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了,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中国在腾飞,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狮已昂首在世界之巅,看!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就是最好的鉴证,这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有信念与毅力铸成的绚烂华章!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二】  昨天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感想很深。  八路军在彭德怀、左权指挥下,有105个团参加了对日作战,彭总说就叫'百团大战'吧!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小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小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烧杀奸淫抢,无恶不做,我们世世代代不能忘,我还是说,千刀万剐小日本。  观看电影后的体会:  1、战场上喊'缴枪不杀!'是戏言,在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小日本被包围了还开枪打死了八路军战士,战争中不能有戏言;  2、回想我们对日政策'和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不正确、不客观,不说日军侵华14年、不说钓鱼岛,仅从上周中国女排打败日本女排夺得世界冠军颁奖仪式日本人全走光了,就能看出这些日本婊子们从骨子里就与中国为敌;  3、战争战时汉奸、叛徒贪生怕死、卖国求荣,对这些人必须要发现苗头就杀、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不可能成为统战对象;  4、我们国家要强大,科研、产品质量和环境都要快速形成世界竞争力,要讲究信誉,扬善抑恶;  5、要记住民族恨,从现在起要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和旅游,生活得要有骨气、有尊严,对得起牺牲的烈士和被日军杀死烧死的3500万人。  6、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向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等八路军将领和抗战的人民英雄致敬!  毛主席在19xx年10月21 日得知彭总英勇作战歼敌,顿时欣喜若狂,提笔'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个题词虽非'百团大战'时,但这是毛主席对彭总一贯英勇作战的最恰当评价。
观后感相关内容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员工的父母是值得敬佩了,节假日让自己的孩子留住企业工作,自己却跟孤独为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领导给员工父母的感谢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领导给员工父母的感谢信范文一  尊敬的**员工家人:  您们好!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您亲人XXX所在的国联集团董事长*...…
中学生自我介绍范文: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性格随和,下课后总能听到我愉快的笑声。我下课后有时会帮成绩不好的同学讲一下题,我还会帮助别人做我应该做的事。我觉得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觉得高兴的!我是一个班干部,在班上我管的纪律井井有条。我...…
  大学毕业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触呢。2篇关于大学生的毕业感言范文,  2017大学毕业感言精选范文一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  大二...…
  大学毕业后,希望大家都有个美好的未来,2篇关于大学生的毕业感言,  2017最新大学毕业感言范文一  怀着梦想与你的激情走进大学的校门,开始一段新的奇妙的人生旅程。转眼离别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真希望时间能走得稍微慢一些,让我再多点时间好好享受下大学里的生活,...…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接下来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心得范文(一)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即医院记录各类重大事项活动,记载医院公文分类、传递、归档等内容的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作为记录医院管理历史的资料意...…
观后感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帖子主题: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
共&1647&个阅读者&
军号:1957216 工分:412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
集中反映八路军问题的关家垴战役其实说成是战役,不如说是战斗。虽然八路军使用兵力很多,但日军兵力很少,而且二天多战斗就结束了。在第三阶段大扫荡中,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约500人。当时指挥官为大队长为冈崎谦受步兵中佐,共有官兵544名。该大队接受的命令为所谓斩首,也就是袭击八路军总部。日军冈崎大队编制如下: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军官5名,士兵150名;步兵第226联队第8中队,军官5名,士兵148名;步兵第227联队第6中队,军官5名,士兵146名;步兵第226联队第2机枪中队第2小队,军官1名,士兵37名;另有卫生、通讯、辎重等分队士兵63名;共计人数560人,其中军官16名,士兵544名。武器除步手枪外,有2挺92重机枪,18挺轻机枪和18具掷弹筒。因为这样,该大队并没有携带什么重武器,而是轻装奔袭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后来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这股日军以区区500多人,杀入八路军不下10万部队的重地,实在是狂妄之极。该大队沿桐裕河谷进入了黄崖洞,这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这个兵工厂前后为八路军生产步枪近万支,手榴弹58万枚,迫击炮掷弹筒2500门,弹药26万发,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是八路军最重要的兵工基地。八路军兵工厂之所以选在黄崖洞,是因为此处地形极为险要,敌人只可能南面山口攻过来。黄崖洞的资料中写道:黄崖洞地处太行山脊山西黎城县的深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裂开的一道裂缝,俗称“翁圪廊”,仅容人出入。这个山口极为狭窄,进攻敌军兵力根本展不开,是标准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换句话说,八路军只要想守,至少也能守住一二天,能够保证兵工厂的撤退。实际上1年以后的1941年黄崖洞第二次保卫战,日军上千主力连攻4天才攻下来!没想到的是,此处八路军守卫兵工厂的特务团二营四连没有和日军大部队交过手,见日军数百人气势汹汹杀过来,居然慌了,不战而逃。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冲入黄崖洞兵工厂,大肆破坏一通,最后放了一把火,从容撤退。黄崖洞兵工厂被毁坏严重,这下让彭德怀动了气,将该连长就地枪毙。其实此时冈崎大队情况也不太好,他们虽然气势汹汹,但毕竟是孤军深入八路军控制区,第一地形不熟悉,又找不到当地向导,来来回回走了很多弯路,能够摸进黄崖洞一半是靠运气。第二由于轻装突袭,没有携带什么粮食和弹药,此时已经连续作战16天,开始严重缺粮,没法继续打下去了!所以此时冈崎大队开始撤退,也是不得不撤退,还是因为地形不熟,撤退的并不顺利。他们取道武乡县再回沁县,期间在蟠龙关家垴附近驻扎下来。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因为榆辽战役失败的129师大部此时就在附近不远处。彭德怀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决心消灭冈崎大队。10月29日下午,彭德怀从黎城指挥所火速赶到蟠龙镇石门村,亲自坐镇指挥。彭召集正在此地休整的129师师、旅干部开会,口述了总部的战斗命令,要求129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坚决拿下关家垴。当晚,彭德怀举行战前会议,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陈赓指挥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冈崎大队发起攻击。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但冈崎谦受中佐却颇有些战斗经验,见四周突然出现八路军大部队,有合围他们的目的,立即停止前进,全军转移到比较适合防御的关家垴村。关家垴是群岭环抱中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较陡,仅有南坡较平缓,方便出入。南坡上住着50余户关姓人家,沿山壁修建了一孔连一孔的窑洞。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岗,叫柳树垴,与关家垴互为掎角,从柳树垴上可以利用火力控制关家垴的通路。冈崎大队占据关家垴后,马上构筑简易工事。另外,派出一个中队占领柳树垴。他们不仅挖了坑道,还拆下当地人家的门窗架在上面,筑成隐蔽所。在山顶平地上,还设置了机枪阵地。这样,日军就在关家垴和柳树垴部署了一个防御阵地。实际上,冈崎大队虽然组成防御阵地,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关家垴并不是什么特别适合防御的地形,此处连野战工事也没有,更谈不上炮楼,碉堡,更不存在要塞型工事。更惨的是,冈崎大队由于孤军深入,周边友军都相距极远,在2,3天都无法赶到增援,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而且冈崎大队也没有什么重武器,炮兵不存在,重武器只是轻重机枪和掷弹筒而已。八路军此次使用2万多兵力,兵力上相对日军有40倍的优势。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八路军不用武器,用牙齿也绝对可以咬死他们。而且八路军还使用了炮兵,包括山炮连和迫击炮营,就炮兵火力上也相对日军有压倒性优势。彭德怀为什么要打掉冈崎大队?除了试图借此锻炼部队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彭德怀在其自述中也谈到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的一个大队(实际兵力远不到一个大队,一般也就是半个大队)附以伪军为一路进行扫荡。我总想寻机歼灭敌 军一路(只歼灭日军一个大队),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大队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发动总攻,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40多倍兵力优势的八路军苦战两天,根本没有吃掉这股日军,反而自身伤亡惨重。其实,八路军表现出了众多的问题。问题一:军队作战时候种种失误和外行。决死第1纵队38团在战斗开始之时,经过2小时夜袭苦战,一举占领日军兵力空虚的柳树垴。因为柳树垴位置较高,从此处可以俯射关家垴,谁占领都是极为有利的。没想到的是,决死第1纵队38团付出巨大的代价占领的柳树垴,却莫名其妙的丢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居然乘38团与25团调整部署时,利用夜色作掩护,又悄悄地接近了柳树垴阵地。决死队是一支新部队,战场经验不足,就在老部队撤走,新部队刚刚进入阵地的时候,遭到该中队日军的突然反击。八路军措手不及,一个团几百名战士一下子就被区区几十名日军击溃,柳树垴阵地又被日军夺走。这种失误,属于低级失误。正常的一线换防是需要极小心翼翼的,稍有不慎就会出事。正常来说,应该等到新部队完全占领阵地并且熟悉以后,老部队才撤走。此次决死队由于伤亡很大,老部队急着撤退,新部队又不慌不忙,麻痹大意,导致日军乘虚捡了大便宜。后来为了争夺这个柳树垴,八路军付出了伤亡近千人的巨大代价。日军以此处作为关家垴的侧翼支撑点,给进攻关家垴的八路军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伤亡。问题二:炮兵的存在严重问题。打这样一股日军,因为他们并没有重武器,又不是固守炮打不动的坚固要塞,理应以炮兵作为主攻,步兵协同作战。此战中,八路军山炮营的5门山炮前后发射几十发,居然极少击中目标,给日军造成很小伤亡,更没有摧毁日军火力点。这并不是所谓装备问题,而是八路军的炮兵技术实在太差。鉴于山炮部队不起作用,当天晚上就被下令撤退,干脆不用了。倒是红军神炮手赵章程的迫击炮发挥一定作用。他的迫击炮队在200米距离,以每分钟40发的高射速,造成日军很大伤亡。但迫击炮只能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却无法攻坚,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一天八路军炮兵发射炮弹200多发,但用处不大。由于炮兵不行,八路军被迫只能人海战术强攻。问题三:步兵强攻。其实在红军时期,这种强攻并不罕见。红军多是两种打法,一是利用地形地物,巧妙的摸到敌军近距离,将他们的火力点打掉。二是利用己方火力压制住敌军火力点,采用步兵强行冲锋战术。结果此次这两个做的都不好。利用地形侧面包抄的385旅769团,被日军很快发现,结果被机枪火力压制的无法抬头,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正面主攻的386旅772团,不注重用方火力的压制敌人,而采用荒唐的人海战术的强冲,结果被日军交叉火力扫射,进攻战士完全暴露在火网下,伤亡极大,进展却几乎没有。当天战至中午,772团1营原本70多人的1连只剩下3人;50多人的3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近70人的4连只剩下10余人。午后,1营剩下的人员在营长蒲大义的带领下仍继续配合兄弟部队向日军攻击。14时,当1营被兄弟部队换下来时,只剩下6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调整战术,继续猛攻,第二就是干脆放弃作战,直接撤退。陈赓对部下的战斗力是了解的,他认为肯定打不下关家垴的,要求撤退!他对彭德怀说:“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冈崎大队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彭德怀则坚决不同意:“我的老兄,一旦放走日军,就很难再打着他了,必须在此将其消灭!”陈赓说:“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要拼光了”彭德怀:“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陈赓说:“现在拼光了,将来怎么办?“彭德怀恼怒的说:拼光了自然以后给你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留着也没用!“陈赓有些急了:“这样打法,我不赞成!”彭德怀也满腔怒火的说:“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命令必须执行!”随后猛然挂断电话!投入重兵又打了几个小时,八路军伤亡更大,却根本没有进展。此时129师师长刘伯承也急了!刘伯承电话要求撤退,彭德怀坚决不同意,两人大吵起来!刘伯承:“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彭德怀:“拿不下关家垴,我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指杀刘伯承)!”刘伯承无奈,只得一面强攻,一面开始挖地道。16时,第二次攻击开始,八路军集中重兵,以769团作为先锋,通过地道掩护,经过10次强攻,终于攻上关家垴战山顶,和日军白刃战。日军毕竟人少,不敌,败退到山腰的一排窑洞死守。经过第一天的激战,八路军经过18次强攻,才勉强占领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日军仍然控制着关家垴和柳树垴核心阵地。第二天又强攻一天,毫无进展,伤亡却很大。日军仅仅利用一排窑洞作为火力点,压制八路军进攻部队。16团参加进攻的一个营仅存18人,16团团长谢家庆也牺牲。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第三天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八路军只好撤退,冈崎大队得以成功突围,并且在当地报复性屠杀了6000多中国平民。此战日军数据战死61人,但实际伤亡学术界也有公论,就是大约是一半,也就是200多人,冈崎大队长也被迫击炮炸死。八路军认为冈崎大队遗尸280具后逃走(其实冈崎大队并没有逃走,撤退的反而是八路军。日军相信神道教,神道教认为如果尸体没有回国,就是永远是孤魂野鬼。所以日军为了抢夺尸体,往往发动战斗,甚至不惜牺牲活人。所以,日军根本不可能在胜利的情况下还丢弃尸体自己走路),死伤总数400多人没有任何根据。八路军公布牺牲为600多人,但实际上学术界公认,至少超过2000人。战死的就有这么多,战伤的更多,伤亡总数可能高达4000人。问题四:部队种种弱点暴露。这两天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由于没有被日军大规模轰炸过,所以八路军主攻部队既不懂防空,也不懂躲避。由于八路军进攻部队不懂疏散,被日军一次轰炸就死伤上百人之多。在于攻击时,理应先占领柳树垴,从高往下俯射日军,这样事倍功半。就算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可以消除柳树垴在侧翼对八路军进攻部队的威胁,但柳树垴也没有占领,莫名其妙丢了。进攻之时,为什么不开始就采用夜袭战,地道作战,非要打到这种地步才使用。那时候已经晚了,用处不大了!结论:八路军以2万多兵力围歼日军区区500多人,即使除去打援部队,一线进攻日军的八路军也在1万多人,相比日军有20倍优势。日军仅有2挺重机枪,并没有一门火炮。而日军歪把子轻机枪有设计上的缺陷,无法长时间持续开火,一般射击超过200发就要花费时间冷却枪管,火力是很有限的。而八路军拥有5门山炮,大量迫击炮和相当数量的重机枪。各方面都占优势,却吃不掉这么少的敌人,反而自身牺牲2000多人,是日军伤亡10多倍。此战可以看到,八路军的战斗力是比较虚弱的。这也是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为什么如此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第二阶段由于八路军没有用尽全力,所以表现的不太明显,而关家垴战役,八路军确实用尽所有的力量,这样所有的弱点也就瞬间表露无遗了。此战八路军伤亡很大,消耗大量弹药,缴获却微不足道,仅有60支枪械和10匹马,还不如九牛一毛!关家垴战役以后,八路军就没有敢于继续围歼日军部队,日军也完成扫荡,撤回自己控制区,百团大战彻底结束!-----------------彭德怀亲自赶赴关家垴观察阵地,当时他距离前线只有几百米。此战彭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打,主要还是百团大战的结果问题。彭德怀其实心里最清楚,如果第三阶段反扫荡就这样结束,实际上百团大战等于打了败仗,所以无能如何也要歼灭日军这个支队,迫使日军以后不敢用半个大队来扫荡。这多少也算为百团大战取得了一些战果,同时也算锻炼了一下部队。-----------------------八路军的山炮,虽然总数量不多,但因为日军守备队也没有炮,本来应该发挥一定作用。实际上,他们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伤亡数字的考证伤亡数字有几个版本,具体如下:第一,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十二期上的由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联合公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一文。据该文统计:(一)消灭敌伪之有生力量,计毙伤日军20645人,毙伤伪军5155人,毙伤敌伪骡马1,马22匹。(二)俘虏日军281人,俘虏伪军18407人,俘日寇武装移民56人,俘骡马1510匹,军犬29只,军用鸽57只。(三)消灭了敌伪据点共2993个, 其中最大最险要者,计有……。(四)缴获了大批武器计:……(五)缴获与破坏交通器材计:……(六)破坏交通的成绩计:……(七)缴获大批军用品计:…… (八)破坏煤矿5所,其中以井陉新矿为最利害,据最后调查,该矿损失一万万日元,破坏仓库11所。(九)伪军反正者计14次,共1845人,日军自动携械 来投诚者47人。(十)解放煤矿工友10120人,铁路工友2055人,被迫修路同胞673人。”(据《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6册》)也就是说毙伤日军20645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俘虏伪军18407人。除去伪军不说,毙伤俘虏日军总数是2万多人,而且消灭了敌伪据点共2993个!第二:百团大战刚刚结束,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曾经有一部总结资料《百团大战各阶段作战概述》(也称“1940年百团大战战斗汇报”)。在这个材料中,统计数字如下:大小战斗:1824次;攻夺敌人据点:293座;毙伤日军:12645人;毙伤伪军:5153人;俘虏日军:281人;俘虏伪军:1407人;伪军反正:1845人;日军投诚:7人;缴获: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关枪179挺,重机关枪45挺,山炮16门,重炮3门;破坏铁路948里;破坏公路3044里。其他数据和第一份差别不大,但在最主要的两项数据上,即“毙伤日军”和“俘虏伪军”两项上,差距非常大。前者从12645提高为20645;后者从1407猛增十倍为18407。第三份:也就是炎黄春秋之前解密的一个资料。日,刊登在八路军总司令部驻地太行区出版的《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数字则又是不同。和第二份相同的地方不多说,不同的为:(1)攻克据点——华北版:293;延安版——2993。(2)日军投诚者——华北版:7;延安版——47。(3)俘虏伪军——华北版:1407; 延安版:18407;(4)缴获炮弹——华北版:8185;延安版:816;(5)解放修路同胞——华北版:66731;延安版:673。显然,官方的歼灭日军和攻占据点数字,就有如此大的差别,应该相信谁呢?其实并不难分析,首先看歼灭俘虏日军总数!第一份是2万多人,第二份是1万2000多人。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但第三个阶段是反扫荡,日军进攻,八路军撤退。除了少数被日军合围,不得已作战以外,根本没有激战。诸如太岳军区,连小规模的作战都没有。晋西北等之内,也没有什么作战。而即使作战最激烈的晋察冀边区,伤亡的日军也没有多少,八路军仅仅殿后部队和阻击部队打了几仗,八路军伤亡都在几百人而已,日军伤亡可想而知。换句话说,这一阶段八路军伤亡有限,日军伤亡更有限。以这一阶段最大规模的战役关家垴为例,八路军调动2万多主力,围歼日军几百人,最终也没有歼灭。由此大家做理性推论,日军总共又能伤亡多少?那么,百团大战日军主要伤亡应该在前两个阶段!但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八路军进攻的战场仅有日军5个独立混成旅团(16,9,4,3,8独立混成旅团),而110师团投入该战斗的则只有“步兵约四个中队”。这5个独立混成旅团就算完全满员,也仅有2万5000多人,加上110师团的4个中队,也不过2万6000多人。更况且,这5个独立混成旅团都是残缺不全,调走的调走,复原的复原,更重要的,日军并不是所有的据点都被八路军打击,仅仅是部分据点遭到攻击,实际上和八路军交火的日军总兵力是很有限的。以八路军进攻最厉害的正太路为例,200多公里交通线上只有第4、第8和第9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部分兵力(总兵力仅3600余人),分散在正太路上的几十个据点中。显然,就算这两个阶段把和八路军所有交手的日军都全部歼灭,也不绝对不可能达到2万多,1万多的数字歼敌数字。这是稍有理性的人,就可以推理出来的。更况且通过这几个独立混成旅团稍后仍然能够反击,甚至参加扫荡来说,他们显然损失有些,绝对没有伤筋动骨。即使客观估计,第一阶段八路军歼灭日军总数,顶多顶多就是3600人的一半,也就是1000多人。至于第二个阶段,八路军持强硬攻,伤亡很大,但战绩却不明显。因为第一个阶段是游击战的破袭,专门捡日军薄弱点打,所以反而歼敌不少。而第二阶段是啃硬骨头,自身损失大,歼灭日军确实有限的。诸如相当成功的东团堡战斗,也不过歼灭日军100多人。最大的榆社战役和涞源战役,歼敌数量也都不过几百人,加上其他攻击零散据点,日军伤亡总数顶多比第一阶段略多,不可能超过20000人。这样一来,三个阶段累加,日军伤亡被俘总数,应该在5000人左右,不可能再多了!我们再通过八路军的伤亡来算。八路军公布伤亡为1万7000多人,至于中毒的2万2000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斗伤亡,不加入统计。如果日军伤亡被俘2万多或者1万2000多人,也就是说,八路军伤亡总数和日军基本为1:1。大家看看我上面那么多战例,八路军连围攻14人的小队都相当困难,伤亡为日军伤亡的几倍,这1:1的数字又怎么可能呢!装备和训练都比八路军好的国军中央军在防御战中,伤亡一般也是日军2倍左右,甚至更多。如果是进攻作战,那伤亡就很难说,但至少也在2倍,极端情况下5,6倍也不稀奇。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运输辎重部队,歼灭日军800人。在这种纯粹的野战,八路军占据一切优势,打日军非战斗部队仍然伤亡1000多人,比日军要多得多。要知道,这支八路军还是林彪的精锐,刚刚从红军改过来的老红军部队,尚且如此。这批八路军再几年内扩大十倍,兵员素质又极大下降,又是攻坚作战,你说伤亡比率是1:1,稍微懂些抗战历史的,怎么可能相信呢!其实,学术界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不便于辩解而已,还是政治原因。如国内历史学研究者所说,其实军方内部资料早已由准确的百团歼敌数字,只是不便于对外公布。战时一般有两套资料,一套是夸大的,对外宣传,另一套则是真实的,尤其是敌我伤亡数量,这是战役最关键的数字,一定会严肃认真的给出真实结果,绝对不能作假。因为这是指挥官最需要的数字之一,如果不真实,对造成极为严重的印象,造成指挥官的误判。但后者一直只对解放军内部发行,是所谓的“内参”,外面的人是看不到的!有趣的是,一些著作则有意无意的揭开这个面纱。著名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宪文先生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写道“毙伤日伪军5800人,见北京五所院校编写的《抗战中的中国军事》”。奇怪的是,老萨查了手中的1954年版的《抗战中的中国军事》,这个版本的数据并不是5800,而是官方的20645。显然,作为史学界著名学者的张宪文,绝对不可能犯这种低级失误。就算犯低级失误,也应该引用20645这个数字,不应该引用5800,因为作为任何一个对抗战历史有了解的学者,显然都知道前面的20645,却并不见得知道5800.那么,其实这个也不是什么值得困惑的事情!《抗战中的中国军事》确实应该有5800这个数字,但这本书并不是对外出版的版本,仅仅是大家都明白的“内参资料”。张宪文作为体制内学者,他有办法看到这些资料,在学术研究时候也可以引用,只是外人觉得疑惑而已,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其实这个引用本身也很有意思!作为严肃史学著作,张宪文先生应该在引用时候注明版本,因为一本书可能有好几次印刷,期间做过修改就会有不同的几个版本。但张先生并没有这么做,显然,这个版本号不便于公开,大家心知肚明也就行了!老萨比较认可这个5800人的数字,因为伪军伤亡很少,也就1000左右,那么日军伤亡应该在的样子。这相比八路军伤亡的1万7000,是比较符合历史真相的,毕竟八路军是进攻作战,装备又差,伤亡是日军3到4倍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国军也差不多,只是稍好一点而已。所以以往的吹牛是没意思的,早该恢复历史真相,毕竟都70多年过去了。其实,很多侧面资料也可以证明这点。日军《华北治安战》中记载,八路军认为损失最惨重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从8月20日至12月3日在旅团战死为276人。自然,也许日军有所隐瞒,但应该相比事实不会相差太大。按照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向重庆的战果汇报,日军“第四混成旅团,计已消灭殆尽”。但事实上,该旅团在第二阶段仍然出动4个步兵大队参加多次作战,这说明,他们伤亡并不严重。不然,固守尚且不稳,又如何有余力主动进攻呢?另外,更有很多侧面证据都可以证明。国民党方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代主任熊斌给蒋介石的一份报告中的意见也可以权充参考。熊斌在报告中说:“斯役敌伤亡三千人左右,伪军二千余人,中共伤亡亦约三千人,此数尚有参加作战之民众四千余人;又中共撤退后,敌因此次铁道破坏,民众之力居乡,故 对民众大多发怒,焚烧铁道两侧村庄百余,人民被惨杀伤害者约四、五千人。”换句话说,熊斌认为第一阶段日寇伤亡3000多人,第二阶段即使和第一阶段一样,日寇伤亡总数也不超过7000。加上反扫荡的战绩,日军伤亡总数也绝对不可能超过1万人!由于战场估算,存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误差是很正常的,所以熊斌的估算大体还是比较准确的。至于另一个所谓攻克敌人据点的数字,显然200多才是真实的,2000多完全是胡扯。当时日军在华北几省一共只有3000多个据点,你主要在山西破袭了一下,就摧毁2000多个据点,怎么可能!就算扒光了山西的日军据点,也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因为华北还有大量据点根本不在山西境内。老萨附注:这是7月22日预备命令所规定的战役任务。迄1940年夏,敌寇在华北的军事经营,设有3000余个据点、10000个以上的碉堡(敌人的据点、碉 堡,作为一个战术系列,一般以中心据点为支点,附设若干于周围,每一个据点又辅以若干碉堡(也称据点)。广义的包括碉堡、据点、中心据点三项,准确的概念 则只包括据点、中心据点两项。这里使用的是准确概念。计数3,000余个,是根据敌军材料一个师团守200个据点推算而得。)和5,000余公里铁路、 30,000余公里公路。(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95页。)更别说山西省内还有大量据点根本没有干掉,八路军强攻不克的据点尚且不谈,甚至还有山西省内大量据点根本就不在八路军控制区,而是在中央军和阎锡山晋绥军的控制区,你八路军就算想打也打不到!这又是特有的夸大其词而已!对比前面的战绩,消灭200多个据点才是比较可信的。扩大十倍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圆日寇伤亡2万多的数字而已。如果200多个据点,相当于每个据点日寇伤亡100多人,但实际日寇绝大部分都是小据点,仅有几个人,十几个,至多30,40人。这在当时,也就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几乎是人所共知事情,根本没法自圆其说的。而说成2000多个据点,则不同了,相当于每个据点日寇伤亡10多人,这样就比较可信了。所以当年写军史的宣传人员,也真的很累,值得同情。至于俘虏伪军总数,综合当年八路军的电报统计之和,也应该是1000多人,主要是当时伪军数量也并不多,你想俘虏1万多人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伪军存在!当时伪军还并没有抗战最后3年那么多具体也就不考证了!----------------------------此战中,老百姓对八路军是完全支持的。老百姓支持八路军,还不是希望将禽兽一样的日本鬼子早日打走吗!一场消耗战百团大战中,似乎缴获不少,实际上远赶不上消耗。因为此战不同以往的半路伏击,一旦歼灭日军,日军很难带走武器弹药,丢在野地的这些就被八路军缴获了。此次大部分是攻坚,而且成功的不多,缴获自然很难。即使有些战斗成功,日军由于武士道精神的作用,往往才战死前毁掉武器装备,不让八路军缴获。八路军部队在战役中共损失了步、马枪1286支、手枪105支、轻机枪84挺、重机枪14挺和迫击炮4门。至于八路军的缴获虽然也有些,但书面上的数字和实际可以使用的数字区别很大。比如缴获的3门大炮,其中2门已经被日军破坏,仅有1门可以使用!而八路军军在战役中消耗各种枪弹70万1370发(缴获36万7005发),各种炮弹1万9130发(仅仅缴获炮弹846发和掷弹筒弹3037发),手榴弹12万6020枚(缴获4936枚)、地雷1294枚(缴获992枚),我军另外还消耗了黄色炸药98280斤、黑色炸药57390斤。可以看到,弹药消耗的远远大于缴获,这对于武器弹药自产率不到三分之一的八路军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尤其各种炮弹的损失,由于八路军没有制造炮弹的能力,几乎让火炮成为废铁。缴获不多,消耗巨大的战斗,也是同游击战根本宗旨所违背的。--------------------------------缴获不多,消耗很多,这对于武器弹药补给能力不足的八路军来说,是致命的。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4850 工分:30239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3楼&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对于这些,他们是选择性的无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96764 工分:112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3楼&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9楼&对于这些,他们是选择性的无视 人家的眼没有瞎,人家就是恶心中国人的,2万人围攻500人,亏王八蛋想得出来,先不说把2万人聚结起来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日本大队占据的不过是一个山岗,几百平方米,一次进攻能投入多少人,1000人顶天了剩下的小2万人看热闹吗,彭德怀的军事能力比不上lz吗,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也不会怎么做的,然后lz拿这个战例推行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毙伤日本鬼子20645人lz说是假的,共产党投入105个团用了几个月算一算每一个团平均每天消灭了1多个日本鬼子这样的战果美狗都说是假的,这让人想起平型关美狗的战果统计数据,美狗摆了一大堆证据,得出结论消灭日本鬼子后勤兵一百多人,林彪伤亡1000多人,结果把人吓了一跳,本人因为历史改变成日本鬼子100多后勤兵设埋伏包围了林彪几千人呢,现在对百团大战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吧。lz分不清据点和炮楼的区别,一般的小炮楼驻扎十来个人,据点大的几百人小的也用一个中队,最后lz统计八路军的消耗和缴获精确到个位数,这不是,恐怕就是彭德怀也可能不知道的这么清楚,太假了吧,一句话就是八路军向国民党一样吹牛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327 工分:242042
/ 排名:5006
左箭头-小图标
八路军此次使用2万多兵力,兵力上相对日军有40倍的优势。------胡说八道,八路军总参加兵力的2万,大部分在阻击日军增援,日军参战兵力是近万人,主要是增援部队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327 工分:242042
/ 排名:5006
左箭头-小图标
结论:八路军以2万多兵力围歼日军区区500多人,即使除去打援部队,一线进攻日军的八路军也在1万多人,相比日军有20倍优势。-----一线进攻日军的八路军也在1万多人?是几千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327 工分:242042
/ 排名:5006
左箭头-小图标
没想到的是,此处八路军守卫兵工厂的特务团二营四连没有和日军大部队交过手,见日军数百人气势汹汹杀过来,居然慌了,不战而逃。---------------就一个连怎么抵抗日军500多人?其他八路军干什么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29418 工分:18945
左箭头-小图标
数据没有确切来源,很难相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96764 工分:1128
左箭头-小图标
3楼&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9楼&对于这些,他们是选择性的无视 人家的眼没有瞎,人家就是恶心中国人的,2万人围攻500人,亏王八蛋想得出来,先不说把2万人聚结起来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日本大队占据的不过是一个山岗,几百平方米,一次进攻能投入多少人,1000人顶天了剩下的小2万人看热闹吗,彭德怀的军事能力比不上lz吗,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也不会怎么做的,然后lz拿这个战例推行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毙伤日本鬼子20645人lz说是假的,共产党投入105个团用了几个月算一算每一个团平均每天消灭了1多个日本鬼子这样的战果美狗都说是假的,这让人想起平型关美狗的战果统计数据,美狗摆了一大堆证据,得出结论消灭日本鬼子后勤兵一百多人,林彪伤亡1000多人,结果把人吓了一跳,本人因为历史改变成日本鬼子100多后勤兵设埋伏包围了林彪几千人呢,现在对百团大战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吧。lz分不清据点和炮楼的区别,一般的小炮楼驻扎十来个人,据点大的几百人小的也用一个中队,最后lz统计八路军的消耗和缴获精确到个位数,这不是,恐怕就是彭德怀也可能不知道的这么清楚,太假了吧,一句话就是八路军向国民党一样吹牛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4850 工分:30239
左箭头-小图标
3楼&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对于这些,他们是选择性的无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4850 工分:30239
左箭头-小图标
3楼&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5楼&百团大战中国军的协助相比之前和之后八路军对国军的漠视,尤其稍后中条山战役,八路军和阎锡山晋绥军坐视中条山10多万中央军崩溃,丝毫不给于援手,甚至八路军还跟随日军推进,占领中条山部分地区。国军在此次百团大战中,却给予八路军很大的支援。蒋介石本人也给予百团大战的认可!蒋介石对八路军第一阶段明确的奖励,大家都知道,也就不多说。军事上,负责协同八路军百团大战的国军部队很多,包括:晋南地区,豫北地区,晋西地区,晋南,豫北地区其一:至9月10日止,第一战区各部在晋南、豫北地区歼敌千余,对日军形成了很大威胁。到9月1日止,晋南、豫北日军四个师团仅调出8300余人,无法集中足够兵力在正太线上形成拳头,致使129师得以安全转移。稍后中央军卫立煌的晋城战役也牵制了大量日军,让其无法向北挺近。绥远地区绥远作战地区傅作义大局向日军猛攻,仅在固阳一带就迫使伪东亚同盟军3、4、5三个师万余人投降。稍后第9师也投降傅作义,日军四处遭受打击。绥远各部的积极行动,给驻绥日伪军以极大打击,使日军形成了傅作义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错觉。“(日军)驻蒙军为防备傅作义来攻,自9月12日起,将军主力集结于包头、安北、固阳地区……20日命各队归返原驻地。”至此,绥远国军顺利完成了牵制和调动日军驻蒙军主力的任务,为八路军发起第二阶段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晋西作战虽然阎锡山在之前1年被八路军釜底抽薪,拉走了他10几万决死队主力,对八路军恨之入骨。但还是奉命对日军进行的一些打击,作为对百团大战的支持。虽然进攻规模不算很大,但打的也很艰苦。9月2日,68师一部在汾西东北王家岭附近与敌激战终日,毙伤敌数十人。同日,15师在临晋附近游击的一个营于胡村与敌激战一天后,全部阵亡。11日,90军及61师补充团出击永济、侯马,破击侯马附近同蒲线。25日,预1师2团副团长任忠率部在东禹门与敌激战十余天后,粮尽量绝,突围无望,自戕身亡。9月27日,国军策应进攻大体停止。 座视国军崩溃?你拿共军用什么和日军打,就那几支破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21818 工分:287
左箭头-小图标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打得,没有GMD的拒不投降就没有GCD的敌后坚持,没有GCD的敌后坚持,也没有GMD的拒不投降,因为当时能够领导中国人民的只有这两大政治集团,我不是和稀泥,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有骨子里就具有的血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7216 工分:412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 我党自己的观点最后摘录一段我党自己的总结--百团大战在战术上所存在的问题百团大战首先暴露出了我军在当时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正规战的指挥能力,这就使百团大战各阶段在指挥和协同上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大兵团作战首先是纪律要严,不但在作战中要求令行禁止,而且必须提前做出一个完整和系统的作战计划和对敌情进行可靠的分析与判断。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战役打的过大和动用的兵力过多,八路军总部战役计划中规定的部队为22个团,对其他配合作战的部队没有硬性规定,这样就使我军参战兵力在战役开始后很快就达到了105个团,也就是说除了边区留守兵团和山东的八路军115师部队外,其他八路军主力部队几乎全部投入到了百团大战的作战行动之中,百团大战在规模上已经成为了我军华北各根据地和游击区部队全面投入的一场大战役。八路军总部在发起百团大战的战役预备命令中规定动用的部队为22个团和总部炮兵、工兵各一部,但是在战役预备命令中对战役规模和动用的兵力方面,只是一个针对重点部队的概略的规定,而八路军其他部队可以在战役中自由选择作战地区和方式,这就使八路军指挥机关在战役一开始就没有控制住我军部队的参战规模。原计划中的一个局部攻击战役最终发展成为百团大战虽然在名称上比较好听,不过却使我军整个作战系统完全的暴露在了敌人面前,八路军总部在得到参战部队数量时的惊奇,突出的表现出了战役过程的无计划。将整个作战部队中,几乎全部主要兵团的位置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这样的情况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很少出现的。我军参战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后果,是整个战役实际上是打了一场乱仗。除了总部控制下的不到30个团以外,其他70余个团的行动完全没有预先计划和目标。即使考虑到我军通讯联系还相当落后的实际情况,但是经过近一个月的前期战役准备却仍然没有对整个作战拿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这也不能不说是整体战役指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军在战役的第一阶段中没有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在切断交通线和打击日军有生力量方面,都没有达到战役计划中的要求。这个时候,我军指挥机关不是根据战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作战行动进行调整,反而发动了规模更大的攻击作战,而且将战役开始时的交通破击战转变成了攻坚战。不但将我军火力贫弱的部队,投入到攻击敌人坚固防御据点的战斗之中,并且被敌人紧接着发动的扫荡打了个措手不及,给八路军部队和根据地群众都带来了很大的不必要的伤亡。我军在百团大战中对部队计划和控制能力所存在的不足,在战役中所带来的严重后是我军竟然没有在战区留出一支具有足够力量的预备队。面对日军在战役后期对我军部队和根据地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扫荡,八路军参战部队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反击,而且对群众转移和坚壁清野的工作进行的也不够得力,根据地的人民和地方组织在反扫荡中都遭受了很大的牺牲和破坏。百团大战的战役规模很大,但是从开始阶段的以交通线为目标的破击战到第二阶段的据点攻坚战以及之后的反扫荡作战,整个战役从开始到最后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采用的都是一种以游击战的思想来打正规战的指挥方法。八路军总部在受到通讯限制,而无法由总部机关控制所有参战部队的时候。在战役指挥上,没有考虑到将部队分区划分以利于集中指挥,而是简单的命令各部队自由选择目标进行作战,这就可以从战役的部署看出我军指挥机关在当时仍然还没有建立起进行正规战的指挥能力,大部分新发展的八路军部队也没有满足进行大兵团作战的要求。百团大战确实暴露出我军指挥机关在大范围作战行动中,对部队的调动和控制上所存在的欠缺,但是没有哪个军事家是生来就拥有天才的指挥能力的。大兵团正规战的能力是需要经验积累才可以获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长期以来一直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这就使我军从指挥机关到各根据地指挥员,在指挥、配合方面都缺乏在大范围内进行高强度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我军指挥单位直到解放战争初期,仍然缺乏大兵团正规战的能力,这个能力直到解放战争中期才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百团大战初期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使日军驻防部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军参战部队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也在战役中,创造了多个优秀的战例,但是从抗日战争的整体局势和我军的作战目的来看,百团大战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失误。百团大战几乎动员了我军,除山东地区的115师部队和边区留守兵团之外的全部作战力量。从战役的规模和使用的兵力以及战役目的来看,百团大战已经超越了战役计划中破袭战的目标,成为了一次对华北日军的全面战略大反攻。而在1940年秋季发动这样规模的战略性攻势作战,无论是从整体抗日战争的形势,还是从八路军与日军作战力量的对比上来看,都是我军以当时的力量所无法负担的。八路军部队在1937年夏到1940年秋的作战方式是以山地为依托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三年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使我军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日军华北地区部队面对我军的游击战只能疲于奔命的被动防御,我军有过很多类似平型关、黄土岭这样的采用运动战和伏击战获得的成功战例。八路军能够在1940年秋季发展成为一支可以动员20万部队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力量,正是我军在抗日战争前期成功的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所取得的成果。我军在百团大战前的规模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在装备技术水平和部队整体规模上却并没有达到改变敌我军事力量对比的条件。八路军参战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兵力是在1940年2月开始“猛烈扩大军队”政策后编成的,我军参加百团大战的部队在装备、训练、机动和物资供应条件上与日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各方面的数据对比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军投入战场的20万部队与敌军参战的部队总数基本相当(这点是不对的),我军在百团大战中是没有数量优势的,而日军在火力、训练、供应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地位使日军的整体战斗力又明显的超过八路军参战部队。我军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时,抓住了日军兵力分散并且缺乏准备的弱点,在战役开始的前两天里获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在具有机动性优势的日军增援力量投入战场之后,我军只能被迫放弃占领的地区和要点。战役第二阶段中晋察冀部队发动的涞灵战役和八路军129师发动的榆辽战役,也都是因为无力阻止日军增援,而在没有达到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半途而废。我军缺乏攻克日军据点的攻坚手段和很难阻止日军机动增援力量的现实情况,都证明了百团大战仍然是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之中。日军在我军战役第二阶段尚未结束时,就集中兵力向我根据地开始进行大规模扫荡,也可以证明日军作战力量并没有受到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的明显削弱,在兵力和战斗力上也具有很强的进攻作战能力。我军缺乏攻坚作战能力的弱点,在战役中表现的非常清楚。日军受到我军攻击的据点大都只有十余人(分队)的守军,而日军据点大多也只是由简单的壕沟和普通砖结构的碉堡构成,这样的据点用几门火炮很快就可以破坏掉。而重武器严重缺乏的八路军部队,却不得不依靠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来强攻日军据点。攻坚火力严重缺乏的我军,即使是对日军小部队据守的据点也很难在短时间里攻克,而且付出很大的代价攻克了据点,却又没有力量进行防御,日军援军逼近就只能被迫撤出占领的据点,根本无法对占领的地区进行完全的控制。将大量有生力量消耗到我军当时仍然无力进行的攻坚战中,是我军在百团大战中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主要原因,其结果除了大量的消耗了武器弹药和兵力之外,并没有给我军带来相应的好处。这种拼消耗的攻坚战对于当时的八路军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巨大损失。百团大战战役预备命令中所提到的几个目的中,关于打乱日军西进计划和制止国民党投降的内容前文已经论述过,百团大战对于这两个目的的达成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都是八路军高层错误的估计,国民政府不可能投降,日军忙于南下也根本不可能西进),而打破日军“囚笼”、破坏交通线和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同样也没有达到。日军对根据地进行封锁的“囚笼”政策在百团大战之后不但没有被削弱,反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八路军参战部队在执行破坏交通线的作战行动中,因为时间紧迫又缺乏足够有效的破坏器材,这就使我军在百团大战中对于交通线的破坏并不彻底,日军往往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将大部分交通线修复,日军增援部队的调动和物资的供应基本上也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认为我军通过破坏交通线按理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的企图完全没有达到,反到是日军在后期的扫荡中大幅度的压缩了根据地,将很多根据地分割成孤立的小块或由根据地退化成了游击区。日军虽然在百团大战前和我军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的作战,但是对于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我军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对我军的部队发展情况和作战能力缺乏了解,日军的扫荡不但基本上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扫荡过程中经常受到我军的伏击。百团大战前日军在华北的部队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0.37人,这样的部队规模实际上很难真正达到日军“囚笼”政策设想中的效果,而且日军在1940年的大陆兵力缩减计划中还要将华北的日军兵力再降低25000人。日军采取的“囚笼”政策看起来是为了分割和削弱根据地,不过根据日军兵力的情况和预期的兵力缩减计划,可以说这个“囚笼”政策更多是为了确保占领区和交通线,确保被占领区的安全和对占领地区的经济掠夺。日军“囚笼”政策在部署上虽然咄咄逼人,不过日军有限的兵力,很难对根据真正的起到全面包围和分割的效果。我军在百团大战过程中,将几乎全部的作战力量都动员了起来。日军在战役过程中对我军的兵力部署、装备情况、作战能力和战术特点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掌握了我军进行攻坚战和阻击战的能力,并根据我军队作战特点调整了日军的作战手段。日军在百团大战过程中,了解了我军作战能力和根据地环境的情况下,不但采用了更加残酷的手段对根据地进行军事扫荡和围剿,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我军和根据地进行了总体战和大规模的破坏。日军原本计划要在华北所削减的兵力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从正面战场抽调了第17和第33师团投入华北战场作为机动兵力来使用(并不是用来对付八路军,而是对付中条山的国军中央军),而国民党政府为了利用日军消耗我军的力量,在正面战场坐视日军的兵力调动,在日军兵力减少的情况下,完全没有进行任何足以牵制日军兵力以减轻我军压力的军事行动,而且还将部署在西安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转用来包围边区和在军事压制我军部队。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从1941年秋季开始,在两条线上对我军和各根据地进行了全面的封锁和严酷的破坏。日军在百团大战前原本就已经决定,不再对国民党控制区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以节约兵力。百团大战后的日军更是几乎将全部机动兵力,都用来攻击我军和对根据地进行连续的扫荡。我军在承受日军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受到了想方设法限制我军发展和根据地建设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边区和各根据地在整体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状态。由于日军的军事攻击和国民党的限制和包围,我军在1941年初到1942年底的这段时期里处于非常困难的环境中,我军华北的各根据地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以晋中、晋南和晋鲁豫根据地为代表的多个平原根据地大都变成了游击区或敌占区(也就是被日军控制),我军大部队在平原地区几乎无法立足。其他根据地的面积、人口和经济实力也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八路军部队出现了大量的减员,而一部分主力部队也被迫进行分散游击。百团大战后的我军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在兵力规模和根据地支援作战的潜力上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7216 工分:412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楼&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 百团大战中国军的协助相比之前和之后八路军对国军的漠视,尤其稍后中条山战役,八路军和阎锡山晋绥军坐视中条山10多万中央军崩溃,丝毫不给于援手,甚至八路军还跟随日军推进,占领中条山部分地区。国军在此次百团大战中,却给予八路军很大的支援。蒋介石本人也给予百团大战的认可!蒋介石对八路军第一阶段明确的奖励,大家都知道,也就不多说。军事上,负责协同八路军百团大战的国军部队很多,包括:晋南地区,豫北地区,晋西地区,晋南,豫北地区其一:至9月10日止,第一战区各部在晋南、豫北地区歼敌千余,对日军形成了很大威胁。到9月1日止,晋南、豫北日军四个师团仅调出8300余人,无法集中足够兵力在正太线上形成拳头,致使129师得以安全转移。稍后中央军卫立煌的晋城战役也牵制了大量日军,让其无法向北挺近。绥远地区绥远作战地区傅作义大局向日军猛攻,仅在固阳一带就迫使伪东亚同盟军3、4、5三个师万余人投降。稍后第9师也投降傅作义,日军四处遭受打击。绥远各部的积极行动,给驻绥日伪军以极大打击,使日军形成了傅作义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错觉。“(日军)驻蒙军为防备傅作义来攻,自9月12日起,将军主力集结于包头、安北、固阳地区……20日命各队归返原驻地。”至此,绥远国军顺利完成了牵制和调动日军驻蒙军主力的任务,为八路军发起第二阶段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晋西作战虽然阎锡山在之前1年被八路军釜底抽薪,拉走了他10几万决死队主力,对八路军恨之入骨。但还是奉命对日军进行的一些打击,作为对百团大战的支持。虽然进攻规模不算很大,但打的也很艰苦。9月2日,68师一部在汾西东北王家岭附近与敌激战终日,毙伤敌数十人。同日,15师在临晋附近游击的一个营于胡村与敌激战一天后,全部阵亡。11日,90军及61师补充团出击永济、侯马,破击侯马附近同蒲线。25日,预1师2团副团长任忠率部在东禹门与敌激战十余天后,粮尽量绝,突围无望,自戕身亡。9月27日,国军策应进攻大体停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327 工分:242042
/ 排名:5006
左箭头-小图标
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你眼睛瞎了,这八路军2万是全部参战兵力,大部分是阻援的,日军被围困的有500多人,还有近万人来增援,你就不算了?实际参战兵力是八路军2万,对日伪军1万多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4696 工分:411879
/ 排名:2083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的文章不错,但所说学术界估计关家垴八路军牺牲2000多,是误传。近年学术界估计八路军是伤亡2000多,而不是牺牲2000多。其中牺牲600多人是接近实际的数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3条记录]&分页:
&对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逃脱者挖地道向上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