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盖世英雄曹操是不是英雄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曹操究竟是旷代英雄还是千古罪人--文化--人民网
曹操究竟是旷代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来源:&&&&
&&&&&&字号
编者按:我国著名史学家,今已91岁高龄的史式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探讨中华文化、重写中华古史、批判皇帝制度、开展对台交流的工作。最近三年来,海峡两岸先后同步出版了他的3部历史著作,尤其是第3部《皇权祸国》一书,有台湾学者参与撰写,将荒唐的皇帝制度批评得体无完肤,特别引人注目,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曹操是此书中着重批判的历史人物,在争论了一千多年之后,作者终于对他下了斩钉截铁的结论――千古罪人。
我这一生遇到很多人为曹操翻案
曹操,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风云人物。一方面,自唐宋以来,民间主要受说书与看戏的影响,长期把他看作一个白脸奸臣,骂声不绝。另一方面,历代又有一些好事者,为着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办法,千方百计为曹操翻案。如果我们了解的历史事实不多,听了他们所说的翻案理由,确也有几分道理,即使不会贸然接受他们的看法,至少也会对曹操产生一定的同情。对曹操的评价长期争论不休,就是这么来的。就拿我这一生来说,七八十年中,遇到热心为曹操翻案的人就有十来个,其中既有军阀、政客、官员、学者、土匪、游民,也有文人、诗人、书迷、戏迷,什么样的人都有。直到最近(2013年初),还有人公开声称“立志”要为曹操翻案,一定要把“奸雄”曹操矫正为“英雄”。请阅《北京青年报》1月14日的文娱版,其中有一条消息:
本报讯 由胡玫导演的电视剧《曹操》昨天在京举行发布会,记者在其间获悉,目前日、韩等国片商均欲高价购买该剧版权,其价格几乎是最近两年海外热播中国剧的几倍。
“奸雄”是人们对于曹操的惯性评价,但导演胡玫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公正的,因而立志要将“奸雄”曹操矫正为“英雄”曹操。《曹操》的故事重心放在曹操青少年时期,讲述一部由少年曹操、青年曹操到壮年曹操的心理和人格的成长故事。一个生于纷乱之世的轻率奸猾的游侠少年,最终磨炼成为一代锐意革新屡折不挠的政治家。为了更加接近史实,胡玫在开拍前曾找了一大批三国专家为剧本“挑刺”,众多三国专家表示,此版《曹操》不但用细节重构了自曹操14岁起励志为国的故事,更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励志故事。
对于这一消息,笔者感到,导演自己太不谦虚。她说的一番话,只有一句话是不错的,那就是:曹操是“一个生于纷乱之世的轻率奸猾的游侠少年”,至于“最终磨炼成为一代锐意革新、屡折不挠的政治家”,那只是导演自己的看法,并不是历史事实。对一个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人物要想重新评价是多么慎重的事,多么不容易的事,那是史学家、历史学者的工作,怎么能由一个导演越俎代庖。她表示,在开拍前找了一大批三国专家为剧本“挑刺”,这些人有没有名姓,是否可以举几位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三国专家”?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是不是由这一批人说了算数?是否需要找一些公认的真正的专家来争论一番?“历史”不是儿戏,应该拿出历史事实来,举出正当理由来。
那么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我们不妨以史为证,看看他的成长历程和所作所为。
曹操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曹操,是一千多年来我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有人对他大褒,有人对他大贬,总的说来,贬多于褒。褒之者主要着眼于他的“文治武功”,根据他的许多赫赫事功称他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旷代英雄!贬之者主要着眼于他的“道德品质”,根据他的许多违背人性的行为称他为大野心家、大阴谋家、一代奸雄。有人为他的“英雄割据、文采风流”而无限倾倒,有人为他的阴险毒辣、虚伪狡诈而深恶痛绝。这样各说各的,似乎都有根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今天再来评论曹操的功罪,显然不能重走那条双方搁置一端,各说各理展开马拉松式讨论的老路,应该搬得出一个超乎一切小道理之上的大道理,拍板能定案,一语定乾坤。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曹操究竟是旷代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二者只居其一,不可得兼。
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林林总总,形形色色,还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栽树者,另一类是“前人砍树,后人遭殃”的砍树者。有些人做事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后果,当时虽然把事情做成了,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后患无穷。从当时看,他似乎是栽树者;从长远看,他其实是个砍树者。所以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超越时空,纵观千年,横观万里。不能只看小范围内的“小历史”,而是要看大范围内的“大历史”――宏观的历史。古人说“千秋功罪”,这个说法是不错的,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某些人物的功或罪可以影响到千百年后;另一层含义是某些人物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功是罪,一时难以判定,要等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能看得准确,作出正确的结论。
每一个人一生一世的所作所为,都要对别人产生影响,大人物的影响大,小人物的影响小,人死了,可是他产生的影响还在起作用。盖棺就论定是不行的,常常是棺已盖而论难定。如果草草做个结论,这个结论一定不可靠,早晚会被后人所推翻。
曹操名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操者,操守之意也。孟德,是指孟子所提倡的品德。他的名和字的含义都很不错,有重视德行操守之意。只有小名阿瞒,足以暗示这是个很不老实的角色。有人说他是汉相国曹参之后,那是不可靠的。因为曹操本姓夏侯,其父曹嵩曾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才冒姓曹,与历史上的曹家全无关系。汉代选拔人才,一重门弟,二重德行。曹操是宦官之后,门第自然不高,虽然颇有才气,很难得到选拔,只有通过自己奋斗、习武、从军,才能向上攀升。因此,他对那时只重品行只谈诗书不重实干不求实效的社会风气极为反感,在言行中随时表现出一种藐视道德轻视诗书急功近利不畏人言的狂妄态度。在他小有成就之时,当时的名士许劭曾经评论过他:“君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耳!”他不但不以为忤,而且甚为得意。现在看来,他对那种只尚清谈不务实际的风气产生反感,自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后来矫枉过正,从反感标榜德行的社会风气,发展到反对道德本身,直至仇视道德,那就不免大错特错。
东汉特别重视道德,民风淳朴,德高望重的长者一直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有根源的。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是中国历代帝王之中唯一出身于太学生的知识分子皇帝,他以儒家思想治国,三公之官,皆用宿儒,重道德,轻功利,宁肯发展得慢一点,也不用急功近利的野心家。他又崇尚节俭,爱惜民力,因此深受老百姓的爱戴。遇到灾荒,发生动乱之时,老百姓恨的是贪官酷吏,爱惜民力,因此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还是“心存汉室”。董卓之乱以后,虽然天下分崩,群雄并起,但是曹操还能“挟天子以令诸候”!刘备虽然“东奔西走恨无家”,还能靠“帝室之胄”这块招牌找到栖身之处,这都是因为大家对“帝室”还很尊崇,反映出这个社会重秩序,讲道德,没有乱套。如果一个社会乱了套,不守秩序,不重道德,则你虽挟天子以令诸候,虽抬出了“帝室之胄”的招牌也没有人买你的账,那就糟了。曹操自己走上了抛弃道德只求功利的邪路,通过他的以身作则,再大力提倡与宣传,经过24年的努力,就把整个社会推上抛弃道德只求功利的危险可怕的邪路。
(责任编辑:郝孟佳、许心怡)
公交车半路载客致两死
24小时排行&|&
栗战书致信胡耀邦始末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提到曹操,几乎一片唾骂,骂汉贼的最多,都认为他挟天子令诸侯,实乃奸贼之举,我却想说:“看三国人物,曹操才是真英雄!”  昨天我说诸葛亮毁了蜀汉,今天却赞赏曹操,这放在古代,我就是个反骨仔啊,可我还是要说曹操的好,莫急,且听我说说理由。  第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倒想说,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你真放心把朝政交给一个孩子去把持吗?小皇帝有那种魄力和勇气去面对天下事吗?还不是会引发战争,你敢说袁绍、公孙瓒等人没有图谋天下的想法,还不是天子不在自己手上,所以一个个大义凛然的说要匡扶汉室。后来袁术不就称帝了嘛,因为明眼人都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大厦将倾,何不就着时势显身手,学学汉高祖,那多快哉!起码曹操一直到死都是丞相和魏王,虽说他不称帝的原因是怕天下人反对,但要知道以曹魏当时的实力和在北方的威望,真要称帝有何不可?后世赵匡胤不也从孤儿寡母的柴家夺了仅有半个半个中原的江山,最后建立大宋,你怎么不去骂赵匡胤不仁不义?当然了,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是明朝人,而明朝的文人普遍对前朝宋(明朝不把元朝视为中原王朝)有种同情心,自然不会说他的坏话,所以曹操成了卫道士指责的对象,唉,想想后世的刘裕、杨坚为何没人去骂?那司马家族夺了曹魏的江山谁又去指责?只说天下之势不可挡,哼,敢情曹操一人背了大半个历史逆贼的黑锅,岂有公平可言?莫不是曹操其貌不扬,而让人不喜,所以大肆批评?看来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说曹操残暴不仁,譬如杀了好心收留他的人一家,还有杀杨修,杀华佗等等,伏皇后说是也被他所害。第一个杀人事件有谁可以拿出确凿证据?《三国演义》么,那里面有一半是虚构的,不可信。杀杨修,我想说这种爱耍小聪明的人留着迟早是祸害,你敢说曹操不杀他,杨修就很讨同僚欢喜吗?天天揣摩上意,自视甚高,迟早被人排挤,虽说曹操杀他后有些后悔,但你看看曹操身边的几个主要谋臣,又有谁像杨修这样恃才傲物的?又有谁像杨修一样横死?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高祖,或者后世君主,谁没杀过身边的重臣,即便是明君如李世民,对魏征的杀心不知起了多少次?但他真杀了魏征,你能说他是暴君吗?最后说杀华佗,可笑,华佗说要治曹操的病需用利斧剖开头颅,恕我不才,那个年代华佗竟有如此手段?连评三国的都说这岂不要曹操命乎?既然你要我命,我为何不杀汝?看来华佗是忠心于汉室或者蜀汉的,那等于是个刺客啊,借看病之名为天下除害,曹操杀他也没什么话说。其实说曹操残暴,又要说后世了,哪个开国君主不是四方杀戮得了天下?朱元璋征战时真的没动平民百姓一分一毫吗?要知道那时的义军可是喜欢烧杀劫掠的,虽说后期大加整顿,但前期谁知道呢?毕竟明朝的文人断不会写什么屠城之类的文章。  第三,曹操识人。看三国,大家在拼什么?土地、人口、财力、军力,还有就是人才。曹操手下能人最多不可否认,而且曹操真的是做到礼贤下士、仁至义尽,对关羽,明知不可留还是放其回到刘备身边与自己作对,说关二爷义气,没有曹操的先仁,哪有他华容道的义?而庞统在孙权、刘备眼中就是个相貌猥琐的龊人,唯独在曹操眼中是高人,可见曹操是真的识人才、爱人才,而不是以貌取人。就冲这点,以貌取人的孙权和刘备有什么资格称英雄?做个偏安一隅的军阀就够了不得了,图谋天下,痴人说梦。  最后还是要说,真小人也罢,难掩曹操真英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知道你是要评价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说一下历史上的吧  一、汉献帝生于180年,献帝东迁196年到达许昌,当时献帝已经16岁,到200年衣袋诏发生时,献帝早已经元服了  二、袁绍曾想立幽州刺史刘虞为帝  三、曹操不称帝有很多原因,但曹操称王和曾自比周文王都有代汉的意味  四、最早尊刘贬曹并非是明朝,而是在东晋,到了唐宋却已成主流  五、刘裕和杨坚生于南北朝,本来朝代就更替频繁,而司马家大有一种前人田土后人收的感觉,曹操被骂我想很可能是因为他是封建王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做成功(虽说他没篡位,但他把中央架空)的权臣  六、最早记录曹操杀吕伯奢的是魏晋时期的《世语》,现在存在一定争议。但曹操屠城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国志》至少官方记录有十三次,可以说曹操在做大屠杀方面只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能超越  七、历史上没有华容道,也没有庞统献计  总结:曹操在乱世里完成了中原部分的统一,并且实行屯田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而且个人诗词造诣也在建安文学有很大的分量。但曹操的大屠杀其规模是巨大的,而且曹操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设置特务组织的君王,这些都不符合儒家的思想。所以在唐宋后尊刘贬曹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