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户任务完成了7户占如何计算百分比重占比之多少,怎么算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搜房网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搜房网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我家房屋农村有房产证宅基地房屋7间以前单位分过福利房现农村城市规划房屋被占用**不认每人搬迁户35平方
浏览次数:0
回答被采纳后将共获得20
这就是当地**和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啊,你现在只能去协商
这就是当地**和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啊,你现在只能去协商!
可以自己协商好
协商,协商不成诉讼。
位提问人正在寻找答案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搜房通行证,
ask:1,asku:1,askr:182,askz:46,askd:17,askall:250,asknu:0,askk:0askall:251
Copyright &
Shang Hai Jing Rong Xin Xi Ke Ji You Xian Gong Si
上海旌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400-850-8888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贫困村调研分析报告 【范文十篇】
贫困村调研分析报告
范文一:关于强化后进村、贫困村整顿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
近几年,我们虽然对全镇的村级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大部分村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但还有几个村出现了反弹,出现反复,又成为我镇的后进村、贫困村,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后进村、贫困村的班子成员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应对变化思想的基础;经济脆弱,缺乏稳定队伍的物质基础;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为民办事的能力基础;科技水平低,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基础。
二、农村基层党支部与村委会工作配合不协调,各自为政,党支部想大权独揽,自己说了算;村委会想脱离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自行其事,两委时有矛盾发生。
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1、不主动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一些农民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党组织组织活动时找他们参加,他们都不参加,根本没有组织性。
2、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一些党员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更谈不上在工作中执行,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不支持,有时还抵触,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产生不良影响。
3、在党员责任区和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中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党员虽然参加了党员责任区和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活动,有的还担任区长,但他们根本就不发挥作用,有的还得群众带,担任区长也不主动开展工作,推一把,动一动,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把自己混同群众,个别党员还不如群众。一些党员思想觉悟比较低,把自己混同群众,只管住自己,不想为群众做事,有的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使群众对党员没有好的认象,对党组织不信任。
四、一些农村党支部工作软弱,领导干部素质低,不经常开展活动,使党组织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村党支部书记班长作用发挥的不好,不能以身作则,带领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
一是能力弱。主要是村班子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素质能力不高,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生硬,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村级事务管理。二是怕困难。有些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愿干事情,望水兴叹,看山发愁,或是怨上级不支持,或是怪群众不听话,得过且过。三是班子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两委之间不团结,工作互相推诿、各自为战,好事抢着干,遇到困难互相推。四是收缴提留力度不够,造成村里资金周转困难。
二、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差,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好路子。后进村、贫困村的领导干部,大都没有自己的
致富项目,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了。有的村干部虽然有带领大伙致富的愿望,但思路窄、办法少,找不准发展经济的路子,效果不明显。
三、家底穷。有的村自然条件差,集体经济空虚;后进村和贫困村都有的共同点是债务大,其主要原因是:82年连产承包时集体陈旧债务和办工业经营不善造成的债务还没有还清;群众欠集体的提留等款项造成集体资金周转困难;多年集体替群众垫付的生产费用和三提五统没有收回以及垫付款项所产生的利息;经营管理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亏损;超前建设造成集体经济紧张;铺张浪费、不合理开支造成资金流失。
四、党员作用发挥的差,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党支部不注重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使党员感不到组织的温暖,不向组织靠拢,自身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宗族矛盾大,闹派性。少数人操纵宗族、派性势力,与班子对着干,工作难开展。还有的班子受宗族、派性的影响,形不成合力。
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重中之重,使其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破除“论资排辈”等思想观念,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能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进党支部领导班子,“挑大梁”。对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采取“下派、挂职、回返”等形式,从外部注入新鲜血液。(我们在处理庆丰、郜家店村班子时,由于当时选不出党支部书记,镇里下派了武装部长和组织委员到该任党支部书记,效果很好。)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使他们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较高的政策水平、很强的群众观念、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好工作的真本领。三是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标准,严格考核党支部的整体工作,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改变家乡面貌的志气。要彻底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后进村、贫困村的班子不要急于在组织上“动手术”,要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因村因人施教。对奉献意识差的干部,注重培养宗旨观念,教育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看山山穷、看水水恶、不思进取的村干部,注重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敢闯敢试、敢干、百折不挠的决心;对缺乏致富本领的村干部,注重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帮助他们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组织后进、贫困的村干部到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转变观念,增长才干。
3、实施引路工程,帮助后进、贫困村解决根本问题。根据后进、贫困村的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现有优势
和开发潜力,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定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找到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4、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一是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论水平。通过上党课、党小组活动、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党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的本领。二是加强党性教育。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性修养,尤其要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党性观念,使党员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成为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加强村屯综合整治,打击邪恶势力,优化班子的工作环境。对社会治安差,宗族派性严重,村班子无法开展工作的村,派司法人员和干警进行综合整治,一手抓普法宣传教育,一手抓打击违法犯罪,特别是那些横行乡里,同村干部对着干的恶势力,坚决依法处理。
范文二:凤凰乡独石村(十三五贫困村)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对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就凤凰乡十三五贫困村独石村的调研做以下汇报。
一、独石村基本概况
独石村位于**县凤凰乡西北部,与本乡黄屋村相接,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73人,设有村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4名;耕地面积892亩,其中水田面积722亩,旱地面积170亩;有九龙井、峨眉月两座小型水库。该村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理优势,极力推进砂糖橘产业的发展,把本村建成优质高产砂糖橘种植基地。2014年底,农民人均收入2309元。自开展美丽独石乡村建设以来,全村累计组织2000多人次,开展三清洁整治活动,清理清运垃圾近百吨。2015年6月,全村配发生活垃圾桶350个,各户每月征收卫生保洁费8元。聘请村保洁员4名,建设村大焚烧炉1座,中型焚烧炉1座。村保洁员每天到各住户门前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并集中清运、焚烧。基本建设了一套收集、清运、焚烧的垃圾处理体系,为生态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致独石村贫困落后的原因
(一)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该贫困村,主要以种植砂糖橘、水稻为主,经济作物除砂糖橘外品种极少,小部分农户养鸡、鸭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由于部分旱地、山岭地基本种上桉树、人均约0.3亩,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村群众未能掌握实用技术,对脱贫致富形成一种障碍。
(二)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大部分群众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弱病残和小孩子占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部分家庭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三)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从总体上说,该贫困村分布在偏远地区,人多地少,行路难,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缺乏,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经济上缺乏领头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
三、解决独石村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一)该贫困村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以及距离黄姚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农业。
范文三:**县**镇**村调研报告
*****
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县**镇**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9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等村,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情况。
一、基本情况
**村是我市**县**镇的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村民以壮族为主,全村有5个自然寨,分为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30户,总人口973人。除龙冲片区外,其他四个自然寨的村民基本都是水库移民。全村有一所村级小学,是一个复式教学的学校,包括学前班到小学6年级,80多名学生,各年级的学生交叉在一起上课,连校长在内仅6名教师,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
**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移民村。全村共有水田248.8亩,人均水田只有0.26亩,旱地145亩,人均不足0.15亩,林地9500亩,人均9.7亩,林木大都是生态林,周家水库的水源林,经济林所占比重很小。
村委现有干部3人(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会副主任1名),中共党员30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
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从公路通往各村寨的主路基本都用水泥硬化,2011年兴建了90平方米的卫生室(目前还未投入使用)。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有沼气池120座。
经济产业结构情况:农业方面,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茶叶、松树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共种植有50多亩的茶叶基地;工业方面,只有两家引资驻村的茶叶加工小厂。据村委干部介绍,至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目前尚有两户(三人)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该三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
农民增收情况:除正常的种植、养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采割松脂(由于松树老化,增种补种的又跟不上,松脂的产量已逐年大幅下降);二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300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村里有养殖山蛙一户,养殖竹鼠两户,养牛两户,但五户均处于试养阶段,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
三、制约**村经济发展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由于**村为库区移民村,人均占有水田、旱地、山场极少。而且资源贫瘠,村委没有集体用地,没有任何经济实体,众多村民无田可耕、无山可种,只能靠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建议政府对库区移民村实行政策倾斜,对适合**村发展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并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实行税收减免。
2、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全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基本上没有加工能力,产业化经营尚处在萌芽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民增收的重点和希望在于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民心聚。我们应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思路,对**村的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寻找一项适合**村村民发展的产业进行宣传推广,政府在筹资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促使某项产品在**村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确实增加农民的家庭收入。
3、由于该村农田离水源较远,农业用水紧张,部分水田已渐成旱地,这也间接导致很多农田丢荒。目前需建四条三面光渠道:**水库至**水田、**水库至**、**水库至**、**水库至**。计划在今年10月份拿出初步测量资料及预算上报,争取列入县级扶贫计划项目。
4、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全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
时均是靠喝酒、打牌、打麻将度闲暇时间。建议政府考虑库区移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为新家村建设,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范文四:帮扶贫困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将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六化、六有的目标,着力从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增加村民收入、加强党建共建工作等六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组驻村后立即了解和熟悉两村基本情况,积极与村两委对接,与村民座谈。截至目前,我组累计组织开展村民代表大会 次、党员代表大会 次、两委委员会议、座谈近 次、入户调研 余组。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该村位于 。住宅较为集中且规整,共 户,占地面积约 万平米;村办有 间办公室, 间医疗室;村内有 条柏油路,长500米,宽4米,较为平整,但路面已损坏,年久失修;沿道路一侧有排雨水明沟,汇集流入村东侧大坑,无排污设施,全村卫生环境一般,2座厕所已破烂不堪;电力、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已通,无燃气管道,自来水已入户但需进一步改造,农田用水较为困难。
两委班子共有 人,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支部、村委各有2名委员,受集体工资限制,只有支部书记、财会坐班,委员只有开会时上班。
该村无集体企业,每年集体收入3.5万元,来源于2家私企上缴房租;共三家私企。
村民以种植粮食和当地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耕地1亩,每年种两季庄稼,以小麦、玉米为主,每亩地每年可带来人均纯收入1000元,无经济作物,多数村民在唐官屯镇私企打工,但收入不稳定。
二、希望急需解决的问题:
1、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翻修村内道路,铺设排水管道,自来水管网因管道埋深较浅冬季无法使用需改造,新建厕所和垃圾存放处以整治卫生环境。
2、壮大集体经济:在政策扶持下进行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并进行相应完善农业设施建设。
3、发展公益事业:小学因硬件设施缺乏未能达标,需对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需提升村级办公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工作组本着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的想法,制定工作思路。针对村集体经营收入少,土地流转收益长期缺失的情况,经过与村两委班子的沟通讨论,我们统一了短期改善村容村貌,长期建设村集体造血机能的帮扶工作思路。同时,对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也进行了初步的沟通、规划。
1、与各村两委座谈,走访村民,进一步调查情况,听取农民意见,融洽关系;与县、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思想,取得支持,搜集相关资料。
2、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各级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和国家惠农政策,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初步完成帮扶工作近期实施及中远期计划的制定。
范文五:XX乡XX村贫困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乡XX村位于AA县的南端、XX乡西部,距县城45公里,是2004
年由原XX乡XX村与BB村合并的大村。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08户,4067人,其中贫困人口758户、3040人。耕地面积3435亩,其中水田2018亩、土1417亩。林地面积1810亩,其中森林850亩,退耕还林660亩。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21元,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75%。交通、水利设施薄弱,耕种条件恶劣,经济作物单一;农村用电难、饮水难;学校教学环境较差,村民不能安居乐业、致富奔小康,相当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谋生,村集体经济不仅为零,村级债务高达31.5万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二、 贫困现状
1、贫困面宽人多。除场镇周边5个村民小组外,其他14个村民
小组特别贫困,占村民小组的74%。全村1108户,4067人,其中贫困人口758户、3040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75%。
2、光棍特殊人口多。年满35周岁以上的光棍汉达104人,有低
保108人,残疾人105人,五保62人。
3、受教育程度低。户籍上的村民无一人有大学学历,高中文化
程度仅195人,仅占5%,初中文化程度有454人,占11%,小学文化程度有1540人,占38%,文盲有1157人,高达28%。
4、党员结构老化。共有党员115人,其中50岁以上的党员86
人,占80%,30岁以下的党员5人,仅占4%。
5、收入渠道单一。村民主要靠种田、养猪和外出务工维持生活,
人平纯收入不足1100元,养殖专业户仅4户。
6、居住条件差。低矮陈旧的老式砖房、木架房达90%,土墙房35间、危房户达386户。其中第九村民小组属地质灾害点、山体易滑地段,仅搬迁4户,由于群众经济困难,还有38户应搬未搬。
7、基础设施差。现有小二型病害水库(敞口堂屋水库)一座、山坪塘8口、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灌溉难,由于资金缺乏,原有渠道也多年失修。农电线路由于年久失修,出现老化现象,尚有10余户未通电。道路通行能力差,全村仅有1.2公里村道硬化,还有多个村民小组至今未通公路。
8、贫困村农业发展受阻。因山多坡陡、田土地块少、土壤土质薄、基础设施差,耕种极不方便,种植效益低,致使抛荒现象严重,整个农田抛荒的有90亩,整个旱土抛荒的有150亩。
三、贫困原因
1、自然环境恶劣。XX村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山中树虽多,但价值低,利用少,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农业发展受到阻碍。由于土质差,出产率低,许多农田几近荒芜。
2、村民整体素质差。XX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农民眼光短浅,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落后,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同时农民存在惰性心理,不愿意花脑力、劳力来改变自身状况,等、靠、要消极思想根深蒂固。同时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数群众无特长,挣钱门路少,故很多村民仅处于温饱线上、离现实小康生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村组集体经济弱。XX村由于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村级集体每年要支付会议开支、困难补助、农业投入等只能“等靠要”。由于村级经济薄弱,给村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4、传统产业收入低。村民大都进行传统种养殖业,田里种水稻、
小麦,土里种玉米,坡上缺果树,圈里少家禽。风调雨顺仅能穿衣饱腹。如遇自然灾害,大多借粮度日。
四、脱贫对策及建议
1、洗脑激发群众热情。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解放群众思想才能改变现状。一是组织带领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观本乡特困村梅子、以及三年来全县十一个特困村不等不靠,奋斗三年脱贫的成果。用身边的事带动本地的人。二是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教育作用,开阔眼界,增强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解决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三是在本村中培养典型,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先富带动后富,形成传帮带和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
2、夯基改变“双生”环境。着力改变生存环境,倾力改善生产环境。一是打通致富路。充分利用国家十二五开发和贫困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充分发动和调动群众积极性。力争硬化村主干道3.6公里,确保19个村民小组,组组通公路。建好院坝院落便民道。解决出行难。二是解决饮水难。针对地质钻探、煤层开采造成饮水难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接通自来水,推进打井工程。搞好集中供水。力争社社院院有管道,家家户户有龙头。三是打造新风貌。以建设有规划、风貌有文化、环境优美化、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做好村民居民点规划。鼓励群众到居民点建房。居民点沼气建设使用达到100%,院坝硬化100%,户办工程100%,一池带五改达到100%,村民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达100%,突出推广太阳能。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地质灾害点建设的国土、民政方面的政策,实施好9组35户地质灾害点的迁居工程。争取支持,全力改造危房。让群众安居乐业。四是改造农用电。争取农网改造排危,实施户表工程,改造低压线路,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推进生活电器化。五是提升农业保障力。重点推进8组、15
组所在小二型病害水库敞口堂屋水库的改造,安保堵漏扩容,增强水库的调节能力和农业灌溉能力。加快7.6公里环山堰的整治,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固本强化产业支撑。脱贫关健是产业。根据XX村的实际,产业发展上重点推进“三一五一三”。三即以场镇居民消费为重点,以2、3、4、5组为基地,发展300亩优质蔬菜,依靠良种良法,打好上市时间差,引导居民消费;一五即以青壮年劳力为资源,劳力输出1500名,抓好劳务开发;一即以16、17组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力争水果面积达到1000亩;三即以3000亩森林、退耕还林、四旁林为依托大力推进特色畜禽业发展。突出梅子黑山羊、林下鸡、黄牛的发展。畜禽收入占山区半山区的农民收入的60%。
4、党建保障工作推进。一是以农村“四讲教育”为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新风尚,创建一个良好发展环境;二是以“创先争优”为主题,两发挥两促进,三是向培养,十个岗位,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营造奋发向上,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搞好贫困村建设,干群有四盼:一盼政策到位,有利于贫困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及早出台到位;二盼项目到位,给项目调动群众建设的积极性;三盼人员到位,管理的、科技的、协调关系等各类专家实干家深入贫困村,教给群众点金术,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四盼资金到位,上级的、社会的各级各类资金为贫困村建设助力。
范文六: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为班子一把手,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查找问题和整改问题,带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我局3月1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带领局相关干部多次深入**乡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西南,距县城乔庄镇86公里,幅员面积63.6平方公里,辖4村24个村民小组,445户,1203人。20xx年未有建卡贫困人口460人,贫困发生率38.8%,目前有建卡贫困人口110户,286人,其中农村低保人口122人,五保户25人。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770元,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乡之一。  **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坚持瞄准贫困区域,以连片扶贫开发和特困村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精准扶贫,20xx年把**乡的朝阳村、先锋村,锅坛村、三台村4村纳入**县第一轮“10+4”特困村扶贫攻坚,制定了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规划,着力打造山区综合治贫示范乡,落实了1名县委常委任帮乡工作组长,2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级8个部门帮扶到村,县级85名干部及乡村干部帮扶到户,村村有帮扶部门,户户有联系干部、有发展规划、有帮扶措施、有增收减贫目标,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减少170名,贫困发生率降低15个百分点。  二、工作成效  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1、种植业:新建银杏示范片1000亩,栽植银杏20万株,全乡人均150株。20xx年规范化种植柴胡1000亩,XX种植柴胡达到20xx亩,银杏树下套种中药材20xx年达到(林药模式)3000亩。  2、养殖业:建标准化鸡舍3000平方米,养殖土鸡年出栏6万只。生猪午养殖达到1000头,户平出栏2头。养羊20xx年达到3000只。  3、劳务产业: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到每户有一名 “明白人”,有组织的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年。  4、培育专合经济组织:新成立柴胡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420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180户。  通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银杏、核桃+药材、魔芋、土鸡”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基础强农工程  1、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新建改建通社道路25公里(覆盖4个村),硬化社道15公里。  2、安全饮水基本解决。新建蓄水池15处,架设管道19000米,新建河堤2处300米(三台村、朝阳村各一处)。  3、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内高压、低压线路,切实保障了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4、清洁能源有效推广。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农户推广面75%。  (三)以改善农户生活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农居改善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补助、农户主体”的原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户庭院“三建五改”建设,对现有贫困户的房屋、院坝、圈道进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厕4000平方米,旧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坝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350口,庭院绿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4个。全乡四个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庭院整洁的新农村雏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室,规范管理好村级活动阵地,方便群众办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做到应保尽保。  3、建成了平安乡村。建立“十二户”联洁联防制度,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培养文明型农民,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培养技能型农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85%以上;培养守法型农民,增强农民依法办事意识;培养创业型农民,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增收的项目。  (六)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组织创新工程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尤其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群众对“两委”班子满意率98%以上。提升党员致富带动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全乡78名党员帮扶特困户78户。  2、坚持民主管理。进一步坚持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建强领导机构,县上成立了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强海英为组长,相关县级部门为成员的**乡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工作,**乡及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县委公选了1名专职扶贫副乡长,具体负责扶贫攻坚工作。广元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向此德每年到**乡调研指导达4次,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落实部门责任,要求县级帮扶部门每年到村、到户开展工作2-3次落实一个帮扶项目;三是建立考核体系,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乡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帮扶的县级部门“全乡不脱贫,工作不脱钓”。  (二)统一贫困标准,准确识别对象。**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传统农业方式根深蒂固,特别是20xx年“5.12”地震中**是极重灾乡,全乡农户整乡外迁,半年后回原址重建,加之连年频发的地质灾害、洪灾、泥石流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环境恶劣,农民增收缓慢,如何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乡党委政府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思路,依据乡情准确识别贫困对象,科学制定了发展目标,20xx年3月对全乡贫困户进行了重新精准识别。按照“五步两公示”的方法找准贫困对象及困难原因。第一步:民主推荐。由村支部主持召开村社干部、党员大会,初步提名推荐贫困对象;第二步:群众评议。以村民小组召开社员大会,按推荐名单逐户评定;第三步:社会监督。评定后的名单以村汇总公示7天,征求村民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第四步:集体审核。各村公示后的名单报乡党委政府集体审核后全乡公示7天;第五步:县级审定。以村公示无异议后乡镇集体审核报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审定。乡纪委、村廉勤委全程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最终确定全乡有贫困对象110户,286人。  在准确识别对象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针对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了“五个一”建设目标,即每户建一个生态庭院,发展一个增收项目,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培训一个致富“明白人”,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以上。  (三)创新工作机制,精准扶贫到户。  为实现贫困户“五个一”脱贫目标,户户落实“五到户”措施,把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1、项目规划到户。一是乡成立规划组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调查了解各户经济收入现状和发展意愿;二是按照各户的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劳动力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将发展规划“明白卡”到户上墙。  2、干部联系到户。一是县级帮扶单位、乡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实行驻村包户到人头、到项目;二是帮扶干部要掌握帮扶对象的经济状况、贫困原因、发展项目;三是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户,措施落实到户;四是县级帮扶部门每年上门帮扶不少于三次,乡村社干部每星期上门帮扶不少于一次。  3、资金补助到户。一是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后全乡统一以村全面公开。二是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及时直补到户;三是乡纪委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聘请义务监督员各5名,加强社会监督。  4、技术培训到户。一是培训方式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围绕银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种养殖业专题培训;三是对贫困户全覆盖培训,每户至少有1—2名产业致富“明白人”。  5、检查验收到户。一是成立验收组对帮扶农户发展的产业和建设的项目完成一项验收一项,每月验收督查;二是验收组人员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员参加,确保验收准确、公正、真实;三是乡上成立督导组负责督促检查,对村工作组每季度述职通报;四是县上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年度验收考核,确保贫困户当年增收脱贫目标实现。  全乡共填制上墙“明白卡”445户,占总户100%,其中,建卡贫困户112户。县级8个部门85名干部共帮扶贫困户85户,帮扶一般户212户,乡村干部共帮扶贫困户27户,帮扶一般户121户。  (四)整合项目资金,保障投入到位。一是县级财政投入。县财政每村每年投入45万元,4村计180万元,连续投入3年共计540万元;二是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力度。XX年先锋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100万元/年,对农户产业发展给予小额贷款贴息,对建卡贫困户整合资金全覆盖培训;三是部门帮扶投入。县级帮扶部门每年每个部门帮扶一个项目,重点解决通村社道路、饮水、贫困户房屋改造、产业发展和农户能力提升,县长罗云3次到该乡现场办公落实县级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实施硬化通村社道路和解决贫困农户安全饮水问题;四是整合政策投入。坚持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十大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特困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医和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五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根据乡内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际,引进2家省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帮村帮户,扶持专合社2家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六是对建卡贫困户差异化扶持。干部重点帮扶,项目资金重点投入,配套政策重点扶持。规划20xx年整合各类资金及业主、农户自筹总投入20xx万元。  (五)坚持群众路线,突出农户主体。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工作程度,项目建设以村为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管”(即村支部提议,村支部、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公开;结果公开;村廉委领导监督),规划到户的项目建设以农户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生态新村,幸福家园的热情。  四、几点启示  **县**乡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有五点启示:一是坚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坚强保障;二是坚持瞄准贫困区域,真扶贫,扶真贫的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是强力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的前提;三是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务实创新,转变干部作风是精准扶贫到户的关键;四是坚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资源,投入到位是扶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推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范文七: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村作为“十二五”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4、做好“雨露计划”调查摸底和落实工作。经我村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共上报9名职业教育补助对象,使受训贫困对象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
5、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
工作的重点,我村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建有结对帮扶花名册,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现已落实好半岽产业基地建设4项惠民工程,帮扶效果显著。
二、存的困难和问题
我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我村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二是扶贫队伍有待加强。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扶贫和移民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方针,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我村实际,创新具有特色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关于大来林场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大来林场自建场以来始终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由于职工要吃饭,林场要生存,生产经营上发生转型,开始无限额的进行采伐用材林和防护林,造成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注重采伐,放松营造,出现退林还耕现象,一度形成农庄、农场状况,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干旱、水灾、风沙连年发生,造成恶性循环,进入2000年后,由于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始退耕换林,恢复植被,但还解决不了林场资金不足,贫困的现象发生。
二、 林场现状
(一) 资源状况
现有森林面积3801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为1958公顷,天然次生林面积1843公顷,森林蓄积量223171立方米,其中人工林159067立方米,天然次生林64104立方米。
林场建于1970年,人工造林工作是从1967年正式开始的,现有的人工林都是67-85年前的,而且林分质量较差,森林抚育采伐下来的多是一些干形弯曲的被压木,经济价值很低,落叶松人工林皆伐是林场森林采伐工作中主要采伐方式,占每年采伐量的70%以上。
1、 主要经济来源
(1)木材生产
经济来源主要为木材的产值,全年产值75万元。
(2)农田承包
农田是林场又一项经济收入,全年农田承包收入10万元。
(3)其它收入
营业外收入3万元。
2、主要支出
(1)工资支出
林场职工现行工资共分两个档次开资,在职职工执行2001年工资标准,退休职工2006年工资标准,平均工资额按档案工资的50%执行,现每年需80万元。
(2)营林生产
林场每年有大量的生产作业项目,包括人工造林每年2000多亩,其中苗木费、人工费,管护费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伐作业是营林生产中主要项目,两项共需要资金60多万元。木材成本45万元,育林费25万元,
(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每年需要120多万元。营业外支出3万元。
按现在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计算,基本持平。
(二) 职工状况
林场职工总数为85人,林场总人口为210人。
1、 职工现状与工资
⑴工薪人员:林场职工现在执行工资为2007年档案工资的50%,年工资总额为12000元左右,每户有人口3人,均月收入1100元,人均月收入为390元左右。
⑵待岗人员:
待岗人员每户1公顷土地,如果每年种植农作物,丰收年每公顷收入3000元计算,每年收入为3000元左右,如果遇上灾年3000元都收入不上,如果遇上象2011年的情况,本钱都收入不上来。
(3)、现在有上学的家庭,小学的还能维持,如果有上高中的每年一个学生大约在15000元左右,上大学的每年20000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是保守数字。
三、林场经营伐取消后经济形式变化
1、经济效益减少数额
经营皆伐的减少,林场每年将减少600立方米的木材产量和50万元的经济收入,将直接影响到林场职工的工资问题。
四、林场摆脱困难的措施和建议
(一)必须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深化国有林场的改革,加快林场的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现存产权制度的弊端和林场发展的方向,加快国有林场的股份制和私有化的改造。盘活国有资产,实行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
(二)积极引进资金,做好清欠工作。为了缓解资金紧的问题,一方面要利用林业资源优势,采取承包、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引进资金。宋坪国有林场今年以来实行“企业放水,职工养鱼”的办法,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在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职工搞好服务,让他们有路可寻,从而达到了职工增收,林场增效的“双赢”。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做好促销和清理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工作。今后杜决赊销,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
(三)要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国有林场要全面转向以生态效益为中心,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森林管护机制,落实好森林管护责任。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立足林业资料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建电站、森林旅游业,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力度。宋坪国有林场将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升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八面山旅游,兴建股份电站等就是这方面偿试。
(四)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减轻林场负担。政府要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将由政府负担的林业行政事业支出,逐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当划为生态型管理体国有林场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能划回地方政府管理的职能应划回当地政府管理,减轻企业办社会,林场办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桂东县政府把宋坪林小划归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并改为宋坪小学,正在逐步为宋坪国有林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为林业发
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五)管好用好林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严管林、质为先、慎用钱”的资金管理原则。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管好用好资金。有关部门要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稽查,把争取来的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佳木斯市郊区大来林场
范文九:八岭山镇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
我镇地处荆州城西北,东与纪南接壤,西与枝江毗邻,南与太湖交错,北与马山沿界,内有八岭山脉贯穿,全镇124平方公里,是一个丘陵镇,总人口34000多人,56000多亩耕地。 近年来,由于党的惠农政策,落后的农村一改新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镇还有少数村仍迟滞不前,村集体经济、村民生活仍处在贫困线上,就致贫原因我们镇委、镇政府进行了认真剖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
主要是干部更换频繁,没有一支稳定的干部队伍,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特别是在税费改革前少数干部为完不成经济指标而临阵脱逃;再就是向民间高息借贷,造成恶性循环,剧增集体债务。全镇2760万村级债务大多集中这几个贫困村。
二、盲目招商引资
村办企业在没有进行认真的市场分析考证的情况下,决策失误,盲目上马,不搞绩效挂钩,不搞责任追究,造成严重亏损,致使集体经济雪上加霜。
三、古遗址保护束缚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八岭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纪南城也在八岭山境内,由于一些不法份子盗掘古墓越来越猖獗,法规性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加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旧貌不能变新颜,对下雨一天成水袋子、天晴三天成旱包子的村更是苦不堪言,致使土地不能平整,水系不能合理规划等,只得依法维持现
四、血吸虫疫情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我镇是全区血吸虫病重疫区,特别是石马、马店两村同一水系,现有血吸虫病人1400多人,晚血病人32人,染上血吸虫病的耕牛30多头,已死去3头,目前人畜还在逐年新染。虽然连年都在整治,但潜在的疫情病人太多,早有无奈小虫何之称,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手段和良方,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这也是致贫的原因之一。
五、为完成上级的达标验收任务,加重了村级举债负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完成“普九”任务,迎接省里检查验收,好端端的平房教室要重新修建教学楼,迫使老百姓按人、按田集资,村组干部四处举债,致使少数村不堪重负,基本的日常工作都无法开展,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干群关系恶化,干部威信弱化,村级债务剧增不减。
综上所述,均是我镇贫困村致贫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坚信,有党的惠农政策,有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扶贫办的坚强柱石,有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努力拼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工作,着实打造和谐美好八岭。
八岭山镇人民政府
范文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受交通条件、自然资源、自身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以及同地区村社之间的差异都较大。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村与富裕村之间的发展差异,分析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探讨促进平衡发展、构建和谐小康农村社会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们深入琼海、文昌、儋州、保亭、白沙五市县32个村社进行调查,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富裕村和4个贫困村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中,也涉及其他一些村社的情况,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典型村社简况
富裕村之一:文林南村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是个省级文明生态村。全村66户263人,耕地60多亩。村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椰子资源,办起四家加工厂,除加工本村的椰子外,还收购加工邻村的椰子。生产的椰蓉、椰子糖、椰棕、椰垫、椰壳活性炭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总值1800万元,缴纳税金13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5800元,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村民组建的琼剧团,自编自演节目,弘扬文明新风,宣传政策法制,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富裕村之二:琼海市阳江镇边沟村16户55人,除32亩水田外,利用山坡地种植槟榔、胡椒等经济作物计425亩,户均15亩,还加工槟榔和培育槟榔苗出售。村民人均年纯收入8860元,家家户户住上前庭后院的小别墅。村里建起文化室、排球场。边沟村是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是很有代表性的靠种植致富的国家级文明生态村。
富裕村之三:兰洋村是儋州市兰洋镇的一个黎族山村,有79户376人,耕地292亩,橡胶321亩,水果68亩,经济收入主要靠橡胶、养猪,同时利用靠近水泥厂的条件,到厂里打工或搞运输,年人均纯收入3684元,在全市名列前茅,是个省级文明生态村。
富裕村之四:白沙县打安镇地宝村是个黎族村庄,有18户89人,除水稻外,种植橡胶645亩、甘蔗200亩、木薯124亩、水果107亩,年人均纯收入3580元,全村有5户建起了楼房,13户建平顶房,家用电器一应齐全,消毒柜、电冰箱进了农家,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生态村。
贫困村之一:文昌市东郊镇排沟西村是个革命老区村庄,24户90人,水旱田85亩,没有水利设施,不旱则涝,除种植水稻和一些冬季瓜菜外,没有别的经济作物或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庄。
贫困村之二:琼海市龙江镇中洞第19经济社,26户106人,水旱田面积48亩,种植水稻和冬季瓜菜,另种植有橡胶、胡椒、槟榔等经济作物64亩,人均年收入1700元,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琼海市属贫困村之列。
贫困村之三:儋州市木棠镇木园村,全村76户418人,土地面积1620亩,其中旱田282亩,坡地70亩,其余为荒地。干旱缺水,没有水利设施。遇旱年不仅无法种稻,连蕃薯等旱地作物也不能种植。家家户户外出捡破烂为生,人均年收入540多元,是个典型贫困村。
贫困村之四:保亭县新政镇新村, 36户154人,水旱田136亩,坡地106亩,只种植水稻和一些旱地作物,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是个仅有饭吃的贫困村。
二、富裕村与贫困村的对比分析
富裕村与贫困村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差距极大,不同区域的同类村社之间,同一区域的同类村社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在这里,试就富裕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做简要的对比分析。
(一)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方面的差异
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水利设施、交通条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调查表明,富裕村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土地较多而且肥沃,交通方便,水利设施完善,具备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如琼海市龙江镇双举岭村,地处丘陵地带,既有灌溉便利、旱涝保收的水田可以种植水稻和冬季瓜菜,又有充足的山坡地适宜发展橡胶、胡椒等经济作物,~年人均纯收入达418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计算百分比重占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