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奇迹的缔造者 电影中的心理学学知识?

奇迹的缔造者/海伦凯勒 中英字幕
&&&&奇迹的缔造者/海伦凯勒 中英字幕
关注大耳朵
大耳朵微信
大耳朵英语
新东方英语精品在线课程
外教 美国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幽默
外教 美国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幽默
新航道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幽默 董默涵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Koolearn 新东方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外教 美国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电视剧 影视 综合 美语 外语学习 口语
外教 外语学习 口语 品牌 法语奇迹的缔造者
ysdq_mandala_main" data-area="ysdq_mandala"
data-eventid="f9-4fbc-a754-7dd28611ece0">
1、请选择问题类型
2、请留下联系方式(选填)登录后你可以:
首次使用?
视频地址复制
Flash地址复制
Html地址复制
离线看更方便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转载,原作Lilly Mtz-Seara(/lillyseara/)
每部电影中的视觉语言包含了大量的色彩与构图技巧,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视频来自六十多部经典电影的混剪,设计师 Lilly Mtz-Seara 用剪辑技巧向我们展示了电影中巧妙地运用色彩,来反映特定的情绪或氛围。
BGM:维瓦尔第-四季-夏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248号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6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10417 | 互联网ICP备案:沪ICP备号-3 沪ICP证:沪B2-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转3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十年经典回顾
从2002年的《蜘蛛侠》到2012年的《超凡蜘蛛侠》,超级英雄电影在过去十年间风靡全球影坛,成为新世纪好莱坞的赚钱机器。十年间,《蝙蝠侠》系列从千夫所指蜕变为万人敬仰,漫威公司从电影菜鸟成长为影业大亨&
本专题将为您详尽剖析超级英雄电影十年发展之路,并从文化层面解读超级英雄在银幕之外承担的社会功用与意识形态。十年间,超级英雄电影从《蜘蛛侠》的一枝独秀到《神奇四侠》、《钢铁侠》、《雷神》百花齐放,从孤军奋战的《蝙蝠侠》、《超人》到各路英雄组队战斗的《复仇者联盟》,共同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浸泡在漫画里成长的美国年轻一代正在成为票房主力军,同时,借助电影工业技术的进步,昔日人们只能在脑海浮想的漫画情节变成了大银幕上的视觉奇观,两力交织,促成了可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超级英雄电影热潮,自新世纪以来席卷了全球影坛。十年前,《蜘蛛侠》以4亿的北美票房和8.2亿的全球票房,将超级英雄电影的吸金能力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十年后,新一代《超凡蜘蛛侠》重装上阵,威力不减当年,而吹响&英雄集结号&的《复仇者联盟》,则一举将超级英雄片的全球票房纪录推高至了15亿美元。超级英雄电影已成为好莱坞无往而不利的吸金利器,票房之外的周边市场收入更是令好莱坞大佬们喜笑颜开。
热潮背后,本文为您详尽剖析过去十年间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之路:回首超级英雄们如何从单兵作战进化为组队打怪;看看原本被千夫所指的《蝙蝠侠》系列如何涅磐重生,完成史诗级三部曲的华丽转身;瞧瞧漫威公司怎样从初窥电影行道的菜鸟成长为呼风唤雨的影业大亨;围观那些凭超级英雄电影一飞冲天,蜕变为当红巨星的幸运儿;从文化层面解读超级英雄在银幕之外承担的社会功用与意识形态。
银幕故事:超级英雄电影的十年光阴
1.&一切从《蜘蛛侠》说起时间:2002年事件:《蜘蛛侠》狂揽全球票房
影响:开启超级英雄电影的全盛时代,各路英雄纷纷登场
2002年,《蜘蛛侠》以超过4亿美元的北美票房战胜强劲对手《魔戒2:双塔奇兵》和《星球大战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成为年度票房状元震动了整个好莱坞后,一股改编经典超级英雄漫画的风潮顿时被掀起了。原因很简单: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美国两大动漫公司漫威和DC出品的漫画整整影响了四代美国人,加上十来家规模稍小的动漫公司各自打磨的精彩漫画,这样广泛而扎实的改编资源与粉丝群体不利用起来,实在说不过去。事实上,在《蜘蛛侠》成功之前,超级英雄电影已经在低谷徘徊了很长一段时期。DC公司的《超人》系列在80年代式微,《蝙蝠侠》系列在90年代烂尾,漫威公司也没有和好莱坞大制片厂联手,缺乏制作经验,粗制滥造出《美国队长》、《神奇四侠》等几部影片甚至未能在院线上映。缺乏成功案例加上真正的市场未被撬动起来,两个动漫巨头都对超级英雄漫画如何改编成电影心中无定数,好莱坞几大巨头都还举棋不定,即使2000年的《X战警》已经让20世纪福斯公司初尝甜头,但他们还是没想到超级英雄电影能有这般潜力:《蜘蛛侠》在全球共斩获了8.21亿美元的票房,相比此前的最高纪录&&1989年首部《蝙蝠侠》的4.11亿,翻了一番。
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就情节来讲向来都不复杂,不过是形形色色误入歧途的野心家(尤以痴迷疯狂的科学家为主,继承了&科学怪人&的一贯套路),在试图破坏大部分人正常生活的时候,被超级英雄们阻止,进而展开决战,最终以坏蛋被感化或者被击败的结局收尾。但成功的超级英雄动漫改编电影往往会抓住两个关键要素: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和生动丰富的细节。
《蜘蛛侠》展现了一个平民/少年英雄的心理成长拍恐怖片出身,擅长以心理描绘和奇诡气氛吓人的山姆&雷米抓住了这两个要点,使得《蜘蛛侠》一战成名。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彼得&帕克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普通高中生,孱弱的体质还使他处处受人欺凌,故事就伴随着这个略带自卑感的男孩的成长,而具有了与以往超级英雄电影不同的味道。随后,即使拥有了超能力,他也未意识到这能力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好玩,遇上麻烦事,依旧逃避着,直至转折点&&叔叔被劫匪杀害,留下遗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时,帕克才真正担起了匡复正义、抵抗邪恶的重任,成为蜘蛛侠。帕克的心理转变让观者动容,再加上蜘蛛侠在高楼大厦间挪腾飞跃的酣畅快感,这部影片想不成功都很难,同时也让后来者看清了成功的方向。于是乎,好莱坞巨头们纷纷把漫画改编电影提上了日程,除了已经启动的《X战警》、《蜘蛛侠》系列将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扶植以外,各大电影公司均加强了对DC和漫威公司旗下的超级英雄漫画版权的购买,《神奇四侠》、《绿巨人》、《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青蜂侠》、《绿灯侠》陆续登上银幕,曾经折戟沉沙的《蝙蝠侠》、《超人》系列也被全新包装,重出江湖,新世纪超级英雄电影热潮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2.《超人总动员》与&反英雄&电影时间:2004年事件:《超人总动员》口碑与票房爆棚
影响:为超级英雄电影提供了一种戏谑、搞怪的&反英雄&喜剧思路
目睹了《蜘蛛侠》的成功后,开始时固步自封,不屑与动漫公司合作的迪士尼公司也逐步转变了思路,但临时抱佛脚谈何容易,香饸饹早已被其他公司先后夺去。没办法下,只好让旗下的皮克斯工作室制作了一个&反英雄&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该片在全球范围取得了6.24亿美元的惊人票房,风头远远盖过了华纳名门正宗的《超人归来》。
《超人总动员》以一个山寨戏仿版的超人为主角,不但摒弃了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更让观众发现原来超人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在《海扁王》横空问世前,《超人总动员》算得上最让超级英雄和影院座位上的平凡人之间心有戚戚然的电影了。导演布拉德&伯德曾调侃说:&我与影片中的男主角一样正遭遇着中年危机,所以我想借他表达出来。&前所未有的&无厘头&自嘲模式加上皮克斯强大的技术能力,使得那些融在影片里的点子和幽默感鲜活有力,超乎想象,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也让其他电影公司为之一振,原来超级英雄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海扁王》是一部真正属于互联网极客、宅男时代的超级英雄电影随后便有了《超人高校》、《我的超人女友》、《超人集中营》、《超狗任务》、《全民超人》、《海扁王》、《超级大坏蛋》等跟风的&反英雄&喜剧作品,甚至还出现了《超级英雄大电影》这种极端恶搞的重口味作品。但除《超级大坏蛋》、《海扁王》、《全民超人》产生了较大反响外,其余作品均乏善可陈。主因是这类影片绝大部分都不是原创漫画改编,草草上马根本没有粉丝捧场,加上大多数的投入成本都算不上A级制作,基本在票房榜上停留个两到三周就已被观众淡忘。值得一提的是《海扁王》,这部2008年1月由《通缉令》作者马克&米勒和朋友约翰&罗米塔共同完成的作品一出世就受到热烈追捧。在宅男当道的网络时代,仅仅有8卷本容量的《海扁王》几月之间就追上了那些前辈英雄熬上大半辈子才换来的梦想&&登上大银幕。
这让所有曾经做过和正在做超级英雄梦的宅男雀跃不止,因为海扁王本身就是超级英雄的草根粉丝,且上天入地不能,完全没有英雄气魄,但他锄强扶弱的决心,完全植根现实的技能代大伙儿完成了从现实到梦想的飞跃,正如片中所言&每个人都把超级英雄梦做了好多年,但你是第一个真正去做的&。这份参与感再加上影片里充斥的Youtube、Google、Facebook、MSN、萝莉等网络时代的元素,《海扁王》博得了与时俱进的美名,年轻的粉丝们则拥有了与自己同时代成长起来的超级英雄。
3. 诺兰&新蝙蝠侠&三部曲登场时间:2005年事件:《蝙蝠侠:侠影之谜》广受好评
影响:&蝙蝠侠&系列重生,超级英雄电影暗黑写实风崛起
在乔&舒马赫执导的《蝙蝠侠与罗宾》被评为&史上最烂续集电影第五名&的七年后,英伦奇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决心重振《蝙蝠侠》,世界再次瞩目守卫哥谭镇的那个亿万富翁&&布鲁斯&韦恩。这一次,诺兰完全忠实弗兰克&米勒于1986年创作的《黑暗骑士归来》那种粗粝大胆、黑暗写实的风格,同时用IMAX这种最先进的胶片拍摄模式来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剧式气魄。为了彰显《蝙蝠侠》系列洗心革面的决心,DC公司甚至更换了全新的LOGO。诺兰和华纳高层还大胆启用了当时一心沉浸在独立影片里磨砺演技的英国男星克里斯蒂安&贝尔,要知道,《蝙蝠侠》可是纯正的美国漫画。当影迷惊叹贝尔塑造的全新蝙蝠侠那纯正的美式口音和角色魅力时,他也一跃成了好莱坞最当红的男演员之一。除了愈加去漫画化的真实场景外,大规模的场面动作戏和愈加拉风的蝙蝠坐骑也为这个杰出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侠影之谜》对抗忍大师的压轴大战到《黑暗骑士》里的卡车&慢镜翻转180度&,再到《黑暗骑士崛起》里飞机解体,全镇警察追逐蝙蝠侠,每一部电影里的动作场面都别出心裁,还能让观众不因这些动作元素而分心剧情。为了赢得铁杆漫画迷的捧场,在风格写实的基础上,呈现蝙蝠侠高科技属性的装备道具却万万马虎不得,是以第一部里彪悍厚重的蝙蝠战车、第二部里风驰电掣的蝙蝠机车,第三部里飞入云霄的蝙蝠战机俱让粉丝们在观影时嗨爆。
&新蝙蝠侠&三部曲在主题深度上创造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新高度
最让人惊叹的还是诺兰对于角色的挖掘和主题的思考。哥谭镇,这座贫富分化、犯罪横行,类似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之城,影子联盟和小丑均要把它毁灭,但布鲁斯&韦恩却要凭一己之力去对抗这些黑暗势力,为了保护心爱之人和这座城市,他是否能够无所不用其极呢?
个人的道德困境和拥有的英雄之力反复折磨着韦恩,&新蝙蝠侠&三部曲极其细腻地刻画人性,思考社会命题,非常优雅地在漫画风和纪实性上保持平衡,同时还深深烙上了诺兰个人的作者属性,称之为超级英雄电影的最高水准毫不过分。诺兰打造的&新蝙蝠侠&三部曲在整体质量与主题深度上,睥睨群雄,将超级英雄电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浓郁的暗黑写实风格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超级英雄电影。在《侠影之谜》后,&超人&系列也试图凭借《超人归来》重启,可惜远远称不上成功。明年曾执导过《300勇士》和《守望者》的扎克&施奈德新打磨的的《超人:钢铁之躯》能否有一番新气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4.《钢铁侠》与漫威的崛起时间:2008年事件:《钢铁侠》首登银幕大获成功
影响:漫威开始了自制超级英雄大片的道路,由此强势崛起于好莱坞
《钢铁侠》的投拍算得上漫威公司当时最大的冒险,这位由斯坦&李于1963年塑造出的动漫形象,人气远比不上漫威公司最广为人知的超级英雄如蜘蛛侠、美国队长等。但《蜘蛛侠》系列和《X战警》系列数十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仅给作为品牌授权方的漫威公司带来不足1亿的票房分成,最终还是令不想再为他人做嫁衣的漫威公司狠心一掷1.4亿美元拍摄《钢铁侠》。这样的&鲁莽&行为着实让业界错愕,而且启用的男主角居然是沉溺吸毒几度入狱的小罗伯特&唐尼,更是令所有电影公司倒吸一口冷气。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漫威公司为了开拓新的电影市场,决心豪赌一把,由于缺乏市场营销经验与发行网络,不得不拉拢派拉蒙做发行方,当时派拉蒙也刚从《变形金刚》的火爆尝到了虚拟角色改编成电影的甜头,于是两个公司一拍即合,条件是:漫威公司未来的几部超级英雄大片如《雷神》、《美国队长》、《蚁人》以及《尼克&福瑞》的发行权全部由派拉蒙负责。《钢铁侠》的票房成绩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竟然攀上了北美票房榜的年度第三,几乎战胜《夺宝奇兵4》成为年度第二。漫威不仅为来年自己卖给迪士尼一个好价钱奠定了基础,还让小罗伯特&唐尼咸鱼翻身,拯救了他的职业生涯。其实拍片之初,《钢铁侠》缔造者斯坦&李就曾经帮忙吆喝:&这部影片肯定会成为票房炸弹,因为小罗伯特&唐尼让我惊讶,导演也压得住场,其他工作人员都相当出色。&&凭借高科技装备对抗邪恶势力,与蝙蝠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钢铁侠终于媳妇熬成了婆,成为大银幕上的超级明星。但跟沉稳冷峻掩饰真实身份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不一样,&钢铁侠&托尼&史塔克是个个性张扬的花花公子,&最臭屁的超级英雄&让他在众多超级英雄中脱颖而出。
《钢铁侠》令男主角小罗伯特&唐尼咸鱼翻身
熟悉美国文化和美式漫画的人都清楚,托尼&史塔克的人物塑造源自美国娱乐界的传奇人物霍华德&休斯(《飞行家》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人物),这个人物身上的冒险主义精神,以及无畏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的性格魅力吸引了斯坦&李,老爷子曾这样说过&我创造出钢铁侠这号人物的原因是,我想塑造出一个跟普通超级英雄不同的人物&。托尼&史塔克这种张扬、风趣、激情、好色的角色个性,也正是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钢铁侠》的成功直接刺激迪士尼做出了重大决定&&收购漫威公司。这笔交易于日完成,迪士尼不光是为了利用漫威公司的角色形象制作电影,更重要是电影带来的周边效应,尤其是玩具和玩偶方面。在收购漫威之前,迪士尼的&公主系列&玩偶等受到女孩们的喜欢,但缺乏适合男孩们的产品系列。大部分男孩都喜欢漫画英雄,而很多高人气的漫画英雄都属于漫威阵营。是以,收购漫威,等于打通了迪斯尼在玩具市场上的最后一关。可能连迪斯尼也没想到,漫威公司不仅带来了玩具市场收益的水涨船高,还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惊喜&&在《钢铁侠》片尾彩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复仇者联盟》。
5. 超级英雄热潮方兴未艾时间:2012年事件:《复仇者联盟》《超凡蜘蛛侠》《黑暗骑士崛起》相继上映
影响:超级英雄组团作战、&蜘蛛侠&系列成功重启、&新蝙蝠侠&三部曲完美落幕,超级英雄电影热潮还将继续下去。
跟《蜘蛛侠》、《蝙蝠侠》、《超人》、《钢铁侠》等漫画里的孤胆英雄不同的是,《X战警》与《神奇四侠》走的是&群雄&模式,一帮各怀绝技的英雄,对付同样身怀绝技的坏蛋,必然会变成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能秀。《X战警》三部曲的大获成功直接带动了超级英雄组团作战的势头,这也是《复仇者联盟》能够成功登上银幕的动因之一。2012年是超级英雄电影最热的一年,《复仇者联盟》便是其中最热的超级英雄电影,这部集合了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的大片全球票房已突破15亿美元,这是此前的超级英雄电影从未达到的高度。早在2005年,为了应付DC公司的竞争压力,漫威就已经开始了《复仇者联盟》的计划,但当时因为很多角色都没进入银幕,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钢铁侠》的一飞冲天,让漫威看到了希望,开始步步为营,逐渐将复仇者联盟里的《雷神》、《美国队长》、《钢铁侠2》里的黑寡妇逐一推进了普通观众的视野,加上以前《绿巨人》攒积的人气,漫威公司有了相当的底气。在这些电影里,漫威有意为《复仇者联盟》安插了很多彩蛋,大吊粉丝和观众的胃口,比如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尼克&福瑞出现在《钢铁侠》片尾开始召集各方英雄,杰瑞米&雷纳饰演的鹰眼在《雷神》中惊鸿一现&&外界将《钢铁侠》、《雷神》等片戏称为《复仇者联盟》的豪华预告片,实不为过。
观众在《复仇者联盟》中感受到了以往超级英雄电影不曾有的快感,以前的电影基本都是英雄独战各路大反派,而这次是六位超级英雄海扁一个超级大反派,大家都想在银幕上目睹超级英雄们飞天遁地,互相扯皮打架,然后团结奋战的场景。如果说诺兰的&新蝙蝠侠&三部曲挖掘了漫画电影的深度,那么《复仇者联盟》无疑是扩展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广度,同时还为华纳和DC将《正义联盟》搬上银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借鉴。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有没有那么一天,《正义联盟》会在银幕上大战《复仇者联盟》呢?这一切并非天方夜谭。
《复仇者联盟》《超凡蜘蛛侠》《黑暗骑士崛起》三部大片热映,2012年堪称超级英雄年说2012年是超级英雄最热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复仇者联盟》的大爆,还有&蜘蛛侠&系列的成功重启以及&新蝙蝠侠&三部曲的完美落幕。诺兰则真正完结了他的&新蝙蝠侠&三部曲,即使未来,华纳还想再拍《蝙蝠侠》系列,手执导筒的也不会再是诺兰了。不管怎么说,诺兰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为影迷奉献了一套足以彪炳影史的&蝙蝠侠&电影。《蜘蛛侠》系列的重启则多多少少有点圈钱的味道,尽管索尼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推动3D技术和挖掘《蜘蛛侠》系列的潜能,但不少观众依旧诟病《超凡蜘蛛侠》只是把十年前第一部《蜘蛛侠》的故事重新拍了一遍。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相比十年前的《蜘蛛侠》,今年的《超凡蜘蛛侠》还是变得更加&阳光宅&了一些,更有青春的气息,更符合眼下年轻人的口味,虽无太大的创新,但至少努力做出了改变。《复仇者联盟》、《超凡蜘蛛侠》、《黑暗骑士崛起》三部大片优异的票房表现,证明超级英雄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未来将继续在大银幕上唱主角。超级英雄电影这股浪潮自《蜘蛛侠》之后历经十年,依旧方兴未艾。
超级英雄大片背后的心理分析
今天,好莱坞炮制的一部部超级英雄大片相继风靡全球影坛,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超级英雄角色也正在被全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接受。这不得不归功于大部分美式动漫里始终弥漫的是那种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正面价值观。加上视效大片越来越高的制作成本,好莱坞亟需海外市场来收回高昂投资,而美式动漫衍生出的超级英雄电影正是其在全球攻城掠池的最大生力军:简单易懂的角色设定加上效果出色的视听轰炸,正是跨越文化障碍的最好助手。
人们若喜爱某个超级英雄角色后,他们就会愿意挖掘影片和角色背后更多的信息,并会去花钱培养这份兴趣,这不得不说是好莱坞及动漫玩具公司极其高明的营销。就拿中国大陆来说,80年代曾冲击每位80后童年岁月的《变形金刚》拍成电影后,带动了多少重温旧梦的人掏钱去看电影买玩具,票房和周边产品收入火爆异常。同样的,这十年来,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大量的年轻粉丝,他们愿意掏钱看电影,愿意花钱购买《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等电影原型玩具,也肯为一套珍藏的美式英雄漫画一掷千金,这便是超级英雄电影在银幕外的商业能量,它将美漫文化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1.&绕不开的911,超级英雄热潮背后的社会心理对于2001年之后的美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的各类事件都得加注一个标签&&&后911时代&,美国人民自冷战结束以来那种乐观和安全感一扫而空,电影再次充当着强心针和忘忧草的角色。美国有媒体曾经说到:&一切都变了,我们开始觉得世间没有超人也无所谓英雄,一切都可能顷刻倒塌。&话是这样说,但普通人还是得依靠精神支柱才能生活,除了宗教外,超级英雄电影无疑是最好的镇静剂。
无论是《蜘蛛侠》里经典的台词&能力越大则责任越大&,还是《黑暗骑士》期待强权维护秩序,都无疑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投影,而《超人归来》里那段超人空中救助失事飞机的场面,更透露出美国公众潜意识里对安全感的渴求。加上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大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心理上给美国人提供了一种慰藉,这正是超级英雄电影热潮能够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与此同时,超级英雄电影还将美国社会的恐惧与幻想投射到了银幕上并加以放大,新世纪这批超级英雄电影中,反派大多带有恐怖分子的现实色彩,美国人害怕恐怖袭击再度发生在美国,同时幻想着英雄能挺身而出保护美国,&&911事件&的阴影无处不在。
2006年,超人归来
恐惧和希望两股力量的拉扯,使得超级英雄潮成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超级英雄们不仅能批量生产,而且还汇集了人们希冀那类救难人员的所有特质:现身危难中,坚毅,果敢、无私,同时还有超现实的种种技能,什么强敌都不在话下,超级英雄们既是抚慰苦难的守护神,又是黑暗中唯一的希望。其实从美国人民靠着米老鼠吞咽大萧条开始,虚拟偶像就寄生在人们渴望逃避现实的愿望里,在大萧条时期的秀兰&邓波儿和迪士尼动画之后,超级英雄不过又一次担当起解脱人们精神重负的作用,只是这次不仅仅是当年漫画书上的花花绿绿,还有电脑特效带来的影像奇观。以前人们还需要照着漫画书去想象,现在只需懒懒地靠在电影院的座椅上就行,超级英雄们不管你是否困意十足还是精神抖擞,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过程和结局,为你的欢笑和落泪忠实地服务,而且物美价廉,不到10美元就能享受一次高质量的精神慰藉,这多划算。怪不得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电影票房却能逆市攀高。
2.&星条旗伴我去战斗,超级英雄背负的美国历史
人在绝望中创造了神,在不安中创造了超级英雄。超级英雄的进化史同时也是一段美国历史的变奏曲。1938年6月,在一本名叫《动作漫画》杂志的创刊号上,一个穿着蓝色紧身衣,披着红斗篷的人将一辆即将砸在一个男人头上的失事汽车抗住,超人诞生了,这个动漫形象从此被人们视作伸张正义和救助危难的象征,同时,其&氪星孤儿&的身份也暗喻着当时络绎不绝涌入美国的移民。杰瑞&西格尔和乔&舒斯特创作了超人,而超人也成就了DC公司的前身&&全国出版社。超人诞生一年后,蝙蝠侠也粉墨登场,漫画中哥谭镇那种严峻危险的形势正契合了二战降临的欧洲本土,而韦恩少爷正是尚未参战,但又不甘袖手旁观,决心维护正义的美国民众的心理写照。大洋彼岸的战火正酣,美国人所珍视的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正被摧残。在珍珠港事件前9个月,又一名超级英雄诞生了,这就是美国漫画史最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美国队长,漫画家乔&西蒙与杰克&柯尔比根本不睬美国政府的绥靖政策,让美国队长初次上场就暴揍了希特勒一顿,博得了大众的叫好。于是超级英雄们纷纷加入对法西斯的战斗中,其中美国队长的地位最为崇高,他是真正的美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双重化身,身穿红白蓝三色星条服,手持盾牌。美国宣战后,美国队长成为军中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士兵们英勇奋战。这个漫画形象的成功也让漫威公司和DC从此分庭抗礼。
身披国旗战斗的美国队长超级英雄们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当时的美国战略上受到苏联的挑战,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内政则一塌糊涂,反种族歧视、反战游行方兴未艾。这种背景下,《神奇四侠》诞生了,它是第一支英雄团队,且打破了以往超级英雄完美的设定,喜欢出风头,自负,恶作剧,不掩饰身份,喜爱媒体炒作。1962年,《蜘蛛侠》也诞生了,人们看到了一个平民化英雄,忘记约会,没钱交房租,活脱脱一个&蚁族&,但他依旧有能力救助危难。
同年,《绿巨人》也问世了,这是个研究伽玛射线的物理学家,隐喻着冷战格局下核威胁的无处不在。同时,他还站在军队的对立面上,代表着美国普通民众对官方力量的不信任。《钢铁侠》也于同一年诞生,他先是被恐怖分子绑架制造武器,后反过来杀死了恐怖分子,与现在的电影设定几乎一致,只不过从越南绑匪变成了中东绑匪,这也体现了当时越战局势正在升级。《X战警》于1963年诞生,当时反种族歧视运动正隆,变异人在漫画里的遭遇也影射着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歧视。
金刚狼是1973年被加进漫威的超级英雄行列的,他是一个反英雄的超级英雄形象,他野性发作时,可以不管不顾,大开杀戒,这和当时美国社会饱受越战失败创伤的时代背景脱不开关系,那些饱受战争摧残,伤残失业的退伍老兵正是金刚狼的原型。而惩罚者在第二年诞生,他非常暴力,在全家遇害后发誓以暴制暴,将复仇进行到底。这两个漫画角色的诞生标志着美式漫画对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人性探索。911之后,超级英雄们也迎来了第三个黄金期。美国进行全球范围的反恐作战,招致其他国家的诸多不满,超级英雄电影承担起了为美国辩护,普及推广大国思维的任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贯穿《蜘蛛侠》三部曲始终的经典台词,潜台词就是&我是超级大国,实力最强,理应多承担点责任,维护世界秩序&。&诺兰打造的蝙蝠侠某种程度上几乎就是美国的化身,打击小丑等恐怖分子毫不手软,绝不妥协,但由于所作所为经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而遭不明真相的民众误解。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2008年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抵达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传《黑暗骑士》,在机场握住中国外长杨洁篪的手连问两遍&Have&you&seen&Batman?&,个中奥妙就在于此。
3.&精英VS大众,超级英雄电影的保守立场和个人主义&
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中,都会有大量充当人肉背景的普通群众,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等待被超级英雄解救。故事中,他们不会知道超级英雄的真实身份,也不会知道任何真相,如果他们知道了真相,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与混乱,让超级英雄的行侠仗义遭到困难(如《X战警》)。这其实是典型的站在精英立场的保守主义主张,大众需要少数精英的保护,但仅仅只能让少数精英知道真相么?超级英雄电影透露着一种对大众的不信任之情,故事的完美结局往往是建立在精英对大众撒谎的基础之上(如《黑暗骑士》)。由于冷战结束,人类社会秩序发生极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两极对抗变成了单边主义(反映在个人行为就是个人主义),以前的弱势群体代言人更多的变成了秩序代言人,正如美国,它从带领民主国家对抗极权,逐步变成了维护世界秩序的警察,这种身份断裂带来的后果也在超级英雄电影上反映出来。人人都不待见秩序守护者,尤其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凌驾于规则之上的超地位者,俱被怀疑会影响到既成的利益分配,正如被怀疑践踏法律的蝙蝠侠不被执法者所待见一样。在那个疆域,只有良心约束着行为的失控与否,但能力越大,越界越易,布鲁斯&韦恩就是陷在人性和责任之间永恒的矛盾而痛苦万分。
诺兰的《蝙蝠侠》中,&光明骑士&哈维&登特的真实面目被人为掩盖当然,英雄也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无法脱离特定环境,关键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我们所看到的超级英雄电影秉持的保守立场和个人主义,只是彰显了人类社会因物质技术高度发达而催生出的种种新命题,而创造这些英雄角色的人和作为观众的我们都未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所以,也不要太苛求我们的超级英雄们了,毕竟,是他们在为我们守护人性中的善良。
编辑推荐:
奥斯卡金奖心理影片:《火柴人》和自己搏斗的人
片名:《火柴人》导演:瑞德雷&斯高特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萨姆&洛克维尔 艾莉森&洛曼
剧情介绍:罗伊(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饰)是一个手段高超的职业骗子,他有一个大胆且贪心的伙伴法兰克(萨姆&罗克韦尔 Sam Rockwell饰),他们一起搭档了很多年,几乎没有失过手。同时,罗伊亦是一个精神强迫症患者。他爱干净,不允许别人穿着鞋走进他家;他谨慎,每次出门都要三番五次检查煤气和电源开关。法兰克为此帮他找了一位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罗伊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女儿安吉拉(艾莉森&洛曼 Alison Lohman饰)。女儿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让他慢慢感到了做父亲的乐趣。但他并不想让女儿知道他的职业。但是纸毕竟包不住火,女儿知道了他的秘密,并展现出极其出色的欺骗才能,罗伊决定将他一身的本领都传给女儿。
很快,一庄&大买卖&来了,父女、伙伴齐上阵,结果将如何呢?&
心理学点:强迫症
推荐理由: &火柴人&是美国俚语,指那种巧言令色、使人&心甘情愿&掏钱的骗徒。《火柴人》是奥斯卡金像心理影片,该片主角罗伊由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奇饰演,讲述其与黄金搭档弗兰克以各种令人心动的中奖为诱饵,一唱一和,进行联手行骗,继而罗伊又被弗兰克及其&盟友&安吉拉(冒充罗伊失散多年的女儿)和罗伊的&心理治疗师&卡莱因联手欺骗,被骗取关系百万财产的密码,最终罗伊良心发现、重拾温情、心灵回归、浪子回头的故事。
精彩影评:
《火柴人》是一部经典的心理电影,这部电影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尼古拉斯&凯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名叫罗伊,患有强迫症的骗术高超的&火柴人&。&火柴人&是美国俚语,用来形容非常善于骗人的骗子,这种骗子即使只有一盒普普通通的火柴,也能骗得人们心甘情愿花高价来买。
但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行骗的人,自身却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罗伊是一个有着严重洁癖的人,家里必须一尘不染才行,情绪失控时会不停地打扫自己的房间。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不时变幻身份,可以适应任何角色,看上去十分完美,但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却是一个摆脱不了自身痛苦的强迫症患者。
头脑里的斗争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偶尔会出现一些强迫行为,比如床单总是整理得平平整整,稍有褶皱,心里就不舒服,就像美国电视剧《老友记》中的莫妮卡,东西总要放得整整齐齐。但这不能称之为强迫症,只能称为强迫症状。如果偶尔出现,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无碍身心健康,则不能把它叫做强迫症。
根据《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IV)第四版,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周期性强迫思维或者强迫动作。强迫思维是在某一段时间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向或想象,会反复地或持久地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比如开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会撞着别人,总是怀疑自己是否锁门等。强迫动作是通过反复的行为或精神活动来阻止或者降低焦虑和痛苦,比如总是担心自己不干净,反复洗手、洗澡,以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反复检查是否锁好了门,以缓解自己的不安全感。
强迫症的表现类型不同,强迫症患者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奇怪行为。比如有的人是强迫清洗,有新闻报道称:有位强迫症患者每天要洗十几次澡,光洗澡就要耗费八九个小时。有的人是强迫计数,比如反复不停地数电线杆、台阶,一旦被打断,就要再重头数起,否则就会痛苦不堪。有的人是患有储物强迫症,他们到处收集各种东西,储放在家中,严重影响生活。
通常情况下,强迫症患者会同时有强迫思维和行为。90%以上的强迫症患者同时有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强迫症患者的大脑里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冲突意识,就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明明知道自己想的事情是不合理的,想要阻止它出现,但那件事情还是会反复地出现在脑海里。大脑里似乎有两个小人在不停地打架,最终把大脑的主人弄得痛苦不堪。
强迫症患者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争强好胜,做事谨慎小心,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工作比较认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强迫症患者都有这些特征,有这些特征的人也并不一定会得强迫症。一般情况下,强迫症是逐渐发展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比如有的患者因为要反复清洗,无法按照正常时间上班;有的害怕公共场所的细菌,只好躲在家里,不见别人。
追踪强迫症的源头
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生理、环境和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强迫症的产生。
在生理上,科学家通过遗传学研究发现强迫症有明显的家族特征。有报告指出同卵双生子同时患强迫症的得病率高达65%,如果父母患有强迫症,子女更有可能患上强迫症。先天的基因遗传或后天的大脑突变都有可能导致强迫症。
研究者发现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往往都不是良性的。强迫症患者的家庭成员往往不够亲密、情感表达较少,缺乏文化娱乐活动;有些强迫症患者的父母过于频繁地惩罚、责骂他们,对他们提出了过高要求,潜移默化中强迫症患者就形成了对自我的高要求,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欲望时,过于严厉,就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耻辱感、道德观,从而导致强迫症。
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也是导致强迫症产生的一个原因。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人在面对恐惧和焦虑时,通过不恰当的自我防御机制所引发的。简单来说,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机制,当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刺激因素引起情绪冲动时,人们不自觉地使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冲动,这样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平衡从而适应了环境。强迫症患者使用的防御机制往往是中间型或不成熟型,如投射、退缩或者躯体化。他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会退缩,以逃避现实来缓解内心的痛苦,或者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就抱怨,以便获得别人的同情。
摆脱强迫症
得了强迫症无疑是痛苦的,谁也不想每天都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作斗争。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摆脱强迫症呢?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较轻的强迫症,直接的心理治疗就可以治愈;对于较为严重的强迫症,最好是心理治疗,辅以药物治疗。目前用来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主要有氯丙咪嗪、左洛复、兰释、赛乐特和百忧解5种。在强迫症的心理治疗上主要采用的是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另外还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等方法。
森田疗法主要用来治疗神经症,强迫症也是神经症的一种。森田疗法其核心为8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其自然&就是接纳症状,出现强迫症状之后,强迫症患者往往对症状特别关注,但越关注,越在意,症状反而越严重,当不关注它时,症状反而要好一些;&为所当为&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强迫症患者把自己的关注点都执着地放在自己内心的某个想法上,忘记了自己该吃饭、工作、学习、睡觉了。
另外,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强迫症。暴露疗法就是认清自己错误的认知想法,做自己害怕或者回避的事情。比如,有一个女孩怕脏、怕油漆,那就让她接触灰尘、油漆,然后不让她洗手。当然实际治疗时没那么简单,首先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症状、错误的想法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行为干预。
实际上,很多强迫症患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对自己的心灵,也是&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殊不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学会顺其自然才能摆脱痛苦,恢复身心健康。
延伸阅读:
电影《二次曝光》:一切都是源于我对你的爱
心理引言:如果你是一个爱较劲、喜爱在看电影时享受揭秘快感的资深影迷,你一定会爱上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一个喜爱看热闹、喜欢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你更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找到&希区柯克式&的惊悚悬念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类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这个能赋予&神作&的《二次曝光》,绝对值得你进电影院一看。 &&&
导演: 李玉
编剧:&李玉&/&方励
主演:&范冰冰&/&冯绍峰&/&霍思燕&/&陈冲&/&孔维&/&姚安濂&/&梁静
类型: 剧情 / 爱情
上映日期:&(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每个人都有秘密,年轻的宋其(范冰冰 饰)也有,她是一家整容公司的形象咨询师,无意发现了男朋友(冯紹峰 饰)和闺蜜(霍思燕 饰)的私情,随之她卷入了一起莫名的谋杀案,但随着案情的深入,一个更大的秘密渐渐逼近了她,在这个秘密里,她的爱情,她的欲望,她的亲情和她那无法治愈的疼痛,都随着她的一次神秘的远行而浮出水面,她要面对和找寻的的,是她已经丢失的整个人生.....
心理学看点:幻觉症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如果你是一个爱较劲、喜爱在看电影时享受揭秘快感的资深影迷,你一定会爱上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一个喜爱看热闹、喜欢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你更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找到&希区柯克式&的惊悚悬念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类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难得的是,这竟然是一部中国导演拍摄的作品。特别是在2B国产片林立的今天,赋予&神作&并不为过。
影评推荐:
爱的潜意识边缘看前半段的时候伴随全场间歇不断地爆笑,一直觉得这不会是李玉的电影,不可能如此的错洞百出,如果前半段是一部推理片绝对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但是后半段刚出来一点表明之前全是宋琪幻觉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就又都回来了,你会觉得原来导演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故意的露出很多破绽。后半段播放过程中全场沉寂得恐怖,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透过大荧幕在全场蔓延开来,震撼着全场观众的内心,这才是一部好电影因有的感染力,相信去影院观看的观众都已经体验到了。&
关于幻觉症:
放到警察局揭穿真相的那段戏时,大家都觉得宋琪应该是精神分裂,「美丽心灵」「神探」等影片已多次描写过此类终日和幻觉中的人纠缠不休的精神疾病。
但比起精神分裂,我更想把宋琪这种情况理解成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或者说是拒绝接受过去而形成的一种选择性遗忘和自我怀疑,因为多重创伤造成的对爱的无法信任,从而出现很多假想敌。在「二次曝光」的宣传册上导演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幻觉症,说:&很多幻觉症都是因为内心极端的渴望和爱的缺失或者一个重大事件引起的行为。&医学上是怎么界定的这个该留给专家,我想导演把镜头对准一个幻觉症并非仅仅想描写这个特殊的人群,而是通过这种极端的病症,来反映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内心。&如果说「观音山」里的南风是一直迷茫,那么「二次曝光」里的宋琪就是一直惊恐。
她到底在害怕什么?我认为是对爱的恐惧,而这个&爱&并非只是&爱情&的&爱&。为什么宋琪出现幻觉,是因为过去积累的记忆慢慢超出了内心的承受力,就像一种慢性疾病,一点一滴的入侵身体,但是自己却完全不知道。&
关于潜意识边缘limbo:这个字出自宗教术语。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强调&信耶稣得永生&。人要领受耶稣替人赎罪而死的恩典(grace),才能洗清原罪,进入天国。天主教创造了limbo这个词,代表这种人的灵魂暂时的归宿,在那里等待救世主降临拯救他们。在但丁的《神曲》(The&Divine&Comedy)中,把limbo摆在地狱的最外围,荷马,苏格拉第等古圣先贤都在里面。他们同样永远没有升入天堂的希望。比那些因为犯了错而在炼狱(Purgatory)中受折磨的灵魂还惨,因为那些灵魂最终还是可以升天的。在一般的用法中,limbo代表的是一个三不管地带,或是一种妾身未明的状态。&
「盗梦空间」里面说,在潜意识边缘只有之前到过这里的人留下的一些场景碎片,而进入潜意识边缘的人只有死亡才会回到现实,但是因为在潜意识边缘会丧失记忆,想不起来回到现实的方法,所以会一直停留。Cobb的妻子就是肉身回到现实之后,意识还停留在潜意识边缘,所以才怀疑眼前的一切。&与其说「二次曝光」像「黑天鹅」,不如说它更像「盗梦空间」,或者说他们的理念上体现出了一种相似的表达和特质。
宋琪的幻觉源于过去各种伤害在记忆深处留下的碎片,她在无意识中进入幻觉世界,并且处于失忆状态,就像是来到了潜意识边缘。在这中间,她挣扎,惊恐,逃离,过失杀人,后悔,自首。这中间,宋琪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持续惊恐,我特别喜欢,导演其实是用比较具体的手法来表达每个人内心都会有的挣扎。宋琪更像每一个人的镜子,或多或少都折射出每个人的心理。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更是一个自我救赎接受自己的故事。导演很喜欢王安忆的一句话:不要急于适应社会,先适应你自己。我也很喜欢。&
关于宋琪的幻觉世界:
宋琪的幻觉世界源于她的潜意识,在这里她选择性的遗忘了过去,但那些尖锐的刺痛却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排列组合又出现在她的周围,母亲变成撬走男友的闺蜜,养父变成一直紧追不放的警察,哥哥变成和最好朋友出轨的男友,生父变成了停留在过去式里的避风港湾。&
杀母的生父/海难前的生父:生父的部分比较简单,只出现了一幕宋琪给他读故事(因为看电影时一直在思考难免会落掉一些,所以不是很确定生父在幻觉中是否只出现了一幕,再看时更正),却只读到发生海难前就戛然而止不再往下读。证明在宋琪的记忆里,生父一直停留在过去,作为唯一温暖他的存在,所以潜意识里的生父会给她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会问&你不开心?&,会一直以一种平静包容的情绪出现。小宋琪看到母亲被杀只辨认出瘦高男人,而并不知道那就是她生父。第一,生父遇难幸存后过了好几年才回来,小宋琪那时还小,对于生父的记忆已经不够清楚,又是晚上透过纸孔看,估计看不太清楚。第二,宋琪看完日记,去新疆找到生父的时候问了一句:你不是早就海难死了吗?说明宋琪并不知道生父幸存,也不知道勒死母亲的就是生父。&宋琪第二次看日记的时候最后一页已经撕下来了,证明她撕下地址去找生父是发生出现幻觉之前的事情。生父亲口告诉她错杀母亲的真相后,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在她记忆里唯一温暖的人居然也是一样的复杂、不堪。所以,她在潜意识里才会让生父停留在海难之前,因为她拒绝面对美好被残酷的事实刺破。&
母亲/闺蜜小西:
母亲身上出轨的部分被投射到了小西身上,变成做了撬走男友的闺蜜。宋琪在幻觉中透过窗户纸孔看到刘东和小西缠绵的画面,这个场景和小宋琪亲眼看见的养父与母亲缠绵的场景非常相似。而小宋琪目睹母亲被生父用黄丝巾勒死的部分,在幻觉里就变成了自己用黄丝巾把小西勒死。
潜意识中她取代生父成为凶手,同时又一直对被自己杀死的闺蜜说别走别走。可以感觉到宋琪对小西的态度是又爱又恨,折射出她对母亲的态度也是又爱又恨。&目睹母亲被杀那晚,小宋琪发高烧,母亲过来说了她一句,之后又拿出棒棒糖给她吃。因为母亲没有被刻意黑化,没有被贴上一个出轨的标签,然后就肤浅的只有坏没有好了。宋琪对母亲的态度一直是复杂的,爱恨交织,我猜这跟导演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后来,宋琪把父母的骨灰放在山洞里,回头的时候看到父母并排站立的幻影,那个镜头很多观众在笑。但我觉得有了这个镜头,才表示宋琪对父母的过去彻底放下了,已经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所以,之后她在水中摘下了黑色假发,变回了白头发的自己,真真正正的自己。&
养父/警察刘建:在幻觉中宋琪因为杀了小西,被父亲折射出的警察盯上,她先是欺骗,接着把枚枚整成了小西让她去销案,最后无计可施只能逃跑。这个对她有养育之恩的男人,先是造成母亲出轨,后来一直反对她和哥哥相恋,这在宋琪内心是特别希望逃避的部分,所以她才在幻觉中一直满脸惊恐的逃离和躲藏。然后,幻觉中的宋琪失手撞死了警察后,精神再度崩溃,她想把他拖走,但是怎么拉扯尸体都纹丝不动,那段镜头和宋琪在车祸现场拉扯父亲尸体的行为发生了重合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虐心的感觉。其实,不管怎么样,她还是爱他的,幻觉中的这一段触动了她自首,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把她从幻觉里拉了出来。&
哥哥/爱人刘东:真实和幻觉中的两个刘东身份几乎没有大跨度的错位(其实幻觉中的刘东又有一部分被投射在郝医生身上,这个暂时不讨论),只是在幻觉中他变成了纯粹的爱人,而没有了哥哥的身份,这一直是宋琪特别想抹去的一个身份。现实中他们因为兄妹的身份(虽然不是亲兄妹)被道德限制,无法自由相爱,所以在幻觉中宋琪眼里的刘东只是单纯的恋人。可是,幻觉中的刘东却说不爱宋琪,和小西出轨半年之久,这个部分表现出宋琪对爱的怀疑,因为现实中那段他们都还青葱的岁月,刘东一直说自己是宋琪的哥哥,从来没有直接的表达过爱,所以才让宋琪在潜意识中对这段关系不够坚定吧。&比较遗憾的是影片没有交代清楚的是哥哥为什么在养父死后消失了,虽然他说他一直在找宋琪,但这个理由不是特别的有说服力。感觉影片有刻意弱化兄妹禁忌的成分,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通过审核的考虑,毕竟一部支持兄妹禁忌的片子好像不太可能不触动广电总局的X点。所以,这个不够完美的处理就可以原谅了。&
枚枚:枚枚,确实有这个人,从她要求整回去那段对话郝医生也在场,可以确定她不是宋琪凭空幻想出来的人。但是,后面宋琪把她的整容计划修改成了小西的样子,枚枚以小西的面容出现,并同意去销案,这些都应该是宋琪幻想出来的。&
关于物品的象征意义:关于象征,也许导演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复杂的背景知识,我只是把看电影时候最直接的感官和联想记录下来,可能不同的人看还会想到其他的隐射。
十字架:宋琪一直佩戴一个十字架造型的项链,我以为这个挂件不是道具随意搭配的,剧中的其他人物,特别是宋琪幻觉世界里出现的母亲、生父、刘东、养父、小西,这几个人身上都没有多余的饰品,可见宋琪的十字架挂件应该是特意设计的。宋琪佩戴的是拉丁十字架,象征耶稣被十字架钉死的故事。有一种说法是十字架中的一竖一横,一竖代表人与神的关系,一横代表人与人的关系。圣经里面说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完成了赎罪,他离开十字架后死而复活,所以基督徒的十字架是空的,为的是提醒他们,耶稣已经战胜了死亡,所以信耶稣的人能够获得永生。之所以想起这么多,是因为以前有个人跟我说十字架不能乱带,我不是基督徒,经她提醒才去了解了这方面的资料,后来就再也没带过十字架了。&
而我们知道被十字架钉死的人实际上是由于背部紧贴十字架,使得肺部无法扩张吸入空气造成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影片里一共发生三次勒死,宋琪勒死潜意识里的小西,潜意识里的刘东差点勒死宋琪,生父勒死母亲。导演说本片起源于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女孩报案说自己杀死哥哥,警察却发现一切都是子虚乌有,而熟人也告知警察女孩根本没有哥哥。关于杀死哥哥没有表明具体方法,导演对于&怎么死&一定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两人争吵中的误杀很多创作者都会写成是撞到太阳穴之类的。勒死是有含义的设计,宋琪对于父辈发生的那些她不能接受的事,选择性的遗忘,但是又在潜意识里排列组合让自己身在其中的把所有事经历了一遍,可以说宋琪通过这方式,获得了自我救赎。&
黄丝巾:看到黄丝巾一下就想起了一首很出名的摇滚歌曲&&「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曲根据美国真实故事编写,讲的是一误判入狱大丈夫释放前写信给妻子,说如果她还爱他希望他回去,就在村口橡树上挂一条黄丝带,回去的路上他一直不敢看,结果漫山遍野挂满了黄丝带。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也是为亲人祈祷的祝福标识。我不认为导演选择让生父用黄色丝巾勒死母亲是一个偶然,不然为什么不用黑色绿色红色?偏偏用了各种有象征意义的黄色?生父有家不能回,终于怀着给妻子、小宋琪一个惊喜的心情回家,却撞见了妻子和别人厮混的不堪一幕,他踹门而入,震惊、愤怒、不解、失望各种爆发,措手勒死了妻子。这和黄丝带的故事形成极大反差,造成一种尖锐的冲突效果,很有意思的一个象征。&
水已经成了导演所有影片的一个惯用手法,就像蔡明亮一样,但李玉的水给我感觉是代表回归纯净的自我,是柔和的,不似蔡明亮般忧郁。之前还在微博调侃李玉对于洗澡有一种情结,从「红颜」、「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今年夏天」看太久了实在不记得有没有了),每一部片子里面都有女主角在浴室淋浴的镜头,这是何等强大的一种执念&&
关于拍摄手法:宋琪在警察局被揭穿真相之后有段摇摆晃动的面部特写,瞬间就让我想到了「梦之安魂曲」里面女主从皮条客家里出门,几乎是飘着的那段悲痛绝望的镜头语言,典型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式摄影机绑在演员身上拍摄风格,不知道导演对宋琪的这段特写是不是也这么拍的呢?不知道会不会是李玉在向阿伦诺夫斯基表示致敬?呵呵,也许是我又想多了。不过作为DA的死忠,看到这么风格强烈的表达还是超级感动啊。&关于航拍、水下拍摄这些我就不说了,非专业也没什么可谈的。明显感觉这次的拍摄手法比「观音山」又丰富跟先进了很多,据说投资也不少,可喜可贺。&
后记:片尾宋琪看到的刘东依旧是幻觉,她们并肩站在海边看海市蜃楼,她已经明白了眼前看到的景象是虚幻,同时学会了和她的视幻共处,这就够了。
所有的过去都只是过去,也许很多爱恨交织的刻骨铭心无法全部忘记,不如就学着和它们真诚的相处,同时在当下和未来保持清醒,这样才最现实吧。最后宋琪说:其实你一直都没离开过我。我也想对某人说一句:你存在在没有存在的,你存在在我的潜意识里,你存在在我的心底里,一直。我曾经试过很多方法去忘记,可是发现我做不到,后来才慢慢学会了和身体里的你共存,你一直在,已经变成了我的一部分,这样其实也很好吧。你说对吗?
编辑推荐:
用电影疗法,让你摆脱感情困扰
&心理引言:以为电影就只是娱乐消遣的课后娱乐么?错,电影能够让你释放情绪,对你进行心灵的疗伤。不信么?那就认认真真来看一场电影吧。&
&电影疗法&正在美国大行其道。如果你一再遭遇打击,医生就会为你开个特殊的&处方&&&好莱坞影片。电影疗法正在走入美国主流社会。在2010年2月举行的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颁奖典礼上,英国制片人普特南勋爵获得了个人最高荣誉&学院奖成就奖&,他在获奖感言中就提到电影疗法的作用,还援引电影《第六感》中一个场景(该电影帮他挺过了失去父亲后的难关)说明这一点。 &
伦敦著名精神治疗专家伯尼-沃德过去十多年一直以电影为&处方&,帮助缓解患者心中的情感痛苦。
沃德建议,如果缺乏生活目标或生活动力,你可以从《洛奇》系列和《阿拉伯的劳伦斯》中寻找灵感。
如果对生活感到异常厌倦,那么你可在睡之前看一遍《这个男人有点色》(《天生爱情狂》),就可以心怀重新燃起的热情入眠。&&
患者们谈论电影的观后感,可以从剧中某个情节、音乐,甚至主人公的一颦一笑得到灵感,抒发他们的感受。此外,&电影疗法&还能帮助患者摆脱感情困扰。 &
症状:消沉绝望&
电影处方: &《小鞋子》、《肖申克的救赎》 &
影片《小鞋子》表现了两个普通儿童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儿童最纯净的眼神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同主角一起在渴望那双鞋子时,有一个念头会突然闪入脑海:我们不都在不同的境况下丢失过不同的&鞋子&吗?我们这样深深地渴望过吗?这样不懈的努力过吗?自然、质朴的真情,让我们在平凡的事件中找寻到了生命的哲理,带着我们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很多人最爱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冤狱错判30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在狱中度过,肖申克从近乎绝望到默默坚持,其中的漫长艰苦远远大于他爬过的500米下水道。但总有人能创造奇迹!痛苦有多深,重获自由的快乐就有多深。肖申克在雨夜中的咆哮,足以感染每个深陷绝望难以自拔的人。&&
症状:心理抑郁&
电影处方:《谈谈情跳跳舞》&&
交谊舞神奇地改变了一个中年男人,每天早晨上班的路程从无精打采变得兴致勃勃,地铁上无聊的等待也忍不住练习舞步,因为贷款买房而压力重重的生活突然变得充实和值得期待。其实重要的不是交谊舞,而是生活中出现了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的东西,有了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这也许是改变忧郁心理的重要过程。&&
症状:自卑失落&
电影处方:《阿甘正传》&
阿甘智商在正常水平线之下,却做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太幸运?不,重要的是,当他知道要&跑&的时候,他会一直跑,永不停下。也许你找不到比阿甘更该自卑的人,和他比你还有什么理由自卑?相信你也能被鼓舞,抬起头看看更远的天空。&&
症状:交流障碍&
电影处方:《对她说》&
《对她说》里的阿莉西亚处于&植物人&状态,身处人类交流的极限边缘,然而贝尼诺4年如一日的倾诉,坚信自己的表达能被所爱的人听到,坚信能够唤醒沉睡的爱人。虽然经历了难以预料的不幸,贝尼诺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最终他的爱却在阿莉西亚身上延续下去了。这是一部关于交流和沟通的至上宝典,相信你要是能体会到贝尼诺良苦用心的百分之一,也足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了。交流的可贵和沟通的重要你可以从影片中得到深刻体会并有所感悟。&&
症状:自私冷漠&
电影处方:《爱-回家》&
《爱-回家》是一部让大男人都能够无声落泪的电影。电影里的外婆代表了每个人记忆深处对亲人最深的爱,有一天我们被都市的繁华蒙住了双眼,在自私和冷漠中忘记了家的方向,但总会有一个亲人在那里默默等待我们回家。&
号啕大哭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人寻求内心宁静的单纯渴望,是为剑拔弩张、斤斤计较的生活寻找停歇喘息的机会,悲伤确实能比较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
号哭族最早是从日本兴起的。据日本&脑机能研究所&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眼泪流下来时,焦虑便得以消除,而故意忍住眼泪,则焦虑会变得更加深重。
许多人还表示,随着电影或小说的情节大哭两个小时之后,会睡得特别香,以往的失眠症也消失了。但北京心毅心理咨询室的刘钢提醒这些&号哭族&,一味地大哭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正确给自己进行社会定位,努力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才是积极之举。
延伸阅读:
盘点那些带有恋母情结的电影
几乎在所有影片中,都可以发现男性如何被母性气息之网捕捉。男人离开女人就活不下去,这是他们的宿命。男人可以不依附于某个具体的女人,却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对女性整个群体的依附。&
男人离开女人就活不下去,这是他们的宿命。男人可以不依附于某个具体的女人,却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对女性整个群体的依附。&
男人对母性的癫狂起源于婴儿天赋的对母亲身心的双重依赖。而这依赖性,犹如昆德拉所言的变奏曲一般贯穿你的整个一生。男人愚蠢、可悲的命运就在于:他们假装自己摆脱了母性依赖,并且逐渐忘记了自己是在假装,然后他开始痛苦愤懑,责问女人责问世界:&怎么会这样?&
几乎在所有影片中,都可以发现男性如何被母性气息之网捕捉。如《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露西毅然赴死;《007之皇家赌场》中,007为了女间谍神魂颠倒;《夜宴》中,国王为了嫂嫂而服毒自尽;《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杀手和一个小姑娘相互激发母性后命赴黄泉;《巴尔扎克和小裁缝》中,两个知青本来准备驯服开化一个村姑,结果他们俩反而成为被征服被抛弃者;《绿帽子》中,一个强盗一个警察都无法接受女人不爱自己之事实,一个对着自己脑袋开枪,一个把枪口指向他人。&
男人离开女人就活不下去,这是他们的宿命。男人可以不依附于某个具体的女人,却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对女性整个群体的依附。
当然也有人试图挣脱母性之网的束缚,摆脱这种情绪的襁褓状态。如王朔爱情小说的所有主人公,都在不断接近女性寻求亲密感的同时,充满对女性骨子里的厌恶和不安全感。
这种&厌女综合征&的起源,就在于一种英雄主义的对挣脱母性的尝试。&
你爱上了让你感到愤怒的人。只有神仙和魔鬼能够真正摆脱母性之网。在《母体(The Matrix)》中&&这部电影的一个财迷译名叫《黑客帝国》&&尼奥的真正解脱发生在母体的阴性象征者Trinity死亡之后,尼奥只有意识到他的爱人Trinity和他的敌人机械大帝同属于一个母体的阴 / 阳侧面,都是欲望投注形成的内在客体表象,才可能真正离开母体。
不过,影片的不真实之处也恰恰在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需要彻底摆脱母体之时其母体的象征者就会心甘情愿无声无息地死去。Trinity死得恰到好处,成全了尼奥的解脱,如果她死得太早或太迟,尼奥必将走向他的反面&&特工史密斯,或者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格雷诺耶。
格雷诺耶还没有出生就已被母亲排斥,他的母亲只是希望他和前面几个兄弟一样在臭不可闻的鱼头鱼鳞鱼肛肠中死去,可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格雷诺耶没有价值、没有尊严、没有身份、也没有人类的气味,他的命运就是无声无息地死去,或者是成为魔鬼/上帝,主宰这个世界。
最终,格雷诺耶以嗅觉方面的超级技能征服世界,修补自恋创伤,夺回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他,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在世界上最臭的地方。本人没有气味。他在没有爱的情况下长大,在没有温暖的人的灵魂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倔强和厌恶的力量才得以生存。他身材矮小,背呈弓状,瘸腿丑陋, 无人与他交往,从里到外是个可憎的怪物。&
通过萃取25个如花少女的肉体醉人的芬芳,制造出颠倒众生的香水,格雷诺耶终于让自己受到世人的喜爱&&&他完成了普罗米修斯的业绩。别人一生下来立即得到神火,惟有他一个人没份儿。他是通过自己无限的才智才获得神火的。他给自己创造了一种香味。他比任何站在他面前的人散发的气味更加出色,更能吸引人。他无须为此而感谢任何人&&父亲、母亲和仁慈的神&&惟独归功于自己。事实上,他是他自己的神!&
母性气息被变形内化,最终形成这个夸大的、理想化的自恋性身份认同。格雷诺耶与母体的治乱兴衰,死生穷大,往来屈伸,幽明神鬼融为一体,他再也不需要依赖母体,因为他自己就是母体。
影片末尾,格雷诺耶回到出生之地,完成了一次殉难式自杀。具有讽刺的意义是,他一辈子都在努力,试图顽强地活下去,但最后在他可以成为世界之王的时候却死了。他的死恰恰是他母亲当初的期望。
延伸阅读: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守候少年的完美女性灵魂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 朱塞佩&托纳多雷 / 卢西亚诺&文森佐尼
主演: 莫妮卡&贝鲁奇 / 圭塞佩&苏尔法罗 / Luciano Federico / Matilde Piana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美国
剧情简介:二战时期西西里岛上宁静的小镇,美艳动人的妇人玛莲娜(莫妮卡&贝鲁奇 饰),撩着波浪长发,穿着时髦的短裙丝袜,踏着诱惑的高跟鞋,烟视媚行,征服了镇上所有男人,也包括年仅十三岁的维利图,他悄悄地成为她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踪、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和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然而,战争虽然没有过多影响小镇人们的生活,却给玛莲娜带来了灾难,她变成了寡妇,成为男子们话题的中心和目光的焦点,更是女人们热烈嫉妒的对象。她成了不折不扣的祸水,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被送上法庭,失去了财产,生活困顿,不得不屈服于男性的世界中,以美貌求得生存。  玛莲娜一步一步沉沦下去,小镇女性的嫉妒、愤怒也渐渐爆发,天真、不谙世事的维利图被迫面对淳朴小镇中,人性的残暴无情。看着已经一无所有的玛莲娜,维利图竟鼓起了他所不曾有过的勇气,决定靠自己的力量,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来帮助玛莲娜走出生命的泥沼&&
心理学关键词:嫉妒,恋物,偷窥,情欲,性启蒙,人性,投射,阿尼玛,荣格精神分析,性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他生命最初的萌动,无望的幻想,虔敬的珍惜,以及无能为力。她的美,由美遭受的罪和毁。她是岛上每一个男人性幻想的对象。每一个男人。统统垂涎她的美艳胴体。当幻想执顽到成为遥不可及的渴念,便是一种疯魔,并且如瘟疫般带来群发性症候。谣言,不过是这一症候的表象。而岛上的女人们,用嫉妒烧起红莲火,鼓噪得愈来愈旺。简单不能简单。清白不能清白。只有那个孩子。虽亦向往她的身体(是的,向往,而非垂涎),恋物,偷窥,夜里一边幻想电影的经典情节一边疯狂自慰,却怎么看都不像是情欲翻涌,只让人觉得好笑,这种好笑,无关嘲弄,而是对一种纯真而笨拙的情意发自内心的珍视。
影评推荐:
永远的阿尼玛在吉赛贝.托纳多雷的时光三部曲中,《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最棒的一部。在这部2000年的作品当中,叙事一如既往的流畅,画面始终唯美动人,而托纳多雷的导演技巧则比此前的作品更显娴熟。在心灵层面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深刻描绘了人性的阴暗面和光明面的大作,影片中,它刻画了一个少年于风云动荡、鸡飞狗跳的年代里性意识的萌动和发展,阐释了男性心目中的女性意象&阿尼玛&是如何作用于少年的成长。
&阿尼玛&是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灵魂的原型&。在荣格看来,所有人的身上既有男性的一面也有女性的一面。当一个人在意识层面的外显人格逐渐发展并和生理性别形成一致时,他的内在人格会以某种与外显人格相补偿的方式运作,展现出外显人格中缺乏的某些特质。对于男人而言,这些就是女性特征,我们称之为阿尼玛;对于女人而言,这些就是男性特质,我们称之为阿尼姆斯。这些特质会决定我们和异性的关系。阿尼玛的原型在男性身上,表现为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是他灵魂原型的外在投射。由于男女天生具有互补的本质,男人会在无意识里以理想的形象将对方保留起来,直到被某个具体的女性激发。当然,他也有可能将生命中遇见的女性投射成自己的阿尼玛,对她产生难以言喻、无从解释的热情。
毫无疑问,玛莲娜就是少年维利图的阿尼玛,就是维利图内在心灵的投影。她一出现,就成了维利图世界的中心。最开始维利图本打算加入一个年长的孩子的团体,却因为这个团体,维利图第一次见到了玛莲娜,由此生命发生了转折。13岁的维利图刚刚进入青春期,他本来想寻求的是来自同龄伙伴的认同,可是只一秒,玛莲娜款款走来,这个孤傲、清灵、性感的女子,是如此婷婷娉娉,摇曳生姿。她只是安静地走着,这姿态却成了维利图接下来的日子里唯一的守望。从此,除了她,其他的都不再重要。荣格认为,男性的意识是以理性来定位的,他们倾向于拒绝一切不符合理性的事物,把自身从无意识里隔绝开。那么作为补偿,男人的阿尼玛则更多是来自无意识,它是非理性的,近乎疯狂。在片中,我们看到维利图以一种近似偏执的、狂热的,同时也是虔诚的态度追随着他的阿尼玛。他跟踪,他偷窥,他盗窃,他也祈祷,他竭尽所能地要靠近他的阿尼玛。他深深地迷恋着她,思念每分每秒不停歇。他追逐着她的身影穿过大街小巷,日日夜夜守候在她家门口,买来她所播放的唱片闭目畅想。每个经历过初恋的男人,看到这里,都要会心一笑。在鸿蒙初开的青春岁月里,了解阿尼玛,接近阿尼玛,在幻想和现实中与阿尼玛建立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阿尼玛是以爱欲为先决条件的,与母性的情欲相对应,尊崇结合的原则。所以,这种最初的异性关系一定伴随着强大的性冲动。正如片首那只在太阳下被烧死的蚂蚁,遭遇了阿尼玛,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会被强大的情热所灼烧。维利图在太阳下,经由玛莲娜路过的海边经历了首次勃起的冲动。他的目光游移,至上而下,扫过玛莲娜的双唇,到她的胸部,到她的腰,她的臀,她的腿。一个个特写镜头缓慢游走又驻留,观众都能感受到那呼吸一窒,口干舌燥的热量。影片前半部,当玛莲娜的身份还是黎诺少尉的妻子时,对于维利图而言,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只能用偷窥和幻想靠近她。偷窥时,性的魔幻魅力被放大到极致,而在幻想中,玛莲娜丰满的乳房、曼妙的胴体则具化了性的美好。影片中,有一段描写,是维利图偷来玛莲娜的内裤,蒙在脸上忘情地手淫,浑然忘我,铁床都奏出欢乐的音符。这段关于性的白描,并不见淫秽,反而有一种简单而纯真的快乐。阿尼玛激发的总是性欲最原始、最本真的一面,追寻的是试图和另一个人从灵到肉的全面融合,哪怕只是发生在想象中。而仅仅有性还是不够的,如果后来的一切未曾发生,那么玛莲娜虽然是维利图青春期的女神,但他们的联结仅仅停留在幻想中,虽然生动却未见深刻,关系还是太过肤浅,经由这个女性的成长也来得有限。故事又发生了峰回路转的变化。在性之后,阿尼玛通常还和救赎联系在一起。需要救赎的公主,出现在很多神话里,她们很明显是指代着阿尼玛。对于男性而言,青春期的任务在神话故事里被象征性地表达出来:他们要经受考验和磨难,进行战斗,为自己争得立足之地,并赢得一位新娘。新娘就是他的阿尼玛。
按照心理学的术语说来,人生而有着追寻完整的天性,由于生存的要求和意识的发展,最初的完整性被破坏了,有一部分的自我被留在未分化的无意识之中。而男人通过和阿尼玛,亦即自己的内在人格建立联系,可以重新寻回自己的完整性。对阿尼玛的救赎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救赎,意味着将这未知的一部分意识化并整合进自己的心灵,成长出完善的自己。其实,在维利图最初的幻想中,这种救赎与被救赎的剧本也是无处不在的。他是人猿泰山,是角斗士,是牛仔,是罗彻斯特,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他的玛莲娜是淑女,是皇后,是女王,是落难的女巫,是简.爱。他一次又一次的靠近她,陪伴她,并接受她的感激、慈悲与爱意。在最初的救赎剧本里,阿尼玛的功能之一是作为男人的镜子,照出他的想法、欲望和情绪。这也是为什么她如此重要的原因。通过把一个内在的意象投射在外部现实的女性身上,男人开始意识到一些对他而言可能最初是无意识的事情。不过这种镜像的功能并不能带来多大程度的自我意识,它映照出来的,更多是这个男人的虚荣心,有时甚至是一种伤感的自怜。所以在维利图的梦幻剧场里,他不仅是勇武有力的战士,有时也扮演拇指大的玩偶,瞎眼的罗彻斯特。而在现实世界中,玛莲娜真的蒙难了。这个有着惊人美貌的女子突然成了寡妇。玛莲娜的美丽是她的原罪,在丈夫的死讯传来之前,独居的她举手投足间偶然流露的风情以及几乎与世隔绝的神秘生活态度,就让她饱受男人的垂涎,女人的嫉恨。而从不幸的那天开始,男人的觊觎,女人的敌视公开化了,闲言碎语甚嚣尘上。维利图想做点什么,可他根本无能为力。他还是尽了些力,例如往他们的杯子里吐口水,皮包里撒尿,打碎诋毁者屋子的玻璃,还去教堂做了笔交易,为玛莲娜和自己祈祷。虽然这一切都和玛莲娜无关,他的保护太过微弱,他的善意也显得很幼稚,但却是这个孩子能做的最接近英雄的事。接下来的日子就更糟糕了。玛莲娜由于付不起诉讼费,被律师强奸。从此,小镇人的恶意使得这个可怜的女人不得不以身体作为交换生存的筹码。玛莲娜无从挣扎,表情木然。目睹了玛丽莲是如何被人欺负、遭人凌辱的维利图哭了,泪水沾湿了他的睫毛。这种哭泣是男人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无力感而产生的悲鸣。受伤害的阿尼玛对成长具有催化作用。&这个时候,扭曲的镜像被打碎了,男人被拽回到现实世界中,他做不了拯救她的英雄,他只能正视自己的弱小与无能。女人的处处排挤,让玛莲娜的生活更为困顿。无路可退的她终于剪去长发,沦入风尘。看到她和纳粹军官妖娆婉转地嬉笑的时刻,维利图的世界崩塌了,他晕倒在理发店里。为了让维利图振作起来,父亲带他去了妓院。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和玛莲娜依稀有几分相似的黑发妓女。他虔诚地躺下,脑子里再次幻化出玛莲娜的脸。这似是一种和解,不管世事如何流转,他的爱始终如一。
这倒是真的,男人们对阿尼玛总是很忠贞。即便爱情发生了转化,他的爱意从一个女性转移到另一个女性,但他始终爱着的都是一个人,爱着他脑子里面的那个阿尼玛意象。她看似千变万化,却又永恒如斯。最糟糕的日子终于来到,法西斯撤退了,女人们对玛莲娜积蓄已久的嫉妒与恨意终于有了恰当的借口爆发出来。她们如豺狼般涌上,踢打撕扯着玛莲娜,剪去她的头发,剥光她的衣服,而男人们却为求自保,保持着沉默。光天化日下,人性的阴暗面竟能如此肆无忌惮。维利图惊慌失措,他的阿尼玛被如此亵渎,他还是依旧无能为力着。这个时候的这种无能为力更为沉重,浸染其间的是深深的悔恨和浓浓的内疚。最后的救赎,是发生在黎诺回来之后。当所有人都在不怀好意,刻意隐瞒的时候,维利图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追逐终于有了个恰当的理由,合理的名目。他告诉黎诺玛莲娜的下落,成全了阿尼玛的幸福。这种成全是全然自觉而甘愿的,尽管他没有勇气直接面对黎诺,却在信的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非常重要。
他也许没能成为那个为她披荆斩棘的英雄,但是他毕竟还是完成了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认同,成长为一个有作为、能担当的男子汉。他的作为和担当来得恰如其时,没有想象中的光辉,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久而弥笃的深情。玛莲娜回来了,依然美,依然安静。不过皱纹爬上了她的眼角,她的身材也开始走形。维利图终于说了一直以来对她&&真实的她&&唯一的一句话:&祝你好运。&他最后的一瞥怅然深幽,他说尽管此后他有着很多女人,但这个玛莲娜却是他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女人。是啊,阿尼玛寄托着男人所有的沉醉、痴迷和深情,却永远不能真正为他们所获得。阿尼玛和真实的爱人或许会相容,却不能完全一致。倘若你真和你以为的&阿尼玛&在一起了,就会发现此前所想的和眼前所见的并不相同,而你所宣称钟爱的种种特质也与她格格不入。
阿尼玛,这是个内在心像的外在投射,是天边的流云,水间的涟漪,纵使无限接近,也无法真正牵手。
看电影是如何演绎你我的故事?
为何《失恋三十三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这些电影受到了众多观众的追捧和赞赏?荧幕下,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跌宕起伏,悲喜交加,最后得到满足与安慰,对之赞不绝口。
是的,融入了精神分析的电影具有一定的治愈效果,在这里,我你可以看到真实的内心、可以看到曾经的那个自己、有人代替了我们表达出内心的欲望&&它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我们因此似乎得以重生。就连《泰坦尼克》的女主人公露丝也能讲几句弗洛伊德,可见精神分析与电影的关系多么亲密。
精神分析电影学是电影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之一,它从前承接了结构主义的电影批评的传统,以麦茨为代表,依据弗洛伊德、拉康以及一部分克莱因的理论,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话语系统,被称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它又影响到了后续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其他电影批评话语的建立。
★投射与认同
影片,被比喻为梦境,其中人物都展现了我们自身的一个成分,此即认同。银幕,被比喻为镜子,它提供了一个时空,便于我们自身影像进行投注,此即投射。不存在不需要银幕的影片,也不存在不需要影片的银幕;影片&&银幕恰是吸气&&呼气一样,一体两面,投射&&认同亦如此。
梦,总是像电影一样,在一个屏幕上展演;这样,你才可以看到梦,回忆梦、思考梦。否则,梦就像阳关照进现实一般侵入你的白日生活。这就是梦屏,它是人类精神结构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容器&。
如果承载电影的银幕消失,影片也就无从展演;银幕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时空,一个承载物,影片投注入银幕就形成了电影,电影是一个&容器&或者&炼金炉&。它犹如镜像阶段中的母亲之脸或变形之三门柜哈哈镜,借助于它,我们可以进入一种混淆了自我与他人、真实与虚假的过渡性状态,在此状态中充分地唤起了各种心理认同机制。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在影片中认同英雄,也认同于狗熊,认同于女人,也认同于男人,自由进出各种人物。
如马克&韦尔内所言,&特别是在怀旧忆往的经验下,我会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个我曾经也是这样的片中人物,这个我以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物,这个我本来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物,这个我不再是这样的人物,这个可能我从来都不是、然而我很想在其中认出我自己的人物。它代表了过去的形象,代表了&完美我&,亦即弗洛伊德所界定的,童年失去的自恋状态的替代物。&
那么,为什么一个&银幕+影片&就可以激发起那么强烈的认同机制呢?
这是因为,电影提供的是一种梦境,一种人工的白日梦。如克拉考尔所言:&电影是群众性的娱乐,因此,它必然要去迎合一般群众的愿望和梦想。由于绝大多数商业性影片是为群众消费而制作的,我们便有理由认为,银幕上的事件不知为什么总是和观众常有的某些梦想有点联系,这样也就引起了共鸣。
梦,是人类精神生活最强大的力量和最深刻的活动。梦的功能,在于通过心之自由活动,以最纯真的态度,宣泄我们深切的情绪,满足我们深藏的欲望。
★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电影和梦一样,首先,它会开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必然有一个欲望不能达成或一种情绪需要表达,然后在几个小时内,这种情绪&&欲望被逐渐地铺陈、表达、展现,最后&&灯光亮起,一切消失,就像水波自解、白云自散。故有导演认为:&电影是对梦境的不自觉的模仿,发明电影可能就是为了表达无意识的生活。&
你可能还喜欢:
李玉:二次曝光爱与痛的黑洞
新片《二次曝光》做后期的时候,负责配乐的英国同事跟导演李玉讲了一件事:前段时间,他在街头跟人打了一架。事后,这位英国作曲家非常恐慌,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从17岁以后就再没跟人打过架。猝不及防发生的这起冲突,让他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我怎么有了暴力倾向?这一切从哪儿来的?是我的生活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很快,他找到了心理医生,第一时间开始了自己的治疗。
无独有偶,影片筹备期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在李玉心头,却又是一番滋味。剧组同事联系拍摄所需的医院,碰巧遇到了自己的熟人。等在心理医生门外候诊区的朋友十分紧张,不停地解释,反复强调&我已经康复只是过来拿点药&。
&其实包括我自己,也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但在欧美,这非常平常。&东西方面对心理建设的不同态度,令李玉十分感慨。&大家也是在走饭离开之后,才知道了她。大量的案例和现状,说明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怎么疏导。&
&今天的中国,大家都只关心如何成为比尔&盖茨,如何让自己从外部看起来没有缺憾。这就是为什么杜拉拉这样的故事会畅销,另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身怀很深的挫败,却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拍《二次曝光》,就是想用一个极致的方式,探讨我们的心理问题。&李玉说。
90后是在偿还父辈欠下的债
在上一部电影《观音山》拍摄期间,李玉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女孩来到公安局自首,声泪俱下地详细讲述自己亲手杀死哥哥的全部经过。警察立即赶到案发现场。在嫌犯指认的作案现场,一切如常,并无异样。警方随后走访女孩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才发现:她根本没有哥哥,一切都是她的幻觉。
进一步走访之后,警方得知:女孩从小失去父母,因为相貌漂亮,经常遭到异性骚扰。她内心一直特别希望有个哥哥,能够保护自己。于是,&哥哥&便在幻觉里产生,并且进入了她的日常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意识到&哥哥不在了&。&为什么不在?因为我亲手杀死了他。&
&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甚至是现代医学都只能有限深入的黑洞。&李玉说,&我大概是3年前看到这个报道,从那以后就一直难以忘记。&出道至今,当代中国人的爱与痛一直是李玉持续不断讲述的电影主题。
她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制片人方励。听过之后,年长她近20岁的方励与她分享了自己在1990年代刚开始打拼时亲历的一些往事。那个时代是很多中国人挖第一桶金的起点,弄潮儿们来不及做多少准备活动,就一猛子扎进越来越汹涌的商品大潮,也埋下了一个民族心态悄然裂变的种子。《二次曝光》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经常在朋友的倾诉中会听到他们说&我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自我的迷失。这就是今天的中国,迷失得非常厉害。从9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迷失。所以今天的90后,实际上是在偿还父辈欠下的债。&
在《二次曝光》之前,李玉写过这样一个故事:3个不被父母和学校接纳的90后每天都在一起,一次上网时发现列车脱轨是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甚至连最高领导人都会亲自批示过问。为了让周遭真正&重视&自己一次,3个孩子相约出走,租下一处房子,并且偷着开出女房东的车,密谋实施让列车翻车脱轨的计划。
3人租房的那位中年女房东在丈夫离开、儿子突然车祸去世之后孤身一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痛快一死从此解脱。意外听到孩子们的计划后,女房东死在了他们的车轮之下。她用自己的死,阻止了孩子们的行动。她留在家中的那封信,让3个泪流满面的孩子知道:原来我们已经脱轨很久了。
这个名为《脱轨》的故事在报送立项的时候,被主管部门枪毙。囿于审查尺度,李玉不得不对故事作了伤筋动骨的大幅修改,后来这部电影改名为《观音山》。
&我们老说要拍不一样的中国电影,在我心中,这就是不一样的中国电影。&李玉说,&尤其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底线还在降低,需要有人来扎一针。&
成长与创痛的心理基因
李玉的影像生涯始于电视台。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她在家乡山东济南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外人眼里十分体面的工作:新闻中心主播。但对于从青春期就沉迷于摇滚和哲学经典、文学名著的文艺青年来说,这份刻板教条的工作既不浪漫,也无美感。&人活着很大的一个乐趣,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但我在那里,差不多能看到自己80岁的样子&&就这样播下去,然后做个小领导,副主任、主任,直到退休。&
一次打开电视,李玉看到一个片子,讲的是一位洗厕所的女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比起自己每天播报的那些大同小异的各级领导人活动,李玉觉得这个小片子&生动极了&。她记下了这个栏目和版块的名字:《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
那是1990年代中后期,也是中国电视纪录片佳作频出的黄金时代的尾声。找到《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虻的联系方式后,李玉鼓起勇气给他打了电话。&我们不是什么人都收,你先拍个寄过来看看吧。&陈虻答复她。
第一次拍摄就在挑战中茫然无措地开始了。李玉将镜头对准了济南的一个地方剧团。那一年,全国都在学习一位名叫孔繁森的山东籍援藏干部,以他为名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团里也不例外。大小演员使出各种办法,就为了能够出演主角孔繁森。大势之下,一位丑角演员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努力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他就是李玉这个片子的主人公。
后来,这部名为《丑角》的纪录片,成为李玉职业生涯的第一部影像作品。虽然有各种硬伤,但凭借它,李玉如愿以偿,加盟了《东方时空》。辞职的时候,台里有位领导刚刚生了一场大病,每天上万元的高额医疗费全部出自公费。挽留李玉时,台长一直在念叨这件事:你看你现在,有什么事我们都会管。去了北京,就是死了都没人知道。
&我就记得来北京那天,我真的是跳上的火车。&那一年,她不到24岁。
在后来的学者笔下,这段中国纪录片蓬勃发展的阶段被命名为&新纪录运动&。以康建宁、段锦川、蒋樾、吴文光、陈虻、陈晓卿、魏斌等一大批体制内外创作者构成的创作群,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用一批人文气息浓厚、至今依然经典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中坚力量,缔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影像风潮。《生活空间》那句由王刚配音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北漂数月之后,李玉一直没有打开局面。朋友给了她一个选题:家乡济南有位刑警,历时半年,跟一位罪犯斗智斗勇,最终成功抓捕。&那时候很多人喜欢拍英雄,但对于我来说,太主旋律了。&到了济南之后,李玉第一站没有来到这位警察所在的单位,她提出&去家里看看吧&。
一进门,刑警的女儿跑过来问&我是叫你姐姐还是阿姨啊?&妈妈连忙赶过来说,&你别理她,她特别不懂事。&李玉一下被眼前极有意思的家庭关系给吸引,她改了主意,提出就拍他们家。妈妈马上反对,&这哪儿能上电视啊?&吃饭时她跟李玉急了,&你别拍啦,让不让我们吃饭啦?&一个星期以后,对方终于开始忽略摄像机的存在,拍摄开始正常。
这就是李玉进入《东方时空》的第一部片子《姐姐》。片中的高潮段落也发生在一次饭间。刑警家中是一对剖腹产的孪生姐弟。在饭桌上姐弟发生争执后,妈妈说了无数次的那句&你是姐姐&点燃了小女孩爆发的导火索:&凭什么总是要我让着他?是我要做姐姐的吗?&在她心中,自己和弟弟都不是正常分娩,所以这个&姐姐&的名分,完全是大人人为造成的。
全片充满了她对&姐姐&这种身份的极力抗拒。她喜欢学舞蹈,但弟弟要学象棋,妈妈为了让弟弟有个人可以陪练,于是逼着姐姐放弃舞蹈也学了象棋。
成长、创伤、疼痛、渴望爱,从《姐姐》到《二次曝光》,这些关键词一直都是李玉作品里挥之不去的心理基因。
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摄影机应该像墙上的苍蝇,不被人注意,从而真实地记录现实。&美国纪录片大师、&直接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 怀斯曼曾经这样阐述自己的拍摄主张。《姐姐》在摘取系列大奖后的一次纪录片电影节上,出现在了怀斯曼眼前。当大师起身问身后的观众&谁是李玉&,她已经在观看一部讲述柏林墙的片子时开始犯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姐姐》这个片子,就是&墙上的苍蝇&最好的例子,也是我想达到的一种境界。&怀斯曼说。
随着收视率对纪录片栏目造成的压力增大,&墙上的苍蝇&也越来越难以像从前那样静观其变。为了继续拍自己想拍的故事,李玉在2000年选择了电影。
跟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骂是她脑海中最不堪的成长记忆。李玉比自己的姐姐要敏感,年少时躲在门后面偷偷地哭过之后,她会不停地琢磨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听烂了男欢女爱的离散聚合,她想用电影关注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感,这就是处女作《今年夏天》。因为压根不知道在中国拍电影需要报备和审查,这部处女作成为一部非法拍摄的地下电影。
那时的李玉,剪着一头短发。投资人听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讲了几分钟后,不是开始找烟就是回电话&&没有人相信她能拍电影。和当时的男友商量之后,他们卖掉房子,拿出彼此的积蓄,借了所有能借的钱,凑了40万拍摄经费。在济南关机之后,给剧组所有人买完车票,她已身无分文,和男友一起逃票爬上了回京的火车。
面试女演员时,李玉清楚地记得,那天她突然来了例假。她刚尴尬起身,马上就有个面试的女孩塞给她一样东西,是卫生巾。&所以你看,同性之间的这种敏感跟男女太不一样了。&在后来在回忆文字里,李玉写道:我想表达的是女人真正的痛苦和无助。在主角小群的眼里,社会就像一堵墙,她的愿望和欲求都被这堵墙隔着。她的沉默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压力。这部电影里,两个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恋人,但拍完这部戏就分手了,我的电影使她们逝去的情感成为永恒。
女性视角,几乎是一把可以打开所有李玉作品的钥匙。当然,这部讲述女同情感的大胆之作给李玉带来的另一个后遗症就是,&到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我是同性恋。&范冰冰凭借《观音山》斩获影后的庆功宴上,她亲李玉的那个瞬间被人PS出舌头之后,这个误会越结越深。
因为题材和尺度屡次挑战审查禁忌,李玉这个让有些部门稍感头疼的名字,一直在扮演着中国电影的非主流。她和制片人也因为拍摄&含有色情内容&的《苹果》和&违规参赛&等问题,遭遇了中国电影近年来最大的罚单:吊销该片公映许可证;没收影片拷贝及相关素材;停止该片在影院发行、放映;停止网络传播;停止音像制品的发行。取消影片制片方北京劳雷影视两年摄制资格,公司法人代表方励两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对参与投资方通报批评;对制片人、导演及相关演员严肃批评教育,要求作出深刻检查。
经历系列事件之后,李玉也开始反思:《脱轨》剧本被毙之后,虽然通过《观音山》改头换面重新面世,但毕竟打了太大的折扣。如果要继续在这个环境下拍电影,恐怕要作一些聪明的改变了。
令她和制片人方励颇感欣慰的是,这次《二次曝光》送审,只有一处修改:将范冰冰的台词&你以为我是傻逼吗&改成&你以为我是傻瓜吗&。&在审查允许的环境下,说自己想说的话,其实也可以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心理学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