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冥先炼气期二级凝魄丹还是凝体呢

中国修真功法真的存在吗?有谁见过真正的修真大师?
我的图书馆
中国修真功法真的存在吗?有谁见过真正的修真大师?
修真: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
修魔:聚气、炼体、凝元、意欲、吞噬、魔婴、出窍、离识、合体、碎虚、大乘、渡劫
修妖:聚灵、通智、锻体、炼骨、妖丹、化形、凝魄、神游、淬体、练虚、大乘、渡劫
修佛:聚元、脱凡、元心、意散、明心、舍利、魂动、太虚、清灵、通虚、大乘、渡劫
修冥:灵动、开灵、魂丹、心炼、灵噬、凝体、凝魄、炼魂、煅体、归虚、大乘、渡劫
修仙:地仙(散仙)、天仙、灵仙、真仙、玄仙、金仙、准圣(大罗金仙)、圣人(混元大罗金仙)
注:修真每个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修行起步阶段,可以看出修真者的种种迹象,铸造身体基础,体内丹田位置有发光的莲子形物体发育,符咒上可以表现出异相(如飞行、起火、爆炸)。祈福禳灾,驱病救人。
能看到凡人所看不见的,堪破红尘,超凡入圣。
筑基的身体跟修为开始结合在一起,是个能力提升的阶段。莲子生长发育并开花,莲花清晰的生长於丹田。
修真的第一个危险阶段,心灵出现悸动。莲花开始结出独有的心脏,两颗心的跳跃和对真意的迷茫,是心动期的特点。
波动後的平稳,步入真正修真的最后阶段,符咒等已经颇惧灵验,可以幻化形体,展现万千幻想,法术等威力大涨,永驻容颜。开始与武道界有本质上的区别。
莲花心脏发育成一个本相婴儿,真正步入修真殿堂。可以使用飞剑飞行。法术道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符咒等已经具备某些实体的性质。
类似元婴性质的神识可以飞出体外,进行诸如观察,操控物体,影响其他低修为的心智等活动,对物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可以操控分身了,可以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地点施加影响。
外神与元婴结合在一起共同修为,分身基本趋近实体化,好像再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身体已经具备宇宙万象,是一个能量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体。
十一:大乘
神体纯净,炉火纯青,巩固修为,累积力量,趋自圆满。
十二:渡劫
登峰造极,逆天抗劫。渡劫成功,飞升仙界;渡劫失败,修成散仙。
修真每个阶段又分上、中、下三个时期,而每个等级有分为前期、中期和後期。达到金丹期才算真正的修真者,能够御剑飞行了;达到元婴期後,就拥有者无尽的寿命,随著精劲能量的凝结,修炼出自己的紫府元婴,就可以达到灵魂不灭,还能改变一次自己的相貌和体型;到了出窍期,就能元神出窍神游天外了;而到了分神期,能利自己神识分成多份同时运用;合体期就是元婴和肉身合一,达到完全合一的时候,身体能够支持瞬移了,就意味著要进入下一个境界——大乘了;修至大乘肉身不灭,神体纯净,炉火纯青,巩固修为,累积力量,准备渡劫;渡劫期,修真者修行路上最大的一道槛,需要接受天劫的考验,渡劫万分凶险,说是九死一生都不过分,如果侥幸成功渡过了天劫,那麼就进入了修真者梦寐以求的仙界;少数渡劫不成兵解修成散仙,俗称地仙,需渡过九次天劫方能飞升仙界。
而散仙是不属於修真者这一体系的,他是一些修真者在渡劫不成,却又能保住元婴不灭,再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把元婴修成散仙之体,成就散仙,而散仙是修真界至高无上的存在。修真乃逆天而行,所以要接受天劫之罚,而修散仙更为逆天,每隔千年,就要接受一次散仙之劫的考验,而且一次比一次凶险,不过每渡过一次,功力就增长许多,当渡过九次以後就能飞升仙界了,所以就有了四劫散仙、五劫散仙等一说。
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於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於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於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後,开始炼功。对於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麼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颚,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颚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颚部位。因在人之上颚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著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决」,两手抱诀这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後,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於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於内,好像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著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後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於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初先*河蟹*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後,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於「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著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於「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後,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於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後终於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而然。修炼此功,须,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於无;观光无光,光观於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後,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炼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於入静;入静的关键,在於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河蟹*之时,什麼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心凝神和龙魂龙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