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个巴比伦娱乐开户 真人钱 百 家 乐游 戏请问地 址有啥?稳定吗?

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腾讯已经敲定代理《绝地求生》,看看到时候会改成啥样。
虽然苹果一直在研发着 AR 眼镜这事儿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毕竟这是传说中能取代智...
虽然还没开放更深入的地区,但是使用AR后整个园区就在你眼前栩栩如生。
开发者更容易将苹果平台上的应用移植到 Fuchsia OS 操作系统上。
苹果的 AR 头戴式设备将拥有自己的屏幕、CPU 和操作系统。
OtterBox 公司希望提供一些选择来提升用户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热爱。
随着美国详细讨论可能影响苹果海外业务的税收改革,英国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腾讯CF手游《穿越火线:枪战王者》的资料片“荒野特训”已经上线,相比其他同类大逃杀...
这或许是篮球两极风格下的第三种思考
玩完这个游戏我的精神状态不太对劲……
昨日《小米枪战》正式开启了全平台公测,在最新的版本中,不但加入了新的女角色“凯特...
上周游戏开发商Fun Games For Free就推出了一款类似《皇室战争》的手游《战争英雄:多...
看到二维码的第一反应是啥?拿起手机扫码……我去,居然穿越了。
玩起来不仅是脑力挑战,也是精神调剂。
OtterBox 公司希望提供一些选择来提升用户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热爱。
那么究竟是苹果MFi认证涉嫌垄断,还是品胜碰瓷营销呢?
这款 Slim Book 保护套非常实用,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使用模式。
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连壳带镜头都解决了,似乎也挺不错的。
创意对于一款产品来说,很重要~
免费抽奖名额只有10名,没抽到的话你会买一个来装X吗~!
之前苹果在线商店有大量的第三方保护套销售,但并非是苹果出品。
双摄像头效果确实非常出色,或许未来iPhone真会考虑为所有机型都搭配上,只是价格估计...
今日:5主题:120567帖子数:1639526新 iPod touch !A8芯片、搭载iOS 8系统,800万像素iSight摄像头和5款绚丽色彩!let's colors!
选择主题分类讨论
求助-已解决
还可输入 120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粤公网安备 11号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当前位置: >>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中国园林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绪 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 、 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 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历史分期): ? 生成期(殷、周、秦、汉)前 11 世纪――公元 220 年 ?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 年――589 年 ? 全盛期(隋唐)589 年――960 年 ?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 年―1271 年―1736 年 ?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 年――1911 年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 ? 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 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3.诗画的情趣: ? 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 ? “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理 ?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4.意境的含蕴: ? 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 念联想。 ?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 能借景生情――情境、 能托物言志――意境, “得意而忘形”。 ?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一拳则太华千 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 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 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如“曲径通幽”1 ?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 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 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 220 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 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 11 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 址可证) 。同期有“园圃”经营――苑 ? 台、苑、囿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并确立了山水审美观念。 ? 除了社会因素外,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 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三、殷、周: 殷、周时期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统称为“贵族园林”尚不完全具备皇家园 林的性质,但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见于文献最早的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 “灵囿、灵台、灵沼” 1、公元前 11 世纪,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建于陕西户县境内。2、灵台――观 景、观天象。3、灵沼――观鱼。4、灵囿――圈养动物、狩猎。5、西周后期国事衰退 进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6、东周时,台与囿结合,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 的情况比较普遍,台、囿、宫、苑等。称谓互相混用。沿袭栽培、圈养、通神、望天 功能,但游观的功能以上升到重要地位。7、秦――会盟台、林光宫。8、齐――柏寝 台、琅e台。9、燕――禅台、黄金台、碣石宫、仙台。10、楚――放鹰台、章华台。 11、魏――粱囿、灵台。12、赵――野台、赵圃。13、吴――姑苏台。 章华台(章华宫) :始建于楚灵王 6 年,湖北潜江县境内,6 年完工。东西 2000 米、南北 1000 米、220 平方米。主体章华台台基长 300 米、宽 100 米,其上四台相连最大的长 45 米、宽 30 米、高 30 米,俗称“三休台”,台上装饰装修辉煌华丽。 姑苏台:苏州西南 12.5 公里之姑苏山上,居高临下,观览太湖之美景,最为赏心悦目。 始建阖闾、夫差续建,3 年聚材 5 年建成。因山成台、联台为宫,规模极其宏大,可纳宫 妓数千人。还有许多宫、馆及小品建筑,并开凿山间水池,栽植奇花异卉形成“花径”。 ? 包括馆娃宫在内的姑苏台和洞庭西山消夏湾的吴王避暑宫、太湖北岸的长洲苑构成了 吴国沿太湖岸的庞大环状宫苑群。 ? 此期,诸侯国君不惜殚费民力经营宫苑,卿士大夫亦竞相效仿,只是规模小、内容少 而已。 四、秦: ? 秦孝公(商鞅变法)12 年自栎阳迁都渭河北岸的咸阳,建章台、上林苑等宫苑于南北 两岸,孝公之子秦惠王即位,以咸阳为中心大规模扩张城市、宫苑,所经营离宫别馆 300 余处,复建阿房宫,未成而亡。 ? 秦始皇 26 年(前 221 年)灭六国,实施其“大咸阳规划”,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皇 家园林”――渭水北岸包括咸阳城、咸阳宫、六国宫,南岸为扩建的上林苑及信宫、 阿房宫等其它宫殿。 ? 上林苑:始建惠王,始皇扩建,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苑内主体建筑为阿房宫,2 为政治中心。其他宫、殿、台、馆散布各处,依托自然环境、利用不同的地形条件而 构筑。圈养野兽、林木覆盖、开凿水池等。 ? 兰池宫:在生成期占有重要地位。引水为池、池中筑山,乃首次筑山、理水并举;堆 筑岛山取名蓬莱,模拟仙境,自此园林中多了一个求仙功能。 ? 还有宜春苑、骊山宫、梁山宫、林光宫等。 五、西汉的皇家园林 ? 西汉初(前 206 年,汉高祖) ,于咸阳东南、渭水之南建都长安,在秦“兴乐宫”旧址 建“长乐宫”,后在其东建“未央宫”,至惠帝建“桂宫”、“北宫”、“明光宫”, 此五宫殿群占长安 2/3。 ? 汉武帝(前 140―前 87)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儒道互补的意识形态影响文化艺术诸 多方面,产生了瑰丽的汉赋、羽化登仙的神话、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绘画、神与人结合 的雕刻等。皇家造园活动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 ? 诸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为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五处。 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汉武帝 3 年就秦之上林苑扩建,其苑墙长度 约 130-160 公里,上林苑是天然山水环境,内容丰富,建筑多但分布自然疏朗,功能齐全 的皇家园林。 1.山水 ? 南为终南山北坡,北为九峻山南坡。期间有“关中八水”贯穿于苑内平原、丘陵之上, 由天然湖泊十处,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湖池,并利用挖湖土方在其中或旁边筑高台。 比较大的有四处: ? 昆明池:长安城西南,从现存遗址来看,约 100 公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 生产、模拟天象、蓄水等诸多功能。效仿秦兰池宫做法,水上安置巨型动物雕像。池 东、西岸边立有牛郎、织女石像(现存石爷、石婆) ,象征银河天汉。池周围绿树成荫, 建置许多观、台等建筑(遗址尚存) 。 ? 影娥池:登台赏月,月影入池,使宫人乘舟弄月影,故名影娥,亦名眺蟾宫 ? 琳池:东引太液池之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 ? 太液池: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拟东海三仙山。 2.植物、动物 ? 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极为丰富。此外人工栽植大量的树木, 《西京杂 记》记载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进贡的“名果异树”有三千余种。建筑周围植树 普遍,并因树得名,如长杨宫、五柞宫、葡萄宫等,还有多处竹林谓之“竹圃”。并 有南方树种、西域植物等。 ? 上林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相当于皇家狩猎区;兽圈一般在宫、观附近,便于就近 观赏;大型兽圈还作为“斗兽场”。 3.苑 ? 《长安志》载“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其中一部分为秦旧苑,大部分为武 帝兴建,宜春下苑等。 4.宫《长安志》载上林苑内建章宫、承光宫等宫殿建筑群 12 处,其实远超此数。 5.台沿袭秦在宫苑内筑高台传统,挖池堆筑而成,一般做观景之用。眺瞻台、望鹞台等 6.观 ? 是汉代对体量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观、馆通用。一般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用 途。 《三辅黄图》记载了白鹿观、细柳观等二十一观的名字。 ?3 7.生产基地 ? 上林苑内设作坊多处,制造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器物如铜器、草席等,设果园、蔬园、 养鱼场、牲畜圈、马厩等供宫廷皇室之用。 甘泉宫:甘泉宫在长安西北 150 公里之云阳甘泉山(陕西淳化境内)始建于秦,与林光宫 相邻,汉初废毁,武帝于前 120 年修复扩建,达 200 公顷。 ? 甘泉宫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 ? 宫之北利用甘泉山南坡及主峰的自然风景,辟为甘泉苑。 未央宫: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角上,始建高祖七年(前 200) ,长安最早的宫殿之一, 后陆续增建。占地 460 公顷,是大朝和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分外宫和后宫。 ? 《西京杂记》记载计有“台、殿四十三所,其二十三所在外,其十一所在后宫。池十 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 ? 引昆明池之水穿西墙入外宫沧池,经石渠导引经外宫和内宫汇入长安城内之王渠。 建章宫:建于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 ,在长安城外,是上林苑主要的 12 大宫殿之一,宫 墙 30 里,与未央宫一墙之隔,建“飞阁”跨越城墙,相当于秦代的复道。 ? 西部有圈养猛兽的“虎园”其西南为上林苑天然水池“唐中池”,宫内既有花木山池 之景,又有各种馆、厅、台等。 ? 西北部开凿大池辟为园林为主的区域。名曰“太液池”,筑三岛,象征东海的“瀛洲、 方丈、蓬莱”三仙山――“一池三山” 。池西北堆筑“凉风台”。 ? 建章宫的总体布局, 北部以园林为主, 南部宫殿为主, 成为后世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的规划滥觞,也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 山”的模式也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形式,沿用至清代。 兔园(梁园) :汉文帝四子刘武分封梁王,在大梁(开封)建梁园,规模宏大富丽,与帝 王宫苑几无二致。 ? 具备人工山水园之要素:山、水、植物、建筑。人工开水池、堆筑山、岛,栽植奇果 异树、放养珍禽野兽,尤其以石块结合夯土堆筑土石山,为文献记载用石筑山的首例。 直至唐代,仍不时有文人为之作诗文咏赞,发思古之悠情。 西汉园林特点: ? 皇家园林为西汉造园主流,保持秦代皇家园林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充实。 ? 规模宏大,借助自然,人工山、水、建筑、植物融于一体,以观赏为主流,结合生产 (种植、养殖) 、水利、通神、求仙、观天象等功能于一体。 ? 形成前宫后苑、“一池三山”的皇家御园格局。 六、东汉的皇家园林 ?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短暂篡位后,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公元 26 年定都洛阳。 ? 东汉初期反对奢华,宫苑兴建不多,扩建秦代洛阳城桓,呈长方形,遗址实测 13000 米。宫廷建筑比重较长安低且集中于城中央及北半部,城市布局趋于严谨。 ? 后期,统治阶级追求享乐,桓、灵二帝时除扩建旧宫苑外,兴建许多新宫苑,形成东 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 洛阳城内诸宫苑以濯龙园和永安宫最大。 ? 西园内筑假山,开水渠,渠中种植莲花,作“列肆”,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 内的买卖街。 ? 南园(直里园) ? 城郊诸苑不多,上林苑和广成苑兼有狩猎、生产性质,风光园兼骑射演武场。 ? 总的看来,东汉皇家园林数量、规模不如西汉,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比较注重造景的效果。4 七、汉代的私家园林 ? 西汉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过着奢侈的生活,建私园颇多, 集中在城市及近郊。成帝之母王氏五兄弟(王氏五侯) ,争为奢侈。 ?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操纵政权,贵族官、僚聚敛财富,竞相营建第宅、园池, 到后期的桓、灵两朝,此风更胜。 ? 梁冀为元勋之后,于洛阳内外千里范围大量修园,尤以“园圃”“菟园”为精。 ? 东汉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产生了大批隐士,如张衡(官至尚书令,宦官当道后退隐) , 仲长统 (终身不仕) , 建园林化的隐士庄园, 可视为私家园林的一个新兴类别“别墅园” 的雏形。 八、小结 ? 生成期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 ? 殷、周是园林生成的初始阶段,“贵族园林”可视为皇家园林的前身,还不是真正意 义的皇家园林。 ? 秦、西汉为生成期的重要阶段,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一园林类型,其“宫”、“苑”对 后世宫廷造园影响极为深远。 ? 东汉则是由生成期向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过度阶段。 ?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对较少,且 以模仿皇家园林为主。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观天、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 观赏为主。建筑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似乎没有密切的有机关系,总体规划粗放,谈 不上多少设计。 ? 3.园林里面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 地。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 社会动乱,思想活跃。 ?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以满足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 到艺术创作的境界。所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转折时期。 一、总说 ? 220 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 ? 263 年魏灭蜀,265 年司马炎篡位,建立晋,280 年晋灭吴,中国统一,史称西晋。 ? 西晋末大乱,南渡的司马氏于 317 年建东晋,103 年后,南方相继为宋、齐、梁、陈 四个汉族政权更迭代兴,史称南朝,前后 169 年。 ? 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十六国政权,其中鲜卑族拓拔部的北魏实力强大,于 386 年统一黄河流域,是为北朝。不久北魏内乱,分为东魏和西魏,随后又为北齐、北周 取代。 ? 589 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统一中国。 ? 三百多年的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导致官僚的贪婪奢侈和名士的玩世不恭。 ? 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是大量产生隐士、滋长隐逸思想的温床,名士群体远超5 过东汉。以任情放荡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一方面 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 ? 名士崇尚真、善、美,他们看来只有大自然是最“真”的,于是社会上普遍形成了士 人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 ? 寄情山水,一方面取得了与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结合 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山 水艺术各门类都有很大的发展势头,包括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如谢灵运、 陶渊明等人。 ? 山水诗文与山水风景之间相互浸润启导的迹象十分明显,后者为前者的创作提供了广 泛的素材,前者的繁荣则成为促进后者开发的力量。 ? 建筑方面,木结构技术趋于完备,木结构建筑取代了两汉时期夯土台榭建筑,不仅有 单层,还有多层、木塔等,砖结构也从地下墓室,大规模用于地上建筑。加之观赏植 物的普遍栽培,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 二、皇家园林 ? 此期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其中建都比较集中的几个城 市有关皇家园林方面的文献也较多: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规划设计上达 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邺 城:曹操当政时只把许昌作为政治的“行都”,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自己则坐镇 封邑――邺城,锐意进行城池、宫苑建设。 ? 西北部建铜雀园, 紧邻宫城, 以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 邺城北郊建离宫“玄武苑”。 ? 东晋后,邺城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历时 79 年。 ? 后赵石勒先定都襄国,335 年石虎继位,迁都邺城,建宫苑、扩三台,新建宫苑中规 模最大、最著名的为城北面的“华林园”,内开“天泉池”引漳水,并与宫城御沟联 成水系,堤上作相向吐水铜龙,作天泉池水源,园内栽植大量果树(大树移植“蛤蟆 车”) 。石虎还建了一些小的御苑,如“桑梓苑”。 ? 357 年前燕迁都邺城,后燕慕容熙继位,兴建“龙腾苑”。 ? 538 年东魏扩建南邺城,宫城居中靠北,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呈前宫后苑的格局。 ? 571 年北齐后主高纬于南城之西建“仙都苑”,不仅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 四海、四渎,乃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洛 阳: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洛阳严重受损,操子曹丕(魏文帝)篡汉位定都洛阳,在东 汉旧址修复、新建宫苑、城池,司马氏篡位建立西晋,以洛阳为都,但建树不多。 ? 文帝黄初元年(220 年) ,初建洛阳宫,二年铸凌云台,三年穿灵芝池,五年穿天渊池, 七年筑九华台。 ? 魏明帝(曹睿)洛阳开始大规模宫苑建设,其中著名的是“芳林苑”,后避齐王曹芳 讳改名“华林苑” 。 ? 北魏洛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明确,规划格局 更趋完备。成熟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 都格局的模式。水渠不仅接济宫廷苑囿,并且引流入私宅、寺院,为造园创造了优越 的条件,因而城市园林十分兴盛。 ? 大内御苑“华林苑”位于中轴线北端,利用曹魏华(芳)林苑的大部分基址改建而成。 曹魏至西晋、北魏历经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其 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建 康: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历时 320 年。6 ? 吴建太初宫、显明宫、西苑、并整修河道和供水系统,大体奠定了此后建康的总体格 局。 ? 东晋因吴旧都修建、扩建建康宫,即“台城”。城北人工开凿玄武湖。 ? 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台城北部,台城中轴末端,是南方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 相始终的皇家园林。梁代鼎盛,侯景叛乱华林园尽毁,陈代重建。 ? 台城内另一御苑“芳乐苑”始建南齐。 ? 除御苑外,建康城郊及玄武湖周围兴建 20 余处行宫御苑: ? 乐游宫(北苑) ,覆舟山南麓,观湖景最佳处。 ? 芳林苑(桃花园) ,燕雀湖东侧。 ? 此外还有上林苑(皇家狩猎场、玄武湖北) 、桂林苑、青林苑、东田小苑、博望苑等。综 述 1.园林规模比较小,已没有生产功能,规划设计更趋精密细致。筑山理水技艺达到一定水 准,筑山以石头堆叠,水体形象多样化,并与园林小品相结合,运用机枢创作各种水景。 植物配置多为珍贵品种,动物仍有一定比重。建筑形式多样,楼、阁、观等多层建筑,飞 阁、复道比秦汉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亭从汉代驿站建筑引用于宫苑,佛寺、道观等宗 教建筑偶有在园林中出现。 2.由山、水、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园林景观,重点以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 人间现实题材,虽然造园主流仍然是追求皇家气派,但其中已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种“天 然清纯”之美。 3.皇家园林开始受民间的私家园林影响,个别御苑由文人参与经营筹建,民间习俗引进御 苑(修禊、曲水流觞) 。此后,三大园林并行发展,且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新鲜 养分成为一直贯穿的事实。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开始运用了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 来着重写实的手法转化为写实和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 除沿袭“宫”、 “苑”之外, 称为“园”的也较多, “宫”已具备“大 内御苑”的格局,此后的大内御苑纳入规范化,在都城总体规划中占重要地位,成为中轴 线空间序列的结束。 三、私家园林 ? 东汉末年,民间私园已较普遍,魏晋南北朝时期,寄情山水成为社会风尚,为避免跋 涉之苦,除了在近郊开辟游览地,私家园林应运兴盛起来,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 成癖。南朝尤为突出,名士癖爱、热衷于营园,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而且更 重视精神陶冶,胜于物质享用。 城市私园 ? 北方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大量私园散布坊里。外城寿丘里,民间称之王子坊,园、 宅尤其华丽考究。石堆假山、人工水体、花丛似锦、绿树成荫、建筑丰富。如张伦宅 园、景阳山。 ? 南方城市私园也和北方一样,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生活、争奇斗富建 绮靡园林。如南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在建康开“玄圃”,梁代增华,成为南朝著名私 园。梁武帝之弟湘东王在其封邑江陵子城中建“湘东苑”,也是南朝著名私园。--7 特 点: ? 山水园林不再运用汉代私园那样单纯写实摹拟自然山水的方法,从写实过渡到写实与 写意相结合,这是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飞跃。有两方面特点: 1.设计精致化: 土山之外叠石堆山较普遍, 开始特置使用, 出现石砌驳岸, 理水技巧成熟, 丰富水景在园中占重要地位,植物品类繁多,并与山水结合分割空间,建筑力求与自然结 合,开始使用“借景”、“框景”等造园手法。 2.规模小型化:不仅在规模上小型化,从布局上趋于小而精,有小中见大的迹象。 庄园、别墅 ? 庄园经济发展到魏晋时期已成熟,利用自然山水之美,建立园林化人居环境。无论平 原(石崇“金谷园”、陶渊明)还是山林川泽(谢灵运)都建有庄园,并且田园诗、 书、画与园林相互影响渗透,蕴含着或多或少的隐逸思想和意境。 四、寺观园林 ? 佛教在东汉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汉地佛教”。 ? 一方面在郊野山林建寺观庙宇(洛阳白马寺) ,另一方面城市中“舍宅为寺”。于是相 应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如北方洛阳(1367 所) 、南方建康(700 余 所) 。 ? 寺观园林三个方面:毗邻寺观单独建置;寺观内部殿堂庭院;郊野地带寺观外围的园 林化环境。 ? 寺观与山水亲合交融,既显示佛国仙界的氛围,也呈现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 泉州---开元寺 ? 建康(南京)---同泰寺(今鸡鸣寺) ? 杭州---灵隐寺 ? 苏州---虎丘、云岩寺,北寺塔 五、其他园林 ? 非主流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如名流文人经常聚会的兰亭、新亭等近郊风景游 览地,是首次见于文献的公共园林。 ? 兰亭今绍兴西南 13.5km 的兰渚,有亭翼然,建于渚上。 六、小结 1. 园林规模由大入小,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由写实向写实与 写意相结合转化。 2. 在自然美学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由再现自然到表现自然, 在“有若自然” 基础上更概括、提炼。 3. 园林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变为更精细、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 境界。 4. 建筑与其他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和融糅关系。 5.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功能基本消失,生产也很少,游赏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 功能。“宫”已具有“大内御苑”性质,并位于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的基本模式。 6.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此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7.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对各地 风景名胜去的开发起到主导性作用。 8. “园林”一词已出现于诗文,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 发展的局面并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并把造园推向转折阶段,导入艺术升华的境界。--8 第四节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 589――960 年)? 581 年北周贵族杨坚废静帝建隋朝,589 年南下灭陈,统一中国。文帝杨坚勤俭治国, 炀帝杨广即位后穷奢极侈,酿成农民起义,各地官僚乘机割据一方。 ? 618 年,豪强李渊削平割据统一中国建立唐朝。唐初空前繁荣兴盛,中唐后边藩又复 割据,安史之乱迫唐玄宗出走四川,藩镇之祸愈演愈烈,907 年节度使朱全忠自立为 帝,唐亡,中国又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总说 ? 隋唐的均田制逐渐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士族衰落、庶族渐兴,儒学重获正统地位, 知识分子改变避世、消极态度,通过科举求功名、参事。 ? 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经济、政治、文化诸 方面昌盛,尤其文学艺术诗、书、画、塑、舞等兼容并蓄、群星灿烂、盛极一时。绘 画上写实与写意并存,但都能“外师造化,内法心源”(唐玄宗命李思训、吴道子绘 嘉陵山水) ,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山水诗、山水游记也成为两种重要的文学 载体。 ? 诗人、画家直接参与到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这在私家 园林中尤为明显。 ? 传统木建筑在艺术、技术方面趋于成熟,造型丰富、形象多样,群体纵向、竖向层次 深远丰富。宫苑建筑规模钜丽、气度辉宏(大明宫、太极宫等) 。 ? 观赏植物栽培技术有很大进步,培养出许多珍稀植物(牡丹、琼花等) ,也能够引种驯 化、异地栽植,宫廷民间盛行赏花、品花。 ? 据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达到了全盛局面,以长安和洛阳两地集中体现。 二、长安、洛阳 长 安:581 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王朝,建都长安,汉代长安已战乱残破,开 皇二年(582)于故城东南建新长安命名大兴城,面积 84k O。 ? 引四渠入城,为园林发展创造条件。 ? 隋代大兴城未全部建成,唐代完成,恢复“长安”之名,一直做唐都城。人口百余万 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市。14*11=108 ? 全国经济、政治中心、财富集中地。也是国际化都市,各国效仿之。 ? 宫城位于皇城北部,中部太极宫(西内) ,另外两处宫城大明宫(东内) 、庆兴宫(南 内) 。 ? “禁苑”、 “东内苑”、 “西内苑”称之三苑。 东南御苑“芙蓉苑”和公共游览地“曲 江”。 ? 汉昆明池保存下来,修整后成为近郊公共游览胜地。 洛 阳:为保证粮食供给并军事上拱卫长安,隋炀帝在洛阳另建新京。唐代则以洛阳为 东京,长安为西京,正式建立“两京制”。设立 两套宫廷和政府机构,贵戚、官僚也9 分两地建宅邸和园林。 ? 安史之乱后洛阳残破不堪,皇帝不在幸临。 三、皇家园林 ? 隋唐时皇家园林集中在长安和洛阳,但两京以外也有建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远超 魏晋,大内、行宫、离宫区分也较明显。 ? 此期造园活动以隋、初唐、盛唐最为频繁,天宝以后国事衰退,许多宫苑毁于战乱, 全盛局面逐渐消失,一蹶不振。 大内御苑 ? 隋大兴宫,唐改名太极宫 618 年―663 年为正宫,1.92Km2。前宫后苑的格局,苑林区 以三个大水池―东海池、南海池、北海池构成主体水系,建置殿宇、楼阁。 ? 大明宫位于长安禁苑东南之龙首原高地上,又称“东内”是相对独立的宫城,32h O, 唐高宗后取代太极宫(西内)作为朝宫。其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 内御苑,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 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名洛阳宫,武后元年改名太初宫。 ? 禁苑(三苑)即隋代 大兴苑,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故名三苑。 ? 兴庆宫(南内) (今为兴庆公园)唐玄宗为太子时的府邸,登基后常到此宫。 苑中以椭圆形龙池为中心,池中植荷花、菱角等,池东北筑土山,上建“沉香亭”, 遍植各色牡丹,供玄宗和杨贵妃赏用。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西苑(隋―显人宫、会通苑,唐―东都苑、武后―神都苑)历史上仅次于上林苑的大 型皇家园林,其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 庞大的土木和绿化工程。 ? 总体布局以开凿大水池“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水于海北经 水渠曲折萦行入海,沿水做十六院,均穷极华丽。 ? 苑中景点多以建筑为中心,结合山水构成园中有园的规划方式。水系完整、建筑精巧、 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 ? 唐代其规模缩小一半。 ? 上阳宫:始建唐高宗,西邻东都苑,建筑密度大,是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的皇家园 林。 以上列举为两京城内、附廓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其他还有扬州及长安远郊等。 ? 扬州是当时东南地区的繁华城市,隋炀帝三下扬州游览,遂在扬州大造宫苑,著名的 御苑长阜苑和归雁宫、回流宫等十宫。 ? 长安远郊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星罗棋布,隋唐皇帝为消夏避暑、游览巡幸, 在山岳风景优美地带建诸多离宫别院。 《历代宅京记》登录有 45 处,隋代建 23 处,唐 代建 22 处。 ? 玉华宫:在今西安北铜川、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始建唐高 宗 624 年,太宗扩建,647 年落成。 ? 仙游宫:今周至南 15 公里,始建隋开皇 18 年(589) ,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 爽、河谷穿插、景观丰富,隋文帝多次幸临。601 年,文帝下诏建佛塔,遂改名仙游 寺。 唐宋两代是仙游寺鼎盛时期, 白居易根据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著成 《长恨歌》 , 成为千古华章。--10 ? 翠微宫:长安南 25 公里之终南山太和谷初名太和宫,唐武德 8 年(625)始建,贞观 10 年(636)废,21 年(647)太宗重建改名翠微宫,并当年 5 月临幸,两年后再次临 幸,病逝于此。此后没有皇帝来临,宪宗元和年间废宫为寺。 ? 华清宫“:今西安东 35 公里的临潼县,南倚骊山之北坡,北向渭河,并有东西秀岭所 挟。 ? 始皇始建温泉宫室“骊山汤”,汉武帝修葺,隋文帝又修屋宇、植松柏千余株,唐太 宗营建宫殿、赐名“汤泉宫”、为皇家沐浴疗疾之所,唐玄宗扩建、改名“华清宫”。 玄宗长期居住此地,处理朝政、接见臣僚,成为与长安相连的政治中心。安史后荒废、 五代时改建道观、明清又废。 ? 华清宫乃长安缩影,宫廷区居中,北宫南苑,东西为署衙、大臣居所,宫廷区北面赛 球、赛马、练兵场地,东、西、南为山岳风景之苑林区,借丰富的天然植被进行大量 的人工绿化种植。 ? 九成宫:西安西北 163 公里麟游县,始建隋文帝,名仁寿宫,隋亡宫废,唐太宗为避 暑疗养,修复,改名九成宫。太宗、高宗常到此避暑,并召见臣僚、处理朝政,遂成 为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 ? 九成宫规划设计能够协和于自然风景而又 不失宫廷气派,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小 结 ? 皇家园林已趋于规范化,大体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 大内御苑紧邻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明的格局。但宫与苑之间往往还彼此 有穿插、延伸,宫廷中有园林的成分、苑林中有宫殿的建置。如太极宫内引水而潴为 南、北、西三海;宫内树木栽植等。 ? 郊外的行宫、离宫多建于山岳风景优美地带,重视基址选择,借助自然景观,把宫廷 建筑、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规划,形成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 舍宫为寺 。 ? 部分郊外宫苑具有军事意义。 四、私家园林 ? 隋代修筑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空前的 太平盛世和安定局面。 ? 领主庄园、士族豪强势力渐减,科举制度确立,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进身之阶,同时也 没有了世袭的保证,宦海沉浮、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心力憔悴,于是倾情于园 林,出现“士流园林”。 ? 读书人的“隐逸”已不是目的,而更多的成为入仕的手段,隐逸不必“遁迹山林”、 “归园田居”,园林生活完全可以代之,园林受到“中隐”所代表的隐逸思想的浸润, 同时成为后者的载体。因此文人士大夫竞相兴造园林,而“隐于园”。 ? 长安作为首都私家园林集中荟萃自不待言。洛阳私园之多不亚于长安,“唐贞观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东都者,号千有余所”。“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 不曾到,唯展宅图看”(白居易《题洛中第宅》 ) 。 ? 江南私园集中于扬州,运河开通,扬州经济繁荣,私园兴建亦不在少数。如郝氏园、 席氏园(以主人姓氏命名沿用至清)等。 ? 成都作为巴蜀重镇也多有私家造园情况,尤以杜甫的浣花溪草堂最为著名。 ? 文人在游历名山大川的同时也有在此建造私园之举,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就是著名一例。11 城市私园 ? 长安城内大部分坊里均有宅园或游憩园,称为“山池院”、“山亭院”。 ? 一部分为官僚、皇亲贵戚所建绮丽豪华宅院,如 太平公主的山池院、丞相牛僧儒的归 人里宅院(洛阳)等。另有士人所经营的清幽雅致格调的宅院。纤丽与清雅格调并存。 如贺遂员外的药园小山池(长安) 、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洛阳) 。 ? 私园中筑山理水,刻意追求缩移模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叠石技艺已达到较 高水准,山、池、花木、建筑配合成景。 ? 有前宅后园的布局,也有宅、园合一的做法。 ? 履道坊宅园:白居易于杭州刺史任上回到洛阳(824) ,于履道里得杨凭宅,修葺改造, 前宅后园,58 岁定居于此,白居易对此园一往情深,多次赋诗咏赞。同光二年(924) 改宅为寺,后人移居洛阳东南郊白碛村至今。 ? 其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陶冶情操,追求清纯幽雅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 正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郊野别墅园:别墅园源于魏晋,而此时已从生产、经营转化为游憩、休闲,属园林范 畴。统称别业、山庄、庄,小型的也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 唐代别墅园建置有三种情况:一是独建于近郊、风景优美地带,二是独建于风景名胜 区内,三是依附于庄园而建。 1.独建于近郊、风景优美地带的别墅园 ? 长安:近郊别墅园林极多。东郊接近大明宫、兴庆宫,集中贵戚、官僚别业,如太平 公主、长乐公主、安乐公主、薛王、宁王、驸马崔惠童、权相李林甫等,格调华丽纤 。南郊多为一般文人官僚,形成知识界精英荟萃社区,如杜曲、韦曲等,追求素朴 无华、村野意味的情调,与东郊迥然不同,文人常有诗文咏赞。 ? 洛阳:建置近郊的别墅也很多,南郊一带,风景优美、引水方便别墅园尤为密集。多 为达官显宦所建,规模宏大,如李德裕的平泉庄(珍木奇石之园) 。园主不常住,有的 “终身不能到”。 ? 除两京外,一些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如扬州、苏州、杭州、成都等近远郊都有别墅 园建置,最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浣花溪草堂) 。 ? 浣花溪草堂: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上元元年(760)择城西之浣花溪畔建置 “草堂”,两年建成。园内主建筑为草堂,建于溪边古楠树旁,满园花繁叶茂、浓荫 蔽日、绿水碧波、群k翔泳,构成一幅极富田园野趣的图画。诗人住 3 年 9 月,作诗 200 余首。后渐荒芜,唐末诗人韦庄修葺,但非原貌,最后嘉庆 16 年 1811 重修,奠 定今日规模。 2.独建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别墅园 ? 唐代各地风景名胜区陆续开发,文人、官僚在此相地建园,成为一时之风尚,见于文 献甚多,著名的当数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 庐山草堂:元和年间,白居易人江州司马是在庐山建庐山草堂。周边景观优美、四时 景色秀丽。 3.依附于庄园的别墅园 ? 唐初的均田制逐渐瓦解,官员均有职分田或永业田,可继承和买卖。于是显宦权贵逐 渐兼并附近农田建庄园,并依附庄园中建置别墅园。这种庄园别墅多为文人、官僚经 营。受园主书卷气影响,具有很高的品位,园主常悠游与此,并以文会友,留下许多 不朽诗篇,也促进了唐代田园诗的发展。 例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 辋川别业:陕西蓝田县南 20 公里。原为唐初诗人宋之问的庄园别墅,王维购得时已荒12 废衰败,乃刻意规划整修,就天然山水地形、植被整治重建,并进一步园林处理,建 成后,有景点 20 处: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竹里馆等。曾与裴迪唱和成诗 40 首, 结为《辋川集》描述各景点情况,并亲绘一幅《辋川图》长卷。 ? 总体上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园林化则偏重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栽植或丛植成景,建 筑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尤重诗情画意。 ? 辋川别业、 《辋川集》 、 《辋川图》同时问世显示了山水园林、山水诗、山水画的密切关 系。? 嵩山别业:卢鸿一是一位终身不仕、屡召不仕的布衣文人,当时颇为少见、有名气的 真正隐士。归隐嵩山后,刻意经营庄园别业。择别业内及其附近 10 处景观,各赋诗一 首并作序,编为《嵩山十志十首》 ,详细描述别业及周边景观。也将别业十处景观画为 《草堂十志诗图》 。 文人园林的兴起 ? 唐代山水文学兴旺发达。文人官僚在为官之地参与开发风景区、景点建设,同时也参 与营造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进行园林的 经营,把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沉浮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之中。 ? 文人园林乃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泛 指受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 画的沟通,而且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和审美观,作为 园林的灵魂。 ? 风景区:如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指导、参与建“永州八愚”――愚溪、愚泉、愚沟、 愚池、愚岛、愚堂、愚亭成为名景,并著散文《永州八记》 ;白居易、苏轼杭州刺史时 建白堤、苏堤等。 ? 私园:具代表性的如前文提到的辋川别业、嵩山别业、杜甫草堂、庐山草堂、履道坊 草堂;还有白居易的新昌坊的宅园、渭水之滨的别墅园。 ? 白居易是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其“园林观”是 经长期对自然美的领悟和造园实践的体会而形成,不仅融入儒、道的哲理,还注进佛 家的禅理。“文人造园家”雏形出现。 五、寺观园林 ? 唐代佛教、道教普遍兴盛,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儒、道、释三教并尊的政策。 20 位皇帝除武宗外都提倡佛教。 ? 城市和郊野都大量建置寺观,大型寺观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 寺观进行大量的世俗活动,成为城市的公共交往中心,所以更重视庭院的绿化和园林 经营,许多寺观以园林之美、花木栽植闻名于世,文人们都喜欢到寺观以文会友、吟 咏、赏花,寺观的园林化亦适应于世俗趣味,追摩私家园林的味道。 ? 长安是寺观集中的大城市,城内有 152 所寺观,分布于 77(共有 108 个)个坊里。而 且大部分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山池之美、花木之盛,令人流连忘返。 ? 寺观兴建遍及郊野,但凡风景优美的地方,尤其是山岳风景地带,几乎都有寺观建置。 佛、道的教义都包含尊重自然的思想,所以寺观都力求和谐于自然山水环境,建筑与 自然融和“风景建筑”,植树为僧道的公益劳动。如杭州灵隐寺。 ? 隋唐时的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分为几个院落,有的建置园林庭院,有的建为园 林化庭院。 ? 水庭是唐代寺观园林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云南昆明圆通寺、山西太原晋祠等。13 六、其他园林 ? 署衙园林:唐代署衙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建置小园林。如御史台(长安) 、翰林学 士院(大明宫) ,个别署衙也有建置,如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建院,山西新绛署衙(晋 始建、唐成为晋中名园) ,东湖(成都、李德裕任新繁县令、历经唐、宋、明、清成为 巴蜀名园) ? 公共园林: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多见文献记载。文人出身的地方 官员把开辟此类园林当作为百姓办实事的一项政绩,亦满足自身兴趣、提高官声。柳 宗元的《永州八记》 、 《零陵三亭记》所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大城市中 如扬州都有 公共园林,作为文人名流聚饮、百姓游憩之所。 ? 长安公共园林多在城市、少在近郊。一是乐游原,二是曲江池,三是街道绿化。 ? 乐游原:以佛寺为中心的公共游览胜地。地势高爽、景界开阔,登临原上,街市宫阙、 绿树红尘,均历历在目。青龙寺乃著名佛寺、当时佛教密宗主庭,中外僧俗信徒求法 不绝。 ? 曲江: 144h O, 芙蓉苑 (御苑) , 杏园。 最热闹春季, 进士三部曲活动: “曲江宴”―“杏 园宴”、“探花宴”―雁塔题名。 ? 街道绿化:长安由于政府重视,街道绿化十分出色,六街(东西、南北各三)及其他 街道两侧均栽植整齐行道树(“紫陌”) ,行道树以槐树为主,兼有杨、柳、桃、果树 等树种,公共游憩地则多种榆、柳。居住区绿化由京兆尹主持,居民分片包干。 ? 近郊:利用河滨水畔风景嘉丽地段,略施园林化点染,而赋予公共园林的性质。也有 利用上代古迹开辟为公共游览胜地,昆明池就是一例,以池上莲花之盛饮誉京城,百 姓、皇帝常到此游玩。 七、小 结 ?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表现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表现在总体布局和 局部处理上。形成大内、行宫、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出现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划 时代作品。 ? 2.私家园林艺术较上代有所升华, 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开始了诗、画、园互渗的自觉追求。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画境地, 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的 兴盛打下基础。 ?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宗教和宗教建筑进一步世 俗化。城市寺观园林有公共园林的作用,郊野寺观园林促成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 4.公共园林更多见于文献,以两京为代表的城市、近郊皆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尤其长 安是国际性对外开放城市,外商、外交节度使、留学生、学问僧云集,绿化建置影响 到外国。 ?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有所提高,又跨入一个新的境界。用 石的美学价值被肯定,“置石”普遍。“假山”一词始用,土山居多,也有土石山。 理水着意引用活水。植物题材更加多样化。建筑个体形象和整体布局丰富多样而不拘 一格。 ?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 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还处于朦胧 状态。 第六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960―1271) ?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后周旧都开封,改名东京。14 ? 907 年东北契丹建立辽。辽末,松花江一带女真族建立金。 ? 1126 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废宋帝,金灭北宋、辽,势力南推,与南宋对 峙 150 年。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1138 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1279 年南宋 亡于元。 一、总说 ?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发育成熟的境地,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在历史上都占据 重要地位,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形成为体系,其内容 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 的一个高潮阶段。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 1.城乡经济高度发达与国事羸弱的矛盾状况,使社会上下形成浮华、奢糜、讲究饮食 服舆、游赏玩乐的社会风气,于是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营园林,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大量修建。 ? 2.经济发展带动科技进步,四大发明皆完成于宋代,自然科学世界领先。建筑方面的 个体、群体形象及小品均丰富多彩,具备后世所见的所有建筑样式;观赏花木的栽培 技术又有提高,出现嫁接、引种驯化的技术,如洛阳牡丹;叠石技艺水平大为提高, 人们更重视石的鉴赏品玩。这些都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同时也是 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 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士大夫参与规划设计和造园活动,促成“文人园林”的兴盛, 皇家园林受民间影响,规模变小、皇家气派削弱,趋于清新、精致、细致。 ? 4.诗词没有了盛唐的闳放、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园林诗 词已成为当时一大类别。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境地,是历史上最见重绘画的朝代。画 坛呈现山水、人物、花鸟三足鼎立的局面,山水画尤受重视达到顶峰,并形成写意山 水的画风,于是三大园林中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 完全确立。绘画不仅表现园林的整体布局,其细部、局部也有所表现,并有写意的手 法进行表现。 ? 5.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观赏等为主要内容 的精神生活与园林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前者促进后者的发展。 ? 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 的繁荣局面,尤其是在东京、临安两地,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空前兴盛。 二、东京、临安 ? 东京:唐代汴州、今开封,五代中后梁、后晋、后周及北宋建都与此。另以洛阳为西 京。 ? 东京规划沿袭北魏、隋唐的皇都模式,但城市的内容和功能全然不同,有单纯政治中 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传统的封闭式坊里制名存实亡,内、外城的主要街道除天 街之外几乎都是商业大街。 ? 四条河引进城中,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的用水。汴河还是运河一部分,是水运 要道。 ? 东京三重城垣:外城、内城、宫城,每层都有护城河环绕。以宫城为中心分区规划的 结构形式,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 临安:杭州,五代时吴越国的都城,南宋“行在”。南宋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最大 的商业都会。 ? 南宋建都之初,政局不稳,沿袭原有规模,与金鼎峙后开始建设,包括政治和经济双 重建设,并更注重经济。在吴越、北宋杭州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15 ? 御街中断两侧为综合商业区,南段与衙署区相对应的通江桥东、西地段为官府商业区。 ?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雷锋夕照、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柳浪 闻莺、双峰插云、三潭映月、花港观鱼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饔暌嗥妫挥盐骱任髯樱ㄗ毖弈ㄗ芟嘁恕! 三、宋代的皇家园林 ? 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若论规模和造园气魄远不如隋唐,但就其规划设计 之精致则过之。少了皇家气派,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南宋皇帝常有把行宫御苑赐 与臣下,也有把臣下私园收归皇室做御苑。 ? 东 京 ? 只有大内和行宫御苑。 ? 大内:后苑、延福宫、艮岳 ? 行宫:北宋著名“东京四苑”――琼林苑、宜春苑、玉津园、金明池,以及景华苑、 瑞圣园、牧园等 ? 后苑:原为后周旧苑,宫城西北。苑内殿楼亭阁、引水为池。仁智殿下巨石高三丈、 广半之,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殿后垒石成香石泉山,高百尺、广倍之;山后挽水 上山,自流下至荆王涧、涌翠峰、太山洞。 ? 延福宫:宫城之北,构成前宫后苑格局。宫内花树繁茂,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多半 是按不同植物造景来分景区的,始建“延福五位”,后跨景龙江扩建六位,夹岸奇花 珍木,殿宇鳞次栉比。 ? 艮岳(寿山艮岳) :赵佶信道,道士言“城内筑山必多子嗣”,乃仿余杭凤凰山建万岁 山,既成更名“艮岳”。五、六年间凿池引水、亭阁楼观、奇花异树营之,成史上最 著名皇家园林之一。建成四年,冬季金兵攻陷,百姓毁之取薪,沦于衰败。 ? 总格局为“左山右水”。艮岳规模不大,但造园艺术成就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意义。 通过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形成具有浓郁诗情画意、少有皇家气派的山 水园。 ? 徽宗亲撰《艮岳记》介绍艮岳全貌布局,蜀僧祖秀《华阳宫记》记其所见,李质、曹 组《艮岳百咏诗》 。 ? 筑山:宾主分明、远近呼应。万岁山居主、其西万松岭为侧峰、东南芙蓉岭为余脉、 南寿山为宾隔水呼应。体现画论“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状,主 山始尊”。万岁山先土后石、雄拔峭峙,斩石开道、凭险设梯、飞凌栈阁,上引水为 瀑、下叠石构洞。 ? 置石:“花石纲”集天下名石广置于此,大量运用单块“特置”手法,华阳门御道两 侧为太湖石特置区,水池、山坡亦散布特置石,徽宗亲命名、赐爵。其特置或叠石为 山均为当时规模最大者,并反映了宋代叠石技艺之高深。 ? 理水:形成整体水系,包罗内陆天然水体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 的缩影,并形成山嵌水抱之势。 ? 植物配置:园内植物共数十个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水生、药用、草 本花卉、木本花卉及农作物等。包括许多南方引种驯化品种。运用孤植、丛植、混交、 片植等手法,漫山遍野、沿溪傍陇、延绵不断,栏槛下、石缝里都被花木掩没。许多 景点都以花木命名,如梅岭、杏岫、黄杨t(音兖,高山峰) 、丁嶂、椒崖、斑竹麓、 海棠川、万松岭等。 ? 鸟兽:训鸟兽列队接驾、金军围城时“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之汴河??取大鹿数百千 头杀之以啖卫士” ? 建筑:不可计数,集中的 40 处,包罗了当时全部建筑形式,均为景观性建筑,没有朝16 ? ??? ? ? ? ? ?会、仪典或居主性建筑,充分发挥其“点景”、“观景”的作用,山顶、岛屿多建亭, 水畔多建台、榭,山坡、平地多建楼阁。此外还有道观、庵庙、图书馆、水村、野居、 酒家等,可谓宋代建筑之大成。 总之:代表宋代皇家园林风格和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 的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缩移摩写。 琼林苑:此园除殿亭楼阁、池桥画舫之外,以树木和南方花草取胜,是一座以植物为 主题的园林,人称“西青城”。苑内设球场,“乃都人击球之所”。也是皇帝赐宴新 科进士之所,谓之“琼林宴”。 金明池:引汴河之水,后周、北宋时操练、检阅水军之地,后兴建殿宇、种植树木, 成为以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水军操演演变为龙舟夺标,谓之“水嬉”,每年与 琼林苑定期、同时开放,百戏杂陈、允许百姓买卖、参观,池东岸辟为安静钓鱼区。 玉津园:建筑少、植物繁茂,故称“青城”。空地种麦、东北隅侍养禽兽。 宜春苑:花卉之盛闻名京师。 芳林苑:园景朴素淡雅,山水陂野之间点缀村居茅店。 含芳园:以竹之繁茂而出名。 临 安 均为大内和行宫,大内为后宫,行宫基本在西湖周围风景优美地段小 结: ? 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唐代那样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但在规 划设计上则更加缜密细致,比起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最少有皇家气派,更多的 接近蜜饯私家园林。 四、宋代的私家园林 ? 集中在中原和江南 ? 中原――西京(洛阳)和东京(汴州、开封)两地 ? 江南――临安、吴兴、平江(苏州) ? 中 原 ? 以洛阳为代表,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述了 19 处园林,18 处为私家园林,其 中: ? 宅园 6 处,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 ? 单独建置的游憩园 10 处,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 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张氏园、吕文穆园; ? 以花卉为主的花园 2 处,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洛阳私园总结 ? 1.除依附邸宅之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多数,并定期向市民开放。 ? 2.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成景,尤以竹林为多。 ? 3.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一方面适于栽植,一方面佳石难觅且路途远、造价高。 ? 4.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皆为景观性建筑,也有等高俯瞰园景和观 赏园外借景之用。命名均能点出该处景观特色,且有意境含蕴。 ? 江 南 ? 此期中原战乱而江南稳定,自南宋偏安临安后,临安私园建设比之两京有过之而无不 及。 ? 临安:各文献中提到的私园有近百处,大多分布于西湖一带, 《梦梁录》记 16 处、 《武 林旧事》记 45 处,其余在城内和城东南郊钱塘江畔。如南园、水乐洞园、水竹院落、17 后乐园、廖药州园、云洞园、水月园、环碧园、胡曲园、裴远、南沈尚书园、北沈尚 书园、俞氏园、赵氏菊坡园、叶氏石林、韩氏园、丁氏园、莲花庄、倪氏园、王氏园、 赵氏瑶阜、赵氏南园、赵氏秀谷园、赵氏苏湾园、钱氏园 ? 平江: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花木易生、景石丰产, 于是大批官僚、地主、富商、文人定居与此,竞造宅园以自娱。如沧浪亭(苏舜钦、 子美) 、乐圃、南园、隐园、梅都官园、范家园、张氏园池、西园、五亩园、郑氏园等。 特点:“无园不石”,技艺最高,出现专门叠石技工。 ? 润州(镇江) :研山园、梦溪园(沈括) ? 江西波阳:盘州园 ? 浙江绍兴:沈园 ? 扬州:平山堂(苏轼) 、古林堂(欧阳修) ? 文人园林的兴盛 ?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兴起于唐,至宋成为私家园林的主流,同时还极大影响了皇家 园林和寺观园林。 ?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和概括,也是写意的表征。 ? 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因而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 雅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并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契合,并以植物为造园的主要内容。 五、宋代的寺观园林 ? 宋代儒、佛合流,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之风,另一方面禅宗僧侣也日益文 人化。宋代继承唐代儒、道、释共尊的传统,更加已发展为三教相互融汇。寺观园林 的发展与文人密切相关,僧道常与文人交往,于是互相影响。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 达到文人化的境地,与私家园林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 基本上无异于私家园林。 ? 北宋两京城内及附廓、郊野山林之中,南宋西湖周围,如灵隐寺、净慈寺、天竺寺、 韬光庵等。并向市民开放。 六、宋代的其他园林 ? 公共园林:东京、临安为例 ? 东京:由于城地势较低,借城内外散布的许多池沼,如凝详池、蓬池、凝碧池、学方 池、鸿池、莲花池等,政府出资建亭台、植荷柳,供百姓游览。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 色,天街宽二百余步,当中御道与两侧行道间的“御沟”中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 梨、杏,其他街道多植柳、榆、槐、椿,四条护城河两岸命令植榆、柳。汴河两岸及 沿街行道树以柳为主,次为榆、椿,间少量其他树种。 ? 临安:西湖之自然景色既为一个开放性天然山水园林,加之环湖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 林为景点,似“园中之园”。诸园借景湖山,开拓视野和意境,湖山借园林润饰更臻 于画意之境界,园林得湖山之衬托而把人工与天然凝为一体。 ? 农村公共园林:地主小农经济的成熟促进村落发展,有的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如浙 江楠溪江苍坡村(迄今发现唯一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 ? 官衙园林:宋代中央官署的园林绿化建置很普遍,地方衙署一般兼作主管官员的府邸, 所以包括宅和园 七、辽、金园林 ? 辽王朝占据幽燕,以南京(今北京外城之西)为陪都。其皇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有 内果园、瑶池、柳庄、粟园、长春宫等处。官僚、贵戚私宅多在子城,少在外城西部 湖泊周围。佛教盛行,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如昊天寺、开泰寺、竹林寺、大觉18 寺等,城北郊西山、玉泉山一带,如香山寺。 ? 金王朝灭辽和北宋,建都南京改名“中都”,仿北宋东京扩建。其皇家园林部分利用 辽代旧苑,多为新建,金章宗在位时全盛时期。 ? 皇家园林:见于文献有西苑、东苑、南苑、北苑等,包括著名的“中都八苑”:芳园、 南园、北园、熙春园、琼林苑、同乐园、广乐园、东园。还有兴德宫、大宁宫、建春 宫、长春宫、玉泉山行宫、钓鱼台行宫等行宫和离宫。 ? 私园:金王朝推行全面汉化,涌现出许多杰出文学家、艺术家,并受北宋文人园林文 化的影响,达到一定艺术水平。中都城内外及北方各地都有贵族、官僚、文人、地主、 奴隶主建置的私园,但见于文献的寥寥四处:近郊的“崔氏园亭”、“赵园”和城内 的“趣园”、“遂初园”。 ? 寺观园林:中都寺观也较多,其中很多独立建制园林,或结合寺观内外环境建置,或 开发为以寺观为主的公共园林。 ? 公共园林:借成内外人工和天然的河流湖泊,园林化建设,为士民提供游览之地。如 西湖、卢沟桥、玉泉山等。 ? 金章宗时便出现了“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 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 八、小 结 ? 1.三大园林中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文人园林大为兴盛,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重要标志。 ? 2.皇家园林、寺观园林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并更加文人化,公共园林比以前更 活跃、普遍。 ? 3.叠石、置石均显示出高超的技艺,理水以能够所以模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山石、土石山、土山配合形成地貌骨架,植物数量、品种、配置方式多种多样,建筑 具备了后世所见的全部形式,小品等比唐更胜一筹。 ?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由于禅宗哲理、文人写意画风的 直接影响, 及美学观念的介入, 基本完成了向写意的转化, 形成了写意山水式园林 (根 据造园者对山水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 ? 5.三大园林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第五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 ? ? ? 1271 年元灭金、南宋,建都大都(北京) 。 1368 年明灭元,建都南京,永乐 19 年(1421)年迁都北京。 1644 年清灭明,建都北京。 元政权短暂,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处于复苏阶段,造园总的来看也是低潮状态,没什 么建树。明永乐以后开始活跃,到明末和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达到了高潮局面。 一、总说 ? 1.明、清时期政权集于皇帝一身,皇家园林又复转向表现皇家气派,规模又趋于宏大。 ? 2.明初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思想受到控制,因苦闷、压抑而祈求摆脱礼教束缚、追 求个性解放的意愿强烈,于是寄情园林,促成私家园林文人风格的深化。 ? 3.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影响民间造园,市民的生活要求和审 美意识在园林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明显反映,从而出现了以生活享乐为主要目标的市 民园林与重在陶冶性情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的局面。同时刺激了造园技术的发展:建 筑方面,木结构技术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完善,装修装饰趋于精致;叠山方面石材、技 法多样化,各地风格各异;植物方面,栽培技术更上一层次,甚至出现花卉园艺学专19 著《花镜》 。 ? 4.文人的写意山水画风风靡一时,画与诗、书融于一体。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更加普 遍,个别成为造园家,工匠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影响到园林。一是除全景摩移外, 以山水局部象征山水整体,更为写意的创作手法;二是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 遍使用,犹如绘画的提款,意境信息得以用文字表达,意境含蕴更为深远,诗情画意 更为浓郁。 ? 5.各地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逐渐出现明显不同的地方风格。其中江南造园最为兴 盛,地方风格最突出,北京在引进江南技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北方风格。不同风格 既蕴含于园林总体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意识之中,也体现在造园的手法和使用材料上。 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百花争艳局面的到来。 二、大都、北京 ? 元灭金,迁都,时中都被毁大半,而大宁宫幸存,乃以大宁宫为中心另建“大都”(北 京城前身) 。其格局继承唐宋皇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和“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的古制。 琼华岛及其周围的湖泊开拓命名“太液池”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 引水入城两条河道“金河”、 “长河”。 其格局继承唐宋皇都“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宫轴对称”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制。 ? 明成祖(永乐 18 年 1420 年)自南京迁都北京,在大都基础上建北京,并确立“两京 制”。 ? 明北京分为内城、皇城、宫城,宫城即大内――紫禁城,外有护城河,内为“前朝后 宫”、最后为御花园,皇城有大内御苑、衙署、府库。供水系统也有明显改变。 ? 清北京在内城南扩建外城,皇城名存实亡,宫城之外改建宫廷寺庙、或赐贵戚勋臣建 府邸,大部分成为民宅。 三、元、明的皇家园林 ? 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内,主要的一处就是在金代大宁宫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 苑。 ? 主体为太液池,池中三岛沿袭“一池三山”模式。 ? 最大岛屿为金代琼华岛,改名万岁山,模拟艮岳堆叠。山上建筑布局也是模拟仙山琼 阁的境界规划设计。 ? 明代皇家园林:重点在大内御苑,少数建于紫金城内,多建于紫禁城外、皇城内。 ? 明代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 ? 西苑:元代太液池旧址,明代最大的一处大内御苑。天顺年间扩建:一是填平圆坻东 侧水面,改土台为砖砌团城,西侧木吊桥改建石拱“玉河桥”;二是南扩太液池成南 海,奠定北、中、南三海布局。三是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五龙亭等, 使太液池自然景观更富人工点染。 ? 西苑三海水面辽阔,夹岸榆柳古槐多为百年以上,海中萍荇蒲藻,交青布绿。北海一 带种植荷花,南海一带芦苇丛生,沙禽水鸟翔泳于山光水色间。夏季乘船游览、冬季 冰上嬉戏。 ? 建筑疏朗,树木葱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有水乡田园之野趣,有如大片自然生 态之环境,直到清初仍保持这种状态,只是琼华岛和南海增添了些建筑。 ?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尽头,又名“后苑”,体现“前宫后苑”的传统模式, 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占地 1.2hm2,建筑密度较高,20 多幢、10 余种形式建 筑,按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安排,园路布局亦纵横规整,山池花木 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点缀,更多的显示出皇家气派,但建筑布局能在端庄严整之 余在形态、色彩、装饰、装修等方面力求变化(拟对称) ,山池花木的配置比较自由,20 因而严整之中又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氛。 ? 东苑:因其在皇城东南,又名“南内”,明初是一处富于天然野趣、以水景取胜的园 林,皇帝常偕同文武大臣、四方供使到此观看“击球射柳”之戏。天顺年间明英宗被 蒙古俘虏放还六年后,复辟,盈建东苑,仿照紫禁城,成为一处前宫后院式完整格局 的宫廷区――“南城”。 ? 兔园:西苑之西,之间无墙垣,可视为西苑之附园。整体布局较规整,有明确中轴线, 山、池、建筑均沿南北中轴配置。园中用石堆叠大假山“兔儿山”,象云龙之形、运 用水落差创造的观赏水景均很别致。每年重阳皇帝驾临登高。 ? 万岁山(景山) :紫禁城之北、皇城中轴线上,采取对称布局。园内居中是人工堆筑的 土山―万岁山,成五峰并列之势,元代大内旧址之上,京城北端制高点和紫禁城的屏 障。山上佳树郁葱、鹤鹿成群,有山道登临。中峰设石刻御座,南麓诸亭环列,殿堂 居北、东。 ? 慈宁宫花园: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的北部,是太后、太妃的居所。成对称规整的布局。 紫禁城内宫殿密集,只有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两处园林,而皇城范围内园林的比重就 大了,主要的大内御苑都在这里。以西苑为主体的御苑占皇城大半,凡沿河开阔地带、 主要道路两旁、空旷地段上都进行普遍绿化,形成一个宛若山林的大自然生态环境, 以满足帝、后、嫔、妃的游憩赏玩。西北郊早在元代就因其自然风景之美而成为公共 游览胜地。明代顾及蒙古骚扰一直未在此建宫苑,作为猎场和供应基地兼有行宫性质 的两处行宫御苑――南苑和上林苑,分别择地于南郊和东郊建制。 四、清初的皇家园林 满清君主集权,使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更具皇家气派。 清初入京,全部沿用明代宫殿、坛庙、园林,并无大建。康熙中叶后,逐渐兴起皇家 园林建设高潮,这个高潮奠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乾隆、嘉庆年间达到了全盛局面。 大内御苑:紫禁城内,除个别宫殿增损和改易名称外基本保持明代原貌。皇城内御苑 则变化较大。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保持旧观,宫苑之小南城后来仅保留 部分殿宇,其余做佛寺、厂库、民宅,西苑则有较大增建和改建。 北海:琼华岛南坡庙宇改建永安寺,山顶广寒宫旧址建喇嘛小白塔,沿岸殿宇也有所 改变。 南海:南台一带环境清幽空旷,顺治曾加修葺,康熙选中此地作为日常处理政务、接 见臣僚和御前进讲、耕作御田的地方,因而做了大规模改建、扩建。聘张然主持叠山, 增建宫殿、园林和辅助用房。改南台之名为“瀛台”,在南海北堤上加筑宫墙,把南 海分隔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宫苑区。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清初,明代留下的南苑进行扩建,仍作为皇家的猎场和演武场,而采育上林苑完全废 弃。之后因北京西北郊山清水秀、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宛似江南的优美自然风景 实为北方所不多见,加之清王朝统治者生活习惯和国内外形势,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的建设重点转向于此。 西北郊可分为三大区: ? 西区―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山系及东麓平地; ? 中区―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 ? 东区―海淀镇以北、明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泽地。 ? 康熙 16 年(1677)在原香山寺旧址建香山行宫。 ? 康熙 19 年(1680)在玉泉山南坡建“澄心园”,23 年(1684)改名“静明园”。 ? 康熙 23 年(1684)首次南巡归来建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26 年竣工。21 ? 康熙 42 年(1703)在承德兴建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47 年建成。 康熙年间北巡路线沿途建 8 处行宫,6 处暂住之所。 雍正 3 年(1725)扩建西北郊第二座、清代第三座离宫――圆明园。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 的三座著名皇家园林。他们代表着清初宫廷造园活动的成就,集中地反映了清初宫廷 园林艺术的水平和特征,此后经乾隆、嘉庆两朝的增建、扩建,也成为北方皇家园林 空前全盛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占地 80hm2。园内有前 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 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 ,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 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占地 60hm2 左右。 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引万泉河水入 园。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宫廷区于南偏东,外朝三进院: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内廷两进:春晖堂、 寿萱春永。 建筑布局呈中轴对称格局 苑林区为一水景园,水面以岛分前湖和后湖,外围萦回河道,引万泉庄之水成完整水 系,建筑及景点分布,按纵深三路布置。 中路为宫廷区轴线的延伸,东、西两路建筑结合河堤岗阜的局部地貌,或成组群,或 散点布置,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大部分以植物景观为主调,建筑疏朗、朴素,多为小式卷棚 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 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不仅有北方乡土树种,还有江南、塞北的名种,林间 水际麋鹿、禽鸟成群,景色清幽 畅春园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此后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 宫苑。 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园,康熙时为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苑内大部分为水面,穿插 大小岛堤,少有建筑完全呈现为一处清水涟漪、林茂花繁的自然环境。 避暑山庄:占地 564hm2,康熙亲自选址,具备五个特点: 1 具备湖溪、山谷、平原、峰峦等全部天然构景要素; 2.根据地形特点形成三大景区鼎列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3.远山层峦叠嶂、奇峰异石都能作借景; 4 水源丰沛,水体形式多样; 5 山岭屏障于西北,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环境。山、水、平原三者关系更和上好风 水之模式。 始建于康熙 42 年(1703),建成于乾隆 55 年,历时 87 年。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 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 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 72 景。拥有殿、堂、 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 100 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 中有山。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 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于 1994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22 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圆明园:雍正 3 年扩建为四部分、200 余 hm2: 宫廷区 东、西、北扩展,利用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水体 的水网地带。 原赐园东湖开拓为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沿北宫墙的狭长地带。 雍正年间圆明园中已有后期“乾隆四十景”中的二十八景及一些其他景观。清初皇家园林总结 清初建园重点在离宫御苑(明代重在大内) 。其成就在于: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 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生态环境的自然美于一体,比宋、明御苑又有进步和创新。 康熙主持兴建的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在园林的成熟期具有重要意义,也影响了乾、嘉时 期园林的发展。 五、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今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元、明、清时江南,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河道纵横、气候温湿,宜于 花木生长,民间建筑艺术精湛,盛产景石,于是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 高峰。高峰的标志不仅是造园活动广泛兴旺和技艺之精湛高超,还有大批造园家和匠师,及刊行 于世的许多造园理论著作。 江南绝大部分城镇都有私家园林的建置,而扬州、苏州更是精华荟萃,向有“园林城市”美誉。 扬州:明代扬州园林见于文献著录的很多,绝大部分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郊外别墅 不多见。 明末扬州郑氏四兄弟的四座园林郑元勋的影园、郑元侠的休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江 南名园之四。其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当推休园和影园。 休园:占地 50 亩,原为宋代朱氏园旧址。没有明确景区划分,但景观变化较多,堆山 叠石、引水为池、溪流萦绕、若聚若离、亭台楼阁、连廊曲径,尚保存着宋代简远、 疏朗的特点,其组景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园内建筑物很少但已开始运用 游廊串联景点的做法,又与宋园有所不同。 影园:当时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施工,乃扬州文人园林代表作品。占地约 5 亩, 选址南湖岛南端,北、西、南皆有极佳山、楼借景,“地盖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间”, 故名“影园”。 影园是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湖中有岛、岛中有池,园内外水景 浑然一体。东、北堆土石假山以分隔,西、南开敞以借景,花木繁茂、建筑疏朗而朴 素,命名与环境贴切,诱发意境联想。景域划分利用山水、植物,不取建筑围合,故 极少用游廊之类。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董其昌亲题“影园”。 清初扬州私家园林更加兴旺,盐商为主的商人儒商合一、附庸风雅,并聚集大批文人、 艺术家(扬州八怪) ,利用商船往来之便,带来徽州、苏州、北方工匠,各地建材,搜 求造园秘方,因此扬州园林融南北之特色。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其一为石材丰富,其二多文人直接主持叠山,如 石涛、计成,著名匠师汇于此,如张涟、仇好石、董道士等。当时园艺技术亦发达。 扬州城内宅园密布,如九峰园、乔氏东园、秦氏意园、小玲龙山馆等。康熙年间逐渐23 向西北郊风景优美的保障湖一带发展,如东园、卞园、冶春园、王洗马园、筱园等。 为乾隆 时期瘦西湖园林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苏州:苏州城内河道纵横,附近出产太湖石、黄石,文风特盛,蹬仕途、为官宦者甚 多,因此苏州园林属文人、地主、官僚修造者居多,基本保持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 绝大部分在城内,少数在附近乡镇。 始建北宋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后期的拙政园、艺圃、五峰园、留园、西园、 芳草园、洽隐园等。其原貌类似影园,沿袭文人园林风格,后期几经改建面目全非。 留园:园主徐泰时,明末万历年间任工部营缮主事。后因造寿宫遭诬受贿弹劾,乃罢 官回故里苏州,“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建“东园”。 拙政园:园主明末王献臣,历任御史、巡抚,官场失意,乃卸任还乡。当年之拙政园 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建筑物及其稀疏,多为茅 草屋顶,与今相比,一派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格调。文征明撰《王氏拙政园记》 记 31 景,并各为一图,分别题咏。 苏州近郊别墅园也很多,散布于山野乡村、水边林际,往往与太湖水网地带的优美环 境融为一体。也有称为当时名园,尤以洞庭东山的几座最为出色,如芗畦小筑。张然 筑山、王石谷作画。 苏州附近的一些城市如常熟、无锡等地园林建置也很兴盛,最著名的当数无锡“寄畅 园”,不仅体现了高水平的造园艺术,而且是在总体上至今仍然保持当年格局未经太 大改动的、江南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园林。 寄畅园:占地约 1ha2,属中型别墅园林。元代佛寺,明代秦氏所有,清初分割,康熙 年间秦氏后人合并修整,特聘张南桓侄张钺筑山,引惠山“天下第二泉”之水,三次 大修,成为江南名园。康乾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寄畅园建筑布局疏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总体:水池偏东,池西 土石为假山,构成山水骨架,西、南呈山林自然景色,池东、北则以建筑为主。 假山首迎锡山、尾向惠山,山上树木丛生、浓荫如盖,加之怪石嵯峨形成山野气氛, 惠山引水成溪流,破山腹而出,注入池中。 南京为明陪都,留守朝廷官员及元老重臣后人多有营构宅园。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 记述私园 11 座,其中 10 座为徐达后裔所有。其中最大一处游憩园为东园(六锦衣所 有) 。 王世贞《安氏西林记》记述无锡“西林园”,自己在太仓建m山园。 上海豫园为明末旧园,几经修葺,保存原物仅为黄石大假山。出自上海叠石巨匠张南 阳之手 六、北京的私家园林 北京乃政治、文化城市,与苏、扬州性质不同,文人、贵戚、官僚云集。 保持士流园林的传统特色,有的着重华靡色彩;造园用石以北太湖和青石为主,具北 方雄浑意味;建筑封闭多于空透、形象凝重;植物多用北方乡土花木。 元代大都私家园林:多为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其中以宰相廉希宪的“万柳堂”最负 盛名。万柳堂又名廉园,城南丰台草桥之间,园内种植名花近万株,号称京城第一。 是廉希宪颐养休闲之所,也是当时公卿名流经常宴饮聚会之地。园内水木清华、繁花 似锦,尤以牡丹最盛,诗人多有诗文赞咏。 明代北京的私家园林:数量较多,散布城内外各处。 城内私园多集中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一带。此地建园,一可引什刹海之水,二可借什 刹海之景。例如:定国公园(太师圃) 、英国公新园、刘百世别业、刘茂才园、米万钟24 的漫园、苗太守的园、杨侍御的杨园等。 郊外私园多位别墅园,大多集中在西北郊一带。此地泉水丰沛、自然景色优美,招引 贵戚、官僚纷纷来此建园。众多私园中记载翔实、文人题咏最多、当时最有名气的当 推“勺园”和“清华园”。 清华园:海淀镇北,约 80hm2 明神宗外祖父李伟之园。当时最大的一处私园。清华园是 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前、后湖。建筑按南北中轴纵深布局,前 后湖之间是主建筑群“挹海堂”,堂北“清雅亭”与之对景,亭周围广植牡丹、芍药等 花木。后湖中有一岛,有“花聚亭”,环岛植荷。北岸堆叠大假山,山畔水际建高楼台, 可借西山玉泉山之景。西北岸临水建阁,听水、观瀑。理水:湖网交织、因水设景;叠 山:土石结合、洞瀑藏焉;植物:牡丹斗艳、修竹成片;建筑:形式多样、装修堂皇。 勺园:晚于清华园、建其东、今未名湖一带,园主米万钟。勺园规模、富丽逊之,但 造园艺术水平更胜一筹。勺园也是一座水景园,总体规划着重因水成景,水是主题, 利用堤、桥将水面分隔为许多层次,成堤环水抱之势。建筑配置成组群,与局部地形 和植物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建筑形象朴素,多接近水面,并因借西山之景。 园中用石不多,植物也没有名贵品种。但其雅致简远却饱含了江南园林的情调。 清初北京的私家园林:数量远多于明代,多为文人和官僚所有,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 李渔的芥子园、贾z侯的半亩园(内城有二皆出自李渔手) 、王熙的怡园、冯溥(普) 的万柳堂、吴梅村园、王渔洋园、朱竹坨园、吴三桂府园、祖大寿府园、汪由敦园、 孙承泽园等。其中有些是聘江南造园家主持盈建,如王熙的怡园、冯溥的万柳堂就是 出自张然手笔。 怡园:康熙时大学士王熙所有。水池居中,北岸集中建筑,临水而建,复廊连楼。南 岸叠石假山,点缀亭榭小品。池上架曲桥近西岸,不分水面。因邻万柳堂而多植柳树。 清初北京盈建大量王府花园,乃北京特殊的私园类别。多借西北明私园遗址营建“赐 园”。如大学士明珠的自怡园,索额图的澄怀园等。大多沿袭明代别墅园格局,因水 设景,既有水景园淡雅格调,又不失雕梁画栋之富贵。 清初海淀一带赐园中还穿插一些私家别墅园,后来逐渐向海淀以南和翁山以西发展, 逐渐与赐园分开。 七、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文人园林的发展:文人画进入明代已经完全成熟,占据花坛主要地位,真正把诗、书、 画融为一体,形成文人画“三绝”。文人“工匠化”,工匠“文人化”促进文人园林 的发展。 一方面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促成文人园林的发展,另一方面市民阶层儒商合一、附庸 风雅,或者聘文人筹划经营,势必使市民园林向文人园林接近。这种局面尤其体现在 江南一带。康熙南巡之后又将江南园林和文人园林的风格引入皇家园林。官僚贵戚的 私家园林也有许多由江南造园家主持。 造园家: 造园匠师:张楠垣父子(主张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 山艺术新流派) 文人造园家:计成、石涛、李渔等 理论著作: 《园冶》 (计成 1582) :崇祯四年(1631)成书、七年刊行。全面论述江南 私园的规划、 设计、 施工, 及各种局部、 细部处理 的综合性著作。 全书三卷: 一卷“兴 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相地、立基、屋宇、装折) ,二卷专论栏杆,三卷分论门 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一家言》 (李渔 1611)又名《闲情偶记》 :共九卷,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25 的理论,分为房、窗、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长物志》 (文震亨 1585) :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直接有关的室庐、花木、水石、禽 鱼四卷。 《花镜》 (陈B子?清康熙) :观赏花木类巨著,书后附录还论及园林动物。 八、寺观园林 元以后虽佛、道发展不如唐宋,但寺观建筑不断兴建,遍布全国各地,城镇之内及近 郊、名山风景区均有大量寺观建设。 城镇寺观中除了独立的园林之外,都刻意经营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郊野寺观更注重 与自然风景相结合而经营园林化的环境,其中大多数成为公共游览胜地。每为文人雅 士聚会之地,几与私园一般无二。 如北京:元大都寺观 187 所,长春宫、西湖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等;明永乐年间 300 所,成化年间敕建的就有 636 所,民间建置则不计其数,法源寺、万寿寺、月河梵苑, 西北郊更集中,香山寺、碧云寺、圆静寺等。 九、其他园林 城市公共园林:在一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地区,城内、附廓、近郊都普遍出现公共 园林。多利用城市水系一部分,少数利用旧园址或寺观外围园林化环境,稍加整治供 市民休闲、 游憩。 城内公共园林有的还结合商业、 文娱而发展成多功能的开放性绿化 空 间。 明清北京什刹海就是典型一例。原名积水潭,又叫海子。元代漕运码头,水源充盈, 南方粮船、商船停泊于此,沿岸商贾云集。 明什刹海和净业湖遍植荷花,附近开辟稻田,宛若江南水乡,极富野趣风光,飞禽、 水鸟萦飞、绿树成荫,加之周围寺院、宅园点缀,使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成为 城内公共游览胜地,文人墨客在此以文会友,多有赋诗赞咏。 清初由于经年淤积,又收缩成两个湖面:什刹海(后海) 、莲花泡子(前海) ,后期三 水面统称为什刹海。形成著名“银锭观山”之景。 乡村公共园林:江南、东南、巴蜀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富裕的农村聚落往往辟出 一定地段开凿水池、种植树木、建置少许亭榭,作为村民公共交往、休憩的场所。 浙江楠溪江,宋代苍坡村仍保持传统格局,岩头村现状格局则完成于明代。工程设计 与园林创作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空间,为公众提供游憩、交往场所,又具祭祀、酬神等 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还与商业街区有着便捷的联系。楠溪江中有的大多数村落都和 岩头村一样,结合供水渠道的开凿而建成为水景园。 十、小结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以江南为代表 的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造园家,有的出身文人,有的出身工匠。同时总结为造 园理论著作刊行于世,成为高峰境地的又一标志。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园林,巩固了写意园林创作的主导地位。 4.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大量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的养分,为 成熟后期高潮之兴打下基础。 5.一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第七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此期从清乾隆到宣统 170 余年,时间比前几期短,但却是历史上集大成而终结的阶段。 积淀了深厚的传统而显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如果说成熟期仍保持着向上的、26 进取的发展倾向,那么成熟后期则呈现为逐渐停滞的、盛极而衰的趋势。 一、总说 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但世界形势今非昔比,国内矛盾尖锐。 园林方面乾、嘉时期,活动之广、技艺之精,皇家、私家均鼎高峰。虽造园活动延至 清末,文化上沿袭宋、明传统,但已失去后者动力和进取精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使传统文化已成强弩之末,没有创新,市民趣味欲浓。 表面上文人园林涵盖私园,但实质上传统的清高、隐逸思想逾淡,文人园林的简远、 疏朗、雅致、天然的特色逐渐消失,“隐于园”趋于“娱于园”,造园模式日趋僵化、 程式化,重于技巧而失去了思想内涵。 形成地方风格,尤以北方、江南、岭南三大地方风格对峙局面。 二、皇家园林 乾隆时期完成皇家园林建设高潮。 大内御苑: 东苑:消失,改建为民宅、佛寺、府库。 景山:改建,乾隆 16 年(1751)于五峰之顶建五亭,增建殿宇。 兔园:消失,改建民宅。 西苑:三海以西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比伦国际娱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