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卡相机固件如何升级mp猎狩版每季需要到德国升级吗?否则不能正常使用吗

我的图书馆
徕卡(Leica,又译作莱卡)是一家著名的公司生产的的品牌,由莱茨(Leitz)和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公司,目前拆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股份公司、徕卡地理系统股份公司和徕卡微系统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相机、勘测设备和。“徕卡”品牌由徕卡微系统股份公司持有,并授权另两家公司使用。
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早确立35mm软片格式(24mmX36mm)。
Ur-Leica复制品, ,5
Leica I, ,5
,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市的(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景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软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也随之从4:3变为3:2。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的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的影响。焦平面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
,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 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和135毫米可供选择。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的徕卡II(Leica II)于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器。
Leica IIIf, 1950
Leica MP, 2003 and M3, 1954
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
,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器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
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雷泰斯(Leotax)、早期(Canon),前费德(FED)、佐尔基(Zorki),卡董(Kardon),富卡(Foca),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58-II型。
Leica R9, 2002
Visoflex II, 1960
自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位机背(Digital Module Back)共同使用。,徕卡宣布R系列传统软片用单镜头反射式相机、镜头全面停产。
将徕卡的单镜头反射式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器——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软片的曝光。与相机的测距器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
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
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
在,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迁移至附近的。,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
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 The Blackstone Group),将斥资约 1.3亿欧元(约 13.91亿港元),购入德国莱卡( Leica)相机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 Leica最大股东。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
Leica I:正式生产。
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
Leica IIIC, 1940
Leica I Schraubgewinde: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
Leica II:,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
Leica III:,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
Leica IIIa:,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
Leica IIIb:
Leica IIIc/IIId:
Leica If/IIf/IIIf:
Leica IIIg:
Leica mini
Leica Minilux 40mm 日本造
Leica Minilux Zoom 日本造
Leica CM 40mm 德国造
Leica CM Zoom 德国造
M3:—,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2万台。M3是首个使用快速装镜头卡口的徕卡机身(之前III系列的机身是螺纹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线框。所以不适用50mm以下的广角镜。或可采用额外的取景器。所以要用广角就要买M2,或M4,M6。但用50mm镜头取景器里看起来很爽。M3采用现代的过片杆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钮过片。
MP:,第一代经典MP,产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台还有快速过片的底盖,动作快的话可以每秒3张拍摄。那时还没有自动马达。
M2:—,M3的廉价版本,其0.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为后续M系列的标准,M2计数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不然拍下一卷时会搞混所拍的张数。
M5:,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长相奇怪,俗称“饭盒”,第一次加入内置的测光表。
M4-P:价钱低,用了大量料零件,可靠性最差的M相机。
M6:—,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在帘布快门前,镜头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
M6 TTL:,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
M7:,增加焦平面高速闪光、光圈优先拍摄和电子横走式布帘快门。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为M系列进入电子化机身的转折点。
MP:,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正面没有刻字,更低调一点。
M8:,徕卡第一台数码化的旁轴相机,截幅机1.33放大倍率。舍弃传统的布帘横走式宁静快门,最高快门1/8000。拔除单眼常用的低通滤镜以及IR滤镜使用软件校正颜色,上市后不久发现红外线偏色问题,M8拥有者可以向总厂申请两片镜头前红外线滤镜修正。
M8.2:,M8升级版。快门的释放和上弦不再是同时进行(M8),而是中间有时间差,分别在按下和释放快门钮时,所以快门更轻声,快门震动更小,最高快门1/4000。故障很少。蓝宝石免划伤LCD。
M9: ,M9为首部全幅感光完件的M形数码旁轴相机(全幅感光完件平方为24mmx36mm),目前(2011年)最小的全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M9-P: ,M9升级版,外观低调一点,没有印型号和厂牌,蓝宝石LCD表面。
M-Monochrome: ,M9姐妹版,外观低调,只能拍黑白,价钱比M9贵,黑白画质比M9好。
NEW-M: ,LEICA M TYP 240使用CMOS感光组件,可以透过机身屏幕时实拍摄,透过转接环可以使用R镜头群。与X2使用相同接口的数位EVF取景器。
Leicaflex I/II:—,由于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带有内置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
Leicaflex SL/SL MOT:,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
LEICAFLEX SL2/SL2 MOT:,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
R3:,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基于美能达XE1/7,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莱茨在的工厂生产。
R4/R4 MOT:,基于美能达XD11,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
R5:—,进行了电路改进,支持TTL闪光。
R6:,采用机械快门,使得仅有内置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
R8:,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
R8/R9 DMR Digital Module R : ,DMR数码后背,1000万像素。1.4倍率。适用于R8、R9。是R系列数位化的极佳选择。
S1:,1000万像素。由于ISO太低,曝光往往需要好几秒,故只能拍静态物体。链接用好几台电脑硬盘储存照片。
S2:,器尺寸为30×45毫米,3700万像素,比全幅大56%。
S :,基于S2改善部分电子零件功能。
Digilux Zoom…12.7万像素。
Digilux 4.3……240万像素。
Digilux 1………400万像素,富士的姐妹机。
Digilux 2………500万像素。松下LC-1姐妹机。2004年photonika得奖相机。很好的相机,评价很好,做工极好,现在(2011)二手价格还是很高,600英镑。1:2.3片幅,片幅很小,比卡片机大一点点,所以大光圈也拍不出浅景深。日本造。松下造的CCD很容易出问题,Leica不得不提供一次免费更换服务。只需把CCD有问题机器寄回德国Leica,不需要提供任何文件。但Lecia维修后会记录相机的序列号,不会提供第二次免费CCD更换。买二手Digilux 2需要记下序列号,在写email问德国Leica有没有更换过此台相机的CCD。最好买没有被更换过CCD的Digilux 2。这样哪天CCD出了问题,可以享受一次免费更换。任何时间都可以。
Digilux 3………750万像素。4/3片幅,2006年停产。日本造。可以接Leica R镜头,但x2的放大倍率,没什么意思。
C-Lux系列 卡片式数码相机,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停产)
D-Lux系列 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为16:9画幅。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Leica最赚钱,骗钱的型号。
V-Lux系列 旅行用大变焦系列,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X系列 X1(2009)+光学取景器(德国造),CMOS是SONY的。 X2(2012)+数位取景器(中国造),CMOS可能是SONY或FUJI的。APS-C画幅,整个机器完全德国原产制造。镜头也是Leica原厂设计制造24mm 在APS-C上相当于36mm。X2的数位取景器中国制造,与Olumpus Digital Pen的数位取景器通用。EPSON代工,Epson's Ultimicron LCD system。
50mm f2.0 SUMMITAR
21毫米:f4 SUPER ANGULON
28毫米:f6.3 HEKTOR
35毫米:f2 SUMMICRON,f2.8 SUMMARON,f3.5 ELMAR,f3.5 SUMMARON
50毫米:f1.5 SUMMARIT,f1.5 SUMMILUX,f2 SUMMITAR,f2 SUMMAR,f2 SUMMICRON,f2.5 HEKTOR,f2.8 ELMAR,f3.5 ELMAR
65毫米:f3.5 ELMAR
73毫米:f1.9 HEKTOR
90毫米:f2 SUMMICRON,f2.8 ELMARIT,f4 ELMAR
105毫米:f6.3 ELMAR
135毫米:f4.5 HEKTOR,f4.5 ELMAR
200毫米:f4 TELYT
280毫米:f4.8 TELYT
400毫米:f5 TELYT,f5.6 TELYT
560毫米:f5.6 TELYT
16-18-21毫米:f4 TRI-ELMAR-M ASPH
18毫米:f3.8 Super Elmar-M ASPH
21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24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f3.8 Elmar-M
28毫米:f2 SUMMICRON-M ASPH,f2.8 ELMARIT-M ASPH
35毫米: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50毫米:f0.95 NOCTILUX-M ASPH,f1.0 NOCTILUX-M,f1.2 NOCTILUX-M,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M
28-35-50毫米:f4 TRI-ELMAR-M ASPH
75毫米:f1.4 SUMMILUX-M,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90毫米: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IT-M,f4 MACRO-ELMAR-M, f2 Summicron-M
135毫米:f3.4 APO-TELYT-M
16毫米:f2.8 FISHEYE-ELMARIT-R
19毫米:f2.8 ELMARIT-R
21毫米:f4.0 SUPER-ANGULON-R
24毫米:f2.8 ELMARIT-R
28毫米:f2.8 ELMARIT-R,f2.8 PC-SUPER-ANGULON-R
35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f2.8 ELMARIT-R
50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60毫米:f2.8 MACRO-ELMARIT-R
80毫米:f1.4 SUMMILUX-R
90毫米: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
100毫米:f2.8 APO-MACRO-ELMARIT-R
135毫米:f2.8 ELMARIT-R
180毫米:f2 APO-SUMMICRON-R,f2.8 APO-ELMARIT-R, F3.4 APO-TELYT-R
280毫米:f4 APO-TELYT-R,f2.8 APO-TELYT-R MODULE
400毫米:f6.8 TELYT R,f2.8 APO-TELYT-R MODULE,f4 APO-TELYT-R MODULE
500毫米:f8.0 MR-TELYT-R
560毫米:f4 APO-TELYT-R MODULE,f5.6 APO-TELYT-R MODULE
800毫米:f5.6 APO-TELYT-R MODULE
21-35毫米:f3.5-4 VARIO ELMAR R
28-70毫米:f3.5-4.5 VARIO-ELMAR-R
28-90毫米:f2.8-4.5 VARIO ELMARIT-R
35-70毫米:f2.8 VARIO-ELMAR-R
70-180毫米:f2.8 VARIO-APO-ELMARIT-R
80-200毫米:f4 VARIO-EMLAR-R
105-280毫米:f/4.2 VARIO-ELMAR-R
14-50毫米:f2.8-3.5 VARIO-ELMARIT-D ASPH
14-50毫米:f3.8-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14-150毫米:f3.5-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25毫米:f1.4 SUMMILUX-D ASPH
CS代表可使用镜间快门
35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70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120毫米: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 CS
180毫米:f3.5 APO-TELE-ELMAR-S,f3.5 APO-TELE-ELMAR-S CS
恩斯特·莱兹·加拿大公司
Elmarit R 19毫米 f/2.8 广角镜头
莱卡 SUMMICRON-R 50/2
莱卡 MACRO ELMARIT R 60/2.8
莱卡 SUMMICRON 90/2
莱卡 90毫米/2.8
|莱卡 180毫米 f3.4 APO-TELYT-R 镜头
28-70mm VARIO ELMAR-R]]
徕卡相机跟有多年的合作关系,Panasonic的采用徕卡镀膜技术,而得不到Leica的镜头设计及制造技术,因为Leica只擅长定焦镜头设计。徕卡则以部分由Panasonic推出的数码相机作为蓝本,得到松下的帮助改善电子系统。推出姊妹型号。如Panasonic LC-1和Leica Digilux 2以及Leica D-Lux 5和Panasonic LX5。以及M数位系列。X系列。
,H.C.Bresson。法国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 ,R.Capa。匈牙利籍美国战地摄影师著名作品《中弹了》在生活杂志上发表后照片和摄影师迅速风靡全球。罗伯特·卡帕也是创始人之一。据权威原本书说(Robert Capa, Thames&Hundson出版社2008, Photofile系列),卡帕没什么钱,大部分时间是用较便宜的康泰时旁轴(那年头还没有单反),拍《中弹了》,用的是康泰时旁轴。
,Alfred.Eisenstaedt。著名作品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照片里的男女主角只露了半脸,美国研究机构和各大法医实验室目前(2011年)还未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见V-J Day in Times Square Wiki。 。所以不存在国内流行(1997年国内某份摄影杂志)的摆拍一说。
馆藏&1656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相机百科 | 徕卡的荣耀 - 简书
相机百科 | 徕卡的荣耀
20世纪初,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旁轴相机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光学取景器的种类开始完善,旁轴测距装置被开发利用,并被整合到取景器中。由于旁轴取景回避了对摄影镜头的利用,相机镜头设计、尤其是广角镜头的设计可以采用实际视场角,而不是等效视场角,从而使镜头结构相对简化。旁轴取景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相机的小型化逐步成为现实。人们有一种经验,就是将伽利略望远镜反过来使用时,可以看到明亮和缩小了的景物影像,可不要小看这种经验,这种逆伽利略原理为光学取景器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
实际上,如果在牛顿取景器的基础上加入一片正透镜或一组等效正透镜作为目镜,便构成了逆伽利略取景器,当然,合理的逆伽利略取景器需要重新计算。由于逆伽利略取景器的体积更加小巧、且明亮,所以这种取景器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被大量使用在各种旁轴取景方式的照相机上。逆伽利略取景器是光学取景器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指导着以后光学取景器的发展方向。20世纪第一个划时代的相机产品就是徕卡。Leica的发展历程相信无论您是否是摄影人,都不会对这个品牌陌生,这个响彻整个摄影界的名字,贯穿了整个135相机时代,光是一个可乐标,就代表了所有的逼格。昂贵的价格是Leica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 —— 每一部Leica相机都是可以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的。很多摄影师的Leica相机一用就是一辈子。徕卡M系列相机几乎就是一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其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徕卡究竟是什么?是工具?是尺度?是利器?是精神是信念?还是一种情怀?德国电视主持人,自己也是使用徕卡相机的摄影师Agobert
Lindlau先生如此评论徕卡相机的使用者:他们都是具有特殊能力的人,可以过目不忘,见过的风景、事物、人脸都可以长久记忆,脑子里总有些画面,他们用里面的眼睛看世界。对这些人,照相机不是用来拍周围事物的记录器;而是用来展现他看见的图画。在这样的照片上,一瞬间的魔力,凝固的是“感觉的记忆”。
Julia Roberts shooting Natalie Portman with a chrome Leica M6 TTL and 50mm Summicron
电影《CLOSER》中,茱莉亚 · 罗伯茨就拿着手中的这台 Leica M6 为娜塔莉 · 波特曼拍照。Leica 的名字是由莱茨(Leitz)和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徕茨公司。说到 Leica,就不得不说到一位传奇人物 —— 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1879年-1936年),德国照相机设计家,生于德国布兰登堡州里诺夫镇。1911年被恩斯特·莱兹光学工厂聘请担任照相机设计师。巴纳克在1912年研究利用35毫米电影胶卷设计小型照相机。1913年成功地造成一部24×36毫米的原型莱卡相机(Ur-Leica)—35毫米照相机的鼻祖。1925年莱卡相机I型正式在德国韦茨拉尔市(Wetzlar)的恩斯特·莱兹光学工厂出产。 奥斯卡.巴尔纳克本人是最早的莱卡摄影家,1920年,韦茨拉尔市发生洪水灾难,他用原型莱卡相机拍摄了一系列韦茨拉尔洪灾的照片。布兰登堡区里诺夫镇内有奥斯卡·巴纳克博物馆。 韦茨拉尔市有一奥斯卡·巴尔纳克街以为纪念。
Oskar Barnack
Leica 简史20世纪初期,人们所理解的相机还都是体积巨大的机器:又笨又重的木壳机身,固定的镜头,固定的快门速度,使用8 X 13cm 的大玻璃底片,还必须配备沉重的三脚架,极不利于携带。当时对摄影师来说,拍照是一项艰苦的体力劳动,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是一件繁琐而昂贵的事情。在德国中西部,有一座名叫“威兹勒”的小镇。十九世纪末,这片地区曾是德国光学和精密制造工业的重要基地。而世界著名的徕茨公司和徕卡相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徕卡相机的历史,是从1911年 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成为徕茨公司研究部主任时开始的。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也是一个狂热的摄影“发烧友”。他喜欢拉着笨重的大相机和三脚架外出拍照,更喜欢用电影机拍摄短片。那时他已沉迷于电影机,所以他熟悉拍电影使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为了携带方便,他特意设计了一种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可拍摄 24 X 36毫米规格底片的小型相机用来试拍,作为拍摄电影曝光时的参考。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景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软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软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Ur-Leica ("original Leica"), from 1914
Ur-Leica复制品, ,5
巴纳克手工制造了两台(也有人说是三台)原型样机(有一台至今还保存在徕卡工厂的博物馆里;而巴尔纳克曾使用过的另一台曾保存在慕尼黑博物馆里,战后被拍卖了),都不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使用方便。但当时徕茨公司的老板厄恩斯特·徕茨对他这位部下的“癖好”相当赏识。巴纳克在1914年用“原型徕卡”拍摄的威兹勒小镇街景,至今仍清晰动人,而在当时,要让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师接受这类小型相机并不容易。
“原型徕卡”拍摄的威兹勒小镇街景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 50mm f/3.5 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
Leica I, 1927
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 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
Leica I 拆解图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器。
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
LEICA IIIa ()
LEICA IIIf ()
LEICA IIIf ()
Leica IIIG
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器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
LEICA M3 ()
Leica M4-P
Leica M5 50mm f2 Summicron
作为行业标准,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Leica 的其他相机,像 Leicaflex 以及和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由于是单反相机,不在本次旁轴主题的讨论范畴内,暂且不表,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介绍。将徕卡的单镜头反射式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器——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软片的曝光。与相机的测距器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
Leica M3 with Visoflex
Leica M9 with Visoflex
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Leica 部分相机列表早期型号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Leica I:1925年正式生产。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
Leica I 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Leica II:1932年,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Leica IIIb:1938年Leica IIIc/IIId:1940年Leica If/IIf/IIIf:1952年Leica IIIg:1957年旁轴(M)系列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2万台。M3是首个使用快速装镜头卡口的徕卡机身(之前III系列的机身是螺纹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线框。所以不适用50mm以下的广角镜。或可采用额外的取景器。所以要用广角就要买M2,或M4,M6。但用50mm镜头取景器里看起来很爽。M3采用现代的过片杆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钮过片。MP:1960年左右,第一代经典MP,产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台还有快速过片的底盖,动作快的话可以每秒3张拍摄。那时还没有自动马达。M2:1958年—1967年,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从M3的0.92倍下调到0.72倍,拥有了35mm框线。M2计数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M1:1958年—1967年M4:1967年M4 MOT:1967年M5:1971年,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长相奇怪,俗称“饭盒”,第一次加入内置的测光表。M4-2:1977年M4-P:在M4-2的基础上取景器中增加了28mm框线。可以认为是不带测光功能的M6。M6:1984年—1992年,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在帘布快门前,镜头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M6 TTL:1998年,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M7:2002年,增加焦平面高速闪光、光圈优先拍摄和电子横走式布帘快门。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为M系列进入电子化机身的转折点。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正面没有刻字,更低调一点。M8:2006年,徕卡第一台数码化的旁轴相机,截幅机1.33放大倍率。舍弃传统的布帘横走式宁静快门,最高快门1/8000。拔除单眼常用的低通滤镜以及IR滤镜使用软件校正颜色,上市后不久发现红外线偏色问题,M8拥有者可以向总厂申请两片镜头前红外线滤镜修正。M8.2:2008年,M8升级版。快门的释放和上弦不再是同时进行(M8),而是中间有时间差,分别在按下和释放快门钮时,所以快门更轻声,快门震动更小,最高快门1/4000。故障很少。蓝宝石免划伤LCD。M9: 2009年,M9为首部全幅感光元件的M形数码旁轴相机(CCD全幅感光完件平方为24mmx36mm),也是全球首部无反光镜全幅数码旁轴相机。M9-P: 2011年,M9升级版,外观低调一点,没有印型号和厂牌,蓝宝石LCD表面。(已停产)M-Monochrome: 2012年,M9姐妹版,外观低调,只能拍黑白,价钱比M9贵,黑白画质比M9好。M: 2012年,也成大M,或M 10。第一台具有录影功能的M系列相机。LEICA M TYP 240使用CMOS感光组件,可以透过机身屏幕时实拍摄,透过转接环可以使用R镜头群。与X2使用相同接口的数位EVF取景器。ME: 2012年,TYP 220。是M9的基本版,没有框线拨杆。参数和M9一致,颜色为蓝黑色。MP: 2014年。LEICA M TYP 240 的升级版。没有印型号和厂牌,蓝宝石LCD表面。使用Leica的著名的摄影师马克 · 吕布(Marc Riboud)马克.吕布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952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并得到马格南的纪实摄影大师们(尤其是布列松)的真传,此后的马克.吕布一路顺风,很快便跨入到世界顶级摄影师的行列。1959年,他当选马格南欧洲分部副总裁,之后又当选总裁。马克.吕布是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国外大师级人物,他曾十多次来到中国,他关于中国的图片报道在国际以及中国都产生了很大反响。马克.吕布的作品是典型的马格南风格,他使用徕卡M6型相机,配以35毫米镜头。
Flower Child, 1967, Marc Riboud
Marc Riboud
“我一点也没有想过要见证世界……而只是好奇” —— Marc Riboud阿尔伯托 o 寇达(Alberto Korda)摄影师阿尔伯托·寇达1928年出生在古巴哈瓦那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成年之后他逐渐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个人天赋使得他成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商业摄影师,寇达曾坦言,他不喜欢人工照片,他更偏爱在自然状态下去获取绝佳的影像。在日的一次集会上,寇达用他的徕卡M3偶然拍到了这张后来成为革命浪漫主义标志的肖像。不过,这张照片并非生来“富贵”,寇达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古巴的杂志编辑对这幅肖像毫无兴趣,而当意大利出版商向他购买格瓦拉肖像时,寇达竟将这幅照片免费奉送了。直到1967年,格瓦拉死于玻利维亚,这张照片才在意大利被首次印刷。自此,不仅格瓦拉成为全球青年的偶像,而且一发而不可收,这张照片也成为目前世界上印刷最多、最广为人知的肖像。
Che Guevara, 1960, Alberto Korda
“这张照片展示了勇气与痛苦的混合” —— Alberto Korda罗伯特 o 卡帕(Robert Capa)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日-日)原名安德鲁·弗里德曼(André Friedmann),匈牙利裔美国籍摄影记者,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参与报道过5场发生于20世纪的主要战争:包括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及第一次印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帕跟随美国军队报道了北非及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诺曼第登陆中的奥马哈海滩战役以及巴黎的解放。卡帕被认为是“决定性瞬间”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作品通过凝结瞬间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戾,突出表现在他的几幅名作中。1947年,他和“决定性瞬间”的倡导者布列松一同创立了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成为了全球第一家自由摄影师的合作组织。他的照片被任何派别的人都奉为经典,没有人会批评他表现得够不够精致,裁切得够不够紧凑,调子够不够丰富。卡帕赋予徕卡相机另一种意义:相机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它象笔一样,用它的人有多好,它就有多好”。
“战士之死”,卡帕名作,捕捉了一位共和军战士刚刚中弹、倒下的瞬间。摄于西班牙内战战场,1936年。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 Robert Capa阎雷(Yann Layma)阎雷(Yann Layma),1962年出生于法国,父母均为画家。1985年他以自由摄影师身份来到中国,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中国拍摄之旅:4本中国专题的摄影画册——《KALTEX在中国》(1987年)、《歌海木寨》(1990年)、《壮丽的中国》(1995年)、《中国》(2003年),60多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60多万张关于中国的照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外国报纸杂志上的中国照片,大部分都是阎雷拍的。这种拍摄的力度和完整性在中国摄影家中也非常少见。”2005年,阎雷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法国国会授予骑士勋章。阎雷最常用的相机是徕卡——两台M6、一台R5,镜头从19mm至280mm。阎雷说“徕卡是可以让人思考的相机”。
昨天的中国
亨利 o 卡蒂埃 - 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布列松1908年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这也注定了他高傲而敏感细腻的性格。1932年,布列松购买了他的第一台徕卡相机,同年在纽约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并迅速奠定他摄影大师的地位,而那时,他才24岁。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全世界巡展。他在1952年出版的《决定性瞬间》(法语:Images à la sauvette/英语:The Decisive Moment)已成为摄影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名词。他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都有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列成具有意义的几何形态,从而显示这桩事件的完美面貌,摄影就是要抓住这一瞬间。布列松的所有照片都在遵循这一标准,而帮助他达到这一标准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他那台永远相伴的徕卡相机。
Hyères, France, 1932
布列松的第一部徕卡相机
驱使布勒松走上摄影之路的作品——芒卡西的名作《坦噶尼喀湖的三个男孩》
Henri Cartier-Bresson
一个LikeAKid的名字从20岁叫到30岁。
从伪少年叫到伪大叔,
从Kid到Kidult再到Adult,
竟然毫无知觉。。。
徕卡已经 101 岁了。在相机诞生后的总共 175 年时间里,徕卡参与了其中的一大半。 徕卡相机被发明出来之前,大体积的箱式照相机是当时的主流。虽然比起 19 世纪没有马车就拖不出去拍照的“套机”已经小了许多,但也远远称不上便携。第一台徕卡相机 Ur-Leica 诞生于 1...
是徕卡成全了华为P9;还是华为又超热了徕卡-Leica相机 TomFOD工具控 Leica相机 莱卡一个摄影人心中有永恒地位的一个品牌,随着华为P9启用莱卡镜头又唤起了我之前一直想拥有一台莱卡的欲望,之前IPHONE用蔡司镜头时候我们就想问为什么没有跟莱...
旁轴相机主题共分三部分: (上)什么是旁轴相机以及旁轴相机的早期发展(本篇) (中)现代旁轴相机的发展以及和单反相机的优缺点的比较(待续) (下)经典旁轴相机介绍(待续) 延伸阅读:相机百科 | 什么是单反相机? 什么是旁轴相机? 旁轴相机,也称为旁轴取景式相机,由于取景光...
徕卡是一家著名的德国公司生产的相机的品牌,由莱茨(Leitz)和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 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相机,也是最早确立35mm软片格式的公司。 关于徕卡的大记事:1984 卡尔o凯尔纳(Carl Kellner)在威茨勒成...
有人曾经这么评价过 Contax 的贡献:如果没有 Contax,就没有 Leica 帝国今天的地位。 确实,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确实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长。 1925年,Leitz 公司创造性的发布了 35mm 照相机 Leica I,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因为它的新颖...
上了大学大部分人仍在坚持着课间睡觉的习惯,因为一节90分钟的课并不是那么好坚持的,更何况大部分时候更像听天书一样。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既然如此大家就不约而同的上课睡起觉来。放眼望去,整间教室的三分之二都在肆无忌惮的呼呼大睡,只有那三分之一的学生挺胸抬头在听讲。也许是昨晚没睡...
五一去爬了泰山,下山来练成了“天残脚”,回想整个过程,依然觉得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经历。晚上爬山,不像白天,可以一眼看到山顶,知道还有多远,只能够以遥远的山路上依稀闪烁的灯火判断距离山顶还有多远。而正是这个特殊性,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路历程,每一次爬到前一次判断的...
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闻到一些味道的时候可以想起来小时候的事情,画面感极强,我在画面中,视角在画面外。如果你也有这个特异功能,请不要告诉我。 最开始发现这个特异功能是一次路过一家蛋卷店,香蕉味的蛋卷,满满的使用添加剂的味道,一下子想起了幼儿园时候的画面。...
也许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这句话,很多时候是无比正确的。就拿我这段时间遇到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当我遇见一个,第一天认识就喜欢上的男孩,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由于那个男孩小我五岁,年龄是一个大梗。他没玩够,不定性也是一个大梗,最重要的是,人家并不是很喜欢我,这是一...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展示我校学生团结创新、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建国68周年到来之际,我校于日下午举行“喜迎十九大庆国庆”暨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建校110周年”诗歌朗诵会,全校1700多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在庄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狩龙战记猎团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