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方志敏的诗个人简历

陈仲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916年读私塾。1925年考取芜湖民生中学,积极参加芜湖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进驻秋浦,他积极帮助六军政治部组织群众游行,搭台演讲,揭露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任青年团秋浦县委特别支部书记,同时被选为秋浦县旅外学生联合会负责人,组织读书会,恢复《新秋浦》月刊,并担任总编辑,宣传新思想,揭露蒋汪合流,叛变革命的罪行。[1]
陈仲亭个人基本信息
姓 名:陈仲亭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安徽秋浦(今属东至县)
出生年月:1908年[1]
陈仲亭重要日期
牺牲日期:日[1]
陈仲亭个人主要经历
1916年读私塾。1925年考取芜湖民生中学,积极参加芜湖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进驻秋浦,他积极帮助六军政治部组织群众游行,搭台演讲,揭露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任青年团秋浦县委特别支部书记,同时被选为秋浦县旅外学生联合会负责人,组织读书会,恢复《新秋浦》月刊,并担任总编辑,宣传新思想,揭露蒋汪合流,叛变革命的罪行。1928年春,转入安徽省立高级中学读书。安徽大学创立后,他考入安大预科。半年后升入安大法学院,并担任青年团安大支部委员。1929年初,参与领导和发动安大学生开展反对女子师范反动校长陈勉和驱逐伪安徽教育厅长程天放的斗争。后因学生叛徒告密,于4月9日被捕,经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临时军法会审处审讯,以“叛乱未遂”罪判刑两年,先后被关押在国民党安徽省特别刑事法庭反省院、安徽省第一模范监狱、安徽省陆军监狱囚禁。在狱中被选为支部委员兼小组长,参加领导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政治犯的绝食斗争。1933年上半年获释出狱。再次回到官港家乡,设馆教书,广收贫苦子弟,宣讲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斗争精神,并发展了二、三百人参加农民革命团,经常活动于大坂、昭潭,利安、木塔一带。1934年春,辗转来到上海。先在玻璃厂当工人,接上组织关系后,到《申报》馆当练习生。不久调任党的地下联络站站长。他在秋浦东开了个五金店,并建立无线电台,在特务如麻、随时可能被捕的恶劣环境中,机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未几,上级通知他打入南京铁路局继续从事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到南京不久,就在下关车站被捕。敌人为了从他的嘴里得到党的机密和电台处所,动用了各种刑具,玩弄了许多花招,均遭到严词拒绝。日凌晨,慷慨就义于南京雨花台。[1]
陈仲亭人物事迹
陈仲亭()[2]
,又名陈一煌[3]
,化名陈丹炜、陈梦湖,东至县官港乡人。出身于一个工商业家庭,8 岁读私塾,聪明好学,字也写得俊秀端庄。“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反帝反封建运动蓬勃兴起,陈仲亭不甘于家庭的优闲生活,在岳母欧阳冰衡的支持下,民国14 年(1925 年)考取了芜湖私立民生中学。该校是由共产党人李克农、钱杏邨和进步人士宫乔岩联合创办的进步学校。在学校里,陈仲亭受到了新文化思想的熏陶。民国15 年,革命运动继续高涨,民生中学被军阀勒令停办,他转到安庆私立成德中学读书。民国16 年2 月4 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在北伐途中进驻秋浦县城(今东至县尧渡镇),帮助建立了国民党(左派)秋浦县党部和各民众团体。陈仲亭担任秋浦县青年联合会主要负责人。其间,他主动协助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发动群众,举行群众示威游行,揭露北洋军阀和地主豪绅重利盘剥、欺压工农的种种罪行,把革命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吓得那些罪恶累累的土豪劣绅和官吏纷纷潜逃。
正当大革命洪流滚滚向前,秋浦县工农革命运动由县城向四乡迅猛推开的时候,发生了“三·二三”安庆惨案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秋浦县党部(左派)被迫转移到尧渡街。国民党安徽省清党委员会组织秋浦县清党委员会,并成立地主武装——县保安队,他们捣毁了国民党(左派)秋浦县委会和左派团体。秋浦县局势日益恶化。不久,接到国民党(左派)省党部转移的通知,陈仲亭等8 人撤离秋浦到武汉,在中共安徽省驻武汉临时委员会的安排下,陈被分配到苏浙皖沪四党部来鄂同志特别训练班,受训期间陈仲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7 月15 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陈仲亭被派回秋浦,任共青团秋浦县特别支部书记,并被选为秋浦县旅外学生联合会负责人、《新秋浦》月刊的总编辑。《新秋浦》是旅外学生联合会的主要文化阵地和宣传喉舌,在艺术上采用暴露与讽刺的文学手法针砭时政,灌输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旧礼教,提倡白话文,成为广大知识青年爱读的刊物,由于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后停办。
民国17 年春,陈仲亭考取安徽大学,改名陈一煌。这年下半年,陈仲亭在安徽大学发起和组织了一个“文艺研究会”,争取和团结进步学生进行反封建文化的宣传教育。是年冬陈仲亭积极领导了“惩办枪击学生凶手陈勉”的斗争和由此而引起的反对“蒋介石扣押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开除安徽大学学生领袖,下令解散安徽大学”的护校斗争。派遣代表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释放刘文典,收回解散安徽大学的指令。这场学潮以后,蒋介石以镇压不力为由,革去了韩安的省教育厅长职务,指派CC 系陈天放任安徽教育厅长兼安大校长,进行法西斯的控制。18 年初,安徽大学团支部在陈仲亭的领导下,开展了驱逐陈天放的斗争。后因叛徒胡琦的告密,国民党(右派)省党部伪造证据,陈仲亭等32 人于18 年4 月29 日被捕入狱,经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临时军法会审讯处审讯,以“叛乱未遂”罪判刑两年,先后被关押在国民党安徽省特种刑事法庭反省院、安徽省第一模范监狱。陈仲亭把监狱当作学校,通过狱外党组织,巧妙地把马克思、列宁著作及其它进步书籍带进狱中,他孜孜不倦地认真研读,进步很快。民国19 年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狱中党支部委员兼小组长。在狱中,他总是站在斗争的前列。是年夏,天气酷热,为改善狱中条件,他领导了监狱的绝食斗争,坚持了4 天,终于取得了胜利,迫使监狱当局整天开放“号门”,让“犯人”自由“放风”。由于陈仲亭出面领导绝食斗争,安徽省反省院当局认为他毫不“悔改”,加刑并移送到陆军监狱囚禁,直到民国22 年上半年才被释放。
陈仲亭出狱后,回到家乡官港,白天教书,晚上向农民宣讲革命道理,启发穷苦农民的阶级觉悟。当时,方志敏在赣东北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扩大到秋浦县大板、昭潭、利安、木塔一带。官港的穷苦百姓受到鼓舞,他们已暗中筹划,再经陈仲亭宣传发动,有200 多人参加了农民团。民国22 年12 月23 日,陈仲亭和农民团的队长商议,决定腊月24 日暴动。不料这天晚上,团员陈茂亭向他的姘妇泄露了消息,很快传到敌人耳里,当即逮捕了陈仲亭家的酿酒师侯炳根。在严刑拷打下,侯供出了起义的全部计划,陈仲亭被迫转移他乡。
民国23 年春,陈仲亭化名陈梦湖,携带妻子和一子一女到达上海,先在玻璃厂当工人。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接上关系后,被安排到申报馆当习练工人。后来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被敌人杀害,上级又调陈任中共浦东地下联络站站长。他在浦东以开电器商店作掩护,公开身份是经理,店员张英是发报员,帐房老梁是情报员。还有个张木匠,负责后勤和保卫工作。民国24 年9 月底,帐房老梁突然失踪,联络站直接领导人谷先生通知联络站人员立即疏散,电台转移外地,陈一家到英租界兆丰路暂避。过了几天,上级通知陈仲亭打入南京铁路局从事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在南京下关车站被捕,民国25 年4 月24 日凌晨于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在陈仲亭殉难3 周年时,著名作家张天翼为他写下了“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人”的挽幅,以示纪念。[2]
陈仲亭革命历程
陈仲亭,又名一煌,化名陈丹炜,陈梦湖,1908年出生于安徽省秋浦县(现石台县)。他的家庭十分富裕,其父是当地有名的财主,思想十分保守。陈仲亭自幼聪明好学,8岁时入私塾读书,先生对他十分赞赏,称他是个“有造化的孩子”。他父亲却不愿让他外出多学知识。陈仲亭17岁时,其父即给他成亲,企图把他禁锢在房帏之中。好学善思的陈仲亭面对当时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无法安于平庸富裕的生活,渴望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1925年9月,陈仲亭在母亲的支持下,考入芜湖新民中学。新民中学是由李克农、宫乔岩等人创办的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读书的主要是在芜湖反奴化教育斗争中从教会学校退学或遭教会学校开除的进步学生,革命氛围十分浓厚,当时被称为芜湖的“水泊梁山”。陈仲亭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接受了大量的新思想、新文化,阅读了《新青年》等许多进步书刊,受到钱杏邨等进步教师的教诲,从而认清了许多过去苦苦探寻,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的社会问题。  1926年底,陈仲亭回乡度假期间,正值北伐军一举击败孙传芳在当地的军队,攻占县城。陈仲亭决定留在家乡,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他作为秋浦县青年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积极领导和参与革命运动,因此遭到父亲兄弟一致强烈反对,并断绝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但是,陈仲亭宁可饿着肚子也要从事革命活动。他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断然与父兄决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秋浦县陷入白色恐怖。陈仲亭来到武汉,找到中共党组织,并在非常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把自己彻底献给了革命事业。宁汉合流后,陈仲亭重返家乡,担任秋浦县共青团特别支部书记,同时被选为秋浦县旅外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他组织青年读书会,翻印革命书籍,编辑进步刊物,为教育培养进步青年做了很多实际工作。  1928年春,陈仲亭到安庆省立高级中学读书。不久,他改名陈一煌,考入安徽大学预科,半年后升入安大法学院。他担任了安大共青团支部委员,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学生运动。1929年初,陈仲亭因参与领导反对蒋介石爪牙、安大校长程天放的斗争遭到逮捕,被以“叛乱未遂”罪判刑2年。陈仲亭在狱中仍然保持了坚定的革命斗志,经受住了考验。1930年9月,他在狱中参加中共党组织,并被选为狱中党支部委员兼党小组长。这时,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上级指令狱中党组织举行暴动。在条件极不成熟的情况下,暴动遭到严重失败,许多党员牺牲,陈仲亭被加刑,直到1937年上半年始得出狱。  陈仲亭出狱回到家乡时,其兄陈伯亭、弟陈叔亭已成为当地反动政权的重要人物。由于政治立场尖锐对立,兄弟三人成了陌路人。陈仲亭在家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当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革命武装活动已进入陈仲亭的家乡时,他组建了二三百人的农民革命团,准备在家乡发动武装暴动。后由于计划泄露,陈仲亭离开家乡避难。他化名陈梦湖,1934年春辗转来到上海,和党组织接上关系。他担任了地下联络站站长,在险恶的环境中与敌巧妙地周旋,坚持为党传递重要的情报。1935年底,由于情况突变,联络站被迫停止活动。不久,党组织又通知陈仲亭打入南京铁路局继续从事地下工作。陈仲亭到南京不久,由于叛徒出卖,在南京下关站被捕。  陈仲亭被捕后,遭到敌人种种酷刑和利诱,却始终不为所动。敌人见从这个“共党要犯”的口中得不到只言片语,最后将他杀害。日凌晨,陈仲亭和13名同志一道牺牲于南京雨花台。[4]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东至县烈士陵园[引用日期]
. 芜湖党史方志网[引用日期]娄梦侠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男,汉族,江苏邳县人。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
,同年4月,按照组织指示以国民政府土山市公安分局局长的合法身份为掩护,返回邳县开展党的活动。1929年初被列入清党黑名单,随后转调多处。1930年9月底,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六届三中(扩大)全会大会期间的保卫任务,曾任中央苏区省国家政治保卫局任侦察部长、省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江西省保卫局长。在江西省国家政治保卫局向转迁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同年6月9日被敌人杀害。[2]
娄梦侠基本信息
姓 名:娄梦侠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江苏邳县
出生年月:1906年
牺牲日期:日[3]
娄梦侠人物介绍
娄梦侠,江苏邳县薛集娄楼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幼年受私塾教育。1921年入土山高等小学。1923年入邳县甲种师范学校。其间,受到新思想影响,关心国事,一心向往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军。1927年秋,北伐军从邳县撤退时,便毅然弃学,随军撤退到南京,入南京警察教练所。此期间,受到中国共产党邳县旅京支部的帮助和教育,积极参加党的革命宣传活动。[3]
1928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按照组织指示以国民党邳县土山市公安分局局长的合法身份为掩护,返回邳县开展党的活动。他待人和气,关心群众疾苦,做事果断。抄没了鱼肉乡里、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陈伊峰、陈士髦等的财产,并将他们囤居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引起地主豪绅的惊恐和右派的不满与反对。
1929年初,国民政府江苏省党部派监察委员段木贞来邳县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人,他被列入了黑名单。中共徐海蚌特委遂将他调到中共东(海)灌(云)沭(阳)联合县委工作。联合县委派他到东海县白塔埠一带搞农民运动。不久,又被调到灌云县大村并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任书记。此后,参与中共灌云县委的领导工作,任县委委员。同年夏,因身份暴露,被调到上海。在上海,以大东门公安局人员身份为掩护,到码头工人中从事党的秘密活动。不久,被调到中共中央做政治保卫工作。1930年9月底,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六届三中(扩大)全会大会期间的保卫任务。1932年,被调到中央苏区江西省国家政治保卫局任侦察部长。1933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任江西省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同年10月,当选为中央苏区江西省委常委兼保卫局局长。在12月,江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934年,在二届全苏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江西省保卫局长。在任保卫局长期间,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为革命忘我工作。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被留下坚持斗争。1935年2月,江西省国家政治保卫局向转迁。在宁都,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关押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和高官厚禄的诱降,大义凛然,坚贞不渝,严守党的机密。同年6月9日被敌人杀害 。[3]
娄梦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卫士
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第88页上,热情地称赞娄梦侠烈士说:“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方志敏同志为什么这样高度赞扬娄梦侠烈士呢?这里面隐藏着革命英烈娄梦侠从事革命斗争的曲折动人的英勇事迹。[4]
  娄梦侠,原名娄培儒,又名子珍。1906年出生,江苏邳县(今邳州市)人。幼年读私塾,后入小学。在邳城师范学习时,接受新思想,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参加“扒坟队”,扒恶地主的祖坟。[4]
  1927年11月,娄梦侠在南京警察学校就学,翌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清凉山党小组的领导下,他率众参加全市游行示威活动,不避风险替党组织传递情报。1928年4月,党组织指示他以国民政府邳县土山公安分局局长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回乡闹革命。[4]
  回到邳县后,娄梦侠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即到土山公安分局当局长。他上任后,接连开了3个会议,工作基本上打开了局面。在和地下党员许季诺交谈时,他了解到街西头的恶霸地主陈伊峰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决定发动群众起来斗倒他。  [4]
 通过调查,发现陈伊峰倚仗权势,3年没有缴纳税款,于是就以“抗税罪”逮捕了陈伊峰,将他家3座粮仓打开,将仓里的粮食分给群众。[4]
  通过这次斗争,娄梦侠发现了一批积极分子,经过培养、考核,发展了曹贵山等3人入党,建立了土山支部,他担任支部书记。[4]
  1927年1月,国民政府江苏省党部派段木贞来邳城“清党”,一下就逮捕了6名共产党员,邳城一片白色恐怖。接着殃及土山,娄梦侠站不住脚了,就去了东海。这时,担任东海县委书记的是邳州籍的李超时,同乡相见,非常亲热。[4]
  经县委研究,决定让娄梦侠以县委委员的身份去白塔埠当教师并开展工作。娄梦侠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来到了白塔埠小学。这个学校的校长叫孙达之,是共产党员,还有党员教师冯菊芬、丁曼君、徐从忠等,设有教师党支部。[4]
.中华英烈网[引用日期]
.新华日报
.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警察网 [引用日期]陈葆元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陈葆元() 江西铜鼓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与陈逸群等人一起,建立了中共铜鼓县第一个支部,并当选为书记。次年春,任国民党铜鼓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1928年秋,参加彭德怀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历任红五军大队党代表、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第七军第二十一师政委,红三军团后方留守处政委,中共河西道委书记兼地方红军独立九师政委等职。1932年10月,在遂川高坪地区突围时,壮烈牺牲。[1]
陈葆元简介
() 人。曾就读于南昌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后回铜鼓从事革命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五军第十大队党代表、红五军第一纵队队长、红三军团第三师七团政委。1931年任红三军团独立师政委。1934年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同年在江西遂川营前战斗中被俘后被杀害。
姓 名:陈葆元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江西铜鼓
出生年月:1902年
牺牲日期:1932年10月[2]
陈葆元经历
1919年,发起组织铜鼓县学生联合会,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甲工学潮”。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毕业回县,在奎光小学任教,以此为掩护,开展建党工作,不久辞教,开办“公有号”裱画店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年底,创建中共铜鼓支部干事会,任书记。1926年春,任国民党铜鼓县临时党部常务委员。9月初,北伐军抵湖南,亲自前往浏阳联系,并组织群众,配合北伐军作战,迎接北伐军入城。1927年4月底,任国民党铜鼓县党部工人部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6月4日突遭右派势力拘捕,机智逃脱后,向群众揭露“六四”事变真象。后隐迹乡间。1928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大队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4月,任红三军团后方留守处政治委员,协同做好支前工作。1932年4月,任中共河西道委委员。6月,任道委书记。7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率小队武装在上犹鹅形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0月,在遂川高坪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2]
陈葆元事迹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在紧邻铜鼓的湖南省平江县领导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同年秋,彭德怀率领红五军转战至铜鼓,陈葆元当即告别亲人参加这支人民军队,从此走向戎马生涯。[3]
陈葆元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对铜鼓革命以及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仍然十分关心。1929年9月,他随部队第一次回到了离别一年多的故土。他没有借这难得的机会去与亲人见面,而是立即找到赖怀恺的家属打听“六四”事变的罪魁祸首。第二天,他又在县城附近的武曲官召集了几百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向广大工农揭露蒋介石及其走狗背叛革命、屠杀革命者的罪行,宣传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劳苦群众要做社会的主人,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并且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完全有力量打倒他们,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他的话赢得了到会群众热烈的掌声。1930年4月,陈葆元再度随军回到铜鼓。这次他设法见到了妻子和女儿。妻子见他又黑又瘦,忍不住流下了心痛的眼泪。他心情沉重的开导、安慰妻子说:“我是黑了、瘦了,但这是谁造成的?是反动派!眼看我们有美满的家庭,却不能团聚在一起,这又是谁造成的?是反动派!我参加红军为的是打倒他们,打倒保护他们的旧社会、旧制度,叫穷人翻身站起来。我的作为说不定会给家里带来这样那样的麻烦,但要忍受住,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3]
陈葆元参加红军后组织上派他搞政治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地方斗争的经验,做出突出成绩,在短短三年时间,便从一般干部迅速提升为师级领导,得到彭德怀及红三军团组织的极大信任。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根据军民在毛泽东和朱德统一领导下,严阵以待,作好了粉碎敌人进攻的准备。这时,红三军团正驻在中央苏区兴国的梅窖、古龙岗一带地区积极准备反“围剿”工作。彭德怀和红三军团组织考虑到此次反“围剿”斗争规模大,后方的支前工作将会显得更加重要,决定派几名得力干部到军团后方留守处的加强领导。于是,陈葆元被调往该处任政委。
留守处摊子大、人员杂,而且任务既繁重又紧迫。陈葆元去后,具体负责赣江以西上犹、遂川、吉水、泰和、安福、永新等县的工作,与留守处主任张平凯既分工又合作,很快组建了支前机构:建立了三个战时流动后方医院、五个固定性医疗点,担负分散救护医治伤病员的任务;组织了一个新兵训练营,对新参加红军的青年进行基础训练;成立了一个俘虏官兵训练团,对俘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组成了一个修械所,修理废旧枪炮;加强了筹款、筹粮等物资保证部门的力量,为前线和后方部队解决给养问题。总之,在为期三个月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陈葆元和张平凯领导后方留守处各种机构积极工作,奋力支前,共招收、训练了17个连的新兵,教育、改造了两个营俘虏,治愈了五个连的伤病员,并将这总计4000多人的队伍全部补充到了前线;另外,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把一批又一批的布匹、粮食、油盐和枪支弹药等军需物资及时送到前线,保证了前方作战部队的给养和装备。在短短半个月中,红军由西向东横扫七百余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多支,赢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3]
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对陈葆元、张平凯领导的后方留守处工作十分满意,当即以军团党委的名义亲笔写了一封表扬信给他们,信中说:“你们6月19日给前委的来信,各县的慰劳品皆已收到,请转送前方同志对后方同志的谢意……两个新兵团已全部顺利到达,干部的新兵的情绪异常饱满,很有组织纪律性。这和你们后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同时证明你们的工作是极端负责的。卓有成效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后方的工作做得更好!前后方共同配合,尽快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人民群众的胜利果实,取得更大的胜利!”[3]
此后,陈葆元和张平凯等人一道,没有辜负彭德怀和军团党委的希望,接着又在同年7月至9月第三次反“围剿”中,领导后方留守处全体人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配合作战部队彻底粉碎的敌人的“围剿”。
1932年2月,红三军团由中央革命根据地西渡赣江,进入江西苏区上犹等地休整并做群众工作。4月间,军团部奉中共中央局指示,将管辖上犹、崇义、遂川及湖南桂东等县的西河特委改为河西道委。这时,军团组织考虑到陈葆元在河西一带活动时间长,情况熟悉,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决定派他担负道委工作,与贺昌、谢作玲三人组成道委,由贺昌任书记。[3]
接着,陈葆元与贺昌随同彭德怀,滕代远、袁国平等军团首长一道,检查了过去河西特委的工作;随后,便借助军团驻扎在该地区的优势,积极筹备,迅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开办道委训练班,培养地方干部;组织查田委员会,解决土地问题;整编地方武装,将游击队改编为地方红军;组织拥护红军委员会,开展扩红运动;建立粮站,筹集军粮;组织工作团,开辟新区工作等等。以扩红和筹粮为例,仅一个月,就扩军1000人,筹粮6000担。[3]
同年6月,贺昌调走,陈葆元接任道委书记。这时,蒋介石亲率30万军队开始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红三军团已离开上犹投入反“围剿”战斗,道委的工作进入了战时的紧张状态。[3]
7月间,国民党军李振球部进攻上犹。因上犹一带的红军独立第九师第三团和第四十三团已编入红三军团,留下的力量十分薄弱,所以尽管英勇抵抗,仍遭失利。8月底,敌军占领河西道委及上犹县委驻地营前地区。这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陈葆元指示上犹县委书记朱仲然带领大部分同志护送革命家属和群众向湘赣苏区的永新等地转移,而自己则率小股武装留在上犹境内靠近遂川的鹅形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3]
10月的一天夜晚,陈葆元带一支48人的队伍,经过上犹与遂川交界处的五指峰石壁,于黎明前进入遂川的高坪地区,不料黑暗中忽与一股敌军迎面相遇。陈葆元立即率队奋起冲杀,和敌人展开了一场激战,终于在天明时分将敌击溃。然而,这时驻在离此地不远的大批敌军已闻讯赶来增援,将陈葆元等团团围困在山上,并疯狂的放火烧山。一时枪声四起,烈焰腾空,情形十分危急。陈葆元连忙组织队伍奋力突围,但因寡不敌众,未能如愿。接着,敌人的包围越缩越小,陈葆元率队顽强抵抗。当敌人逼近身边时,他挥起驳壳枪一连击毙两名匪徒,然后猛地向山下冲去,不幸被枪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仅30岁。[3]
.江西英烈 [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华英烈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志敏的后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