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锯锹战斗力能在北方生存吗

长颈鹿锯锹(pgk)饲育记录
甲虫 / 知识趣闻
回复 甲虫获取更多关于 甲虫 的文章
精选自甲虫部落吧
2015 年初繁殖的长颈鹿(pgk)幼虫如今几乎全部羽化,剩下个位数的幼虫还没有做蛹室的迹象,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成绩吧。从这批已经羽化的长颈鹿中挑出3只比较有特点的个体跟大家分享饲养记录。
1,第一只,雌雄同体个体
2015 年,3 月回收到1龄幼虫。
2015 年,5 月第一次换土,3 龄初,8 g。印象中这只幼虫可以看到卵黄,外形上也没有出现畸形,所以把它当作母虫饲养,自然也没有记录头伏…
2015 年,8 月第二次换土,17 g,依然是当成母虫去管理,也没有仔细去记录,计划最后一次换土,然后直接挖成虫,至于它的体重还有没有上升不得而知…
2015 年,11 月初,同批母虫开始化蛹,羽化,隔着容器看到这只也已经羽化,挖出来居然是雌雄同体…第一次养出这种个体,通过饲养记录看,这只体重跟幼虫期都是母虫的状态,羽化后个体也不大,母虫部分45mm左右,公虫部分75mm。看过不少雌雄同体个体,体型上都不大,我想是一半母虫个体会束缚另一半公虫个体的体重继续增加,所以雌雄同体应该很难长大。
2,第二只,粗牙个体
2015 年,3 月发现卵。
2015 年,5 月换土,刚转3龄,10 g,头伏16·7。
2015 年,8 月换土,41 g。
2015 年,10 月换土,54 g。
2015 年,12 月中旬发现化蛹,挖出放入人工蛹室,蛹重 34 g,大颚粗的很夸张,但是长度不够,身体比例一般,感觉这样的粗牙个体普遍因为横向发展而达不到理想的体长,虽然蛹重很大,我对它的体长不是很看好…
2015 年,12 月末羽化,体长 111 mm。比预想的大一点,整体都比一般个体粗壮。幼虫时体重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化蛹成粗壮个体,所以蛹重跟体长并不成正比。
3,第三只,大型个体
这只是目前这批幼虫羽化后体长最大的个体。
2015 年,2 月刚卵化为 1 龄幼虫。
2015 年,5 月换土,3 龄初期,15 g,头伏 16·4。
2015 年,8 月换土,39 g。
2015 年,10 月换土,51 g。
2016 年,1 月发现化蛹,依然放入人工蛹室,蛹重 32 g。
2016 年,1 月末羽化,体长 113 mm。身体比例要比第二只好很多,整体宽度就略逊一筹。从记录上看,这只幼虫体重跟蛹重都没有第二只粗牙个体大,但是幼虫期更长,羽化后体长也最大,所以说幼虫的头伏,体重只是用来衡量它体长的一个标准去参考,并不代表头伏大,体重大,就能羽化出更大型的个体……
以下是这两只公虫的数据,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第二只,蛹重:34 g,体长:111 mm,牙长:43 mm,头伏:30 mm,胸伏:32.5 mm。
第三只,蛹重:32 g,体长:113 mm,牙长:47.5 mm,头伏:28 mm,胸伏:30 mm。
以上是这批比较有特点3只幼虫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下面说一下饲养食材,环境等。
1 龄 2 龄幼虫使用 500 毫升布丁碗饲养,直到3龄初期公虫换入 5 升容器,母虫 2 升即可,直到羽化。食材依然是虫林,湿度可参考队长的帖子,基本3个月一换土,中间注意走菌现象发生,如果走菌严重,应该及时更换木屑。
饲养温度 20~26 度,无温控,个人认为最适合长颈鹿幼虫生长的温度是 22~24 度,有条件的虫友不妨试试,记得早年日本的一只 118 mm个体就是全程温控 22 度,同样是使用木屑饲养,我刚接触甲虫时,打算在日本一家虫店给长颈鹿幼虫买菌瓶,老板却推荐我用木屑饲养,他说长颈鹿没必要使用菌瓶,尤其是没有稳定温控的条件下,效果不见的比木屑好,木屑一样可以饲养出极限个体的长颈鹿…
这里说一下,长颈鹿幼虫对温度要求不高,对温差大的环境也相对容易适应,比起苏门,巴拉望等巨扁更加容易饲养,体重上升速度虽不如巨扁,但也可以成长为超过 55g的巨大幼虫,再加上成虫外形不同,长颈鹿依然是世界最长之锹甲!这个品种饲养很简单,适合新手,这里推荐给各位新人。
也给自己定个新目标,长颈鹿突破 115 mm!
* 后台回复 甲虫部落吧可获取其公号
作者丨虫出江湖
文章已获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长颈鹿锯锹形虫VS绿巨螳螂VS狼蛛VS黄蜂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您是想问结果吗 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狼蛛一定是最先死的 然后锯锹形虫与螳螂打 那个虫子外壳硬不好打 螳螂会输 就剩下黄蜂和虫子了 黄蜂获胜的几率大 黄蜂可以飞尾针可以反复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纹锯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