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里一句话,未雨绸缪的事例什么?

60417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小小歪仔)
(啊泽女朋友)
(阿狸酱酱)
第三方登录:15069被浏览2704315分享邀请回答7.5K6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K7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_市民心声
[您的位置]
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点击次数: 4340
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362 
作者: ( 11:40:02) &
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来吧来吧,2008  芜湖市房地产界有个蛮有名的女记者,以热爱抬杠而著称,有次跟我讲,现在的人都奇怪了,真话不愿听、喜欢听假话。我说,其实这早就是个规律了,鲁迅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人家里生了小孩,你去看望,如果你说,这个小孩长得有福相,将来肯定能当大官。这明明是假话,可人家肯定很高兴。你要是讲,这个小孩将来是要死的,这当然是真话――人都是要死的。但明明是真话,人家肯定会把你暴打一顿。 这个小段子,其实说出了一个道理:我们最相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只相信、只愿意相信那些与自己的观点相吻合的信息。 房地产界这种现象很突出。很多的人、相当多的人,似乎都只愿意听那些自己想听的话。每天他们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消息,好象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情况、了解最新的走势,其实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某个观点寻找证据。他觉得房价要跌,那么,凡是说房价要跌的文章,就成了对的、好的、为老百姓讲话的;反之,就是错的、坏的、为开发商谋利的。他认为必须要在某处买房,你再怎么告诉他不要非理性地排队,他都觉得你在害他,非要把这处房子买到手。这是说单个的人,开发商也一样。前段时间有家公司,明明已经有人告诉他们不能再虚开高价了,它仍然坚定地把价格往6000元去推,完全忘记了两个月前自己的房子才卖4000块。  人都是很自信的。但世界是客观的,你的自信必须建立在对问题有足够深入、足够全面的思考与分析之上。感性的想法,可能在谈恋爱中会有所作用,放在经济、市场领域,就只会对自己造成不利。更重要的是,如果很多个人的想法叠加起来成了社会的总体想法、主流想法,那危害的就不是你个人了,而是整个社会。  刚刚迎来2008年,这段时间芜湖市房地产界有句流行的话: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秋天到了,冬天即将来临。据说是某全国性大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在该公司高层会议上说的,被这家公司的人带到芜湖后,经过一些政界、商界精英的传递,开始流行了。这话的流行,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说话的人。因为他是大企业家,他肯定掌握很多我们普通人没掌握的人消息、内幕,所以他的话肯定是对的。二是说话的背景。从国家到芜湖,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从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我们老百姓一看到从紧,自然就会想到偏冷。三是说话的时机。你看看,前几个月,芜湖市任何一个房地产盘子开盘,100套房子肯定有400个人排队。现在呢,100套房子只有50个人报名。如果说这是“危言”,反而成了当下最迎合口味、最顺应民意的话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都喜欢听“危言”了,说股市要跌、说房价要跌、说经济要冷,说得越危险,越有市场。  上网去看一下,只要是有BBS的地方,对房价上张、房价过高是一片骂声。骂,是对的。因为,房价的确是高了、涨幅的确是大了。但是,开始正确不代表结束就正确、起点正确不代表终点正确。仔细听听这些骂声、看看这些观点,似乎房价跌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就顺应民意了。这其实是一种很肤浅、很危险的想法。更危险的事情在于,一大批专家级人物、学者式观点出笼了。专家们开始分析了、学者们开始预测了――房价真的要跌了。一批预言家似乎对于房价下跌有种莫名的兴奋,一批评论家更是对每一个房价下跌的消息都笑脸绽开。民众只有情绪,精英还有分析。这两股势力结合在一起,是可以摧枯拉朽的。 今天我就来以提问的方式,漫谈几个观点。不敢说是“忠言”,权当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吧。以此来开始2008――我们期盼已久的幸运年、奥运年之旅。 一、房价真的会跌吗?“拐点”真的来了吗?  谈房价跌不跌,必须先来谈什么是房地产。我写的第一篇房地产评论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分析。这是所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的起点,连房子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价格?  从供给的层面来说,房地产业,有两个属性,第一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第二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从第一个方面来说,中国有句古话,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是社会稳定、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所以,各级政府对此都是很重视的。都想让老百姓有房可住,居者有屋。稳定,才能发展。从第二个方面来讲,我们正全面走进市场经济,房子已经成了商品,由于房子这种商品市场广阔、附加值高、拉动性强,房地产业成了缴纳税收多、吸纳就业多、关联配套多的一大支柱性产业。  从需求的层面分析一下,城市里大约分成三种人,完全买得起房的人、完全买不起房的人和不完全买得起房的人。不管房价涨、跌,第一种人都买得起。只不过如果跌了,他的资产会缩水,涨了,它的资产会增值;完全买不起房的人也不关心房价涨、跌,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商品房的对象,他们是政府的保障对象。你涨,他买不起,跌,他也买不起。第三种人,是弹性最大的人。他们日常消费之后有剩余,但是如果房价过高,他就买不起;房价低一点,他就能改善居住质量。所以,涨,他就骂;跌,他就高兴。但第三种人,又是开发商想争取的市场主体,他们数量最多、刚性需求最大。目前他们买房,一方面靠自身财力,更重要是靠信贷、靠亲戚朋友支持。  从供给上来说,商品(也就是房子)跌价了,不好卖了,资金就会从这一产业退出,转向另外的产业。万科可能就不做房地产了,改生产电视机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产业转移、资本转移。大批进城务工的人就会失去工作(看过一个资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里,有50%是在房地产工地或与之相关的岗位)、巨额的财政收入就没法实现,那些依靠房地产行业的策划公司、广告公司、钢铁公司、混凝土公司就会关门。但是,商品(也就是房子)太贵了,老百姓就会买不起,社会就会不稳定。如何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成了考验政府智慧和调控能力的试金石。  从需求的层面来看,如果调控的目的是为了让商品房价格下跌,那么第一种人仅仅是资产缩水,对他个人没影响,但加总起来却代表着社会财富在缩水;第二种人也得不到下跌的实惠,仍然会为得不到保障性居住而烦恼。因为房价下跌并不代表保障性住宅增加;第三种人看起来似乎能够买得起房,但由于供给不足、信贷政策偏紧、交易成本增大(不断加大的交易费用和税收),会仍然买不起房。  所以,不论是社会舆论还是调控措施,必须要明确,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连目的都不清楚、效果也没分析、对象也搞不清,这种盲目性危害,会挫伤多年积累起来的发展势头。 二、是不是因为市场化才导致了高房价?  从现在出台的种种措施、办法来看,似乎背后有一种观点在支撑――市场管不了房价,要由政府来管。支持者会说,房价如此之高,政府要负首要责任,应该切实管起来,让价格降下来。  参看我以前写的文章就会得出,恰恰是市场化程度太低才导致了房价高。市场意味着竞争。你定价高,你的对手就会用低价来打击你。芜湖上个月就出现了这种局面。SM公司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对外放话,扬言要把房价定在8000以上,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的反响。XH公司跟SM公司在同一地段,真是笑坏了,赶忙定了一个高价。结果SM公司耍了一个滑头,真正开盘时定了一个比XH公司还要低的价格,一下子赢得了销售主动,也让XH公司陷入被动局面。可见,只要你放开手让市场去调节、让企业去竞争,老百姓就会享受到竞争带来的好处。放眼中国所有的产业,凡是垄断度高企业:石油、供电,就是价格越走越高的行业;凡是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电器、汽车,就是价格越来越低的行业。  可能你会说,现在的芜湖房地产市场,公司那么多、竞争也激烈,怎么价格还是贵得离谱呢?还是那句话:市场化程度低了。比如汽车,为什么以前那么贵、现在那么便宜。是因为前些年全国一年才能产几十万台车、现在中国一年能产上千万台车。要是现在全国这些汽车企业,每年还是只有几十万的产量,汽车市场始终供不应求,价格还是降不下来。同样的道理,芜湖市现在有几百万人,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芜湖来上学、上班、创业、投资,旧城改造又不断推进,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刚性购房需求。可我们每年也就那么点商品住宅供应量。开发商是最聪明的,他们会发现,根本不用做广告、根本不用请销售公司,开盘时在《大江晚报》上发个消息,当天晚上就开始有人来排队了。如果芜湖的住宅供应量翻一番,你看房价是什么局面?经常有人说合肥房价比芜湖低,为什么低,大家去合肥看一下就知道了。东南西北,全部在搞新区建设,大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大面积的竣工和销售面积,充分的竞争当然会带来低价的房屋。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还有一个毛病在于,产品单一性。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要居住,你都只能往商品房里去挤。上大学的时候租房子跟女朋友一起住,一毕业他也嚷嚷着要买婚房。没办法,没有便宜的房子可买。拆迁户没有安置房,年轻人没有二手房,中低收入没有限价房,困难群体没有廉租房,怎么办,都买商品房。这也是市场化程度低的表现――只提供一种产品,别的没有。什么样的市场只提供一种产品?垄断性市场。方圆几百里,只有我一个店,我只卖酱油,要盐没有。  因此,如果真的想要老百姓能够买得起房,还是要从提高市场化程度去着手。政府的调控,必须要从需求层面去着手,如果盯着产品价格、盯着市场供给,那只会越管越死、越管价格越高。石油,管得死吧,价格越来越高;火车票,管得死吧,越来越高。猪肉涨价限猪肉、牛肉面涨价限牛肉面。著名的、可以影响决策层的经济学家樊纲前几天在社科院作报告,说,从水泥、钢铁、电解铝,政府一路管过来,很辛苦。当然辛苦,那么多种商品,每种你都从价格层面去管,不辛苦才怪,那是超级电脑才能做的事。汽车,国家保护政策一分开,立刻开始降价,一直降到工薪阶层也能够得着的地步。而且,说到底,产品是企业的,我定什么价、我想怎么卖,是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不应该干涉。 三、什么叫结构性通货膨胀?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高层的认识已经逐渐明晰化,不再象以前那样含含糊糊地用“经济过热”这种词,“通货膨胀”已经见诸于文件和报端,当然,使用的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个词,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想问一下,有没有“非结构性通货膨胀”?很多官方经济学家、主流媒体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解释是:不是所有商品全面上涨,而是有的涨、有的不涨。不是所有商品同步上涨,而是有的涨得快、有的涨得慢。如果这么理解的话,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通货膨胀(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都是结构性通货膨胀,根本就没有非结构性通货膨胀。中山路步行街的光面从1块2涨到1块5;别克轿车4S店的经理到我办公室来却说,要是我现在给钱他就降价2万一辆。  这是经济大势,绝不是务虚,因为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其实,物价的上涨、房价的上涨,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完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由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产业链条中的重要性,分析房地产,就要将其置于宏观中去分析。当前的房价上涨,是物价总体上涨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也一直在提高,财富的积累也一直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水平上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物价上涨幅度如果超过了财富积累速度,那就说明货币财富多于实物财富――钱多货少。钱为什么会多?只有银行才能印钞票,钱多了肯定是银行钞票印多了。银行为什么印钞票?一是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简单地说就是放贷款。二是外汇兑换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招商引资政策,外资大量涌入中国,每进入一美元、我们就要印7块多钱的人民币,否则货币收支就不平衡。  外资进来的利弊,非常复杂和专业化,就不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了。就说这企业贷款。央行开始分析,哪一类企业贷款最多,原来是房地产企业。于是从银根上下手,收紧贷款口子。这看似证明了房价下跌论,但只要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反而会导致房价上涨。因为贷款口子一紧,房地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会下降,房子供应量就会少,价格就会上去。而且,这次宏观层面的房地产调控特别是加息政策,并没有对合理购房需求的房贷加息,而只对第二套投资需求的住房信贷加息。如果调控目的是为了打垮开发商让房市大跌,大可以同步提息或单独加大住房信贷的利息,甚至可以全面取消对第一套或所有住房的信贷。这也说明政府未来调控的底线仍是要提高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住房,而非扼杀整个市场。  前段时间芜湖有次发布会,提出“保障一批住房、供应一批住房”,这证明我们的政府开始充分认识到必须尽到政府责任――满足第二种人的居住需求,帮助第三种人实现居住需求。 政府干政府的事,企业干企业的事,房地产市场才是健康的。政府应该去干非竞争性的事,干市场不解决、解决不了的事。市场的事,让企业去做。那么,一时的价格涨跌,只要是纯粹的市场化行为,都会在自然的调节中趋于平衡。多说几句,调控政策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调控,是调控需求。产业结构优化,是供给。说远一点,我们经常说的“产业结构优化”也是不科学的。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企业,产品以千万计,而消费者有13亿,纵有三头六臂,政府也无法获得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足够与详细的信息。没有充分信息,怎么可能认识“最优结构”?又怎么可能合理安排社会经济活动?所以,在工业方面,我们正越来越向市场化方面发展。但是,在房地产管理领域,工业思维似乎刚刚开始。希望这种局面早早结束或根本不要开始。只有企业才最了解市场,政府只要提供公平的环境、公正的平台,确保所有企业在一种标准下竞争,就可以了。 2007,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喧嚣,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背后,华南虎造假、华为门裁员、家乐福抢油、钉子户拆迁、黑窑工落难……希望2008,能多点和谐、多份理性。新年快乐。芜湖快乐。芜湖市民心声网 http://www.
 此主题共分2页: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520 
作者: ( 16:42:25) &
&&&&能写出这么多字我已经佩服你了~~~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530 
作者: ( 16:59:11) &
&&&&能有火花的帖子,也只有吴真!  &&&&能有经典话语的帖子,也只有吴真!  &&&&个人建议:最好能出本书,那样就会有更多“蒸饭”了……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545 
作者: ( 17:32:24) &
&&&&我刚说我快成"金粉"了,这里又多了一个"蒸饭",哈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556 
作者: ( 18:34:56) &
&&&&看过楼主的其他回帖,我是赞赏你的思辩和哲理的。你的深层次在论坛还是为数不多的。  尽管我对房地产和经济学这一类一窍不通,但我知道好雨知时节,我选择了最佳的机会购房。所以我提前在长江大桥开通前倾囊而出购买了本市房。我知道大桥一通,芜湖经济发展的势头必将突飞猛进,必将拉动整个市区的房地产开发的热潮。现在我居住的房子长了3倍多就是见证。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602 
作者: ( 20:56:30) &
&&&&再发达的国家都有贫民窟,是吧。所以要涨要跌我们说了不算。。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614 
作者: ( 21:33:12) &
&&&&是真真的帖子,我基本上是不抬杠的。  有关真话假话,往小里说,人都是自恋的,  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不对,也在找理由证明自己的对。  往大里说,掩耳盗铃,自古有之。  得了07红人奖,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  两千多篇帖子证明了什么?  是职能部门怠于回复,是民众对主管部门的不信任,  还是这个行业有太多的话题可说,太多的漏洞可钻?  至于拐点,如果把目光集中于价格,  还不如把目光集中在付款方式的改变,以及合同的公平上,  理性,价格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784 
作者: ( 13:31:30) &
&&&&虽然是真真的帖子,我还是抬一小杠:  “芜湖市房地产界有个蛮有名的女记者,以热爱抬杠而著称”好象是“芜湖市新闻界有个蛮有名的房地产女记者”,莱莱毕竟是新闻界人士蛮,尽管她的房地产专业知识比很多业内人士还要丰富。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5962 
作者: ( 20:43:08) &
&&&&  还是说两句吧。  我想先说的第一句是好话:真是辛苦楼主了!  接着想说的第二句是实话:本人对楼主的观点不敢实在恭维!  为什么本人对楼主的观点不敢实在恭维?关键是楼主文章看起来好象蛮有道理,其实只是泛泛而谈,如果细致深入地分析有很多提法值得商榷!例如就拿说房价涨的“涨”字来说吧,究竟是供不应求的涨?还是囤积具奇的涨?是成本增加推动的涨?还是人为炒作的涨?是与物价同步的涨?还是随心所欲的涨?是企业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的涨?还是恶意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涨?我想只要把“涨”字分析透了,真正把握了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也就不难对症下药了!除非你本质上就不愿作为!至于一是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想并不重要!因为即使是最重要的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果它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没有益处甚至有害,我想这样的支柱性产业不要也罢!现在我们的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强调:改革发展的成果应该有全体人民共享!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大家知道前段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外贸、投资、消费,而且应该主要是现在外贸和投资,现在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支柱产业也应该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天就谈这些,不当之处,肯请指教!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7370 
作者: ( 14:11:26) &
&&&&谈房地产,不如谈男女关系,跟的人多、也热闹。不过谈房地产跟谈男女关系一样,你说二他说一、你谈鸭他讲鸡的现象同样存在。 最近雪灾,突然觉得这雪灾跟房地产市场有个共同点:  有个外地朋友来芜湖,被困在这儿走不掉了。在那儿发牢骚:北方冬天经常下雪、下大雪,难道北方那些城市遇到这种情况也手忙脚乱、也交通中断、也生活受阻、也物价飞涨?我回答,因为那些城市经常下大雪,所以应变措施、应急预案很充分,就象北京,家家户户都有暖气、冬季不低于16度。不象芜湖,没空调的话,室内室外一样冷。芜湖这边,五十年没下过这种雪,谁知道怎么应付?扫雪车都不知道什么样,把推土机开上马路推雪,吓得路人四散而逃。市场经济发展多年、小商意识蕴藏千载,政府的动员能力明显在下降,再也不见二十年前上万人上街清除积雪的场面。  讲完之后,突然想到房地产。  你说这房价上涨,象不象南方雪灾?房价暴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现象。政府没经历过、媒体没经历过、百姓没经历过、开发商自己都没经历过。房价刚开始暴涨那会儿,碰见城南一开发商,直问我身边一政府官员:我对面那个盘子,都卖5500块一平方了,你说我该怎么卖啊??!!  于是,我们开始手忙脚乱了。大家都手忙脚乱了。  当人们遇到特殊事件而手忙脚乱时,一是不知道事件原委和真相;二是因为没有事前准备;三是自以为是的自大所致。于是出台政策,不管三七二十三,先出台了把房价压下来再说。天涯上有篇文章,标题我很欣赏,虽然有些极端――《宁要市场经济的涨价,不要计划经济的限价》。价格干预、价格管制,是很危险的一种措施。那是超级计算机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一群人是不可能对市场上的价格作出精确计算并得出正确结果的。粮食涨价就限粮价,是鼓励农民不种粮。猪肉涨价限肉价,是鼓励农民不养猪。房子涨价限房价,是要求开发商撤出房地产市场。做实业的缺钱做不了实业、做房地产的没利润不做房地产了,这些钱往哪投?投股市?投期指?郎咸平有个分析我很赞同,中国股市老是有资金流入,很大一部分资金是那些没有投资渠道的中国企业家的钱。他有钱没地方可投资啊,不投股市怎么办呢?  更可怕的是媒体的消息。不管三七二十四,先狠批房价上涨再说、先大量报道房价下跌再说。北京跌了、深圳跌了、上海跌了,全国都跌了。要知道,市场本身就是个博弈的过程,你天天报道跌,肯定有一天就真跌了。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常常并不能为民众提供正确的信息或者是他们从来也就没准备向社会报道正确的信息,而只是在按某种意图向社会传播某种特定的观点,所以,我们的社会就不得不经常手忙脚乱。等到房价下跌的时候,大家又要手忙脚乱了。因为,这又是个新现象、新经历,又不知道怎么应付。而且,它的危害,将会更大。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7409 
作者: ( 14:43:40) &
&&&&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炒作的行业,谁炒的好谁的房子就好卖。
  [10&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7611 
作者: ( 19:12:25) &
&&&&说的好。文章很有力度,让那些说谎的人去死。
  [11&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7947 
作者: ( 13:02:49) &
&&&&买涨不买跌,这是国人的习惯和规律,难道房地产商弱智,多赚钱不好吗?房价高,除了可以多赚钱之外,还可以及早收回投资,何乐不为。难道钱多了咬手啊。
  [12&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8315 
作者: ( 21:59:25) &
&&&&吴真;看了你的文章,感觉写的头头是道,但是读过之后总有点象是在为开发商当说客,或者是他们的代理人.按照你的观点,象我们芜湖现在的房价格,不要去控制了,由那些人去炒作,到头来有多少人能买的起.少数有钱人买了许多套,增加了资本,老百姓望房兴叹.不要忘记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的问题,政府一定要干预,不能由他们乱来.我也去过一些和我们芜湖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甚至比我们强的城市,他们房价都边我们低,这里是政府在调控方面做的比较好.政府要增加建造廉价房,使不同收入的人都有房可住,使他们不参与商品房的竞争,房价到头来就涨不上去.不是你说的我们芜湖房子开发少了,再多如果不控制好,还是在少数人手里炒来炒去,老百姓永远买不起房子.
  [13&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8496 
作者: ( 11:34:22) &
&&&&  &&&&&买房是吴真的职责之一。 &&&&&此句,是忠言,还是危言?
  [14&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8562 
作者: ( 13:22:14) &
&&&&一、房屋的生产流程和汽车不同,汽车的整个生产环节厂家可以自己掌握,而开发商由于土地的国有属性和招拍挂的流程导致完全市场化难以实现。因为源头的土地采购是现阶段无法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二、合肥房价上不去是因为合资自建房比较多,很多政府企业人员都不需要在市场上买房。吴真先生好像也是现有论点,在努力为自己的论点找支撑哦。
  [15&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8639 
作者: ( 15:46:49) &
&&&&露一小脸,唱一半反调。最喜欢的是下面的这句: 要知道,市场本身就是个博弈的过程,你天天报道跌,肯定有一天就真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讲得真,本人笑坏了。反调明天唱。
  [16&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18705 
作者: ( 17:06:16) &
&&&&无奈啊,利益关系,就是能做也不做。难道真的控制不了?支柱性主导性的东西都控制的很好曼。市场是放手让你们去玩的,看戏的在一边呢。等市场快要失去平衡的时候,该来管的才会出马的哦。
  [17&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20426 
作者: ( 13:01:49) &
&&&&喜欢《武林外传》中‘郭芙蓉’说的一句话:“好听的假话和难听的真话,你会选择?!。。。。”
  [18&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20594 
作者: ( 17:40:23) &
&&&&房价的高位,实际上是需要房子的人太多了,供不应求,也是我们国家快速发展造成的。  &&&楼主的分析很有道理,凡是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产品总是降价的,看看目前的火热的房地产,可以预测,要不了多久,房价肯定是想涨都涨不起来。房子越造越多,价钱又高,买的人少,它不降价,则开发的资金无法收回,麻烦可大了。政府的调控可以,但不能过度调控,只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想起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人干一辈子,都不能解决一套房子,分房子要靠打分,靠工龄,走后门。  &&&暂时买不起房,可以租房住,逐渐会解决问题的。
  [19&楼]
回应:自古忠言总逆耳,难道危言却顺意
ID:820648 
作者: ( 20:47:16) &
&&&&忠言逆耳&居安思危&&忧患意识不可丢 改革的业绩虽然令人鼓舞,成就也催人振奋。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决不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古往今来,多有哀兵胜利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更没有坦途。实践证明,有了忧患意识,也就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看到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作风培养养当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宁肯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取主动于己于国于民啊!
  [20&楼]
 此主题共分2页:
  版 权 声 明
  本帖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芜湖政府网观点。
  本贴版权归作者和芜湖政府网、芜湖市民心声网共同拥有,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或芜湖政府网联系。
  本栏目内容经芜湖政府网、芜湖市民心声网同意后,可能会在其他媒体发表。如果作者对此有异议,可在发言时注明或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联 系 编 辑
法律支持:
主办:芜湖市人民政府 承办: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雨绸缪下一句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