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朗读版 在朗读中可以使用什么法

我读《水浒传》的三种方法
我读《水浒传》的三种方法
莫然说:“好的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耐得重读。”(《读鲁迅杂感》)《水浒传》就是一部“耐得重读”的作品。我从十几岁就开始读《水浒传》,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越读越觉得《水浒传》博大精深,滋味无穷,是一部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我近几年读《水浒传》,主要用了三种方法。一是咬文嚼字地读;二是联系其他文献读;三是设身处地地读。通过用这三种方法读《水浒传》,我充分享受了读书的乐趣。于是写了近二十万字的读书心得,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阅读《水浒传》的方法。
第一、咬文嚼字读“水浒”。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来惭愧,我从少年时期读《水浒传》,期间大多数时间是在看热闹——只注意情节而不求甚解。直到我过了花甲之年,才发狠要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地把《水浒传》弄通弄懂。于是在书房预备了几套工具书,对《水浒传》中叫不准的字、词逐个咬文嚼字,力求弄通弄懂。
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宋江在柴进庄上遇到武松,当时柴进问武松:“大汉,你不认得这位奢遮的押司?”那汉道:“奢遮,奢遮!他敢比不得郓城宋押司少些儿!”
以前读《水浒传》,“奢遮”这个词都是含糊过去,这次发狠要弄明白。于是查《汉语大词典》,在第二卷第1548页找到了这个词。这才知道“奢遮”是指了不起;出色。《水浒传》第三十六回在对宋江的描写中也用了这个词。
再如,《水浒传》中有关于“素酒”的描写,第五十三回写戴宗与李逵去找公孙胜,途中为了“素酒”戴宗捉弄李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酒才是“素酒”呢?为了这个名词,我与一位叫巴巴羊的网友进行了反复讨论,互相之间各持己见。这时我就想通过工具书的科学定义来说服对方。然而《汉语大词典》中没有“素酒”这个词,《辞海》也没有。查来查去,最后终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301页中,关于“素酒”的定义是这样的:一是指就着素菜而喝的酒;二是指素席(方)。我原来把希望寄托在大型工具书上,然而不能如愿,倒是在普及型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了这个词。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读书的快乐。这件事使我增加了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敬意,《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刚刚面世,我就从书店抱回一本。通过查找工具书,我对《水浒传》中的一些字、词、语句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如“大头巾”、“吕太后的筵宴”、“发昏章第十一”、“客留住”、“胡敲”、“衙内”、“制使”、“都头”、“押司”、“太尉”、“酒生儿”等等。同时,也使我增加了对于《水浒传》的亲近、崇敬之意,更加感到《水浒传》的博大精深。
第二、联系其他文献读《水浒传》。要了解《水浒传》创作的来龙去脉,不能不读《宋史》,不能不读《宣和遗事》,不能不读《东京梦华录》。包括《金瓶梅》、《荡寇志》、《水浒后传》等等,这些书对于读《水浒传》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宣和遗事》是讲史家话本﹐记述北宋年间的故事,比较《水浒传》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性。其中讲述宋江等人的故事是《水浒传》小说创作的重要源头。《宣和遗事》之于《水浒传》,类似《三国志》之于《三国演义》。通过《宣和遗事》可以加深对于《水浒传》小说历史背景的了解。
据《宣和遗事》记载:
先是朱勔运花石纲时分,差着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那十二人领了文字,结义为兄弟,誓有灾厄,各相救援。李进义等十名,运花石已到京城;只有杨志在颖州等候孙立不来,在彼处雪阻。
杨志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途贫困,缺少盘缠,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终日价无人商量。行至日哺,遇一个恶少后生要买宝刀,两个交口厮争,那后生被杨志挥刀一斫,只见颈随刀落。杨志上了枷,取了招状,送狱推勘。结案申奏文字回来,太守判道:“杨志事体虽大,情实可悯。将杨志诰劄出身尽行烧毁,配卫州军城。”断罢,差两人防送往卫州交管。正行次,撞着一汉,高叫:“杨指使!”杨志抬头一觑,却认得孙立指使。孙立惊怪:“哥怎恁地犯罪”杨志把那卖刀杀人的事,一一说与孙立。道罢,各人自去。那孙立心中思忖:“杨志因等候我了,犯着这罪。当初结义之时,誓在厄难相救。”只得星夜奔归京师,报与李进义等知道杨志犯罪因由。这李进义同孙立商议,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这是最早关于宋江等人起义的记载。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小说《水浒传》所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场景,是我们了解北宋历史的生动教材。《水浒传》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伟大作品,是北宋末期社会现象的高度浓缩。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从宋徽宗、蔡京、高俅、杨戬、童贯到宋江等人,史籍均有记载。
当然,《水浒传》不是信史,它只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经过民间口口相传而形成的小说,它描写的并不都是事实。比如,宋江领导的起义队伍在历史上可能没有那么强大,有记载说他们是在战败后才接受招安的,但是民间传说对于英雄们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夸大了宋江等人的战斗实力。
再比如说,历史上并没有征辽获胜的记载,但是到了元末、明初,中原农耕民族在历经辽、金、元武装侵略之后,又恢复了元气和希望,于是来了一点阿Q精神,在编写演义小说时,把心中期盼已久的胜利写入其中。大宋王朝与北方的辽、金、元作战,一直是败多胜少,最后为其所灭。《水浒传》的作者却安排宋江征辽,并且打败了辽国。宋朝时不能实现的梦想,到了元明时期还在延续,中国人历来都是很有一点阿Q精神的。
同时,宋江征辽的故事也反映出元明之际中华农耕民族对于北宋失国的反思——设若当时宋徽宗能够重用宋江等忠义之士,何至于被俘亡国?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后被人改名为《水浒传》、《忠义水浒传》等。《水浒传》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东都事略》等讲史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民间说书人口口相传,最后集大成而成为小说的。史籍中有关于北宋末期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造反记载,应该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确有其人。
《水浒传》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描写了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起义造反、逐渐发展壮大,到最后接受招安,或战死、或屈死的全过程。百回本《水浒传》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七十一回写宋江、晁盖等各路英雄上梁山聚义;后二十九回描写宋江等人打官军,受招安,征辽,平方腊及含冤而死。
读书犹如吃中餐。一盘糖醋里脊和一盘炒里脊肉片分别放在你的面前,你吃一口糖醋里脊,甜甜的、腻腻的;你再吃一口里脊肉片,嫩嫩的、爽爽的。虽然都是里脊肉做成的菜,却是滋味儿不同。读小说也是如此,你看了《水浒传》,再看《金瓶梅》,写的都是北宋的事,其中都有武松、西门庆、潘金莲,但是情节不一样,写法不一样,各有妙处。
《金瓶梅词话》中关于武松杀嫂的描写与《水浒传》的描写不同。在《金瓶梅》一书中,武松给哥哥报仇的经过要更曲折一些。当时武松找西门庆报仇,西门庆闻讯走脱,误杀了李外传,被刺配到孟州。七年后,经施恩帮忙,遇赦重返阳谷县作都头,设计杀了潘金莲和王婆。按《金瓶梅词话》的故事情节,武大被害死时,潘金莲25岁,随即被西门庆接到家里做妾,潘金莲被杀时32岁。武松在武大死后七年才杀了潘金莲为兄报仇,而此时西门庆已经病死一年了(《金瓶梅词话》重校本,1992年梦梅馆印行)。
《金瓶梅词话》也写因果报应,但是与《水浒传》的描写相比较,这报应来得迟一些,情节更加曲折一些。《金瓶梅词话》让西门庆不是被武松杀死,而是“贪欲得病”而死。正是最后与潘金莲的纵欲过度,导致了西门庆的死亡——是潘金莲害死了西门庆。这样的描写固然不如《水浒传》的描写大快人心,但是却具有更加深刻的警世意义。正是天道循环,分毫不爽,只争来早与来迟。
《水浒传》小说写高俅被抓上梁山后,没有写林冲出场,而是让宋江等人去乞求高俅帮忙招安。回避了林冲的报仇雪恨问题。清人俞万春所著《荡寇志》一百四十回本第九十八回就有“豹子头惨烹高衙内”,写的是林冲率军攻破曹州,活捉高衙内后,为妻子报仇雪恨的情形。
鞠觉亮导演的新编电视剧《水浒传》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林冲与鲁智深找高俅报仇的情节,我觉得这个情节编得好,符合原著的精神。高俅害得林冲丢官落职、家破妻亡,是林冲的仇人,他被俘上梁山后,必然要有一个林冲报仇雪恨的问题。《水浒传》原著在写高俅被俘上梁山后,没有安排林冲出场,回避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现在电视剧给补充上了,补充得好!
我联系各种文献、资料和影视作品读《水浒传》,加深了对于《水浒传》的理解,也充分享受了读《水浒传》的乐趣。
第三,我再说一说设身处地读《水浒传》,所谓“设身处地读水浒”就是让自己走进《水浒传》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把自己当作《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来设身处地地体验小说的故事情节。读宋江,就把你自己当作宋江;读武松就把你自己当作武松;读林冲就把你自己当作林冲。如此等等。这种读法可以让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谓“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是也。
我原来读百回本《水浒传》,看宋江饮鸩酒一节,觉得宋江有点傻;后来,经过反复阅读才逐渐体会到宋江的“悲”,宋江的悲剧人物特点在此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小说的大悲悯也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金庸说:“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倦。读者的个性与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感情相接触,产生了化学反应。”
我们读书,就是要追求那个“化学反应”。有了“化学反应”,才有读书的体会,才能尝到书香的滋味。当然读书光是设身处地还不行,读到一定程度还要置身事外——跳出来站在比较客观的高度来看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这样才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通过
“走进去”、“跳出来”的方法读《水浒传》,我对宋江这个人物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把宋江定义为水浒第一大侠。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其他人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认为宋江属于“下下”。我们可以争论,学问本身就是争论,真理就是在争论中产生的。
台湾学者蒋勋读《红楼梦》读出了滋味,接连出了几本书。蒋勋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人读《红楼梦》,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我觉得《水浒传》应该也是这样的书。
一本书能够让人百读不厌,这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种势力在起作用,而是一种客观的选择,是一种大浪淘沙式的选择,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水浒传》的法律世界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浒传》剧照。
  资料图片&&&&梁厚甫称《水浒传》为“反法制小说”,《水浒传》中的法律世界,从另一面看,也可以称为“反法制的世界”。鲁智深的禅杖、林冲的花枪、武松的尖刀、李逵的板斧,无一不是法制之敌。水浒英雄在上梁山落草之前,有些身陷囹圄,经历生命危险,全靠鲁智深的禅杖、李逵的板斧等搭救;有些家被惨祸或遇有冤抑,期望官府主持正义,却不但冤不能申,反而雪上加霜。当司法不能为社会提供匡扶正义的公共服务的时候,自力救济的侧门就打开了,民间好勇斗狠就一发不可收拾。因此,社会暴戾之气盛行的背后,往往可见司法审判的黑暗和法律权威的失落。&&拳打镇关西:靠拳头实现的正义&&《水浒传》是一部尚武之书,武艺高超身强力壮的英雄好汉个个形象鲜明值得崇拜,那些除暴安良的故事引人入胜。这部书虽然被有些人咒骂为“诲盗”之作,其实政治颇为正确,书中的英雄不光武力超强,也经得起正义标准的粗略检视。当然,要是依据法律标准来衡量,这些人动辄手起刀落,哪个不是以武乱禁之人?&&鲁智深是一个令人大感快哉的英雄,出家前是略府提辖,俗名是“鲁达”。鲁达一看就是个军官模样,按照《水浒传》中的描写: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一脸络腮胡,身长八尺,腰阔膀圆,性情凶暴焦躁,好打抱不平。出场结识天下豪杰,结识了便喝酒。喝酒的时候,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唤来一问,原来是名叫翠莲的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随父母从东京来到渭州,母亲病故,父女两人流落在此。当地财主镇关西郑大官人强媒硬保,要她作妾,写了三千贯文书,需钱实契,要了她的身体,未及三个月,被郑家大娘子赶打出来,还责成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却来追讨。父亲懦弱,和有钱有势的郑家争执不过,父女两个只好酒楼卖唱。鲁达一问方知那绰号镇关西的郑大官人就是状元桥下杀猪卖肉的郑屠。鲁达给了父女两人十五两银子做盘缠回东京,回到住处,气闷得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睡了。鲁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次日一大早,便照顾翠莲父女上路。店小二阻拦,还被他叉开五指,脸上打了一掌,打得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两颗门牙。两个时辰后鲁达径投状元桥来,寻得郑屠,拳脚教训,这是书中一段妙文,把教训镇关西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令人叹为观止。不料下手太重,郑屠不经打,竟死了,鲁达自思“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因考虑到“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便逃离而去。&&拳打镇关西是一个令人大呼畅快的故事,令人畅快是因为郑屠作为一个恶霸,欺凌弱小,可恶至极。君不见书中鲁达听了翠莲父女的遭遇抑制不住愤怒,其实读者读书至此又有谁不义愤填膺?在《水浒传》的社会里,有钱有势可以称霸一方,无钱无势被他人压扁。法律与司法无法为体弱力薄之人伸张正义,当法律与司法不能维护好弱小者权利的时候,就只能靠见义勇为之士的拳头了。&&从法律角度看,鲁达打死郑屠是一起故意伤害致死重案。死了人,死者家中“老少邻人径来州衙告状”,司法程序便循序启动起来:府尹升厅接了状子,亲自到经略府通报情况,然后差人到鲁达住处拿人,哪个还见得到人影?只好将房主人并邻居监下,又点了仵作对尸首再三检验,还发布海捕文书悬赏通缉鲁达,逼得逃亡中的鲁达剃除头发,削去髭须,做了僧人,继续展开轰轰烈烈的打斗人生。&&读者在鲁达被海捕缉拿之时,都为他捏一把汗,当他寻得活路,摆脱了司法的纠缠和刑罚的阴影,大家都为之欣慰。这原因是啥?当司法暗昧、刑罚严酷之时,对待用拳头实现正义的英雄好汉,每个人心中都存了几分反法制之心。&&误入白虎堂:这南衙开封府是高太尉家的&&林冲误入白虎堂和雪夜上梁山的故事脍炙人口,因京剧《野猪林》和电影《林冲》以及《水浒传》电视剧几乎家喻户晓。&&与电影、电视剧中林冲的形象不同的是,《水浒传》中对于林冲形象的描述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林冲娘子相貌如何,《水浒传》中并无描摹,读者全凭想象或者依京剧影视剧来确认。&&高衙内是社会各色人中一个恶的典型,是太尉高俅的义子,“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这路货一见林娘子,又不知对方何人,怎肯放过?自然是纠缠不休。林冲闻讯赶过来,才解了围,但已将祸根埋下。&&这高衙内有几分像少年版的西门庆,身边总围着些帮闲人物。高衙内见了林冲娘子,心中好生着迷,被林冲冲散,怏怏不乐。回到府中过了三两日,竟然还是纳闷自焦,没撩没乱。帮闲人物中有个叫干鸟头富安的,猜着心事,又出坏主意,让高衙内次日勾结虞侯陆谦引开林冲,乘机骗来林娘子再行调戏。高衙内依计而行,不料又被林冲破了局,弄得狼狈跳窗逃跑。高衙内经此一惊,欲心未遂,精神憔悴,恹恹病倒。高俅闻听此事,听了陆谦和富安的毒计,派人诱导林冲买一把宝刀,又借邀看宝刀之名,骗林冲误闯白虎堂。&&林冲遭陷害,直接来自高俅的算计,这位太尉权势正炽,林冲被其节制,自然对其有所惧惮。英雄好汉为了向朝廷尽忠的名分和过正常安稳的生活,不得不向恶势力低头。即使如此,仍然免不了遭人坑害,更显高俅之可恶,无以复加。&&人为制造的冤案,要么源于恶人的诬告,要么来自权力的腐败专横,要么就是两者的结合。当政治腐败之时,冤狱必多。高俅本是一个市井小人,得志之后便把官威做足,成为人见人惧的佞臣。林冲误入白虎堂后,高俅本来喝令左右拿下林冲要斩,闻听林冲喊冤申辩,意识到“这厮不服断遣”,转念“解去开封府,吩咐滕府尹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水浒传》里的司法不受信赖,原因之一是司法对于高俅这样的权势是不敢以公正的审判加以抗制的。&&好在衙门不好,未必衙门中人个个都不好。偏是开封府里有个掌管文书档案的小吏孙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此事冤枉了林冲,向府尹禀明,要府尹周全林冲。府尹心里明白此案是上级领导有批示的案子,定要定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的死罪,哪里周全得了林冲?接下来的一段对话十分精彩:&&“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胡说!”&&“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孙定这番话击中要害,府尹听了有所触动,遂依孙定建议,最后定个“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四十,刺配远恶军州。这个定罪对于林冲来说当然还是冤枉,但毕竟保住了性命;滕府尹虽然意识到开封府并不是高太尉家的,但也得罪不起高太尉,只好做了个“留有余地”的判决敷衍了事。&&林冲发配,负责押送的是董超、薛霸两位公人,两位暗中得了陆谦送的十两银子,一路上恶行恶状,极尽虐待之能事,在野猪林下手要结果了林冲性命,幸好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使这场谋杀未能得逞。不过,在后来的卢俊义案件里,这二位公差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双双成了燕青箭下的死鬼。对于董超、薛霸这种只要给钱可以胡作非为的官差,聂绀弩先生有一首诗说得甚妙:&&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这后两句真是妙语,我看《茶馆》里总是双双出现,简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灰大褂,就常常联想起那《水浒传》中的董超、薛霸。&&林冲总算到了发配地,陆谦等人还不放过,又带了几个人前来烧了林冲看守的草料场,意在烧死林冲,烧不死也可嫁祸于他。不料当日大雪,草料场林冲住处的屋顶被雪压塌,林冲移居一座古庙,躲过死劫,不得不大开杀戒,将陆谦一干人在这世上灭了。提着枪,只顾走,冒着风雪连夜奔去梁山。&&林冲雪夜上梁山是《水浒传》中最美的场景,但这背后却是一段英雄的苍凉与辛酸。本来独立、中立的司法可以避免的悲剧,在《水浒传》的世界里如同有着定数,要发生就必定发生,那司法无论是朝廷的还是高太尉的,真的就有那么大的区别吗?&&武大郎谋杀案: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合谋下毒鸩杀了武大,应了长期流传的一个经验:“奸近杀”——有了外遇奸情可就与杀人不远了。&&人不幸长成武大那样,实在是造化捉弄人,即使在那个不重男色的时代也已经吃尽了亏。不幸的是,这个相貌过分自谦的武大还娶了个如花似玉、淫心正炽的浑家,真是上天错点了鸳鸯谱。&&武松与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虽然模样不像同胞兄弟,那感情却处处呈现血浓于水。武大是善良之人,靠卖炊饼谋生,养活自己,也养活家人,老实本分,他的遇害,真令人一洒同情之泪。&&武大郎谋杀案,作案手法大胆而鲁莽,鸩杀的死亡征象昭然若揭。西门庆收买何九叔,将何九叔置于凶险的境地,何九叔一见武大的尸首,大喊一声望后便倒,假装中了恶,也足够惊心动魄。何九叔在入殓现场藏匿了武大两块酥黑骨头,连西门庆给的贿买他的银子一起收好,只等着武松回来不可避免的一场祸事,夹缝中求生存的日子真是忐忑不安。&&武松回来,惊闻哥哥暴亡,悲痛之余,开始了事实真相的调查和外围证据的搜证,很快取得进展。武松起初想通过官府解决此事,并不想用打虎之手杀人,这是守法之人的自然选择——解决公权力实现正义,但事与愿违,虽然到县衙告状,并提供何九叔和郓哥为人证、骨殖和银子为物证,然而由于知县与属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自然“这件事难以理问”。司法腐败造成民众诉诸司法的权利打了水漂儿,社会能不日益暴戾化乎!&&既然公权力走不通,只好自力救济,武松杀嫂的戏码就隆重上演了。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子本来罪有应得,死不足惜。官府的腐败却将一个打虎英雄见义勇为好市民逼成杀人凶犯,这才令人扼腕。&&权力腐败何处没有?武松刺配孟州时,蒋门神设计陷害武松,孟州知府也是得赃枉法,拟定了武松罪名,断了二十脊板,将其改配恩州,而两个押解的公人又受蒋门神收买,途中设计杀害武松,直逼得武松再次以杀虎之手杀人。&&在武松刺配的故事里,最奇的当数杀威棒,孟州的管营相公称之为“太祖武德皇帝旧制”,凡是初到配军,都须打上一百以杀威。然而,此棒只要“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若没人情送与他时,端的狼狈”,而且此地尚有两样可怖的私刑对付新到的配军,一是把两碗干黄仓米饭让配军吃了,趁饱将其带到土牢里,用绳索捆翻,裹了席子,塞住七窍,颠倒着竖在墙边,不消半个更次,便结果了性命;二是把人捆了,用一个布袋盛满黄沙,压在身上,也不消一个更次便是死的。偏偏武松“不达时务”,令差拨大怒,惹得众囚徒纷纷猜测“必然害你(武松)性命”;又偏偏小管营施恩有求于武松,暗示武松称病,以便“寄下他这顿杀威棒”,倒把太祖武德皇帝的旧制送了人情。&&如此暴虐的“法制”,如此贪腐的司法,难怪要制造出如此众多的反法制人物与故事。&&读《水浒传》,很容易联想到这样一个法理学问题:面对不合理的法制,是应该盲目地遵从,还是暂且遵从,同时循着合法途径去改革,抑或立即反抗,来抵制、破坏这个法制?对于这个问题,法理学家们纷争不已,似乎并无达成一致意见的迹象。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不是法理学家,他们的禅杖、花枪、尖刀、板斧都是不假思索的。&&清朝列《水浒传》为禁书,有深意存焉。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人民法院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已经属本网书面授权用户,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法院报”
制作单位:人民法院报出版部。京ICP备号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新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新教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新教案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新教案【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理解小说的链式结构、巧妙构思、人物形象、人生智慧。&&& 2.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 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人生智慧。&&& 2. 培养学生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学法指导】&&& 课外广泛的阅读原著,课内精读选段,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音乐导入,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既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三、了解阅读情况四、阅读指导&(一) 整体感知谁来概括一下在《水浒传》这部书的内容?幻灯片:《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属于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农民起义为素材加工而成。通过对农民起义经过的描写,表现宋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揭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总结。(二)情节篇同学们爱读“水浒”首先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好,(板书:情节)哪些情节好呢?同学们最好这样来谈:我认为&&&&&&&&&&&& 好,因为&&&&&&&&&&&&&&&&&& ,比如&&&&&&&&&&&& (例:我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情节好,因为这个片段内容生动,场面精彩。比如三拳打死郑屠的场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设喻,将惩罚黑恶分子的过程写得详尽生动,可谓大快人心。)老师给大家回目,帮助你们回忆精彩的情节。幻灯片:前80回回目你们从回目中发现这部书采用了单线纵向推进的线型结构:用几回重点写一个或一组人物,由此引出另一个或一组人物,从而将故事推向前进。(三)人物篇《水浒传》除了情节外,吸引大家的还有一系列人物形象(板书:人物)。梁山泊一共有多少位英雄?天罡星多少个?地煞星多少个?女英雄有几人?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一个好的绰号可以比原名知名度更高。老师这里找出一批人物绰号,你们来说说姓名。好吗?幻灯片:主要人物的姓名、绰号品质绰号:及时雨、托塔天王。性格绰号:黑旋风、霹雳火。本领绰号:神行太保、鼓上蚤、智多星。身份绰号:花和尚、行者。形象绰号:赤发鬼、白日鼠、青面兽、九纹龙。幻灯片:水浒传人物绰号除了彰显人物特点外,还预示着起义事业的失败。试宋江、吴用为例作简要说明。
《水浒传》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这节课主要议一议金圣叹先生点评的四位上上人物,他们是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幻灯片:人物篇------人物性格读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分析鲁提辖性格特点。(要求:在朗读中用笔画出写鲁提辖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特点。)学生交流。老师也找了两段描写,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片:语段一:鲁达听了道:“……这个腌H泼才,投托在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看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语言描写:极其传神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一听到金氏父女悲惨遭遇,立即义愤填膺,无私地果断地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助。可谓该出手时就出手。)语段二: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展示鲁提辖粗中有细的特征。鲁提辖虽然急躁莽撞,但惩罚恶霸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他作为军官的机智细心,例如等受助的金氏父女远行才去找郑屠,说郑屠诈死,都体现这一点。)小结:阅读指南&&&& 如何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把人物放在特定故事情节中分析性格特点。下面请试试我们的阅读指南吧。林冲最有代表性,先说说林冲的性格特点吧。(二)牛刀小试------下列语段运用什么描写?表现人物什么特点?1、幻灯片: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学生交流(动作描写:这个动作集中体现了林冲性格优柔寡断的一面,在得知侮辱妻子的人是高俅的干儿子时,因为不愿得罪顶头上司,采取了容忍、退让、妥协、忍气吞声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林冲性格的悲剧所在。) 李逵也是大家喜爱的人物,再说说他的性格吧。2、幻灯片:李逵指着宋江问 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恁么粗卤!全不识些 体面!” 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麽?」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迳奔宋江……学生交流&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李逵说话极其直率,他的天真、坦诚、毫无心机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具有最强烈的造反精神,也不免头脑简单。)武松打虎是大家最熟悉的故事了,这个故事彰显武松哪些特点呢?3、幻灯片:武松打虎(1).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2).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表现武松什么特点?
附原文: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老虎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老虎扑来,一闪,闪在老虎背后。老虎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老虎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老虎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老虎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老虎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老虎,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学生交流3、幻灯片:以比较的方法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思考: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三人都是经典的英雄形象,你能说说他们的异同吗? 学生交流(这三人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暴的好汉。鲁智深急躁莽撞、嫉恶如仇,但深粗中有细。李逵造反精神最强烈,天真、坦诚、毫无心计,说话直率,但头脑不免简单。武松本领高强、有胆有识、光明磊落、干练果断,复起仇来毫不留情。)
提示:金圣叹按高低四个等级,品评了三十个"水浒人物& 1、上上人物:武松、鲁达、李逵、林冲、吴用、花荣、 阮小七、杨志、关胜九人 2、上中人物:秦明、索超、史进、呼延灼、卢俊义、柴进、 朱仝、雷横八人 3、中上人物:石秀、公孙胜、李应、阮小二、阮小五、张横、 张顺、燕青、刘唐、徐宁、董平十一人 4、中下人物:杨雄、戴宗二人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人物的特点。(四)生活篇《水浒传》给我们哪些启示?幻灯片:生活篇------名著的现实意义《水浒传》给我们哪些启示?(板书:生活)学生交流:今天应当怎样学习英雄。&&&&& 向困难投降,永远不会成功。六、拓展延伸,走近英雄 。
七、方法集成(板书:方法集成)&&&&&&&&&&& 略读,知情节三步读书法& 精读,解人物&&&&&&&&&&& 联系,导生活(板书:三步读书法:略读,知情节。精读,解人物。联系,导生活。)八、课堂总结与提高1、学生自由盘点收获请同学们从内容、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作品现实意义等任一方面畅谈对这篇名著的感悟。&&& 2、课后作业(1) 读一读:按要求精读《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2)写一写: 针对《水浒传》中你最喜爱的人物,写一段人物评析,内容、形式和字数均不限。3、结束语:《水浒传》的内容非常精彩,非常丰富。一节课的阅读指导,只是一个激发兴趣的过程,点拨阅读方法的过程。更多的阅读,更多的发现与感悟需要我们在课后去完成。让我们在《好汉歌》中结束我们的愉快之旅。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原文朗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