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胜利的消息武警战士们冲向废墟 怎么样4字词

《为了胜利的彼岸》 第三集《强渡》节目导视
来源:央视网日 17:40
红军如何在困境中绝处逢生?&&
日,蒋介石从贵阳飞抵昆明,他此行的目的是就近督促各路人马围攻刚刚渡过金沙江的红军。一到昆明,他立即给在大渡河南北的各路兵马发电通告: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今红军已进入这崇山峻岭,一线中天,江河阻隔,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正如蒋介石所料,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虽然暂时摆脱了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但是要达到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目的,还需迅速飞越险峻无比的大渡河。
过了金沙江,红军如何应对千百年来形成的彝汉矛盾?面对凶险的大渡河,红军战士们如何绝处逢生?今晚22:00,敬请关注《为了胜利的彼岸》第三集《强渡》。
揭秘1、泸沽分兵,中央红军为何选择走小路?
日,蒋介石从贵阳飞抵昆明,以便就近督促各路人马围攻刚刚渡过金沙江的红军。一到昆明,他立即给在大渡河南北的各路部队发电说: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今红军已进入这崇山峻岭,一线中天,江河阻隔,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他还给其部下打气说:红军此次进入凉山大渡河地带,此乃我军聚而歼之的大好时机。
德昌以北的西昌是国民党川康边防军司令刘元璋的最后防线,刘元璋害怕西昌丢失自己便无处可去,决定死守。为建立狙击线,他下令烧毁了靠近城墙的一条商业街。没想到,红军到来的时候却并没有进城,而是在距离西昌十五公里之外整整走了一夜,向泸沽方向而去。从泸沽往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从越西到大树堡渡河,河对岸是富林,直通成都;一条是小路,经冕宁通过彝族地区,到达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后便是雅安。
来往商旅往往知有大路而不知小路,因为彝族地区从不准许汉人通过。&&& 此时,川军刘文辉麾下第24军正在大渡河区域布防,其中第四旅守泸定桥,第五旅守安顺场和富林。刘湘的增援部队正沿向富林一带布防。先遣队刘伯承和聂荣臻分析情况后认为:经大路必定会直面川军防守部队,经小路倒是可以做做彝族同胞的工作。统一意见后,两人立即起草给中革军委的电报,提出了泸沽分兵,主力和中央纵队走小路;刘亚楼和左权带领一个团佯装主力,走大路迷惑敌人。
揭秘2、红军能否顺利通过当年让石达开大军全军覆没的彝族地区?
红军一进入汉彝杂居的越西、冕宁一带,就张贴出《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张布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红军和平借道通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创造了条件。
就在中央红军主力计划走小路北上渡河的七十二年前,石达开率领被清军围追堵截六年之久的太平军残部四万人,也行进在同样的路线上。这次行程一开始是顺利的,石达开买通当地彝族土司,一路畅通到达安顺场。安顺场三面临山,一面靠河,就在这样的绝地中,彝族土司突然改变立场,帮助清军围攻太平军。最终,这支军队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石达开被清军凌迟处死。
生活在大渡河附近的彝民曾经饱受欺凌,因为长期受到歧视,与汉人之间矛盾重重。当红军先遣队出发走小路之时,大家最担心地就是与当地彝民发生冲突,于是红军的指挥官们一再强调:无论受到怎样的对待,一律不准开枪。在沽基家族成员的帮助下,在横断山脉中一个海子&&彝海边上,中央红军的代表刘伯承与沽基家族头目小叶丹进行谈判,最后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这对我军能够顺利走过彝族走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当年石达开的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快了整整8天的时间。
揭秘3、帮助红军起死回生的小船
担任佯攻任务的第二先遣队刘亚楼、左权等人声势浩大地占领了沿途的越西县城,并在大树堡地区公开征集造船和打浮桥的材料。川军立即派出五个团增援,以致大渡河防守更加捉襟见肘。经过这番佯攻,蒋介石直到25日前仍摸不清我军主力渡河位置。&&
安顺场防守的是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余味儒团的韩阶槐营。为保渡口安全,他命令把大渡河南岸所有船只粮食,全部弄到北岸,再逼迫百姓搬家,准备放火烧街以扫清射界。然而,安顺场大半房产属于邓秀廷部赖执中所有,他误以为红军不会到来,不但阻拦同僚烧街甚至私下违反军令,在南岸留下一条船作为自己逃生使用,这艘船最后却成为了我军渡河的关键。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过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由于敌军的轻敌,我军仅用20多分钟便击溃敌军两个连,占领安顺场。此时,赖执中家几个家丁准备乘坐小船离开,这时被一营战士发现,这艘船最终成为帮助红军起死回生的一条船。
揭秘4、经谁提醒,毛泽东决定带领红军奔袭泸定桥?
当拿下了大渡河渡口,毛泽东来到了大渡河边,能否连夜渡过红军两万多人?他感到十分忧虑。这时李富春带来消息,说有位清末秀才见证了当年石达开的覆灭,毛泽东连夜拜访取经。&&& 在与老秀才的交谈中,毛泽东感叹此时红军的处境与当年石达开是多么相似。老人提醒毛泽东安顺场非久留之地,一旦两头被敌军堵截,这里便是绝地。如果不怕辛苦可顺着大渡河往上走,那里有座康熙御批建造的铁索桥,也许能够解红军于危难中。
揭秘5、奔袭泸定桥的生死赛跑
5月26日,中央红军分两路夺取泸定桥的决定被国民党军情报部门截获。蒋介石紧急飞往成都,重新部署了对中央红军的&围剿&计划。川军第24军第4旅袁国瑞部火速赶往泸定增援,他命令第38团团长李全山沿大渡河南岸阻击向泸定桥前进的红军。第11团团长杨开诚沿大渡河北岸阻击向泸定桥方向接应的红军。四团经过一天的长途奔袭,夜晚又下起了大雨,战士们一天没吃饭体力严重透支。所有党团员分散到战士中,用绳子把体力不支的绑在身上,体现出生死共存的决心。
夜晚奔跑时突然对岸亮出一行火把,原来是敌军也在夜晚行军。四团索性也亮起火把,冒充敌军军号,一路向前。途中对岸火把熄灭,原来敌人已经宿营,这个好消息激励了大家,我军继续向前,直至在天色渐亮时赶到了泸定桥。
这是一场敌对两军之间为了胜负而展开的赛跑,南岸担任前锋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从27日清晨出发,一面赶路一面还要对付对岸也在追赶的川军射击,双方仅仅隔着一条河,相互之间还可以喊话。为了避免纠缠,他们一头扎进了山中,一路遇到断桥,和敌人交战,到晚上扎营时走出了40公里。
揭秘6、红军夺桥创下一昼夜行军纪录
第二天清晨五点,四团出发后不久接到林彪命令,必须在明天夺取泸定桥,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一天之内跑出120公里,在明天早晨6点前到达泸定桥。
其实,长征中红军每天边走边打上百里是常有的事。湘江战役前红四团夺取湖南道县,日行近160里路;为夺取皎平渡,干部团前卫连也是日行160里。也正是因为勇于挑战人类生理极限、超高速行军,才起到了出其不意的作用,红军才能不断出奇制胜。经过整夜的急行军,红四团在第二天& 5月29日凌晨到达了泸定桥的西岸,并占领了全部沿岸阵地。他们创下了一昼夜行军240里的记录!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 草帽记课堂实录_草帽计_草帽计 贺龙
草帽记课堂实录_草帽计_草帽计 贺龙
作者:mayaru
《草帽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主体课文,第五单元是以智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草帽计》教案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一、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主体课文,第五单元是以“智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情节生动,脉络清楚。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说明智慧的重要性。我们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的军事才能,也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熟读课文,做批注笔记,写摘录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对文章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的课堂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弥补不足,巩固提高。三、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走进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四、教学目标:1、深入研究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2、通过对比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以及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进行比较,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3、用尽量少的文字概括草帽计的过程。五、教学重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以及感受贺龙的军事才能。六、教学难点:尽量少的文字概括草帽计的过程。七、学生准备:阅读与课文相关资料八、教师准备:阅读与课文相关资料、课件九、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引入1、用简要的“金蝉脱壳”小故事引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张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呢——南宋宁宗开禧年间,名将毕再遇带兵与进犯中原的金兵决一死战。在难以取胜的情况下,毕再遇决定撤出阵地。为了使宋军安全撤出,毕再遇命令部队在阵地上留下旗帜,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这样倒悬的羊就会拼命蹬踢前蹄,然后又在羊蹄下放了几十面鼓。羊急了就拼命蹬踢,连续不断的鼓声,致使金兵误认为宋军仍在原地驻守,数日不敢进攻。待金兵发觉真实情况时,宋军已经安全转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计,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贺龙元帅叶曾巧用了“金蝉脱壳”这一计谋。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2、揭课题、读课题:读——“草帽计”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草帽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来简单地说一说呢? (师相机板书:定计
成计)4、师:你们都从草帽计中体会到了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师:请孩子们快速把书翻开,一起走进课文中描写草帽计的部分。哪些自然段在描写草帽计呢?2、生:2-5自然段3、师:请孩子们自读一下课文的2-5自然段,想想2-5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在描写“红军的情况”呢?(第二自然段)并用“——”勾画出来,做上简单地批注笔记。(5分钟)4、学生汇报交流:生答勾画的句子,然后汇报批注笔记内容“我从这个句子忠体会到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天气炎热、危险处境:上有敌机,后有追兵,在一块平坦的山场……)5、师:让我们齐读一下这些句子。6、师:是呀,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下,红军既要躲避天上的敌机,还要想方设法甩开地面上死盯住不放的追兵,是多么艰难啊,因此,贺龙下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丢在路边。7、师:面对这道命令,指战员们有什么反应呢?他们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议论的?请孩子们用波浪线勾画出相关语句。8、师生交流: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不理解贺龙的做法,莫名其妙……9、师:是呀,这道命令在炎热的天气中一下炸开了锅,大家也不知如何使好,于是(师引读)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10、尽管指战员们都不知如何是好,但最终都丢掉了草帽。这就是红军的作风
——“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我们的长征才会取得胜利!(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师:就这样,贺龙带领队伍从山场撤离了,白军从后面也追上来了,面对满地的草帽,他们中计了吗?请孩子们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学生齐读3、中计了吗?(中了)为什么?4、反馈交流:①太热,体力疲惫不堪(人困马乏、眼冒金花)②喜从天降:师:白军抢草帽时什么样?从白军抢草帽中能看出什么?(我们的红军战士虽然不明白贺龙的想法,最终仍把草帽扔在了道路旁,而白军却是一窝蜂似的去抢,这就形成了对比。)③戴上草帽(眉开眼笑、得意忘形)5、师:你们能通过朗读,表现出白军的丑态么?先自己试着读一读。6、请一学生来汇报读。7、还有什么原因致使白军中计了呢?8、反馈交流:①地上的白军看见飞机毫不在意
②地上的白军戴“红五星”草帽在山场中行走
③飞机上的白军找红军找了太久,不仔细辨别敌伪9、小结:这种劳累和受气似乎终于解脱的心理使得飞机上的白军根本不去仔细辨别敌伪。(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当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传到红军这边时,我们的红军战士有什么反应呢?2、齐读第五自然段3、红军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肯定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相机板书“神机妙算”)(五)提炼贺龙的人物形象1、师:你们能联系上下文从哪些地方体会得到他的“神机妙算”吗?2、生找并汇报
(相机板书:知天时
知己知彼)3、师:我们就是从这几个地方体会到了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当他遇到危险时,是那样的镇定自若,通过观察和深思熟虑之后,他就计上心来,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现出他的神机妙算吗?(PPT出示:“贺龙看到_______,心想_______。”)师:贺龙一看,看到什么,猜他心里在想什么?4、总结:贺龙巧用“金蝉脱壳” 这个计谋,让红军在这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继续他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六)拓展练习师:通过课外的阅读,你们还知道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谋故事呢? 《草帽计》教案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上一篇:草帽计下一篇:《草帽计》 点评稿学大教育
在学习中,课堂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在课堂中有好的学习氛围对我们的成绩有很大的 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课堂的氛围调动,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草帽计课堂实录。教学要求: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2、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2.出示课题:《18、草帽记》,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3.你知道这个草帽记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简介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4.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记”的呢?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三、整体进入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记”这个计策怎么样?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记”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3.出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板书: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交流:贺龙: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红军: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记”作了铺垫。)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凌乱”一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敌机: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白军: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四、熟读课文五、完成课后习题3、4六、布置作业1.抄词并家默;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分节读文;2.简要地说说“草帽记”神在哪儿?二、学习详细复述课文1.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详细复述课文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详细复述课文”。我们复述3、4两个小节。(一)复述第三小节1.要详细复述课文,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板书:①熟读课文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2.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板书:②归纳要点课后第一题的练习帮助我们归纳要点。请同学把第三节中每句话标上句子序号,然后在书上划出答案。交流。3.第三步,详细复述课文板书:③详细复述4.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详细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下面,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详细复述第四节。(二)复述第四节学生评议。三、总结并朗读全文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详细复述了课文的3、4两节。2.从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3.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记”的神妙之处。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课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板书[草帽记],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2、集体正音: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一)贺龙设计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二)敌人中计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2、学生读书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4、指导朗读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四、总结全文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同学们了解了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草帽计课堂实录,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重视这些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使自己的成绩提高。
草帽计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积累本课的成语。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教学难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体会“草帽计”的神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1934年的炎夏,在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2、板书课题,释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2、读生字、四字词语、成语。3、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默读课文,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
的危急时刻,使用“
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3、理清脉络:第一段(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第二段(2~4):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第三段(5):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心情和对贺龙的称赞。四、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一、导入1、在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战士们是怎样称赞他的?2、理解“神机妙算”,质疑:“草帽计”的神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二、深入学习课文(一)了解为何设下草帽计,初步感受贺龙的品格。1、按提示学习课文1、2自然段:(1)、默读,思考:贺龙同志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画出有关语句。(2)、小组内交流句子,并说一说:贺龙看到:
。3、学生按上述提示说话,了解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1)天气热,敌人急需帽子遮挡烈日
(2)天上有敌机,地上有尾追的敌人,敌强我弱,情况紧急,不能硬拼
(3)平坦的山场,草帽上印有红五星,空中的敌军容易发现
4、初步评价贺龙:从贺龙的所见所做,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5、初步感受“草帽计”的神妙。(二)了解我军和敌军的表现,感受两支军队本质的不同。1、师:在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过程中,战士们和敌军都一无所知,他们各有不同的表现。按下面要求分组细读课文,写感受:在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过程中,战士们和敌军各有什么表现?从中看出他们怎样?请在相应的描写旁写下你的感受。(提示:先找句子,再找重点词语,后写感受)2、学生汇报读书感悟:战士们扔草帽时的表现?地面的敌人发现草帽时的表现?天上的敌人的表现?(1)学生根据有关描写分别评价战士们和敌军。如:战士们听从指挥、军纪严明的好品质;敌军的麻痹大意、愚蠢、有勇无谋等。只要讲到意思即可,教师可作引导。(2)对比:战士们扔草帽和敌军抢草帽,了解白军的丑态(抓成语和比喻句)。谈感受、对比朗读、小结两支军队本质的不同和“草帽计”成功的原因之一。(3)从第4段中进一步了解白军的丑态。3、从结果说说草帽计的神妙。三、总结课文1、看《草帽计》的动画片。2、补充板书3、对板书概述贺龙的草帽计(1)概述的方法(2)自由连说后指名上台说四、作业:课本剧表演 草帽计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上一篇:《草帽计》教学与评析下一篇:《草帽计》教案
看过 草帽记课堂实录_草帽计_草帽计 贺龙 的人还看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士们听党指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