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怎么办迷上网络游戏怎么办?

中学生玩网游的越来越少 网络交友的越来越多|网络沉迷|网络生活_凤凰游戏
中学生玩网游的越来越少 网络交友的越来越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0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生活也日新月异,这一代中学生的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需要引导和关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网络以其开放性、娱乐性、新奇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网络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笔者曾在全国10个省市做了问卷调查,了解大、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 10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生活也日新月异,这一代中学生的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需要引导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都是家长、教师、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为了回答各方对新生代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的关切,笔者通过&中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监测平台&,再次集中收集安徽、北京、福建、吉林、浙江、重庆、四川等7个省市的2157份中学生的有效数据,对中学生网络生活开展10年跟踪的深度研究。 积极变化:重学习、沉迷少、守规则 经统计分析,与10年前相对照,笔者发现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情况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 (一)参与网络生活的整体情况 1.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时间在增加、花费在减少。 首先从上网频繁程度上看,现在的中学生每天都上网的比例是13.9%,相比10年前的3.6%,增长了10个百分点。 其次,从上网时长分析,今天的中学生每次上网少于2小时的比例相较10年前降低了13个百分点,并且时长在2到4小时的中学生比例高于10年前10个百分点,差异性显著。可见10年间,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用时在增长。 最后,在网络消费支出上,有七成中学生选择零支出,比10年前的中学生网络零消费人数增加了一成。表明今天中学生的网络消费趋向理性,更多学生享受花钱少的网络生活。 2.网络学习正在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 对比10年前只有20%的中学生选择&经常借助网络促进学习&,10年后,这一比例增长为45%。同时,基本不用网络来学习的人数下降了20%左右,差异性显著。说明网络的学习功能日渐被中学生重视,网络学习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 同时,学生对&一边上网玩,一边学习&的态度有所改观,相较于10年前近一半中学生认为可取,而今天这一人数降至30%。可见,中学生对网络的娱乐功能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界限有所明晰。
制图:中国教育报李澈 (二)网络游戏参与情况 1.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百分比降低。 本次调查显示:有22.32%的中学生经常玩网络游戏,55.83%的中学生很少玩。而在这些学生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例达10%左右(玩电子游戏时间每次超过5小时,每周玩的次数超过4次),而10年前是12.6%,通过检测发现中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有显著差异,如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有所减少。 2.体验刺激不再是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10年前,中学生玩网络游戏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释放压力、锻炼智力、体验刺激。而今有57.2%的中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也有缓解压力和益智的,但很少有为体验刺激而去的。 调查显示,有76.91%的中学生对周围玩网络游戏的同学采取不干预的态度(10年前为62.2%),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中学生逐渐对网络游戏持开放态度。 3.网络游戏中与人相处更守规则、懂合作。 在网络游戏中,如果与合作者共同获得&战利品&,79.1%的中学生愿意按游戏本身的规则去分配或者由电脑随机分配,这比10年前多了18个百分点;10年前有11%的中学生认为要去抢&战利品&,谁抢到归谁,而现在只有4.9%的人愿意这样做,在今夕对比中,能看出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时更守规则。 10年前,有31%的中学生认为无需考虑网络游戏的竞争者,做好自己即可;而今约有80%的中学生认为要合作、公平竞争,能看出中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越来越具有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 (三)网络交友情况方面 相对于10年前,中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信、微博等新交友平台受青睐。 这次调查显示,66.5%的中学生有经常联系的网友,40%的中学生有1&5个网友,11.3%的学生表示有6&10个网友,15.2%的学生有10个以上网友;而2006年的调查中,有46.5%的中学生没有网友,29.1%的学生有1&5个网友,9.4%的学生有6&10个网友。 从开始结交网友的时间看,在小学便开始网络聊天的人有1873人,占67.8%,764个人在初中时开始接触网络聊天,占27.7%,高中才开始的比例最少。目前,依然是活跃在学生中的通讯软件,而近年来新出现的微信、微博等带有通讯功能的软件,开始抢占即时通讯市场,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 2.中学生对网友依赖程度和依赖人数有升高的倾向。 本次调查显示,11.5%的中学生对网友有中度以上的依赖,其中重度依赖的比例为3.1%,而2006年调查中,达到重度依赖的不到1%。网友对部分中学生的生活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其中,有32.6%的学生下网后难以忘记与网友交流的一些内容、交往时的体验,25.1%的学生每次与网友交往实际所花的时间都比原定时间长,21.4%的学生将与网友交往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 我们发现,中学生对网友的依赖,存在着一定阶段性特征,初中生对网友的依赖程度要高于高中生,而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成熟与学生压力的增加,高中生对网友的依赖程度整体低于初中生,但也呈现出随年级而不断升高的趋势。 这种变化与网络普及速度的加快有关,但也说明网友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正在扩大。
制图:中国教育报李澈 问题:网络游戏中不文明现象依然严重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中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需要关注的问题: 1.中学生网络游戏中文明缺失、暴力倾向依旧严重。 在网络游戏中,有42.9%的中学生会说脏话,其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认为说脏话的原因主要是发泄情绪,16.19%的中学生表示说脏话已成为一种习惯,网络游戏中的不文明现象令人堪忧。 有47.5%的中学生认为周围同学有模拟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这比10年前多了将近4个百分点,表明中学生受网络游戏中行为方式的影响一直比较大,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 2.约两成中学生难以区分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 在与游戏近似的现实情景中,中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在电子游戏中基本一样的有19.8%,比10年前少了2个百分点,偶尔一样的有48.2%,比10年前多了8.1个百分点;但整体并没有显著改进,依然有约两成的中学生不能清楚地区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中学生对玩网络游戏的认同度明显提高。 本次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花费很多时间玩网络游戏的行为&认为&很正常&的比例是22.5%,比10年前增长了7.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状态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合理地使用网路,发挥网络的正向功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而部分同学认为&很正常&。 4.网络游戏对现实影响利弊参半,有利影响范围缩小。 与10年前的调查结果一样,有约70%的中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对现实有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和生活作息上,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总之,相比10年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生活新奇光环的逐渐退却,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普遍与深入程度都有了提高,而且呈现出沉迷少、守规则、重合作和通过网络扩展学习资源,不再通过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等积极的变化倾向。但在当前的中学生网络生活中,也表现出对网络游戏的认可度增高,参与网络游戏时的文明缺失现象与模拟游戏的暴力倾向依旧严重的问题,也还有少部分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切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模式,从而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与不文明语言带入到现实生活中来等,都是当前中学生网络生活引导中需要密切关注与重点引导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建波 PG001]
责任编辑:赵建波 PG0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16岁初中生痴迷网络游戏 因被制止上网竟服农药-搜狐新闻
--------------- &
16岁初中生痴迷网络游戏 因被制止上网竟服农药
时间:日10:51
【来源:水母网】
  连日来,小威和他妈妈王丽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热心市民在为王丽娟支招的同时,不免提出疑问: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诱惑到底有多大?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3个有网瘾经历孩子的家庭,记录下了这些家庭“不堪回首”或正在发生的故事。
  因被制止上网,儿子竟然服农药
  “这孩子可咋办呢?谁能帮助我戒掉他的网瘾,倾家荡产我都愿意。”14日晚9时许,在田浩家里,他的母亲林红霞不止一次地重复着:我和他爸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16岁的田浩性格内向,因迷恋网络游戏,由逃学到辍学。
  林红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开了个菜园,由于忙于菜园的管理,晚上又很晚回家,根本没时间跟儿子沟通,每天给他两块钱零花。
  据田浩介绍,他在初二下学期时迷上了网络游戏。第一次是在一个同学家,看同学玩一种叫“私服”的网络游戏,当时感觉特别好奇,并提出自己也要玩。“玩过之后,特别上瘾,总想着继续玩。在玩的过程中,还能与网友聊天,充当大侠的角色,用自己的武功和装备去救人。”田浩说,在现实生活中,他跟父母没有共同语言。
  “起初,田浩白天不上学,傍晚回家睡觉。后来,晚上也不回家了。”林红霞告诉记者,田浩有一次四天五宿没回家。去年6月,因逃课,林红霞让田浩到学校向老师认错,谁知他一气之下,居然回家喝了“敌敌畏”农药。“幸亏抢救及时,否则......”
  为避家人视线,孩子居然学会反“侦查”
  采访萌萌,是在文登市中心的一家网吧。14日下午4时40分许,记者与城里分局民警一起来到一家网吧,萌萌正痴迷地玩着“梦幻西游”游戏。尽管上身没穿校服,但从他幼稚的脸庞上,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名中学生。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萌萌迷恋上网的原因及经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是同学引路,加上好奇,由旷课发展到逃学。
  “你为什么不穿校服?”萌萌说:“我穿了,但脱下来放在一家超市的存储柜里,防止被家长或老师发现。”萌萌告诉记者,他是坐公交车从学校来到这家网吧的。采访结束后,记者提出要把他送回学校,萌萌很为难地说:“叔叔,我刚才骗了你,我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
  “自行车放在哪里?”他指着100米之外的一家超市告诉记者,自行车停在哪里。萌萌解释说,如果把自行车停在网吧门前,很容易被家人发现。萌萌还告诉记者,如果想多玩会儿游戏,又不被家人发现,最好的办法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下午5时,记者与萌萌的班主任刘老师取得联系。她告诉记者,下午上课时,发现萌萌不知去向,她正为找不到萌萌而发愁呢。
  当天下午,刘老师把萌萌逃学的情况,告诉了其在威海工作的父亲李某。李某非常吃惊,立即驱车赶到文登。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前,萌萌逃学一天两夜,他开着车在文登各个网吧找了一天。回到家里,萌萌表示保证不再到网吧上网了。这才几天,他又犯起了混。
  本是寻找快乐,孩子却变得更痛苦
  “因为儿子宋建游戏打的好,网吧老板不仅不收他的钱,而且还倒找钱给他。”13日上午,威海市民于女士气愤地说,这网吧真是太黑了,这不明摆着拉孩子下水吗?
  于女士说,宋建刚上初中时学习成绩非常好,也很有爱心。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简直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下降,对待母亲、朋友也很冷漠。
  “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哪能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于女士告诉记者,起初宋建玩游戏的时候,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孩子上网是时代的需要,等我警觉时,他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轻则旷课,重则一个月不上学。其实,孩子也一直在痛苦中挣扎。一次于女士偷看了宋建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写道:“玩游戏本身是为了快乐,但没想到的是,我不仅没有收获一丝快乐,反而变得更加痛苦,对自己看不到半点希望。”
  “宋建迷恋上网吧后,我被折腾得不像样了。他晚上不回家,我彻夜难眠。”我是个单亲家庭,宋建是我全部的希望,一旦儿子没有了,我这个家也就完了。
  网瘾探因
  主观原因:
  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
  有关专家指出,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客观原因:
  现实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
  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网吧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而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及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使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记者潘翔通讯员 周俊杰·
共找到 73794
个相关新闻.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图片新闻】
【热门新闻推荐】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秋天不回来
频道精彩推荐
唱给你的歌
··········
··········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初中生沉迷网游不愿上学 母亲一愁莫展
原标题:儿子沉迷网游母亲一愁莫展 专家:引导孩子多思考
&一说到他上网的事,我就头痛。&市民王女士14岁的儿子因为沉迷网络不愿上学,让她一愁莫展,特向本报寻求专家帮助。
家长:孩子一上网就不想上学
王女士的儿子小磊(化名)在海口某重点初中上初二。去年9月,王女士发现孩子接触了网络,并且有慢慢着迷的趋势,到了去年底,小磊已经沉迷其中,不但在家玩,有时也跟朋友到网吧去玩。王女士称,上个学期自己到外地出差一个星期,小磊竟然一个星期不上学。
今年寒假,小磊跟王女士说,让他好好上网玩一个假期,开学他就好好学习,王女士同意了,小磊也开始了疯狂的网络生活,经常和朋友在外面网吧玩到很晚都不回家,王女士只好到网吧找他,结果每一次都能看到网吧里有大量在玩游戏。开学后,王女士以为小磊会收心,哪知开学第二天,他就因为前天晚上玩游戏太晚,累得不肯起来上学。看着沉迷网络的儿子从原来班上中上成绩滑落到仅仅及格的分数,王女士心急如焚。
心理专家:引导孩子多思考
海南医学院心理系副主任岳筱雯分析指出,一般沉迷网络主要由于现实生活很难赢,而在网络上他们却可以控制;其次,现在很多青少年生活当中朋友较少,可以玩的、玩具也少,网络的丰富性就容易吸引他们;另外,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许多家长对于家中唯一的孩子太过关爱,为了安全考虑不让孩子出去玩,间接导致孩子的朋友越来越少,可以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许多家长对待有网瘾的孩子都采取苦口婆心劝解方式,岳筱雯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尝试,她认为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忙着和家长对抗,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游戏是很好玩,可是你能玩多久&、&玩这游戏几年后你会成为什么样子&等。
关工委:强硬制止不如尝试沟通
海口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辅导团副团长符国上表示,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要靠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共同努力,要从根源上抓。
符国上称,工作多年以来,他接触过许多青少年网瘾案例,一些家庭的不和谐对孩子心灵产生创伤,孩子便到网络寻求温暖;一些学校对成绩不好的孩子歧视对待,孩子就到网络寻求认可;再加上社会上网吧的诱惑力大,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开始玩网络游戏,不应该强硬制止,可以尝试和他们一起在家里玩,沟通感情,同时对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做规定,然后慢慢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去学习。符国上说,近几年,海口的网吧管理力度不错,但是仍有网吧偷偷对未成年人开放,家长如果发现哪家网吧接待了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应该马上拨打0向警方举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记者 林菲 实习生 吴小莹)
责任编辑: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