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排气管烫伤出现什么问题,没力量

十款具有灵魂与个性的摩托车
作者:203717话题:
声明:本文由说客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汽车之家。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导读]总有一些摩托车不跟随,与众不同。今天老屋和大家分享十款极具个性的摩托车
& & 近数十年的时间,科技像一匹野马样义无反顾地发展,摩托车的性能高速地发展。我们的马力机和GPS测速计上的数值记录不断地被刷新。它们的马力及加速性能让资深车迷们无限感慨。尽管摩托车的功率,燃油经济性,可靠性,舒适度和便捷性不断升高,但是它们让我们享受到的乐趣与多年前人们获得的乐趣并不多多少。& & 为了探寻这个奇怪的现象,我准备这次先放开摩托车的参数不谈,来探寻这个不可言喻的魅力,到底什么才是摩托车吸引人的地方?这次为大家聊聊十款有着灵魂的摩托车。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些不可量化,溶于机械本身,又给人生命感的摩托车。联盟X132悍妇-狂野& & 在当代,想要大批量生产具有灵魂与个性的摩托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个性”往往又代表着完美中的缺失。是的,现在的摩托车有着完美的性能和各式各样的辅助骑行,越来越容易驾驶使得它们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但是不幸的是它们的“傻瓜式”驾驶使得它们少了个性,丢失了灵魂。想想现在很多的电子辅助配件,它们让你换挡都不用碰一下离合,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 我也喜欢驾驶现代化的“超级”摩托车,但在想要体验更多的时候,我却更愿意驾驶我的复古古兹。它坚硬冰冷的金属质感暴露在空气中,硕大的引擎,直接的车架反馈,一切都让你感到很真实,让你体会到摩托车的每一丝情绪波动,这让我感到它是有生命的。我感到与机械的亲近,感到与引擎的联系,感受到气缸中火焰燃烧的力量,而产生的每一丝力量都直接作用在我身上,让我驰骋在公路上。这些是在现代化高科技摩托上体会不到的,它们少了一些粗糙的野性美,现代化的摩托车给人的感觉是它载着你走,而不是你驾驭着它走。& & 对于联盟的“悍妇”来说,你绝对不会对它的任何零部件有一丝丝失望,每一个配件都是精心打造的,事实上你得到的比你想要的更多。X132有着扎实运动的避震器,并配备了S&S X-Wedge 2163CC排量的V2引擎(深度优化过)。你可以很好地操控它,它轻喘,咆哮,漫步,狂奔,驾驶它时,你就像一个飞行员一样需要集中你的注意力。慢慢你会驾驶地得心应手,你会了解到它的脾气。& & X132的设计毫不妥协,直接专注于释放摩托车最深处的原始本性。而结果就是独一无二的骑行体验。它没有配备电控油门或者其他一些电子辅助来帮助你骑行。但第三代的悍妇使用了新的燃油喷射系统,油门响应不再那么神经质,但是其150磅尺的扭矩意味着在任何时刻它都能爆发出你想要的动力,当然这也要求你有一定的骑行经验。& & 事实上,转速达到2000时候,这只野兽的动力感节奏和引擎是一致的。形象地说,在任何档位和转速,你手里握的不再是油门,而直接就是转速表。扭动油门,悦耳的引擎声伴随着不可逆般的拉扯力拽着你向前跑。& & 也许它无法和最先进的跑车在赛道上抗衡,但你不会在结束骑行,踢下边撑后感受平平。我愿意用大写的MOTORCYCLE来形容它。Moto Guzzi V7 Sport-怀旧& & 七十年代对于摩托车手们是个梦幻的年代。摩托车开始使用电火花塞,碟式制动等使得车辆动力和性能大幅提升。也许你会说那会儿避震器还没有大的改进,诚然,但发展是需要时间的。& & 而一个意大利的明星回归了,那就是Moto Guzzi V7 Sport,一辆优良的充满异域情调的摩托车,足以与当时的运动摩托车相比。& & 这辆V7的目标是找寻古R的精神。是的,它有着“Racer”的名字,流动着古R历史的血脉,在你看见它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出“café”这个单词。风冷744cc引擎有着很好的扭矩,个性十足,使得你可以放心地换挡而不用担心拖档,尤其是在你过弯的时候。而传动也是典型的古R风格,静止时启动,你能感受到车辆“不情愿”的阻塞力,这需要你专注一点。& & V7窄窄的车架有着十足的意大利味道。在转弯时你需要稍微用点力气。那么它的前避震器和后面的Bitubo双避震器又怎么样呢?首先,引用我们的前首席编辑艾伦的说法“70年代的车型的避震器效果就跟没有一样。”很庆幸,V7比这好得多。虽然它不是杜卡迪帕尼盖勒,但它的运动性能也不赖,即使车辆倾角很大的时候,它的驾驶感受依然扎实,尤其是在你快速过弯的时候,让你非常放心。而调整后避震也是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因为调整它你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手就行啦,即使是调整避震器预载。嗯,最后想说的是对于190斤的我来说它的避震器一点也不跳。。。好吧,我发誓为了减肥以后会少吃点意大利面。。。& & 特别要说的是V7的单碟前鲍鱼刹车力度不是很强,仅仅够用而已,因此如果我是车主第一件事我会更换它的刹车片。& & 除了一些小不足外,这是一辆非常有趣的摩托车,它优美的车身太让人着迷了。羔羊皮坐垫和后面的车牌板也给视觉效果加分不少。(坐垫实际坐乘效果也不错)拉丝铝合金侧板也真的很漂亮。还有一些很漂亮的小部件,比如铝制的调节旋钮等。我们也很喜欢它的箭牌消音器,并注意到上面的“for race use only(比赛专用)”字样。& & 车架后摇臂被喷成了红色,这也是初代V7的配色。并且使用了黑色的油箱,车辆整体的华丽,展示的正是意大利人要它表达的东西。而这辆车最大的成功是在于有着让你立刻驾驭的渴望。&乌拉尔M70周年纪念版-有趣& & 如果用吸引眼球来评判一个摩托车,毫无疑问乌拉M70纪念版是公路上你能见到的最酷最有吸引力的摩托车。这辆偏三轮完全就是摩托车中的“Death Star”,乌拉品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魅力,足以将男人、女人、小孩从汽车中,从路边店铺,从人行横道上吸引过来。& & 当然你将售价13599美元的乌拉尔和现在的跑车比性能无疑是用铁剑和光剑相比。这款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故事还得从1939年说起,那时的苏联已经预感到了德国法西斯即将入侵,于是斯大林让他的军队们做好应战准备。而地面机动部队使用的关键车辆就有偏三轮,偏三轮机动性高,制造成本也低,可以乘坐三个人同时还能搭载各式的武器装备。& & 宝马当时设计的R71就是非常完美的偏三轮,然而R71却属于第三帝国-德国。而关于苏联的乌拉制造M72却有两种流传的说法,一个是苏联从黑市购得五辆宝马R71然后逆向研制了M72,另一个说法是在苏德友好期间,德国人将R71的设计图和铸造模型送给了苏联与其进行技术交换。不管怎么说,早期的乌拉是仿造宝马R71的。& & IMZ公司(伊尔比特摩托厂)坐落在乌拉尔山脉,原因是为了避免当时希特勒的闪电战,而在195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制造民用摩托用于出口。到了1998年,IMZ公司私有化后,它们极大地升级了产品线。& & 尽管它沿用了二战前的749cc风冷水平对置引擎设计,但它也升级了京滨燃油喷射系统和电启动,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至少也跟上了时代的节奏。同样的,它还使用了马祖奇前避震和萨克斯后避震以及铝合金轮圈和鲍鱼前刹。除了这些现代的配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辆原滋原味的70年代风格机车。& & 尽管一些零部件的升级提高了可靠性和车辆性能,但它的骑乘感受并没有改变太多。它沿用了老式古怪的侧三轮设计,使得转向像汽车,而又像螃蟹走路一般晃动,但这感受却非常有趣让,人觉得很好玩。对于一位曾经只喜欢190匹马力,直列多缸引擎无缝的车载电脑的摩托车编辑,在试驾乌拉尔后,他兴奋地不停地描述乌拉尔的魅力。现在,我们用它载过怀孕的妻子,艺术导演,很多小孩子和一些狗狗,乌拉尔真的适合每一个人甚至小动物。& & 它的外观太吸引眼球了,而要真正感受它的魅力,毫无疑问是你在购物商场的停车场驾驶乌拉尔载着一车的东西飞驰而过。令人惊讶的外观和明显地二战风格,也许你只有驾驶UFO才能这么吸引眼球。而当你玩腻了显摆,那么你可以用它的边斗载载木材,载一桶啤酒,或者甚至你可以装一些武器弹药。。。&杜卡迪大魔鬼-红色尾灯设计是其精髓& & 个性?蝙蝠侠怎么样? 高达19995美元的杜卡迪碳纤维大魔鬼绝对是摩托车中的波斯猫,非常地吸引人,你不知道还好,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对它恋恋不忘。我非常地享受在埃尔文市骑行。& & 在埃尔文没有大片的草坪,但却有着很宽阔平整而弯曲的道路,骑行非常地有趣。而我猜测埃尔文这些弯曲的道路却使得抢劫犯非常头疼,对了维基百科也说了FBI的报告表示埃尔文是美国犯罪比率最低的地方,我想一定是因为抢劫犯们很头疼这些弯弯曲曲的道路,哈哈。& & 而对于这个骑行天堂来说,大魔鬼非常的适合。尽管环保要求很高,但是大魔鬼的排气系统排放非常环保,满足美国所有州的要求。& & 这是一辆非常有趣的车,充足的低扭加上220多千克的干重,使得起步非常爽快,你甚至希望红灯能够多一点,使得你能多体会它起步的快感。1198ccV2 133匹的引擎使得起步时前轮翘起。。。百试不爽的耍酷动作。& & Diavel就像一只钢铁犀牛,给人不断往前冲的错觉,不知不觉你就可能超速了。它给人的感觉是不可战胜的,你唯一还需要的就是一件黑色的披风。凯旋攀爬者-逃亡& & 几年前我第一次拥有凯旋攀爬者的时候,它的逼格简直爆棚,Scrambler原滋原味地呈现了80年代摩托车的英伦风格。当我将其从车店骑回家后,我却发现两处漏油。。。启动电机处缺失了O型圈,油冷线路也在渗油。后链轮失圆竟然是椭圆的,还有码表给我弄成了公里而不是应该对应的英里,我说怎么骑着发现表速比实际慢很多。幸运的是经销商立刻给我解决了上面的问题,而车子再也没出现其他问题。& & 除了上面说到的问题,凯旋攀爬者900是一辆有着积极性格的车,我想用“快乐”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 首先是风格,尽管它不像60年代高排气的凯旋TR6C那样极端和纯粹。但它的外表也非常整洁吸引人,延续着摩托车黄金设计年代的精髓(老屋插一句,黄金年代指的是六十年代)。它完全地保留了史蒂芬.麦奎因1964年荒漠飙车中的风格。还记得Bud Ekins骑着宝马(其实是凯旋)飞跃栅栏的经典镜头吗?在电影院中看侏罗纪公园的时候,主人公骑着凯旋攀爬者带领恐龙们去战斗的时候太酷啦,老屋都忍不住边看边和微信群里的朋友聊车,导致电影最后最精彩的打斗都错过了。。。& & 再来说说引擎,凯旋攀爬者将Bonneville的曲轴从360°改到了270°,并且改变了点火频率。而不仅仅是将Bonneville换个标牌增高排气管而已,这使得它有着自己引擎的排气特点。并且前轮也增大了,使用了公路越野两用龟背胎,胎齿更深,坐高更高,坐垫也更宽敞。在碎石沙土路面你可以尽情地站立骑行,非常舒适。当然在极端的林道环境,由于车重与避震器性能的限制,你无法极限地狂野一番,毕竟它是一款适合非铺装路面的车,而不是一款竞技型的越野摩托。贝克汉姆在纪录片《探索未知之境》中的造型简直帅到爆表。& & 诚然,攀爬者没有四缸的浑厚排气声以及跑车的优异性能,但是它与众不同的嘶哑的排气声与不错的震动令人印象深刻。也许,攀爬者的魅力秘密就来自于它无限的改装个性化潜力,就像Bonneville 一样,你可以尽情地改装成具有你个人风格的独一无二的摩托车。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虚拟的改装车库,非常幸运的是凯旋攀爬者有着庞大的改装市场,改装件应有尽有,足以满足你的欲望。因此,攀爬者是一辆车主参与度极高的车,它不像其他很多车,你无法加入太多的个人风格。这是一辆坐姿舒适,外观漂亮,声音个性,可以带你走过各种路况,带你去任何地方的摩托车,甚至能带你像电影中Bud Ekins一样飞过栅栏。& & 或者说电影中的飞跃镜头不能再重现,因为Bud Ekins已经去世,再也没有人能重现他的魅力。KTM RC8 R-橙色炸弹& & 在跑车分类中,拥有炫目外观的车很多,但是奥地利人制造的KTM RC8 R却个性十足,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首先,这是一款纯种的跑车,而它的制造商却是以制造越野摩托车闻名于世的KTM。& & 纯粹的奥地利风格。在2003年东京摩托车展上,RC8的概念车展出的时候,我是非常惊讶的,十分怀疑这款车是否能真正的量产?是否在性能上与其他跑车能够比肩?在08年RC8正式量产后,KTM交出了肯定的答案。KISKA的设计加上KTM独有的橙色配色方案,这款车一出世便在摩托界中投下了一颗橙色炸弹,引起了车迷们的强烈关注。只需要看一眼,你就会了解到这是一款完完全全独树一帜的摩托车。& & 而它的前进步伐并未停止,RC8一直在不断改进,引擎与车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又保留了鲜明的个性和KTM的独有特色。RC8的动力曲线非常棒,顺滑的变速箱也非常令人满意。& & 这款车的心脏为1195cc,75°的V型双缸引擎,响应非常灵敏。较高的峰值马力和宽阔的动力带使得转速区间都有着极好的动力输出。& & 但最酷的事还是RC8将可调节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可调节脚踏对于当代的运动摩托车是非常常见的。但是RC8还可调节手把高度及角度,还有坐垫下螺栓紧固的副车架,还有可调节牛角及档杆刹车杆制动脚踏,使得RC8几乎可以调整到任何骑手想要的驾驶姿势。想要高脚踏?想要最战斗的骑行风格?想要在赛道尽情地疯狂?完全没问题,几分钟你就能将RC8调整到最战斗状态。想要宽敞的腿部空间?想要舒适的坐姿?也没问题,简单的调节就能让RC8舒适得多。& & 但是驾驶它时你永远不会忘记RC8是一辆纯种硬派跑车,它的坐垫十分硬,根据跑车风格调教的WP避震器也比较硬,能够细微地反馈车架和前轮的任何一丝情况。这辆车非常高、窄和轻,邓禄普轮胎路感非常清晰。而后避震下端的多连杆也可以调节。安装在车头联板的WP转向阻尼也是可以调整的。& & 对于其他摩托车来说,无论你怎么调整,没有一辆能给人RC8的感觉。哈雷戴维森48-源自1957& & 有着悠久历史的产品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哈雷戴维森Sportster 系列有着50多年的历史, XL系列经过历史风雨,见证过白云苍狗,而哈雷48就是其中最酷的型号。& & 从1986年截止2012年,哈雷已经售出了超过100万辆XL系列摩托车。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为它不包括1986年之前30年的销售数据。因为1957年的铁头XL之后的30年数据已经无法收集。& & 哈雷48延续了XL系列的“古老”血统,但却又在每一方面比它的祖先更加优秀。在运动者系列中,48是最具经典风格的车款。(油箱造型及其错列式排气管)还有现代视角对经典的诠释,(如短后挡泥板,折叠式牌照架和下置后视镜)这些都使得它别具一格。辐条轮毂配上宽大的16寸尾轮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 哈雷的大排量双缸固然不错,但是这款1200cc排量的“小”V缸却更具有哈雷的经典运动风格,尽管现在的它使用了电喷而不再是化油器。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排气声都是十足的美式范儿。而现在的哈雷48更加精致,燃油效率也更加高效。& & 尽管相比现在的摩托车,哈雷48并不快,攻弯性能也不好,也没有大量的电子装置,但它的骑行却非常惬意,至少在下一代摩托车来临之前它还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的。皇家恩菲尔德经典500-恩菲尔德帝国不落的太阳& & 英式大单缸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节奏”,这是皇家恩菲尔德给出的答复。这是那种粗野大排量单缸特有的“噗噗”声。这种“噗噗”的大单缸曾经风靡英格兰,但自从50年代中期恩菲尔德将Bullet 350 和 500放到东方的印度制造后,就不再具有英国本土生产的西方味道。& & 而这次我们要讲的Bullet 500 Classic的产地则纯粹地来自更西边,这款车使用了现代化的燃油喷射系统,并重新设计了车架。& & Bullet 500 Classic的速度并不快,但是重量较大的飞轮和强劲的低扭使得骑上它非常惬意,尤其当你感受到它引擎的脉动。还有你可以使用纯机械的脚踩方式来发动它的大单缸(当然也有电启动),挂上五档行驶,你仿佛回到了50年前。以100km/h的速度行驶是油耗与乐趣的最佳平衡点。& & 虽然我自己收藏有一辆1954年产的英式大单缸摩托车,但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恩菲尔德和其相比,吸引力是一点也不弱于它。在骑行恩菲尔德时候的感受完全不同于现在批量化生产的复杂的摩托车。对了忘了说放油塞有点松,兴许是厂家故意为之,让我觉得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觉吧,哈哈。克利夫兰摩托厂Misfit-个性不代表昂贵& & 毫无疑问Cafe Racer风格的摩托车非常的有个性,但很多的Cafe Racer个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昂贵的价格,尤其是定制的Cafe Racer,其高昂的价格使得大部分人退避三舍。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加上独特的造型使得Cafe Racer成为时尚的宠儿。克利夫兰Misfit为囊中羞涩的车友们带来了福音,它有着十足的Cafe风却又平易近人的价格。& & 尽管它比较便宜,但是克利夫兰Misfit的品质是还是很不错的,甚至包括这个品牌背后的人物――Scott Colosimo。他毕业于克利夫兰艺术学院,是一位企业家,也是克利夫兰的老板。Colosimo表示,Misfit虽说是一款高性能摩托车,但它是专为那些收入不高但又想拥有一台咖啡车的工薪阶层设计,从而使他们既能享受驾驶的乐趣,又不会压力太大。& & Misfit搭载了一台250ml的力帆发动机,该发动机算不上高性能,但为了保证Misfit的品质,车厂在原发动机的基础进行了重新设计,大幅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燃油效率。Misfit前后轮均为镀铬钢质轮毂,前轮457mm,后轮406mm。镶饰的管线将液压力传递到前后轮的双活塞制动器上。肩式减震器和单薄的倒立式前叉完全能胜任这台不到136kg的家伙。& & 经典的造型、易于驾驶且价格适中,Misfit 对于一个梦想着拥有一辆咖啡车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完美了。据悉,一辆标配的Misfit只需要3195美元(美国本土价格)。唯一可以抱怨的地方就是急加速的时候离合器有点打滑。本田Ruckus-温柔小绵羊& & 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强烈的愿望了,但我曾经有过。以前我在军队服役时,又一次驾驶着我非常信任的军用两顿半卡车在雪山半山腰上逆风而行的时候,车子忽然失去了动力,我不得不踩住刹车,但是车子依然慢慢往后滑动。& & 我交替着用左右脚轮番踩住刹车避免脚太酸,我看着后视镜,轻轻地松了一点点刹车以使得车子慢慢后退的方向保持直线,但是后退的速度慢慢加快,而此时刹车虽然抱死,但是轮胎却在地面滑动,车子失去了控制。。。我不住地在心里祈祷。& & 当我驾驶本田Ruckus时,我总是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我是在附近的街道还是在郊区,后视镜中其他车辆不断靠近变大,我加大油门但是后面的车子仍然在不断地超越我,这让我产生自己在后退的错觉,回忆起山腰那段的惊心胆战。& & 不是说我不喜欢踏板,我也很喜欢踏板,曾经我非常喜爱光阳的Super 8 150,本田的PCX更是不错。但是50cc四冲程踏板的动力未免实在小了点。Ruckus就像儿童摩托车,动力太弱了。加速性能太弱,车子的速度是慢慢肉上来的。不免有点遗憾,骑上它加速感觉就像你在非洲的金矿上强迫童工为你挖矿一样。& & 很遗憾Ruckus的动力的确很弱,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有点就是它非常便宜,售价仅仅两千多美元,也许这也是它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我想每个骑上它的人都想再压榨点动力。这个外形如“加上发动机的椅子”的摩托车外观风格奇异,这是PCX或者Super8所没有的。而最重要的是,Ruckus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骑车时对道路上的人们友好一些,因为说不定你哪天就骑上了Ruckus被别人虐呢。微信号:motuowu 微博:摩托屋摩托屋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二维码及微信微博号
点赞,为作者喝彩
是汽车之家用户?欢迎
一切皆关于摩托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留言中请不要恶意攻击国家、其他用户及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永久封杀违反以上规定的ID。流畅沟通、观点鲜明、善意提醒是我们推崇的良性留言氛围。
说客是汽车人的自媒体平台,我有我的主张,
每篇文章仅可“赞”两条评论,请先取消一条后再“赞”此条”
一切皆关于摩托
大家都点赞
作者:79作者:239作者:786作者:1041作者:315作者:252作者:62作者:49作者:163作者:91
一周热门作者排行榜驾驶重型摩托车有哪些注意事项?
比如,对于会骑自行车和开车的人来说,有哪些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问题需要注意?
按投票排序
重型机车通常要手动换档,一般是左手捏下离合器,左脚脚尖钩、踩换档连杆来升、降档。升降挡都是线性的,不能跳档。没有倒车档。一挡离合松太快同样会熄火。和汽车不同,重型机车有前后刹车,后轮刹车在右脚脚尖,前轮刹车在右手。只刹前轮可能会将驾驶者甩飞出去,只刹后轮的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刹车需要前后同时进行,分寸不好掌握。大排量的重型机车加速非常快,250 ccm 的车需要 8 秒、1000 ccm 以上的车可能只需要 3 秒就能从 0 加速到 100 km/h,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可能会被甩下车。如果不慎失稳,右手可能会下意识握紧把手,导致油门加大,如果不慎跌落,车辆可能会脱手飞出。机车和汽车相比之下太小,很容易被忽视,所以衣服不要太黯淡,避免紧贴在其他车辆后面,也要尽量避免和汽车并行,高速上应该经常打灯。公路骑行时不可靠中线太近,以免在转弯时因倾斜身体而撞到对面来车。重型机车紧急避让突发障碍所需的腾挪空间比汽车大。挎斗机车的驾驶特性与普通重型机车相差很多,转弯、制动时拖斗会保持惯性,从而导致车头跑偏。雨水、落叶、砂石、坑洼、电车轨道、斑马线都有可能导致轮胎打滑。排气管可能会导致烫伤,所以尽量从左侧下车(排气管通常在右侧)。在松软或不平整的地面上停放时容易翻倒,很难扶起来,而且可能会压损、压伤人员、财物。摩托车没有安全带和外框架,一旦发生事故,人会直接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高速摩擦地面时,皮肤只需要几秒就会完全脱落。头部受到撞击更会直接致命,而摩托车事故头部受伤的概率有五成。所以头盔是绝对不能少的,衣服也必须耐磨,以皮衣或混成材料为佳,牛仔裤衣几乎起不到防护作用。手套和靴子同样重要。如果你觉得热,请记得:高速骑行时风会良好地降温如果你飞出去,在砂纸一样的公路和你的皮肤之间就真的只有那一层衣服。
作为一个公升级车龄10年的摩友,特别针对“会骑自行车和开车的人来说,有哪些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问题需要注意?”,回想当初:1)摩托车高速时转弯需要反向打把,换句话说,想朝左转向时要向右侧转把,幅度要非常细小,手把一转就可感受到车身顺势反向倾斜随即转向。2)新手务必要单用右手的前刹控制刹车,新手常犯的错误是用后刹的力度太大造成后轮抱死车身侧滑,在高速时急刹应完全不用后刹,假以时日练习车速低至80km/h以下时才可试用前7后3的刹车力道分配。对于刹车力道分配当驾驶哈雷款的重型巡航车又有所差别,因车身重轴距长后刹可用较强一点点的力道。3)虽然动力强大, 但同样车速摩托刹车距离比汽车长很多,跟车要注意前车前面的路况做好预判。4)最重要的一点,新手切记切记:新上手的车先熟悉刹车,后感受油门,大排量摩托动力强劲,让人一上手就被强烈吸引。猛加油门谁都可以,但想要玩得长久您最好知道怎么把她停下。
受邀答题,感谢各位重机铁男如此瞧得起俺。因本人刚完成从小排车到中排车到大排车的转变,故而就不罗嗦大排车的种种特点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直接切题回答重型机车与小排中排的不同吧:
排量:所谓的重型机车排量一般在600cc以上,有的甚至比小汽车的排量都大!代表作品为大排恐龙Dodge Tomahawk(8.3L)和大排量的巡航太子车哈雷等,大排量休旅车如BMW K1600 GT/GTL,本田金翼Honda Gold Wing 1800等。那些所谓的公升跑车如Yamaha R1、Aprilia RSV 1000、Honda CBR 1000、Suzuki GSX R1000、Kawasaki ZX-10R等等一些街车和越野车也在此列如MV Agusta Brutale、Ducati Multistrada 1200S、KTM RC8及Super Duke等等。排量在400cc—600cc左右一般归类为中排:一些中排入门级跑车如Honda CBR 600RR、Kawasaki ZX-6R,顶级踏板车如Suzuki Burgman 650、本田银翼Honda Silver Wing 500、Yamaha T-MAX 500、Piaggio X9 500、Gilera Nexus 500、Malaguti Spider Max、Peugeot Satelis 500等等排量小于400cc的为小排,不一而足,不再举例。2,
类型:各种类型都有:休旅车、跑车、街车、越野车、巡航车、三轮车、四轮车,甚至连无级变速车和踏板车都有(代表作有Aprilia Mana 850和Gilera GP 800)。3,
重量:大排量车干重一般至少在160kg以上,最重的道奇、哈雷和宝马等重机在350kg到680kg以上不等。重量那么大无非是为了增加行驶中的稳定性和霸气的风格,不过后果是万一摔了车,一个人是基本没有那么大力量扶起来的,而且从技巧的角度讲也特别难扶,面对光滑流线型的车体一般人很难找到发力点。4,
加速性能:250cc及以下百公里加速基本在8秒以上,250cc-400cc百公里加速在6—8秒之间,400cc—600cc百公里加速在4—6秒,600cc以上的好车基本上就可在4秒以内了,而公升车及以上排量基本可以入驻3秒甚至2秒俱乐部。5,
高科技配备:重机已经全面跟豪华汽车看齐,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如:胎压监测、导航仪、升降风挡、后备箱、实时油耗、电池电量等等。而且油路方面也有各种高级催化设备,符合各种严苛的环保标准,喷油嘴基本全部升级成电喷,早就告别了化油器时代。6,
制动:ABS:全名为Anti-lock Brake System(防锁死制动系统),此功能对重机来说至关重要,基本大排车上全部配备,如果单排轮的摩托车不配这个,简直就是定时炸弹,驾驶者要随时做好仆街的准备。DTC:全名为Dynamic Traction Control(动态牵引力控制)防止因起步动力过猛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引起的车辆不稳定,这项功能在易打滑路面如冰面和泥坑非常有用。CBS:全名为Combined Brake System(前后联动刹车),一般在高级的中排量车上使用较多,但是大排一般是前刹和脚刹分开的,而且前刹在右手边油门上(左手边是离合)。刹车时最好后轮先于前轮百分之几秒刹车,使得前轮适当点头然后再刹前轮,如果过早刹前轮,就会使得后轮翘起倒栽葱;如果过晚刹前轮,就会很容易造成后轮抱死,人就开始在车上学Michael Jackson扭腰数次直到仆街。个中分寸非常不好把握。我曾经思考了很久为啥不左右手换过来呢?左手是前后联动刹车,右手是离合,捏离合的时候正好不用加油门,刚捏完离合正好顺手加油门,那岂不是正好么?为何各大车厂就不如此设计?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诸位铁男达人告知!现有的设计在紧急情况下一不小心就捏着油门刹车了,危险性可想而知。7,
车胎:由小机到中机到重机,车胎依次增宽增大,尤其是后轮,目的是增加行车的安全指数和压弯的可靠性,尤其是哈雷大滑翔、Ducati Diavel、Yamaha VMAX等重机,后胎基本上比汽车胎还要宽大厚实,看起来有一种都市铁男骑烈马的感觉。8,
排气管:尾排一般在座位底下,而不是在右侧或者左侧,这样避免摔车时压到右腿或者左腿无法抽身造成大面积擦伤和烫伤,极其容易导致腿脚感染或骨折。想当年哥骑车时由于地面油污、刹车油变质以及刹车过猛等诸多因素曾经摔了一回,排气管正好压到右脚脖子上在地面搓了数米远,那钻心的剧痛至今记忆犹新啊!不过哥小时候喝牛奶还算没白喝,全脚面都肿了竟然没骨折,实乃万幸!9,
事故应对:一般人都认为摩托车一旦出了事,死亡率会比汽车要大得多,尤其是高速撞车时几乎必死。铁包肉和肉包铁,听起来当然是前者更安全。事实上此言差矣!殊不知,摩托车手要是会及时摔车,加上头盔和皮衣的保护(前提是你得穿戴好),如果没有撞到路边的硬物上,可能只受点皮外伤而已。原因就是摩托车是开放性的,关键时刻可以脱离摩托车捡回一条性命。君不见高速公路追尾时汽车相对速度也不是很快,还不是照样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被活活挤死?盖因汽车的包裹性太好,无处可逃而已。别以为铁包肉就一定是万无一失的,真要是高速撞了车,气囊车柱啥的都是浮云!轻则下半身瘫痪,重则一命呜呼!肉包铁,只是一个传说,因为肉已经飞出去了。转变成了皮衣头盔包肉。所以,关键时刻就要看你的时机把握程度和衣盔的给力程度了。God Bless You!在此做个广告:请各位在搜索引擎搜索“意大利战驹”五个字,就可以看到哥驾驶意大利车的长途游记,里面有我详细记录驾驶Gilera Nexus跑长途的经验,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观看过一日本的教学视频,对几个细节印象比较深,补充一下:排气管的温度会比较高,即使是夏天也最好穿上裤子等护具,特别的双排气的机型,更要注意,否则容易烫伤。挪动车辆的时候不能直接用手推,大排摩托都比较重 150kg 以上,一般力的臂力较小不容易保持平衡造成扭伤,烫伤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腰部抵住车座位置用腿部力量移动,既省力又安全。重型车排量大加速快,没骑过的人不可轻意尝试,日本对于大排量摩托还需要专用驾驶执照。国内的路况不比国外,排量最好不要超过 400cc。
为什么上述回答都没有一个提到我下述的一些基本的重机骑手必须的注意事项?戴头盔、遵守交规什么的就不说了,这是合法上路的条件。1.重机倒了以后,扶车时不要弯腰!保持腰和核心区肌肉挺直,靠大腿+手臂力量把车抬起来,不是靠腰!还不明白的去健身房请教下教练标准的硬拉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弯腰扶车尤其是重机对脊椎、腰间盘伤害相当大!2.夜里9:00后,早上8:00前,请扶车出小区门后再发动,你不睡觉别人要睡,您自以为“美妙”的排气轰鸣对于老人、小孩子、和能在床上多睡一会就是幸福的上班族来说就是a piece of SHIT!!!马路口、停车场、居民区、教学机构、政府机关等地方大油门轰排气声和引擎声来显示存在感的,都TM是大傻X!!!有异议的站出来!!!抽到你服为止!!!3.不要在马路上飙车,你的花几万、几十万买的机车离GP MOTO差了十万八千里不止;你的驾驶水平离杜汉(好像曝露年龄了......)、罗西差了十万个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想体验飞一般的感觉,自己花钱下场,到合法的赛道上宣泄你过剩的荷尔蒙。4.不要妄想着花个几千几万就能把你的碣石CB400改得跟ZX10一样,好好工作,多赚钱,多结识交警队的人脉(你懂得....),花大价钱买个正规的大排量机车。
大排量的摩托骑行时,比小排量的摩托还稳,只要车在动,基本上不会倒,并且在中速时遇到石子飞车的可能性降低了许多。挂档等那也只是习惯问题,几天就可以改过,刹车比小排量的好用,而且车速。
也就是说,大排量的摩托你不去赶时超车之类,它的安全性要比小排量更高。
如果真要注意,那么小心以下几点:
1.过弯时,车速不要太快,车身不要压得太低了,一怕出变紧急情况不容易处理,二怕遇到石子容易飞车。
2.车速太低以要避让造成倒车时,一定要人先跳开,不要让排气管给伤着了,那车结实,只要不是正面撞,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3.车速高时,与大车交汇不要靠太近,内吸力有时很讨厌!
4.路况差时,不要骑行太快,对车不好,而且不太容易掌控。
5.倒车一般发生在急刹偏向之后,你只要不急刹,不压石子,倒车的可能性减小90%以上。
6.停车时,选好位置,另外倒车的10%一般发生在停车之时!
7。这车是小偷之爱,自己要保管好!
8.起步时,油门不要轰或只能轻轰,离合放慢一些,不伤车也不伤人
1.护具齐全 2.选择合适的时间(比如感受一下周五6点进城方向的八达岭高速辅路)3.最好有伴能有个照应.4.如果是浙C,赣C什么的,还是要注意警察 5.大排在国外环境比较好,其实国内的路况,拥堵情况都不太适合大排量.平心而论250cc算是入门级的大排,而在国内的情况来看250cc左右比较性价比综合。超过400cc的车在国内并不太适合骑行。
騎乘重型機車,在很多國家考照,必需具備兩項基本能力,而這兩項基本能力,在國內一般的車手,完全付之厥如。第一項能力:推發。不用電啟動,不管你騎乘的是多大排量的重型機車,你都必需有推發的能力。第二項能力:扶車。你自已的車輛,必需在不假外力的情況下,能自已一人扶起,這個扶車,包括從左邊,和從右邊兩個方向。當然,一般的線性進行,走圓,走八字,定速煞車等等等等,也是基本功,自然不在話下了。
回答一些我的经验:
1.人要比车凶,这是最重要的,在入手这台重机时,先要感受下,是否是属于自己能驾驭的范畴,比如车重,车高,不同类型的重机差异很大,有些巡航或者街车坐高不高,但宽度很大,还是需要跨骑上去看看双脚的位置,个人人为至少要能前半只脚掌能接触到地面才比较安全。当然,如果熟练操控重机的骑手的话,1米6几的个子也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的操控重机。
2.不同排量不同的驾驶技巧,如果之前没有开公升车经验的话,不能用以往开小排车的方式开重机,特别是低档给油千万不能一把重油抽起,否则肯定前轮抬头,如果控制不好容易摔车。
3.刹车技巧,重机一般前7后3,突发情况千万不能踩死后刹,否则必摔。也不要捏死离合,保持冷静,先退档,再刹前刹,点刹技巧感觉要自己去感觉。总之重机的制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关系到生命的。
4.骑行重机务必护具装备齐全,不是为了装逼,是真的对生命负责。
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绝对的安全,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驾驶方式和技术以及心态。强烈呼吁驾驶重机不要过分追求速度,你能快过风,但快不过时间,超不过生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排气管改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