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知识诗歌海盗出自那本书书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 简书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自己尝试回答了一下,观点浅显,仅以自省。“接收到错误或者逻辑上有漏洞的信息”这样的弊端像是一种急性毒药,可能害处在某一次你和行家的聊天中就会暴露出来,但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更类似于一种慢性毒药,拖延症,无法进行逻辑上更加紧密的思考,如果你本身是个热衷于交谈的人那很有可能变成嘴炮等等,这种长期的毛病无论你是处在学生阶段还是工作阶段都是害处无穷的。1、我觉得最为可怕的弊端先生的专栏里有一篇叫做《网络传奇后遗症》的文章里的很多观点我非常赞同。(附上文章链接)“他们理所当然地把这些传奇当做自我衡量的标杆,再心甘情愿地用它们打击自己。”看了太多的文章和方法论,我们似乎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复制了别人的路径,即使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但至少结果不会太坏。然后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每做一步就会不自觉地和路径中的某一阶段比较,若是不理想,很多事情多半就这样放弃了,长久下去,自我怀疑会更加严重,加之拖延症等不好的习惯,会让自己痛苦不堪的吧。2、如何培养耐心,形成有体系的知识形成有体系的知识,这个我读书少,是万万不敢乱说的,但私以为在观念上可以有一点小小的改变:在某个技能纯熟之前,不要单纯把读书然后构建知识体系当成获取快乐最多的阶段,而是应该把实践一件事情,构建一个工具,发现一些不足的过程当成最为快乐的一个部分,即使这个时候你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只能说说如何培养耐心,做出改变啦。(1)少关注一些媒体,多关注一些精品关注过多的网站只会过多地转移你的注意力,自己甄别信息的能力如果不强,就会更容易受到干扰,微信上你可以关注一些口碑比较好的公众号(的小道消息,的MacTalk,还有的各种带你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文章),慢慢减少阅读的时间,增加阅读的质量,最好自己也能写点什么。过度依赖碎片化知识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就从慢慢精确自己的爱好然后慢慢去改进吧。(2)用工具来辅助习惯上的改变大家都是普通人,前期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控制习惯也很难,所以要使用工具。比如你总是忍不住刷微博,你可以用浏览器插件来限制自己访问该站点(chrome商店里一个叫stayfocusd的插件),移动端怎么办,这时候推荐一款叫做奇点的微博APP,是微博上一位ID叫做图拉鼎的独立开发者做的,里面有个订阅功能比较好用,相当于把每个你关注的用户搞成了一个list,可以避免你不停地刷时间线,只关注一部分自己觉得有一些价值的帐号的近期动态。(3)动手应该在构建好知识体系之前最后是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先动手,不管什么领域的知识,都会有先动手的必要的,计算机的可以写代码,产品类的可以先动笔写体验写分析,不试一下你可能连把140字扩展成漂亮的五百字都做不到啊。因为不知道楼主是做什么的,所以只能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其实是因为我什么都不懂啦)比如说我最近对运营感兴趣,于是通过知乎了解到先生有本关于运营的书,我第一步是不是把关于运营的一个体系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到才能开始动手做呢,并不是,即使我现在还没很好的想法或者能力来运营一个公众帐号或者博客,但我现在对在线教育产品的运营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可以动手去参加一个MOOC的课程,全方面体会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写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发现咦?一场好的课内线上活动能大大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啊,假如是我我该怎么策划一个话题一个活动呢,于是回头看看书正好有这个章节,赶紧去了解一下,这样我就初步把这个技能点给点上了~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想表达的就是:适度的了解一件事情或者一本书的框架然后立即去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再反复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能会更容易一些,也有可能更加容易的帮你看完一本书。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写点儿有趣的。
西方哲学史笔记【完整版(中)】
夫莽 哲学与艺术 哲学与艺术 穿越生活迷雾, 每周五晚更新。 关注 注:因篇幅过大,故笔记分为上、中、下、续四个部分,分四期连载。笔记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整理。 第七章 早期基督教哲学 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 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能获得这些料: 知道setContentView()之后发生了什么? ... Android 获取 View 宽高的常用正确方式,避免为零 - 掘金 相信有很多...
责任: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1 责任是一种使命........................ ...........2 工作意味着责任........................ ...........5 点燃热情,全...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能获得这些料: 知道setContentView()之后发生了什么? ... Android 获取 View 宽高的常用正确方式,避免为零 - 掘金相信有很多朋友...
这个话题是Jade这几年的切身体会吧,人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碎片时间,排队的时候,机场等待的时候,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我都习惯刷着手机,浏览各类信息,可是却越来越少去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但其实,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
对于千万朵花 黄昏提起裙子小心翼翼 太阳下山的时候 一缕清凉小步奔向河堤 两只杯子从腊月赶来 浇灌风中行走的树 仿佛阴云过境 堆积阳光的诞辰 将至的秋天 怀抱河水的方向 洗净天空的空
摄影师 AmyShire 早先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 4 个小技巧,教你如何利用家中的自然光和一些小道具,在家中的窗前小空间就能拍出充满气氛的作品。 1、观察光线的变化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对任何一张照片来说,光就是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些有特殊性质的光,它们有助于提高你的...
早就听预报说今天有雪,但大家基本都是抱有怀疑地态度,当然我也不例外。因为天气预报基本没怎么准过。 早晨起来,窗外就阴沉沉的,气温骤降,比前几天冷了许多,冷的确实感觉要下雪了。吃过早饭,天儿还是跟之前一样阴着,丝毫没有要下的节奏。大概是9点半吧,天空开始慢慢地飘起一丝丝的雪,...
夹竹桃下 你拥抱我 我拥抱你 夹竹桃下 你出卖我 我欺骗你如何管理碎片化的知识_百度知道
如何管理碎片化的知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一个讲究快速阅读的速食文化时代,长篇大论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短小的、精悍的、有趣的、充满娱乐性的短篇内容往往大受欢迎,有些人看到大部头的书,会本能地感觉恐惧,曾经有人对我说,只要看到文档超过20页,就没有耐心读下去。时代特性如此,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可以说垂手可及,因为有搜索引擎,愿意花时间在思考、记忆方面的人越来越少,固然,死记硬背不可取,但是,遇到问题就Google一下百度,是否是好习惯呢?网络如水,能够载舟,也能覆舟。如果有一天,我们面临封网、断电,那时候,我们将如何应对?即使搜索引擎如此发达,我们也必须在承认一个事实:系统化的完整知识,往往还是存在于书本(含纸书、电子书等介质)、或者是体系化的网页专题、各类文档(如DOC、PPT、EXCEL等)之中,如果我们习惯于通过一篇篇独立的博文(可能来自同一作者,也可能来自不同作者),习惯于微博化的140字内方式,习惯于小段子,那对于我们的知识吸收来讲,未必有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虽然知识是以碎片化形式被提供给我们,但我们能够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使之完整。就象我们生病时需要服药,医生开给我们的药,可能是A(2片)、B(4片)、C(6片),我们吃下去的,是不同的药,但它们可以在体内分解、融合,形成有保护作用的物质,最终使我们恢复健康;如果有些人吸收不好,A仍是A,B仍是B,它们可能单独产生作用,但是无法形成合力。我管理碎片化知识,最常用到的工具是OneNote,首先我会在OneNote中设定好分类,当我看到一些值得保存的碎片化知识时,会把这些文章或句子按不同类别存放进分区内,有些句子不好归类,也会统一放进“佳句”这一分区,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高等教育
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
发表于: 13:31:46 作者:admin
知识碎片化:《大学语文》慕课的实践困惑及反思来源:高教探索&&&ISSN号:&&&2018年3期&  摘要:知识碎片化,既是慕课的优点,也是慕课的缺点。如何处理知识碎片化与知识系统学习之间的矛盾,我们以《大学语文》慕课制作与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在慕课知识点的选择中呈现知识系统;其次,以兴趣为出发点,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第三,重视慕课视频与非视频的结合。&  关键词:慕课;大学语文;知识碎片化&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便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很多国家及学校对慕课寄予厚望,将其作为教学方式与课程改革的首选发展方向。兰州大学高度重视慕课建设工作,笔者负责的《大学语文》慕课于2014年开始研制,2016年建设完成并投入教学。[1]&  一、实践困惑及问题的提出&  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慕课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与之相适应,作为慕课核心的授课视频,则以短视频为特征。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慕课制作手册》指出:“对于每个视频的长度,都应该控制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度为&7、8&分钟的视频,网络学习者最有可能将其完整观看完毕。因此,建议每个视频长度在3-7&分钟之间。有时为了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也可以适当变化,但是尽量减少超长视频。”[2]长度为7、8&分钟甚至时间更短的视频,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但不利于知识深入、透彻地讲解,对知识信息量大的课程而言,慕课视频可在10到15分钟之间。&“MOOC的每段视频只讲述一个知识点,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每段视频的长度相对短小,一般不超过15分钟,这和线下固定的四五十分钟一堂课很不相同。”[3]然而问题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应,四五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在一个还是多个授课视频中呈现?如果机械地把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分解为3个15分钟左右的授课视频,则慕课会变成过去网络公开课的翻版,从而失去慕课本身的功效;数量过多的视频,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和学习。就此,兰州大学《大学语文》慕课(后文简称“兰大语文慕课”)建设团队经过反复讨论,采取一个视频大体与传统教学一堂课相对应的方式。这样一来,兰大语文慕课最终呈现54个视频。&  将45分钟的课堂讲授内容转换成15分钟左右的授课视频,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课堂教学有连贯性,而且课堂教学的充裕时间能保证对知识体系相对系统地讲解。但是,慕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及需要选择性地学习,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打破教学的连续性,再加上受短视频的限制,慕课教学已很难做到对知识体系的系统讲解。因此,慕n的一大特征,便是知识的碎片化。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慕课制作手册》指出:“碎片化知识点便于个性化学习。”[4]的确,碎片化的知识点便于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知识的获得,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意愿。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也不应该是仅仅了解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而应该是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掌握。以短视频为核心、以碎片化知识点为特征的慕课教学,在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方面,有先天的不足。如何在知识点碎片化的呈现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如何发挥慕课的优势并克服慕课的局限?如何把慕课教学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围绕着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我们在《大学语文》慕课实践中产生很多困惑,这些困惑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并在实践中探索相应的对策。&  二、反思及相应的对策&  (一)知识点的选择和知识系统的构建&  慕课的显性特点是知识碎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慕课制作者或教学者可以随意选择知识点。优秀的慕课,必然会重视知识点之间的系统关联,必然会在知识点的布置中考虑知识系统的呈现。因此,慕课知识点,应是知识系统中的关键点;慕课知识点的分布,则应是知识系统的呈现。“如果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顺序,将这些知识碎片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并进行互联,那么孤立的知识碎片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5]&  就《大学语文》慕课建设而言,由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知识点的选择必然会遇到以下困难:第一,《大学语文》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大学语文》慕课知识点的选择,既不能简单重复学生过去所学语文知识,又不能完全割裂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因此,慕课知识点的选择,首先就要处理好学生旧知与新识的衔接。第二,《大学语文》需要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无所不含)。中小学每学期都开设语文课,而且语文课课时量很大,因此不同年级可以专攻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语文知识;而《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一般是一学期54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要全面兼顾语文方方面面的知识,非常困难。第三,在慕课短视频、知识碎片化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慕课知识点的选择和布置要体现知识系统则显得更难。&  要保证慕课知识点是知识系统的关键点,并且做到旧知与新识的自然衔接,首先需要慕课研制老师对相关专业知识有精深且宏观地把握。由于《大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语言文学诸多方面的知识,以一个老师的力量,很难胜任该门慕课建设的工作。为此,兰大语文慕课研制团队采取专人专块、分工合作的方式建设慕课。具体而言,兰大语文慕课分五个版块:1.语言文字知识,2.古代散文,3.古代诗词,4.现当代文学,5.外国文学。&  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具体分工,则在慕课知识点的专业性、系统性、新旧衔接等方面有了保证。有了“专”的保证,就需要“博”的沟通。首先,慕课不同版块的负责老师相互讨论,确定各版块所占时间比重;其次,根据具体版块所占时间比重,相关负责老师设计该版块需呈现的知识点;第三,以知识系统为背景,慕课建设团队集体讨论各版块知识点选择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最终,慕课知识点以知识树的形式在慕课平台上呈现。&  兰大语文慕课共设计十三个专题五十四讲(一讲对应一个短视频)。下面,本文以“老庄”专题为例,谈谈慕课知识点的选择与知识系统的呈现。“老庄”专题共四讲,其知识树呈现方式为:  第1讲&老子:道与德&  第2讲&庄子:齐物与自由&  第3讲&庄子:无用与无为&  第4讲&道、道家、道教&  常规课堂教学,“老庄”专题会讲到老庄生平、作品分析、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等诸多内容。但是,慕课视频的制作,“老庄”专题的讲授时间只有一小时。受时间限制,对“老庄”的讲解,需要提取“老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而对这些关键词的讲解,则贯通作品分析、文学欣赏、哲学思辨等内容,从而避免把生动的语文课讲成枯燥的思想课。为此,对老子、庄子的讲解,我们提取的关键词是:“道”与“德”,“齐物”与“自由”,“无用”与“无为”。从教学效果看,这些关键词的提取,对学生系统理解老庄思想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讲“老庄”,必然要谈到道家及道教,作为延伸话题,我们在讲完老子、庄子后进入第4讲“道、道家、道教”,这一知识点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也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体系的完善。&  当然,仅凭几个1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学生势必难以形成对老庄思想体系的深入认识。因此,对慕课知识点的设计及教学理念,不应以讲授为本,而应以引导为本。慕课平台上呈现的知识点,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获得对知识体系的感知,而视频中对一个个知识点的讲授,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唯有此,才能把慕课知识点的选择与知识系统的构建关联起来。&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知识系统的完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慕课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相对于课堂教学,慕课教学缺乏对学生的直接管理,学生的学习更多依靠的是自觉而非老师的督促。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受慕课短视频的限制,老师在慕课平台讲授时间很少,且讲授内容大多呈现为碎片化的知识点。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如何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如何保障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慕课教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慕课的短视频教学为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讲,慕课的特点不是教学而是自学。自学的动力与效果,则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兴趣引导下的深入学习,也是克服慕课知识碎片化局限并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最佳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保证慕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而言,喜欢不喜欢一门慕课,一方面受课程性质及学生本来喜好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慕课视频精彩度的影响。课程性质和学生原初喜好,我们很难改变,因此,要把学生吸引到慕课平台上,就需要从视频制作上下功夫。帅气的形象、优美的语言、良好的“镜头感”等,直接影响到视频的精彩度,但这些外在形式,对很多老师而言,一时甚至终身难以改变。我们结合《大学语文》慕课制作及应用的实践经验,认为:形式的技巧不是不重要,但相较于形式,真正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是教学内容的生动与深度。慕课视频是否精彩,关键要看支撑慕课视频的脚本。如何设计好慕课视频脚本,要考虑教学目的、学生需求、知识新旧衔接、生动有趣等因素。那么,本文以兰大语文慕课第一章“走M汉字的世界”为例谈谈对慕课视频脚本的设计思路。&“语文”的性质,学界有多种理解,如“语言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文化”等。无论哪种观点,都认为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从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小学阶段大体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后,语文教学的重心则转向文学,而对汉字的深入学习,在中学阶段几乎空白。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汉语、汉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很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计《大学语文》慕课,没有机械延续中学语文教学以文学为本的模式,而是在第一章设计语言文字专题。这一章,我们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汉语、汉字之美。打破旧有语文教学模式,首先从语言文字切入,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语文”与“中小学语文”的不同,进而能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走进《大学语文》慕课。当学生走进去后,便会发现平常的汉语、汉字竟有神奇的力量,由此会逐渐消除过去对语文的无所谓态度。&  《大学语文》慕课第一章设计语言文字专题,宏观目的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革新来吸引学生。但是,学生能不能因此喜欢上《大学语文》慕课,还要看视频内容是否吸引学生。下面,本文结合慕课第一章的框架,谈谈我们对视频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1讲&种子的力量――说“春”&  第2讲&“司母戊”方鼎的更名&  第3讲&“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认识误区&  第4讲&不愤不启&  汉字结构,通常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个角度分析。其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产生阶段相对较早,合称为非形声字。对非形声字,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字形形体中蕴含的古人的造字思维及文化;对形声字,我们打破“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认识误区,重点关注形声字声旁的示源功能。以上所述,是我们授课的背景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生硬地搬到视频,不仅无法引导学生喜欢上汉字,相反会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枯燥和无趣。生动的例子,能引导学生喜欢上汉字;短小的视频,不能给学生讲多少知识,但能够在学生内心播下一颗种子。因此,我们对视频脚本的设计,不以传授知识为重,而以激发兴趣、培养感觉为重。第1、2讲,以“春”字的内涵、“司母戊”方鼎的更名为例谈非形声字的字形取象,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形体中蕴含的鲜活意义;第3讲,以常用字“婚、姻、嫁、娶”为例,感受形声字声旁蕴含的意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第4讲,结合“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探析,进一步感受形声字声旁的示源功能。这几讲,我们所讨论的知识都具有专业的深度,但我们的讲授却没有停留在专业深度上,而是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将深度转化为生动。生动,能把学生留在慕课平台上;深度,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生动与深度,在慕课教学中,缺一不可。&  (三)视频与非视频的结合&  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但兴趣无法保障教学效果。“有学者建议应借鉴互联网网站发展的经验,在如何提高MOOC的粘性上下功夫,但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费时费力的脑力劳动,不管如何提高趣味性,终究不是娱乐。”[6]如果没有有效的督促手段,兴趣引导下的学习很难走得更远。《大学语文》作为对非文科生开设的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门课不会有很高的兴趣。基于考研、找工作等现实需求,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专业课、英语课的学习上,如果《大学语文》慕课教学不对学生提出要求,任由学生凭兴趣自学,大部分学生为节省时间,势必会以应付、敷衍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因此,慕课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督促工作。但是,慕课教学依托于网络进行,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很少,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失效。没有管理的教学注定是低效的教学,失去了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慕课,必须有新的管理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作业、测试、讨论等。  慕课教学以视频的学习为基础,但慕课绝不是单纯的视频,而是视频与习题、讨论、补充材料、测试等组合起来的一个个学习单元。由慕课视频时间短、知识碎片化的特征决定,慕课非视频部分,不仅是管理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更是深化学生学习、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慕课的制作和应用中,要高度重非视频部分的作用。&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慕课视频,我们对大部分视频设置作业。作业问题的设计,在结合视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对相关知识的深化和引导。为此,本文以兰大语文慕课“论语”部分的作业为例谈谈我们的作业设计思路,并进而讨论作业对深化知识、完善知识系统的作用。&“论语”共六讲,后三讲主题是“《论语》中的关键词”,分别讲“忠恕”“仁”“礼”,各讲的作业为:谈谈《论语》中“忠”与“恕”的不同;谈谈你对“仁”的层次性的理解;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现象的认识,并谈谈儒、道、法三家对“礼崩”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以上问题,我们在视频中有讲解,如果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并不困难。为了节约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对作业的回答,我们不要求长篇大论,而是让学生结合视频,用一两句话或几句话回答出问题的关键即可。如此一来,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如果学生不看视频,相关作业只能依靠百度检索等方法完成,这种作业,老师在批改时一眼即能看出,因而,作业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但是,如果只是以作业为教学督促和检查手段,则大大降低了慕课的境界。合理的作业,更大的价值在知识的深化与引导、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学生对作业的回答,一方面以视频的讲授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则能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走向更深。例如,对“仁”的层次性的思考,会延伸到“礼”的等级性;而思考儒家对“礼崩”问题的解决,又会延伸到“仁者爱人”的话题。这样一来,对“仁”和“礼”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启迪学生对“仁”与“礼”的密切关系的认识。&  当然,我们不指望一两个短视频、一两次小作业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润物细无声,教育就是逐渐渗透的过程。一两次作业,可能不会对学生产生多大影响,但一种好的教学理念的坚持,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慕课非视频部分,我们的理念是:利用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尽量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弥补慕课的短板,以呈现知识的系统。为此,我们还可在讨论、资料、测试诸环节思考如何克服慕课知识碎片化的缺点。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论。&  三、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而教育界及学界对慕课的讨论,多着眼于慕课的优点。本文谈慕课“知识碎片化”的缺点,目的不在批评或否定慕课,而是希望在反思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进行慕课教学。知识碎片化,既是慕课的优点,也是慕课的缺点。只有意识到缺点并进行相应调整,才能更好地彰显优点。本文以《大学语文》慕课制作和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1]陈晓强,何云霞,王莹.兰州大学《大学语文》慕课[EB/OL].http://lzdxmooc.kfkc.webtrn.cn.&[2][4]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慕课制作手册(1.0&版)[EB/OL].http://www.rcoe.edu.cn.&[3]吴燕玲,薛英忠.MOOC视频教材制作难点解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86-90.&[5]兰国帅,王岚,李慧娟,路爽,张一春.“MOOCs”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高教探索,2015(2):20-25.&[6]赵荣,马亮,张玉龙.MOOC的理性思考:兴起、发展与未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2):9-14.&  (责任编辑刘第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碎片化的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