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做得分手后还可以做朋友吗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小时候你试过舔脚趾头吗?小姑娘这样做我居然还觉得可爱">小时候你试过舔脚趾头吗?小姑娘这样做我居然还觉得可爱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Copyright (C)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求助] ... “愚蠢追寻拉格纳罗斯的力量”这个成就还能做吗?
这个成就能不能做啊,我为啥还能看见有人得这个坐骑啊?
黑市、紫薯布丁
[b]Reply to [pid=50637,1]Reply[/pid] Post by [uid=]尐壆笙[/uid] ( 17:24)[/b]哦哦,谢谢了
有人说这个服务器动态的意思是
把这个坐骑作为计划
你去看下无头马跟爱情火箭
应该每天有人的
觉得是他们当时没有学。放包里。
黑市会刷,紫薯布丁
加尔5天前没有刷这个坐骑 应该是他拿小号在其他服务器买到的[img]./mon_/327_571f45d0a54eb.png[/img][img]./mon_/327_571f45d14324f.png[/img]
[b]Reply to [pid=50637,1]Reply[/pid] Post by [uid=4791214]liuzhao87929[/uid] ( 18:40)[/b]这个是什么查看的?
[b]Reply to [pid=50637,1]Reply[/pid] Post by [uid=]雷电蔓延[/uid] ( 08:17)[/b]沸腾魔兽这里有2015年最棒的小众杂志,我们还聊了聊怎么做这个生意_设计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设计这里有2015年最棒的小众杂志,我们还聊了聊怎么做这个生意
这是一个建立在好奇心、勇气和智慧之上的生意。不过话说回来,任何酷的生意,哪个不需要这些呢?
与书相比,杂志是一种“可持续的性感”。单本书很难做成一个系列,杂志却可以。它们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节奏地贯彻编辑理念,将同类型的人汇集在一起。但人们的杂志事业往往有个雄壮的开头,后续却不尽如人意。“我需要某样东西,市场上没有,那我自己来创造一个”——许多杂志都源起于这个想法,然而三个月后,它们却因选题和资金匮乏难以维续。
做独立杂志真的那么难吗?确实挺难的,找广告的话得先有足够多或者足够好的读者,要找到读者的话,就得想好渠道——如果要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大的分野,就是后者相对的渠道优势。即便什么都不做,多多少少也能传播起来,好不好则是另外一回事。杂志不行,如果卖杂志的人都越来越少了,看杂志的人应该去哪里买呢?
可你要做的是独立杂志啊,你不仅要有勇气,还得下一盘大棋——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它的可持续性。
“如何做一本小众杂志”这个话题浩瀚无比,光是平面设计就可以谈上好几本书(说起来,非常推荐一本叫做 的大书,里面谈论各种纸媒的美学和创新)。所以,我们先看看国外的成功例子吧。毕竟,这个日趋小众的行业里,谁还活得不错,它们的经验可以给那些有热情做事的人一些借鉴。
最近,伦敦的 ,伦敦的获得了“年度最佳杂志”奖,则获得了“年度最佳新杂志”和“年度最佳插画奖”。
Stack 网站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评选?它是英国人 Steven Watson 异想天开的创意。Steven 是一个来自伦敦的疯狂杂志爱好者,每个月,他会在众多独立出版物中筛选一本最优秀的,将它邮递给订户。如果你订阅了 Stack 网站并缴了费,坐在家里就能收到全球各地的独立杂志了,每年总共能收到 12 本。在书店里,这些杂志大概 10 欧元一本,通过 Stack 订阅价格会降低 60%,对于杂志爱好者来说,这是接触新杂志的好方式。
以上是 2015 年 Stack 推荐过的杂志
Stack 的杂志订阅页面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获得“最佳杂志奖”称号的 The Gourmand 。自 2011 年成立以来,这本美食杂志获得了不少关注,它关于“吃”,却不限于吃。它一年只发行两期,每期涵盖 120 页图文,介绍美食文化背后的方方面面。我们推荐你看看他们为食物拍摄的大片儿,如果想看看它是否符合你的口味,可以先关注它们的 instagram 账号。其他杂志同理。
The Gourmand 喜欢把食物摆在纯色背景下拍摄,像是时尚大片
The Gourmand 杂志内页
“年度最佳新杂志”则被获得。它也创刊于伦敦,是一本萌萌的科普杂志,文章主要围绕人口增长、环境变暖等全球议题,策划者共计划发行 8 本杂志,目前已出版了 2 本。杂志里有着漂亮的插图和发人深省的写作。
Weapons of Reason 封面
Weapons of Reason 内页
Weapons of Reason 内页
以上两本杂志有挺多共同点——它们都诞生在伦敦,背后都有集团和基金的支持。;The Gourmand 则倚靠着 Lane & Associates Ltd 出版社。在国外,大企业和基金支持杂志的情况并不少见,,它背后就有着庞大的基金会和艺术机构。
成功的独立杂志还有另外两个关键词,一个是“outside the mainstream”,也就是广义的非主流,另一个关键词,是青年。这与独立杂志的发展史密切相关。1980 年代,美国年轻人自己动手做杂志,那些充满了个人风格的出版物开始在酒吧、精品店、小书店等各种小圈子里流传。1980 年,Terry Jones 用订书机订装了一本《》,后来它成为了最经典的独立杂志之一,现被 VICE 收购。如今被奉为大神的 Terry 当时完全白手起家:摄影师找的是那些有热情又不收钱的,模特找的是太太的学生,大家拍完照就在家里高高兴兴吃点随便做的东西。我们曾经问过 Terry Jones 最初走下去的动力到底在哪里,他说:“就是想捕捉那些年轻人在街头做的事情,他们很酷。”
独立杂志发展到现在,创办人主要是摄影师、媒体人、艺术家、作家或设计师,他们不喜欢被流行文化束缚,希望将个人品味发展到最大化。读者们可以通过优秀的独立杂志,获得主流之外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体验。
好的杂志能将相同爱好的人炸出来,这帮人一旦出现,再想做什么都不难了,。但是请注意,纸质出版的利润极低,如果你想靠它养家糊口,不妨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1、你的定位准确吗?
准确的定位才能找到精准的读者。杂志是媒体,它要传递价值和信息,如果你做杂志的初衷只是自我陶醉,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毕竟只有一个人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才可以吸引其他人。但是,光自己爱可不行,你必须找到同好,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口味。
以下是几个“准确定位”的例子:
这是一本成立于 2013 年的英日双语杂志,每期有 146 页。在每期杂志中,主编会采访几位爱猫至深的作家、设计师、音乐家,请他们分享猫的故事。这本杂志最早出现于 Tokyo Art Book Fair ,每两年才出版一期。
你能在不少时装店、买手店里看到这本高冷的旅行杂志。杂志采用了极细的字体,介绍的目的地既飘渺又鲜为人知,格调格外的高冷。这本杂志一个季度出版一次。
给实习生看的杂志
《Intern》 创办于 2013 年,是专为实习生们而办的。撇开如何写简历、与无薪加班作抗争等实用信息,光是设计、排版、摄影、插画就很值得一看。
给素食者看的杂志
这本独立杂志的创办者是两位纽约客,他们听够了“吃素是有钱的蠢人干的事”,决定做一本杂志来反击。在他们新颖的编辑下,这本素食杂志看上去挺美,行文幽默,让吃素变成了一件很潮的事。
2,你看起来和别人足够不一样吗?
围绕着选好的主题,你的杂志要有鲜明的个性和编辑风格。得非正统、多角度、耳目一新。现如今,每个人都很忙,如果你在一味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那没人会关注你做的东西——你要用自己的智力和审美,去创造上游内容。以 The Gourmand 为例,,作者从“香蕉富含维生素 B ”延展开去,介绍了香蕉背后的文化现象,甚至联系到了性、时尚和秀场。
The Gourmand “香蕉专题”中的图片, Chloé Spring Summer 2004
Jean Paul Gaultier, Spring Summer 2010 Couture,它也出现在“香蕉专题”内
Prada, Spring Summer 2011,依旧位于香蕉专题内
KENZO Autumn Winter 2013
要做到如此的融会贯通,你需要了解食物、文化和时尚。它考验了杂志编辑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很多人认为编辑是相对闲散的工作,毕竟,那种半年甚至一年出一本的杂志,工作又能忙到哪里去呢?这种想法可能忽视了一件事:好东西都是需要时间的,那些想颠覆人们预设和成见的传统媒体更是如此。
3、你用的是什么纸?
人们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有人在地铁上用手机看小说,有人在咖啡厅用 kindle 看传记,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喜欢纸质杂志,并享受那份手持杂志的仪式感。因此你一定要发挥纸的特长,搞清楚纸优于电子屏幕的地方,并将它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化。
看看丹麦杂志吧,这是一本零广告、零标识的杂志,它的开本和海报一样大,没有固定的出版节奏,由印度寺庙的僧侣印刷。无论是概念还是实体,它都向传统杂志发出了挑战。当然了,你的杂志没必要让僧侣去印刷,但它们必须在品相上与众不同。
好的杂志在用纸上毫不吝啬。前文提到的也很注意纸的选择,他们在杂志上很骄傲地写着 “printed in England”,当读者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面,就像是在触摸一件艺术品。除了杂志,还设计和生产一些纸质品,可见他们对纸研究颇深。
《Cereal》
《Cereal》礼品包,包含 2 本杂志和礼品明信片
Cereal 推出的,是由环保纸做的
Cereal 与艺术家合作推出的斜格纹纸
4、谁来给钱?
杂志要持续地准时出版,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具体到操作层面:杂志是内部撰写还是外部供稿?如果是外部供稿,如何保持风格的统一?你从何处赚得资金?是请大企业赞助、请慈善机构赞助呢,还是自立更生?
很多人可能只记住了杂志美好的文化属性,而忘了它还是一门生意,组稿、印刷、物流、推广都需要钱。要记住,纸质出版的利润永远很低(除非能做出百万级销量的产品),因此不要抱着纸书这一颗大树,还要从其他地方盈利。
以杂志为例。《Mono.Kultur》是一本独立季刊杂志,主编 Kai
Von Rabenau 之前是个摄影师,初衷是做一本纯粹的、简单的访谈杂志。杂志团队来自各个创意领域,有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记者、作家、摄影师,这本杂志已经有了十年的历史。
与很多独立杂志一样,《Mono.Kultur》并不是只抱着出版一棵大树,它寻求着其他的生存之道。从 2009 年开始,主编 Kai 与女友共同创办了女装品牌 “Mono.Gramm”,至今已发布了好几季,他们的服装品牌支撑着杂志的出版运营。
《Mono.Kultur》
《Mono.Kultur》
《Mono.Kultur》的最新一期
5、如何才能找到那些可能喜欢你的杂志的人?
如何为自己的杂志找到前 300 位读者,又如何找到前 30000 个读者呢?途径有挺多,比如经营好社交网络账号、经营好微信公众号、比如先从小圈子开始做起。
再来看看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瑞典极简的平民杂志《Acne Paper》。瑞典的《Acne Paper》其实不算独立,它的背后有一个大集团支撑——以瘦腿牛仔裤闻名的品牌 Acne。 2004 年创立后,《Acne Paper》承载了北欧的平民设计,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发行,报刊亭和买手店都有出售。很多人是先知道了这个牌子的牛仔裤,关注了这个公司的文化,随后才知道的这本杂志。当然,反向路径也有。
ACNE PAPER
第二个例子是。《Foam》背后也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支持,是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Foam-Fotografiemuseum Amsterdam)。从 2001 年创刊以来,《Foam》保持着平稳发展,它在展示摄影师作品的同时,还配有评论家的解读文章。因为定位准确,这本杂志最初是在摄影圈传播的。
以上两本杂志都是在有限的人群里积攒了一定的名气后,再辐射到更广的人群。其实 kinfolk 也是这种做法,,他最初经常通过博客召集朋友、作家们来家中聚餐,慢慢衍生出做 kinfolk 的想法。
6、你需要一个网站或者 App 吗,为什么?
杂志是前 APP 时代的产物了,现在,杂志的许多功能都能被 APP 取代,更有野心的年轻人可能会选择去做一个 APP 。如果你真的选择做杂志,那就得充分考虑纸优于电子屏幕的地方。什么是电子屏幕不能取代的?纸未来在哪里?眼下,大部分独立杂志都会创建一个网站,只用于产品展示和订购,并不展示纸质版全文。
以纸质杂志界耳熟能详的 Monocle 来做个说明:Monocle 每年发行 10 本杂志,夏季和冬季会发行报纸(是的,他们的报纸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日报,之所以做成报纸的样子,据说是更方便读者在海滩晒太阳的时候阅读),他们运营着 5 家实体店铺(出售编辑部青睐的各类产品,其中有很多是和 Monocle 的合作款),,同时还经营一个网站和一个 24 小时电台。
Monocle 咖啡店
在所有这些内容里面,网站的角色是最弱的,连电商功能也做得随随便便。主编 Tyler Bruler 表示对新媒体渠道毫无兴趣,他的用意很简单——一切有质感的体验都发生在线下。在这一点上,倒是和很多奢侈品的战略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代表线上版本就没有价值,只是很少有人能很好的运作线上两者。想要更好地平衡线上和线下,你还可以有更多新的创意。在新媒体界,真正优秀的产品还有很大很大的市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如此。
最后附上 Stack “年度独立杂志”榜单,它们一定可以让你大开眼界。除了 Stack,你还可以去杂志官网或者亚马逊上购买,平日里可以去
上搜寻杂志资讯,或是去书店里浏览杂志新品(我们曾介绍过上海独立书店 ,在广泛的买手店,你也能看到不错的新杂志)。除非想读杂志的太过小众,大部分杂志也能在淘宝上买到(加不加价就难说了)。
祝你愉快!
年度最佳杂志
获奖者:The Gourmand
候选者: Flaneur(德国柏林)
The Outpost (黎巴嫩贝鲁特)
最佳新晋杂志
获奖者:Weapons of Reason(英国伦敦)
候选者:American Chordata(美国纽约)
Benji Knewman (拉脱维亚里加)
年度最佳封面
获奖者:Guts (爱尔兰都柏林)
候选者:Avaunt(英国伦敦)
Cercle (法国斯特拉斯堡)
年度最佳摄影
获奖者:Victory (美国纽约)
候选者:Four & Sons (澳大利亚墨尔本)
Gather Journal(美国纽约)
年度最佳插图
获奖者:Weapons of Reason(英国伦敦)
候选者:Little White Lies (英国伦敦)
The Ride Journal (英国伦敦)
年度最佳虚构类作品
American Chordata (美国纽约)
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
The Lifted Brow(澳大利亚墨尔本)
题图来源:Woody Ellen, Sleeper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一个职业做股票混得还可以的人一般年收益率是多少?100%?
我的图书馆
一个职业做股票混得还可以的人一般年收益率是多少?100%?
我得重点推荐一下这个干货答案:日晚更新:争议人物 跟我走吧14。问题很有意思,不过没有统计数据就谈这个,肯定是耍流氓。这里我尝试用一个比较直观的角度来分析,什么样的业绩可以分别战胜99.99%、90%、70%的人。雪球网有一个功能叫投资组合,你可以自己筛选一个股票池,并进行长期管理。组合的调仓是和真实交易价格同步的,停牌和涨跌停的股票无法买卖。由于雪球组合的样本数量已经不小,所以从统计学上有一定可参考性,其中反映的投资回报率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具体的某一种回报率大概处在股民中的哪种水平。首先,什么样的回报率可以战胜99.99%的人?雪球组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年回报率有4.6倍,就可以战胜99.99%的人。接着看:如果你的年回报率有36%,就可以战90%的人。如果你的回报率有7%,就可以战胜70%的人。当然,由于组合和真实投资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所以这些结果并不是完全精确的,仅供参考。那么,如果这一年只持有现金,结果又会如何呢?不妨先猜一下……嗯......嗯....嗯..嗯!答案是,如果过去一年你不炒股,你就已经战胜了差不多60%的人。(不炒股的朋友,掌声在哪里?)也就是说,过去的一年当中,仍然有大约60%的人是亏钱的(更别提雪球组合并未扣除印花税和佣金的费用)怎么样,是不是和你心目中鸡犬升天的场景有些出入?要记住,被市场消灭的人可不会在外面到处宣扬他有多惨,但赚了钱的人可就很有可能到处吹嘘他的业绩了,这就叫survivorship bias :)我这里必须再次强调,以雪球组合作为观察指标有诸多的限制,我也从没有说过这个指标是十分合理或者完美无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雪球组合时间最长的也不到一年半,运行周期显然远远不够长。2、样本数量和股民总数相比太小。3、组合并非真金白银的账户,操作上与实际账户操作的频率和心态会不一样。如无效组合较多(睡眠组合、废弃组合等,而在实际账户中,一般都会出现止损等操作。)这个答案还没写完,我突然有点事情要出去= = 如果有兴趣就点个赞,想看人多的话我就继续写。由于我最近比较忙,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写很多,但此答案基本每晚8点以后都会更新。目前的提纲是:1、扒皮某些雪球大V的陈年丑事。2、应要求评价某些雪球大V,不保证客观。(①温文尔雅,稳中求胜——小小辛巴 ②价值洼地猎手——路过十八次③争议人物跟我走吧14)3、我个人了解的,确实非常牛的几个雪球大V(待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19点:由于明显想看八卦的人更多,在下就先讲几段往事给各位看官。截止到今天,雪球上粉丝最多的前十位大V分别是:1、小小辛巴 粉丝495730人 2、zangyn 粉丝408928人3、梁宏 粉丝368225人4、跟我走吧14 粉丝337014人5、东博老股民 粉丝251169人6、云蒙 粉丝250362人7、唐史主任司马迁 粉丝225329人8、价值at风险 粉丝215794人9、投星资产 粉丝195014人10、释老毛 粉丝185846人我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位zangyn同学。首先,我们还是打开雪球组合,再筛选一下历史收益从高到低的排名:第一名的zangyn建立此组合的时间是日,也就是说一年33倍!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且慢!不少的雪球老用户(包括评论区里面的一些同学),都知道当初雪球组合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当你点击调仓的时候,买入价格就会锁定在你点击的那瞬间。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点击调仓,但先不操作,如果股票出现了大涨或者大跌,再相应操作。这样的价格,仍然保持在当初打开页面时的价格。我知道我的语文不够好,那我就举个栗子吧:zangyn在9点40分点击了调仓,打算买入“西阿阿胶'= =,此时价格为20块,。但是zangyn还没动,只是保持了调仓的页面不关闭。10点,西阿阿胶突然拉升到21.8,zangyn眼珠一动,在雪球组合中全仓杀入西阿阿胶,这个时候他的组合成交价格仍然是20块,但目前的市场价格却是21.8。也就是说,zangyn已经获取了9%的组合收益,深藏功与名。应该说,当时不止一个人发现了这个漏洞,但是zangyn是唯一迅速行动,并且很快将雪球组合的收益率刷到500%以上的大V,他也因此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当然啦,这个漏洞很快被堵上了,所以之后的雪球新用户并不知道这些往事,仍然视其为大神。然而像我这样的老用户……呵呵哒。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扒皮的正戏才刚要开始……zangyn特别喜欢吹嘘自己的Z式抄底法,号称“量化恐慌、德式精细、独步雪球、别无二家”。他也经常在网上晒出实时的交割单,显示自己基本上总能抄在最低点或者最低点附近,因而也获得了Z神的美称。然而……Z神的贴图里永远没有成交数量。不过,zangyn一直号称自己的资金量是八位数往上,随便一个抄底就是百万级别。这些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不知道新股民们如何看待这些交割单,不过作为一个在二级市场里浸淫了近10年的人,我早就看过了无数的博人眼球的小伎俩。比如:只要两块钱,成为亿万富翁,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不是梦!所以尽管我对人一贯都是无罪推定的,但我对zangyn这种掐头去尾的晒单行为并不感冒。不过有一天,zangyn可能是被脑残粉们捧昏了头,居然跑到雪球兵器谱排名第三的梁宏发的帖子下面不断调侃他,最终惹怒了这位长得像韩红的男大V。愤怒的韩红,哦不,是梁宏使出了大绝招——他按照zangyn所晒交割单上的时间,详细地查询了对应时间点、对应股票的具体成交数量。(当然,这个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比如筛选掉成交量过大的或是同一秒内成交笔数过多的股票,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Z神贴单记录1:梁宏经过查找后得出下图:可以看到13:24:33秒 23.91成交了好多笔,最多一笔25手,最小一笔1手买入成交是红字,主动打单的,肯定是一笔。所以可以知道Z神买入大智慧可能最多也就是5万多市值,最小就是2400市值,100股。Z神贴单记录2:梁宏经过查找后得出下图:买入成交红字,一笔成交可以看到10:38:10 价格50的成交4笔,最大20手,最小1手。可以看到Z神最多10万买入,最小5000元买入。剩下的例子还有很多笔,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意思到了就行了。也就是说,独步武林的Z式抄底法,可歌可泣的量化恐慌+德式精细,经常抄到的货……总价值撑死几万块钱。就算每次抄底赚10%(实际上以3%-5%居多),获利也就是几千块钱....说好的百万级别呢?呜呜……日更新:有很多人直接点出了名字要我扒皮,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是骗子啊...第一个被问的是小小辛巴,那我就评价一下这位雪球人气之王。小小辛巴在网上应该说成名已久,其最为称道的就是五档买入法和文笔好(真不是黑= =)。也许某些新手会问,五档买入法是什么?五档买入法是指对某只个股进行充分研究,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大致估算好底价区间,然后设定好五档逢低买入区间(应有一定的价格宽度,间隔10%左右),这五档相当于一个层层设防的大网兜,层层向下买入,股价下跌总有穷尽(指大部分股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只要五档设置得合理,多半会在五个档区内形成底部。应该说,小小辛巴的风格可以用“稳进”来形容。如果不理解这个词,只以收益率论英雄,那么,小小辛巴的确不适合你。他的雪球组合基本反映了其实盘的思路,目前的收益率是这样的:“宁静致远,不疾而速。”说明这种稳进也是小小辛巴主动追求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主要得益于其交易体系。很多人会觉得五档买入法算不得什么体系,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留有很大回旋余地的交易方法,基本上永远留有一定的现金。并且,小小辛巴的确有一定的公司分析能力,再加之持仓的分散化(不同股票、不同行业),可以说这种方法是赢得慢,但死不了的一种方法。你可以抨击他收益率不高,你可以说他分析公司的能力并不是十分出类拔萃,但我认为,小小辛巴最为可贵的是他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够保持理性,坚持这种“五档买入+筛选公司+行业分散”的交易方式。而只有在这个市场里呆得足够久的人,才能意识到理性和“死不了”是多么地可贵。不过,说完了优点,就该说缺点了。我认为小小辛巴对具体公司的分析并没有许多粉丝吹捧的那么功力深厚。他的股票分析文章,的确文辞优美,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即使对股票毫无了解的人也可以看得明白。并且,他往往会从股市历史、行业本身特点、公司有关信息、背景知识介绍、相关财务数据甚至K线图、筹码分布等很多很多方面进行剖析。例如以下这篇:可能我这么说有点狂妄,但我觉得这样子分析公司,有点像《笑傲江湖》里丹青生的武功路数。任我行在梅庄的地下监狱里是这么点评丹青生的武功的: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甚么钟王碑帖?小小辛巴是我的老乡,我和他之间也有共同的朋友,知道他的一些事情,对他印象不错。并且我也敬重他在粉丝这么多的情况下仍然能不作恶的品德,所以我接下来这句话可能不太好听,但用意是友善的:如果他把遣词造句的时间省下来,再把分析与公司经营无关的方面的时间省下来,那他对公司的分析完全可以更透彻深入。我认为要真正看懂一个企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基础研究,并且在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面,还需要不断吸收有关的行业新闻和知识。即使这样,也才不过仅仅形成了初步的系统性判断。试问如果这里也摸一下,那里也碰两把,还会有多少时间能用在真正分析公司的价值上呢?也许他这样分析的初衷,是通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来降低自己“看走眼”的风险。但分析公司其实和武功一样,真正看到了要害的地方,精研一招也足以致命,完全不需要有那么多的花架子。至于小小辛巴卖书的事情,我觉得肯定有人要黑,我索性也表个态。认为他靠卖书赚钱的人,在我看来未免太井底之蛙,那点书钱才多少?再说了,像小小辛巴这么用心写一篇文章的人,东西有人愿意花钱看,这本身带来的心理快感绝对要超出那点钱带来的快感。我想,不创作的人大概是不会理解这种心理的。 19:30更新:我知道有不少人看这个帖子,也是希望能看看哪些雪球大V值得关注。晚上就说说一个我认为实力还不错的大V: 路过十八次。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路过十八次,我会说他是一个极其擅长于挖掘炒作逻辑,并且通过估值对比的方式来寻找相对洼地的博弈者。纯正的价值投资者在牛市到来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无所事事,因为牛市很少会有低估的标的。这也意味着牛市其实就是价值投资兑现利润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主动作为的空间。路过十八次的方法,我给他取个名字,可以叫做“相对价值投资”或者叫“市值成长投资”。在最火热的题材中,他能梳理出某家不太热门的公司其较为清晰的未来业务架构,并通过分析并购预期、业绩承诺等方式,预估出未来几年的业绩水平大概能处在什么位置,再和当前同行业的公司估值进行对比,寻找到市值成长的空间。我举个例子:假设目前X板块的炒作如火如荼,平均估值达到80-90PE。路过十八次往往就能寻找到一个业务性质符合该板块、炒作逻辑明确、估值相对未来业绩显著低于同行业的公司。他的风格就是,如饥似渴地在最狂热的地方寻找到相对最便宜的货物,并在未来伺机卖给更加狂热的人。所以尽管他也研究公司的业务发展空间和未来赢利点,但我并不认为他是那种会和公司一同成长的投资者。(这句话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只是客观描述)而由于他的投资逻辑是基于市值的相对低估,因此,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于小市值个股的偏好。因为从估值博弈来看,大市值股票里的股东数量较多,博弈预期相对较难达成一致。而小盘股中的博弈,往往会因为参与的人相对更少而容易协调预期,资金更容易获得趋同性。但是,我个人并不经常参与这样的估值博弈。(我不参与并不代表不好,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有人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毫发无损,我可能从二楼跳下去就骨折了。)因为市值预期是一个以市场情绪为支点的估值方法,变化可以极其迅猛。牛市可以宽容地为成长股给出上百甚至数百的PE,但到了熊市,情绪转变会从极度乐观转向极度悲观,这时候,这样的股票可能跌得裤子都不剩。就像恒生电子在5000点的时候股价一度接近200,股灾到来之后,几个月就跌到了35。而即使是在35的时候,它的PE也仍然还有50。(当然我个人认为恒生电子是个低估的好公司,买它也不能看PE,毕竟细细分析这个公司,就能发现它处在跑马圈地的过程,还远未到追求盈利的时候。我这里只是随意举个高估值随情绪被痛杀的例子)他在最近的一次发言里也谈到了这一点:市值比值并不是无敌的尚方宝剑,受制于市场整体估值变化。且如果是情绪溢价上的估值,往往可能超预期或者大幅低于预期,我们也不是没有吃过这样的亏。请各位不要过于盲信或者一成不变看我早期限于当时比价下的估值,估值是一个范畴,是一个波动状态,这个来源整体市场的状态以及个股的业务进展,市场资金的偏好等等。写得有点粗糙,但是大意表达出来了,有时间再增补,晚上就写这些,要忙正事去了。 19:17更新:提起跟我走吧14,很多人想到的是三个字“大局观”,因为这是他无时不刻用来形容自己的词。如果撇开他那受害妄想、易怒暴躁、爱好吹嘘的性格,其实这个评价并不能算过分。一句话:跟我走吧14,是一个为创业板牛市而生的奇才,是一个深谙市场炒作逻辑的高手,也是一个风控的小学生。2014年底,意识到牛市要来的人并不在少数。就连我也可以不脸红地说,以我这样很普通的水准,也比较清晰地看到了牛市要来的信号,并且用真金白银进行了投票。但我并没有很快地作出最佳的选择,因为我那时候的兵器库里仍然最倾向于非常传统的价值投资模式,也就是以低估值为第一道筛选关,再进一步寻找价格低于价值的优质公司。(不想再回顾了,今年是我第一次背叛自己的投资原则,结果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所以人啊用什么方法去做投资都行,但一定要按自己真正理解的方法做……)但跟我走吧14是怎么做的呢?他迅速买入了同花顺、东方财富、国金证券等股票,虽然他具体在上面赚了多少钱有待考证(我印象里他自己说的是最高盈利5000多万),但即使是最厌恶他的人也不能否认,他是最早的一批互联网金融死多头。他很早就公开地讲过自己的逻辑,但当时没有多少人理解,他是这么说的(大意,非原文):“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牛市来了以后,券商的业绩将大幅度上涨,但却没看到未来的重点在于入口。具有入口的新型券商将涨得令人窒息,至于券商牌照,一个简单的收购就能够解决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简直就像严格排列好的剧本:互联网金融概念成为2015年最狂热的题材,之后牛市又引爆了全体股民的狂热,券商的盈利鸡犬升天,东方财富、同花顺等股票在市值飙涨之后轻松地收购了小型券商获得牌照……当然,一次成功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投资方法有效,而这只是跟我走吧的封神之战。他在之前的熊市里展示出来的牛股挖掘能力,我已经见识了很多次,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关注者不到一千的普通ID。(这里要感谢GT周的推荐)跟我走吧14的最牛逼之处,在于他能抛弃传统的估值方法,将二级市场的炒作和企业本身的经营行为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能感知未来两三个月发生的事,你赚个两三倍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你能感知一年以后的事,十倍股信手拈来。”他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的哪些事件将成为某一次炒作的关键催化因素,并极为精确地算出二级市场的炒作时间,这也导致常常有人怀疑他有内幕消息。但我个人倾向于他没有。原因也很简单,他虽然狂,但是不傻。假如真有内幕消息,就绝对不会如此高调。尽管跟我走吧14讲起股票来似乎都是天马行空,似乎有了所谓的“大局观”就有了一切,但他的拥趸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没有对外表露的那种惊人的专注。他对所重仓的企业,已经到了事无巨细都了如指掌的地步。但是跟我走吧14最致命的问题,也是我对于迷信他的股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在风控方面完全是个小学生。他在股市遭遇的第一次滑铁卢,是他在08年的时候,不顾当时老婆的反对将家里的五十万存款取出杀入股市,甚至连他爷爷留下的一套小房子都卖掉,总共投入150万,最后亏到剩28万的时候认输割肉,他的第一任老婆也因此跟他离婚。这个事情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他赌性很重。第二:他缺乏最基本的风控能力。可能有人会说,那是08年的事情,人都是会进步的。但至少在今年的股灾中,我还没看到他风控能力有任何提升。跟我走吧14从5000多点下来,除了减持了一部分乐视,基本上大部队都硬是一路没有减仓(他之前的超高收益也得益于几乎没有减持),结果出现了极为惨烈的回撤。坦白说,这样的表现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根本不合格,至少说明他的交易系统有着致命的缺陷。即使他在9月份之后又凭借创业板的一波反弹回血不少,但他在7、8月份的时候明显也跌昏了头,面对不停询问、试图追寻精神寄托的微博粉丝也只能说一句:“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啦,我从高点跌下来亏了几千万。”这和当时坚称创业板必上万点的豪气可谓判若两人。如今跟我走吧14造成的最大危险,和当初牛市顶点附近雪球的氛围如出一辙,那就是他在粉丝中营造了一种类似邪教的氛围。他在全国各地,所到之处粉丝无不趋之若鹜:要请他吃饭、替他订最好的酒店、给他办见面会、赠送各种昂贵的礼物……我很难断定这种现状是否是他有意为之,但毫无疑问他乐在其中。不得不感叹一句,如今中国散户的平均投资水平确实还非常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推荐某只股票,也不管他是在什么价位推荐的,只要知道了“跟叔买了”,就疯狂地满仓杀入,甚至高杠杆相搏。然而,跟我走吧14是不使用杠杆的(我记得是这样,如果有错可以纠正我),对于买入的标的,也都经过逻辑上的思考。但他的不少跟随者在无脑跟票又赚钱之后,就误认为赚钱很容易。曾经在雪球上出现过一波,现在在微博又出现了一波。对此,我只能不善良地说一句:“雪球上那波无脑满仓高杠杆跟票的人,现在坟头草都老高了。”跟我走吧14的狂傲,是一种自负和自卑的产物,他曾经濒临破产过,曾经得过抑郁症,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遭遇离婚,再加上天生性格里的那种乖张,才会有了这一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争议事件。而跟我走吧14的辉煌,在于他的长处比起他的短处又强得太多。但盲目跟随他的人,有几个有他这样的眼光?有几个能够像他成本那样低?学他的狂傲,够格么?投资者啊,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牛人的命,还得了牛人的病。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有人能够学到他思考炒作逻辑的方法,又有比较完善的交易体系,那也完全有可能在长期回报中战胜他。对于跟我走吧14,我知道我无论如何评价,都会有人愤愤不平。讨厌他的会觉得我把一个胡吹大气的人捧得像神,喜欢他的会觉得我在贬低他的水准。然而他的一路封神、巨大回撤和出走雪球我可以说是一步一步见证的。我想,一个人究竟水平如何,听他说准了几次是不够的,看他跌了几次跟头也是不够的,只有长期听其言、观其行,才是理性评价的基础。不过我也要承认,对他的投资方法,我只是知道是怎么回事(知其然),但对根本的逻辑却没有办法透彻理解(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想要了解他的“术”,还是去找找别人整理的他的文集吧。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手了还可以做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