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元的文明观鸟的标语大炮

大炮的图片和资料:
&&&& 价格:5800在Diablo Ⅱ 1.08版大炮刚创造时,它就已经非常出色了。不过,不过暴雪觉得还不够。因此,1.09的时候,它被暴雪加强了。 属性
&&&& +75攻击力致命一击:在攻击中有20%的几率造成2.2倍伤害的致命一击。(被动) 合成需要
&&&& &名称价格出处水晶剑2200远古兵器恶魔刀锋2400黑市商人 雷拉格斯大炮合成卷轴1200远古兵器& 以上材料来自 详细的词条描述,请参考鸟类百科全书词条: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16:13:59 | Processed in 0.41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观鸟的麦加
一次拍鸟的朝圣之旅
北戴河日出
鸽子窝观鸟
美好的生态
休闲的惬意
同程 搜狐 一点资讯专栏作家 省市摄协会员
省台公共频道【大V游记】首席嘉宾
河北新闻网特约摄影师
分享到朋友圈,看看你的微信影响力有多大?
分享此页至
复制成功,去粘贴吧
观鸟北戴河湿地公园是观鸟的最佳地点,被称为“观鸟的麦加”
秦皇岛的湿地公园在鸽子窝附近,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是一条观光栈道,沿着海岸线逶迤蜿蜒不知所终。传说鸽子窝的来历是因为鸽子众多。但是我数次前往并没见到更多的鸽子,反而是在迁徙期间海鸥很多。海鸥在很多地方也叫海鸽子,或是谬传也未可知。鸽子窝日出
摄影/UFO99王喜庆这里是观鸟的最佳地点。据说我国一千二百多种鸟类,这里四季可以看到四百二十多种。很多文章里把这里称作是“观鸟的麦加”,一不留神成了一次拍鸟的朝圣之旅。摄影/UFO99王喜庆这里拍日出也非常漂亮,前景有湿地和水流,中景有鸽子窝公园,远景有不时来往的船舶。如果太阳云层给力,拍不好就只能砸相机改行了。摄影/UFO99王喜庆在这里,驾着大炮抽着烟卷等着搭讪的,一定是摄影界的“老司机”;扛着脚架到处溜达的,一定是爱好拍鸟的外地客;抱着相机四处求学的,一定是老年大学的在校生;盯着水面卡着快门的,才是真正的拍鸟人。——有些鸟起飞时,尤其是小鸟根本没有任何迹象。拍呆鸟绝非行家所为。摄影/UFO99王喜庆摄影/UFO99王喜庆在拍鸟的人群中,我是四流的知识、三流的设备、二流的毅力,所以年复一年、无所建树,混迹于半吊子之中。摄影/UFO99王喜庆这个季节湿地的鹭鸟是主客,而且白鹭居多。据说白鹭分十几种,这里主要是黄嘴白鹭和小白鹭。黄嘴白鹭虽然体型较大,但是生性胆小。小白鹭则显得大大咧咧,或许和环境有关系。在平原小白鹭也是胆小如鼠,见人就飞;同样是小白鹭在厦门却可以在你的脚下寻食儿。鸬鹚
摄影/UFO99王喜庆天上飞过一群大鸟,我顺手一个连拍,回来一看居然是鸬鹚。而且鸬鹚的飞行有大雁的风采,也是个“人”字。摄影/UFO99王喜庆还有这些小鸟,飞起来刮风一般,忽来忽去、往复流连。你吃点食儿容易吗?安生的歇着养神儿比啥不好?!
摄影/UFO99王喜庆黄嘴白鹭颇有君子风范,虽然离人很远,但是踱步悠闲、举止若仙。绝无贼眉鼠眼、奔腾偷袭的行为。(见头图)摄影/UFO99王喜庆小白鹭就完了,完全是一群顽皮的孩子。体型小不说明岁数小,可是它偏偏拿自己当孩子,飞来跑去,伸嘴就啄,十有八九徒手而归。摄影/UFO99王喜庆到了谈恋爱的岁数你就优雅点,偏偏也是追来跑去,打打闹闹,好像幼儿园的孩子过家家。啥也别说了——我估计你家大人也是这样。摄影/UFO99王喜庆摄影/UFO99王喜庆绿头鸭像个安安静静的小女子。摄影/UFO99王喜庆小白鹭愣是飞来飞去的顽皮打闹,在人家的头上扑腾过来扑腾过去,人家躲都不知往哪儿跑。摄影/UFO99王喜庆摄影/UFO99王喜庆长嘴鹬人缘极好,无论和谁碰到一起都是客客气气的点头而过。绝不会像小白鹭那样和谁都过不去。摄影/UFO99王喜庆长嘴鹬像个绅士,极有素质的踱了过来,看到有食用价值的东西就把长嘴插了下去,那个挖掘的姿势也是醉了,可怜那个小脑袋啊!摄影/UFO99王喜庆别看长嘴鹬是单独活动,其实人家的伴侣就在不远的地方。需要换地方的时候,短鸣两声瞬时起飞,另外一只则极快的跟上远去了。拍这个家伙必须耳灵、手快、判断准确。摄影/UFO99王喜庆摄影/UFO99王喜庆赤麻鸭像一群遛弯的老太太,不紧不慢的走在草丛里,有蚂蚱吃蚂蚱,有草籽吃草籽。叽叽咕咕的,似乎在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着。摄影/UFO99王喜庆度娘说它生性机警,不过是说它怕人而已。你想想就它的体型和斤称,人能放过它?摄影/UFO99王喜庆十年前我在家乡的冶河里见过大天鹅被人剁下的脚掌和羽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我们偶尔发现的拍鸟地,也先后逐渐地失去了。虽然报道里的湿地逐渐增多,我们眼里的鸟类却不见增多。倦鸟归林
摄影/UFO99王喜庆秦皇岛湿地被称为“观鸟的麦加”,我想不如说是鸟类的麦加。这里给他们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拉近了鸟和人类的距离。你说我孤陋寡闻也好,少见多怪也罢。秦皇岛湿地是我见过最好的湿地,没有之一。摄影/UFO99王喜庆有句大师的名言: “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实际上,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我们对鸟类不够善。很多人为了拍鸟去掏鸟窝,为了放生去捉小鸟,为了口欲而杀鸟。此类事情举不胜举。长此以往还能拍到鸟?摄影/UFO99王喜庆山东烟墩角的老乡年复一年的为大天鹅提供食粮,大天鹅则年复一年的应约而至。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不能为了私欲而丧失本性。切记!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UFO99王喜庆
您已经喜欢过了~
已钉到灵感墙
钉到灵感墙上
请填写验证码: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马上点亮世界万千旅游灵感
来成为一名有态度的灵感导师
用微信收藏灵感耗资十几万 就为了看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几天,马学军的朋友圈上不停“刷屏”,“最近黄眉姬鹟要来中大了!” 不知哪个鸟友在微信群里爆料,引发了一众鸟友的应和。有鸟人把黄眉、黑身、白翼的黄眉姬鹟PO到群上,也有人播放它那“o-shin-tsuk-tsuk”的悦耳的鸣叫,更有人第二天就抄起家伙追鸟来了。
原标题:耗资十几万 就为了看鸟
马学军的书房里,摆满观鸟设备:单筒望远镜、佳能1d2,佳能500镜头等。马学军在肯尼亚全副武装准备观鸟。   马学军将去肯尼亚拍摄的图片编成一本书册。马学军拿出书架上的观鸟手册。2012年7月在广东翁源红岭拍的蓝喉蜂虎。 去年8月在肯尼亚内罗毕拍的栗头丽椋鸟。今年1月在云南高黎贡山百花岭拍到的赤尾噪鹛。马学军带着他的“大炮”在肯尼亚观鸟。马学军“鸟友”,广州市中学生物、小学科学教研员,广东省带领青少年走进大自然、推广青少年开展自然观察活动的发起人和实践者。观鸟成就:在广州建立百余观鸟社,举办近3万学生参与的观鸟比赛,编撰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观鸟日记》等书籍。□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实习生 林显军 通讯员陈哲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正值“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的时节。在中大老校、山上、南沙湿地,经常会看到一群人,他们挎着望远镜,背着“长枪短炮”,循着鸟儿叫声,寻找鸟儿的踪影,亲昵地互称为“鸟人”。观鸟是借助望远镜观察野外鸟类的休闲活动,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和北欧,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兴起,近年在国内“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鸟族”也在不断壮大。在聒噪的都市里,观鸟逐渐成为人们寻找孩提时山野间嬉戏的记忆、培养孩子重新亲近大自然的时尚生活。马学军并非最早一批“鸟人”,这位后起之秀在鸟圈扬名,与这个长长的头衔不无关系:广东省带领青少年走进大自然、推广青少年开展自然观察活动的发起人和实践者。在他的“孵化”下,广州三万中小学生告别“自然缺失症”,迅速成为快乐“小鸟人”。草长莺飞 与鸟儿来一场春天的约会 “o-shin-tsuk-tsuk……这几天,马学军的朋友圈上不停“刷屏”,“最近黄眉姬鹟要来中大了!” 不知哪个鸟友在微信群里爆料,引发了一众鸟友的应和。有鸟人把黄眉、黑身、白翼的黄眉姬鹟PO到群上,也有人播放它那“o-shin-tsuk-tsuk”的悦耳的鸣叫,更有人第二天就抄起家伙追鸟来了。中山大学南校区是候鸟南飞必经之地。每年草长莺飞的时间,候鸟便会成群结对地飞来。鸟人们就像迎接小情人一般,静待与爱鸟春天的约会。等待的过程漫长却幸福。鸟人们已经摸清了爱鸟迁徙的路线、时节和停靠的地点,准时赴会。 “每种候鸟都几乎会在固定的月份来的,但可能来的日子不会那么准。”马学军说,所以一旦谁看到了,便会立刻在朋友圈分享。于是,在中大南校区的小树林、永芳堂附近,马学军和那群脖子挂着望远镜、扛着大筒炮镜头的鸟人们,满心欢喜地守候。“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鸟,举起望远镜一看,立刻感到升上了天堂。就是那么一瞬间,你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能看到奇迹——一声短促的鸣叫,一掠而过的身影,鸟儿便进入你的心里,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初为“菜鸟” 繁华都市也有莺歌燕舞与鸟儿结缘是在2009年。“那鸟真是太漂亮了!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鸟呢?脑袋有个长长的冠,两腮红红的,像抹了胭脂一样的”。马学军至今记得第一次从望远镜看到鸟的兴奋劲儿,这是首次在深圳红树林“正儿八经地观鸟”。然而,等他拍了好些鸟的照片分享时,却被老鸟们泼了冷水:“那是很常见的白头红耳鹎,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广州到处都是。”这让马学军很震惊:“我一直以为身边的鸟就是麻雀,没想到这么丰富!”自然,鸟是飞来飞去的,在你眼前黑乎乎的一晃,很少人会关注它的色彩、形态。“我以前也是,小一点的就说是麻雀,大一点的喊乌鸦。”因为过于常见而熟视无睹,直到某次偶然走进了鸟儿的世界,被它的色彩斑斓、习性各异、悦耳鸣叫所吸引,才真正打开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回到广州,马学军在陶街买了个20多元的望远镜,有空就到烈士陵园、东湖公园观鸟。渐渐地他发现,鸟儿不光在深山老林,只要有心,在繁华的都市也会有莺歌燕舞。当然,颠覆“鸟观”的事情接踵而来:比如在广州麻雀非常难找,红耳鹎、雀鸲反而很多;而且,被我们熟知的乌鸦在广州很少,在这里很像乌鸦的大黑鸟其实叫乌鸫……马学军说,“我本身是学生物的,这真是让我领悟到物种的多样性了”。从此,观鸟便一发不可收拾。 蹲坑摄鸟 为睹鸟样躲进帐篷吃喝拉撒每周,马学军总会戴上望远镜、照相机观鸟,慢慢地对鸟儿的习性了如指掌:鸫喜欢在阴暗的泥地上找食、莺常常跳跃在林子树梢上、啄木鸟一般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中国1300多种鸟,他大部分都见识过。 然而,并非所有的鸟儿都喜欢与人类亲近,有些鸟儿喜欢捉迷藏,考验人的耐性。为了不惊动它却又能一睹它的身姿,“鸟人”们会用一种躲起来守候的办法——“蹲坑观鸟”。去年暑假,马学军一行人来到云南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高黎贡山蹲坑观鸟。说是“蹲坑”,其实并非挖一个坑给人钻进去,而是在鸟类集中的洼地附近,拉上伪装网或是帐篷。在帐篷外撒一些鸟食,在帐篷里躲进5~8个“鸟人”。当鸟儿停靠的时候,鸟人们便进行“隐秘拍摄”。 鸟儿都是起早摸黑的,要等到它们并不容易。它们最活跃的是两个时间:一是太阳将出未出的时候,另一个是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中午也要打个盹。所以,鸟人们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吃哈拉撒都在帐篷里。“那天,大家都在帐篷里等得不耐烦了,蓝眉林鸲突然出现了!于是,鸟人屏住呼吸,争相把它的倩影留下来了,那一刻觉得等多久都是值得的!!” 马学军说,观鸟之所以让人迷恋,就在于这个不断等待、寻找和发现的过程,“这跟花和风景不同,风景很美,花很美,可是,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只要去就一定会找到。但是鸟不一样的,你是等不到的,你必须要追寻。”听声辨鸟 “老鸟人”能分辨百多种鸟语 蹲坑并非观鸟的常态,对于马学军来说,在野外更为常见的观鸟方式是,披着一条长约五六米的迷彩纱巾,就像电影里躲在草丛的人一般,慢慢挪动到鸟附近。“我能看到鸟儿,但鸟儿看不到我。”当然,资深的“鸟人”一般不会只是睁大眼睛去找鸟,他们会听声辨鸟的“绝技”,甚至会说鸟语。“太阳鸟是一种很容易辨认的鸟类,它一张口,就是“滴-滴-滴-滴-滴”这一串富有节律的鸣叫,一听就记住了。”还有杜鹃,民间一般用它的叫声“布谷”来俗称,但“鸟人”们能分得更细:“叫两声布谷的是大杜鹃的声音,连叫四下的是四声杜鹃,还有八声杜鹃呢。在马学东的手机上,安装了一个特别的APP——那是鸟友及观鸟协会专门收集了鸟类的鸣叫声,鸟友在野外录到不熟悉鸟鸣声后,会上传给经验丰富的鸟人来辨认。八色鸫是一种很少见的鸟儿,但是它羽衣闪烁着蓝、黄、绿、红、黑的斑斓,却让鸟人们迷恋。 有一次,鸟人们在森林的树冠上发现一只色泽艳丽、引颈高唱的鸟儿,凭着对羽毛和鸟音的辨认,得知这便是八色鸫。“虽然鸣声发颤,哨声短促,但是我觉得特别动听!”马学东说。正如没有得到的东西是最好的一样,没见过的鸟儿的叫声是最动人的。如今,马学军能听音辨别的常见鸟类就有100多种,而鸟圈内的“老鸟”甚至能辨别高达400多种鸟类,一些“鸟痴”还可以用口技与鸟交流。学鸟懂鸟 “鸠占鹊巢” 鸟儿也有干妈和保姆与鸟儿处久了,“鸟人们”都将它们看成有故事的爱人。鸠占鹊巢、劳燕分飞、乌鸟私情……在鸟儿的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也是民间谚语和成语的来源。“很多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或听说过,当观鸟经历丰富以后,发现它们就在自己身边。”在“中国绿尾虹雉之乡”雅安观鸟时,马学军就看到了真实版的“鸠占鹊巢”:“在一个石头缝里面,我们看到一团羽毛,它很肥,把整个洞口都堵住了。后来知道这是杜鹃的幼鸟。”然而,过了一会才发现飞过来喂食的母鸟体型很小,这不是杜鹃,分明是红尾水鸲!为啥母鸟喂的是别人的孩子?难道鸟类也有干妈也聘保姆?”其实,杜鹃是一种“狡猾”的鸟儿,它会等红尾水鸲生完蛋离巢后,迅速在它的鸟巢里产下一只卵。杜鹃只生一个蛋,可是红尾水鸲却产5个。怎么办呢?为免被它发现,杜鹃会从原来的巢里叼走一只蛋。当红尾水鸲回来时,发现巢里还是5个蛋,便放心地孵化了。通常,杜鹃都是首批孵出来的鸟儿,年纪小小就要争夺妈妈的爱。小杜鹃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使劲把‘异母异父’的兄弟顶出巢外。可是妈妈默认孵出来的宝宝都是自己的,所以从来不会对杜鹃产生怀疑,直到杜鹃长大到窝都装不下了,它还是辛勤地给这个宝贝捉虫子喂食。”马学军就是喜欢把鸟儿看作是很有人性的动物。“它会休息、会思考、会梳妆打扮,还很喜欢洗澡。你看,它钻到水里面,洗得全身都湿了,再跳出来甩干身子。”他指着一幅鸟图说。跨国追鸟 足迹遍布全球 觅鸟踪 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对鸟的追逐也如此。见惯了城市熟悉的鸟儿,到过了河南董寨、云南腾冲这些观鸟胜地之后,没理由不看看国外的“鸟样”。于是,马学军不远万里的追鸟足迹逐渐踏遍世界。2013年寒假,马学军和他的“鸟友”一行七人,辗转珠海、澳门、曼谷,去到泰国中部的冈卡章国家森林公园,追寻夜莺的歌声。同年的暑假,他又去到东非的肯尼亚,寻找草原的猛禽。“现在每次都到国外玩,很少去看风景了,直接往林子里钻。”在肯尼亚这个物种丰富的国度里,分布着1400种鸟儿。鸟儿生活在村庄里,他在下榻的酒店就能随便拍到。让马学军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个生存都很艰难的贫穷国度,没想到对自然的保护那么好:他们的羚羊、长颈鹿都是直接和家养的动物混在一块吃草。他们的鸟儿,比如说鹧鸪,在我们看来肯定是很滋补的食材,但在那里却保护得很好,除了家禽之外基本没有人捕鸟吃鸟。”一方水土一方鸟。在欧洲天鹅特别多,天鹅是游禽重要的一种,在那里除了黑天鹅白天鹅,更有罕见的“疣鼻天鹅”。而在大草原,便成了猛鸟的集散地,比如常常有像秃鹫、鹰、雕等食腐类鸟儿,在天葬的时候来光顾。到了热带地区,则以犀鸟更为常见。如果说未来最想去的地方,那绝对是亚马逊热带雨林,“那是全世界观鸟者的圣地。”马学军说。办观鸟赛
建百余鸟社 传递鸟的美感“鸟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不会把对鸟的热爱据为己有,而是更喜欢与别人分享赏鸟的喜悦。对于马学军来说,他更利用教研这个平台,身体力行把对鸟儿的美感传播出去。2011年,马学军发动全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观鸟社,如今广州已有100多个学生观鸟社。广州市协和小学观鸟社是“后起之秀”。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到广深港观鸟,创造社团鸟徽,举办跨国观鸟分享会,把爸妈也带到观鸟的世界里来。去年,马学军还举办了首届小学生野鸟观察大赛。如今广州直接参与观鸟的孩子达到近3万人。“以往广州也举办过昆虫观察、天文观测等野外观察,但没哪个能像观鸟比赛一样能够连续举办。因为很难有一种野外观察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能够这么持久。不断寻找新的鸟,这种刺激是非常持续的。”看多了鸟,总有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马学军将这么多年的观鸟经历编撰成《我的第一本观鸟日记》等书籍。如今市面上一些很权威的鸟类手册却是手绘图,并没有照片,让初学者难以辨认。马学军的书不仅附有清晰的近景照片,而且还把身边76种常见的鸟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民间常识,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很多鸟类的书都是工具性的,但我们更愿意去讲关于鸟的故事,观鸟的故事。把我们对鸟的美的感受传播出去。” “观鸟之所以让人迷恋,就在于这个不断等待、寻找和发现的过程。这跟花和风景不同,风景很美,花很美,可是,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只要去就一定会找到。但是鸟不一样的,你是等不到的,你必须要追寻。”——马学军孵化“鸟人” 让孩子和“自然缺失症”说拜拜 在“老鸟”马学军的不断带动下,孵化出成千上万的“小鸟人”。协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乐琪是小菜鸟,每看到一种鸟,她就会在百度里搜索鸟儿的习性,拍鸟儿的照片,已经可以辨别十余种不同的鸟类。“妈妈手机里的愤怒的小鸟我已经玩腻了,我更喜欢到学校观鸟”。马学军的太太游老师说,观鸟可以让孩子摆脱电子产品的沉迷,通过亲近大自然来强健体魄;而父母也不用担心小孩成为“小宅人”,跟自然缺失症说拜拜。此外,观鸟也是很好的生态教育。“真正爱好观鸟的孩子, 讲起鸟的时候,眼神是不一样的,更不会去吃野味。”马学军说,按照鸟类的迁徙路线,世界有八条固定的“鸟道”,而中国就得天独厚地占了三条。本来对于爱鸟之人来说,这是观赏野鸟的好机会,但是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在广东,很多人喜欢捕捉禾花雀,大饱口福之余顺带挣钱,导致现在禾花雀越来越少了。可是,如果小孩观鸟并产生热爱之后,就会对鸟儿产生怜悯和保护,也会带动父母不去吃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观鸟还可以培养亲子感情和性格养成。马学军的鸟友中有一个小鸟人杨文韬和她的妈妈。妈妈林女士本不观鸟,因为儿子参加观鸟比赛而寻觅鸟踪。她发现,为了阅读鸟类知识,儿子可以在不到一个星期记下了百种生涩的鸟鸣;为了判断鸟的种类,儿子需要运用观察和想象,运用比较和推理,运用他阅读中获取的信息;为了及时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儿子需要思考如何准确表达,如何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为了观鸟,儿子还需要学习拍摄、使用望远镜,收拾背囊,与人合作,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我的第一本观鸟日记》节选在大学城观察到“劳燕分飞”中的伯劳日期:6月10日天气:晴,温暖观鸟地点:广州大学城湿地公园目标鸟种:棕背伯劳早就在图谱里看熟了“小佐罗”的样子,但第一眼见到它,还是免不了被它那极富特点的可爱模样所打动——宽宽的黑色贯眼纹,像极了佐罗的眼罩,灰色的头、棕红色的背、白色的喉,搭配出了棕背伯劳独特的羽色。见到这只棕背伯劳时,它正好在梳洗。看着它抬着小脚丫梳理着毛发的神态,一点都想不到它竟然是小型的“猛禽”。它除了吃小虫子外,还会捕捉青蛙、小鸟,据说甚至还会袭击比它体型还大的鸟呢!古诗有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乌云髻松,金凤钗横,伯劳飞燕自西东,恼离愁万种”,用来表达亲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是成语“劳燕分飞”的来历——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成语中的“劳”字就是“伯劳”鸟,常错以为是“劳累”的意思呢!棕背伯劳和家燕一样,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鸟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棕背伯劳和家燕都是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于是在古人眼中伯劳和家燕成了别离的代名词。棕背伯劳胆子很大,不太怕人,更不怕小动物。曾经见过鸟友们拍下的一组棕背伯劳捕捉小蛇的照片。它从高高的树枝上径直扑向地面一条正在晒太阳的小蛇,迅雷不及掩耳。小蛇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被它嘴脚并用地制服了。棕背伯劳把晕死的小蛇叼起来,飞到枝头,慢慢地享用起来。这时才看清楚,这条蛇竟然有1厘米粗,近半米长呢!小小的棕背伯劳,真是太强大了!观鸟花费可不费分毫 也可 “烧”掉一辆车观鸟“丰俭由人”,便宜的可以肉眼观鸟,不费分毛。当然,如果花几十块能买一个双筒望远镜,那么便可以与色彩斑斓的鸟儿建立起亲密感;如果像马学军那样的“老鸟”,光是一个专业照相机摄鸟,就得花去6万元。你要是跨国观鸟,请鸟导是一笔高昂的费用。以肯尼亚为例,如果自由行9天需要2万元,而跟专业的摄鸟团,15天左右花费可高达6万~7万。五年观鸟历程,马学军说观鸟的钱够买一辆车子了。就为了观个鸟,为何舍得耗此巨资呢?马学军说,首先是因为兴趣使然,爱的力量。我不抽烟不喝酒,其他爱好不多,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钱来投入其中,追逐这个兴趣爱好。而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观鸟是对学生和环保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本来就是搞教育的,我需要把这份美感传播出去。因为要传播,所以除了观,我还要拍,需要到各国去追踪各种不同的鸟类,才能捕捉鸟儿最美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这就对我的器材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了。"观鸟不仅仅是兴趣,我是把它当做毕生的事业来做的。广州观鸟点广州城市里有七种常见鸟:乌鸫、红耳鹎、翠鸟、雀鸲、树麻雀、暗绿绣眼鸟、白鹡鸰。这些鸟在普通的公园里99%都能看到。另外还有画眉、柳莺等鸟儿。另外广州也有一些人气甚旺的鸟点:如南沙湿地、中山大学南校区、华南植物园和白云山。南沙湿地的候鸟和留鸟最多,可以看到苍鹭、池鹭、黑脸琵鹭等水鸟。而中山大学南校区以候鸟为主,你可以看到大拟啄木鸟、黄眉姬鹟、白腹姬鹟、蓝歌鸲、寿带、绿翅金鸠、猫头鹰等鸟儿。四季观鸟春天,可以去听听其貌不扬的乌鸫唱“情歌”;夏天,可以去欣赏一下捕鱼大师捕捉翠鸟的绝活;秋天,可以去感受一下南下的普通鵟在山头威猛盘旋的气势;冬天,可以去看看成群的黑翅长脚鹬壮观的舞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观鸟的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