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回答我呀,泱泱大国回答我的问题 英文没人能解答吗

敢问天下,谁能回答我的问题?
来源:乌有之乡
  一、主客观与内外因的关系。
  (一)、客观决定主观是有条件的,即人这个事物必须具有形成主观的性质,否则,无论怎样的客观,绝对不会使人形成主观。比如石头不具有形成主观的性质,所以,石头无论如何也绝对不会形成&主观&来。在人具有形成主观前提基础上,人究竟形成什么样的主观&&是善良还是丑恶、是高尚还是低俗、是自私还是为公、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的。离开这个前提,无论客观怎样,人绝对不会形成主观。这样分析对吗?
  (二)、事物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使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使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所谓变化的根据,就是指事物具有某种变化的性质,比如鸡蛋具有变成小鸡的性质,就是鸡蛋能够变成小鸡的根据。但是当鸡蛋具有变成小鸡的根据&&即性质后,其是否变成小鸡,决定的是外因,即一定条件&&适宜的温度。
  如果这样分析成立,是否可以这样说:外因决定内因呢?因为外因决定内因是有条件的,是事物在其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内因。这与客观决定主观,是人这个事物具有形成主观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不是一个道理吗?这样分析对吗?
  (三)、主观与客观是否属于事物的内因与外因关系?人这个事物的&主观&是人所处的客观外界事物作用到人脑,经过人脑思维形成的东西&&或概念或理论乃至思想、道德、精神、信仰等,总之是人脑思维的产物。如果说事物通过思维形成的东西叫主观,那么海豚、大象、猴子等经过训练,表演各种节目,甚至公猴王死后,母猴为之跳海殉情,子猴死了,母猴依然拽着不放手,大象迂回攻击人等,是不是思维的产物?但是这能否叫动物的&主观&呢?没有听说过。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将海豚、大象、猴子等思维形成的东西,叫做事物的内因,即他们具有形成一定思维的性质,其思维后形成的东西,我们也只能将其叫做内因。而人对这些动物的训练等则是外因。是一定的外因决定其形成一定的&意识&。
  如果这样分析成立,人这个事物思维形成的主观,不也是内因吗?而造成人形成具体的主观内容的客观不是外因吗?比如教育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特点&&即具有的性质,进行了解:诸如爱好文学,还是数学、音乐、体育等,然后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其特点得到很好发挥。学生的爱好文学,还是数学、音乐、体育等,是不是其内因,对其进行的&因材施教&是不是外因?新中国之初将妓女改造成正常人,将极其顽固的日本战犯改造成痛哭流涕谢罪的新人,是不是其内因发生了变化?所谓其内因发生变化,实际就是其主观发生了变化。而导致其内因或主观发生变化的是共产党对他们教育&&这个外因起的作用。
  所以人的主观属于事物内因,客观属于事物外因。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只能用于人类,余者不行,一切事物皆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对于人类,应该用客观与主观关系表述时,则用该种关系表述,应该用内因与外因关系表述时,则用此关系表述。
  总之,无论是客观决定主观,还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其共同点都是:事物内因的任何变化都是具有其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这样的结论正确吗?
  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原理引出阶级斗争学说。
  (一)、阶级斗争学说。如果客观决定主观,是人这个事物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是正确的,如果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根本上同于事物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如果一切事物内因的任何变化都是具有其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将这个观点应用到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其阶级斗争产生根本原因就是阶级地位决定人的思想所致。
  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生存活动,即吃穿住行,人如果连生存都不能保证,怎么会有别的活动呢?要生存,必须进行生产。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说:&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生产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所以获得财富的方式和多少的地位,即阶级地位或经济地位&&这个客观环境或外因,决定其思想。也就是人的思想与物质财富紧密联系,怎么能获得更多物质财富,其思维就怎么想,谁要抢夺其财富或不利于财富获得,其必然反对、斗争。这样获得财富的方式和多少相同或相近的人群,即阶级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群&&比如都是农民、工人等,必然形成集团,这就是阶级。利益不同的阶级必然产生矛盾和斗争,利益完全对立的阶级,必然导致尖锐复杂乃至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阶级社会形成两大对立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劳动人民这两个根本对立阶级的斗争。
  所以阶级斗争产生根源是所处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获得物质财富的方式和多少的地位&&这个客观地位或外因条件决定的,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原理的。
  两个根本对立阶级的斗争,谁在阻碍生产力发展,谁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呢?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是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使人民物质利益获得越来越少,人民生产积极性越小,导致社会财富越少,由此影响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历史前进。当人民被剥削压迫到无法生存时,必然起来反抗斗争,逼迫统治阶级对人民作出一些让步,使人民获得比以前多一些的物质利益,于是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生产力有所发展、社会有所进步、历史有所前进。所以我们得出:在阶级社会,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这个结论。
  (二)、历史前进根本上是依靠人民,还是英雄?1、所谓英雄,就是带领人民革命的人物。如陈胜、吴广、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共产党等。为什么从根本上说,他们靠不住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何事物在其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内因,告诉我们:人的绝大多数内因都是为了利益,这是内因性质,当获得利益的条件发生变化,即阶级地位变化了,其思想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这些英雄在夺取政权之前,利益与人民一致,所以会带领人民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但是当夺取政权后,其利益与人民不一致了&&阶级地位不同了,于是必然走向人民反面。李自成、洪秀全等是政权还根本没有巩固,就走向人民反面,朱元璋、共产党是政权巩固后走向人民反面。这就是历史怪圈:由开始的依靠人民,最后走出向人民反面,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从根本上不能依靠英雄的根本原因。这样分析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
  (三)、怎样才能解决怪圈问题呢?既然阶级地位决定思想,既然阶级地位变化,必然引起思想的变化,既然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是外因决定,既然英雄们既有依靠人民的性质,又有走向人民反面的性质,既然都是一定的条件(一定外因)决定的,我们唯有创造一个使英雄不变化的条件,才能使其不再向人民反面走去。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呢?既然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人民,既然人民唯有反抗斗争,才能获得利益,根据这个阶级斗争规律,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出:人民要想获得更多利益,必须夺取政权,必须掌握政权,做到:无论是谁,只要违背人民意愿,人民必须有绝对权力,将其撤换掉,让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唯有这个条件或客观或外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怪圈问题:从开始的依靠人民,最后走向人民反面。
  具体思路是怎样的呢?总体过程应该是:一是在一定原则下民主制定各个方面的制度、纪律等,二是必须是全民积极监督起来,三是必须由人民处理。我想制度、纪律容易制定,并通过实践不断的逐步完善。如何让人民积极监督起来,根本办法是:既然人都是利益决定思想(人这个事物具有的性质),所以根本上必须依靠利益&&这个条件或客观或外因调动。
  还必须制定制度:越是敢于监督者,越必须多给与利益;越是严重违反制度、纪律者,惩罚越严厉。究竟奖励多少,必须以能够调动起人民敢于监督的积极性为原则。监督出来的问题,
  人民怎么解决呢?监督出来的问题根本上怎么解决,更是关键!这是关系到人民敢不敢于监督的基础。根本上怎么解决呢?原则上哪一级出现的问题,由哪一级人民解决。具体怎么解决呢?比如村级出现的问题,村级人民监督出来后,反映给上一级政府&&乡政府的纪检委,让其必须在尽可能短短时间内解决。如果其包庇、推诿,这时监督者,反映给村级罢工组织。罢工组织,核实反映的问题,确定真实后,在督促乡级纪检委一次。其仍不处理,这时,必须组织村级人民罢工&&必须参加罢工者奖,反之则罚。!做到必须撤职其乡级纪检委有关人员和有问题的人员,并且无论是纪检委有关人员还是有问题者,都必须经济重罚。乡级出现的问题,由乡级人民解决,县级的问题,由县级人民解决,以此类推,中央出现的问题,由全国人民解决。请问在这样的条件下,哪一级的共产党政府,还敢不为人民服务?
  唯有这个条件,才能从根本上阻止英雄们走向人民反面,而继续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才能从根本上跳出历史怪圈。也唯有这个条件,才能使越来越多的英雄&&共产党员更加积极的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思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
  历史前进,根本上唯有依靠人民的阶级斗争,这是不是对《国际歌》中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世界,全靠我们自己&的诠释呢?是不是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唯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的有利说明呢?是说:无产阶级这个社会底层的阶级(包括农民阶级等),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永远处在社会底层,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受剥削压迫的地位。唯有全世界全部解放,消灭阶级,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过上幸福生活。
  三、将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到政治经济学。
  (一)、关于公有制。 既然阶级斗争是利益不一致导致的斗争,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实现利益一致。要实现利益一致,唯有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可能实现利益一致,所以必须抛弃私有制,必须实行公有制。既然人们都是为了利益,都是为了利益而积极工作,必须提出:越为公有制(集体或国营)做贡献,越获得利益;越离开公有制(直接为自己)做贡献,越少获得利益&&限制,最后在公有制具有能力时全部取消一切私营行为。越维护公有制越多给与利益,越破坏公有制越更多给与惩罚。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成立&关心人民生活委员会&和&解决人民矛盾委员会&,越来越好的解决人民的困难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问题。
  (二)、公有制财富分配。公有制的财富根本上是集体或全民的,是大家的,根本上做什么用呢?除了用于再生产和国防等外,根本上就是不断的实行各种免费。其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先免费住房、医疗、上学,接着免费养老育幼,再接着免费结婚一切费用,最后实现按照工作需要免费一切生活用品。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实行公有制,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就为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打下坚实基础;随着越来越好的解决人民或人们的困难和矛盾,又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创造了很好条件。随着免费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原来的利益关系,不断消除,代之以共同利益关系,即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淡漠,与集体、国营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走向共同利益的关系,即同志的关系。随着这些不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为了个人的斗争会越来越少,代之以人与人之间会越来越和谐,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大家想一想如果免费住房、医疗、上学,人们对物质需求压力就会从根本上减轻;如果免费养老育幼&&完全由社会完成,即没有抚养老人负担,更没有培育孩子成长负担,其物质负担不是更极大减轻吗?如果在免费婚姻一切用品,男婚女嫁的负担解除,请问还会有经济负担吗?由于婚姻一切用品皆由社会提供,其婚姻彻底解除利益因素,完全是两个人的志趣、爱好相投,其婚姻基础会更加牢固,其婚姻就会愈发幸福。如果最后实现按需分配,人们的一切经济负担彻底消除,请问之间的利益矛盾彻底消除,请问人与人之间能不越来越和谐,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吗?
  (四)、私心向公心转变。在随着不断免费,最后实现按需分配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矛盾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和谐相处,生活越来越幸福;同时,免费越多,个人手里的钱越没有用。钱越没有用处,也就是挣钱越来越没有意义了。人们一定会越来越产生:越为集体、国营、大家做贡献,越多觉得有意义,也就是越是为公,越有意义,越是为私,越没有意义。加上教育,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越是自私,往远看,越是伤害自己;越是为公,往远看,越是有利于自己;越来越明白,为自己就是害自己,为大家才是为自己。越是实行私有制越是伤害每一个人,唯有公有制才最有利于每一个人的道理。这样,人心一定会由私心向公心转变,随着按需分配的实现,人心一定会由私心完全换成公心。
  (五)、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如果实现物质上实现按需分配,精神上实现公心,即都是通过为国营&&国营是大家的,也即是通过为大家做贡献获得利益的思想,都是有了财富首先满足别人、大家,然后才是自己的思想。请问人与人之间才会有利益矛盾吗?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矛盾,不是一定会最和谐相处吗?这样的生活,人们的精神不是最快乐、幸福吗?不是越为大家创造更多财富,越能得到大家的赞美,不是越感到幸福吗?这不是实现人类的物质满足与精神快乐的最完美统一吗?这样的社会,不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和谐相处,而且人与自然也一定会越来越和谐相处的,请问这样的社会是不是最美好的社会呢?这个思路不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吗?
  上述分析,无论是阶级斗争、奴隶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公有制、公有制财富分配、人与人之间关系、私心向公心转变、物质与精神完美统一等方面,无一不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无不是在人具有的性质基础上,强调客观、外因&&一定条件的作用,一切都是在人具有的性质基础上,客观、外因决定其发展变化,所以要解决问题,唯有依据人具有的性质,创造条件,才能是人类社会这个事物,走向更加高级、更加完美、更加幸福。
  四、对一些错误观点的驳斥。
  (一)、由辩证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事物在其具有的性质基础上,是外因决定内因&的观点,我们发现:共产党这个事物内因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也有为自己服务的性质,哪个性质表现出来,则是外因决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外因&&客观环境,其必为人民服务;其外因是为自己服务的外因&&客观环境,共产党必然为自己服务。要使共产党继续为人民服务,唯有创造其必须继续为人民服务的外因&&客观环境,必须铲除其为自己服务的外因&&客观环境,才能达到目的。这个外因&&客观环境&&就是必须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民坚决积极监督起来、人民解决处理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根本原理就是依靠人民的反抗斗争、造反有理。
  但是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者、实践者或理论家们,却从根本上忘记马列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忘掉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人民反抗斗争&&造反有理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这个何时都不能忘记的道理!只是拿马列毛的只言片语作为理论、观点的基础,比如本来《共产党宣言》原文是:&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有人将其改为:&共产党人必须同一切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时,还必须同一切传统的思想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即&必须同私有制、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决裂&、&斗私批修&、&破私立公&、&灵魂深处闹革命&等,由此提出&二十一世纪是&革自己命&的世纪。
  在这些人看来,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信仰共产主义,否则共产主义不会实现。对于&苏联、东欧、中国共产党由原来的为人民服务,最后完全走向人民的问题,他们的解释是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所致。在他们看来,内因不想变,外因无论如何也决定不了。比如一个孩子不想学习,再好的学习环境也没用。他们不知道,只要具有学习的性质,如果不学习,就让他求生、求死都不能,这样的环境,请问其还不学习吗?可能不学习吗?日本战犯原来各个极端顽固不化&&坚决不改变顽固的反动思想,但是在新中国党和政府、人民的长期教育下,都彻底改变了其原来的极端顽固的反动思想,向人民低头认罪,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向中国人民下跪谢罪。没有党和政府、人民的长期教育这个客观、外因、条件,他们的主观能改变吗?
  但是他们坚决否定这种改变,认为一切的改变,都是不坚定所致,于是他们坚决追寻这样坚定信仰者。他们完全忘记了&信仰&属于人的主观,完全忘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种信仰不变论,就是事物内因不变论,就是主观不变论,就是事物内因、人的主观不受外因、客观影响论或决定论,就是主观决定一切,就是精神决定一切,就是心决定一切。这不是典型的由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了吗?
  这种主观坚定不变论,更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更是否定任何事物都是一定条件,促使其发生相应变化的观点。这样不变化的事物,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根本寻找不到。所以主观坚定不变论,走向虚无主义,也必然走向空想主义。
  这种唯有信仰坚定,唯有这样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共产主义观点,也是典型的英雄决定论。人民永远是被领导的阿斗,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只能被英雄带领,永远不会处于决定一切的地位。即使暂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根本目的,不是让他们尽快深入工农,尽快唤起工农,带领人民进行反抗斗争,而是妄图通过坚信共产主义的人,组成共产主义社区形式,并使之不断复制,不断放大,最后实现一国乃至世界共产主义的实现。南街村模式就是他们的方向。但是南街村模式,根本上不是村民决定一切、主导一切的人民阶级斗争观点,根本上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本来规律,所以,南街村存在近三十年,到现在,其根本上没有复制出、放大出更多南街村。因为没有象王宏斌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个社会环境,不允许其发展、壮大。所以如此,根本上是没有紧紧依靠人民的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这种从根本上否定阶级斗争,否定唯有人民造反有理,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观点,才是不能解决共产党继续为人民服务,不能跳出历史怪圈的根本原因。
  怎样使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呢?教育。教育分道理教育和实践教育,前者是说,后者是做;说为了做服务,做是最好的证明说的正确性,使说更有说服力,两者统一起来能收获最好结果。道理教育是阐明获得利益的方法、道路、方向,实践教育是实践中获得的利益。前者的道理是为后者实践获得更多利益,后者获得的利益会更有力的证明道理的正确,使人更加相信道理,主动用道理去指导实践,这就是道理与利益的统一。如果道理与实践相反,会出现什么情况?道理不能使实践获得利益,实践证明道理不能使实践获得利益。请问这时,人民是听从道理,还是听从利益?或者一个是道理,一个是利益,绝大多数人听从哪一个?或者说是利益决定思想,还是道理、信仰决定思想?如果道理、信仰决定一切,教育统治阶级懂得、接受共产主义实现的道理,他们不就放弃剥削压迫人民了吗?但是不可能!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实现共产主义是科学道理,而是共产主义与他们的利益,完全相反!为什么底层人民容易接受共产主义的道理,因为共产主义能够给人民带来更多利益。根本上人们是利益决定思想,不是道理、信仰决定思想。只有道理、信仰能够给其带来更多利益,才会接受道理和信仰。唯有道理、信仰与利益一致、统一时,才会接受道理、信仰。当道理、信仰与利益矛盾,冲突时,一定会站在利益一边。所以,任何脱离利益的教育,诸如一切根本上依靠&破私立公&、&灵魂深处闹革命&、&革自己自私的命&等,都是从根本上违背阶级地位决定思想&&利益决定思想的观点的,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决定主观观点的(道理、信仰都是人的主观内容)。
  (二)、二元论问题。哲学上的二元论者即承认唯物主义及其辩证法,又承认唯心主义,叫做&心物辩证法。认为心与物同时存在,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你要追究孰先孰后的问题,他们就用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来反问你。虽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目前无法定论,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无论是鸡还是蛋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即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一定的客观环境,是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鸡或蛋的产生。鸡或蛋是在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的结果。他们说的心物同时存在的&心&指什么?是思维,还是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如果是思维能力,则的确与人这个事物同时存在的,这个思维能力是人这个事物具有的性质。是人将客观外界事物作用到人脑,通过思维,形成了不同的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等,这些都是后天的产物,不是天生的,不是与人这个事物同时出现的。既然是后天的产物,其实就是一定的客观环境的产物,是人在具有思维能力基础上的一定客观环境决定的。如果将&心&看做思维能力,没有意义,这如同一台粉碎机,如果没有玉米供加工,请问这台粉碎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玉米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加工后的玉米面就是&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其中的一种。所以有意义的则是指&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等。如果说这些&心&是与人这个事物同时存在的,说明这些&心&不是后天形成的。如果承认&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等是先天形成的,这就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这可能有人故意混淆&思维&与&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的关系,将思维等同于&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将鸡蛋具有生成小鸡的性质,等同于小鸡。这完全是偷换概念。总之说&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是先天形成的,怎能从道理上说服人呢?道理不能服人,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任何的相信,不是迷信吗?事实是:思想、道德、意识、精神、信仰等,是后天一定的客观环境形成的,这说明&心&是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的,不是谁也决定不了谁的问题。所以&心物二元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危害在于解决问题根本上不是从物质方面入手,却要从精神上寻求根本的解决问题方法,必然走向唯心主义!所以根本上绝对不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本来是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这是必然规律。但是有人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追求物质,必然道德沦丧;要精神高尚,必须放弃对物质的追求。二者不可得兼,必舍其一。这种观点是完全违背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在私有制这个客观环境下,追求物质利益,必然导致道德沦丧。因为私有制这个客观环境,必然导致私心泛滥,私欲放纵,导致最大限度追求低俗,绝对不能使精神高尚。如果我们在公有制这个客观环境下,追求物质利益,也会道德沦丧吗?不会。公有制这个客观环境,要求越为集体、国营做贡献,越多给与利益,反之,越是为自己做贡献,越少给与,甚至不给与。通过为集体、国营做贡献,获得利益,就是通过为大家做贡献,获得利益。请问这样客观环境下,追求物质利益,还会道德沦丧吗?所以追求物质利益导致的道德沦丧,是私有制这个客观环境决定的。只要实行公有制这个客观环境下的追求物质利益,就不会如此,而且一定会使人的精神越来越高尚。
  (四)、私与公的关系。私心和公心都是人这个事物所具有的形成私心与公心的性质,于是在一定条件下,便表现出私心或公心来。比如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客观环境,大家唯有共同围猎、生产,才能获得生存所需的物品,大家唯有表现出公心,才能共同劳动,于是人的公心表现出来。当生产力提高,社会产品有了剩余这个客观条件,于是出现占有剩余产品现象,私心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使人由私心向公心发展变化,根本上唯有创造一个使私心萎缩,公心成长的客观环境,才能实现。所谓公心,其实就是通过为大家做贡献来获得利益,原始社会的公心,就是大家共同劳动,来获得利益;所谓私心,就是直接为自己做贡献,比如私有制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直接为自己创造财富。但有人根本上将私心与公心对立起来,为私就不能为公,为公就不能为私,这是极端错误的。那么使人心由私心转变成公心的客观环境是什么呢?前面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五)、旧文化决定论。有相当多的人,唯有好的文化,才能使人类走向高尚。任何文化根本上都专指精神财富,人类社会,唯有原始社会文化是公心文化,即大同文化,余者皆是私心文化,是为私心服务的文化,根本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化。我们倡导的公心文化,但是无论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文化,还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根本上,都是为奴隶主、地主、资本家物质利益服务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能使人由私心变公心吗?绝对不可能!所以不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绝对不能解决人心变公心问题。一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私心变公心问题,绝对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再者任何的历史文化,都是适应当时的客观环境文化或产物,其只能适应或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用旧文化解决新问题,怎么可能呢?新问题必须用新文化解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或辩证唯物主义。我们阐述解决问题大概不是办法,就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阐述的。
  还有一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论调,这里不在一一驳斥。一切违背在人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主观,违背一切事物在其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内因的任何观点都是错误的。就是有相当多的人,不理解客观决定主观,是人具有形成主观性质基础上的客观决定,不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使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其实也是在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的外因决定。于是在这些人看来,客观决定主观,决定因素是客观,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决定因素是内因。本来人的主观就是人这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内因,于是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于是不自觉的导致事物内因决定一切,这就是一切唯物主义导致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根本原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苏北
粉丝群: |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里满庭芳园4号楼107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