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华山论剑小熊装备119前三十道

几把剑在玩问道,华山论剑,名字叫虎牙小熊,yy90085可以去看看晚上他直播你们听声音就知道了,哈哈 - 雅兴问问
当前位置: & 几把剑在玩问道,华山论剑,名字叫虎牙小熊,yy90085可以去看看晚上他直播你们听声音就知道了,哈哈已解决问题几把剑在玩问道,华山论剑,名字叫虎牙小熊,yy90085可以去看看晚上他直播你们听声音就知道了,哈哈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当代劳模,所有人都应该向你学习

本页链接:
相关内容大家还关注AD160-600问道读道&第三十一章(完整)
【河西之战:李广再次全军覆没】
虽然北面的威胁解除了,但是来自黄河以西匈奴的威胁依然存在,这一点汉武帝很清晰地认识到了。
汉武帝敏感地意识到: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必须打通,着不仅能打开帝国对西的贸易通道,更能打开彻底剿灭西边匈奴的必由之路。
那么换一句话来讲就是汉武帝打击西面攻打匈奴已经成为了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打通河西走廊。
所谓黄河以西的西域通道,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河西走廊,具体是指的、、等地,因位于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亦称)与之间的狭长地带,所以也被称为,是地区通往的咽喉要道。
此战的目的不再是教训匈奴,而是要彻底荡平河西走廊,彻底歼灭盘踞于河西之地的匈奴二王,彻底打通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通道,以迈出威福四海的关键性的那一步。
在骠骑将军横扫河西三个月之后,也就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夏天,汉武帝大手笔地发动了河西之战。
为了确保此战能彻底达成各项战略目的,武帝此番用兵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在汉朝的西北方向和东北方向,兵分四路,同时用兵。
武帝的这一招我们似曾相识,在“河南之战”夺取河套南岸地区时用的正是这一战略战术:声东击西。
我们看看武帝此番声东击西的具体军事部署。
声东方面:
武帝令博望侯张骞为将军统帅1万骑兵;令郎中令李广为将军统帅4000人马;这二路兵分两路(这点很重要)同时自汉朝东北角落的右北平出塞出征,并约定会师日期,会师之后共同攻打匈奴盘踞于汉朝东北角落的匈奴左贤王主力,在此之前左前王是一直都吃香的喝辣的,尚未遭受汉军打击过。
武帝部署的这两路兵出东北右北平的两路大军有两项作战目的很明显:其一、牵制左贤王的兵力;其二、麻痹匈奴,声东击西。
击西方面:直奔河西走廊的大军以骠骑将军霍去病所统领骑兵数万为主,从北地(今天甘肃宁县西北方向)出兵。
声东击西,声东方面虽然完成了战略任务(牵制东北方面的匈奴主力,防止其驰援河西走廊方向;深度掩饰汉朝在河西走廊的用兵),但是直接战果比较惨。
兵分两路的张骞和李广出征后,当李广的四千人马出塞几百里之后,就遭遇了匈奴左贤王的重兵包围,然而,此刻张骞的一万骑兵却未能如期抵达目的地。
左贤王见飞将军李广也就这点人马,所以十分兴奋,在他看来再一次生擒李广应该是瓮中捉鳖的事情了。
突然遭遇匈奴重兵包围的汉军顿时惊慌失措,面对重重包围的敌军,汉军士兵都感觉到此战在劫难逃,想要活着突出重围已经万无可能了。
重振士气,带领大家突出重围是飞将军李广此刻唯一的想法,为此他安排一场“突围秀”。
有着十分丰富的对匈奴作战战斗经验的飞将军李广命自己儿子李敢(郎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先从正面突出匈奴的包围圈,然后再分别从左翼杀回包围圈,然后再从右翼二次突出包围圈,最后再杀回包围圈。
这一招真是绝了!
大家不都认为此战在劫难逃吗?那我李广命自己儿子表演一场“突围秀”给大家看看,这既能鼓舞士气,也能杀杀匈奴的锐气!
在李敢的这一突围秀之下,汉军士气大振,李广藉此迅速将阵形调整为圆形,圆形阵形的汉军面向匈奴展开了艰苦的反围剿之战。
匈奴方面则仗着人多势众对汉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军毕竟人少,死伤过半,想要率众突围已经万无可能了。
苦苦支撑着的汉军唯有希望博望侯张骞早点赶到,方才有一丝解围的可能。战斗整整打了一天,汉军箭都快用完了。为此,李广作了最后的部署,命令士兵们别再盲目射箭,而要求拉满弓,待匈奴靠近之后瞄准射击。
匈奴则错误地判断了形式,误以为汉军已经彻底垮了,只要再发起一轮攻击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了。当匈奴的附件率队朝汉军发动冲锋的时候,李广拉满弓,一箭结果了匈奴副将,汉军士兵也跟着李广发箭射杀了一批眼看就要冲杀上来的匈奴。误判形势的匈奴不得已暂时退下,此刻天色渐晚,战斗暂停了,对于匈奴而言,他们依旧相信被围困的李广汉军已经是盘中餐,万物逃脱的可能。
次日,匈奴发动了更为猛烈和残酷的围剿汉军的攻击,就在李广之部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张骞率领一万骑兵杀到,内外响应之后的汉军这才杀退了左贤王的进攻,在突围中李广所帅之部除了儿子李敢和自己之外,全军覆没。
至此,兵出右北平的这两支汉军不得不退兵回朝。
博望侯张骞因延误军期,被削去封侯,判死刑,但是武帝允许其交钱赎罪。交钱赎罪后的张骞被削职为民,回乡下种田去了!&
李广虽然杀敌数量也颇为客观,但却能因为所率之部全军覆没而功过相抵,不治罪、无封赏。
飞将军的第二次全军覆没。
建功立业怎么就这么难呢?!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难道这辈子注定就没有被封侯、就没有建功立业的命?
百思不得其解的飞将军李广求助于阴阳学家,算了一命,卜了卦,卜卦专家为李广找到了答案。
算命先生:“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将军是否曾经干过什么令自己特别悔恨的事情吗)?”
李广:“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当年我在陇西干太守的时候,诱降八百多名羌人,并将镇魂歌八百多人全部杀掉了,这是我至今为止,最为悔恨的事情)”。
算命先生:“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使人遭受大祸的最大原因莫过于杀降,当年杀降正是将军今天不能被封侯的原因所在)”。
我们不讨论不挂专家是否的卦象是否准确,毫无疑问之处在于,专家所给出的说辞是符合道的,是与《道德经》30—31章关于用兵的观点是相符的。
李广的噩运似乎已经在劫难逃。
一叶障目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李广依然没有放弃沙场上建功立业的梦想。
补充说明一点:河西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河西走廊从此被打开,丝绸之路从此绵绵不绝,大约八百年之后的大唐盛世时期,丝绸之路被推到了巅峰状态。当然,我们更应该明白,共和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
【漠北之战:李广自杀身亡】
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倾举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致命一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漠北之战时,李广被安排于卫青的这一路大军。
一直都如饥似渴地期盼着能在疆场建功立业的郎中令、飞将军李广,曾多次向武帝上疏要求去前线疆场杀敌报国,汉武帝都没有批准,在武帝看来,李广已经老了,没必要去跟年轻将军卫青和霍去病争抢功劳(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
然而,此番大手笔用兵,汉武帝还是终于同意了李广的再一次请求,也算是给老将军最后一次机会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临行前汉武帝却背着李广给了李广的顶头上司大将军李广一番秘密指示: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武帝阴着(私下)告诫大将军卫青,李广不仅老了,而且命也不好(数:命运;奇:奇数,不吉利)运气很差,不可以让他去直面对抗单于,怕他耽误我们的大事(恐不得所欲:担心会他让我们的灭单于这一愿望落空)。
正是武帝的这番“阴上诫”,为李广最终的结局埋下伏笔。
卫青的具体调整方案是:中将军公孙敖随自己快速进军,直扑匈奴单于所在的核心区域;右将军赵食其与前将军李广合兵一处,从东路进军,承担牵制敌军主力和掩护主力的作战任务。
李广对于好不容易才从武帝那边吵来的这一次出战机会,本来是前将军直面匈奴主力,现在却要被大将军调到东路与右将军赵食其兵合一处承担掩护任务,李广心凉一截。
对于李广而言,更要命的是那个军事能力远远不及自己的公孙敖却被大将军卫青所带上了,他居然能够与大将军一起直面匈奴主力,而自己却只能打打擦边球!
李广心情差到了极点了,出战匈奴,在疆场建功立业的梦想眼看着就要歇菜了!万般无奈的三朝老将军李广唯有放下颜面,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诸多不满和不服之情,去哀求自己的顶头上司――大将军卫青。求卫青别让自己去右路打掩护,求卫青带上自己直面匈奴:“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臣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令臣改从东路出兵,而且臣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臣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曾得到过武帝“阴诫”大将军,早就料到李广会前来求情,不仅果断地拒绝了李广的请求,而且还郑重其事地将命令写成公文下发至李广的将军府中,并还简洁明了地再一次告诫李广:“急诣部,如书(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求情未果,招呼也不打满怀怨气起身离去,率部与右将军兵合一处,失望地向漠北方向开去。
李广的人生终极悲剧就此上演……他将最后错过所有的一切,一切的所有。
卫青这一路大军于的大军于漠北之战中第一轮与匈奴的决战中就计斩敌一万九千余人,唯一的遗憾就是伊稚斜单于成了漏网之鱼。
为了追击匈奴单于,卫青统帅大军继续向北推进至窴颜山赵信城(不好意思,这时已经出境了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外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虽然依旧没能追到伊稚斜单于,但是却找到了伊稚斜于大战前夕转运至此的匈奴粮草!
大将军卫青在窴颜山赵信城修整了一天,顺手带走了可以带走的匈奴粮草,作为返程军需,其余带不走的粮草付之一炬,班师凯旋。
在卫青班师回朝、凯旋而归的路上,进入漠南地界之后卫青所统帅的大部队遇上了自己人――前路与右路合并之后的右路军李广与赵食其部。
原来,合兵之后的右路军在迷途了,早就延误了会师之约,主力在漠北的仗都打完了,李广与赵食其部才行至漠南。
至此李广战死沙场、建功于疆场的梦想彻底破灭,尽管他一直都如饥似渴地想要分享一杯只属于那个战功如云的玄幻时代的战功之羹,尽管他为此梦了很多年,尽管他曾亲眼目睹一个又一个军事才能并不在自己之上的武将被封侯,尽管武帝再一次给予了他这一次机会,但是“数奇(命不好)”的李广还是只能仰天长叹!
对于三朝老将军而言,破灭的不仅仅是梦想,更是身为老将,颇为自负的武将威武的尊严!
所以面对大将军卫青的责问,再想想回朝之后无法回避的受审、受辱的局面,西汉一代名将、三朝老将军、有梦的将军、飞将军李广选择了拔刀自尽!
为了捍卫武将的尊严!
为了捍卫那从不曾实现的梦想!
事情已经这样了,老将军仰天长叹、老泪纵横留下一番伤怀感言:“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我李广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征战单于,可是大将军却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我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言毕,老将军拔刀结束了自己,一代将星,就此垂落荒漠!
带着他无尽的遗憾和满怀的伤感走了!
留下了武将的尊严!
留下了军营的一片哀鸣和众将士无奈的泪水!
大漠风沙漫天…
大漠残阳如血…
我们常能见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他们非常忠贞,忠贞于他们所热爱的事情、忠贞于他们国家或民族;同时他们非常执著,执著于内心永不磨灭的梦想,在那个灿烂辉煌的梦想牵引下,执著前行,死而无憾!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是高尚的!他们是伟大的!即便是梦想尚未实现,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崇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有着执著的精神!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也总是为他们的悲剧为扼腕叹息,因为当他们一头扎进梦想里面的时候,往往忘却了看清事情的曲与直、是与非,没能看穿、看破、看透梦想迟迟不能实现的真实障碍和阻力都藏在哪里,以至于最终悲剧而终!
从道的角度来看,李广则更是忽略了所有的一切,一切的所有。
李广正是这样!他没能清晰地看透,自己终究未能建功立业是遭遇到了来自武帝、卫青、霍去病这一军事中枢压制和抵制!而达成默契与共识的这三位帝国军事中枢,在各自不同的出发点之下,对老将军给予了一定的压制和抵制。
武帝是为培育新一代军事统帅性质的将领,而没给予老将军李广太多的机会,但同时也照顾性地将忠贞的老将军放在自己身边,任命为郎中令,全盘负责皇宫的安全与守卫工作。
而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军事统帅卫青与霍去病则已经形成了相互有竞争、有结盟、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军功利益共同体,李广则想要插进去,谋求分享一杯羹,这自然遭到了卫青和霍去病的抵制和排挤。
而老将军李广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武帝、卫青、霍去病这一帝国军事中枢单元的!
李广是这样走了,但是其英勇善战的儿子尚还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中,其子李敢将替父亲圆建功立业被封侯之梦,但是李广之死将也为儿子李敢的悲剧埋下伏笔,李家和卫家的梁子就此结下了。
【漠北之战后遗症:李广之子之死】
东北战线上,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两千余里,没能遇到武帝想要给他的匈奴单于这一核心对手,但却遭遇了实力雄厚的左贤王。
霍去病挥师大战左贤王。
左贤王不敌天朝军事天才将领霍去病,败退,霍去病统兵一路追杀至今天外蒙境内。
霍去病漠北这一战再写神奇:
诛杀匈奴小王比车耆;
俘获匈奴屯头王和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战共计擒获俘虏和杀敌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汉军损兵约一万五千人。
此外,骠骑将军霍去病还富有创意地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举行封禅之礼,最终在翰海(今外蒙境内的杭爱山附近)才回师。
回朝后,骠骑将军霍去病被武帝再一次加封五千八百户。
骠骑将军麾下随军出征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被封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被封为义阳侯;原匈奴降将、带路党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都因此番随骠骑将军回去剿杀同伴有功,封复陆支为壮侯,封伊即靬为众利侯。
李广之子,校尉李敢因夺取了匈奴的军旗战鼓,封为关内侯,赐食邑二百户。
漠北一战之后,李广之子李敢不仅被封为关内侯,而且还接替了父亲郎中令之职,终于挤上了三公九卿这趟拥挤的豪华客车。
但是,父亲之死的心结依然还埋藏在李敢心中!
而这个结恰恰就是因为战争,与胜利或失败均无直接逻辑联系,只是与战争直接关联而已。
父亲之死却始终是李敢内心无法抹去的伤痛。在李敢开来,父亲之所以会迷途延误军期并最终自尽,这都是大将军卫青所惹的祸,所以郎中令、关内侯李敢不仅记下了这笔账,而且找了个机会狠狠地揍了大将军卫青一顿。
“从奴隶到将军”的大将军卫青为人一向宽厚,十分低调(“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大将军卫青的为人却是仁爱善良,有退让的精神,以宽和柔顺取悦皇上)。所以,对于李敢的这一行为和这档子恩怨,大将军卫青选择了宽容,并将此事给隐瞒下来了,希望事情能够到此为止,不了了之。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敢的这档子破事被一个人获悉了:骠骑将军霍去病。
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性格则与其舅舅卫青大相径庭。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少言不泄:沉默寡言,不泄露任何秘密),有气敢任(有气魄、敢作敢为)。每次出征攻打匈奴时,武帝都会赐给他得用几十辆车才能拉走的美食,武帝所赐予的这些美食,霍去病在出征过程中往往都吃不完。按照一般思维,吃不完就分给部属们吃掉,这完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这只是你我的想法,人家骠骑将军可不是这样的,吃不完再拉回来就行了,即便部属们饥肠辘辘,霍去病也没将武帝所赐予的美食分给大家享用!
藉此我们不难看出霍去病的个性与其军事才能一样,也算是凤毛麟角。
所以,当霍去病知道了李敢干的那点破事之后,他也悄悄记下这笔账了:你李敢是个什么东西,都是跟着我出征才能立下那么点小战功,居然敢动手殴打我舅舅,等着吧!有你好看的!
不久之后,负责天子安全工作的郎中令李敢随从皇上去雍县,到甘泉宫打猎,此番陪同武帝打猎的还有武帝的爱将霍去病。
于是,在猎场上,神奇的一幕上演了:箭法炉火纯青的霍去病直接当着武帝的面将李敢当作猎物射杀了,这算是替舅舅挽回尊严,报那顿被殴之仇!
面对发生的这一切,武帝选择了牺牲李家,保全爱将,所以李敢之死就有了一个很玄幻的结论:鹿触杀之(被野鹿撞死)。
到此为止,李家基本上也就消停了,李广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也会还给骠骑将军一箭。好不容易能有个儿子李敢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就这样被野鹿给撞死了!不过,李家机会还是有的,李敢的侄儿,李广的孙子――李陵将继承李家的梦想,继续玩匈奴,继续玩战争,直到后来把整个家族都玩没了……不仅如此,还将家族好友一代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给牵连进去了……
漠北一战,武帝策划的生擒或剿杀匈奴单于的目的虽然没有达成,但是也让匈奴再一次从漠北搬迁至今天的外蒙境内了,从此以后“漠南无王庭”算是彻彻底底地实现了!
这正如痛失肥美草原,逃往北方苦寒地带的匈奴所哀唱的那样:“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河套平原黄河南岸丢了;
右贤王被一锅端了;
河西走廊丢了,盘踞河西二王倒戈了;
祁连山丢了;
焉支山丢了;
从漠南搬家到漠北;从漠北搬家至遥远的北方苦寒之地,左贤王也被打得没脾气了,单于都差点被做掉了。
匈奴算是消停了!
自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马邑伏击战至此次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已经整整十五年了,匈奴这只小怪兽虽然还没被汉朝彻底打死,但是绝对已经趴下了,没力气折腾了!
在汉朝对匈奴的这一轮较量中,汉朝是以史无前例的骄人战绩完胜了!
匈奴的确是趴下了,但是武帝他爹和他爷爷“文景之治”留下的那点家当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此番举全国之力,而发起的漠北之战,征集的14万匹运粮马匹,回来时只剩下3万匹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匈奴和西汉暂时都不具备长途奔袭、大规模用兵的条件。所以自漠北之战之后的七年时间之内,匈奴与汉朝暂无战事,十五年的用兵换来了西汉边境七年的安宁与和平。
遗憾的事情是,漠北之战两年之后,也即位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帝国一代杰出的军事天才、军事统帅、骠骑将军霍去病却因病英年早逝,时年24岁!武帝凄然泪下无比哀伤,为这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作最后一次调兵遣将: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以悼念这位功勋卓越的军事奇才;武帝还用心良苦地将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以示世人:永远铭记霍去病将军夺取漠北祁连山,横扫匈奴的丰功伟绩!
武帝赐霍去病谥号:景桓侯。
霍去病,帝国的将星,前来古人后无来者。
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均为骠骑将军留下讴歌之作,历代武将都视骠骑将军为偶像!
帝国封建历史上,从此再无霍去病。
相当诡异与奇怪的事情是:漠北一战之后,大将军卫青也封刀了,大漠深处和帝国的边疆也不再能见到大将军卫青威武的身影了。
漠北之战14年之后,也即为公元前105年卫青病逝。
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谥号为“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无论是骠骑将军霍去病还是大将军卫青,他们的后代都没能象父辈那样成长为西汉天朝的军事统帅,尽管武帝也曾一度寄予厚望地刻意培育过,但终究未见霍家和卫家有大树长成!
这一史实也让我们对“将门无犬子”略表怀疑!
这一史实也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老子于《道德经》31章所谈及的一些观点。
应该说,卫青和霍去病的过早病逝对西汉王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一方面是因为大将军的病逝,太子的地位被动摇,并最终演变为“巫蛊之祸”,严重打击了西汉王朝的发展;另一方面,后期汉武帝的系列对外用兵,也均因为再也没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军事帅才,而导致了国力的急剧下滑几近崩溃。
但是,如果我们用《道德经》30——31章的观点来衡量,却又能发现:一切都是必然,一切都是宿命,一切都是背道而驰的终极苦果。
我们常常将汉武帝树立为封建王朝帝王的一面旗帜与标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晚年的汉武帝遵道自省,面向天地,面对天下百姓与官员颁布了自己的检讨书《轮胎罪已诏》。
那已经是公元前89年的事情了,此时,卫青已经病逝16年了,此刻,霍去病已经病逝28年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华山论剑风的寂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