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观后感2000字》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日照-齐鲁晚报网
《百团大战》观后感
周日上午,我在家看完了这部电影&&《百团大战》。这部电影真是让我感动啊!
在这部1小时46分钟的电影里,有两个镜头使我掉下了眼泪。第一个镜头:八路军战士们与日寇抢夺娘子关,八路军战士虽然占了上风但死伤无数。不好,日本军官叫来了装甲列车,日本的装甲列车无坚不摧,但装甲列车总是有它的软肋的,于是战士们开着火车与装甲列车相撞,但两辆车不在一条轨道上,必须扳倒扳道岔才行。一位战士,为了中国、为了牺牲了的人民,拼死也要抢到扳道岔。无数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把扳道岔扳了回去。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夕阳抚摸着他的手&&上面染上了鲜血,但他紧紧握住扳道岔&&这一场战,打赢了!
第二个镜头:战士中唯一的一名哑巴,他的身上揣着送给彭总的鞋子。他为了阻挡日军的骑兵,骑着马,拖着一根木棍,把日军的骑兵一一绊倒了,但日军还是把他杀掉了,他被八路军发现时惨不忍睹:他趴在马背上,不断有鲜血流淌下来,染红了准备送给彭总的新鞋&&
这些镜头都让我感到万分悲痛:战争!战争!为何要有战争!无数人民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下。杀光、抢光、烧光是日寇的计划,一个安宁的小村庄没了,成了一个战火纷飞的战场!谢谢,八路军战士们,感谢你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向你们敬礼!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应该感谢祖国母亲,祖国的繁荣、强大给予我们现在的和平。看到现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孩子们还生活在战火、炮弹的烟雾里,没有安定的衣食场所,更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我感到心痛!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呼吁全世界:倡导和平,不要战争!为世界的和平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金海岸小学六年级二班 崔荷& 指导老师 韩霞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董美辰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
我的图书馆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
  【篇一】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胜利日。当天下午,我在庭州影院观看《百团大战》,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眼睛里含着泪水,久久不想离开影院。  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加紧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为了粉碎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使用105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拔掉了敌人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整部影片主题鲜明,视野开阔,制作精良。历史人物英明神武、情节真实感人、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我被影片所展现出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所感动。影片以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我热血沸腾。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影片中的一幕——在娘子关火车站,一辆日寇装甲车沿着铁路向八路军战士扫射,许多战士牺牲,为了胜利,必须火车撞上日军装甲车,两车必须在同一轨道上,为抢扳道岔,经过激烈争夺,反复冲杀,多少八路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最终,有一名八路军战士用自己身体压倒扳道岔,使铁轨连在一起,火车撞飞装甲车,消灭了敌人。取得胜利。  我热泪盈眶,为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些英雄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影片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众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重大历史贡献。  影片中的一幕——日本侵略者对姚家村施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当影片的镜头跳转到一个房间,正对着一个产妇,日本侵略者将房门紧闭,活活的烧死了屋内的几个妇女和刚出生的孩子。得知敌人残忍暴行后,彭德怀司令员大吼道:“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这些镜头刺痛着我的每一个神经,让我双拳紧握。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热血青年,对日本侵略者的行为,恨之入骨。这样的行为简直掺无人道,这样的国仇家恨永志不忘!  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又是一名路政执法人员,唯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自己的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践行“保路护航、执法为民”工作理念,时刻践行“三严三实”。 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为司乘人员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满意优秀路政执法人员。才能对得起已故的先烈。  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以先烈为榜样,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伟大的中国梦也定将实现。  【篇二】  在进影院前,我看了一些《百团大战》的影评,褒贬不一。而那些长影评多为批评,如不符合史实、向历史教材等。有一篇名为《我们该如何在银幕上铭刻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影评,对比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指出 “均有鲜明的反法西斯战争背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索性就把德军士兵当作姓名不详的恶魔,无须多赘笔墨;《百团大战》则还要脸谱化的将日军将领一股脑展现,说实话,其间表现方式还是与“抗日神剧”一脉相承——日军将领都是凶而无能之辈,空有武器优势,怎奈我军民英勇。”  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只要影片略有出入,总有人会不满意。我索性将《百团大战》当做一部虚构的电影故事来看。  以下是我深有感触的三点:  一是,当改革遇到困境时,我们需要新思维,需要团结力量,突破囚笼。影片中,中共根据地被日军采取囚笼政策,危在旦夕。彭德怀打破原来长期使用的游击战略战术,召集根据地内约二十各团的力量,分别对日军围困中军的铁路、公路拆毁,粉碎囚笼。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对于广大中军来说是一个急需的胜利。  二是,每一场革命都会有牺牲,但我们要坚决避免无谓的牺牲。影评中,有人对三个情节表示呲之以鼻——“见到红十字火车,就不炸了;一群人冲鬼子喊缴枪不杀,结果某人被击毙了;战场上,救一个莫名其妙的女老乡,冲上去送死。”其实,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热血澎湃的心情下,对于第二个情景下的牺牲,我也深感不值。但是,在当时,共产党对于军队的教育就是不杀俘虏。至于第一个情景,我只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事不能只看表面。而第三个情景,其实就和前阵子天津爆炸中“逆行的消防员”是一个性质的——他去救人了,牺牲了,好傻;他见死不救,真不是人。  三是,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每个人都要将自己培养成“中坚力量”。影片中,日军首脑点名要杀彭德怀;彭德怀在对我军领袖们、士兵们说,中国不只有一个彭德怀,而是有千千万万个彭德怀。确实,一个彭德怀可能会倒下,但千千万万个彭德怀,倒下的必然是敌人。只是,新兵不经历战争,永远不会成为老兵。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被分配到基层,去直面我们的服务对象——人民、老百姓。这是我们的战场,是我们的成长基地。在这里,我们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打仗”经验,了解“敌人”的真实状况,知道“每一个兵”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回想影片中战场上倒下的千千万万的士兵,仍然心颤不已。忆苦思甜,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但是,我们国富还不够,还需要国强。 上一篇: 下一篇: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团大战观后感2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