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队运动中对尾狮队员身体及心理素质方面有什么要求

深圳原住民醒狮队上街拜大年
[摘要]深圳沙井新桥的这支醒狮队,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高桩醒狮已成为保留节目。社区巡回拜年活动时间从年初一到初八。醒狮队首先到祠堂、家塾、居委会拜年,再到篮球场为当地居民表演一个小时的节目。每逢年初一到初八,一支深圳原住民醒狮队都会走街串巷给街坊拜年。这个传统延续了二十多年,增添了浓浓年味儿,也成为不少深圳人的春节记忆。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周边传统村落的醒狮队逐渐式微,深圳沙井新桥的这支醒狮队,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如今,他们通过资金扶持、引入教练、组建少年醒狮队等方式,让这种年俗醒狮得以沿袭。年俗醒狮队社区巡回拜年昨日是年初四,曾秋文起了个大早,和家人共进早餐后,换上队服,赶到新桥曾氏大宗祠门口与40多名队员会合。在这里,他们把道具搬上货车,然后出发前往四公里外的洪田社区。距离目的地还有200多米,队员们提前下车,伴随着敲敲打打乐器节奏,两头雄狮蹦蹦跳跳行进,很是热闹。按照礼俗,每到一个社区,醒狮队首先到祠堂、家塾、居委会拜年,再到篮球场为当地居民表演一个小时的节目,麒麟、醒狮、武术等几个节目轮番上演。表演结束后,醒狮队兵分两路,前往居民家中拜年。简单午餐后,拜年队伍继续前往附近的黄埔、南洞两社区拜年,并呈上演出节目。每到一个地点拜年,不论是祠堂、家塾、居委会,还是居民家中,醒狮都是倒着退出来,狮头始终朝向对方,这是多年来传承下来的礼仪。同样作为礼仪,主人也会为醒狮队送上大红利是封,以示酬谢和祝福。每到一个地方,醒狮队都会受到热烈欢迎,引来数百名居民围观、拍照。李先生是四川成都人,在沙井南洞打工多年。在他看来,深圳的年味不如老家浓郁,因为一到春节,很多打工者会返乡过年,很多街道显得比较冷清。相较而言,老家会更热闹一些。在他老家的乡镇上,也有春节舞狮的传统,不过,醒狮队一般只在镇上表演,并不会到各个村庄去拜年。醒狮队逐个社区拜年的活动,让原本安静的社区又热闹起来,增添了浓浓年味儿。传统上世纪90年代是鼎盛时期这种形式的巡回拜大年活动,沙井新桥醒狮队坚持了20多年。曾秋文清楚地记得,醒狮队组建于1992年,当年,新桥村民筹资从外地邀请教练前来,教授村民们练习醒狮技艺,得到很多村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时年仅13岁的曾秋文是第一批学员。每次开展活动,队伍都要从曾氏大宗祠排到外面,很壮观。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新桥醒狮队的拜年队伍达100多人,那时,很多村民都能练上几个招式的武术,舞几下醒狮或麒麟。村民曾敬东从1995年2月开始练习醒狮,当年他18岁,在村里的工厂上班,闲来无事,就走进醒狮驻地曾氏大宗祠学习。他的第一位老师是当年有“南拳王”美誉的曾姓师傅。那时,新桥的工厂还比较少,周边遍布鱼塘,拜年的队伍穿行在鱼塘之间,前往周边各个社区拜年。当年醒狮队的拜大年活动,一直从年初一持续到正月十六,队伍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也更热闹。新桥村是深圳西部知名的古老村落,始建于南宋,至今有700余年历史,曾氏大宗祠、永兴桥等建筑,是新桥历史的见证者。新桥河边的一片百年古老建筑,保存了永兴桥、广安当铺、新桥粮仓等老建筑,这些古老建筑群构成了当年清平古墟,曾是深圳的四大古墟之一。可以想见,在当年繁忙的古墟市,醒狮也是逢年过节的重要传统节目。不过,据村中老人介绍,醒狮、麒麟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和道具,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一度中断。流变时间缩减,观赏性却增强在曾秋文、曾敬东记忆中,醒狮拜年这种传统民俗,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沙井新桥的醒狮拜年活动从除夕晚上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年除夕夜8时至10时,醒狮队的全体成员会聚集在一起,为社区居民们表演麒麟、醒狮、武术等各类节目,深受大家喜爱。近几年,考虑到除夕要吃团年饭,家庭团聚,醒狮拜年表演提前到除夕之前的一天进行。此外,巡回拜年活动的时间,也缩减到年初八。就表演形式而言,传统醒狮在平地或凳子上表演。为了增强观赏性,新桥醒狮从2008年起增加了难度较高的高桩醒狮表演。除了春节之外,每遇各种节庆活动,高桩醒狮也成为保留节目。而在教练陈启辉看来,作为民俗的醒狮表演,也在不断国际化,在传统套路得以保留的情况下,比赛套路得到逐步推广。近年来,新桥醒狮获得了广东省乃至全国性的醒狮表演奖项,并且曾前往马来西亚等地交流,让年轻的队员们扩展了眼界,也切磋了技艺。不管这种年俗如何流变,它的基本功能却没变。曾敬东认为,醒狮除了营造吉祥喜庆的过年氛围之外,对于每个队员个人身体素质提升、道德规范、为人处世、个人心态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传承引入校园,从娃娃抓起醒狮表演,也面临传承的问题。担任新桥村民兵营长的曾国祥,多年以来都负责狮队的建设和传承。他感慨说,这项工作已经非常难进行。2014年的征兵工作中,新桥醒狮队输送了4名新兵,2015年又输送了5名新兵。醒狮队不少主力队员都输送给了部队,至今累计输送了100多名新兵。也有的青年队员为了谋生,或寻求新的发展,会离开狮队。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业余文体娱乐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喜欢醒狮的青少年也比20年前大幅减少。与人才的流失相对应的是,骨干人才培养周期颇长。就拿高桩醒狮来说,因为难度较高,要求严格,在选拔阶段,就已经让很多队员望而却步。即使入选后备梯队,培养一对高桩醒狮骨干,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对此,现任狮头曾建乐、狮尾曾嘉涛感触颇深,他们两人均在11岁左右开始练习醒狮,如今“狮龄”在十年上下。为了解决醒狮人才培养的问题,新桥社区将醒狮教学引入校园,从娃娃抓起。新桥小学从报名的70多名中高年级孩子中,选拔了30多名队员,组建少年醒狮队,每周四天,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邀请专业教练教授一个小时的醒狮。为了更好地发扬舞狮运动,新桥小学还专门为舞狮编写了教材。新桥小学也是深圳各个小学中极少数将舞狮列入教学内容的学校,这种模式立足于该地域本身的乡土文化,进行着传统民俗推广实验。对于醒狮队,沙井街道办、新桥居委会每年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去外地比赛都会在交通住宿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还提供了曾氏大宗祠这样的场地供狮队进行练习,这是新桥醒狮队得以传承20多年的重要支撑。声音这样的巡回拜年活动,要从年初一持续到年初八,先后拜访沙井、公明等地的20多个社区。队员们每天从上午八时忙碌到下午六时许,年初二和年初三两天因为行程紧凑,一天要拜访四个社区,队员们在晚上10时才消停下来。算下来,队员们平均每天要徒步行进8公里。舞醒狮的狮头、狮尾两名队员体力消耗相当大,替补队员会轮流顶上去。———新桥狮队领队曾秋文在沙井片区,上星村、上寮村、新二村、黄埔村等传统村落以前都有狮队,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只剩下新桥一家,每年春节坚持到周边各个社区巡回拜年的醒狮队更是凤毛麟角。希望通过各种努力,将这种民俗更好地传承下去。毕竟在大家感叹年味儿日渐寡淡的当下,醒狮被寄予增添年味儿、活跃春节气氛的厚望。———多年来负责新桥狮队建设的曾国祥(南方都市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www.xuzhi.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xuzhi.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b48ddfb000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舞狮活动的策划计划,方案,舞狮,活动策划,活动方案,活动策划书,舞狮的,策划活动,舞狮活动,舞狮表演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舞狮活动的策划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姓名:余汉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指导教师:汤起宇
摘要舞龙舞狮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 统的舞龙舞狮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正式成立 以来,舞龙舞狮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 的组织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使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焕发了青春,无论在 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竞技的提高、教学科研的成果、民族文化的弘扬、对外交流的 加强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竞技龙狮运动发展迅猛,国内赛制齐备,国际比赛也初成系统, 我国已经训练出一支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伍,部分高等体育院校 的舞龙舞狮代表队经过系统训练,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一支有理论、懂技术的专 业化教练员队伍正在形成。在教学、科研方面,传统的龙狮运动正在向学校渗透,相 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和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已将龙狮运动列入学校教育计划,数以百万的 中小学生和数以十万的大学生接触和参与了龙狮活动,使舞龙舞狮成为各级学校--fl 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成为学校德、智、体、美及思想道德和传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对舞龙舞狮运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组织各 方面专家对舞龙舞狮文化、运动技术、竞赛组织等诸多问题开展了多层面、多视角的 研讨,并先后在四所体育院校建立(命名)了训练、培训、科研基地。先后支持一些 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龙文化与龙运动》理论专著、《舞龙》教学丛书、《龙狮运动》 等舞龙舞狮的专业书籍。在《体育科学》等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学术杂志上发表 了多篇有关舞龙舞狮运动的学术论文。2005年还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主办了全 国首届龙狮论文报告会。这些都为舞龙舞狮运动的科学化和理论化建设奠定了~定的 基础。同时,舞龙舞狮运动在开展全民健身性活动和进行对外交流,促进国际化发展 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以发展的眼光回顾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的历史进程,分析其整体状况,研究认为中 国舞龙舞狮运动还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竞赛体制相对单一、训练针对性不强、 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足、竞技和传统的关系不够协调、部分传统龙狮项目面临失传的 危险、龙狮器材研制滞后、国际化推广的区域不够广阔和组织松散、缺乏规范的问题 还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等若干主要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中国舞龙舞 狮运动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强化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组织机构建设,包括建 立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器材委员会、发展与宣传委员会等下属机构,明确各自 的职能分工,以及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包括明确继续发展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的根本任 务,确定其发展目标,以及加强龙狮运动协会的实体化建设和改革,完善竞赛制度, 加强龙狮运动向学校的推广工作,结合乡镇及社区文化建设开展龙狮活动,注重商业 开发,培育和发展龙猡Ⅲ运动产业和加强对外交流,努力推进龙狮运动的国际化发展等 具体改革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发展对策 Abstractne dragonand liondance whichhas the dofious historical i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凸inesenation slxlrts.After new China had been establ/shed.our country traditionaldragon and lion dance activitv has been to the new development period.Especially since the dragon lion sports takesanassociationtohad been established in 1995,the dragonourandlion dancecommon people.Under the leader of dragon lion sports association.passes through 10 years effons,this item of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project which has been to垂ow the youth,regardless of fitness in all the people theoffidalsports projectpopularization,thesportsathleticsenhancement,the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achievement,the national culture brou【ght honor to,foreign exchange aspccLs enhancement and so oll has obtained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ten years。our conntry athletics dragon lion sports development are swift violent,the domestic athletic competition system is prepared,the intemafional competition also initially became the system,our country has already trained a highandtechnicalIcyel dragonandlion danee movement troop,some of higher sportscollegesandnniversifies dragon and liondance teamthrough the systern training have ereated the goodachievement in each kind of competition.A specialized trainer troop which has the theory, understands technical has been formed.In the teaching,the scientitic research aspect,the traditional dragon lion movement is coming to the institutious ofschool,the considerable amounthighersumlearning and the partial local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Is hasincluded the dragon lion movement the school edition plan,milli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ionstudcutscontacted by100.Ooo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dragonsports curriculum tomoving,and the dragon alI levels ofandlion danceanbecomemoralsonecharacteristicsportssch001.becomeimportant content for theschoolmorality,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s,American and the thoughtandatraditionaleducation.T1le dragon lion movement association has full used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which with the positive participation organized various aspects expert to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culture,the movement technology,thetocompetition andorganizationandso onmany questionsdevelop the multi.stratificationplanes.themulti.allgle of viewdeliberation,and successivelyonsuccessively in four sportscollegesuniversitiesestablishment(naming)training,experts,the scholar theory monograph,training,scientific research facilities.SupportedSomecompileshas pub/ished’'Dragon Culture And Dragondance”the teachingMovement”theLion’’the Dragon specializedcollection.’'Dragon manyso onMovement”and Sobooks.Andit has published therelated dragon and lioildance movementdissertation in”Sports Science”and academic magazines.It has also public lecture with Chinesesports sponsored the national丘rst session dragon lion paper Sports Scientific Academic society in 2005.11lese all layimportant influenceother domesticcertainfoundation to the dragonandliondance movementscientificand theorizedstyleconstruction.Atthe same time,the dragonand lion dance movement hasalso obtained theobvious result in all the people fitness the activity developing andcarl'les onthe foreignexchange,aspects and soonpromo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In the view of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reviewed the historiccourseof the Chinese dragon and lion dance movement,allalyzed its overall condition,andthoughtthe wholedevelopment was not balanced,the competition system was relatively unitary,the traiaswasnot pointeds昀nmy,theunderstanding ability to music was notinsufficiency,athieticsand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al was not dragon lion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the partial traditionalprojectwas facing with the dangerous,the dragon lion equipment developmentwas lag.the intemationalization promotion region which Was not iBSUfficient to broad and thetoorganization Was loose,the deficient standard solve and so on ogrtain main questions.question fundamentally has not been ableIn the view of the existence question,from the theory and the actual union,proposed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this research brought forward the basic future developmentmentalitv to the Chinese dragon and lion dance movement,and proposed the strengtheneddragon lion movement association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construction,including estabfishment subordinate organizations and technical committee,referee Committee,equipment committee,development and propaganda committee,will be clear about respective fIlncfion division of labor,as well as the formulation related general and specificpolicies,includingmovementcontinue to develop the Chinese dragonandasliondance movement basictheduty clearly,determined its development targets,as wellwill add the dragon lionassociation the substantiationtoconstmctandreforill,consummatescompetition andOilsystern.will add the dragon Iion movement to the school promoted work,willunify the villages and towns and thedevelop dragon lion movement industry and the the dragon lionadvancethecommunity,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cultivate enhancement foreign exchang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diligentlyand the measure.concretereform coUntel'measureKeywords: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Research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武汉体育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编入 有关数据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Et期:年月日 作者简介1980年高中毕业于武汉市工农军中学,同年选调湖北省体委,从事赛艇运动的 专业训练。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至1987年期间,曾获得“新长征突 击手”湖北省先进个人、优秀团员、国家运动健将等称号,同时,多次荣获一等功、 二等功等。1988年因工作需要,交流至北京市体委,从事赛艇教练工作,培养的运 动员曾获得第九届亚运会冠军和全国前三名,为此荣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一等功 荣誉称号。1994年调入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至今,主 要从事国际、亚洲和国内的龙狮运动管理工作。本人1987年考入武汉体育学院运动 系,1989年至1991年因工作调动转学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为北京工业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2001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前言舞龙舞狮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几千年来,它繁延传承、 经久不衰,这和它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魅力与运动的独特风格,以及其 广泛的适应性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统的民俗舞龙舞狮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舞龙舞狮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展现在世 人面前。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组织领导下,经过近10余年的努力,使舞龙舞狮无 论在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竞技的提高、教学科研的成果、民族文化的弘扬、对外交 流的加强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国内,舞龙舞狮运动已作为每四年一届的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农民运动会等综 合性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每年都举办有10次左右的全国舞龙舞狮锦标 赛和邀请赛等。更为突出的是,传统的舞龙舞狮已经开始从民间进入了高等院校的大 雅之堂,教学课程和研究课题之中,全国包括各大体育院校在内的至少100余所高等 院校已开设了舞龙舞狮教学、训练课程,不少院校还开展了与舞龙舞狮运动相关的科 学研究工作。一些体育院校已经培养了数届具有舞龙舞狮专项技能的硬士研究生。中 国体育科学学会还举办了首届全国舞龙舞狮论文报告会等。 在国际,舞龙舞狮运动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向世界各地幅射。除了 积极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外,还发挥了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和增进各国友谊的桥梁作用。除东南亚地区的舞龙舞狮较为发达之外,这个项目已经 在亚洲其它地区以及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有了新的拓展。2006年亚洲奥林匹克 理事会已经将舞龙舞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在国内全民健身运动与奥运同行,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和 民族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背景下,舞龙舞狮运动在近10余 年新的发展基础上,为适应国际范围舞龙舞狮运动逐步拓展的新形势,更有着新的要 求和新的起点。本研究拟通过对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lO余年以来,舞龙舞狮运动 在全民健身、运动竞技、教学科研、民族文化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与分析,总结和提炼在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根据不同的地区、不 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等,发展和推广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 并从全民健身、运动竞技、教学科研、民族文化与对外交流等几个重要方面探讨舞龙 舞狮运动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为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舞龙舞狮运动的普及与 推广,提供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决策参考和对策建议。这不仅对舞龙舞狮运动项目本 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与传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相关研究综述关于舞龙舞狮的研究,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尚处起步阶段,笔者仅根据2005年 首届全国龙狮运动论文报告会的资料,并搜索了全国龙狮运动协会网有关研究动态, 查阅有关舞龙舞狮运动各方面研究的论文计50余篇。这些研究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 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研究,现分类综述如下: 2.1从体育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探讨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及规律 张继生等在《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2005年)一文中提出,舞 龙舞狮运动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三个步骤逐步实现。第一个步骤应当重点在全国高等院 校普及舞龙舞狮运动,开设专门课程,挖掘与整理舞龙舞狮运动的素材,开展舞龙舞 狮运动的社会活动,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研究舞龙舞狮运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作; 第二个步骤应当持续发展舞龙舞狮运动的竞赛体制;并以各种形式使舞龙舞狮运动进 入中小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办舞龙舞狮运动刊物,拓宽研究的覆盖面; 第三个步骤应当加强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的综合体制;强化文化交流,扩展国际 影响;使舞龙舞狮运动成为健身活动和全球华人共享的文化资源。 买树强等的《中国舞龙发展之研究》(2005年)一文中认为,2008年奥运会在北 京的举办,对舞龙运动是机遇,也是挑战。舞龙运动工作者应结合国情,借鉴国内和 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俱乐部的形势发展舞龙舞狮运动,开拓舞龙市场。对舞龙竞赛进 行商业化包装。进一步健全竞赛法规,展开公平公正地竞争。只有面向市场,依托社 会力量,舞龙舞狮运动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高谊等的《中国龙狮运动发展初探》(2005年)一文提出,要改变传统观念,以 改革开放原则指导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促使 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我国建成世界舞龙舞狮运动的中一15,。论 文对舞龙舞狮运动的产业化问题、职业化问题、法制化问题、市场化问题、科学化问 题、实效化问题和全球化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彭鹏等的《探析中国舞龙运动的现状及改革发展对策》(2005年)研究认为,舞 龙运动从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发展成为独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向国际化的方向 发展。作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舞龙运动尚存在某些不足;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单 一;舞龙运动比较缺乏全民参与性;科学化训练的含量不高:基层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应当加强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促进比赛的多样化;提高训 练科学水平;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融合音乐与美学;使学校成为舞龙舞狮运动的重要 传播基地:要引进竞争机制:把舞龙舞狮运动推向国际化。 刘静等《从文化结构看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2005年)的 研究认为,当今舞龙舞狮运动进入社区、学校,作为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和学校体育 的主要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文化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龙狮运动现代 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要对舞龙舞狮运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造创新,寻找其现代化 发展的不同模式,诸如民俗模式、竞技模式、健身模式、市场化模式等等,并形成一 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将是现阶段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重要任务。 雷军蓉在《我国龙狮运动的社会环境考察》(2005年)一文中提出,根据对龙狮 运动的内外社会环境的比较分析,可以基本确定我国龙狮运动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 是:在进~步挖掘传统龙狮运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竞技龙狮运动的拉 动作用;通过大力宣传龙狮运动的特殊功能效应,推进学校龙狮教育和龙狮产业的发2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推动群众龙狮运动的发展战略实施应以“统一规则, 完善制度,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分类管理,突出重点,促进项目的改革与创新;立足 国内,兼顾国际,扩大推广与宣传的力度;打造品牌,营造市场,在合作中求发展” 作为指导方针。为实现龙狮运动未来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应做到:继续推动协会制度 建设;以农村和社区为群众化龙狮运动的发展阵地,扩大龙狮人口;竞技龙狮运动与 传统龙狮运动双管齐下;加强学校教育工作,培养龙狮运动专门人才;深入开展龙狮 运动的相关科研工作;完善竞赛组织工作,提高竞技龙狮运动技术水平;多渠道地筹 集资金,加快龙狮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龙狮信息交流。 李湘远等在《台湾舞龙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的研究》(2005年)一文中认为, 台湾的舞龙运动是随着祖国大陆汉族人在明末清初移入才渐渐地出现,正式见诸于史 料是在清末。台湾光复后,民间仍延续着许多舞龙活动,至1960年军中的舞龙活动 也发展起来,而学校的舞龙活动自1991年才开始兴起。台湾的舞龙活动有向学校发 展的迹象,是与大环境工商社会有关。社会需要大量入力的团体型舞龙活动,而民间 无法支撑。从其脉络发展来看,台湾光复初期的舞龙活动依附在庙会之中,但随着工 商社会的转型,社会的繁忙与人力的缺乏,宗教性的舞龙活动有渐趋没落的趋势。台 湾学校舞龙活动的发展,最主要是受到台湾当局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才兴盛起来的。台 湾舞龙的发展需要台湾当局给与经费支持;大力培训师资;编写正规教材、录制舞龙 教学录像带;台湾当局在民俗体育运动的各种团队中必须注意学校的发展,必须有审 慎的规划与支持,使其真正能在学校中长期发展。 马俊成等的《龙狮运动理论体系基本模式构建研究》(2005年)论文提出,龙狮 运动在中国本土化的基础上更应走向世界,更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该项研究认为龙 狮运动是一项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在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龙 狮运动也必须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这一优秀的民族体育、民 族文化。同时,这种发展也面临国际化和竞技化的发展之路。因此,龙狮运动的发展 也必将有一定的传播理论作为支撑,以便让中国这种民族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马俊成等的研究认为,龙狮运动的本土化就是龙狮运动在国内的普及化。龙狮运 动虽然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其运动及文化等方面存在地区差异, 有些地方还没有开展龙狮运动,也没有龙狮方面的运动经历及文化历史,或者比较缺 乏,有些地方开展的龙狮运动迷信色彩比较浓厚,因此有必要进行龙狮运动的本土化, 对龙狮运动进行规范,进行国内地区的传播。对于如何传播,如何更好地传播是值得 研究,值得推广的课题。国际化是龙狮运动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龙狮运动提高发展 的一个方向。如何提高龙狮运动的知名度,如何让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这项 运动是当今龙狮运动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关于龙狮运动的市场化是龙狮走向市场的一 种理论。龙狮运动是在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极具中国民族特 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其近十年的发展也表明中国龙狮运动具有巨大的文化魅力和富有 雄厚的市场开发价值。龙狮运动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更多的商家投资赞助也是 龙狮兴衰存亡的关键。在当今的现代化时代,靠政府来养活从事龙狮运动的工作人员 以及来解决龙狮的发展问题确实不是一件好事。没有市场,龙狮也就缺乏投资的资本, 也就举步维艰,从而会导致龙狮运动的低谷。但是事物总是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否 则其将失去市场、失去动力。龙狮运动也只有在当今世界体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龙狮运动的发展在于市场,壮大也在于市场,因此龙狮运动的管理发展也要充分挖掘其市场潜力。这就有必要建立龙狮运动的3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市场化开发研究,让龙狮运动在体育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关于建立龙狮运动相关理论的问题上,马俊成等的研究认为,历史的东西是固 定的,不容改变的,但是历史的东西由于某种原因流传下来的记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 是被杜撰的,因此在构建龙狮理论的时候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充分挖掘龙狮知识。尽 管历史上的东西有很多争议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也是值得研究的地方。研究龙狮已 经不仅仅是研究龙狮的实物的东西,而应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因此,现在的龙狮理论 也要从龙狮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充分挖掘龙狮的每一个细节。龙狮运动的发展还需 要建立国民结合的制度,以便更好的促进龙狮运动的发展。国民结合既要国家机关部 门出面做好投资经费、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又要各级体育部门或者各级龙狮协 会主管龙狮运动的开展。这种结合包括龙狮队伍的建立,技术的指导,教练员裁判员 的培训,运动机构的管理,龙狮竞赛等多个方面。如此之多的问题需要国家部门结合 全国各地的居民乃至世界各地的居民共同促进龙狮运动的全面开展,从而形成一个理 论发展模式,使龙狮运动的全面发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开展龙狮运动的同时, 博纳众长,吸取民众在龙狮开展中的优秀理论经验。各地传统的龙狮文化及龙狮运动 也是建立龙狮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高校学府在构建龙狮运动体系中起到领头的 作用,其理论成果也比较明显,因此大力倡导全国高校专家进行龙狮理论研究,并给 于一定的物质鼓励是建立龙狮理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龙狮科研基地更是应该付诸 于现实地进行理论研究,从而使整个龙狮理论研究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龙狮运动就 像世界万物一样不是确定的、一成不变的运动,丽是前进的,发展的,因此龙狮理论 也应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改革创新,这就要求龙狮运动要与时俱进。比如传统的 龙狮运动表演加以改革就能更加适应当今的表演比赛,传统的器材经过革新使龙狮运 动更加富有吸引力。现在的龙狮运动也不一定适合将来的发展,或者会对龙狮运动的 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龙狮运动要时刻保持先进,保持活力,这也就是要不断进 行龙狮运动的改革创新。龙狮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从事理论研究要 有实在的心,有刻苦的劲头,不能焦躁、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龙狮运动理论 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龙狮运动的理论靠的就是实在,靠的就是科学,没有科学的支 撑,没有实在的研究就不能保障龙狮运动理论的质量。 广东佛山市何狄强等人《在发展中求生存与在生存中求发展》(2005年)主张在 实践中探索开拓国际舞龙舞狮市场。他们认为,从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舞龙舞狮运 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社区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道具器材的发展。1995年中 国龙狮运动迈向了新的纪元,随着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和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 指导中心协调和管理,以正规的体育模式推动和发展龙狮运动,使他们看到中国龙狮 运动发展的光明前途,毅然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龙狮运动工作之中。 他们首先注册成立经营龙狮道具器材的佛山市南国雄狮文体用品经营部,从生产 经管抓起。佛山民间狮头扎作工艺,兴起于清代乾隆年I.日J,清未已有“狮头行”,因其 制品精良,行销本省和东南亚、欧美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多年发展启发我们,必须 改革传统的南狮制作工艺,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制作一些符合时代流行,款色独特、 图案新颖的南狮,并根据青少年的身材特点,分别制定各类型号和标准,针对不同的使 用群体向市埸推出高档、中挡、普通的南狮。其次,建立自己的龙狮培训基地,为龙 狮运动培养人才,我们以小学和中学作为龙狮运动训练基地,免费培养有意参加龙狮 运动的学生,创建第二课堂。小学组以学习舞南狮基本功教育为目的,基本达到国家标 准B级难度动作,从1998年开始参加市一级以上的舞狮比赛,2001年获佛山龙狮公开 赛冠军,基本上年年参赛年年获奖好成绩,2005年还计划编排一套龙狮操作为广播操4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在小学推广,使男女学生都懂得一些舞龙舞狮技术和名词术语,每年都为上一级中学输送大量龙狮专才,同时经过努力使小学创办成为市一级特色学校,做到上级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中学组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更是多姿多彩,中学学生正 值青少年青春期和成熟期,丌展龙狮运动更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身心健康及道德 观念的培养。为此,我们制定与实施了发展舞龙舞狮运动的两个五年计划(1997年一2001年和2002年-2006年)。在努力开拓海外舞龙舞狮市场方面,近几年来他们龙狮团不断地参与国际上的一 些大赛,通过龙狮运动交流结识了不少热爱龙狮运动的朋友,了解到目前海外龙狮运 动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刚起步的国家和地区给予技术上的支 持,向他们派出最优秀的教练。当地的华侨和外国友人都非常热爱舞龙舞狮这一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大使馆还向当地的华人爱国团体赠送龙狮器材,不遗余力 支持推动发展中华优秀文化,通过文化体育交流加深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何狄强等在 文章中还介绍到,最近几年,有大量中国北方的移民去加拿大,他们把武术.龙狮这类 文化艺术带到当地大力推动,2005年8月份加拿大世界舞龙舞狮协会举办了一次小型 的世界舞狮比赛,除了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外,美国、巴西、加拿大都有舞龙 舞狮队参加,而且当地无分种族无分男女,有爱好的民众都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和新闻 媒体都全力支持和赞助,在整个美洲产生了轰动效应。文章介绍到,英国的龙狮团体 也不甘落后、他们不断努力推动龙狮运动发展,已经在多所华文中学把舞龙舞狮作为 学生的体育必修课,并且邀请我国的教练员去那里上课教授舞龙舞狮技艺,开始收到 成效,培训出首批学员在2004年11月到上海的国际舞龙舞狮邀请赛中参加舞南狮比 赛,这是英国第一次派出代表队参加国际南狮比赛。现在,英国的许多社团都想举办 舞龙舞狮比赛,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中国农历新年在英国密维市都有中国的传统舞 龙舞狮和中国传统艺术大巡游。 何狄强等的论文认为,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舞龙舞狮水平可分为三个档次:第 一档次包括中国、马西来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和 地区的龙狮运动技术水平高。群众基础好,开展活动广泛;第二档次如Ep度尼西亚、文 莱、越南、泰国、比利时、日本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龙狮运动技术水平正在提高, 群众喜爱,有一定市场;第三档次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巴西、韩国、西班牙等, 其技术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好奇并愿意接受,有发展潜力。通过几年的推广实践, 他们感觉到第三档次的国家和地区有广泛的开发潜力,其原因它们都是工业经济大国, 开展活动经费充裕,民族多元化愿意接受东方艺术,由于历史原因又有众多华侨社团 支持开展推广工作。 论文的最后他们总结到,要努力开拓海外舞龙舞狮市场,参与国际大赛,通过龙 狮运动广交朋友,及时收集海外龙狮运动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抓精英队伍建设的同 时必须抓好普及工作,而且从少年儿章抓起,建议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联系起 来培养龙狮运动的特色人才,并希望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建立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 人才库,将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合格的裁判员.教练员.运动 员队伍,促进龙狮运动进一步发展。 2.2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舞龙舞狮运动在高等学校开展的价值及影响 戴有祥等在《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2005)研究中认为,高校体育 在传承和创造人类文明中,承担着弘扬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提倡体育道德的历 史任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政治、5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思想、文化、艺术、体育、宗教信仰和社会民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龙 狮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仅能丰富体育文化的内容,而且在思想教育,培养 精神,使高校学子真正学业有成,在造就国家有用栋梁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们认为,在高校广泛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符合“一流的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 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的要求,龙狮运 动不仅丰富和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而且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在校园体育文化开展中 有着独特地位,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他们的研究 提出了大力在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多方面建议。 孔明涯等的《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及其在高校开展的意义》(2005)一文中认为, 舞龙舞狮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 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具有固有的民族凝聚力。龙狮文化还 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结构,表现着人民以礼仪庆典为代表 的宗教观念和“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基本态度。因此,在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知识的 大学生中推广舞龙舞狮运动,不仅可以起到健身、娱乐、表演、竞赛等作用,不仅只 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它更能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 学习和教育,并且还能增进对各民族文化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激发起民族的自强和 自豪感。学生在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明确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体验中华民族 文化的底蕴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成分后,便能更深刻、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 育,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断的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 2.3从体育竞技学的角度探讨舞龙舞狮运动技术发展及其器材变化的特点 雷军蓉等的《浅析影响舞龙舞狮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及其培养对策》(2005年) 研究认为,当今龙狮运动己进入高、难、美、新的全新时期,日益紧张激烈的比赛与 竞争,不仅要求龙狮训练手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 重视音乐、动作与龙狮风格的新颖构思,力求使龙狮柔美与人体刚健默契配合和情感 交融为一体,体现出“动”与“静”,“健”与“美”、“虚”与“实”、“形”与“神” 的龙狮神韵风格特点。她认为,必须认真钻研规则和理解规则,分析舞龙舞狮技术发 展的趋势,做到按规则的要求编排动作,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训练过程,跟上当 前全国乃至国际发展所表现出的成套动作,力争完美无缺、难度级别高、动作更丰富 多样,有独特性和表演性,充分突出龙狮神韵风格的特点。不光要注重改进动作的质 量与难度,而且还要多加强对于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主题音乐的创造,以及对主 题音乐的理解和表现等艺术性方面的训练。同时,努力培养竞技舞龙舞狮运动员良好 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和思维想象力,这些将有助于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此外,还 要重视基本功、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能力和相关艺术类的鉴赏能力的 培养。在龙狮运动的教学和训练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培养运动员这种 高潮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自身特点,提高运动员的表演能力,塑造出一个 鲜活生动的龙狮艺术形象。 姚树贵等人的《北狮器材改进设计初想》以舞狮的器具为主线研究和分析了发展 龙狮运动的相关问题。他们认为,为了使舞狮活动更具有娱乐性、竞技性、社会性、 观赏性、健身性,促使舞狮的发展,除在舞狮的技巧上,利用各种机会、机遇进行大 竞技、大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促进舞狮活动在全国普及、提高外,还需要对舞狮器 材加以不断改革和创新完善,使舞狮在竞技体育比赛和社会表演活动中,充分展示狮 子的神态、神韵,以增加舞狮的艺术性、观赏性,永葆舞狮活动长演不衰、朝气蓬勃。6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住论文在对北狮运动的特点及其表演特征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北狮器材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如设计舞狮规定套路,主要是体现(或展现)舞狮人员技能、技巧和配合的基本功。原规定套路所设定的器材为三个桌子的叠加,每个桌子 的高度为80公分、桌面为150公分见方。自选套路的器材设置:组合方桌的尺寸和 个数,可以发挥想象、自由设计;或者自选套路所使用的器材,除高台必有外,还必 须至少增选一种器材,如梅花桩、踏球翘板、转塔、桥型墩盘等。在竞技舞狮比赛中, 还应对北狮狮型进行做必要的改进,使其造型美观、轻巧利落、突出神似、利于表演。 如狮耳材料要有弹性,可立、可弯,无论如何挤压,瞬间即能恢复原状。狮鼻不要太 大,为小而圆润(通鼻梁式),突出眼睛,五官摆位要有艺术的丰满。该贴毛处,要 较长的犀牛尾。两个狮头和身体分别装饰红、绿底色和金色铜铃铛,增加外型的美观 和较强的音响效果。两个狮头的外观造型,在设计的颜色、装饰上可以有差异。被面 为可分合的两层(根据天气冷暖调节使用)。狮毛可直线粘贴、交叉为菱形粘贴、波 浪形及各种图形的粘贴,但要整体远视效果的漂亮。狮尾造型改进可将现在普遍的安 装的桃形硬尾,进行材质的改软,不怕挤压,始终保持原状。二是月牙铲形、上卷螺 旋形、带长穗园毛球形等。引狮员可以为男女均可的武士、童予、历史传说或戏曲中 的传奇人物;引球可以为彩球、绸子球以及有关人物所使用的原始的、观众认可的武 器。如:关公使用大刀、哪吒使用金刚圈等,以增强表演艺术的观赏性。 综上所述,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不少研究已经从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注到了舞龙舞狮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相形之下在总结和提 炼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10余年来,这项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竞技、教学科研、 民族文化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新的发展思路等方面,尚有较大的 空间需要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7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研究方法3.1文献资料法 3.1.1相关文件 查阅中国龙狮运动协会10余年来所颁布的相关文件、资料:如《中国龙狮赛事 活动管理办法》、《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国际交流工作的规定》、《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裁判 员管理办法》、《中国龙狮运动技术委员会、裁判委员会、器材委员会、发展与宣传委 员会工作职责》、{2001--2010年龙狮运动发展规划》、《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 判法》等。 3.1.2学术资料 查阅首届全国龙狮论文报告会《龙狮运动理论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中 国龙文化与龙运动》(天津古籍出版社.卫志强.2003),《舞龙运动》(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雷军蓉.2004年)等资料和书籍。 3.1.3网络文献 查阅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网站,以及相关网站有关舞龙舞狮运动的科研论文及相关 文献。 通过查阅以上各类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 3.2社会调查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依不同的访谈对象拟定访谈提纲进行面访调查咨询:3.2.1国内专家访谈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集美大学、西安体育 学院、解放军海军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lO余所高等院校的20余位舞龙舞狮运动的 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访谈。 3.2.2国内有关省市舞龙舞狮运动协会的有关管理人员访谈 对广东、上海、广西、江苏、四川、重庆、北京、福建、山东、云南等lO余个 省市舞龙舞狮运动协会等相关部门约20位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访谈。 3.2.3境外专业人员访谈 对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比利时、英国、 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舞龙舞狮运动的专业人士;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亚洲龙狮运动联 合会等约20位境外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访谈。 对以上访谈所搜集到的资料,结合从相关管理部门采集到的有关数据进行逻辑分 析和综合概括,归纳、提炼出主要研究观点,得出研究结论。8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中国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脱胎于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形式的舞龙舞狮运动在经过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 到多元、从封闭到丌放的整体转型后,已发展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现代舞龙舞狮运动是在传统舞龙舞拶¥活动的基础上,在国家贯彻民族体育方针, 大力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大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以1994年5月原国家体委将舞龙 列入体育竞技项目和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在北京成立为标志,我国现代舞龙舞 狮运动开始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特别是近十年,随着中国龙狮协会的成立并开展了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舞龙舞狮运动已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主要表现为协会组织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和分支机构逐渐建立;竞赛管理 办法、裁判员等级制度等相继出台。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党和政府对体育和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舞龙舞狮已经由一 项单纯的传统民俗活动,演变为一项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体育竞技项目和体育文化 形式,引起各级政府和体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 爱。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群众需求的增长,不仅为龙狮运动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环境和机遇,同时也对龙狮运动的组织、管理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在坚持继承和保留自身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有法可依的原则,中国龙狮运动 协会借鉴和吸收了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的竞赛办法和规则规定,历经5年时间研究制定 了《舞龙、舞狮竞赛规则》和《舞龙、舞狮裁判法》,促使舞龙舞狮运动按照正规、 有序的竞赛制度和办法运作,对龙狮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中国龙狮协会还根据组织举办龙狮竞赛活动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与《竞赛规则》 和《裁判法》相配套的有关舞龙舞狮运动竞赛、场地、器材等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有 力地保证了龙狮运动健康、持续的普及和发展。 十多年来,随着全国舞龙舞狮运动规范性建设和管理逐渐加强,特别是在各级政 府和体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连续举办各类舞龙舞狮竞赛活动,带动了 舞龙舞狮运动在全国的普及,使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焕发了生机,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和 群众所接受和喜爱。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发展趋势逐渐深入,覆盖面越来越广。中国 舞龙舞狮运动协会通过开展“中国舞龙舞狮运动之乡”的命名,有力地促进了龙狮运 动的发展,使之从一项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现在已经开始成为中小学德、智、 体、美及思想道德和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上海浦东三林镇和广东佛山禅城区, 已经将舞龙、舞狮运动纳入中小学的教育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以龙狮运 动作为体育锻炼和思想道德、传统教育的中小学已达近千所,直接接触和参加龙狮运 动的中小学生近百万人。同时,舞龙舞狮运动所蕴含的强大体育魅力、丰富的传统文 化和精神内涵,还向全国许多大专院校不断渗透。1999年,北京体育大学率先将舞 龙舞狮正式列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接着,其它大专院校争相学习,目前已 经有包括北京体育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院等100 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舞龙舞狮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训练、科研 的优势,采取专修和选修等方式和手段,吸引了数十万大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据近几 年的培训、参赛等相关活动统计,全国已有近五十所大专院校已经主动组队参加了全 国性龙狮比赛。其中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舞龙舞狮队伍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竞技水平,在 全国乃至国际性龙狮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此外,中国农民体协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连续数年将舞龙舞秽Ⅲ运动列为农村重点推广和发展的全民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的内 容。这些现象都充分证明,龙狮运动正以其自身的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精神等9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特征,不断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喜爱,展现出良好、广阔的发展酊景。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总共举办了六届全国性的舞龙、舞狮裁判 员、教练员培训班,培养了国内裁判员、教练员及技术人员830多人。其中,国际级 裁判85人,国家级裁判28人。在这些人员当中,来自大专院校的博士、硕士及教授、 副教授以上的约占近80%。他们不仅为全国龙狮运动规范初期的建章立制和训练、竞 赛及技术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国龙狮运动进一步推广 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在充分重视、不断提高舞龙舞狮运动各种比赛活动的社会 效益的同时,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还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挖掘舞龙舞狮的多种资源,利 用好舞龙舞狮的无形资产,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努力拓宽舞龙舞狮运动经费 筹集渠道,推动舞龙舞狮运动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提高龙狮运动自我生存、自我造血 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 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早在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同志在批示举 办华夏文化节时,在贺辞文章《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中指出:我们 必须深入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只有这样,才有使我们对龙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达到科学而不盲目、深刻而不肤浅、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境界。龙文化首先体现出 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全国政协常委张发强同志在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和国际龙狮总会主席时,也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大体育、大文化观的角度,结合整个 体育工作潜心对龙狮运动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龙体育”的概念,并概 括归纳出“推广龙体育,宣传龙文化,弘扬龙精神,开发龙产业”的理念。根据这些 论述和观念进行分析,我们对龙狮运动在体育属性之外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和 精神等多种属性就非常容易理解与领会了。再结合从体育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龙狮运 动作为体育项目的规律、特点,按照体育项目的管理和运作方式来发展龙狮运动。我 们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龙狮运动的本质,通过对龙狮运动的推广、普及和提高运动 水平提高等,进一步发掘和展示其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功能。 4.1我国竞技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 4.1。1近十年竞技舞龙舞狮运动比赛不同赛制分布情况 从1995年第一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开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先后举办了五届全国 舞龙锦标赛;五届全国舞狮锦标赛;八届国际龙狮邀请赛;全国性和国际性邀请赛、 精英赛、大奖赛和争霸赛数十次以上:五届粤港澳台狮王争霸赛;三届“三龙”国际 邀请赛以及全国十三个省(市)三十多个城市、六十多个县、乡、镇同时举行的“全 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龙腾狮跃闹元宵全国龙狮大联动活动。 4.1.1.1全国性赛制种类 目前,全国J下式的龙狮竞赛包括全国舞龙锦标赛、全国舞狮(南北狮)锦标赛、 全国龙狮精英赛、全国龙狮争霸赛、全国龙狮邀请赛、粤桂港澳台龙狮争霸赛等不同 赛制。 4.1.1.2国际性赛制种类 当前国际龙狮竞赛包括有世界龙狮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国际龙狮争霸赛、 国际龙狮精英赛、世界华人龙狮邀请赛、国际“三龙”邀请赛等赛制。10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1.2竞技舞龙舞狮运动的组织和比赛总体状况 从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对舞龙舞狮运动进行挖掘整理,并举 办了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后,龙狮运动就J下式成为一项规范的竞技体育项目,同年成 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1995年,国际龙狮运动总会在香港成立,至2006年,已有 31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国际龙狮运动总会成为该协会的会员,另外,还有9个会友 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竞赛体制逐步完善,迄今已举办过全 国性比赛100余次,国际性比赛30余次,在国内国际形成了较大影响。 4.1.3竞技舞龙舞狮运动的现有水平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训练出一支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伍,如湖南、 湖北、重庆、上海等地都已具有实力较强的舞龙队伍;广东、广西、福建、江苏、上 海、北京、山东等地具有水平较高的南狮和北狮队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等 体育院校经过系统训练,已经建立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意识强的舞龙舞狮代表队。 如:武汉体育学院舞龙队、湖南师大舞龙队、北京体育大学北狮队、上海体育学院龙 狮队等。他们在舞龙舞狮运动的套路编排、动作内容、技术难度、开拓创意等方面, 将传统的舞龙舞狮运动技术发扬光大,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4.1.4参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人数分布 从整体来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青年人和成年人是目前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主 要参加者。近几年来,高等体育院校已开始逐步成为发展竞技舞龙舞狮运动的主力军, 并具有较丰富的竞技舞龙舞狮运动人才储备。但与此相应也暴露出一个问题:由于舞 龙舞狮运动的生理等特点对参与人群产生一定限制,少年和老年参与舞龙舞狮运动的 人数较少。在龙狮运动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兼职和业余的教练员正在朝专 业的、职业的教练员方向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一批有理论和懂技术的专业 教练员队伍正在形成。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每年都举办各级别的 舞龙运动教练员培训班,且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通过培训学习,一批有实 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练员已开始担任各级舞龙舞狮队伍的教练工作。 4.2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教学与科研现状 4.2.1舞龙舞狮运动的教学现状 龙狮运动从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现在已经开始成为中小学德、智、体、美 及思想道德和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上海浦东三林镇和广东佛山禅城区,已经 较为普及地在中小学开设了舞龙舞狮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龙狮作为体育锻炼 和思想道德、传统教育重要内容的中小学已近千所,直接接触和参加龙狮运动的中小 学生近百万人。同时,龙狮运动所包含的浓烈体育魅力、浓厚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也渗透到全国许多大专院校。1999年,北京体育大学率先将龙狮正式列入本校民族 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包括北京体育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体 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院等10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舞龙舞狮课程的课堂 教学工作。他们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训练、科研的优势,采取专修和选修等多种方式 和手段,吸引了数十万大学生学习和参与龙狮运动。许多高校还成立了龙狮竞赛表演 队,其中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龙狮队伍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竞技水平,在历届大型舞龙舞 狮赛事中均有不俗的表现,在全国乃至国际性龙狮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据近三年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培训、参赛等相关活动统计,全国有近五十所大专院校已经主动组队参加了全国性的龙狮运动竞赛。初步的实践业已证明,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教学, 把舞龙舞狮作为--fq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加以有计划的安排,不仅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 身体素质、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更能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传统 文化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竞争 的精神。诚然,就全国的整体情况而言,舞龙舞狮运动在学校的普及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2.2舞龙舞狮运动的科研现状 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文化本质、训练手段与方法、 竞赛体制和规则、器材场地、以及组织管理体制等许多问题都需要开展积极研究和探 讨。十余年来,结合各种比赛活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对舞龙舞狮 运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组织了各方面专家对舞龙舞狮文化、运动技术、竞赛组 织等诸多问题开展了多层面、多视角的研讨,并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等四所体育院校建立(命名)了中国龙狮运 动协会的训练、培训、科研基地。 2005年,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龙狮论文报 告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功举行,大会收到了200多篇申报论文,经专家评审 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达94篇。这次舞龙舞狮运动专门的学术盛会,在全国产生了较 大影响,其论文的数量、质量和研究涉及的论域范围等,得到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以 及体育界、龙狮界人士的充分认同和高度赞扬。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还先后支持一些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龙 文化与龙运动》理论专著、《舞龙》教学丛书、《龙狮运动》等舞龙舞狮的专业书籍。 还在《体育科学》等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关舞龙舞狮运 动的学术论文。这些都表明,舞龙舞狮运动在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方面已经开始迈出 了步子,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舞龙舞狮运动的科学化和理论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3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对外交流现状 对外交流是提高舞龙舞狮运动水平,促进舞龙舞狮运动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途径。不断提高龙狮运动的知名度,让世人都了解或学习中国的舞龙舞狮运动, 让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这项龙狮运动,使中国这~古老的传统文化形式造福 于全人类,为整个人类的健康发展做贡献,是龙狮运动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为此,必须加强对外交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世界各地广泛地推广中国的 舞龙舞狮运动,努力实现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的全球化和国际化。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准备组织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就 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状况,可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大体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技术水平高,群众基础好,开展活动广泛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马 西来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 第二层次:技术水平正在提高,群众喜爱,已经形成一定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如印 度尼西亚、文莱、越南、泰国、比利时、日本等。 第三层次:技术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好奇、乐意接受,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国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家和地区,如英国、加拿大、美国、巴西、韩国、西班牙等。 上述三个层次除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之外,第三层次国家和地区在推广和普及舞 龙舞狮运动方面的重要地位值得高度关注。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工业经济大国, 能为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提供较充裕的经费,且都比较倡导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愿意接 受东方艺术,加之历史原因又有众多华侨社团支持开展推广工作,所以具有较大的发 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潜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随着华人的 迁移已经流传到全世界,并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纳和喜爱。目前,龙狮竞赛在东南 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蓬勃地开展起来,国际性的舞龙舞狮比赛也在逐年增多。尤其 是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的建立,将这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置于一个国际统~的规 范指导之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身到龙狮运动的行列中。由此显示出这 项传统体育运动的强大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4,4我国健身性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 从生理学基础来看,舞龙一般以套路的形式出现,现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所颁布的 舞龙规定套路由22个舞龙动作组成,整个套路的完成时问为9分钟左右。舞龙有专 用的龙,其整条龙的龙体长度为18米、龙头重3公斤、龙身高1.8米、共分9节、 每节2米,每节均有高1.5米左右的把手。由9个人各按顺序持一个把手共同舞动, 另有一人持龙珠作引导龙体共同协作舞动。有研究实验证明,舞龙运动的强度与3000 米跑大体类似。 相关的测试数据中还表明,在舞龙套路中,第1分钟开始心率呈线性的增加,由 套路开始时的平均i00次/分迅速增加到了131次/分,并在运动的头两分钟期间维持 着稳定状态;当运动进行到第3分钟时出现了运动中的第一个高心率,也是整套运动 中的最高心率188次/分;到第5分钟时,心率从188次/分降到175次/分;当运动 进行到第6分钟时出现了运动中的次最高心率185次/min,这时正处于套路中的第十 三个动作“跳龙接摇船舞龙”。这是一个快速动作,也是一个容易失误的动作,它动 作的连贯性要求很高,这时出现高心率可能和心理影响因素有关;紧接下来的“龙尾 高跷造型(寻珠、追珠)”又是一个造型动作,心率从185次/分下降到175次/分; 接着心率又迅速上升至182次/分;最后一个高潮出现在第8分钟,也就是第二十二 个动作“快速曲线起伏进行”,这是一个要求上肢高举龙具快速奔跑的动作,这时的 心率达到180次/分。一整套舞龙运动的平均时间为8分50秒,运动结束后即刻平均 心率为180次/min。进一步的心率监测表明,舞龙规定套路运动后的5分钟恢复期, 从运动后即刻至第1分钟的心率为150次/分,为快速恢复期,运动员每分钟的心率 下降了约31次;从第1分钟到第3分钟时心率为120次/分是慢速恢复期,心率下降 了11次;这以后就稳定在95次/分左右。 以上多种测试数据客观地证明,舞龙运动是适合于青少年学生们的生理特点的。 从能量代谢特点分析,舞龙舞狮运动属混合型能量代谢,对人体的心肺机能具有较好 的锻炼效果,因而是一项有利于广大群众健身和休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从近几年舞龙舞狮运动开展的时间和空间来分析,龙狮文化已渗入到各类文化 节、艺术节、民俗节、旅游节等节日文化和花会、庙会、文化广场、商贸会等文化艺 术、商业贸易活动之中,其多元一体的文化价值功能,诸如教育功能、民族凝聚功能、 健身娱乐功能以及政治经济功能越来越充分地得到发挥,正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文化需要,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理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近十年来,随着全国龙狮运动规范性建设和管理逐渐加强,特别是在各级政府和 体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龙猡Ⅲ竞赛活动连续举办,带动了龙狮运动在全 国的普及,使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焕发了生机,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和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龙狮运动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发展趋势逐渐深入,覆盖面越来越广。中国龙狮协会通 过开展评选和命名“中国龙狮运动之乡”的活动,有力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开展龙狮运 动的积极性,扩大了城乡体育人口。中国农民体协按照农业部的要求,连续三年将龙 狮运动列为农村重点推广和发展的全民活动。这些现象都充分证明,舞龙舞狮运动正 以其自身所蕴含的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精神等深刻内涵,得到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喜爱,再加之其本身的民俗性和不受场地、时间等的限制的 特点,使之在全民健身计划中不断推广。 舞龙舞狮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与其本身所具有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诸多条件如舞 龙舞狮运动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刻的民族特征和极具观赏价值的独特艺术魅力等休戚 相关。但是仅靠这些还不够,还必须适应时代变革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要,坚 持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龙狮运动向纵深发展,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一 项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坚持和保持舞龙舞狮运动本身的特征是推广和普及该运动方 式的基本前提,但又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龙狮运动的社会化成为龙狮运动发 展的基础。要把创新作为龙狮全面继承传统、拓宽生存空间、推广和发展的基本指导 思想,不断提高舞龙舞狮运动的观赏性、刺激性和参与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 才能始终保持舞龙舞狮运动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4.5舞龙舞狮运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4.5.1舞龙舞狮运动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 龙狮运动在全国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一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 明显;二是舞龙、南到Ⅲ、北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界限。如舞龙主要在上海、江苏、湖 南、重庆、湖北等地开展得比较兴旺,南狮则在广东、广西、江苏、湖南、四川等地 盛行,而北狮主要在华东、华北等地倍受广大群众喜爱。再从组织机构来看,中国龙 狮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自1995年组成后,由于多种原因至今还没有换届,且协会 领导人事变化较大;下属各分支机构有名无实;各地方协会发展滞后,除广东、江苏、 河南、江西、上海、天津己成立了地方协会,山东、湖北、湖南等正在筹备之外,全 国其他省、区、市至今还没有建立地方协会,甚至尚未列入发展计划。 4.5.2竞赛体制相对单一 中国龙狮协会的现行章程,竞赛管理办法、竞赛制度和规则等,大部分规章没有 及时进行修订,有些已经比较陈旧,不适应、甚至限制了龙狮运动的发展。协会每年 都举办近十次左右的比赛活动,但对赛制的模式和办法研究创新不多,使得龙狮竞赛 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几年来基本上在同等水平上重复。 协会在市场推广和开发上办法不多,宣传力度不够。近些年来,虽然协会投入了 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每年依靠各级政府和地方体育部门的支持,在国内举办了数量较 多的龙狮赛事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面对市场,我 们对龙狮宣传、包装的意识,对龙狮资源的开发和拓展能力,对龙猡m进入市场的运作 能力等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模式比较单一,水平不是很高,商业性赛事开发尤为欠 缺,一些薄弱环节臼渐显现,有的还比较突出。14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5.3龙狮运动训练的针对性不强舞龙舞狮运动的项目不仅对每个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同时还要求整个队伍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由于科研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目前对舞龙舞狮运动的 特征、规律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舞龙舞狮教练员较普遍地是抓一般的力量与体能 训练,或者较为注意动作的难度要求,而忽视技术风格和特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 科学化程度不高,针对性不强。 4.5.4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足 音乐是烘托气氛、转换节奏、激励队员情绪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龙狮比赛的成套 动作过程中,音乐能使成套动作更加完美、更加艺术性。而要通过音乐生动地表现出 龙狮运动的成套动作的特点和风格,就必须对所选用的音乐要有足够的理解,使动作 情感与音乐互相吻合。 从目前我国舞龙舞狮运动比赛与表演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理念的影响, 无论是舞龙,还是舞北狮、舞南狮,仍然是以鼓点敲打的配乐占主导地位。同时,在 对音乐的理解上,绝大部分舞龙舞狮队没有做到内心世界与外在表象的统一。或音乐 的旋律没有与动作相融合而升华,没有形成一定的情绪和气氛,缺乏较强的艺术感染 力;或整套动作与音乐配合得不够默契,不能很好地融为一体,在比赛和表演中只是 使动作勉强地跟上音乐的节奏、速度,甚至有时还出现动作与音乐脱节的现象。 4.5.5竞技和大众龙狮运动的关系不够协调 多年来,出于加强龙狮运动项目管理和推广发展龙狮运动的需要,中国龙狮协会 以较多的精力,在规范舞龙舞狮运动的竞赛组织、规则、办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组织协调和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各种比赛和活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 政府和龙狮界的一致肯定。但是,面对未来龙狮运动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的新形势、 新要求,我们必须在认真回顾和总结龙狮运动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把握龙 狮运动发展方向和认识龙狮运动发展基础的需要,对龙狮运动进行系统思考,全面设 计,在继承保持和完善目前龙狮运动竞技管理、办法的同时,积极对传统龙狮运动有 计划地进行挖掘、整理,规范制定比赛活动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办法。由于龙狮运 动参与和服务对象所决定,龙狮运动必须坚持服从、服务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 发展方向。同时,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形成了龙狮运动的多种形式和 多种规格及其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由此诱发了广大群众对龙狮运动多样化的需求。所 以,把龙狮运动纳入体育项目管理的范畴,按照体育运动项目和竞技形式的需要,建 章立制、规范竞赛、强化管理,组织和开展龙狮运动的竞赛活动,突出龙狮竞赛的龙 头和杠杆作用,这是完全J下确和必须坚持的,也是推广和发展龙狮运动的重要途径和 基本方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传统龙狮在国内的挖掘、推广和发展。如 积极倡导组织举办一些传统的比赛和活动,如:水上飞桩、传统的佛山狮、鹤山狮、 麒麟、貔貅、人龙、框龙、荷花龙、水龙、板凳龙、草龙、单狮、群狮等等综合性大 汇演赛事和活动等,促进大众健身龙狮运动的发展。这既是我们发展竞技龙狮的基础, 又是满足群众多种需求的需要,也是积极挖掘民族体育、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4.5.6部分传统龙狮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中国龙狮运动内容丰富多彩、项目多种多样,根据考证,仅龙就有三十多种之多,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如:人龙、草龙、火龙、筐龙、布龙、荷花龙、板凳龙、三人龙、五人龙直至百人龙 等等;南狮有醒狮、佛山狮、鹤山狮、岭南狮、麒麟、貔貅等;北狮也有多种形式, 如:逗狮、单狮、群狮、桩狮、台狮等等。由于精力和财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国 龙狮协会对这些传统的、流散在民间的龙狮运动项目和内容还没有进行有计划的挖掘 和整理,也没有对其竞赛活动等制定具体的引导和组织方法,因而一些传统的龙狮项 目和内容面临失传的危险。 4.5.7龙狮器材研制工作滞后 龙狮器材已经成为制约龙狮运动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龙狮运动历史悠久,传统 色彩明显。几千年来,龙狮器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断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然而,随 着龙狮步入竞技舞台和参与人群的不断增加,对龙狮比赛质量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龙狮运动器材研制更新的速度缓慢,包括对传统龙狮运动的挖掘,整理和规范不 够(如南狮桩阵搬运困难、有变化等具体情况,一直影响着龙狮比赛的节奏和效果), 已经成为直接制约龙狮运动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4.5.8国际化推广的区域不够广阔 舞龙舞狮运动自问世以来,一直都在致力于朝着立足华夏,传播世界的方向努力。 但毕竟由于地域特点、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政治文明等方面的差别而收 效甚微。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海内外朋友的支持,广大炎黄子孙的积极 参与,龙狮运动的国际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龙狮运动的推广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到目前为止,已有31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然而,需要注意的 是,在这31个国家和地区里,半数以上地处亚洲、主要是东南亚,其他大洲的国家 和地区不多,说明龙狮运动的国际化推广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4.5.9组织松散、缺乏规范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舞龙舞狮运动虽然源远流长,但1995年以前,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可以说 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整个组织比较松散,随意性很大。那个时候,民间的舞 龙舞狮流派繁多,各自为阵,没有人能够将他们统一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直到1995 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接着国际龙狮总会成立,《龙狮运动竞赛规则》的正式出 台和一系列比赛的成功举办,将传统的舞龙舞狮运动纳入了正规的比赛渠道,以往杂 乱无序的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扭转,但是按照高标准要求,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还没有从 根本上得到改善。加之由于舞龙舞狮运动特殊的项目特点和表演周期的不确定性,在 动作的熟练性、技巧性及动作创新方面,也远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外加练习者多 为工作之余或利用闲暇时节开展活动,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离纯熟的技艺、超一流 的水平相去甚远。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7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相关对策5.1基本思路 根据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远景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舞龙舞狮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机 遇与挑战并存。 前已述及,近十余年来我国舞龙舞狮运动已经逐渐由一项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 开始演交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竞赛项目和体育文化形式。各种宣传活动及赛事频繁, 竞赛运行机制逐渐规范,竞赛法规性文件不断出台,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政府机关、 社会、高等院校等共同参与,集管理、训练、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业务骨 干队伍,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的组织运行机制渐显活力。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了省、 市、区、县、乡为~条龙的龙狮运动开展及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赛事及活动的常年 有序开展。经过中国龙狮协会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舞龙舞狮运动在多层次、 多形式、有步骤地推广和普及的基础上,社会地位日渐提高;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 建立了若干培训和科研基地,共同合作、对外交流的渠道已经打开,初步形成了一个 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发挥其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文化纽带作用,为世界文化的 交流和经济事务的合作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舞龙舞狮运动项 目的市场正在形成,产业项目有待挖掘。科研和理论建设初见端倪,项目发展势头渐趋强劲。相形之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龙狮运动与经济落后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南北技 术发展不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待加强;市场化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各省市地区的组织建设还未完全落实;对内在的传统项目在迸一 步挖掘、整理和推广的同时,急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舞狮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