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传奇yy频道设计设计第一套

> 文章详情页
60年,60个时尚传奇
时装是一种记忆,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风格,存档思想,铭刻时代。透过不同时代或长或短的流行,那些逝去的记忆就会像画卷一样展开,活色生香地把一个个关于潮流、社会、国家的生动故事讲述出来。今天,当我们审视1949年至今的那些岁月,你会惊奇地发现60年的时装记忆已经远远不只服装变革史那么简单,而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的,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中国发展进程史诗。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中国男性也书写下了60年的时尚史,在国庆60华诞之际,我们以十年为序,历史为题,深入到新中国时尚60年的各个方面,为你讲述60个中国时尚传奇。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生活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看的是苏联电影,读的是苏联小说,唱的是苏联歌曲,喊的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口号。所以,具有布尔什维克革命意识的服装在那个年代就成了至in的大众时装。
1、 哥萨克式斜开襟小立领衬衣
虽然十月革命的附带产物&&&哥萨克&式诞生的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但是其实并不算陌生,且不说Pierre Cardin那些经典的哥萨克衬衣,08秋冬Gucci还让哥萨克骑兵驰骋于米兰show场,而1950年代的中国,在城市里,男青年们穿一件哥萨克式斜开襟小立领衬衣,扎在长裤里,就是当时最新潮的男装打扮。
2、伊凡诺夫式鸭舌帽
其实旧时国民党的特工人员也常用这种&鸭舌帽&,用以遮挡前额,那时被称为&特务帽&,而当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戴它时,它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号&列宁帽&。1950年代后,戴这种帽子的以铁路司机居多,矿工次之,于是它便有个形象的称谓&工人帽&。当时只要沾上一点儿苏联的边儿,似乎就代表苏维埃精神,就意味着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于是,男人们,即使不是工人,也纷纷向苏联工人老大哥学习,戴一顶被称作伊万诺夫式的鸭舌帽。
3、 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在1950的中国年轻人当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有意思的是,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时装&,有些&男装女用&,中性主义的意味。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一般为蓝色或灰色,少数为米黄色。而且或多或少还带有些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有时还会附加上一条腰带,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
4、 布拉吉
布拉吉是俄语的音译,就是连衣裙的意思。1950年代,人们的视野中充斥着的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而身穿&布拉吉&的援华女专家则成了大众直接模仿的对象&&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一条布带。布拉吉不但让1950年代的姑娘们鲜活灿烂起来,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
红帮裁缝&&新中国的高级定制师
与时下中国许多本土设计师所经营的&高级定制&不同,红帮裁缝真正凭借着智慧与勤奋,于不经意间,创造出中国第一款Made In China的现代服饰&&中山装,缔造出中国近现代服装史的主体,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高级定制师。
5、 中山装
中山装是孙中山和以王才运为首的的&红帮裁缝&创意与剪裁的结晶。采纳西装特点,同时吸收日本陆军士官服的外形,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五粒钮扣意为&五权宪法&,直翻领、四服袋,胸前两贴袋的袋盖为倒山形的笔架式,意为革命需要笔杆子。当时孙中山穿着这套&中山装&在上海南京路走了一趟,全上海就轰动了,纷纷仿制,风行起来。
从1956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整整35年,中山装一直是成年男性的主流装束。并且不断改进,衍生出了许多另外的款式。成为了中国男装的一款标志性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台上依然可以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装款式。
1952年,青年工人、高中学生逐步淘汰了旧式服装,而改穿中山装为主。一种样子像中山装,但款式更简洁、明快,只有三个衣兜的&青年装&在男青年中开始流行。&人民装&和&学生装&也是中山装的简化产物。毛泽东对&中山装&也非常欣赏,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此&毛装&(Mao Suit)是中山装在西方人那里的一个别称。
6、 护肤的劳保时代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新中国的轻工业还处于一个乱摊子的阶段,加之当时兴起的&三反&、&五反&以及整党整风运动,使得那个时代一切对于享乐的追求都显得不切实际与不合常理。当时人们的所能用到的所有护肤品,也不过是一块肥皂和一罐凡士林或一瓶甘油,肥皂是为了清洁一天劳动下来的污垢,凡士林或甘油是为了保障天冷时户外劳动手和脸不被冻裂,这两样东西当时算作劳保的范畴,功能并不是让人变得更美,而是完全出于劳动保障的需要。
革命无产者的形象
进入1960年代,伴随着政治上极&左&思潮的愈演愈烈,服饰标准由一般概念上的朴素而走向革命意志下的极端。
7、 灰、黑、蓝色&&人人一身蓝
19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不得已的&街头流行色&,占据了当时绝对的统治地位,不分季节,不分男女,千篇一律。在那个清一色的年代,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也许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中国全民时尚&情景。
三年困难时期,社会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们买回降价处理的桌布、床单及原供应农村的蜡染花布,自己加工染成蓝、黑色,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方法风靡一时,蓝底之下花纹隐现的学生装随处可见。1963年,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讲究穿着打扮被看成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膝头、肘部钉上补丁。穿着以&父母装&、&春秋装&为主。
9、 为人民服务挎包
2007年Cameron Diaz在中国宣传《怪物史莱克3》时就买了这样的一个挎包。去年的金马奖电影《海角7号》中阿嘉最后也是背着这样的挎包去送60多年前的那封信,Longchamp还出了&为人民服务&限量版挂包。现在成了时尚的&为人民服务&挎包,在1960年代,却是物资匮乏和政治信仰的产物。当时的市场上没有书包可买,供销社里供应的都是整齐划一的军用挎包,上面都写有&为人民服务&五个红漆大字。而这句标语则源自于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所写的,我们都学过的那篇文章《为人民服务》。
10、 样板戏里走出的全民偶像
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人民日报》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这8大样板戏成了十几年间中国人的主要精神食粮,样板戏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如洪常青、杨子荣、吴琼花、柯湘、阿庆嫂等人成了当时的全民偶像。
&文革&发生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它不仅控制了国家的意识形态,还渗入到了每个个体生命的灵魂深处,浸染着人们生活中每一个最细微的部分。物质生活的极度贫困,盲目的政治激情和不断上升的斗争欲望凌驾了一切。西装被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布拉吉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的,旗袍被说成是封建余孽,花哨一点的服装被斥为&奇装异服&,服装款式渐趋一致。1950年代末提出的&全民皆兵&口号被彻底贯彻到大众着装领域,色彩单调,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于中华大地。&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时期,洗得发白的绿军装就是时尚。
11、 草绿军装、劳保服
那个年代,军人受到人们的广泛崇敬,正所谓&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也许是人们爱屋及乌,随之而来的,军人的日常用品也极受欢迎和喜爱。拥有一套军装曾是无数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都喜欢穿一身草绿军装,头戴草绿军帽,肩挎草绿书包,这对他们来说是一身奢侈的派头。月间,一批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前领到了蓝细帆布劳保服。当他们神气地出现在街头和公园时,引起广大青少年的注意。于是,穿一身劳保服也就成为青少年的新梦想,劳保服热随之掀起。
12、 全国上下一片红
在朴素单一的1960年代,&全国上下一片红&当然不是指的人们服饰颜色的转变,而是指《毛主席语录》,因为封面是红色,而被称为&红宝书&。那时,人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红宝书&不可不带,连结婚送礼也必少不了一本&红宝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红宝书&出版发行的黄金时代,其累计发行量超过了50亿册。而当时世界人口只有30多亿,人均高达1.5册。在中国,这个比例自然还要高很多,可谓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13、 毛主席像章
&文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毛泽东像章的鼎盛时期,所制数量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九十。第一枚毛泽东像章出现在日,是毛泽东在北京第一次接见红卫兵之后生产的,其直径为1.2厘米,红底、金像、圆形、铝制,随着这枚毛泽东像章的产生,佩戴像章热很快风靡全国。各地还相继成立了毛泽东像章办公室,毛泽东像章发行单位之广、面世数量之巨、制作品种之多都堪称世界之最。
初醒的时刻
20世纪70年代是新中国时装史上开始出现转折的一个特殊路段。
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前,人们的服饰依然遵循着60年代的革命标准和政治意识,只是人们不情愿这种长期地压抑源自于本性的爱美之心,总是时不时地作出一点试探,希望通过一些既有新鲜感又不致招来祸端的服饰上的变化,来满足自己。1960年代,甚至有西方媒体嘲讽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为&蚂蚁&。直到日,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于是在1970 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
14、 津梅花牌运动衫
上世纪整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人都以穿着梅花牌运动服为荣。因为它不仅见证了中国&黄金一代&运动员的光荣与梦想(&梅花&是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即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指定运动服,见证了中国奥运史上数个&第一&),而且作为中国地道的国货,拥有其独特的魅力:特制的&涤棉交织&结构使表面化纤染色鲜艳,不掉色不缩水不易起皱;而里面的棉织物则吸湿性强,柔顺度好,并且妥贴紧身,甚至与现今的Mod、Old School街头风不谋而合,拥护者极为广泛。&梅花&有着自己标志性的经典款式,一款为国红加白道或黄道,一款为士林蓝加白道。
15、 上海牌手表
1958年上海手表厂正式建厂,生产出第一批上海牌手表,改写了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那一批表也成了现在收藏家的掌上明珠A581。但上海牌手表真正风靡是在1960年代末以后,手表厂技术人员从毛泽东的手迹中选取了一个&上&字和一个&海&字,拼成毛体,&上海&商标一直沿用至今。&上海&所研制的SS1A型机芯,到1974年结束使命时,一共生产了数千万只。那个年代,戴手表的中国人,每4个手腕上就有一只上海牌手表在闪烁着&自力更生&的光芒。
16、 假衬衣领和脖套
在物资仍然相对匮乏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纺织品基本上还是定量供应的,不到年节,一般人是极少添置新衣服的。衬衣更是服装中的上品,穿上它,人显得精神体面。可是衬衣价格相对要贵,且需要布票,于是人们穷则思变,假领子应运而生,成了世上独一无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替代品。&假领子&其实是真领子,不只是领子,它还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但只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里面,以假乱真,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也算在体面与节省开支之间,用DIY找到了平衡。而&脖套&也是由于毛线紧俏而用少量毛线织成领子假冒毛衣,是&假衬衣领&的变种。
17、 夹丝膨体纱、涤纶草绿府绸、仿烤花大衣呢
1970年代末,市场上的纺织品多了很多款式,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尤以这三种最流行:夹丝膨体纱是一种利用腈纶的特殊热收缩性制成的具有高度蓬松性的纱线,膨松性好、毛型感强;涤纶草绿府绸由涤纶和府绸混纺而成,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而仿烤花大衣呢是一种粗纺呢绒,厚薄适中,绒毛匀密,要用于做冬季男女长短大衣及帽料。 1979年春节,人们会留意到上诉纺织品种类更多了,那时的中国人热爱纺织品的狂热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的美国。1979年《北京日报》刊登的一封群众来信称:&结婚讲排场不好,春节参加一位同事儿子的婚礼,他家收到的礼品可谓名目繁多,有台灯7个、收音机1架、闹钟2个、毛毯4条、毛巾被2条、暖水瓶 12个、枕巾80条、脸盆一大摞、茶具8套、锅碗瓢盆勺成双成对&&&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种结结实实的生活形态和消费热情。
18、 白布劳动帽、白布围裙和套袖
翻开老照片,你就会发现,上世纪70年代的许多工作照上,常有女性戴着白布劳动帽,围着白布围裙,带着套袖的形象。白布劳动帽的形状是圆顶,周围一圈较宽松,沿边可以用线绳抽起来,松紧根据自己的头围决定,而围裙和套袖则和现在仍在使用的款式没什么不同。女工们都以这样的&工装&打扮为荣,大凡照职工合影时,几乎都是这样穿戴,以体现强烈的团队思想,这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头脑中最初的企业形象设计意识的体现。而被领导接见时,这三件套更标志着自食其力和&国家主人翁&的形象。
19、&鸡窝&头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发表了题为&烫个&鸡窝&最时髦&的文章。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百姓的发型渐渐打破了以往年代单调的样式。尤其是很多妇女们开始涌向街边的理发店尝试卷发和电烫发型,尽管常常让人在巨大的烫发机下一坐就是5个小时,女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就是理发店。
20、 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欧洲设计师,皮尔&卡丹时装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1979年春天,著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这场象征着中法友谊的时装表演在当时被称为&服装观摩会&。参观&观摩会&的人员必须通过审查,座位也一律对号入座,并记录姓名。尽管皮尔&卡丹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但当音乐响起,露着大腿,扭胯摆臀的外国模特还是让台下的中国观众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21、 那个年代的It Bag
翻看我们父辈的老照片,尤其是那些在知名景点的留影,几乎人人都会气宇轩昂的手提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上面印的一般是长城、天安门,或&北京&、&上海&等字样,中性的款式,男女通用,一般都外出公干或旅游才会用到它,回来后就用布包好放在衣柜里束之高阁,等到下次再出门时,才从箱子里拿出来,一般情况下舍不得用它。这种款式和材质的包一直流行到1980年代,风靡了差不多整整20年,是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当之无愧的&It Bag&。
新浪潮:时尚就是非主流
改革开放,对于舶来商品的大而全接收,引起社会两极评论的时尚年代。
22、 喇叭裤、尖领衬衫、蛤蟆镜
在传统中国式美学被粉碎、新的审美并未形成时,中国的时尚便像寒武纪的生命起源一般,百废待兴,而传入中国的影视作品便成为当时国人最好的时尚教科书。
1980年,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下来的人》让蛤蟆镜成为炙手可热的时尚单品。剧中主人公麦克&哈里斯被一副蛤蟆镜塑造得英俊非凡。当然,如今我们都知道蛤蟆镜是多么考验配戴者的脸型及气质,但对于热切吸收时尚资讯的国人来说,似乎戴上蛤蟆镜,武大郎也气质非凡起来。拥有一副蛤蟆镜,还要配合最in的信息:一定要保留眼镜片的商标,否则你就真out了。
而日剧的魅力也影响了当时的老老少少,《追捕》主人公的墨镜、鬓角、长发和一条上窄下宽的喇叭裤,成为当时最时尚的搭配。而打开衣橱,如果没有一件尖领衬衫那真称不上当时的时髦青年。
23、 霹雳舞、迪斯科和蝙蝠衫
霹雳舞、迪斯克和蝙蝠衫,在当时的主流派眼光里,雷人程度不亚于如今的非主流系着装。同样是电影惹的祸,一部名为《霹雳舞》的电影彻底激发了年轻人的流行欲望,如何表达自己的个性?请狠命扒下《霹雳舞》电影里的一切装备和作风,蝙蝠衫打破了当时中国的服装默认结构,袖子与侧面的宽大缝合处理打破了压抑国人几十年个性的寒冰。身着蝙蝠衫,裹着头巾,踩着高帮运动鞋,伴随电子合声器组成的简陋节奏,那时候,模仿手臂折断、机器人木偶和月球漫步的动作风靡一时,其被追捧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街舞。对于几年前还把政治运动当成生活主要内容的中国人,影响可谓巨大。
24、 苹果牌牛仔裤、健美裤
犹如潘朵拉的盒子一般,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窥见了外面的世界,对于自身时尚态度的不自信,让当时的时尚的标准完全copy西方人的穿衣打扮和生活方式。
中国人似乎不介意牛仔裤的前身是旧时美国矿工的工作服,惊奇于牛仔裤可以体现出身体的挺拔与线条。当时苹果牌牛仔裤不亚于现在限量版的名牌包,最正宗的是香港那边过来&苹果牌&牛仔裤,上面的铆钉上都有苹果商标,要数够有二十八个苹果的才算正宗。苹果牌牛仔裤有多贵?对于当时平均工资只有十多元的青年们来说,想要穿上梦寐以求的牛仔裤,除了要顶着长辈们的非议及白眼,还要省吃俭用花费两个月的工资才可以。
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现在看,凸显身材缺点的健美裤得以流行,实在难以费解。黑色,贴身,高弹力,透风,舒适度及搭配性都很差。凡是女生,无论老幼,人手一件,而蝙蝠衫或者皮夹克配健美裤,经典到大街小巷出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和高调,大家集体雷人地臭美。
25、 的确良
万年不变的性感偶像玛丽莲梦露娇滴滴地说,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潜台词就是:爱我,就送我钻石。不过在中国,恋爱中的女孩对男人们说:爱我,就送我&的确良&。
的确良是一种化纤织物,其感觉并不凉爽,但它的优点很多: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不败色,对于穿惯了棉织品的人们来说,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令无数爱美的女孩子痴迷。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中国,物以稀为贵,一旦穿上了的确良,就好像代表了一种时尚,最初的确良主要是是女性穿着,用来制作衬衣,后来男人们也不甘寂寞,也穿起了雪白的的确良衬衣,把下摆扎在裤腰里,显示出一股精干与挺拔之气。对熟悉了粗布粗衣的国人来说,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算不上时髦,但起码也是洋气的象征。
1986年,中国的流行音乐终于走过尴尬的定位,人们既可以歌颂祖国,也可以表扬爱情,倡导个性。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上,一位名不见经传歌手崔健演唱了一首后来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的《一无所有》,他后来被誉为中国摇滚第一人,《一无所有》也成为中国摇滚乐的开山之作。1987年2月,崔健在北大举办了首次个人演唱会,倾倒了一批大学生。1989年3月,崔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办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演唱会轰动京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崔健和摇滚歌曲的力量。
列农和甲壳虫的伟大意义,在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让音乐重装大脑。崔健的音乐,从成名之出,就有着这样强悍的力量。早期的《一无所有》犹如预言,将中国未来二十年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一一渲染。崔健坚持20多年的音乐固守,使他区别于任何一位歌手,他的音乐对从政治社会到经济社会过渡时期细枝末梢又深入骨髓的触动,概括了那个时代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崔健仍然是中国摇滚的教父,《一无所有》在年华的河流中依然闪耀金光,更怀念的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仅存的美好而单纯的摇滚时代。
对于世界流行音乐史来讲,新中国是一位奇特的成员,而在新中国的流行音乐来说,崔健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式摇滚的勃勃生命力,他对时代出乎一种本能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迄今无人可以比拟和匹敌。
27、 第一本时尚杂志《时装》
亦舒在小说《最心爱的歌》里,女主人公的养母,从上海移居到香港的阔太太,不住地回忆起上海往昔的时尚历史,当时做衣服,也要按照&书样子&所做。书样子就是中国最早期的时尚杂志。其实在解放前,上海的一些女生就有了自己的专属时尚杂志&&《玲珑》,当时几乎每个女学生人手一册,里面就有传授影星的美容秘诀。
在中国时尚图本断代几十年后,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时尚杂志《时装》横空出世,当时这本杂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时装和缝纫样板。上面有模特儿穿着日本或西洋式的时装,再翻几页是衣服的缝纫的方法,人们自己动手或者找缝纫师傅做。
《时装》让人们心中按捺不住的时尚愿望终于得到实现。在当时尚保守的国内环境下,《时装》派考察小组访问日本,首次向国内广大读者介绍日本先进服装教学管理模式;并首次大胆采用外国模特做封面,创办了中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并被邀请到巴黎参加卡丹&的确良&先生86秋冬时装发布会。其时尚先锋程度,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中国时尚大事件。
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时装》无法磨灭的传奇成就。当时全国100万读者群,《时装》杂志的发行量已经达到惊人的73万册,而能在《时装》杂志上投放广告,更是能让当时商家热泪盈眶的盛事。
28、 西服热
英国《卫报》日报道,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块牌子:&这里出租西服&。在那个春天,人们已经不认为西服是资产阶级的特征之一,但当时的环境,男人穿上西装,仍然会受到标新立异的责骂,人们似乎等待着某一个信号。
当时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带头穿上西装, 自此之后,中共最高领导人在正式外交场合穿西装便成定例。试图用焕然一新的面貌,向外界表达开放的决心,于是沉寂多年的西服又卷土重来,西装革履成为时尚。
29、 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
对美敏感是人类一种优良的本能,但在当时的中国,有妇联干部提出封面为何用美女不用劳模,美人封面是否歧视妇女,引发争论,主动展示美丽通常会引起轩然大波。
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策划了一次选美活动,名为&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场选美比赛,550多位俊男靓女参加。这场比赛惊动了全国,一向以朴素为美的中立人士仍然接受不了这种发自内心欣赏美的活动,认为搞选美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只讲穿着打扮,不要艰苦奋斗。经主办单位多方努力,才使这次选美幸免于夭折。但正因为有争议,又限制报道,使这次选美更染上了神秘色彩,街谈巷议有赞有弹、沸沸扬扬。但是无论如何,中国人在选美这一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
30、 传奇电影造就第一代本土青春偶像
1980年电影《庐山恋》,表现了两个年轻人纯洁的爱情,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主演张瑜和郭凯敏成为当时最当红的青春偶像,他们在电影中穿戴的时髦的喇叭裤、尖头皮鞋、墨镜,也成为城市年轻人最热衷穿着的服饰,掀起当时的流行风潮。
31、 时髦的&广东style&
改革开放初期,因与香港一衣带水,广东得风气之先,中英街、高第街、观绿路、西湖路等市场成为全国的潮流基地,广东服装、广东的夜生活、广东的生活用品全都是时髦生活的代表。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服装商们则从这里把潮流带向了全国,喇叭裤、尖头皮鞋、蛤蟆镜、幸子衫等流行单品都是从这里开始风靡全国的,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服装摊点、发廊无论是真是假,都高举&来自广东&的大旗,爱美的人们有了时尚的选择。
32、 1980年代兴起的婚纱摄影
婚纱照不是新事物,在解放前老上海时髦男女都会在结婚时拍一套西式婚纱照。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左&的思想作怪,婚纱照被斥为&小资产阶级情调&,全面绝迹,只有黑白结婚照。那时的结婚照是穿着普通衣服照的,简单朴素,手拿红宝书,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透出那个时代的风貌。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后终于可以穿婚纱了,结婚照由过去的半身像变成全身像,照片也变成彩色的了,增添了美感和喜庆气氛。渐渐的,婚纱影楼强势崛起,婚纱照成了如今结婚必须的选择,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装祯更加华丽精美,价格也一路攀升。
33、 硬汉打败奶油小生
文革过后,人们看厌了样板戏男主角高、大、全的形象,唐国强、郭凯敏等皮肤白皙、温文尔雅又英俊的白马王子形象开始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源于陈冲的一句玩笑话,唐国强就被冠上了&奶油小生&的称号。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一批国外的影视作品如《加里森敢死队》、《追捕》等被引进国内,观众一看,原来还有高仓健这么冷峻的男人呢!结果大街小巷,男性全都变得冷峻了,大家都觉得冷峻才是好的。奶油小生受到了冷落,唐国强更是一直到1990年代出演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一系列伟人的形象,才算摘掉了&奶油小生&的帽子。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也经历了巨大而快速的变革。
34、 国货的黄金时代
1980年代,共和国的轻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长足发展,随着人们对美的渴求越来越激烈,一大批国产日化品牌登上了爱美人士的梳妆台。新兴的品牌如:海鸥洗发膏、蜂花护发素、霞飞化妆品、郁美净面霜、上海牌檀香皂、药皂、大宝SOD蜜等广受人们欢迎,与此同时,一些解放前就存在的老牌经典国货,如谢馥春的胭脂、鸭蛋粉等等,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复兴,这是一个国货的黄金时代,但随着之后进口品牌大举入侵,这个黄金时代也很快结束了。
35、 国际日化品牌进驻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日化品牌纷纷也看中了这个人口大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1981年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签订了合资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西方美发品牌,随后,资生堂与北京丽源公司、海飞丝与广州肥皂厂纷纷展开合资计划,国际日化品牌以合资的形式试水中国市场,并为中国人未来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36、 叶继红
中国人终于认识到,原来美丽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1989年,叶继红稀里糊涂地成为首届中国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的冠军,她的名字写在了新中国的模特教科书的第一页,这是中国模特职业化的先河。随后,她演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第一任空姐形象,1990年亚运会点火仪式上东方神韵的象征。作为第一个中国名模,她的风格体现了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传统审美观,长久以来,中国模特的审美风格依然以漂亮和甜美为主。而开辟了国内模特界另类风格的吕燕,当时还是一个玩泥巴的江西小丫,她所代表个性类模特风潮还得等上十几年。
时尚复兴,向奢侈打招呼
37、 北京王府饭店的顶级奢侈品牌专卖店
尽管中国时尚界花了不少力气来扭转&奢侈就是时尚&这一错误观念,但不能怪时尚思想不够成熟的大众,1992年Louis Vuitton就来势汹汹地在北京王府饭店,创立西方时尚消费品在中国的第一家旗舰店,Giorgio Armani、Versace、Chanel、Gucci、Dior等奢侈品牌陆续跟上,中国先富起来的人逐渐明白,这世界不仅仅是劳力士和皮尔&卡丹。
还不够富但对时尚热衷的大众,便错误地将满身世界名牌当成了时尚的体现,误读其实无罪。
38、 文化衫、紧身T恤
不少在时尚界修炼成仙的时尚妖精接受采访,总会时不时地表达自己虽然热爱华服,但最经典的还是舒适有形的Tee。有设计感和时尚思想的Tee,在这个时侯的中国叫文化衫。作家王朔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谁&,犹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痞子气开始流行,连带印有被称为不健康文字的T恤衫也被炒热。比如&挣钱真累&,&没钱苦&,人们在衣服上书写自己的情绪。
紧身T恤渐渐成为一些有先见之明的男士的必备单品,中国人从紧身T恤开始,懂得了时尚需要性暗示,满身囊肉的男青年靠文化衫彰显个性,孔武有力的男人们靠紧身T恤获得更多的回头率。T恤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强烈精神特征的服装。
39、 H.O.T、吊裆裤、板鞋
1996年,街上都是水桶裤、嘻哈风服装。5个涂口红、染发的男人占据了小女生的心,H.O.T组合席卷全亚洲,韩风一夜吹起,走妖妆风格的H.O.T组合大热,让学生族迷得神魂颠倒,时尚界和演艺圈韩流来袭。满大街都是穿着调裆的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穿着不合脚板鞋的年轻人。之后哈韩的风潮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
随着乐坛上Rap风盛行,嘻哈热浪席卷时尚界。嘻哈流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品牌没什么要求,对于经济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当然,后果也是惨不忍睹的,当修炼成时尚妖精的男人们回顾当年的照片&&烧掉才是硬道理,将记忆留给那些老去的H.O.T和青春的记忆吧。
1999年之前,胡东只是解放军八一划船队的一名专业运动员。1999年4月,胡东获得&首届世界精英男模大赛中国选拔赛&冠军;1999年6月,胡东远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第七届&99世界精英男模特大赛&,荣获&99世界十大男模&称号及&最佳表演奖&。 在这之前,中国男模特的地位十分低,所有的模特比赛都是为女性而设立的,男模特只是绿叶。胡东成为了中国男模的示范人物,在之后开始发展唱歌与演艺事业。此后,模特成为了进入演艺圈的一条捷径,胡东的弟弟胡兵开始效仿哥哥的路子,青出于蓝,此后大红大紫,尽管日后成为了&胡美丽&,但中国男模第一人的称号依然屹立不倒。
41、 彩妆教父李东田与他的东田造型
李东田,中国彩妆界的第一人,他终结了中国化妆造型的电视台时代与影楼时代,亲手创立了一个更加时髦、国际化的彩妆体系。是他第一个把至今流行了十几年的烟熏妆带入了国内,也是他和摄影师冯海一起发掘了长相备受争议、后来蜚声国际的名模吕燕。1999年,他在王府井大街一间写字楼的9层,开了大陆第一家造型公司&&东田造型,发展至今,东田造型已经成为旗下拥有造型、培训、经纪、摄影、工艺品、咖啡馆等多项事业的综合性企业,而李东田本人,仍是中国造型界不可逾越的高峰。
中国式时尚的成熟年代
吸收国外时尚咨询,消化吸收,不流俗,不谄媚,中国式时尚观点成熟确立。
42、 夜场文化
在中国,夜场的鼻祖叫舞厅,然后是歌厅,中期的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迪士高和商务KTV,走过了混乱的经营年代,中国人终于知道夜场是用来干嘛的了,中国式的夜场文化成熟后,也迅速地成为了一块时尚消费大蛋糕,国外很多的优秀DJ开始频繁出现中国的灯红酒绿,各类奢侈消费品也开始在夜场找到自己的销售灵感。DJ尖叫、舞池狂跳、骰盅乱摇、绿茶喝掉。电话找不到我,请来夜场找我,我不在夜场,便在去夜场的路上。借用蔡康永的话说,如果菩萨沿途经过中国也夜空,看到一股妖气,循着妖气而下,便会看到徐熙娣那样的妖女及周围的型男们越夜越美丽。众多的夜店成为了时尚达人的夜晚聚点,将玩和交际结合在一个圈子,中国人的夜生活终于有了一点意思。
43、 Joyce Ma
黎坚惠这样讲述她记忆中的Joyce:&到了八十年代初,两大港产女作家林燕妮和亦舒各自红透半边天(刚好一人一半),各自在小说里狂捧Joyce和Swank,林爱写:&Joyce的品味是一流的&,亦舒则常有&诗韵的格调是一流的&,我就是这样知道了马太和康太的存在。&马太,就是Joyce Ma,马郭志清。
作为香港第一代时尚买手,Joyce Ma让香港人知道高级时装并非只Yves Saint Laurent、Dior、Valentino等几个熟悉得有些泛滥的大牌,Joyce Ma引进了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等新颖的、时髦的、天才的、多样化的设计品牌。一整代富裕的时尚女人们开始知道,恨不得将Chanel标志纹在头顶的名媛乃井中之蛙,香港的高级时装市场由于Joyce Ma而开始重新洗牌。
而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亲密合作,Joyce Ma将事业的重心投向了自己的家乡,上海。娘家是旧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永安百货郭氏家族,Joyce Ma坚信上海骨子里的风姿,将是中国时尚业最为重要的高级时装阵地。有人说, 没有Joyce Ma的香港,只是阔太们火拼名牌的战场。那么有Joyce Ma的上海,以此为基点,为中国的高级时装市场增添了凤凰一般的个性品味。
I.T最初是由一群热爱时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香港创始的,由一间销售外国流行品牌的小店Green Peace发展而来,成立于1988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受到了众多时装爱好者的支持和拥护1997年正式更名为现在的名字,并逐步发展为香港规模最大的时装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众多的时装品牌,素以款式前卫、多元化和引导潮流而著称,适合不同年龄和风格人士的需要,服装品类从国际高级时装到席卷亚洲的日本年轻潮流品牌一应俱全。之后又进驻大陆,深受时髦人士的青睐,并由此在年轻人中树立了引领时尚潮流的形象,成为时尚追逐者和众多明星必到的潮流圣地。
45、 旗袍、唐装复兴
王家卫这位墨镜大叔辛辛苦苦拍出复古风情的佳作《花样年华》,但众人一提及此片却眩晕于张曼玉的旗袍秀。在时尚标准越来越精细的今天,旗袍对女性曲线的极致展现,让它成为新世纪无法磨灭的时尚魅影。旗袍让21世纪的时尚又恢复了东方风情,随之,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穿唐装,更是为这股中国风添油加醋,唐装成为全球流行时尚。
46、 第一个在国内得到男士广泛认可的护肤系列
伴随着男色时代的兴起,男士的护肤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再也不是一条肥皂用四季的时代了。2001,资生堂集团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高超科技,隆重推出新男性化妆品系列-JS。高品质、全功能的男性化妆品系列JS,领导新时代自然健康的&男性美&。 品牌名称&JS&来自新时代所提倡的男性形象:俊士。并找来当红明星郑伊健代言。简便的使用步骤、齐全的产品系列、国际大品牌的研发背景、密集的广告宣传,使得JS品牌一经推出,就广受爱美男士的欢迎。
47、 男士美容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随着JS品牌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占领男士市场这一美容领域的蓝海,男士美容市场进一步的扩张与细化,男士美容系列涵盖了身体、面部、头发、香氛等方方面面,如今男士对美容产品的选择也极其宽泛,既有比较经济实惠的Nevea、Mentholatum,比较高端的Shiseido、Lancome、Biotherm,也有药妆系列的Vichy、Sens,比较奢华的La Mer、Armani等等,爱美的男士在各大时尚杂志、美容节目、化妆品广告的教育下,都形成了正确、完整的个人护理观念。男士美容在整个美容市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48、 奢侈品热
以市场经济学来说,一条&范思哲&牛皮腰带的价钱,等同于一头牛。然而现实生活中,而当你系上一条&范思哲&皮带时,那感觉和你披上一张牛皮是绝不能等同的。富起来的中国人当然知道,对奢侈品牌而言,奢侈品牌享有特殊的市场和社会地位,其无形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了。
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内地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巨大的逆转。高盛投资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中国将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买家。
49、 中国男人的隐忍形象
也说《花样年华》,21世纪初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两部华语电影就是王家卫《花样年华》和李安的《卧虎藏龙》,这两部电影的男主角梁朝伟和周润发都用纯熟的演技塑造了周慕云和李慕白的形象,这两个形象一古一今,一个职员一个侠客,但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隐忍和克制,也使得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男人形成了隐忍克制的既定印象。
50、 汉方美容的复兴
各大美容品牌在试尽了各种高科技的研发手段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古老的汉方。汉方美容,从狭义角度来看就是将传统中医记载中的各种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草药运用于皮肤护理上。一般认为,汉方保养品,所挑选的都是具有美颜功效的珍贵汉方植物,强调由内而外,所以能够从根本上呵护、修复肌肤细胞,还原肌肤最初的健康本质。各种珍稀的植物成分如人参、灵芝、积雪草、葛根等成分经过现代化的萃取技术,发挥出更大的功效,这样的护肤品也更适合中国人的皮肤、更能得到国人的信赖。遗憾的是,这一波汉方美容热潮中,还是被国际品牌如Kose、Sisley等抢占先机,国产品牌并没有很突出的表现。
51、 计文波
如果亦舒来写计文波,那这部名为《我的后半生》精彩纷呈,2007年1月,37岁的计文波成为进入米兰时装周的第一位亚洲设计师及第一个来自亚洲的服装品牌,以中国传统兵马俑造型为T型台布景,在米兰刮起一股&中国旋风&。 2008年,计文波亮相日本本土设计师占据的东京时装周。中国本土设计师终于冲击终于叩响了迈向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天堂的大门。
52、 男色消费
古时,兰陵王因面色俊美而苦恼,作战时不得不戴上面具以增添威武之气,只能说他浪费了他的美貌,放在如今,早就成为花样美男的代表。女性的经济能力与地位提高,让女性的感官需求成为巨大的市场。台湾F4长发飘飘,卸下了长久以来男性的攻击性,为痴迷他们的女人们造了一个白马王子的完美梦。《王的男人》中李俊基柔柔美而体贴,女人们欣赏完却又狠心地想,比起我家哥哥张国荣的《霸王别姬》,你又算啥。&芒果&台的&快男&、&番茄&台的&好男&,在三亚举行的2007年世界先生总决赛,成功地唤起一众 男色消费者们的热情,让她们在消费的同时乐而忘返,不知疲累。知性男、花美男、肌肉男,男色消费就是有这种好处,总有一款适合您,乖乖地消费吧。
杜鹃自己都觉得,私下里自己就是上海一小土妞,但是别人却众星拱月,好歹国人觉得杜鹃不像吕燕那样太过颠覆传统的审美观。杜鹃在2007年第一次以中国模特的身份,登上《Time》封面。杜鹃的独特气质有多么招惹国际时尚界的稀罕,看看杜鹃的成绩单便知道这姑娘有多厉害:她签约于国际顶级模特经济公司IMG,与时尚老妖Kate Moss共用同一个经纪人;从高级订制时装周和纽约、米兰、巴黎高级成衣发布,她是整个目前国际T台上最炙手可热的模特之一;而Louis Vuitton、YSLRive Gauche、Roberto Cavalli、Gap、Swarovski五大品牌同时将全球广告代言人的合约橄榄枝抛向她。尽管中国模特的前辈已经在国际模特界拼出一番天地,然而对比杜鹃的成绩,依然小巫见大巫。善于跟风的国内时尚界终于也有made in China的国际超模了,国内各大时尚活动均以请到杜鹃为荣。火到啥程度捏,前阵子杜鹃和经纪公司闹翻了,杜鹃在国内的经纪公司死活不放手,谁舍得这颗时尚摇钱树?
54、 谢峰、马可
对于年轻的服装设计师来讲,北京到巴黎,并非一张远途的商务舱机票就可以解决。国内时装界总是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论麻痹自己。西方时尚界以学习姿态吸取东方韵味,但并非国内设计师就可以将东方风情就不加转换就直接出现在国际时尚T台上。善于学习的中国年轻服装设计师早就知道中国服装设计师不能在国内固步自封,然而对于长期处于无系统、无根基思想的国内时装设计界,亮相于国际时装展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就连去巴黎、米兰等时装重镇看时装发布,也是一件很有荣耀的事情。然而在2006年,年轻的本土时装设计师们,不再是巴黎时装周台下的泛泛看客,2006年,服装设计师马可在巴黎都举行了个人发布,以纯艺术展示,被媒体惊呼穿在身上的艺术品,震惊了巴黎时装界。而另一位中国设计师谢峰带着他的Jefen by Frankie亮相巴黎时装周,4个多月之后,Jefen 07-08秋冬系列以&路&为主题,再一次出现在巴黎。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以自己的作品,犹如太极一般,打破了东方和西方高级时装的巨大鸿沟。他们自成一派,用完美的T台展示,在当代流行与中国传统之间取得平衡的成果。为中国时装设计真正走向世界,画上了最为浓重的一笔,实现了零的突破。
55、 艺术入侵时尚
时尚仅仅是流行吗?21世纪的中国不这样认为。时尚大师也许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时尚需要放弃对艺术的欣赏和拥有。21世纪的中国,缺少了艺术的时尚几乎已经等同于缺少了高雅和格调。大牌的艺术家们似乎越来越愿意把自己的创意通过时尚品牌实现商业化。2008年,Chanel与全球20位知名的艺术家进行了这个巨大的跨界命题作业,以Chanel经典的2.55菱格纹手袋为创作灵感,展出被命名为&流动的艺术(Mobile Art)&,而首站演出,则放在了中西方思潮水乳交融的时尚重镇&&香港。&流动的艺术&让参观者亲身体验艺术家们的装置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一次特殊的体验,其中包含了建筑、艺术、音乐创作和时尚等多种元素。同样是2008年,不断追求美感及进步的时尚品牌与中国艺术家们姻缘不断,一场以&迪奥与中国艺术家&为主题的展览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拉开帷幕。迪奥珍藏的60件高档服装首度走出尘封的衣柜,并由中国当代艺术家重新演绎。而迪奥品牌其他经典作品,如Dior香水、Lady Dior手提包等等,也将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这些富有创意的展品在讲述迪奥自1947年创建以来的历史故事的同时,也串联起时尚与当今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家的关系。
56、 男士Spa悄然兴起
不要以为做养生Spa是女士的专利。随着男士美容的渐热,男士早已不是美容时尚的绝缘体,做养生Spa也可以是男士的健身运动。男士再不是这些美容时尚的旁观者。2000年,SPA开始登陆上海,柔和的灯光、轻柔的音乐、雅致包间、专业的按摩手法、量身定制的Spa疗程,越来越多的男士也乐于进入这些宁静的空间,享受专业的男性Spa服务。男士Spa多以养生保养为主,它既能缓解因紧张节奏而带来的身体压力,又能为男士的仪容加分,缓解每天紧张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放松身心。
57、 势不可挡的男性整形风潮
目前,整形的市场几乎是以女性为主;广告中的女体曲线、报章杂志的女性美容话题、产品宣传手法诉诸柔性文字,这些都显示出女性是整形美容界的主力。但是据2008年一家知名整形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为1:10,已比数年前男性整形寥寥可数的情况增长许多,且仍在持续攀升中。男士整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隆鼻,按照面相说法,鼻子关系着财富,鼻形的好坏也关系着个人的魅力;双眼皮和眼袋,眼神是传达表情的重点,炯炯有神的双眼,给人自信和干练的感觉,而老化松弛的眼皮和眼袋,则显得老态龙钟;法令纹和抬头纹,人与人间的接触频繁,成功与否往往凭着第一眼的印象,布满皱纹的脸实在很难吸引人。这一数据的变化显示,当代男人对于美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
58、 个人护理领域的民族品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大国际日化品牌在中国市场凭借强大科研力量、密集的广告宣传、国际化的品牌操作手段迅速扩张,几乎占领了高中低端各个市场,民族品牌的呼声越来越微弱,一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品在打压之下或惨淡经营,或被国际大集团收购,纳入新的运营体系。拥有百年历史的化妆品民族企业上海家化是表现较好的一个,旗下品牌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的六神、美加净,又有时尚高端的佰草集、清妃、高夫等品牌。其中,佰草集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完整意义的现代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并于去年通过LVMH旗下的美妆店Sephora成功打入法国市场;而高夫则是目前唯一的国内高端男士护肤品牌。
59、 奥运掀起中国热
一场在家门口办的奥运,让运动成为时尚界最热门的名词。奥林匹克建立之初衷,就是将动感的美感展现之,褒奖之。不少时尚品牌都推出以运动为主题的限量纪念单品。更有来自顶级时装殿堂的12位设计师为奥运设计服装,Yves Saint Laurent 、Rick Owens、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等等等等。2008北京奥林匹克,不仅是国富民强的具体体现,更是成熟的中国式时尚思想的巅峰体现。
60、 时尚杂志来引导,中国男人买《L&OFFICIEL HOMMES》帐
人穿衣,还是衣穿人?《时装L&OFFICIEL HOMMES》自然在中国时尚界充当是一个更为概念先锋的角色,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本好看的杂志,更是一种时尚生活哲学的参考,引导中国男人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及感情。2008年《时装L&OFFICIEL HOMMES》重量登场,打开了中国男刊杂志迈向世界的大门,重视生活品质和拥有个性美学观念的中国男人,终于不必在国外的男性时尚杂志中寻找慰藉了。系出名门的《时装L&OFFICIEL HOMMES》当然懂得自身的优势,作为中国时尚第一男刊,超高的发行量已成为目前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一本高品质的男刊杂志。在国内时尚男刊还一窝蜂似地千篇一律做简单的时尚引导时,读者们早已经对这些做基础时尚教学的杂志厌倦了。《时装L&OFFICIEL HOMMES》认为,经济的发展和眼界的开阔,让中国男人对时尚的追求更加成熟和坚定,时尚不是奢侈品的堆积,也不是临水照花人般地自说自话,而是将内心沉静朴素的愿望,与自身和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时装不仅仅是代表男性品味及身份的标签,《时装L&OFFICIEL HOMMES》将时尚、时装当成艺术来做,高品质高水准的办刊思想,让每一期《L&OFFICIEL HOMMES》宛若一本流动的艺术品,读者接受的不仅仅是时尚大片与咨询的熏陶,更是构建中国男人的时尚世界的法宝。
(文章来源:《时装L&OFFICIEL HOMMES》,撰文/赵赵、江南、暮曦、刘铮,部分图片提供/CFP、达志)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经添升宝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6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奇yy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