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了一下进化之地2升级档,连升4级,脸算白吗

&figure&&img src=&/ff0aeea36fcc1f09d760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8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f0aeea36fcc1f09d760b_r.jpg&&&/figure&&p&1908年,首次发现恐龙的木乃伊化石。被称为“糙齿龙木乃伊”(Trachodon mummy)的埃德蒙顿龙木乃伊化石。&/p&&figure&&img src=&/dff1e653cba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ff1e653cba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c315c23c54e8bec79ced4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315c23c54e8bec79ced42_r.jpg&&&/figure&&p&盔龙(&b&&i&Corythosaurus &/i&&/b&)的木乃伊化石&/p&&figure&&img src=&/d7ca5feeef4be6498239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7ca5feeef4be6498239_r.jpg&&&/figure&&p&短冠龙(brachylophosaurus)的木乃伊化石,迄今为止保存的最好的恐龙木乃伊化石&/p&&p&&br&&/p&&figure&&img src=&/b71ead1e3b1e56cbcc9f302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b71ead1e3b1e56cbcc9f302e_r.jpg&&&/figure&&p&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达科塔”的皮肤化石&/p&&p&&br&&/p&&figure&&img src=&/f39b994b89a3c0a415ba3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f39b994b89a3c0a415ba3_r.jpg&&&/figure&&p&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的皮肤化石&/p&&figure&&img src=&/d5c6ebc27c958d57f3b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5c6ebc27c958d57f3b2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823bcfea2af97d39f1f61_b.jp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figure&&p&霸王龙的皮肤化石&/p&&figure&&img src=&/df75d900d932f250c56a43a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df75d900d932f250c56a43a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b1c814e2abe30f3c699c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2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b1c814e2abe30f3c699c_r.jpg&&&/figure&&p&三角龙的皮肤化石&/p&&p&&br&&/p&&figure&&img src=&/054a1bca40a51c2a5c5c8f_b.jpg&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9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054a1bca40a51c2a5c5c8f_r.jpg&&&/figure&&p&昆卡猎龙(Concavenator)的足鞘化石,类似与现代的某些鸟类&/p&&p&&br&&/p&&figure&&img src=&/3431baebefc89cc49f011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3431baebefc89cc49f0110_r.jpg&&&/figure&&p&巨棘龙(
Gigantspinosaurus)的皮肤化石&/p&&p&&br&&/p&&p&图片出处见水印,其余的来自维基百科。以上只是小部分恐龙的皮肤化石,其实还有许多恐龙都有保留皮肤化石。保留羽毛化石的就更多了,这里只说皮肤就先不发了&/p&&p&&br&&/p&&p&———————————————————————————————————————————&/p&&p&&br&&/p&&p&评论里有朋友提到了关于霸王龙的羽毛的问题,那么就把以前投稿微博的文章搬过来一下吧~&/p&&p&&a href=&///?target=http%3A///p/%3Fmod%3Dzwenzhan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span&&span class=&invisible&&?mod=zwenzhan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p&&p&&br&&/p&&p&&br&&/p&&p&&b&霸王龙真的长有羽毛吗&/b&&/p&&p&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人们的三观一直在被不断的刷新。霸王龙真的长有羽毛吗?这一直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近一段时间,一些羽毛霸王龙造型的复原不断的出现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p&&figure&&img src=&/b228fdb27becb4aca801d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b228fdb27becb4aca801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1ced9eee3a4b1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ced9eee3a4b1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42b7c2e141d91cc027d3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42b7c2e141d91cc027d3_r.jpg&&&/figure&&p&那么说,霸王龙真的是像上图那样一身羽毛吗?首先先不要妄下结论,先从已有的证据来找找线索。 目前发现的霸王龙皮肤印痕化石,都是呈现出的是鳞片或者是类似鸡皮的痕迹,并没有直接发现羽毛的印痕,骨骼上也并没有呈现出长羽毛的痕迹(如尾棕骨,羽茎瘤等等),如下图。&/p&&figure&&img src=&/d97a103ba0aedf1f94e7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97a103ba0aedf1f94e7a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b6679b4efcaeadbcd0baf6f_b.jp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figure&&p&&br&&/p&&p& 如此看,并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能表明霸王龙长有羽毛,至少能从鳞片痕迹猜测出即使有羽毛也不会是全身覆盖。不过从上述“带有类似鸡皮形态”的印痕可以猜测在这些部位可能长有羽毛,但也有可能是类似秃鹫那样的裸皮。那么从霸王龙的亲戚哪里能得到什么线索吗?从目前的材料看,暴龙科都没有发现羽毛痕迹的化石。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下图的样子(感谢网友Fafnir 的绘制和提供资料)&/p&&figure&&img src=&/03bb063551bff8ce0d92313_b.jpg& data-rawwidth=&809&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9& data-original=&/03bb063551bff8ce0d92313_r.jpg&&&/figure&&p&虽然暴龙科本身并没有发现羽毛的痕迹,但是在整个暴龙超科的演化树中,确实有存在带有羽毛的成员。其中被详细叙述的有帝龙(Dilong),羽王龙(Yutyrannus)二者的羽毛化石如下图。还有一些没有被正式研究的,这里暂时不提。不过这二者比起暴龙,体形要小很多。帝龙体长约1.6米,体重15-20kg。羽王龙三个标本中体形最大的个体也只有7.5米左右,体重1.4-1.8吨,差不多只有霸王龙体重的五分之一。并且羽王龙和帝龙在演化枝的位置上比较原始,生存的环境也较为寒冷。因此用这二者来证明霸王龙就一定有羽毛未免过于武断。&/p&&figure&&img src=&/c56f886a98e1_b.jpg& data-rawwidth=&1413&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3& data-original=&/c56f886a98e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47a8fb89f1cf5b7466ddb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47a8fb89f1cf5b7466ddb_r.jpg&&&/figure&&p&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往往在画师们脑洞大开的时候被忘记了。体形越大的动物,在毛发的覆盖度上会相对的减少,因为其巨大的体形本身就能产生很多热量,过多的体毛将不利于散热(当然极端环境下除外,比如猛犸象)。通过研究,霸王龙所处的环境并非是极寒气候,作为一种平均体形都有7吨半的动物,如果全身覆盖厚重的毛发,对自己的生存将是非常不利的。那些把霸王龙画成包裹厚厚羽毛的“大麻雀”的复原图基本可以说仅仅只是娱乐了。&/p&&figure&&img src=&/a916acb26a6a68d4e431210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a916acb26a6a68d4e431210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085f7d56fb3eb5ae39b39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085f7d56fb3eb5ae39b39_r.jpg&&&/figure&&p&&b&总结起来看,从有鳞片痕迹的化石可以看出霸王龙并不是全身覆盖羽毛,考虑到基本散热问题,更不会是“大麻雀”那样厚重的羽毛。不过从“鸡皮状的皮肤化石”以及本身羽毛就在虚骨龙类中的普遍性可以猜测霸王龙局部可能长有羽毛或者身上覆盖有浅浅的一层羽毛(如下图)。但也有可能是裸露的无鳞片皮肤+鳞片,就像《侏罗纪公园》里的那样。不过验证这些观点还是需要用更多的相关化石来证明。&/b&&/p&&p&&br&&/p&&p&&br&&/p&&p&&br&&/p&&p&&br&&/p&&p& 另外说个题外话,即使发现了部分皮肤印痕化石,也不能证明该物种就一定只有这一种皮肤形态。古林达奔龙(Kulindadromeus)就是个例子,同时拥有鳞片,绒毛,长毛,尾部“铠甲”状鳞片。&/p&&figure&&img src=&/a67ad333a9a2d0f0ee7dee8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8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a67ad333a9a2d0f0ee7dee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b45fa4c2de2f7d3486d7_b.jpg&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7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b45fa4c2de2f7d3486d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649ea9eca132a55e377303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49ea9eca132a55e377303_r.jpg&&&/figure&&p&&br&&/p&&p&———————————————————————————————————————————&/p&&p&&br&&/p&&p&既然说到羽毛了,那么再发一点关于羽毛化石的东西吧~&/p&&p&&br&&/p&&p&恐龙发现羽毛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第一只带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发现与1996年的中国辽西。此后基本每年都会发现1-2种长有羽毛的恐龙。这些恐龙基本都来自中国的辽西,因为这里的地质环境比较特殊,能保留羽毛痕迹,在几十年内也是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目光。&/p&&figure&&img src=&/de30473aaee7b8f6480ca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e30473aaee7b8f6480cab_r.jpg&&&/figure&&p&&br&&/p&&p&&u&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的正模标本,世界上第一具羽毛恐龙化石&/u&&/p&&figure&&img src=&/79e3f87f2e03a22af239c11d150fde75_b.jpg& data-rawwidth=&1888& data-rawheight=&2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8& data-original=&/79e3f87f2e03a22af239c11d150fde75_r.jpg&&&/figure&&p&&u&当然,中华龙鸟也不是最早的发现羽毛的恐龙。大名鼎鼎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比中华龙鸟早发现100年,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古鸟而非恐龙。近年的研究普遍认为始祖鸟属于恐龙&/u&&/p&&figure&&img src=&/f187aba0fa7ddc8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f187aba0fa7ddc8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fb9ff062a4e0f282f18ec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fb9ff062a4e0f282f18ec_r.jpg&&&/figure&&p&&br&&/p&&p&&br&&/p&&p&&u&北票龙(Beipiaosaurus),一种镰刀龙类。化石上棕色的部分就是羽毛。复原图由赵闯绘制&/u&&/p&&u&&figure&&img src=&/e0a8ba6c1bb98b8fa3eb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0a8ba6c1bb98b8fa3eb_r.png&&&/figure&&/u&&p&&u&小盗龙(Microraptor)。非常著名的拥有“四个翅膀”的恐龙,有类似鸟类的飞羽。&/u&&/p&&u&&figure&&img src=&/eb6e96ebbc71b218df80_b.jpg& data-rawwidth=&3648& data-rawheight=&2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48& data-original=&/eb6e96ebbc71b218df80_r.jpg&&&/figure&&/u&&p&&u&近鸟龙(Anchiornis ),目前为止最原始的羽毛恐龙。生活在距今1.6亿年前的晚侏罗世。而最早的鸟类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在1.31亿年前才出现&/u&&/p&&figure&&img src=&/0abee17b4be54cdc0ce16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0abee17b4be54cdc0ce16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970e4b02abcf7cc84249b5becdd8556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70e4b02abcf7cc84249b5becdd8556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c1c3b31f8d_b.jpg& data-rawwidth=&1999& data-rawheight=&1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99& data-original=&/dc1c3b31f8d_r.jpg&&&/figure&&p&&br&&/p&&p&&br&&/p&&p&&u&此前认为有羽毛的恐龙都是娇小型的,直到2012年发现了羽王龙(&/u&Yutyrannus&u&)。一种大型的暴龙超科,体重大约和一头河马差不多。复原图由赵闯绘制。&/u&&/p&&p&&br&&/p&&p&&br&&/p&&p&如何证明一直恐龙有羽毛,并不是必须发现羽毛化石。羽茎瘤,尾棕骨等也能从侧面证明该恐龙有羽毛。&/p&&figure&&img src=&/030b938b67d69ffc59ab3b4655edadd5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7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030b938b67d69ffc59ab3b4655edadd5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dde1f2adc6523acc0fe31d5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dde1f2adc6523acc0fe31d5_r.jpg&&&/figure&&p&&br&&/p&&p&&u&达科塔盗龙(Dakotaraptor),巨大的驰龙科。尺骨上有羽茎瘤,可能在前肢长有飞羽。&/u&&/p&&p&&br&&/p&&figure&&img src=&/dafb66be843a91b152cf14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9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afb66be843a91b152cf14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813baa3ce5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813baa3ce5_r.jpg&&&/figure&&p&&u&天青石龙(Nomingia),拥有尾棕骨。尾巴上应该会有类似复原图的尾羽&/u&&/p&&p&&br&&/p&&p&除了兽脚类恐龙,部分鸟臀目的恐龙也拥有羽毛。结构与兽脚类恐龙有差异。&/p&&figure&&img src=&/bd4b206d1053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bd4b206d105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d3f59ad366f7c6f67ec00ff27bc210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d3f59ad366f7c6f67ec00ff27bc210b_r.jpg&&&/figure&&p&&u&天宇龙(Tianyulong ),一种畸齿龙科。首次发现有羽毛的鸟臀目。复原图出处见水印。还有上文提到的古琳达奔龙,是近年发现的第二种有羽毛的鸟臀目。&/u&&/p&&u&&figure&&img src=&/8ddbd7414eebd25eb69ee2c_b.jpg& data-rawwidth=&1618& data-rawheight=&9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8& data-original=&/8ddbd7414eebd25eb69ee2c_r.jpg&&&/figure&&/u&&u&&figure&&img src=&/ba50cd504f6d4fe9a163197_b.jpg& data-rawwidth=&1239&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9& data-original=&/ba50cd504f6d4fe9a163197_r.jpg&&&/figure&&/u&&p&&u&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的尾部上有一撮毛发。其结构类似火鸡头部的毛发,和普通的羽毛有明显差异。&/u&&/p&&p&&br&&/p&&p&&b&———————————————————————————————————————————&/b&&/p&&p&现在来说说关于恐龙颜色的话题。&/p&&p&由于大部分的皮肤化石都是印痕,就算是木乃伊化的皮肤也难以保存颜色。不过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恐龙可以保留皮肤的颜色。目前已有5种恐龙被确定了大部分的身体颜色(以下摘自维基百科等)。分别是:&/p&&p&&b&中华龙鸟&/b&,呈现粟色、或红棕色。较深的区块主要分布于背部,较浅区块分布于腹部,而尾巴的深浅区块以条纹状排列&/p&&p&&b&近鸟龙&/b&:近鸟龙的身体羽毛颜色可大致分为灰、黑两种颜色。头顶羽毛主要呈红褐色,头顶羽毛的基部则呈黑色。脸部羽毛则主要为黑色,散布者红褐色羽毛。前肢、后肢的长羽毛则是黑、白相间,以条纹方式排列。后肢则是灰色羽毛,而脚掌、脚趾则是黑色羽毛。&/p&&p&&b&始祖鸟&/b&:部分羽毛呈现黑色&/p&&p&&b&小盗龙&/b&:有光泽的黑色,能反射出类似彩虹的光泽&/p&&p&&b&鹦鹉嘴龙&/b&:棕色。腹部颜色明亮而背部黯淡。这种色彩模式名为反荫蔽,在现代善于伪装的动物中十分常见。这也表明该物种生活在光线漫射的环境(比如森林)。&/p&&figure&&img src=&/420e58c97bc2eb272aced11d_b.jpg& data-rawwidth=&893& data-rawheight=&32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3& data-original=&/420e58c97bc2eb272aced11d_r.jpg&&&/figure&&p&&br&&/p&&p&&u&绘图者:1-3为赵闯,4为Vlad Konstantinov,5图来自网络&/u&&/p&&p&&br&&/p&&p&恐龙的颜色是如何确定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羽毛痕迹中的&b&黑色素体&/b&(Melanosomes,一种存在于羽毛、皮肤、鳞片的吸光色素)的大小、分布形态,并与现代鸟类羽毛中的黑色素体作比对,可推测羽毛黑色素体在生前所代表的颜色。&/p&&p&&br&&/p&&p&&br&&/p&&p&&b&可以看看这个视频,简介了小盗龙的色彩是怎么还原的&/b&&a href=&///?target=http%3A//www.acfun.tv/v/ac25184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D-Ed】如何确定恐龙身上的颜色 @柚子木字幕组&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除了化石化的表皮,一些恐龙标本甚至保留了&b&内脏化石&/b&。棒爪龙(Scipionyx)的标本还保留了部分化石化的内脏,并且肝脏还保留了颜色。&/p&&figure&&img src=&/1ffeab464edd47965fdc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1ffeab464edd47965fdcd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eb57a17fcbd483810cdb3fe27dc085b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b57a17fcbd483810cdb3fe27dc085b5_r.jpg&&&/figure&&p&&u&棒爪龙的标本&/u&&/p&&p&&br&&/p&&p&&br&&/p&&p&如果说,通过色素的鉴定还不直观体现色彩,那么保留在琥珀里的标本就更加直观了。今年,公布两个包裹在琥珀里的反鸟类的翅膀。这两件标本距今约9900万年前,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我们将其称之为‘天使之翼’与‘罗斯’标本”。天使之翼标本保存较好,包括了桡尺骨、掌骨、指区,以及多种不同形态的羽毛。&/p&&figure&&img src=&/1f01381eaa5cfd1d3bfe60ee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1f01381eaa5cfd1d3bfe60e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9719d7edbcd449a6901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9719d7edbcd449a6901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6feaeca8a8de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6feaeca8a8def_r.jpg&&&/figure&&p&&br&&/p&&p&&u&图片出处见水印&/u&&/p&&p&&br&&/p&&p&&br&&/p&&p&&b&一定人有问:是否能保留DNA,像《侏罗纪公园》那样提取?&/b&&/p&&blockquote&一个死亡生物的DNA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半数降解掉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21年,这个数字在极端环境下会有变化,比如永冻土中的猛犸象有不少标本能提取到DNA片段,但是,此前报道的数千万前的古DNA还存在很大争议,缅甸琥珀标本的年龄近1亿年,即便使用超高灵敏新一代DNA测序技术也几无可能获得有价值的DNA片段,因此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场景目前依旧只能留在科幻里&br&&/blockquote&&p&&br&&/p&&p&&br&&/p&&p&&b&目前就先更新到这里,如果以后有更多新发现,会渐渐补充~~&/b&&/p&
1908年,首次发现恐龙的木乃伊化石。被称为“糙齿龙木乃伊”(Trachodon mummy)的埃德蒙顿龙木乃伊化石。盔龙(Corythosaurus )的木乃伊化石短冠龙(brachylophosaurus)的木乃伊化石,迄今为止保存的最好的恐龙木乃伊化石 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
这个东西在我的专栏里也有写(突然发现不少错误的地方,我也修改了一下。)&br&&br&有人问中国的无神论者,我们的祖先是哪里来的?肯定有人不假思索的说,北京猿人啊。&p&但是讽刺的是,北京猿人在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还没有走出非洲的时候,就已经灭绝了。&b&人类到底是在全世界分别进化的,还是在一个地方进化扩散到世界各地的&/b&,直到现在也饱受争论,某些犯了“韩国病”的言论仍然还说我们的祖先一定是东亚独自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狭隘民族主义真的是对探求真理百害无一利)。但是Y单倍体以及线粒体DNA,也就是所谓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狠狠的打了”分别进化“学说的脸,无论黄白黑人种,我们之间完全没有生殖隔离,也就是说,我们连”表亲“都算不上,而是完完全全的一个物种,有着共同的祖先。&/p&&p&前面说过,地质年代的最后一个”纪“也就是我们生活的”第四纪“分为&b&”更新世“&/b&和&b&”全新世“&/b&,我们人类就是在”更新世“出现的。进入第四纪更新世(约250万--1.2万年前),地球的冰期和间冰期波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这样也导致了气候的变迁,终于猿类产生了”内部分裂“,非洲的古猿最早演变成了所谓&b&“匠人”、“能人”&/b&等等生物,这其中又分为极多的亚种,可惜能人们能耐还是不行,所以几乎全部灭绝了,只有一小部分能人逐渐进化成为了——&b&“直立人”&/b&。&/p&&p&用欧洲的说法,整个更新世发生了多达5个的冰期,要知道整个中生代或许都没有这么多的冰期,而短短的一个更新世就陆续发生了——&b&多脑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b&&b&和玉木冰期&/b&(用欧洲的叫法概括全世界冰期)。冰期的地球只有低纬度地区还算温暖宜人(非洲),也就是说只有在两个冰期的期间也就是被我们称为”间冰期“的时候,动物的春天才能到来。直立人们也一样,他们在“间冰期”陆续走出了非洲,寻找更广阔的天地。&br&&/p&&p&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的一种,可惜的是,这群人走出非洲之后就开始”不思进取“了,人家在周口店每天过得也挺开心,没事和鬣狗斗一斗,杀个同类喝点脑髓什么的,最后搞得一直也没有什么大进化。一批又一批的直立人在间冰期走出非洲,最后又在冰期被冻成狗,慢慢的灭绝掉了。&/p&&p&在里斯冰期之后的间冰期中,一种粗手大脚的物种开始走出非洲,人家基本已经站在非洲人圈的顶峰了,所以希望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随后人家就去了欧洲,在那里发展出了一个个部落,让欧洲的小动物们闻风丧胆,他们甚至认为这个世界以后一定是他们的了,可是不久之后,寒风就开始袭来了。&/p&&p&终于到了更新世的最后一个冰期——玉木冰期了。这次冰期被我们称为”末次冰期“,开始于约11万年前,下面说的,就是玉木冰期的故事。&br&&/p&&p&&b&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各种肤色,各种长相的部族,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b&&/p&&p&这次冰期来的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就算小动物们快乐的大家园(雾)非洲,也开始气候逐渐恶劣,在加上东非地区猛烈的地壳活动,所有的小伙伴们都开始惴惴不安。&/p&&p&终于有一批除了脑袋其他地方都很纤细的物种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非洲了,猎物缺少,草木枯萎,自己本身赖以生存的采集和围猎已经维持不了生活了,并且饥饿的食肉动物门还一直盯着瘦小的他们,所以他们决定,走你!&/p&&p&(插一句,如果对这段时期感兴趣的同学推荐看一本书——出非洲记,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从Y染色体的基因溯源和语言演变的角度推测人类在玉木冰期的迁徙史,不过有的地方还是比较晦涩,所以我就用比较易懂的说法来讲了)&/p&&br&&p&别忘了,在这群人走出非洲之前,前面说到的一群“表亲”已经走出了非洲,并且逐渐生活在了欧洲,而且人家经受住了不断变冷的气候的考验,长了一身毛不说,还能取火盖房子,粗手大脚的捕捉猎物,这群人就是被我们成为&b&“尼安德特人”&/b&的物种,有一种说法也叫他们&b&“早期智人”&/b&,也就是说除了他们骨骼惊奇,你把他们的孩子领到家里,几乎也是可以和大家一起上学的。&/p&&p&可以说,我们现在用来判断人类祖先的基因,一般是利用Y染色体的基因,这是一种只存在于男性体内的基因。并不是歧视女性,而是只有男性的Y,才能从我们的第一个祖先,穿越万年一直留存在每一个男性的体内。所以后面的基因代号,也都是伴性Y的基因。&/p&&p&而我们的祖先&b&“晚期智人”&/b&,长相本来就千奇百怪,而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也面临着非常残忍的自然选择,而留下来的物种,就是突变后被自然“留下来”的幸存者。&/p&&ul&&li&晚期智人是造物神奇的馈赠,他们身体并不强壮,却要打猎采集跋涉,慢慢的他们的体毛退化,全身光溜溜的,却进化出灵长类少有的皮下脂肪。灵长类生育力低下,而晚期智人变得几乎没有发情期,&b&雄雌全部都有性快感&/b&,可是随时随地的性交,这也是所有动物中少有的奇迹。&br&&/li&&/ul&&p&对下面的问题,我们就要应用到“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了,大家都知道,精子和卵子都是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会减半形成的“单倍体”,一代一代的生殖受精会导致基因不停的重组,但是父亲那边带来的Y染色体却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换句话说,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推测出他最早的那个父系祖先是谁,所以通过分析Y染色体的若干突变节点,人们在研究中就设立了&b&ABCD——R&/b&的代号,通过这26个字母的顺序,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代号看出来整个人类的大致演变过程。&/p&&p&当然,其实不仅仅是父系的Y染色体,我们知道虽然父亲的精子只是一个带着尾巴的遗传物质,但是母亲的卵子可是个实实在在的细胞,里面也是有细胞器的,细胞器里面的“线粒体”里面也存在着特有的mtDNA,而卵子受精开始分裂形成胚胎时,这个线粒体的DNA就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从一个人身上就能很容易推断出多少代前的母系,不过相比Y染色体,mtDNA相对并不稳定,所以突变的概率也很大,这为我们追根溯源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把mtDNA和Y染色体的研究进行结合,我们才会推断出更合理的研究路线,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p&
12万年前,晚期智人越来越多,他们觉得非洲的资源已经让他们坐不住了,最终这么一批人走了出去,按照单倍体基因来说——Y染色体单倍群突变为&b&A-M91,B-M60&/b&和&b&M168(这个代号很重要)&/b&&br&&br&&p&随后&b&M168&/b&内部分裂,突变为 C-M130、D-M174、F-M89。我们简称为&b&C、D、F&/b&。*3&/p&&p&&b&为什么分裂?因为没资源,因为生活苦,其实之后说的每一次分裂都是如此。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多种多样的人类,凛冽的寒风让它们踏上未卜的征途。而留下来的,就是我们。&/b&&/p&&p&10万年前,C、D走出了非洲,但是他们胆子还不是很大,所以就沿着东非的海岸线走,一直走到印度洋沿岸,最后进入东南亚地区,逐渐向内陆扩散,最终占领了东亚地区。&/p&&p&这群C、D人也就是被我们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或者“棕色人种”的一类人,有一部分我们也可以叫他们&b&“矮黑人”。&/b&可以说他们身上很大保留了现在人类共同祖先的特征。&/p&&figure&&img src=&/1bfe464084bdbcedbc164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1bfe464084bdbcedbc164_r.jpg&&&/figure&图
澳大利亚人种(矮黑人) 可以看出,他们头发偏直,嘴唇比黑人薄,肤色偏轻&br&&p&这群人在新大陆上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快活。别忘了,留在非洲大陆的A-M91,B-M60,E-M96也就是现在黑人(尼格罗人种)的祖先,实际上尼格罗人种只不过是个泛称,他们内部有着很大的分化,差异甚至大于我们这些走出非洲的人们,不过南部非洲在文明史上确实远远逊色于亚欧大陆,所以在这里也就不作为重点去讲了。&br&&/p&&br&&p&所以就当人家矮黑人在沿海地带逐渐深入到亚洲内部的时候,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祖先&b&“&/b&&b&F-M89”&/b&(以后简称F)还在非洲摘果子打猎玩呢。&/p&&p&时间逐步到了&b&7万年前&/b&,末次冰期的寒风越来越凛冽,这群C、D由于装备落后,魔法属性也不行,逐渐就要闹不住了。&/p&&figure&&img src=&/eb81b1a94628b40edfb45f716fae5bb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eb81b1a94628b40edfb45f716fae5bba_r.jpg&&&/figure&图 迁移到了东亚的C人,逐渐也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也算是为后来的蒙古人种(黄种人)的产生埋下个伏笔吧。图 10万年前——7万年前第一世代人种C、D人种的迁徙,迁移到了东亚的C人,逐渐也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也算是为后来的蒙古人种(黄种人)的产生埋下个伏笔吧。&br&&ul&&li&&b&F&/b&们的时代到了*3&br&&/li&&/ul&&br&&p&&b&F-M89&/b&,这个看起来枯燥的数字,其实就是我们的亚当。F种类的长相现在只能根据新几内亚的原始人种推断,应该是皮肤更白皙,为应对干燥气候鼻梁更高,眉弓更深的一类人群。&/p&&p&F在非洲逐渐壮大,由于日渐干燥寒冷的气候激发了整个族群的饥荒和混乱,终于他们走出了非洲,众所周知,非洲和亚洲唯一的一条通路,就是著名的”巴勒斯坦地区“。他们逐渐穿过这个地区,走入了广阔的亚洲,但是和他们的表兄弟C、D矮黑人不同,他们走的是内陆地区。&/p&&p&F们率先进入了离巴勒斯坦最近的两河流域,随后他们就扩散到了伊朗高原、印度河沿岸,遇见了他们的表亲矮黑人们,他们发现这群人安居乐业生活的非常好啊,但是那时候的人可不知道先来后到,常年的迁徙让这群人战斗力爆表,F们不断把矮黑人驱赶到更边缘的地区。可是好景不长,本来这两河流域气候就干燥,加上冰期不断加重,慢慢的这地方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他们决定,继续跑路。&/p&&ul&&li&&b&所以我们将F定义为,“亚欧群体”,语言原始,还未成体系。&/b&&br&&/li&&/ul&&br&&p&F人群突变为——G-M201、H-M69、&b&J-M304&/b&,因为气候越来越寒冷,这些人皮肤越来越白,鼻子越来越高,他们逐渐扩散到周边更广大的地区,进入到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意大利半岛这些比较湿润的地区。而J-M304(简称J),就是我们俗称的&b&“闪米特人”。&/b&而G、H逐渐的和印度半岛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b&达罗毗荼人&/b&的祖先。&/p&&ul&&li&可以说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族群不断形成&b&“语言”&/b&的时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这群人在非洲老家待着的时候,人不多,交流也并不广泛,所以语言仅仅是一个“雏形”,随着族群支系不断扩大,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部族之间的交流已经不是部族内打猎时候的“乌拉拉拉拉”了,所以各式各样的原始语言就在这个时候逐渐丰富了。&br&&/li&&/ul&&br&&p&前面说的&b&J&/b&--闪米特人,在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古老的&b&“原始闪米特语”&/b&,包括我们现在对阿拉伯、希伯来、古埃及甚至埃塞俄比亚语言这些“闪语族”的研究,都能发现这些闪米特语言的古老痕迹。&/p&&ul&&li&F除了这三个盘踞在地中海周围的G、H、J之外,逐渐的又分化出两个分支,&b&I、K&/b&。&br&&/li&&/ul&&br&&p&&b&I&/b&这个族群剑走偏锋,他看热乎点的地方已经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就跑到更为寒冷的地方,分布到了寒冷的北极圈周围,结果他们发现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多的棕色人种C了,结果很简单,融合之,大家一起度过寒冷的严冬,这就是北亚“爱斯基摩人”的一部分祖先。&/p&&p&看我说得轻松,其实这个过程已经整整持续了2万年了,这群F的分支们在亚洲大陆不断扎根,因为冰期越来越严重,他们变得越来越白,眼窝越来越深,已经和现在的白种人很类似了。&/p&&p&现在的时间是&b&5万年前。&/b&&/p&&p&前面说的&b&K(也叫K-M9)的时代到来了,&/b&K这个族群也慢慢的发展出自己的语言,这是和他们的表亲J-闪米特人完全不一样的语言。K开始向东迁徙,因为这个地区已经很饱和了,他们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结果往东一去,他们看见了一个祖祖辈辈都没见到的巨大高原——&b&帕米尔高原&/b&(我之后还会总提到这个地方)。&/p&&p&如果把整个亚欧大陆看成一个岛屿,那么帕米尔高原就是这个岛屿的山峰最高点,帕米尔高原年代十分古老,面对着新生代才逐渐形成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可以不屑的说一声——你也配姓赵,我才是世界屋脊。(现在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是帕米尔高原的),帕米尔高原由喀喇昆仑山脉(中国新疆)、兴都库什山脉(阿富汗)等大山交汇而成,常年寒冷干旱。&/p&&ul&&li&所以K们是肯定不会选择过这个高原的,所以他们选择,还是往西去吧,虽然冷点,总被高原反应吐死强(雾)。&br&&/li&&/ul&&br&&p&K在帕米尔闹不住了,一部分K开始跑到了印度地区,他们终于发现了多年前就来到这个地方的矮黑人们,K开始对矮黑人进行不由分说的吊打,矮黑人开始和K融合。剩下的K分化成了N、O两个部族,一部分N、O进入了两河流域,有一定可能就是后来所说的“苏美尔人”的一部分祖先。而还有一大部分N、O顺着印度进入了湿润潮湿的东南亚。&/p&&p&剩下一部分&b&K&/b&分化成为&b&P&/b&27部族,他们在这一片肯定也闹不住,于是开始向西边的草原扩散,终于到了3.5万年前,他们逐渐跑到了&b&中亚的里海高加索山一带&/b&(不是海,是个世界最大的内陆湖)&b&,&/b&这地方虽然寒冷干燥,但是地盘很大,所以他们逐渐的开始了一种新兴生活模式——&b&游牧&/b&。这个人群就是后来被称为&b&R&/b&的人群,后人给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b&高加索人&/b&。&/p&&ul&&li&&b&P、R们的语言,可不得了,我在这里暂时命名为——中亚游牧语言。&/b&&br&&/li&&/ul&&br&&br&&p&也就是此时,一批神奇的晚期智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克罗马农人&/b&进入了欧洲大陆,逐渐的驱逐前面说过的,粗手大脚的“尼安德特人”,3万年前冰期已经越来越严重,欧洲就更是如此了。尼安德特人的族群就在克罗马农人的攻击、传染病、武器技术的多重碾压下,逐渐的灭绝了。可能有人问,那克罗马农人到底是哪个人种啊。其实这个争议非常的大,根据有限的DNA调查,只能近似的推断为&b&F人种(不会忘了吧,就是那个最早的部族)的一部分&/b&,只不过克罗马农人在后来的R人的攻击下,不断消亡同化了,不过这是后话了,这个时代,克罗马农人逐渐占领了欧洲大陆,世界已经属于“晚期智人”了。&br&&/p&&figure&&img src=&/0b68fb24c0da231fdee7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0b68fb24c0da231fdee70_r.jpg&&&/figure&图
尼安德特人。&figure&&img src=&/472e03c13f5ea0ba19ccfe026bb84e96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472e03c13f5ea0ba19ccfe026bb84e96_r.jpg&&&/figure&图
克罗马农人
从复原图上能看出来一些早期F人种的特点。&p&西方世界暂时就是这个样子了,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p&&p&前面说了,K人种分离出了N、O,两个人种。天气还在变冷,怎么办,继续往南边去,前面说了,&b&6&/b&--&b&5万年前&/b&N、O进入东南亚,他们遇见了很早就在东亚生活的的C系人,原来C系人已经在东亚逐渐突变为下面长相的人种了。&/p&&br&&br&&figure&&img src=&/636fd3594282aebd3c1c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36fd3594282aebd3c1cf_r.jpg&&&/figure&图 广西柳江人,已经可以看出很强的黄种人特征了,其实这种样貌突变的偶然性非常的强,根据同位素判断,这群人最早10万年前最晚6.7万年前就生活在广西了。&br&&br&&p&也就是在这东南亚,N、O人很有可能在那个生存极难的时代,大量的屠杀了C系的东亚土著男性,并且获得女性资源,融合进化出了一个新人种。&/p&&p&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近两万年,一个新的人种——黄种人大体特征正式形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矮黑人进行了毁灭性的屠杀,想当年F、H们对待印度的矮黑人,顶多也就是把男的杀了或者进行融合。可N、O黄种人不一样,他们直接灭族。最后可怜的矮黑人们只能逃跑。&/p&&ul&&li&这个时候已经是2.5万年前了,已经接近玉木冰期的最高峰了,海平面下降,大片的陆地开始裸露出来,一次最后的大迁徙就要开始了。&br&&/li&&/ul&&br&&p&黄种人本来就分为N、O这两个表亲,结果表亲也不和,人类爱撕逼的本性暴露出来了。&/p&&p&这群人逐渐分成了——沿海支(O1)、内陆支(O2)、乌拉尔支(N),乌拉尔支的N和O们撕逼不成,遂向北迁徙,甚至一直到了北欧的芬兰,不过这也是后话了。而大陆残留的D系矮黑人,他们在冰期和外来人种的两方面压迫下,向北走到了一片神奇的“地狭”(其实就是现在的库页岛),然后就绕到了一块从来没有发现的陆地,这片陆地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b&这群矮黑人也就是日本人的祖先之一&/b&,至此矮黑人除了藏南、印度、日本,基本就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而剩下的一小部分跨过还是陆地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br&&/p&&ul&&li&剩下&b&沿海支O1黄种人&/b&,又叫”&b&百越——南岛&/b&“人,他们逐渐从东南亚进入华南地区,在东南丘陵里愉快的生活下来。&br&&/li&&li&而&b&内陆支O2黄种人*3,又叫”&/b&&b&百濮民族“&/b&,这是黄种人最大的一个部族,分支也非常的多,他们逐渐分布在云南缅甸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地区。&/li&&/ul&&br&而与此同时,在中亚游牧的R也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迁徙,他们在游牧的过程中,其中一波就杀到了东边,越过帕米尔高原,发现了一个高高的天山,这群人也就是被我们称为——&b&吐火罗人&/b&的民族,而剩下的西支,就更是开始了星辰大海的旅程,这也就是之后要说的,原始印欧人的迁徙。&figure&&img src=&/82ab64da50dcc77efd5e10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3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b&图
最原始的白种人之一“吐火罗人”&/b&&br&&p&时间的车轮就这样的滚到了&b&1.2万年前&/b&,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的”玉木冰期“到达了顶峰,&b&物极必反,坚冰的消亡开始了,更新世结束,第四纪进入——全新世。&/b&&/p&&br&&figure&&img src=&/73c6a7ddb32_b.jpg& data-rawwidth=&1867&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7& data-original=&/73c6a7ddb32_r.jpg&&&/figure&&p&&b&图
7万年前开始的第二世代人种F的迁徙过程 黑色为第一世代人种残余&/b&&/p&&br&&p&有人问你前面说了那么多,我就想知道,汉族怎么来的,藏族壮族怎么来的,欧洲那些日耳曼凯尔特什么的怎么来的,不要急。承接上一部分,进入全新世,这些族群就要逐渐产生了。&/p&&p&时间的车轮终于到了1.2万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0000年“&/p&&p&漫长的冰期终于走到了尽头,寒冰开始融化,但是融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准确的说,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我们今天。间冰期虽然带来了温暖,但是气候的剧烈变化,尤其是融化的大水开始蔓延到大陆的每一个角落,洪荒时代拉开了帷幕。&/p&&p&由于气候变暖,华北平原开始逐渐”解冻“了。&/p&&p&华北平原本来是第四纪形成的”华北盆地“,而且面积远没有现在的庞大,经受过多次的”海侵“。后来因为多次的冰期间冰期,古黄河,古海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渐沉积造陆,沉寂了成百上千米厚度的”沉积层“,华北平原形成。&/p&&p&其实就在很近的战国时代,连云港地区还在大海之下。&/p&&p&所以虽然坚冰逐渐融化,东南亚地区变得越来越热,1万年前前面提到的&b&西部内陆支百濮民族(O2&/b&求别忘&b&)&/b&通过贵州、四川这条路线北上,由于族群继续变大,最后又不得不分裂了。&/p&&p&O2的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川东、北达豫南豫中、东抵鄱阳湖的广大地区),形成所谓&b&南蛮&/b&集团的一支&b&,他们和自己的表亲“海洋黄种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越(O1)”民族有一定的交往和融合&/b&。&/p&&ul&&li&而山东一带一直是丘陵地区,所以世界的老住户C系人就愉快的生活在这里,这群人融合了一定的苗瑶,当然也和百越苗瑶都有一定的融合。&br&&/li&&/ul&&br&&p&剩下的一批就只能找别的地方了,结果他们发现北边的这华北平原着实不太适合住人啊,气候不好不说,还动不动就有大河决个口。并且这地方没有大山,挺不适合过采集打猎的生活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p&&p&他们穿过川西,直接走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然后定居在了祁连山周边(甘肃青海),他们觉得这是个追逐牛羊的愉快小天地(雾),于是就拿这地方当了老家。&/p&&ul&&li&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b&古羌人&/b&,基因Y单倍体被称为(O3)的部族。&br&&/li&&/ul&&br&&p&古羌人疯狂的屠杀了早就来到过这片大地的棕种人C们,这些C们怎么能比得上越过山川大海和人山人海的古羌人,于是基本被灭族了。&/p&&p&而这个时候古羌人已经有了比较成体系的语言了。&/p&&p&而前面说过,O系黄种人的表亲乌拉尔系黄种人N已经很早的进入到了更为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了,在这种寒冷的地方,N只能和土著C们融合起来,随后又陆续的有在羌人内部斗争中出问题的O3继续向北方跑,其实这都和流放差不多了。&/p&&p&终于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一个崭新的民族诞生了,这也就是融合了N系黄种人,C系棕种人,O3系黄种古羌人,这也就是后来——&b&阿尔泰民族的前身&/b&。&/p&&p&到了2万年前,O3继续分化,O3中脱离出O3d南蛮(苗瑶)人,他们逐渐进入贵州广西一带,和百越出现了接触。&br&&/p&&br&&ul&&li&但是终于有一群人没有放弃,不知道走了多远,竟然又发现了曾经被他们驱逐的D们,原来他们也走到了这个孤立的新大陆——美洲大陆,成为了美洲土著的前身,只可惜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因为融化的洪水,让这条大陆桥彻底成为了”白令海峡“,美洲大陆彻底从世界上孤立出去,这也造成了奇葩的印第安“美洲文明”的诞生。&b&我们给这群黄种人一个标记“Q”&/b&,Q的分布其实非常广,整个北亚和美洲大陆都是人家的踪迹,这其中就有现在的“楚科奇人”“雅库特人”包括爱斯基摩人,甚至包括后来的匈奴,也和这群人又极大的渊源。&br&&/li&&/ul&&br&&p&当然了,还有一群闹不住寒冷的N系人,一支往西北走,希望能看到温暖的大海,这群人也就是后来芬兰人的重要祖先,我们现在分析芬兰人的血统也会发现,他们的父系主要就是N和I这两个构成。但是肯定有人问,你不是说N是”乌拉尔系“黄种人么,是的,这批黄种人还有一大批进入了&b&俄罗斯的乌拉尔山(亚欧分界线)&/b&一带,融合了前面说的,最早在北亚生活的,F祖先分裂出去的”I&种人,形成了混合民族&b&”乌拉尔人“,这也就是匈牙利和芬兰主体民族的前身,他们的语言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乌拉尔语系”(有争议)。&/b&&/p&&figure&&img src=&/ac4ac2fa1_b.jpg&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figure&&b&图
可以看出来 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的距离,没有我们想象的远 在冰期末期时,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大陆桥&/b&&p&在基因学不发达的时候,就有人觉得北亚的黄种土著的语言和美洲印加人的语言有很大的相似,但是却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有这种相似,可是这群人就这样的保留下来了最古老的黄种语言。&/p&&figure&&img src=&/9aa07092bc3efb92a72a4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9aa07092bc3efb92a72a4_r.jpg&&&/figure&图
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类遗址 可以说山顶洞人,本质上和北亚人以及美洲土著的关系更为紧密。而我们和柳江人的关系更为紧密。&p&阿尔泰民族变得越来越适应寒冷,身材变得魁梧,面部脂肪变厚,我们称之为——北亚黄种人。他们的语言也被称为——&b&古阿尔泰语言,&/b&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部族的复杂语言,虽然都是黄种人的语言,但是和古羌语已经基本没有关系了。&/p&&p&我们把目光转&b&帕米尔高原&/b&西边的土地。&/p&&ul&&li&P和P的分支R们也要开始分化了。&br&&/li&&/ul&&br&&p&现在的时间是,7000年前。&/p&&p&寒冰继续融化,滋润了曾经被冰冻的欧洲大陆,中亚恶劣的环境已经越来越不能维持P的分支R们了。&/p&&p&终于,R们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figure&&img src=&/9b7e48c8f1a418ab9fb75cf65db61c2f_b.png&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9b7e48c8f1a418ab9fb75cf65db61c2f_r.png&&&/figure&图 “R”单倍体型(R Y-DNA)的分布密度,暂时不看后来被影响的美洲。&br&&p&其实在分子人类学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就发现印度、伊朗人的梵语和波斯语,听起来和欧洲人的语言极其相似,1786年,英国一个很有名的语言学家&b&威廉·琼斯(&/b&William Jones)发表了著名的“亚洲学会3周年成立演说”,他更是直接发展了荷兰那边的学说,直接说&b&梵语、拉丁语、希腊语&/b&中间可能存在一个“原始语”,举个很简单的梵语例子。&/p&&br&&blockquote&父亲
母亲māt? 兄弟 bhrāt?
姐妹 svas? 儿子 sūnu 女儿 duhit?
民众 manu 名字 nāman&br&&/blockquote&&p&所以说这东西就很神奇了,威廉·琼斯一辈子开始悉心钻研梵语,在生物学不发达的时代,语言或许是能带我们追祖溯源的最好方式了。&/p&&p&随着这两位开山鼻祖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德国人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当中,人们从“比较文学”中逐渐衍生出“比较语言学”这种更针对历史上的各民族语言发展以及文学发展的更细分的学科,这一方面德国语言学家&b&奥古斯特·施莱谢尔&/b&(August Schleicher)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觉得,非常有可能有一种&b&“原始印欧语”&/b&,也就是Proto-India-European,这个简称&b&PIE&/b&,其实就包括“proto”里pro—这个成分,在这一系列“印欧语言”里也都是“先、向前”的意思,。&/p&&ul&&li&当然了也有个语言学家持有相反的意见,同样是德国的语言学家约翰内斯·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就提出了著名的“波浪理论”(wave model),他认为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多是互相影响的,两个没有源头的语言很有可能如同波浪一样互相交汇,最终集聚到一起趋同,这个说法提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直到后来分子人类学的出现,人们发现整个使用印欧语系的族群中,全部拥有大量的Y染色体单倍体型R的标记,而R1a1更是占有绝大多数(可以关注我的另一个专栏“祖先”。),从这一方面来讲,印度、伊朗、欧洲大多数民族,应该是拥有一个共同祖先——原始印欧人的,“原始印欧语”应该真的存在,现在的问题就是,这群人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li&&/ul&&p&在分子人类学流行之前,对于印欧人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但是这个时候的假说也绝对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就比如德国人就认为印欧人那已经是来自他们高贵日耳曼人的老家北欧地区的,而三哥自然当仁不让的没照镜子就认为原始印欧人是从印度出来的,当然了还有一些假说认为原始印欧人来自“亚美尼亚”也就是现在一个在伊朗西北边一个挺没存在感的国家(古代很厉害)。&/p&&p&但是如果说考古学里证据比较硬的,还是——“坟冢假说(Kurgan hypothesis)kurgan来自突厥语。”,坟冢假说是通过在整个亚欧大陆考古,发现了一条很明显的“坟冢化”路线,也就是说人们在整个中亚草原上发现了大量的坑葬模式的坟冢,里面出土的陶器、战车等有着一条很明显的发展路线,下面的名字建议别记“囧”。&/p&&ul&&li&最早发现的就是,坟冢甲(Kurgan I):伏尔加河流域,前4-3.5千年,比较有名的就是萨马拉文化。&/li&&li&坟冢乙、丙(Kurgan II–III):前3.5-3千年,著名的“斯莱德聂斯多格文化”里已经发现了早期的两轮战车,这个时候已经在西欧和北欧发现了有明显坟冢化特征的绳纹陶器。&figure&&img src=&/c3adcfa1e9c872eaee30_b.jp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figure&&/li&&/ul&&br&图
坟冢假说的重要追踪物——双耳细颈椭圆尖底陶器文化以及绳纹陶文化。&br&&ul&&li&坟冢丁(Kurgan IV):坑墓文化已经迅速发展,前3-2.5千年。整个乌拉尔河到罗马尼亚都发现大量遗迹,南欧中欧地区被坟冢化。&/li&&/ul&&p&当然了之后还有&b&安纳托利亚&/b&假说,也就是说原始印欧人来源于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但是随着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坟冢假说所推断的迁徙路线还是相对吻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p&&figure&&img src=&/e9600aca5b09d73f26e5d9d7c3a5d952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e9600aca5b09d73f26e5d9d7c3a5d952_r.png&&&/figure&图 坟冢假说推断的“原始印欧人”的起源,原始印欧人本来是高加索山以北的一个游牧民族,这群人广泛地分布在现在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带,长相高鼻深目,随后很有可能因为全新世气候的不断变化,这群人在这片草原里出现分裂,西支大量进入欧洲,甚至扩张到终日难见阳光的北欧,而东支逐渐进入到伊朗阿富汗一带,最终进入印度。&br&&ul&&li&如果按照分子人类学,就是这样的——R分成了两波,我在这里称之为R1a和R1b,Ra留在了里海继续游牧,这也就是后来俗称的——&b&“雅利安人”。&/b&&br&&/li&&/ul&&br&&p&而R1b却分成三路进入欧洲,第一波从南路进入欧洲,一路占领了欧洲的两个小半岛“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这也就是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前身。&/p&&p&第二波进入欧洲大陆西中部,占领了现在法国德国等大部分地区,最后又驱逐了伊比利亚(西班牙)的克罗马农人,随后又进入了“不列颠尼亚”岛,占领了大半欧洲,我们称他们为&b&“凯尔特人”&/b&。&/p&&p&第三波进入欧洲北部,一部分占领了寒冷的&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一部分占领了波兰一带的东欧平原,这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b&“日耳曼人”“斯拉夫人”&/b&。&/p&&ul&&li&这几个部族从长相到语言上都产生了大分裂,北部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慢慢的变得蓝色眼眸,更高的眉弓和鼻子,皮肤越来越白。中西部的凯尔特人红发浅眼眸,白皮肤。而地中海沿岸的部族,和他们中亚的亲戚一样,黑发黑眼眸,肤色也偏黑。&br&&/li&&/ul&&br&&p&就像前面说的,因为这几种人都是从高加索山迁徙而来,我们称他们为——&b&“高加索人种”&/b&,因为他们全部来自于中亚一带的&b&R,由于后开这群人广泛的分布在欧洲,西亚甚至印度,我们就将这些R的后代成为“印欧人”,他们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印欧语系”。&/b&&/p&&p&&b&就这样到了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6000年前,气候越来越温暖。各自找到新家的人类开始快速繁衍,“新石器时代”的光辉开始了。&/b&&/p&&p&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开发出了一个叫做&b&“石叶”&/b&的神奇物品,石叶是制造石器的石器,也就是说我们终于可以“间接制造”而不是“直接制造”石器了。&/p&&figure&&img src=&/a4fe4de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4fe4debc_r.jpg&&&/figure&&p&&b&图
石叶&/b&&/p&&p&&b&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发现用火烧过的泥巴竟然像石头一样的坚硬,就这样,陶器的发明,造就了新石器时代的产生。&/b&&/p&&p&&b&但是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时间是不尽相同的,正是因为在大冰期,有的人先抢到了好地方,有的人只能一直迁徙,所以导致了文明出现的早晚不同,但是和人种智慧,没有任何关系*3&/b&&/p&&p&前一篇已将讲了,由于两河流域(伊拉克周边)的西亚是F们最早进入的地方,所以分支众多,在加上后来的N、O西支内迁,这个地方造就了交融安定的文明。西亚地区10000年前就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方除了在周边干旱地区游牧的&b&“闪米特人”&/b&(前面说过,F的一个白种人分支J),N、O的西支建立的苏美尔文明越发的繁荣,农业文明也极早的在两河流域产生,前7000年左右,这里已经开始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甚至还有猪骨。著名的&b&耶利哥遗址&/b&,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b&“半地穴式房屋”&/b&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可以说就是全世界人民都跑来跑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有了超越时代的文明了。&/p&&p&埃及一带的古F人种一直没有太多的迁徙,除了融合一些自己的子孙部族之外,一直稳定的发展,随着间冰期的融化,尼罗河水定期泛滥,随着就隔着一个巴勒斯坦的邻居苏美尔人,文明之花的盛开就不远了。&/p&&ul&&li&所以这两个地方率先出现了&b&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尤其是到了&/b&前6000年,西亚各地出现陶器甚至彩陶,终于产生了“灌溉农业”而不是靠天吃饭,随后的考古调查中还发现了铜扣针等小金属物件,也就是说北边的原始印欧人还没有西迁的时候,人家已经进入&b&“铜石并用”&/b&时代了。&br&&/li&&/ul&&br&&p&而印欧人西迁之前,也就是前5000年,印欧人也逐渐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且将这些技术带到欧洲,但是要很大的落后于其他文明了。&/p&&ul&&li&那么回到东方,&b&O3&/b&系&b&古羌人&/b&这个时候还在甘肃青海愉快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么?&br&&/li&&/ul&&br&&p&正是万年前原始黄白种人K分裂出N、O并且穿过帕米尔高原的时候,东西方的两个部族就开始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了。&/p&&ul&&li&东方人确实没有两河流域那么好的条件,前面说了,华北平原是个巨大的冲击平原,一直在造陆,从来没停止。现在正是全新世的间冰期,华北平原总是河水泛滥。所以这群古羌人就只能生活在华北平原的边缘地带(甘肃、陕西、辽西)一带,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安定,气候不好但也不差。&br&&/li&&/ul&&br&&p&&b&前5800&/b&年,&b&甘肃天水&/b&终于出现了可以称得上是新石器文明的文化——&b&大地湾文化&/b&,这个文化也代表着羌人最早文化——&b&仰韶文化&/b&的诞生。&/p&&p&羌人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一个的母系氏族,是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文明,羌人在“狗尾巴草”,对就是我们常见的“毛毛草”里,择优培养出了“粟”这个作物,但是粟的产生要远比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要晚,&b&前4000&/b&年左右的&b&仰韶文化——半坡遗址&/b&才发现成规模的粟的栽培。&/p&&p&前4000年左右,羌人迁入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内蒙东辽宁西)一带,这时也出现了非常发达的——红山文化,这也是个能和仰韶文化媲美的神奇文化,这个文明和仰韶文化不同,他们更注重&b&“图腾崇拜”,以及玉器雕刻&/b&。而他们又是什么人呢?&/p&&p&而正是农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羌人终于可以有效地利用华北平原这片神奇但不安定的土地了,这些人开始直面洪荒,利用洪荒。&/p&&p&而甘肃和青海这一带的羌人老家,却因为间冰期的季风气候不能深入变得越来越干旱,也就是在前4000年——前3000年的时候,华北平原进入一个少有的稳定器,羌人内部出现了大分裂。&/p&&p&农业化的羌人开始逐渐进入&b&华北平原(河南河北一带),&/b&而一部分羌人却坚持留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高原地区,维持游牧和采集的生活。&/p&&p&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羌人彻底的分成了两个习性完全不同的部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b&“西羌”和“东羌”&/b&。而逐渐转为游牧的&b&“西羌”就是现在藏族,云南纳西族、彝族等的共同祖先。&/b&&/p&&p&那么所谓的“东羌”呢?不用说了吧,就是后来所说的&b&“华夏人”&/b&的祖先。(注,和后来史籍的西羌别部东羌不是一回事。)&/p&&ul&&li&农业化的东逐渐从陕西的渭河谷地散布到华北平原的河南,红山文化的羌人也从内蒙逐渐进入华北平原的河北。松散的东羌部落终于生活在了这片平原上。&br&&/li&&/ul&&br&&p&东羌开始结成松散的联盟,但是实际上和没结成一样,只不过算是互相帮助。他们崇拜能预示洪荒的”蛇“,蛇这个喜好潮湿又有着很强的生殖崇拜味道的动物逐渐的深入到了部落信仰之中。&/p&&p&后来的&b&“蛇身伏羲”&/b&,&b&“姜”姓的“神农氏”&/b&的传说,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这个时代。姜和羌还有羊都是谐音,是游牧的羌人对自己的称呼,由于生活不稳定,生殖崇拜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母系社会一直存在于羌人部落,由此引发的最早代表母系的“&b&姓&/b&”的概念就产生了。&/p&&p&比如&b&“姜姬姚嬴姒妘妫妊”&/b&这些早期代表部族的“姓”,无一例外在后来的造字中全部赋予了女旁,慢慢的姓并不完全按照母系的血缘传承了,而是变成了标记大部落的标志而姜无疑就是羌人最早最大的部落的“姓”。&/p&&p&可是到了后来农耕文明的慢慢发展,男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终于,这群东羌人进入了&b&“父系氏族社会”&/b&,男性作为大家长大首领的时代到了。&/p&&p&而迅速扩张的东羌人,却遇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同胞,长江下游的&b&O1黄种人——百越&/b&,长江中游的&b&O2黄种人百濮别支(苗蛮)&/b&,当然了我们是O2分离出来的O3羌人,所以大家万年前其实还是一家人的,但是这个时候却独自发展了好多年,没谁攀这门亲戚了。&/p&&ul&&li&当然了,山东一带还有一群和我们关系不大的有大量&b&C系&/b&血统的&b&“东夷”。&/b&&/li&&/ul&&br&&p&当然了,山东一带还有一群和我们关系不大的&b&“东夷”,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东南沿海的O1百越,开启了个人类最早的“大航海时代”,造成了南岛民族的形成(题主说的马来人也是一种),这群人怎么陆陆续续的分布到了南到新西兰,东到南美复活节岛,西到非洲马达加斯加。后来发生的故事,这里就先不说了,欢迎关注,或者专栏。&/b&&/p&&br&&p&&b&至于黄种人的优势嘛,很多是地理和历史的结果,有兴趣可以看下。&/b&&/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种妄图征服全球的帝王? - 安森垚的回答&/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 - 安森垚的回答&/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时候,中国人在做什么?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做什么? - 安森垚的回答&/a&&/p&
这个东西在我的专栏里也有写(突然发现不少错误的地方,我也修改了一下。) 有人问中国的无神论者,我们的祖先是哪里来的?肯定有人不假思索的说,北京猿人啊。但是讽刺的是,北京猿人在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还没有走出非洲的时候,就已经灭绝了。人类到…
蹲坑时候看到这个问题, 呵呵,其实真的没那么复杂。&br&当年我还是一个小程序员的时候,我写程序极度的不靠谱,总是不小心把内存泄漏,指针指飞,然后 ,刚开始程序运行的还行,运行了很多次以后,必然崩溃。然后呢,面对老板的压力,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程序内部加一个计数器,运行超过多少次以后,把自己的进程杀死,用另一个进程拉起一个新的来。 如果不这样,必然会死机。&br& 你们有没有觉得哪里似曾相识?细胞里的端粒计数器为啥存在的? 实在是上帝这个不靠谱的程序员,真的没有办法让细胞分裂这件事,运行太多次,否则就崩溃、失控 、各种癌。上帝耍了各滑头,让细胞分裂这个程序,运行到了一定次就自己kill掉,换另一个新的细胞来。&br&
如果没有这个次数限制,在你10岁时候,身体某些细胞已经因为超过了运行50次 ,而产生了内存泄漏,就是各种癌,人能不能活到繁殖年龄还很难说, 所以。。。 上帝定期杀死你的细胞
是为了让你活的更久&br& 有没有办法让写的程序运行很久或者永久运行呢,有办法啊,&br&办法1: 写简单程序,写个hello world 总不会运行久了就死吧。 这就产生了灯塔水母。&br&办法2: 在虚拟机里写,泄漏了也不会崩溃。这就是matrix
蹲坑时候看到这个问题, 呵呵,其实真的没那么复杂。 当年我还是一个小程序员的时候,我写程序极度的不靠谱,总是不小心把内存泄漏,指针指飞,然后 ,刚开始程序运行的还行,运行了很多次以后,必然崩溃。然后呢,面对老板的压力,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你问的这个太是时候了&br&&br&最近英国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系格里夫o里格博士做了一项研究,研究中一共有345名参与者,全部是女性。&br&&br&然后给参与者分别放映男性裸体和女性躶体的视频,并且记录她们的生理反应。&br&&br&结果是82%的女性同时都对男性和女性的躶体产生了性冲动。并且同时对男性和女性躶体产生性冲动的女性,74%的人都宣称自己是异性恋。&br&&br&也就是说,&b&女性其实根本没有异性恋,要么是同性恋,要么是双性恋&/b&&br&&br&&br&这项研究完美的支持了你平时的感觉,女性之间确实更亲密。&br&&br&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在动物界也很普遍。雄性动物在发情的时就会变得十分好斗,相互身体接触会被视为挑衅的行为。&br&&br&而人类则更为特殊,可能是因为生存的需要,男性进化变成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也就是随时可以交配。&br&而女性则更为特殊。几乎所有的物种的雌性在排卵的时候,都会用气味,生殖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变化来明显的表示 『我现在可以受孕,雄性门快来吧』&br&但是人类女性则是完全隐藏式排卵,完全没有任何体征可以表示女性已经排卵。即使是利用现代科技也只能大概推算出一个排卵期。&br&&br&现在人类是这样一个状况,男性无法预知女性何时会排卵,并且每一个男性都没有发情期,随时都可以交配。那么每个人类男性一方面要和其他男性合作狩猎,另一方面要随时对其他男性保持警惕。所以每个男性(直男)对其他男性过于近的接触都会感觉到不舒服,这是天生的防御机制。&br&&br&比如握手,远古人类要随时手拿武器来保护自己。和别人牵手就代表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对方手里,这会令男人眼中缺乏安全感,从而激发潜意识里的防御机能。&br&&br&另一方面,女性在体能上是弱势,需要男性来提供保护。所以才会进化出隐性排卵,因为男性无法分别出谁的受孕几率最大,所以就必须对所有女性一视同仁。&br&&br&还有一点,女性的生理周期,会受到附近其他女性散发出来的气味影响,最终所有女性的生理周期都将保持一致。所以女性之间完全不存在竞争关系,也就完全没有相互保持警戒的理由。&br&&br&也就是说,并不是女生一定会去牵手,而是女性并没有男性那样的防御机制,牵手这样的活动并不会让女性产生不适感。&br&&br&比如中国的女性很多都会牵手,但欧美女性绝大多数不会去这么做。这是文化差异,但是欧美女性即使相互牵手,也不会像男性这样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欧美女性虽然不会像中国女性那样牵手,但也会做很多其他亲密行为,比如在一张床上睡觉,开玩笑式的接吻。
你问的这个太是时候了 最近英国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系格里夫o里格博士做了一项研究,研究中一共有345名参与者,全部是女性。 然后给参与者分别放映男性裸体和女性躶体的视频,并且记录她们的生理反应。 结果是82%的女性同时都对男性和女性的躶体产生…
不用到野外………&br&&br&我有一次半夜在营区里走没穿军装被部队养的看院土狗给围了……&br&&br&是带战术带队形的那种围追,是知道你要往哪个方向跑提前封锁住两侧把你往墙角赶那种围追,是那种真的动了杀心已经露出来上牙的那种围追!其中还有我喂过的,我喂过的,白天认识我的!&br&&br&我当时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恐惧和绝望感。&br&&br&后来来了一队值班战友,吃惊的看着我们,然后狗自己就,解散了……&br&&br&我白天再看到他们一个个慵懒乖巧时心里几万匹脱缰的草泥马。
不用到野外……… 我有一次半夜在营区里走没穿军装被部队养的看院土狗给围了…… 是带战术带队形的那种围追,是知道你要往哪个方向跑提前封锁住两侧把你往墙角赶那种围追,是那种真的动了杀心已经露出来上牙的那种围追!其中还有我喂过的,我喂过的,白天认…
没看过的童鞋先去看片~&br&&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5670296/index_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1080P】(3)_纪录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非洲起源多次走出理论”与“多地区多批次起源共同杂交进化理论”的交锋由来已久,学术讨论的范畴里可以有不同的声音。&b&但在一部央媒播出的历史纪录片里这样说,钦定的意思就太明显了了。&/b&&br&&br&&blockquote&&b&钦定的意思,&/b&一方面可以解读为&b&高层授意&/b&,另一方面也可以解读为&b&央视主管的人授意&/b&,还可以解读为&b&广电部门授意&/b&,甚至&b&导演授意&/b&也是可以的。总之,失去了客观中立性,有刻意引导舆论接受某个特定观点,就可以解读为钦定,&b&是谁钦定的不在讨论之列。&/b&&/blockquote&(我回复一位知友的私信内容)&br&&br&纪录片的制作方只是知识的传递媒介,知识的来源则是纪录片采访的专家。比如中国通史在介绍人类起源的时候,就访问了&b&吴新智和高星&/b&两位学者——可以看做国内支持人类本土起源学说的两大主力。&br&&img src=&/v2-73cfa13e3d66dd8e9960da1_b.pn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1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v2-73cfa13e3d66dd8e9960da1_r.png&&&br&&img src=&/v2-0b1afd553c4041d2ddb3f1c7cabb5c81_b.png& data-rawwidth=&661& data-rawheight=&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1& data-original=&/v2-0b1afd553c4041d2ddb3f1c7cabb5c81_r.png&&----------------&br&&img src=&/v2-05e003aff03d2e4ac90f5f9c710f3408_b.pn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1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v2-05e003aff03d2e4ac90f5f9c710f3408_r.png&&&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iou939YTGLlWwqhl1IB7Gcmx388-CeSyG5_jRl51FvHs0yVveGAHOynhD0Riy3myIiz1efAMwbCiijCl0b31ARFr4qxVzBR7of5vAI1B8u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现代中国人起源与人类演化的区域性多样化模式_百度文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更新世东亚人群连续演化的考古证据及相关问题论述_豆丁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这些古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逐渐与分子人类学家形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派。&/b&前者认为DNA研究不能作为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直接证据,只有化石才是最可靠的证据。显然,后者并不认同这一说法。&b&中国的古人类界与考古界之所有仍然有强大的本土起源情结,恰恰在于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古人类化石。&/b&影片中提到的广西崇左洞下颌骨化石就是一个&b&11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化石&/b&,在&b&解剖学&/b&上被一些学者认为与今日的现代中国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br&&img src=&/v2-e0de809fc14_b.pn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v2-e0de809fc14_r.png&&-------------------&br&&b&学术的争端我们暂时按下不表: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到底是非洲单一地点一次性起源、还是非洲多批次起源多批次走出、或者是各地区从早期直立人连续演化到晚期智人,这里都不做讨论。&/b&&br&&br&&br&我们来看看这些弹幕。&br&&img src=&/v2-f23b51e6b72ffd5e81c3b_b.pn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v2-f23b51e6b72ffd5e81c3b_r.png&&&br&&img src=&/v2-60f6cf995ddca_b.pn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v2-60f6cf995ddca_r.png&&&img src=&/v2-e4ccebe6dd_b.pn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v2-e4ccebe6dd_r.png&&&br&&img src=&/v2-debcdb3b135f_b.pn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v2-debcdb3b135f_r.png&&&br&&img src=&/v2-9ef2f5fc7f09c1_b.pn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v2-9ef2f5fc7f09c1_r.png&&&img src=&/v2-e8a6cdcaf3c4_b.png& data-rawwidth=&659& data-rawheight=&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9& data-original=&/v2-e8a6cdcaf3c4_r.png&&&img src=&/v2-024c1db50137ebc5e6bd_b.pn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v2-024c1db50137ebc5e6bd_r.png&&&img src=&/v2-59f6475cdfcb5dae7c75cd9723d3bea4_b.pn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v2-59f6475cdfcb5dae7c75cd9723d3bea4_r.png&&-------------&br&少年时,记得有一次春节期间,一家人在席间无意把电视调到了赵忠祥老师主持的人与自然。那一期介绍了人类的非洲起源学说。当时家父一脸不屑:怎么可能是非洲起源,我们的祖先不可能是黑人。应声附和的还有舅舅。年少的我是生物学霸,遂据理力争。但这种家宴场合,与长辈的争执总是没什么卵用的。&br&&br&过了许多年以后,看到了据说是国内制作水平最高的中国历史纪录片,&b&里面不仅钦点了本土起源学说,更是引来一群孩子们在弹幕上叫好。&/b&&br&&br&学术讨论,如果涉及到民族、种族甚至政治的东西,就没法保持中立和公正了。这些弹幕,&b&恕我直言,几乎就是一群狂热的小种族主义分子,只是他们自以为是民族主义者。&/b&&br&&br&&br&&blockquote&至于弹幕解读出了什么,你可以觉得是小孩子们的中二言论,我解读出了一些比中二言论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也是结合互联网近年怪现象的一些个人看法。&b&当下的国内,种族主义有没有抬头我不做评价,但民族主义强力抬头却是客观存在的。&/b&而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其实中间只隔了一层窗户纸。&/blockquote&(我回复一位知友的私信内容)&br&&br&&b&这他妈的就很尴尬了!&/b&&br&&br&中国人经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民族精神遭到腰斩,民族自信曾荡然无存。白手起家70年,一点点重建自信,结果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没有怎么建立好,却&b&不知道为什么弄出来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b&。有一些话说的深了在知乎会得罪人,我就说这个弹幕里的现象:&b&种族主义&/b&。&br&&br&&b&历史的自豪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并不是用现代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独立进化来建立的。&/b&且不论这种观点科学与否,&b&在这种“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是畸形的种族主义情绪。&/b&&br&&br&更他妈尴尬的是,生长在90年代后期至今的年轻一代偏偏还很受用。&br&然后最他妈尴尬的是,央媒还在推波助澜。&br&&br&&b&我绝对不会管这个纪录片的说法叫客观:&/b&全篇使用“我们的祖先”概括山顶洞人之前的所有中国发现的古人类;用一集的篇幅来说本土起源说;给认可度更高的非洲起源说,以轻描淡写的“一种学说认为”代过。&b&这个用意已经很明显了,本土起源说就是被钦定了,然后在CCTV6上播出,传递给全国观众。&/b&&br&&img src=&/v2-b7bb2a0d2d8b10ecda3c4_b.pn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v2-b7bb2a0d2d8b10ecda3c4_r.png&&&img src=&/v2-c9bf81f50fceb2cb0236_b.pn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v2-c9bf81f50fceb2cb0236_r.png&&&img src=&/v2-9bd904fc2efaa_b.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v2-9bd904fc2efaa_r.png&&&img src=&/v2-7c56eed7ad6c6c71d758af_b.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v2-7c56eed7ad6c6c71d758af_r.png&&&img src=&/v2-462fdeaea_b.png& data-rawwidth=&663& data-rawheight=&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3& data-original=&/v2-462fdeaea_r.png&&&img src=&/v2-cb724bccf688b_b.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v2-cb724bccf688b_r.png&&&img src=&/v2-27addbd9593_b.pn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v2-27addbd9593_r.png&&&img src=&/v2-708a4c2a01ddd04d3310141_b.png& data-rawwidth=&659& data-rawheight=&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9& data-original=&/v2-708a4c2a01ddd04d3310141_r.png&&&img src=&/v2-4dd23fef40b4000_b.pn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v2-4dd23fef40b4000_r.png&&&br&把原本中立的学术研究钦定一个结论,拿来宣传;&br&把本来势均力敌的两种学派钦定一个拿来详细描述,对另一个一笔带过。&br&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好现象。
没看过的童鞋先去看片~
“非洲起源多次走出理论”与“多地区多批次起源共同杂交进化理论”的交锋由来已久,学术讨论的范畴里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但在一部央媒播出的历史纪录片…
对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6500万年前掉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那颗陨石。事实上,造那颗陨石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陨石到来之前,灭绝事件就已经开始了。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这是一个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的时刻。大灭绝的杀伤范围也远不止恐龙。&br&&br&这次灭绝被古生物学家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br&&i&注: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仍然处于假说阶段。这里要讲述的是多数古生物学家赞同的观点。&/i&&br&&img src=&/7a7c1df91b_b.pn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new-details-about-dinosaur-extinction-ev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w Details About Dinosaur Extinction Even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1. 灭绝事件&/b&&br&&br&这次灭绝事件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对食物链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打击,最终席卷了生物圈的多数物种,包括微生物,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陆生无脊椎动物,陆地植物,两栖动物,恐龙,翼龙,鳄鱼及其他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br&&br&&ul&&li&在陆地动物中,主龙类的动物损失尤为惨重。除了半数鳄鱼物种,恐龙和翼龙目下的物种全军覆灭。&br&&/li&&li&哺乳动物往往被看做这次灭绝事件中的最大获益者,其实也是损失惨重。三角兽属和许多有袋类动物都遭到灭绝。所以,哺乳动物在大灭绝事件后并没有马上获得爆炸性的发展。&br&&/li&&li&鸟类中,除了新鸟亚纲外,其他物种全部灭绝。新鸟亚纲的鸟类生存能力比较强。许多鸟会潜水,游泳,筑巢和寻找避难所,所以得以在灾变中幸存。新鸟亚纲在灭绝事件后迅速占领了恐龙留下的位置。&br&&/li&&li&鱼类受到的影响也不大,除了硬骨鱼类,其他物种大多逃过了灭绝。&br&&/li&&li&海洋中的微生物常被人忽视,实际上在白垩纪生物圈中是重要的一环。白垩纪这个名字来自地层中有大量的白垩,而白垩的来源就是死亡的含有大量钙质的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灭绝,古近纪的地层中就再也没有这么多白垩了。这造成了两个底层的明显分界线。&br&&/li&&li&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是栖息在近海浅水的物种灭绝较多。&br&&/li&&li&两栖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受到的影响不大。&br&&/li&&/ul&&br&&b&2. 陨石撞击&/b&&br&&br&1980年,曾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茨和儿子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茨(下面这两位)发现全世界多出白垩纪到古近纪底层的边界上铱的含量远高于普通地壳20倍到160倍。
&img src=&/05ac995a6f302cb2e95dc2cf24e60a3f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Luis_Walter_Alvare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uis Walter Alvarez&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铱在地球中并不少见,但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多数都沉入了地核,所以在地壳中含量十分稀少。但铱在太空中的小行星里却十分常见。所以他们推断在白垩纪和古近纪交替的时候,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br&&img src=&/3cbf97c500ee1d33c41fda8b_b.pn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2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i&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retaceous%25E2%Paleogene_extinction_ev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retaceous&i class=&icon-external&&&/i&&/a&&/i& 图中的白色粘土岩中的铱含量超过上下岩层1000倍&br&&br&不久,陨石撞击的更多证据陆续发现。比如在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交界处,人们找到了很多冲击石英(如下图)。这种内部结构变形的矿石需要巨大的压力(比如核武器爆炸或陨石撞击)才能形成。接着,一个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直径180公里巨大陨石坑被找到。这个已经被海水淹没的陨石坑和预测的陨石撞击完全吻合。至此,白垩纪末期发生陨石撞击假说得到了证实。&br&&img src=&/ad4fac788033fdf26675f_b.pn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ad4fac788033fdf26675f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elements.geoscienceworld.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lemen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此外,在全世界的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交界处,古生物学家都发现了一层燃烧产生的炭灰。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森林大火。&br&&br&让我们来想象一下陨石降临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当那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掉进大海的时候,巨大的热量把周围的一切都气化了。地壳中的岩石被熔化然后大量抛向空中。冲击波和带着100米巨浪的海啸迅速杀死了距离陨石1000公里内的所有动植物。熔岩碎块冲出了大气层,环绕地球运行然后回到大气层。几个小时以后,它们造成了覆盖了整个地球的火雨风暴。整个地球表面都成了烈火炼狱。烈火燃烧掉了全球的植被,同时杀死了无处躲避的动物。这时候,地球上70%的生物已经死亡了。&br&&br&幸存下来的生物面临一连串严峻的考验。首先是6到8个月的黑夜。大量的灰尘直冲云霄,进入平流层,蔓延覆盖 全球,并遮住了阳光。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陆续死亡。其次是酸雨。尤卡坦半岛是一个十分糟糕的陨石着陆点,因为这里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硫。陨石的冲击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硫,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持续的酸雨,又一次造成了残余的植物大量死亡。食物链彻底崩溃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陆续遭到了灭顶之灾。&br&&br&最后的打击是全球变暖。陨石同时也释放出了地层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冬天过去之后,开始了强烈的温室效应,让气温很快升高了20度。这一次的全球变暖持续了数百年。它的后果是生态圈的完全崩溃。地球上的多数地方成为了荒漠。到了这个时候,恐龙,已经完全灭绝了。&br&&img src=&/fd49f44a7a0d9b58dcb3_b.png&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图片来自&a hre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舟生存进化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