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生去色达安全吗女僧叫什么

色达五明佛学院&比拉萨更震撼
(节选转载来自 新浪博客& 至臻堂主&
;感谢!)
德格县城是我们此次川西北之行到达的最西端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是返回甘孜,前往最北端的色达县城,去看看色达五明佛学院。从甘孜去色达有两条路,一条是走317国道经过炉霍县翁达镇再走80多公里县道到色达;还有一条路是在离开甘孜县城约25公里的地方左拐从一条乡级公路去色达,这是一条近路,全程约150公里,路况没有前一条路好,许多路段是砂石路面,坑坑洼洼不好走,中间还要翻越一座海拔4400多米的高山垭口,我们为了多看些风景,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去色达,跑了约四个半小时。
&离开甘孜县城不久,我们找到了这条通往色达的乡级公路,一路上除了高山就是峡谷。
&这条路时好时坏,路两边的高山草甸和藏族村寨不断地出现在眼前,风光十分美妙。
&高山草原上到处是牧场,到处见牛羊。
东谷山垭口海拔有4400多米,被当地藏民奉为神山,这里经常有许多上山朝拜的藏民。
&从垭口向下俯瞰盘山公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感觉比我们走过的雀儿山的路况好多了。
&一路翻山越岭,快到色达县城时,在路边出现一座颇有规模的寺院。
&这座寺院面朝着宽阔的金马草原,非常有气势,佛塔和大殿都显得金碧辉煌。
&在川西北行程中,这是最气派、最具观赏价值的一座佛塔。
&不知这寺庙叫什么名字,有谁知道吗?
&经过四个半小时的行程,中午一点半,终于从甘孜到达色达县城。吃过中饭,找好住地,稍许休息,下午三点就驱车前往色达五明佛学院。
&色达五明佛学院最为引人的一大特色,就是这布满山坡的僧舍。
&密密麻麻的僧舍、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变成了闻名遐迩的佛教王国。
&色达五明佛学院的位置在色达县城东郊二十公里的喇荣沟。由晋美彭措大师于1980年创建。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散布在喇荣沟口的白塔群。
&色达佛学院建立后,四方佛家弟子受晋美彭措大师功德的感召,纷至沓来,投师学法。据说佛学院最盛时的僧人可达数万人,而现在的僧人也超过了15000人。
&这些僧人为了研修藏传佛教,自愿来到这远离内地、平均海拔四千多米、气候寒冷、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的高原,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僧人们沿山坡建起一座座红色小屋,几人合住一起,自开炉灶,过起自由自在的蜗居生活。
&随着慕名前来学习的僧人日渐增多,这建起的僧舍也就越来越多。
&在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的藏区,能汇集成这么大规模的佛学院,实为一大奇迹。
&连绵数公里的山谷,逐渐被日益增多的小木屋给占据了,不经意间却变成了令人震撼的景观。
&重重叠叠的僧舍,来来往往的僧人,这壮观的场景实为罕见。
&在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
&这里完全是一个佛学的世界,满街行走的都是红衣僧人,身处其中,会感受到浓烈的佛教气息。
&据说在2001年,佛学院因宗教问题被政府强制撤除了部分僧舍,遣返了许多僧众,并派遣工作组入驻。有好长一段时间,来这里游览是不许拍照的。
&赶上了阳光普照色达的好天气,一路驱车穿过僧舍之间的小路来到了山头。
&最高的山头上有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会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声。
&五明佛学院开设的课程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部份,显宗是日后修学密宗的基础,原以为藏传佛教唯有密宗,其实不然,藏传佛教中显密
两支系 同样发达,其从印度翻译的显宗经论之浩瀚实不逊於汉传佛教。
&五明佛学院里开设的显宗课程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般若五大类。僧众们上课要求特别严格,在第二天上课时不但要背出头一天的颂辞,而且还要完整地复述出其主要內容。各科修完,一般需四、五年时间,然后经过严格的答辩,过关者可获得堪布(法师)的称号,才有资格给他人讲经说法。
&在学习的这四、五年里,僧人们就是住在这种小木屋里,类似于大学的宿舍。
&据僧人介绍,大多数来学习的人并不是自己建僧舍,而是花钱买的,根据房屋大小,一万到几万元钱不等,几个人合买合住,毕业时再卖给下一茬学生。
&在坛城叩等身长头的地方,一位身穿黄色袈裟的汉族僧人很打眼。
&再看看这壮观的僧舍。在这里男、女僧舍有着严格的划分,相互不许乱窜,这点比起我们的大学校园来真是管理到位得多了。
&在山头坛城边的一个僧人木屋。
喇荣沟,原本是色达县城旁边一条很普通、很僻静、甚至很荒凉的山沟,由于上世纪80年代五明佛学院在这里建立,而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成千上万的僧人和信徒陆续来到这里求经修佛,数千幢红木僧舍遍布山坡,一时间喇荣沟里僧人如潮,佛声鼎沸,俨然变成了一座佛教城镇,满眼都是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人,目前仅在五明佛学院求学的僧人就达15000之众。今天的喇荣沟,已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天堂,是我们欣赏佛教世界的一个最佳窗口。
车子驶进佛学院山门,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几乎满山都市佛学院平顶红墙的小房子,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蔚为壮观。中间的讲经大殿更是金碧辉煌,山顶的坛城庄严且漂亮。上万名佛学院的学生不是在讲经听课,就是匆匆的忙着什么,有的还在噼噼啪啪的激烈辩经,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了五明佛学院现任院长门措上师,还有幸结识了仁青彭措上师。中午我们为学院拍摄了供斋的全过程,还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吃了一顿地道的斋饭。
佛学院有两个大的餐厅,供佛学院近2万名僧众一天的膳食和茶水。
我也拿起铁锹在大铜锅旁为大家做炒茄子
一锅汤面光盐就要放进整整两斤
&用餐不忘学法
&我在佛学院的一顿斋饭——酸奶、馒头、一小袋香辣金针菇和少量青菜罐头。
下午一点我们驱车前往色达天-葬台一睹藏族的殡葬民风。天-葬台处在山的半山腰,白塔、经幡、松烟、天-葬台和近千只饥肠辘辘的秃鹫。只见天-葬师拿着刀,在依次分解着15具男男女女的尸体,有两具尸体应该只有2、3岁大小,让人看了心生怜悯。有二十几人在观看这次天-葬,其中竟还有上海一所大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体验生活,真佩由衷的佩服他们。这些人有的戴着口罩有的拿餐巾纸堵着鼻子,因为天-葬台尸体的味道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从下午点到点天-葬基本完毕,仅剩的一些皮和骨头也让天-葬师拿快刀和大锤解决掉了。我到目前为止一共看过次天-葬:西藏的直贡提寺、甘南的郎木寺和这次的色达佛学院,感觉每次都对我的人生观有很大的改变,教会我放弃一些什么,看清一些什么,学会一些什么……。
离开色达县城,我们的自驾川西北之行一路驶过了小金县、丹巴县、雅江县、理塘县、稻城县、新龙县、甘孜县、德格县,行程也从甘孜州来到了阿坝州,余下的目的地将是阿坝州的州府--马尔康、米亚罗和理县,直至返回成都。我们离开色达后走了一条去翁达镇的路,再上川藏北线的G317国道,前往理县过去不远的孟屯河和桃坪羌寨。川藏北线这段路感觉比我们走过的川藏南线要好很多,不仅过往的车辆少,而且除了翁达过来有点烂路外,基本都是油路,路况很不错,特别是过了马尔康后一直到理县的路,都是刚修好的新路,走在这样的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G317国道边上的藏族民居。
&云雾笼罩着山头,民居犹如在仙境。
&在距马尔康不远的松岗乡直波村,路边耸立着的八角形碉楼,建于清代中期。
&这两座八角碉楼,相距50米,都是用石头和泥巴修建的,外面呈八角形。最高的一个有8层,高约30米,仰望之下高耸入天,看上去有晕旋感。
&过了理县不远的薛城左拐有条去孟屯河的薛孟公路,行驶约27公里来到了上孟屯的日波村,这是距成都市最近的一座藏族村寨,也是户外爱好者十分推崇的一处旅游景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色达:信仰的力量(组图66张)
&&&&&&&&&&&&&&&&&&&&&&&&&&&&&&&&&&&&&&&&&&&&&&&&&&&&&
& 信仰的力量
——走进世界最大的佛学院
“摩西,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上海这座城市,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的一所美院教书。一切似乎都很圆满,熟悉的城市,清闲的工作,不错得收入,父母给首付买的房子,门当户对的女友,生活相一副明清士大夫笔下的山水画。
那年初夏,女友的父母已经在问过他们的婚事。他迟迟也没有作答,总觉得心里还有什么事情未了,回到学院,他请了两个月的创作假,独自前往云南和西藏写生。在云南罗平,他遇见了来自四川美院的同行,骑着摩托车到处乱走的扎西,扎西告诉他,在康藏地区的夜歌山沟里,藏着一副惊世绝伦的油画。蓝天,白云,黄土,碧草,壮阔的红色小木屋,流动的绛红色的僧衣,那是人间绝无仅有的奇境。
&他被扎西的描述诱惑,从罗平的万亩油菜花地起身,前往色达的山谷喇荣。那是二零零七年的五月。
&二零零八年春节过后,他辞掉学院的助教职位,卖掉房子,将首付款悉数还给父母,将所有积蓄一并留给女友。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没有人知道他的决定,元宵节一过,他分别给父母和女友留下一封信,就带着只够买一张火车票的钱,跋山涉水回到了喇荣,找到了五明佛学院的管家大堪布请求剃度。”
这是两年前从一本讲仓央嘉措的书中看到的片段,书中提到了仓央嘉措行走过的很多地方,理塘、拉萨、青海、阿尔善……,而我却记住了这个跟仓央嘉措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地方——喇荣。在百度上搜索图片,看到那铺天盖地、密密麻麻的修行者自己建造的红色小木屋,那一刻,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年都有无数的朝圣者去往他们心中向往已久的西藏,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距离成都几百里的甘孜色达,竟藏着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正当人类以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新成果向未来迈进的时候,在这几乎是与世隔绝的高原山坳里,会有这么多人弃现代物质文明的享受于不顾而到这儿来修学佛法。其中还包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缘弟子多达五六千,他们中有大学教师、政府官员、艺术名流、科研骨干、电子专家、公司经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以成就当今世界上这座最大的佛学院。
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旅行。
(一)从地底下挖出的金马
被称为“色达”的这块地方,据说远古时候是一片海洋,后地壳运动,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岛屿则成为四周的群山。在今日色达的有些山顶上,仍可见到一些海洋贝类的遗骸化石,而在平地上则随处可见原沉积在水底的鹅卵石。
  关于“色达”这个地名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播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蒙古某部落的三兄弟之间,发生了争执,兄弟阋墙,没法再共处下去,有一个兄弟便带着全家离开部落,前往南方寻找新的安身之地。途中他遇见一个喇嘛,指点他说,你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有金马的地方,那就是你的安家之处。喇嘛说完就不见了。他们来到今日色达这个地方,发现群山中有一大块平原,地势平缓,草木丰盛,连绵的群山中,有一座山的形状有点象一匹马,他们便停了下来。当他们安营扎寨时,从地底下挖出一块状如母马的黄金,这更使他们确信,这是上天的旨意,他们从此应该在这儿生活下去。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地方称为“金母马坝”,译成汉文,就是“色达”,“色”,在藏文里是金子的意思,“达”,藏语里是指的就是马。
在色达县城的十字路口,耸立着一座建于八九年的高大雄健、四蹄腾空的金马塑象,就是为了纪念有关色达的这一美丽传说。这座雄姿英发的金马塑象已成为今日色达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色达全境,平均海拔三四千米以上,其县城所在地海拔3890米,比西藏拉萨还高出几百米。五明佛学院的位置在色达县东南靠近洛若乡的一处群山之中,海拔比色达县城还稍高一点。
当我们的车离五明佛学院还有几公里时,车上的好些人已经在“交流”和分发头疼药,其中还包括一些健索男青年。我虽也有高原反应,但勉强还在可忍受范围内。10多分钟后,车子驶入了五明佛学院的大门。
早在我脑海中出现了无数次的画面就这样一点点,越来越清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以为早就有心理准备,不会有太激动之举,可是见到车窗外,在路上行走的那一个个绛红色的影子,有老者、小孩、还有容貌娇好的妙龄女子,在他们身后是壮观地让人目瞪口呆的红色小木棚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辉煌的大殿,我不禁还是眼眶湿润了。
不容我再多整理情绪,在扶贫招待所停车场那,多吉喇嘛早就等候在那迎接我们。
多吉今年22岁,羊格县人,12岁就在当地的寺庙出家,而后来到五明佛学院学习。因为同车的“大脚”第一次来色达就是被他收留,所以认识,以后每次来五明佛学院,“大脚”都会找多吉,他说这个是他在色达的小兄弟。
去五明佛学院的路上,一群牦牛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大门
这是初见五明佛学院的第一眼,早上的浓雾还未散去
多吉今年22岁,羊格县人,12岁就在当地的寺庙出家,后来到五明佛学院学习。
這是初見他時拍的第一張照片,很靦腆。
(二)洗澡和美食 只能想一想
五明佛学院由晋美彭措大法王1980年创办的密宗讲经班发展而成的,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常住的僧人有两万多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觉姆(女僧众)居住的小木屋,与喇嘛区域隔着一个居士区,即使是居士区,也是男女区域分开的,就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
修行人的生活很艰苦,山上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山脚下去背,大多他们是到叫做“龙泉水”的取水地,自己带上容器,或挑或提慢慢弄回来。住所处没有水,用水不太方便,听说很多人是两三个月才洗个澡。由于这里的游客稀少,所以宾馆的设施也非常简陋,最好的房间不过只有三张床和一盏电灯而以,没有自来水、没有空调、也没有卫生间以及供暖设施,总之到了这里洗澡和美食都是只能想一想的奢侈品。
在山脚,就能看到在佛学院较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多吉告诉我们说那就是“坛城”(音译)。坛城在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学院里的学员绕坛城按男女分单双日绕坛城,俗家弟子则不受限制。
以前佛学院只有“龙泉水”这个水源,现在据说要开凿新的水源了
这是佛学院厨房外的一角,见到我们的到来,几位年轻喇嘛很害羞,沟通过才同意拍照。
坛城聚集了很多虔诚的信徒
在坛城的一个角落往下走,发现了“一马平川”
坛城碰到的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可以跟她照张相吗,她点点头,笑了
修行者的小木屋密密麻麻
是否有倾斜的错觉
进了这个门就是觉姆区了
当地的扶贫招待所,好象是30元一晚上,但不能预定,只能临时来撞运气
佛学院的老者
& &&&&&&午后耀眼的阳光下,大经堂外的一个小喇嘛。在他身后是五明学院创立者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尊照。当时只觉眼前这个画面有种说不出的意味,也许跟信仰有关,也许跟生命有关……
好不容易在佛学院里找到一家餐馆
正中供奉的仍是法王如意宝的尊照
因为此次是独自出行,自己的照片很少,在车上坐我旁边是一位成都90后小妹。
这几天一直相伴,共同分享零食和欢笑。
佛教说,今生的缘分是前世就注定了的,所以,我也相信我们是上辈子就认识了。
碰到一个有点潮的小喇嘛
(三)从天葬和讲经中感知“无常”
头天晚上,当我们刚到色达县城时,多吉和另外一位喇嘛师傅就问我们,“明天去看天葬吗,看我们藏人的‘无常’。”难得碰到对游客开放的天葬台,大家都表示愿意去。
无常,这是佛法义理中最基本的道理之一。其意思是说世上任何事物,生住异灭,刹那不住,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以宇宙之大,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无不处于不断的流迁变化之中,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坏空,莫不如此,莫不无常。
 古人也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就是无常的规律,任何人均无法超越。虽说无常的道理不难理解,要在生活中时时保持无常之心却也并不容易。你看有多少人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财富贪得无厌,又有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暗地里拼杀地你死我活……
  来五明佛学院后,如果你有机会看看人尸被鹰鹫啄食的天葬场面,你也许会对什么叫无常生起一点更切实的体会,反思当下,我们追求的那些身外之物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晚上,去汉经堂听讲经。男僧众和女僧众从不同的入口进入,进到大经堂里,彼此也不得相见,中间由一条宽大的围帐隔开。汉经堂的正式称呼是“汉僧显密经堂”,为一正方形单层木结构建筑,梁柱上绘着色彩鲜丽的宗教图案,墙上和立柱上披挂着好些红、黄、紫色的布幔,还贴挂着手绘佛像、手绘大佛足、手抄心经、佛语条幅等佛教翰墨,那是四众弟子中的书画艺术家留下的手迹。而在讲台上的正是在佛学院颇有威望的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出生于六十年代初期,从小为公社放牛,暗地里很早就皈依了佛门。据他自己说,他很小就对佛有一种天生的感情,喜欢看经书,一经在手就舍不得放下,但那时只能偷偷地看,若被人发现,可就是大逆不道的事了。他在炉霍和甘孜上的学,八二年师专尚未毕业,才二十出头,就奔晋美彭措法王而去,到色达五明佛学院出了家。没几年,他通过了佛学院的堪布资格考试,经法王安排,让他登上了藏经堂的讲坛,为喇嘛们主讲“窍诀”课程,很受僧众欢迎。来佛学院的汉人多起来后,他又受法王托付,负起了为汉人上课的重担。对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他都很下了一番工夫,主要依靠自学自修,达到了相当不简单的程度,他对之乎者也的熟练运用,连今天很多汉人都望尘莫及。他是法王在藏汉翻译和教学上最得力的一个助手,亦是今日藏地屈指可数的一位译经师,近年他化大量时间翻译了大量藏文经论,他的译作且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半文半白的风格。
也许是经堂比平时更为拥挤,索达吉堪布在讲经之前说,以前国庆节的时候这一个游客都没有,现在一年比一年多,“这里并不是旅游景点,而是学习的地方,设施简陋的话请大家多担待”。听其他人说,本来色达县有意将五明佛学院开发为旅游景点,但被索达吉堪布严词拒绝了,想来是想给修行人留下一个不受打扰的清静之地。
正式开始讲经后,还是让我有些意外,虽说佛学院生活住宿条件艰苦,可是学习方式却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原始,汉经堂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年龄大的,眼睛不好使的僧众完全可以通过看投影仪就能跟上其他人的步伐,回家也可以听录音学习。
有意思的是,听了一段时间讲经,旁边的觉姆看我盘腿难受,笑着告诉我,堪布说了,你们可以随喜。
&&&&本来以为艰深难懂的讲经,就在索达吉堪布深入浅出又不乏智慧和幽默之语中,轻松结束了。
&讲经完后,觉姆一个个圆圈围坐在一起学习讨论,
就相当于我们大学里的“晚自习”
&&&&&&&&&&&&&&&&&&&&&&&&&&&&&
(四)只要我们在一起,每天都是这样
从讲经堂出来天已经全黑,我的高原反应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另一名游客从包里拿出几瓶口服液让我喝下,因为是大假期间,佛学院的招待所内已没有了床位(佛学院的住宿不能提前预约,只有当天来碰运气),多吉联系了一位会说汉语的觉姆,让我在她家留宿。
在大经堂门外等待觉姆的时候,遇到一个腿脚看起来有些不便的女生,我问她卫生间在哪,她说在她招待所里有一个,但我要等下她,因为她脚很痛,一问才得知是今天去转了坛城,姑娘从江苏过来,要在这三天内转满1111圈,她说这是她此行的任务。
把她送回了招待所再返回大经堂,见到接我的翁母(音译)觉姆已经等候在此,同行的还有她两位同班同学,看起来都很年轻。从经堂到翁母的路一片漆黑,几个人都打起手电筒为我照明,她们自是闭着眼都能找到的。翁母执意要帮我背我那笨重的大包,越往深处走,野狗吠声此起彼伏,而翁母和她的两位同学用着我听不懂的藏语说说笑笑,这样的感觉还真是奇特。快到翁母家时,翁母让她的两位同学带我进家门,而她去敲了她家楼下那户小木屋的门。
进了翁母家,昏黄的灯光亮起,顿时觉得温暖许多,翁母的两位同学赶忙用她们从山下背来的泉水烧水给我喝,从始至终却未见她们喝上一口。不一会儿,翁母回来了,原来她看我高原反映严重,去楼下一个汉僧那给我拿了一盒葡萄糖。不过我看包装上是写的注射液,未敢服用,她感觉没帮上忙,倒有些不好意思。
这时,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接起来一听,电话那头的人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你好,我是多吉,你高反好点了吗?多喝水,睡一觉就好了”虽然头疼依然厉害,但那一个字一个字吐出的认真劲,还是让人心生温暖。
翁母的小木屋很简单,外面就是些煮饭烧水的工具,卧房里供奉着佛像,书架上是满满的几排经书。她的两个同学对我这个外来客的到来颇有些好奇,一会说我的手上的指甲涂得很可爱,一会我取隐形眼镜的时候,两人的脑袋全凑过来,似乎觉得有些恐怖又好玩,她们都不过是20出头的姑娘,不会说汉语,一晚上就这样看着我,笑声爽朗,我问翁母她们今天怎么那么高兴,翁母告诉我说只要她们在一起,每天都是这样。
有些意外的是,这里的僧众并不如我印象中的出家人那样早睡早起,我问过翁母和多吉,他们都是晚上12点才睡觉。我好奇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世界里,他们晚上都做些什么,结果他们的答案都出奇的一致——看书、学习。
半夜,剧烈的头疼向我袭来,想起背包里还有一瓶别人给我的口服液,怕吵醒翁母和她的同学,我小心地摸索着起来开了门,这里的夜真是刺骨的寒冷,整个山谷静的出奇,只有我敲击玻璃瓶的声音在山谷回响。
第二天清晨,下起了雨,翁母要赶在7点半上早课之前送我到上车的地方,在路上,翁母问我,你还会回来吗?
&&& 我说,应该会的。
车子发动的那一刻,天竟然毫无预兆地突然放晴。回望蔚蓝苍穹之下,这一片红色的海洋,还有翁母和她同学的笑脸,我在想到底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世人总爱以自己的价值评判来猜度周遭的一切,苦修、苦行,是外部赋予修行者的描述,可他们觉得苦吗?从他们的的目光里,我看不到一丝苦意。
前几天,翁母给我打来电话:色达下雪了。
我想见那片纯净的白,
&&&&更想念那片耀眼的红。
&&&&&&&&&&&&&&&&&&&&&&&&&&&&&&&&&
(2012,10月,完稿于成都)&
翁母的住所
还有几个洋娃娃,估计是以前在这借宿的人送给翁母的
当晚我的卧榻,感谢翁母跟我准备了那么厚的又干净的被子,只是高原反映让我整晚没睡着
凌晨6点,翁母陪我去上山拍全景,无奈半路下起了大雨,成为了我此行的一大遗憾。
这几张照片是同行的大脚领队上次在五明佛学院山顶拍的,
这样的画面,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念想,
色达,我应该还会再来的。
(备注:文字与图片皆为原创,
未经授全文转载、断章转载等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与本人联系,请发邮件:,
或加微薄:流年飘飘Vivian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被佛光温暖的地方 ——色达-百家号
摘要:色达之行,源于网上的一张照片。“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的惊艳,入目就难以忘怀。在重重群山中,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连绵蔓延地铺满了四面的山坡,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肃穆而祥和。初见的这一眼,太美。以致
色达之行,源于网上的一张照片。“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的惊艳,入目就难以忘怀。在重重群山中,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连绵蔓延地铺满了四面的山坡,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肃穆而祥和。初见的这一眼,太美。以致再也无法忘怀。唯有亲历,唯有目见,才能抚平心中的悸动。所以选择从成都出发,由九寨沟辗转至若尔盖,经若尔盖到马尔康,再乘坐班车至色达,离开色达后,顺着新都桥、康定路线,从成都飞回广东。越过千山万水,绕了一圈四川,只是为了去色达。色达,位于四川西北最边远的角落,那里有宽广的草原、纵横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而在色达县城东南20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喇荣沟,1980年,晋美彭措法王在这个山沟里开办了学院。在短短数年间,这个学院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从最开始的32人发展到现在僧众数以万计,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而我要去的色达,是那个叫“喇荣五明佛学院”、被佛光温暖着的地方。从马尔康开往色达的班车,一天只有一趟。到达马尔康的时候,已是下午,车一到站,我直奔售票口预定前往色达的车票。遗憾的是,没有票,不仅明天的没有,后天的也没有。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当地的妇女,告诉我她手里有票,但如果想要车票,必须住她家的宾馆。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随她前往,也正因为我这一英明的决定,在她的私人小宾馆里,我结识了准备前往色达的小伙伴们,其中还有一位在佛学院学习的尼周师傅。后来甚至在尼周师傅的帮助之下,顺利地订到了喇荣宾馆的床位。(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在佛学院举办法会期间,在全国各地的信徒前往朝拜的时候,我竟然能在佛学院里订到房间,这是究竟是从哪里修来的福分啊?!!!感恩!)色达的红房子全是依山而建,一土,一石,一砖,一木,大多靠人力搬运,由僧尼们自己搭建。如今满坑满谷的红色小屋,在山顶俯瞰,蔚为壮观。这里,房屋比城市的要更为密集,却有着城市所没有的安宁和平静。这里是色达,是一个被佛光温暖着的地方。在佛学院的那几天,坛城和山顶,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绕着坛城转经,一圈又一圈,累了,在围廊边坐下,看信徒转经,看藏民磕长头,我的旅程如此地简单而自足。或是爬到山顶,找一个阴凉地方坐下,眼下,是佛学院的壮观的全景;而耳边传来的,可能是声声梵唱,也可能是阵阵诵经声。在这里,披着红色僧衣的修行者,不分男女,不分老少,终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修行。诵经、静坐、观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唯有目见耳闻,你才会感叹,原来真的有一些人,在这样一个地方,用如此简单纯净的方式生活着,如此的虔诚,并且又是如此的理所当然。“天葬”,最初是从书云写的《西藏一年》获知,“震撼”二字不足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后来去过西藏,去过云南藏区一带,听过“天葬”,却未曾见过。在佛学院的第三天,我在路上搭乘一辆自驾游的车,和他们一起去了天葬台。天葬,是以死后的肉身饲喂秃鹫,让不食鸟兽只食尸体的“神鸟”带他们升入天国,进入无忧无苦的天堂。诵经,超度亡灵;煨桑,唤来秃鹫。整一过程,我紧紧拉着同行女孩的手,泪水模糊了眼睛。第一次如此直观生死,哭,不是因为害怕,不是因为难过。而是那么一瞬间,好像看清了自己的人生,又读懂了别人的信仰。去色达,理由可能有很多种。或许你为修行而来,或许你是为祈福而来,或许你是为了一睹神秘的天葬,又或许你只是为了看那高原的灯火、人间的星光。但是,不管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每一段旅程,每一次见闻,可能拓宽了你的视野,也可能丰盈了你的生命,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左右了你的决定,改变了你的人生。希望,我们能一直在路上。一路欢歌,一路收获。温馨提示:1、色达属于高海拔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据说佛学院的最高处有4300米,早晚温差较大,务必带上厚衣服,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不要饮酒,可以吃些高糖的食物(本人最爱巧克力)。2、当你想要进入经堂时,请询问喇嘛、或者觉姆能否进入,请尊重当地人的习俗。同样你要拍照的时候也要征求他们的同意。3、色达通讯信号不好,尤其举行重大法会期间,手机通常没有信号,上不了网,发不了信息,但能打通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达什么时候去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