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角ABF全等三角形难题与角CDE,猜测AE与CF有怎样的关系?BF与DE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证明等边对等角 【范文十篇】
证明等边对等角
范文一:证明角相等
一、证明角等的定理 1、 角平分线定义 2、 对顶角相等
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6、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7、 等边对等角
8、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9、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0、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11、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1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二、例题
1. 已知:如图,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ADF =∠CBE .
2.(2009日照)如图,⊙O的直径AB=4,C为圆周上一点,AC=2,过点C作⊙O的切线l,
过点B作l的垂线BD,垂足为D,BD与⊙O交于点 E.
(1) 求∠AEC的度数;
(2)求证:四边形OBEC是菱形.
3.(09卢州)
如图,在△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AC交于点D,过D作DF⊥BC, 交AB的延长线于E,垂足为F. (1)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2)当AB=5,AC=8时,求cosE的值.
3.如图1,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 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
4.△ABC中,AB=AC,∠A为锐角,CD为AB边上的高,I为△ACD的内切圆圆心,则∠AIB的度数是【
D.150° 5.
如图2,AB∥CD,直线l分别与AB、CD相交,若∠1=130°,则∠2=
(C)130°
(D)140°
6、如图3,已知CD为⊙O的直径,过点D的弦DE平行于半径OA,若∠D的度数是50°,则∠C的度数是:
7.如图4,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
B、O是小正方形顶点,⊙O的半径为1,P是⊙O上的点, 且位于右上方的小正方形内,则∠APB等于(
) A.30°
8.如图,AB//CD,CE平分∠ACD,若∠1=25,那么∠2的度数是
9.如图,射线AC∥BD,∠A=70°,∠B=40°,则∠P= .
(第9题图)
10、如图2,已知直线AB//CD,∠C=115°,∠A=25°,∠E=(
) A、70°
11.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
12.如图,在△ABC中,∠C =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13.如图5,已知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OA?OB?OC,?ABC??ADC?70°,则?DAO??DCO的大小是(
) A.70°
14.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的一点,过A作AF⊥AE,交CB延长线于点F,
求证:△ADE≌△ABF.
15.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 在AC上,CE=BC,过E点
A _ D _ E _
F _ B _ 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FC
16.(本小题满分5分)
C为BE上一点,BC?ED.已知:如图,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CE,
求证:AC?CD.
17.(本小题5分)
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BE,
DE?BE,垂足分别为B、E,且AB?DE,连接AC、DF.
求证:∠A=∠D.
18.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O为AB上一点,以O为圆心、OB长 为半径的圆交BC于D,DE⊥AC交AC于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O与AC相切于F,AB=AC=5cm,sinA?
,求⊙O的半径的长
19.点A、B、C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的同侧作?ABE和?BCF,连接AF,CE.取AF、CE的中点M、N,连接BM,BN, MN.
BE和?F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N(1)若?A且?ABE??FBC?90(如图1),则?M
(2)在?ABE和?BCF中,若BA=BE,BC=BF,且?ABE??FBC??,(如图2),则
?MBN是?MBN?
(3)若将(2)中的?ABE绕点B旋转一定角度,(如同3),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给出你的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19. 解:(1)等腰直角
(3)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 在?ABF和?EBC中,
??ABF??EBC
∴△ABF≌△EBC.
∴AF=CE. ∠AFB=∠ECB.……5分 ∵M,N分别是AF、CE的中点, ∴FM=CN. ∴△MFB≌△NCB.
∴BM=BN. ∠MBF=∠NBC.……6分
∴∠MBN=∠MBF+∠FBN=∠FBN+∠NBC=∠FBC=?.……7分
范文二:证明角相等
1.余角、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补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4.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之和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 30°.
8.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1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3.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 如果两个圆心角, 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14..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
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15.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每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 17: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这两个弦切角相等.
18.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心与角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个角. 19.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中心角.
1、已知 I 为ABC的内心,延长AI 交BC于D,作IE ⊥BC.求证:∠BID=∠CIE
2、已知如图,在ABC中, 角BAC=90度 AB=AC,M为AC的中点,AD⊥BM。 求证:∠AMB=∠DMC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为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与EF的延长线交于H、G. 求证:∠BHE=∠CGE
4、AB是 ⊙O的直径,弦CD⊥AB于E,M是上任意一点。延长AM与DC的延长线交于F。求证:∠FMC=∠AMD
5、已知 ⊙O1 与 ⊙O2相交于A、B两点,⊙O1的弦BC交⊙O2于E,⊙O2的弦BD交⊙O1于F,且FD=EC。求证:∠ABD=∠ABC
6、如图,已知BC是直径,弧AB=弧AG,AD⊥BC
求证:(1)∠EAF=∠AFE。 (2)BE=AE=EF
7、已知,两圆内切于M,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MC=∠BMD
8、在△ABC中,EF⊥ AB,CD⊥ AB,G在AC边上并且 ∠GDC=∠EFB,求证:
∠AGD=∠ACB
9、已知,如图,在 △ABC中,AC 2=AD · AB。
求证:∠ACD=∠ABC。
10.如图,在 △ABC中,∠B=90,点G、E在BC边上,且AB=BG=GE=GC。 求证:∠AGB=∠AEB+∠ACB
11、PA、PB分别为相交两圆⊙O1和⊙O2的切线,且PA=PB。PD、PF分别交⊙O1和⊙O2于C、D、E、F.求证:∠CDE=∠EFC
一、选择题
1.如图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D) ①和②
2.如图2,P在AB上,AE=AG,BE=BG,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形状相同 (B) 周长相等 (C) 面积相等 (D) 全等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这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 (A)30°
(C)30°或150°
(D)60°或120° 5.△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最长边AB的长是(
) (A)5cm
6.如图3,P是∠BAC的平分线AP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5,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
(D)3或41
8.如图4,已知MB=ND,∠MBA=∠NDC,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ABM≌△CDN (
) (A)∠M=∠N
(B)AB=CD
(C)AM=CN
(D)AM∥CN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边分别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角和一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有一块边长为24米的正方形绿地,如图5所示,在绿地旁边B处 有健身器材,由于居住在A处的居民践踏了绿地,小明想在A处树 立一个标牌“少走▇米,踏之何忍?”请你计算后帮小明在标牌的“▇”
填上适当的数字是(
). (A)23米
二、填空题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则其顶角为
12.在△ABC中,已知∠A=80°,则∠B、∠C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
. 13.边长为2cm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14.如图6, △ABC中, ∠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若∠CAD=20°,则 ∠B=
15.如图7,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 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 ____
个不同的四边形.
三、解答题
16.如图8,△ABC,AB=AC,点M、N分别在BC所在直线上,且AM=AN。 求证:BM=CN
17.已知,如图9,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接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1)△AEF≌△CDE;
(2)△ABC为等边三角形.
18.如图10,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下面四个结断:①AD=CB;②AE=CF;③∠B=∠D;④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题,并证明结论成立.
19.求证: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先画出图,再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20.如图11,?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直角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范文四:三角形深化解析
一、知识点睛
1. 等腰三角形的常见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 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我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可以在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到三角形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
4.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我们也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________的距离相等. 一、知识点睛
1.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三线合一;黄金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两锐角互余;30°角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射影定理,等积公式.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内部;边上;外部;三个顶点.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条边.
二、精讲精练
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AD,DC=AC,则∠B=
2. 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
第3题图 3. 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
∠EBC=∠E=60°,若BE=6cm,DE=2cm,则BC=
4. 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
AB=10,MN=3,BC=20,则△ABC的周长为
5. 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
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_____________三角形.
6.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
AD=BE,AE与CD交于点F,AG⊥CD于点G,则?
7. 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
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8. 如图,有一根高为2.1m的木柱,它的底面周长为40cm,在准备元旦联欢晚
会时,为了营造喜庆的气氛,老师要求小明将一根彩带从柱底向柱顶均匀地缠绕7圈,一直缠到起点的正上方为止,小明需要准备的这根彩带的长至少为(
A.70457cm
D.300cm 9.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细线最短需要
cm;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
和3cm,高为
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
10. 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
形面积分别为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__.
11.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成的锐
角为40°,则△ABC的底角∠B=
12. 在Rt△ABC中,∠C=90°,AB边的中垂线交直线BC于D,若∠BAD-∠
DAC=22.5°,则∠B的度数是
13. 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
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__________.
14. 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
求证:(1)△ACE≌△BCD;
(2)AD2?AE2?DE2.
15. 已知:如图,△ABC中,∠
ABC=45°,CD⊥AB于点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2)CE和B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判断并给出证明;
(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16. 如图,在△ABC中,AD是高,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EF⊥AC于F,
交AD于G,问:当∠B具备什么条件时,DG=DC?
17.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
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D和△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
∠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CP.
(1)求证:△ACE≌△DCB;
(2)请你判断△ACM与△DPM的形状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3)求证:∠APC=∠BPC.
18. 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
CE,垂足分别为F、G,连接FG,延长AF、AG分别与直线BC相交于点M、N.
(1)试证明:AB+BC+AC=2FG;
(2)如图2,若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3,BD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在这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ABC的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讲义答案】
二、精讲精练
11.65°或25°
12.37.5或67.5
15.(1)提示:证明△BDF≌△CDA(SAS);(2)BF=2CE,提示:证明△BEC≌△BEA(ASA);
CE,提示:证明△ADC∽△GHB. 16.∠B=22.5°,提示:证明△EDG≌△ADC.
17.(1)略;(2)证明△ACE∽△DPM;或用(1)中全等结论,得角相等;(3)提示:证明△AMC∽△DPM,△ADC∽△CMP.或借助△ACE与△DCB面积相等,则高相等,用角平分线线判定定理可证。
18.(1)略;(2)AB+AC-BC=2FG,BC+AC-AB=2FG.
三角形深化解析
1. (2010山西)如图,在△ABC中,AB=AC=13,BC=10,D是AB的中点,过
DE⊥AC于点E,则DE的长为______.
第5题图第1题图
2. (2009北京朝阳区)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任意一
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若BC=6,则DF+DE=_________. 3. (2011江苏苏州)如图,已知△ABC
的等边三角形,△ABC∽
AB=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4.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均为整数,且满足a+bc+b+ac=24,满足条件
的等腰三角形有
5. 如图,在△ABC中,AB=AC,∠C=72°,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下
列结论:①∠A=36°;②BD平分∠ABC;③AD=DB=BC;④DB2=AB·D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
6.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
△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_______.
B第88题图 7题图第题图
第 第7题图
第题图第66题图
2011湖北鄂州)
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
8.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
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则EF=
9. (2009广西河池)如图,在Rt△ABC中,∠A=90°,AB=AC=86,点E为
AC的中点,点F在底边BC上,且FE⊥BE,则△CEF的面积是(
第10第10题图
10. (2009重庆)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
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面积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11.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过AB边上的点D作DG//BC,交AC于
点G,在G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DE=DB,连接AE,CD.
(1)求证:△AGE≌△DAC;
(2)过点E作EF//DC,交BC于点F,请你连接AF,并判断△AEF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12. 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o,D为AB边上一点.
求证:(1)△ACE≌△BCD;(2)
AD2?AE2?DE2.
13. (2011山东日照)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
∠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
(1)求证:DE平分∠BDC;
(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
【作业答案】
5.①②③④
11.(1)略;(2)等边三角形; 12.略
13.(1)可计算出∠BDE=∠CDE=60°;(2)提示:
证明△BDC≌△EMC
范文五:1.等腰三角形(一)
主备人: 刘少山
时间:2.18
姓名:刘少山
学习目标:
1、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活动内容:提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定理:(AAS)语言描述。请证明。 已知:如图,∠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 ∴△ABC≌△DEF(ASA)。
二:折纸活动 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在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以前是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这些定理的活动验证和证明过程。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先独自折纸观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再以六人为小组进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
三: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活动内容:在学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分析、提问,和学生一起完成以上两个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注意最好让两至三个学生板演证明,其余学生挑选其一证明.其后,教师通过课件汇总各小组的结果以及具体证明方法,给学生明晰证明过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四:随堂练习
活动内容:学生自主完成P4第2题:如图(图略),在△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 五: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让学生畅谈收获,包括具体结论以及其中的思想方法等。 六:布置作业
P5习题1,2.
【教学反思】
本节关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回顾过程,关注了 “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活动过程,关注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较好,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活动中,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具体状况进行适度的调整。
1. 等腰三角形(二)
主备人: 刘少山
时间:2.19
姓名:刘少山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2、在命题的变式中,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命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主体性;
3、在图形的观察中,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对称性,发展几何直觉; 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在回忆上节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二: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和同伴的交流,在直观猜测、测量验证的基础上探究出: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并对这些命题给予多样的证明。
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学生得到了下面的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证法1:∵AB=AC,
∴∠ABC=∠ACB(等边对等角).
∵∠1=∠ABC,∠2= ∠ABC,
22∴∠1=∠2.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1=∠2. ∴△BDC≌△CEB(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2:证明:∵AB=AC, ∴∠ABC=∠ACB. 又∵∠3=∠4. 在△ABC和△ACE中, ∠3=∠4,AB=AC,∠A=∠A. ∴△ABD≌△ACE(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三:经典例题
活动内容:提请学生思考,除了角平分线、中线、高等特殊的线段外,还可以有哪些线段相等?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研究课本“议一议”:
在课本图1—4的等腰三角形ABC中,
(1)如果∠ABD= ∠ABC,∠ACE= ∠ACB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如果AD= AC,AE=,那么BD=CE吗?如果AD=,AE= AB呢?由此你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
活动内容:提请学生在上面等要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基础上,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已知:如图,ΔABC中,AB=BC=AC. 求证:∠A=∠B=∠C=60°.
证明:在ΔABC中,∵AB=AC,∴∠B=∠C(等边对等角).
同理:∠C=∠A,∴∠A=∠B=∠C(等量代换).
又∵∠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60°.
五: 随堂练习
活动内容:在探索得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1.如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六:探讨收获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注了问题的变式与拓广,实际上引领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内容,将部分内容延伸到课外。
范文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 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 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1. 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BE=CE;
(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
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
2.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
3.如图,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0,1),直线x=1交x轴于点B.P为线段AB上一动点,作直线PC⊥PO,交直线x=1于点C.过P点作直线MN平行于x轴,交y轴于点M,交直线x=1于点N.
(1)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求证:△OPM≌△PCN;
(2)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设AP长为m,四边形POBC的面积为S,
请求出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当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点C也随之在直线x=1上移动,△PBC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
如果可能,求出所有能使△PBC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4. 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5.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如果一腰上的中线将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两部分,那么各边的长为多少?
6.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
7. 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AB=AC,BE=2AE,点N是CE的中点.
求证:M是AD的中点.
8.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C=BC=4,点M是边AC上一动点(与点A、C不重合),
点N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AM=BN,连接MN交边AB于点P.
(1)求证:MP=NP;
(2)若设AM=x,BP=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PN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M的长
9.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E在BC边上,AB=EC,∠B=∠C=∠AED.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10. 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ABD与△ADC面积相等。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11. CD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α.
(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
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
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C.50°或80°
D.40°或65°
1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C.60°或150°
D.60°或120°
15. 有下列命题说法:①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角的和大于90°;
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是40°,那么它的底角是70°; ⑤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其中正确的有(
16. 如图,DE是△ABC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D、E.AE平分∠BAC.设∠B=x(单位:度),∠C=y(单位:度).
(1)求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请讨论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B为多少度?
范文七:龙子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三个内角平分线
三边垂直平分线
2.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A.AB=DE,BC=EF,∠A=∠D
B.∠A=∠D,∠B=∠E,∠C=∠F C.AC=DF,∠B=∠F,AB=DE
D.∠B=∠E,∠C=∠F,AC=DF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4.以下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其中能作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4,5,6
D.2,2,4 5.(2013o郴州)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
观测灯塔A位于南偏东75
°方向上,轮船航行半小时到达C处,在C处观测灯塔A位于北
8.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ABC和△DBC的周长分别是60 cm和38 cm,则△ABC的腰和底边长分别为
A.24 cm和12 cm
B.16 cm和22 cm
C.20 cm和16 cm
D.22 cm和16 cm 11.(2007o芜湖)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12.(2012o深圳)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
二.填空题 13.(2011o怀化)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D,AB=5cm,BC=6cm,则AD=
1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腰长为6,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15.(2011o衡阳)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
. 16.(2013o泰安)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17.(2005o绵阳)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
cm. 18.(2005o十堰)如图中的螺旋由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组成,则第n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第19题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ABD和△ACE中,有四个等式:①AB=AC
④BD=CE.以其中..三个条件为已知,填入已知栏中,一个为结论,填入下面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填写序号即可)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20.如图,CE⊥AB,BF⊥AC,CE与BF相交于D,且BD=CD.
求证:D在∠BAC的平分
21.(2013o温州)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E. (1)求证:△ACD≌△AED; (2)若∠B=30°,CD=1,求BD的长.
22.如图,?ABC中,AB?AC,?A?50?
,DE是腰AB的垂直平分线,求?DBC的度数。
2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CD⊥AD,AD2+CD2=2AB2. (1)求证:AB=BC;
(2)当BE⊥AD于E时,试证明:BE=AE+CD.
24.(2013o沈阳)如图,△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45°,AD与BE交于点F,连接CF. (1)求证:BF=2AE;
CD=,求AD的长.
25.(2013o铜仁地区)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DAE=90°,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CE.
1、 在正?ABC内取一点D,使DA?DB,在?ABC外取一点E,
使?DBE??DBC,且BE?BA,求?BED?.
BC 证明:∵AD=DB
且△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D在AB边的中垂线,即等边三角形过顶点C的高线上 ∴∠BCD=30度 在△BDE与△BDC中
∠DBE=∠DBC
BE=AB=BC ∴△BDE≌△BDC ∴∠BED=∠BCD=30
2、 如图所示,BD=DC,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E,EM⊥AB,
EN⊥AC,求证:BM=CN
连接EB、EC。因为BD=DC,ED⊥BC,则∠BDE=∠EDC相等,⊿BDE≌⊿CDE,可知EB=CE。
3.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BDC=120?,证明:AD=BD + CD
延长BD到E点,使DE=DC,连接CE。 因为∠BDC=120度, 所以∠CDE=60度,
所以,三角形CDE是等边三角形。 ∠ECD=60度,CD=CE ∠BCE=∠ACD,
又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
⊿ACD≌⊿BCE
所以,AD=BE=BD+DE=BD+DC 即AD=BD+CD.
4.如图①,在ΔABC中∠ACB=900,AC=BC,M为AB中点,P为AB上 一动点(P不与A、B重合),PE⊥AC于点E,PF⊥BC于点F。
(1)求证:ME=MF,ME⊥MF;
(2)如点P移动至AB的延长线上,如图②,是否仍有 如上结论?请予以证明。
1.连接C点M点。已知AC=BC ,∠ABC=90°,△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F⊥BC,所以△PFB也是一个以∠PFB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PF=BF.又因为PE⊥AC, 四边形CEPF为矩形,EC=PF=BF.又根据等边直角三角形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二分之一可知,CM=BM. ∠ACM=∠FBM.综上△ECM和△FBM全等,ME=MF. ∠EMC=∠FMB. ∠CMF+∠FMB=90°,所以∠CMF+∠EMC=90°.即∠EMF=90°, ME⊥MF。 2.同理,CM=BM,CE=BF, ∠MCE=∠MBF=135°(180-45),△MCE和△MBF是全等三角形,其他同上
5.已知:如图,点D在△ABC的边CA的延长线上,点E在BA的 延长线上,CF、EF分别是∠ACB、∠AED的平分线,且∠B=30°, ∠D=40°,求∠F的度数。
证明:记∠BCH为∠1,∠DCH为∠2,∠DEF为∠3,∠BEF为∠4 因为CF为∠ACB平分线 所以∠1=∠2
因为∠1+∠B+∠BHC=180°,∠4+∠F+∠FHE=180°,∠BHC=∠FHE 所以∠1+∠B=∠4+∠F 因为∠B=30°,∠F=35°
所以∠1+30°=∠4+35°,即∠4=∠1-5°
因为∠3+∠D+∠DAE=180°,∠2+∠F+∠FAC=180°,∠DAE=∠FAC 所以∠3+∠D=∠2+∠F 因为∠D=40°,∠F=35°
所以∠3+40°=∠2+35°,即∠3=∠2-5° 因为∠4=∠1-5°,∠1=∠2
所以∠3=∠4,即EF为∠AED平分线 (图片顺时针旋转过了)
6.在等腰Rt△ABC中,∠C=90°,D是斜边上AB上任一点,AE⊥CD于E,
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CH⊥AB于H点,交AE于G.
求证:BD=CG.
证:∵Rt△ABC是等腰三角形
又∠ACE+∠FCB=90°
∠FCB+∠FBC=90° 故∠ACE=∠FBC
∴Rt△ACE≌Rt△CBF 即CE=BF
又△CDH∽△BDF ∴∠GCE=∠DBF
∴Rt△CEG≌Rt△BFD ∴BD=CG
7.如图∠ABC=90°,AB=BC,D为AC上一点,分别过A、C作BD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E、F求证:EF=CF-AE
∵∠ABE+∠FBC=∠BCF+∠FBC=90度
∴∠FBC=∠ABE 在△AEB和△BFC中 ∠AEB=∠BFC=90度 ∠FBC=∠ABE AB=BC
∴△AEB≌△BFC ∴AE=BF,CF=BE EF+BF=CF
即EF=CF-AE
8.BE⊥AC,CF⊥AB,BM=AC,CN=AB。求证:(1)AM=AN;(2)AM⊥AN。
证明:(1)∵BE⊥AC,CF⊥AB, ∴∠1+∠BMF=90°,∠2+∠CME=90°, ∵∠BMF=∠CME(对顶角相等), ∴∠1=∠2,
在△ABM和△NCA中,
∴△ABM≌△NCA(SAS), ∴AM=AN;
(2)根据(1)可得△ABM≌△NCA, ∴∠3=∠N, ∵CF⊥AB, ∵∠4+∠N=90°, ∴∠3+∠4=90°, 即∠MAN=90°, 因此,AM⊥AN.
9. 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DE⊥BD于D,交BC于点E. 求证:CD=
过D作DF‖AB,交BC于点F。 则∠ABC=∠DFC,
AB=AC,所以∠ABC=∠C 所以∠DFC=∠C DF=CD
BD平分∠ABC,所以∠ABd=∠DBC ∠DFC=∠DBC+∠BDF ∠DBC=∠BDF BF=DF ∠FDE=∠FED,所以DF=FE BE=BF+FE 所以DF=1/2BE
所以CD=1/2BE
1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E. 求证:∠ACE=∠B+∠ECD.
11.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
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2CE.
12.如图:∠BAC=90°,CE⊥BE,AB=AC ,BD是∠ABC的平分线, 求证:BD=2EC
13.已知,如图34,△ABC中,∠ABC=90?,AB=BC,AE是∠A的平分线,CD⊥AE于D.求证:CD=
14.在△ABC中,∠BAC的角平分线AD平分底边BC.求证AB=AC.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一动点(点G与C、D 不重合),
以CG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接DE交 BG的延长线于H。
△BCG≌△DCE
16.(1)如图,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 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结AC和BD,相交于点E,连 结BC.求∠AEB的大小;
(2)如图,ΔOAB固定不动,保持Δ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绕着点
O旋转(ΔOAB和ΔOCD不能重叠),求∠AEB的大小.
17.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18.D为等腰Rt?ABC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 CA于点E,F。①当?MDN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 ②若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
19.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 求证:AD平分∠CDE
20.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求证:BG=FG
21.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1)EC=BF; (2)EC⊥BF
22.?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
?BDC?1200,以D为顶点做一个60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
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
如图,c是线段BD上一点,△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R,F,G,H,分别是四边形ABDE各边中点,求证:四边形RFGH是菱形
如图,菱形ABCD中,角ABC=60°,E是BC延长线上一点,F是对角线AC上一点,AF=CE,连接BF、E
1),若AB=4,点F是AC边的中点,求BF的长;
2),若点F是A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C重合),求证:BF=EF
在菱形ABCD中,∠ABC=60°,E是对角线AC上一点,F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
(1)若E是线段AC的中点,如图1,易证:BE=EF(不需证明);
(2)若E是线段AC或A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图3,线段BE、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证明:(1)∵四边形ABCD为菱形,
又∵∠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E是线段AC的中点,
∴∠CBE=∠ABC=30°,AE=CE, ∵AE=CF,
∴∠F=∠CEF,
∵∠F+∠CEF=∠ACB=60°,
∴∠F=30°,
∴∠CBE=∠F,
(2)图2:BE=EF.图3:BE=EF. 图2证明如下:
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又∵∠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CB=60°,
又∵EG∥BC,
∴∠AGE=∠ABC=60°,
又∵∠BAC=60°,
∴△AGE是等边三角形,
又∵CF=AE,
又∵∠BGE=∠ECF=120°,
∴△BGE≌△ECF(SAS),
图3证明如下:
过点E作EG∥BC交AB延长线于点G,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又∵∠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CB=60°,
又∵EG∥BC,
∴∠AGE=∠ABC=60°,
又∵∠BAC=60°,
∴△AGE是等边三角形, ∴AG=AE,
又∵CF=AE,
又∵∠BGE=∠ECF=60°, ∴△BGE≌△ECF(SAS), ∴BE=EF.
范文九:证明之------直角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SSS(2)SAS(3)ASA(4)AAS(5)HL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两锐角互为余角(2)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②勾股数及其规律性
(4)两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5)射影定理;(6) s=ab;5 四种命题的概念 21二典例分析1判断正误
(1)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有两角和第三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有两边和第三边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周长和面积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边与角中,有五个元素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请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若全等,请在括号内加注理由:
(1)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2)一个锐角和锐角相邻的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3)一个锐角和一斜边对应相等()
(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5)两边对应相等()(6)两锐角对应相等()(7)一锐角和一边对应相等()
3如图,△ABC中∠C=90°,∠B=15°,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交于点D,交AB于E,DB=8,求AC的长.
4.在Rt△ABC中,∠C=90°,CD⊥AB,垂足为点D.(1)如果∠A=60°,求证:BD=3AD;
(2)如果BD=3AD,求证:∠A=60°.
5如图,在△ABC中,BA=BC,∠B=120°,
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求证:AD=DC. 216.如图,在直角△ABC中,∠B=90°,∠C=30°,AC=4,D是AC边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点重合),过点D作AC边的垂线,
(1)求证:
,HG=y.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交线段BC于点E,点F是线段EC的中点,作DH⊥DF,交射线AB
7(中招展示)(
1)(12河北)如图7-1,
AB、CD相交于点O,
AC⊥CD于点C,若∠
BOD=38°,则∠A=____
)(12鸡西)Rt△ABC
中,∠A=90°,BC=4,有一个内角为60°
,点P是直线AB上不同于A
、B的一点,
且∠ACP=30°,则PB的长为 _____
(3)(12济宁)如图7-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
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A.-4和-3之间B.3和4之间C.-5和-4之间D.4和5之间
(4)(12怀化)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A.7
(5)(12新疆)如图所示7-5,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
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1= 25
8,S2=2π,则S3是 ____ (6)(12黔西南州)如图7-6,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 _______
(7)(12莱芜)在△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8)(07河南)如图7-8,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点C.
若∠AOB=60°,OC=4,则点P到OA的距离PD等于_____
(9)(05海淀区)如图所示,一根长2a的木棍(AB),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①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是否变化,并简述理由.
(10)(08江西)如图7-10,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①求证:B′E=BF;
②设AE=a,AB=b,BF=c,试猜想a,b,c之间的一种关系,并给予证明.
8 (1)如图8-1,在?ABC中,②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AD?BC于D,
?ABC?2?C,求证:AC2?AB2?AB?BC
(2)如图8-2,四边形ABCD是一个梯形,
CD=7,M是AD的中点,MNAB?CD,?ABC?90°,AB=9,BC=8, ?AD,求BN长.
(3)如图8-3,?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D是斜边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
且DE?DF,若BF=12,AE=5,求?DEF的面积.
(4)如图8-4,在四边形ABCD中,∠DAB=∠DCB=9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M、N分别是边BD、AC的中点.
①求证:MN⊥AC;②当AC=8cm,BD=10cm时,求MN的长.
三随堂练习
1.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从离地面5 m处折断,倒下的部分与地面成30°角,
如图所示,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是()A.10m B.15m C.5m D.20m 2.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线,图中与∠A互余的角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3如图(3),AB∥DF,AC⊥BC于C,BC与DF交于点E,若∠A=20°,则∠CEF等于()A.110°B.100°C.80°D.70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
5如图(5)△ABC中,AB=AC,∠BAC=90°,P为BC中点,∠EPF=90°,给出四个结论①∠B=∠BAP;
②AE=CF;③PE=PF;④S四边形AEPF= △ABC,其中成立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 21 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0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_cm2.
7如图(7)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
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求证:EG=CG.
8如图(8)所示,在Rt△ABC中,∠C=90°,∠A=30°.作AB的中垂线l分别交AB、AC
及BC的延长线于点D、E、F,连接BE. 求证:EF=2DE.
D是AB的中点.现将△BCD沿BA方向平移1cm,得到△EFG,FG交AC于H,
则GH的长等于 _____cm.
3如图3-1,在△ABC中,∠ACB=90°,∠A=30°,BC=1.过点C作CC1⊥AB于C1,
过点C1作C1C2⊥AC于C2,过点C2作C2C3⊥AB于C3,…,按此作发进行下去,则ACn4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最大边的长是8cm,则最小边的长是 _____cm.
5如图5-1,∠AOP=∠BOP=15°,PC∥OA交OB于C,PD⊥OA于D,若PC=4,则PD等于______
6.在△ABC中,已知∠B=30°,AB=6cm,则BC边上的高为 ____cm.
7.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 ____cm. 8.△ABC中,∠BCA=90°,∠BAC=60°,BC=4.在CA延长线上取点D,使AD=AB,则D,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9.在Rt△ABC中,∠ACB=90°,BC<AC,若BCoAC=,则∠A= _____度. 412
10.如图10-1,四边形ABCD中,∠A=60°,∠B=∠D=90°,AB=4,CD=2,则BC= _____
11.房梁的一部分如图11-1,其中AC⊥BC,∠A=30°,AB=7.4m,点D是AB的中点,
且DE⊥AC,垂足为E,则BC= _____m,DE= _____m.
12. 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度是腰长的一半,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___度.
13.如图13-1上午8时,一条轮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
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30°,∠NBC=60°,
问以同样的速度继续前行,则上午 ____时轮船与灯塔C距离最近.
14.如图14-1,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
将△ADC沿AC边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E处,得四边形ABCE.求证:EC∥AB.
范文十: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
一.学习目标
(1)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体会证明中辅助线的作用,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质疑,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
(3)养成严谨、规范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三.学习过程:
1.课前准备(成功者的钥匙)
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何验证的?
⑵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符号表示)
⑶回忆以前学过的与180°有关的结论。
⑷画图练习:
①延长线段AB
②如图:过点A作直线BC的平行线
③如图:在AB的另一侧作∠ABD等于∠A
(备用图1)
(备用图2)
2.课内探究:
活动一 : 合作探究
已知:如图△ABC
求证:∠ A + ∠B + ∠C = 180°
活动二:即时练习
⑴在△ABC中,∠A = 80°,∠B =60°则 ∠C =
⑵在△ABC中,∠A=40°,∠B=∠C ,则 ∠B =
⑶在△ABC中,∠A
= ∠B = ∠C ,则 ∠B =
⑷已知:如图,则∠A等于(
⑸如图所示,∠B=∠D,则∠AED与∠ACB的关系是(
A.∠AED>∠ACB
B.∠AED<∠ACB;
C.∠AED=∠ACB
D.无法确定 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第三个内角;
C.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⑺已知:如图, 四边形ABCD
求证:∠ A+∠B+ ∠C+∠D=360°
3.自我总结:
⑴知识方面:
⑵数学思想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