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天罡拳绵张拳

[人物专访]马志富——武当天罡拳绝代传人
[人物专访]马志富——武当天罡拳绝代传人
北京频道 (
15:16:25)
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人物:马志富,武当天罡拳绝代传人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中国武术、足球一级裁判员
&&&&时间:日
&&&&地点:广州市帽峰山凤凰庐1号
&&&&马志富:舒马赫的中国武术师傅
&&&&1988年,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呼和浩特拉开了帷幕,我负责武术项目的报道。那次参加武术表演的运动员来自宁夏、山西、云南、贵州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回、满、苗、土家、侗、畲、瑶、壮、彝、藏、保安、黎、傣、崩龙、景颇、阿昌、纳西等十七个民族的一百八十一名选手。他们表演了令人叫绝的太极拳、翻子拳、心意六合拳、通臂拳等传统武术。还表演了攻势凌厉的山东螳螂拳、庄重稳固的浙江太乙五行擒扑、活泼欢快的云南孔雀拳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地方特色的武术。
&&&&我在这次运动会上,结识了86岁的于子祥老人。于子祥是西吉县政协副主席,全区知名的大阿訇,通晓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在回族群众中享有一定声誉。他在这次民族体育盛会上为人们表演心意六合拳的头一谱--"四把锤"。他功底很深,稳健有力,获得人们的赞赏。
&&&&于子祥老人十一岁时就开始练功,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练得一身精功,被人们赞为"心意六合赛金刚,狮子起纵扎倒墙"。八十六岁的于子祥虽然不能再以"金刚"、"雄狮"来形容,但他当时眼不花,耳不聋,面色红润,行动自如。
&&&&在宁夏西吉一带,于子祥教过的徒弟难以计数,谁来求他都认真传授,在回族群众中影响很大。
&&&&事过21年,我在广州见到了另一位武术界的传奇人物--马志富,武当天罡拳传人,武汉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49年9月生于武汉。1963年拜武当还俗道人张云镜为师,习武当功夫,包括绝学天罡拳。1976年入武汉体育学院读书。1988年,湖北武术馆成立,马志富任馆长兼应香港武联主席霍震寰(霍英东之子)邀请,参加香港万人太极大汇演,该次汇演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马志富和于子祥老人一样,也有众多的徒弟,不同的是,马志富的徒弟更多是演艺界的明星。日,舒马赫出现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上,已经获得年度总冠军,一骑绝尘的舒马赫,针全球的眼光吸引到上海。在F1(世界一级方程式)赛道上,舒马赫这个名字意味着焦点、荣誉,意味着无法超越,人们称他为"车王"、"车神"。
&&&&与此同时,有一位中国人始终出现在舒马赫左右,并能随时进入舒马赫的私人空间。这个中国人就马志富,他是舒马赫的中国武术师傅。
田炳信: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方文化是男女文化;也有人说中国文化是智慧文化,西方文化是技巧文化。我们精于文史哲,他们精于数理化。一个叫佐岸的先生认为: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理解为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这种文化中最深刻的一页,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抛开出世的佛家智慧,道家智慧就成了七种智慧中最温柔的智慧,但这种智慧的本质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深入到道家的精华--太极拳中,我们就会发现它真正的落脚点在于变。
&&&&马志富:对。武术界有一句名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天罡拳就是在拳打卧牛之地上,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绵延起伏,姿态翩然,外练筋骨,内养腑脏。一个字,就是变。这种变,是一种内变,微变,小变。
&&&&田炳信:道家讲天、地、人合一,天罡拳是否从星像里受到了启迪?
&&&&马志富:是。天罡,即天文学中的北斗七星。道家认为,天罡为天体之纲维,四季变化,气节推移,生命"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统御万灵"。(《道藏》)《史记·天官书》云: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武当天罡拳明显带有道家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田炳信:有一首描述太极拳的诗是这样说的:缚虎归真穴,牵龙渐益丹;性须柔似水,心欲静如山;调息收金鼎,宁神守玉关;导气引体柔,形动质自安;疏通血与脉,常令气绵绵;日能增黍米,鹤发复朱颜。这首诗要是描述天罡拳是不是也很接近?
&&&&马志富:天罡拳本身就是太极拳的一种。太极拳属导引之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柔和同道,不可穷极,正体现了"太极"本意的内涵。据说最古老的太极图,本是道士的内丹修炼图,式成双鱼合形。至北宋年间,理学开山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把其中道理说得更明白了;"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限,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拳正是以这一理论为依据的。讲求调理阴阳,协调动静,尤其注重"神意静以和,形体动以柔"。要领是意守内丹,以动启静,以静济动。以意衔气,运遍周身,如环无端,寓太极肇基,周而复始之义。观拳路,亦一以太极图形编组,手法的采、裂,步法的顾、盼,浑然一体,阴阳互发。太极拳是以整体生命观为基础。有利人体生命活动的开发。
&&&&田炳信:中国武术中的拳术,流派纵横,种类繁多,其名称五花八门,它是怎么分的?
&&&&马志富:有以数字为拳名的:二郎拳、三皇炮锤、四平拳、五祖拳、六合拳、六大开拳、八极拳、八卦拳、九路鸳鸯腿、十字单拳。还有以人名为拳名的:太祖拳、燕青拳、孙膑拳、孔明拜拳、子龙炮锤、武松脱铐拳等。也有以姓氏命名的:孔门拳、赵家拳、刘家拳、蒋家拳、李家拳、戚家拳、蔡家拳、岳家拳、陈氏太极拳、华拳、查拳等。以地名命名的也不少:像关东拳、关西拳、峨眉拳、龙门拳等。此外,还有以动物命名的:虎拳、青虎拳、飞虎拳、黑虎拳、象形拳、青龙拳、狮形拳、鸭形拳、鹰爪拳、猴拳、蛇拳、鹤拳、地犬拳、雁行拳、螳螂拳等。
&&&&田炳信:你研究和学习天罡拳多少年了?
&&&&马志富:一共是41年。
&&&&田炳信:什么原因促使你学习这套拳法,并持之以恒坚持到今天?
&&&&马志富:在我十多岁的时候。
&&&&田炳信:是偶然的机会?
&&&&马志富:不是偶然的机会。我师傅叫张云镜,张云镜老师早年生活上万端艰辛,然而心爱国术,志求真理,访隐求真。按一句老话说:山水不能隔,寒署不能易,艰辛而愈励,年久而愈坚,终于尽得黄、杜、陈三家真传。他11岁时被一个老道领到武当山上去,后来他在山上学到33岁,师傅就叫他下山。在山上的时候跟黄公安师爷学天罡拳和中医,下山以后又跟一个医生学习中医,所以他就以行医为主。后来到武汉陈太医药店做郎中,他独生子从小跟我很好,我到他家去玩,他就看中我,教我天罡拳。我当时很小,也不知道,但我很喜欢锻炼,从小喜欢翻跟斗,而且我爷爷是练武术的,这样他就教练天罡拳。因为我爷爷学过武术,我跟师傅一练以后感觉到他教的东西跟别人和我看到的都不一样,所以就这样跟他学了。学了以后,我模仿能力比较好,他特别喜欢这一点,他只要练一遍,我看一眼,就可以做了。但是我学他的方法到今天,有个很深的印象,我学了以后我看你的样子,我把眼睛一闭,就把你的样子印到脑袋里面。所以他很喜欢我这一点。因为他儿子长大以后,找了一个串联来的新疆女孩,他儿子就与他分开了。后来我就问师傅,你怎么不教你儿子,他说他不行,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不行。后来他跟我说一个道理,天罡拳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教的,练这个东西是父子不通情,夫妇不通情,不是说你是我的儿子我就应该教你,你是我的爱人就应该教你,有什么事我还不能跟你讲,情面都不讲,它很严格这一点。所以我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都很少教别人,很多人要我教我都没教。
&&&&田炳信:是保守吗?
&&&&马志富:不是保守,我是按照他说的找到合适的人。他说是师傅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傅。而且慧道的人不传也不行,没慧道的人再传也传不了。所以我们在武汉的时候,越有名的师傅、名气越大的他越不跟你来往,他跟任何武术界的都不来往。他就是不喜欢跟社会上搞武术的接触,他是一个老中医,以治病为主,平时就练功健身,就这样。跟社会上都没来往,一直到去世都没来往,因为他是食物中毒去世的。我跟他学的这些年,因为当时他儿子跟他分开了,我就照顾他们两个老人,到去世时是我给他做的棺材,我会做木工,后来师母住到我那里,我去带队比赛时候,师母也去世了,老俩口都是我做的棺材。所以从认识到学功夫到现在安葬、做棺材,都是我做的。
田炳信:你参加过全国的武术比赛没有?
&&&&马志富:1978年,我在武汉体院读书,学的是武术专业,78年有个全国武术大会在湘潭举办,我跟学校请了假,私自去参加。我在学校读了一两年,没有人知道我会武功,因为我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练功,练到6点多,2个多小时后,他们才起来早锻炼。等他们早锻炼,我就去洗脸,洗完脸我去吃早餐,他们才跑步回来。我刚才给你介绍过,我不搞什么准备活动,什么跑步我都不搞,我就练功。在比赛大会上,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认识我,教武术的张老师,他把国家体委武术处处长介绍给我认识,这位处长管全国武术,他就叫我表演一下,我就问他:"你想看多长时间?"他说:"随便你,两三分钟吧。"我就表演给他看,他就不要我停,他感觉很奇怪,感觉这个功夫很奇怪,他说中国还有这样的功夫,就把我叫到房间去,问我很多问题,跟谁学的等等。他说我曾经带领中国武术代表团到法国去表演,法国有一个人就表演你这个功夫,但是比你差多了。因为他有点印象,感觉这个是中国传出去的,而且比我差得很多,很远。差在哪里呢?我一般表演是不穿上衣的,打赤膊,因为打赤膊可以看到气在身上转,他说你的气量比他大多了。当时他上台就问这个人,那人说很小的时候就到国外来了,在法国很有名气。所以他很高兴能碰到我这样的,后来我把师傅的情况也给他介绍了一下。后来他就叫我站起来,他说:"你会不会推手?"我说:"我不会。"他说:"你不会,你可不可以用我的力量打我,借力打力?"当时这种道理我都知道,我说:"这样吧,只要你发力打我,我就可以打你。"然后我们俩就动手,他很大的块头,连脑袋都很大,他一掌发过来,我一个螺旋劲,踩在他后面,马上一掌发出去,把他打了一个跟头,我就把他拉住。他说:"再来,再来。"我说:"你输了。"他不相信,他怎么也化不掉,我已经把他重心点找死了。他就竖起大拇指,很佩服。
&&&&田炳信:这次参加比赛得名次没有?
&&&&马志富:我没得名次,不是参加比赛,而是观摩。那位处长发现我以后,就跟我谈:"我想请你明天不在外面表演,在我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裁判组和所有参加大会工作人员里面进行表演,可不可以?"我说:"可以。"他问:"表演多长时间?"我说:"你说要多长时间?"他说:"随便你。"我说:"那就表演一个小时。"当时我就当着这么多人在上面表演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就很轰动了,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功夫,那个时候开始,在那场表演之后,1978年我在武术届就有一些轰动了。所以我这次来广州参加这个武术大赛,也是国家体委要我来的,目的是中央电视台开始拍片,想要我到这来跟他们谈,这样我就过来了。
&&&&那次比赛以后紧接着是"1979年第一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我作为国家体委的特邀代表参加了表演。我上去一表演,别人都不认识这个东西,他们从来没见过,没有一个标准来分好和坏,高和低,一致认为这个功夫很好,难度很大、很高,就是不好给分。之后大会决定,要我干脆变成表演项目,自己掌握。因为我的时间很长,一场表演是2个小时,一个人搞一个多小时,那其他人搞不成,要我一次表演15到20分钟,自己上自己下,就不用裁判来催我。一般的表演是3分钟或者2分钟,你过了时间扣分不说,裁判还吹哨要你下来。但我就可以自己掌握。后来又到、沈阳作了些表演。
&&&&田炳信:在你的习武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比如说抢劫的、打人的、不讲理的?
&&&&马志富:碰到过。从体院毕业后,我到了湖北电机厂技校当老师,在厂办门口有个餐馆,有一次,我到那买东西过早(吃早餐),排队,这时候有个个子很高的小伙子过来,站到前面想插队,售票员就不卖给他,要他去排队。别人不敢说他,因为他个子很高,他还骂那个卖票的女孩。正在卖票的女孩是我朋友的妹妹,她不认识我。我一看他在那开骂,搞得大家都买不成,他还把卖票的箱子一盖,别人都说他,他个子很大,别人都怕他。因为我已经买了,正坐在旁边端着一碗热干面吃,我端了面就过去了,说:"你这个人太不讲道理了,别人一个女孩子,你骂这么多话,这是公共场所,你怎么能这样呢!"他说:"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过早的,你不要骂人。"说着说着他对着我胸口就一拳,还骂:"你妈的别管。"我一下子就把他的手给抓住,然后一抠,我把他脉搏抠住了,接着指头用内力一收,我说:"你要打人是吧!"我一收之后,他很自然地就会拉,他越拉我就越收,拉到最紧的时候,拉得最大力的时候,我一松,他"嘣"地一下子就出去了,一下子就撞到大门那去了。我把碗马上往桌上一放,就知道他肯定还要上来打人,这不打起来了,我没还手。我看他的出手,就知道他是个内行,他不是外行。我一看他打的是直线,长拳的打法,他打直线,我就走曲线,他总是打不到,他打了五、六拳都没打到,这时旁边我的同事就叫起来:"小马,小马,你动手啊!"这样我才动手,我把手往上一扬,他眼睛往上一看,我下面就是一拳,打了一下,打躺下了。一搀,我上去就是两拳,把他打傻了,他猛地对我头上一拳,我往下一沉,用手一拉,他趴到我身上来了,我把他一顶,一抛,抛得蛮高,他在空中一抓,准备下来抓我,这时我还没让开,等他快到我面前,我一闪开,他"叭"地一下,爬不起来了。他后来慢慢才爬起来,说:"你狠,你狠!我们到派出所去。"我说:"可以啊,我们去派出所。"他就把我领口抓住,我说:"去派出所可以,你把手放开。"他不放,我把他手一抠,就把他领口一抓,我说:"你抓领口抓错了。"我抓的时候大拇指顶着他的喉咙管,他想用口咬我,别人不知道我用手顶着他的喉管,我这个手一拳打出去,他的牙齿都打掉了,血直趟。
&&&&田炳信:平生就打了这么一架?
&&&&马志富:就打了这架。
&&&&田炳信:后来怎么到香港带杨紫琼等徒弟的?
&&&&马志富:是这样的,我曾拍过两个电影,其中一个是《乱世英雄乱世情》,我演武当山道长。
&&&&田炳信:这是哪一年?
&&&&马志富:83年,84年。里面有武打场面,我兼任武打设计,也是武术指导,还扮演一个角色,道长是配角,因为我要设计武打动作。当时他们去了六个人到武汉去挑选运动员、演员,我也去了,把我挑上了,叫我当武术指导,武打设计兼演员。那时候在云南拍的,西双版纳。后来又拍了一部,就拍了这两部,都是香港演员,香港导演,他们在拍电影的时候就知道我,知道我的功夫。
&&&&后来有一次,1974年,香港松下电器的老板,他到武汉去搞房地产投资,颈椎病和肩椎炎发了,带他去投资的是个香港人,认识我,叫我给他治病。当时给他治了三天,把他的颈椎和肩椎炎治好了。治好后他感觉很奇怪,因为他以前发病后很多天都治不好,我三天给他治好了,他就问我:"去过香港没有?"我说:"没有。"他就对下属说:"你们给他'买单'带他去香港玩一下。"这样我就去了香港。到香港之后,刘松仁、严浩他们都知道我去了,他们就开始跟我学这个,因为我只玩了十几天,后来严浩给我写了个邀请书,回来就办手续到他们电影公司当武术指导,这样就去香港了。在严浩这边教完以后,三个月,松下电器的老板又把我请到他们的公司当员工的健身教练,就在那里工作,教他们练功。杨紫琼没有跟我学,她是刘松仁和米雪的朋友,包括刘松仁、米雪、郑国光(作曲的)他们都是演艺界的、唱片界的,他们都跟我学,在香港一共学了六年。其时我在香港各大会所、城市大学讲课,同时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总经理也跟我学,我也给他治病,关系也很好,他说:"你也可以到我们那去讲,我们那有讲太极拳的,你也可以去给我们讲一下你的功夫。"又把我推荐到无线电视台,我就到无线电视台讲了一段时间。无线电视台知道我之后,有一个画家打乒乓球摔伤了,摔到地上不能动,躺在家里,我就去到他家,当时治,当时起来就能走,立刻就恢复。后来《城市追击》访问我,一下子就在香港搞起来了,《城市追击》和我讲课都是那个时间,搞得很大影响。
&田炳信:舒马赫是个著名的赛车手,他怎么想起来拜你为师?
&&&&马志富:许多看起来不相干的事,其实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机缘巧合。舒马赫到上海比赛之前,曾对自己的助手流露,一直梦想练习中国功夫,希望首次中国行能如愿。而香港明星杨紫琼与舒马赫效力的法拉利车队队长、总经理让·托德今年奏出爱歌,所以舒马赫就托杨紫琼帮他找中国师傅。杨紫琼托刘松仁请我出山,我得以与舒马赫结一段师徒缘。
&&&&田炳信:在上海的汽车拉力赛中,听说你是唯一在舒马赫身边的中国人。
&&&&马志富:我是20日到上海,舒马赫是21日2点多钟到,行李一放下来没到3点就到宾馆找我,他们法拉利车队的领导和他的几个助手,大概十几个人,坐在很大一个桌子旁,然后叫我介绍天罡拳对健身有什么作用,它能够达到什么效果。我就把天罡拳对运动员的帮助介绍了一下。它能够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恢复疲劳,增强能量,增强体质,再一个是练了之后,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心率保持很平静,能起到这种效果。我讲了很多道理,他也很赞成这种功夫,就马上提出来可不可以表演一下,我当时就表演了四套,一个是天罡拳的十二式,一个三十六式,一个无极拳,还有一个矮子功。舒马赫看了以后,觉得很复杂,也很有意思,他就说后面的他后学,他就想学前面的,学基础的,学最简单的,这样呢他马上去把鞋换好,就开始学,一下子都没停。有四个人跟我一块学,包括舒马赫、他的纪理人韦伯、他的助手巴比、女新闻发言人,就那一下就开始学了三个半小时。正好那天是我的生日,他们知道了,因为酒店也给我送了蛋糕,他们有记录,舒马赫就说:"唉呀,师傅今天生日,我们今天给你过生日,到楼上意大利餐厅。"他们就专门请一个做意大利菜的厨师给我做牛排,后来我在外面买了个蛋糕请他们吃,还拍了切蛋糕的的照片,那天很高兴,又去唱歌。
&&&&田炳信:舒马赫是真学呢?还是玩一玩?
&&&&马志富:应该是真学,我刚见到舒马赫时,他问我是否了解F1?我说不了解。舒马赫又问我是否认识他?我说:"不认识,我对赛车运动知道得很少,因为要准备教你,才从网上、报纸上了解到一些情况。"我问舒马赫:"你对中国武术了解多少?是想学技击还是学健身?"舒马赫幽默地耸耸肩膀说:"我想学健身,不想学技击。我只跟赛车打架,不与人打架。"
&&&&天罡拳十二式,舒马赫用4天总共16、7个小时学了七式,从领会和掌握的情况来看,要优于一般的学习者。武当功夫理论上讲有为和无为,最后在无为的基础上变成真为。就像练字,刚开始照字帖依葫芦画瓢,练了楷书练隶书,练了隶书练草书,直到你成了书法家,写起狂草来,龙飞凤舞。表面看乱七八糟,实际上是神在韵在。我练功41年,基本上是拳随意在,同一招式的不同表演都会不同。武术之得,会神大于会形。
&&&&田炳信:天罡拳练了以后第一让你很快入定。
&&&&马志富:恢复疲劳。
&&&&田炳信:一个是入定,一个是入静,容易出现,实际上赛车最快能达到360多码,相当于飞机起飞的速度。
&&&&马志富:比飞机起飞快100码左右。
&&&&田炳信:飞机大概270多码就可以起飞了,实际上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报道,赛车手开车的时候能不能开得快,开得稳,首先是入定,在那种高速的时候心定,所以他们有一个规矩就是两眼只看着前方,不能看两边。不允许看两边,只看前方往前开,所以这时候他的定力是相当重要的,恐怕你这个功练了以后可能对他有一个辅助作用。
&&&&马志富:有辅助作用。第二个舒马赫35岁,他慢慢走向年龄大,他看到我比他大多了,55岁,但我的精力很好,我的名片是足球教练,他就组织一场足球赛,他看我又能打,又能摔,可能对他有启发,我比他大多了,能够跟年轻人又打又跳,所以说我能够保持这样的体能和体力,速度和反应,他知道我完全是练这个功练出来的,对他触动很大。他认为只要练得好,他也能保持这样的状态,对上场赛车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延长他的寿命,这是关键的。比如在很短的时间能够一下子放松,恢复状态,例如打球,球在自己方控制范围内,处于紧张状态,球在对方,就马上恢复精止状态,能够达到这两点,在短时间内,你就可以集聚很多力量,吸收很多能量,再继续进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搞运动的,不是专门打拳的,我什么球都会,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但是呢,练球练出来的运动员素质,他是用外国人的训练方法传授的,练出来的身体素质,而我们身体素质是通过中国功夫练出来的,跟那是两回事,效果完全不同。踢球、打拳这些都是属于内力外发,是消耗能量,练我这个功夫是吸引内力,集蓄能量。集蓄能量的目的是为了一定条件下,更进一步充分的发挥。
&&&&田炳信:中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是中国独有的国宝,真正完整的走下来,我认为中国一个是它的汉字,这块就把中国人的记忆整个记载下来了,不管是满族也好,蒙族也好,其他的小民族也好,进来以后很快就被这种文化熏陶,给融合在一起。其次就是我们这个中医,当然现在有西医,那时候没有西医,几根草、几片树叶、几块石块,把它们一整合,熬成一罐汤,就把很多人的病给治了。这成本又低,效果又快。第三个就是中国的这种你说的武当拳派,属于内家拳,还有少林拳派的外家拳。外和内的这两种拳,南北两方结合在一起,中国人比较普及的一种武术,就是国术,健身的一种方法,这样很多人就少吃很多药,少挨很多刀。现在虽然中国人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富裕了很多,但是各种乱七八糟的病也多了很多,除了吃药、打针、住院以外,武术像你这种天罡拳这样一种健身方法如果它有普及的条件和机会,它会给中国人的身心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马志富:现在的时机已经非常好,因为全国搞了一个评选优秀武术健身方法,参与全民健身的纲要的评选,是文化部委托国家体育总局,在中国征集武术健身方法,从2000年开始。我就报了一套,在我的天罡拳的基础上,我就自己创编了一个按照国家体委发下的文件的要求,创编了这套简单易学、易推广,有观赏性,天罡拳十二式。
&田炳信:这套拳打下来要多少时间?
&&&&马志富:八分钟。
&&&&田炳信:八分钟就可以打完,那很简单。
&&&&马志富:是很简单。
&&&&田炳信:你这天罡拳十二式是不是十二种方式?
&&&&马志富:十二个动作,八分钟打完。这十二个动作,先是以上身运动开始,慢慢延伸到腰部,慢慢从腰部又运动到腿部。动作从上到下,但是气是从上到下贯通,贯通整个周身。刚开始不会有气感,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三个月左右就可以了,气感还比较强,就看你怎么按照我的要求放松,就能达到这种效果。我参加世界武术节,挑了30多人,其中有5、6个是70多岁,60多岁是十几个,平均年龄是58岁,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在2002年开始参加评选,期间我在做准备,反复修改。2004年2月国家评出来了,全国一共报了100多套,从100多套里评出了8套,用这8套参加世界武术节,向全世界展示。就在上个月20日,我们带队,一共40个人到郑州参加世界传统武术节,一共62个国家,专门给62个国家表演,表演就宣布是向全世界推广的项目。因为是国家认可的项目,就是要大力的推广,大力地宣传,让它,让这个项目传授到每一个爱好者身上,也就是刚才说的,不管干部、工人,所有的人员只要是爱好者,都可以学,学了以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见效。它不同于太极拳,太极拳是个好的健身方法,但比较复杂,它配合脚手动作太多,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再说现在竞争的年代,都很忙,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去搞这个东西,所以说我教这套可以在办公室练,可以休息时练,外面下雨下雪都难不倒。
&&&&田炳信:这十二式一天可以学会吗?
&&&&马志富:一天学不会,基本动作可以,但要学好,要一个星期到十天,就可以自己练,光碟看一下,书看一下,就行了。时间很短。国家体委就要求简单、易学、易推广,还要古朴,不要太现代,像跳舞。这套好就好在它是个内家拳,内和外相结合的健身训练方法。
&&&&田炳信:对武术你怎么理解?
&&&&马志富:武术有两个架子,一个是健身架子,一个是防身架子。健身就是刚才所说,从动作要领,动作结构要合理,对身体能量不能过于消耗,过分消耗实际上是一个损害,一定要吸引能量,既要动动又要吸引能量,保持体力。武术既有健身作用,又有防身作用,我的十二式每个动作都可以防身,都可以打。
&&&&田炳信:中国武术现在整体看是走向衰退还是走向一种新的发扬光大?
&&&&马志富:我感觉比我们学的那时候少多了,现在学的太少。
&&&&田炳信:是太苦还是太枯燥。
&&&&马志富:现在玩的东西太多了,另外竞争太激烈了,小孩都在学习、上课,学其他的,比较复杂的课程,学校要的分数越来越高,家长不把学武术放在第一位。
&&&&田炳信:天罡拳很快就要推广了吗?
&&&&马志富:现在已经开始推广了,协议书都签了,国家已经跟我谈了。我来之前,就跟国家体委通了电话,他们问我用什么方法来推广,他们提出来你可以组织全国的骨干培训班,因为这么大的国家我一个人教肯定不行,也就是说我组织骨干培训班,国家体委来下文,每个省区多少人,在哪里办都可以,他发文,多少人,来了之后你就开始教,教了以后这些人下去,就是你的骨干。我就提出来,先不用这些方法,我说为什么呢?在国内我们刚刚评出来,国内根本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一些人都不知道,突然说办班,大家都不想走,根本不了解你。所以我要求按照我的经验,我在香港无线电视台讲课,讲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我,知道这个功夫怎么好怎么好,这样大家都有一个印象,我一发通知,一发广告,都来报名,很多人。因为他了解你了,不了解你不愿意来。所以这样呢,国家体委就说我这个方法好,正好中央电视台都来了,就打电话给我,说正好他们来了,你到这来,到广州参加,他们可以跟你面谈,你可以把情况跟他们介绍,他们可以录,那我昨天下午就录了一个专访。专访他就说了,首先把你介绍出来,让别人了解你,再来讲课,讲课更进一步从你的个人情况和功夫情况,再把这个功夫推出来,大家看到之后,再返过来再办班,那大家都会来,你不要他来他都会来,这样来进行,你只有用这样的方法来推广才能使大家都能够接受。
&&&&武术讲究的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由外到里,由弱到强,讲的是调身、调息、调心;讲的是一种豁达、通达、放达;讲的是眠鹤养神、身轻体健。天地间,人是一口大气、纯气、清气、志气、顽气相承、相继。
&&&&武术就是运气、调气的最好的大闸门。
&&&&还有武术研究者,拿体操和武术作对比,他们认为:体操是西方的体育艺术,武术是东方的体育艺术。体操折射着希腊精神的光泽,武术则交织着阴阳二气的生命弦律;体操是人体形象的真与美,武术则外取形态,内表心灵,在姿态的意趣里显示人格;体操追求音、色、形统一的形式美,武术则创造超像虚灵的诗情画意;体操以个体的形态为典范,武术则以深远的全幅地为境界;体操在一个有限的立体空间里,以动作的开阔奔放、和谐平衡为美的准则,武术则在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环境中,以动作的点线飞动、别致有韵为美的标准;体操表现出一种进取的创造的精神,武术则充满着含蓄的象征的信息。体操和武术的美分别属于中西方美学传统的范畴,它们和各自的哲学精神,和各自的艺术风格相互渗透、映照,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责任编辑 柯希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建义绵张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