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筝有关的诗句风筝的传说

风筝的起源与传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由延安新区管委会、延安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以“放飞圣地新区梦”为主题的延安新区第二届风筝节于3月28、29日即将在原年货节场地拉开帷幕。提及风筝,必然会想到“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群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春,风筝,承载了我们儿时太多的回忆……从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由延安新区管委会、延安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以&放飞圣地新区梦&为主题的延安新区第二届风筝节于3月28、29日即将在原年货节场地拉开帷幕。提及风筝,必然会想到&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群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春,风筝,承载了我们儿时太多的回忆&&从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风筝的起源与传说(资料图)
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高敏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渭南查获食品添加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风筝的故事
我的图书馆
风筝的故事
风筝的故事& && &风筝源于时代,至今已2400余年。但古代流传下来介绍风筝工艺的著作不多。&
& && &古时侯风筝北方谓「鸢」,南方称为「鹞」。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墨子在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 && &据说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 &&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西安),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 &&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汉代——楚汉相争,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唐代——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的作者为了帮助朋友而写下的《》便是其中难得的作品,鲜为人知。
& &&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自中国返回欧洲后,中国风筝始传到世界各地。
& &&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风筝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克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配乐、插图:子非注:背景音乐 &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潍坊风筝网】关于风筝的一些历史典故
时间: 15:40   来源:潍坊风筝网
  风筝问世后,便与军事结缘,留下许多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集中韩信、彭越、英布等40万大军,把项羽围困在现在的灵璧县。这时项羽兵力已不过10万,粮食也快吃完了。韩信为了瓦解项羽的军心,用牛皮做了一个风筝,上面绑有竹笛,乘夜风吹到楚营上空,下置善笛之炊思乡之曲,又命围攻汉军,高唱楚歌,齐声悲怨,动摇了楚军军心。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全部占领了楚地,自己已穷途末路,只好醉酒军营,慷慨悲歌,同虞姬诀别,他的8000子弟兵,尽皆散去,不战而溃,留下“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200年,韩信与陈g和谋反汉,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至未央宫的距离,韩信派人做了一只风筝。这只风筝使用丝绸做面的板子式风筝,其形象一只蝴蝶,样子虽不好看,但飞得很稳,顺风起飞时,一边放线一边计量线长,当风筝飞到未央宫上空时,距离也就测出来了。&&&&
  中国南北朝时期,就有风筝用于通讯和越险的故事。据宋朝高承《事物原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曾被敌将侯景围困在台城,粮草断绝,形势危急。城外虽有援军,但城池受困,无法联系,手下将军羊侃献计,把救驾密诏,藏于风筝中,顺着风筝力放到城外,搬取救兵。当即有台资肖纲在太极殿前,把风筝放出。可惜风筝放出,就被侯景发觉。以为有人搞巫术。命部下乱箭射下。救驾密诏落于后手,羊侃和武帝远远望见,束手无策。
编辑:徐维彬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清明节那天,我与小女儿一块去九龙峪景区游玩。 下车后女儿眼尖,高喊:爸爸,快看风筝!风筝我循着孩子手指方向望去,天空中的风筝满天飞,老鹰、燕子、金鱼等各种样式的风筝在天上飞舞着。有展翅翱翔的雄鹰,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蜿蜒曲折的蜈蚣,有自由游...
虽然儿童节离我们这辈人已经如风筝一样越来越远地飘向深空中,但总是有一根线捏在手心里,有时抬头远望,那些模糊的过往依旧摇摇晃晃地映在白云深处,纯洁而不失美好,我们从那原始走来,即使走的更远,都会在偶尔的日子里想起过往点滴。 我的童年在苏北乡下...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绿色梦,那里有儿时的影像,也有未来的憧憬,这个梦,令我神清气爽,让我心旷神怡,并无数次地陶醉其中。 在我的梦里,有湛蓝蓝的天,有大朵大朵的棉花云,有苍鹰,有雁阵,有彩虹,有风筝,有飘飘落雪,有细雨和风。 在我的梦里,有...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沉厚重,体现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关注社会的情感。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阅读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风筝的来历和传说
欢迎观临森林小屋~
风筝的来历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
风筝,杭人称“纸鸢”、 “鸢儿”,为民间传统游戏。大都于春风和煦的二、三月放飞。
风筝。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从扎细竹骨架,到糊以纸绢,涂以彩绘,调准提线,系以长线,各道工序十分讲究。南宋时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杭州成为盛行的娱乐游戏。当时已有放风筝比赛活动,比赛常在春游时进行,地点在西湖断桥一带,比赛方法据《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绝线者为负”。即两根风筝线绞在一起,以先绞断者为输。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
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放风筝的童稚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中国古人发明了风筝,直到很晚风筝才传到欧洲,并逐渐传遍了世界。
语文能奠定一个人一生的人文基础。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生活中有了阅历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走进笔畅,作文变得简单。在笔畅教育,作文就是一架摄影机,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而老师将教会你如何学会怎么使用这台机器。哪个按键是开始,哪个按键是结束,什么时候给人物来个大特写!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鼓励他的学生:“要么成为作家,要么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在笔畅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将教会您怎么读,如何从文中取得感悟,教会您如何从书中提练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
笔畅教育欢迎您的到来哦~~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筝的传说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