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每天人在水里能睁开眼睛吗问自己是哪部 电影,关于存在的意义,关于使命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2012末日电影合集:不怕末日,治愈系给你正能量
转眼到了12月,距离2012世界末日也是近在眼前了。有些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真的有世界末日?本来不信的,在越来越临近的日子里开始想着要不要请假去了西藏避一避或者为了和家人团聚而辞职的。谁都不把末日太当回事,可谁都会在心底有个微弱的小声音喊着:末日真的要来了,有点害怕。不怕不怕,我们有这么多的正能量。
你不会因为有点相信2012世界末日的到来就去辞职、请假或是突然离开,那会被同事们看成胆小怕事是不是?就知道你会担心啦,如果到那时真的担心的话,那请个假也无妨(这样说老板一定很恨我),因为往往到这些最重要的时刻,你才会发现你的亲人在你心中是如此重要,或者你鼓起勇气去跟你暗恋的人告白,末日来临,会给你不一样的勇气,让你对生命的留恋会使得最近几日特别美好。
而这些温暖的空隙里,我们要不要看一看温暖的治愈系电影,来暖一暖冬日的心呢?不管是你曾看过,或者反复看腻的电影还是新片,此时,必定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动。末日必看治愈系电影,带给你满满的正能量,陪你度过末日。
末日温情之暖意动画
&你可能是歌唱得太久了,早已忘了内心深处,窜来窜去的那份感动啊。去啦,快去找那个小胖子回来,用你们的歌声去窜呀窜呀,窜到世上每个人都想,便便~~&
有这样一只小猪,他傻,他胖,但是他善良。他用自己独特的柔软,温暖了我们所有人的心,每个看到他的大人小孩都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以最温暖的态度对待世界。麦兜不是给小孩子看的片子。为什么上班着工作的我们会特意去电影院看麦兜,而每次都感动良久?那只善良的小猪,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却幸福而满足。被外界的诱惑迷失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番心理洗涤。但愿时间只咬掉我坚硬的外壳,吃不掉我柔软的心。
&&&&&推荐阅读: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
这是部很冷门的片子,有着灰暗的画调,古怪的造型,和不讨巧的剧情角色。我们都爱看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动画,但是这部灰暗的动画,却能让你在最后哭得稀里哗啦。接纳自己,很多时候比接纳别人还要难。Love yourself first,我们每个人都有病,但即使是病入膏肓,在世界某个角落,一定还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欣赏你的古怪,和你一样喜欢巧克力,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痛苦,将你的眼泪抹在脸颊上脑中却在微笑,只要打开一扇门,没有的话,就多开一扇&&再开一扇。
&&&&&推荐阅读:
末日温情之爱的执着
&艾丽西娅:那你怎能确定呢?
纳什:不知道,我只是相信。
艾丽西娅:我想这和爱一样。&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我们看到一个天才,他的奇妙的头脑和超越普通人的思维。而在生活中的不被理解和认同,让这位天才慢慢变得脆弱,他为了他的梦想在奋斗,而病魔紧紧纠缠着他。我们跟随他看着他过得如此揪心却无能为力。幸好,他还有个那么爱他的妻子。爱情,甚至已经是亲情,在这时发挥了巨大的能量。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最后,却恰恰是感情,拯救了这一切。陪伴这位天才成长,而我们会更努力为了梦想奋斗,并不会忘记身边那个一直默默陪伴的TA。
&&&&&推荐阅读: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这部电影,是小编反复看了20遍仍不会腻的电影。没有比它更治愈更让人潸然泪下让人对生活又充满希望的片子了。阿甘是谁?一个傻瓜。他跑得很快,他不贪钱,他只爱珍妮,他牢牢记住妈妈说的巧克力人生。我们都比阿甘聪明,可是也许都没他懂生活的真谛。那就是坚持,就认准一个目标跑下去,不停地跑。我们爱生活的花花光影,一次又一次动摇,为着诱惑而迷惑了心胸。但是阿甘不会。每次看着阿甘跑在路上,在电影里对你说他的故事,我的心就重新美好,继而能够能加努力而执着地生活。即使是如此之老的片子,也要推荐给大家,在末日,重温这部感动全世界的片子。&
&&&&&推荐阅读:
末日温情之童年记忆
&世事不能说死,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雅克贝汉说:&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被忘怀。每个人都有个难忘的童年。小时候的自己,不管是乖巧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谁不渴望被夸奖,被老师和家人爱?而那时的我们不懂如何表达。《放牛班的春天》通过真正的爱的教育,将所有的坏孩子疏离的心拉近距离,将心底的冰暖化,并最终使得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爱。看这部电影,边回想童年,同时,对未来的自己的孩子许下一个暖意的期待。
&&&&&推荐阅读:
&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更艰难。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更艰难。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你的童年的引领者是谁?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那样的一个人生导师,让你从懵懂的孩童状态,逐渐成熟,并成长为独立坚强的大人。而那些充满回忆的童年待过的地方,最终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变得面目全非。而我们集体怀念着过去的时代,然后再怀念过往的童年。除了《天堂电影院外》,《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许更能激起你对过去的回忆。除了那些童年玩伴,你的心灵导师,也许还有更怀念的,那个你第一次憧憬的美丽姑娘。
&&&&&推荐阅读:
末日温情之自我新生
&只要是女人,不论是谁,都憧憬童话中那可爱的白雪公主啊灰姑娘啊。
  可是却不知道哪个地方的齿轮不对,本来憧憬着成为白天鹅的,醒来却发现变成了黑压压的乌鸦。
&&&但是人生却只有一次,如果这是童话的话,那这童话就太残酷了。&
有些时候,爱不会给你温暖,而是使你心痛到绝望。有那样一种爱,爱到极致,却让人透不过气而想挣脱。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一次次小心翼翼解开真心去试图爱一个人,而最后却遍体鳞伤。是我们爱得太过分?还是我们爱错了人?松子她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爱拯救了那么多人。她就像一道光,温暖了周围的人而自己还不知道。我们哀叹松子,可又都敬佩她,这是一个怎样的让人敬畏又怜爱的女人。即使是被人定为无意义的人生,她也能救赎那么多人。而被爱着的我们,何不更努力地去爱,去生活?
&&&&&推荐阅读:
&我给了Truman过正常生活的机会。而你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人,他住的地方,是人工造出来的。他的一举一动,是向全世界公开的。从表象上看来,影片讲述的似乎是一个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然而深入其内部,你会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意义是深刻的,它会让你觉得不寒而栗,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会开始担心是否在自己的周围也会发生同样的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像楚门一样。我们自以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我们自以为认识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就像影片中的导演说的:&我们都喜欢真实&。我们只是不知道,那个真实的自己,其实早就被各种各样的东西,逼得躲了起来,快连自己都看不见了。跟随楚门,去发现那份真实的自我,然后重获新生。
&&&&&推荐阅读:
末日,从来不代表着绝望。每个世纪都流传着大量的末日说,带给我们恐惧。但是末日的背后有个更深层的含义:新生。自古涅槃才是最勇敢的重获生命。我们习惯了社会的高速度,而忽视了内心的一些微弱的声音。在末日来临前,窝在温暖的沙发里,然后看着那些打动内心深处的电影,重温一遍内心的感动吧。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治愈系,缺的,是你那颗还没有被冰冷掩盖的心。在2012世界末日到来前,把自己的心温暖起来,然后,怀着感激与新生的力量,度过这个涅槃的日子,再回到社会去奋斗。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除了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你还有,那颗温暖的心。
时光中的经典:我爱你,再见
Princess Ann: I have to leave you now. I'm going to that corner there and turn. You must stay in the car and drive away. Promise not to watch me go beyond the corner. Just drive away and leave me as I leave you.
安娜公主:我现在不得不离开你。我要去那个角落并且转弯。你必须留在车内并且开车走。答应我不要看我走过那个角落。只要开走并且让我离开就像我离开你。
Joe Bradley: All right.
乔&布拉德雷:好的。
Princess Ann: I don't know how to say goodbye. I can't think of any words.
安娜公主:我不知道该如何说再见。我不能想出说什么。
Joe Bradley: Don't try.
乔&布拉德雷:那就算了。
But what about us?
那我们之间呢?
We'll always have Paris.
我们永远拥有巴黎那段时光。
Scarlett: Oh, Rhett! Please, don't go! You can't leave me! Please! I'll never forgive you!
斯嘉丽:哦,莱特,别走!你不能离开我!求你!我将永远不会原谅你!
Rhett Butler: I'm not asking you to forgive me.&
I'll never understand or forgive myself. And if a bullet gets me, so help me, I'll laugh at myself for being an idiot.&
There's one thing I do know... and that is that I love you, Scarlett.&
In spite of you and me and the whole silly world going to pieces around us, I love you. Because we're alike.&
Bad lots, both of us. Selfish and shrewd. But able to look things in the eyes as we call them by their right names.
瑞德:我不是在让你原谅我。我永远不会理解和原谅自己。倘若一颗子弹击中我,那么我便得救了。我会嘲笑自己是个白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爱你,斯嘉丽。尽管你和我还有整个愚蠢的世界即将支离破碎,我爱你。因为我们是相似的。我们都运气不佳、自私而精明,但都能正视现实,敢说真话。
If the evening when the moon rises, the moon shine my doorstep, I hope to meet La Luna me a wish, I'd like a pair of human hands.&
I would like to put my hands of my lover tightly over at Wye Medium, even if only once.&
If I have never had a warm feeling of taste, maybe I if I did not feel too sweet love, I maybe would not have to pain.&
If I did not encounter the kind-pei girl, if I have never not left my room, I would not know I was such a lonely.
如果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月光照到我的门口,我希望月光女神能满足我一个愿望,我想要一双人类的手。我想用我的双手把我的爱人紧紧地拥在怀中,哪怕只有一次。如果我从来没有品尝过温暖的感觉,也许我不会这样寒冷;如果我从没有感受过爱情的甜美,我也许就不会这样地痛苦。如果我没有遇到善良的佩格,如果我从来不曾离开过我的房间,我就不会知道我原来是这样的孤独。
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
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 watch them grow 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 old, an old lady, warm in your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Not like this.
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的死去。
Molly Jensen I love you. I really love you.
Molly Jensen 我爱你。我是真的爱你。
Sam Wheat Ditto.
Sam Wheat 我心亦然。
Sam I love you, Molly. I've always loved you.
Sam 我爱你,莫丽。我会永远都爱你。
Molly Ditto.
Molly 我心亦然。
&I love you, Jenny. I miss you, Jenny!&
I see you 我懂你(眼相见)
I see you 我的心懂你(心相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何谓处子之心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少年派因之得到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纯真的幻觉中得知自己并不那么孤单。
(柴静)大概在2007年,我看过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很有趣,它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遇到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我还记得看完这本书之后跟朋友说:&这就是书和电影的区别,像这样的故事,只能写成书,不能拍成电影。&但是五年后,这部电影要上映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华人中惟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
(柴静) 你为什么不去做你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儿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李安) 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呵呵)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的(越好)。
(柴静) 跟您的年龄,您的处境&&
(李安) 有关,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做电影, 职业来做有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所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再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没有意思了,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了。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那个小孩跟那个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说,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况,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很怕这样的话,自己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这样。
(柴静)以你在现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李安) 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
(旁白)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地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海洋中的少年,在恐惧中学习,在暴风雨的夜晚与鲨鱼缠斗,而李安,在恐惧中也开始他这一趟未知的漂流。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柴静) 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
(李安) 有,当然有。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很奇怪,有一种很,对信仰有一种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旁白) 在大海中,这个少年在很多原来读者的想象中,是很勇敢的面目,但李安说,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三千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
(柴静) 你曾经说过,说这个男孩刚来试戏的时候,带个眼镜,驴驴的,就有点傻的样子。
(李安) 人是有缘分啊,真的是缘分。
(柴静) 对,你在传记里提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多次用傻里傻气这样的词。
(李安) 事情做成的话,大家觉得你很有先见,很有想象力,做不成的话,真的就是傻里傻气。那我们把幻想当真,是有一些天真 ,有一些单纯,感觉上是傻里傻气的。那你看做电影,后来做出来都有一股傻劲儿。太精明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柴静) 我看到你在选择派这个少年的时候,你说过一个标准,你说你想找一张纯真的脸。为什么是纯真的脸?而不是坚强的,或者聪明的,貌似这两个词好像更能帮人渡过难关啊?
(李安) 所谓的天才不是说能演能逗趣,而是一种他愿意投入在一个把自己相信一个状况,能够非常专注。
(柴静) 相信这个词这么重要吗?
(李安) 当然,电影就是相信。他不相信,你看怎么会相信。他就是属于这种,一试就试出来了。
(旁白) 电影中一切皆为幻觉,太平洋并不存在,只是台湾旧机场里搭出来的大水槽,所有这一切,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海洋,跃出海面的座头鲸,包括孟加拉虎,都不存在。它从上百万根毛发到运动的肌肉,都是后期技术所为,这意味着扮演派的少年,必须幻想出这一切。十六岁的印度孩子苏拉是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演过戏,试戏的时候,李安针对一份两页长的独白给孩子们很简单指示,而苏拉的专注力完全没有中断,念白念到最后,他哭了。苏拉身上浑然不觉的真挚打动了李安,那一刻起李安说,就是这孩子了,我赌他。
(柴静) 但是在他演这个戏的时候,因为老虎也是3D做出来的,他等于要面对一个前面一无所有的一个世界,你让他怎么去相信。
(李安) 所以我觉得纯真很重要,所以他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那你把他透过这样的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试验,他的气质纯真是很重要的,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本身他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想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了他。
(柴静) 这个专注是指什么?
(李安) 对电影的热诚啦。我也不晓得,反正一个东西,我好像被占据,整个身体被占据一下。所以我在那个状况,其他不止他,其他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这种状况。[11:10](旁白) 在片场,为了调动派的情绪,李安曾经亲自扮演过那只老虎,来跟这个少年搭戏。两个人沉默对视,在船舷上伏地游走。在这个大水池搭起来的太平洋里,一个完全靠形象力建构的世界,只依据两个人共同的相信。
苏拉是一个从来不会游泳也没有见过大海的男孩儿,他必须学会承受一切,在身上绑上重物,在水下憋气五分钟来学习水中的生存,三个月里,他每天生活在水槽的巨浪里,每一次重拍,只能够依靠自己来重置一切道具,这让剧务都掉了眼泪。拍摄结束,苏拉瘦了十四公斤。
(柴静) 这个演员本身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你后来说,在拍的工程中,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也就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纯真会有这个力量吗?
(李安) 嗯,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所以在他,所以一般十几岁小孩,有时候你不能那么靠着他。他会调皮,他会脆弱,他不习惯,他们还在受人照顾的年代,他不习惯扛那么重的责任。所以他能够每天出来扛这个责任,他本身精神很可贵,他对我们这些人是会有感染的。我么都拍了很多电影,有些甚至都拍疲了,你看到他,你就不会疲,然后你就跟着他,你就拍着他,其实你心里面的派都会出来。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派的,那你就都寄托在它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所以他的状态就影响到你拍片的状态,所以其实大家都在做他,教他,可是相反的,相辅相成,他变成一种精神领袖。
(柴静) 不是你吗?
(李安) 是我(笑),我跟他后来等于是感觉上是一体的,我是给指令,可是他是被看的人。就他的,每天进场,他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拍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一种赤子之心
(旁白)少年派慢慢学会驯服猛虎,但是不知道何时靠岸的漂流,折磨着人与虎。而李安此时,也陷入了无解的境地,这次,他选择用3D来拍摄这个题材,想探索另一种可能。但这样一来,电影成本高达五千万美金,投资方认为,这个题材不属于商业大片,没有收视的元素。经过一年半的挣扎,李安才拿到预算,拍完之后,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后期,整个过程很煎熬。
(柴静) 我看到你上午说,你说你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到过一个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你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而没有尽头一样,那是因为什么?
(李安) 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柴静) 那你说过你曾经颓废的想要放弃,这个,我看以前,你拍所有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样的状态,这次是怎么了?
(李安) 通常,你说一年,你就硬挺一下,挺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好受。
(柴静) 你担心过自己可能会到不了那个头吗?
(李安) 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柴静) 那会不会有人劝你说,你看你做艺术片一直很成功,但是商业片,比如说《绿巨人》,好像也没有赚钱。
(李安) 绿巨人我是真做烈士了,跟他拼了。(笑) 不管,而且我现在也不年轻了,比《绿巨人》也年长十几岁了,(其实)年长也该聪明一点,放聪明一点。
(旁白) 好莱坞希望这个电影故事,能够更多的倾向于大众口味,就做单纯的冒险故事,讲一个男孩怎么征服老虎,怎么历险成长的故事。但是,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正是李安最大的挣扎。
在2010年,我在一场采访中,曾经见过一位,独自驾驶无动力帆船,环游世界的人。这个叫翟墨的人,曾经向我描述他所见过的海洋,那种像墨一样黑的晚上,像镜子一样平的海洋,孤独让人快要疯掉。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之后,有一条鲨鱼一直跟踪他的船,一直距离十米左右,他最初很害怕,用方便面试图喂它,担心鲨鱼吃掉自己。但是后来,他却觉得跟这个物种之间,产生了某种依恋。
(翟墨) 我驾着船,它老浮在那儿,总有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动物在跟你一起,实际上就是说,人和动物可能从语言上无法去交流,但是从感觉上,可能是一种感应,我在看它,它可能也在琢磨我,这是一种假想了。
(旁白) 但这条鲨鱼,跟踪翟墨的帆船一天一夜之后,突然掉头而去。
(柴静) 那它最后掉头而去的时候,那一瞬间你的感觉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失落?
(翟墨) 有点空的慌,因为没人给你做伴了。
(旁白) 少年派的挣扎,也是李安内心的挣扎,绝望曾经是他最熟悉的情绪。李安年轻时从台湾去往美国,唯一的愿望是想当演员,而这在当时的亚洲文化中,是不被社会鼓励的事情。他学电影,自传中说,自己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在家带孩子做饭。刚开始还能谈点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期间,我偶尔帮别人拍片子,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后来我只好去做一些出苦力的事情,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由别人去做,他说那时的自己,唯一能和绝望对抗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而即使想在已经功成名就,电影之外,他说自己仍然是一个无用的人。
(柴静) 你觉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无用的人,为什么用无用这个词?
(李安) 就没什么用了。我电脑也不会用,就一般,信用看什么的,一般生活上的事情,我都不太灵光的。不是我现在做大导演了,我才不管这些琐事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的,迷迷糊糊的,不太灵光那么一个人,所以我想我可能是活在比较,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人吧。跟这个世界好像若即若离,有那个感觉,不太容易专注了,人不是很笨的人,就是不太容易专注,所以,嗯..不太灵光。
(柴静) 那你在电影里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李安) 好像换一个人,魂回来了。(笑)
&(旁白) 李安说,他和电影里的少年派,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面临挣扎。李安从小也被父亲教育,电影是一个依靠幻觉为生的职业,当他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父亲仍然希望他改行。
(李安) 这个父亲,他是教他很多生存的守则,你不能幻觉,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你不要去相信那些东西,也不要去相信,动物有灵魂这些(东西),你不要相信,你想的话会被咬死。所以他后来是靠父亲的这些教训,在海上能够存活,所以这个东西,我跟我父亲是有。父子因为都是男性,阳刚的对抗,本身有一种张力在里面,这个是比较戏剧性的。
(旁白) 所以电影里的故事,该如何收尾?老虎的存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中,为了对抗绝望,为了活下去,而讲给自己听的故事?这是李安必须回答的问题。
(柴静) 当年我看小说的时候就想过,如果它拍成电影的话,它到底是哪个结局,人们是更接受绝望,还是更接受恐惧,哪样更可怕?你在拍的时候,你会更倾向于相信什么?
(李安) 所以那是那个片子最难做的地方,我重拍了好几次,试不同的剪法,我主要挣扎就在那个地方。
(柴静) 也许制片方会劝你说,你不要管它了,你就给一个通俗故事,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做电影,职业来做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我从小没有停过,就是脑子喜欢编东西,很喜欢幻想,一个人。就是做梦,白日梦也分不清楚。我很重视精神力量。
(柴静) 在这个片子里面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
(李安) 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他需要面对的东西。当然他跟老虎的戏很好看,可是他的张力,跟他的雄性的生存跟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柴静) 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李安) 一种情怀吧,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所以说我觉得成长,本身有痛苦在里面,也就是纯真的丧失,小时候觉得很纯洁,受到保护,向他的家里,动物园一样,可是他一出来到海上以后,不是动物园,是那种野性的东西,是一种抽象的一个世界,在精神上面是抽象的,在物质上面是一种野性的东西。
(柴静) 好像你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讲纯真的丧失。
(李安) 对,纯真不光是丧失,你对纯真的怀念,本身是一种情怀,我觉得那种怀念不能够丧失。我觉得纯真,在心里面的内心深处,还有你最珍惜的这种友情啊,跟人的关系,我觉得要保留住,那是种精神状态,那是种处子之心。我希望不管你生存环境怎么样,那个纯洁的心一定要有一份,我觉得是挺宝贵的。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纯真对我来讲很重要。我希望在那个方面,我永远不要长大。
(旁白) 这部电影,是今年纽约电影节的开幕片,但李安一直到开幕之前的三天,才脱手。(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前三天,我后来就是释放了一下,看到后来我就哭了,我觉得好像会变成,好像可以。
(柴静) 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的过程当中,你是发觉自己的位置,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想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李安) 这个不能讲。
(柴静)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
(李安) 你看我这个人,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那么冒险,我想跟那个老虎有关系。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也不是,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不是咆哮,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就是说卧虎藏龙吧。(笑)
(旁白) 传记中他说过,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一辈子都是外人。在东方文化里长大,我习惯了协调,但接触了西方艺术后,又产生了对冲突,抗争和梦境的渴望。李安说,在生活中,他是隐忍的余秀莲,但在内心里,他是率性的玉娇龙。在电影的结尾,他让玉娇龙一跃而下,引入不知处的云深。李安说,他是我梦中,那份让人心惊的浪漫情怀。
(柴静) 就像你的传记作者说的那样,表面看上去,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好好先生,你甚至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你觉得锐气是会带来麻烦的。但是你的电影当中,充满了不安,挣扎,甚至是愤怒,或者是...那你觉不觉得你会有点矛盾?
(李安) 我想每个人都有,只是说我比较有天分,我能够具体化,我能够拍成电影,我想每个人都有,他不见得有能力表达出来。
(柴静) 那你觉得拍完这个电影,你心里面这个孟加拉虎离开了吗?
(李安) 就像佛家讲的因果关系吧,你要离开最好连想都不要想,越想越深。
男人必修的十节电影课
《阿甘正传》
课程:执著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地伤感,还有振奋。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失的人吗?《阿甘正传》教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在困境中的幽默感。&&&&&推荐阅读:
《东方不败》
课程:飘逸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我想应该是《东方不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我们一个幻想的凭藉。&&&&&推荐阅读:
《美国往事》
课程:人生《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如梦人生,这也许是人们的共同感受吧。&&&&&推荐阅读:&
《罗马假日》
课程:爱情也许《罗马假日》有点瞎浪漫的嫌疑,但奥黛丽?赫本的出现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男性的爱情童话。在人的一生里,即便只有一刻的心灵相通,也会少却多少遗憾!
《勇敢的心》
课程:勇气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当你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你会想起那个让你汗颜的华莱士,这时你收起脸上惯带的笑容,直到华莱士临死前的一声呐喊,把你的血也点燃。&&&&&推荐阅读:
《辛德勒的名单》
课程:责任所谓责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却必须去做的事。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推荐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课程:信念&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15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夺回了自由。&&&&&推荐阅读:
课程:童心如果看《E.T》时你流泪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惭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纪。实际上,能够和孩子们一起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么让人庆幸的事,这代表着我们还有一点童心未曾泯灭,代表着我们有一些梦想还藏在心底。
《现代启示录》
课程:痛苦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现代启示录》讲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但文明的进程却没有人能够阻挡。
《第七封印》
课程:哲思我不敢说我看懂了《第七封印》,但如果要我在临死之前看一部电影,我一定选择《第七封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经典台词
1.科学让我们看到更多外在世界,而信仰让我们了解内心.
2.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3.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那些东西并不牢固,你必须依靠!
4、派:&如果没有它,我无法生存下去。
5、别被这些事物和光景蒙骗了,孩子们,社会很复杂。
6、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间。
7、同时信不同的宗教就等于什么教都没信。
8、动物和人有本质区别,忘记那一点的人就会没命。
9、我们就像哥伦布一样远航。
10、但是哥伦布不就是来寻找印度的吗?
11、怀疑作用巨大,它使信仰永葆活力
12、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
13、上帝,感谢你给我生命,我准备好了
14、语言是我们最后的救命索
15、发生了就发生了,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
16、我确信它会回头看我,垂下耳朵,对我咆哮着跟我道别,但他只是看着森林里,然后永远的离开了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超越自然的感动与震撼
导演: 李安
编剧: 扬&马特尔 / 大卫&麦基
主演: 苏拉&沙玛 / 拉菲&斯波 / 伊尔凡&可汗 / 杰拉尔&德帕迪约 / 塔布 / 阿迪勒&侯赛因 / 阿尤什&坦东 / Shravanthi Sainath
类型: 剧情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美国) / (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
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饰)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 饰)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阿迪勒&侯赛因 Adil Hussain 饰)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 饰 )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
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 G&rard Depardieu 饰)。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了&&  
心理学看点:原始崇拜 信任 孤单 信仰 生命本能 投射
推荐理由:π是一个非理性的循环数字,但生活中我们却离不开这个数字,科学家用这个非理性的数字理性的让我们客观的去认知这个世界。信仰也是一样,说不清,道不明,但人们需要它。 李安大片,年度最值得期待影片之一。
影评推荐:
-------------------------------------------------------------------------------
李安会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这部书套用一个灰色童话把哲学意义上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表达出来,通过海难指出人类的生存法则,同时又把人类的心灵和最终的归宿置身于童话编织的梦一般的故事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人公pi,由π而来。π是圆周率,是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它约等于3.14,我们却永远无法计算出π到底等于多少,就好像用科学永远不能完全描述这个世界。但由π我们却能联想到圆,从而联想到地球,甚至联想到人生,人的一生有时候便是在画圆,往往走了一圈最终又回归原点,Pi是在漂流,也是在回归。他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不断地挣扎和斗争,但最终还是听着心的声音从现实回归信仰,从海洋回归大陆。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孟加拉虎&,也都有一个&少年pi&。只是在我们心里的&老虎&往往占据上风。我们甚至心甘情愿留在&食人岛&享受着美食与清泉的诱惑而葬送其中,这部电影却点醒着人们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要能试着听听心的声音,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要追随自己的信仰,在纷乱复杂而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要能够适时地回归我们内心的美丽天堂。&
Pi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宗教,上帝的唯一性让他从三个宗教争端中解脱,他把上帝视作心灵寄托和倾诉邪恶的地方。更有趣的是,本地治里有两位都叫拉里的风格完全不同颇受Pi欢迎的前辈,一个是有神论者,另一个是无神论者,前者带给他信仰,让他在227天的漂流中精神压倒一切,后者带给他技能,让他在227天的漂流中利用生存技能、动物知识成功过活。
本以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与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对危难时的勇气。但是后来少年pi向调查人员讲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时候,便有了一种错愕感,开始思考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以至于我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从第一个故事,能发现很多漏洞。船员不可能在船发生故障即将沉没的时候,离开救生艇,老虎和其他动物在笼子里关着不可能跑出来,救生艇的生存手册中不可能告诉幸存者如何驯服猛兽,香蕉不可能漂在水面上,老虎为何不在和豺狼同处棚下的时候就吃掉豺狼,人在船上不可能看到海洋深处大王乌贼吃鲸鱼,植物吸收了人类的尸体不会把牙齿留在果实里,还有那个食人岛存在与否等等。
倒是第二个故事显得合情合理,船员没有跑出救生艇,动物也没有跑出笼子,他妈妈可能是看见孩子一个人出去不放心所以跟出去暂时幸免于难,后来拿着香蕉游泳上了救生艇。对于一个只吃肉食的厨师来说,压缩饼干根本不算是食物,所以他宁可吃老鼠,宁可吃人,直到他看到pi的母亲被鲨鱼分食才心有悔悟,所以任由pi杀了自己报仇。
第一个故事似乎有意设置这些漏洞让观众们明白那个故事是假的,它虚拟却美丽,而第二个故事现实却残忍。而这两个故事都是pi的亲身经历,可见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pi的主观内心世界,而第二个故事却是真实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斑马是水手,猴子是他的母亲,豺狼是厨师,老虎是Pi,那&pi&又是谁呢?
作者企图利用未泯的童心来试图掩盖住孤独漂流带给人巨大的心灵创伤,回归到赤子情怀的传统里,西方人非常喜欢用孩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在他们眼里,孩子拥有未泯的人心,尼采曾经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赤子是纯洁和无怀的,是一个新的起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初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这就是他们在进行自我贞定,自己成为自己的最后和唯一的理由。所以说,作者套用灰色童话来讲述故事恰好拥有一种大鱼老爸的气场,也因而在我们眼里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的不伪不装。
所以,我不禁重新思索这整个故事的脉络。Pi小时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信奉神灵信奉爱来得到心安,后来他喂老虎的事情惊醒了他爸爸,让他爸爸感觉到应该早点让他孩子认清现实,不然说不定以后会遇到危险。所以从看到那只孟加拉虎捕食的时候开始,那只老虎&&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思想便深深植入了pi的脑袋里。所以从那时起他的精神世界便产生了分歧,两种思想在他脑袋里面斗争,所以他一直很迷茫,一直不快乐,所以他后来在救生艇上才会问猴子,你的孩子呢?是啊,老虎,&pi&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
他遇到了一个心爱的女孩,他从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女孩的舞蹈,那女孩笑了。这一笑可能是笑pi跟踪她的理由居然是为了知道她舞蹈的含义,可能是被pi理性理解舞蹈的方式给气乐了,也可能是觉得pi善于思维与众不同挺有意思,也许每种都有吧。后来pi给女孩看老虎,女孩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pi童年时的那份感性思维。也许那一刻pi觉得自己小时候也许是对的,但现实在这时候给了他重重一击,他不得不离开印度,离开女孩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他的感性思维也不得不接受理性的现实。
遇到船难,残忍的现实尤其是厨师杀死了他母亲的时候,pi的现实彻底击溃了他感性的一面,他拿起刀子杀了厨师,这个时候他心中的那只深藏已久的孟加拉虎彻底出笼占了上风,这正合第一个故事中为什么孟加拉虎在豺狼咬死猴子后才突然出现的疑问。也就是说,那只&老虎&其实是pi内心中现实的残忍的理性的一面,&pi&自己则是感性而有信仰的一面。
在&老虎&出现后,&老虎&一直处于上风,他想驯服却一直一筹莫展,即使后来和&老虎&也算和平共处,却也仅限于此。生存手册当然不会告诉&pi&如何驯服猛兽,那只是&pi&的感性一直企图征服理性的过程,不过从&老虎&的表现来看,似乎最终还是理性占了上风。甚至鲸鱼出现的时候他只是悲哀自己的事物被卷走了,却不是如观众般感叹鲸鱼的美。这种反差也从侧面表现出这个阶段的&pi&的理性心里。
于是就这样漂流若干天,直到有一天&pi&看到了一艘船,他努力与那艘船取得联系,但却最终眼睁睁看着那艘船消失在海平线,那时的&pi&失落,无助乃至绝望。可能是人在绝望的时候最需要信仰来给自己带来新的生命,就这样,几天后的一个夜里&pi&看到&老虎&在望着海面,&pi&也望向如镜子般宁静的水面,那里他看到了回忆。&
大王乌贼吃鲸鱼是他想象中的画面,鲸鱼甩出那些动物园中的动物,是&pi&看到海里的生物所产生的联想,联想带动回忆,回忆不断出现,他甚至看到了他的女友,那个勾起他年少时感性思维回忆的女孩,&pi&从女孩的印堂也是东方文化中&点慧&的慧心进去,感受她的灵魂。
后来他回忆起了那场让他失去一切的海难,也许他这时终于明白其实他失去的不只是财产,动物,家人,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他最初的信仰,也就是这一刻,&pi&的感性重新发挥出作用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他。导演让那艘船始终出现在画面的中心,乃至第二天朝阳升起却始终不消。表现出这个念头在&pi&的心中烙印之深,也许也就是从这时起,&pi&才在心里产生了与老虎,猴子,斑马和豺狼在船上的幻觉吧。长期的孤独和现实带来的无助和绝望,容易让人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当中,他宁可相信这幻觉是真的,世界是美好的,也正因此他才有希望活下去。
于是在他遇到暴风雨,看到天上出现的神光后,他对天膜拜,这时他的感性彻底打败了理性,所以在那次暴风雨后,&pi&安然无恙,而&老虎&却遍体鳞伤。
然后&pi&莫名其妙的登上了一座岛,李安导演在这里对&pi&的行为和心态描述得特别细腻,&pi&看到岛屿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我获救了&,而是看到什么吃什么,到了水潭,一边游泳还一边不忘顺便喝几口淡水,老虎也有充分的鼬可以吃,这对于他们来说正如人间天堂。可到了晚上,清水变成毒潭,森林暗藏杀机, &Pi&称之为&食人岛&。
这个岛可能是&pi&在选择跟随信仰之后幻想出来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它正预示着现实社会,岛上的鼬就好像我们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得看着外来的事物,却对这外来事物的危险丝毫不知。老虎吃了鼬,其他的鼬就在旁边却不闻不问,似乎与自己无关,这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冷漠。人们辛辛苦苦创造了财富,却经常被别人窥觑乃至掠夺,正如&Pi&在树上搭了床,却被鼬鼠不断侵占,&Pi&很反感的想赶走这些鼬鼠,却无奈百赶不绝,看似滑稽可笑却独具讽刺意味,发人深省。
这岛上动物和植物的食物来源都是别人的尸体,所有美丽的只是表象。远远望去这个岛如同一个巨人的尸体躺在海上,这座岛的本身也许就意味着死亡。这就是现实,让人沉沦,令人迷失,美丽而残忍,人多却冷漠,繁荣昌盛是以森森白骨为代价,充满诱惑却杀机四伏。但人不是非要依赖于那些虚荣,欲望,利益才能活得更好,其实我们还有主观世界的精神追求。所以pi最终选择离开这座岛,离开那所谓的现实主义。
最后&pi&终于到了岸上,来到了墨西哥。他看到&老虎&站在森林观望,然后自己就晕倒了。&pi&醒来后当然看不到老虎,因为救他的人送他去医院,这时的他已经回归现实当中了,&老虎&不过是他幻想中另一个自己,其实自始至终他只有一个人。
那时的&pi&向往美好,重回信仰,所以当调查人员问他漂流经过的时候,他很自然的把脑海中的幻想当成现实告诉了调查人员,直到调查人员逼人,他才不得不接受那残酷冷漠的现实,含泪痛苦的说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Pi被救海岸的拍摄地点其实不在墨西哥,而是垦丁。画面中,垦丁近乎完整的拍录下来。加上整部影片那独具东方特色的梦幻的场景,含蓄地透露出李安导演的归根之情。
本片把大量篇幅用于刻画和描写pi幻想中的那个故事一,让观众对那个故事充满认同感,而最后那短短几分钟对故事二简单的叙述却是神来之笔,引导人们去对比,去反思,去发掘。这样的剧情安排,让观众们感受和认同主观世界的美,找到那失去已久的童真,可谓匠心独运。
剧场结束后,我一时不愿离去,久久不能释怀。作为3D影片,新科技给观众带来的全新体验虽然很吸引人,但我却觉得这种所谓吸引,比起电影本身的设计和内涵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一味追求3D和特技效果无异于舍本求末。不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却很巧妙的利用了这种3D影片的真实感,比如老虎扑向豺狼的那个镜头。导演利用3D特效让全场观众震撼,在回顾这段剧情的时候都心有余悸。用这样的效果来表现,pi在现实中情绪的爆发,恰到好处。同样的,因为3D效果的真实感,让观众在猛虎与少年pi的对峙过程中,时刻心悬一线,这样的情感其实也正是主人公pi当时的感觉,让观众身临其境,令人钦佩。电脑特技则在描述第一个故事的幻妙场景中用来渲染和烘托场景气氛。给观众带来一种极其华丽的玄幻感,而这样的场景正符合pi的幻觉世界,在表现主题,推动剧情,渲染情感的同时,虽然也悄悄暗示着故事一的不真实性,但却令人难忘甚至宁可信以为真。
P.S.此书获得2002年的英国布克奖,里面谈到大量的海上生存指南,也可以被称作一部海上生存大全。很期待李安的首部3D电影。
延伸阅读:
李安:断背山上的好戏
心理引言: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是要化解冲突,还是仅为再次上&山&?山上有什么好戏?&拍片以好看为主,所以冲突的时候多。&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有着怎样的经历,才能做到如此真切地在电影中表现这种冲突?李安个子不高,稍稍有些驼背,头发上像是洒了许多粉笔灰,让人想起来,哦,原来他已经58岁了。&
&拍片以好看为主,所以冲突的时候多。&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有着怎样的经历,才能做到如此真切地在电影中表现这种冲突?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即将上映,引起极大关注。引人关注的不仅仅是一部剧,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个含蓄、温文儒雅的导演。李安个子不高,稍稍有些驼背,头发上像是洒了许多粉笔灰,让人想起来,哦,原来他已经58岁了。
心碎无数,却一直怀着希望
1990年,李导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导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他的第二部电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但在风光之前,李导也有一段极其难熬的生活经历。
在美国攻读电影的人都尝过写英文剧本的苦头,李安也不例外。那几年,他主要做的就是发展剧本的工作。&这些剧本的初稿,若有人喜欢,就叫你改写,三番五次地修稿,这样一两年耗下去,不是无疾而终,就是继续发展,这是美国所谓的企划炼狱&。就这样,一个计划不成,另一个计划又来了,总有几个在进行,所以李安老不死心,人像是悬在半空中。直到1990年暑假完全绝望,计划全部死光,锐气磨尽,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之后,李导因没能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薪水度日。
&平常我在家负责煮饭、接送小孩,惠嘉(李安妻子)也不太干涉我,我们经济不够宽裕,所以我也不太愿意进城,我天天待在家里很无聊。&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导每天除了在家里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就这样,在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李导耗了六年,心碎无数,却一直怀着希望,久久过一阵子。日后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导至今仍然十分痛苦:&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成功之后的李导,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他和妻子的感情却一点也没有变。他说,这一切不为别的,就为妻子在他落魄的时候始终尊重着他。&惠嘉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自己独立生活。她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出去上班。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我的电影生涯。&
&还是人家通达&
&我天性竞争性不强,碰到竞赛,我会退缩。跟我自己竞争没问题,要跟别人竞争,我很不自在,我没那个好胜心。&在拍摄《冰风暴》前,陈凯歌拍完《风月》到纽约,他俩吃过饭在车里聊天谈起影展参赛的甘苦。陈凯歌正说得兴起,李导一时牙关没咬紧蹦出一句话来:&你几岁了,还在比赛!&后来陈凯歌到台湾和记者说起这事儿,不得不佩服地说:&还是人家通达!&
研究发现,人们竞争的动机或源于内部的追求完美,或源于外部的刺激因素,如奖品、金钱或者他人的奉承赞美等。内部的追求不太可能形成竞争性人格,相反,外部动机是太爱竞争的关键。明尼苏达州圣托马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陶尔认为,那些受外部动机控制的人觉得他们的自尊是由他们的成功决定的,当他们开始任何行动时,他们首先想的是&我需要赢&。
太爱竞争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很大关系。美国亚利桑那州精神病学家斯蒂文.艾柯伯格提出:&我们将美国梦定义为人们通过自力更生而出类拔萃,但是,到底我们要超过多少人才算成功?什么时候这种竞争才是值得赞美的,什么时候它又是病态的?&社会的赞许也是形成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行为的主要原因。难怪朱德庸说,成功是时代给心灵设的陷阱。
2002年发表于《社会和临床心理学》杂志的研究表明,过度追求成功的人很少与另一半真诚交流,不太信任对方,有强烈控制对方的欲望,经常发生冲突,容易获得负面的心理体验。美国圣莫尼克橄榄球俱乐部教练克恩回忆他年轻时争强好胜的性格时说,&任何事情都是战争,无论是打乒乓球还是谈话,我总是想赢。&他的好斗为他赢得许多世界冠军。然而,他同样强烈需要赢得每一场与女友的争论,并常常将午餐时的闲聊变成火药味十足的竞争。后来,女友无法忍受而离开了他。&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生活并不永远是竞技场。&
的确,生活除了竞争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太爱竞争的人来说,首先要改变的是对成功的态度。李导作为一名成功导演,他对成功的态度发人深省:&我曾经是个非常不成功的男人,毕业后,在家待了6年,烧饭、带孩子,让太太工作养家。我觉得一个男人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努力、真诚,被人尊重。这和你(事业)是否成功不一定成正比。&李导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我需要得到我太太的尊敬,这是我们夫妻恩爱的重要因素。她绝对不会因为我没有赚钱、没有成功(的事业)而否定我,但如果我现在行为不检,耍大牌,她就会看不起我。&&我绝对不会用这个(事业成功)来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
电影就是我的一个断背山
李导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在低谷中的翻转能量,再度令他翻转的电影就是2005年的《断》,《断》在2005年所向披靡。李导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会想拍这样一部牛仔同性恋的电影?&他回答,&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这&每个人&自然也包括李导自己。
在李导看来,断背山是人心里的一个秘密,是最神秘最纯洁的一个地方。&电影有的时候对我来讲是一个断背山,它是梦幻似的一个发生,它是最浪漫的,每次再拍一部电影,就是再回去一次。&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过是李导再次回到山上而已!
1954年出生于台湾屏东的李导,父亲李升本是校长(2004年因心脏病去世),母亲也曾任教师,有两个姐姐及一个弟弟。李导自小梦想当导演,1978年在父亲支持下入读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系,1984年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但1983年未毕业的他已跟太太林惠嘉结婚,毕业后六年李导一直潦倒,全赖太太在金钱及精神上的支持,令他安心追求电影梦,攀登断背山。
&她不是在山上面的人,我们都是在山下生活的人,可是她,一直准许我上山,让我做我要做的事,实现我的理想。我想没有山下的人,我也上不了山,爬不上去,每次我爬累了下来,她会给我精神补充,让我重新温习人生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让我有力量再上去。&李导动情地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
和谐的时候,他就进入了禅的境界
在电影中,内心的冲突得以和解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和本文出处。
编辑推荐:
感恩节电影推荐:《天堂电影院》
片名:《天堂电影院/星光伴我心》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主演:菲利浦&诺瓦雷,雅克&贝汉,萨瓦特利&卡西欧
内容简介:著名电影导演萨吕尔瓦多&迪&维塔,在罗马接到母亲从故乡西西里打来的电话,得知老放映员阿尔夫莱多谢世了。他回忆起逝去的岁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个名叫姜卡尔多的小村庄里,8岁的托托因父亲失踪不得不到教堂去干活。教堂里,放映员阿尔夫多经常为当地电影审查官阿代尔费奥父放映即将公映的影片。每当银幕上出现了&色情镜头&时,神父就在观众席上摇铃。阿尔夫多就把纸条作为记号塞进本来转动着的胶片里。托托总是饶有兴趣地边看边观察片过程。他请求老放映员将剪下的胶片送给他。一夜,托托珍藏的胶片起了火,险些将他的小妹妹烧死。后来,阿尔夫多安排了托托跟随自己放映影片。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阿尔夫多搞了一次露天放映,结果胶片起火,烧瞎了他的双眼,也烧毁了天堂电影院。从火中救出阿尔夫多的托托,长大后当上了新建影院的放映员。他开始拍一部纪录本镇生活的影片。出现在镜头前的少女艾列娜引发了托托的爱情。后来,托托去军队服役,艾列娜离开小镇去上大学,他们的爱情便就此结束。托托听从了阿尔夫多的劝告,离开了故乡,成为一名电影工作者&&
心理学看点:重要他人 成长经历 回忆
推荐理由: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使得他们建立起来亦师亦友的感情。放映师所扮演的是个引领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带领着多多成长。在他死后,他留给多多一盒胶卷,重新串连起多多遗失了三十年的回忆与情感。
经典台词:1、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更艰难。2、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影评推荐:所谓的&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这个&重要他人&可能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你的某一位老师,抑或是曾经与你萍水相逢的人。我们的记忆是很奇特的东西,并不一定遵循按照时间长短或者事物呈现的先后顺序来评定你对它的深刻程度以及它的对你的影响程度。往往,可能因为某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轻微的动作,会让你记住他(她)一辈子。而你的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重要他人&的影响,也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阿尔夫莱多作为萨尔瓦多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是怎样影响他一生的电影事业发展与成就的。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
影片以(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 (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恋爱 &&&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
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20年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
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萨尔瓦多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在《天堂电影院》里,萨尔瓦多的一生其实只展现为几件事,而且几件事也是有详有略:童年萨尔瓦多看电影(略)、学习放映电影(详);青年萨尔瓦多拍纪录片(略)、恋爱(详)、服兵役(略);中年萨尔瓦多回故乡参加阿尔夫莱多的丧礼(详)。至于童年的小托托是如何成长为青年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的萨尔瓦多又如何在罗马创业,影片就没有交代。这种省略,丝毫不给观众以跳跃、突兀或叙事不完整之感。其原因就在于,影片采用了回忆这一叙事形式,在回忆中,一切省略或详述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另外,《天堂电影院》一片在表现&时光飞逝&时,其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巧妙。以&托托服兵役&这一事件为例,&军队生活&是萨尔瓦多青年时期为时不短的一段生活经历,但是导演只用了半分钟的影片长度,就圆满地展示完主人公这段毫无欢乐可言亦不值得铺叙的时光。
天堂电影院的几度兴衰
建筑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韧,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所以,人们常常能在建筑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栅栏,或者换了一扇门板。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具体地说,这座电影院的历史是:看客盈门、座无虚席 &&& 一场大火、变成废墟 &&& 重新修建、再创辉煌 &&& 年久失修、破旧漏雨 &&& 门可罗雀、被迫关闭 &&& 夷为平地、改建停车场。
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夫莱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 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
从片中可以看出,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其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还在影院中撒播爱情的种子,哺育小生命的成长,甚至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影院曾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也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这或许才是&天堂&的真正含义(Paradise 除了天堂以外,其实也可以泛指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理想国度)。它与人的生命和梦想息息相关。
如果把这些影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它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的变化:技术上由易燃胶片到不燃胶片到被电视、录像带取代;内容上从接吻镜头被删剪到出现接吻镜头到出现色情镜头,最后到接吻镜头被连接成片。从电影的命运变化上,观众也在回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时间的车轮不断前行。
与电影院这一空间环境相对存在的,是西西里的现实生活环境。40~50年代的西西里,贫困、落后、生活艰辛、苦难。当电影放映着&六年后,春回大地,风和日丽,大地充满阳光和生机,再也不像打战时那么紧张了,人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春天的气息&&& 与之相对比的现实生活是,意大利政府又要公布一批阵亡名单,其中就有小托托的父亲。现实让人无法回避。在电影散场之后,人们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据说,导演曾花了四个月时间,在六个不同的小镇拍摄出姜卡尔多乡村背景的一系列镜头。其良苦用心营造出的&广场&这一空间环境,确实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广场上小贩在大声地叫卖尼龙袜子,妇女们肩扛水罐到水龙头前排对打水,老婆婆用心地踩着纺车捻羊毛,男人们给小孩子理发的同时,也忙着给驴子剪毛&& 以上的这些场景在影片中都不承担什么叙事功能,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满怀深情的怀旧气息,看似闲笔,其实韵味无穷。不过,这只是白天的广场,当黑夜降临时,广场就没有这么可爱了。
如同在现实中,电影中的黑暗是与光明伴生的。在夜晚的广场上,天真、聪慧的小托托第一次挨妈妈的打,因为他把本应用来买牛奶的50里拉换成了电影票(丈夫征军去了前线,生死未卜,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50里拉足以让这个母亲揍自己的爱儿一顿了);在广场上,资本家云信祖解雇了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工人,并且对其他工人叫嚣道:&你们都给我好好地干,从早到晚,至于薪水是多少,就不是你们的事了。谁要是多嘴多舌,就趁早给我滚蛋&;在广场上,一个疯子常常跳出来,大声地嚷嚷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并企图把大家全都赶走&&
在这个夜晚的广场上,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欢乐,就是阿尔夫莱多把广场上一座建筑物的墙壁变成电影的银幕时。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欢乐是不能长久的,厄运随之而至,影院成了废墟,阿尔夫莱多失去了双眼。
当电影散场后,人们便回到广场;当人们被影院拒绝以后,他们聚集到广场。广场与影院,是那个时代意大利人生命中现实与天堂的对列,苦难与快乐的隐喻。
&原来我们都变了, 变得不轻易笑了。 不再为自由活着, 却被生活捆绑着。 拥有太多却不够深刻&------《女朋友○男朋友》
十部研究心理学必看外国电影
& & 一、《钢琴教师》 la pianiste&
  心理学看点: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
  这种东西是越看越上瘾的,小说比较精彩。&
  二、《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学看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爱在精分治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nash equilibrium。。。学经济学疯了。&
  三、《死亡试验》 das experiment  
  心理学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算是给我最大灵感的了。  
  四、《海滩》 the beach  
  心理学看点:假人性的贪婪,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五、《记忆碎片》 memento  
  心理学看点: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我最讨厌海马体。。。因为它和下丘脑长得很像。。。让我背得很纠结。&
  六、《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心理学看点:DID,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心头大爱!!!心理学入门影片。  
  七、《灵异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学看点:儿童心理学。  
  八、《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说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九、《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心理学看点:乱伦、性心理变态。性心理变态还是很普遍的。。。我一直自我怀疑中。  
  十、《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学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轻的才华震撼到了 这俩人怎么越老越不中用。
《一九四二》:洒落民族心头的忧伤
导演:&冯小刚
编剧:&刘震云
主演:&陈道明&/&张国立&/&葛优&/&徐帆&/&艾德里安&布洛迪&/&蒂姆&罗宾斯&/&张涵予&/&冯远征&/&李雪健&/&范伟&/&苏有朋&/&乔振宇&/&柯蓝
类型:&剧情&/&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日语&/&河南方言
上映日期:&(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俺娘。  
心理学看点:信仰&影子人格
推荐理由:&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这个世界。抛开学人的文字,没有这个理论那个主义、党争和国祸的思索,只是安稳地坐在电影院里,看我们的先人,那一辈河南人,那一个河南人。他们的愁苦,是我们不久前的过去。而他们的一颦一笑,不想说明任何东西,他们的一颦一笑,只是他们确实要哭、想笑。希望这部电影能讲好这个故事,能让我们看到属于他们的、鲜活的1942。
影评推荐:&&&剩下来的人俺都不认识了。&&&&妮,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如果要浓缩《一九四二》这部电影,那可以浓缩成上面的这两句对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正片只有十几秒钟,也就是老东家(张国立饰演)与妮相遇的这十几秒钟。看完这十几秒钟,前面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就可以扔到脑后不去管它了。老东家本来是很顽强的一个人,在逃荒的路上,他的亲人一个个倒下,儿子被杀,儿媳饿死,老婆饿死,女儿把自个卖掉,只有他抱着孙子一直在往前走。到了最后,他还有顽强的斗志,因为他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一个富人,他打算到了陕西从头再来,从穷人重新变成富人。然而,他坐火车好不容易到了陕西,却发现部队封了路,不让灾民进陕西。而一路上,他孙子留成不小心被他捂死了。这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老汉仰头望天:&老天爷,这是为啥呢?&他从此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愿望,逆着逃荒的人群而行,一心只想死得离家近一点。
张国立饰演老东家
当老东家看到妮的时候,这部电影的大幕才真正拉动。妮的困境其实也是老东家的困境,妮认识的人全死光了,对于她这个小女孩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她认识的人的世界,所以,也是一个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的世界。既然如此,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老东家何尝不是如此,他的亲人一个一个都走了,女儿虽然还活着,但在她主动卖进窑子的那一刻,她就对老东家说,就当她这个女儿一生下来就掐死了。除了亲人以外,他的乡里乡亲,也都一个一个失散了,瞎鹿死了,花枝卖了,拴柱跳火车了。这个世界对老东家而言,同样是一个陌生而无意义的世界。既然世界无意义,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可以说是老东家打捞了妮,但同样也可以说妮打捞了老东家。这么一句&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让这个世界瞬间变得熟悉起来,也同样让老东家和妮他们两个人的人生恢复了意义。他们两个人同时得到了救赎,这份救赎是他们彼此给予对方的,就如同从死灰中迸出一两个火星,生命得到机会重新开始燃烧。这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它,这个世界很难让人达成和解。
心底的温柔《一九四二》在罗马当地时间11月11日晚上10点半放映,放映结束以后都快到第二天的凌晨一点了,整个影厅的人站起来,围绕着主创鼓掌。徐帆有点不好意思,张国立一脸感慨,而冯小刚(微博)则忍住激动,一脸凝重。
观影的时候,直接感受到的情绪更多是无奈和委屈,却少有愤怒。而看完电影后,涌上心头的却是一股奇怪的温柔。你不想大声说话,不想迈开大步走路,似乎动作幅度一大会破坏掉什么似的,举手投足都温柔起来。冯小刚之前说,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是之前多么尖酸刻薄的人,看完这部电影都变得宽容起来。他觉得这是因为这部电影把人们心底的那股悲悯触发出来。事实上,这并不是一部悲悯的电影。电影中几乎没有作者的态度,电影中有的只是每个人物自身的态度,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做那些他们自以为不得不做的事。与其说太多《一九四二》揭露了怎样的民族劣根性,照见了我们从哪来,到哪去,倒不如说,这部电影触发了我们心底深处的悲悯情怀,让我们至少在看完电影后的一个小时温柔起来,在这种情感里,哪怕我们只收获了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手势,也就足够了。
信仰之难其实,《一九四二》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两部可以放在一起互相参照的电影。
《少年派》和《一九四二》都面临着一个信仰问题两部电影的人都经历了饥饿,都经历了极大的饥饿,同时也都面临一个信仰的难题。然而,两部电影的方向不一样,路数也不一样。《一九四二》中张涵予这条线非常直接的表达了,人在极大的灾难面前是多么容易放弃信仰的。飞机轰炸,小女孩倒在血泊之中,张涵予用棉衣为小女孩堵伤口,但血水还是汩汩流出来。张涵予没办法了,他把《圣经》按在伤口上,并仰头祈祷。然而,他祈祷来的是一颗炸弹。
张涵予对蒂姆说,如果魔鬼总是赢了上帝,那他为什么还要信上帝呢?蒂姆一时无语。而《少年派》则不一样,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都被架空的故事中,李安认为,少年派自始至终都是有信仰的,这一路的漂流对他而言只是一场考验。少年派面临的困境和老东家与妮是一样的,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一个完全无意义的世界中,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意义。少年派经受住了这一切,在预告片中的一个画面里,少年派端坐在筏子上,大海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远处的白云如同中国水墨画中的山峦起伏。李安如此解释这一画面,他说,这个时候少年派已经成佛了。在2012年,两位华人电影都试图通过电影,来讲述人在面对饥饿,以及世界的无意义时,如何挣扎活下去,并为人生重新找到意义,这才是特别有意思的。
《一九四二》结束,一首歌响起,&我要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冯小刚就试图唱这样一首歌,只不过,他要洒落的,是这个民族心头的忧伤。
延伸阅读:
那些电影中的天才
也许,天才和疯子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天才的疯子和我们的差别,就在于当后者满怀着愚蠢的希望和残酷的动机的时候,前者却带着痛苦迎来了自己的终结。所以即使在天堂的磅秤上,天才和疯子也要比我们重上那么一点点。&
《飞行家》:天才与疯子的差别
《飞行家》讲述的是一个疯狂的天才的故事。
人物:理想的一飞冲天
霍华德&休斯:1906年生于德州休斯顿,16岁丧母,17岁丧父。父亲以买卖租赁德州油井和发明深井钻头致富,死后留给休斯一笔巨额遗产。休斯对飞机兴趣异常浓厚,常与工程师讨论改善飞机性能。他甚至亲自设计出一架飞机--休斯一号,并驾机试飞五次,平均时速352.39英里,打破了法国人314.32英里的世界纪录。1939年休斯入主环球航空公司,迅速扭亏为盈,风光数十年,成为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在好莱坞长大的休斯对电影兴趣同样浓厚,1926年他买入125家戏院的控制权,拍摄的《地狱天使》深受观众喜爱,他的名字也常与好莱坞女星联系在一起。50年代,一场空难让休斯的健康状况岌岌可危,听力几乎全部丧失,神经官能强迫症时时发作,需长期使用吗啡来压制头痛与背痛,逐渐过起隐居生活。
故事:休斯的个人史诗
《飞行者》取材自霍华德&休斯的个人生平,聚焦于他早期的生活和对飞行的热情,详细描述了他传奇般的发迹史。休斯生于德克萨斯的一个富有家庭,父母在他即将成年之时相继去世,为他留下了一笔巨额的遗产。后来休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移居洛杉矶,成为一个著名的好莱坞制片人,除了大力提携珍&哈露等年轻女演员,还促成了经典空战片《地狱天使》等影片的拍摄,最终获得雷电华电影公司的所有权。休斯的传奇经历不止好莱坞,他还入主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并扭亏转盈,二战期间主持了蓝云杉飞机的发明和改进,战后他积极向电子领域拓展事业,旗下的公司对卫星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享有盛名。影片除了会展现霍华德&休斯在事业上的传奇事迹,还将细数他与凯瑟琳&赫本、艾娃&嘉德纳的风流韵事。
其实看完之后,当你面对休斯这个人物的时候,你可能感觉到的更多的是悲哀,并且这种悲哀的对象不是霍华德休斯,而是整个人类。反正我看完之后就觉得,连霍华德休斯这样的人,这样拥有疯狂的天才的人,都无法逃脱命运的诅咒,他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他可以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带上自己的床,却无法克服自己对污渍的恐惧,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当幻觉发作的时候只能不断的重复毫无意义的词句。连他尚且如此,你我这种蝼蚁之辈,我们的生命又何来希望可言?
如果说《性书大亨》讲述的是一个疯狂的天才可以打嬴一个国家,可以扭转一个时代,但最终却无法负载生命的重压的故事,那么《飞行家》讲述的,大概就是一个疯狂的天才可以做到他想做到的一切,但却永远不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的故事。生命,在这些大师看来,到底是无望的。
也许,天才和疯子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天才的疯子和我们的差别,就在于当后者满怀着愚蠢的希望和残酷的动机的时候,前者却带着痛苦迎来了自己的终结。所以即使在天堂的磅秤上,天才和疯子也要比我们重上那么一点点。
《莫扎特》:天才的悲苦
我想世间的天才莫过于有两种,一是如张爱玲,在世时已得万人景仰,名利双收,死后依然被人迷恋、纪念;这是比较美好且幸福的;二是如莫扎特、梵高、曹雪芹,一生穷困潦倒,死后却飞升为神。第二种天才,他们的才情比第一种更高,更远,不容于他们的时代,因为他们的时代理解不了他们的才情。可惜他们的天分不仅不能为他们谋生,反而生出许多灵感从他们的精神里流出,他们疲于记录下这些灵感,殊不知这些灵感是他们的元神,最后在灵感(元神)的泄洪似的爆发中,他们或壮烈毁灭或油尽灯枯。
而天才的对面,是拥有成为天才的欲望,却缺乏天才之才情的擅长嫉妒又擅长毁灭天才的人。一如萨列里,其实他是最欣赏莫扎特的人,如果他也能拥有莫扎特的才情,也许他会成为莫扎特的伯乐,可惜他没有,他的嫉妒心将他变成了天才的刽子手。他问上帝:为什么给了他成为天才的欲望,却不给他成为天才的才情?其实,他少了一颗知足且感恩的心,能以自己的所爱为业已经是上帝的恩赐。
天才是不敏感于政治的,就像莫扎特一心追求艺术,却不知费加罗婚礼这样的题材会碰触当时统治者敏感的神经。
天才也是彻底沉迷于自恋的,这种自恋在与周遭环境相背时往往会走向自虐。
总而言之,天才都是比较悲苦的,可能是生存的悲苦,也可能仅仅是心灵的悲苦。不悲苦的往往是伪天才,或者次天才。
《神探》:天才与疯子的一步之遥
一个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屡破大案的警察,在世俗人的眼里却是一个疯子!虽然剧情在进行了一半的时候交代了他的确患有精神上的疾病,同时也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去医生那里复诊和吃药,但这些并不能泯灭他的卓越功绩啊!他对香港社会的贡献就凭他只是活在自己意识的世界里就可以抹去的吗?!
当影片刚开始时,陈佳彬(刘青云饰)拿着刀围着一头吊起的死猪转圈并捅刺时,心里有点郁闷,特别是他就这么弄好后就说出了杀人的真凶!然而随着故事的进行,我也似乎看出了点头绪。陈佳彬是个精神病的患者没错,但这也许也是上天赋予他的另外一种能力----他可以看的见人性的弱点。(要是我碰上有这种能力的人还是不和他打交道的好,慌的!换作你,难道不会吗?!)
他自称看到了同样身为警员,但因为自己的配枪在一次行动当中丢失而杀了自己的排挡高志伟(林家栋饰)的7个内心世界,有胆小、暴力、贪婪、但又有镇静的一面等。同时他通过模仿罪犯犯罪当时的心理来判案,这样的手法似乎就叫做犯罪心理学。
记得很久以前看TVB的电视剧,有部讲老千的,欧阳震华演的。剧中有句个人感觉很经典的话到现在还记着:要抓住老千首先要跟着他,然后进入老千的世界,使自己也成为老千,最后再战胜自己。剧中欧阳的一班搭档当时也不是很了解,甚至产生了误会离他而去,但事实最终证明欧阳是对的。
之于《神探》也是这样一个道理。陈佳彬的搭档何家安(安志杰饰)起初是想要陈佳彬帮忙找出凶手,但陈佳彬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断案手法却让何家安也越来越没有了信心,同时他有被高志伟所伪造的一系列的证据做迷惑,基于这两个原因,何家安放弃了继续信任陈佳彬。
影片的最后,罪犯死了,被世俗唾弃的那个天才&疯子&也死了,留下个何家安在天台上布置一个合理推断的死亡现场。
波澜不惊的故事情节却因为在陈佳彬的个人意识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之间不停转换而变的紧凑,这样的表现手法也只有鬼才之称的杜某人才想的出。可以说《神探》又是一部杜式风格的经典影片。但个人感觉在某些情节上似乎和Hopkins主演的《沉默的羔羊》有点相似。。。
影片中陈佳彬曾割下自己半个右耳作为对上司退休的礼物,我想说,作为又一个天才的&疯子&,Van Gogh也曾割下自己的右耳送给自己最心爱的女人!
天才与疯子之间的那一步的距离,也许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理解不了的。
《闪亮的风采》:环境所逼的天才
和《美丽心灵》一样,这也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但两位&疯子天子&的性格并不相同。纳什是老婆诃护着,&领导和同事们&也都惜才,是他自己把自己弄病的。赫尔夫戈特却是&环境所逼&,失意而疯,很像怀才不遇的中国古代文人,可用&狷介&二字概括。
专制而望子成龙的父亲、坎坷不顺的一生,无疑都是培养狷介性情的土壤。不过,赫尔夫戈特是骨子里的狷介,外表却是胆小懦弱的。他疯了以后也是个&文疯子&,比不疯更加温和。就像他自己对自己的形容:&一只受伤的小猫&。
这个片子也暗藏着无边无际的&竞争&。可怜生成天才,就离不开竞争。
在英国求学时,老师塞西尔像拳击教练一般敦促着赫尔夫戈特:&弹琴是个冒险,你没有安全的保卫!&&你要驯服琴键&!&你要体会那两个音符的交锋&!
艺场从来如战场啊!赫尔夫戈特从小就一次次参加钢琴比赛,经历一次次失败与成功。艺术哪里是陶冶情性?艺术家也并非放浪形骸,与世无争。他们的艺术活动,比战争还残酷。可他们乐此不疲,他们真正爱的不是艺术,而是爱艺术提供的那个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挺过去就成功,挺不过去就发疯。
老师塞西尔曾讲到,自己少时为拉赫马尼诺夫弹琴,拉氏赞赏地说:&我从你的琴声中听到自己&。靠!天才都是多么自恋啊!(必须解释一下,自恋并不等于天才,不然有人说我教坏小孩。)说到懂点音乐的人都知道的拉赫马尼诺夫,正是赫尔夫戈特疯的根源。偏执的父亲是&拉粉&,儿子为了成功演绎&拉三&,过度劳累导致功败垂成了。
医生说,弹琴毁了他,他被禁止弹琴,只能看着精神病院的社工弹琴了,可他对社工说:&勇敢地进攻吧!&听听什么词?&进攻&!
&那是个血淋淋的运动!&开片处,已经疯了的赫尔夫戈特这么谈论钢琴。
但他一出院又继续弹琴了,活着,就离不开这项&血淋淋的运动&。就像肝硬化患者离不开酒精。
《美丽心灵》和《闪亮的风采》都充满杀气,一种无关身体格斗的内心的大输大赢。模仿日本电影《女人都是阿修罗》的格式,可以说:天才都是阿修罗。呵呵。
既然科学和艺术的生涯充满战争,那么它足以把一颗颗好战而脆弱的心吓疯。
赫尔夫戈特和纳什一样,贪图胜利,但他们有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不嫉妒,不去陷害对手,他们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对赫尔夫戈特和纳什这样的&残缺&的人,西方社会有种宽容性。尽管他们的精神病可能一辈子不能彻底痊愈,但人们欣赏他们&美好&或&杰出&的一面,给他们荣誉。那种欣赏是快乐而真情的。
假如赫尔夫戈特和纳什生在中国,那是万无一失早就挂当了。从他们一发疯的那刻,媒体就会铺天盖地讨论起来:是何种教育方式毁了他们?是何人人格缺陷害了他们?人们都会作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哲学家模样,嘴上大谈&回归传统文化的清静无为&、&真正是智慧是柔弱退让&。而心里却恶狠狠地快乐着:&谁让你天才!倒霉了吧?谁让你逞强!完蛋了吧?&
面对他的人缺陷,是如获至宝般地扮演教育家?还是给出一份理解与欣赏?哪一种是真正的仁慈?喜欢谈论&仁慈&的国民,从来没有真正的仁慈。
想想这只弹琴时永远吊着烟、把乐谱泡在游泳池里的&受伤的小猫&,比起竹林七贤、青藤雪个之类&中国疯子&来,不知要脆弱多少?没有历经中国文化磨练的&天才&,绝对经不起一点风雨。然而,小猫有一双灵巧侍弄琴键的手,就总能获得安慰它的掌声&&
《犯罪心理》:天才与变态的一线之隔
这部美剧中的REID年仅24岁,有着博士学历,是一位典型的被人误解的天才,他的社交才能之低和他的智商之高成正比。剧集中,常常看他单薄的身板儿上背着黄褐色的书包,平时明明是话不多的一个人,一但涉及案件,他就像个录音机一样开始滔滔不绝地放送大量资料。因为记忆力超强,这位REID博士几乎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媲美计算机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他的阅读速度奇快,不仅能一目十行,还能过目不忘。剧中时常出现REID羞涩腼腆的样子,和人交流时紧张到口吃的样子,被人误解时不知所措的样子,加上小鹿一样清澈无辜的眼神,奶油色的皮肤,光洁的额头,柔软服帖的头发,单纯得像婴儿一样。偏偏这样一个人,却游走在黑白边缘,和恐怖的凶手打交道。对比过于强烈,所以这个角色显得分外突出。
太聪明的人,往往会受到来自本身的困扰。内向敏感的REID想问题时,特别是关于自身的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射击不及格时,他会像小孩子一样生闷气,对同事的玩笑反应奇大;明明深受着自己的母亲,却又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去疗养院探望她,因为知道精神分裂是有遗传的,母亲的今天也许是自己的明天&&对于自身,R的高智商只是让自己变得神经质,甚至杞人忧天。想来想去,对人生开始怀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倦怠,对目前的一切开始觉得茫然。这种心态变化是非常微妙的,一点点外界的刺激,也许小R同学就毁了,行错一步,从此堕入无间。好在,他身边有非常睿智的老G组长,关键时刻点拨一下,天才小R就顿悟了。
想起某一集中,一个因为童年受虐而导致年长后变态犯下血案的凶手归案后,Hotch说了一句:经历过这种童年的人,其中一部分会变成你这样。那个Some of you听起来,意味深长,显然凶手有同感,所以被押走前突然问:&另一部分呢?&Hotch看着他,慢慢说:&另一部分(没成为变态的)人则成长为抓你们的人。&那个片断印象至深,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令人回味无穷。关于各位探员的背景和成长经历,片中没有刻意提及,但在剧情中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这一集,让我们看到,居家好男人,把家庭看得很重的Hotch其实有个非常不快乐的童年。幸好,他坚强地成长为一个令人可以感觉心安的好人,一个温柔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有能力保护自己同伴的探员。
80后,记起这些电影台词了吗?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骗人,而有些人用一辈子去骗一个人。&《开往春天的地铁》
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廊桥遗梦》
伏特加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鱼子酱也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但时间不是。&《兵临城下》
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选择和你在一起。我不想按别人的方式去生活。& 《走出非洲》
没有法律。没有限制。只有一条规则:永远也别坠入爱河。&《红磨坊》
我不想家庭是从说谎开始的,这令人厌恶。&《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就算你心里多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
& 《东邪西毒》
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得太早或太晚,都不行。&《2046》
一个受伤的人,不知道如何接受和给予爱。&《菊花香》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城市中有那么多的酒馆,而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卡萨布兰卡》
我不知道该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水下怎么睁开眼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