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必将死在罪恶里是圣经创世纪第一章上哪一章的话

&&所属分类 &&
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一21 然后,天使预示婴儿的性别、名字和使命。马利亚会怀孕生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是救恩”或“救主耶和华”)。人如其名,耶稣会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个孩子就是耶和华自己,他亲自来到地上,把他的百姓从罪债、罪的势力和罪中救出来。
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稣的角色真多,各卷福音书也不同,在马太福音里,他是…… 1章 自旧约最后一次预言弥赛亚至此时已有四百多年,各地虔诚的犹 太人仍然等待著弥赛亚的来临(参路3:15)。马太写这卷书给犹太人,向他们介绍耶稣就是他们的君王、弥赛亚、应许中大卫的子孙,他的国度永远长存(参赛11:1-5)。马太福音串连了旧约和新约,当中多处指出耶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 以色列人等待弥赛亚的来临,今天我们的时代需要甚么? 1章 耶稣进入人类历史时,巴勒斯坦地正受罗马统治。对于强大的罗马帝国而言,这地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哨站。罗马兵的驻守给以色列带来和平,但以色列人要以受压迫、作奴隶,和受不公义、不道德的对待,作为和平的代价。弥赛亚就在这个时代来到世上。 若然神要你做一件世人不会明白的事倩,你会退缩还是…… 1:18-25 约瑟发现马利亚怀孕之后,要面对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他知道娶马利亚为妻将会被羞辱,但他选择顺服神的吩咐。他的行动表现了四种值得欣赏的品格:(1)正义(1:19);(2)具判断力和敏锐的触觉(1:19);(3)遵守神的吩咐(1:24);(4)自律(1:25)。 从圣灵感孕的婴孩,也是一个人,又有甚么特别? 1:20-23 天使向约瑟宣告马利亚所怀的是由圣灵感孕的男婴。这件事启示了有关耶稣一项重要的真理──他是神,也是人。无限的神接受了人类的限制,他的生与死,都是为了救一切相信他的人。 耶稣,全地上最美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你是轻轻一瞥便算,还是把它刻在心上? 1:21 “耶稣”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救世主”。耶稣来到世界的目的是拯救我们,因为我们在罪的刑罚中无法自救,不管我们多么善良,也无法除去自己的罪性,惟有耶稣才能替我们解决罪的问题。他并不是来帮助人类自己拯救自己,而是成为人类的救主,使我们从罪的权势和刑罚中得到拯救。感谢基督为你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将你生命的主权交付与他,你就可以立刻得著新生命。
下载次数:0
→如果您认为本注释还有待完善,请
欢迎有相关恩赐的弟兄姊妹踊跃参与本站事工
上一节下一节
本节注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因神给每人的恩赐各有不同,弟兄姊妹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建议您多参加各类灵修聚会。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1322 次
编辑次数: 1次我有最佳答案
分享到微博
好评回答本回答由提问者采纳
这是《 相关问答:12345678910·创世记》第19章 1-26节中记载的天使到所多玛城救罗得的事
,所多玛与蛾摩拉是摩押平原五城中的两个。该五城分别是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和比拉〔比拉就是琐珥〕。摩押平原在西订谷〔即今日死海〕的东南面。亚伯拉罕跟他的侄儿罗得分离时,罗得就选择了约旦河平原上的城邑,往东迁移直到所多玛,因为当时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
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耶和华,耶和华要派两位天使去毁灭这城。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神答应他只要那城有十个义人,就不毁灭那城。所多玛城的男同性恋行为可以...
这是《 相关问答:12345678910·创世记》第19章 1-26节中记载的天使到所多玛城救罗得的事
,所多玛与蛾摩拉是摩押平原五城中的两个。该五城分别是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和比拉〔比拉就是琐珥〕。摩押平原在西订谷〔即今日死海〕的东南面。亚伯拉罕跟他的侄儿罗得分离时,罗得就选择了约旦河平原上的城邑,往东迁移直到所多玛,因为当时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
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耶和华,耶和华要派两位天使去毁灭这城。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神答应他只要那城有十个义人,就不毁灭那城。所多玛城的男同性恋行为可以从两位天使到访的一段故事中看出来。两位天使晚上来到所多玛,正遇著罗得在城门口迎接,便把他们接进家里预备筵席、烤无酵饼。可是“他们还没有躺下,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呼叫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
最后,天使将罗得和他的妻子、两个女儿救了出来,让他们逃到琐珥去。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与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一时平原全地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罗得的妻子不听天使的警告,顾念所多玛,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好评率:78.61%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不是石像,是盐柱。《创世纪》19章中,罗得遵守天使的召唤带着 相关问答:12345678910和两个女儿逃离行将毁灭的家园,罗得的妻子因回头望了一眼罪恶之城所多玛,而被变成了一根盐柱。
好评率:19.12%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圣经如何直面人类的苦难——记念雅安地震中的灾民-福音时报--基督教资讯门户网站
看雅安地震灾民的苦难,我无法用神学的恶害论为之寻找缘由,也无法因此而漠视其铭心刻骨的存在。遂以此文记念雅安和一切苦难中的人,愿圣经的真理与能力给我们度过苦难的力量!
苦难使生命成长
信仰不是解释苦难,而是承载苦难。
人生根本的意义不是给苦难漂亮的解释和反省,而是有力量去承载苦难,既然对人性来说,考验是必须的,那经由苦难到达完全的路就由自己心甘情愿地走下去!
活着是一种责任,责任意味着承受苦难!
你之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你对真理的回应,对苦难的看法。
苦难乃是奥秘!
日,一场可怕的黑死病袭击威登堡[1] 。瘟疫肆虐4个月之久,许多昔日亲朋好友转瞬即逝,无数家庭失丧,孩子沦为孤儿,父母失去子女,谁也不知道瘟疫下一刻将在谁家制造生死离别!一时间,威登堡个个人心惶惶,恐惧弥漫。很多人认为这不仅是天灾,简直就是上帝愤怒和审判的天谴。
马丁路德的神学以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为基础。基于这种信仰,路德断定:若上帝让世人遭受瘟疫侵袭,这乃是处于上帝愤怒的一种刑罚,但并非只是为了对我们的罪施加严惩,更为了试验,操练我们的信心和爱心[2] 。路德反对以简单化的态度,以因果报应的观点看待人类的苦难,或者说现实的天灾人祸,路德在他那篇《人可否因致死瘟疫而逃命》短文中,清楚表述了自己的态度:世人当认定我们大家是生命的共同体,彼此相属不分,在瘟疫中就更当勇敢地留下不走,且寻求服侍有需要的人,这就是信靠上帝和爱邻舍的表现,是对魔鬼的最佳打击,因为他们遵行上帝的旨意,效法基督的脚踪,这些人必亲自经历上帝的保守和赏赐[3] 。路德的十字架神学相信,上帝审判严惩罪恶,却酷爱并救赎罪人[4] 。实际上,面对人类沉重的苦难,指手划脚,大谈什么天谴,报应,这绝非圣经的教导,也不和正常的人性。纵观1600多年的圣经形成历史,我们从未在其中发现上帝欢喜人类受苦。相反,他总是召唤人类悔改: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不管是在人类的苦难中,还是在平安中。救赎与悔改才是圣经永恒的主题,而贯穿其中的是爱!圣经中的悔改不仅是改变信仰归信基督,悔改其实包含了反思与转向,是信仰、人生观、言行方式等等一系列的归正。是个体人与群体社会的心灵与行为的反省与重整,解构与建构。
当代中国教会最著名的神学教授之一,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教授汪维藩牧师从圣经的立场,将苦难分为五个方面[5] :
因犯罪而受苦(彼前2:2,3:17);
因行善而受苦(彼前2:19-20);
神的管教(箴23:13,13:24);汪教授解释这里的管教并非犯错之后的责打或惩罚。管教是教育、栽培、训练和锤炼。并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例子来解释两者的区别:前60万40岁以上的人在旷野倒闭就是神的惩罚,而后来的一代在旷野的漂流则是神的管教&&造就和锤炼[6]。
基督的苦楚;按笔者的理解,汪教授这里所罗列的基督的苦楚正如保罗在其书信中所言的那种&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的痛苦。是像基督那样为教会所承受的痛苦。
历史的阵痛;按笔者的理解,这里指的是天灾人祸。
罪是在行为、意向或状态中,对神之道德率欠缺依从之谓。[7]
一、苦难的本质
人类的心灵里有一个共同的天国,没有谁能描绘清楚,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美景,但我们知道那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幸福标准。一旦我们发现我们在现实的遭遇中并不像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天国的样子时,我们就有些不释然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叫痛苦。可见,痛苦是有两部分组成的。首先,它是指一种不尽人意(不像我们心中那个天国的样子)的外在环境,或者说在我们已经习惯或者期待的环境中突然改变了样子。比如,数千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太阳每天冉冉升起,大地恒常不变,四季轮值分明;每天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上班、下班,但如果有一天大地突然地震,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家园毁坏,亲人离散;单位忽然变革,遭遇裁员,这外在的环境的恶变,就是苦难。正所谓天灾人祸。而这苦难使人产生不释然的感觉,就是痛苦。可见,苦难首先是客观的经历,但也可能成为主观的经验(tribulation/suffering/anguish)。
圣经常用四个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这种苦难的经历和痛苦的经验[8] :
1、惩罚、教导、管教(诗2:10;耶6:8;何10:10)。
2、暴行、苦害、受苦(创6:13;诗107:17;耶31:19)。
3、受害、受迫、受困(诗18:6;耶10:18,15:11)。
4、忍受、受苦、受害(林前4:12;来9:23;彼前2:23)。
二、苦难的来源
1、始祖犯罪为人类苦难的最早缘起
2、罪的延续为痛苦的种子
受个体不良的行为的报应
在群体的不良行为中受报应
3、撒旦的攻击
4、上帝的试炼
5、分担基督的苦难(彼前4:12-14)
三、苦难的价值
苦难产生的效应是两面的,它既可以让人失去生活的勇气,也可以增加人奋斗的志气。
1、苦难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1章8-9节中说:&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然而也只有在绝望的困境中,才能超越自我,真正倚靠神,才能奏出得胜的凯歌:&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1:9-10)。保罗后来确信&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我凡事都能&,其信心的能力就来自上帝的操练。
2、苦难可以催人反省(忏悔/悔改)生命的意义:
&&&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4-5)
3、苦难可以帮助人建立人类共同的悲鸣:
&我们在一切苦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因为&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林后1:4、6)。苦难使主的儿女息息相关,心心相印。
4、苦难可以使人觉悟自己的局限;
5、苦难可以使人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
林后12:7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
6、苦难唤醒人对永恒的渴望:
笛卡尔说过,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把永恒放在人的里面。人的里面既有对永恒的渴望,也有对永恒之天国的记忆。有时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就是他渴望更好,而更好的蓝图则是天国。苦难可以唤醒我们原有的完全,让人产生对天国,对永恒性的渴慕。传3:11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 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这至暂至轻的苦楚&&
我们却盼望一个更美的家乡&&
7、苦难可以帮助人寻求上帝的帮助。所谓痛则呼娘,冤则呼天。
8、苦难可以促使人忏悔。心灵、行为的忏悔
9、苦难可以使人发挥自己被遗忘的潜能。
10、苦难可以帮助人经历上帝的同在。(我以前风闻有你,)
神不仅与我们同行,而且与我们同受苦难。&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赛63:9)。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诗23:4)。诗人大卫经历了死荫的幽谷,同时也经历了同在的上帝。
11、苦难使人产生对犯罪的自律;
12、苦难使人体会基督受苦的心肠(来12:3);
13、苦难使人明白教会先圣们为福音所付出的代价;
14、苦难有时可以帮助人更加谦卑;
苦难也是神修理葡萄树的剪刀。在我们身上有太多属世的赘枝需要剪去,神修理属他的枝子,叫枝子结果子更多,好叫我们更像他。如同骆驼必须卸掉所有的驮物才能通过针眼一样,我们也必须经历苦难才能炼净渣滓,除尽杂质,成为精金。
苦难使我们学习顺服。耶稣基督&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
四、得胜苦难之道
1、确信神永恒的旨意: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神让万事都互相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
2、用信仰化的理性代替苦难中孤独感的无助情绪。&我这血肉之体以后,必得见神&。不理解也可以相信。
3、认定神的主权。上帝才是主宰一切的主宰。
4、确信神的应许。神让我们所受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在受试炼的时候总会给你们开一条出路。
5、认定圣灵不断的引导。
6、接受事物不断变化的本性。
7、祈祷、安静和灵修。寻求从神而来的带领。
&苦难&的反思
约16:33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这几天,妻子常常到南方医院看那位在5.12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的15岁女孩。失去双腿的痛和心灵的痛让女孩终日以泪洗面,本该如诗如画的季节,却一下子变得如此忧郁和阴沉。可爱的孩子在诗话般的季节就失却了双腿,谁的错?平时里,周围的人行色匆匆,我们从未把想到他们和上帝有多大的关系,但苦难突然来临的时候,我们又不禁心中那尘封的困惑:公义、慈爱、全能而掌管一切的上帝,为何允许苦难的存在呢?
本文就尝试着对&苦难&(或称痛苦)作几点简单的思考。
苦难的实质.
苦难的来源或成因.
苦难中的释放.
一、苦难的实质
当我们提到苦难时,它并非指向一个具体的存在物(being),它不是上帝在创造周创造的实物,痛苦只是一种状态,一种经验,一种感觉,一种让人和快乐、释放、轻松的感觉刚好相反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经验,她来自于客观现实世界的某些现象,如疾病、死亡、离别、失去、求不得、仇恨、不公的待遇等。当客观现实(的这些现象)与我们内心世界所期待的结果不相同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不释然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痛苦。也就是说,当外部事物的发展与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相抵触时,我们就会有痛苦。
简单地说,痛苦可分为两种:
1.渴望而得不到的痛苦。
2.得到而留不住的痛苦。
比如,你渴望理解,却不被理解;渴望爱情,却得不到爱情;渴望公正,却得不到公正。当你执著地寻求,却总得不到你的渴望时,痛苦便会产生,如失恋。另一方面,你得到了你梦寐以求东西,但却没法留住当初得到它时那种新奇的欢欣,你会失望而痛苦。(或者,你突然失去了你深爱的人或物,你的亲人或你珍藏的纪念品或者你的宠物。)比如,你渴望爱情,你得到了你的梦中情人,你渴望着她永远魅力四射,但随着岁月的流失,往事如云烟散去时,留给你的是更加的怅然。所以留不住比得不到更加痛苦,得不到时还有追求的梦想,&留不住&时连梦想也失去了。你爱你的家人,但有一天你的亲人离你而去时,痛苦便产生了。这是&失去&的痛苦。由此,我们看到痛苦的实质,痛苦源于我们的&坚持、欲望和执著&,当我们有个强烈的欲望想拥有或占有某些东西,却没法得到时,痛苦便产生了。当我们有了永远占有某些东西的欲望,并且得到了,但它一旦改变或失去时,便会产生痛苦。可见,痛苦其实是源于我们对欲望的坚持,对渴望的执著。
我们渴望现实留置于我们认为最美的那一刻,渴望事物在我们的理想中发展,而当事物的发展有背我们的&渴望&时,痛苦或苦难就出现了。痛苦的产生并非来源于事物的变化,事物本来就在它自己的规律中变化着,这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常以我们主观的愿望来渴求事物在我们的愿望中发展,或者,渴望事物永恒地留在我们的回忆中,结果我们常常失望,这就是痛苦(佛家把它叫做执著。)由于常常失望,会衍生出我们对未来的担忧,这是痛苦的延伸。
所以,痛苦是以&我&为中心,以变幻的事物代替永恒的必然结果,人性有对永恒的向往性,当我们将这种向往性错置于世间变幻不断、短暂而趋于朽怀的事物时痛苦就成为必然。《圣经》说,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的痛苦比加增。当我们把必朽错置于不朽时,其实质是对必朽事物的&偶像化&,因为不朽的即永恒的只有上帝,当我们以另一个事物来代替对永恒主宰的&渴望、执著&时,那就是痛苦!
二、痛苦的来源和意义
谈及痛苦的来源,我们会想到,上帝是唯一的创造者,是一切存在的源头,他是善
美之源,为何会有恶和痛苦呢?二元论的异端认为还有邪恶之源,按照《圣经》的教训,除了上帝以外,既没有别的源头,上帝也没有创造邪恶。那么痛苦来自何处呢?
泛神论认为,痛苦是一种幻觉,是不存在的,其实痛苦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如前所述,痛苦非上帝创造的实体,但痛苦却是实在的现象,我们不可说痛苦是&由神而来&,但却可说&因神而有&。(唐崇怀《基督教信仰的评判与再思》p.105)。它是由罪与恶所衍生的必然结果。罪与恶也非上帝的创造或来自于神,按奥古斯丁的观点,罪恶非实质体,而善是实体,上帝既是善,罪(对神的背叛)与恶(罪的道德性行为后果)是善的或缺(privation of good)。即对上帝荣耀的亏缺(罗3:23)。罪恶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痛苦,没有犯罪前始祖并没有痛苦,但当人试图背叛父神慈爱的看顾,自己做主而摘吃禁果时,痛苦便产生了。那一刻,人与神、与人、与自然、与己的关系都出现了裂痕,咒诅、疾病、死亡、仇恨、猜忌、劳苦、贫穷、欺压、苦痛、纷争&&都一下子进入人类,从此痛苦便如影子伴随着堕落的人类阴魂不散。
痛苦不光会在当事人身上留下铭心刻骨的伤痛,它还会伴随着罪恶的曼延而不断衍生。始祖犯罪其后果不仅祸及自己,更殃及整个受造物,乃至其后代。自那一刻起,朽坏(DECAY,罗8:21)成了受造物必然的命运。人类可以征服外太空、可以涉足量子物理、遨游于宏观和微观的世界,但人类却永远摆脱不了朽坏的魔掌,因为人类没法征服自己和罪恶。今天我们承受的许多&苦难&,正是人类在承受自己犯罪的后果。只要罪恶尚存,痛苦就会不断。
2、行为的后果
造成痛苦的行为包括个体的行为和群体的行为,痛苦所侵蚀的也不仅是个体的人,它也要求群体的人类来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文革的浩劫所酿就的巨大痛苦不仅落入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也被整个中华民族所承受着,而酿成这场历史性悲剧的,不能仅仅指向某一具体的个人,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苍生必须负起的责任,它是人类人性中丑恶的一面集体性泛滥的结果。所以有时当人们在承受痛苦时,其实是在承受行为的后果,这一行为不一定是他自身的,可能是他人的或社会的,甚至是历史的,整个宇宙,即所有的时空,从某种角度说是一个整体,是一张分不开的因果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算是和其有关联,有着某种的因果关系,我们所承受的痛苦可能正是宇宙某一因的结果。梁燕城博士在其《克胜苦难之道》中设想过这样一个例子:某男与某女相恋,男提出结婚时,女的说:&我从没想过结婚,我们只是随便处处&。男的很受伤害,决心找女人报复,很快和一个女人相处,同居。当对方怀孕,提出结婚时,他说:&我从没想过结婚&&&分手后女人执意生下孩子,遭到人们的非议,女人疏于教养孩子,若干年后,孩子成了流氓。有一次,这个孩子伙同他人强劫一个贵妇人,让她受了不少苦,原来这个妇人正是当年遗弃男朋友的那位。世界就像一个密封的轮盘,你伤害了别人,说不定哪一天,你行为的果子也会转到自己的头上。
3、上帝的美意
有时上帝允许苦难临到他的儿女,有他特别的美意,借此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促进人的思考,引导人回归本原和寻求生命的意义。有时上帝也会借苦难来试验(test)人的信心和人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上帝曾经告诉在他试验的苦难中埋怨、喊不公、问为什么的先知耶利米说,我让你与人赛跑你尚且觉累,让你和马赛跑又怎样呢?上帝是要给耶利米更多苦难的考验(test),好使他的灵性和信心更加强大,使其可以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挑起神交托他的更大使命,而耶利米在他有限理性思维空间里,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一切的不公、不顺都临到&我&身上!神会借苦难来训练人的意志和适应的能力,以让他可以接受更伟大的使命。所以苦难本身是中性的,它并非绝对的善或恶、绝对的好或坏,苦难的苦与否、善(good)与否,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态度。怨天尤人时就苦,当作训练时就乐,有时我们觉得境遇特不公平,不公本身并非痛苦,痛苦是对比的结果。比如当你和同事的工资都是36.8时,你可能并没觉得不公而痛苦,有一天你的工资涨到了368元,而你的同事全都涨到400元,这时你可能不会因为涨了薪水而感恩快乐,你会说为什么别人都是400,只有我是368,本该高兴的事,对比反而让你深觉不公而痛苦。对比时我们又习惯性的偏向那让我们以为不公的某一片面的一点上,使我们缺乏公平而全局性的评估。例如,一个秃顶的人一进到人群中,他第一个反映是&所有的人都有头发,就我一个人没有!&他会特别偏向他没有的那一点上&&头发!他却注意不到人群中还有一个瘫子。所以本身不公正的对比更让我们自觉境遇的不公而痛苦。
4.苦难的意义
谈到苦难,人们总是喜欢跟报应(reward)和惩罚(punish)联系起来,其实苦难跟报应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报应从基督教教义的角度看,是指上帝对人行为的赏与罚,或者说是人违背了自然率之后,自然率对人行为的自然反应;惩罚是宣判后的执行。苦难则不一定是报应或惩罚。苦难的根源确实来自人类最初的堕落,没有亚当、夏娃的堕落人类就不会有痛苦。但堕落后的苦难更多的是来自上帝对人类的锻炼。苦难的积极意义一般多过其消极意义。比如:
苦难帮助人悔改。
路13:1 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
13:2 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吗?
13:3 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13:4 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
13:5 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耶稣纠正了门徒的观念,以为苦难总是报应。耶稣告诉他们,这些苦难之所以在我们周围,甚至我们自己身上发生,并非因为报应,而是要我们悔改。
所谓悔改并不一定就是说,你有罪,要认罪悔改。悔改首先是转变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心思意念。如果我们看到人们受苦,就高兴说,好的,他一定是因为有罪,受到上帝的报应了。这样的想法就需要悔改。从圣经和我们现实的生活看,承受苦难最多的,恰恰就是那些比较善良的人。
苦难锻炼人更加坚强。(摩西旷野的四十年,使他变得坚强而谦和);
苦难培育人更有信心。
伯19:25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19:26 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 神。
19:27 我自己要见他,亲眼要看他,并不像外人。我的心肠在我里面消灭了。
约伯为什么可以确信他的救赎主活着,而且后来他可以宣告:我以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了你?是苦难的造就。
苦难使人更富有同情心。
现代人喜欢摇滚的狂欢,却藐视弱者的叹息;喜欢成功者的欢呼,却鄙视朋友的呻吟。我们都讨厌抱怨者的抱怨,但只有经过了人生死荫幽谷的人,才可以体贴那弱者的唠唠叨叨。
上帝有时会命定苦难临到人,这恰恰是上帝的爱,试看今天那些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明,至今仍能雄居于世界的民族和国家、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影响世界的精深思想、能够产生先知和哲人、又至今不被同化或流失的民族,哪一个不是经历了特别的苦难?中华民族历经5千年沧桑,今日能傲立于世界,蒸蒸日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迄今仍为人们所乐道,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的苦痛。小小的犹太民族,历经2千年流散,历经劫难而不死,今天还能重建家园且能雄霸于中东,是历史屡屡的苦难让他们产生了如此的凝聚力和可以在绝望中生存的能力。所以伟大的思想不是产生于温室,而是严霜般的苦难中。我们习惯立足于自我,以眼前短暂的功利得失的思想去衡量事物,以我们狭小的眼光和生活圈子的因果论来看待处境,但上帝是以历史的、宇宙的、超越的因果来度量事物(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
门徒见到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就问耶稣说,是这人的罪还是他父母的罪,但耶稣告诉他们,&不是这人也不是他父母的罪,乃是神要在他身上得荣耀。&上帝允许苦难临到你,这正是他智慧的荣耀在你身上的彰显。我们虽不能尽悉上帝奇妙的作为,但我们可以相信他的信实和美意,因为他叫万事都互相效力,让爱他的人得益处。
三、苦难中的释放
苦难虽是始祖犯罪后人类必须承受的后果,但苦难并非不可解脱的永恒枷锁,苦难中的人应该学会释放自己。
接受事物变化(decay罗8:21)的必然规律
苦难是否就绝对的&苦&,绝对的&难&?如前所述,苦与否,难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他的态度。当我们以无限的执著去定位不断变化的事物时,当我们把该对永恒之主的敬虔错置于趋于朽坏的事物时,痛苦就成为必然。比如当你执著地坚持留住你以为温馨美好的存有,比如你的亲人、朋友、地位、财富时,你的痛苦就会加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两次最为痛苦的经历,一次是他的姐妹出嫁,最深的一次是林黛玉的死,这一切促使宝玉逃避和贤惠的妻子薛宝钗的婚姻家庭和现实的生活,而去寻求&太虚仙境&的对林黛玉的回忆,但他总也无法寻回往昔爱情的温馨,回忆只是&太虚仙境&的缥缈。宝玉至终选择了远离尘世,但他却无法逃出记忆的囚锁。但如果宝玉能从心里认识和接受事物的变化性(decay)和存暂性(fugacious),对生、老、病、死、离别等现象也就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了。他的痛苦正是对短暂事物的永恒化错置,即我们所讲的&偶像化取向&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宝玉能认识永恒世界,他就会有盼望在永恒中相聚昨日的温馨。
在苦难中释放自己,首先需要我们客观认识受造物的变化性,趋于朽坏的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是今天你先失去所拥有的,就是你所拥有的将来失去你,失去只是早晚的事,死亡会将你拥有的一切和你隔开。梁燕城博士在其《如何克胜苦难》中有一段非常中肯的劝勉,&切勿将有限的事物无限化,如名利、权利、爱情,本来有价值的东西,但却属有限,人若无限的追逐名利,结果终因变化流失而痛苦。故&偶像&的意思不外指陈人对事物的无限执著,要破偶像即要破执著,使心灵得以超越尘网,去追寻至善,去为较有意义的生活而奋斗。人至此地步,才不会被现实笼罩和击倒,却能反过来面对现实,改变现实,维持创造性的人生。&
伟大的君王和诗人大卫,在对信仰和人生的深邃洞悉中,体悟到这样的真谛:&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命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将来不知有谁收取?(诗39:4-7)&。正是这样的反省,使大卫可以走出一般封建帝王皆沉陷的名利权欲之泥淖,而能坦然面对人世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素有智者之誉,贵为君王的所罗门,在尽尝人间荣华富贵后,对人生世事有这样的宣判:&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并无新事&& &这不愧为人类对自身最为深刻的反省,当我们亦对人生有如此洞见时,又有何抓取不能放松的东西?对事物的执著是对自我的囚禁,识透世事的变幻即对自我的释放。
确信苦难有上帝的美意
有一首诗歌唱到:&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但我知谁掌管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当我们确信,上帝是全能的父,且掌管着我的明天,也确信他未尝不将一样好处不给敬畏他的人时,我们就能确信今天所临到我们的无不在他的计划中,且有他的美意。所谓的苦难其实是他爱的彰显,是他变相的祝福,今天我们虽不能尽晓其作为,但总可确信其美意是为我们的益处。因此,对基督徒而言,临到我们的本没有坏事,只是形式不同的祝福罢了。
对权利、财富、名誉、甚至健康等一切外在暂存事物的依恋和执著都会导致痛苦,一个人若被这些东西的得失所牵动,他就会被痛苦牵动。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得到了我们只是管理者,失去了那是一种交托。世物之中没有永恒,得到是暂时的管理,失去也是早晚的事,当死亡来临时,一切都将失去,现在是你失去它,将来是它失去你。人要将执著回归于永恒之主,以神为乐,因他和他的爱都永不改变。保罗说:&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已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当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当保罗视万事如粪土,只寻求永恒之主时,他就释放了自己于物欲的禁锢,成了基督里自由的人。立足于永恒,物质的得失将不再能左右那颗执著于基督的心。
从不良的习惯中释放自己
《圣经》说:&人所行的必为他的报应&。任何的行为都会产生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良的思维会导致不良的行为,一贯的行为产生习惯;不良的习惯酿就痛苦的果子。不良的习惯不仅会影响我们个人、家人,甚至是整个的村落、民族和国家。中国人爱浪费,法国人爱浪漫,这一切都是长期的习惯所使然。长期的习惯形成性格,而性格往往决定着命运。所以,从苦难中释放自己,尚需要我们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
虽然,苦难并非不可解脱的永恒枷锁,但只要罪恶尚存,苦难就会继续。苦难继续,生活继续,世间事物瞬息万变,苦难也非永恒,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若比起将来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昨天妻子又去看了那位女孩了,回来告诉我,女孩的脸上第一次有了阳光,在那间特别的病房,还为她唱了一首&牺牲的爱&!说是昨天一位叔叔教她的。现在,她的腿依旧很痛,但心灵的伤痛已经愈合了。比起那身体健康,而心灵残缺的许多人,谁说这苦难不是祝福呢?!
&&&&&&&&&&&&&&&&&&&&&&&&&&&&&
[1] 参Heinrich Bornkamm, Luther in Mid-Career , trans, E, Theodore Bachmann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 《信义宗神学院通讯-从路德的历史观和十架神学看天灾人祸》,总第109期,2008年6月刊。Pp.4-5。
[2] 参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Preface to Galeatius Capella&s History, LW43:127.
[3] LW43:127. 《信义宗神学院通讯-从路德的历史观和十架神学看天灾人祸》,李广生 总第109期,2008年6月刊。p.5。
[4] Martin Luther, Heidelberg Disputation 1518,LW 31:35-70. 《信义宗神学院通讯-从路德的历史观和十架神学看天灾人祸》,李广生 总第109期,2008年6月刊。p.5。
[5] 汪维藩,甘泉讲坛之《我们有一祭坛&&汪维藩牧师讲道集&&论&苦难&》,2007年1月版。Pp84-93。
[6] 同上。P.89。
[7] 史特朗著,萧维元译《系统神学&&第五篇-第三章-第二节&&罪之本质》,p.278
[8] 唐崇平 著《基督教信仰实义》,台湾 真道之声出版社出版,香港 宣道出版社代理,1998年11月版(简体字),p.p.473-474.
面对灾难,许多人心生恐慌,巩老师说,基督徒当更加儆醒、积极地传福音、在自己本位上尽职尽责。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cngospeltimes),微信(cngospel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章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