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号战舰世界航母操作在1943年装备天山舰攻了吗

来自舰队Collection WIKI_舰娘远征攻略_建造公式_装备图鉴
 &  & 天山
舰上攻击机
装备可能舰种
航空巡洋舰
水上机母舰
参与开幕空袭
实际对潜效果为+6对潜伤害
旧式化した「九七艦攻」の後継機として開発された、新型の艦上攻撃機「天山」。
機動部隊に配備され、主に雷撃任務を担当します。
急降下爆撃機の?彗星?などと一緒に、ぜひ空母機動部隊で運用してくださいね。
发表评论参与度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舰队大全(推图3-5攻略更新版).xls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7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61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夜战基础知识
航空战计算
远征收益查询
舰队详细远征查询
舰娘改造查询
演习经验计算
舰娘经验计算
清日常任务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轻母改造名
轻巡改造名
驱逐舰改造名
深海舰队制空名
深海舰队制空全数据区
远征舰船名
远征舰船消耗全数据区
远征全数据区
战舰改造名
正母改造名
重巡改造名
大发动艇数
地图经验全数据区
地图制空名
地图制空全数据区
掉落查询全数据区
飞机全数据区
航母全数据区
舰娘改造全数据区
舰战全数据区
舰种改造名
其他改造名
潜水改造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img src=&/50/v2-2ed2346b48eaf1ed1b0bea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2ed2346b48eaf1ed1b0beaf_r.jpg&&&p&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914年为什么要去萨拉热窝,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因为1913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已经准备抛弃他多年来力挺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将军了,赫岑多夫的儿子被揭露出间谍丑闻,而且还是非常小儿科的从老爹办公桌里偷文件这样的间谍丑闻,让赫岑多夫在皇储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p&&p&而1913年3月雷德尔上校丑闻更是在皇储那里宣布了赫岑多夫的灭亡。&/p&&img src=&/50/v2-8fba215c50b856fb49cd83a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img src=&/50/v2-2522cbac8a7947706dfc2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2522cbac8a7947706dfc26_r.jpg&&&p&(真实的雷尔德上校和电影里的雷尔德上校,我还是喜欢布朗道尔!)&/p&&p&帝国陆军反间谍机构的官员自己居然是间谍而且收入菲薄的他长期过着奢侈的生活而毫不引起注意,暴露了帝国军队的腐败。帝国反间谍机构原本希望把阿尔弗雷德雷尔德上校案件当作是帝国军队反间谍的成就进行报道进行公审,来重振帝国军队的名誉。结果案件被揭露之后人们却震惊的发现公审就意味着帝国军队的名誉扫地,最后只能逼迫雷德尔上校自杀了事。&/p&&p&1913年秋季演习期间,皇储和赫岑多夫将军爆发激烈争吵,皇储称总参谋长为“华伦斯坦”。但是意外的在演习中皇储准备替代赫岑多夫将军的奥芬贝格将军的部队被对手打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皇储下令取消最后一天的对抗演习,改为插旗演习。作为这种行政手段干预的弥补,皇储下令1914年固定的秋季演习之外增加一次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举行的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选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是因为那里的军事长官波蒂奥雷克将军也是皇储心目中可能替代康拉德将军出任总参谋长的预定人选,所以如果演习顺利奥芬贝格将军可能上位,演习不顺利但是皇储访问顺利,也可以让波蒂奥雷克将军上位,康拉德将军的命运几乎已经注定了,因此他毫不犹豫的跑去寻求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庇护,皇帝也很愿意通过庇护这位已经走投无路的总参谋长来重申自己的皇权。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中皇储来到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p&&p&同时因为皇储贵贱通婚,所以他妻子得不到大公妃的头衔和对待,在整个欧洲除了皇储的朋友威廉二世皇帝之外,他妻子都没有得到过皇家待遇。即使在柏林威廉二世皇帝为了能让斐迪南大公的妻子和他们同桌就餐也花了很大的心思才得以实现。&/p&&p&所以1914年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皇储决心让他的妻子得到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家待遇,所以他带了妻子一同前往,于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p&&img src=&/50/v2-4d63d37e4e2fa7b373c08c98f867319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4d63d37e4e2fa7b373c08c98f8673193_r.jpg&&&p&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妻子霍恩堡公爵夫人的尸体被运回维也纳。&/p&&p&最后一如既往无耻的求关注公众号:youngVienna。我们都爱卡卡尼亚!&/p&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914年为什么要去萨拉热窝,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因为1913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已经准备抛弃他多年来力挺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将军了,赫岑多夫的儿子被揭露出间谍丑闻,而且还是非常小儿科的从老爹办公桌里偷文件这样的间谍丑闻,让…
&img src=&/50/v2-64b9bde7e7f114e7e572_b.jpg& data-rawwidth=&144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6& data-original=&/50/v2-64b9bde7e7f114e7e572_r.jpg&&&p&I、1913年&/p&&p&1913年令人不安,年份里大大的13让精神敏感的人抑制不住的联想到灾难。邓南遮在这这一年里把年份写成12+1。勋伯格则被大难降临的预感折磨的难以安眠,他对13这个数字高度敏感,当他发现歌剧《摩西与亚伦》的标题(Moses und Aaron)总共十三个字母的时候,他就划掉了亚伦的第二个a,让这部歌剧从此改名《摩西与阿伦》。不过1913年到来的时候勋伯格的灾难还停留在预感阶段,距离“耳光音乐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还有4个月,而对勋伯格此刻的祖国,奥匈帝国尤其是帝国军队来说1913年的灾难则从年初就接踵而至。&/p&&p&1912年对帝国来说就是灾难性的,在这一年的巴尔干战争里塞尔维亚军队公然越过奥匈帝国领土去进攻崩溃中的奥斯曼帝国。而当奥匈帝国试图动员军队以威胁塞尔维亚的冒险时,塞尔维亚小朋友背后那个可怕的俄罗斯大兄弟举起了手中的大棒。面对塞尔维亚和俄国奥匈帝国毫无胜算,而且即便如此帝国还无法有效的动员全部力量。民族矛盾让帝国空前虚弱,对塞尔维亚军事动员的要求和军队预算被布达佩斯的议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而在内莱塔尼亚虽然帝国的大臣们有把握让议会批准军事拨款,但却遭到了少数民族党派的坚决抵制,波兰、乌克兰、捷克的议员们用阻挠议事日程的方式让时间紧迫的军事拨款案迟迟无法表决,最后帝国只能以屈辱的条件在美国借债以支付军事动员的费用。&/p&&p&即使有了钱动员本身同样是一场灾难,被动员的捷克士兵在从布拉格开拔的时候排着整齐的队形齐唱塞尔维亚国歌,如果说这件事已经足以令帝国颜面无光的话,那么这些齐唱塞尔维亚国歌的捷克士兵终于被装上火车之后,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布拉格的捷克妇女纷纷躺倒在铁轨上,表示如果要送她们的丈夫兄弟上前线,那就索性让火车从她们身上轧过去。当局不愿意冒这种险,于是捷克部队的动员被搁浅,帝国原本就薄弱的兵力变得更加薄弱。&/p&&p&如果不是帝国的传统盟友德皇威廉二世提供武力支持吓退了俄国,那么奥匈帝国在1912年将不可避免的蒙受奇耻大辱,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说“那将是又一次柯尼希格雷茨,或者索尔菲里诺战役,而且跟被赶出德意志和意大利不同,这一次帝国竟然不发一枪就被赶出巴尔干。”&/p&&img src=&/50/v2-7e12b0d2e22d249c5ecc9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50/v2-7e12b0d2e22d249c5ecc9_r.jpg&&&p&&br&&/p&&p&(奥匈帝国的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因为贵庶通婚得不到大公妃头衔的妻子霍恩堡公爵夫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他住的美景宫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办公厅,受到皇储青睐的人也因此被叫做美景宫宠儿)&/p&&p&但无论如何1912年即将过去,精疲力尽的帝国再次化险为夷,哈布斯堡大君主国再一次得到了喘息之机。惊魂未定的帝国走到了1913年的门口。但是问题又来了。1912年夏天帝国第一级“无畏舰”的第一艘,联合力量号下水了,到1912年12月终于完工交付帝国海军,这对人口居欧洲列强第三,海军实力却仅为第七,甚至已经被曾经的手下败将意大利海军甩在身后的奥匈帝国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p&&img src=&/50/v2-a766a2d2b0f61dbce66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v2-a766a2d2b0f61dbce663_r.jpg&&&p&&br&&/p&&p&(联合力量号奥匈帝国的第一艘无畏舰)&/p&&p&但是!是的每一个衰退期的帝国历史上都会大量的使用这个词儿。但是在海军的验收中,人们震惊的发现,这艘被视为帝国海上军事力量象征的巨舰,“皇储的大玩具”,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为了主持下水典礼竟然没有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礼。居然因为装甲钢和炮塔不合格而重量超标,在海试的时候航速比设计的最大航速20节慢了将近50%。一艘1912年下水的无畏舰航速十节,这个消息足以让意大利人笑上好几年。这件丑闻在帝国海军部引起地震,相关官员相继辞职,生产装甲钢和炮塔的斯柯达公司也遭到舆论抨击和议会的谴责,最后海军技术部门通过改进锅炉和轮机设计,替换不合格的装甲钢和炮塔,才勉强解决问题。&/p&&p&1913年一开年帝国海军就已经声名狼藉,陆军则紧随其后。此时陆军大臣奥芬贝格刚刚宣布辞职,原因在于去年几家报纸揭露了帝国总参谋部制定的骇人听闻的“U计划”,帝国参谋部的所有作战计划都以假想敌或者作战区域的首字母命名,比如对俄国作战的R计划,对意大利作战的I计划,对塞尔维亚作战的B计划(这里的B代表巴尔干)。而U计划之所以骇人听闻,就因为这里的U代表Ungarn(德语的匈牙利)。U计划准备以铁路和多瑙河运输部队快速占领布达佩斯,消灭匈牙利的五个军中唯一可能忠于布达佩斯的第四军,然后关闭布达佩斯的议会和政府,任命一个军事行政长官,结束奥匈帝国的二元君主制度。U计划暴露了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一贯的敌视匈牙利立场,但是人们无法公开谴责皇储,于是愤怒的匈牙利舆论指向陆军,最终陆军大臣奥芬贝格将军站出来承担了全部责任,受到皇储庇护的他没有受到处罚,仅仅辞职了事。但是随着他的辞职新的问题暴露出来。&/p&&img src=&/50/v2-9a838c50b35d3a6bae86a_b.jpg& data-rawwidth=&390& data-rawheight=&5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p&&br&&/p&&p&(思想开明对帝国军队腐败深恶痛绝,但是自己也不少捞的陆军大臣,美景宫宠儿奥芬贝格将军)&/p&&p&1913年初一位名叫海因里希-施瓦茨的低级军官向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揭露了奥芬贝格将军的内幕交易丑闻。“陆军大臣内幕交易”,这是什么鬼?陆军大臣又不是证券从业人士拿什么内幕交易?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陆军大臣虽然不是证券从业人士,但是陆军采购的供货商,大多是上市公司,如果哪家公司拿到陆军部的大额订单,消息披露之后这家公司的股票无疑会上涨,而整个国家里最清楚哪家公司会将要披露陆军部的大额订单消息的人,就是陆军大臣他用假名或者其他人账户提前买入公司股票无疑也算内幕交易。这种事情在19世纪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国的军官都靠这个赚外快,比如普鲁士参谋部的圣诞老人,年两场战争的英雄,总参谋长“老毛奇”,也曾经靠这个路子给自己捞点钱,只不过他不是陆军大臣不能去买供应商的股票,但是普鲁士王国秉承传统的保守主义思想,不愿意兴办国有铁路,但国家在老毛奇这样的革新派参谋人员的推动下,又有了越来越大的在战时通过铁路运输部队的需求,于是作为折中手段,王国政府就会按照参谋总部的建议,对某些“具有军事价值”的铁路进行补贴和投资,这样的消息披露铁路公司股价肯定上涨,而到底哪家公司能够拿到这样的补贴和政府投资,取决于总参谋部,所以作为总参谋长的老毛奇提前买入铁路公司股票无疑也算内幕交易,只不过战争的胜利让老毛奇成了德意志帝国的英雄,没有人敢于指责他罢了。但是奥芬贝格就不一样了,U计划曝光让他成了匈牙利人的眼中钉,而一贯以帝国军内腐败问题的批评者形象出现的他,如今自己也被爆出这样的猛料,一时之间奥芬贝格成了众矢之的,更糟糕的海因里希-施瓦茨此后不久自杀身亡,死前向新闻记者爆出了奥芬贝格将军和他的往来书信,书信一经曝光,陆军内部的腐败问题就被公之于众了。&/p&&img src=&/50/v2-ab94f1e5b54e2f6f3ad90bea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br&&/p&&p&(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贺岑多夫,曾经的美景宫宠儿,但是因为不伦之恋在虔信宗教的皇储眼中他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在丑闻爆发的1913年他倒台的命运已经近在眼前)&/p&&p&由此看来1913年丑闻满城风雨的时候,唯一笑到最后的人是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但是康拉德将军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多久“杨德里奇事件”就来了。1913年4月“杨德里奇事件”的主角炮兵中尉塞多米尔-杨德里奇,是一个来自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陆军指控他把炮兵情报出卖给俄罗斯人,而且杨德里奇被判有罪,这原本是一件不大不小的间谍案,但糟糕的是杨德里希中尉是新任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的儿子库尔特-康拉德的朋友,如果关系仅此而已也没什么,更糟糕的是在调查杨德里奇案的过程中,一件新的间谍案被揪出,嫌疑人是库尔特-康拉德的意大利女友,案件直指库尔特本人,军方怀疑库尔特从父亲书房偷取最高机密文件出卖给俄国人。这下到1913年春天,帝国的海军、前陆军大臣、陆军总参谋长,全部被卷入丑闻。灾难性的1913年开始了。而丑闻的高潮还没有来。&/p&&p&II、春天的周末&/p&&p&日星期六,布拉格第八军参谋长雷德尔上校驾驶自己的戴姆勒汽车来到维也纳,他在三个军官们的陪同下入住霍夫堡宫附近的克罗姆泽饭店一号房。他在饭店的房间里与这几位军官谈话,军官们离开后,他到饭店附近的餐馆用餐,在餐馆他读报纸写信和写便笺,之后在维也纳街头散步,午夜时分回到饭店房间。&/p&&p&&br&&/p&&img src=&/50/v2-d60f8ea2fb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50/v2-d60f8ea2fb_r.jpg&&&p&(华丽的布朗道尔扮演的阿尔弗雷德-雷德尔,这个场面里犹太军医搂着雷德尔说你要是个犹太人该多好,雷德尔回答你就当我是犹太人好了)&/p&&p&5月25日星期天早晨五点,军官们派传令兵去叫醒雷德尔上校,但是发现他的尸体瘫在安乐椅里。他用一支勃朗宁手枪塞入口中扣动扳机,子弹打飞了他的脑部和下颚,左鼻孔喷出大量鲜血,手枪掉在右手边的地板上,被发现时血迹已经干涸板结。他在桌上留下了三千克朗和两封信,一封写给他的老上司亚瑟-吉尔斯将军,一封写给他兄弟,还有一个简短的自杀便笺写着“请求谅解和原谅”。&/p&&p&&br&&/p&&img src=&/50/v2-3b93bc849d001c16a984e4ccb8162fa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还是华丽的布朗道尔扮演的雷德尔,这里他试图举枪自杀,但下不去手,最终吞枪而死)&/p&&p&维也纳新闻界表现出了一贯的敏捷反应,包括《自由报》在内的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但是内容大同小异,“布拉格第八军参谋长,阿尔弗雷德-雷德尔上校,在一次感官幻觉发作时自杀身亡。这位天赋异禀的军官近来饱受失眠之苦,他本来拥有辉煌的前程”。&/p&&p&维也纳新闻界试图把雷德尔的死宣传成一桩因为失眠引起的自杀案,而军队真正想要掩盖的事实似乎也不言自明,从各方面看这都是帝国军队内常见的中级军官的绝望导致的自杀事件。雷德尔上校于日,出生在加利西亚的伦贝格(今天乌克兰的利沃夫),一个贫困的铁路职员家庭。虽然没有钱也没有背景,但雷德尔是一个学霸,成功的考进了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五十的维也纳战争学院,1900年进入总参谋部。&/p&&p&做为一个贫穷没有背景和门路,但是聪明且有专业知识,而且勤劳肯干的学霸型军官,雷德尔上校和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波斯尼亚军事长官波蒂奥雷克将军,这样的“美景宫宠儿”,是一路人,在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开始推动军事改革以前,帝国军队里那些懒散的贵族军官,因为这些人的不知疲倦和工作能力而欣赏他们。1902年亚瑟-冯-吉尔斯将军把还是上尉的雷德尔调进总参谋部自己管理的反间谍机构里,在很多年中雷德尔总是很早就到部里上班,工作到很晚,然后到咖啡馆吃饭看报纸,然后再回到办公室工作到深夜,给同事留下的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的形象。&/p&&p&随着皇储推动军队的近代化改革,雷德尔因为其工作经验和近代式的军事素养而受到皇储的信任,很快成为军事反间谍结构的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奥匈帝国的反间谍机关得到了大幅度的强化,引入了包括监听、录音、摄像在内的近代式侦察手段,还建立了一个指纹数据库。1907年雷德尔晋升为上校,并被允许直接到美景宫皇储的军事办公厅报告。之后调任第八军参谋长,在大部分同龄军官还是上尉的时候,雷德尔距离将军已经只差一步之遥。这样的人在1913年自杀,最大的可能就是基于对前途的绝望。彼时奥匈帝国军费几十年无增长,军官收入菲薄,如果以上尉军衔退休,收入还不如电车司机。所以在经济高歌猛进的1900年前后,军队里的中级军官自杀并不鲜见。
&/p&&p&&br&&/p&&img src=&/50/v2-8fba215c50b856fb49cd83a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阿尔弗雷德-雷德尔上校,奥匈帝国反间谍机关近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同时作为间谍也是自己成就的牺牲品)&/p&&p&也有报道认为雷德尔上校的死,跟他从事的反间谍工作有关,维也纳报纸暗示说雷德尔应该是被某些他所长期从事的“秘密活动”搞到精神崩溃,进而举枪自杀。一个年富力强的工作狂军官,长期从事危险的反间谍工作,最终在1913年5月的星期六晚上心力交瘁举枪自杀。在日之后那个星期里,维也纳报纸的报道基本上给人这样的印象。如果事情如此结束,并不足以导致什么丑闻,顶多是对军队的晋升方式作出一些指责,还有就是高级军官的官僚主义和颟顸一类的问题。但是因为一个小记者的努力奋斗,一些都被改变了。&/p&&p&III、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p&&p&5月26日以来维也纳各报纷纷报道雷德尔上校之死,但是内容大体相同口径也高度一致。原因对于一贯热衷政治的维也纳读者来说也不难推测,肯定是陆军部花了钱,想要掩盖军队用人和晋升上的问题。但是军官收入菲薄非自今日始,所以雷德尔上校虽然引起广泛关注,但并没有演变为轩然大波。&/p&&p&但是!是的又是但是,一切事件总有其惊人的峰回路转方式。雷德尔事件也一样。艾贡-基施,此时还是《波西米亚报》的小记者。跟大部分的小记者一样,基施不仅仅是名声小,年龄也不大,所以他有一个年轻人的共同爱好,那就是踢足球,5月25日的这个周日,基施所属的风暴队客场对阵霍勒绍维茨联盟队,但是遗憾的是他们队最强有力的射手,锁匠汉斯-瓦格纳没有上阵。瓦格纳周一赶到球队向队长作了一番含含糊糊的解释。基施从中得知他之所以没有来,是因为被军方叫去打开陆军总部的一处私人房间,在哪里他看到了很多古怪的东西,女士的纱裙、芳香的窗帘、粉红色的斯毛毯。此时正值雷尔德上校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之时,基施记者的本能意识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巧合。于是基施收集信息,在柏林的报纸上第一个写文章质疑雷德尔上校的死因。为什么雷德尔上校死后如此迅速的安葬?为什么雷德尔上校的葬礼没有仪仗队,也没有亲友和军队的同事出席?为什么雷德尔的亲人秘密改换了姓氏?雷德尔上校真的是死于失眠症么?他的死真的体面么?基施老师告诉你这些都是掩人耳目的幌子,雷德尔上校其实是一个同性恋,他死于同性恋引发的丑闻!&/p&&p&&br&&/p&&img src=&/50/v2-d807b56b6ceba7e9bf364d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5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p&(艾贡-埃里温-基施,1913年28岁,引爆雷德尔事件的波西米亚报记者,日后以疯狂的记者著称)&/p&&p&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广泛关注却始终没有能够成为轰动新闻的雷德尔事件,一经被基施联系到同性恋问题,立刻就具有了轰动性,于是各大报纸纷纷跟进,朝阳区群众激动异常,勤劳的记者们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挖出了更多的料,种种新消息占领了版面,赢得了眼球,风暴来临了。&/p&&p&雷德尔家境贫寒即使升为上校,薪俸收入依然菲薄,但却生活奢侈出手阔绰。在维也纳买下一间豪华公寓,在布拉格租了一处豪华宅邸,养了四匹纯种马,雇了五个仆人。年收入不到一万克朗的他,积聚了超过两百万克朗的财产,开着一辆价值一万六千克朗的戴姆勒汽车,一年花销超过十万克朗。他自杀的克罗姆泽饭店是他经常驾车从布拉格来到维也纳会见“好友”斯特凡-霍林卡中尉的地方。而霍林卡中尉在维也纳的公寓的房东太太说,霍林卡中尉的公寓是一个狂欢作乐之地,雷德尔经常来到这里私会他的好朋友霍林卡,并向房东太太谎称是来看望他的侄子。房东太太向记者透露,她一直奇怪为什么一个军官能够如此阔绰,开着这么贵的汽车到处跑,她推测雷德尔上校是在部里搞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p&&p&所有这些报道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腐败、桃色新闻、军官的同性恋丑闻和自杀事件四合一,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正义感和性幻想。五月的最后几天死去的雷德尔占据了维也纳人的眼球。到处都议论纷纷,帝国的双头鹰再次暗淡无光。&/p&&p&&br&&/p&&p&IV雷德尔事件&/p&&p&雷德尔事件满城风雨,谣言和被揭穿的事实满天飞,维也纳读者的大头和小头一样激动。军队沦为千夫所指,在如此困难的时刻,军队不得不出来澄清事实。5月29日军队的报纸《军事评论》上写道“本月24日周六到25日周日夜间,前上校雷德尔自杀。雷德尔采取行动前夕,我们正要给他如下严重且证据确凿的过错定罪:1.使他陷入经济困难的同性恋行为;2.向国外特工出售我国保密的官方应急措施的情报”。&/p&&p&《军事评论》的消息证实了新闻界挖出来的同性恋丑闻,还爆出了更猛的料,雷德尔上校身为军事反间谍机关的首脑,自己却是一个俄国间谍,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这位曾因反间谍功绩被授予伦巴第铁冠勋章的前反间谍机关首脑向俄国出卖奥匈帝国的军事情报。军官、腐败、同性恋、间谍,所有骇人听闻的因素都聚集在一起,舆论界爆炸了。
&/p&&p&但是在关心舆论界以前,我们先来看看雷德尔事件的全貌,时隔一百零肆年,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已经容易多了。首先雷德尔是不是间谍,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基本没有疑义了。要讨论一个人到底是不是间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找他的后台老板直接问,这句话看起来很傻,但是比雷德尔事件早大概二十年,当法国上尉德雷福斯被控为德国间谍,并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有一位伯爵夫人就用了这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她直接去找德雷福斯的后台老板——德皇威廉二世,威廉皇帝也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德雷福斯当然不是我的间谍,否则我怎么会不知道?”而尼古拉二世皇帝虽然没有亲口承认过雷德尔上校是俄国间谍,但是俄国间谍机关的文件和报告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对雷德尔上校是俄国间谍这个问题俄国历史学界和奥匈帝国历史学界并没有什么分歧。&/p&&p&普遍认为早在1901年还是上尉的雷德尔奉命前往俄国学习俄语,而在俄国雷德尔上尉不但认真研究了俄语还过于深入的研究了某位俄国青年,而这件事的证据很不幸的落到了尼古拉-巴丘申上校领导的俄国军事情报机关手中。同性恋丑闻对奥匈帝国军官来说是致命的,他们以此威胁雷德尔向他们出卖情报。1902年雷德尔向俄国人出卖了奥匈帝国对俄国作战计划,此事引起了奥匈帝国反间谍机关的注意,冯-吉尔斯将军命令雷德尔调查此事,而雷德尔则借机逮捕了几名俄国间谍来洗脱自己的嫌疑,同时塑造了自己精明强干的形象。&/p&&p&&br&&/p&&img src=&/50/v2-85abe707d87d5b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3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p&(冯-吉尔斯将军,雷德尔的老师兼上司,奥匈帝国常见的那种严肃开明但有点懒散的贵族军官)&/p&&p&1903年到1913年之间的十年间,雷德尔是俄国最得力的间谍,作为军事反间谍机关的首脑,他奉命培训和派遣间谍渗透进俄国,同时又将间谍名单提供给俄国反间谍机构,导致奥匈帝国在俄国的情报网陷于瘫痪。利用在总参谋部工作的机会雷德尔把奥匈帝国对俄作战的R计划和对塞尔维亚作战的B计划,还把奥匈帝国的进攻计划、动员计划、序列和要塞资料都出卖给俄国人,借此获取俄国人的大笔金钱来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p&&p&调任布拉格第八军参谋长之后,他利用职务之便,向俄国出卖了德奥两国在波兰和加利西亚的协同作战计划。而俄国让报纸公然披露这一计划,严重的刺激了德奥两国的反间谍机构,终于引起了大规模调查,决定了雷德尔的命运。1913年初一封从德国寄往维也纳的信因为无人接受被退回,德国书信检查机拆开了书信,发现六千克朗的现金,此事引起了德国反间谍机构的怀疑,然后被通报给奥匈帝国的反间谍机构,此时奥匈帝国的反间谍机构负责人是马克西米利安-荣格少校,雷德尔上校一手培养的学生和继任者。日另一封包含大量现金的书信被从德国寄往维也纳,反间谍机构监视了邮局。5月25日书信被签收,但是收信人乘出租车离开,秘密警察没能追上出租车,正当人们陷于绝望的时候,那辆出租车又回到了邮局。秘密警察立刻控制了出租车,命令司机把车开回到上一个客人下车的地方。出租车把他们带到克雷姆泽饭店,在哪里荣格少校带着警察和司机一起躲在饭店大堂里观察往来旅客,最终司机认出了他的老上司,雷德尔上校。&/p&&p&&br&&/p&&img src=&/50/v2-e6b9ab01ad44cc1fed93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马克西米利安-荣格,1913年奥匈帝国军事反间谍机关的首脑,雷德尔上校的学生兼继任者,也是抓住雷德尔的人)&/p&&p&雷德尔事件马上被报告给参谋长康拉德将军,但是正为丑闻缠身所苦的康拉德将军只希望雷德尔事件尽快风平浪静,详细的盘问和审查会让雷德尔造成的损害得到更准确的评估,但是也能让雷德尔的供词威胁到更多的人,尤其是参谋部里他的恩师和上司们,康拉德将军自己就是这样的恩师兼上司之一。于是当雷德尔被从布拉格召来维也纳,接受盘问的时候,正在格兰德饭店吃饭的康拉德将军对奉命去盘问雷德尔的军官们说“雷德尔需要一支手枪,好做正确的事”。
&/p&&p&于是日凌晨,雷德尔在克雷姆泽饭店举枪自杀,而后军队贿赂了维也纳的报纸,让他们把雷德尔的死描述成奥匈帝国军官常有的那种因为收入过低导致的绝望情绪引起的自杀。而雷德尔的叛变行为大到什么程度,至少对德奥两国而言都被雷德尔带进了坟墓,军队只能靠撬开雷德尔的秘密保险箱发现的文件来估量问题的严重性。而撬锁的锁匠把他的奇闻告诉了球队里的记者,基施的脑洞大开,改变了雷德尔事件的命运。&/p&&p&&br&&/p&&p&V、走向1914年&/p&&p&雷德尔事件引爆了整个奥匈帝国,不仅仅是新闻界首先是议会,保守派把雷德尔事件视为资产阶级腐败的象征,而新兴的无产阶级以同样的角度猛烈抨击政府和军队,维也纳议会要求对雷德尔事件展开司法调查,而布达佩斯的议会则一贯对军队遭到的大家幸灾乐祸,现在更是公开谈论匈牙利自己的军队建设。&/p&&p&报纸从五月以来就围着雷德尔事件转,因为U计划而怒气冲冲的匈牙利报纸自不待言,日耳曼民族主义报纸、捷克民族主义报纸、波兰民族主义报纸、乌克兰民族主义报纸也纷纷跟进。人们纷纷质问帝国花费成百上千万克朗建设的军队为什么成为腐败的温床?为什么雷德尔收入如此菲薄但生活如此阔绰奢靡而在帝国军队中间却完全没有引起怀疑?帝国军队的腐败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一个军事反间谍机构的首脑自己却成了俄国间谍!为什么被证明犯了如此重罪之后雷德尔还能被允许体面的自杀?还有同性恋问题!对的还有同性恋,政治问题过于严肃,但桃色事件足以振奋读者的精神,于是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军队的同性恋事件。
&/p&&p&而军队在其名声濒于崩溃的时刻还在笨拙的辩解更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军队在自己的报纸上宣称“雷德尔虽然穿皇帝的军装,但根本算不上是奥匈帝国的军官,因为军官团是纯正的,而雷德尔是个犹太人”。这种言论没能安抚任何人,唯一的结果是激怒了原本置身事外的犹太人集团投身对帝国的抨击。舆论的风潮指导康拉德将军终于谨慎的闭上嘴才渐渐降温。
&/p&&p&雷德尔事件在帝国的宫廷也引起震动,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坚持认为雷德尔应该被审判和定罪,但是雷德尔却得到了体面的死。皇帝对此深感愤怒,而皇储则借机再次鼓吹革新帝国军队。失望的皇帝接受了皇储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总监。这个职位在和平时期统管帝国的武装力量,而战时则自动成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从1895年上一任总监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死后就一直空缺,皇储出任此职意味着皇储被皇帝允许全体推进军事机构的改革。奥匈帝国的军队在其名声的最低点迎来了一位锐意改革的统帅。
&/p&&p&而皇储提出的第一个主张就是撤换康拉德将军,取而代之以能够扫除积弊,重振道德与纪律之人。不久皇储提出了波提奥雷克将军和特尔斯蒂扬斯基将军两个人选。1913年的秋季演习上,急于洗刷丑闻影响的奥芬贝格将军超水平发挥,在实战演习中把另一位美景宫宠儿布鲁德曼将军的部队打到崩溃边缘。但是观战的皇储并不希望奥芬贝格将军获胜,于是下令中止实战演习,改为红蓝两军一起进攻插在地上的彩旗的“插旗演习”。&/p&&p&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愤怒的向皇储兼武装力量总监抗议,但皇储毫不示弱两人爆发激烈争吵,皇储提醒康拉德将军不要忘记华伦斯坦。总参谋长倒台的命运昭然若揭。同时作为自己干预军事演习的弥补,皇储宣布1914年的春天在固定的年度演习之外,将增加一次在波蒂奥雷克将军担任军事长官的波斯尼亚举行的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
&/p&&p&&br&&/p&&img src=&/50/v2-365cdc465feebf804ee762c8b7037960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0/v2-365cdc465feebf804ee762c8b7037960_r.jpg&&&p&(波斯尼亚军事长官波蒂奥雷克将军,1913年拟议中的总参谋长候选人之一,1914年的那个春天他骄傲的坐在皇储的车上....)&/p&&p&对帝国来说1912年是灾难性的一年,1913年更糟,但是1914年终于要来了,1914年春天皇储会出席波斯尼亚的军事演习,然后访问萨拉热窝,帝国陆军会有一位新的总参谋长,1914年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p&&p&&/p&&p&&/p&&p&&/p&
I、年令人不安,年份里大大的13让精神敏感的人抑制不住的联想到灾难。邓南遮在这这一年里把年份写成12+1。勋伯格则被大难降临的预感折磨的难以安眠,他对13这个数字高度敏感,当他发现歌剧《摩西与亚伦》的标题(Moses und Aaron)总共十三个字母…
&img src=&/50/v2-776a9fb5ed79ff1f7971588ded013ff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776a9fb5ed79ff1f7971588ded013ff7_r.jpg&&大家好,按照预告的这一期有希来聊聊米帝的舰载发射器,有希是陆军马鹿和空军马鹿,对海上的东西甚少涉及,如果有纰漏,还请指正的说。不多扯了言归正传吧:&p&故事的从美军在1944年的遭遇开始,那一年,美军在硫磺岛开始遭遇了来自于日本最后的疯狂——神风敢死(读作该死,谢谢)队;德国研制的无线电指导炸弹HS-293也让美军大吃一惊,美军随后在1946年启动了雄蜂行动(Operation Bumblebee)&/p&&p&&img src=&/50/v2-6b76a44c24a53a3ef4cfa8_b.png& data-rawwidth=&1282&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2& data-original=&/50/v2-6b76a44c24a53a3ef4cfa8_r.png&&来自于轴心国的空中威胁,不管是新科技还是野蛮的牺牲,都必须认真对待&/p&&p&随着冷战后东西方美苏对决阵营的形成,苏军也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海军。1955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国防部长朱可夫在塞瓦斯托波尔举行了国防会议,在这一次会议上,苏联军界做出了优先发展携带反舰导弹的轰炸机,潜艇为主要发展对象。年的苏联《7年国防规划纲要》中,苏联决定废除85型航母计划和63型巡洋舰计划。从这一节点开始,苏联正式放弃了发展航母和巡洋舰等当时主流的大型水面舰艇和美军对抗,而是依赖于当时日新月异的导弹技术,大型轰炸机,核技术确立了对美军进行远程打击的策略。这一新思路给了当时横行世界的美军航母舰队以很大的空中压力。&/p&&p&&img src=&/50/v2-3cfc0a90ae0534f15dcc09c589c46f9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v2-3cfc0a90ae0534f15dcc09c589c46f91_r.jpg&&赫鲁晓夫是当时苏联的掌舵人,毛口泽口东曾说:&此人很有胆量,也很会捅娄子&此言不假的说&/p&&p&为了应对以上的威胁,雄蜂计划最终造就了美国的远程导弹系统RIM-8黄铜骑士(Talos),中程导弹RIM-2小猎犬(Terrier)以及RIM-21近程鞑靼人导弹(Tartar)——由于这三种导弹开头都是T所以被昵称为三T导弹。&/p&&p&&img src=&/50/v2-cf1fc15efdc284edf68afb_b.png& data-rawwidth=&1378& data-rawheight=&8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8& data-original=&/50/v2-cf1fc15efdc284edf68afb_r.png&&美国主要的舰载武器系统感谢小刀&a href=&/people/cdc1c8cb4ffdfcb17d29f& data-hash=&cdc1c8cb4ffdfcb17d29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鵟与军舰鸟齐飞& data-hovercard=&p$b$cdc1c8cb4ffdfcb17d29f&&@鵟与军舰鸟齐飞&/a&,提供这么好的图,有希谢谢你的说。&/p&&p&&img src=&/50/v2-e6befd403452fb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e6befd403452fbd_r.jpg&&这就是美国后来防空导弹的始祖,美军利用他测试了冲压喷气发动机技术,为美军后世的黑鸟等冲压系统提供了宝贵的设计经验。&/p&&p&言归正传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发射黄铜骑士导弹的发射系统——MK-12(Guided Missile Launching System,知道导弹一词怎么来的了吧)&/p&&p&简单的介绍下吧,MK-12重约360吨,备弹52发,需要33人共同工作才能运作。&/p&&img src=&/50/v2-58a4a0faf7e1917accefce4_b.jpg& data-rawwidth=&1104&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4& data-original=&/50/v2-58a4a0faf7e1917accefce4_r.jpg&&安装MK-12双臂发射系统主要安装于阿尔巴尼级导弹巡洋舰(Albany-class),舷号为CG10,11,12的三艘阿尔巴尼级,以及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CGN-9,都安装了该套系统。&img src=&/50/v2-8f64edfe8c310f6aedb3f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8f64edfe8c310f6aedb3ff_r.jpg&&&p&装填了黄铜骑士导弹的Mk-12发射装置&/p&&p&&img src=&/50/v2-518b954fc3291dbeb6196d5beb2a12ea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50/v2-518b954fc3291dbeb6196d5beb2a12ea_r.jpg&&在长滩级上的MK12系统&/p&&p&&img src=&/50/v2-dd8fcbb8d42b3f4d01060caec7200392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50/v2-dd8fcbb8d42b3f4d01060caec7200392_r.jpg&&这张图可以看见,导弹由发射架后面的两个门装入。在装填门的上方是两台AN/SPG-55火控雷达中种雷达以半主动制导方式可以一次引导一枚导弹接近目标。顺带提下黄铜骑士的中段引导方式为驾束式,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p&&img src=&/50/v2-816daa9a34ed7b5b6adf1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0/v2-816daa9a34ed7b5b6adf18_r.jpg&&&p&(和此图不同长滩使用的是spg-55火控雷达)&/p&&p&这里有希科普一下驾束制导吧,这是一个已经淘汰的制导方式:雷达在发现目标后,火控雷达会持续照射目标。&b&而导弹在发射之后也会被纳入雷达的制导波束当中,就如同是汽车进入了一条高速公路一样,终点就是目标。&/b&由于要求雷达尽可能波束集中的同时,还必须稳定而持续的照射目标,并且由于一次最多只能将1-2枚导弹纳入制导,使得目标接战数目较少,逐渐被半主动制导取代。&/p&&p&&img src=&/50/v2-da9c044fe9b90c590e1baf59afa5349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da9c044fe9b90c590e1baf59afa53492_r.jpg&&可见MK-12占用了巨大的舰体空间,只有大型巡洋舰能够容纳它。&/p&&p&接下来聊聊MK-9系统吧&/p&&p&MK-9用来发射小猎犬导弹的,主要安装在改进后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上(改进后被命名为普罗维登斯级,Providence-class cruiser)。该系统总重约230吨,备弹120发,每分钟能发射4发。&/p&&p&&img src=&/50/v2-4a542df28ddac_b.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50/v2-4a542df28ddac_r.jpg&&装备了助推器的小猎犬导弹。&/p&&p&&img src=&/50/v2-fef0381cafa57c0ba25b0d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11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50/v2-fef0381cafa57c0ba25b0d_r.jpg&&注意发射架后面的装填门,导弹从这里装入的说。&/p&&p&&img src=&/50/v2-9badb9bbc7bf05bed0f636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9badb9bbc7bf05bed0f6365_r.jpg&&这是MK-9发射系统的结构图,其主要机构全部位于甲板之上。这一举动主要是因为改进后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难以在甲板下布置较大空间&/p&&p&MK-10则是对于MK-9的改进,MK-10系统也主要是以发射小猎犬导弹为主,后期增加了发射美军新一代标准系列导弹的能力。该系统重125吨左右,有16名船员操作,导弹由20发一组的“圈”(ring)组成,不同吨位的战舰导弹圈的数量可以改变。MK-10主要安装在美军的&b&贝尔纳普&/b&(Belknap class CG)&b&,莱希级巡洋舰&/b&(Leahy class CG)&b&,法拉格特级驱逐舰(&/b&Farragut class DDG)上。&/p&&p&&img src=&/50/v2-c195beaa4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50/v2-c195beaa4_r.jpg&&这是MK-10发射装置的结构草图,导弹依靠弹圈的旋转来进行装填,不同的MK-10会配备2-4个弹圈。&/p&&p&&img src=&/50/v2-ed950e27f25_b.jpg& data-rawwidth=&1176& data-rawheight=&8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50/v2-ed950e27f25_r.jpg&&福克斯号上安装的MK-10系统 (CG 33)&/p&&p&&img src=&/50/v2-bba85bcb91b_b.jpg& data-rawwidth=&1296&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6& data-original=&/50/v2-bba85bcb91b_r.jpg&&从这张图可以看出MK-10的主要机构都在甲板以下,使得它比MK-9更加紧凑。&/p&&p&&img src=&/50/v2-fb_b.jpg& data-rawwidth=&1350& data-rawheight=&9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50/v2-fb_r.jpg&&MK-10在装填中&/p&&p&MK-10依然太过臃肿了,美军需要一型更加紧凑的发射装置。随着70年代新一代标准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1977年服役)的服役美军开始在&b&查尔斯.F.亚当斯级巡洋舰&/b&(Charles F. Adams class DDG DDG 2 - 14)上安装mk-11系统。比起前辈来mk-11对的紧凑度大幅上升,其重量也削减到了67吨左右,仅需要3人就能运作,一套系统备弹可以到42枚。不过该系统也有弱点,那就是发射速度不快,每完成一次齐射(2发)需要18秒来进行装填。&/p&&p&&img src=&/50/v2-4f31ccf73ac24a1b9ef6fe7f92fe7c5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4f31ccf73ac24a1b9ef6fe7f92fe7c53_r.jpg&&这是MK-11发射系统草图可见其十分紧凑。&/p&&img src=&/50/v2-7eaefd97f5c1b0ffa6f753c27977cbcb_b.jp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7eaefd97f5c1b0ffa6f753c27977cbcb_r.jpg&&&p&MK-11装备在亚当斯级驱逐舰上,图为正在发射标准导弹的MK-11&img src=&/50/v2-0e778c3cdb2a4d785f22d593b066bcb9_b.jpg& data-rawwidth=&1158& data-rawheight=&8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8& data-original=&/50/v2-0e778c3cdb2a4d785f22d593b066bcb9_r.jpg&&&/p&&p&图为MK-11在发射鱼叉反舰导弹。&br&&/p&&p&MK-11虽然更加紧凑并且可以发射多种导弹,但过慢的发射速度依然不能满足的美军的要求,由于美军新设计的佩里级护卫舰以量足便宜为目标,美军就摒弃了以前的MK-11双臂,改为MK-13单臂发射装置。&/p&&p&&img src=&/50/v2-a99eafacfa3e0097f5fdff7ecc4fe5d9_b.png& data-rawwidth=&471& data-rawheight=&7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1& data-original=&/50/v2-a99eafacfa3e0097f5fdff7ecc4fe5d9_r.png&&MK-13单臂发射系统比mk-11更加紧凑,仅重60吨,3人即可操作,其备弹40发,部署的导弹被分为外圈和内圈,外圈24枚,内圈16枚,弹药库和发射架都可以旋转,每10秒钟可以发射一次。和MK-11一样 MK-13可以发射鱼叉和标准导弹。&/p&&img src=&/50/v2-68c818a990aef378c952ec5fded39ddc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68c818a990aef378c952ec5fded39ddc_r.jpg&&&p&装填标准导弹的MK-13&/p&&p&&img src=&/50/v2-0f04a920cedba871b3f8d6_b.jpg& data-rawwidth=&117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0& data-original=&/50/v2-0f04a920cedba871b3f8d6_r.jpg&&装填鱼叉的MK-13装置&/p&&p&而作为MK-13的变体美军还研制了一个简化型的MK-22系统,和MK-13的不同主要在于,MK-22的弹药架不会旋转,备弹也只有MK-13内圈的16枚。其主要装备在美军的海军&b&布鲁克级护卫舰(&/b&Navy Brooke class frigates) &/p&&br&&img src=&/50/v2-eeead6b32e2b43835bf0ac_b.jp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50/v2-eeead6b32e2b43835bf0ac_r.jpg&&猴版MK-13——MK-22发射系统。&br&&p&而美军更大的&b&基德级驱逐舰&/b&(Kidd class)和&b&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b&(Ticonderoga-class cruiser)以及&b&弗吉尼亚州级导弹巡洋舰&/b&则(Virginia class Guided Missile Cruiser)采用了 MK-26垂发装置。&/p&&br&&p&&img src=&/50/v2-7a58e245dc93ea6c7dfee527faa04e5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7a58e245dc93ea6c7dfee527faa04e5e_r.jpg&&图为装备 MK-26的美军史考特号驱逐舰(USS Scott DDG-995)于1986年,目前这几艘已经成为破船的战舰被破烂王湾湾拣去充当主力舰的说。&/p&&p&&img src=&/50/v2-e15a4a5669639bcc13ff1a_b.jpg& data-rawwidth=&261& data-rawheight=&1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1&&早期型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也装备了MK-26((?。?))&/p&&p&&img src=&/50/v2-97ae73ce9574cba9aa185f5a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50/v2-97ae73ce9574cba9aa185f5a_r.jpg&&MK-26能装填更多的弹种包括更先进的标-2系列导弹,阿斯洛克反潜鱼雷,鱼叉反舰导弹等,导弹能够垂直的装填进入发射架。MK-26重94吨,完成一次装填需要10秒。有MOD 0-5六种型号,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战舰,备弹量各有不同,mod0/1备弹44发,mod2备弹64发,mod3备弹量24发,mod4备弹量44发,mod5是根据匹配宙斯盾系统的需要对可靠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p&&p&&img src=&/50/v2-f8fe3889c_b.jpg& data-rawwidth=&135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50/v2-f8fe3889c_r.jpg&&mk-26的弹药库内部&/p&&p&随着时代的演进,倾斜发射架式发射系统已经日益不敷使用,特别是随着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应用,对舰载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射多枚,多种导弹接战目标也就成为了下一代舰载武器系统想要达到的目标。&/p&&p&&img src=&/50/v2-95c533073bcb397dcf163fda08cb979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v2-95c533073bcb397dcf163fda08cb9795_r.jpg&&苏联的‘航母杀手’现代级驱逐舰,装有8发P-270导弹,现代级为首的侦察突击群集结比航母战斗群快,能够在航母战斗群完成集结之前与之保持接触,抢先依靠P-270强大的突防优势达成意想不到胜利。&/p&&img src=&/50/v2-fdf277b7f1e660ffcad80d_b.jpg& data-rawwidth=&723&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3& data-original=&/50/v2-fdf277b7f1e660ffcad80d_r.jpg&&&p&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更是有20发P-700花岗岩导弹,着实令美军的MK-13/MK-26倾斜发射装置的发射速度难以应付。&/p&&p&有什么办法来增快发射速度呢?&/p&&p&这就是VLS&b&(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b&的开始,MK-41系统省去了倾斜装置的弹仓系统将导弹全部放入固定好的发射单元内,发射时导弹直接在弹箱点火,尾焰通过专门的排烟通道排出。mk-41系统每个发射单元长宽一定,都为63.5X63.5cm,高度则根据适配舰艇不同分为,&b&自卫型&/b&(Defense module, 5.2 meters),&b&战术型&/b&(Tactical module,长6.7米),&b&攻击型&/b&(Strike module,长7.6米)&/p&&p&&img src=&/50/v2-1f9ce6a1da1d4f0a11583_b.pn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50/v2-1f9ce6a1da1d4f0a11583_r.png&&图为MK-41发射装置的三种形态适配于不同战舰,每一组都有8个发射单元。自卫型重约12吨,战术型重约13吨,攻击型重约14吨。&/p&&p&美军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Spruance-class destroyer),阿利伯克级驱逐舰(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后续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都装备了这种舰载发射装置。&/p&&p&&img src=&/50/v2-5fa9cebdbe6e_b.jpg& data-rawwidth=&743&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3& data-original=&/50/v2-5fa9cebdbe6e_r.jpg&&MK-41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布置及其基本形态,左上角发射管制系统能操作MK-41&/p&&p&MK-41能够发射美军或者北约制式的多种导弹,比如战斧巡航导弹,SM-3中段反导导弹,SM-2/6系列远程防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鱼雷,海麻雀防空导弹,ESSM先进海麻雀防空导弹。&/p&&p&以下是MK41各种型号的演进:&/p&&p&Mk 41 / Mod.0 - Ticonderoga class CG (61 cells forward & aft)——&b&提康德罗加级使用,61单元&/b&&br&Mk 41 / Mod.1 - Spruance class DD (61 cells forward)——&b&斯普鲁恩斯使用,61单元&/b&&br&Mk 41 / Mod.2 - Arleigh Burke class DDG / DDG 51-78 (29 cells forward, 61 cells aft)——&b&阿利伯克DDG 51-79号舰,使用29前,61单元部署于后方&/b&&br&Mk 41 / Mod.3 - Brandenburg class Frigate / Germany (16 cells)——&b&德国勃兰登堡级护卫舰使用16单元&/b&&br&Mk 41 / Mod.5 - Anzac class Frigate / Australia (8 cells)——&b&安札克级护卫舰(澳大利亚,又译为澳新军团级),8单元&/b&&br&Mk 41 / Mod.7 - Arleigh Burke class DDG / DDG 79-91 (31 cells forward, 64 cells aft)——&b&阿利伯克级DDG-79-91号舰安装,31单元舰首,尾部部署64单元&/b&&br&Mk 41 / Mod.8 - Barbaros class Frigate / Turkey (16 cells)——&b&土耳其巴尔巴罗斯级护卫舰使用 &/b&&br&Mk 41 / Mod.10 - Sachsen class Frigate / Germany (32 cells)——&b&德国萨克森级护卫舰使用32单元&/b&&br&Mk 41 / Mod.15 - Arleigh Burke class DDG / DDG 92 and up (31 cells forward, 64 cells aft)——&b&阿利伯克DDG-92后使用该型号&/b&&br&Mk 41 / Mod.16 - Adelaide class Frigate / Australia (8 cells)——&b&澳大利亚阿德雷德级护卫舰使用8单元。&/b&&br&&/p&&p&有人可能会问了&b&,mk41是8个一组啊为什么会有31和61这种奇数配置呢?&/b&&/p&&p&关于这个问题呢,一张图就能说明问题的说&/p&&p&&img src=&/50/v2-1a722cc5fcd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v2-1a722cc5fcdc_r.jpg&&为导弹进行装填的起重器也会占用垂发单元的说.....(233)&/p&&p&可见由于发射速度快,结构简单,通用性好,MK-41已经被多个国家采用,除了以上的国家,韩国,日本,挪威,西班牙等也都使用了MK-41垂直发射系统。&/p&&br&&img src=&/50/v2-8b16d492bb2775b2cdb7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50/v2-8b16d492bb2775b2cdb7_r.jpg&&MK-41在装填。&p&&img src=&/50/v2-0a68e3f42d5ed7a3d021_b.jpg& data-rawwidth=&1194& data-rawheight=&1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4& data-original=&/50/v2-0a68e3f42d5ed7a3d021_r.jpg&&标准-3导弹从MK-41发射,这使得美军可以依靠宙斯盾舰进行全球反导。&/p&&p&接下来说说MK-48。MK-48并不是MK-41的升级版而是为了小型护卫舰使用的一个小型版垂发系统。因为美军对小型军舰早已无爱的说所以该系统主要用来外贸。&/p&&p&&img src=&/50/v2-0ca62d39d844a04ab9475c_b.png& data-rawwidth=&992& data-rawheight=&7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2& data-original=&/50/v2-0ca62d39d844a04ab9475c_r.png&&图为美军MK-48系统的各种配置和构型,值得一提的是,MK-48可以拥有双包(dual-pack)配置,一单元一次可以装填2枚ESSM先进海麻雀导弹,赋予了小型战斗舰较强的的战斗能力。&/p&&p&&img src=&/50/v2-ec8e33aa198a1c6dabf3d0cdbb166d74_b.jpg& data-rawwidth=&1098& data-rawheight=&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8& data-original=&/50/v2-ec8e33aa198a1c6dabf3d0cdbb166d74_r.jpg&&安装MK-48系统日本儿MK-48系统的说,日本儿曾经希望能够令该舰使用ESSM导弹,但是受制于射控系统只能用老式海麻雀将就一下啦。&/p&&p&说到美帝的近程海麻雀导弹,还有一个东西不得不提,那就是MK-29倾斜发射架,这玩意主要是米帝的航母/登陆舰在用。&/p&&p&&img src=&/50/v2-6dbc74a16f3c18a3aefe4d8_b.jpg& data-rawwidth=&1986& data-rawheight=&1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86& data-original=&/50/v2-6dbc74a16f3c18a3aefe4d8_r.jpg&&这玩意有8个发射单元,发射20公里射程的近程防空导弹海麻雀,MK-29在升级之后,还可以发射升级的ESSM先进海麻雀导弹。&/p&&p&&img src=&/50/v2-8dccfe994_b.jpg& data-rawwidth=&1278& data-rawheight=&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8& data-original=&/50/v2-8dccfe994_r.jpg&&米帝CVN-65企业号上的MK-29发射器正在发射RIM-7海麻雀导弹&/p&&p&&img src=&/50/v2-a418bd17d2ff8a72e076_b.jpg& data-rawwidth=&2200& data-rawheight=&8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00& data-original=&/50/v2-a418bd17d2ff8a72e076_r.jpg&&米帝CNV-70卡尔文森号在发射ESSM导弹,该导弹射程40-50公里。&/p&&p&不过呢MK-29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装填,大家可以从以下的图感受下:&/p&&img src=&/50/v2-4bb55383bdbd7e65ca4a12e5d3f910eb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50/v2-4bb55383bdbd7e65ca4a12e5d3f910eb_r.jpg&&&p&人力装填有木有&/p&&p&&img src=&/50/v2-c7f0ace7fe76d1cf89ef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c7f0ace7fe76d1cf89ef_r.jpg&&还得这样检查内部....23333&/p&&p&反正这玩意不好用就行了,美军的拉姆近防系统正在替换他。&/p&&p&就是这个的说:&/p&&p&&img src=&/50/v2-aa4484af87db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aa4484af87db_r.jpg&&这玩意叫MK-49系统,不过有人可能对它的另一个名字更熟悉——拉姆。&/p&&p&MK-49系统的主体是MK-144发射单元,该发射器重量5777公斤,并能存放21枚导弹。MK-49在美国的战舰能完全融入美帝的 AN/SWY-2舰船掠海导弹防御系统(Ship Defense Surface Missile System ,略写为SDSMS)和舰船自卫战斗系统MK1或MK2(Ship Self Defense System (SSDS) Mk 1 or Mk 2 based combat systems)其发射的RIM-116滚体导弹射程大约9公里能为战舰提供近程防护。&/p&&p&&b&美军的福特级航母&/b&(Ford-class aircraft carriers),&b&尼米兹级航母&/b&,(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s),&b&黄蜂级两栖攻击舰&/b&(Wasp-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s)。外国军舰也有采购该系统:比如德国的&b&萨克森级护卫舰。&/b&韩国甚至引进了许可证生产 &b&KDX-II&/b&, &b&KDX-III&/b&, 以及&b&独岛级两栖攻击舰&/b&(Dokdo-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都安装了这一系统。&/p&&img src=&/50/v2-d19a41c3b0d7dd91eb58db32f5d11091_b.jpg& data-rawwidth=&1236& data-rawheight=&1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6& data-original=&/50/v2-d19a41c3b0d7dd91eb58db32f5d11091_r.jpg&&还是熟悉的味道,手动装填的说&p&我们聊聊朱姆沃尔特级的MK-57吧,关于这个东西目前资料都很少,主要是因为装备它的只有那个科幻的大白象。简单说一下吧,mk-57系统比MK-41更加先进,该系统在最大的长宽对比MK-41都有较大提升。其每个单元的长宽扩展到0.71米,最大长度扩展到7.93米,能容纳7.1米长的弹箱。这意味除了几乎所有的美军现役舰载导弹,未来美军研制的更先进反导导弹,陆攻导弹都可以被纳入其发射范围。&/p&&p&这套系统以四个单元为一组,安装于朱姆沃尔特的舷侧。&/p&&p&&img src=&/50/v2-895cf3f44cc1fd0775233fb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50/v2-895cf3f44cc1fd0775233fb_r.jpg&&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空间局促啦,总得空出空间给机坪和那两门炮吧(螺丝壳里做道场......)&/p&&p&&img src=&/50/v2-180883bae465ad9abeb481b75e1e59b3_b.jpg& data-rawwidth=&912& data-rawheight=&20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2& data-original=&/50/v2-180883bae465ad9abeb481b75e1e59b3_r.jpg&&每一套MK41有3个舱门控制,四个CEU单元,两个电源分配单元,和一个MCU。系统内的CEU单元可以直接和战斗系统连接,系统的便捷性和紧凑度比MK-41都有很大提高。MK-57还增强了排烟系统,使得更大直径的导弹也能轻松排出发射废气。&/p&&p&后记:这篇文章翻洋垃圾真是累死有希了.....23333.还是老规矩,咱的老大难错别字问题,有别的问题也还请提出来咱会改正的。本文主要是资料整理向的,在此感谢&a href=&/people/a945ba2245775dcf0f5bc& data-hash=&a945ba2245775dcf0f5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945ba2245775dcf0f5bc&&@岡崎杏&/a&,&a href=&/people/cdc1c8cb4ffdfcb17d29f& data-hash=&cdc1c8cb4ffdfcb17d29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cdc1c8cb4ffdfcb17d29f&&@鵟与军舰鸟齐飞&/a&,&a href=&/people/813cef4cfeb0bd5cdb2c12c41dde9f06& data-hash=&813cef4cfeb0bd5cdb2c12c41dde9f0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813cef4cfeb0bd5cdb2c12c41dde9f06&&@司马礿&/a&几位大神。有希四月份后会比较忙(考试.....2333....),尽量更这么多吧。也祝各位春天快乐哦。&/p&
大家好,按照预告的这一期有希来聊聊米帝的舰载发射器,有希是陆军马鹿和空军马鹿,对海上的东西甚少涉及,如果有纰漏,还请指正的说。不多扯了言归正传吧:故事的从美军在1944年的遭遇开始,那一年,美军在硫磺岛开始遭遇了来自于日本最后的疯狂——神风敢…
&strong&答主个人的观点&/strong&是,黎塞留与维内托各有所长,如果两者之间进行炮战,维内托能占上风,不过要是面对南达北卡这种以灌顶神功著称的美国战列舰,黎塞留的表现会好一些,两者的水平总体上是比较接近的。&strong&答主个人认为&/strong&她们都代表了30年代欧洲主力舰设计领域较为先进的水平。&br&&br&1.武备&br&黎塞留级战列舰配备有置于两个四联装炮塔中的八门380mm 45倍径 M1935/36型火炮 这款火炮也是一款鸡血炮,使用法国原装884kg的穿甲弹与原装的SD21发射药,它的垂直穿深能超越部分16寸的火炮,在15英寸级别的主炮里仅次于维内托级上装备的381mm 50倍径 M1934。虽然说M1934仅有110至130发的身管寿命,但毕竟维内托级在意大利附近的地中海里活动,换个炮管应该也并不困难,因此也不是什么黑点。至于四联装炮塔,虽然讲它中间有个隔板,两边各两门主炮,但几门炮在一个炮座里就是几联装,两边的两门主炮每门各自都有独立的扬弹结构,能独立俯仰,虽然在战斗中多采取两两联动。&br&&img src=&/d78c302b1c9b16f26daec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d78c302b1c9b16f26daec_r.jpg&&这里给的法国火炮数据是1943年以后使用美制穿甲弹与美制发射药的状况,炮口初速为&strong&800m/s&/strong&,与M1934 &strong&850m/s&/strong&的炮口初速相比差得比原先的要多。&br&&img src=&/86c386f793a5a1f147d2da711a689f83_b.png& data-rawwidth=&1037&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86c386f793a5a1f147d2da711a689f83_r.png&&&br&来自于&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关于黎塞留主炮的问题? - 翔鶴的回答&/a&&br&&img src=&/aa1efe99242be37bbad4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aa1efe99242be37bbad4_r.jpg&&&br&法制穿甲弹实际上与美国穿甲弹设计相同。出自&a href=&///?target=http%3A///navweaps/WNFR_15-45_m193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ance 380 mm/45 (14.96&) Model 1935 and Model 1936&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张图是美制穿甲弹与发射药和法制原配穿甲弹与原配SD21发射药的对比,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法制原配弹药比美制弹药在远距离上表现差一些的结果存在问题,因为法制穿甲弹与美制穿甲弹的设计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气动特性,弹道状况应该也是相差不大的,故在远距离的表现不该相差这样明显,&strong&答主个人认为&/strong&能打出&strong&830m/s&/strong&炮口初速的法制弹药在远距的垂直穿深应该大于800m/s炮口初速美制弹药,弹道稍微平直一些,水平穿深应该稍微低于美制弹药。&strong&不过即使能打出830m/s的初速也比M1934要逊色一筹。&/strong&&br&武备中还要说到的一件事情是黎塞留级原先预备配置于Model 1936炮塔中的152mm副炮计划设计成高平两用的样式,预定有90度的最高仰角,但这个设计在当时过于超前,以至于并未成功,最后该款副炮置于相应炮塔中的最大仰角为75度。事实上直到二战后期美国人才设计出了6英寸级别的高平两用炮 6英寸 47倍径 Mk16型高平两用炮,配置于伍斯特级防空轻巡洋舰上。&br&&img src=&/dabf1c956c97e6d419fced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dabf1c956c97e6d419fced_r.jpg&&黎塞留级计划使用的副炮&br&&img src=&/c6da39d9d4ec9b3d821b1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c6da39d9d4ec9b3d821b1_r.jpg&&&br&黎塞留级主副武备相关参数&br&&img src=&/4b882af6f8106c7afe6f798ab5c3d0f3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4b882af6f8106c7afe6f798ab5c3d0f3_r.jpg&&&br&黎塞留级主炮塔结构,注意两边的主炮底下各有一具控制俯仰的装置,但确实在每门主炮之下均有相互独立的俯仰驱动结构。&br&&img src=&/8ea95fadfadf373f85b01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8ea95fadfadf373f85b01_r.jpg&&&br&每门主炮均有单独的扬弹机构&br&&img src=&/e31a48af51e7_b.jp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9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e31a48af51e7_r.jpg&&&br&黎塞留级主炮”翘兰花指“,表明两边的两门主炮可以进行独立的俯仰&br&2.防护&br&(1)黎塞留级的舷侧防护为&strong&327mm倾斜15度24分&/strong&的主装,主装之后有60mm和18mm的两道板材构成的防破片结构,还有50mm的穹甲也可以起到对舷侧防护的补强。事实上原先PN196设计案(黎塞留级的原始设计案)里计划要有360mm倾角11.3度的主装,虽然讲倾斜的角度小些,不过更大的厚度应该能提供最终的状况好一些的防护,但由于吨位的原因一砍再砍,1935年4月份时340mm倾角11.3度主装,到了最后又砍了一些,好在倾角更大应该也能提供与35年4月份时的那种防护配置水平相同的防护能力。在1935年4月的设计状况中,黎塞留级能在18800米至29800米的范围中免疫自身的主炮,不过根据吞拿鱼大神的说法,那时主炮初速用的数据是825m/s,那以830m/s的初速来看的话,最终出炉的黎塞留级对自身主炮的免疫区应该是在19000多米至30000多米左右,在当时与南达北卡KGV相比也还是可以的。&br&&strong&但是要提到维内托级的话,这样的舷侧防护就逊色一些了。&/strong&维内托级的舷侧防护由280mmKC+70mmOD组成的带有剥被帽系统的主装以及之后镍铬钢材质的分别为36mm与24mm的两层防破片结构构成,考虑到剥被帽系统的存在,理论上舷侧防护应该是要比黎塞留级要好些的。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根据吞拿鱼大神的说法,意大利人自己算下来,维内托级能扛嗑药炮到16km,这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事实上答主倒是对他们的算法比较感兴趣。至于剥被帽系统,虽说维内托级的剥被帽设计在1935年的一次测试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但那是一次用减小尺寸的模型来做的测试,在实战中的表现可能稍有不同。&strong&不过使用意大利方面的数据,面对法国主炮的话,维内托的免疫区下限会在14到15km左右,而反过来黎塞留级却要到20到21公里,如果不采取额外的手段,这种劣势还是很明显的,但黎塞留级也并不是全无办法。&/strong&&br&&img src=&/1d9f0f440cab8da03c719dc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1d9f0f440cab8da03c719dc_r.jpg&&&br&黎塞留级舷侧防护与细节&br&&img src=&/ff575dfeabb035f5fe28c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ff575dfeabb035f5fe28c_r.jpg&&&br&维内托级舷侧防护与细节&br&&img src=&/87a6c524ed37c830bc00aa785e748b6b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87a6c524ed37c830bc00aa785e748b6b_r.jpg&&维内托级剥被帽系统的测试,出自&a href=&///?target=http%3A///navweaps/tech-08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capping Revisit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3bb5cd93c258a4d650a15a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3bb5cd93c258a4d650a15a_r.jpg&&黎塞留级1935年4月设计状况对自己主炮的免疫区&br&(2)黎塞留级的水平防护为主炮弹药库段170mm水平装甲+40mm防崩落的结构,而副炮弹药库区域与动力舱段为150mm水平装甲+40mm防崩落结构。虽然说在较上层的甲板并没有布置额外的水平防护结构,但&strong&将参与水平防护的装甲之厚度集中在一层装甲上的布置方式&/strong&确实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状况下可以为黎塞留级提供比同期其他同等量级的主力舰稍胜一筹的水平防护。而维内托级的水平防护为弹药库段艏楼甲板的9+36mm与下层150+12mm的主要防护结构,动力舱段上部与弹药库段一样而下层为100+12mm的主要防护结构,侧面还有70mm也是考虑要去剥掉侵袭水平装甲之炮弹的被帽的装甲,不考虑其他因素,由于参与水平防护之装甲厚度的分布集中程度不及黎塞留级,因此VV的水平防护状况或许逊于黎塞留级。不过考虑到剥被帽的作用,与黎塞留级相比可能逊色的程度也不是太多,但&strong&总体上黎塞留级的水平防护还是稍微好些的。&/strong&而较强的水平防护确实也能使得黎塞留级能更好地适应二战战列舰交战距离越来越远,水平防护越发容易受到考验的状况。&br&(3)炮塔与炮座 黎塞留级的炮座为405mm,维内托级为350mm,黎塞留级的炮座防护比维内托级要好些,在当时同等量级的战列舰里从数据上仅次于南达科他级。虽然说黎塞留级主炮的垂直穿深逊于维内托级,但考虑到维内托级的炮座防护逊于黎塞留级,故双方击穿对方炮座的距离应该相近,黎塞留级可能要稍远些。不过要是击穿炮座的话,黎塞留级同时会有四门主炮受到波及,而维内托级只有三门会受到波及,但毕竟两座四联装主炮的炮座占全舰侧面的投影面积又小于三座三联装主炮,所以总体上倒也不亏。&br&黎塞留级的炮塔正面430mm,侧面300mm,背面250mm,顶部195-170mm,维内托级炮塔正面380mm,侧面200-130mm,背面350mm,顶部200-150mm,从数据上来看在交战方向上仍旧是黎塞留级略微占优。&br&不过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黎塞留级炮塔的顶部是表面硬化装甲,虽说可以抵御航空炸弹的攻击,但遭到炮弹的攻击时会造成严重的破片与崩落,不过意大利炮的弹道较为平直,不易打到那里,而且黎塞留级的主炮塔内有隔板,被击穿的话较有可能只有一边的两门主炮丧失战斗力,而维内托级的主炮塔被击穿则很有可能三门主炮同时丧失战斗力。不过总体而言,&strong&两舰主武备持续战斗的能力相当&/strong&。&br&&img src=&/e292a431eb656127bab6866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e292a431eb656127bab6866_r.jpg&&&br&黎塞留级防护——侧视图,注意水平防护与炮塔&br&&img src=&/719e7f6adf3cbbd29b50_b.jpg& data-rawwidth=&2269&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9& data-original=&/719e7f6adf3cbbd29b50_r.jpg&&维内托级防护——侧视图,注意水平防护以及炮塔炮座 出自&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粉太过分了吧...对南达科他排名有想法的进来讨论._战列舰吧&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b35d9e32c96e465ec114d10f35fc0c6d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b35d9e32c96e465ec114d10f35fc0c6d_r.jpg&&黎塞留级防护——各部位细节&br&&img src=&/f7bbc70d89b8a9fc4aaa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f7bbc70d89b8a9fc4aaa_r.jpg&&&br&黎塞留级的炮塔与炮座细节&br&3.动力与续航力&br&黎塞留级配备的动力系统能更好地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能使她最大达到31.9节的航速,而同期维内托级、俾斯麦级最大航速均为30节,南达北卡KGV均为27至28节左右,黎塞留级的航速在这批同期的主力舰里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而较快的航速也能够为黎塞留级提供抢占有利阵位的机会,对阵维内托级时凭借航速优势摆航向角也可以获得可观的额外免疫区,使得舷侧防护的劣势得到有效的弥补。不过意大利人应该也不会舒舒服服地让法国人摆航向角,所以总体上VV还是稍占上风的。&br&黎塞留级作为一型有在大西洋地区作战需求的主力舰,16节9850海里,20节8250海里,30节3450海里的续航力虽然比不上美国战列舰,但还是可以满足作战需求的。&strong&VV的话&/strong&,毕竟主要是在地中海活动,离母港并不遥远,所以说续航力低一些也可以接受,&strong&并非严重的短板&/strong&,严格来讲拿这个来黑她显然也并不公允。&br&&img src=&/56fd7b2b5eb82d9add449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56fd7b2b5eb82d9add449_r.jpg&&&br&黎塞留级的续航力&br&&img src=&/944abf9be0dcbcc542c8d4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944abf9be0dcbcc542c8d4_r.jpg&&黎塞留级的动力系统&br&至于题主问1943年改造之后的硬实力,炮战的话,可以将炮弹打出800m/s初速的主炮在当时的几款主炮里仍旧仅次于M1934,舷侧防护也并没有变化,主要是增加了防空武器与进行空中搜索的雷达设备,使她能有效的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防空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不过跟美国人自己的船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br&&br&总而言之,对于黎塞留级战列舰的评价,&strong&答主个人认为&/strong&在欧洲30年代的主力舰设计领域,如果讲维内托级是以创新见长的话,那黎塞留级则相对来说感觉是偏向于对传统造舰原则的应用,而且是应用过程中较为成功的一型主力舰,相比错估自身舰船防护水平以致使用了垂直主装的DNC还有应用较为落后的incremental要素来布置防护还吨位浪费严重的德国海军造船部门而言。她的水平防护在同时代同量级的主力舰里可谓较为出色,而舷侧防护与武备,除了与维内托级相比有些逊色外,总体而言也不落下风。如果对上VV,虽然讲武备与舷侧防护VV都占上风,但黎塞留级凭借航速的优势摆航向角也能与之有一战之力,&strong&答主个人估计&/strong&两者胜算四六开,VV六,乐观一些四五对五五。而要是对上南达北卡这种练了灌顶神功的美国战列舰,水平防护更好的黎塞留级表现可能更出色一些。总体来说,这两型主力舰的实力还是比较接近的。&br&&br&参考文献:&br&French Battleships &br&Battleships Allied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br&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br&&br&&strong&以下是私货时间,不喜勿看&/strong&&br&题主要问黎塞留跟维内托,我其实内心非常纠结,这两条主力舰都是答主非常喜欢的存在,我觉得她们代表了欧洲30年代主力舰设计的良心,意大利人善于创新,剥被帽,普列赛哪个不是颇具创新精神的设计,而相比之下法国人则偏向于传统的造舰原则,将这些一路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配合上海军假日期间技术的进步作了更进一步的应用,也想到了航空攻击的问题于是在设计过程中作了相应的考虑,比如说主炮炮塔顶部使用硬化装甲,虽然实战中这种设计暴露出了问题,但平心而论应对航空攻击想法也是有些前瞻性的。比起错估了防护水平的英国佬还有设计思想落后还浪费吨位的德国佬可谓好了很多。&br&如果真的要答主谈谈哪条我更加偏爱,我说我肯定更偏爱黎塞留,从答主所了解的战史来看,我觉得相比维内托级,黎塞留级她们的经历确实更加坎坷。尤其是黎塞留号,首先达喀尔的手足相残充满了悲剧色彩,再加上后来1942年土伦港法国舰队的自沉行动,妹妹让巴尔又整场战争中一直都没建成(不过让巴尔还是以本属于自己的主炮为当时正在美国改造的姐姐贡献了自身的力量),于是自由法国后来实际上也就只有她单独一条主力舰为祖国的解放以及战争的胜利而奔忙,在战斗中,她的足迹从欧洲到亚洲,虽然说似乎并没有什么战绩,但她与舰上将士付出的努力也不能讲是毫无意义的。她作为自由法国手里最强的战舰,为法兰西的解放奋战过的胸甲骑兵(战列舰在法文里的单词&em&cuirassés&/em&跟胸甲骑兵有些关系),无愧于自由法国海上力量的象征。而维内托级的经历相比之下总体而言感觉就没这样坎坷,虽然运气不佳的ROMA也令人唏嘘,不过基本上也没这样一生奔波的样子。不过喜欢归喜欢,在评价过程中吹的话肯定是有失公允的,这也是一种缺乏尊重的行为,于是答主还是带着纠结地以能做到的客观程度来作个评价。
答主个人的观点是,黎塞留与维内托各有所长,如果两者之间进行炮战,维内托能占上风,不过要是面对南达北卡这种以灌顶神功著称的美国战列舰,黎塞留的表现会好一些,两者的水平总体上是比较接近的。答主个人认为她们都代表了30年代欧洲主力舰设计领域较为先…
&img src=&/50/v2-acc715efe7f49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7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50/v2-acc715efe7f49_r.jpg&&自从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以来,鱼雷便逐渐成了海战中仅次于舰炮的重要武器,之后又一举成为了击沉敌舰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依靠战斗部装药往往在半吨以上的鱼雷,命中舰船水线以下的位置爆炸,通过倍增效应在舰体上撕开巨大的缺口,给舰体造成大量进水。如果损管不力,极有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舰艇的电路中断、武器系统失灵、无法灭火和排水。同时,由于水不可压缩,爆炸冲击波冲击舰底,冲击波作用在舰体上,将舰体破坏和顶起,最终舰体被水压直接折断,加速舰艇的沉没。至今,鱼雷仍然在反舰、反潜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与鱼雷的结合直接改变了海战的形态:英国海军“光辉”号航母的“剑鱼”鱼雷机成功奇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被日本海军的九七式舰攻投下的航空鱼雷所重创、马来海战中的英国远东Z舰队被一式陆攻的雷击送入了海底......种种迹象都显示:航空力量统治海战的新时代到来了。&p&&img src=&/v2-98e426d16f42fc46dbe4_b.jpg& data-rawwidth=&1224&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4& data-original=&/v2-98e426d16f42fc46dbe4_r.jpg&&&b&日,从航母“赤城”上起飞的第一波攻击队的九七式舰攻一二型,九七式舰攻是当时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先进的舰载鱼雷攻击机&/b&&br&&/p&&p&&img src=&/v2-4a0d4ffe1a5bb370d992_b.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v2-4a0d4ffe1a5bb370d992_r.jpg&&&b&日,在珍珠港上空飞行的日本海军航母“瑞鹤”号所属之九七式舰攻,背景是珍珠港内遭受重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燃烧产生的滚滚浓烟&/b&&br&&/p&&p&受到1940年英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成功奇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取得击沉意大利海军战列舰1艘,重创2艘的战果的战例影响,日本海军加快了航母舰载鱼雷攻击机部队的建设。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初期,以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为主力的日本海军空母雷击队,从航母上出击,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战果,空母雷击队也成为了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攻击主力,被海军军官们寄予厚望。同时,日本人一直没有放松对新式舰攻的开发工作。1939年,日本海军对中岛飞机公司下达了对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后继机的开发命令,海军代号“十四试舰上攻击机”。1940年,由中岛公司的工程师松村健一领导的设计队伍正式开始了新式舰攻的设计研发工作。&/p&&p&海军的基本性能要求是:&/p&&blockquote&&p&最大时速达到463km/h,巡航时速为200节(370km/h)&/p&&p&搭载九一式航空鱼雷时,续航力需达到3334公里以上&br&&/p&&p&机翼可折叠,尺寸需符合机动部队主力航母的机库和升降机搭载规格(长度不得超过15米、宽度限制在6.3米)&/p&&/blockquote&&p&在自封油箱技术已经成熟的当时,中岛公司原本打算为新式舰攻安装能有效提升战机生存性的自封式油箱。然而,设计团队在经过计算后,告知海军代表:使用自封油箱设计将损失30%的燃料搭载,这意味着作战半径将因此缩短。海军在经过权衡之后,决定不采用自封油箱,而这也为“天山”在战场上的悲剧埋下了伏笔。&/p&&h2&&b&多灾多难的研制过程&/b&&/h2&&p&在航母搭载条件的严苛限制下,又要增加飞机的速度与航程,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在不增加飞机翼展和机翼面积的条件下减轻全机重量,同时必须要有一种大马力的新型发动机作为性能的支撑。海军当时提出的建议是,采用当时正在试飞的十二试陆攻(一式陆攻)所使用的三菱火星11型发动机(1500马力),但中岛公司的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世界航母操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