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式杨式太极拳教学85式和88式的区别

几种杨式太极拳拳谱之比较
弘扬太极文化,揭示太极真谛。同练养生太极,共享健康快乐。
养生太极拳的一般知识 
几种杨式太极拳拳谱之比较
李亦畲 《十三势架程序》55式
[见《太极拳谱》]
与杨谱不同的有:多十字摆莲(不是转身摆莲)、转身踢一脚以及结束的双抱捶。名称有较多与今不同,如三甬背,倒辇猴等等。
可见李谱与杨定型拳谱有较多不同。
李亦畲()太极拳由武禹襄所传。武原从杨禄禅学练老架太极拳,后从赵堡陈清萍学过陈氏新架太极拳。此拳谱为杨禄禅所传,并经武结合自身拳架的创新而作了若干修改。可见这个拳谱是杨式大架太极拳定型以前的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
杨澄甫 [见《太极拳谱》]&
杨澄甫()是杨健侯之子。《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式太极拳谱。此谱全套编为78式,其中名称37个。详见下表。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
1.太极起势&
21.山通臂&
41.十字手&
61.上步搬揽捶&
22.撇身捶&
42.抱虎归山&
62.进步揽雀尾&
23.上步搬揽捶&
43.斜单鞭&
4.提手上势&
24.揽雀尾&
44.左右野马分鬃&
5.白鹤亮翅&
45.上步揽雀尾&
6.搂膝拗步&
26.左右云手&
66.高探马带穿掌&
7.手挥琵琶势&
47.左右玉女穿梭&
67.转身十字腿&
8.左右搂膝拗步三个&
28.高探马&
48.上步揽雀尾&
68.进步指裆捶&
9.手挥琵琶势&
29.左右分脚&
69.上势揽雀尾&
10.进步搬揽捶&
30.转身蹬脚&
70.单鞭下势&
11.如封似闭&
31.左右搂膝拗步&
51.单鞭下势&
71.上步七星锤&
12.十字手&
32.进步栽捶&
52.金鸡独立&
72.退步跨虎势&
13.抱虎归山&
33.翻身二起&
53.左右倒辇猴&
73.转身双摆莲&
14.肘底看捶&
34.左右披身伏虎&
54.斜飞式&
74.弯弓射虎
15.左右倒辇猴&
35.回身蹬脚&
55.提手上势&
75.上步搬揽捶&
16.斜飞式&
36.双峰贯耳&
56.白鹤亮翅&
76.如封似闭&
17.提手上势&
37.左蹬脚&
57.搂膝拗步&
18.白鹤亮翅&
38.转身右蹬脚&
58.海底针&
19.左搂膝拗步&
39.上步搬揽捶&
59.山通臂&
40.如封似闭
60.白蛇吐信
* 《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
《太极拳使用法》是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大架太极拳,书中"太极拳十三式"就是套路的拳架名目和程序 。[见《太极拳选编》]。除翻身二起外与上表相同。进步栽捶后接的翻身二起,在《太极拳使用法》的分式讲解及拳照中,是以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三式取代之。杨澄甫传给傅仲文的就是这个拳谱。也就是说,《太极拳使用法》所载拳谱是杨澄甫定型套路。
《杨式太极拳》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傅仲文(1907~ )是杨澄甫的学生。傅仲文《杨式太极拳》的套路就是杨澄甫生前定型的杨式太极拳(85式)。与《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比较,增益了左搂膝拗步一式,并将翻身二起改为难度较小的三个术式: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和右蹬脚。而且,这三式都是原有拳式的重复式,实际上杨在1931年实际演练的已经如此。此外,或是分一式为两式,或是名称上作些更改,故有85式。《太极拳十三势名目》为78式。
根据傅仲文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如下表。
杨式大架太极拳谱
45.如封似闭
67.上步搬揽捶
68.上步揽雀尾
25.进步搬揽捶
47.抱虎归山&
26.揽雀尾&
5.提手上势&
49.野马分鬃&
6.白鹤亮翅
72.高探马带穿掌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52.左右玉女穿梭
74.进步指裆捶
9.左右搂膝拗步
31.左右分脚
53.上步揽雀尾
75.上步揽雀尾
10.手挥琵琶
32.转身蹬脚
11.左搂膝拗步
33.左右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34.进步栽捶
78.上步七星
13.如封似闭
35.翻身撇身捶
79.退步跨虎
36.进步搬拦捶
58.金鸡独立
80.转身摆莲
15.抱虎归山
59.左右倒辇猴&
81.弯弓射虎
16.肘底看捶
38.左打虎式
82.上步搬揽捶
17.左右倒辇猴
39.右打虎式
61.提手上势&
83.如封似闭
40.回身右蹬脚
62.白鹤亮翅
19.提手上势
41.双峰贯耳
63.左搂膝拗步&
20.白鹤亮翅
64.海底针&
21.左搂膝拗步
43.转身右蹬脚
44.上步搬揽捶
66.转身白蛇吐信
许禹生 1921年 《太极拳势图解》
许禹生()为杨健侯的学生。
1.提手,有两式组成:一为合手,与今提手一样;一为上提手,今无,或类似于我的白鹤亮翅过渡动作合手。白鹤展翅与今白鹤亮翅同,后接白鹤亮翅一式为身体直立,两手曲肘上举,掌心上向,今杨式无。2.十字手双手上举交叉于头顶上,与今不同。3.云手打法与今不同。4.云手后接高探马(此处无单鞭)。5.二起脚为左右脚连续起踢。与杨澄甫定型式不同,许式难度较大。6.野马分鬃后接玉女穿梭(无进步揽雀尾单鞭两式)。7.十字摆莲,为穿手,扑面掌、转身举掌、摆踢四动组成。8.退步跨虎接转身摆莲。转身摆莲同今。
可见许式套路及打法与杨谱有较大不同。许禹生为杨健侯的学生,拳式与杨澄甫定型拳式有较大区别。
《太极拳术》80式 中华书局出版 乙丑年
陈微明()是杨澄甫的学生。1925年曾在上海创设致柔拳社。
但他的套路拳式名称及程序与杨式大架太极拳比较:1.无穿掌,有十字腿。十字腿动作左掌穿出右掌收于左胁下,右脚蹬出,相当于今十字蹬脚。2.云手、弯弓射虎的拳照与现在的打法不同。
可见陈谱及打法与杨定型拳谱稍有不同。
88式太极拳与杨澄甫 《太极拳使用法》拳谱之比较
杨澄甫 《太极拳使用法》 1931年定型套路。(包括起势和合太极共有名称37个不同,全套七十八个姿势)。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出版之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氏太极拳谱,与《太极拳使用法》谱名称和程序相同。
88式太极拳与之比较,少数名称有不同叫法,(如搬拦捶、揽雀尾的上步、进步),势式合、分也略有不同。88式有些势式分而称之,因而总数显多。比较如下:
1.太极起势=88式为(1预备式+2起势 )。2.肘底看捶=88式为(15斜单鞭+16肘底看捶)。3.左右分脚=88式(31右分脚+32左分脚)。4.翻身二起=(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捶+38右蹬脚);杨谱翻身二起,在《太极拳使用法》中实为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傅仲文本同;此处88式与杨谱实际不同是杨翻身撇身捶而88式为36翻身白蛇吐信。5.杨谱抱虎归山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6.杨谱单鞭下势=88式(58单鞭+59下势)。7.白蛇吐信88式为68转身撇身捶。8.杨谱高探马代穿掌=88式(74高探马+75左穿掌)。9.杨谱转身十字腿=88式转身十字蹬脚。杨注:十字腿也叫十字单摆莲,从杨拳照及讲解看十字腿与今十字蹬脚相同。10.杨谱进步指裆捶88式为77搂膝打捶。两者不同:88式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平;杨式右拳向敌腹部指去身微俯。11.杨谱单鞭下势=88式(79单鞭+80下势)。12.合太极= 88式 收势。
傅仲文本同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谱。由此可见,88式实质上与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谱相同,即88式就是传统的杨式大架太极拳。
根据杨文及拳照可知:十字腿也叫十字单摆莲,相当于十字蹬脚。转身摆莲以叫转脚摆莲,今昔一样。
*陈炎林 《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分得较细,如捋、按分列,左右式分列,共105式。)
颉⑥邸⒓贰捶至校笥沂椒至小5谝欢问只优煤蠼幼舐マ植--撇身捶--进步搬拦捶。抱虎过山拆称为抱虎过山--蜣奂钒础91式高探马后有92十字手:如左穿掌打法。下势称蛇身下势。套路编排及动作拳图都与杨定型套路相同。
该书有动作、要领、用法。书前部有健身运气法。
*杨振铎 《杨氏太极拳》
杨振铎是杨澄甫之三子。《杨氏太极拳》一书是在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拳照的基础上,增加过渡动作并加说明而成的。讲得很细,不但列出过渡动作,而都有拳照。有动作、口诀、要点。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与杨谱相同。
*杨振基 《杨澄甫式太极拳》
杨振基是杨澄甫之次子。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与杨谱相同。有动作、注意事项、技击意义分析。
*顾留馨 《太极拳术》(85式)
基本上与杨澄甫定型套路相同。不同之处有:1 .揽雀尾按式转单鞭过渡动作有明显的肘、掌动作。2.提手后接斜身靠--白鹤亮翅,即多一个斜身靠。3.高探马后接右分脚,与杨谱及88式不同,即有两个过渡动作,与陈炎林文字叙述一样(见《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我以为这可能是顾为了弥补定型套路中缺少肘、靠动作而加入的,我练拳常按此练法。
养生太极拳的一般知识
☆ 本站备案序号:赣ICP备号 ☆ 京公海网安备号 ☆视频提供者:
总视频数:236
专辑播放: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技术要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技术要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在套路上有哪些区别?哪个更合理些?
传统的杨式相关信息85式,是杨澄甫宗师在南下后根据南方人的特点在杨式传统的大架子上简化的,晚年定型。故没有一些跳跃的和幅度过大的动作。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所以跟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传统套路稍稍有点不一样。
88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在传统的85式上1956年简化创编的,是一套简化太极,同时一起还有24式。上面只是说了两者套路的名称,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动作的要求。简化是把太极的精华都去掉了。所以88式应该属于国家套路,和杨式太极区别开来。
传统杨式85式和108式其实拳式个数与88式基本相同,只是同一拳式叫法不同,练法不......
传统的杨式相关信息85式,是杨澄甫宗师在南下后根据南方人的特点在杨式传统的大架子上简化的,晚年定型。故没有一些跳跃的和幅度过大的动作。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所以跟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传统套路稍稍有点不一样。
88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在传统的85式上1956年简化创编的,是一套简化太极,同时一起还有24式。上面只是说了两者套路的名称,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动作的要求。简化是把太极的精华都去掉了。所以88式应该属于国家套路,和杨式太极区别开来。
传统杨式85式和108式其实拳式个数与88式基本相同,只是同一拳式叫法不同,练法不同,因此完全可以用这同一套易记拳谱来记住三种套路.至于个别地方的微小差别,单独记住即可.不过不同套路的拳式动作练法,则一定要按照原套路的具体要求,切不可混为一谈.
预备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左搂膝拗步(此式仅传统杨式85和108有)
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
抱虎归山斜揽雀尾肘底看捶,倒卷肱斜飞式提手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闪通背,
返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
右分脚左分脚转身左蹬脚,左右搂膝拗步进步栽捶.返身白蛇吐信进步搬拦捶,
右蹬脚打虎式回身右蹬脚,双峰贯耳左蹬脚转身右蹬脚,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
抱虎归山斜揽雀尾横单鞭,野马分鬃揽雀尾,单鞭穿梭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下势.
金鸡独立倒卷肱,斜飞式提手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闪通背,返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
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左穿掌.
转身十字蹬脚进步指裆膝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下势,
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脚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四闭十字手收势
1.85式要求实脚转体,88式是虚脚转体。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2.85式实际要比88式多一动作,第11式左搂膝拗步88式中没有。
3.88式的动作编排基本与85式相同,个别动作被一分为二。如:抱虎归山分为抱虎归山和斜揽雀尾;左右分脚分为左分脚和右分脚;高探马带穿掌分为高探马和左穿掌。
4.个别动作名称叫法不一致,如:88式中的闪通背和倒卷肱在85式称为闪通臂和倒撵猴等。
5.具体动作的细节要求基本上都有不同,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特别是85式第32式转身蹬脚要求以脚跟为轴转体和第80式转身摆莲要求以双脚脚掌辗地转体有一定难度。
6.85式的拳架较低,下盘开跨的要求更高。
你已经练了88式(简化),就属于练偏了,在照着视频(光盘)学就是已偏就偏。
你练了一段简化太极拳,动作已基本成型,再想改已经很难,正是学拳容易改拳难,这时,再按...
1,杨氏太极拳大架。
也叫正路子,以杨澄普85式为准,虽然杨澄普以后的传人,有把85式叫做88式或108式的,但套路本身没有变。比如85式叫“揽雀尾”,后人改为...
一、直拳横踢
动作要领:
(1)左直拳,接右直拳,接右横踢;
(2)右脚落步,出左直拳(不收回)右拳置于下锁,两眼目视前方。
要求:击打迅猛,连贯。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养生太极拳,说太极拳养生是片面的,至少不全面。
太极拳只存在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如果非要分出养生太极拳,那麽没有功夫的简化太极拳就算...
答: 我家附近有家,在五里店,叫金玲睿的
答: 你说的是“美式摔交”,有一对一,二对二,还有多对一,有时还“观众”可以扔东西上去如凳子,“拳手”可以拿这些东西攻击对方。还可以借助围绳、栏杆,可以对任何部位进行...
答: 七岁就看是培养么?七岁的孩子正是发育期不要过早的去培养某一方面的天赋,七岁孩子的骨骼正在成型期间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大量运动一切都要科学合理的要求来安排中央对孩子的...
答: 散手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手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傅清泉85式杨式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