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龙 辅 助 战 士 调 法 怎 么 样 才 能 把 火 龙 辅 助 效 果 调 好 ? 小.

&p&&b&7月23日有补充.也算不上是推荐啦,就是把我看过的稍微repo一下。&/b&&/p&&br&&p&中统史料不熟,军统有一帮热爱写回忆录互相爆料的人,所以留下不少八卦材料。&/p&&p&&b&回忆录&/b&&/p&&p&1、大陆最火的沈醉回忆录系列,其中《军统内幕》比他后面的大部头回忆录要有靠谱一些。作者从小参加军统,管总务的。早期交代材料干货多,八十年代那些畅销书水份就大了。作者人品被很多人鄙视,不光是临危卖队友,还有五六十年代写交代材料的时候揣摩上(江青)意,刻意说某某跟军统有来往然后某某就被整惨了,而且还把这些编辑进回忆录然后被对方家属抗议了。不过反正回忆录这种东西得辩证的对照着看。&/p&&p&2、陈恭澍《英雄无名》系列,台湾版有五本,大陆版叫《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有四本,文笔就那么回事,剧情很有意思精,因为作者是搞行动的,策划了几次非常出名的暗杀行动。不过后来这位抗战时期被捕投敌了,之后一直在洗自己,也得辩证的看。&/p&&p&3、乔家才《关山烟尘记》,台湾出版的,大陆没有实体书。&b&7.23补充:&/b&这个以前没有电子书,不过我基友最近从读秀网找到了,如果没被百度屏蔽的话,善用网盘搜索应该是可以找到pdf版&b&。&/b&淘宝或者孔网能买到竖排版旧书。文笔流畅,干货也有不少。作者在军统里是管纪律的,抗战时期在晋冀察绥一带工作,讲抗战爆发到戴笠坠机这段时间的经历,这人是军统管纪律的,炸毛傲娇属性,八十年代还跟沈醉在香港报纸上有过论战,有一篇《为戴笠辩诬》,网上能搜到。&/p&&p&4、毛森《往事追忆》,网上有完全版电子书。作者是毛人凤同宗,警察系统出身,主要在浙江、福建工作,涉及浙江游击战,上海特工战,福建陈仪的事情等等,这人是所有我看过的特务回忆录里文笔最好的,能看出古文功底很深。&/p&&p&5、谷正文回忆录,网上有电子版,不过内容好像不是特别全。这人是军统的反共专家,网上流传的电子书节选的主要是陈琏案、吴石案相关。&b&7.23补充:&/b&自从某个大v发了条微博,淘宝的谷正文回忆录一下就没货了,单本六七百的都被人买走了,不过现在淘宝能找到有卖复印版,据基友说印刷还比较清楚。&/p&&p&6、文强口述自传,大陆出版,当个故事看不错,细看错讹百出,不过不怪他,主要是整理者略显业余。可以去知网、超星搜一下他写的文史材料,还比较靠谱。&/p&&p&&b&7、&/b&最近新买了一本刘培初的《浮生掠影集》,这个人也是军统管纪律的,年轻时候还搞过工运,我刚看到他加入军统,后面还没读,读完repo。&/p&&br&&br&&p&&b&戴笠传记&/b&&/p&&p&台湾那边,良雄《戴笠传》比较通行,还有王蒲臣写的《一代奇人戴笠》,乔家才写的《戴笠将军和他的同伴们》。这帮人都是nc粉风格,那个高大全是谁啊我不认识。&/p&&p&大陆这边,沈醉文强的《戴笠其人》,是从黑的角度写的,不过剔除意识形态之后也挺有干货。一堆野史就不提了。大陆地摊文学里混世魔王戴老板的形象大抵发源于此。&/p&&p&杨者圣《特工王戴笠》,别的不评价,我对这本最大的不满是戴笠之死采信了野史,扯淡呢。&/p&&p&美国人写的《间谍王》,视角稍微现代一点,缺点是老外掌握的材料有限,有时候引用一些奇怪的东西让人很囧。&/p&&br&&p&&b&杂七杂八&/b&&/p&&p&这几部都是能买到大陆实体书的:马振犊《国民党特务活动史》,比较正经一点。不过好像材料编辑整合比较被诟病。&/p&&p&天涯有个《昨日军统》,那个楼主好像掌握了很多冷门材料,有些犄角旮旯的回忆录都不知道哪儿八出来的。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一些观点和推论,但是这个楼主收集素材的能力太强了,十分佩服。&/p&&p&关于军统前身复兴社:丁三《蓝衣社》,早期版本叫《蓝衣社碎片》,讲复兴社运动的兴衰变迁,注意这是纪实文学,不是史书。&/p&&p&干国勋《蓝衣社,复兴社,力行社》。蓝衣社名实之辩。&/p&&br&&p&&b&关于中统&/b&&/p&&p&看了一本的中统回忆录,2011年出版的《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郑蕴侠》,他自身经历那部分还比有点价值,沧白堂较场口什么的,后半部分道听途说的八卦秘闻不值一看,地摊野史而已。&/p&
7月23日有补充.也算不上是推荐啦,就是把我看过的稍微repo一下。 中统史料不熟,军统有一帮热爱写回忆录互相爆料的人,所以留下不少八卦材料。回忆录1、大陆最火的沈醉回忆录系列,其中《军统内幕》比他后面的大部头回忆录要有靠谱一些。作者从小参加军统,…
&p&&b&因为《三国演义》的描写,大家多会以为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一个人掀翻了魏国朝廷,其实不然,司马懿掀翻的只是专擅朝政、把持尚书台的曹爽一党而已,而满朝文武几乎都站在司马懿一边。只不过政变的成果最后被司马懿窃取,让人误以为是司马懿靠一己之力翻的身。&/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0b6e4f5f467e2e8224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figure&&p&&br&&/p&&p&近期《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专题:&/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f9b5e1f10f7e6fbbea61b112aadb904f%26chksm%3Dbff706e391f521fd3e4cd5bcda47b95db069c%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柏夫人的孩子,一手造就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25b0fd1a27c094e2bd247%26chksm%3Db01ff2dc00fcadb384c96664%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石亭之战名气不大,却是曹魏灭亡的开始&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465e30e4cb36a930af938%26chksm%3Db4522dbf24e782f7e96e699a8b6b3cb271f68b4c1d56a04d7a06fa52e23dc1e3ff40%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此人堪称吕布第二,却死于司马懿之手&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55bf44fb99d1a0%26chksm%3D22c6b1627beb959cc907e658949ffed605f45e2f5ae8c83ca2461a%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姜维把五胡乱华推迟了十年&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da18f14d08e5c5f3d0d921cd3f0f0c19%26chksm%3D22c7b57e67c392f06f86e03ad263e07ba33a87fec3454%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此人用兵完爆司马懿,他才是诸葛亮最大的对手&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1d54b1b648f0bcab98ffd%26chksm%3D2c7eeb06d001fc49baf007bc0bb42c00de84788abce10bf0ec9f0d6d6b4cecfe%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备第二为何成了司马懿的死党?&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f255c5d8f40e762ec370ecf51a9f0f99%26chksm%3D2c4ebae0ab4cf697e1deb4dbe80cfc0a84d7%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郃到底是不是司马懿弄死的?&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4b67fc5ea526dab89cbf3be3%26chksm%3D2cc2e314a218ca52ffc3decae33d1bf9e4%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严可以反杀诸葛亮,只要再迟几年&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babdb3ddcc717dd%26chksm%3D22c5afab86ac6cdd736b78cd9cc273ecd%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唯一击败诸葛亮的是司马懿基友,而不是司马懿&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5afb4092ef6dfe693f1f51%26chksm%3D2c2f80d5c6e8cbb11a56ae8fe7f95fac3ab%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诸葛亮用这几样秘密武器,虐魏军有如虐狗&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eed0700518aaa%26chksm%3D2c341ce8123f8cafbcaddf9b442e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司马懿害死韩信一样的名将,有何脸面统帅大军&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a9c0ab7c5f262caf6a3c10b0chksm%3D22c1b61c9fd0e6a3ab6bb87d709ebece41b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变态皇帝虐杀娘亲,群臣为何要拼死相救&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dd93aedd15bfa0ab6ee6%26chksm%3D8325a5fdb4522ceb7fb50edc643eed2ae0a5a3e3041d51cab41f6ed5%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变色龙司马懿给历史开了一个血腥的玩笑&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fee32fac78ffef59daa14bc5e61eac86%26chksm%3D8325a5efbf5bc4a340fe18be3d2357aad91fd2c5ae8b88a4c89b%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土家族名将击败曹爽,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e7c9330d5aaac31b74ef07b3fchksm%3D8325a5edb4522cfbb451f8a107dc61a511dcb9d1cd81d1ee2fb40e%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国是渣男的时代,他又是渣男中的极品&i class=&icon-external&&&/i&&/a&&/u&&/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88e098cda3e163df285a1fdeb2cc1c84%26chksm%3D8325a5debbbff4bfcb814d55ccfdf9d4ca27e509da117%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司马师断子绝孙导致了八王之乱&i class=&icon-external&&&/i&&/a&&/u&&/p&&p&&br&&/p&&p&&br&&/p&&p&&b&外戚与疏宗——皇帝控制政府的工具&/b&&/p&&p&1&/p&&p&&br&&/p&&p&要了解高平陵之变的性质,先要了解当时公权私有的政治局面,以及这种政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这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代。&/p&&p&&br&&/p&&p&汉初,西汉皇室与丰沛功臣集团共天下,宰相作为丰沛功臣集团的代表,对皇权有诸多制约作用,皇帝无法对政府运作干涉太深。浑身王霸之气的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从宰相手上夺权,大力提升身边的侍中、尚书等小官的权力,朝政先跟这些人商议再让宰相去照办。&/p&&p&&br&&/p&&p&这些人就是&b&所谓的“中朝官”,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团,是皇权的延伸。&/b&中朝官多数来自跟皇帝友好的佞幸,或者寒门士子,缺乏号召力,必须找一个有身份的人来做他们的首领,皇帝用起来才好得心应手。&/p&&p&&br&&/p&&p&有身份而又跟皇帝比跟政府亲密的,就只有皇帝的亲戚了,也就是宗室和外戚。宗室中跟皇帝亲属近的对皇位有威胁,还不能用,得用血缘比较疏远的宗室,外戚则其权力完全来源于皇帝,对皇帝的依附性更强,所以汉朝皇帝比较倾向于任用外戚为大司马大将军,帮自己执掌朝政。&/p&&p&&br&&/p&&p&如汉武帝重用皇后卫子夫的哥哥卫青、外甥霍去病和霍光,汉昭帝重用上官皇后的祖父上官桀,汉宣帝重用皇后许平君的叔叔许延寿、祖母家的表叔史高,以及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家族在元、成、哀、平四帝时出现的五位大司马大将军(含王莽)。&/p&&p&&br&&/p&&p&汉元帝以后,地方豪族日益壮大,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持续下降,但东汉皇帝选择的外戚多出自功臣世家,同时自身也是顶级豪族,如扶风窦氏、南阳邓氏、安定梁氏,都各自出了几任皇后,他们的声望和实力足以帮朝廷镇定局势。&/p&&p&&br&&/p&&p&在东汉皇帝大部分年幼即位的情况下,外戚是皇权的重要保障,像汉和帝时的窦宪、汉安帝时的邓骘、汉顺帝时的梁商、汉灵帝时的窦武等,在帮小皇帝安定局面上都起过积极作用,自身也有一定功业。&/p&&p&&br&&/p&&p&但外戚政治形成习惯以后,有的外戚则会凌驾于皇帝之上,甚至废杀皇帝,把皇权长期攥在自己手上,如汉殇帝时的阎显、汉桓帝时的梁冀等,而且这样的外戚往往权力欲极强,胡作非为,使外戚政治走向没落。&/p&&p&&br&&/p&&p&然而,无论外戚贤明与否,因为他们手握皇权,小皇帝长大后,与他们的矛盾都会日趋尖锐。小皇帝为了夺权,经常利用家奴宦官干掉外戚,东汉王朝在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之中就在跌落谷底,走向覆亡。&/p&&p&&br&&/p&&p&曹魏建立之后,惩于外戚政治的弊病,有意娶宗族不强的寒门女子为皇后,并且明令禁止母家干政,外戚政治至此终结,宦官则因为汉末以来的恶名,更不可能主政,曹魏皇帝的依靠对象遂转向疏远宗室。&/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eb9e5dbbe4a9b55a0b30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eb9e5dbbe4a9b55a0b30e_r.jpg&&&/figure&&p&&br&&/p&&p&曹丕明令禁止外戚干政&/p&&p&&br&&/p&&p&&b&可以说外戚也好,疏远宗室也好,宦官也好,都是皇帝的私人,是皇帝专权的工具。只有依靠他们,皇帝才能侵夺政府的权力&/b&,否则就难以对政府指手画脚,皇帝的权利欲也就难以满足。&/p&&p&&br&&/p&&p&&br&&/p&&p&&b&老人政治——皇权与士族的消长&/b&&/p&&p&2&/p&&p&&br&&/p&&p&一般的观点认为因曹魏防范宗室,所以司马氏篡权时没有宗藩卫护,导致江山易手,于是建立晋朝的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宗室子弟为各州都督,结果又导致皇族内部的自相残杀。&/p&&p&&br&&/p&&p&但是这个观点其实似是而非,&b&曹丕、曹叡确实是防范近支宗室,曹丕对曹彰、曹植以及曹操其他儿子确实很苛刻,因为他们有争夺帝位的可能性,但对亲戚关系远一些的疏远宗室,曹丕父子则推心置腹,委以重任&/b&,比如夏侯氏的夏侯尚、曹操的族子曹休、养子曹真,因为他们也需要私人来支撑皇权。&/p&&p&&br&&/p&&p&而夏侯尚、曹休、曹真也确实为曹丕和曹叡出生入死,绝无二心。尤其是曹真,本姓秦氏,因其父为救曹操而死,被曹操养如己子,于是在拟制宗族制下,自我认同为曹家子弟,为曹家奋战不已。&/p&&p&&br&&/p&&p&但是,曹丕称帝以后,曹家人都成了宗室,可以坐享荣华富贵,谁还肯去战场上搏命,所以曹家的军事人才立即断层,只能吃以前的老本。&/p&&p&&br&&/p&&p&随着夏侯尚、曹真、曹休的谢世,曹家人能打的基本死绝了,但吴蜀连续不断的攻势又不能派个不懂军事的纨绔子弟去挡,于是曹叡不得不启用外姓名将掌握方面军权,先在东线起用满宠,又在西线起用司马懿。&/p&&p&&br&&/p&&p&但从东汉以来,士族日益壮大,在曹丕时代设立九品中正制后更是如虎添翼,尤其是曹丕、曹叡都是短命鬼,许多老臣在曹叡身后都会成为三朝、四朝元老,他们声望崇高,能力卓越,连皇帝也不能不忌惮三分。曹叡快死时越想越怕,害怕身后社稷不保,决意把权力全部收回曹氏宗族手上。&/p&&p&&br&&/p&&p&所以他临终时安排的顾命大臣是曹宇、夏侯献、曹肇、曹爽、秦朗五人,这五人中,曹宇是曹叡的叔父,夏侯献是疏宗夏侯氏的人物,曹肇是疏宗曹休之子,曹爽是曹操养子曹真之子,秦朗直接是曹操养子,是一水的曹氏宗族人物。&/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c0d74b566ea0d4aadad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c0d74b566ea0d4aadad6_r.jpg&&&/figure&&p&&br&&/p&&p&曹爽专权&/p&&p&&br&&/p&&p&这与两汉皇帝使用外戚来保障皇权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皇帝的工具从外戚变成了疏远宗室而已,但&b&无论外戚还是疏宗,其权力都来源于皇帝,他们能有此地位是因为是皇帝的亲戚,而不是个人能力和业绩,他们都是皇权集团的一员。&/b&&/p&&p&&br&&/p&&p&但这一任命受到中书监刘放、孙资的强烈反对,这也代表了朝廷大臣的压力,最终曹叡只好作出妥协,让宗族曹爽和朝廷大臣司马懿共同辅政,曹家人和朝廷大臣算是各有了一个代表。&/p&&p&&br&&/p&&p&曹爽素无名位,面对司马懿为首的老臣时全无自信,只好重用与曹氏关系密切的一些人才,与老臣们对抗。这些人包括曹操的养子何晏、夏侯尚之子夏侯玄、曹叡的儿女亲家毕轨、曹操的老乡丁斐之子丁谧等,都是有才干、有谋略之人。&/p&&p&&br&&/p&&p&&b&与老臣们对抗的具体方法,则是掌控尚书台。&/b&曹爽与司马懿本来一起录尚书事,但曹爽用丁谧之计,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尊其为太傅,却剥夺了其录尚书事之权,此后曹爽独霸尚书台,用尚书台的令旨左右朝廷事务,对老臣们步步进逼。&/p&&p&&br&&/p&&p&&br&&/p&&p&&b&借鸡下蛋——司马懿成为曹爽&/b&&/p&&p&3&/p&&p&曹爽当权以后,用了几年的时间让老臣们纷纷靠边站。掌控禁军的领军将军蒋济、掌管司法的廷尉高柔都被踢去当没多少实权的三公。对于地方上,曹爽一党也多有插手,比如用夏侯玄统领关中,夺西线主帅司马懿的军权,在东线主帅王凌那里则安插同乡文钦去掣肘。&/p&&p&&br&&/p&&p&当朝权基本到手以后,曹爽一党因为多是官二代,还显得特别猖狂。比如何晏嫌尚书台的吏部尚书卢毓(卢植之子)碍手碍脚,直接给他一撸到底;曹爽嫌曹叡留给他的大将军长史孙礼太耿直,把孙礼一贬再贬。&/p&&p&&br&&/p&&p&因为猖狂,曹爽一党又给老臣们留下许多口实。如曹爽偷偷使用皇帝的器物,时不时还睡个宫女,何晏等人私下里瓜分国家的屯田等,以及曹爽一党为了夺取关中军权,大举伐蜀,结果兴势山之战却惨败而归,都加剧了老臣们的不满。&/p&&p&&br&&/p&&p&曹爽一党干的事,可以说是代表皇权侵夺政府权力,至于皇权代行者曹爽和皇帝曹芳之间有没有矛盾,那是次要的,至少史无明载,可以说矛盾不明显。至于曹爽谋朝篡位之说,史书里更是明说了是司马懿屈打成招,是没影的事,电视剧为了激化矛盾冲突,才把这事坐实。&/p&&p&&br&&/p&&p&但皇权对政府侵夺得这么明显、这么猖狂,会引起多大反弹?这是曹丕、曹叡都不敢干的事,曹爽却大干特干,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说是坐在火山口上而不自知。&/p&&p&&br&&/p&&p&老臣们为了政府行政正常化,也为了自身利益,私下也开始串联。&/p&&p&&br&&/p&&p&司马师能养三千死士而不被发觉,肯定是有老臣这边的京城官员帮忙隐蔽的。高平陵之变当晚,三公中的太尉蒋济亲自出面劝降曹爽,司徒高柔接收曹爽大将军府的部队,九卿中的太仆王观则接收曹爽之地曹羲统帅的中军,而三公中剩下的一位司空王凌此时担任东线主帅,也被曹爽摆过,也是站在司马懿一边的,曹魏元老陈群的儿子陈泰也参与了对曹爽的劝降。&/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b6b1653fe6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b6b1653fe6f_r.jpg&&&/figure&&p&&br&&/p&&p&高平陵之变&/p&&p&&br&&/p&&p&也就是说,&b&三公九卿等所有元老、朝臣基本都站在司马懿这边,跟司马懿合作放翻曹爽,司马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b&只是他们中间只有司马懿有兵,所以司马懿做了带头大哥,看起来好像是他一个人在搞政变而已。&/p&&p&&br&&/p&&p&但是司马懿夺权以后,有没有让政府行政正常化呢?没有。司马懿承袭了曹爽的一切做法,继续让蒋济、高柔等三公靠边站,继续把皇权捏在手里,而且准备把皇室从曹氏换成司马氏。&b&权力一旦集中,就很难再分散出去,而集权制度本身就是剥夺其他人的权力才得以达成,因此掌握权力的人不敢退出,害怕遭人清算。&/b&&/p&&p&&br&&/p&&p&而且司马懿还变本加厉,为了给谋朝篡位铺路,违背诺言,把曹爽等曹氏亲友团中有才略的成员全部灭族,致使跟他一同许诺的蒋济愧疚而死,而曹爽当初只是架空他的权力,对他并未进行人身迫害。&b&可以说司马懿劣化了游戏规则,恶化了政治生态,说他是历史罪人决不为过。&/b&&/p&&p&&br&&/p&&p&而晋朝建立后,司马氏也承袭了曹氏的做法,对宗室进一步重用,不但用疏宗,还用近支宗室,而且让他们军权财权一把抓,结果导致了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p&&p&&br&&/p&&p&因此东晋时代,整个社会对皇权十分警惕,门阀政治下皇室无权,也难以表演自相残杀。南朝皇权复兴以后,宋齐梁陈无不重用宗室,翼卫皇室,于是八王之乱重演,宗室之间爆发一轮又一轮的残杀,北朝隋唐也未能幸免。&/p&&p&&br&&/p&&p&直到唐玄宗设立十六宅管束藩王,剥夺其实权以后,皇室相残才告一段落。因为从那时开始,皇帝的依靠势力不再是宗室,而是官僚化的宦官,宋以后又演变为失去了独立性的士大夫。&/p&&p&&br&&/p&&p&而&b&高平陵之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不过是基于皇权的私人政治与政府的一次冲突,是皇权运行中的一次危机,而危机过后,皇权依旧凌驾于政府之上,因为从汉武帝开始,皇权已经立于不败之地。&/b&&/p&&p&&br&&/p&&p&&b&欢迎大家参加三国杯征文活动&/b&&/p&&p&&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87c26bf7abb%26chksm%3D8325a4edb4522dfbcb71ea971c7781bbf45cfe70d258d25ab1d93904%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史宴三国杯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i class=&icon-external&&&/i&&/a&&/u&&/p&&p&&br&&/p&&p&欢迎关注在下的专栏,主要推送三国、五胡、六朝历史,之后还会有&b&十六国南北朝史连载&/b&&/p&&p&&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hujiahanyue& class=&internal&&胡笳汉月 - 知乎专栏&/a&&/b& 欢迎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们投稿&/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DMxNjQz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0e9b1dd4385%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史宴二维码&i class=&icon-external&&&/i&&/a&&/b&&/p&&p&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史宴,点击链接扫码关注。可以看到很多文史达人的文章。&/p&&p&我们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颖,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p&
因为《三国演义》的描写,大家多会以为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一个人掀翻了魏国朝廷,其实不然,司马懿掀翻的只是专擅朝政、把持尚书台的曹爽一党而已,而满朝文武几乎都站在司马懿一边。只不过政变的成果最后被司马懿窃取,让人误以为是司马懿靠一己之力翻的身。…
&h2&有心设局谋安世 无力回天补乱局&/h2&&h2&
被低估的晋武帝&/h2&&h2&司马炎在历史夹缝中的闪转腾挪&/h2&&p&&br&&/p&&p&提示:全文较长,约16000字,为了不影响阅读,标注所有的史料部分置之于最后。另,因为涉及不同时期人物、事件对比,因此在裁选史料时,优先选择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不载的,再选取其他史料标注。特此说明。&/p&&h2&引子:传统叙事中的晋武帝&/h2&&p&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在一般的历史叙事中,大约是这样叙述晋武帝司马炎的:&/p&&p&司马炎承祖父三代之经营,受魏禅让,取得帝位,是为晋武帝。晋武帝期间,承袭九品中正制、颁行户调式,征伐东吴,结束了三国分裂,实现了国家短暂的统一;罢废州郡武装,没有很好的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大肆分封司马家族亲王,重用贾氏、杨氏外戚;发生了王石斗富、天下禁娶、羊车游幸、钱入私门等轶事;晋武帝最终将皇位传给“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儿子司马衷,最终导致了外戚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西晋王朝很快就衰败灭亡了。&/p&&p&这样的叙述,自然不能算错。但从这种叙述看来,司马炎简直就是一个扶不起的官N代,仅仅是命好,居然混成了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又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最终埋葬了晋政权,可以说是&b&除了投胎技能满格之外&/b&,简直百无一是。&/p&&p&但是,泪痕想说的是,当我们从居高临下的上帝视角切换至此时此景的代入视角,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后,就会明白,司马炎是一个历史地位被低估的皇帝,&b&其设计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统治了中国四五百年的政治格局,是贵族政治时代的“权力样板间”。&/b&&/p&&p&&br&&/p&&p&晋武帝被低估、被非议的主要理由有这么几个:&/p&&p&一是自身经历不够传奇,继承三代基业而称帝,似是N代废柴。&/p&&p&二是在地方上大肆分封亲王,开历史倒车,导致帝国在骨肉相残中走向灭亡。&/p&&p&三是重用外戚,导致中央政府外戚专权,外戚之间互相争斗,中央政府乌烟瘴气。&/p&&p&四是选了个白痴儿子继承皇位,导致外戚乱政、八王之乱。&/p&&p&五是自己奢侈好色,人称“酒色天子”。&/p&&p&&br&&/p&&p&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可以说,正是因为晋武帝本身缺乏传奇色彩,而其政治手段又偏温和,导致了其历史评价偏低——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刘邦、石勒、刘裕、朱元璋身上,大家往往会基于主角的传奇色彩而不敢轻看,即使败招,也不乏“一向英明神武的人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的分析,但同样的手段发生在官N代司马炎身上,人们往往就会觉得,不过是废材下出的臭棋——而外戚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这一系列的“乱”果,就更让人看轻晋武帝了。&/p&&p&而第五点,属于政治人物的私德部分,泪痕不做过分评价,也没什么好辩白的(虽说管仲几百年前就提倡贵族奢侈以促进生产的“歪理邪说”,但凡事有度,奢侈到司马炎那个时代的程度,无论如何不是国家之福)。但是,二三四项属于重大的国家政策,很值得讨论一下。&/p&&p&&br&&/p&&p&而司马炎的政策,归纳总结,大体如下:&/p&&p&第一,确保本系掌握皇权(司马衷而非司马攸);&/p&&p&第二,让两大外戚并存于中央政府(杨氏、贾氏);&/p&&p&第三,大肆分封亲王、让他们占据帝国最主要的地方资源(经济、政治、军事要地) &/p&&p&第四,让贵族代表进入中央(如卫瓘、荀勖等);&/p&&p&第五,贯彻九品中正制,摒弃寒门,形成了“上品无寒门”的人事格局。&/p&&p&综上五点,最终形成了皇室、外戚、宗室、贵族、地方、中央多股力量相互牵制、互相平衡,以实现皇权的高高在上——&b&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不妨将这种政治架构称为“司马炎模式”。&/b&&/p&&p&&br&&/p&&p&孤立的、静态的看“司马炎模式”——摒弃寒门,在宗室、贵族之间叠屋架床,简直就是没事找事!——你开科举,用寒门,把人事、军事、财政几种主要权力进行分割,全部由没有根基的寒门人物任职,把外戚、宗室、贵族统统圈养起来,不就完了嘛,搞什么皇室、外戚、宗室、贵族多股力量互相制约,没事找事,自找烦恼!&/p&&p&的确,后来的宋、明、清就是这样设计的,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在宋、明、清,随便拉出一个皇帝,也知道不应该让外戚、诸王拥有强大的实力(只有开国之初有些例外);宋、明、清随便拉出一个皇帝,普遍都能让皇权稳定的。乱臣贼子那是少见又少见,而且,所谓的乱臣贼子,在和皇权交手时,往往败相极为不堪,经常一个回合就被KO了(例如魏忠贤、鳌拜之流),这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乱臣贼子成群结队出现、而且还屡屡修成正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朱棣是个例外,但这个故事有机会可以单独写一写】&/p&&p&唉,所以说嘛,司马炎不明智,白白辱没了“武皇帝”这一高大上的谥号。&/p&&h2&一、纵看三百年历史:一再上演的雷同剧目&/h2&&p&但是,如果我们把历史镜头稍微拉长一点,却不难发现,如此简单的道理,不但废柴N代司马炎没有想明白,几乎所有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政治强人,都没有想明白——废柴N代司马炎之后接连上演的一出出雷同的剧目,贯穿整个中国三百年,即使是所谓开创了科举制度的隋朝,也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司马炎的剧本演戏,直到武则天、唐玄宗,才隐约走出了“司马炎模式”的阴影。&/p&&p&这四百年的演员太多了,我们不妨列一个领衔主演的演员表:&/p&&p&&br&&/p&&p&&b&石勒&/b&——后赵开国皇帝,从奴隶到皇帝的华丽转身者!但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同样的大肆分封亲王、同样的重用两门外戚、同样的选择弱势太子继位,&b&完全盗版了司马炎模式!&/b&&/p&&p&&b&石虎&/b&——后赵铁血君主,面对石勒的失败,&b&自作聪明的修改了模型,结果绕了一大圈后,最后又回到了司马炎立傻儿子的路数上。&/b&&/p&&p&&b&刘渊&/b&——匈奴汉国开国皇帝,大肆分封亲王,最后帝国也是在骨肉相残中走向灭亡。&/p&&p&&b&李雄&/b&——成汉开国皇帝,建立的成汉帝国,皇族的力量同样非常强大。当然了,李雄一死,皇族内哄也是不可避免了&/p&&p&&b&从苻健到苻坚&/b&——前秦开国君主和统一北方的君主,也是在诸王、外戚骨肉相残中延续帝国的生命。&/p&&p&&b&刘宋帝国&/b&——其皇族内哄之惨烈,远远超过前面所有帝国。文帝刘义隆把自己弟弟刘义康杀死了;太子刘邵把文帝的头给割了下来;孝武帝(文帝第五子)又把太子刘邵全家杀死了。于是拉开了刘氏皇族骨肉相残的序幕。最后,刘裕九个儿子,四十多个孙子,六七十个曾孙子,死于非命者十之八九。而且几乎都是死于骨肉相残之中。&/p&&p&&b&萧齐帝国&/b&——萧道成虽然篡夺了刘宋帝国,但面对刘宋皇族的骨肉相残,实在心有余悸。于是他一再告诫自己的子孙,你们可千万不要走刘宋皇族的老路啊!但在权力面前,这种告诫能有什么作用呢?面对皇族内部这种血淋的惨剧,我们自然也可以说如果皇帝不分封诸王,哪会有这种惨剧呢?问题是,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只是他们都无从选择罢了。&/p&&p&&b&萧梁帝国&/b&——开国皇帝萧衍,篡夺皇权后也是大肆诸王。只是梁武帝萧衍命很长(这位老兄足足当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延缓了诸王纷争的进程。但他的子侄们、孙子们,已实在等不及了。于是大家都盼这个老家伙快死。为此他们不惜引狼入室,不惜隔岸观火,最后梁武帝被侯景杀死了。梁武帝一死,他的子侄们、孙子们,马上就开始大火并了。为此他们不惜引狼入室、出卖帝国利益。最后终于把帝国折腾得四分五裂、灭亡了。&/p&&p&&b&北齐帝国&/b&——高欢的几个儿子实力都非常巨大。高洋继承父兄的权力后,为了巩固权力就把自己三弟(永安王高浚)、七弟(上党王高涣)杀死了。单纯看这件事,我们也许会说高洋残忍。但高洋死后不久,小皇帝(高洋的儿子废帝高殷)就被高洋的六弟(孝昭帝高演)给杀了。高演的儿子刚皇帝,又被自己的九叔(武成帝高湛)杀死了。&/p&&p&&b&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b&——同样的大肆分封诸王、同样的重用外戚、同样的选择最差劲的儿子继承皇位,同样是身死之后一地鸡毛……&b&简直是另选演员重拍了一遍“晋武帝的失败史”!&/b&&/p&&p&&br&&/p&&p&大家注意,这只是领衔主演,若是把那三四百年的英雄豪杰的政治架构一一罗列,结果会更触目惊心、但也更清楚明显。但是,简单的罗列历史,过于枯燥,既不经济也不必要,我们就选择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做个相对深度的分析:一个是从奴隶成为皇帝的石勒,一个是传说中的千古一帝唐太宗——这两个人,是主演中的主演,他们绝不是废柴N代吧?&/p&&p&&br&&/p&&p&&b&石勒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b&,其才能之高、见识之远、命运之跌宕、经历之传奇,自然不用多说的。但看石勒建立的帝国的政治架构,完全就是盗版的“司马炎模式”——虽然石勒不但不交版权费,还对司马家族报以十足的讽刺【1】:&/p&&p&&br&&/p&&p&司马炎让两大外戚并存(杨氏、贾氏)。&/p&&p&司马炎老婆杨氏一门,权倾朝野【2】;司马炎儿媳妇贾氏一门,也是权倾朝野。【3】&/p&&p&&br&&/p&&p&石勒呢,同样是让两大外戚并存(刘氏、程氏)。&/p&&p&石勒大老婆刘氏,史书上说经常与石勒一块参决军事,并有有吕后之风【4】;石勒头号重臣张宾死后,其职务由石勒小老婆程妃的哥哥接继任了。【5】&/p&&p&&br&&/p&&p&司马炎大肆分封亲王、让他们占据帝国最主要的经济、政治、军事要地【6】&/p&&p&石勒同样大肆分封亲王、让他们占据帝国最主要的经济、政治、军事要地【7】&/p&&p&&br&&/p&&p&他们都是让外戚、皇室、宗室三股力量相互牵制、互相平衡。&/p&&p&当然了,他们都失败了。司马炎的失败在于,八王之乱把帝国火并的四分五裂,西晋从此走向了灭亡。&/p&&p&石勒的失败在于,他的老婆孩子在强势亲王面前成了“可怜的”孤儿寡母,被石虎任意欺凌全部杀死。【8】&/p&&p&&br&&/p&&p&不过,石勒的老婆孩子被石虎杀光后,后赵帝国在石虎的统治下,依然如日中天的发展着,这么看,似乎后赵帝国似乎比西晋帝国更成功一点哈。&b&但石勒如果泉下有知的话,恐怕不会因此认为自己比司马炎更成功。&/b&&/p&&p&&br&&/p&&p&再看看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生前,连死后的剧情都亦步亦趋,难免让人有一种时空错置、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泪痕只能掩卷感慨:不愧是亲自为《晋武帝本纪》作评的千古一帝啊:&/p&&p&&br&&/p&&p&司马炎大肆分封诸王【6】;&/p&&p&李世民也大肆分封诸王【9】。&/p&&p&&br&&/p&&p&司马炎优秀的儿子不少,可司马炎就是要把皇位传给一个白痴儿子。&/p&&p&李世民优秀的儿子是多的是,但李世民就想让最差劲的儿子当太子。&/p&&p&魏王李泰在争夺皇储之时,一直表现的非常象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10】,吴王李恪用李世民的话说,这个儿子英果类我。【11】,晋王李治用李世民的话说,这个儿太子太软弱,恐怕不能守住江山。【12】。但是李世民就是选了晋王李治当太子。&/p&&p&&br&&/p&&p&司马炎让两大外戚(杨氏、贾氏)与亲王(汝南王)相互牵制,共同确保中央政府的稳定;&/p&&p&李世民让外戚(长孙氏)与两大亲王(江夏王、吴王)相互牵制,共同确保中央政府的稳定。&/p&&p&&br&&/p&&p&司马炎死后,第一轮政治斗争主要在中央政府内展开;结果是是外戚打败亲王。于是辅政的汝南王被排挤出中央政府,而外戚杨氏控制了中央政府【13】&/p&&p&李世民死后,第一轮政治斗争也主要在中央政府内展开,结果也是外戚打败了亲王。于是长孙无忌寻找借口,把大唐最有影响力的、最有才能的两大亲王吴王李恪【14】、江夏王李道宗【15】全部给整死了。&/p&&p&&br&&/p&&p&司马炎死后,帝国第二轮政治斗争是在两大外戚之间展开的,皇帝的老婆把皇帝的外公杀掉了。于是帝国大权遂落入皇后手中。【16】&/p&&p&李世民死后,帝国第二回合的争斗也是在两大外戚之间展开的,皇帝的老婆帮助皇帝把皇帝的舅舅干掉了,于是帝国的大权遂开始落入皇后手中。【17】&/p&&p&&br&&/p&&p&司马炎死后,帝国第三轮政治斗争,是在外戚与诸王之间展开的,于是诸王联起手来,把皇后清理出局。【18】&/p&&p&李世民死后,帝国第三轮的政治斗争,也是在外戚与诸王之间展开的。结果却是外戚把李唐诸王差点一锅全端了。(演到这,终于有了一些新鲜剧目)【19】&/p&&p&&br&&/p&&p&之所以说“差点一锅全端了”,是因为还有几个李氏的王爷,恰恰是武则天的亲生子孙,否则的话,恐怕李世民的子孙就没有人能活在世上了。换句话说,要不是李世民的亲儿媳妇,估计大唐帝国估计也就是两晋、南北朝那种短命的王朝、二世乃亡了。&/p&&p&&br&&/p&&p&李世民布的局从整体模式来说,基本上全盘照抄了“司马炎模式”,当然,李世民自作聪明的做了一些改变,比如,司马炎让两个外戚和一个亲王辅政、李世民让一个外戚和两个亲王辅政;再比如,司马炎给了诸王相当大的权力,而李世民限制了诸王的权力……但结果呢?李世民泉下有知的话,真会认为自己的修改感到得意吗?&/p&&p&&br&&/p&&p&如果说晋武帝是官N代,籍祖宗余荫上位,缺乏政治才能、政治眼光,愚蠢,毫无远见,那三四百年时间里,接连而出的政治强人,包括奴隶皇帝石勒、千古一帝李世民,都缺乏政治才能、政治眼光?都愚蠢、毫无远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这层意义上讲,居高临下的非议“司马炎模式”,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把历史想得太简单了。&/p&&h2&二、横切晋武帝断面:所有剧目的历史背景&/h2&&p&让我们把镜头切回晋武帝的断面,再仔细瞧一瞧司马炎当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也许,从这里面我们能发现什么。&/p&&p&事实上,从三国开始,一直到隋唐,这段时期,中国的皇权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b&贵族政治兴起,皇权极度衰弱&/b&。而司马炎的所有政治布局,都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p&&p&当然,有人反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强势皇帝层出不穷,怎么是皇权衰弱呢?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是没有理解皇权和皇帝的关系,所谓皇权衰弱、和皇帝强势,并非矛盾。&/p&&p&皇权强势,意味着即使皇帝本人很弱势、就算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或昏庸无能的废柴,也没有人敢“替天行道”,把皇帝踢下去自己来。例如我们看宋明清时期,不论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当,乱臣贼子篡夺皇位的例子极为罕见,这就意味着皇权空前强盛。&/p&&p&反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强势皇帝一死,小皇帝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帝国如走马灯一样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典型的皇权衰弱。&/p&&p&&br&&/p&&p&这里,请允许我占用一点篇幅,简单介绍一下皇权的实质。&/p&&p&最初的人类社会,通常只是由人数有限的群体构成的部落;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最高权力,通常并没有任何神秘、神圣可言,最高权力者可能是跑的最快的、力气最大的、打猎最有经验的、最能团结人的……但是,&b&这种权力是有限的,更最关键的是,这种权力的来源是清晰可见的。&/b&&/p&&p&这种权力通常最多只能支配几百、几千人。在这种背景下,最高权力者如果不能代表整个利益群体的利益,那竞争者很容易就能取得整个利益群体的支持而取代他的权力。因而这种背景下的最高权力,通常是难以实现终身制、世袭制的,因为最高权力者如果不能代表整体的利益,那他的反对者、竞争者,可以随时取得群体的共同支持而取代他。&/p&&p&比如说,黑社会的火并、部落的首脑更迭。&/p&&p&&br&&/p&&p&但当人数有限的部落渐渐发展成由上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规模时,最高权力就变得开始神秘、神圣了。一是权力者会极力编造这种权力神圣、神秘的谎言,二是这种权力的来源也确实变得极为模糊和难以理解了。&/p&&p&一个权力者如果支配的人能达到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后,那任何反对他的人、或与之竞争的人通常都会处于弱势之中,因为最高权力者可以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太大了,他可以强有力的打击一切试图挑战他权威的人,而反对者、竞争者通常也很难汇集起能与之对抗人力、物力、财力资源。&/p&&p&在这种背景下,最高权力者遂变得神圣、神秘、强大了,最高权力者终于可以为所欲为的用最高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了。皇权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b&独裁、终身、世袭——这是权力谋取私利的顶峰。&/b&&/p&&p&&br&&/p&&p&但是,事实上皇权并没有任何神秘、神圣性可言的,尤其是在与皇权最接近的顶层圈子里,所以皇帝必须随时注意反对者、竞争者取代自己。而维护最高权力,通常不外乎以下三种方式:&/p&&p&一种方式是尽量代表帝国普遍利益群体的利益,使反对者难以从帝国内部吸取到足够的反对资源。&/p&&p&第二种方法就是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使反对者想反对自己之时变得越来越困难。&/p&&p&第三种方法就是不断的分化、削弱其它权力者的力量,使他们难以形成反对、挑战自己的权力资源。&/p&&p&&br&&/p&&p&所有的皇权政治,通常都是这种三种方式并用的。&/p&&p&当然了,关于权力的分析,本身就足以写一本书了,但这不我们要所讨论的重点。泪痕在这里只是想说明,&b&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权力者在打击、抵制反对者、竞争者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上面所提到的三种方法,所有皇帝都在交替的、不断的变着法的应用,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都感到力不从心。&/b&&/p&&p&&br&&/p&&p&我们必须注意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帝国的高级官员通常都有着雄厚的家族背景(所谓上品无寒门,只有极少数的例外,例如陶侃),他们的兄弟、子侄、姻亲、翁婿、门生故吏(这些可以统称为高级官员的“势力”)遍布中央地方权力机构,并且一代又一代的将这种势力传承下去。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实权人物只要能够取得几大家族首脑人物的支持,就很容易动摇最高权力者的权威、地位。&/p&&p&这就是两晋南北朝之时,事实上的终身制、世袭制变得难以维持的主要原因——因为一个实权人物很容易汇聚起足够的力量来获取最高权力;这也是两晋南北朝之时,皇帝容易猜忌、杀戮臣子的主要原因——因为一个实力巨大的臣子,随时可能会把他、或他的儿子踢下皇帝的宝座;这也是两晋南北朝之时,皇帝不断被废、被杀的主要原因——因为皇帝面对兄弟、子侄、姻亲、翁婿、门生故吏遍布中央地方权力部门的权臣,实在缺乏驾驭的能力。&/p&&p&因此,从司马炎开始,我们看到纷纷沓而出的帝国,通常都是短命的。即使不是短命的,通常也是在骨肉相残中艰难的维持着生命。&/p&&p&&br&&/p&&p&但我们必须还要注意到,这种权力竞争的历史,只存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初)时期,从宋代开始,官员通常只是官员;一个官员再有本事,也无法让自己家族长久的保持显赫的地位,更无法让自己的势力遍布中央地方权力机构。&/p&&p&最典型的例子,东汉末年的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都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衣冠南渡的王、谢家族更是百年不倒,但这种情况到宋明清时期就再也看不到了,即使零星见到刘统勋“父子宰相”这样的个例,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世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理解了这种区别,我们再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会不会有一番别样的滋味呢?&/p&&p&而在这个背景下,宋明清的皇帝驾驭着由这种纯粹的官员组成的政府,自然变得相对容易起来。于是,我们之前提议的那种政治模式(开科举,用寒门,把人事、军事、财政几种主要权力进行分割,全部由没有根基的寒门人物任职,把外戚、宗室、贵族统统圈养起来),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而成群结队的乱臣贼子,从此彻底成为了遥远的历史记忆。&/p&&p&&br&&/p&&p&而司马炎,显然没有等到那个时代,他所面临的是贵族政治兴起,皇权极度衰弱,乱臣贼子层出不穷,抢班夺权屡屡上演的时代。&/p&&p&生于什么时代,这肯定不是司马炎能选择的,但是,作为一个一生都在政治场上厮混的、执政25年的皇帝,司马炎肯定希望自己帝国能一辈接着一辈的永远传下去,即使永远是奢望,至少也要多传几代吧!为此,司马炎充分吸收了秦汉三国的经验教训,设计出了一个足够精巧的“权力样板间”——也就是我们说的“司马炎模式”。而这个权力模式,也成为后世三四百年期间几乎所有的政治强人设计政治格局的蓝本,他们要么是全盘照搬、要么是稍作修改,而所有试图超越司马炎政治格局的人,最终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p&&h2&三、试图超越晋武帝的努力:无一例外的徒劳&/h2&&p&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四百年的历史中,真的只有“司马炎模式”吗?这个模式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并且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难道那么多政治强人,就没有人试图超越“司马炎模式”,去构建一个更合理、更有效的政治架构吗?&/p&&p&&br&&/p&&p&比如说,重用寒门子弟——这样就不用担心贵族取代皇族了吧?再比如,限制宗室力量——这样就不至于皇族骨肉相残了吧?最不济最不济,指定个像样的接班人总可以吧——让一个愚痴掌握神器,自然会刺激权贵的不臣之心吧?&/p&&p&这几种建议,的确“看起来很美”,但是,具体效果呢?我们无需空对空的评论,因为已经有无数英雄豪杰,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些问题。&/p&&p&&br&&/p&&p&先说重用寒门,这个听起来极美,以至于许多人觉得隋朝开科举那是伟大的革新——至少从表象上看,科举之后,寒门秉政,乱臣贼子再也难得一见了——但注意,这只是表象!B发生于A之后,并不意味着A是B的原因!你要非认为取寒门人士,就可以避免国家动荡,皇帝始祖、秦始皇嬴政第一个不服!&/p&&p&话说秦始皇当年纳李斯之言,力排众议、废分封、置郡县。结果呢?标准寒门出生的李斯、赵高成为帝国主要权力者后,照样把大秦帝国玩弄于股掌之上,更把始皇帝的儿子、女儿、重臣杀得一蹋糊涂,就算没有不读书的刘项,恐怕天下也不姓赢的了。&/p&&p&况且,重用寒门子弟,意味着要剥夺皇亲、外戚、豪们可能得到的利益,因而会受到普遍皇亲、国戚、豪门成员的共同抵制。也就是秦始皇挟横扫六国之余威,在贵族政治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情况下,强推了一波寒门人士。而在豪门贵族已成气候的情况下,你想重用寒门打击权贵,&b&借用高澄一句话:“陛下何故谋反?”&/b&&/p&&p&&br&&/p&&p&好吧,寒门弟子不能随便用,况且用了也不见得比豪门强到哪去,那么,限制宗室力量总可以吧?一幕幕血淋淋的骨肉相残大戏,还不是因为亲王力量太强导致的?&/p&&p&的确,不分封诸王,确实就不会出现什么八王之乱、七王之乱了,但问题是,在一个高级官员的兄弟、子侄都遍布政府权力机构的年代里,皇帝压制自己家族成员的结果,通常就是会让某个豪门家族能与皇族分庭抗礼,甚至凌驾于皇族之上——看看司马家族是怎么篡的曹家政权?曹家字字血声声泪的教司马家做人,这份情谊,司马炎岂敢不领?&/p&&p&别说不分封诸王,就是分封了,给的权力不够都不行!李世民自作聪明,封王而不予权,结果长孙氏和武则天收拾李氏诸王的时候,那简直不要太容易!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千古名句怎么来的?那是蘸着李氏皇族的血一笔一画写成的啊!&/p&&p&&br&&/p&&p&好吧,就算这些都不行,我找个好儿子继位,这个总不为过吧?你让一个愚痴掌握神器,活该你晋国完蛋!&/p&&p&对啊!后赵天王石虎也这么想,于是,石虎在杀死自己叔父全家之后,登上了后赵帝国的巅峰,想必此时石虎,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睥睨天下,自信爆棚,面对司马炎、石勒的失败,石虎发表了一通高见,总而言之,&b&你们啊,图样图森破!拿衣服!&/b&——早早让太子接管帝国的主要权力,让太子成为仅次于皇帝的实权派,那皇帝死后,谁还能觊觎太子的权力呢?&/p&&p&此时的石虎一定觉得自己比司马炎、石勒要高明多了。石虎经常自信的对人说:“你们看我和太子的关系有多好?许多人为了权力无视父子、兄弟之情,这种事在我们家永远不会发生的。”但在绝对权力面前,父子的亲情真值得人相信吗?&b&太子石邃用响亮的耳光啪啪的打了石虎的脸&/b&——太子翅膀硬了,竟然一心想弄死石虎,提前登基!事情败露后,石虎对此施以了残酷的报复。【20】&/p&&p&&br&&/p&&p&好吧,培养强势儿子,翅膀硬了会抢班夺权,那我培养一个强势太子,再培养一个势力相当的亲王,这样,太子的地位、势力无论怎样发展,最多也只能拥有一半的权力、影响;他自然无力威胁到皇权了——嗯,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就这么办吧:让二儿子石宣当太子,却让另一个儿子石韬在权力、地位上始终与太子并驾齐驱、分庭抗礼。【21】&/p&&p&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吗?虽然有人一再提醒石虎,太子与亲王实力相若,随时都会酿成骨肉相残的悲剧,石虎却是理也不理,因为他相信自己能控制好这种平衡。【21】但事实证明,石虎根本控制不了。&/p&&p&太子石宣把弟弟石韬杀了,并且计划在石韬的葬礼上拿掉石虎;石虎得知这一切后,又用及其残忍的手段把石宣杀死。尤其是当石宣的幼子、也就是石虎最喜欢的孙子,抓着爷爷的衣服,哭喊着,希望爷爷放过他,但是终于被拉走杀了!面对这种疯狂的人伦惨剧,就连石虎这种以冷酷无情著称于历史的禽兽,也是撕心裂肺的无法面对。【22】&/p&&p&最后,石虎伤心的说:“上天!我到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儿子一过二十岁就想杀我呢?”【23】石虎实际上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忘了,皇帝与太子之间有着无可回避的利害关系。:&/p&&p&直到把两个儿子的全家全部杀光之后,伤心绝望的石虎终于发现;司马炎让白痴当太子,石勒不让太子提前登上政治舞台,这哪是什么愚蠢的选择,这分明是深谋远虑啊!于是石虎痛苦而伤心把立太子的各种模式完美的走了一遍后,终于又回到了司马炎与石勒的老路上,选了一个小儿子当太子。&/p&&p&&br&&/p&&p&立一个弱势太子,这绝不是什么新鲜事——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炎、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他们用了一大堆云遮雾罩的政治术语、亲情礼法来解释自己的选择,好象他们这样做真是为了帝国的千秋大业、长治久安,但实际上呢?一切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过石虎没有那么遮遮掩掩,他显然是实话实说了:“太子势力一旦太大,那就想杀自己父亲了;我这个小儿子(太子)现在不过十岁,等他能杀我之时,我也老死了。”【23】&/p&&p&政治是肮脏的,但政客们一贯要又做婊子又立牌坊,相比之下,让我们为石虎的坦荡点个赞吧!&/p&&p&&br&&/p&&p&石虎通过三次立废太子,构建了贵族政治时代的&b&“立太子样板间”&/b&,实际上,两晋南北朝的皇帝们,普遍都徘徊在这三种显然失败的方法中而无法自拔:&/p&&p&第一种方法是培养强势太子,但这很容易造成太子与皇帝之间的矛盾。石虎就是这种选择的受害者,但石虎还不算最惨,宋文帝不遗途力的培养太子刘邵,结果和太子发生了矛盾,太子二话不说,直接把宋文帝结果了。【24】&/p&&p&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几个儿子权势相当,但这很容易造成骨肉相残。石虎也是这种选择的受害者,不过石虎至少还保住了自己,而李渊这么玩,结果强势亲王把太子杀了,更把李渊逼下了皇位。这一段历史,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因为它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p&&p&第三种方法就是选择弱势的太子,然后为太子搭建一个互相制衡的政治格局,让太子即使缺乏能力也能驾驭帝国,但至于这个格局能不能稳定,估计老皇帝临终前只能默念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之后,管不了洪水滔天了。【25】汉武帝、唐太宗都是这样做的,当然了,晋武帝司马炎做的更绝;而石虎呢,绕了一圈之后,也回到了这种选择上。&/p&&p&&br&&/p&&p&写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了,司马炎选择愚痴的司马衷当太子,那绝不是受情感支配的。因为以汉武帝、唐太宗、包括石勒石虎这些手段一流的皇帝、枭雄,最后都要选择能力差的儿子当太子,司马炎选择司马衷做太子,真的是臭棋吗?&/p&&p&&br&&/p&&p&好啦好啦,你说的都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不算什么,不行咱革命!什么贵族、世家、皇族、外戚……统统杀光,咱另起炉灶,这总可以吧???&/p&&p&你还别说,这么疯狂的想法也不是没有试过——北朝的河阴之变【26】、南朝的侯景乱梁【27】,一北一南,遥相呼应,结果呢,尔朱荣和侯景把所有的贵族全部屠杀殆尽之后,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一批旧贵族倒下了,一批新贵族又起来了,帝国又迅速回到了原有的模式中。&/p&&p&&br&&/p&&p&由此可见,司马炎的架构确有明显的弊端,指出其弊端并非难事,但是,四百年来,各路政治强人试图用各种方案弥补其弊端、或者重新架构。不过,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努力,毫无例外的都失败了。&/p&&p&&br&&/p&&p&说了这么多正面反面的案例,我们回头再看晋武帝,大约就明白为什么说司马炎的架构是贵族政治时代的“权力样板间”了:&/p&&p&从现实的权力博弈去看,从理性的权力博弈去看,司马炎设计的这个政治格局应该是非常稳定的。而且,这个政治格局,真正体出了皇权神圣、神秘的特点——皇帝之所以高高在上,绝不是因为皇帝英明神武、算无遗策,而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一个人是只要是皇帝就能高高在上,这与他的年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愚痴的晋惠帝坐在那里,也能一直能高高在上,使任何试图窥视晋惠帝权力的人都无法善终。&/p&&p&更重要的是,晋武帝设计的这个政治格局,实际上并不影响帝国政府的正常运转。因为皇帝智力有问题,实际上更容易避免专制、独裁的倾向,使帝国更容易进入一种贵族、官僚集体掌权的局面。&/p&&p&&br&&/p&&p&但结果是,晋武帝司马炎仍然失败了,他失败的原因之一,显然是太高估权力者们的智商与理性了。因为这些人,一个个都忘了了自己权力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个都以为自己能玩转整个帝国,于是他们都一个接一个的死于非命——这一切本来是显而易见的,帝国更用血的教训、残酷的事实,一再告诉人们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后继者却依然沿着这条必死的路继续前进、前进、前进进!&/p&&p&&b&晋武帝的格局再巧妙、再耐操,也经不住这样前赴后继的折腾&/b&,于是,西晋帝国就在骨肉相残中走向毁灭了。&/p&&h2&四、晋武帝真正的问题——过于温和的执政风格&/h2&&p&那么,是不是说晋武帝就完美无瑕了呢?当然不是,最起码,司马炎的私德只能用太糟糕来形容,奢靡之风、“酒色天子”是逃不掉的污点。不过,除去私德,&b&司马炎政治上最大的问题,可能恰恰是他的一个作为平常人的优点——司马炎太过于温和了。&/b&&/p&&p&&br&&/p&&p&晋武帝是一个非常成熟、温和的政治家,尤其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变态皇帝接连出现的情况下,晋武帝绝对是一个温和的异类皇帝——在他执政的25年时间里,从来没有试图用流血的方式去解决重大政治问题,从来也没有杀戮过高级官员——虽然许多高级官员,都曾有意无意的介入了嫌疑之地,但晋武帝总是报以轻描淡写的态度,一笑而过。&/p&&p&&br&&/p&&p&比如太子司马衷17岁那年,晋武帝病危,支持齐王司马攸的人,竟然计划趁势拥戴齐王司马攸继位,不巧的是,晋武帝又活了过来。这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这是地地道道的谋逆未遂啊!【28】&/p&&p&换做别的皇帝,十有八九会大开一番杀戒的。但晋武帝只是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他只是开始压制自己弟弟那一系的力量,最后也不过是把齐王司马攸逐出京城而已——这种处置,在那个时代的最高权力场博弈中,应该是最温和的了吧。&/p&&p&&br&&/p&&p&还有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斗富事件,也发生在司马炎执政期间。为了让自己的舅父比过石崇,晋武帝赐了王恺一株两尺的珊瑚;王恺拿着这株珊瑚向石崇炫耀,石崇上去就是一铁如意,直接敲碎了。总而言之,就这破烂货你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我家的这种东西多的是,也比你这强的多。你还别说我吹牛逼,我是真牛逼!你看,我这些珊瑚比你的大得多吧?【29】&/p&&p&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件事之后,石崇的名声竟然比从前更大了!&/p&&p&&br&&/p&&p&我们必须得知道,故意打碎御赐之物这是什么罪?更可况,皇帝把一株两尺的珊瑚当宝贝,你家这种东西却是堆了一大堆,三四尺的珊瑚还有好几株,这是什么性质的事?&/p&&p&话说后来宋文帝刘义隆说今年柑子不好吃,他弟弟刘义康马上就从家里拿出一大堆好柑子送给刘义隆。【30】人们有好东西不送给皇帝,却都送给这位皇弟,这有点意思哈,帝国的权力下移了,于是宋文帝遂对自己弟弟动了杀机。&/p&&p&再后来南宋皇太后说今年没有好的子鱼;秦桧老婆想溜舔皇太后就说:“我家这东西多的是,我明天就给您送几一百条来。”秦桧老婆回去和秦桧一说,秦桧顿时心中一万头神兽呼啸而过,娶个媳妇儿情商低成这般真的醉了,人们有好东西不给皇帝家送,却都送到我这个宰相家里,这是什么性质的事?最后秦桧玩了一个手段,让他老婆拿了一百条普通的青鱼送给了皇太后,皇太后见此就笑了:“果然是个没见识的村妇!我说的不是这种鱼!我就说嘛,我们家都没有这种鱼,你们家怎么会多的是呢?”【31】&/p&&p&&br&&/p&&p&我们要知道,刘义康与秦桧老婆所做的事,从动机上都是想溜舔皇帝皇后的,尚且是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石崇所做的事,那从动机上就是目无君上、狂妄不可一世,如果他遇到的皇帝不是晋武帝,恐怕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p&&p&&br&&/p&&p&再举一个例子,打败吴国后,王濬觉得对自己赏赐不公,一直大呼小叫,甚至动不动连晋武帝也稍带上了,但晋武帝却只是一再调整自己对王濬的待遇,却从来没有因此教训过王濬。【32】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别的皇帝身上,王濬恐怕真的难以善终。&/p&&p&反观李靖打败突厥后,唐太宗见面,上来就没头没脸的训斥一番,吓得李靖一句话都不敢说,从此更是只有夹着尾巴做人。【33】试想李靖要是象王濬一样不服气,成天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发出抱怨,唐太宗会怎样对他呢?&/p&&p&&br&&/p&&p&还有一个经常作为证明晋武帝昏庸的例子,祭祀大典完事后,晋武帝当着众文武的面问刘毅,我和汉朝的哪个皇帝差不多?心说怎么也是高祖汉武光武这个级别吧,没成想刘毅直接说你连桓灵二帝也不比上!桓灵二帝卖官钱都归国库,你卖官钱都到私人腰包了!晋武帝听到这种话,哈哈大笑,自我解嘲一番:桓灵二帝听不到这样的劝谏,这说明我还是比他们强啊。【34】&/p&&p&但我们必须得知道一句老话叫“伴君如伴虎”。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但魏征在劝谏李世民之时那从来都是小心翼翼的,给李世民吃一勺药,那得放半斤糖;所有劝谏的前题,都得是先承认皇帝英明神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这样劝您只是为了让您保持这种伟大罢了。就是如此,李世民也恨得想杀魏征(幸好得到长孙皇后的劝谏);魏征死后,李世民忽然感觉这个老家伙竟然看不起自己,于是把魏征的墓碑也推倒了【35】;幸好李世民拒谏东征栽了大跟头,于是魏征的名誉地位终于又恢复了。【36】。&/p&&p&批评皇帝可以,劝谏皇帝也可以。但谁敢这样公开的、过分的贬低皇帝呢?这种事也就是发生在晋武帝身上,而晋武帝也只是自我解嘲一番了事。关键是,这件事过后,司马炎没有任何为难刘毅的举动,对刘毅的亲近仍然同从前一样。&/p&&p&&br&&/p&&p&泪痕举的这些例子,涉及兄弟、亲人、朋友——当然,在帝制中,所有这些人都是臣子。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晋武帝并不崇尚暴力,某种意义上,有点把自己不当皇帝的“平易近人”感(当然,司马炎绝不是“平易近普通人”,只是“平易近贵族”)。在具备乾纲独断能力的皇帝中,司马炎这种做派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应该承认,从为人的角度讲,司马炎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兄弟、好亲戚、好上级(当然,也是好父亲、好爷爷)。&/p&&p&但是,武侯祠的对联说的好,“不审势则宽严皆误”,晋武帝的问题,恰恰就在这温和二字上!吴、蜀灭亡,天下归一,此时,雄主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挟灭国之威,严肃法纪、限制权贵,以期政权长久。要知道,承平日久的政权,限制权贵的能力只会与日俱减——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国时限制权贵的力度,能影响国祚的长短。而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西晋政权,却在一开国就显示出萎靡的末世气象,不得不说,这和司马炎本人过于温和的执政风格是有着相当的关系的。甚至而言,外戚和诸王一个个以亡命徒的姿态挑战司马衷,也许就和司马炎执政期间皇帝不像皇帝有关。做臣子的感受不到皇帝的威严,反而觉得皇帝可以随便冒犯,这固然是皇帝“平易近人”的优点,但恐怕也是帝国的取祸之道。所谓“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所谓“不怒自威、亲而难犯”,司马炎做的显然是差火候的。&/p&&p&挟灭国之威限制权贵,可以称之为“谋势”;苦心构建政治格局,可以称之为“谋局”。&b&司马炎显然是精于“谋局”,短于“谋势”,虽然“局”足够精巧,但“势”已然颓唐&/b&,西晋帝国的前途,就在这已然颓唐的大势中,走向了骨肉相残的亡国之路。&/p&&p&但是,泪痕更想说的是,就算是司马炎补足了“谋势”的短板,西晋的国祚也未必更长久,很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走向分崩离析。事实上,前后四五百年的时间,“谋势”到位的政治强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的帝国也没有逃离短命的命运。毕竟,更大的势——也就是“天下大势”,是已经进入贵族政治阶段的中国历史,这绝不是区区一个司马炎能够逆转的。因此,回到本文的引标题,就是“有心设局谋安世,无力回天补乱局”。&/p&&h2&结语:雷同剧目一再上演的原因&/h2&&p&看司马炎以及之后的历史时,我常有一种穿越的错觉:为什么历史会一再上演出奇相似的剧目?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对东汉外戚专权的评论非常精彩:“这是一个使人感慨的单调场景,第一批新贵靠女人的关系煊赫上台,昂首阔步,不可一世,不久全被拖到刑场,像杀猪一样地杀掉。第二批新贵也靠女人的关系煊赫上台,昂首阔步,不可一世,不久也全被拖到刑场,像杀猪一样的也都杀掉。以后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我们相信外戚中也有非常聪明的才智之士,如窦宪、邓骘,不可能毫无警觉。但权力的迷惑太大,使他们自以为可以控制局势。”&/p&&p&面对这些简单的、雷同的历史内容,我们如果为了省事,自然可以像柏杨先生一样,发表一通居高临下的感叹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使人感慨的单调场景,第一批皇帝大肆分封诸王、重用外戚,最后帝国在骨肉相残中走向毁灭。第二批皇帝再次大肆分封诸王、重用外戚,最后帝国在骨肉相残中再次走向毁灭。以后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我们相信这些皇帝中也有非常聪明的才智之士,如石勒、李世民,不可能毫无警觉。但权力的迷惑太大,使他们自以为可以控制局势。”&/p&&p&&br&&/p&&p&但是,我花这样的篇幅去解剖“司马炎模式”和司马炎之后的政治强人的选择,绝不是为了发表一通感慨了事。我想追问的是,&b&历史在某个相当长的时期,竟然一直是这样简单的、雷同的重复着,真的仅仅是因为“权力的迷惑太大,使他们自以为可以控制局势”吗?&/b&&/p&&p&以前,我一直不理解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后来,我渐渐发现,在许多时候,历史的主角虽然不同,但是历史常常会出简单的、雷同重复;最经典的就是,在小农社会里,不论权力如何交替,也是一个皇帝倒下了,另一个皇帝站起来;在工商社会里,不论谁爬上了权力顶峰,也不敢再玩什么家天下的帝制了。&/p&&p&为什么历史会出现这种简单的、雷同的重复呢?&/p&&p&&br&&/p&&p&有人认为,在同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智力、道德类似,所以历史舞台虽然不断变化主角,但发生的故事却是大同小异。&/p&&p&有人则认为,在同一个时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利害关系类似,所以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上演的剧目却是大同小异。&/p&&p&这两种观点哪个正确呢,我认为是后者正确。如果有人认为不对,我也不强求。在这里,我只想说,第一种观点是唯心的,也就是把历史变迁的原因归结于主观的人的思想、智力、道德;而第二种观点是唯物的,即把历史变迁的原因归结为客观的社会环境、利害关系。&/p&&p&&br&&/p&&p&我认为,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不断上演雷同的剧目,最好的解释就是:生产力恰好发展到那个阶段,在那个生产力阶段,必然出现那样的上层建筑,必然上演那样的剧目。&/p&&p&&br&&/p&&p&顺着这个思路讲下去,那就是:&/p&&p&在魏晋之前,因为生产力比较落后,所以一个人想挑战皇权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挑战皇权的人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主要是落后的交通、媒介),想迅速汇集起挑战皇权的实力,那太难了;在这种背景下,威胁皇权的乱臣贼子虽然也层出不穷,但真正想能挑战皇权的人却实在不多;在这种年代里,皇权自然也有些神圣。&/p&&p&&br&&/p&&p&但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之时,生产力正好发展到一个对皇权而言比较尴尬的境地。&/p&&p&那个时代,主要的权力者从普遍意义上无非外戚、亲王、或是豪门贵族的代表人物。外戚势力大就威胁皇权,亲王势力大了也威胁皇权,豪门势力大了也会威胁皇权。皇帝如果不大肆加强皇族的力量,那整个皇族就会陷入危机之中;皇帝如果大肆加强皇族的力量,那皇族内部的骨肉相残又无可避免——&b&皇权实际上已经陷入危机伺服之中&/b&。&/p&&p&于是我们看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甚至隋唐之时,“乱臣贼子”可以迅速的汇集起挑战皇权的实力(因为交通、媒介的发展、贵族的形成),而一个人爬到政治的顶峰后,通常只不过几十年时间,全家就会被新的权力者来一个集体屠杀!这种游戏一直持续了五六百年,这其间,出身、能力、性格、民族各不相同的政治强人不断涌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天命各异的帝国却有着似曾相识的命运,这是他们谁也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p&&p&所以说,晋帝国的内哄、短命,是贵族政治决定的,这一切绝不是司马炎造成的,也不是司马炎能改变的,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阶段之后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p&&p&&br&&/p&&p&而在宋朝之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已达到一种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皇帝能够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官僚政治,这种政治把中央、地方、军事、政治、经济、人事等权力全部分割、控制在了皇帝手中,于是在宋、明、清三代里,皇权遂变得更为神圣了,因为中国历史上这几个朝代的乱臣贼子实际是最少的。&/p&&p&&br&&/p&&p&当然,这种解释似乎也是最令人不信服的解释,生产力怎么发展?怎么影响的?内在的因子是什么?各项技术进步的权重如何?&b&仅仅用一个笼统的、大而化之的、似是而非的概念解释,确确实实不够令人信服。&/b&&/p&&p&&br&&/p&&p&但是,基于唯心主义,我们很难理解,司马炎、石勒等人,为什么不建立一套宋、明、清时的政治制度,非要建立一套叠床架屋的、罗圈套罗圈的外戚、诸王、强臣、中央、地方相互牵制的政治制度?我们也很容易认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之时,如果他们中有一个聪明的人,早点实行宋明清那样的官僚制度,就可以避免这种王朝没完没了交替的大混乱历史。毕竟,宋、明、清之时,随便拉出一个皇帝,也知道不应该让外戚、诸王拥有强大的实力(只有开国之初有些例外);宋、明、清随便拉出一个皇帝,普遍都能让皇权稳定的、强有力的存在。难道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都很傻很天真?宋明清时期,皇帝个个英明神武?显然不是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乱世之间,枭雄辈出;反倒是宋明清时期,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废柴一个接着一个。&/p&&p&所以,泪痕以为,如果只用思想、能力、道德等主观的东西解释这些历史现象,更无法让人信服。如果非要用能力、道德去解释,还不如说司马炎的道德、人格再高一点,那中国早就实现民主共和了。&/p&&p&&br&&/p&&p&最后,引用历史教科书的一段话来作为文章的结尾:&/p&&p&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也就是说它存在着必然性。但是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偶然现象,而且这种偶然现象在一定的时期和区域里也影响着历史人物的命运或者事件的发生。然而历史并不是偶然现象的堆积,它的发生也是受内部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规律。只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最终趋势,把握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对这一类历史现象的重复发生也就不难解释了。&/p&&p&——而我认为,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隐秘的线索,就是生产力的发展。&/p&&p&&br&&/p&&h2&注释:&/h2&&p&【1】赵主勒大飨群臣,谓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对曰:“陛下神武谋略过于汉高,后世无可比者。”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朕若遇汉高祖,当北面事之,与韩、彭比肩;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群臣皆顿首称万岁。《资治通鉴o晋纪十七》&/p&&p&【2】:而后父杨骏及弟珧、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时人谓之三杨,旧臣多被疏退。.... 《资治通鉴o晋纪三》&/p&&p&【3】:侍中贾模,后之族兄,右卫郭彰,后之从舅,并以才望居位,与楚王玮、东安公繇分掌朝政。《晋书o惠贾皇后传》&/p&&p&【4】:刘氏有胆略,勒每与之参决军事,佐勒建功业,有吕后之风,而不妒忌更过之。《资治通鉴o晋纪十七》&/p&&p&【5】:后赵濮阳景侯张宾卒,后赵王勒哭之恸,曰:“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为右长史。遐,世子弘之舅也.....。《资治通鉴o晋纪十四》&/p&&p&【6】:甲申,以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治许昌;徒南阳王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始平王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并假节之国。立皇子为长沙王,颖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为广陵王。《资治通鉴o晋纪四》&/p&&p&【7】:二月,后赵群臣请后赵王勒即皇帝位;勒乃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立妃刘氏为王后,世子弘为太子。以其子宏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封秦王;斌为左卫将军,封太原王;恢为辅国将军,封南阳王。以中山公虎为太尉、尚书令,进爵为王;虎子邃为冀州刺史,封齐王;宣为左将军;挺为侍中,封梁王。又封石生为河东王,石堪为彭城王。《资治通鉴o晋纪十六》&/p&&p&【8】:丞相虎遣其将郭太追之,获堪于城父,送襄国,炙而杀之。征南阳王恢还襄国。刘氏谋泄,虎废而杀之……幽弘及太后程氏、秦王宏、南阳王恢于崇训宫,寻皆杀之。《资治通鉴o晋纪十七》&/p&&p&【9】癸丑,徙赵王元景为荆王,鲁王元昌为汉王,郑王元礼为徐王,徐王元嘉为韩王,荆王元则为彭王,滕王元懿为郑王,吴王元轨为霍王,豳王元凤为虢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夔为燕王,蜀王恪为吴王,越王泰为魏王,燕王祐为齐王,梁王愔为蜀王,郯王恽为蒋王,汉王贞为越王,申王慎为纪王。&/p&&p&二月,乙丑,以元景为荆州都督,元昌为梁州都督,元礼为徐州都督,元嘉为潞州都督,元则为遂州都督,灵夔为幽州都督,恪为潭州都督,泰为相州都督,祐为齐州都督,愔为益州都督,恽为安州都督,贞为扬州都督。泰不之官,以金紫光禄大夫张亮,行都督事。上以泰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听自引召学士。《资治通鉴o唐纪十》&/p&&p&【10】:帝以泰好士,善属文,诏即府置文学馆,得自引学士。又以泰大腰腹,听乘小舆至朝。....正月,乙丑,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司马苏勖说泰,以古之贤王皆招士著书,故泰奏请修之。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新唐书o列传o卷五》&/p&&p&【11】: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资治通鉴o唐纪十五》&/p&&p&【12】: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 《资治通鉴o唐纪十三》&/p&&p&【13】:时汝南王亮尚未发,乃令中书作诏,以亮与骏同辅政,又欲择朝士有闻望者数人佐之。......骏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去,中书监华恐惧,自往索之,终不与。...汝南王亮畏骏,不敢临丧,哭于大司马门外。出营城外,表求过葬而行。《资治通鉴o晋纪四》&/p&&p&【14】: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资治通鉴o唐纪十五》&/p&&p&【15】:上尝谓侍臣曰:“于今名将,惟世、道宗、万彻三人而已.......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资治通鉴o唐纪十五》&/p&&p&【16】:二九○年,晋武帝死,杨骏、杨皇后夺政权,大乱就从宫廷内开始。二九一年,贾皇后杀杨骏,夺得政权。范文澜 蔡美彪《中国通史简编》&/p&&p&【17】: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资治通鉴o唐纪十六》&/p&&p&【18】:及期,伦矫诏敕三部司马曰:“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事毕,赐爵关中侯,不从者诛三族。”众皆从之。……己亥,相国伦矫诏遣尚书刘弘赍金屑酒赐贾后死于金墉城。《资治通鉴o晋纪五》&/p&&p&【19】: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绛州刺史韩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轨、邢州刺史鲁王灵夔、豫州刺史越王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黄公撰、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绪、虢王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融、灵夔子范阳王蔼、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尤忌之。....冲募兵得五千余人,欲渡河取济州;....冲还走博州,戊申,至城门,为守门者所杀,凡起兵七日而败。越王贞闻冲起,亦举兵于豫州,崇裕等至城下,左右谓贞曰:“王岂可坐待戮辱!”贞、规、守德及其妻皆自杀。与冲皆枭首东都阙下。...乃命于河西监军,更使周兴等按之,于是收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公撰、常乐公主于东都,迫协皆自杀,更其姓曰“虺”,亲党皆诛。……八月,甲寅,杀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癸亥,杀尚书左丞张行廉。辛未,杀南安王颍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惟千金长公主以巧媚得全,自请为太后女,仍改姓武氏;太后爱之,更号延安大长公主。《资治通鉴o唐纪二十》&/p&&p&【20】赵太子邃素骁勇,赵王虎爱之,常谓群臣曰:“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残灭,故使朕得至此;如朕有杀阿铁理否?”既而邃骄淫残忍,好妆饰美姬,斩其首,洗血置盘上,与宾客传观之,又烹其肉共食之。河间公宣、乐安公韬皆有宠于虎,邃疾之如仇。虎荒耽酒色,喜怒无常。使邃省可尚书事,每有所关白,虎恚曰:“此小事,何足白也!”时或不闻,又恚曰:“何以不白!”诮责笞棰,月至再三。邃私谓中庶子李颜等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颜等伏不敢对。秋,七月,邃称疾不视事,潜帅宫臣文武五百馀骑饮于李颜别舍,因谓颜等曰:“我欲至冀州杀河间公,有不从者斩!”行数里,骑皆逃散。颜叩头固谏,邃亦昏醉而归。其母郑氏闻之,私遣中人诮让邃;邃怒,杀之。佛图澄谓虎曰:“陛下不宜数往东宫。”虎将视邃疾,思澄言而还;既而瞋目大言曰:“我为天下主,父子不相信乎!”乃命所亲信女尚书往察之。邃呼前与语,因抽剑击之。虎怒,收李颜等诘问,颜具言其状。杀颜等三十馀人;幽邃于东宫,既而赦之,引见太武东堂;邃朝而不谢,俄顷即出。虎使谓之曰:“太子应朝中宫,岂可遽去!”邃径出,不顾。虎大怒,废邃为庶人。其夜,杀邃及其妃张氏,并男女二十六人同埋于一棺;诛其宫臣支党二百馀人;废郑后为东海太妃。立其子宣为天王皇太子,宣母杜昭仪为天王皇后。《资治通鉴o晋纪十七》&/p&&p&【21】:以石韬为太尉,与太子宣迭日省可尚书奏事……命石宣、石韬,生杀拜除皆迭日省决,不复启也。司徒申钟谏曰:“度赏刑威,后皇攸执,名器至重,不可以假人,皆以防奸杜渐,以示轨仪。太子国之储贰,朝夕视膳而不及政也。庶人邃往以闻政致败,殷鉴不远??宜革而弗遵。且二政分权,鲜不及祸。周有子颓之衅,郑有叔段之难,此皆由宠之不道,所以乱国害亲,惟陛下览之。” 《晋书o载记第六o石季龙上》&/p&&p&【22】:秋,八月,韬夜与僚属宴于东明观,因宿于佛精舍。宣使杨柸等缘獼猴梯而入,杀韬,置其刀箭而去。旦日,宣奏之,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将出临其丧,司空李农谏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宣往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观尸,大笑而去。收大将军记室参军郑靖、尹武等,将委之以罪。虎疑宣杀韬,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诈言其母杜后哀过危惙;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因留之。建兴人史科知其谋,告之;虎使收杨柸、牟成,皆亡去;获赵生,诘之,具服。虎悲怒弥甚,囚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鏁之,取杀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佛图澄曰:“宣、起皆陛下之子,今为韬杀宣,是重祸也。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犹长。若必诛之,宣当为彗星下扫鄴宫。”虎不从。积柴于鄴北,树标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积。送宣其下,使韬所幸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郝稚以绳贯其颔,鹿卢绞上。刘霸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虎从昭仪已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才数岁,虎素爱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就抱中取而杀之。儿挽虎衣大叫,至于绝带,虎因此发病。又废其后杜氏为庶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洿其东宫以养猪牛。东官卫士十馀万人皆谪戍凉州。先是,散骑常侍赵揽言于虎曰:“宫中将有变,宜备之。”及宣杀韬,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诛之。《资治通鉴o晋纪二十》&/p&&p&【23】季龙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腹秽恶,故生凶子,兒年二十余便欲杀公。今世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 《晋书o载记第七o石季龙下》&/p&&p&【24】:旧制,东宫队不得入城。劭以伪诏示门卫曰:“受敕,有所收讨。”令后队速来。张超之等数十人驰入云龙门及斋阁,拔刀径上合殿。帝其夜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旦,烛犹未灭,门阶户席直卫兵尚寝未起。帝见超之入,举几捍之,五指皆落,遂弑之。《资治通鉴o宋纪九》&/p&&p&【25】人们传说,路易十五有句名言: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跟伏尔泰的那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却拼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一样,很可能是后人假托的杰作,但根据他的表现,倒是真有那么点意思。见张鸣“腾讯大家博客”:命不好的路易十六与王室的崩盘&/p&&p&【26】荣不听,乃请帝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百官既集,列胡骑围之,责以天下丧乱,肃宗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余人。《资治通鉴o梁纪八》&/p&&p&【27】: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p&&p&【28】:及帝疾甚,朝野皆属意于攸。攸妃贾充之长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充不答。攸素恶荀勖及左卫将军冯倾谄,勖乃使说帝曰:“陛下前日疾若不愈,齐王为卿百姓所归,太子虽欲高让,其得免乎!宜遣还藩,以安社稷。”帝阴纳之,乃徙和为光禄勋,夺充权,而位遇无替。《资治通鉴o晋纪二》&/p&&p&【29】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o汰侈门》&/p&&p&【30】四方献馈,皆以上品荐义康,而以次者供御,上尝冬日啖甘,叹其形味并劣。义康在坐日:“今天甘殊有佳者。”遣人还东府取甘,大供御者三寸。《宋书o彭城王刘义康传》&/p&&p&【31】秦桧之夫人,常入禁中。显仁太后言近日子鱼大者绝少。夫人对曰:“妾家有之,当以百尾进。”归告桧,桧咎其失言,与其馆客谋,进青鱼百尾。显仁拊掌笑曰:“我道这婆子村,果然!”盖青鱼似子鱼而非,特差大耳。宋代笔记《鹤林玉露》&/p&&p&【32】王濬自以功大,而为浑父子及党与所挫抑,每进见,陈其攻伐之劳及见枉之状,或不胜忿愤,径出不辞;帝每容恕之。益州护军范通谓濬曰:“卿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卿旋旃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若有问者,辄曰:‘圣人之德,群帅之力,老夫何力之有!’此蔺生所以屈廉颇也,王浑能无愧乎!”濬曰:“吾始惩邓艾之事,惧祸及身,不得无言;其终不能遣诸胸中,是吾褊也。”时人咸以濬功重报轻,为之愤邑。博士秦秀等并上表讼濬之屈,帝乃迁濬镇军大将军。王浑尝诣濬,濬严设备卫,然后见之。《资治通鉴o晋纪三》&/p&&p&【33】丁亥,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破颉利牙帐,御军无法,突厥珍物,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上特敕勿劾。及靖入见,上大加责让,靖顿首谢。《资治通鉴o唐纪九》&/p&&p&【34】春,正月,丁丑朔,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资治通鉴o晋纪三》&/p&&p&【35】:正伦以罪黜,君集谋反诛,上始疑徵阿党。又有言徵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上愈不悦,乃罢叔玉尚玉,而踣所撰碑。《资治通鉴o唐纪十三》&/p&&p&【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尽战区野火军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