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封包怎么写符子地盘业主和引魂童子怎么写

[转载]七月半烧纸
20&12的纸块上,每打戳一个半圆,必须显现清晰的图案,要一锤定形,不能复打第二锤。老人们说,复打二锤制造的是假钱。人们从折叠纸块到打印纸钱的工序,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都不愿意自己的祖先和最亲近的亡人,在阴朝地府领取和使用时遇到麻烦,还要替活人挨阴朝地府打假队的惩罚,遭罪受。
在小长方形纸块面上打印相对的半圆形图案,一排为七个的叫欠纸,一排为八个的叫复纸,一排为九个的叫老纸。不管是七个一排、八个一排,还是九个一排,在每个长方块纸上均匀的打印三排图案,便是人们想象的阴间货币。
祭祖敬神、招魂送鬼、上坟扫墓,给新亡人叩头烧香、买阴地修坟动土、送亡人上山丢买路钱,一句话,平时祭祀仪式和活动烧的纸叫欠纸,又叫散钱。小时候,我尊称表爷爷的一位老先生给我解释,欠与钱,纸与子有些谐音,人们习惯的叫法为钱纸,其实应该叫欠子,因为这些纸是烧给那些还没有资格称为故显考的鬼魂。也就是说没有后代,没有儿子、孙子,曾孙子、玄孙子的亡人;当然,因为这些纸是一张张大白纸,对折叠几次裁剪成小长方形纸张,平常各种祭祀焚烧给神鬼通用的纸币,叫欠纸,或者叫散钱也算准确。
家里的老人寿终正寝断气时候烧的纸,叫倒头纸,是老人刚到阴间的专款专用费,又称之为老纸或者说老子,可能有刚到冥府,老子有钱就霸道,就雄起的意思吧。许多老人生前,儿女们或者自己给自已就做好了倒头断气时烧用的老纸。
平时梦到逝去的亲人,很亲近朋友在阴间日子不好过,甚至在地狱里戴脚镣手铐受罪,或者他们,她们的生日死期祭祀焚烧的纸,以及七月半盛大鬼节期间,家家户户祭奠缅怀祖先,祭奠缅怀逝去家人和亲朋好友焚烧的纸,也就是说有包装封皮,指名道姓自家新老亡人收用的阴币,那位姓蒋的表爷爷,海棠小镇上有点墨水的老先生说,现在有儿子、孙子叩头烧纸,将来还有曾孙子、玄孙子供奉先祖,一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的烟火不灭,所以叫做复子,因为打造的阴币有包皮理解为袱纸,也正确。
七月半来临,人们忙碌完了制造阴币的工序,通常说的折袱纸,打袱纸后又忙碌包袱纸、写袱纸。包袱纸的纸洁白平滑,质量要比里面钱纸好些。一张纸折叠一个袱纸,叫法为一封。普通规格的一张白纸对折裁剪成四张,包四封或四包袱纸。每张包一封,烧给亡人叫一封,包三封、五封或者七封叫一包。过去用浆糊封口,后来用洋玩艺儿胶水,现在好多人脑壳够用手灵巧,折叠封口。各家各户陆陆续续包好袱纸,急急忙忙的请老先生写袱纸。
海棠好多能够识文断字的新文化人,哪怕准确无误的知道,懂得各种称呼,知道怎样书写袱纸,特别是寄给亡人的首包或者首封,叫做袱面子的书写格式,似乎都怕写误,都要请老先生亲自书写袱面子,可能只有老夫子写的封面,已故的亲人才能专收专用活着的人给他们邮寄的纸钱,只有老夫子写的,邮寄的纸钱才能够在阴间畅通无阻使用。那些年,海棠过去的大户,或者书香门第家庭,晓得点之乎者矣,残留在海棠小镇的老夫子些,失去曾经舞文弄墨的光彩,被时代遗弃,已经清贫如洗还受社会窝囊气,好像只有七月半来临写袱面邮寄阴钱,才体现他们被人尊重,他们的存在,他们传承民风民俗及文化内涵的价值。还在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可以丢下锄头,戴着黑袖套扫街的,可以丢下扫帚,拿起他们久违了的毛笔,传递古老的民风习俗,传递古老的文化,没有人横眉怒目指责他们,哪怕文化大命破四旧闹得登峰造极,山高皇帝远的高原小镇上,也还有公家干部,还有戴红袖套的造反派请他们写袱纸,一反常态的尊称他们老先生、老人家,喊得他们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不忘记祖先,承前启后,载恩戴德的传统不灭,缅怀故人,怜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民风不倒,老夫子们感到欣慰,平时沮丧的老脸绽放着愉悦,枯萎的身躯焕发出精神,昂首挺胸端庄笔挺的坐在方桌面前,迂腐子味,旧文人的高风亮节,哪怕清贫如洗,自己费精力费灯油,费笔费墨也要拒收乡亲们给一元两元钱,一升玉米、一升荞子、一升大米或者一小口袋洋芋的心意。他们屁股不离板凳熬更受夜,忍饥挨饿,孜孜不倦赶时间,给有文化人的家庭写袱面子,包揽了没有文化人的家里所有袱纸的书写。街坊四口家家户户的先祖、高祖、曾祖,已故爷爷奶奶,已故父母亲及其他亲人的姓名、姓氏,血脉的传承,血液的流淌,生命的来源,人性内在的情感,在老夫子们久违的笔下,一年复一年的展示,嵌入在后人的脑海中,嵌入在后人的灵魂里。
海棠小镇上,不仅普通百姓,许多公家干部请老夫子些写袱面子,都要带家里正在读书的娃娃,去观摩老夫子坐的姿势,拿笔写字的样子,去听老夫子说写袱子的基本格式,又随便讲点祖先的事迹。多数家庭都是孩子们照着老先生写的封面,吩咐的简易格式,一次又一次的念着已故祖辈们的姓名,一封又一封将大人们赶造,放在桌面上或者装在筛箕、背篼里的袱纸写完后,又协助大人摆放在堂屋里的神龛上供奉。
各家各户把分配给每个,每房已故亲人的袱纸,按辈份和姻亲还是祖亲关系,摆放在神龛上;袱纸面前要垒几堆新鲜的桃子、李子、梨儿之类的水果和核桃之类的干果,有的家庭还煮一刀腊肉供奉,称之为献袱纸;神龛下面,还要放一封老先生亲笔写的引魂童子收用,一封地盘业主亲启的袱纸,然后点燃,插好香和蜡,敲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只有十多公分口径的圆形铜琴(海棠人称之为琴儿),男当家的带着子孙磕头,还祷告一翻,希望在阴间的家人收到充裕的钱,能够到天堂作乐享福,不要在地狱里受苦受难又受罪,还希望祖宗先人保佑子孙后代平平安安,无病无痛,无灾无难,升官发财;又敲响一次铜琴,供袱纸的仪式完毕。有的家庭七月半烧纸前七天,半个月,甚至前一个月,就把要烧给各个亡人的袱纸供在神龛上,可能因为供上后,每天都要香火不断,好多没有闲心,或者说没有闲人的家庭,都是烧纸的前三天上供,有种说法,没有敬供过的袱纸,已故的亲人在阴间收不到。
烧纸的日期逼近,在外工作或者读书的人必须要赶回家,过七月半敬袱纸、烧袱纸,与家人一起祭奠祖先和亡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都很艰难,
哪怕平时咽糠吃菜,家家户户烧纸的那一天下午,都要想方设法,尽力做一桌非常丰满的菜摆在堂屋里。桌子板凳擦得干干净净,每根板凳上放两张散钱纸,八个饭碗里盛少许的饭,每个碗上要横放一双筷子,每碟每碗菜,每碗饭每杯酒也要垫一张散钱纸,从新换了香蜡,点燃后敲响琴儿,全家人面对神龛上摆放着的袱纸,跪在饭桌前叩头默哀片刻,请家里的亡人先上桌进餐,全家人才享用亡人们哈了气的丰满饭菜。
有新亡人,也就是当年死了亲人的家庭,七月十一日烧纸,小镇上也只有不超过一家或两家的清油灯、香蜡、纸火,在漆黑夜里摇晃。那刚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在倒烂破败板壁房间,宁静的街道上,宁静的夜空里回荡,给人一种极其沉痛的感慨,崔人们提前步进缅怀故人的哀思氛围。
七月十二日晚饭后,夜色渐渐笼罩偏僻冷清的小镇,家家户户门前街檐上,一盏盏清油灯微弱的光,在夜间冷叟叟的秋风中晃悠,当家的男人们默默,而又慢条斯理的将孩子们,从神位上抱来的袱纸,摆放堆砌成圆的、或方的、或棱角塔形状的时候,尽快洗涮碗筷,收拾好家务的女人,拖一根条凳到家门口,解下围腰拍打干净身上的尘埃,把围腰放在条凳上,有的坐一会儿缓口气,有的屁股刚沾上板凳就我的祖宗先人啊,我的爷爷奶奶啊,我的爸爸妈妈啊,我的短命鬼兄弟、我的聪明可爱的儿子……啊、啊、啊,哇、哇、哇地哭喊起来!
悠悠的哀声长长的哀调,叙说逝去亲人,在世时的功德和艰辛历程,叙说对逝去亲人沉痛哀思和深厚的感情。
家境不好的,哀哭着埋怨祖先,咋个不保佑后人平平安安,咋个不保佑后人有碗饭吃,我们再恼火,年年都给你们烧纸嘛,你们还是睁开眼睛,保佑我们有日子过哦,我的老先人些啊,啊、啊、啊……;
家顺的,感谢老先人在天之灵开眼,儿子儿孙吃皇粮端铁饭碗,也颤抖着哭声,拖着长长的哀调,托祖宗先人的福哦——哦哦,我的老先人哦——
发自肺腑的伤心哭嚎,礼节般的哭调,在宁静而又寂寞的小镇,秋的夜间,人们哀思的情结里,家家门口街檐上,男人和娃娃些默默的忙碌着,耸立起一座座塔形状纸殿;插好,点燃一对又一对的蜡,插好、点燃一柱又一柱的香,跪拜在袱纸垒砌成的纸殿面前;男人伸手敲响铜琴,清脆而又颤抖的琴儿声,伴奏着女人们悠悠哀歌,伴奏着女人们的痛哭嚎啕,男人和孩子们郑重其事的磕三个响头后,跪着的双膝将身体移动到纸殿傍边,拣起放在地上的散钱纸,在蜡烛上点燃,投进袱纸垒砌的纸殿空间。
街道两边檐坎下,一家接一家,两条不间断的香火,把小镇上各条街道,各个巷子,各家各户的哀思情结串连在一起,点点烁烁的映衬着街两边,各家门前悠悠晃动的清油灯和烛光,映衬着街两面相对两排,一堆又一堆熊熊燃烧的火光。火光映照泥泞而又狭窄的街道,映照歪斜破败板壁房,映亮漆黑一团的夜空;映照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长声悠悠唱哀歌的女人们;映照一个个阴沉严肃面孔的男人,还有被哀思伤感笼罩心灵的孩子们,凝视着纸火熊熊燃烧,又敲响家里祭祖拜神才用的琴儿,面对燃烧正旺的纸火又叩三个响头后,孩子们动手烧散纸钱。
散纸钱烧给各种孤魂野鬼,表示活着的人对他们的怜悯,对他们的同情,对他们的哀思。据大人讲,海棠几家大户过去七月半烧袱纸,烧的欠纸(散纸钱)用背兜装,意在善事好事做到阴间去,后人才有宽阔的胸怀,才有宽广的财路;同情、怜悯、尊重他人生命逝去,更是珍惜、爱护自己生命的存在。
吊颈鬼拿钱去!
过河死的鬼拿钱去!
枪打死的鬼拿钱去!
跳岩死的鬼拿钱去!
吃饭撑死了鬼,走路跌死了鬼,抓拿骗吃鬼,偷鸡摸狗鬼,不要脸不要命的鬼拿钱去,拿钱去,拿钱去!
孩子们拖着嗓音喊,震着嗓门儿吼,夜空里,秋风中,街道上,各家各户门前飘洒,飞扬着燃烧的纸钱、飞扬着烧烬的纸灰。
各家门前的纸火与其蜡烛渐渐燃尽,孩子们给孤魂野鬼撒散钱的吼声也渐渐消失,当家的男人朝纸灰堆撒了敬祖先的祭酒,反手朝街上抛倒了给野鬼的水饭,领着孩子们进屋分享祭果,街两边插的香火,家家陈旧破烂木屋里弱不禁风的油灯渐渐息灭,还有一家或者两家女人,甚至七尺汉子的伤心哭嚎声,在漆黑宁静夜空里,时清晰时隐约的荡漾,更增添了高原小镇午夜的凄凉和阴气,更增添了大开鬼门关时候的阴森和恐惧。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明,就有不怕鬼,甚至想看看鬼是啥子样子的大胆孩子,轻手轻脚的起床,从门缝里瞧半天街上的动静后,麻起胆儿溜出屋,抽完自家插的香签,抽别家的,抽了街这面,又抽街那面,跑了这条街又跑那条街,跑遍海棠城抽完香签往家走的时候。女人们才提着扫帚走出屋,扫街道,檐坎上的纸灰及各种垃圾。
扫帚未着地,见面就问,昨晚哭没有?真哭,还是假哭?
大家都哭,我还是哭了,不哭,挨骂还要挨揍!
听见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那么伤心,把我们全家都逗哭了,我男人烧完纸,哭得更凶,开始嗡,嗡嗡的哭,后来伤伤心心的述说,他妈二十几岁守寡,家里一无所有,只有他这个独根根,母子俩住在岩洞里,他妈起早摸黑挖蕨机、摘野菜、拣洋芋养活他。
妈啊妈,没有拣到几个洋芋,就帮别家挖了一大片土地,好心人家给妈端碗饭,妈再饿也不吃一口,留给儿子吃噢;遇到歹毒财主,还放恶狗撵妈啊!
妈啊妈,岩腔里住的时候,儿吃洋芋剥皮摔,妈拣儿丢在地上的洋芋皮充饥,儿今生也忘不了哦,哦,哦,哦哦!
他,妈啊妈的哭述他爸死,他妈带着他住岩腔,到分到街上房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妈的苦难和艰辛,他妈的贞洁和功德。
一个大男人有那么软的心肠,哭得那么伤心,又那么会哭,使人感动传为佳话,大人们选人民代表都提他的名,投他的票。
女人们扫帚着地,这家的女人扫着地说,你家的袱纸烧灰烬了。
那家的女人抬起头答,娃儿鬼龊龊的拿起竹杆儿,撬了撬没有怎么着燃的袱纸,挨他爸爸扇了一耳光,真呕死祖宗先人。
垒袱纸要会垒,不翻搞就火化为灰烬,亡人些才能各自如数收到,后人烧给他们各自的钱。翻搞混淆了,他们取钱时分不清,说不定还要吵嘴打架。
女人们扫着地,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抽香签的孩子们已经凯旋而归,三个两个聚在一起,蹲在扫干净的石板上,清点各自抽的香签数量,有的还立即兴起,一年复一年,从七月半几乎玩到春节,摔香签的游戏。
七月半烧纸的风俗,祭祀祖先,哀悼亡人的隆重气氛,……& ……
中原文化,人们想象的亡人中原盛会,七月半鬼节,不知从远古的哪年开始流传到偏僻的高原小镇,在海棠一年复一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七月半烧纸
20&12的纸块上,每打戳一个半圆,必须显现清晰的图案,要一锤定形,不能复打第二锤。老人们说,复打二锤制造的是假钱。人们从折叠纸块到打印纸钱的工序,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都不愿意自己的祖先和最亲近的亡人,在阴朝地府领取和使用时遇到麻烦,还要替活人挨阴朝地府打假队的惩罚,遭罪受。
在小长方形纸块面上打印相对的半圆形图案,一排为七个的叫欠纸,一排为八个的叫复纸,一排为九个的叫老纸。不管是七个一排、八个一排,还是九个一排,在每个长方块纸上均匀的打印三排图案,便是人们想象的阴间货币。
祭祖敬神、招魂送鬼、上坟扫墓,给新亡人叩头烧香、买阴地修坟动土、送亡人上山丢买路钱,一句话,平时祭祀仪式和活动烧的纸叫欠纸,又叫散钱。小时候,我尊称表爷爷的一位老先生给我解释,欠与钱,纸与子有些谐音,人们习惯的叫法为钱纸,其实应该叫欠子,因为这些纸是烧给那些还没有资格称为故显考的鬼魂。也就是说没有后代,没有儿子、孙子,曾孙子、玄孙子的亡人;当然,因为这些纸是一张张大白纸,对折叠几次裁剪成小长方形纸张,平常各种祭祀焚烧给神鬼通用的纸币,叫欠纸,或者叫散钱也算准确。
家里的老人寿终正寝断气时候烧的纸,叫倒头纸,是老人刚到阴间的专款专用费,又称之为老纸或者说老子,可能有刚到冥府,老子有钱就霸道,就雄起的意思吧。许多老人生前,儿女们或者自己给自已就做好了倒头断气时烧用的老纸。
平时梦到逝去的亲人,很亲近朋友在阴间日子不好过,甚至在地狱里戴脚镣手铐受罪,或者他们,她们的生日死期祭祀焚烧的纸,以及七月半盛大鬼节期间,家家户户祭奠缅怀祖先,祭奠缅怀逝去家人和亲朋好友焚烧的纸,也就是说有包装封皮,指名道姓自家新老亡人收用的阴币,那位姓蒋的表爷爷,海棠小镇上有点墨水的老先生说,现在有儿子、孙子叩头烧纸,将来还有曾孙子、玄孙子供奉先祖,一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的烟火不灭,所以叫做复子,因为打造的阴币有包皮理解为袱纸,也正确。
七月半来临,人们忙碌完了制造阴币的工序,通常说的折袱纸,打袱纸后又忙碌包袱纸、写袱纸。包袱纸的纸洁白平滑,质量要比里面钱纸好些。一张纸折叠一个袱纸,叫法为一封。普通规格的一张白纸对折裁剪成四张,包四封或四包袱纸。每张包一封,烧给亡人叫一封,包三封、五封或者七封叫一包。过去用浆糊封口,后来用洋玩艺儿胶水,现在好多人脑壳够用手灵巧,折叠封口。各家各户陆陆续续包好袱纸,急急忙忙的请老先生写袱纸。
海棠好多能够识文断字的新文化人,哪怕准确无误的知道,懂得各种称呼,知道怎样书写袱纸,特别是寄给亡人的首包或者首封,叫做袱面子的书写格式,似乎都怕写误,都要请老先生亲自书写袱面子,可能只有老夫子写的封面,已故的亲人才能专收专用活着的人给他们邮寄的纸钱,只有老夫子写的,邮寄的纸钱才能够在阴间畅通无阻使用。那些年,海棠过去的大户,或者书香门第家庭,晓得点之乎者矣,残留在海棠小镇的老夫子些,失去曾经舞文弄墨的光彩,被时代遗弃,已经清贫如洗还受社会窝囊气,好像只有七月半来临写袱面邮寄阴钱,才体现他们被人尊重,他们的存在,他们传承民风民俗及文化内涵的价值。还在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可以丢下锄头,戴着黑袖套扫街的,可以丢下扫帚,拿起他们久违了的毛笔,传递古老的民风习俗,传递古老的文化,没有人横眉怒目指责他们,哪怕文化大命破四旧闹得登峰造极,山高皇帝远的高原小镇上,也还有公家干部,还有戴红袖套的造反派请他们写袱纸,一反常态的尊称他们老先生、老人家,喊得他们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不忘记祖先,承前启后,载恩戴德的传统不灭,缅怀故人,怜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民风不倒,老夫子们感到欣慰,平时沮丧的老脸绽放着愉悦,枯萎的身躯焕发出精神,昂首挺胸端庄笔挺的坐在方桌面前,迂腐子味,旧文人的高风亮节,哪怕清贫如洗,自己费精力费灯油,费笔费墨也要拒收乡亲们给一元两元钱,一升玉米、一升荞子、一升大米或者一小口袋洋芋的心意。他们屁股不离板凳熬更受夜,忍饥挨饿,孜孜不倦赶时间,给有文化人的家庭写袱面子,包揽了没有文化人的家里所有袱纸的书写。街坊四口家家户户的先祖、高祖、曾祖,已故爷爷奶奶,已故父母亲及其他亲人的姓名、姓氏,血脉的传承,血液的流淌,生命的来源,人性内在的情感,在老夫子们久违的笔下,一年复一年的展示,嵌入在后人的脑海中,嵌入在后人的灵魂里。
海棠小镇上,不仅普通百姓,许多公家干部请老夫子些写袱面子,都要带家里正在读书的娃娃,去观摩老夫子坐的姿势,拿笔写字的样子,去听老夫子说写袱子的基本格式,又随便讲点祖先的事迹。多数家庭都是孩子们照着老先生写的封面,吩咐的简易格式,一次又一次的念着已故祖辈们的姓名,一封又一封将大人们赶造,放在桌面上或者装在筛箕、背篼里的袱纸写完后,又协助大人摆放在堂屋里的神龛上供奉。
各家各户把分配给每个,每房已故亲人的袱纸,按辈份和姻亲还是祖亲关系,摆放在神龛上;袱纸面前要垒几堆新鲜的桃子、李子、梨儿之类的水果和核桃之类的干果,有的家庭还煮一刀腊肉供奉,称之为献袱纸;神龛下面,还要放一封老先生亲笔写的引魂童子收用,一封地盘业主亲启的袱纸,然后点燃,插好香和蜡,敲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只有十多公分口径的圆形铜琴(海棠人称之为琴儿),男当家的带着子孙磕头,还祷告一翻,希望在阴间的家人收到充裕的钱,能够到天堂作乐享福,不要在地狱里受苦受难又受罪,还希望祖宗先人保佑子孙后代平平安安,无病无痛,无灾无难,升官发财;又敲响一次铜琴,供袱纸的仪式完毕。有的家庭七月半烧纸前七天,半个月,甚至前一个月,就把要烧给各个亡人的袱纸供在神龛上,可能因为供上后,每天都要香火不断,好多没有闲心,或者说没有闲人的家庭,都是烧纸的前三天上供,有种说法,没有敬供过的袱纸,已故的亲人在阴间收不到。
烧纸的日期逼近,在外工作或者读书的人必须要赶回家,过七月半敬袱纸、烧袱纸,与家人一起祭奠祖先和亡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都很艰难,
哪怕平时咽糠吃菜,家家户户烧纸的那一天下午,都要想方设法,尽力做一桌非常丰满的菜摆在堂屋里。桌子板凳擦得干干净净,每根板凳上放两张散钱纸,八个饭碗里盛少许的饭,每个碗上要横放一双筷子,每碟每碗菜,每碗饭每杯酒也要垫一张散钱纸,从新换了香蜡,点燃后敲响琴儿,全家人面对神龛上摆放着的袱纸,跪在饭桌前叩头默哀片刻,请家里的亡人先上桌进餐,全家人才享用亡人们哈了气的丰满饭菜。
有新亡人,也就是当年死了亲人的家庭,七月十一日烧纸,小镇上也只有不超过一家或两家的清油灯、香蜡、纸火,在漆黑夜里摇晃。那刚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在倒烂破败板壁房间,宁静的街道上,宁静的夜空里回荡,给人一种极其沉痛的感慨,崔人们提前步进缅怀故人的哀思氛围。
七月十二日晚饭后,夜色渐渐笼罩偏僻冷清的小镇,家家户户门前街檐上,一盏盏清油灯微弱的光,在夜间冷叟叟的秋风中晃悠,当家的男人们默默,而又慢条斯理的将孩子们,从神位上抱来的袱纸,摆放堆砌成圆的、或方的、或棱角塔形状的时候,尽快洗涮碗筷,收拾好家务的女人,拖一根条凳到家门口,解下围腰拍打干净身上的尘埃,把围腰放在条凳上,有的坐一会儿缓口气,有的屁股刚沾上板凳就我的祖宗先人啊,我的爷爷奶奶啊,我的爸爸妈妈啊,我的短命鬼兄弟、我的聪明可爱的儿子……啊、啊、啊,哇、哇、哇地哭喊起来!
悠悠的哀声长长的哀调,叙说逝去亲人,在世时的功德和艰辛历程,叙说对逝去亲人沉痛哀思和深厚的感情。
家境不好的,哀哭着埋怨祖先,咋个不保佑后人平平安安,咋个不保佑后人有碗饭吃,我们再恼火,年年都给你们烧纸嘛,你们还是睁开眼睛,保佑我们有日子过哦,我的老先人些啊,啊、啊、啊……;
家顺的,感谢老先人在天之灵开眼,儿子儿孙吃皇粮端铁饭碗,也颤抖着哭声,拖着长长的哀调,托祖宗先人的福哦——哦哦,我的老先人哦——
发自肺腑的伤心哭嚎,礼节般的哭调,在宁静而又寂寞的小镇,秋的夜间,人们哀思的情结里,家家门口街檐上,男人和娃娃些默默的忙碌着,耸立起一座座塔形状纸殿;插好,点燃一对又一对的蜡,插好、点燃一柱又一柱的香,跪拜在袱纸垒砌成的纸殿面前;男人伸手敲响铜琴,清脆而又颤抖的琴儿声,伴奏着女人们悠悠哀歌,伴奏着女人们的痛哭嚎啕,男人和孩子们郑重其事的磕三个响头后,跪着的双膝将身体移动到纸殿傍边,拣起放在地上的散钱纸,在蜡烛上点燃,投进袱纸垒砌的纸殿空间。
街道两边檐坎下,一家接一家,两条不间断的香火,把小镇上各条街道,各个巷子,各家各户的哀思情结串连在一起,点点烁烁的映衬着街两边,各家门前悠悠晃动的清油灯和烛光,映衬着街两面相对两排,一堆又一堆熊熊燃烧的火光。火光映照泥泞而又狭窄的街道,映照歪斜破败板壁房,映亮漆黑一团的夜空;映照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长声悠悠唱哀歌的女人们;映照一个个阴沉严肃面孔的男人,还有被哀思伤感笼罩心灵的孩子们,凝视着纸火熊熊燃烧,又敲响家里祭祖拜神才用的琴儿,面对燃烧正旺的纸火又叩三个响头后,孩子们动手烧散纸钱。
散纸钱烧给各种孤魂野鬼,表示活着的人对他们的怜悯,对他们的同情,对他们的哀思。据大人讲,海棠几家大户过去七月半烧袱纸,烧的欠纸(散纸钱)用背兜装,意在善事好事做到阴间去,后人才有宽阔的胸怀,才有宽广的财路;同情、怜悯、尊重他人生命逝去,更是珍惜、爱护自己生命的存在。
吊颈鬼拿钱去!
过河死的鬼拿钱去!
枪打死的鬼拿钱去!
跳岩死的鬼拿钱去!
吃饭撑死了鬼,走路跌死了鬼,抓拿骗吃鬼,偷鸡摸狗鬼,不要脸不要命的鬼拿钱去,拿钱去,拿钱去!
孩子们拖着嗓音喊,震着嗓门儿吼,夜空里,秋风中,街道上,各家各户门前飘洒,飞扬着燃烧的纸钱、飞扬着烧烬的纸灰。
各家门前的纸火与其蜡烛渐渐燃尽,孩子们给孤魂野鬼撒散钱的吼声也渐渐消失,当家的男人朝纸灰堆撒了敬祖先的祭酒,反手朝街上抛倒了给野鬼的水饭,领着孩子们进屋分享祭果,街两边插的香火,家家陈旧破烂木屋里弱不禁风的油灯渐渐息灭,还有一家或者两家女人,甚至七尺汉子的伤心哭嚎声,在漆黑宁静夜空里,时清晰时隐约的荡漾,更增添了高原小镇午夜的凄凉和阴气,更增添了大开鬼门关时候的阴森和恐惧。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明,就有不怕鬼,甚至想看看鬼是啥子样子的大胆孩子,轻手轻脚的起床,从门缝里瞧半天街上的动静后,麻起胆儿溜出屋,抽完自家插的香签,抽别家的,抽了街这面,又抽街那面,跑了这条街又跑那条街,跑遍海棠城抽完香签往家走的时候。女人们才提着扫帚走出屋,扫街道,檐坎上的纸灰及各种垃圾。
扫帚未着地,见面就问,昨晚哭没有?真哭,还是假哭?
大家都哭,我还是哭了,不哭,挨骂还要挨揍!
听见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那么伤心,把我们全家都逗哭了,我男人烧完纸,哭得更凶,开始嗡,嗡嗡的哭,后来伤伤心心的述说,他妈二十几岁守寡,家里一无所有,只有他这个独根根,母子俩住在岩洞里,他妈起早摸黑挖蕨机、摘野菜、拣洋芋养活他。
妈啊妈,没有拣到几个洋芋,就帮别家挖了一大片土地,好心人家给妈端碗饭,妈再饿也不吃一口,留给儿子吃噢;遇到歹毒财主,还放恶狗撵妈啊!
妈啊妈,岩腔里住的时候,儿吃洋芋剥皮摔,妈拣儿丢在地上的洋芋皮充饥,儿今生也忘不了哦,哦,哦,哦哦!
他,妈啊妈的哭述他爸死,他妈带着他住岩腔,到分到街上房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妈的苦难和艰辛,他妈的贞洁和功德。
一个大男人有那么软的心肠,哭得那么伤心,又那么会哭,使人感动传为佳话,大人们选人民代表都提他的名,投他的票。
女人们扫帚着地,这家的女人扫着地说,你家的袱纸烧灰烬了。
那家的女人抬起头答,娃儿鬼龊龊的拿起竹杆儿,撬了撬没有怎么着燃的袱纸,挨他爸爸扇了一耳光,真呕死祖宗先人。
垒袱纸要会垒,不翻搞就火化为灰烬,亡人些才能各自如数收到,后人烧给他们各自的钱。翻搞混淆了,他们取钱时分不清,说不定还要吵嘴打架。
女人们扫着地,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抽香签的孩子们已经凯旋而归,三个两个聚在一起,蹲在扫干净的石板上,清点各自抽的香签数量,有的还立即兴起,一年复一年,从七月半几乎玩到春节,摔香签的游戏。
七月半烧纸的风俗,祭祀祖先,哀悼亡人的隆重气氛,……& ……
中原文化,人们想象的亡人中原盛会,七月半鬼节,不知从远古的哪年开始流传到偏僻的高原小镇,在海棠一年复一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此致敬礼的格式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