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济公活佛为什么停播要度亡灵出爱河

为什么要做佛事(超度亡灵有用吗?)
什么叫做佛事
凡是所做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你能信仰佛所说的成佛方法,依法实行,必将成佛。所谓“佛法无边”,就是广义佛事的方法,例如拜佛、行善止恶、说佛所说的话、行佛所行的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积极地自救,尚要积极地救人。
佛教主张成佛要从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开始,所以先要劝人不杀生、不偷盗、不犯他人妻女、不欺诳、不酗酒,这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相近。进一步要使人超凡入圣,圣人是指解脱了人间种种苦恼的人,例如生与死,老与病等等,这些苦恼解脱以后的境界,便是佛教的目的。
要达到了脱生死苦恼的目的,就要信仰佛所说的方法,照着去实践。看经、诵经、听经便是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方法,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自己来做。但是,对于不懂佛法不会修行的人们,遇父母亲友死亡时,只有请出家人代做佛事,的确也有用处。本文中所讲的“佛事”,大部分便是侧重于这种狭义性佛事的说明。
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
出家人是修持、弘扬佛法的职业修行者、弘法者,他们做的佛事有功于人也有德于己,供给他们生活所需,使其安心地做佛事,你也就间接地有了功德,所以佛说出家的僧尼,是众人的功德福田。本来,出家人的职责,并非专为超度亡灵,要超度的主要对象是活人,但也重视运用临终时的补救法门。
临命终时怎么办
人,生的时候未必可喜,死的时候也未必可哀。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时所做佛事,在临终时最能得力。平时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大者,先去受报。(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3)随念,随着各自的临命终时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佛教主张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应当着重平日的心念,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将所作一切功德,作为往生净土的资粮。
学佛的功夫,主要是靠平时的修行,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供养布施,礼忏诵经,造福社会,破除执著。假如平时没有学习佛法,临命终时,尚有一个补救之道,那就是根据“随念往生”的道理,劝他一心念佛,万念放下,不要贪恋家属亲友和产业财物,不心慌意乱,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已无力出声念,则在心中默念,他的亲属不可在他弥留之际放声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堕的可能。并且大家陪伴念佛,使得临终之人的心念,融于一片虔敬恳切的念佛声中,若能如此,死后可往生净土,若其寿数未尽,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复,福寿增长。
人将命终,或坐或卧,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适为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断气时,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给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恼而影响到死后的去路,命终之后,鼻息虽断,只要尚存一丝暖气,他的神识仍未脱离肉体,故须经过八小时后,才可为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经过二十四小时后。人死之后,若不能超凡入圣,一般说来,便成了亡灵。
亡灵是什么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永远做鬼,佛教不是这样的观念,佛教将凡界众生共分天人、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六类,在此六类之中生来死去生来,称为六道轮回,所以,人死之后,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为鬼,佛教使人超出这六道轮回生死之外的即称为超度。凡夫死后,除了罪大恶极的人,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生天界以外,一般人并不能够立即转生。未转生的亡灵称为“中有身”或名“中阴身”,即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间的一种形万言书,这个中阴身被误称为鬼魂,其实它是一种附着于微少气体而存在的灵质,并不是鬼魂。
中阴身的时间通常是四十九日,在这阶段之中,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亲友为他做佛事有很大的效用。若以亡者生时最心爱的财物,供施佛教,救济贫病,并且称说这是为了某某亡者超生而做的功德,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处。如果过了四十九日,再做佛事,当然还是有用,但那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生的类别了。假如一个人在生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做牛或猪,当他死后的四十九日中,若有亲友为他做佛事,使他在中阴身的阶段听到了出家人诵经,知道了一些佛法的道理,当下悔过,立意向善,他就可能免去做牛做猪而重生为人了;如果当他已经生于牛群猪栏之后,再为他做佛事,那只能改善这头牛或这头猪的生活环境,使之食料富足,乃至免除一刀之苦;或已生人间,便能使他身体健康,亲友爱护,事业顺利;或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能使他莲品升高。
谁该做佛事
一般人认为,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实,这仅说对了一半,因为,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须也要自己来做佛事,与其等到死后由亲友们为你做佛事,何不趁活着的时候,亲自做些佛事呢?佛法的超度对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时不修行,临死抱佛脚,功效虽也可观,但已不及平时有准备的落实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后由亲友请僧尼来代做,功效自然又差两层了。所以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说,若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余的六分功德,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因此,你既来佛寺请出家人做佛事,要对佛教存敬意,如果尚未皈依佛教,应早日皈依,认真理解佛法,如法修行。
做佛事是为超度你的亲友,这一佛事的主动者就是你,佛法讲求诚心,有诚心即有效应,你要深深地相信他们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佛法讲求感应效力,就是至诚心,诚意的深浅,可以决定感应的大小,如人撞钟,重撞声大,轻撞声小。
因此,同样了地做一场佛事,所得的效果,则因诚心的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主张大家亲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于此,如果由他人代做佛事,在受用上差得太多。万一自己未及信佛便亡故了,则以有血统关系的亲人代做最好,所谓母子连心,在生时容易相互感应,亡后也最能引发至诚恳切之心。所以,地藏菩萨在过去很远的劫中,曾经数度为孝女,每次均以至诚心为亡母做佛事。拜佛、供佛、念佛,感得佛或罗汉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如果没有骨肉至亲,那么,与亡者生前有关系的人,要比无关系的人,更容易引发虔诚心,更容易产生感应的效果。
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成佛的方法。佛经的数量和名目很多,最适用和最通行的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诵经是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
佛教徒为何要把某一部经,诵到烂熟之后,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佛教徒当面对佛像,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佛在亲口说法来教我们一样,一次又一次地策励修行,已经犯的过错,赶快改正,尚未犯的过错,决心不犯。这像随身携带镜子,一动一作之后要照镜子,经常反省改进。
第二是将诵经当作佛说法的神圣使命。佛法的主要对象是人,六道轮回之类,也能信受佛法。所以,虽在无人处,只要有人诵经,就有异类来听诵经。若你为你亡故的亲友做佛事诵经,你的诚意初动,亲友的亡灵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会如期前来听经。
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如果仔细的考察凡夫的言语行动,可以说经常都在犯罪造业。凡夫的生死轮回,即是由于所造的“业力”所牵引,如在过去世中不曾造下罪业,现在便不会再做凡夫,如果今生断除了一切罪业,就入圣人的境界。
凡夫是很苦恼的,对于过去生中带来的罪业,无可奈何,对于今生已造的罪业,也无可奈何,从今以后要想不再继续造业,仍是毫无可能。因此,伟大的佛陀以大慈悲心为凡夫众生,说了一个忏悔罪业的法门。前面所说的诵经,是让我们对着佛法的镜子来照,现在所说的忏悔,是教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佛法的水中去洗,拜忏的功用,在于洗刷我们这颗染污着罪垢的心。对佛忏悔,并不是求佛赦罪,而是求佛证明,向佛坦白自己所做的罪业,下定决心,不再故意作恶。对他不起称为忏,对已认错称为悔,佛菩萨希望我们成为伟大慈悲与清净圆满的圣人,我们却仍在自作自受的罪业中打滚,所以要忏悔,我们拜忏的作用,即是洗刷自己的罪业之心,得着清净的解脱之心。
各种忏法仪规,是由许多祖师根据佛经编成的,最盛行的有梁皇宝忏,三味水忏,大悲忏,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千佛忏等。修这些忏法的人,历代以来,均有许多灵验传载,的确可谓“功不唐捐”。拜忏,最好当然是你自己亲自来做,如你自己尚未学会,或者是拜的尚不够多,礼请僧尼来做,或代你亡故的亲友来做,自然也有功德的,其中道理与诵经相同。
放焰口做什么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1)在生之时,做了许多善事,若投为鬼,便成为有福德的多财鬼,城隍及土地等神,即属于此类的鬼神。(2)在生时做的善事不多,若投为鬼,便成为薄福少力的少财鬼,一般所信的鬼,多半就是此类。(3)在生时悭贪吝啬,一毛不拔,专占他人的便宜,若投为鬼,便成无福无力的饿鬼,一般人所说的孤魂野鬼,即有饿鬼。这一类鬼的食量极大,喉管却极细,有了食物也难以入腹,何况由于业报的关系,它们很难见到食物,纵然得到了食物,进口之时,却又变成了臭秽的脓血,所以它们常受饿火焚烧,烈焰从口而出,故名“焰口”,佛陀慈悲,说了好多种神咒,例如净业障真言,变食真言,开咽喉真言等。凡是依法诵持这些真言神咒之时,被召请来的饿鬼们,就可仗佛的神通愿力而饱餐一顿,饱餐之后,再为它们宣扬佛法,劝他们皈依佛法僧三宝,为它们传授三昧耶密戒,永脱鬼道的苦恼,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因此,放焰口对鬼道来说,等于是无限制的放赈,所以又叫做“施食”。如果你的亡者亲友并未随落于饿鬼道中,放焰口就相同于代你们做了放赈济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
人鬼之间的佛事
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在世的人结婚、生产、禳灾、祛病、祝寿、谋职、开张、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都应该做佛事,修功积德,行善致福,做佛事岂仅为了度亡而已?佛法能致现生之福,能致后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贵的世间福果,尤其能致佛智圆满。
民间习俗,以为诵经拜忏,可给鬼魂在阴间当作钱用,又焚烧纸库锡箔及冥票,给鬼魂阴间增加财富,其实佛法没有这种观念,诵经拜忏是为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于鬼道,所以请你不要确定你的亲友死后就成了鬼;应以虔诚心祈祷佛法,加护你的亡亲故友,超生西方极乐世界,至少也该盼望他们生于人间或生于天上才是。所以,奉劝本文的读者,应当自己来做佛事,要明白为何要做佛事,当做什么佛事。
法供养之佛事
佛事有很多种,诵经、拜忏、放焰口(施食)、印经、放生、念佛回向等等皆是。不管做什么佛事,斋生(做佛事的)都应该从始至终,以恳切虔诚心亲自参加才能感应。因为自己不会,所以才请僧尼代做。若自己也会,就在自己家中,(包括亲属)至诚恳切的诵经、念佛、拜忏,然后回向亡人离苦得乐,往生净土,那就更好,因为亲人之间,更能感应道交。佛在《华严经》中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故而一切佛事中,以给众生说法,达到使众生明白佛教的道理,生起学佛的坚定信心,从而身体力行了生脱死得生极乐的功德最大,而末法时代,讲经法师和讲经道场难值难遇,故而印赠经书,把佛言祖语,各大法师的讲经内容,印赠流通,这就是“法供养”,是目前最易行,效果最大的佛事。
故尔,若以印赠经书功德,回向超度亡灵,与念佛、诵经、拜忏同样可以感应,而且效力更大。因为印书超度的对象不仅是亡灵,范围更为宽广,不仅得书之人可以受益,辗转传阅之人皆可受益,不仅当时之人可以受益,而且流传后世,使无数之人皆可闻法受益。
若能将此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福缘,决定临终无障碍,莲品上增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爱河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_百度知道
爱河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提问者采纳
佛学大词典 对“爱河”解释如下:
【爱河】犹言情天欲海。爱欲溺人,故以河喻之。此外,贪爱之心,执着于物而不离,如水浸染于物,故亦以河水譬之。八十华严经卷二十六有‘随生死流,入大爱河’之语。楞严经亦有‘爱河干枯,令汝解脱’之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爱河”解释如下:
【爱河】 (术语)爱欲溺人,譬之为河。又贪爱之心,执着于物而不离,如水浸染于物,故以河水譬之。八十华严二十六曰:‘随生死流,入大爱河。’浴像经曰:‘愿永出爱河登彼岸。’楞严经四曰:‘爱河枯干,令汝解脱。’探玄记十一曰:‘以有爱水所没故,为爱河。’善导之观经疏四曰:‘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嗔憎如火也。’梁武帝文曰:‘登长乐之高山,出爱河之深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佛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钱人都信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