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计算点复测视距差超过规范要重测吗

四等水准测量为何要限制前后视距差_百度知道
四等水准测量为何要限制前后视距差
我有更好的答案
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一些误差,包括水准仪i角误差(视线轴与水平线夹角)、调焦误差、地球弯曲差。i角误差又可称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误差,即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竖直面上投影的夹角;调焦误差,若照准前后尺均调焦,必使i角高度不一致,从而引起读数误差。本质上也是i角误差,只是不同情况导致而成。通常为了避免这点误差就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一等≤0.5m,二等≤1m,三等≤3m,四等≤5m。其他误差不受前后视距影响的,如:精平误差、估读误差、水准尺倾斜误差、水准仪水准尺下沉误差、大气折光误差、日照风力引起的误差、水准尺刻划误差。
采纳率:100%
一级: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0.1米、积累差小于等于0.3米。 二级: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0.2米、积累差小于等于0.5米。 三级: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0.5米、积累差小于等于1.0米。 四级: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1.0米、积累差小于等于1.5米。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水准测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导读: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4.3高程控制测量,4.3.1水准点的复测及加密点测量,根据xxx提交的水准测量资料,必须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复测和加密,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水准复测和加密工作,当水准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施工需求时需加密水准点,以避免施工干扰破坏,二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表4-5水准测量限差要求,表4-6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前后视距测段的前后视距水准仪水 (7)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
Ⅷ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8) 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 (9)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4.3高程控制测量 4.3.1 水准点的复测及加密点测量 根据xxx提交的水准测量资料,必须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复测和加密。我分部采用天宝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水准复测和加密工作。 当水准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施工需求时需加密水准点,加设的水准点一般距线路中线约100米~150米为宜,以避免施工干扰破坏,加密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隧道口应当埋设不少于两个的加密水准点。标石埋设可采用混凝土先行预制、现场埋设或按标石埋设规格及用料数量进行现场浇筑埋设(参照加密CPII控制点埋设示意图)。二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则应缩短视线长度。 4.3.2 水准点的复测及加密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与精度要求 在进行水准点复测以及加密时,应当按照下表中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与精度要求来实施。 表4-5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测测段、路线往返测
附合路线或环检测已测
量 等级 二±4等 高差不符值 线闭合差 平测段高差之差 平原 山区 原 山区
±0.8 ±4 ±6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进行取舍。 (1)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较差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 (2)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3)若1中的重测高差(或2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 (4)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表4-6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前后视距测段的前后视距 水准仪水准尺等级 最低型类型 号 学 读数)
视线高度 差 视距累积差 光学数字水准仪重光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下丝数字 复测量次数
前后视距测段的前后视距 水准仪水准尺等级 最低型类型 号 学 读数) ≥3≤5二等 DS1 因瓦 0 ≤50
表4-7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观 测 方 式 等级 与已知点联附合或环线 测 奇数站:后-前-前-后 二等 往返 往返 偶数站:前-后-后-前
表4-8 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水准测量 等
级 差 偶然中误差M△(mm) 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MW(mm) 附合路线或环线周长的长度(km) 附合路线环线周长 长
视线高度 差 视距累积差 光学数字水准仪重光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下丝数字 复测量次数 ≤2.8≤1.≤1.且0 5 ≥0.55 ≤3.0 ≤6.0 ≥0.3 且≥2次 观测顺序
二等 ≤1 ≤2 ≤400 ≤750 4.3.3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的确认 当水准点复测限差满足下表要求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并形成正式的复测报告报请监理单位批复和建设单位存档。当复测数据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超出限差要求时,应重新测量。当确认设计单位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限差要求时应当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以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 表4-9 高程控制网复测较差限差 二等 6L 精密水准 12L 三等 20L 四等 30L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5.施工放样测量 下辖线路长度20.106km,主要结构物为桥梁、隧道、路基、涵洞。鉴于我分部桥隧所占比例大,桥隧之间路基过渡段短等现实情况各个工区的的施工测量放样工作均按重点工程要求控制。 5.1 路基施工测量 (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①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路堑开挖线、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里程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
②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勾机每换一个位置,当高度达到5米时都要放出该挖方的坡脚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坡度并放样线桩开挖点,测定标高,并进行下一道坡度的开挖。
③路基施工期间每季度至少应复测一次水准点,雨季要间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水准点复核,冬休后,复工前进行一次水准点复核。
④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5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⑤取土坑放样时,应在坑的边缘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土场供应里程桩号及挖掘深度;作为排水用的取土坑,当挖至距坑底0.2~0.3M时,应按设计修整坑底纵坡。
⑥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⑦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2)填方路段
①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米和5米一个桩,并标明填方高度。
②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五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挖方深度。
③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在修整坡面。
- 23 -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专业文献、计划方案、应用文书、外语学习、人文社科、党团工作、资格考试、行业论文以及铁路施工测量方案等内容。本文共8页
相关内容搜索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操作步骤和要点及实例
我的图书馆
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操作步骤和要点及实例
通常我们工地上使用的导线是四等水准导线,对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下:当然有些规范上的要求对视距有些不同,好像有一种规定是视距不大于80m,这里我们取100m,依照老规范。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和DS3级水准仪。这里介绍一下DS3级水准仪的技术参数:即为每一公里水准测量的中误差为±3mm,物镜有效孔径不小于28mm,放大倍数不小于38倍,水准管划分值:20″/2mm,由于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视距不大于100m,所以视线长度一般为30m—50m左右。最为适宜。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另外对四等水准的要求如下:视线高度&0.2m,前后视视距差≤3m, 前后视视距累计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红黑面高差之差≤5mm.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即为黑-黑-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3) 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 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即可以忽略仪器下沉而造成的对数据精度的影响。2、测站数据的计算与检核:这里我们把前后视读数记作以m为单位:后视距 (9)=[(1)—(2)] ×100m前视距 (10)=[(4)—(5)]×l00m对于视距的要求,四等视距S≤100m前、后视距差 (11)=(9)—(10)对于视距差的要求,四等视距差S≤±3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对于视距差累计的要求,按照表中,四等视距差∑S≤±10m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四等水准要求红黑上下丝读数之差误差≤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四等水准要求红黑面尺高差之差≤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15)- (17)÷500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接下来是一个工程实例有一条匝道A匝道,起点处有一个水准高程点BM01,h=227.9终点处有一个水准高程点DO 004,h=228.564.我们从BM 01出发,在中间加密水准导线加转点TP1,TP2,TP3,TP4,TP5附合到DO 004上并附上四等水准测量数据如下:只需填写空表中1-8即可,其余粉红色部分软件自动计算。各地方表格略有差异。这里,我们监理要求说我们不需要每页检核,只需要两个设计提供的高程点之间检核就行了。如果转点数超过一页,则先用一下空表全部把数据整完,辅助计算放到最后一页。空表如下:最后一页需要检核的表格如下:导线平面示意图如下:(欢迎参与右下角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拒绝访问 | www.renren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renren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10c5eca60e43e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