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五层楼的鬼屋里面,女主依莲.霍莱斯要找到这个古屋的秘密,在这游戏里面有一个蒙多一样的鬼,碰到了就必

你现在的位置:&&&&&&50部音乐剧DVD收藏指南
50部音乐剧DVD收藏指南
音乐剧其实对我们并不陌生,早在《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猫》这几部音乐剧巔峰之作登陆中国之前,很多观众十分喜爱的电影《音乐之声》、《绿野仙踪》、《国王与我》都是脍炙人口的音乐剧作品。每天,全世界各地都有几十部音乐剧在舞台上上映,不少经典剧目一演就是数千场,对于暂时没有条件亲临海外目睹盛事的中国观众来说,不妨先从DVD上领略一番这些剧目的风采。 先让笔者介绍一下音乐剧创作中的几位重量级人物: 卡麦隆·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英国乃至世界音乐剧届头号制作人,当代音乐剧四大名剧《悲惨世界》、《猫》、《西贡小姐》、《歌剧幽灵》全部由他领衔制作,难怪有人评论说“在近百年的人类音乐剧历史上,其业绩和成就以及对这个艺术门类的发展能够发生如此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制作人,除了麦金托什,再无第二”。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作曲家,世界音乐剧创作的殿堂级人物,他创作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回忆》(Memory)、《爱改变一切》(Love changes everything)都出自他谱曲的音乐剧。
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 Michel Schonberg),匈裔法国作曲家,与麦金托什和韦伯并称英国音乐剧的“三驾马车”,他并不是一个多产的作曲家,但他在《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中所显示的艺术成就,足以令他流名音乐剧史。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美国作曲家)和奥斯卡·哈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美国作词家),简称R和H组合,其代表作有《音乐之声》、《国王与我》、《南太平洋》、《俄克拉荷马》等,他们的作品是百老汇音乐剧的经典。
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百老汇词曲全才,他二十几岁时就成为伯恩斯坦音乐剧《西区故事》的主创人员,好莱坞著名音乐剧《吉普赛》、《歌舞团》、《乔治花园的星期天》中的美妙歌曲均出自他的笔下。 当然,音乐剧的高手尚不止这些,但对于刚刚涉猎音乐剧DVD收集的读者来说,只要认准这几个“品牌”,就基本能够识别音乐剧中大多数最值得拥有的作品。音乐剧发烧友也许会质疑笔者为何不把《俄克拉荷马》(Oklahoma)、《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等这些经典放入名单,的确,对于他们,50部难免以偏盖全,但作为一篇针对普通音乐剧爱好者的DVD收藏指南,笔者无意将所有的经典全部罗列出来,让我们留一些遗憾和悬念,并一起企盼《歌剧幽灵》、《西贡小姐》、《日落大道》这些还没有DVD出版计划的精品能够有朝一日成为我们的收藏吧。
1、《剧匠魅影》
又译“麦金托什的音乐剧世界”,Hey, Mr. Producer! The Musical World of Cameron Mackintosh,1998年
《剧匠魅影》不但是一部音乐剧迷不可不看的DVD,而且可说是音乐剧入门的必读教材。这是一场在英国伦敦Lyceum剧院举行向著名音乐制作人麦金托什致意的美仑美奂的音乐盛会,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爱丁堡公爵也坐到了观众席上。演出曲目包括几乎所有麦金托什参与制作的音乐剧佳作片段,如《悲惨世界》、《奥利弗》、《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等;演出阵容更是极尽奢华,其中有: 英籍好莱坞音乐剧天后朱丽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她是百老汇最有天赋的歌唱演员之一,曾在电影《音乐之声》中扮演家庭教师玛丽亚,并因此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第一次是凭借在音乐剧影片《玛丽波平丝》中的表演摘得后冠);
美丽的“西贡小姐”李萨隆加(Lea Salonga),Salonga是西方音乐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有着东方血统的大明星(费翔尽管也很出色,但成就和她无法相提并论),80年代末期被麦金托什相中出演新剧《西贡小姐》,从此名扬天下,我们可以从迪斯尼动画片《阿拉丁》和《木兰》中领略她那美妙的歌喉;
男明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纳森普来斯(Jonathan Pryce),他既是舞台剧《西贡小姐》中的那个工程师(获美国戏剧东尼奖),也是韦伯音乐剧电影《贝隆夫人》中的贝隆(获坎城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就卓著;
此外还有伯纳德彼得丝(Bernadette Peters,韦伯音乐剧《歌与舞》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寇姆韦尔金森(Colm Wilkinson,其扮演《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一角,无人能出其右)、朱迪邓区(Judi Dench,英国国宝级演员,007系列影片M的扮演者,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麦克波尔(Michael Ball,音乐剧偶像级巨星,获得过最受欢迎音乐剧男主角奖)。
很特别的一段插曲是韦伯和桑德海姆一起弹琴唱歌,他们用《歌剧魅影》中的曲调和麦金托什开玩笑,展示了几位大师轻松幽默的一面。
2、《韦伯50岁生日庆祝演唱会》
Andrew Lloyd Webber -- The Royal Albert Hall Celebration,1998年
如果说有一部DVD能够和《剧匠魅影》媲美的话,那一定是这部《韦伯50岁生日庆祝演唱会》。1998年,划时代的音乐剧天才韦伯刚满50周岁,任何一位音乐工作者如果能在50周岁前写出一部像《歌剧鬽影》、《猫》这样的作品,那他足以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尊崇,而韦伯所取得的成就恐怕只有用“空前绝后”四个字才能形容,这四个字用来形容这场音乐会也丝毫不显得夸张。且不论乐队、灯光、舞蹈的美仑美奂,单看演出阵容就知道,如果不是韦伯的巨大声望,谁能够让这么多的超级巨星济济一堂?大家在观看DVD时不妨留意以下几个演员:
在《剧匠魅影》也曾现身的麦克波尔是音乐剧迷的超级偶像,他在《潘赞斯的海盗》(Pirates of Penzance)、《悲惨世界》、《歌剧幽灵》、《爱情的方方面面》(Aspects of Love)等音乐剧中长期担任主角。1992年波尔代表英国的参加《欧洲之歌》(Song For Europe)演唱会和欧洲电视演唱大赛,随后出版的首张个人专辑《麦克波尔》曾是歌曲排行版的冠军。波尔外型潇洒沉稳,音域宽广,演唱技巧圆熟,感情充沛,对各种风格歌曲的驾驭能力极强,是当今音乐剧舞台的领军人物之一。
莎拉布莱特曼(Sarah Brightman),人称“歌剧红伶”,她的人声天碟《月光女神》是许多发烧友试机CD。布莱特曼是韦伯的第二任妻子,98年时他们已经离异,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布莱特曼在韦伯许多音乐剧中出任过女主角,如果说“妻凭夫贵”,好像也不是空穴来风。当然,她的艺术造诣深受各界肯定,其嗓音甜美亮丽,演唱风格多变,是公认的能够跨越古典和流行两界的歌唱天后之一。
在演唱会中演绎The Heart Is Slow To Learn 的是当代第一抒情女高音柯里卡纳娃( Kiri Te Kanawa)。卡纳娃是英国牛津大学音乐学名誉博士,和韦伯一样,她也因为突出的艺术成就获得英国皇家爵士称号。她的音色清亮淳美,情感丰沛,充盈着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她是一位集古典、流行、电影、音乐会于一身的国际乐坛全能女高音歌唱家。
在《贝隆夫人》中有上佳表现的安东尼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也出现在舞台上。班德拉斯用歌声向大家证明,他不仅是一个电影明星,而且是一个不错的音乐剧演员,只是他和布莱特曼表演二重唱的时候,高音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可以期待,只要找到适合他的歌路,班德拉斯完全能够在音乐剧舞台上更进一步。
托尼奖、艾美奖、奥斯卡奖的常客格伦克罗斯(Glenn Close)演唱了Once Upon A Time和With One Look 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两首歌,她是既是一位杰出的抒情女高音,也是一位演技出众的表演艺术家,观众很难把歌唱舞台上的克罗斯和《101斑点狗》里那个邪恶的克鲁拉太太联系起来。
依莲佩姬(Elaine Page)更是不能不提,在30年辉煌的演艺生涯中她塑造了无数舞台音乐剧的经典角色,其中包括《贝隆夫人》中的贝隆夫人,《国王与我》中的女教师,当然,最著名的要数《猫》中的Grizabella,主题歌《回忆》一曲风行,佩姬功不可没,她在《剧匠魅影》中演唱的也是这首曲目。
毋庸置疑,这是上个世纪最辉煌的生日晚会,值得你一看再看。在这张将韦伯作品一网打尽的演唱会上,我们可以见到韦伯本人,大师其貌不扬,好像也不太善于言辞,但这丝毫不影响音乐剧迷对他由衷的尊敬。如果说看完这张DVD有什么副作用的话,那就是也许你会对以下这张《韦伯作品北京演唱会》大倒胃口。
3、《韦伯作品北京演唱会》
这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演唱会是韦伯在2001年亲自策划的,旨在将他的音乐剧王国扩展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该演唱会的实况录像。演员阵容中除了有依莲佩姬外,还有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费翔(Kris Phillips)和林忆莲。演出曲目和三年前《韦伯50周年演唱会》大同小异,只是多了几首韦伯新作《美丽游戏》中的插曲。说实话,如果仅是一展韦伯作品全貌的话,这张DVD还算是不辱使命,但如果你“不幸”看过《韦伯50周年演唱会》,很难想象你对演员们的表现能够满意。除了费祥的演唱刚刚及格以外,依莲佩姬似乎不在她的最佳状态,林忆莲不能说不卖力,但是声音放不开,找不到唱音乐剧的感觉,使得笔者不止一次地怀疑这位拘谨的演员是不是那个如日中天的实力派歌手,其实,她的失误在于使用了她不太熟悉的百老汇唱法,如果她能以流行唱法来演绎韦伯作品,说不定倒别有风味。还有费祥和依莲佩姬表演的二重唱,曲目表现的是情侣间的细腻感情,但由于双方年龄反差太大,叫人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不过,如果没有佩姬女士和费先生在那里压阵,这场演唱会恐怕要改名为“业余演员表演非凡之作晚会”了。
曲目:Superstar Overture, Jesus Christ Superstar,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Any Dream Will Do, Evita Suite, Buenos Aires, And the Money Kept Rolling In,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The Heart Is Slow to Learn, Beautiful Game Overture, Let Us Love in Peace, Gethsemane (I Only Want to Say), Take That Look Off Your Face, The Jellicle Ball, Macavity the Mystery Cat, Memory, Aspects of Aspects, Love Changes Everything, Whistle Down the Wind, Pie Jesu, Phantom Overture,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Journey,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All I Ask of You, Masquerade, The Music of the Night, Car Chase, Sunset Boulevard, The Perfect Year, 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 No Matter What, Ni Yong You Wo De Wai Lai (Friends for Life)。
Cats,1998年《猫》韦伯根据 T.S.艾略特(T. S. Eliot)的诗集改编的音乐剧,1981年伦敦首演,至今仍在伦敦西区上演,截至1997年上半年,其票房收入已达16亿美元,其中的名曲《记忆》(Memory)曾被录制过六百余次,在全世界广为流传。1997年末,韦伯召集了全世界最精华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录制了《猫》的全剧,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DVD版本。《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各式各样的猫们为了被选中到九重天重生,用歌舞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魅力。坦率地说,尽管《猫》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笔者倒觉得这出剧目未必十分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首先它取材于一个童话故事,本身并不具备先天的卖座条件;其次,除了《记忆》外,其他曲目的旋律并不能让东方观众听过一遍之后即能吟唱(当然,《记忆》的演唱难度也非普通歌手可以驾驭);第三,《猫》的歌词主要根据在西方家喻户晓的诗人艾略特的作品改编,中国观众没有这方面的文化背景,乍看中文字幕还有些让人不知所云,更遑论去听懂原文歌词了。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只给这部五星级的非凡之作以四星的推荐度。但对于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任何无伤大雅的溺爱和不懂装懂都是可以原谅的。
5、《约瑟夫和他的梦幻彩衣》
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1999年由韦伯亲自监制的音乐剧DVD作品目前只有三部,它们分别是《猫》、稍后我们要介绍的《万世巨星》和这部《约瑟夫和他的梦幻彩衣》。该剧是韦伯的处女作,1968年起在伦敦上演,当时韦伯仅仅20岁。正是这部戏开始了韦伯的音乐剧传奇。约瑟夫的故事完全取材于《圣经创世纪》,讲述受父亲特别宠爱的约瑟夫被他十一个兄弟嫉妒、出卖到埃及,最终衣锦还乡,手足交好的故事。饰演男主角约瑟夫的是70年代青春偶像唐尼奥斯门(Donny Osmond),奥斯门原先是摇滚歌手,在事业举步维艰之时加入韦伯王国而重获新生(他在《韦伯50周年音乐会》中也曾出场)。他在该剧中演唱的《无路可走》(Close Every Door to Me)逼真地刻画了约瑟夫被陷害后的心情,十分苍凉感人。该剧布景豪华,歌舞场面目不暇接,音乐元素十分丰富,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剧目。
金曲提示:《无路可走》、《约瑟夫,走吧!》(Go, Go, Go Joseph)、《美梦会成真》(Any Dream Will Do)。
6、《万世巨星》
Jesus Christ Superstar,2001年&这部音乐剧DVD取材于耶稣的生平事迹,韦伯创新地将严肃的宗教故事和前卫的摇滚音乐联系起来,是一部艺术表现非常大胆、思想性也极为深刻的作品。如果说《约瑟夫与神奇彩衣》是对圣经故事的图解,那么《万世巨星》从表面上看简直就是对传统的颠覆与反动:上帝的儿子耶稣不再时刻带着圣哲的光环,他有软弱,有动摇,更多的人性代替了神性;犹大卖主也不是出自贪婪,而是出自上帝安排的命运,自杀后的犹大穿着白袍带领一个天使唱诗班向耶稣提出几个哲学问题,耶稣竟然也不知道答案。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这样的情节安排和电影《耶稣基督的最后诱惑》的相似之处,与后者一样,该剧刚一推出,便遭到了正统宗教人士的强烈抗议,这反而增加了它的知名度,其插曲《我不知如何爱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万世巨星》长时间徘徊在各大唱片排行榜上。笔者感觉此剧的本意和《耶稣基督的最后诱惑》一样,并不在于离经叛道,而是通过曲折的形式表现殉道者对神的服从,因为在该剧的最后,耶稣依照神的安排为人类的罪舍身又复活,并在原谅了他的敌人后升天而去。如果你对基督教有较深了解的话,相信该剧还是能够给你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当然,撇开背景不谈,即便单单作为一出摇滚音乐剧来欣赏,这盘DVD也是不容错过的。该剧的另一个版本是1973年由环球影片公司出品的同名电影。
金曲提示:《我不知如何爱他》,《万世巨星》,《一切无恙》(Everything's All right)。
7、《贝隆夫人》
Evita, 1996 年
Evita是阿根廷前总统贝隆的夫人,她出生贫寒,做过舞女和影视演员,她靠姿色和手腕成为贝隆夫人后,为阿根廷的社会、劳工、医疗等方面均作出过卓越的贡献,逝世时年仅33岁。贝隆夫人的传奇经历一向是剧作家非常感兴趣的题材,1976年,韦伯首先推出了由朱丽叶·科文顿(Julie Covington)演唱的单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随着这首歌的轰动,由寇姆韦尔金森加盟的唱片随即发行,而且不出意料地广受欢迎。1978年,在万千音乐剧迷的企盼下,《贝隆夫人》在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正式上演,创下了连演八年的惊人纪录。次年9月,它又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拉开了英国音乐剧攻陷百老汇的序幕。
这里介绍的DVD是1996年由麦当娜、班德拉斯和普莱斯主演的电影版本,其中移植了舞台剧的所有歌曲。正如《万世巨星》被宗教人士认为贬低耶稣一样,这部电影由于描写了贝隆夫人早年的风尘生涯,在开拍时就遭到了阿根廷群众的抗议和抵制,再加上导演挑选以性感出位的表演而闻名的歌星麦当娜来出演阿根廷的国母,更是屡遭非议。后来的事实证明,麦当娜的演出风格无损于她对角色的精当把握,也不会遏制她的艺术天分和敬业精神,尽管韦伯为适应麦当娜的音域特地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降了几度,但她的演绎自然贴切,歌声真切感人,不但在拍摄时感动了全体摄制组,还使了整个阿根廷完全接受了麦当娜扮演的这个角色,为这种名曲增添了新的光彩。麦当娜因此获得当年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实非侥幸。对于这样一部唱做俱佳的DVD,音乐剧迷实在没有不收的理由。
金曲提示:《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你应该爱我》(You Must Love Me,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马戏团》(Oh What a Circus),《展翅高飞》(High Flying, Adored)。
8、《世界音乐剧天王& 韦伯》
The Premiere Collection Encore Andrew Lloyd Webber, 1999 年这张DVD包括14首以MTV方式演绎的韦伯音乐剧名曲,喜欢《歌剧魅影》的观众但又没有到过现场的观众可以一睹其中三首代表曲目的风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The Music Of Night和All I Ask Of You。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布莱特曼比较年轻时的模样,还能见识到无人可及的“魅影”扮演者――麦克克劳弗(Michael Crawford)。我的感觉中,即使没有布莱特曼,也许还有张莱特曼、李莱特曼可以胜任她出演的角色,但克劳弗好像已经“魅为观止”,无可替代了。
片中绝大多数歌曲MTV都由韦伯的真有用公司提供版权,布莱特曼是这张专辑的绝对主角,百分之六十的曲目都由她独唱或参与演唱。碟片画质一般,但每一首歌曲确实都非常动听,毕竟是韦伯作品的精选嘛。其中的男歌星还包括Michael Ball,Jason Donovan。第6首《一生的朋友》(Friend for Life)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歌,由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和布莱特曼共同演唱。
9、《悲惨世界10周年演唱会》
Les Miserables- The Dream Cast on Concert, 1998年《悲惨世界》的剧情也许已经不需要笔者介绍了,它的音乐剧版本是由勋伯格创作的,1980年在巴黎首演时是法文版,并未引起轰动。著名制作人麦金托什慧眼识珠,力邀勋伯格将它改为英文版,1985年在伦敦Barbican剧院首演后开创了麦金托什王国的另一个奇迹,其票房收入早在五年前就达到了12亿美元。这张DVD的内容是1995年在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的该剧十周年纪念演唱会实况。
既然在标题中称之Dream Cast,可以想见演唱会演员阵容之强大。其中有当年伦敦首演的原班主角寇姆韦尔金森(Colm Wilkinson,饰让阿冉)、艾伦阿姆斯壮(Alun Armstrong,饰酒店老板泰那迪)、麦克波尔(Michael Ball,饰马里尤斯),来自百老汇剧组的有Judy Kuhn (饰Cosette), 李萨隆佳(Lea Salonga,饰Eponine)和 Michael Maguire (饰Enjolras),以及后来在伦敦剧组饰演Fantine的Ruthie Henshall和来自澳大利亚的Philip Quast (饰Javert)。包括伦敦皇家爱乐管弦乐团在内,演出人员达到创纪录的二百五十人。在演出的最后,来自17个国家的让阿冉共同登台,用自己的语言演唱那首《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声》,令演唱会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整台演出气势磅礴,惊天动地,拥有较好音响器材的读者可以切到此碟的DTS音轨领略一下那迫人的现场气氛。
金曲提示:《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酒店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爱意无限》(A Heart Full of Love)、《形单影只》(On My Own)。
10、《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1998 年《巴黎圣母院》是另一部改编自法国名著的同名音乐剧,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四大名剧的光芒下仍然能够获得世界声誉的非英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运作方式与《贝隆夫人》极为相似,作词高手吕克普拉蒙东(Luc Plamondon) 著名作曲家李查德科强特(Richard Cocciante)先是推出该剧的唱片版本,在唱片得到各种奖项和观众的充分肯定后,再组建剧团正式上演舞台剧。
《巴》剧在基本音乐剧框架中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巧妙地将美声唱法和摇滚乐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果你不熟悉法语和法语音乐剧,那你可能既不会知道饰演格林果的加拿大歌手Bruno Pelletier,也听不懂任何一句歌词,但绝对没有关系,动人的旋律一定会让你百听不厌;伴舞的演员中有声名显赫的YAMAKASI七人组合(卢贝松电影《企业战士》的联合主演),舞者在看似简单的布景下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观众展示了戏剧冲突;强烈的音响效果和精心设计灯光布景相配合,更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身心震撼。 如果有人不同意“法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的观点,就请他欣赏了这张DVD后再发表意见吧。
金曲提示:《君似骄阳》(Beau comme Le Soleil)、《月亮》(Lune)、《美丽佳人》(Belle)、《跳吧,艾思米拉妲》(Danse Mon Esmeralda)、《腓比斯》(Phoebus)。
11、《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年《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 R和H组合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讲述家庭教师玛丽亚和特拉普一家的故事。这部电影早在八十年代就被翻译成中文在电视台反复播放,因此它在国内的影响比其他的音乐剧都要大。说实话,因为它播放的次数实在太多,也因为它的篇幅有些长,除了能哼几句《雪绒花》和《多来米》,小时候好像从来没有把这部影片完整地看一遍。如今从音乐剧的角度并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去审视它,倒是越看越有味道。这部DVD是经福克斯公司修复的五星收藏版本,出色的画质和音响效果都会让人忘记这是一部1965年拍摄的电影。对于如此经典的作品,笔者要说的就是两个字:收吧。
金曲提示:《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我心爱的东西》(My Favorate Things)、《多来米》(Do Re Mi)、《雪绒花》(Edelwiss)、《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
12、《屋顶上的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年这部电影曾获四十四届奥斯卡奖8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摄影、最佳音响和最佳原著音乐3项大奖,其同名舞台剧在百老汇连演三千余场,是《音乐之声》演出场次的两倍。影片以二十世纪初的乌克兰乡村为背景,讲述犹太裔农夫特维一家的故事。特维的三个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选择夫婿的问题上,特维和她们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在冲突发展过程中,适逢沙皇驱逐犹太人的事件发生,最终他们被迫离开了长年居住的犹太人村庄。
影片并没有用沉重的笔墨来描绘犹太民族的悲剧命运,相反,特维那种打骨子里透出来的幽默感时常让观众会心一笑。驾驭这种“笑中带泪”的风格是非常需要艺术功力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屋》片与贝托贝里尼的《美丽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片中主角特维的表演被托普(Topol,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拿捏得极其准确到位,他一方面正直善良,传统保守,有深刻的宗教感情和民族尊严,另一方面他乐天幽默,善于变通,充满了对年轻一代的包容和理解。在音乐剧作品历史上,《屋》片是独一无二的,它所达到的艺术和思想高度长时间内无人能与匹敌。
片中音乐由百老汇作曲家杰瑞鲍克(Jerry Bock)创作,融合了大量的犹太和俄罗斯音乐元素,舞蹈设计则由百老汇首屈一指的舞蹈宗师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1982年他曾带领其舞蹈团访华)担任,加上小提琴天才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的演绎,使得这部DVD理所当然地成为音乐剧迷的必看剧目之一。
金曲提示:《日出日落》(Sunrise Sunset)、《如果我是个阔佬》(If I Were a rich Man)、《奇中之奇》(Miracle of Miracles)、《传统》(Tradition)、《媒人》(Matchmaker)。
13、《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1961 年此片是音乐剧史上另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由20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大师之一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作曲的,桑德海姆作词,罗宾斯编舞。故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只不过在剧中主人公的名字变成了托尼和玛丽亚,他们分别来自纽约西区贫民窟两个势不两立的帮派,虽然深深相爱,却最终双双死于帮派间的仇恨中。影片多数场景都是从纽约街头实拍的,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充分融合了芭蕾舞、拉丁舞、爵士舞和现代舞的元素,遒劲有力,活力四射,完全调动了舞蹈的戏剧性功能,片中的不少插曲至今仍是许多歌唱家专辑或演唱会的保留曲目,如《玛丽亚》、《今夜》、《我感觉真好》等。 该片的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是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院长,《公民凯恩》和《音乐之声》就是他另外两部代表作。《西》片是第三十四届奥斯卡奖评选的大赢家,夺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摄影在内的十个奖项。
金曲提示:《玛丽亚》(Maria)、《今夜》(Tonight)、《美国》(America)、《我感觉真好》(I Feel Pretty)。
14、《国王与我》
The King and I, 1956 年欧美小说时常可以找到男主人(富裕但脾气有点古怪)和家庭女教师(善良但有性格)的情感故事,如《简爱》,如《音乐之声》,如这一部《国王与我》。该片的改编自玛格里特·蓝登(Margaret Landon)的小说《安娜与泰国国王》,讲述十九世纪的英国单身女性安娜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泰国,担任泰国王十几个孩子的家庭教师,这期间她和国王由冲突到和解,到彼此发生好感,但最后国王因病早逝,安娜怅然若失。周润发和朱迪福斯特在九十年代联袂主演的那部《安娜与国王》也是取材于此,但那走的是文艺片路线,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这里介绍的DVD是1956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版本,由光头明星尤伯连那(Yul Brynner)饰演国王的角色,他因此片获第二十九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R和H组合的全心投入,确保了影片的音乐质量;罗宾斯的编舞再一次焕发出神奇的魔力,剧中那段国王孩子们向宾客们表演小歌舞剧《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场景可圈可点,读者在观赏时可以特别留意。
金曲提示:《吹出快乐的曲调》(I whistle a happy tune)、《开始了解你》(Getting to know you)、《我心梦想》(I have dreamed)、《我们来跳舞》(Shall we dance?)。
15、《奥立佛》
Oliver, 1968 年这部影片取材于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Oliver Twister),自小说问世以来,已不下数十次搬上银幕,而这个获第四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版本是唯一的音乐剧故事片,它也是20世纪唯一一部完全由英国人编剧、导演、主演,并获得奥斯卡大奖肯定的音乐剧电影。影片完全移植于大获成功的同名舞台音乐剧,原剧中许多精彩的歌舞场面借助电影特有的优势,表现得更加赏心悦目。
饰演奥利弗的小演员马克李斯特(Mark Lester)是从数百名候选人中选拔出来的,那是才十岁。他天性聪颖,能歌善舞,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真无邪的气质,完美地诠释了奥立佛始终未被犯罪污染的童真形象。罗蒙迪(Ron Moody,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饰演天良未泯的贼王法金,世故但不失自嘲风趣,邪恶中透着几分可爱,为这部内涵凝重的名著改编作品平添了几丝生趣。这个世界除了十恶不赦不可救赎的恶棍,大多数反面人物都不是怪物,他们有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也有温情和一定的道德底线,只是环境和负面的影响让他们积重难返。我不敢想象如果可爱的Oliver继续在贼堆里成长下去会是什么样子,他会成为另一个法金吗?
金曲提示:《爱在何处》(Where Is Love)、《美妙的食物》(Food, Glorious Food)、《奥利弗》(Oliver)、《我会为你做一切》(I'll Do anything)。
16、《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 Oz, 1939 年1939年,《绿野仙踪》差一点击败《乱世佳人》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尽管它仅仅是一部童话歌舞片。即使是在六十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它仍是公认的最佳儿童影片。影片讲述农家女多罗西误入迷幻仙境,为了寻找归家的路,她在铁皮人、稻草人和懦弱狮子陪伴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回到了简陋但却温暖的家里。全片极富想像力和活力,随处都是神奇有趣的童话角色和欢快的歌舞场面(不知道《千与千寻》的情节安排是否从中获得过灵感?),是一部老少咸宜的轻松作品。由该片主演著名童星朱蒂·迦伦(Judy Garland)演唱的主题歌《跨越彩虹》曾获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这部影片从特技或是音效上都无法和现在的电影媲美,但它温情、真实、感人,我想这也是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必须具备的特质,不信,你可以安排多罗西杀入魔境,再弄上一大堆逼真的3D人物助阵,并辅以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身临其境的AC3-DTS-THX全效声场,保管除了吓了几跳外,什么感觉也没有。
金曲提示:《跨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如果我有大脑》(If I Only Had A Brain)、《叮咚,女巫死啰!》(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
17、《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年《窈窕淑女》的故事取材于英国作家萧伯纳(Bernard Shaw)的作品《皮革马里翁》(PYGMALION),讲述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如何将一个满是乡下口音的卖花女依利沙在短期内训练成为一个操着贵族口音、出没于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本片中饰演卖花女的是银幕上永远的淑女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她典雅清纯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致于当你看到剧中的她操着一口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在菜市场中翻捡滚爬时,一方面会佩服她的演技,一方面也会有些于心不忍,甚至觉得她多少缺少一些粗俗世故的村姑风格。
本片从演员的配合、舞蹈的展示到布景、服装的设计无不具备一流的水准,在第三十七届奥斯卡奖评选中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彩色片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改编音乐八项大奖。不过奥黛丽赫本竟然连最佳女主角提名都没有,着实令她的许多影迷愤愤不平。
金曲提示:《岂不妙哉》(Wouldn't it Be Lovely)、《我能整夜跳舞》(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我熟悉了她的脸庞》(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把我准时带到教堂》(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靠的是一丁点的运气》(With a Little Bit of Luck)。
18、《雨中曲》
Singin' In The Rain, 1952 年笔者很为这部影片的其他演员鸣不平,因为他们的无论有多么好的表现,都让主演金凯利(Gene Kelly,好莱坞舞王)在影片结束前的个人表演――《雨中曲》的光芒给盖过了。在这一段精彩的歌舞中,没有任何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没有雨点滴到你头上般的音响效果,但它却是音乐歌舞片历史上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金凯利每一次的举手投足都是那么地自然流畅,浑然天成,一点看不出表演的痕迹,组成画面的风、雨、人、歌、舞各种元素,仿佛都经过造物主的妙手点化,彼此配合得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当你独自走在风雨中,偶尔感到孤单落寞的时候,不妨哼唱几句《雨中曲》,也许你也会有一种扔掉雨伞,欢跃蹦跳的冲动。
对碟片技术指标比较挑剔的朋友也许会对这部1952年影片的画质有些担心,不过这张以2002年最新数码技术修复的DVD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米高美公司高超的影片修复水准,完全看不到老影片画面里常见的那种斑驳和胶片感,喜欢花絮的观众还可以在《雨中曲》DVD特别版的第二张碟片中看到一段35分钟由影片主演之一Debbie Reynolds主持的纪录片。
金曲提示:《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摩西以为》(Moses Supposes)、《让他们笑》(Make 'Em laugh)、《早安》(Good Morning)。
19、《变身怪医》
Jekyll & Hyde这又是一部改编自名著的音乐剧。原著《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 Mr. Hyde)出自与狄更斯同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史帝文生的笔下,讲述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杰克医生喝了一种试验用的药剂,在晚上化身成邪恶的海德先生四处作恶,他终日徘徊在善恶之间,其内心属灵的内疚和犯罪的快感不断冲突,令他饱受折磨。这种貌似荒诞无稽的故事其实蕴含了最深刻的人性命题:人,到底是是简简单单黑白分明一成不变的非善即恶,还是既善亦恶,时善时恶?“变身怪医”也是文学领域中众人皆知的艺术形象。
这部音乐剧最初是1990年在美国休士顿公演的,甫一推出便获巨大成功,曾在35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并于1997年4月登陆百老汇Plymouth剧院。此剧的荣誉除了四项东尼奖提名外,还有其主演罗伯特古齐奥尼(Robert Cuccioli)所获得的最佳戏剧男演员奖,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本剧的当家女主演林达伊德(Linda Eder)获得的戏剧世界百老汇首演大奖。伊德是百老汇的当家花旦,在国内音响发烧友中的口碑极佳,她和“让阿冉”韦尔金森一起录制的音乐剧CD《变身怪医》是又一张广受推崇的人声试机天碟。
不过,这些著名的演员均没有出现在这张DVD里,它的主演是美国电视剧《海滩游侠》的主角大卫哈斯霍夫,凭心而论,哈斯霍夫的工作态度很认真,表演也非常卖力,尤其是末尾那首反映杰克医生内心善恶交战的歌曲,需要演员瞬间变换表情和声音,哈斯霍夫的表现可圈可点。然而,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不就能保证顶级的演唱水准,如果你听过韦尔金森的录音,又不是哈斯霍夫的铁杆影迷的话,十有八九会对我们“游侠”的嗓音有些失望。
金曲提示:《就在此刻》(This is the Moment)、《象你一样》(Someone Like You)、《曾经有梦》(Once Upon a Dream)、《在他眼里》(In His Eyes)。
20、《红磨坊》
Moulin Rouge, 2001 年本片是被美国《娱乐周刊》力荐的2001年十部必看影片之一,由澳大利亚的世界级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执导,同年底作为中影大片被引入国内市场,只是名字被令人不解地翻译为《梦断花都》(也许和某种游戏一样,带上一个‘花’就更加值钱。)。关于影片的女主角――奥斯卡影后妮亚基曼(Nicole Kidman)的种种传闻,以及该片的情节至今仍可见诸于各大媒体,笔者不再赘述,只是提示看过或没有看过本片的读者除了按照媒体的引导去注意一下性感撩人的康康舞外,还可以从音乐剧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下本片。笔者第一次观看这部DVD时,开场听到那首听出老茧的《音乐之声》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还以为店家给错了碟片,看了一阵才发现“老歌新用”正是《红磨坊》的特色之一,二十世纪的许多经典流行乐,象Bee Gees、麦当娜等人的歌曲被鲁赫曼信手拈来,不但不显得突兀,反而让人觉得是为影片度身定制的。影片的原创歌曲也是异彩纷呈,插曲Come What May获世界电影原声带评选最佳电影歌曲奖,由当代青春偶像克莉丝汀阿奎莱拉(Christina Aguilera)演唱的《果酱女郎》获2002年格莱美大奖,鲁赫曼登峰造极的MTV拍摄技巧更赋予影片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总之,这会是一部令音乐剧迷神驰目夺的经典大片。“红磨坊”至今仍是巴黎的一处娱乐场所,演出内容也仍是那种以长裙和高踢腿为特征的康康舞。如果你要寻访它,请记住它的读音类似于汉语“木兰护菊”,而不是按照英文规则读成“眸伶柔剧”。
金曲提示:《果酱女郎》(Lady Marmalade)、《无论如何》(Come What May)、《钻石狗》(Diamond Dogs)、《夜的节奏》(Rhythm of the Night)。
21、《你好,多莉!》
Hello, Dolly! 1969 年要是哪个乐迷不知道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的名字,那一定和搞克隆的不知道多莉羊那样让人不可思议。史翠珊是美国歌坛的常青树,曾获得8次格莱美奖的肯定,笔者在不知道音乐剧为何物的大学时代,总是把歌曲《回忆》和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由她演绎的不少韦伯音乐剧作品都比原唱更加著名。本片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舞台剧。原剧自1964年开演于圣詹姆斯剧院后,一发不可收,连演2844场,这个记录直到后来才被《屋顶上的提琴手》打破。
当然,在这部1969年由舞王金凯利导演的喜剧影片里,多莉和牛羊无关,她是史翠珊饰演的一位中年寡妇,职业是红娘。多莉善良精明,干练泼辣,一心一意想着为富商Horace Vandergelder介绍对象,好拿一笔中介费,结果却阴错阳差地成了Vandergelder太太。片中的歌舞场面自然流畅,对白幽默,服饰华丽,场面谐趣,给观众带来了十分轻松愉快的享受。片中的男配角――学徒Cornelius Hackl就是由“魅影”Michael Crawford饰演的,但那个时候他还太年轻,谈不上什么票房号召力。另外,这部影片的拍摄费用达到了创纪录的2400万美元,公映时的票房怎么都不够收回成本。
金曲提示:《交给我吧》(Just Leave Everything To Me)、《爱就是爱》(Love Is Only Love)、《游行队伍经过前》(Before the Parade Passes By)、《我们拥有优雅》(We've Got Elegance)。
22、《野姑娘杰恩》
Calamity Jane , 1953 年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西部小镇,镇上的剧院需要邀请一位大城市的明星来表演,所以野气十足的女牛仔杰恩扛上枪就出发了。杰恩暗恋的Wild Bill Hickock却爱上她迎来的女演员布朗,于是,风波骤起,兄弟姊妹般的情谊受到了严峻考验。
当然,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西部片中常见的打打杀杀、拔枪对决只是它的一点辅料,最值得一看的是桃乐斯戴(Doris Day)的表演。戴是二十年代出生的美国流行音乐历史上的天后巨星,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可能会熟悉一首叫《该怎样就怎样》(Whatever Will Be, Will Be)的英国排行榜冠军歌曲,她的原唱就是桃乐斯戴。年轻时的桃乐斯戴金发碧眼,身材窈窕,清新可人,但她饰演的杰恩是一个豪放不羁,动不动就和别人开枪打架的假小子,最后杰恩在淑女布朗的影响下终于回归了她美丽清纯的本来面目。桃乐斯戴对杰恩两种面目的角色处理显得十分驾轻就熟,如果你是她的歌迷,千万别放弃这个一睹她风采的机会。
金曲提示:《秘密的爱》(Secret Love,奥斯卡最佳歌曲)、《刚从风城吹来》(Just Blew in From the Windy City)、《比鹰更高》(Higher than a Hawk)、《我可以没有你》(I Can Do Without You)。
23、《歌厅》
Cabaret, 1972 年在1972年的奥斯卡评选中,《教父》获得八项提名,最终获得三个奖项,大家也许不知道,另外还有一部电影获得了十项提名,并在和《教父》的角逐中大获全胜,最终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八座金像。这部电影就是音乐剧影片《歌厅》。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纳粹党正在兴起的柏林,莎莉是一个非常想着当上歌舞片主角的在歌厅卖艺的舞女,她爱上了来自英国的语言教师布莱恩,他们住在合租的一个公寓里,期间他们邂逅了犹太裔女富商Natalia Landauer,于是,男女、歌舞、贫富、纳粹、犹太,所有叫好又叫座大片必需的戏剧元素都齐全了,余下的就等你静下心来在电视机前细细品味了。
影片把凝重的主题通过歌厅里各式各样的歌舞段落表现出来,融深刻的思想性和上佳的娱乐性为一炉,显示了导演Bob Fosse的深厚功力。女主角莎莉的扮演者是李萨明里尼(Liza Minelli),《绿野仙踪》的主角朱蒂·迦伦的女儿,和她母亲一样,她从小就有极高的戏剧天分,刚满19岁就成为最年轻的戏剧东尼奖得主,又凭此片荣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金曲提示:《歌厅》(Cabaret )、《金钱使世界运转》(Money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如果你能看见她》(If you could see her)、《也许在这次》(Maybe this time)。
24、《油脂》
Grease, 1978 年如果请对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只有一般了解的国内观众列举一下他的代表作,许多人可能会想到《变脸》、《断剑》、《原色》亦或是那部宣扬暴力美学但广受赞誉的《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其实确立他超级明星地位的却是1977年拍摄的《周末夜狂热》(Saturday Night Fever)和1978年的《油脂》。
“油脂”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发油”或者“发蜡”,片中的那帮年轻人为了使自己的头发保持有形的酷劲,需要经常抹Grease――就是发油来保持它,于是Grease就成为他们的一个代名词。
《油脂》的故事情节没什么太大的新意,讲的是中学生Danny和Sandy的情感风波,属于琼瑶小说中的男生女生无事生非但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欢喜团圆的那个模式,精彩的是随情节而展开的迪斯科舞蹈和现代流行歌曲。屈伏塔身手矫捷,能歌善舞,活力四射,不愧为彼时的头号青春偶像,《油脂》成为当时票房的大热门后,年轻人争相模仿屈伏塔在片中的穿着打扮和言语神情。该片不但创造了流行,还形成了日后受到社会学家关注的七十年代末“油脂”文化现象。影片捧红的另一位演员是扮演Sandy的Olivia Newton-John,她生于英国剑桥,后到澳大利亚定居,她至少有25首歌曲进入过排行榜前40名,其中包括5首冠军歌曲。
金曲提示:《油脂闪电》(Greased Lightning)、《夏日和夏夜》(Summer Days, Summer Nights)、《无可救药爱上你》(Hopelessly Devoted to You)、《你是我的唯一》(You're the One That I Want)。
25、《我最爱的百老汇女主角》
My Favorite Broadway - The Leading Ladies, 1999 年这张DVD是1998年九月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所主办的一场演唱会实况录像。从片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参与演出的都是那些在百老汇音乐剧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女明星们。尽管从演唱会的人员名单上我们没有发现伯纳德彼得丝(Bernadette Peters)、依莲佩姬(Elaine Page)等无可争议的天后巨星,但朱迪安德鲁斯、李萨明里尼、林达伊德等名角的登场断不会让整台演唱会名不符实。总之,如果你对百老汇著名女演员的名字和她们演唱的曲目十分熟悉,那么这张DVD就是特别为你制作的;否则,台下观众接二连三的鼓掌欢呼一定会把你搞得莫名其妙。
26、《音乐人》
The Music Man, 1962 年《音乐人》的故事讲述乐器商人Harold Hill为了推销他的乐器和乐队制服,乔装成一个音乐教授来到一个叫River City的小城。他编了很多并不高明的理由来劝说镇上的每个人来购买他的乐器和制服,由于大家都喜欢附庸风雅以及和“教授”套近乎,他在那里受欢迎的程度几乎就和《猫》在国内受欢迎的程度一样。就在他马上要全身而退之际,我们的女主角――美丽的图书管理员Marian识破了他的身份,当然,导演没有安排Marian向公安机关举报立功,而是让并不太坏的Harold Hill不可救药地爱上她,变坏事为好事,最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我向来认为,音乐剧的情节固然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如果在关键的歌美舞劲人靓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即使情节弱一点甚至不合理一点,也照样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和耳朵。拿“人靓”这个方面来说,并不一定指男的要潇洒女的要漂亮,而是指演员的感情、气质和外型要符合所塑造人物的特征。比如Robert Preston扮演的Harold Hill,既有骗子的世故圆滑,又有性情中人的可爱,让观众感到十分真实可信。实际上,Robert Preston本来就是舞台音乐剧《音乐人》的托尼奖主演,而今担纲电影版自然驾轻就熟。和他配戏的女演员Shirley Jones是奥斯卡得主,她曾是1952年美国匹茨堡选美皇后,出演过的音乐剧电影包括《Carousel》和《Oklahoma!》。
金曲提示:《76把长号》(76 Trombones)、《图书管理员Marian》(Marian the Librarian)、《直到是你》('Til there was you)、《麻烦》(Trouble)。
27、《欢乐满人间》
Marry Poppins, 1964 年说实话,对于意译影片名的做法一直都不感冒,无论这类译名有多么得巧妙或者拙劣,有的片子中港台三种译法,让人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尤其是外语中的人名地名,不如直接使用原文来得过瘾和科学。这番牢骚来自我的购碟经历:所有的音像店主都不知道《欢乐满人间》就是“玛丽波平丝”,缺乏想象力的笔者也不懂将Mary Poppins和“欢乐满人间”划上等号。这固然归咎于他们业务生疏和笔者知识面太窄,但根源还在于我们的翻译随意性太强,缺乏与人方便以人为本的科学规范。言归正传,先说这部片子的女主角,大名鼎鼎的Julie Andrews,她在影片《音乐之声》中的表演使她成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西方音乐剧演员。其实,首先为她迎来巨大声誉应该是舞台音乐剧《窈窕淑女》,接下来就是这部Mary Poppins,她因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称号。Mary Poppins是英国女作家Pamela L. Travers所作儿童读物中的一个人物,其职业是保姆,她经常驾一把小伞从天而降,把各家的孩子带得服服帖帖的。也许读者已经可以猜到大概的情节了:一个富裕家庭中,父亲或母亲尽管事业成功,但是因为他们把以钱为本的哲学贯彻到了子女身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孩子们却不很快乐;Poppins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孩子们被调教好了,大人们也认识到钞票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坦率地说,影片的情节和教育意义除了让我感到俗套外,并没让我有什么启发。但没有关系,动人的歌曲,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特技,还有那段著名的烟囱工人群舞,一定会让你不自觉地用片中的台词来说出你的感受:practically perfect in every way!
金曲提示:《Chim-Chim Cheree》(Chim-Chim Cheree奥斯卡最佳歌曲)、《一勺糖》(A Spoonful of Sugar)、《我爱笑》(I Love to Laugh)、《喂鸟》(Feed the Birds)。
28、《圣诞夜惊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 年Halloween(10月31日)和Christmas(12月25日)是西方的两个重大节日,很多报刊杂志喜欢把前者译成万圣节,这是一个误会,11月1日才是万圣节(Hallowmas),Halloween指的是万圣节前夜。如果说圣诞节是圣诞老人奖励乖乖宝的时候,那么Halloween就是西方儿童可以名正言顺地调皮捣蛋的日子,他们扮成各种妖魔鬼怪到各家各户讨糖果,讨不到就进行各种恶作剧吓唬你。许多恐怖电影也因此喜欢拿Halloween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让许多恶作剧弄假成真。《圣诞夜惊魂》是一部动画片,故事讲述Halloween镇的老大Jack为了制造一个恶作剧风格的圣诞节,绑架了圣诞老人,然后一厢情愿地扮成鬼版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去各种可怕的小礼物。当然,在补丁娃娃Sally的帮助下,Jack最终认识到,他这个老大并不是哪里都吃香,圣诞节不是万圣节,万圣节也不是圣诞节,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事情,除了自寻烦恼外什么也得不到。该片充满黑色惊悚的气氛,到处是骷髅、鬼屋、吸血鬼、狼男、魔女、木乃伊的造型,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连笔者也不太习惯,但是,随着情节一点点展开,片中的歌曲和对白透出的那种真情、幽默、自嘲和轻松渐渐感染了我,不禁越看越有味道,从那黑色的基调中感觉到一片明媚。本片在网上影评协会(The Online Film Critics Society,OFCS)评选的百部最佳动画片中名列第七。
金曲提示:《杰克的悲吟》(Jack's Lament)、《绑架圣诞老人》(Kidnap The Sandy Claws)、《制造圣诞节》(Making Christmas)、《莎莉之歌》(Sally's Song)。
29、《平步青云》
A Chorus Line, 另译《歌舞线上》,1985 年说当我看到这部片子的原名,我给它的翻译是“歌舞剧本”或者“歌舞人生”,熟悉《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22课的读者应该知道,line这个单词在和文艺戏剧相关的时候,通常解释为“台词”,而且,中文里“线”字也只在“交通线”、“生产线”这样的名词中出现,我实在搞不清楚“歌舞线”指的是什么东西。不过,谎话重复一千遍可以成为真理,约定俗成的错误有时比煞有介事的较真更能让人接受,如果你到店里指名道姓要买“歌舞剧本”,老板明明有A Chorus Line却不卖给你,可不要怪我没有事先申明。这部片子的同名舞台剧获得过辉煌的成功,先后得到过九项托尼奖和普里策奖的肯定,同时也是百老汇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之一。1985年,米高美电影公司把这部音乐剧搬上银幕,同样也是好评如潮。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一群歌舞演员参加歌舞团的一次面试,考官要求他们每个人讲述一下经历,展示一番技艺,然后选出最后的几位合格者,歌舞就在候选人的面试过程中逐个展开。饰演考官的是著名影星Michael Douglas,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他的现任妻子凯瑟琳泽塔琼斯在电影《芝加哥》中大出风头,而舞台剧《芝加哥》却是当年Tony奖评选时A Chorus Line的手下败将。尽管该片最令人称道的是其中极富百老汇特色的歌舞展示,但对于阅片无数的笔者来说,这些场面已经不像刚接触音乐剧时那么激动人心了,但那些蕴含着血汗、辛酸、艰难、成功、得意等复杂情绪的唱词(lines),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物的奋斗历程,笔者虽不善歌舞,但心路旅程中也不乏一些相同的情感,或多或少地引发了一些人生如戏的感慨。
金曲提示:《我希望被选上》(I Hope I Get It)、《我可以做到》(I Can Do That)、《为爱所为》(What I Did for Love)、《音乐和镜子》(Music and the Mirror)。
30、《妙女郎》
Funny Girl , 1968 年《妙女郎》根据美国演员Fanny Brice的真实故事改编。Fanny并不十分美丽,但她凭借歌艺幸运地被齐格非歌舞团录取,从此平步青云,声名鹊起。她深爱着英俊潇洒的青年贵族Nick Arnstein,甚至有一次她竟然违背职业道德,临开场前放弃演出,远涉重洋去看她的心上人。最终,他们结婚了,但是婚运多舛,枝节横生。我们无从揣测Fanny的不美丽是不是这背后的原因之一,但芭芭拉史翠珊饰演的Fanny非常信服地让我们认识到:这就是有喜有泪永远也不可能完美的生活。歌艺惊人的芭芭拉史翠珊从来不是笔者眼中的美女,以至于尽管曾几何时我对她的演唱会录像一看再看,LP也知道我仅是就歌论歌,从来不疑心我有什么不恰当的胡思乱想。也许美丽和智慧一样,是上帝赐给个人的礼物,但有时如果不美丽或者不那么美丽临到我们头上,我们也不必觉得是上帝的诅咒,蔫知这不是另外一种祝福呢?我有时想,如果芭芭拉史翠珊的容貌真的让我魂牵梦萦,她的声音还会不会那么美妙,她还会不会凭借《妙女郎》挂冠奥斯卡影后呢?在好几次的媒体访谈中,芭芭拉史翠珊都说《妙女郎》是她最得意的电影和歌曲专辑,所以,如果你是她的歌迷,千万不要错过本片,毕竟,《你好!多莉》的票房赔得一塌糊涂,而《妙女郎》则是当年好莱坞的第二卖座片。
金曲提示:《我是最棒的明星》(I'm The Greatest Star)、《如果一个女孩不漂亮》(If A Girl Isn't Pretty)、《情愿伴君忧愁》(I'd Rather Be Blue Over You Than Happy With Somebody Else)、《他的爱令我美丽》(His Love Makes Me Beautiful) 、《妙女郎》 (Funny Girl)。
31、《灰姑娘》
Rodgers and Hammerstein's Cinderella, 1965 年在百老汇音乐剧的辉煌年代,Rodgers和Hammerstein词曲组合的魅力简直就是四五十年代版的Webber和Tim Rice:Oklahoma,Carousel,国王与我,音乐之声,花鼓戏,南太平洋……哪一部不是叫好又叫座的代名词?《灰姑娘》尽管是他们的不太著名的作品,但是熟悉他们作品的观众仍然可以一下子从影片的插曲里听出浓浓的R&H味。R&H的作品是非常有观众缘的,清新、健康、抒情,充满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讴歌,但好像作品和作品之间差异不大,乍听之下都是一个模式。不像我的偶像Webber能够从容地驾驭各种体裁和风格。这部DVD拍摄于1965年,导演安排了两个人到中年的演员扮演笨拙的Prunella和Esmerelda,用以衬托Cinderella的美丽兼心灵手巧,可谓用心良苦。片中使用的大多是纸制布景,导致其视觉效果乏善可陈,但那一首首词曲佳作还是具备了令人无法抵挡的神奇魔力。该剧在1997年还出过一个由Whitney Houston和 Bernadette Peters主演的同名电视版本,不知两大天后的嗓音可曾让旧剧重焕生机?总以为,长久的爱情或者婚姻是三门科目的总分决定的:金钱、两情相悦和志趣相投。从来没有两个人三门功课都是满分,但要想真正地幸福,最好也不要太偏科。所以,灰姑娘不可以不美丽,王子不可以不英俊潇洒,如果王子喜欢听音乐剧或者上网聊天,灰姑娘最好也要知道什么是爱音客或者BBS,这样的仙履奇缘才是最美满的。
金曲提示:《夜晚的孤独》(Loneliness of Evening)、《在我的小小角落里》(In My Own Little Corner)、《我的爱因你美丽而生?》(Do I Love You Because You're Beautiful)、《不可能》(Impossible)。
32、《恐怖小店》
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86 年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回忆》,《猫》在中国还能不能那样的火爆;但我知道,任何音乐剧如果没有一首能够“抓人”的歌曲,那肯定是不能够火爆的。动人的旋律不是凭空而来的,比如一些国内音乐工作者为抗击非典谱写的歌曲,尽管其思想性和政治性都达到了西方音乐大师从未有过的高度,但旋律和歌词难学难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哪边都不着,结果真正能够在人民群众中间传唱的并不太多,大大削弱了歌曲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本应起到的作用。与此相反,《恐怖的小商店》尽管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外星植物作怪花店的荒诞故事,但是起码有两首以上拨动你心弦的动听歌曲,我想,这也是它同名舞台音乐剧和电影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吧。影片的主人公叫Seymour,是小花店里一名不成器的雇员,一天他买到一盆新奇的绿色植物,这盆植物为小花店招徕了许多生意,可是Seymour发现它竟然会嗜血吃人……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什么恐怖片,而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音乐喜剧。我最喜欢听的是那首“Suddenly, Seymour”:当Seymour心仪已久的女同事Audrey被有钱自负的牙医男友抛弃后,Seymour趁机对她表露了心声,Audrey被感动了,他们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歌中深情地唱道:突然间Seymour来到你身边,你不必化妆,也不用伪装,他的爱意温柔无限。虽然我理智上深知幸福长久的爱情和婚姻一定不可以或缺我以前总结过的那三个要素(金钱、两情相悦和志趣相投),但如果我是刚刚被前度情人抛弃的Audrey,情感上当时一定也很容易接受那个一直很真诚地追求却一直不很打动我的异性。这时候我会骗自己说:感情志趣可以慢慢培养,人好并且对我好才是最重要的。
对了,提醒一句,如果你到市场上买《恐怖的小商店》的DVD,记着要叫它《绿魔怪人》(不知又是哪位专家的绝妙好译),否则没听懂你在说什么的老板不但会告诉你没有货,还要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店虽小,但绝对不是什么恐怖的小商店。”
33、《威利沃卡和巧克力工厂》
Willy Wonka And The Chololate Factory,通译〈欢乐糖果屋〉,1971 年
该片讲述的是穷孩子Charlie得到了一张金色奖券,得以和其他四位同样幸运的富人家孩子去参观Willy Wonka先生的巧克力工厂,并有可能被最终选中来管理这个工厂。不说大家也知道,影片将安排心地善良的穷孩子心想事成,而其他的孩子非馋即贪,一个一个黯然出局。我觉得贫穷还是富裕和一个人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人们喜欢同情弱者,导演也只好总是以这样的安排来组织情节。当片中的小矮人唱起那首叫Oompa Loompa的歌曲时,我才隐约觉得有一丝似曾相闻,但心中还是没有那种只有好歌才能引起的共鸣和兴奋。对我来说,它更是一个为雀巢公司创造了巧克力品牌的儿童故事,而不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经典音乐剧电影。
金曲提示:《哦啪咙啪》(Oompa Loompa)、《泡泡机》(Bubble Machine)、《振作起来,查理》(Cheer up, Charlie)。
34、《吻我,凯特》
Kiss Me, Kate,通译〈刁蛮公主〉, 1953年欣赏《吻我,Kate!》不可不知莎士比亚的《驯悍记》(Taming of the Shrew),《驯悍记》是影片的戏中戏,说的是意大利富翁Baptista有两个美丽的女儿,姐姐Katherine凶得象夜叉没人敢要,妹妹Bianca温柔的象小羊引来求爱的一大堆,固执的老父亲宣布非要姐姐结了婚,妹妹才可以出嫁,搞得大家一筹莫展。这时候好汉Petruchio挺身而出,以毒攻毒,硬是把Katherine调教成低眉顺眼的Petruchio太太。(幸亏莎士比亚先生没有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经验――再过几年,这种情节怕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里出现了。)《吻我,Kate!》的情节就从名演员Graham和前妻Vanessi一起出演《驯悍记》展开,他们场下别扭频频,场上借角色公报私仇,闹得不可开交,当然,最后台前Petruchio驯服了Katherine,台下Graham和Vanessi也深情地又拥抱到了一起。该片的曲作者是爵士名家Cole Porter,媒体称《吻我,Kate!》是他最著名的音乐剧作品,就片中十几首歌曲留给我的印象而言,这样的评价可谓名至实归。出演Graham的是著名演员Howard Keel,他也是音乐剧电影《红粉金枪》(Calamity Jane)的男主角。好像没有那位先生喜欢不温柔的另一半,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有分工的,圣经上也说:“男人是女人的头。”温柔顺服也许不能让你有那种舍我其谁的感觉,但谁说它不是赢得尊重和臣服的另一种手段呢?
金曲提示:《从此刻起》(From This Moment On?)、《Wunderbar》(Wunderbar)、《我恨男人》(I Hate Men) 、《重温莎士比亚》(Brush Up Your Shakespeare)、、《吻我,Kate!》(Kiss Me, Kate)。
35、《八美图》
8 Women ,通译〈八美千娇〉,2002 年中国好像有一种说法,叫“女性多的地方是非就多”,我想这句话揶揄的不仅仅是女性,更是你我兼具的人性,君不见“论坛人多是非也多”吗?如果八个有着利害关系并且相互猜忌的女人在一间屋子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法语电影《八个女人》要向大家讲述的故事:有一天,某男性被发现死于自己的房间,他的妻子、岳母、大女儿、小女儿、妹妹、小姨子、女佣和女厨都成了嫌疑人,于是她们用歌舞的形式相互指责、谩骂、威胁、表白、开脱。扮演这八位角色的演员基本上都是法国影坛上相当于张曼玉章子怡巩俐级别的人物,不是有花瓶式的外表,就是有忘了我是谁的入戏本领,加之着装一流,色彩夺目,谁还有心去探究情节是否荒谬呢?
金曲提示:《爸爸,你太过时啦》(Papa T'Es Plus Dans l'Coup)、《我的爱,我的朋友》(Mon Amour Mon Ami)、《你永远不会》(Toi Jamais) 、《那儿没有幸福的爱情》(N'Y a Pas d'Amour Heureux) 、《自由生活有什么好处》(Quoi Sert de Vivre Libre)。
36、《毛发》
Hair, 1979年本片的导演Milos Forma可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莫扎特传》的掌门老大也,一生获奖无数,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级导演。著名音乐剧由大师执导搬上银幕,品质上一般不会有好或差的问题,而通常是非常好还是比较好的区别。该片移植于60年代的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从Oklahoma 来到纽约的青年Claude和一群以Berger为首的嬉皮士结下了友谊,在这期间他和来自豪门的姑娘Sheila相爱了,可是欢聚的时光短暂,Claude被卷入了美帝国主义打着维护世界和平旗号发动的越南战争中,就在他将要出发去前线时,Berger潜入军营,把Claude换出来和Sheila见最后一面,谁曾想部队恰在这个时候开拔,把Berger带上了飞机。不知他最后成了炮灰,还是邂逅了一名西贡小姐?片中的不少歌词就算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说也是比较颓废的,有一首歌甚至通篇罗列的都是各种毒品的名称,所以,如果你确实想领略一下相关的不雅英文词汇,以及嬉皮士的生活和人生,不妨打开英文字幕看看他们究竟都唱了些什么;如果你想体验的是越战的残酷,以及亲情和爱情的悲壮,那还是要去听Miss Saigon。
金曲提示:《宝瓶座》(Aquarius)、《多娜》(Donna)、《死胡同》(Dead End) 、《长发》(Hair)。
37、《芝加哥》
Chicago, 2002 年随着音乐剧故事片《芝加哥》成为2003年奥斯卡奖的大赢家,该剧的情节也逐渐为大家所熟悉:歌舞演员Velma Kelly发现丈夫不忠,于是开枪为他送行;一心想成为名角的Roxie Hart发现男友另有新欢,也一枪致其死命(这个好像有点过份的说);律师Billy Flynn先后接手两人的案件,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欲将坏事变好事,麻雀变凤凰。该片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有“最性感的男人”之一李察·基尔(Richard Gere),还有雷妮·泽尔维格(Renée Zellweger,她塑造过著名的现代女性形象――相貌平平但傻到可爱的Bridget Jones)、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这位当代美女也是歌舞演员出生,17岁时就在伦敦主演过《第四十二街》)。
本片的插曲也许要多听几遍才能喜欢,除非你对这种爵士风格情有独钟。《芝加哥》是笔者第一次到剧院去看的音乐剧,记得那天照着某网站着装礼仪的指导,西装革履一本正经心情还颇有些激动地进了剧院,未曾想周围的洋人大多休闲打扮,没有一点欣赏高雅艺术的样子。演出开始后,马上发现我那可怜的英语听力根本无法应付快速地道的对白,只看见台上几个性感女性一会儿开枪,一会儿开骂(这个倒听懂了几句),一会儿歌,一会儿舞,当然,文明礼仪之邦的基因我还是有的:人家鼓掌我也跟着鼓掌,大家笑的时候我也咯咯哈哈几声。好容易捱到终场,直心疼那点买票钱。不过花了这点钱还是可以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看音乐剧不妨先从曲调比较“抓人”的四大名剧入手;看原版音乐剧最好先做一点“功课”,至少把剧情搞清楚,这样看的时候可以比较入戏一点;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剧院看戏,着装干净得体就行,一般情况下不必华服盛装。金曲提示:《爵士年华》(All That Jazz)、《狱中探戈》(Cell Block Tango)、《我们一起伸手拿枪》(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 、《玻璃纸先生》(Mr. Cellophane) 、《乱七八糟》(Razzle-Dazzle)。
38、《印度往事》
lagaan-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 2001 年以个人经验而言,我总是不能很深入地欣赏语言文字方面比较陌生的东西,比如《巴黎圣母院》,现场也看了,DVD也买了,MP3也下载了,每一次都听得象只恐龙一样摇头摆尾不亦乐乎,但好像至今还没有产生听英语类音乐剧时的那种亲近。不过,只要任何DVD能够让我津津有味地从头看到尾,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成功的,因为它们不是满足了我的高级趣味就是迎合了我的低级趣味,很遗憾,对于接触有限并在文化和语言上又有较大隔膜的印度电影,我观看时一直都离不开快进键。可这部片长四个多小时的《印度往事》却是个例外。片名中的Lagaan是“税”的意思。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印度,当地居民希望英国殖民者增加的赋税可以免除,英国军官则提出要和他们进行一场板球比赛,如果居民们赢得了比赛,不但可以不加税,而且还可以免税;如果输了,就要税上再加税。这个情节和80年代末的中国电影《京都球侠》有些许相似之处,因为最后都是殖民地人民赢得了比赛,不同的是,印度人民被免除了欲加之税,中国京都球侠们却被朝廷开刀问斩。也许是静心观片的缘故,突然发现印度民族不但在软件工程上有一套,骨子里还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比如那首《沐浴爱河中》(I’m in love,片中用英语演唱的一首歌曲),在印式风格中融入了英式元素,深情款款又热情奔放,画面富于幻想,舞姿婆娑缤纷,可谓赏心悦目。歌舞这个东西除了技术上的基本功不可或缺外,还得注入歌者和舞者的感情和理解,否则单从声学上说,电脑可以合成出比老帕更出色的音质。技艺上的东西可以通过勤学苦练得到,悟性这个玩艺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通过相关的艺术修养水到渠成的,否则,没有就是没有,读到博士后都没用。
39、《南方公园》
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 1999 年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情感需要是多元的,换句话说,有时我们需要《悲惨世界》、《西贡小姐》这样的音乐剧让我们感动和流泪,有时则需要《大话西游》这样的片子让我们觉得好玩和搞笑。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不妨继续看我的介绍,因为《南方公园》这部动画片实在,实在有点“儿童不宜”。它的情节走的是荒诞路线:南方公园的四个孩子看了一部加拿大电影后学会了一口脏话,他们的父母勃然大怒,紧急行动起来,共同捉拿这部电影的主演,并发起了一场抗击加拿大入侵的全民战争。美国人的幽默感有时真的挺过火的,竟敢公开拿它的友邦开涮,幸亏两国人民的友谊渊源流长,没见加拿大政府跑出来严正抗议;要命的是,这部影片脏话粗口连篇,活脱一部英语非礼貌用语百科全书,而且这些话都出自儿童之口,让你又想气又想笑;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它公然颠覆陶冶我等情操的音乐剧艺术,以下是较为明显的几例:《浮克叔叔》借用《约瑟夫和梦幻彩衣》中One more angel in heaven的旋律,填入了不堪入耳的歌词,让我这个《约》迷瞠目结舌;《Mountin镇》模仿《美女和野兽》的插曲《美人》(Belle);《在那儿》几乎就是《美人鱼》里的《你的世界》(Part of Your World)的翻版;还有那个《抵抗》(LA Resistance)揶揄的则是《悲惨世界》…..总之,除了耳熟能详的旋律,这部片子几乎没有一处是正经的,但看在它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音乐提名的份上,看不看由你。
“歪曲”提示:《Mountin镇》(Mountin Town)、《在那儿》(Up there)、《抵抗》(LA Resistance) 、《浮克叔叔》(Uncle F**ka)。
40、《名扬四海》
Fame, 1980 年Alan Parker执导的《贝隆夫人》我看了一年又一年,不管行家如何从理论上向我解释麦当娜女士的唱功无法和佩姬女士相提并论,我还是觉得麦女士的演技和演唱更能打动我,因为在她的表演中我分明看到了Evita的灵魂。因此,当听说音乐剧影片《名扬四海》的导演就是Alan Parker时,我没有一丝犹豫地把这张DVD收入囊中。影片情节从一所艺术院校招生面试开始,展示学生四年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片长两个多小时。由于这部影片曾获奥斯卡奖、凯撒奖、金球奖的多个奖项提名,我观看前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观影过程中,我的期望值逐渐从顶峰落到了谷底,我一会儿找借口去洗手间,一会儿回到办公桌前处理论坛事务,就差没有按快进键了,好容易捱到片尾,我马上取出碟片放到那个“决不会再看第二遍”的抽屉里。人与人之间有缘分,每一部音乐剧或者音乐剧改编电影和爱音客也有缘分,我不能看懂听懂这部片子,丝毫无损它原有的价值和曾经受到的肯定。我觉得它不中看,主要是因为影片的结构过于松散,没有一根贯穿全戏的主线,人物塑造上显得过于一般化,歌曲和情节也结合得比较生硬,与类似题材的《平步青云》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总之,如果你和我的观片口味差不多,那我的建议就是:不看也罢。
金曲提示:《名扬四海》(Fame)、《我自己走出去》(Out Here On My Own)、《让我拥有你好吗?》(Is it OK If I Call You Mine?) 、《永不孤单》(Never Alone) 。
41、《爵士春秋》
All that Jazz, 1979 年作为一个音乐剧迷,即使你不太熟悉金像奖导演Bob Fosse这个名字,我打赌你也一定听说过托尼奖和奥斯卡的大赢家《芝加哥》和《歌厅》,Fosse分别是这两部音乐剧电影版的编剧和导演,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就是这部《爵士春秋》。(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从《芝加哥》的编舞上发现许多《爵士春秋》的影子,而且《芝加哥》开门见山的第一只曲子就是‘All That Jazz’。)《爵士春秋》可称是Bob Fosse本人的半自传影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Joe Gideon的百老汇资深导演,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才华横溢,但是由于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放纵使他灰心厌世,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其作品的歌声舞影中,Gideon哼着《再见我爱》在手术台上踏上了不归之路。人生就是这般无常,Gideon先生可以创造票房奇迹,可以吸引各式各样的女子投怀送抱,但他和我们一样,常常对心灵的空虚和肉体的软弱束然无策。有志趣相投的朋友聊天,有喜欢的文章可读可写,有好听的音乐剧可以欣赏,有幽默的心情可以时常微笑,有不含SARS病毒的空气可以呼吸――不知道这样简单的幸福上天还可以赐我们多久?
金曲提示:《在百老汇》(On Broadway)、《自君别后》(After You've Gone)、《重焕生机》(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再见我爱》(Bye Bye Love) 。
42、《罗塞福镇的姑娘们》
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 通译《柳媚花娇》,1967 年影片的开场,你会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纽约贫民窟“鲨鱼”帮的老大Bernardo,演员George Chakiris 就是凭《西城故事》中的这个角色获得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当然,这部《柳媚花娇》可没有任何暴力的情节,Chakiris的角色也算不上非常吸引注意力的人物,观众的焦点是法国国宝级女演员Catherine Deneuve(凯瑟琳·德诺芙 )。Catherine Deneuve和她的孪生姐姐Fran?oise Dorléac在影片中也扮演一对姐妹Delphine Garnier和Solange Garnier,她们能歌善舞,向往巴黎的生活,当她们打算离开罗塞福镇之际,一个外来歌舞团的演员们进入了她们的生活,当然,还有那个美国作曲家――Gene Kelly扮演的Miller,于是,爱情的喜悦和烦恼,伤感的回忆,甜蜜而略带忧愁的思念,通过一首首动听的法语情歌一点点感染着观众。
此片导演是法国电影名宿Jacques Demy,那部获戛纳电影节大奖的音乐剧影片《秋水伊人》就是他1964年与Deneuve合作拍摄的。《秋水伊人》的作曲Michel Legrand继续在《柳媚花娇》中领衔主创,这位爵士乐坛的大师也是奥斯卡和格莱美领奖台上的常客。非常可惜,Fran?oise Dorléac拍摄完本片后在一次车祸中香消玉殒,Solange成为她最后的银幕形象。
金曲提示:《想念的人儿》(The Face I’m Thinking Of)、《与回忆相伴》(Living Amid Memories)、《如意郎君》(I Met My Dream Man) 、《日歌夜舞》(Sing Today, Dance Tonight) 、《曲终如一》(Always The Same Refrain) 。
43、《大家都说我爱你》
Everyon Says I Love You, 1996 年常常觉得有某些职业依赖天份的程度要远远多于努力和学历,譬如说做生意的成功人士,他们未必钻研过什么哈佛管理的九阳真经,但赚的钱就是比那些MBA教授多;再譬如演戏拍电影这个行当,如果天生缺乏演技,那就是苦读到博士后兼教授,也是仍然没有演技。伍迪艾伦 (Woody Allen)就是一位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天才演员兼导演,他既能够以走文艺片路线的Annie Hall轻松拿几个奥斯卡奖,也能够用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之类的低级搞笑电影迎合人民大众的无聊趣味,他唯一的音乐剧电影《大家都说我爱你》更轻而易举地吸引了我的眼球。
《大》片走的是温馨感人的路线:希望重新寻找感情归宿的老爸Joe(伍迪艾伦饰演)和女儿一起在意大利度假,看上了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美女Von,但他不知如何赢得Von的芳心,因为他既不是百万富翁也不是英俊小生,所以只能从Von的兴趣爱好上寻找可能的共同语言。恰好,他的女儿从心理医生那里得知Von的种种喜好,于是Joe找准方向,投其所好,终于让Von投入了他的怀抱,可是,任何作弊行为,无论其动机和结果,在弘扬真善美等精神文明的电影中都会被揭穿,伍迪艾伦这回也没有玩他擅长的颠覆把戏,Joe最后还是对Von说了真相:我爱你,但我骗了你。结局如何,请读者自行观赏。 本片的亮点之一是片尾Joe和前妻(也是离异后的知心好友)在塞纳河边的那段轻歌曼舞,他们又甜蜜又惋惜地回忆着前尘往事,抒情的旋律配合着他们的舞步,那些表现两人随着舞步在半空滑翔又轻松飘落的镜头,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神来之笔。也许片中明星们的歌声舞技还到不了百老汇专业音乐剧演员的水准,但是他们的表演有感情,有灵魂,难道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吗?金曲提示:《只有我和你》(Just You, Just Me)、《她只在乎我》(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爱已逝》(I'm Thru With Love)、《大家都说我爱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
44、《雌雄莫辨》
Victor-Victoria, 1982 年看过那部《我最爱的百老汇女主角》晚会的读者应该记得,大名鼎鼎的Julie Andrews刚出场时叼着雪茄,打着领结,一身男装打扮,台下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身打扮就是源自这部《雌雄莫辨》。影片中Julie Andrews扮演一位落魄巴黎街头既付不起房租也付不起饭钱的歌手Victoria,绝望之际她一边盘算如何赖帐一边冲入一家酒吧胡吃海喝,邂逅了Toddy(Robert Preston扮演),他让Victoria女扮男装成为Victor到夜总会唱歌,结果演出大获成功,名利也随之而来,不料,一位夜总会老板King Marchand竟然对Victor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这部影片可谓明星云集,导演Blake Edwards是Julie Andrews的老公,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主演的那部《第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就是他的作品;作曲Henry Mancini堪称电影音乐巨匠,《月亮河》(Moon River《第凡尼的早餐》的插曲)即是他的无数经典之一;Robert Preston主演过那部脍炙人口的《音乐人》(The Music Man),而饰演King Marchand女友的Lesley Ann Warren,则是《灰姑娘》(1965年版)里的Cinderella,他们和Andrews一样,都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奖的提名。
金曲提示:《热情爵士》(Le Jazz Hot)、《来自塞维利的落魄女人》(The Shady Dame from Seville)、《疯狂的世界》(Crazy World)、《与Paree同‘兴’》(Gay Paree) 。
45、《琪琪》
Gi Gi,通译《金粉世界》, 1958 年
如果一位男士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品位、有随时到世界任何地方看音乐剧的经济基础,有韦伯爵那样的社会地位,兼有好几个美丽如索菲玛索的未婚女性围着他转,那他会不会是世界上最最幸福或者比较幸福的男性?如果他不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一样也会感到空虚和迷茫,因为他凡事唾手可得,少了人生中那种盼望、追求和奋斗的乐趣。《琪琪》里男主角Gaston就是这种类型的人物,他整天喜欢唱的就是那首《没劲》,直到他忽然发现自己爱上了琪琪。琪琪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她的姨妈Alicia一直教导她上流社会的各种礼仪,为的是将她培养成一名交际花,可是她生性大大咧咧,疯疯癫癫,从来就没有一副淑女样,不信你可以听听看她唱的《巴黎佬》。各人各福,啥人啥命,琪琪的这种野性(当然,加上她的美丽)令阅人无数的Gaston感到一种别样的新鲜和魅力,他本来就是琪琪一家的好友,所以近水楼台,开始向琪琪求婚。
和普通涉世未深的少女一样,琪琪条件反射般地认为Gaston的求婚不可思议,难以接受。感谢上帝,最后感情和理智战胜了莫名其妙的害羞和担忧,她对Gaston说:I’d rather be miserable with you than without you,意思是说跟着你再这么样我都认了。爱情的魔力是巨大的,琪琪换上白色的晚礼服后容光焕发,艳惊四座,以前学得很不扎实的上流社会礼仪也忽然间全派上了用场,从此,新一位窈窕淑女诞生了。我不敢断言琪琪今后一定会幸福,但我敢肯定其幸福的概率一定会比嫁给一个除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可能的美好前途外什么都不具备的后生小子大得多。
金曲提示:《年轻佳人赏心悦目》(Thank Heaven For Little Girls)、《没劲》(It's A Bore)、《巴黎佬》(The Parisians)、《今夜为我祈祷》(Say A Prayer For Me Tonight) 。
46、《最爱百老汇情歌》
My Favorite Broadway: The Love Songs, 2001 年
这是“最爱百老汇”系列的另一张音乐剧插曲演唱会DVD。Julie Andrews继1998年主持该系列的“最爱百老汇女主角们”后,再次担任现场主持。享受这种演唱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对登台的明星或者上演的曲目比较熟悉,国内的观众尤其如此,因为如果对演员和旋律比较陌生,再加上语言的隔阂,你就不太能够了解台上台下那帮真洋鬼子到底在折腾些什么,毕竟,不是所有的金曲都能够象Music Of The Night那样第一次聆听就发生感动。
但至少有一个人你应该熟悉,那就是Michael Crawford――魅影中的绝对魅影,他的优秀就在于他扮演的魅影让你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里也挑不出个男声来替代他。这场晚会的高潮是Michael Crawford和Julie Andrews合唱《窈窕淑女》的插曲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 The Rain in Spain。我们知道,Andrews因喉部手术失败,1998年后就不能再唱歌了,难道这一次她复原了?
Andrews开声了,我们遗憾地发现,她的声音确实垮了,在现场,Crawford充满尊敬和怜惜地和这位昔日音乐剧淑女摆出剧中的造型,台下观众起立,掌声雷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上帝对我们特别地眷顾,只要我们时时知道感恩,遗憾也会让我们坦然微笑。曲目列表:Love Is Sweeping the Country/ Till There Was You/ Lover/ So in Love (Adam Pascal, Brent Spiner, Rebecca Luker, Peter Gallagher & Marin Mazzie), Lullaby of Broadway (Tom Wopat & Dancers), Sue Me (Nathan Lane & Doo Wop Trio), He Touched Me (Heather Headley), Operatic Intro/ Standing on the Corner/ Let the Good Times Roll (Three Mo' Tenors), Gigi (Ron Raines),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Jeffrey Denman & Joan Hess), When I Fall in Love (Marin Mazzie), English Teacher/ Rosie (Chita Rivera & Brent Spiner), If Ever I Would Leave You (Robert Goulet),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What Kind of Fool Am I? (Linda Eder), Music of the Night (Michael Crawford), Seasons of Love (Adam Pascal & Broadway Inspirational Voices), Elaborate Lives (Adam Pascal & Heather Headley), Every Single Day (Barry Manilow), Not a Day Goes By/ Too Late Now/ Sometimes a Day Goes By (Rebecca Luker, Peter Gallagher & Marin Mazzie), I'm a Brass Band (Bebe Neuwirth), This Nearly Was Mine (Robert Goulet), Brush Up Your Shakespeare (Michael McCormick & Michael Mulheren), How Lucky Can You Get (Chita Rivera), 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 The Rain in Spain (Michael Crawford & Julie Andrews).
47、《布鲁斯兄弟2000版》
Blues Brothers 2000,通译《鬼马兄弟2000》,1998 年这部影片是《布鲁斯兄弟》(Blues Brothers,1998年)的续集,情节安排却和前作惊人的相似:布鲁斯兄弟乐队的成员为了给养育他们长大的孤儿院筹集资金,计划召集一帮朋友进行演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却阴错阳差地被警察和黑社会追捕,当然,在影片结束前,他们每一次都会在一番布鲁斯风格的歌舞后有惊无险地得以脱身。影片的风格是搞笑兼无厘头式的,所以,如果你企图陶冶性情悲天悯人或是感动到潸然泪下,千万别指望在这种没有内涵甚至没有什么合理情节的片子上有什么收获。不过,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看点的,你熟悉Dan Aykroyd, Frank Oz, Aretha Franklin, James Brown, Junior Wells, Eric Clapton, B.B. King, Jonny Lang, Eddie Floyd, Blues Traveler这些名字中的一个或几个吗?这些人都在片中粉墨登场,他们中既有乐坛的天皇天后,也有影视界的名人名导,光瞧一眼他们的尊容听几句他们的演唱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金曲提示:《生于芝加哥》(Born in Chicago)、《天启者约翰》(John the Revelator)、《你能有多蓝调?》(How Blue Can You Get?)、《新奥尔良》(New Orleans) 。
48、《大力水手》
Popeye,1980年大力水手Popeye的故事不但地球上的外国人民都知道,六七十年代出生并且玩过任天堂游戏机的国内朋友想必也不会陌生:水手Popeye的女友Olive不是今天被坏人抓去,就是明天在什么地方闯一个小祸,Popeye尽管甜言蜜语的功夫几乎没有,但他比许多当代男朋友有耐心,有爱心,加之他又具备一吃菠菜就力大无比的特异功能,所以整天跟在后面化解着麻烦也还是乐癫癫的。
这部影片就是根据同名漫画故事改编的,由奥斯卡奖导演Robert Altman执导,他一度想请达思汀霍夫曼来演Popeye这个角色,但最后角色还是落到了Robin Williams身上,他什么都好,就是看上去和他十几年后拿奥斯卡奖的时候一样老。影片的配乐和歌曲由小有名气的音乐人Harry Nilsson创作,大多数歌曲都带着一点质朴的说唱风格,比较符合漫画人物的个性。片中的外景在马耳他岛的一处海湾拍摄,Popeye生活的小村庄Sweethaven由100多个工人花了七个月的时间实地搭建而成,如今它已成为当地的一处旅游景点。
金曲提示:《航行》(Sailin)、《俺就是大力水手》(I'm Popeye the Sailor Man)、《俺就是俺》(I Yam What I Yam)、《俺这口饭没那么好吃》(It's Not Easy Being Me)
49、《白色圣诞节》
&White Christmas,1954年我打赌,歌曲《白色圣诞节》的旋律一旦出现,你一定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几乎每一部圣诞歌曲专集里都少不了它。此歌是由美国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Irving Berlin创作的(他的著名作品还有God Bless America、Always、Blue Skies等),最早是一部电影的插曲,不过,不是出自这部同名电影,而是另一部由Bing Crosby主演的圣诞影片《假日酒店》(Holiday Inn,1942年),这部《白色圣诞节》不但延用了前者的主题歌,而且还继续请Bing Crosby担任主角Bob Wallace。影片主要为了渲染那种温馨的圣诞气氛,因此情节也并不复杂:Bob和战友Phil Davis从二战前线退役后,组建了自己的歌舞团,演出期间他们遇到了同行Betty and Judy姐妹,还有也已经退伍的老上级Waverly将军,为了给将军心灵的慰藉,他们安排了一场感人的圣诞歌舞表演。为本片掌镜的是Casablanca的导演Michael Curtiz,加上明星Danny Kaye和Rosemary Clooney等人的加盟,使得这部DVD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Bing Crosby的风采让我心仪,他不唱则已,一唱就让《白色圣诞节》在排行榜上前后呆了一年;不演则已,一演就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他的表演自然、放松,浑然天成,没有那种舍我其谁的暴发户明星式的张扬,呜呼,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尽管当代的奔腾电脑比过去快了一百倍,但我从未感觉当代的年轻偶像们能有百分之一这样的成熟魅力。
金曲提示:《姐妹》(Sisters)、《跟着老家伙走》(We'll Follow the Old Man)、《曼迪》(Mandy)、《数着祝福入眠》(Count Your Blessings Instead of Sheep) 。
&50、《制片人》
The Producers,1968年不是所有的制片人都能象Cameron Mackintosh那样风光,这不,一位叫Max Bialystock的原百老汇制片人只能靠在退休女歌舞演员面前装小丑过日子。一天,“高级经济师”Leo Bloom来到他的办公室,告诉他怎样吸引风险投资来排戏,以及如何搞砸这部叫《希特勒的春天》的戏,好让投资都进他们两个人的腰包。未曾想,那部“大话希特勒”版的闹剧大受欢迎,他们的计划也因此暴露,双双上了法庭。这就是影片《制片人》的大概情节。喜剧演员Zero Mostel和Gene Wilder分别饰演两位主角,他们外表冷面,貌似精明,举手投足之际却处处让人忍俊不禁;戏中戏《希特勒的春天》本是一出为希魔翻案的音乐剧,由于启用了最糟糕的剧本和演员,每一句歌功颂德的唱词都变成了恰到好处的讽刺,如果要问片中什么歌曲最“抓人”的话,我一定推荐那首Springtime for hitler。
执导本部影片的是著名导演Mel Brooks。2001年,他在百老汇推出了影片的舞台音乐剧版本,一举夺得当年最佳音乐剧、最佳插曲和最佳原著三项戏剧托尼奖,使他成为又一位集奥斯卡(电影)、艾美(电视)、托尼(戏剧)和格莱美(音乐)奖于一身的成功人士。
金曲提示:《百老汇之王》(The King of Broadway)、《我想成为制片人》(I Wanna Be a Producer)、《希特勒的春天》(Springtime for hitler)、《爱的囚徒》(Prisoners Of Love) 。
&&&&&&&&&&&&&&&& 来源媒体:中国爱音客网站
&&&&& 最后说两句,那些喜欢看排行的时候问怎么没有这个没有那个的朋友可以省省力气了,我知道这里没有《歌声魅影》和《理发师陶德》,那是因为这文章写的时候这电影还没出来呢,我也知道这里没有《瑟堡的雨伞》《红菱艳》什么的,可能是因为原作者不喜欢欧洲电影吧。因为这文章的原作不是我,我只是做的收集整理转贴的工作,看在我大过年的发帖发到手软的份上,质问的话拜托你就不要说了,多来点表扬,多交流些体会吧!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3分!
很好很强大!我要看看我都有哪些。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mashengma
前面好多都是韦伯的啊~~~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嚣...
非常辛苦,值得表扬,收藏了.
--------------------老杰克
怎么收藏的比回帖的要多?
--------------------
好全啊... 本人向来喜欢声色犬马,但看戏随心,很少主动去搜,也从不整理,所以熊瞎子劈苞米地身后狼籍.....既然楼主列出这样好一张参照,就趁机回顾一下.
反复听过多次的乃至会用破锣嗓子唱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莲.霍莱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