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会传染吗涅槃还在维护吗?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涅槃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我的图书馆
涅槃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涅槃属于神秘体验,这种体验表现为两个阶段:首先,体验者感觉到自我逐渐解体,变得越来越虚无。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者精神进入高度集中的状态,完全忘记了思考,忘记了外部世界的一切,也忘记了自我,达到”物我两忘”。接下来的阶段,体验者感觉到一个无比伟大的东西存在,随着自我不断的解体,体验者开始和那个伟大的存在融为一体。神秘体验伴随着一种非常平静祥和的感觉,体验者完全感受不到快乐或者痛苦,身心被那种体验全部占满。正是由于这种体验如此美好,使得体验者事后完全为之着迷了。他们宣称在这种体验中,人彻底从生命的苦役中解脱出来了(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性(自我解体的感觉),和神相遇了(和伟大的存在融合的感觉)。【要形容的话,体验者仿佛就是一滴落入海中的水滴,或在空气中扩散开来的烟,自我变得越来越稀薄,同时融入了更大的整体当中】那个无比伟大的存在,神秘主义者一般将它称为”神”。这是由于在神话和宗教占据统治地位的古代,要找一个词来命名那种存在,只有”神”才合适。但是此神非彼神,它不像人们通常信仰的那种人格化的神,它是非人格化的。神秘主义者宣称它既是神,同时也是整个宇宙本身,也称为“大我”,还称为“一”——因为它代表整个宇宙整体。这种体验是非常稀罕的体验,只有极少数人经历过,并且也是极难描述的,没有经历过的人几乎无法理解神秘体验。但是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它又是相当普遍的,有许多教派都信仰神秘体验,中国的道家、基督教的诺斯替教派、伊斯兰教的苏菲教派、犹太教的卡巴拉教派等等,其中也有一些非宗教人士。而对于神秘体验认识最透彻的还应该数印度宗教。早在吠陀时代晚期,大量修行者就在探讨神秘体验了,这些讨论记录于奥义书当中。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观看。”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嗅闻。”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品尝。”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说话。”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听取。”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思考。”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接触。”人们说:“他正在变成一,他不认知。”他的心尖变得明亮。凭借那种光亮,这个自我离去,通过眼睛、头顶或身体的其它部分。他离去,生命也跟随他离去。生命离去,一切气息也跟随生命离去。他与意识结合。一切有意识者跟随他离去。他的知识、业行和以前的智慧都附随他。(《大森林奥义书》)【奥义书,吠陀晚期由一些神秘主义者写成的诸多文献】雅利安宗教也将其叫做“梵我如一”或“梵涅槃”。“梵”这个词最初就是用来指示整个宇宙本身,后来人格化成至高主神梵天。梵我如一即作为个别人的自我和宇宙合而为一。神秘主义的思想贯穿于所有印度宗教流派之中,佛教也继承了这种思想。然而,释迦牟尼不认同雅利安宗教的神,包括梵天在内,那么宣传和梵天融为一体就违背了他的理念。所以后来佛教的主流教派不谈神秘体验中的那种融合感受,而只描述自我解体的感受,也就是涅槃,或者说寂灭。那么问题来了,神秘体验再特别也只不过是一种精神体验,由于神秘主义者的大肆宣传,使得一般人误以为,获得了神秘体验真的就能摆脱肉体的束缚成圣成佛。事实是就算一个人真的经历了神秘体验,顶多是他的精神产生了变化,肉体却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佛祖释迦牟尼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三十岁在菩提树下获得了神秘体验,但他并没有就此从世间蒸发,仍旧留驻在世间,直到去世。这样一来就没办法自圆其说了,一方面佛教传教者口口声声说,涅槃就能超脱,另一方面,达到了涅槃却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灵魂还在肉体里,照样要受世间纷纷扰扰的羁绊。为了解决这个悖谬,佛教又提出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区分。有余涅槃就是指人在活着的时候达到涅槃,但肉身尚在,还有剩余,是不完全的涅槃。无余涅槃是人在死亡的一刻同时达到涅槃,灵魂超脱了肉体,这是完整的涅槃。后来所谓的涅槃,也倾向于指无余涅槃。由此以后,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经历神秘体验的那一刻也不被视为完全意义上的涅槃,他去世才叫做涅槃。【佛祖释迦牟尼】可是从事实角度来说,肉体死亡后,精神也随之停止活动了,怎么可能还会涅槃呢?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人死后,意识尚且能够独存。但是外人又如何知道这个人在死亡的那一刻达到涅槃了呢?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不过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却能安抚修行者的心灵。上面说过神秘体验是极为罕见的体验,它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不是努力就可以获得。有些宗教信徒修行了一辈子也无法获得神秘体验,另一些人不经意间就能获得神秘体验,后一群人也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这就难免令人觉得不公平了,那些花了一辈子虔诚修行的人到死都达不到涅槃,岂不是很可怜。所以当一个僧人死后,当做他已经涅槃了,其实是对他一生努力的肯定。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微信订阅号
无锡新传媒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我们众生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槃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吗?佛经里面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就是说涅槃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不要怕!因为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不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一种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槃,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安住之所。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禅师就回答他: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说: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槃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几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他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土地公想想说:“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地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彻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炼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槃之后的实际生活面貌。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像六祖慧能大师悟真法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每天虽然也随着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么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时候对猎人们宣说佛法慈悲大意。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慧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这样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慧能过了十五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槃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2、随缘而住的生活——涅槃之后的生活,是一种随缘而住的生活。像释迦牟尼佛,他虽然证得了有余依涅槃,可是依照金刚经的记载,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随缘而住的六度生活: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一段穿衣、托钵、乞食、用饭、洗脚、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却完整的显现了涅槃境界的随缘生活:着衣,是身上放光;托钵,是手中放光;入舍卫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饭,是口中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慧光。像佛陀这样证悟涅槃的人,也一样要吃饭、睡觉,一样有行住坐卧,并不排斥世间生活,可是一粥一饭之中,早已泯除世间的贪爱痴迷,涵蕴着随缘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万象,是与平常人的吃饭睡觉不一样的。
  3、随心自在的生活——证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经住于毕竟空境,对于眼前身旁的烦恼障碍,能够观照它的无常性空,自然不执取一法而生起爱憎心;心平行直,无处不自在,就是火宅欲海也变成了清凉安乐的国土。像《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过的便是这种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怕是姹紫嫣红,唯有大乘根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4、随机应化的生活——真正的涅槃生活不是只求自己完成,能够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对境不起迷惑而已,还要积极的投入世间,以无上的智慧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成就有情。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手持杨枝遍洒清凉,以甘露法水止熄众生热恼渴爱的火宅,这就是随机应化的涅槃生活。
  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我们信仰佛教应该离群索居、遗世独立,众生也不管,社会也不管,国家也不管,每日茹素持斋、敛眉静坐就是佛教了,这种想法与佛陀随机应化的精神大相违背。佛陀证悟之后,并没有耽住于涅槃的快乐境界之中,五十年间风尘仆仆地往来恒河两岸,踏着滚滚黄沙,走进众生的家中,把佛法的甘霖也带入众生干涸的心田。今日我们佛教徒要秉持佛陀度众的大悲愿,走出山林投入社会,随机应化,回馈众生,使我们的社会更祥和利乐,充满幸福。
  涅槃之后的应化生活,可以说是儒家“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随机而应化的普济众生、绍隆佛法,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责任编辑:冷雨]
新闻排行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09513号||举报电话: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0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苏新网备2006009
Copyright(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花千骨手游杀阡陌灵宠 杀阡陌怎么获得攻略_全通关攻略_高分攻略23等内容。
 又该如何培养花千骨手游中这个灵宠呢?就让小编给大家一一道来。 灵宠技能 剑...杀阡陌
单春秋 ...  东方卿是花千骨手游中的橙色灵宠,战斗力非常不错,可以在副本战斗中给我们提供...杀阡陌
单春秋 ...  花千骨手游灵虫糖宝和杀阡陌实战评测灵宠推荐: 杀阡陌 墨冰 轻水 单春秋 灵宠糖宝 花千骨手游灵虫糖宝和杀阡陌都是新版本推出的橙色灵宠,下面带来两大新灵 ...  七雄争霸手游武将升级攻略 武将经验获得 1677人
七雄争霸手游武将强化攻略 武将强化...花千骨手游 81677人浏览
花千骨手游灵宠怎么搭配 新版灵宠搭配推荐 ...  花千骨手游-相关攻略推荐 更多& ? 花千骨手游序章蜀山坡道图文通关攻略详解 384...杀阡陌
单春秋 ...  对话攻略大全 热门伙伴解析 小编提醒:想要找哪个伙伴的情缘对话可“ctrl+f”输入...推荐游戏 更多&
花千骨手游 20941人浏览
花千骨手游灵宠怎么搭配 ...  花千骨手游平民新手灵宠搭配推荐_游戏_生活休闲。...虽然目前玩家已经快进入后期了,本篇就来推荐下 平民...就是慢点。 4、杀阡陌: 很好用,飞升高级更好用,...  花千骨手游超强灵宠杀阡陌测试 橙色灵宠 4654人
花千骨手游皇宫大殿副本通关小技巧...C、杀阡陌 他是妖魔之王,掌控整个妖界。长得极为好看,很自恋,是六界最美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