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恭堂恭祝是什么意思思

下午和三玥他们去甘家大院逛了逛,二个小时走马观花,都没有细看,下次再去看看。没想到这个甘家就是出了江南大侠甘凤池、甘凤泉的甘家。他们家的厨房的对联“庖厨君子远,菽水妇人宜”很没道理,等我有了自己了的厨房,要改它一改
甘熙故居现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南京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甘熙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又名“友恭堂”。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著有《白下琐言》、《桐阴随笔》、《白下杂识》等地方志书。因他在家族中颇有名望,故其家族之宅被后人以“甘熙故居”命名至今。故居内原筑有江南地区著名的藏书楼——津逮楼,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仿宁波天一阁建造,楼上藏书十余万卷,楼下金石彝鼎,充仞璀璨,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幸存的部分藏书经甘氏族人商议,捐赠给龙蟠里国学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珍藏。其中珍贵的宋版《金石录》几经辗转幸存于北京图书馆。1982年甘熙故居被定为市级文保单位,后修复了南捕厅19号的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并于1992年11月对外开放。1995年,故居被定为省级文保单位。为再现清代江南的民居风貌,2001年南京市在此展开了全面的抢救性保护工作,2002年重新对外开放。
甘熙(),字实庵。祖籍安徽省歙县,出身于江南望族。清雍正、乾隆年间最为市井诵闻的勇士甘凤泉即为甘熙的直系祖先。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在宁居住期间,他致力搜集乡邦文献,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等,对研究编纂南京地方志书有很大影响。【甘熙故居甘姓典故联】于湖世泽;渤海家声。——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友恭堂联
甘熙精研风水勘舆之术。其故居朝向上坐南朝北,一是跟经商有关,而《论衡·诘术》中的“图宅术”:商家门不宜南向,因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为水,金生水相生则吉,朝向上的“悖异”与风水有关。另外《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甘氏源出于此。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武丁旧学;典午名家。——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友恭堂联【甘熙故居厅堂联】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友大厅联[屏门挂联]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大厅联[抱柱挂联]庖厨君子远;菽水妇人宜。——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厨房联
此联体现了古代妇女的传统美德。福禄寿三星高照;松竹梅四季长春。——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中堂联[挂联]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佛堂联[挂联]
旧时妇女多信佛,在家中设置佛堂供奉观音,日常在此诵经、祈祷、礼佛。积卷敢夸东壁富;披函好趁北窗凉。——甘熙之父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书斋联云烟供养邀清泽;金石摩挲发古香。——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书斋联德雨信风,仁山智水;礼门义路,贤士达人。——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大厅联[抱柱挂联]德尚圣贤,炎凉世事三更梦;志存淡泊,风雨人生一部书。——佚名撰江苏省南京市甘熙故居大厅联[抱柱挂联]【甘熙故居门扇联】
甘熙故居原有的一些楹联和门对,反映了甘家的家风和处事观念,其中很多门对原件都留存在各进的大小扇门上,现撰录如下:〖甘熙故居门扇四言联〗淡泊明志;
总集福荫;
前程远大;
为善最乐;清虚凝神。
备致嘉祥。
后地宽宏。
读书便佳。国恩家庆;
勤能补拙;
千秋博士;
修其天爵;人寿年丰。
俭以养廉。
一代儒生。
教以人伦。人因竹静;风为兰和。〖甘熙故居门扇五言联〗有容德乃大;
良佩双温穆;
铁肩担道义;无欺心自安。
新兰自芬芳。
辣手著文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甘熙故居门扇五言以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比德如玉圭璋特达;积善人家庆有余。
如松有节枝叶贯时。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Powered by
Designed by【推荐】中纪委家风专题之“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十:友恭传家诗书继世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之十:友恭传家诗书继世
整理者:杨英、翁宏业(南京市纪委)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孔子二五六七年丙申九月初八日癸亥
金陵文化世家甘氏:友恭传家诗书继世
金陵友恭堂甘氏家族是南京著名的文化世家,世居江宁小丹阳。战国时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罗,三国时东吴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均为其先祖。明末,甘氏一支迁入南京城内,至清代乾嘉年间家业兴旺起来。嘉庆四年(1799年),甘氏家族开始搬进今天民间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的“甘熙宅第”,取堂名“友恭堂”,成为金陵城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训解读】
“施敬” “友恭”--原文出自甘福为后世子孙所立家训
①“施敬”:甘家迁至南捕厅之前,以此为家训,其典出于《礼记·檀弓下》,意思是施行庄敬之教,使人知礼节,以达到人与人之间恭让、忠信的目的。今南捕厅15号第一进名“施敬”。
②“友恭”:甘家迁来南捕厅之后,在原家训“施敬”的基础上,衍生出这一新的家训,即“凡此亲族兄弟,诸父子侄,皆出天伦一本之源,所当敦睦敬爱不衰”。
“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原文为“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友恭”源自儒家伦理思想文化,大厅中悬挂的“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联上下呼应,点出“友恭”的真正内涵。“友恭”二字既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名,又是甘氏族人历代遵循的家训。数百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奉为治家教子、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家风故事】
“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联
“友恭堂”不仅仅是甘熙宅第中的一栋建筑物,它还是这座大宅院的灵魂,是家族精神的象征。当年,这里是族中长辈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婚丧、节令、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据甘氏后人讲述,在岁时祭祖之时,堂内高悬各代祖先大幅遗像,下置香案供桌和祭品,所用的器物皆有“甘氏友恭堂”的款识。族人按金、水、木、火、土的排辈,分批叩拜,各人神情严肃庄重。
祖孙三代藏书家
金陵甘氏在以“友恭”为纲的家训下造就、教化出一代又一代被当时邻里誉为学有所长、家风儒雅的后世子孙。甘国栋(年),清代藏书家,字遴士,他以藏书知名,先后收藏图书数万卷。甘国栋长子甘福(年),他惜老怜贫,乐善好施,乡人称其为“孝义先生”。他曾遍访吴越,搜集书籍十万余卷,并建成江南著名藏书楼“津逮楼”。道光十八年(1838),甘福受旌表,并塑像祀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甘福弟遐年、延年,虽都以经商为业,却都注重自身修行,以孝事亲、乐于行善。
甘熙著《白下琐言》
甘福之子甘熙(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是金陵甘氏由商入仕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甘熙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知县、郎中、礼部仪制司、广东司兼云南司主稿等。甘熙一生博学强记,勤事纂述,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灵谷寺志》、《栖霞寺志》等地方志书和《金陵忠义孝悌祠传赞》、《寿石轩诗文集》、《金石题詠汇编》等文集。
不为汪伪利诱的南京商界领袖
民国初期,甘家比较有声望的是甘仲琴和甘贡三。
甘仲琴(年),系甘福的曾孙,曾任南京总商会会长。甘仲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晚年,能保持民族气节,洁身自好。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甘仲琴不得不放弃南京的家业,带领全家逃往安徽和县避难。1938年初,汪伪政权想利用甘仲琴在南京商界中的地位和威望,重振南京商业,烘托虚假繁荣稳定景象,以配合伪政府的成立。甘仲琴知道,如果回到南京,将会和从前一样,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并将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但是,让他当汉奸,他是万万做不到的。为防止敌伪上门逼迫,他毅然辞别家人,只带上小女儿,踏上前往重庆的路途。1939年,甘仲琴在重庆逝世,享年七十岁。
甘贡三(年),是甘福弟弟甘延年的曾孙,早年就读于中央法政大学经济科,他诗词书画、戏曲音乐无一不精,更精于音律,被誉为“江南笛王”。
甘贡三先生秉承先祖遗风,为人谦恭宽厚,广结善缘,深得邻里崇敬。据甘贡三先生的幼女甘纹轩回忆,在她小的时候,家中每年夏天要制作和散发大量“济众水”(类似十滴水那样防中暑的药),家中上下不分老幼,人人动手,洗瓶、灌药、火漆封口……还在街口设立茶摊,供劳力者解渴。冬天则散发米票、施送棉衣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乡邻。
【今人风采】
甘涛: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甘氏后人深受门风浸染,家学绵延流长。甘涛(),甘贡三先生次子,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就多次举办演奏会,对笛、箫、古琴、古筝、琵琶和戏曲均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江南丝竹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江南丝竹大师和活词典。
甘涛先生也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民乐人才,其中知名的演奏家有龚一、闵慧芬、陈跃星、朱昌耀、杨积强、周维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甘涛先生长期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执教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南京分校、南京大学艺术系、金陵大学音乐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先生为人真诚热情,为学谦虚谨慎,在植根于民族土壤的中国器乐园地里,默默耕耘,忘我奉献,身兼各种职务,身载各种荣誉,可谓当之而无愧。
如今,甘氏族人已散居各地,除南京外,四川、上海皆有其子孙,族人仍以“友恭堂”后人自居。2003年元宵节,甘氏108位宗亲在“友恭堂”前聚会,缅怀先祖广行善事、教化子孙、厚积仁爱、世传家风的美德。家族中历代奉行的“友恭”家训依然勉励着每一位后人。儒雅、严谨、忠厚的家风仍在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重阳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留隍镇东留新美村【朱氏友恭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0贴子:
留隍镇东留新美村
留隍镇新美村留隍镇新美村新美村位于丰顺县留隍镇境东南部,距集镇5公里。北接仙丰村,南临长林村,西连口铺村,东邻志南、志扬村。背靠群山,有新村后岭、居林田搭坑、比北坑白虎头、寨美大面山等环绕,山都不高,海拔均为200米左右,但都各有独特的自然风貌。著名凤凰溪流经村前,四周绿竹掩映,山美水秀,田园肥沃,人们便为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新美。新美村包括居林、新村、比北坑、埔尾、寨罗、寨刘6个自然村,置6个村民小组。主村居林,村委会设于比北坑桥头。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丰顺县时,新美村属丰二图小留隍社。民国年间为第二区东留乡第八保埔尾村、第九保深村、第十保居材村。新中国建立初期为第五区新美乡。1958年为留隍公社新美大队。1973年属东留公社,新美大队分析为新村(包括居林、新村、比北坑3个自然村)和寨美(包括埔尾、寨罗、寨刘3个自然村)2个大队。1983年7月,新村、寨美大队合并为新美乡。后改称新美管理区。1999年4月改称新美村。2004年10月归属留隍镇所辖,仍称新美村。2008年全村共有662户,3270人(其中男性1646人,女性1624人)。居林自然村除1户王姓名,其余为朱、林两姓。其中朱姓人口最多,约占居林自然村总人口的60%。新村自然村有朱、高、彭3姓,其中朱姓人口最多,约占新村自然村总人口的80%。比北坑自然村全为叶姓,埔尾自然村全为魏姓。寨罗自然村除1户黄姓外,其余为罗、赖两姓,其中罗姓人口最多,约占寨罗自然村总人口的70%。寨刘自然村有刘、林两姓,其中刘姓人口最多,约占寨刘自然村总人口的85%。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关&键&词:
南京甘熙故居
南京甘熙宅第 南京民俗博物馆 明清建筑群 九十九间半 南京明清三大景观 甘家大院 友恭堂
图片描述:
&【声明】汇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使用本网站的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否则将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被要求承担最高达5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责任。
商用正版图片
交易 1648作品 24647甘熙宅第,甘国栋创立“友恭堂”
明朝末年,一支甘氏族人离开祖居地小丹阳甘村,进入城内,开始以务农,经营田产为生,至乾嘉之际,南京丝织业大盛,甘国栋(遴士)率子行商,经营“剪绒、江绸、贡缎、棉纱、布帛”,经过几十年、两代人的努力,家境逐渐殷实。入城以后,甘家先居东花园,东花园在苑家桥(今白鹭洲)。嘉庆初年,甘国栋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嘉庆已末(1799年)正式迁居于此,并取堂名曰“友恭堂”。同年甘国栋去世,其长子甘福开始主持家政。他率弟遐年、延年、鹤年同心协力,勤俭砥砺,在嘉庆十七年前后,开始在南捕厅旧宅的基础上加以扩建,一举奠定了甘熙宅第的规模。
  “友恭堂”位于南捕厅15号,并是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 “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
“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
“友恭”的根本是儒家的“孝”,两百多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先祖奉为治家、处世的灵魂和准则。
甘熙宅第友恭堂是主人进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内部构造最精巧,装饰最华贵,连厅内上端的梁架都进行了雕花工艺加工。整个大厅又高又正又宽敞,屋宇轩昂,充分显示了主人的财富、气势和地位。在大厅后面的过道左墙有两块保存完好的
“江宁甘氏友恭堂记”的碑石。“友恭堂”碑的发现,再次佐证了“友恭堂”的存在,以及甘氏家族世代以“友恭”为家训的历史。
碑文成书于清嘉庆十七年(即1812年)冬月,由长洲人(今苏州)王芑孙撰写,金陵刘文奎镌刻而成。碑文字体遒劲工整,清晰可辩。全文五百余字,记载了甘国栋(字遴士)教子有方,作堂名曰“友恭”的用意:“惟友与恭,实为民彝,有或不克,泯乱随之;惟友与恭,实为庸行,由是而推,施于有政;惟此友恭,出于孝思,明发有怀,各敬尔仪;惟此孝思,施及百世,以引以翼,而昌而炽,丹杨之甘世胄”。
&&&&&&&&&&&&&&&&&&&&&&&&
于日10:01,甘熙宅第友恭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恭维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