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松果儿cc鳞片 里的第四题怎么填丶

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明天会刮风还是转晴还是下雨?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明天会刮风还是转晴还是下雨?
我有更好的答案
阴或下雨,松果鳞片遇水则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松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松果的鳞片哪里来的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松果的鳞片哪里来的
属于果实的哪一部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松果是裸子植物,是没有果实的,松果是种子。鳞片是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松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成熟的松果的鳞片会长开,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成熟的松果的鳞片会长开,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干燥时会张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松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清北学堂2013年寒假高中生物奥赛学科 脊椎动物学专用导学-脊索动物门 圆口纲-共享资料网
清北学堂2013年寒假高中生物奥赛学科 脊椎动物学专用导学-脊索动物门 圆口纲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脊椎动物学教案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第一节 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四万多种,分属于三个亚门。 一.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又称被囊类 tunicata 约有 2000 余种,为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脊索与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 部,成体则退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tunic),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一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1.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形似蝌蚪,自由生活。 2.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3.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上有环状肌肉带,有世代交替现象。 二.头索动物亚又称无头类 Acrania 现存约 30 余种,海产鱼形小动物, 分布于北纬 48 度至南纬 40 度之间。脊索、神经管纵贯身体背部,终生保留。无明显头部。头索纲 (Cephalochorda)体成鱼形,体节分明,头部不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官在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Cramiata) 。 1. 圆口纲 Cyclostomata 无颌,无成对附肢,脊索与雏形椎骨并存,称无颌类(Agnarha) 。 2. 鱼纲 Ps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麟,鳃呼吸,有成对附肢,适应水生生活,称有颌类(Gnathostomata) 。包括软骨鱼类 和硬骨鱼类。 3. 两栖纲 Amphibia 皮肤裸露、 湿润, 幼体水生, 用鳃呼吸, 鳍游泳。 变态后陆生, 肺呼吸, 五趾型附肢运动。 称四足类 (Tetrapoda) 4. 爬行纲 Reptilia 皮肤干燥,被角质鳞片或盾片,肺呼吸,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膜出现,称羊膜动物(Amniota) 。 5. 鸟纲 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6.哺乳纲 胎生,恒温 脊索动物门的确立 在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奥陶) ,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出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二 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不能确立其间的关系,产生了神创论。 直到十九世纪,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的胚胎发育,才填补了无脊椎动物 与脊椎动物之间的空白。确立了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地位。脊索动物祖先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特征:后口、中胚层形 成的内骨骼及体腔形成模式相似。 1874 年,海克尔根据柯瓦列夫斯基的研究,把海鞘、文昌鱼、脊椎动物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门:脊索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动物门,下分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本门动物从整体来说,具有的器官系统、基本结构比任何无脊椎动物门都更一致。在生态学上、在动物界是 非常成功的,最有适应性,分布很广泛。它们完善地说明了生物进化发育和亲缘关系的广泛规律。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脊索 notod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起源于胚胎时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 成为脊索。结构:泡状细胞组成脊索,外边有该细胞分泌形成的脊索鞘。 (内侧为纤维组织鞘,外侧为弹性组织 鞘) 。因此,脊索既具硬度又具弹性,起支持作用。 低等脊椎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椎动物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成体则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细胞和脊柱内的骨细胞都是活细胞,能不断生长,形成内骨骼。 2.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及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起源于胚胎时背部中央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低等 脊索动物神经管前端形成膨大叫脑泡。脊椎动物神经管壁则发育成前端的脑和后端的脊髓,管腔则发育为 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3.咽鳃裂 pharyngeal gill slits 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具有呼吸机能。 发生:咽部外胚层内陷,内胚层外突,最后打通形成裂缝。低等水生脊索动物咽鳃裂终生存在,直接开口于 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与外界相通。高等脊索动物鳃裂仅在胚胎时出现,成体则消失。 4.脊索动物的心脏与主动脉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血液循环。 (尾索动物除外) 5.脊索动物的尾为肛后尾 肛后尾在水中起推进作用。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附着点,使捕食、御敌更准 确、迅速。 第三节 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四万多种,分属于三个亚门。 一.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又称被囊类 tunicata 约有 2000 余种,为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脊索与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 部,成体则退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tunic),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一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4.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形似蝌蚪,自由生活。 5.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6.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上有环状肌肉带,有世代交替现象。 二.头索动物亚又称无头类 Acrania 现存约 30 余种,海产鱼形小动物, 分布于北纬 48 度至南纬 40 度之间。脊索、神经管纵贯身体背部,终生保留。无明显头部。 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成鱼形,体节分明,头部不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官在体前端集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Cramiata) 。 6. 圆口纲 Cyclostomata 无颌,无成对附肢,脊索与雏形椎骨并存,称无颌类(Agnarha) 。 7. 鱼纲 Ps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麟,鳃呼吸,有成对附肢,适应水生生活,称有颌类(Gnathostomata) 。包括软骨鱼类 和硬骨鱼类。 8. 两栖纲 Amphibia 皮肤裸露、 湿润, 幼体水生, 用鳃呼吸, 鳍游泳。 变态后陆生, 肺呼吸, 五趾型附肢运动。 称四足类 (Tetrapoda) 9. 爬行纲 Reptilia 皮肤干燥,被角质鳞片或盾片,肺呼吸,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膜出现,称羊膜动物(Amniota) 。 10. 鸟纲 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11. 哺乳纲 Mammalia 体表被毛,胎生(单孔类除外) ,哺乳,恒温。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包括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 尾索动物早在 2 千多年前就被记载描述过,但其分类地位直到 19 世纪后半叶才被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 基确定下来。现存约 1370 种。 特征: 1.全部海产,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成分的被囊中。 2.幼体时期尾部具脊索和神经管,少数终生有尾。成体无尾者体形袋状或桶状,有单体和群体两个类型。鳃 裂终生存在。 3.少数有尾种类营飘浮或自由生活,多数无尾种类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 4.一般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及世代交替现象。 5.从幼体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其变态为逆行变态。 一.柄海鞘 Styela clowa 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中的最主要类群,约占总数的 90%以上。柄海鞘是其中的优势种,固着在码头、船体等 处,作为沿海污损生物的重要指示种。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 成体长椭圆形,基部以长柄附着在物体上。另一端有 2 个相距不远的孔,顶部的是入水口,位置较低的是出 水口。水流和微小生物经入水口进入消化道,水由出水口排出。受刺激时,体收缩将水同时从二个孔喷出。 (二)内部构造 1. 体壁 外套膜(mantle):外胚层形成的上皮细胞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纤维构成,包围内脏器官。 被囊(tunic):由上皮细胞分泌的被囊素(类似植物纤维素)和外胚层细胞、中胚层细胞(星芒状细胞)构 成。棕褐色。在入水口和出水口处与外套膜相愈合,愈合处有括约肌控制孔开闭。咽上缘及腹面一部分与外套膜 愈合。 围鳃腔:外套膜内侧的腔,由身体表面内陷形成,衬里为外胚层细胞。幼小个体的体壁被囊与外套膜之间有 透明胶冻状物质。 2. 消化和呼吸系统 口 位于入水口的底部,有一周围生有触手的缘膜,用以阻挡大颗粒。 咽 占据了身体的 3/4,咽壁上有许多鳃裂。水经鳃裂入围鳃腔,然后经出水口排出。鳃裂间隔布满血管, 水流经过时完成气体交换。缘膜将食物颗粒滤入咽内。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endostyle)具腺细胞和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纤毛细胞。腺细胞分泌粘液将食物粘成团,纤毛摆动使水定向流动。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沟叫背板 (dorsal lamina) 。内柱与背板在咽前部以围咽沟相连。在内柱形成的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背板,然后 进入胃、肠,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入围鳃腔,经出水口排出体外。 口孔、缘膜 内柱、为咽沟、背板 水流、食物-----------咽--------------------食道―胃--肠―肛门 鳃裂---围鳃腔-------------------------出水孔-----体外 3.循环方式和排泄器官 心脏 位于身体腹面,胃附近的围心腔中,呈纺垂形,囊状,外包围心膜。 血管 心脏两端各发出一条血管。前端为鳃血管,分布于鳃裂壁上。后端为肠血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并开放 于组织间(血窦) 。 开管式循环。血流无一定方向,同一条血管充当动脉和静脉。 心脏前部搏动,血液入鳃。心脏间歇,鳃血液回流到心脏。心脏后部搏动,血流入内脏。心脏无瓣膜,血浆 无色或有红、绿、蓝色素。 无专门排泄器官,在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叫小肾囊,其中有尿酸结晶,排入围鳃腔。 4.神经 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退化,形成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外套膜内。该神经节发出分支到 身体各处。神经节腹面有一腺体叫脑下腺,相当于脑垂体。入水口和出水口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 细胞。 5.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腺在外套膜内壁上。两种生殖腺紧贴,分别以单根生殖导管将成熟的生殖细胞输入围鳃腔, 开口于肛门附近。 精巢:成分支状,乳白色颗粒状的小块 卵巢:长管状,淡黄色,内有许多卵细胞。 (三)幼体及变态 幼体形态:幼体长 0.5mm,尾内有脊索,背神经管前端形成脑泡,有眼点和平衡器官。有完全的消化道,鳃 裂少,心脏在身体腹侧。 变态: 1.身体前端附着突起吸附在其他物体上。 2.尾部及其内部结构逐渐被吸收消失。 3.神经管缩小,残留成为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4.咽部扩大,鳃裂数增多,围绕咽部形成围鳃腔。 5.口孔与附着突之间迅速生长,将口孔推向顶部(与附着处相对) ,内脏器官位置转了 90-180 度。 6.体壁分泌背囊素,形成被囊。 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叫逆行变态。 二.尾索动物分类 1.尾海鞘纲 现存 60 余种 (我国无) 特点:形似蝌蚪又名幼形纲,终生保留尾和脊索,营自由生活。体表有透明胶质形成的囊(住囊)包裹身体, 该囊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尾海鞘可在囊中自由活动。鳃裂一对,无围鳃腔和外套膜。雌雄同体,有性生殖。 无逆行变态。 2.海鞘纲 现存 1250 种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特点: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有被囊。鳃裂多,外套膜上有肌纤维,但不呈环带状。有变态。 单海鞘目:多单体,若为群体则每个个体有一个被囊。 复海鞘目:多以无性出芽生殖形成群体,共一个被囊,每个个体有一个入水孔,共一个出水孔。 3.樽海鞘纲 现存 65 种 特点:体成桶形,营飘浮生活,单体或群体。被囊透明。外套膜上肌纤维排列成环带状,入水孔和出水孔分 别在体前端和后端,肌纤维收缩水从出水孔排出,推动身体前进。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三.尾索动物的演化 自由生活----头索动物-----脊椎动物 原始无头类〈 固着生活----尾索动物 第五节 头索动物亚门 本门仅一纲(头索纲) ,一科(鳃口科) ,二属:文昌鱼属,偏文昌鱼属。 现存约 30 种。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因无真正 的头和脑又称为无头类。 一.白氏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德国动物学家 P.S.Pallas 在英国 Cornwall 发现,认为是软体动物蛞蝓的一种,1774 年命名为 Limaxlanceolatus意大利的 O.G.Costaren 认为是低等脊椎动物,1834 年命名为 Branchiostoma (鳃口类,误认为触须是鳃)。 英国人 William yarrell 在 1836 年命名为 Amphioxus lanceolatus(双尖鱼,尖矛)。根据命名优先原则, Branchiostoma 作为属名,Amohioxus 为英文俗名。 1932 年 Boring 将中国厦门产文昌鱼定名为 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 1.外形 体长约 50mm。加州文昌鱼体长可达 100mm。 口笠,前庭,轮器,缘膜,触须(30-50 条) ,缘膜触手(10 余条) ,背鳍,尾鳍,肛前鳍(臀鳍) ,腹褶(2 条,位于口笠―臀鳍间) ,腹孔(呼吸作用后的水由此排出体外) 。 2.生活方式 生活在北纬 48 度至南纬 40 度之间,清澈浅海沙滩上,将身体埋入沙中,只露出前端。不善游泳,游泳时 60mm/ses。夜间活跃。以硅藻为食。寿命 2 年 8 个月,一生中可繁殖 3 次。生殖季节为 5-7 月。 (二)内部构造 1.皮肤 薄、透明、有表皮与真皮的分化 表皮: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有感觉细胞,无腺细胞和色素细胞。外边有角质层,幼体有纤毛。 真皮:一薄层不定形的胶冻状结缔组织,与脊椎动物胚胎初期间充质相似。 2.骨骼 没有形成真正的骨骼 脊索:细胞扁盘状,收缩时可增加脊索的硬度。脊索外有鞘膜与背神经管外膜、肌节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 织连续。 鳍条:在鳍中。 鳃条:在鳃间隔中。 角质物:在轮器、触手、触须中。 3.肌肉 保持原始肌节(横纹肌)状态,排列整齐。 肌节成“ 〈”形,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分开。两侧肌节交错排列,肌肉收缩时身体左右摆动,厦门文昌鱼 肌节为每侧 63-66 个(因种类而异) 。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围鳃腔腹面有横肌(平滑肌) 。 口缘膜上有括约肌。 4.消化和呼吸 轮器:搅动水流,变为漩涡入口。 (被动取食) 触须、缘膜触手:有滤食作用,食物颗粒随水流入咽。 内柱:分泌物将食物颗粒粘成团,纤毛使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咽上沟,入肠。 肠:为一直管,前部向的咽右侧伸出一个盲囊叫肝盲囊。小微粒进入肝盲囊后,被细胞吞噬。大颗粒在肠内 消化成小颗粒后入肝盲囊中行细胞内消化。肝盲囊的后边有一段肠内有纤毛(回节环)具搅拌作用,在此消化液 与食物颗粒行细胞外消化(肝盲囊细胞分泌消化液) 。吸收作用在肠的后部进行。肠末端以肛门开口体表。 咽腔是完成呼吸作用的部位。咽部几乎占体长的 1/2,咽壁有鳃裂 60 多对(数目随年龄增大而增多,7―180 对) 。鳃间隔中有鳃条支持。鳃裂壁上有纤毛上皮和血管,水流经鳃裂时与血管中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水入围鳃 腔经过腹孔排出体外。 腹褶处淋巴窦可从水中吸收氧气入血液。 5.血液循环 闭管式循环 特点:无心脏,腹大动脉有搏动能力,故称狭心动物。血液无色,无血细胞。鳃上无毛细血管,鳃间隔内有 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肠与肝盲囊有毛细血管网。 体前各器官-----背大动脉根 2-------背大动脉 1---------体后各器官 出鳃动脉 入鳃动脉 腹大动脉 肠系膜动脉 肠 肠下静脉 尾静脉静脉窦-----肝静脉----肝盲囊 前主静脉 2-----总主静脉 2------------------------------后主静脉 2 6.排泄器官 肾管:位于咽壁背侧,为一弯曲小管.腹侧一端开口于围鳃腔叫肾孔,另一端为盲端。管背侧有 5-6 束管细 胞(约 500 个管细胞) 。一条文昌鱼约有 200 条肾管。 管细胞:由体腔上皮细胞特化而成,其远端为盲端膨大,紧贴血管,长管内有一长鞭毛。鞭毛摆动使渗入管 细胞的代谢废物到达肾管;经肾孔进入围鳃腔。 7.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为一条纵行的神经管。神经管前端内腔略大(管不粗)叫脑泡。无脑和脊髓的分化。幼体时脑泡前 端有神经孔与外界相通,后愈合。神经管背侧未完全愈合,有一裂隙叫背裂。 周围神经包括:脑泡发出的 2 对神经,分布于体前端。神经管两侧按体节发出的成对神经(两侧神经交错排 列) ,每体节背侧有一对背神经,叫背根;腹侧有几条腹神经叫腹根。背根与腹根不混合成一条神经,背根兼有 皮肤感觉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腹根专司运动,分布于肌节上。腹根内为一束肌丝,由横纹肌延伸而来进入神经 管与神经纤维接触。 脑眼:位于神经管表面两侧的许多小黑点,为光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 色素点(眼点) :在神经管前端,无感光作用,遮光。 1.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腺 26 对,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并向腔内突起。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卵巢呈淡黄色方形小块,精巢成白色方形小块。无生殖管道,成熟生殖细胞穿破生殖腺壁落入围鳃腔,从腹孔流 出,在海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生殖器官与排泄器官无联系。 (三)胚胎发育和变态 文昌鱼的卵为均黄卵,精子由一球状头部和一条鞭毛构成。 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 卵裂:等全裂。第一次卵裂面与第二次卵裂面互相垂直,这两次卵裂均为经裂。第三次卵裂为纬裂,卵裂面 与前两次卵裂面垂直,形成 8 个细胞。继续卵裂形成桑椹胚。 囊胚:分裂继续进行,中央的细胞项边缘迁移,形成一个中央是空腔且充满液体的球状结构叫空心囊胚。中 央空腔叫囊胚腔,囊胚壁由一层细胞构成,上部细胞略小叫动物极,下部细胞略大叫植物极。 原肠胚:植物极细胞内陷至紧贴动物极细胞,囊胚腔受挤压而消失,形成一个新腔叫原肠腔。植物极内陷处 形成的原口(胚孔)与外界相通。该处为身体后部,相对一侧为身体前部。原肠胚的壁由二层细胞组成,内侧叫 内胚层,外侧叫外胚层。胚孔逐渐缩小,胚体前后延长,胚体表面生出纤毛。 神经胚:神经管形成:背部外胚层变平,形成神经板;下陷形成神经沟,神经板两侧隆起形成神经褶;且向 中线靠拢、愈合成一条神经管。前端以神经孔与外界相通,以后封闭叫嗅窝。后端经胚孔与原肠连通形成神经肠 管。以后封闭,在胚孔处形成肛门。 脊索形成:原肠背侧中央向上突起,形成一条实心细胞索与原肠分离。 体腔形成:原肠背方脊索两侧按体节形成成对突起,然后与原肠脱离,彼此连通形成体腔。文昌鱼前几节体 腔是以体腔囊法形成的,后边的体腔形成是从原肠上脱落下实心细胞索,然后中央出现裂隙发育而成。体腔向腹 侧扩大,位于背侧的叫体节,位于腹侧的叫侧板。体节内腔消失,其内侧分化为生骨节,中间分化为生肌节,外 侧分化为生皮节。侧板内的腔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腔(次级体腔) 。侧板的外侧壁叫体壁中胚层,内壁 叫脏壁中胚层。脏壁中胚层在肠管前端背侧形成指状突起叫生肾节。体壁中胚层背侧形成突起为生殖节。 受精卵经过 20 多小时后胚胎发育结束,全身披有纤毛的幼体突破卵膜,在海水中自由游泳。经过约 3 个月 进入变态期,一年后达到性成熟。 二.头索动物在进化中的意义 文昌鱼的进步特征:具有脊索,鳃裂,神经管。 文昌鱼的原始特征:无头,无脑,无心脏,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无集中的肾脏,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 无生殖管道,表皮为单层细胞,无脊椎骨形成。 文昌鱼的特化特征:口笠,触手,缘膜,轮器,内柱,脊索比神经管长。 自由游泳生活的原始有头类 脊索动物祖先〈 少数底栖,钻沙,特化的旁支:头索动物鳃口科。 三.头索动物分类 文昌鱼属 Branchiostoma 偏文昌鱼属 Asymmetron 仅体右侧有生殖腺。 第六节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4300 种) 、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它们除了具有脊索 动物的三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 神经管出现分化,前端形成脑,后部形成脊髓。感觉器官向前端集中,形成“头”而称有头类。加强了动物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 2.绝大多数种类中,脊索只出现在发育早期,以后为脊柱所代替。脊柱由脊椎骨连接而成,保护脊髓。前端 形成头骨保护脑。 3.低等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及次生水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鳃裂只在胚胎时期出现。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4.除圆口类外都具有上下颌,以支持口部,加强主动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能收缩的心脏,动、静脉血完全分开,使机体氧供应充足,保持高的代谢活 动,体温恒定。 6.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提高了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 7.除原口类外,都具有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一些种类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失去了 一对(或全部)附肢,但在其身体上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附肢的痕迹。 第十五章 圆 口 纲 (Cyclosromata)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又称无颌类(Agnatha) 。 包括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形(以七鳃鳗为例) 体成圆筒形尾侧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尾。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粘液腺,尾为原 尾型。 头部: 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感光。 (脑上腺)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 7 个鳃裂;盲鳗每侧 1-15 个鳃裂。 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周边生小穗状皮褶,内壁有角质齿;盲鳗无口漏斗。 躯干: 奇鳍:背中线上有 1-2 个背鳍,雄性第 2 背鳍高。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偶鳍。 侧线:位于体侧、头腹面的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 肛门:位于尾基部。 泄殖突:位于肛门之后。 尾:尾鳍为原尾型。 生活方式:七鳃鳗为半寄生生活,盲鳗为寄生生活。 二.构造特征 (一)原始特征 1.无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2.无成对的偶鳍,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原尾型尾鳍:内部 骨骼与外部均呈对称状。 3.终生保留脊索,脊索背方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弓片,相当于 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发生:按体节排列的中胚层生骨节不断细胞分裂,产生间充质细胞,聚集在脊索 和神经管周围,间充质细胞分泌基质填充在细胞之间,在细胞周围形成窝,骨化成软骨。无椎体。 4.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有腺细胞,无角质层,在口漏斗、舌端衍生角质齿。真皮 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腺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 5.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软骨 构成。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发生:间充质细胞在脊索两侧聚集,形成一对与脊索平行的软骨板―索侧软骨。在所测软骨前方形成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一对索前软骨。嗅囊、眼球、内耳周围集中间充质细胞构成软骨感觉囊(嗅囊、视囊、听囊) 。索侧软骨 向外扩展汇合成一块基板。索前软骨亦左右愈合成一块叫筛板,鼻囊与筛板愈合。视囊的眶软骨发育成脑 匣侧壁,听囊与之愈合。索侧软骨后方的枕软骨发育成脑匣后壁。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由 9 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成。鳃笼紧贴 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6.肌肉为按体节排列的弓形肌节,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无水平隔, 无轴上肌和轴下肌之分。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7.消化系统:无胃分化,肠内有纵行粘膜褶和一条纵行螺旋瓣。有独立 的肝脏,成体无胆囊和胆管。无独立的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 8.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血管:前主静脉 2,后主静脉 2,右侧总主静脉,肝门静脉, 无肾门静脉,鳃毛细血管网,入鳃动脉 8 对。血液红色,红细胞有核。 9.脑分化为五部分(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无脑曲,在一个平面上。中脑未形成二叠体, 小脑与延脑未分开,间脑腹面未形成视交叉。 脑神经 10 对,舌咽 N.、迷走 N.因枕骨不发达而从头骨外的延脑发出。 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形成混合神经。 听觉:内耳,七鳃鳗 2 个半规管,无水平半规管。盲鳗 1 个半规管。 视觉: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调节视力靠角膜肌,有动眼肌。视网膜杆细胞远远超过锥细 胞数目。盲鳗幼体有晶体,成体消失,角膜、巩膜、脉络膜未分化。无色素。 嗅觉:外鼻孔通一圆形嗅囊,囊后壁有嗅觉细胞分布,囊下部向后突起一个鼻垂体囊,穿过基板上脑 垂体孔止于脊索前端腹面,垂体囊壁细胞部分分化为腺垂体。 侧线:体侧纵行浅沟内有感觉细胞。未形成侧线管。 10.雌雄同体或异体,七鳃鳗雌雄异体,盲鳗雌雄同体。生殖腺一个,发育早期成对,后合并为一个。 七鳃鳗卵巢后部有精巢残余物,盲鳗前端产卵,后端产精。无生殖导管,生殖细胞成熟后,从生殖腺落入 体腔,经一对生殖孔进入尿殖窦,然后经尿殖窦孔排出体外。 11.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与生殖系统无联系。 盲鳗:幼体前肾小管按体节排列纵贯全身,与前肾导管相通,前肾导管开口体表。成体:身体前部肾小 管退化形成头肾,中部以后肾小管的肾口消失,此时的肾小管构成中肾,前肾导管称中肾导管。 七鳃鳗:胚胎时肾小管按体节排列于身体前部,与前肾导管相通。成体时前肾小管退化,在身体中部 形成肾小管,且肾口大部分消失形成盲囊叫肾小囊,包围血管球。前肾导管改称中肾导管。开口尿殖窦。 (二)寄生及半寄生特征 1.口漏斗:吸附在鱼类身上,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的舌能活塞样运动刮取血 肉并吸食之。 2.呼吸管: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有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有触手 5-7 个相当于缘膜。管两侧各有 7 个孔为内鳃孔,分别与鳃囊相通。鳃囊壁上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实为内壁折皱而成) ,鳃丝上有毛细 血管,在此完成气体交换,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 盲鳗的外鳃孔不直接与外界相通,而是经出鳃管通向一条总出鳃管,开口于头后方,体表只见一对外 鳃孔。无呼吸管,内鳃孔开口于咽壁。 七鳃鳗吸附鱼体时,水经外鳃孔进入鳃囊,气体交换后再经外鳃孔排出,鳃孔处有括约肌控制鳃孔开 闭。 3.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物为抗凝血剂,阻止动物创口 血液凝固。 第二节 分 类 概 述 1.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吸附型口漏斗,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之间。脑垂体囊为盲管。外鳃孔 7 对,鳃笼发达。内耳有 2 个半 规管。有背鳍。雌雄异体,发育有变态。 分布:江河、海洋。常见:东北七鳃鳗 Lampetra moril ,日本七鳃鳗 Lampetra japonicus 。 2.盲鳗目 Myxiniformes 口端位,触须 4 对,无口漏斗。鼻孔位于吻端。脑垂体与咽相通。鳃孔 1-15 对,鳃笼不发达。内耳 1 个半规管。有背鳍。雌雄同体(雄先成熟) ,无变态。眼退化埋在皮下。 分布:海洋。 第三节 圆口纲的生态 七鳃鳗幼体:隐沙虫,曾误认为是头索动物,有许多特征与文昌鱼近似。 1.有连续的鳍褶延背侧绕过尾到腹侧。 2.口前部无漏斗,上唇呈马蹄形似口笠。 3.咽无食道与呼吸管的分化,有内柱,围咽沟。 4.独立生活,钻沙,借助水流将食物带入咽部。 受精卵经 1 个月发育成 10mm 幼体,幼体经过 3-7 年经变态成为成体。教 日学 志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章节 重点 难点第十六章鱼纲 鱼纲的主要特征 鱼类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日期11 月 11 日第一节 起源 鱼类是体被鳞,以鳃呼吸,鳍运动,用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在古生代志留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群: 1、棘鱼类 Acanthodii 最早出现在志留纪,到泥盆纪达到高峰,灭绝于石炭纪。有 上下颌,偶鳍,胸、腹鳍间有 5 对小鳍,各鳍前均有 1 小棘。体表覆盖细密棱形鳞片,头 侧各有 5 个鳃小盖,其上覆盖一大骨质鳃盖。 2、盾皮鱼类 Placodermi 最早出现于志留纪,泥盆纪达到高峰,大部分灭绝于泥盆 纪末,少数延续至石炭纪。体表被盾形骨质甲板,有上下颌、成对鼻孔、偶鳍、歪形尾、 软骨。 3、软骨鱼类 Chondrichthyes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与盾皮鱼是近亲,有许多现代软骨鱼的 特征,在石炭纪高度发展,并分化出全头类和鲨鳐类,后者又分化出鲨类和鳐类。 4、硬骨鱼类 Osteichthyes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与棘鱼类是近亲,具有许多现代 硬骨鱼的特征,分化出肺鱼类、总鳍鱼类、辐鳍鱼类。泥盆纪淡水水域出现古鳕类为软骨 硬鳞鱼,到石炭纪达到高峰。到三叠纪为全头类所替代在淡水和海水中分支进化。中生代 早期发展出真骨类,进化至今形成各种生态类型。 有上下颌,牙齿,成对附肢,是鱼类比以前的动物在进化上的飞跃。 第二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生活在水中,其结构特征必须与水环境相适应。 水环境特点: 1、 水中含大量无机盐和其他物质。 2、 水的密度和比重大于空气。水密度为空气的 800 倍,摄氏 4 度时水的比重为 1。 3、 水的热容量大。水温变化小。 4、 水中有溶解氧:3-9mL/L。摄氏 0 度时淡水含氧 10.23mL/L 随温度升高含氧量减 少。 5、 水深每增加 10m 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 鱼类适应水生:体形,无颈分化,鳃,单循环。 一.体形和皮肤 (一)体形 1.身体由于栖息环境不同而形成各种形态 纺锤形(fusiform) 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栖息在水上层,快速持久游泳。 侧扁形(compressiform) 头尾轴〉背腹轴〉 〉左右轴 栖息水中上层,游泳较慢,不敏捷,很少长距离迁移。 平扁形(depressiform)左右轴〉 〉背腹轴 栖息水底,行动迟缓。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棍棒形(arguilliform) 头尾轴〉 〉背腹轴=左右轴 底栖泥沙中,游泳能力较强。 2.鱼类身体分为三部分 头 自口端至鳃盖后缘(最后一对鳃裂) 。 躯干 鳃盖后缘至肛门(泄殖孔) 。 尾 泄殖孔至体末端。 (1)头部 口:由活动的上下和支持,称颌口类。动物可主动摄食增加了获食的机遇,可动颌为攻击、防御、营 巢、求偶、钻洞、呼吸进水的工具。 口的位置: 上位口 口裂朝向背方,以浮游生物为食。 下位口 口裂朝向腹方,以底栖生物或岩石上藻类为食。 端位口 口裂位于头前端,以漂浮生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 触须 着生于口周围,上面分布有味蕾。 吻须 位于吻部(上唇处) 。 颌须 位于口角(上下颌) 。 颏须 位于下颌中央。 鼻须 位于鼻孔之间。 鲤:1 对吻须,1 对颌须。泥鳅:吻须 1 对,上颌须 1 对,下颌须 1 对。 黄颡:鼻须 1 对,颌须 1 对,颏须 2 对。 眼 大小、位置与生活方式有关 双目并列 鲽形目成体两眼转向一侧。 眼退化 岩洞、地下生活种类 四眼鱼 眼上下两部分结构不一样,功能不同,分别适于水、陆观察。 鼻孔 一对位于吻背面,每个鼻孔由瓣膜分隔为前鼻孔 和后鼻孔。水由前孔进入到嗅囊,然后由后孔流出。有的鱼有口鼻沟连接鼻孔和口脚。有的鱼有内鼻孔。 鳃盖 硬骨鱼头后侧有一骨质鳃盖,后缘附生鳃盖膜。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分 类依据之一。 软骨鱼鳃裂直接开口体表,许多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眼后方有一对喷水孔,实际为颌弓和舌弓间的退 化鳃裂,孔前壁有退化鳃的痕迹。于在水底呼吸时,水由喷水孔进入以避免泥沙由口进入损伤鳃丝。 (2)躯干部 鳍:奇鳍和偶鳍,鳍膜内有鳍条支持。 鳍条:棘(spine)由一根鳍条变形而成,不分节,不分支,坚硬。 软鳍条(spft ray)由二根鳍条合成,分节,末端分支或不分支。 软骨鱼鳍条为角质的,不分节,不分支,外包皮肤。 硬骨鱼鳍条为骨质的,由鳞片衍生而成,由鳍膜相连。 背鳍(dorsalfin)位于背部中线上,大小、形态、数目因 种而异。功能:维持身体平衡。 鳕鱼:3 个背鳍 大马哈鱼:第 2 背鳍为脂鳍,无鳍棘由脂肪组织构成。
:背鳍退化成一根尾针。 带鱼:背鳍与尾鳍相连。 c K :第一背鳍形成钓竿。 g 鱼:第一背鳍形成吸盘。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鲐鱼:背鳍后边有由一根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叫附鳍。 臀鳍(analfin)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形态、数目因种而异。功能:维持鱼体垂直平衡。 鲐鱼:臀鳍后边有由一根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 鳕鱼:有 2 个臀鳍。 鲶鱼:臀鳍与尾鳍相连。 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 尾鳍(candalfin)位于尾部,鱼运动时起舵和推动作用。 正尾型尾鳍:尾椎末端翘向尾鳍上叶基部,下叶由增宽 的尾下骨片支持。外形上下叶对称。 快速游泳的鱼类,尾鳍为新月形或叉形,尾柄较狭窄。 游泳速度慢的鱼类,尾鳍截形或圆形,尾柄较粗大。 歪尾型尾鳍:尾椎末端弯曲深入较发达的上叶内。外形 上叶大,下叶小,不对称。 原尾型:脊椎骨直到尾末端,上下叶沿脊柱对称排列。 无尾鳍:如海马,黄鳝。 胸鳍(pectoralfin)在头后方,相当前肢,平衡身体,控 制运动方向。形态、位置因种类而异。 软骨鱼:胸鳍与体轴成水平排列---平衡作用。 胸鳍与躯体结合成体盘---运动功能。 硬骨鱼:胸鳍较小与体轴成垂直排列。原始种类胸鳍位置低。快速游泳的鱼胸鳍狭长或无。慢速游 泳的鱼胸鳍阔或舌状。鲚胸鳍部分鳍条游离成丝状。黄鳝无胸鳍。 快游时:胸鳍紧贴鱼体,鳍举起可以减速至动。 慢游时:胸鳍似桨划水。 转弯时:胸鳍一侧紧贴身体,一侧举起,向举起侧转弯。 停止游动时:胸鳍划水保持身体平衡。 腹鳍(ventralfin)位于腹中线两侧,相当后肢。辅助身 体升降,转弯。不同的鱼腹鳍位置变化较大。 软骨鱼:位于泄殖腔两侧。 硬骨鱼:腹鳍腹位:位于腹部,较低等的鱼类。如鲤形目 腹鳍胸位:位于胸鳍下方鳃盖之后。如鲈形目 腹鳍喉位:位于鳃盖之间的喉部。 无腹鳍: 如鳗鲡 特化:软骨鱼雄性---鳍脚,y 虎鱼---吸盘 鳍式:用来表示各鳍的形态特征,鳍名―大写英文字母; 棘数―罗马数字,软条数―阿拉伯数字, “―”表示棘与软条相连, “, ”表示棘与软条分隔,数目变化范 围“-”表示。如鲤鱼鳍式: D.II,18-19;P.I,16-18;V.II,8-9;A.III,5-6;C.20-22。 侧线: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的鱼侧线多达 5 条,有的鱼侧线不完整或消失) ,侧线管开口于体 表侧线鳞的小孔,侧线为感觉器官。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 鱼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起源于外胚层,有多层细胞构成(硬骨 鱼 10-30 层,软骨鱼 4-6 层) ,通常无角质层。表皮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生发层位于基部,由一层柱状 细胞构成,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是产生新细胞的增殖层,新细胞在向表面推移的过程中发生形态和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机能的改变。 腺层位于生发层上方,细胞层数不定,分裂能力不如生发层。腺层含有许多单细胞腺:杯状细胞分 泌粘液(多糖类,遇水变粘) ,颗粒细胞内含巨大嗜酸性颗粒,棒状细胞分泌警戒物质等。粘液可减小运 动阻力,保护鱼体不受微小生物侵袭,凝结沉淀水中的悬浮物质,有助于调节渗透压。 珠星(追星) :一些鱼在生殖季节,受生殖腺激素刺激,雄鱼表皮出现角质化结构叫珠星。以刺激雌 渔产卵。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起源于中胚层。由纵横交错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微维组成,细胞较少。 皮下层位于真皮下方,内含色素细胞和脂肪细胞。有四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成星状多突起,含 棕、黑、灰三色颗粒。红色素细胞内含红色素颗粒(脂色素) 。黄色素细胞内含细小的黄色素颗粒(脂色 素) 。虹彩细胞多边形或椭圆形,内含鸟嘌呤颗粒,能反射出银白色。 2.毒腺 由表皮细胞衍生而来有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表皮细胞聚集沉入真皮,外包结缔组织,特化成能分 泌有毒物质的腺体。 牙基部毒腺:咬住动物后,毒液从牙基部腺囊中流出。 皮肤粘液腺具毒性:对人消化道有强刺激引起腹泻。 棘基部有毒腺:棘具沟或管,刺动物时腺囊受压毒液流出。如虎鲨、 、黑线银o 、毒 。 3.发光器 表皮生发层的部分细胞向真皮内伸展,与发生层割断联系。细胞分化为两部分:上边分化成晶状体, 下边分化成发光腺体。发光体发光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发光细菌与鱼共生发光。一种是发光腺体发光。 4.鳞片 大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少数鱼无鳞是次生现象。鳞分为三种: (1)盾鳞: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为软骨鱼特有。其结构包括埋在皮肤内的菱形基板和露在皮肤外 边的尖朝后的棘。 盾鳞不随鱼体生长而增大,其数目可随鱼体生长而增加,老鳞不断脱落,由新鳞代替。 (2)硬鳞:由真皮形成,为软骨硬鳞鱼具有。呈斜方形骨板表面覆盖硬鳞质层,有的骨板上有棘。硬 鳞坚厚成行排列,鳞片间以凹凸关节面相嵌合,稍能伸缩。不呈覆瓦状排列。 (3)骨鳞:来源于真皮,为硬骨鱼具有。一片骨鳞可分为:基区(在鳞囊中) ,顶区(露出的扇区) ,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最早形成的部分) ,鳞嵴(鳞表面呈同心圆状隆起的线) 。 圆鳞:顶区后缘平滑。 栉鳞:顶区后缘有齿突。 棱鳞:位于腹部正中线,鳞顶部有向后生长的硬棘。 腋鳞:在胸鳍或腹鳍基部前缘外角上,比其他鳞大,形似尖刀。 侧线鳞:位于体侧,鳞片上有小孔与皮肤下侧线管相通, 相同种侧线鳞数相同。 鳞式: 侧线上鳞数 如鲤鱼鳞式: 5 侧线鳞数―――――― 34-38 ― 侧线下鳞数 8 侧线上鳞:自背鳍前缘至侧线的鳞行数。 侧线下鳞:自臀鳍前缘至侧线的鳞行数。 无侧线的鱼计鳞方法: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至尾柄末端的一行纵列鳞。 横列鳞:由背鳍起点至腹正中线的一行横列鳞。 鳞数终生不变,可作为分类依据。 二.骨骼系统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鱼类体内有来源中胚层的内骨骼支持。根据其功能和所在位置可分为:中轴骨、附肢骨。根据骨的 成分可分为:软骨、硬骨。软骨鱼的骨骼为软骨质,硬骨鱼的骨骼多为硬骨,软骨极少。 硬骨形成的途径: 软骨化骨:间充质细胞在预定生骨区域内形成透明软骨,围软骨区的间充质细胞、破骨细胞、造骨 细胞将软骨细胞破坏,形成硬骨。 膜化骨:造骨细胞直接在结缔组织膜内形成硬骨。 (一) 中轴骨 axial skeleton 1.头骨 skull 脑颅:包围脑、视、听、嗅等器官的骨格。鱼类有一完整的脑颅。 骨骼分布: 鼻区:筛骨 1,前筛骨 1,外筛骨 2,鼻骨 2 耳区:上耳骨 2,前耳骨 2,翼耳骨 2,蝶耳骨 2 蝶区:眶蝶骨 1-2,翼蝶骨 2,基蝶骨 1,副蝶骨 1,围眶骨 6 枕区:上枕骨 1,外枕骨 2,基枕骨 1 脑颅背面(自前向后) :鼻骨 2,额骨 2,顶骨 2,颞骨 2,鳞骨 2 脑颅腹面(自前向后):犁骨 2,副蝶骨 1 咽颅:7 对分节弧形软骨,围绕消化管前段。 第 1 对 颌弓 dibular arch 上颌:初生颌---腭方软骨,次生颌---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方骨。 下颌:初生颌---麦氏软骨,次生颌---齿骨,隅骨,关节骨。 第 2 对 舌弓 hyoid arch 舌颌骨 2(背) ,角舌骨 2(侧) ,基舌骨 1(腹) 。 鱼的舌颌骨上端固着于脑颅,下端与下颌相连。这种脑颅与咽颅借舌颌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叫舌接式。 第 3-7 对 鳃弓 branchial arch 每对鳃弓由 9 块骨构成: (自背至腹)咽鳃软骨 2,上鳃软骨 2,角鳃软骨 2。下鳃软骨 2,基鳃软骨 1。每对鳃弓的基鳃骨连接在一起成为一块。 硬骨鱼第 5 对鳃弓特化成一对下咽骨,其内侧着生数目,形状,排列方式各异的咽齿。 鳃盖骨:覆盖在咽腔外侧,包括:前鳃盖骨 2,间鳃盖骨 2,下鳃盖骨 2,鳃盖骨 2,鳃条骨 6(位 于咽腔腹侧) 。 2.脊柱(vertebral column)和肋骨(rib) (1)脊柱 位于脑颅后边,由一串软骨或硬骨的椎骨关连而成,取代脊索成为体轴,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躯干椎:椎体、髓弓、髓棘、锥体横突 尾 椎:椎体、髓弓、髓棘、脉弓、脉棘 鱼类的椎体两端凹入,叫双凹型椎体。相邻的椎骨借前后关节突相连,中央形成球状腔,内有残留 的脊索。椎体中央有小管与残留脊索相连,因此残留脊索呈念珠状。 各椎骨的髓弓连成椎管,内有脊髓通过。脉弓连成脉管,内有血管通过。 (2)肋骨 肋骨来源于生骨节及侧板的间充质细胞,他们在预定区域内聚集形成软骨,然后由硬骨细胞替代。 发生在肌隔与水平隔相切的地方,位于轴上肌和轴下肌之间的肋骨叫背肋。 (软骨鱼) 发生在肌隔与腹侧隔相切的地方,位于腹膜外边肌肉内侧的肋骨叫腹肋。 (硬骨鱼) 肋骨按体节排列,一端与椎骨相关节,另一端游离。 (二)附肢骨骼 appendicular skeleton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1.奇鳍骨 鱼类的奇鳍与脊柱密切相关,为游泳时防止滚翻的平衡器。由深埋在体内的支鳍骨所支持。 软骨鱼的支鳍骨为软骨,有 1 至多排,骨块大,数较少。 硬骨鱼每根支鳍骨分为三节(或三块) :鳍骨,中间鳍骨,远端鳍骨。鳍骨与髓棘相关节,远端鳍骨 与皮肤鳍条相连接。 尾鳍的皮肤鳍条直接与脊柱末端变形的髓棘或脉棘相关联。正尾型:脊柱上弯尾椎愈合成尾杆骨, 髓棘变形成尾上骨,脉棘、脉弓愈合成宽大板状的尾下骨。 2.带骨和偶鳍骨 (1)带骨 肩带 pectoral girdle 硬骨鱼:肩胛骨,乌喙骨,匙骨(锁骨),上匙骨,后匙骨。上匙骨与头部后颞骨相连。 软骨鱼:肩胛骨,乌喙骨。不与头部相连,乌喙骨与支鳍骨形成关节。 腰带 pelvic girdle 硬骨鱼:一对无名骨。 软骨鱼:一对坐耻杆骨形成一字型,位于泄殖孔前方。 (2)偶鳍骨 胸鳍:软骨鱼 基鳍软骨 3,辐鳍软骨 3 列,软鳍条 硬骨鱼 基鳍骨退化,支鳍骨退化或不超过 5 枚,鳍条。 腹鳍:软骨鱼 基鳍软骨,辐鳍软骨,鳍条 硬骨鱼 基鳍骨退化,支鳍骨为一对颗粒状结构嵌在无名骨与鳍条间 雄性软骨鱼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交配器叫鳍脚。 鳍骨类型:双列型 由若干骨块形成中轴,两侧排列辐鳍骨。 单列型 中轴后侧辐鳍骨退化。 韦伯氏器:前三块椎骨变形形成的四对小骨,连接内耳与鳔。 三脚骨:在第 2、3 椎体腹面,由第 3 椎骨横突及肋骨演变成,后脚与鳔相连。 间叉骨:在第 2、3 椎体侧面,由第 2 椎弓演变成,呈斜叉状,一叉插入三角骨与舟骨间的韧带中, 二叉被结缔组织固定在 2、3 椎骨侧面。 舟骨:第一椎体髓弓演变而成,位于间叉骨前方。 闩骨:第一椎体髓棘演变而成,位于舟骨前方,前端与内耳淋巴腔相连。 骨骼系统特点: 脊柱代替脊索成为身体中轴。 脊椎骨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 椎体双凹型,凹内有残留脊索。 头骨形成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连接方式为舌接式。骨块较多,愈合少。 成对附肢骨出现,支持鳍运动。但未与中轴骨相连。 软骨鱼类骨骼为软骨,硬骨鱼类骨骼为硬骨,但骨化程度不同。 三.肌肉系统 (一)肌肉的发生 胚胎时的生肌节细胞分化成肌细胞,间充质细胞侵入相邻肌节之间形成肌隔,侧板壁层形成的肌肉与 背板形成的肌肉相连构成中轴肌。水平隔膜出现把中轴肌分隔为,背侧的轴上肌和腹侧的轴下肌。 头颈部胚胎时 8 个肌节。第 1-3 肌节演变为 6 条眼肌,4-5 肌节退化,6-8 肌节的背部分化为轴上肌,第 6 节腹部演变为舌下肌,第 7 节腹部演化为舌肌,第 8 节腹 部演化为鳃下肌。 附肢肌的发生:邻近附肢基部的肌节分化出肌芽,附着在骨骼上,形成附肢肌肉。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 躯干、尾部肌肉:/轴上肌 中轴肌: \轴下肌 / \ /眼肌 体节肌: 头部肌肉 鳃下肌 \ \舌下肌 附肢肌:奇鳍肌 偶鳍肌 (二)头部肌肉 (三)躯干肌 鱼类肌纤维有二种:红肌-位于水平隔上下的躯干表层或脊柱两侧,含肌红蛋白,大量血液及脂肪。 行需氧代谢。白肌-位于红肌深部,肌红蛋白少,脂肪含量低,行厌氧代谢。 (四)附肢肌 (五)发电器官 约有百余种鱼具有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所在位置因种而异。电鳐在头两侧,长颌鱼在尾两侧,电鳗 在身体前、腹、后部三处。发电器官电压、电流充足时可防御、摄食,不充足时可起声纳作用,释放电脉 冲与同伴联络。 发电器官是由肌细胞特化成的电细胞(电板)构成的。由许多盘形电细胞整齐排列成圆柱状,每个 电板外有胶状结缔组织包围,鳍光滑面有神经分布,粗糙面有血管分布。细胞质透明,多细胞核。静止状 态时电细胞膜外围正极,膜内为负极,不产生电流。动作状态时神经膜外为负极,膜内为正极,血管膜不 变形成电位差, 产生电流。 每个电细胞的电位差约 0.1v, 发电器官的动作电位是每个电细胞的电位差之和。 电流强度由所有电细胞助横切面的总面积决定。 四.消化系统 鱼类由于食性不同,食物种类的差异,各种鱼的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显著区别。 (一) 消化道 1.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与咽腔无明显的界限,故称口咽腔。 (1)多数鱼具齿,齿的结构与盾鳞相似,但无基板,齿表面为珐琅质。齿形与食性有关。 颌齿:着生于颌骨 犁齿:着生于犁骨 腭齿:着生于腭骨 舌齿:生于舌上 咽齿:生在下咽骨上 软骨鱼的齿: 单峰齿 锋利,有利于捕食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 三峰齿、多峰齿 适于摄取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型鱼。 梳状齿、切齿 适于切割食物,主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颗粒状齿 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 硬骨鱼的齿: 犬状齿:快速游泳的鱼,利于捕捉食物。 门齿状齿:缓慢游泳的肉食性鱼,利于从岩石上取食。 臼齿状:用于磨碎贝类和甲壳类的硬壳等坚硬食物。 梳状、绒毛状:用于从岩石上舐刮藻类。 鲤形目第五对鳃弓特化为咽喉齿,其形状、数目、排类方式为分类依据。 (2)舌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鱼类的舌较原始,由基舌骨的突出部分外覆粘膜构成。前端游离(具肌肉) 。上皮细胞多层,有杯状 细胞和味蕾。少数鱼的舌退化或无舌。有的鱼舌表面有绒毛状齿。 (3)鳃耙 鳃弓内侧面附生的两排稍坚硬的突出物,为滤食器官亦可保护鳃丝。前缘有味蕾。鳃耙数目、形状 与食性有关。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鳃耙发达,细长稠密。肉食性鱼类的鳃耙粗短。 板鳃类无鳃耙。 硬骨鱼鳃耙可分为:无鳃耙如鳗鲡,有鳃耙痕迹如鳅科、鲽科,鳃耙发达而长如鲱科,鳃耙变异如 乌鳢为一簇簇棘状,鲢为一片海绵状。 2.食管 通常短、宽、直。粘膜有纵形皱褶,前端有味蕾,管壁有肌肉,环肌收缩可将食物吐出。 3.胃 消化管最膨大处,与食道相连处叫贲门,与肠连接处叫优门。有些鱼无胃分化,有些鱼的幽门处有 盲囊。 胃腺分泌的消化酶类型与食物有关,肉食性于以蛋白酶为主,非肉食性鱼则蛋白酶少,淀粉酶及糖 原分解酶较多。 4.肠 鱼类肠分化部明显,其长度与食性有关,肉食性鱼的长短,草食性鱼的肠长。粘膜向肠腔内形成各 种形式的皱褶,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螺旋瓣: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的小肠壁向肠腔内突起形成螺旋形褶 膜叫螺旋瓣。 5.肛门与泄殖腔 消化管末端以肛门开口体表。肛门开口在生殖管孔及排泄管孔之前。 泄殖腔:内部有肛门、生殖管、排泄管三个开口。 泄殖窦:内部有生殖管及排泄管二个开口。板鳃类、肺鱼类有泄殖腔。辐鳍鱼类有泄殖窦。 (二)消化腺 鱼类小型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多数鱼有胃腺无肠线。 大型消化腺位于消化管附近。 1. 肝脏 肝脏的大小与形态因种类而异。肝细胞分泌胆汁送到胆囊贮存,经胆管送到小肠,使脂肪乳化以利 于脂肪酶分解之。肝脏能将糖合成糖原调节血糖平衡, 能分解有毒物质, 将代谢产物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2.胰脏 外分泌性胰脏由管泡腺构成,分泌物经导管送入小肠,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蛋白质、脂肪、淀粉等。 内分泌器官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代谢。 鲤科鱼类肝脏呈弥散状分散在肠细膜上,与胰细胞混杂故称肝胰脏。 五.呼吸系统 鱼类的主要呼吸系统是鳃,鳃位于咽部两侧,由鳃弓支持。鳃是摄取水中溶解氧的呼吸器官。有一 些鱼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游离氧。 (一)鳃的构造 1. 鳃的发生 胚胎时形成鳃裂后,鳃间隔的基部由来自中胚层的细胞形成鳃弓,鳃间隔的两侧由来自外胚层的细 胞形成鳃片。硬骨鱼舌弓处产生皮肤皱褶向后延伸覆盖在鳃腔外边形成鳃盖,有鳃盖骨支持。软骨鱼无鳃 盖,全头类仅有皮肤者。 2. 鳃的构造 鳃间隔两侧形成丝状或板状表皮突起叫鳃片。一个鳃弓 上生有二个鳃片,每一鳃片叫一片半鳃,二个半鳃构成一个全鳃。鳃片由无数呈平行排列的鳃丝构成,鳃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丝一端固卓在鳃弓上,另一端游离,鳃片成梳状。每一鳃丝的两侧生出许多突起叫鳃小片(每 1mm 鳃丝上 有 20-30 片鳃小片) ,相邻鳃丝上的鳃小片相互嵌合,使气体交换面积增加。鳃小片外层为鳞状上皮,内 部为结缔组织有血管神经分布。 硬骨鱼每一鳃丝内有一骨质或软骨质的鳃条支持鳃丝,鳃条上有沟,出入鳃丝血管在沟内,鳃弓下方 有出鳃 A.(背面),入鳃 A.(腹面)。出鳃 A.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以保证最大的气体交换量,可从水中 摄取溶氧量达 85%。 (二)呼吸运动 鱼类呼吸靠口和鳃盖的活动而完成。硬骨鱼上下颌内缘有一对口腔瓣防止进入口内的水逆行流出口 外。在鳃盖后缘有一对鳃盖膜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 呼吸运动过程: 口张开,口腔瓣倒向内侧,鳃盖膜关闭,鳃条骨下沉(张开) ,产生口内负压,水流入口。 口关闭,口腔瓣竖起,鳃条骨上生(关闭)鳃概扩张产生鳃腔负压,水入鳃腔。 鳃盖内移,鳃腔压力增高,水冲出鳃盖膜。 快速游泳时,鱼的口和鳃盖一直张开,水从该处流过完成气体交换。 鱼类呼吸中枢在延脑,由 V,IX,X 脑神经支配。水 PH 值大于 10,小于 2.8 时会造成呼吸表面损害。 (二) 鳔 绝大部分硬骨鱼类消化管背方,腹膜外有一大而中空的囊 状器官,囊内充满气体,这个结构叫鳔。 1.鳔的构造 胚胎时期消化管背方生出一芽状突起,向后扩展形成一囊状结构,有一细长管与食道相连。鳔壁自 内向外由单层鳞状上皮或纤毛上皮,肌层(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细胞间有小薄板状的鸟粪素结晶,使 鳔呈银白色。纤维膜外有腹膜紧贴鳔壁。根据鳔管有无可将鳔分为二类:管鳔类(有鳔管) ,闭鳔类(无 鳔管) ,不同的鱼,鳔室数目不同。管鳔类的鳔管是气体进出鳔的通道。 闭鳔类鳔内气体产生主要通过红腺和腺体下微血管网,管鳔类在水下补充气体也通过红腺,但其红 腺不如闭鳔类发达有时叫红体。 红腺:位于鳔前腹面内壁,此处上皮细胞为长方形腺细胞,内陷形成简单的腺体。其下方有大量微 血管分布,微血管网由微 A.和微 V.组成,按一定次序排列在红腺下方叫迷网。 2.鳔的功能 (1)调节身体比重 (2)呼吸作用,如肺鱼。 (3)感觉作用,鲤形目鱼类的鳔经韦伯氏器与内耳相连,当外界压力变化时经鳔、韦伯氏器传入内耳。 感受高频声波,鲤形目为
赫兹,一般的鱼为
赫兹。 (4)发生作用: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类,鳗鲡等。肌肉摩擦使鳔发声,如大黄鱼、小黄鱼鳔外鼓 肌收缩使鳔发声。骨骼摩擦发声,如匙骨和后匙骨、咽齿之间、胸鳍棘与肩带的摩擦等,鳔可将声音放大。 (四)辅助呼吸器官 1. 皮肤 皮肤表面布满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如鳗鲡,鲶,鲤,鲫。皮肤呼吸容量占总呼吸量 17-30%。 2. 口咽腔粘膜 口咽腔奶耨腭管丰富,有许多乳头突起。 如黄鳝鳃退化靠此方式呼吸,电鳗,y 虎鱼科。 3. 肠管 肠管壁薄,血管丰富。 如泥鳅夏季不摄食,肠上皮变为扁平上皮,细胞间出现血管淋巴,吞入空气在肠内完成气体交换,剩余空 气和二氧化碳从肛门排出。 4.鳃上器官 生长在鳃弓上方的辅助呼吸器官,由鳃弓的一部分特化而成。胡子鲇第 1-4 鳃弓的脚鳃 骨后部及上鳃骨上有由鳃丝变化而成的膜状结构,连成一片包在鳃上器官的前方与下方使之与鳃腔分隔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开。 乌鳢鳃腔前背方有由第一鳃弓的上鳃骨和舌颌骨内面的骨质突构成二个耳状和三角形突起, 外覆粘膜。 5.气囊 合鳃目的双肺鱼每侧鳃腔顶壁上有一气囊,气囊上皮有许多微血管及退化 鳃丝形成的呼吸小岛,具呼吸作用。 六.循环系统 鱼类循环系统特点: (1)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单循环。 (2)动脉系:出鳃动脉,背大动脉根,背大动脉。 (3)静脉系:前主静脉 2,后主静脉 2。侧腹静脉 2,总主静脉 2,肝静脉 1,肾门静脉 2(发达) ,体静 脉。 (一) 心脏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的前方,鳃弓的后方腹侧。围心腔与腹腔有结缔组织隔膜相隔。 鱼的心脏较小,约占体重的 1%。由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组成。 1.静脉窦 位于心脏的后背侧,由二条总主静脉和肝静脉通入。壁薄。 2.心房(心耳) 位于静脉窦前方,二者间有一孔相通,该孔叫窦房孔,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3.心室 位于心房前方,房是孔处有瓣膜,心室壁肌肉层厚。 软骨鱼心室前方有动脉圆锥,为心室的一部分,有搏动能力。硬骨鱼心室前方有动脉球,为腹大动脉 基部膨大而成,无搏动能力。 (二) 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经鳃完成气体交换,进入 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少氧血沿静脉管回流到心脏。 颈动脉 头动脉环 背动脉根 背大动脉 尾动脉 2 2 1 1 出鳃动脉 8 头部各器官 入鳃动脉 8 腹大动脉 1 肝门静脉 动脉球 1 侧腹静脉 2 心室 1 肝静脉 心房 1 前主静脉 2 静脉窦 肾门静脉 2 尾静脉 2 内脏动脉 躯体肌肉总主静脉 2 后主静脉 2 许多硬骨鱼无侧腹静脉和右肾门静脉。 (三) 组织液与淋巴液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组织液: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透过毛细血管壁滤出到组织中叫组织液。 组织液成分包含血浆内除血细胞 外的一切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被静脉毛细血管重新吸收。 淋巴液:组织细胞间少量未被静脉毛细血管回收的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叫淋巴液。 淋巴管起始盲端,逐级汇集形成大淋巴管,将血液送入后主静脉。 淋巴管、淋巴液、淋巴心构成淋巴系统,辅助血管系送组织液回心。 (四) 脾脏 位于胃的一侧或后方。鲤鱼的脾脏在鳔腹侧小肠背侧细长条状,红褐色。功能:产生淋巴细胞和白细 胞,破坏衰老的红细胞。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1. 脑的发生 胚胎时的神经管前端分化成脑,先分化出前、中、后脑三部分,然后前脑又分化为端脑和间脑,后脑 分化为小脑和延脑。 2. 脑的结构 (1)端脑 最前方是嗅球经嗅 N.与大脑半球相连。大脑中央有不明显的沟将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大脑半球) , 大脑半球内有侧脑室,前方与嗅球中的嗅囊相通,后端与间脑第三脑室相通。 硬骨鱼脑室未分左右,为公共脑室。 端脑侧壁和底壁增后叫纹状体(stiatum coypora) 。端脑背壁很薄(出软骨鱼和肺鱼外)不含脑神 经细胞,由上皮构成叫古脑皮(paleopallium) 。 (2)间脑 位于端脑后方凹陷处,很小与端脑无明显界限,被中脑嗅叶遮盖。背部中央向前突出细长的松果体, 间脑内部有第三脑室。间脑分为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拉克氏囊形成垂体前叶(腺垂体) ;第 3 脑室腹壁形成漏斗体,其远端形成垂体后叶(神经垂体) ;二者构成脑下垂体具有内分泌机能。 (3)中脑 位于间脑后方背面一对球状突起,背面叫视叶,腹面叫被盖,球内空腔成 T 形与中央导水管相通。 该腔前接第三脑室,后接第四脑室。视神经末梢到达中脑顶部;嗅 N.、听 N.束进入中脑。鱼类的中脑相 当于哺乳类的大脑,为高级中枢。 (4)小脑 位于中脑后背方,椭圆形;表面有纵沟、横纹,内有小脑室与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相通。许多传 入 N.和传出 N.连接小脑与感觉器官及肌肉效应系统。 (与内耳、侧线连系;与肌肉联系;协调身体活动的 中枢) 。 (5)延脑 位于脑的最后部,成三角形。与小脑无明显界限。延脑内有第四脑室。两侧有一对绳状体与内耳和 侧线有联系;背面为脉络丛。延脑后面为脊髓,二者无明显界限。 脑的形态与生活习性有关:中上层鱼类―视叶发达, 纹状体不发达, 小脑大或侧叶发达, 延脑不分化。 如蓝圆 ,鳙,鲐,带鱼。底栖鱼类―纹状体发达,有的大脑有沟纹,小脑小,延脑发达分化,感觉器官 发达,如鳅,黄颡,c K 。 3 脊髓 由神经管发育而来,侧壁厚,中背部和中腹部较薄,中央管与第四脑是相通。脊髓边缘部分叫白质, 中央部分叫灰质。 (二)外周神经系统 1.脑神经 10 对 嗅 N.:感觉神经 N.元在嗅粘膜 终止于嗅叶或大脑。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视 N.:感觉神经 N.元在视网膜 终止于中脑。 动眼 N.:运动神经 中脑腹面发出 分布于眼球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滑车 N.:中脑侧、背面发出 分布于眼球上斜肌。 三叉 N.:延脑前侧面发出 深眼支分布于嗅粘膜、吻皮下。浅眼支分布于头顶、吻端皮肤。上颌支 分布于上和、眼球周围、鼻部。下颌支分布于口角、下颌(运动) 。头部皮肤、唇、颌(感觉) 。 外展 N.:延脑腹面发出 分布于眼球外直肌。 面 N.:延脑侧面发出 浅眼支与三叉 N.浅眼支合并分布于吻背侧。口部支主支分布于上颌;细支分 布于头顶。舌颌支分布于前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骨、舌弓、下颌(运动) 。皮肤、触须、舌部、咽 鳃(感觉) 。 听 N.:延脑侧面发出 分布于内耳、半规管、壶腹、椭圆囊、球状囊,感知听觉和平衡觉。 舌咽 N.:延脑侧面发出 鳃裂前支分布于口盖、咽部。鳃裂后支分布于头背皮肤、侧线。腹支分布 于第一鳃弓前半鳃、鳃耙、鳃弓粘膜。 (运动、感觉混合神经) 迷走 N.延脑腹面发出 鳃支分布于 1-4 鳃弓、鳃裂。内脏支心脏支分布于心脏,内脏支分布于腹腔 器官。侧线支分布于侧线。鳃盖支分布于鳃盖内缘收肌、鳃盖膜、口腔粘膜、肩带。 2.脊神经 分节排列,每结有一对左右对称的脊 N.。 每条脊 N.包括:背根连在脊髓背面,内含感觉 N.纤维,来自皮肤、内脏,经脊 N.节入脊髓。腹根 连在脊髓腹面,内含运动 N.纤维,分布至肌肉、腺体。 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 N.出椎孔,分为三支:背支分布于身体背部肌肉、皮肤(躯体运动、感觉) 。腹 支分布于身体腹部肌肉、皮肤(躯体运动、感觉) 。内脏支分布于胃、肠、血管等内脏(内脏运动、感觉) 。 脊 N.在肌节上分布有重叠现象,每肌节可受几个腹根支配,每个腹根可支配几个肌节。脊 N.在附肢 的相应部位形成神经丛。 (三) 植物性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神经系统叫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到达支配器官前必须先通过 神经节换神经元。 1.交感神经系统 由躯干部脊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在脊髓附近的交感干中换神经元后与效应器相连。节前纤维短 有髓鞘,节后纤维长无髓鞘。 2.副交感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在效应器附近换神经元,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软骨鱼副交感神经为:III,VII,IX,X. 硬骨鱼腹交感神经为:III,X. (四)感觉器官 1.侧线系统 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受器,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特有的。胚胎发育时,胚体头部两侧的侧听 区加厚,沿一定的线条形式向身体前后延伸,前达头部,后至尾柄,形成一系列侧线感觉器。原始侧线感 受器常各个分散排列,后沉入表皮下面,然后彼此相连成管状,以一个个小孔与外界相通。鱼类侧线鳞片 上的小孔及侧线管与外界相通之处。 侧线主支分布在于体两侧,多数鱼为每侧一条,有的为 3 条,体侧的侧线受迷走 N.侧线支支配。头 部侧线较复杂,售卖 N.和舌咽 N.支配。 罗伦氏壶腹 软骨鱼具有(鲨吻腹面的许多小孔) ,个别硬骨鱼也有如鳗鲇。 罗伦氏壶腹位于皮肤内表面,由三部分组成:罗伦氏瓮―基部膨大的囊,内有腺细胞和感觉细胞, 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外观稍呈乳白色。罗伦氏管―由罗伦氏瓮通出的管道,内部充满胶质,长短不一, 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成群。管孔―罗伦氏管在体表的开口。罗伦氏壶腹受第 VII 对脑神经支配,反应较侧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线慢些。感受水流、水温、水压(缓慢的和时间延长的压力)的变化,也能感受电压(0.01 微伏/CM)的 变化,动物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位差即可测得。 2.听、平衡觉感受器 鱼类的听、平衡觉器官室一对内耳。椭圆囊和球状囊内有感觉上皮叫听斑。结构与听嵴相似但顶短。 基部有 VIII N.分布。球状囊内有耳石(板鳃类耳石为石灰质小颗粒由粘液粘成块状,硬骨鱼耳石由石灰 质构成一般 2-3 块,星耳石(大),矢耳石(箭状) ,小耳石(小) 。 )耳石与听斑相贴,体位改变时耳石对 感受器的压力改变,内淋巴压力改变,兴奋通过听神经传入中枢引起肌肉反射性运动。 半规管:侧半规管对于背腹轴方位的运动有反应,前、后半规管对三个轴方位的运动都有反应。身 体倾斜(加速或减速时)内淋巴压迫壶腹,反射地引起体位复正。 听斑能感受声波, 声波使内淋巴振荡刺激感觉细胞, 兴奋传到中枢。 鱼类自己发声频率为 26―4500HZ, 鲤形目感受频率为 HZ,非鲤形目感受频率为 HZ 以下。切除球状囊后对 100―150HZ 及高频声音感受不到,对较低频率声音感觉减弱,只能感觉 16HZ 的声音。 3.视觉器官 眼球结构: 外层:巩膜 角膜 中层:脉络膜(包括银膜、血管膜、色素膜) 虹膜 内层:视网膜 晶体大而圆,由韧带悬挂在虹膜上,适于近视。 眼外有眼肌牵动眼球。多数鱼类无活动眼睑,有些鲨鱼有可动瞬膜项背方移动遮盖眼球。软骨鱼晶 状体腹脉鲇方有一晶体收缩肌,收缩时拉晶体前移适于近视,舒张时晶体远离角膜适于远视。硬骨鱼脉络 膜向内突起形成镰状突前端伸至晶体后下方以韧带与玲状体(平滑肌)相连,玲状体以韧带与晶状体腹后 端相连,收缩时将晶状体拉向后方,调节视觉距离不超过 15M。来自水面以上物体的光线在与水面垂直线 成的角度小于 48.8 度时,才能射入鱼眼。鱼眼的视觉范围可分为:双眼视区、单眼视区、无视区。 八.排泄系统 鱼类通过肠和鳃排出一些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一部分代谢废物,但大部分的代谢废物是由肾脏排出 的。特别是含氮化合物及盐离子。排泄系统除了排出滤泌的尿液外,在维持体液适当浓度进行渗透压调节 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 肾脏 鱼类的肾脏紧贴鱼腹腔背壁,为一对实质性块状器官,呈暗红色。 1.前肾 前肾为鱼类胚胎时期主要泌尿器官。位于体腔最前端,通常按体节排列,由若干个肾单位组成。每一 肾单位由肾口和前肾小管组成;前肾小管略弯曲,在后方合并为左右两条前肾管,末端通泄殖腔。前肾小 管前端经肾口与体腔相通,肾口周围有纤毛,肾口附近有动脉微血管聚集成团状叫肾小球。血液从主动脉 经入球小动脉入肾小球,血液中废物渗入体腔后,血液经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肾口纤毛摆动将渗出的 废物吸入前肾小管经前肾管排出体外。 2.中肾 中肾为鱼类成体的泌尿器官。由许多肾单位组成,在发育早期显著分节排列,前后扩展达体腔末端。 中肾小管不断以分支方法增加数量,侧不按体节排列了。有的肾口封闭形成盲囊,前壁内陷形成杯状结构 称肾小球囊。肾小球与肾小球囊内壁紧贴,二者和在一起称肾小体。肾小体后方的中肾小管长而弯曲,根 据细胞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若干段。硬骨鱼有的前肾失去功能成为头肾,由中肾排泄叫中肾型。有的既有 前肾又有中肾叫全肾型。 (二) 输尿管和膀胱 胚胎时前肾管为输尿管, 成体时前肾管分裂为二: 一根与中肾小管相通为输尿管称中肾管 (吴氏管) ,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另一根在一段时间内与前肾相通,然后失去联系变为输卵管(米氏管) 。 一些鱼类在输尿管后端有薄壁囊状器官叫膀胱, 具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膀胱可分为二类:输尿管膀胱 输尿管后端膨大而成。如大部分淡水鱼。泄殖腔膀胱 泄殖腔壁突起而成。如内鼻孔亚纲。 (二)泌尿机能 肾脏排出代谢产物中较难扩散的物质如尿酸、肌酸、肌酸酐等,易扩散的物质由鳃排出如氨、尿素。 (三) 渗透压的调节 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各种鱼类其体内所含盐分浓度是比较接近和稳定的。但它们生活的环境中盐 度却相差很大,因此必须很好地进行渗透压的调节。 1.淡水鱼类 体内盐分浓度大于外界环境,水可以从鳃、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破坏体内盐、水平衡而死亡。淡 水鱼必须连续不断地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所以肾小体发达,肾小球数量多,超过 10000 个,每天排出大 量尿液。鳃上的泌氯细胞能从周围的液体中获取氯离子转入血液。当体内含盐量降低时,细胞吸盐作用很 明显。肾小管也有盐类重吸收机能。 2.海水硬骨鱼 体内盐分浓度一般低于外界环境,水分会从鳃和体表渗出,因大量失水而死亡。为弥补失水必须大 量喝水, (水量为体重的 7-35%)消化道将水分吸收,盐分从鳃或尿中排出。肾小球数量少甚至无,使水分 排出减少到最低限度。 3.软骨鱼 软骨鱼血液盐分稍高于海水硬骨鱼,但血液中含有大量尿素,渗透压比海水高,不会失水。肾小管 可将尿素重吸收,血液含尿素量为 350 毫摩尔/升(占血液的 2%) 。一般高等动物为 100 毫摩尔/升。尿素 是维持体液盐水平衡的主要因子,当血液中尿素高时,从鳃进入的水分就多,冲淡了血液浓度,拍尿量增 多,尿素流失多。血液尿素少,鳃入水少,排尿量少,血液尿素上升。 九生殖系统 由性腺和生殖导管组成。性腺左右成对或一侧发育,性腺由系膜悬于腹腔背侧,有的鱼性腺与肾脏 关系密切,大多数鱼类二者无联系。 (一) 两性异形 鱼类一般为雌雄异体,许多鱼类在外形上难以区别雌雄,但一些鱼可利用一系列外部特征来区别。 1.个体大小:多数鱼同龄者雌性比雄性大,如鲤、鲟。一种康吉鳗雌性达 90kg 雄性部超过 3kg。黄颡 雄性大于雌性。 2.体形变化:雄马口鱼 前部臀鳍条显著延长 雄大马哈鱼 两和弯曲呈钩状(溯河洄游时,生殖季节) 雄角c K 寄生雌体(以口固着)除生殖腺外其它器官退化 雄罗非鱼 肛门之后有一较长泄殖乳突,生殖泌尿共一尿殖孔 雌罗非鱼 肛门之后生殖乳突短,生殖泌尿分别开孔 3. 色泽:许多鱼在生殖季节出现鲜艳色彩,特别是雄鱼生殖季节过后色彩 消失,这种色彩叫做婚姻色―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雄 Q 鱼 臀鳍下缘出现虹、黄、黑三色镶边 雄中华多刺鱼 腹棘内侧出现小锯齿,腹棘呈鲜蓝色 4.珠星:一些雄鱼在生殖季节表皮细胞特别肥厚,角质化成白色坚硬的锥状体,叫珠星。青、草、 鲢、鳙珠星主要分布在胸鳍上。 青鱼 胸鳍背面前方 3-10 根鳍条 草鱼 胸鳍基至末梢及尾柄,雌性鳍外缘 鲢鱼 胸鳍前边几根鳍条,雌性鳍条末梢 鳙鱼 前几根鳍条上缘珠星锋口刀刃状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5.与生殖有关的器官:雄性软骨鱼有鳍脚,雌性 Q 鱼有产卵管 (二) 雌雄同体和性逆转 少数鱼中存在雌雄同体现象,如胡瓜鱼、个别鲤鱼、少斑猫鲨等。 假雌雄同体 外生殖器、第二性征为一种性别,生殖腺为另一种性别,如剑尾鱼雌性个体发育晚期出 现雄性交配器。 双性现象 鱼体内同时存在两种生殖腺,如狭鳕生殖腺上半部为卵巢,下半部为精巢或一侧为卵巢另 一侧为精巢。双性现象在鲱、鲽、黄鲷等鱼类也存在。 性逆转 性成熟前为一种性别,性成熟后为另一种性别。 如黄鳝从胚胎到性成熟全为雌性,产卵后卵巢变为精巢,个体变为雄性。体长 100mm 以下为雌性,530mm 以上为雄性,360-380mm 雌性雄性各半。 (三) 生殖器官 1.雄性 精巢一对,位于腹腔,性成熟时呈白色称鱼白。精巢表面有覆膜形成的外膜,内部有排列形式不同 的叶状腺体构成。 输精管 软骨鱼―输尿管间有输精管作用,后部膨大形成储精囊,分别与尿殖窦相通,精尿殖乳头 末端开口泄殖腔,精子通过鳍脚上的沟进入雌性生殖导管。硬骨鱼为精朝外膜向后延伸而成,与肾脏无联 系,两侧输精管在后段联合,以生殖孔开口于肛孔和泌尿孔之间。 2.雌性 鱼类卵巢可分为两类:游离卵巢 表面裸露,无覆膜形成的卵囊膜。卵巢有许多滤泡,每个滤泡中有 一各卵子。卵子成熟后进入腹腔,经输卵管腹腔开口(喇叭口)进入输卵管。如软骨鱼、肺鱼。封闭卵巢 卵巢外有一覆膜形成的卵囊膜包围,并向后延伸变窄呈管状,成熟卵子落入卵囊中由该管送至泄殖窦,排 出体外。 (无米氏管)如硬骨鱼。 (四) 生殖腺发育与卵子结构 生殖腺发育根据其特征分为 6 个时期,以鲢为例: I 期 生殖腺呈现状,紧贴腹腔背壁(孵化后第二年夏季) II 期 卵巢扁带状,有血管分布,精巢细带状。 III期 卵巢青灰色或黄白色,可辨卵粒。精巢因血管分布呈粉红色(秋冬季) 。 IV期 卵巢淡黄色或粉红色,卵粒单独时呈球状。精巢乳白色。 V期 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有卵从生殖孔流出。雄性有白色精液流出。 VI期 卵巢松软,外观紫红色,精巢萎缩成细带状淡红色(以排卵和精子,外形似 III 期) 。 卵子为端黄卵,外有一薄层卵膜,外包胶质或角质壳膜―由滤泡细胞分泌而成。壳膜有一小孔―卵 膜孔, 为精子入卵通道。 浮性卵 细胞质中有脂肪滴, 色泽透明飘浮水面。 (大多数海水硬骨鱼)。 沉性卵 卵 内无脂滴,产出后沉入水底。 (大多数淡水鱼) 。粘性卵 卵膜有粘性,可粘附在固着物体上。 (鲤、鲫、松 江鲈) 。 大多数鱼:体外受精,卵生。少数鱼:卵胎生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营养来自卵黄。假胎生 发育后期形成 卵黄囊胎盘,与母体有物质交换。 1.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 有六或七个鳃弓和鳃裂,背鳍一个,无棘.臀鳍1个.皱唇鲨体鳗性形,鳃间 隔延伸成褶皱,盖邻的鳃孔 我国产六鳃鲨科(Hexanchidae)3属3种 扁头哈那鲨 N.Platycephalus 体灰褐色,散布着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鳃孔7个,头横扁,先端钝圆,上颌无正中齿,每侧6枚牙齿,细长外斜.下颌具1正中 齿,每侧6枚牙齿,宽扁梳状,尾鳍下部前叶突出,后有1缺刻.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灰六鳃鲨 Hexanchus griseus (Bonnaterre)体暗褐色或棕褐色,有时体侧有 1 浅色纵条,腹面浅褐色或淡色。吻短钝圆。鳃裂 6 个,斜列,宽大,依次减小。尾鳍约为全长的 1/3,尾 基上下方均无凹陷,尾鳍上缘后半部具较大卵圆形鳞片,排列成 2 纵行突起。 2.角鲨目(Squaliformes) 有5或6个鳃孔,背鳍2个且各有1棘,通常无臀鳍. 我国产角鲨科(Squalidae)2属6种 白斑角鲨 Squalus acanthias 鳃裂5个,体具白斑,幼体白斑清晰. 头宽 扁而长,尾柄下侧有1纵行突起,自第2背鳍后下方起至尾基稍后止。 3.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 背鳍2个,前方各1棘,有臀鳍,眼上棱显著,有鼻口沟. 我国产虎鲨科(Heterodontidae)1属2种 种检索表 1(2)臀鳍距尾基约等于臀鳍基底长的1.25倍,体上暗色横纹较宽,数目一般不 超过20条………………………………宽纹虎鲨 Heterodontus japonicus 2(1)背鳍距尾鳍基等于臀期基底长的2倍余,暗色横纹窄,一般超过20条……… ……………………………………………………………窄纹虎鲨 H.zebra 4.须鲨目(Orectolobiformes) 前鼻瓣具一鼻须或喉部具一对皮须,第2-4对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一 背鳍与腹鳍相对或位于其后方. 我国有3科8属12种 豹纹鲨 Stegostoma fasciatum 尾鳍极长,等于或超过全长的1/2,成体具皮 嵴3行,黄褐色,体及各鳍上散布着黑褐色圆形斑点.幼体黑褐色,全体具20余条不 规则的黄色横带. 日本须鲨 Orectolobus japonicus 尾鳍小于全长的1/2,体 扁平,头宽,口 阔而近前端.头侧有一系列皮瓣.体锈褐色遍布暗色和浅白色云石状花纹及斑点, 背和侧面有暗色不规则横纹10条. 鲸鲨 Rhinsodon typus 体庞大,头平扁而宽,体侧有2行纵形皮嵴,后3个鳃孔 位于胸鳍基部,体背近褐色,具很多黄色斑点及横纹. 5.鼠鲨目(Lamniformes) 背鳍二个,均无棘,有臀鳍. 噬人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 眼小,圆,无瞬膜,喷水孔小或消失,体纺 锤形,躯干粗大,头尾间细小尾柄平扁,两侧各具一突起 ,尾基上下方各具一 凹洼,第1背鳍大,第2背鳍很小. 姥鲨 Cetorhinidae maximus 鳃裂5个特别宽大,自头背侧伸达喉下,几与对 方相遇,体背灰腹面白色. 6.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眼有瞬膜,喷水孔小或消失,第1背鳍在胸,腹鳍之间,第2背鳍小部分与臀鳍相对. 我国产4科23属60多种 皱唇鲨科 Triakidae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 皱唇鲨 Triakis scyllius 体灰褐色,具9-13条褐色横纹,并有许多小黑点. 白斑星鲨 Mustelus griseus 体背侧灰色,侧线及其上方分布许多不规则白色 斑点,卵胎生. 双髻鲨科 Sphyrnidae 1(2)吻端中间圆凸,吻软骨端部中央无圆孔……锤头双髻鲨 Sphyrna zygaena 2(1)吻端中间凹入,吻软骨端部中央有 1 圆孔…路氏双髻鲨 Sphyrna lewini 路氏双髻鲨 Sphyrna lewini 头部成“ T”形,眼位于两侧突出的两端,瞬 膜发达,喷水孔消失.动物学7.锯鲨目(Pristiophriformes) 吻延长为扁叶状每边有齿,吻腹面有2根长须,无臀鳍,鳃裂在体侧. 我国产锯鲨科 Pristiophoridae 1属1种 锯鲨 Pristiophovus japonicus 日本锯鲨 Pristiophorus japonicus Günther 体灰褐色,腹部白色,侧线淡白色。各鳍后缘浅色,吻上具暗褐色纵纹2条。 体细长,前部稍扁平,后部稍侧扁,尾狭长,尾柄下侧具1皮褶。吻平扁,向前 延长突出呈剑状, 吻端钝圆, 边缘具尖齿 1 纵行。 吻腹面中部近边缘处有扁长皮须 1 对, 皮上具细鳞。 8.扁鲨目 Squatiniformes 体平扁,吻短宽,胸鳍向前延伸但不与头部愈合,尾部有2个无棘的背鳍,无 臀鳍. 我国产扁鲨科Squatinidae 1属2种 日本扁鲨 Squatina japonica 喷水孔间隔大于眼间隔,胸鳍外缘与后缘成90度 角,胸鳍前方及被鳍基底无暗色斑块. (2) 鳐形总目 Batomorpha(下孔总目) 有体盘,鳃孔下位,腹鳍前缘与头相连. 1.鳐目 Rajiformes 吻圆钝突出,侧缘无齿,尾部无强棘,头与胸鳍之间无大发电器. 科检索表 1(4)腹鳍前部不分化为趾状构造 2(3)体盘犁形或近犁形,胸鳍前延,不达吻端…犁头鳐科 Rhinobatidae 3(2)体盘宽打,团扇形,胸鳍前延达吻部………团扇鳐科 Platyrhinidae 4(1)腹鳍前部分化为趾状构造,体盘近斜方形………………鳐科 Rajidae 我国产 犁头鳐科 Rhinobatidae 3属7种 许氏犁头鳐 Rhinobatus schlegeli 体盘宽约为体长的2/7,体背面纯褐色, 无斑点,吻前部腹面常有一黑色斑块,腹鳍接近于胸鳍,第一背鳍后于腹鳍. 团扇鳐科 Platyrhinidae1属2种 1(2)背部、尾部正中具 1 纵行结刺………中国团扇鳐 Platyrhina sinensis 2(1)背部、尾部正中具2-3行结刺…林氏团扇鳐 Platyrhina limboonkengi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 中国团扇鳐 Platyrhina sinensis 体盘宽大成团扇形,尾部正中有一行结刺. 鳐科 Rajidae 1属7种 孔鳐 Raja porosa 体背面褐色有不明显得斑块,腹面白色有芝麻般的小黑点. 尾上结刺雌性5行,雄性3行,头与结刺前方正中有粘液孔一纵群,腹面腹腔 两侧各具粘液孔一横群. 2.锯鳐目 Pristiformes 吻狭长扁平,边缘有齿,鳃裂位于腹面. 我国产 锯鳐科Pristidae1属2种 尖齿锯鳐 Pristis cuspidatus 第1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吻齿2135对. 小齿锯鳐 P.microdon 第1背鳍起点前于腹鳍起点,吻齿17-22对. 3.电鳐目 Torpediniformes 体盘椭圆,头侧与胸鳍之间皮下有强大的发电器官。 我国产 电鳐科 Torpedinidae 1属3种 黑斑双鳍电鳐 Narcine meculata Shuw 体盘团扇形,背面锈褐色,具圆形暗斑和大型黑斑。吻长而宽,前端缘钝, 牙小而尖呈铺石状排列。背鳍2个,头侧与胸鳍肩有大型卵圆形发电器。 单鳍电鳐科 Narkidae 2属2种 日本单鳍电鳐 Narke japonica 皮肤柔软,眼小突出,喷水口边缘隆起,背鳍1个 发达. 4.鲼形目 Myliobatformes 胸鳍达吻端,有吻鳍或头鳍分化,腹鳍前部分化成足趾状,尾细长呈鞭状,背鳍, 臀鳍退化或消失 科检索表 1(4)胸鳍前不部分化为吻鳍或头鳍 2(3)体盘宽与长约相等或稍大,尾细长如鞭,无背鳍… 科 Dasyatidae 3(2)体盘宽比长大 2 倍余,尾细小而短,背鳍有或无…燕 科 Gymnuridae 4(1)胸鳍前部分化为吻鳍或头鳍 5(10)胸鳍前部分化为吻鳍位于头前中部 6(9)吻鳍 1 个,前部不分瓣 7(8)吻鳍与胸鳍在头侧相连或分离,尾刺有或无………鲼科 Myliobatdae 8(7)吻鳍与胸鳍在头侧分离,具尾刺……………………鳐鲼科 Aetobatidae 9(6)吻鳍前部分成两瓣,具尾刺……………………牛鼻鲼科 Rhinopteridae 10(5)胸鳍迁部分化为头鳍,位于头两侧,尾刺有或无……蝠鲼科 Mobulidae 我国产 科 Dasyatidae1属2种 赤 Dasyatis akajeiti体背部赤褐色,背面正中具1纵行结刺,肩区两侧具1-2 行结刺,尾长约为体盘长的2-2.7倍. 中国 D.sinensis 体背部黄褐色有时具不规则暗色斑块,体背具细小结刺, 尾长约为体长的1.2-1.5倍. 燕 科 Gymnuridae 2属 日本燕 Gymnura japonica 背鳍消失,尾长约为体盘长的一半,体上具黑 色小斑和大型斑块.动物学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 鲼科Myliobatidae 2属 鸢鲼 Myliobatis tobijei 胸鳍与吻鳍在头侧相连,体背面凸圆,腹面平.口宽 而平横,口底咽喉前具显著乳突4或5个,尾刺幼体1枚,成体多2枚,有时3枚. 福鲼科Mobulidae 2属 双吻前口福鲼 Mobula japonica 体盘宽为体盘长的2.2-2.4倍,背鳍一个, 头鳍两个,在吻端两侧,腹鳍小,尾长约为体长的1.2倍,尾刺一枚. (二) 全头亚纲 Holocephali 特征:1.头大,侧扁,尾端尖细. 2.四对鳃裂位于头两侧,有皮肤褶遮盖,由一对鳃孔通体外. 3.上颌与脑颅愈合,故“全头” 。 4.雄性除有一对鳍脚外,还有一对腹前鳍脚,一个额鳍脚. 5.成体体表光滑无鳞. 6.眼后无喷水孔 7.无泄殖腔.泄殖孔与肛门分别开口于体表 银鲛目 Chimaeriformes 我国产 银鲛科 Chimaeridae 2属 属检索表 1(2)臀鳍与尾鳍下叶有一缺刻相隔……………………………银鲛属 Chimaera 2(1)臀鳍消失或与尾鳍下叶相连…………………………兔银鲛属 Hydrolagus 黑线银鲛 Chimaera phantasma 体背褐色,两侧较淡,腹银白色,鳍深褐色, 吻高而钝,眼 高侧位,体光滑,侧线明显,臀鳍与尾鳍下叶有一缺刻相隔,尾后部 为鞭状.胸鳍与腹鳍之间有一黑色纵带。动物学二.硬骨鱼类 特征: 1.内骨骼为硬骨(及少数除外) 2.体表被硬鳞或骨鳞 3.鳃裂外有骨质鳃盖,鳃间隔退化,多数有鳔. 4.鳍内有骨质鳍条支持,多为正型尾. 5.肠内无螺旋瓣. 6.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 7.无泄殖腔和鳍脚,多体外受精,卵生. (一)总鳍亚纲 Crossopterygii 特征: 1.体内中轴为一条纵行的脊索,无椎体 2.肠内有螺旋瓣 3.早期总鳍鱼有内鼻孔,鳔能呼吸.现存种类内鼻孔消失,鳔不能呼吸. 4.偶鳍有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有分节的基鳍骨支持,外背鳞片,呈肉 叶状或鞭状. 腔棘鱼目 Coelacanthiformes 矛尾鱼科 Latimeriidae 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体背圆鳞,带金属蓝色。尾鳍呈三叶矛形。齿颗粒状在口缘形成 齿板,肉食性,卵胎生。祖先具内鼻孔。 分布于非洲东南沿海,生活在水深50-550m的海洋中。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动物学(二)肺鱼亚纲 Dipnoi 特征: 1.脊索终生保留,有椎骨的骨片形成,无锥体 2.肠内有螺旋瓣 3.有内鼻孔,鳔能呼吸, 4.偶鳍内具双列式排列的鳍骨 5.有高度特化的迷齿 6.无次生颌,有动脉圆锥,尾鳍为原型尾 (1) 单鳔肺鱼目 Ceratodiformes 澳洲肺鱼科 Ceratodidae 澳洲肺鱼 Neoceratodus forsteri 体粗壮,鳞片大,偶鳍桨状,软骨性脑颅, 四对鳃. (2) 双鳔肺鱼目 Lepiosireniformes 1、美洲肺鱼科 Lepidosirenidae 1属1种 美洲肺鱼 Lepidosiren paradaxa 鳃弓5对,偶鳍退化,细小而短,繁殖时 雄性腹鳍上有羽状鳃结构在幼鱼近放氧.奇鳍低矮. 2、非洲肺鱼科 Protopteridae 1属3种 非洲肺鱼 Protopterus annectens 偶鳍细长如鞭,沿主轴有辐状鳍条. 具 6 个鳃弓,5 个鳃裂。幼 鱼有外鳃。肉食性. (三)辐鳍亚纲 Actinopterygii 特征: 1.体背硬鳞或骨鳞(园鳞,栉鳞) 2.内骨骼骨化程度高 3.无内鼻孔 4.各鳍内有真皮性辐射鳍条支持,故“辐鳍” 5.肛门与泄殖孔分开,无泄殖腔 6.生殖导管由生殖腺壁延伸而成 分类依据: 1.鳞片及鳞式 2.鳍的形态,数目及鳍式 3.腹鳍的位置 4骨化程度 5鳔管有无 6韦伯氏器有无 7中乌喙骨有无 8.咽喉齿的形态,数目,排列方式 9.体色,斑纹 10.鱼各部分的测量:全长,体长,体高,尾柄长(臀鳍最后1鳍条― 尾鳍基部直线长度),尾柄高(尾柄最狭处垂直高度). 总目检索表 1(2)体被硬鳞或裸露,尾为歪尾型………………硬鳞总目 Ganoidomorpha 2(1)体被骨鳞或裸露,尾一般为正尾型 3(4)体鳗形,具胸鳍,腹鳍腹位或消失…………鳗鲡总目 Anguillomorpha 4(3)体非鳗形 5(6)有韦伯氏器,…………………………………鲤形总目 Cyprinomorpha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 6(5)无韦伯氏器 7(10)腹鳍腹位, 8(9)腹鳍鳍条 5-9 枚,背鳍与臀鳍相对………银汉鱼总目 Atherinomorpha 9(8)腹鳍鳍条 6 枚以上,胸鳍位低,近腹缘……鲱形总目 Clupeomorphe 10(7)腹鳍胸位或喉位 11(12)被圆鳞或裸露,颐部有小须………………鲑鲈总目 Parapercomorpha 12(11)被栉鳞或骨板或裸露,颐部无小须,鳍通常有棘…………………… ……………………………………………………鲈形总目 Percomorpha动物学硬鳞总目 Ganoidomorpha 体背硬鳞质的菱形硬鳞,心脏具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歪形尾,颏部常有 喉板. (1)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躯干有5行纵列硬鳞(骨板)或裸露,尾鳍上叶有叉状鳞,有喷水孔,仅头部有膜质 骨,无锥体,脊索终生存在. 1、 鲟科 Acipenseridae 体具5列骨板,口前2对须排成一横列与口裂并行, 口内无齿.口小(鲟属Acipenser),口大,非常突出(鳇属Huso). 中华鲟 A.sinensis 背正中骨板 9-16 枚, 背侧骨板 24-37 枚, 腹侧骨板 8-15 枚。 体表裸露部分光滑。 2、 白鲟科 Polyodontidae (匙吻鲟属)体无骨板,口大稍可伸出.口前无须或 一对短须.吻平直似剑状突出(白鲟属 Psephurus)或呈桨状(匙吻鲟属 Polyodon). 白鲟 P.gladius 产于中国长江,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吻呈剑状特别延长, 前端狭而平扁,基部宽阔,吻两侧有宽而柔软的皮膜。有吻须1对,短小。体光 滑无鳞或有退化的鳞片痕迹。尾鳍上叶具8个菱形鳞板。 匙吻鲟 Polyodon spathula 产于北美洲东部 (2)多鳍鱼目 Polypteriformes 背鳍分离为一列小鳍,故名.每小鳍前方各一鳍嵴,胸鳍有肉质基叶,幼鱼有外 鳃,鳔二室内多分隔,鳔管开口食道腹面. 多鳍鱼科 Polypteridae 多鳍鱼 Polypterus bichr 具腹鳍. 芦鳗 Calamoichthys congicus 腹鳍退化. (3)弓鳍鱼目 Amiiformes 体背硬鳞(圆形),内骨骼大多为硬骨,鳔内分成许多小室,辅助呼吸,颏下有一 大型喉板,现存1科1种. 弓鳍鱼科 Amiidae 弓鳍鱼 Amia calva. (4)雀鳝目 Lepidosteiformes 有长吻,鼻孔在吻端,体背菱形硬鳞,背鳍近尾部,与臀鳍相对,鳔有呼吸作用. 雀鳝科 Lepidosteidae 雀鳝 Lepidosteus osseus 产于北美洲. 鲱形总目 Clupeomorphe 圆鳞,腹鳍腹位,胸鳍位置低,鳍无棘. (1)海鲢目 Lopiformes 有些保留动脉圆锥和喉板,个体发育中有变态,鳃盖条6-36条,腹鳍条10-18条. 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竟赛专用 (2)鲱形目 Clupeiformes 头骨骨化程度低,侧线退化 1、鲱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果儿c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