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教育局网站农牧局副局长邓石虎QQ

热门职位Hot Jobs
福利筛选Benefit screening
重点企业展示
Famous Enterprise
,提供丰富的、信息,是访问量高、人气旺的
Urgent Jobs
01.&&&&02.&&&&03.&&&&04.&&&&05.&&&&06.&&&&
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求职信息
Job Wanted
Jobs Navigation
市场|销售|业务类
市场营销/公关类
客户服务类
经营|管理类
行政|人事类
工业|工厂类
通讯|电子|电力类
金融|经济类
房地产|建筑类
广告设计类
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类
医疗|护理|保健类
化工|制药类
旅游|商业|服务业类
商店/零售服务类
律师|法务类类
其它专业类
Workplace Information
友情链接 Links欢迎PR值大于3、BR大于4的网站申请交换滕州人才网友情链接
打开微信 "扫一扫"
求职招聘获信息
招聘会建议
(500 个字符以内)
(25 个字符以内)
(50 个字符以内)[转载]开庆临汀志上
汀州加油开庆临汀志上
【宋】胡太初& 修
【宋】赵与沐& 纂
  ●版权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福建地方志丛刊
  临 汀 志
  〔宋〕 胡太初修 赵与沐纂
  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福州
  (福州得贵巷27号)
  福建省新华书店发行
  福建省计委印刷厂印刷
  开本787&1092毫米 1/32 6.125印张 4插页 141千字
  1990年11月第1版 1990年11月第1次印刷
  印数:1-1500
  ISBN 7-211-01376-1 K.84 定价:平装3.20元
  精装5.20元
  ●序、前言
  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创的一种优秀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初是古代史官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据《周礼》的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这“四方之志”和“邦国之志”就是地方志的滥觞。随着历史科学的发展,乡土研究受到重视,地方志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地方志是全面记载一个地区的从古代到当代、从自然到社会的地方资料,具有存史、资治和教化的作用,所以各个封建王朝都要在其兴盛的时期修纂地方志,有些有见识的地方官为了要了解地情,便于治理,也都十分重视地方志的作用,如唐代的被贬为潮州刺史,一过五岭,立刻找《韶州图经》来看,宋代的知南康军,一下车也首先索阅《南康军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虽然社会制度变化了,可是旧地方志对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可资借鉴的价值。1958年,同志倡议编修新地方志,同志提出要系统地整理旧县志,把其中有关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做到“古为今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有鉴于整理旧志可以直接为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及编修新志服务,因此于1985年决定整理出版一套《福建省地方志丛刊》,责成省、地(市)、县各级修志单位选择整理一种资料价值与版本价值较大的旧志,汇辑成集。
  福建之有志书,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远在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就出现了晋安太守陶夔撰的《闽中记》,后来萧梁时有顾野王撰的《建安地记》,唐代有林谞撰的《闽中记》,但这些志书都已散失无存。现在全国存世的宋志旧志已经成为难得的珍品了。我省的宋志现存的只有淳熙梁克家撰的《三山志》、宝祐赵与泌修、黄岩孙纂的《仙溪志》和这部开庆胡太初修、赵与沐纂的《临汀志》三种,其他的宋志如林世程重修的《闽中记》、陈傅撰的《欧冶拾遗》等只见于其他书籍的著录而不见原书,由此可见这部《临汀志》的珍贵。
  临汀在本志修纂的南宋开庆年间是福建路的一个郡,下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今为连城)六个县。这个地区在三国以前尚未经开发,一片荒芜。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从建安郡分设晋安郡,领县八,其中的新罗县即在这个地区的范围之内。此为本地区划入行政区域之始。到了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开福、抚二州山洞,以原有的新罗县为基础,置汀州,治所在新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改为临汀郡,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称汀州,入宋后再复名临汀郡。临汀自列为郡治到本志修成的南宋开庆年间为止,历时共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中,共修过三次郡志:第一次是修于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的《鄞江志》,甚为简略;第二次是修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未曾完成,这两志都已散失;第三次即是修于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的本志,主修者是当时的临汀郡守胡太初,纂者是州学教授赵与沐。他们是地方官,洞悉地情,这部志书所提供的资料较为翔实可信。
  从唐代的开元到宋代的庆元这五百多年中,临汀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很是迅速,本志引用了唐代的杜佑《通典》、《元和郡县志》、《唐书·地理志》和宋代的《太平寰宇志》、《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以及庆元四志的材料结合修志时的情况作了具体而有系统的记载;特别是关于归属的变更,户口、赋税、均贡的递增,城地、亭馆、桥梁、学校的兴建,邮驿、衙署的设置,物产的枚举,郡县官、科第人物的题名等记述尤为评赡,为明弘治、嘉靖、崇祯三种《汀州府志》和清、两种《汀州府志》之所本。此书着力于地理位置与物产关系的分析,如说“汀在闽西南,山樵谷汲,稻食布衣,故民之丰约不大相远;粜不出境,故谷价常贱;比屋而绩,故其布多品;地接潮、梅,率多旷野,故有虎豹熊象之属;其气候多暖,故花果种类、时序或类岭南”,并列举货之属有金、银、铜、铁,长汀设有“银务”、“铁务”,宁化设有银场,药之属有数十品种,这些虽然是修志当时的地方情况,可是在今天对于发挥地利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以及脱贫致富,仍有其现实的参考意义。又关于民情风俗的分析,说“险隘荒陋,轻生尚武,人情不甚相远,控御之得其道,惠养之有其方,阴制而默化之,宁有不丕变者?亦长治之责尔”,这种分析虽然是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但在今天也不无借鉴的价值。
  参加本志整理和审校工作的同志,为了订正史实和文字,举凡本志所引用的史书和志乘,都一一重加校勘,辨析异同,期臻至善,其态度之严谨,用力之精勤,极为难得。相信此书出版之后,可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很大的方便,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我作为一个史志工作者,目击这又一新的成果问世,心中充满无限喜悦之情,谨缀数言,以伸感奋之意。
  张 立
  1990年1月
  前 言
  宋开庆元年(1259)胡太初修、赵与沐纂的《临汀志》是难得的宋志之一,全国现存的宋志仅有二十多种,属于福建的三种,《临汀志》即居其一。(其余两种为淳熙《三山志》与宝祐《仙溪志》)
  宋本《临汀志》原书久已佚亡,本书校注版本采自《永乐大典》所过录的《临汀志》共31门。校雠参考,主要有《舆地纪胜》、《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及新旧《唐书》。校注范围只求阐明《临汀志》修纂时的状况,不涉及以后兴废;但志中有明显与事实不符之处,采用后来的旧志记载予以注明。明显的错别字,则径予改正。个别地方无法校对,一仍其旧。
  原文夹注,除可以看出是后人所加或明显错误者外,均依《永乐大典》原式保留。新注置于各篇之后,一般谨录前人意见作为参考,不作判断;存疑之处则略加说明。语词性词语及文物典章制度一般不注。
  《临汀志·题咏》原文中胡太初的序,应是《临汀志》原序;赵与沐的跋,应是《临汀志》的原跋。现将此两篇,分置正文前后,恢复其原来位置。《题咏》的其它内容,除唐诗外,还有开庆之后所作,为避免内容驳杂起见,本书将《题咏》一门删除,现全书共有30门。
  参加校注人员均是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计有廖春生、曹培基、毛河先、阙金水、周晖等五人,并送经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廖宗刚同志审阅。限于水平,不足与错误之处难免,尚望读者指正。
  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说明
  出版说明
  福建省古旧地方志数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约四百余种。这些志书详尽地记载了福建、台湾地区自然和社会历史状况,内容丰富,不但可以补充史书之不足,而且可以给当前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是由于年代悠远,散失很多,流传不广,查阅不便,有的只余孤本,亟待抢救。为了适应当前编纂社会主义新型方志、各方面专业研究和地方党政干部查阅的迫切需要,我们计划分批整理一套《福建地方志丛刊》,陆续出版。
  《丛刊》选辑一些稀有的、价值较大的福建地方志,其中包括省、府(州)、县志和个别乡、里、镇志。《丛刊》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由省、地区、市、县各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组织整理,并邀请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参加协作。
  《丛刊》整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原刊本加以分段、断句、标点和校注。校注以校为主,多校少注。校勘方法,有的用理校,有的用他校;注释范围限于少数重要的地方史实和地方性文物典章制度。
  整理古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限于水平,整理工作中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望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建人民出版社
  ●目录
  原 序
  临汀志
   建置沿革
   至 到
   城 池
   坊里墟市
   桥 梁
   风俗形势
   户 口
   税 赋
   供 贡
   土 产
   山 川
   亭 馆
   祠 庙
   寺 观
   坛 壝
   廨 舍
   仓场库务
   邮 驿
   学 校
   贡 院
   营 寨
   古 迹
   郡县官题名
   名 宦
   进士题名
   武 将
   遗逸正烈
   仙 佛
   道 释
   丛 录
  ●原 序
  宝祐戊午夏五月,太初以澄江守蒙恩易兹郡,亲朋谨曰:“是僻远而难治者也。”太初惟天子命讵得辞?乃于都、闽转扣尝官于是者,求郡乘一观焉,则纪载阙疏而不续者又周一甲子矣!事制之仍革,户口之登耗,租税之虚盈,人物之盛衰,职官之到罢,皆漫焉莫考。洎驰驱及境,盖俨然一古郡也。山川缭复,城郭缜窄。俗若悍而朴,务若丛而顺。敚攘时作,御制有方,则可以无虞;气候虽不常,摄养有素,则可以无恙。镇之以静,行之以勤,辅之以制节谨度,亦可以无旷阙。信僻且远,乌见其为难治哉!半载而赢,百废粗举,遂与文学掾赵君与沐择前庑之博茂士,曰钟君明之,陈君士安,钟君知本,丘君一震,相与审绎旧志,蒐猎轶闻,而赵君提纲焉。未几,束稿来,太初为定科条,订事实,剂雅俗,正讹谬而编成矣!志之外文,别为集卷各十有五,皆阙其左方,以俟来者之续书。于是由郡而属邑,旷分件列,粲然在吾目中,一洗前日莫考之憾。夫以郡创于唐之开元,四百三十年为我宋之隆兴甲申,而志始形,然甚略也;又三十五年为庆元戊午而志始修,然未备也;又六十年至今日而志重作,亦未敢以为大备。然则斯文废兴之故,可胜叹哉!世运茫茫,事机浩浩,有续无绝,有兴无废,所望于后来同志之君子。次年季秋吉日,朝请大夫知汀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主管坑冶节制屯戍军马胡太初序。
  ●临汀志
  ○建置沿革
  《禹贡》“扬州之域,星纪牛女分之间”,《周官?职方氏》“七闽之地”,春秋时,勾践灭吴,兼闽而有之,是为闽越,无诸、摇皆其后也。秦灭诸侯,置闽中郡。汉高帝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孝惠三年,以摇功多无诸,更封摇东海王,都东瓯。《通典》云:“今永嘉地”。【武帝元封元年,取闽粤,诏徙东越人《通典》云:“即闽州地。”江淮间而墟其地。后汉永和三年,分建安置晋安郡〔1〕,领县八,其一为新罗,而汀基于此。唐志云:“汀州治新罗。”宋、齐因之,陈以建安郡改置闽州,又改丰州,隋平陈,改泉州,皆隶焉。唐开元二十四年〔2〕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取长汀溪名之。旧图经云:“水际平沙曰汀。”又云:“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于文为汀。”天宝元年,改临汀郡。乾元元年,复为汀州,领县四。长汀、宁化、龙岩、沙县〔3〕。初治新罗,《唐会要》云:“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改新罗县为龙岩县。”则今之龙岩,盖州之故治也。去州四百里。后迁长汀村,在今上杭县北十五里,名曰旧州。去州二百五十里。又迁东坊口,去今州治五里,亦名旧州。大历四年,刺史陈剑奏迁白石,即今治是也。唐志云:“治新罗,大历四年,迁白石。”皆长汀县地。《唐会要》云:“大历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移汀州于长汀县白石乡。”未详孰是。〔4〕十二年,割龙岩县隶漳州。唐末盗兴,江淮王绪南入汀、漳,王潮与其弟审知执绪,唐因以潮为福建观察使,建、汀举籍听命。后称闽,历朱梁、后唐,皆属焉。晋开运元年,朱文进杀王氏子弟,以许文缜〔5〕来守。未几,王延政之势复张,解后〔6〕,有以虚声至者,文缜惧不克守,以州降延政。李璟兵攻破建州,并而有之。保大四年,割沙县置剑州〔7〕,迄晋、汉、周皆属南唐。宋朝开宝七年,南唐亡,悉入图籍,仍旧隶福建路,领县二。长汀、宁化。淳化五年,并〔8〕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割长汀县地隶之。元符元年,析长汀、宁化地县清流。绍兴三年,又析长汀地县莲城。今为县六:长汀,倚郭;宁化,在州东北一百七十五里;上杭,在州南二百四十里;武平,在城西南二百七十里;清流,在州东北二百一十七里;莲城,在城南一百七十里。】
  长汀 望县。倚郭。随二州三迁〔9〕。一在今上杭县北十五里,一在东坊口,一在白石乡。大历四年,治今所。历五代迄宋朝初,无所更易。淳化五年,升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分南以西地隶之。元符元年,又与宁化共析地以县清流。绍兴三年,又割古田乡六里以县莲城。今州领县六,其四皆长汀地,惟清流地长汀、宁化各半之。
  宁化 望县。在州东北一百七十五里。旧为黄连镇〔10〕。以其地有黄连洞,故名。唐开元十三年,因居民罗令纪之请,置黄连县〔11〕,实介福、抚二州之间,开山置州,因属焉。天宝元年,改名宁化。宋朝元符元年,割县北六团里与长汀东北同置清流县。治在今县东黄连镇,后唐同光二年,徙今所〔12〕。
  清流 中县。在州东北二百一十里。本长汀、宁化县地。旧有清流驿〔13〕,在宁化县东麻仓团,溪流回环清泚。宋朝元符元年,提刑王公祖道行郡憩驿,爱其山川,且谓长汀、宁化壤地广袤,官民暌隔,无以戢奸宣惠,奏请分置一县,遂割宁化六团里、长汀二团里置县驿旁,因以名焉。
  上杭 中县。在州南二百四十里。唐开元间置州,凡再迁,皆于今县为近:新罗,今龙岩县〔14〕,在县东百五十里;长汀村,今号旧州,在县北十五里;最后徙白石,相距三百余里。始于胡雷下保置上杭场〔15〕,南唐保大十二年徙秇音■〈亻丸〉梓保在今太平乡〔16〕。宋朝淳化五年,升为上杭县〔17〕,割长汀南境隶焉。至道二年,徙鳖沙。咸平二年,徙语口〔18〕。天圣中,钟寮场坑治〔19〕兴盛,商旅幅凑,徙县治之。乾道三年,县令郑稷因民有请,申州及诸司,获旨徙郭坊,即今治是也。
  武平 中县。在州西南二百一十里。唐置州之后,析西南为两镇,曰南安,曰武平,相距百二十里,隶长汀。为〔20〕闽交泰四年,省南安并为武平场。宋朝淳化五年〔21〕,升为武平县。旧经云:“以其地坦夷而人多好武,故名。”仍割长汀西南境隶焉。
  莲城〔22〕 下县。在州南一百七十里。本长汀县地。绍兴三年,梅州司士曹事虞观进状称:“比尝摄尉长汀,窃见其境阔远,有地名南北团,去县三百余里,弱者难于赴诉,强者恣其剽掠,居民商旅,皆元聊赖,乞于其地分一县,准,敕置县。因其素号莲城村以名之。郡守郑公强度地之宜,割长汀村〔23〕古田乡六团里隶焉。
  校 注:
  〔1〕 查《后汉书》无分建安置晋安郡的记载。据《三国志?吴书》载:“永安三年,秋。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晋书?地理》载:“及晋平吴,分建安立晋安郡。”又:“晋安郡,太康三年置。统县八:原丰、新罗……”此处云后汉永和三年分建安置晋安领新罗,不知何据。
  〔2〕 《通典》记开元二十六年置汀州。《元和郡县志》记开元二十一年奏置。《唐书?方镇》记开元二十二年置,而《唐书?地理》又记开元二十四年置。《舆地纪胜?汀州》载王象之案语云:“自开元二十一年建议,至二十四年成郡,二十六年又分他郡之地以益之。”三者所书略有不同。
  〔3〕 《通典》载:领长汀、宁化。《元和郡县志》载:领长汀、宁化、沙县。但又载龙岩先置在杂罗口,名杂罗县,属汀州。天宝元年,改为龙岩县。大历十二年,皇甫政奏改隶漳州。《旧唐书》载:领长汀、龙岩、宁化。《新唐书》载:领长汀、宁化、沙。并注云:沙县于大历十二年来属,与《元和郡县志》所载沙县于开元二十三年割属汀州不同。按四书所载领县不同,有沙县则无龙岩,有龙岩则无沙县。依《元和郡县志》,则汀州开郡时,应领四县。
  〔4〕 《临汀汇考》以为新罗乃龙岩州治,应不属长汀,与《新唐书》所记有异。但《读史方舆纪要》、《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及一九八二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均以为新罗故城在长汀境内。
  〔5〕 《资治通鉴》“缜”作“稹”。
  〔6〕 疑有脱漏。《资治通鉴》载:开运元年三月,福州朱文进杀王氏宗族少长五十余人,汀州刺史许文稹举郡降之。十月,建州王延政遣将领兵屯尤溪、古田、长溪,泉州散员指挥留从效叛朱文进,杀所置泉州刺史黄绍颇,命陈洪进献绍颇头颅往建州。至尤溪,朱文进戍兵数千拦道,陈洪进假传福州已杀朱文进,泉州正兼程往迎王延政,并出示绍颇头颅,于是福州兵溃散,漳州朱文进守将程谟闻知,杀文进所置刺史程文纬,汀州刺史许文稹奉表请降于王延政。
  〔7〕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引薛居正《五代史》云:“李景保大三年,以延平为剑州,析建州之剑浦、汀州之沙县隶焉。”
  〔8〕 应作“升”。下文长汀沿革中作“升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
  〔9〕 汀州州治初在新罗,一迁长汀村,长汀县治为州治附郭;二迁东坊口,县治随州迁于东坊口附近百步潭外;三迁白石乡,县治随州迁州治郭下。所谓随二州,即指随长汀村东坊口二州治。
  〔10〕 《元和郡县志》云:“本沙县地。”《太平寰宇记》云:“武德初为黄连。”
  〔11〕 《元和郡县志》以为开元二十二年开山洞置县。
  〔12〕 乾隆《汀州府志》云:“迁黄连镇西之行筿窝,即今治。”
  〔13〕 《舆地纪胜?清流》记《图经》云:“本晋清流驿。”《元一统志》云:“本宁化县地,以溪流清泚,因取清流名之。”
  〔14〕 见注〔4〕。
  〔15〕 乾隆《汀州府志》载:“大历四年,刺史陈剑析龙岩胡雷下堡置上杭场。”
  〔16〕 《永乐大典?汀》引《元一统志》云:“按唐《地理志》:‘开元初,立市于龙岩县之太平场。’后迁市于兴化乡,即今漳州龙岩县余地。”
  〔17〕 《永乐大典?汀》引《元一统志》云:“宋淳化三年,因民便始创县于鳖沙之语口市。”所载建县年代及县治所在均不同。
  〔18〕 《舆地纪胜?汀州》注引《鄞川志》云:自至道三年至咸平二年,凡二徙。
  〔19〕 “治”疑作“冶”。
  〔20〕 “为”即“伪”,指王审知所建闽国。
  〔21〕 《永乐大典?汀》引《元一统志》云:按图经宋淳化三年,因唐大历三年割龙岩县隶漳州,南唐保大六年割沙县隶南剑州,其土广难治,遂析二县之太平、铜鼓山、兴化等乡,立武平县。
  〔22〕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连城县》载:“晋新罗县地,唐置莲城堡于此,宋绍兴三年析置莲城县。元至正六年始改曰连城。”又民国五年修《连城县志》云:“连城本长汀地,宋元符时置莲城堡,省、府志同,惟旧府志以为唐时,未知何据。”又云:“元至元十五年改莲城为连城县。”注云:“据府志。”乾隆《汀州府志》载:“绍兴六年置莲城县。”
  〔23〕 “村”,据乾隆《汀州府志》应改为“县”。
  ○至 到
  临汀为郡,治长汀。上接剑、邵,下抵漳、梅、潮,旁联赣。封域之内,绝长补短,方九百余里。其距外邑,则宁化、莲城为近,清流次之,上杭、武平为远。其趋邻郡,皆遵陆;若水路,则长汀溪达上杭,直至潮州入于海,宁化溪下清流,投南经沙县、南剑州直至福〔1〕入于海。郡境东西四百一十里,南北五百里。东至南剑州七百里,内三百五十里覆船冈入南剑州界。【西至赣州四百一十里,内六十里新路岭入赣州界。南至梅州四百三十五里,内三百一十里沙干村入梅州界。北至赣州三百七十里,内一百九十里张坑入赣州界。东南至漳州六百三十五里,内二百七十里大池入赣〔2〕州界。西南至潮州六百六十五里,内三百九十里标钱山入潮州界。东北至邵武军六百三十里,内三百八十五里孟家坪入邵武界。西北至赣州四百四十五里。内六十里黄竹岭入赣州界。】
  长汀 东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东至宁化县界八十里,以杉木堠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九十里;西至赣州瑞金县界六十里,以新路岭为界,自界首至瑞金县二十里;南至上杭县界一百五十五里,以桑溪岭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三十里;北至赣州瑞金县界六十里,以黄竹岭为界,自界首至瑞金县二十里。东南至莲城县界一百六十里,以野狐岭为界,自界首至莲城县一十里;西南至武平县界一十五里〔3〕,以黄公岭为界,自界首至武平县一百五里;东北至宁化县界八十五里,以黄土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七十里;西北至赣州瑞金县界六十里,以石脑岭为界,自界首至瑞金县二十五里。
  水路,鄞江溪〔4〕自县十里而南会于麻潭,又十五里会于南溪,又二十五里会于大潭直至上杭县。
  宁化 东西一百里,南北二百里。东至清流县界二十五里,以百步岭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二十里;西至赣州石城县界七十五里,以张坑为界,自界首至石城县二十里;南至长汀县界九十里,以杉木堠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八十里;北至邵武军建宁县界一百一十里,以孟家坪为界,自界首至建宁县七十里;东南至清流县界六十里,以大船岭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六十里;西南至长汀县界七十里,以黄土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八十五里;东北至邵武军泰宁县界一百二十里,以龙坑坳为界,自界首至泰宁县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建昌军南丰县界一百二十里,以车桥岭为界,自界首至南丰县二百三十里。
  水路,县溪其源有六,会于东渡,过清流及沙县而东。
  清流 东西一百七十里,南北二百里〔5〕。东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一十里,以龙安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以草鞋岭为界〔6〕,自界首至宁化县三十里;南至宁化县界一十五里,以百步岭为界〔7〕,自界首至宁化县九十五里;北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以金船岭为界〔8〕,自界首至宁化县四十里;东南至莲城县界一百里,以上琴坪为界,自界首至莲城县三十五里;西南至宁化县界二十里,以枪旗隔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二十五里;东北至南剑州将乐县界一百三十里,以覆船冈为界,自界首至将乐县—百一十里;西北至宁化县界三十里,以大船岭为界,自界首至宁化县三十里。
  水路,县溪水自宁化至县,下梦溪,过九龙滩,入沙县浮流口,通南剑州、福州。九龙滩险甚,向时盐运溯沿皆止于此。
  莲城 东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至长汀县界一十里,以岩头野狐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六十里;南至上杭县界一百里,以崆岭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六十里;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焦坑渡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东南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五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南至长汀县界〔9〕,以河源板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里;东北至清流县界三十五里,以上琴坪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一百里;西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四保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
  上杭 东西一百八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东至漳州龙岩县界一百里,以大池为界,自界首至龙岩县五十里;西至武平县二十五里,以石田为界,自界首至武平县六十里;南至潮州海阳县界二百里,以标钱〔10〕为界,自界首至海阳县二百二十五里;北至长汀县界三十五里,以黄阳坳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五十五里;东南至漳州龙岩县界一百九十里,以缘岭为界,自界首至龙岩县五十里;西南至梅州程乡县界一百六十里,以松源为界,自界首至程乡县一百五十里;东北至长汀县界八十里,以谷奢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西北至武平县界八十里,以檀岭为界,自界首至武平县一百一十里。
  水路,长汀溪入县境与六乡之水会,直至潮州。自汀至潮,凡五百滩,至鱼矶逾岭,乃运潮盐往来路。
  武平 东西一百九十五里,南北二百四十里。东至上杭县界五十里,以竹鉴保黄埔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界三十五里;西至赣州安远县界一百四十五里,以大中山为界,自界首至安远县九十五里;南至梅州程乡县界九十里,以南安岩为界,自界首至程乡县一百三十五里;北至长汀县界一百五十里,以黄公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潮州海阳县界一百五十里,以卢岭为界,自界首至海阳县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梅州程乡县界一百里,以千口为界,自界首至程乡县一百二十五里;东北至长汀县界一百五十里,以黄公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五里;西北至赣州会昌县界一百里,以南瀑口北岭为界,自界首至会昌县一百一十里。
  水路,水出梅州界,其间浅险处多。
  校 注:
  〔1〕 疑漏一“州”字。
  〔2〕 “赣”应作“漳”。
  〔3〕 “一十五里”应作“一百五里”。
  〔4〕 即汀水,长汀溪。
  〔5〕 南北距与下述南至、北至里程相差一百六十五里。按乾隆《汀州府志》载:“南至连城县界一百一十五里,以柯坊魏张坑为界;北至宁化县界三十里,以草鞋岭为界”。
  〔6〕 乾隆《汀州府志》作“百步岭”。
  〔7〕 乾隆《汀州府志》作“南至连城县界柯坊魏张坑”。
  〔8〕 乾隆《汀州府志》作“草鞋岭”。
  〔9〕 此处漏里程数。《元一统志》载:“西南到长汀一百八十里”,则此处应补“八十里”三字。
  〔10〕 依汀州至到,应为“钱标山”。
  ○城 池
  高城固垒,所以保民,矧汀底闽而旴、赣潮、梅环其境,盐子矫虔时作,可使弗高且固乎?诸邑城多隳,郡城乃累土成之,念陶甓更难,为力未暇,端有俟于后之君子。
  郡城 唐大历四年,刺史陈剑移筑笼山瞰溪。大中初,刺史刘岐始创敌楼一百七十九间。宋朝治平三年,郡守刘公均被旨,增广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基三丈,面广三之一,高一丈八尺。浚三濠,深一丈五尺,引南拔溪水东流以绕之。修六门:南曰颁条;靖康元年,郡守苏公公才辟门外直街五百步抵麻潭,曰鄞江;通判厅正对东南曰通远;正东曰济川;东北曰兴贤;正西曰秋成。绍兴间赣卒叛,郡守黄公武增修。隆兴改元,郡守吴公南老又增修。今为敌楼五百一十五间。
  子城 唐刘岐创筑。宋朝治平间修缮。周一里二百九十一步,高一丈一尺,为敌楼二百一十一间。宣和间,郡守潘公辟重建双门,架谯楼其上〔1〕。绍兴间,郡守赵公充夫恐土城缓急不足恃,欲甃以砖石,又虑工役太亟则烦扰,而郡力不任,乃定规画:始于子城岁甃一里,不五六年则并罗城皆石矣。惜继者遽辍。迨嘉熙间,郡守戴公挺招窑户军五十人,置官窑于郊东大窠,以陶砖瓦,欲无扰于民。包砌甫及颁条、济川、兴贤等门,戴已秩满,继者复辍,移官窑砖瓦为台榭不急用,而负窑薪于里长,民反重困。宝祐六年,郡守胡公太初访求民瘼,亟除免窑薪之敕,民甚便之。然包城亦重事,原窑薪之扰,皆出于吏奸,若州不必将窑薪钱下县科敷,只令窑军于未兴工前自采伐,官给其直,仍严禁望青采斫,则不至扰民而城可包砌矣。
  长汀县 倚郭。
  宁化县 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分四门。端平间,宰赵时錧修,复累石为之,周围五百丈。东门曰迎春原名连岗,南门曰端平原名道爱,西门曰通圣原名通赣,北门曰朝天原名朝宗。宝祐水圮,仅存旧址。开庆元年,宰林公玉以砖砌北门,架楼其上,为邑民避水之地,未遑焉。
  上杭县 城周一百六十步。端平间,令赵时钺兴筑,可容二百余户。转车激水,注为濠池。然覆茅竹,旋燎于火。淳祐间,令赵希譝重缩而小之,复圮于水。宝祐间,令潘景丑再加板筑,址以石,甃以砖,覆以瓦,可备御。
  武平县 城周二里八十步。分三门:东曰永平,南曰南安,西曰人和。绍兴间,使相张魏公浚帅本路,差官相视,给费创筑。端平间,令赵汝讘重嘉修筑,寻隳。今惟存旧址焉。
  清流县 旧址有子城,周二百丈,外无城。有四门:东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波,北曰拱辰。绍兴间,寇扰无险可恃,邑人大恐,令郑思诚鸠集流散,以兴板筑。岁久复隍,但存故基。
  莲城县 城周一里一百四十步。架屋其上为敌楼,外有池壕。绍兴间,令丘钦若创筑。乾道间,令杨立中创三门,岁久复隍。端平间,令米巨宏当寇盗稍平,重嘉修筑。淳祐间,令罗应奇修立瓮门:东曰通京原名朝京,西曰秋成原名腾骧,南曰薰风原名龙川。
  校 注
  〔1〕 《永乐大典?门》载《临汀志》:仪门在谯楼之内,翼以两廊。左廊楼曰“东架阁”,使院门在其下;右廊楼曰“西架阁”,州院在其后。郡守李公华重创。又载“辕门在设厅之东庑”。
  ○坊里墟市
  郡枕山临溪为城,周袤才五里,市廛居民,多在关外营垒亦有在关外者,故城内坊才三,而城外余二十。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但诸邑境旷山辽,聚落星散,旧志举《孟子》乡田同井、守望相助之说,颇合于保伍。今纠集粗备,规略可行,使申儆有常,民可奠枕而卧也。
  州城内 福善坊,在塔院左。登贤坊,在州治左。原名进贤,淳化间,郡守卢公同父改名仍书匾。崇福坊。在州治右,郡守卢公同父书匾。
  城外 青紫坊,在颁条门外。宝庆间,郡守林公岊改今名仍书匾。词学坊,在县前,以崇宁间博学鸿词谢潜居此,故名。端平间,宰宋慈重创,书匾。崇善坊,在济川门外。郎星坊,在济〔1〕桥南,以咸平间祠部郎中吴简言居此,故名。绍定间,郡守林公岊重创书匾。鄞河坊,分上、中、下,并在县东。登俊坊,在济川桥东。原名水东,端平间,郡守李公华改今名。永康坊,在有年桥南。端平间,郡守李公华重创。攀桂坊,在兴贤坊〔2〕门外。开庆元年重创,郡守胡公太初书匾。金花坊,分上、中、下,在县东北。仁寿坊,分上、中、下,在县南。原名水南,端平间,郡守李公华改今名。崇雅坊,在县西。宝庆间,郡守林公岊增创仍书匾。今废。清泉坊,在秋成门外。兴福坊,在秋成门外社稷前。端平间,郡守李公华增创。兴仁坊。在秋成门外五里杉岭市。宝庆间,郡守林公岊增创仍书匾。今废。
  长汀县 倚郭。乡三。衣锦乡,管里六,在长汀县东。以真宗赐罗或锦旗云“明时衣锦还乡”,故名。归仁里,仙桂里,古城里,清泰里,分上、下。营阳里。永宁乡,在长汀县南,管里六:成功里,分上、下。宣德里,分南、北。四保里,平源里。古田乡,在长汀县东,管团里二:河源上团,岩头团。
  墟市十:县市,在长汀县水东。杉岭市,在长汀县西五里。何田市,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旧名留镇。成功墟,在长汀县西南百里。谬屋墟,在长汀县西南八十五里。南温墟,在长汀县西南百二十里。归仁墟,在长汀县东七十里。三州墟,在长汀县南六十五里。单溪墟,在长汀县南百二十里。蘘荷墟,在长汀县南百四十里。
  宁化县 兴贤坊,太平坊,开庆坊。旧志载十三坊,绍定寇毁,今复建三坊。乡二:桂枝乡,在宁化县西,管团里五:迁善团,新村团,永丰里,攀龙里,会同里。登龙乡,在宁化县南,管团里五:招贤里,招化里,杨柳团,下觉里,温泉团。
  墟市六:县市,在宁化县水南。中沙墟,在宁化县北三十里。石壁墟,在宁化县西四十里。乌村墟,在宁化县东北五十里。安乐墟,在宁化县西南九十里。滑石墟,在宁化县西南七十里。
  清流县 拱辰坊,登俊坊,攀桂坊,进贤坊,龙门坊,凤池坊,朝天坊,仁智坊,朝真坊。乡二:折桂乡,在清流县东,管团保七:郭下团,仓盈团,永德团,梦溪团,罗村团,北团,四保。龙山乡,在清流县南,管里一,归仁里。
  墟市七:县市,在清流县南。白石墟,在清流县北五里。吴地墟,在清流县东北四十里。廖源墟,在清流县东南五十里。清口墟,在清流县东北四十里。浮竹墟,在清流县东北八十里。长仞墟,在清流县东北三十里。
  莲城县 华封坊,崇儒坊,富寿坊,介福坊,迎恩坊,俊德坊,凌云坊,擢桂坊。分上、下。旧志载六坊,绍定间寇毁,今复建九坊。乡一,古田乡,在莲城县东北,管团里六:南团,姑田团,席湖团,河源下里,北团,袁正里。
  墟市三:县市,在莲城县南。吕溪墟,在莲城县南六十里。北团墟,在莲城县北三十五里寨前。
  上杭县 登俊坊,朝绅坊。旧志载四坊,绍定间寇毁,今复建二坊。乡团十一:平原团,平元里,安丰里,分上、下,来苏里,古田里,鳖沙里,来苏团,胜运乡,兴化乡,太平乡,金丰乡。
  墟市二:县市,在上杭县南。浊石墟,在上杭县北八十里。
  武平县 文明坊,兴贤坊,集贤坊,人和坊,魁星坊,和义坊。乡七:顺义乡,在武平县东,管里三:武溪里,忠孝里,禾平里。万安乡,在武平县东,管里三:禾丰里,千秋里,大顺里。归顺乡,在武平县西,管里四:东流里,留田里,丘田里,顺明里。永平乡,在武平县南,管里四:归平里,招仁里,安乐里,石塘里。永宁乡,在武平县北,管保七:七里保,相坑保,露溪保,亭头保,象村保,大和保,招信保。安丰乡,在武平县东,管保六:睦郡保,分上、下。新恩保,竹鉴保,丰田保,高吴保。清平乡,在武平县南,管里三:长泰里,留村里,河头里。
  墟市三:县市,在武平县南。东坑墟,在武平县东三十五里。大洋墟,在武平县西四十五里。
  校 注:
  〔1〕 “济”下应有“川”字。
  〔2〕 无兴贤坊,只有兴贤门,“坊”应是衍字。
  ○桥 梁
  环郡皆山也。两山之间,必有川焉,斯桥之所由兴;川容水不能多,遇久雨暴溢,辄冲激,兹桥之所以废。必植基固,必用工致,必随隳亟葺,庶几其无恙乎?
  长汀县
  济川桥 在长汀县东济川门外。旧以木为之,架二楼其上,列肆两旁,日夕阛阓,俗号水东桥。郡守陈公轩有诗云:“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庆元间,郡守赵公伯桧捐见钱百五十万,叠石为四矼,架舆梁以济。后石矼倾损,郡人以列肆障蔽非便请于郡。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助俸募缘,撤而新之,仍亲书桥匾。
  惠民桥 在济川桥南。旧名建州桥。相传创于五代,至宋初更创,改“惠民”。绍兴间,圮于水,郡守张公昌捐俸重造,邦人号张公桥。淳熙初,郡守吕公翼之复今名。嘉泰间,郡守赵公彦橚叠石为四矼。淳祐间,又圮于水,郡委宰叶一新募缘重创。
  南阜桥 在惠民桥下流。庆元间,郡守陈公晔创始,隔二政,弟映来守成之,匾棠〔1〕桥。嘉定间,圮于水,郡守傅公康捐俸二千缗重创,莆阳陈公宓书,改名“南阜”。淳祐间,复圮于水,郡人重创。
  通远桥 在济川桥下流。以木为之。
  兴云桥 在崇善坊镇三壕口。旧废,宝祐间,坊人重创。
  金沙桥 在登俊坊。今废,有庵在。
  有年桥 在长汀县东永康坊。创于绍兴间,圮于水。乾道间,郡守谢公知几更为浮梁,匾曰“太平彩虹之桥”。淳熙间,郡守赵云不便,复架舆梁而屋之。嘉定间,郡守邹公非熊重创,改今名。
  攀桂桥 在长汀县东三里。
  高洋桥 在长汀县东十里。
  新桥 在长汀县东三十五里。嘉定间,郡守赵公伯桧创。
  镇南桥 在长汀县南三里罗坊上渡。庆元间,郡守赵公伯桧创。
  南安桥 在长汀县南七里游绳渡。淳熙间,迎奉南岩定光佛入州,众创此桥,故名。近毁于野烧,今方议修复。
  普济桥 在长汀县南三十里。旧以木为之,号横板桥。淳熙间,圮于水,郡人钟慧常鬻家赀改创石桥,知县刘适政为之记。
  广渡桥 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淳祐辛亥圮于水,众缘更创,郡守卢公同父书匾。宝祐间,水复圮其半,今方议修复。
  普通桥 旧名石壁,南二十五里〔2〕。
  南拔桥 在长汀县西五里。淳祐间,圮于水,今方议修复。
  宁化县
  万寿桥 在宁化县治南。旧名“阜通”。元丰间,宰江渊创。政和间,烬于火。嘉熙间,宰刘焕重创,以桥中为祝圣放生池,易今名。宝祐间,复烬于火,宰林公玉率邑民复创。
  双虹桥 在宁化县治西。绍定初,寇毁。淳祐重创,水圮,宰林公玉率邑民复创。
  龙津桥 在宁化县南。宝祐间,圮于水。
  龙门桥 在宁化县东龙门坊。宝祐圮于水,惟一二石矼在焉。
  清流县
  龙津桥 在清流县东。旧以舟渡,绍兴间,提刑吴公逵行郡经从,谓是乃邑之喉衿,束以石桥,将秀民辈出。淳熙间,令吴松始议为石桩六,飞屋四十二间,靡钱三百二十万有奇,越五年,功未及半,以寇、疫辍。绍熙间,令曾造输俸率先,仅足石矼。嘉泰间,令吴补之架屋二十五间,匾曰“龙津”。东创阁曰“快倚”,西创阁曰“凌烟”云。桥岸创庵曰“济川”。绍定寇扰,烬于火。端平间,令王元瑞重创。淳祐间,令林奕就桥中间创放生亭,今为一邑壮观。
  祝圣桥 旧名“魁星”,在清流县之西。淳祐间,令林奕重创。后圮于水,宝祐间,令林应龙率邑人共成之。
  三港桥 庆元间,僧妙金创。
  白石桥 在清流县北五里。后以水圮,仅存石矼亦颓其一。桥据要津,春水则病涉,宝祐间,邑人赵必逵募缘重创。
  清石桥 在清流县东北四十五里。绍熙五年,僧觉源募创。
  嵩溪桥 在清流县东五十里嵩溪铺,乃往来孔道。岁久颓毁,宝祐间,令林应龙重创。
  莲城县
  擢桂桥 在莲城县南。旧名“清溪”,绍兴间,令刘国瑞创。后圮于水,令黄荦重创,靡金钱七百万,魏郡开国公洪公迈为之记。后烬于火,嘉定间,荦之侄俘为令,又创之。
  昼锦桥 在莲城县西。令董与几创。
  通济桥 在莲城县南二里。庆元间,令鄞康成创。
  常丰桥 在莲城县南五里。淳熙间,令常圄创。
  徐长者桥 在莲城县北三十里,乃邑人入京孔道。先是病涉,里人徐二公捐家赀鼎创石桥,累年乃成,郡守卢公同父书匾。
  上杭县
  通驷桥 在上杭县西一里。旧以木为之,屡荡于水,庆元间,叠石为矼,架屋其上也。
  武平县
  大观桥 在武平县东。创于大观中,故名。
  化龙桥 在武平县溪南。
  太平桥 在武平县东。宝祐间重创,易名“登云”。
  南安桥 在武平县南八十里南安岩均庆寺前。
  望仙桥 在武平县西五里。通灵洞院。
  万安桥 在武平县东十里太平寺前。
  万坊桥 在武平县西北三十五里。
  校 注:
  〔1〕 据光绪《长汀县志》应为“棠棣”。
  〔2〕 据乾隆《汀州府志》及光绪《长汀县志》应为“在长汀县西二十五里”。
  ○风俗形势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曹奢魏褊,楚急齐舒,从古而然。汀,山峻水急,习气劲毅而狷介,其君子则安分,义励廉隅,耻为浮侠;其小人则质直果敢,不以侈靡崇饰相高。然经界未行而赋役偏,舟车不通而商贾窒,农罕以耕稼自力,未免有旷土游民;妇不以蚕丝自工,惟事乎治麻缉苎,是以积贮有限,服用无华。外邑山谷之间,亦时有弄兵珥笔为里闾挠者,旧志谓无险隘荒陋,轻生尚武,人情不甚相远,控御之得其道,惠养之有其方,阴制而默化之,宁有不丕变者?亦长治之责尔!
  ○户 口
  汀,初隶晋安,为新罗县。唐开元间,福州长史唐循忠携引诱遁逃户三千余置郡。正元〔1〕杜佑作《通典》,户五千三百三十,口万五千九百九十五。迨宋朝承平日久,生聚日滋,《元丰九域志》已载主户六万六千一百五十七,客户一万五千二百九十九,视唐既数倍。庆元旧志载主、客户二十一万八千五百七十,主客丁四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视元丰又数倍。虽中更绍定寇攘〔2〕,因以饥馑流亡,几致减半,数年来寻复其旧,有以见宋朝鸿恩庞泽、涵育之深云。
  祖帐户 一十五万三百三十一户,计一十七万五千三百六十二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四万五千七百一十八人,总计三十二万一千八十口。
  主户 坊市二千八百八十九户,计五千五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二千二百三十三人,总计七千二百三十八口。乡村九万九千八百二十五户,计一十二万四百四十七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三万六百九十一人,总计二十五万一千一百三十八口。
  客户 坊市二千三百九十六户,计二千五百五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八千二百一十三人,总计一万七千〔3〕一十八口。乡村四万五千二百二十一户,计四万七千四百五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四千五百八十一人,总计五万一千九百八十六口。
  递年见管 二十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一户,计三十三万三千四百三十三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九万九千二百四十八人,总计五十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一口。
  主户 坊市三万三千四百五十六户,计八万二千一百单一丁,老小单丁不成丁一千四百一十五人,总计八万三千五百一十六口。乡村九万三千六百四十四户,计一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一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三万三千五百八十八人,总计二十八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
  客户 坊市三万九千一百七十户,计三万九千三百六十二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二人,总计六万五千二百九十四口。乡村五万六千九十一户,计五万六千一百一十九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三万八千三百一十三人,总计九万四千四百三十二口。
  除新收落帐外见管 二十二万三千四百三十三户,计三十三万五千一百六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九万九千七百八十四人〔4〕,总计五十三万四千八百九十口。
  主户 坊市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九户,计八万二千三百四十七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千五百四人,总计八万三千八百五十一口。乡村九万三千八百五十七户,计一十五万六千二百五十七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一十三万三千七百三十八人,总计二十八万九千九百九十五口。
  客户 坊市三万九千三百八十户,计三万九千九百二十六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二万六千七百七人,总计六万六千六百三十三口。乡村五万六千四百三十六户,计五万六千五百七十六丁,老小单丁残疾不成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总计九万五千四十一口。
  校 注:
  〔1〕 即贞元。因避宋真宗讳,改贞为正。
  〔2〕 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汀州私盐贩举事,至绍定四年(1231年)为陈■〈韋〈艹冓〉〉所镇压。
  〔3〕 依祖帐户不成丁数及客户总计数,应为一万七百一十八口,“千”应为“百”。
  〔4〕 下文主、客户不成丁数为二十万四百一十四人,与此不同。
  ○税 赋
  汀,山多田少,土瘠民贫,二税视他郡为重。朱文公熹、运使王公回、郡守祝公櫰、布衣雷衡皆请行经界,迄不果。昔固已病之矣,更绍定寇扰,阡陌淆紊,常赋陷失而郡计窘;或业去产存,或业轻产重而民力殚。官版簿不明,民砧基无有,奸豪擅利,贫弱罹殃,经界之行,实今日急者也。事大体重,念非得请于上,则郡家亦未易为。采民风者,宜有访于此。
  本州原管六县,夏税一万九一十八贯七百九十三文正,纽计钱粮草麦四色共七万八千三百八十九贯一十二文,钱会〔1〕各半。绍定寇攘后,六县实纳到钱九千六百五贯九百三十八文正,纽计钱粮草麦四色共四万三千七百九十七贯三百二十四文,钱会各半。逃绝户无纳九千四百一十二贯八百五十五文正,纽计钱银草麦四色共三万四千五百九十一贯六百八十八文,钱会各半。开具诸县细数在下:
  长汀县 额管税钱,四千二六十九贯二百九十二文正,计一万九千一百九十九贯七百四十七文,钱会各半。绍定寇攘后,实纳到二千八百四十三贯九百三十八文正,钱银草麦四色纽计钱一万五千五十二贯三百五十三文,钱会各半。逃绝户无纳一千四百二十五贯三百五十四文正,计四千一百四十七贯三百九十四文,钱会各半。
  宁化县 额管税钱,四千三百二十一贯四百二十九文正,计一万八千二百四十六贯九百九十三文,钱会各半。绍定寇攘后,实纳到二千一百七十三贯五百九十七文正,钱粮草麦四色纽计一万二百九十九贯八百五十七文,钱会各半。逃绝户无纳二千一百四十七贯八百三十二文正,计七千九百四十七贯一百三十六文,钱会各半。
  上杭县 额管税钱,二千六百三十三贯九百四文,计钱九千七百八十三贯七百一十八文,钱会各半。绍定寇攘后,实纳到一千三百八十八贯四百五十五文正,银钱草麦四色纽计四千三百一十贯五十文,钱会各半。逃绝户无纳一千二百四十五贯四百四十九文正,计钱五千四百七十三贯六百六十八文,钱会各半。
  武平县 额管税钱,三千六十一贯八百六十九文正,计钱一万一千九百四十八贯六百三十七文,钱会各半。绍定寇攘后,实纳到一千一百一十七贯四十八文正,钱银草麦四色纽计四千一百八十七贯七百七十文,钱会各半。〔2〕
  清流县 额管税钱,二千六百三十贯八百八十九文正,计钱八千六百一十七贯八百五十九文,钱会各半。绍定寇攘后,实纳到一千一百三十贯八百五十三文正,钱银草麦四色纽计四千五百三十贯三百一十一文,钱会各半。逃绝户无纳一千五百贯三十六文正,计四千八十七贯五百四十八文,钱会各半。
  莲城县 额管税钱,二千一百一贯四百一十文正,计钱一万五百九十二贯五十八文,钱会各半。绍定寇攘后,实纳到九百五十二贯四十七文,钱银草麦四色纽计五千四百一十六贯九百八十三文,钱会各半。逃绝户无纳一千一百四十九贯三百六十三文,计五千一百七十五贯七十五文,钱会各半。
  本州原管六县秋苗五万九千五百三十三石四斗三升七合四抄。绍定寇攘后,六县实纳到苗米二万五千六百三十六石三斗一升。续根括到贼、绝户拨充诸寨军食米二千九百三十七石三升,逃绝户无纳三万九百六十石九升七合四抄,逐月和籴米斛添凑军支粮食。开具诸县细数如下:
  长汀县 额管秋苗,一万五千二百二十八石六升五合。绍定寇攘后,实纳到苗米九千九十石六斗四升,逃绝户无纳六千一百三十七石四斗二升五合。
  宁化县 额管秋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四石三斗九升四合。绍定寇攘后,实纳到苗米六千四石二斗五升。根括贼户拨充安远四寨军食,计米二千一百八石五斗一升,逃绝户无纳五千二百五十一石六斗三升四合。
  上杭县 额管秋苗,八千六百五十石七斗六升四合。绍定寇攘后,实纳到苗米三千二百七十八石八斗五升。根括贼户拨充梅溪寨军食,计米二百八十七石五斗六升,逃绝户无纳五千八十四石三斗五升四合。
  武平县 额管秋苗,八千五百六石一斗四升五合四抄。绍定寇攘后,实纳〔3〕苗米二千三百七十八石九斗,逃绝户无纳六千一百二十七石二斗四升五合四抄。
  清流县 额管秋苗,六千九百七十二石五斗二升一合。绍定寇攘后,实纳到苗米二千八十石八斗六升。根括贼户拨充明溪寨军食,计米一百六十九石六斗七升,逃绝户无纳四千七百二十一石九斗九升一合。
  莲城县 额管秋苗,六千八百一十一石五斗四升八合。绍定寇攘后,实纳到苗米二千八百二石八斗一升。根括贼户拨充北团寨军食,计米三百七十一石二斗九升,逃绝户无纳三千六百三十七石四斗四升八合。
  本州管六县免役钱四万二千六百七十贯四百六文,系诸县径自拘催支遣。
  长汀县 九千五百六十三贯一百三十八文。
  宁化县 九千六百七十九贯三百三十二文。
  上杭县 五千八百九十九贯九百四十八文。
  武平县 六千八百五十八贯五百八十八文。
  清流县 五千九百六十二贯二百三十文。
  莲城县 四千七百七贯一百七十文。
  以上皆据旧志端平间李敷文改定数目该载。
  房廊地基
  房廊地基及州前西廊行廊钱每年二百七十三贯三十二文,钱会各半,岁终监纳。
  地基钱,每年一十八贯六百五十文,钱会各半,岁终催解。
  城内厢官军典催纳行廊钱,每年五贯三十四文省,岁终呈帖兵官催解。
  济川门外房廊钱,每年除减免外,合纳钱四十八贯文,钱会各半,系宗子赵必文请佃,岁终监纳。
  定光院祐圣堂没官田税钱,每年纳九十二贯一百四十八文,钱会各半,岁终解纳。
  军资库每年催房店钱,一百八十一贯五百三十五文,钱会各半。
  以上系见催数。
  本州合发朝廷纲运官军衣赐全籍。
  卖盐趁办
  旧额运福盐每年八中纲,实搬到盐四中纲,多至六中纲。后以涉历艰难,动经年岁不到,多欲更革。前长汀县宰刘元英为检院申请,欲令汀民与长汀、宁化、清流并照上杭、武平、莲城体例,改运漳盐。郡守赵崇模申请谓搬运漳盐,系遵陆路,恐脚夫有改,反为一方之扰,莫若改运潮盐。绍定五年,准尚书省札,从本路郑转运之请,许本州及诸县艰于运福盐者改运潮盐。本州具申朝廷,乞行下诸监司移文潮州,立定体例,候本州搬载盐纲,须是从官纳钱请清盐,不许场务邀阻,多收税钱。续准运司牒本州,催促一面搬运,责认本司净息,准拟供给吐浑月粮、衣赐,不可顷刻乏。兴〔4〕本州遵禀,牒长汀县根括诸里船梢水手条具河路滩险,陆路扛搬因依陆续支钱发遣船户往潮州界撮买应办郡计,并非从官给卖。其盐经由潮州潭口场纳税,过上杭县,从官检秤核实,方到本州交卸。每纲一十船,共搬盐四百箩,每箩二十贯足钱重。每一贯钱重,官支买盐、脚载、纳税、盘矶、扛搬等钱共三百足,外搬盘上岸及包盐箬叶、秆索合干人食钱等费在外。本州从来盐价,每斤一百六十钱重,卖钱一百八十文足。自后逐次裁减,每两卖钱六文足,每斤卖钱九十六文足。岁约运三纲,纲吏多阻滞,以致违限,或止两纲,或两年通五纲。每年解纳本路运司盐息钱七千六百五贯四百一十六文省,提举司吏禄钱三百一十二贯文及支拨下通判厅头子赡学钱一千二百八十四贯七百二十文省。
  长汀县 原拨福盐。绍定间,本州申请改运潮盐,每纲一十船,每船载盐六十箩,每箩二十贯足钱重。旧制,每斤价钱二百六中文省,中丰〔5〕。嘉熙间,提刑童公顺每斤减三十文省。淳祐间,宰陈显伯拨青泰上二都盐三百六十三斤,拘钱会入学养士。宝祐间,郡守周公晋拘回营阳第五、第六、第八都,归仁第一、第二、第三都,仙桂第一、第二都复买州盐。宝祐间,准提举汤公谟行下,减免逃绝户几二十斤。
  宁化县 运福盐。每年运四中纲,到清流岭下交卸,别雇船搬运入县。一中纲计七百一十七箩,每箩净盐一十七贯二百文重,分东西廊发卖。东廊甲户盐额每月一万七千斤,今止一万六十斤;西廊卖县郭三都人户,买不买从其便,无定数。解提举司吏禄见钱二十贯五百文省,十七界会一百二贯五百文,州净利钱三百六十二贯八百八十八文省,十七界会一千八百一十三贯五百文,通判厅赡学盐头钱见钱二百五十一贯四百二十二文省,十七界会一千二百五十七贯文。
  上杭县 旧运漳盐。绍定间,郡守李公华申请改运潮盐。杭与潮接,私贩旁午,艰于发买。逐年只就潭口场撮买三纲,每纲计一千七百秤。
  武平县 运漳盐。每年十小纲,每纲一万斤,斤为钱一百六十二文。邑去漳余十程,皆陆负,例和雇里夫,分番接运。
  清流县 运福盐。每年四中纲,每纲六万斤。每月发卖诸团里民户食盐计七千八百包,每包二百五十八文,钱会各半。
  莲城县 运漳盐。旧例官给纲本钱,雇诱丁壮陆负而官民中分之。近年官差人吏赍钱往漳州买盐,载上水头,和雇里夫往水头搬担交卸。旧例编排民户分四等给赏,上等三百文,中等二百一十文,下等一百二十文,四等六十文。自绍定兵火后,户口凋耗,不许计口分等,只凭甲长请盐分卖。
  以上该载诸县所申,互有详略。
  六县每年合解春冬衣赐等青册钱
  长汀县 钱会七千四百四十七贯三百三十六文。
  宁化县 钱会一万二千八百五十四贯六百八十四文。
  上杭县 钱会三千六百二十六贯一十二文。
  武平县 钱会五千四十七贯八百一十六文。
  清流县 钱会六千七百八十二贯一百二十三文。
  莲城县 钱会六千一百七十五贯七百九文。
  以上并逐月拘催,年终解足。
  州城商税务,祖额收钱一千三百五十九贯一百八十三文。政和八年,收钱一千四百一十六贯五百六十四文。新额收钱四千九百九十九贯一百六十七文。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准运司牒文准都省付下汀州奏,城下务自绍兴十六年至二十年所收商税比祖额并增,依法取酌中一年收钱。遂取绍兴十八年收钱数立为新额,计上项递年收钱六千二百六十三贯八百三十八文,每日遇晚随所收多寡以十分为率,解赴知通衙交纳,州库六分,通判衙四分。
  以上据本务所申。
  宁化县商税务,祖额收钱二千七十一贯—百二十七文。今收钱二千四百七贯六百三十四文。
  校 注:
  〔1〕 钱,硬币。会,即会子,南宋发行的一种纸币。
  〔2〕 此处缺逃绝户无纳数字。依武平县额管税钱总额扣除实纳到额,应补“逃绝户无纳一千九百四十四贯八百二十一文,计七千七百六十贯八百六十七文,钱会各半”三十七字。
  〔3〕 漏一“到”字。
  〔4〕 “兴”字疑有误。
  〔5〕 “中丰”不可解,疑为“中丰会。”
  ○供 贡
  九赋敛财,九贡任土,上无苛于取下之制,下有乐于奉上之忱。汀,地产无奇,土贡不作,赋色目亦重。惟是矿冶废歇之久,岁额白金买偿价日以踊,虽痛革扰,犹以为病云。
  上供银 每岁解发七千九百四十五两八钱三分五厘。赴行在左藏西库交纳。
  州库代输建昌军、抚州银 一千一十两八钱三分五厘。
  诸县桩解钱 六千九百三十五两。长汀县一千五百四十一两一钱五分。宁化县一千五百六十两四钱五分。清流县九百六十八两七钱七分五厘。上杭县九百六十九两七钱三分。武平县一千一百一十九两八钱九分五厘。莲城县七百七十五两。
  州库桩办上、中、下三限头子银  二百三十五两七钱三分七厘。
  旧额解上供银一万三千两。淳熙间〔1〕七年九月,郡守江公■〈鏋,王代釒〉奏请:“祖宗旧制以汀州地有坑场,银货易得;不宜蚕桑,衣赐难办。令本州岁出银六十五两〔2〕,为建昌、抚州代输上供银;令建昌岁出绢四千五百三十七疋,紬三百三十五疋,绵二千两,抚州岁出绵七千五十两,应副本州官衣赐,通融相济,及本州代输二郡上供朝廷,籍为定额。为建昌、抚州岁出绵绢,只到本州,一更兵火,乘此失约。本州既无本色绵绢可给衣赐,不免纽折价钱支给,而代输二郡上供之银,常自若也。乞将汀州每岁见发上供银数内豁除代输建昌、抚州银六千六十五两,下江西运司径行督责逐州起发,仍于本州岁发数内销熔。其本州合用官兵春冬衣赐,管认自行措置支给。”得旨,令江西、福建运司依所陈事理施行。本州实合解六千九百三十五两。续准运司牒文,备省札从江西两运司申请,乞将建昌、抚州均认起发物帛,以三分为率,令江西运司措置均认一分,福建运司均认一分,其余一分别行措置。续又准运司牒,本路一分银二千二十二两,更令汀州每岁认发一半,银一千一十一两,通计本州每年实发银会七千九百四十五两八钱三分五厘。
  圣节钱 每岁进奉二千两,赴行在右藏西库交纳。系诸县桩解。长汀县四百五十两。宁化县四百五十五两。清流县二百七十六两六钱。上杭县二百七十六两七钱。武平县三百二十一两六钱。莲城县二百二十两一钱。
  州库又桩办头子银  一百一十八两六钱四分四厘。
  大礼银 每遇大礼年分,解发进奉银二千两,赴行在左藏西库内交纳。亦系诸县桩解。长汀县四百五十两。宁化县四百五十五两。清流县二百七十六两六钱。上杭县二百七十六两七钱。武平县三百二十一两六钱。莲城县二百二十两一钱。
  州库又桩办头子银一百一十八两六钱四分四厘。又簇办赏给钱会九千七百七十贯九百一文。
  旧例,诸县桩解银二千两,钱六千贯,余钱州库凑支。嘉定十六年,郡守赵公崇模奏,乞以本州自行趱积,代为诸邑尽数认解,其诸邑合解之数,并已蠲免。十七年,牒诸邑将合解本州官钱截拨买银二千两,赴州交纳。团纲起解及本州簇办会支给诸军赏赐,至今为定例焉。
  免丁钱 本府祖额管催僧道免丁钱二千三十六贯五百文,钱会各半。嘉熙二年,准都省指挥照年额增催一半,自是岁催三千五十四贯八百文,银会各半,分上、下半年起解赴行在左藏库送纳。见钱纽计银四百七十两五钱一分二厘,十八界会一千五百二十七贯三百文。
  铅本钱 本府额办上供铅本钱三千贯中半,照绍兴十九年五月十五日已降圣旨,指挥截拨发下通判厅应支屯戍左翼军券食,候至年终打算,将截使不尽钱会起解。至开庆元年,准户部行下,每年分两次取解。本州遵禀以缘会中照分限,解赴行在右藏西库送纳,银四百二十八两五钱七分二厘,十八界会一千五百贯。
  牙契 牙契系司法厅拘催,逐时承准提领催契。所发下契纸收趁,牙儿以十分为率,随季行算,分隶解纳。内三分拨充经制,一分充州用,六分解赴提领安边太平库送纳。其每年收到钱数不等。解发诸司:都大提点司进奏官供给钱二十八贯九百五文。转运司进奏官供给钱一十八贯二百七文。提举常平茶事、提干任三年满,远接牒本州支钱会二十七贯二百七十三文,半年申解。安抚司、签厅白直、每年十八界会二十三贯三百文,见钱七十七文。经总制原额六百三贯二百四十七文,钱会各半。助学养士二百贯,钱会各半,分上、下半年发下。
  通判厅财赋 经总制钱,每年六县共解到一万三千四百八十八贯九十三文。又在州仓库头子等钱,随出纳数拘收无定额。又六县搬盐纲头钱、铅本折茶钱每年六县共解到八千贯文。三司钱官户役钱,统置官供给钱,减利顾钱六县共解到一千四百六贯陵广〔3〕六十文。赡学钱取于本州及六县搬运盐纲箩头钱,每年分十二月发下,州学钱粮官交管养士,每一月计二百九贯九百六十一文。牙儿等钱,随民户印契价贯拘收无定额。常平义仓米,系民户秋粮带收,祖额每石收五升。近于宝祐四年准提领所行下,每石收一斗,年额管催,六县共二千五百六十一石五斗六升。以上据通判厅申到数目该载。
  通判厅经总纲起解于行在右藏西库送纳。嘉定十七年,准户部取解钱会五万二千七百一十七贯七百一十文。近于宝祐四年,准户部行下以五万贯为额。至开〔4〕元年,又准户部抛册增作五万八千九百三十二贯四百一十四文。
  土贡 杜佑《通典》贡蜡烛二十条。唐《地理志》亦贡蜡烛。《九域志》贡蜡烛二百条,今贡无。
  校 注:
  〔1〕 “间”为衍字。
  〔2〕 依下文应作“六千六十五两”。
  〔3〕 “陵广”,为误入之字。
  〔4〕 “开”后脱一“庆”字。
  ○土 产
  《禹贡?扬州》:筿荡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贡惟金三品,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注谓南海岛夷,草服葛越。厥篚织贝。注谓纤细苎。《周官?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锦竹箭,其畜宜鸟兽,其谷宜谷。自今观之,闽中诸郡,非负嵎濒海,则被山带溪,岛居者安鱼盐之利,山居者任耕织之劳,大率地狭民稠,大半他业。而田多依山,无甚旱涝。汀在闽而南,山樵谷汲,稻食布衣,故民之丰约不大相远;粜不出境,故谷价常贱;比屋而绩,故其布多品;地接潮、梅,率多旷野,故有虎、豹、熊、象之属;其气候多暖,故花果之种类时序,或似岭南。
  谷之属 秔、糯、粟、麻、豆、菽。
  帛之属 绫土、紬土、布。苎、葛、蕉、麻、綦花、吉贝。
  货之属 金、银、铜、铁、蜡、蜜、糖、蕈、靛、纸、红椒。
  花之属 碧桃、蒨桃、闪烁桃、红梅、黄香梅、海棠、酴醵蔷薇、枤棠、郁李、玉堂春、长春、惜春、玉蝴蝶、锦带、踯躅、山茶、薝蔔、素馨、茉莉、萱草、含笑、四月菊、石竹、朱槿、山丹、麝香、滴滴金、金线莲、宝相、白鹤、玉簪、柚、麝香萱草。
  药之属 半夏、地黄、菖蒲、茱萸、麦门冬、香附子、天南星、骨碎补、白芨、凌霄、何首乌、姜黄、黄连、莳萝、黄精、牵牛、地骨皮、乾葛、石菖蒲、牛蒡子、鸡苏、薄荷、白芷、高良姜、白扁豆、荆芥、牛膝、赤石脂、禹馀粮、香薷、白药、寒水石、紫金藤、苍耳、泥矾、降真香、旋覆花、土黄、土芎、五加皮、苦参、山姜、山椒、五倍子、桔梗、蓬术、石竹、马兜铃、卷柏、茵蔯、地输、单竹黄、车前、山药。
  竹之属 苦、筀、筋、甜竹、淡、紫、赤、黄、斑竹、江南、慈。
  果之属 桃、李、杏、梨、柿、枣、栗、橘、柑、橙、莲、梅、芡、藕、菱、樱桃、林檎、枇杷、石榴、金橘、香橼、甘蔗、楂子、杨梅、茨菰、凫茈、土瓜、葛、葡萄、水精、马脑。银杏。
  木之属 楠、杉、松、梓、枫、槐、樟、柏、桑、桐、柳、桂、枸、■〈六上隹下〉、楮、檀、栎、兜楼、罗文、相楒、金荆、白牙、大洞、紫棱、黄梅、黄杨、梌、榉。
  畜之属 牛、马、骡、驴、羊、犬、彘、鸡、鹅、鸭。
  禽之属 莺、雉、乌、鹊、雀、鸠、鸽、鹰、鹞、鹘、天色、白色。鸂■〈涑鳥〉、杜鹃、啄木、山鹧、鹭鸶、山胡、山和尚、画眉、提壶、鸲鹆、十二红、布谷、伯劳、白鹇、吐绶鸡、鹳、百舌、。
  兽之属 虎、豹、熊、象、鹿、塵、麇、麂、豺、猴、兔、獭、野猪、毫猪、竹■〈鼠留〉、穿山甲、山羊。
  鱼之属 鲫、鲤、鲈、鳝、鳜、鲇、鲪、鳗、鰌、鰄、鳒、鲢、龟、鳖、鳊、抱石。
  ○山 川
  汀界闽粤西南徼,崇岗复岭,深溪窈谷。山联脉于章贡,水趋赴于潮阳。千山腾陵余五百里,然后融结为卧龙山;四水渊汇几数百折,然后环绕而流丁。于是山之斗绝者宽舒而端重,水之湍激者清泚而深沉。隽游名宦,例以山水郡称赏,昔元丰郡守陈公轩诗云:“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又云:“山遭庾岭为南徼,水与潮阳作上流。”郡倅郭公正祥诗云:“城池影浸水边水,鼓角声传山外山。”诵者可以想见山川胜概云。
  郡城内
  卧龙山 山脉分支于赣之宁都东北为虎头山,历石城界,走五百里为大琴坪,为茅坪,又为上、下三田,过瑞金界,委蛇至石含源过脉。白鹤仙云:“汀洲地脉艮来,常二龙过水,石含当是也。”由长龙、温地、翠峰、狮岩直渡横溪,屹然平田中一山盘踞,不与群阜属,如龙卧状,实州治主山也。登山椒洞见井邑,他山皆拱揖俯伏其下。旧经云:“亦名无境山。”《郡县志》:“在州治之后,实为主山。州之四山环卫拱揖,皆朝此也。”
  东山 在城内正东,乃卧龙山之首。古松偃蹇,鹤鹳来巢。上有鄞江台,旁有五显庙,乃古迹。
  横冈岭 在汀州城内东北,乃卧龙山之左支,横于中路,故名。
  金乳泉 在汀州宅堂东,卧龙书院之右,即三瑞堂旧基。大中祥符间,郡守赵公遂良就州后创庵,延定光佛往来憩息,赵指庵前枯池曰:“劳师出水。”师即以石书偈四句投池中。“山矿生金乳,地官辟开门,石矿水直出,供养天心尊。”未信宿间,清泉衍出,郡人采偈语中语,名曰“金乳”。池心甃为一井,绍兴间,郡守张公宪武字演翁,创小亭覆之,仍为之铭,曰:“六祖卓锡,曹溪发源;定光说偈,卧龙涌泉。”见匾曰“演翁泉”。
  魁星井 在仪门外西南州院前。
  巨星井 在州厅西甲仗库内。
  禄星井 在州后园西北东山堂前。
  文曲井 在州厅东南佥厅前。
  廉星井 在州东南判厅前左。
  武曲井 在州东南省仓后。
  开星井 在州东北塔院前。旧传白鹤仙迁郡之初,谓形如斗,令于城内按斗象掘地为七井,以七星名之。
  邓长史井 在福寿楼南街城下。郡人邓正己开凿。掘至丈余,遇盘石,闻其下有泉声,邓令匠者甃之,工毕,以铁杵撞石,石穿泉迸,四时不竭。
  长汀县
  南山 在长汀县南三里。山脉自石含分支,由湘洪峡过鸡笼嶂,历高坑,起鹦鹉石,又里许秀峙为南山,实州治朝山也。白鹤仙云一龙湘洪峡里过,却在南山饮水浆”是也。文殊院、同庆寺,左翼军驻扎寨在其下。元丰间,郡守陈公轩有诗云:“渡溪缘石磴,问寺转松岗。”又有与郡倅郭公祥正游南山倡和长篇。见《鄞江集》。豫章洪刍有诗云:“烟花淡荡连三里,云树低迷过一州;冈献卧龙春色老,气横野马日光浮。”
  拜相山 在长汀县东南二里。俯挹卧龙山如人拜状,故名。白鹤仙云“谭子岗头拜相山”是也。
  圆珠山 在长汀县正南三里。白鹤仙云“二龙争珠”是也。绍兴间,郡守张公宪武有诗云:“万叠崇岗揖卧龙,一峰圆顶翠连空。”今为六祖道场。绍定间,郡守李公华书匾“倚松”二字。
  玉女山 在长汀县南十五里。四时花卉不绝,月明籁寂,隐有音乐声,旧传王氏女修真之所。下有通仙桥。《郡县志》:“高插青云。”
  灵蛇山 在长汀县南百八十里。山旧多蛇,下有佛庐及蛇山庙。《九域志》载为胜迹。《寰宇记》:“在州南三百八十里。”
  马鞍山 在城之巽方五里。
  展旗山 在长汀县西七里。
  莲花山 在长汀县东十里。
  笔山 在长汀县东十五里。
  鸡笼山 在长汀县北五十里。旧经云:“高十五里。”《九域志》载为古迹,本郡富国先生王中正成道之所〔1〕。马鞍而下,五山皆以形得名。《舆地纪胜》郡倅郭公祥正诗:“神仙之府名鸡笼,千寻翠玉擎寒空;秀色凌风入城郭,半衔晓日金濛濛。”〔1〕
  濑溪障山 在长汀县西三十里。
  赤坑障山 在长汀县南五十里。
  翠峰山 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壁立千仞,绀碧可爱。
  七宝山 在长汀县东南二百里。旧出七宝,故名。下有上宝场,今废。
  西峰 在长汀县西,乃卧龙山之右支。上有西峰、法林、罗汉三刹。
  宣岩 在长汀南五里。崇、观间,宣明隐居之地。洪刍有诗云:“一纶涵碧磻溪钓,千穗垂黄谷口耕。”又云:“路侧似逢君子屩,岁寒空老大夫松。”
  石燕岩 在长汀县南。昔有遇骤雨于其下者,见飞燕数十集石上,雨止视之,皆化为石,故名。《舆地纪胜》:“石燕岩在城南七里。”
  通济岩 在长汀县东十里。大观中,僧惟秀奉伏虎香火于其间,祈祷响应。
  狮子岩 在长汀县东南九十里宣德南。双石为门,定光佛常振锡于此。云:“后百年有天火发,非吾久居之地。”遂去之。自是僧徒不遑宁处。
  霹雳岩 在长汀县拜相山限。旧传迅雷一声,岩洞遂辟,中有丹灶犹存。今为佑圣道院。
  云谷岩 在长汀县驻扎寨中南山之趾。
  朝斗岩 在长汀县南山崦。缘石扪萝而上,俯视城市。有佑圣、广祐、福善王祠,祈祷必应。长汀宰陈显伯有诗云:“分明贮秋汀一角。”三山林乔有诗云:“醮坛夜朝斗在目,石室昼卧云生胸。”
  佛岭 在长汀县东南五里。乃邓长史趺视之处。
  东庄岭 在长汀县东五里。下有民田千顷,故名。
  白叶岭 在长汀县南十五里。上有白鹤庵。
  枣木岭 在长汀县南二十里。
  构木岭 在长汀县东二十里。
  大息岭 在长汀县东五十里。
  归岭 在长汀县东南五十里。往莲城路。
  分水岭 在长汀县南五十里。
  白头岭 在长汀县西二十里。旧经云:“常有白云笼其巅。”故名。
  新路岭 在长汀县西六十里,抵瑞金县,乃汀赣分界之所。嘉定间,郡守邹公非熊修隘以备赣寇,名罗坑隘。《郡县志》:“新路岭,在县西六十里。峭险壁立,砂砾崎岖,行者病焉。岭背即隶江西,此乃天所以限闽中也。”
  湘溪岭 在长汀县东南三十五里。
  流源大岭 在长汀县东南四十里。
  蘘荷岭 在长汀县南百余里。地产蘘荷,故名。见《九域志》。
  桑溪岭 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
  苍玉洞 在长汀县东三里,东禅寺前道旁。两石对峙如门,中间玲珑岌嶪,奇怪万状,不减灵隐天竺。石有数名:曰石门、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峰、狮子、马鞍之类。名胜篇章最多,姑举其概:运使蒋公之奇绝句云:“苍玉门径阔,白云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郡倅郭公祥正云:“片片水崖裂,淙淙雪浪深。举头看白鹭,相伴洗尘心。”郡守谢公洞云:“溪瘦玉声小,山横翠色深。”郡守陈公轩云:“截断苍山百尺崖,峥嵘相倚洞门开。天生只隔红尘路,不碍溪云自往来。”蔡隽云:“向来曾醉呼猿洞,乱石穿云拥坐隅。谁料七闽烟瘴底,半岩风物似西湖。”旧东庄潭沿其旁,后湮塞,今远徙教场后矣。
  仙隐洞 在长汀县云骧阁下。石径沿溪,嶔崎深窈。外有两石夹一小石,天然成门,内颇宽博。嘉定间,郡守赵公崇模开辟,以发天秘,创溪堂及数小亭其间。继而郡守林公岊创洞天书院及白鸥亭。今并废,惟有《白鸥亭记》脍炙人口。
  乌石鼻 在长汀县惠民桥之上流。
  石壁 在长汀县南二十里。下有庵。
  白面石 在长汀县西五十里。
  寅湖 在长汀县东二里。周回百步,以其居郡寅位,故名。中有小山,虽水溢不没。湖光绀碧可鉴,春生冬涸。郡人钟伯澹有诗云:“百丈平湖一点山,碧琉璃涌小蒲团。”长汀宰钱厚濒湖创亭。宝祐间,郡守周公留重创。
  辛湖 在长汀县西一里。周七十步,居郡辛位,故名。
  子地湖 在长汀县东十五里。居郡子位,故名。乃东禅寺常住,今垦为田。
  青草湖 在长汀县东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广不盈丈,生草四时常青,故名。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地无一勺水,安得有湖名?世事果如此,风波平地生。”
  正溪 自宁化界李地发源,出石含,历谢地、新桥、湘洪峡,迤逦至东庄潭分为二派。其一派流有年桥〔2〕,一派流济川桥。至高滩角复合。阴阳家谓之随龙水是也。
  东溪 自翠峰发源,会鄞坑水,流高洋桥,至张陂与正溪合。
  北溪 自横坑发源,曰横溪。过攀桂桥而下,与正溪合。
  西溪 自大原发源,过杉岭至南拔桥东流。白鹤仙云“辛兑抱城归巽辰”是也。尤一郡风水所关。治平五年,筑城堑濠,官砌石陂于南拔桥下,引一派东注迄崇善坊兴云桥,与正溪合。一派又东至于西田,过富文坊洲湖庙前与正溪合。
  小湘溪 自长汀县东南原发源,至湘洪庙前与正溪合。
  梓步溪 在长汀县东五十里大息岭左发源,至南田与正溪合。
  南溪 在长汀县南二十五里。其流不一,至侧桥合。溪归西南,过普济桥至南口与正溪合。《寰宇记》:“溪水在长汀,去州东四十里,地名石涵内流出,从城过,直至广南潮州。通小船。”
  龙潭 在城东云骧阁下东岸。建龙王庙,遇旱则筑坛而雩。祥符间,数为民害,郡守赵公遂良请定光佛书偈正之。偈云:“天风毗地势,地水转势头;沙石立未堆,水心主巨州。”其患遂止。
  东庄潭 旧在东庄岭下,今水徙流于都教场后。
  百步潭 在长汀县东十里。
  麻潭 在长汀县南十里,郡之众流皆会于此。山势蟠亘,过此折为九曲。
  曲潭 在长汀县南三十五里。
  大潭 在长汀县南六十五里。
  鱼梁滩 在长汀县东二十里。
  法林袈裟泉 在长汀院西法林院。旧传有老僧讲《法华经》。一夕,窗牖皆明,出见龙蟠石上,僧以袈裟覆之。蚤作,袈裟入石丈余,石裂为泓如袈裟状,甘泉坌溢。自郡守陈公轩、郡倅郭公祥正烹茗泉上,倡和长篇凡八,郭命名“新泉”,泉价顿高。陈诗云:“逗石无声下无冗,停之不盈酌不竭。银瓶送响落清甃,镜奁破碎冰壶冽。”又云:“奇哉江南郭夫子,一顾能令泉价美。”郭云:“惜哉无名人不闻,惟有寒泉弄清泚。”后守、倅多有题咏,不能尽纪。嘉泰间,郡守赵公彦橚游此,庖流触以腥秽,泉流遂竭。后醮谢之,阅日乃复澈清,有碑记其异。
  汤泉 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曰何田市。周数十丈,能熟生物。绍兴间,县丞江灏力请于郡,层石池之,钩流渠之,又疏寒泉以破其烈,异向为两浴室,使男女有别。旁结庵,名“无垢”,环绕皆汤,惟佛殿后正中有井泉清冽,后因作露台于其上,泉遂堙塞,识者惜之。长汀尉李格为之记。一在长汀县南百里安仁保,由石窦中涌溢如拖绅,溉田甚袤。
  玉泉 在长汀县东南七十里。清泚而甘,流为瀑布。有僧卓庵其下,前后植茶,其品甚高,与建溪相伯仲,号玉泉茶。
  鄞江井 在长汀县东金花坊。深仅三尺许,溉田甚袤。秤之,重于他水。春秋则外水入而不溢,夏冬则内水出而不竭,人甚异之。
  南亭井 在长汀县南富文坊。甃为八角,阔丈许,引手可掬。
  郑家陂 在长汀县东二里。
  西田陂 在长汀县西一里。
  南拔桥陂 在长汀县西二里。以石障堤,引水入官濠东流。
  官陂 在长汀县东二里。积水之所。
  中陂 在长汀县东二十五里。横截鄞坑水,下灌民田,广袤数十里。
  张家陂 在长汀县东十五里。
  何田大陂 障刘源溪水;又曰中陂,障黄坑涧水;抱山数曲。三水合流出何田市心,疏为数十圳,分溉民田,皆成膏沃,不减白渠之利。
  放生池 因长汀县东云骧阁下龙潭为之,刻三大字于石。
  磜角 在长汀县东五里。高岩怒湍,溉田甚广。
  磜头 在长汀县南四十里。峭壁数十仞,瀑布之声如雷。
  上渡 在长汀县南三里。后创桥,名镇南桥,俗号上渡桥。
  游绳渡 在长汀县南五里。后创桥,名南安,俗号下渡桥。
  宁化县
  南山 在宁化县南。《郡县志》:“南山在宁化县南,高百余仞。”
  翠华山 在宁化县北。
  宝山 在宁化县北四十里。
  凤凰山 在宁化县北三十里。
  瑞花岩 在宁化县灵隐洞东北十里。旁有僧舍,谓之下岩。
  龙池岩 在宁化县南四十里。旧经云:“昔有龙蟠于此。”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苍龙蜕骨去已久,山根一穴如天开。寄言俗客不可入,往往白昼生风雷。”
  西岩 在宁化县东北五十里。由林田寺而南行五里许,渡小涧,登石梯,循羊肠而上,一门呀豁,石龙当户,旁有小穴,外险中广若龙之势。又有石笋屹立如晨门,石乳下垂,俯映笋末,有泉涓涓自乳而笋,无毫发差。由门而入,空洞如砥,可坐千人。中有数石室:其一若僧龛,置观音像,谓之宝陁石;其一如方丈,初入黮暗,坐久忽明;又其一曰乳穴,非烈炬不可入,中横石案,旁有泉一泓,其音琮净,乡人祷旱,取水于是,出岩即雨,谓之“圣水”;又其一,匍匐乃入一小穴,其间宽明,丹灶俨然,谓之“丹室”;其旁有龙井,尝有人以绳坠石下闯,其深叵测;又其一如堂奥,冷气逼人,不容久伫。
  东岩 在宁化县西岩之侧。其窈窱空阔、梯飚磴藓之状,不减西岩。中亦有数石室:始入隐隐有像,谛视无有,谓之“仙影洞”;旁有碧莲数朵,大如车轮,垂于高盖之上。左有石龛,置经其中,谓之经龛”;旁有石如玉壶,高可二丈,泉涌壶口,循壶而流,皆成钟乳;下有芝田五六区;上有响石,撞之如钟。西有石柱,高峙如青琅F淠嫌兴允谐觯郎讣保慈胗谑共恢S帜献罡叽τ惺祝舴芤矶桑慌砸嘤械な叶岩,前此固有新旧之名。自隆兴改元,邑士伍倅始作是游,表而出之。
  狮子岭 在宁化县南三十里。有石类狮子状。
  金船岭 在宁化县东三十里。长老相传:尝有金船夜光,乡人求之弗得,故名。
  罗汉岭 在宁化县南五十里。
  苦竹岭 在宁化县北五十里。
  神王岭 在宁化县北七十里。
  南桥岭 在宁化县北九十里。
  黄连洞 在宁化县东五里。地多黄连,故名。旧县名取此。
  灵隐洞 在宁化县北五十里,旧号洞源岩。长老相传:治平间,夜率有异僧祖庆结庵其中,后芟辟其地。重岗叠巘,小涧横绝,有烟云缥缈之状。群石诡异,若窗若龛,若设筵席,若列钟磐,若虎斗乌励,且有野花殊草,香气蓊葧。一石拔地而起,表有洼樽,若盆若盂,乳泉滴沥,满而不溢,乡人祷旱辄应,病者饮之即瘥。
  宝池石 在宁化县北七十里宝池寺之侧。杰出群山之上。一名威胆山。
  危石 在宁化县北六十里。突然一峰,四壁斗绝,人迹不能到。绍兴间,僧祖月爱其孤高,结庵其上,名曰“翠峰”。
  狮子石 在宁化县北登荣乡田间。以象得名。
  狂波石 在宁化县东七里赤岗潭中。长老相传:旧有二龙蟠石上,水涨之时,汹然湍怒,故名。
  石龙 在宁化县北五十里灵隐洞之中。以象得名。
  蛟湖 在宁化县北六十里。深不可测。旧经云:“昔有僧结庵其上,一日昼晦,见白龙卧波。乡里遇旱辄投败铁,则暴雨怒涛,涌出其铁乃已。”嘉泰间亢旱,郡守陈公暎差官祈祷,应期而雨,岁乃大熟。令置龙王庙于旁。
  柘湖 去蛟湖不远。未尝损竭,溉田甚多,故名。
  羊鸦湖 亦在柘湖之侧。旧传鸦噪于木,羊跪于地,忽成此湖,故名。
  县之溪,在宁化县。发源有六:其正西抵赣州石城界,自崭岭九十里至县与大溪合;其西南抵长汀县界,自狐栖岭百二十里至小吴与大溪合,又四十里至县;其西北亦抵石城界,自长放百里至李田与大溪合,又二十里至县。此三水,县之上流也。其东北抵邵武之建宁,南剑之将乐,远者派入泰宁而东,近者入县与上流合。且以近者言之:其一东北,自台田岭与建宁分水百四十里,至县与大溪合;其一正北,自苦竹岭六十里至马家渡与大溪合,又三十里至县;其一正东,自热水窑头百里至侧潭与大溪合,又四十里至县东溪渡上二里,与上流三溪合为一,然后东至清流县,达于剑、福以入于海。《郡县志》:“县界水发源有六:东经清流,至南剑福州入海,漕运通焉。”
  神头潭 在宁化县南五里。
  龙门潭 在宁化县南二里。
  院子坑潭 在宁化县西二里。
  龙潭 在宁化县东一里。旧有庙,今废。
  赤岗潭 在宁化县东北七里。
  斑竹潭 在宁化县南七里。
  万斛泉 在宁化县北五十里。石洞中坌涌而出,流为小涧,下溉田数千亩顷。
  甘泉 在宁化县鹫峰院佛殿前。
  洁溪泉 在宁化县南四里。清泚甘冽。一名“滴龙泉”。
  周家井 在宁化县东百步,虽旱不竭。
  大陂 在宁化县东百二十里。先是,田亩燥瘠,旱即荒莱,居民协力障溪以成,至今为利。
  吴陂 在宁化县西四十里。有居民吴氏出力为之,灌溉甚广,人思其惠,故名。
  放生池 在宁化县南。
  蓝布池 在宁化县北二十里。旧名“水丰池”,生藕最佳。
  雷鸣磜 在宁化县南五里。其声如雷。
  龙潭磜 在宁化县西北四十里。旧传有鼋浮水面,溪即涨,乡人异之。
  东渡 在宁化县东五里。
  马家渡 在宁化县北二十里。
  石马渡 在宁化县北二十五里。溪有石,其状如马。
  程步冈渡 在宁化县西北十五里。
  留口渡 在宁化县西三十里。
  禾口渡 在宁化县西三十五里。
  《寰宇记》:“铁石山,在宁化县东一百五十里。”
  上杭县
  横琴山 在上杭县南。
  金山〔3〕 在上杭县北。有石峰并立,号“双髻山”。康定间,产黄金,故名。《郡县志》:“金山下,水清泚可爱,暑月如冰霜。”《舆地纪胜》:“金山在县之西一十里。”
  南宝山 在金山之阳。《郡县志》:“南宝山下水凡合七水入本州大溪。”《舆地纪胜》:“南宝山在上杭县北七里,据金山之阳,故号南宝。望之,如笔插空。”
  袍山 在上杭县西南。未县之前,山林之木茂盛,有阴阳家谓郭坊之民曰:“袍山苍苍,青紫盈坊。”未几,遭迁于兹。
  冷洋山 在上杭县东三十五里,高出众山,俯见县治,结庵其上。
  高唐山 在上杭县南九十里。
  羊厨山 在上杭县西南百里外。高可百丈,盘桓百余里,跨汀、潮、梅三州界,危峰怪石,千态万状。山巅常有群羊栖止乱石间,人迹不能到,故名。《郡县志》:“羊厨山,在县西南二百余里,高百余丈。”
  铜鼓山 在上杭县东南百里外。拔地特起,高数十仞,广周数里,民居其下。有岩窦井泉,石壁有倒书“千年”两字,字径尺。旧传有铜鼓从空而堕至山腰击石,石裂泉迸,溢为巨井,阔丈余,其深莫测。时有双鱼出游,或施网罟,竟不可得。铜鼓声闻,岁则大稔。
  黎公岩 在上杭县南二里。
  黄杨岩 在上杭县东铜鼓之下。地产黄杨木,故名。
  仙女岩 在上杭县东鳖沙团炭山间。负岗瞰溪,中广三丈,天窗透日,松篁蓊翠。旧传有仙女居,故名。
  宝兴岩 在钟寮场西北三里,近南宝山。
  管公岩 在上杭县钟寮场西数里,去金山半途间。深广数丈,有石鼓,以石击之则鸣。又有石观音像,昔传姓管人修行于此。
  石钟岩 在上杭县南太平乡。中有石乳,旁一巨石,击如钟声。
  东安岩 在上杭县北五十里来苏团深山中。旧有定光尝栖息于此,后徙南安。今有不斋戒而往者,必遇虎狼。
  青峰岩 在上杭县南一百五十里。
  石冷洋岭 在上杭县东十五里。
  三层岭 在上杭县南十五里。
  大磜岭 在上杭县西十五里。
  罗括岭 在上杭县东五十里。
  双溪岭 在上杭县东五十里。
  石排岭〔4〕 在上杭县西七十里。
  香岭 在上杭县东百里鳖沙团。旧有檀香木数本,故名。
  缘岭 在上杭县南百八十里兴化乡,接漳州界。
  莲花石 在上杭县南兴化乡。屹起大溪中,高广寻丈,波浪湍急,舟过其下,差之毫厘则有覆溺之患。状如莲花,故名。《舆地纪胜》:“莲花石,状如莲花,屹然起大溪中。石壁间有山嶂隐然,如画一鹅,妇人逐之。”
  石龙 在上杭县北百二十里。横亘大溪中。背有鳞文,遇旱,乡人以沙石叠其背,必有大雨,水荡去乃已。
  香炉石 在上杭县之南,地名“九曲”。
  狮子石 在上杭县东二十五里梅溪寨之西水口山巅。高数十丈,长亦称是。形相具足,俨然而卧,数里皆见之。
  马迹石 在上杭县南八十里胜运乡小涧中。广二尺余,厚四之一。两面皆有马迹,居其阴者差小。每岁大水,巨石皆漂动,失其故址,惟此不移,人故异之。
  铜鼓湖 在上杭县南太平乡铜鼓山下。夹山左右有两湖,皆广袤数丈。其一或涸,其一虽亢旱不涸。
  天井湖 在上杭县南胜运乡。阔五十余丈,旧传谓莫测深浅,渔者辟易。一日,水忽涸,于十五里外涌出。后春盈秋涸为常。
  鬼湖 在上杭县北安丰上里。广丈有奇,深不可测,旁无寸草,莫敢狎近。旧传下通大溪,乃蛟龙窟穴。
  大溪 发源自长汀,众泉汇合入县界,又与旧州、语口水会,至县治之南山下,西流五十步而南,经潭口至潮入海。
  金山下溪 其声泠泠,清泚可爱。东流数里,渗入地中,惟有沙石,号“干坑”,数百步外,忽涌出长流。
  南宝溪 出南宝山下。行数里,微有矾水杂之,故绝无鱼。与金山溪合,至钟寮场与南桥小涧、竹林坊水合而东流。
  矾溪 赤水出钟寮场之东,与南宝溪合。
  新田溪 出钟寮场之西,与南宝溪合。四溪会流至通贤铺,过龙蛇山,会语口溪,南流至旧州与大溪合。
  佛岭泉 在上杭县东十五里。自石眼中流出,其清如镜,往来掬饮未尝少减。
  汤泉 在上杭县。兴化、金丰、胜运三乡皆有之,惟在胜运者最热。沸如蟹眼,可熟生物,旁有冷泉以济浣濯。
  灵原井 在上杭县西一里。大旱不枯,淫雨不溢。
  碧泉井 在上杭县南三十步。
  普济井 在上杭县西一百步。
  吴公井 在上杭县东二百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阴市民政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