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啥劲舞团什么时候出来的钢厂这紧劲能过去啊

生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73,728分享邀请回答6721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K1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岚山港区至日照钢厂管状矿石皮带机工程啥时候建成?如题 谢谢了_百度知道
岚山港区至日照钢厂管状矿石皮带机工程啥时候建成?如题 谢谢了
岚山港区至日照钢厂管状矿石皮带机工程快建成了。建成之后,就不用那么多车来来回回的拉土了,路上就没那么多补土了!大车造成的补土和尾气估计就少了,岚山的环境能好点了吧!!!希望快点建成,抓紧啊抓紧啊 费事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钱吧,今年钢铁效益不好。
查看原帖&&
采纳率:6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于minimill(紧凑型钢铁厂)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minimill(紧凑型钢铁厂)
&&紧凑型钢铁厂的规划设计与设备建设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喝柠檬茶的狗狗 842楼
09:20:00  我是女的,大哥。我家就在马桑岚垭,小吴的同学。沙坝那张照片,都可以看见我们那个楼房的角角。  -----------------------------  额。。。。。。。。。。我也在马桑岚垭住哦
就在最高的那一栋楼房
一般都喊新楼房,,,你在那里啊
  @纪念莫飞a
854楼  此图为837楼之更正:    -----------------------------  @jay楼
12:25:00  其实这里也黑好耍  -----------------------------  这是2校
崽儿 放学的黄金
  @纪念莫飞a 1054楼
22:21:00  这是废铁坝洞子进来铁路边上的一个厂房。    -----------------------------  这里是铁运处
火车检修车间,,,,
  @jay1楼
21:48:00  这个是我读2校时候照的 忘了几年级了 也忘了为什么照这个照片 只记得当年的自己 哈哈    -----------------------------  我读的时候
还是这样的 后面就修了粉红色的瓷砖了
  @重庆游戏之家 1523楼
22:47:00    我也来张,二校的毕业找。  -----------------------------  这里面
有个是教自然的姓朱
我04年小学毕业都还在
还有个是那个赵主任啊
我原来找他补个课
但是那时候已经退休了
还有个是陈瑜他老汉
好像是体育老师
陈瑜和我一个班的
  @老二钢轶事 1771楼
13:34:00    这是老二钢的一炼料场。昔日的辉煌,随岁月的沧桑,竟变得如此的苍凉。民国时期它是全国抗战军工生产基地,是西南工业之母,是抗日的希望。传说日后这里将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新型现代小区。是喜还是悲,又有谁在乎英雄泪?  -----------------------------  我能说 我爸在一炼工作了30多年
全特钢最小的工人
78年进厂还不满14岁
  @春_森
12:51:00  马桑岚垭、民主坪的有吗?  -----------------------------  @tr912 1833楼
14:49:00  我民主坪的。  -----------------------------  我马桑岚垭的
  @纪念莫飞a 2347楼
21:15:00    中心湾硕果仅存的红房子,去年拍的,现在不晓得拆没得~~  -----------------------------  已经拆完了
  @大致如鱼 175楼
10:26:00  想起我有几张废铁坝和铁路的照片……        -----------------------------  现在这个行车已经没有了
铁路也拆了 ,,,我1月份照的照片 看哈  
  @cqlxl88
18:57:00    当时全国有名的750扎机  -----------------------------  @不是红颜的颜 268楼
21:02:00  750哟,24小时的冷却水不断,洗澡好安逸,轧机下面冬天洗了铺盖一哈就烤干了。小的时候经常去,我妈以前是开行车的,夏天有盐汽水免费喝。  -----------------------------              
  @纪念莫飞a
08:02:00  从映山红隧道出来,沙坝在左边:    -----------------------------  @重庆大龙人 2400楼
17:19:00  兄弟你这个错了 这个坎坎 下去是华隆特钢  -----------------------------  小兄弟,下去是现在的华隆特钢不错,但80年代之前,这里的沙坝比马桑那个大得多。呵呵
  @纪念莫飞a
08:02:00  从映山红隧道出来,沙坝在左边:    -----------------------------  @重庆大龙人
17:19:00  兄弟你这个错了 这个坎坎 下去是华隆特钢  -----------------------------  @纪念莫飞a 2412楼
18:32:00  小兄弟,下去是现在的华隆特钢不错,但80年代之前,这里的沙坝比马桑那个大得多。呵呵  -----------------------------  那不清楚了
原来我们都是去叉路口那个沙坝
从我读小学
华龙特钢 就没什么沙坝
  【熊哥子回国】  由这次事件以及陈天华之死可以看出,当年这帮留学生身负屈辱弱国之名,不得已求学强邻,他们的情感与自尊都处在极为敏感的状态中,一旦遭遇辱及国格、人格和尊严的事,其反应之强烈甚至于过分,是并不奇怪的。而陈天华,这样一个影响力号召力极大的著名人物竟然以死抗争,则把大家的强烈反应推至不可逆转,终使罢课抗议之事演变成了二十世纪早期留日学生浩荡归国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此后的许多著名变革人物都产生在这群归国学生中,他们把满腔愤怒都倾泻在推翻满清政府之上,因此也可以说,这部清廷一手导演的大片,活活把自身往死亡之门里猛推了一掌,纯属爆烟老头上吊——活够了。   从留学生状态来看,1905年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也实在是弱国心态所致。更是近代国人百般艰难不屈不挠的写照之一。  话说熊克武在这次重大事件里,颇有点身不由己,进而欲罢不能的味道。  本来,他正感觉良好,跟着孙老大奔进奔出,做事顺心,吃嘛嘛香,整体处于跃跃欲试之中。  当取缔事情刚一开始,也逗是号,他在东斌学堂告示牌上读到《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时候,那些言词中所包含的强烈不屑,对留学生的种种否定性暗示,立刻逗让他娃发飙了。也许可以恁个说,敏感而执着的熊哥子是此次事件中最早的“反应过度者”。  过度到啥子程度呢?  首先二话不说,拉起死党但懋辛、俞培棣等人立马召集全校开会,熊哥子会上一番激烈分析和煽动,那帮还没搞撑抖东南西北的学生们逗群情激奋起来了,纷纷表示:如不取消《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老子们不读书了,罢学回国!  一火塞逗要打回老家切,熊哥子的煽情言子够猫杀。  但光是煽起东斌的留学生来,他嫌不够。恰巧机会也紧接而来,12月3号,更大规模的留学生大会在东京召开,共有八所学校的留学生代表参加,现场人头丛涌济济一堂,勒绝对是个大好机会,于是代表东斌学堂参会的熊哥子在会上大声疾呼“兄弟伙们,回国!”。  可惜,勒回反应不大整齐了,有部分人根本不想回国,甚至连集体罢课都不愿意,为啥子,因为不少是公费生。这个好理解,拿着国家的钱舒舒服服的过着异国情调日子,当然不愿生事。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只主张集体罢课,认为此时回国为时尚早。  这两派意见一发表,熊哥子晓得自己的猫杀主意要遭搁浅,暗叫不妙。  他不死心,仍竭力争取。尽管熊克武拿出平生嘴巴本事,泡沫翻飞的一通暴说,窜上窜下地力争,最后还是只好少数服从多数,同意各校代表采取最常用的中国式外交手法——去公使馆抗议,要求取消《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熊哥子黯然。  独白:没看到勒是清廷和日本的合资大片吗,不把你勒些活摇活甩的留日学生医够,制片人是不会幺台的。抗议有个锤子用,杀回去整死满清才是真的。哎,众人皆醉我独醒,硬是老火得很呐……  心头虽恁个想,行动上却不能不跟上大部队,只得伙起一道去抗议,以免脱离群众。  结果呢,果不其然,公使馆的制片人根本不屌勒帮只喊口号的群众演员。  此计不成,大家于是在12月5号又开了个大趴,300人与会,商量罢课事宜。  “没得用呀兄弟们,回国才是硬道理啊。”熊哥子的内心在叹息,身体却要保持队形,搞得他的精神很分裂,很纠结。  不过,逗在这次大趴上,熊哥子不知不觉有了个惊人发现,一个比他还牛掰的演说者——青山实践女子学校的秋瑾女士。她的一通暴侃鞭辟入里,如泣如诉,硬是把熊哥子的眼睛水说得一汪汪的流,身上过电样一阵阵发麻,心似露珠一阵阵发颤……太强大,现场效果难以抵挡。  于是会后,熊哥子貌似遭秋大侠征服了。他不仅踊跃参加了12月6号的东京各学校大罢课,并且还在行动实施中表现得坚定果决,只见他和但哥子等戴起纠察标记,守在校门口,手拿短刀,杀气腾腾地见人逗问:罢不罢课?间或夹带私货:回不回国?!  在勒种急迫情势下,不少犹豫观望者胆小怕事者立场闪烁者,态度迅速明确起来。勒哈不得了,中国留学生大规模地罢课、抗议、游行直至上万人,声势越搞越大,直闹到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不得不出语评论。只不过,不出面还好,一出面逗是小日本的看家本领:狂妄自傲,火上浇油。  在12月7号的《朝日新闻》评论里,有句话极为刺眼,说此乃“清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性情所促成”!  哦霍。  勒一评价激起的后果,可以用“一瓢冰水甩进一大锅沸油里”作比,效果是“茅斯坑里扔炸弹——激起民愤”。顷刻间,上万中国留学生从12月3号以来发酵到滚烫的激愤之情,彻底炸了!  熊哥子不用说,怒木了,完全反映不过来。逗在这个紧要关头的次日,12月8号,他听到一个更爆烈的消息:同盟会兄弟伙陈天华,为抗议日本和满清政府,为警醒国人,不惜以身投海了!  勒一哈,情势急转直下。  但凡是个中国留学生,断无任何理由再留日本,包括那些哭哭滴滴一步三回头的公费生,回国皆成定局。四川袍哥熊克武一开始逗主张的回国之见,终究成了所有留日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2月14号,首批204名留学生搭乘邮船公司上海线的“安徽”号轮,启程返回中国。  历时近一月的东京《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结束,却拉开了留日学生大返国、大革命的序幕。由此开始,清廷等于是把一颗颗烈性、日制、定时或不定时炸弹,悄悄地亲手埋进了自己的卧榻之室。  其中有颗巨型炸弹——“锦帆号”。  事后看来,给满清政府出勒个“限制清国留学生”主意的编剧兼导演,居心叵测啊。
  改天回去拍点照片,支持一下楼主也。。。不想走啊,现在特刚片区死气沉沉的了。。
  【中国公学】  熊克武在这次事件中几乎是最激进、最猫杀的留学生代表。从一开始情况还没完全搞清,逗主张回国,再到后来抗议、罢课、游行等等一系列连贯动作,他始终冲在最前面,绝不打让手,一直冲到比他更猫杀的人出现——陈天华干脆投海,才让燥热的熊哥子停下了冲锋。  此事令他深受打击,尤其是陈天华投海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对留学生的混乱和恶劣状态抱有极大忧患,这使熊克武震动,发热的脑壳逐渐冷静下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熊哥子一边处理后事,一边进行着痛苦的反思。经过十多天的反思之后他认为,中国留学生之所以被日本人谩骂欺侮,除了日本人的骄横狂傲、满清的昏聩积弱以及留学生的误读冲动之外,关键在于国人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急需新式教育的启迪。同时他还担忧,几千留学生浩浩荡荡杀将回去,何去何从?剩下的学业该如何继续?  尤其是后者,非常急迫,总不能让大家到了上海当盲流撒,定要给出个交待才能心安。作为《取缔规则》事件的急先锋和同盟会重要成员,熊克武有种沉沉的责任感压在心头。  所以,他并未急于回国,而是与各校代表以及留学生会馆干事杨度不断讨论善后方案。经过反复切磋,大家基本商定了思路:回国创办高等学校,利用清政府的官费解决学业问题。  未来既定之后,熊哥子才放开了负担,满心轻快地为留学生们做事,安排一批批人马打道回府,一直忙到12月下旬,他才和秋瑾、刘道一、黄树中、谢奉琦、曾冠等人同船返回上海。而但懋辛、俞培棣则稍迟返回,于是两位死党码头上分别,自有一番百感交集。此时的熊哥子一心盼望早早办学成功,不住的催促但懋辛抓紧回来,共同把场子扎起。  熊哥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毕竟,那时的上海不像现在,也就是个小商埠的样子,此刻约有3000多个留日学生满大街乱晃,一个个不留辫子、奇装异服外搭满口洋泾浜,惹得阿拉们频频侧目,个个被当成出口转内销的假东洋盲流,勒种景象,情何以堪。  只不过,年青的学生代表们没想到的是,当初商量的官费办学之法有点一厢情愿。  那帮满清阿哥们本来逗对留日学生不满才闹出《取缔规则》一事,现在仍是你们勒批不安定因素,在海那边闹完事又想在这边换个地方继续扎堆凑闹热,怕不是更老火哟。想给俺们找麻烦还要俺们出钱出粮,拿俺们当正宗冤大头,玩弄俺们感情又侮辱俺们智商,有完没完?俺们坚决不答应!官费办学?没门!  哼,居然还梦想这等好事,不给点厉害你们怕是学不乖,于是清廷一纸命令下来,干脆全体打发回老家:“劝令迅速各回本籍,不许逗留。”不给你立足之地。  熊克武们大失所望大受打击。  大家正不知所措,清廷驻日公使又严令所有学生必须在一个月,最晚两个月内,回东京上课,否则官费生停费,自费生则不送入学。断你粮草,绝你后路,怕是不怕?  把鞑子惹毛了,后果很严重。  在勒一串组合拳打击下,熊哥子们 “哦霍”一声,半天回不过神来。有的羞着涩、觍着脸悄悄摸回日本,有的穷困潦倒作鸟散,几千留学生没过好久逗快散完了。  不过,大浪淘沙,留下的学生一旦醒豁过来,后果也很严重。  狗日的满清不但不守信还处处打压,勒笔帐先记到。未必活人还遭尿憋死唛?不给钱你以为逗办不起学嗦?老子偏要办来看哈,亮瞎你狗眼!  熊哥子胸中义愤,袍哥劲头一顶上来,逗成天四处乱窜,七拼八凑。居然伙起了73个不服气的铁杆学生来商量自筹款项办学,其中有同盟会总部秘书长马君武、秋瑾好友陈伯干、同盟会党姚宏业、宁调元、王敬芳、朱剑、于右任等。会上推举熊克武、张定杰、姚宏业、孙镜清、王抟沙等负责筹办。并一致同意新学校取名叫“中国公学”。  至于为何叫“中国公学”,需要简释一下:  “中国”,表示有对外和自立之意,又有“学术独立”意义;“公学”则表示由各省海龟留日学生合力创办,是具有“公共”意义的“学校”。  近代公学一般指不依靠政府财政的私立学校,同当代的私立学校有些相似。如著名洋务运动骨干盛宣怀所办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办学经费来源于商捐,比如盛氏所督办的轮、电二局捐助,也有来自社会的捐赠。而学生则来自全国各省,不是狭隘的地方性,毕业后使用也不拘于一省一地。  由此来看,中国公学的最大问题就是钱。  当然,在勒批坚定的年轻创始者看来,万事开头难,只要先拉起架势来,总是有办法的,眼下最要紧就是找到校址干起来。至于启动资金嘛,大家打平伙,东借西凑,有好多拿好多。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被公推为“公学监督”的姚宏业,这位湖南省益阳的仁兄任侠豪迈,当大家东奔西走,辛辛苦苦向社会、官、商、学求助无果之际,他一怒之下,专程赶回老家搞募捐,其兄姚宏陶也是个好汉,一火塞拿出全部积蓄,而且还承诺以后攒了再捐,一力成全兄弟姚宏业的“宏业”,将中国公学办成“其成就将能驾耶鲁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而上之”的高等学府,令人崇敬。
    唯一的一张姚宏业照片,2011年才发现。
  熊哥子虽然没得富裕兄弟可藉,但也不含糊,干脆把部分书籍、衣物拿切当了,好呆凑齐100元捐学,尽了绵薄之力。  在众人真诚火热的行动下,总算紧巴巴的拼凑起了启动资金,大家兴高采烈,雀湿不易啊。接下来,又很快在上海新靶子路黄板桥北(今虹口区四川北路横浜桥附近)租下一所民房,作为临时校舍,就这样,二十世纪初那一批执着的留日海龟们艰难地创办的中国笫一所从事新学的学校,于1906年2月正式而简朴地开学了。由于不用高中文凭就可以投考,录取新生较宽,首批学生有300余人,来自13个省,其中有著名学者胡适。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和理化专修班等。孙中山、黄克强、宋教仁、蔡元培、马君武、杨杏佛、于右任等曾任校董。  中国公学培养出了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冯友兰;著名中国历史学家、明史研究专家吴晗;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何其芳;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研究专家罗尔纲;著名电影演员陈波儿、王莹;当代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国际文学活动家、诗人杜宣;新中国外交部部长韩念龙;被誉为“核物理女皇”、“中国居里夫人”和“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她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的吴健雄等等著名人物。  中国公学培养的学生中还有一个是著名的江姐——江竹筠,她于1938年12月考入重庆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恰恰那时的中国公学校长,就是四川老乡熊克武。看来熊哥子和共产党雀湿有缘分啊。  比较讽刺和好耍的是,革命党人林立的中国公学,后来又得到满清两江总督端方的支持,不仅拨给吴淞炮台湾公地百余亩作为建筑基地,大清银行借银10万两作为建筑费。端方还每月拨银1000两,并派四品京堂郑孝胥进驻学校作为监督,从而带给中国公学新的生命。  当然,这一切绝不是偶然掉下的馅饼,而是中国公学创始人姚宏业以投江自杀为代价换来的,是为后话。  而两江总督端方,作为晚清末年的满人翘楚,以及“革命大本营”中国公学的大赞助商,却在后来的辛亥革命中身首异处,死于革命新军之手。其力主变法以挽回满清的多蹇人生,雀湿耐人寻味。
  @我本布衣2011 74楼
19:46:00  @纪念莫飞a
文字功夫8错!赞!  ——————————————————————————————————  建议兄台先查查《十送红军》!非民歌、乃意淫!  -----------------------------  这是双碑游艺楼前面那个坝子··小时候经常去那里耍
    江姐在重庆中国公学附中校园留影  江竹筠于1938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抗暴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盐酸毁尸灭迹,时年29岁。  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江姐在临刑之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  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遗书提到儿子  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二厘米左右,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  竹筷削笔烧棉做墨  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勒帮留学生雄心勃勃的创办了中国公学,除了争一口气外,还有一番宏大的自立强国抱负,单纯而质朴。就像姚宏业在办学之初的演说一样:“实质上,这是中国人都可以来念的学校,希望打破省份、城乡、穷富、官民的界限,熔全国人才于一炉,鼓铸强健文明之国民,一致对外。”他为此日以继夜,四处奔波。
  一个人有了信仰,就会产生执著追求的精神,而如果一帮人有了共同信仰,其力量是惊人的。  由于熊克武等精诚团结竭尽全力,在很短时间内,中国公学便初具规模,“各省来沪入校者络绎不绝”。学校教育思想破旧立新,注重思维启迪,着力围绕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女子应当受教育、爱国主义等四个方面有序进行。当然,就办学而言,教师是灵魂,公学聘请的教员都是江浙一带乃至全国的一流人才,如宋耀如(宋美龄宋庆龄之父)、马君武、沈云翔、王仙华等。有一点需提及的是,近代中国学校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先河,就由中国公学所开创,尽管一开始,教员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于是校内各种地方椒盐普通话横行,远不是后来那种低沉纯正的民国腔,所以经常搞得师生之间一头雾水,嘀笑皆非。但不管怎么说,毕竟给近代教学树立了一种标准,才使得之后教育的广泛普及有了语言沟通的共同起点。  正当熊哥子为筹办忙得不可开交时,帮手来了,死党但懋辛、刘光烈杀回来了,大家欢聚一堂,畅叙别情。  席间但懋辛悄悄告诉了熊哥子一个更令人兴奋的消息,同盟会总部希望以办学为掩护,建立一个上海联络站,负责日本、上海和内地同志的联络接头工作。  勒哈等于熊哥子要搞地下工作了,看来孙老大的革命党非常重视办学之事,这令熊哥子的肩膀陡然吃重起来。因为当时满清政府对中国公学除了监视逗是打压,没得好脸色,在其眼皮子底下搞活动,须得小心,所以熊哥子干脆给各人起了个化名“老卢”。关于此事,胡适在回忆中说,“初进去时,只见许多没有辫子的中年、少年,后来才知道大多数都是革命党人,有许多人用的都是假姓名,同学中被称为“老卢”的,竟是后来执掌四川的熊克武……”  中国公学雀湿藏龙卧虎。  不过好在当地最大的官员两江总督端方,属于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  在地方任上,他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属于大力揪起,轻轻放下类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认为,“新军标统(团长)赵声,被发现是革命党,他也没有杀,只是驱逐了事。江苏革命党首领人物陈道公被抓,他加以礼待,最终还放了。在徐锡麟案上,端方的处理也比较开明,没有再‘顺藤摸瓜’地追查。刘师培‘叛变’革命,部分原因恐怕也是端方的礼贤下士。”此外,“端方还曾支持荣氏兄弟的企业,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尽管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委书记端方同志还算开明,可熊克武仍然领教了一回端某人的手段,遭嘿出一身冷汗。  那是在公学办起来之后,成为后来辛亥革命时期的机关、唯一培养人才的摇篮,“以谋造成真国民之资格,真救时之人才”,因而学校人才济济,又奔涌向全国各地,堪称反帝反封建的大本营。人多好办事,但别忘了还有鱼龙混杂一说,满清政府也不吃素,自然安插了不少密探,与革命党一样混迹于学生和教职工之中。  于是,公学校区内的实际情形就像胡适描述的那样,“有时候,忽然班上少了一两个同学,后来才知道是干革命或者暗杀去了”。换句话说,或许你晚自修的那个帅哥同桌便是个革命党杀手或者满清线人,完全说不准,就好比今天你骂了句“满清锤子”,说不定明天校监逗请你喝茶;又假比说晚上你在寝室吐了句梦话“革命党我儿”,搞不好早上去食堂逗挨一耳死,掺得来星光灿烂。  总之,公学里头万事皆可能。  在勒种复杂情况下,有天突然有人告诉老卢,说公学创始人、总教习马君武同志暴露了,有线人密告他是同盟会总部秘书兼广西支部长,是一条大得足够分量的鱼摆摆。端方司令兵贵神速,大队人马即刻杀到。老卢听说后毫不奇怪,只是捉急,因为勒娃马君武是广西桂林人,不折不扣的猫杀师兄,性情刚烈,一语不合逗脚尖锭子擂上来(例如后来民国时,老马怀疑宋教仁向袁世凯送秋波,便先以声讨,继以老拳,一锭子命中其左眼,打得宋躺了大半月才“勉强愈合”,差点变成独眼龙,光辉形象一度严重受损,那宋教仁可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啊。如果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老马想必位于前列,其多次“当众斗殴”的记载,屡屡散见于各类野史稗抄)。象勒种暴烈人物一旦遭逮到,弄不好乘不起严刑拷打,几哈逗扯伸搁平,那可是革命工作的极大损失。  时间紧急,熊哥子赶紧设法,动用各种关系好不容易避开了端司令的缉捕,总算没让老马在学校遭抓现行。但是,出得了学校,上海滩还是端书记的天下撒,看来只得把猫师兄送远一点。远到哪里才好呢,结论是——德国(雀湿够远,万里之外)。去德国又能干啥子呢,嘿,有得事情做哟,学冶金,工业救国……于是勒一遣送逗是五大五年,等老马五年后杀回来明火执仗找端方麻烦时,已然武昌起义,革命党天下了,取端方司令老命哪消他马君武动手哟。  猫师兄老卢送走更猫的师兄老马之后,心说端司令耳目众多,硬是来得陡咹,今后切莫搞得各人也遭追杀哈。一通冷汗收身,熊哥子行事谨慎起来了。
  转:今天是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日。今天中国南海舰队在钓鱼岛附近水域亮舰应该有不同寻常的含义,而且据说,所秀舰艇包括两艘最新款的战舰。我们不记仇,也可以忘记疼痛和羞辱,但是,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  新华社快讯: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17日上午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巡航。http://t.cn/zTIiXIB
  【姚宏业之死】  正当熊哥子等革命党人活跃非凡的时候,中国公学开门不到一个半月,就遭遇了危机,而且危到了几乎垮杆的绝境,其缘由是“缺钱”——至少从表面上看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906年初的国内形势。满清迫于自身困境也在勉力想办法,正羞涩地与社会各界探讨立宪改革的可能性。同时社会主流对于改革和教育,尤其是兴办新学非常支持,清廷还不断强调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为教育宗旨,甚至连慈禧也早在2月21日当面给学部领导打招呼,号召实兴女学。因而,此际举办新学正是大势所趋,拉赞助的事好办,不应该缺钱——尤其是中国公学已经办起来了。  那时的民间办学都是自筹资金,大部分由社会捐赠而得,与满清官方掏钱与否没得好大关系。一般民办学校只要声名不错,操作得当,以国人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社会赞助还是多多少少拉得到的,一旦办起来轻易不会倒灶,更不用说象中国公学这种留学生创办的高等新学,绝对是国内首创,品质上乘,拉赞助似乎不是难事,想当初姚宏业等热血青年也是基于这样筹划,才千难万难地把学校先架起势来,满以为万事开头难,既然最难的都过来了,后面逗好说了对不对。  但是,姚宏业哪里晓得,最难的难关恰恰在后面。对于他来说,上海滩竟然成了过不去的鬼门关。  前面有交代,年初归国的上千留日学生不留辫子、奇装异服已经让上海人民奇怪惨了。而当中国公学开办起来后,越发怪异。由于公学人员比较复杂,有海外回来的,有内地投奔的;有拖辫子的,有剪了辫子;有穿和服、拖木板板鞋的;又有一些老先生,带老花眼镜捧水烟袋。总之各色人等的新潮和狂傲作派,把上海人民完全嘿倒了,这哪象一所正南七百、正儿八经的高级学校?完全是只怪物,撤拉……  上海不是我国最开放的大都市吗,阿拉们还会遭嘿倒?喝别个哟……  是的。因为谁都是从农村土豁皮慢慢升级而变城市人的,尤其近代的国人,因而在最初时候,免不了大惊小怪没见识——尽管变成都市人后往往羞于此事甚至不认账。  虽说那时的上海自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已历经60多年,但仍然只是个小规模的商埠,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依然占主导,远没得现当代海派那副啥子都见过不足为奇的貌似海量(可见国人的传统基因要发生改变是极难极长的过程,而一旦变过来便极顽固)。同时,满清官方对中国公学勒帮桀骜不驯的留学生极其戒备,处处打压。于是上海人民基于这样的观感,在街谈巷议中再添加些关于革命党人的悬疑传说,逗赋予了中国公学极其暧昧的负面名声,到后来甚至发酵成各种污蔑和诽谤。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想象,拉赞助雀湿不容易了。  大家显然没有估计到这个困难局面,包括姚宏业。  大家都急,他最急。公学是怎样艰难地办起来他最清楚,在他信念里,中国公学已凝结成他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保佑、实现这价值,他,以及家人不惜一切。  要脱离困境只有到处筹钱,大家不顾一切地打乱拳。  姚宏业可谓呕心沥血。他一开始求助满清政府,无效;再求助上海的绅、商、学界,又无效;无奈,他只好催促各地兑现答应的筹款,仍然无果,姚宏业深感绝境。  其实,并不是社会没钱,而是观念误解所导致的阻扼,致其势所必然。  认识到这一点,刚烈的姚宏业顿觉身心俱疲,无力为继。恰在这个关键时刻,江苏的50多名学生为经费等种种原因,决意集体退学,大家苦口婆心劝说均告无效。这件事犹如对一个病危者告知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拔管子撤仪器,给其精神与心理带去致命的一击。  姚宏业筹款绝望,环顾左右,摇摇欲坠,而心哀尤甚。大约受2月份湖南老乡陈天华灵柩运抵上海的惨烈激励,姚宏业于是决心孤注一掷,拿出他能拿得出的唯一最高价值之物——生命,为公学、为信念一搏。  日,25岁的姚宏业投黄浦江而死。  在遗书里,他的沉痛无以复加:“老子云:哀莫大于心死。今人心死矣,夫复何言” ,“我之死,为中国公学也”……  作为一个执着纯朴的人,他依然满怀深情:“予愿予死之后,君等不复念予,但念我中国公学。予愿我四万万同胞……以共维持扶助我中国公学。则我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熊克武再一次深受震动。从陈天华到姚宏业,两位硬铮铮的汉子,一个比一个年轻,在他面前走得如此决绝、悲壮,所为者,理想信念而已。熊哥子沉痛之际,带起学生走上街头,到处宣读姚宏业遗书,宣传其精神,这是他此际的本分。唯其如此,姚宏业才不会白死。  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感受,局外人恐怕很难体会;而那时期的中国青年为救危亡的至纯至性,怕更是和平繁盛时期的人们难于真正理解的。尽管如此,“不忘却”则是后人所能做以及应尽的本分。  由此可以理解,为何在当时的中国,姚宏业之死会引起极大的震动。  震动的体现,就是各地、各界人士,纷纷解囊相助,同时对满清政府报以极大愤懑。尤其是陈、姚的家乡,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禹之谟在长沙天心阁组织全省学生大会,声泪俱下,誓将陈、姚“公葬麓山,以彰义烈,不葬麓山不休”。日,陈、姚灵柩从上海到湖南的水路,走了大约两个月后,抵达长沙。29日,长沙1万多学生“手执白旗,脚蹬布鞋,身穿白色制服”,分两路以木船护送两具灵柩渡过湘江,将两人并棺葬于岳麓山云麓宫南。有资料记载,“当这个队伍到了岳麓山的时候,从长沙城望岳麓山是一片洁白”。后来,求学于长沙的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曾称此举为“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不仅如此,陈天华、姚宏业之死某种意义上还引发了另一位湖南汉子之死——禹之谟。  禹之谟是双峰人。现在我们所见到禹的旧照,面容清瘦、刚毅,充满豪侠之气。禹因组织公葬陈、姚,被湖南地方当局视为眼中钉。1906年8月,他被报复性逮捕,并绞杀于湘西靖县。史载,临刑前禹要求砍头,称绞杀辜负了自己满腔为爱国流血而死的心事,行刑官回他“偏不要你流血”,禹大笑:“好!免得污坏我的血!” 禹之谟遇难时40岁。5年后,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根据黄兴提议,追赠禹为“陆军左将军”,将其移葬于岳麓山陈、姚烈士墓旁。  湖南,盛产壮士。    再看上海,由于姚宏业投江所激发的助学热潮,终于解决了中国公学的财务危机,使办学得以继续。  另一方面,清廷出于舆论压力,迫不得已,于是才有两江总督端方出资、出地兴建中国公学之事。很快,吴淞炮台湾的中国公学新校舍得以落成。  事实上,因为这一事件,中国公学迎来了新的、更为辉煌的生机,此后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私立大学而享有盛誉,直到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  近现代中国公学这一不绝的血脉传奇,应该说是姚宏业之死换来的。近代中国的教育也因豪壮慷慨之士舍生,而带有极高极强的使命感、历史感,湘江壮士若地下有知,似可瞑目。  作为后人,唯愿这一意境和精神永葆永存,不致因清平而荒轶。  若干年后,当年一起创办公学的湖南老乡宁调元,写下了这首清明忆亡友姚宏业的诗:  望渺渺兮隔海溟,鲸鲵未斩浪花腥。杜鹃啼血千山紫,春草连烟万里青。  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伤心又过清明节,樽酒招魂何处汀?  气场凄清、忧伤而大气……
  我本布衣2011
19:46:00  纪念莫飞a
文字功夫8错!赞!  ——————————————————————————————————  建议兄台先查查《十送红军》!非民歌、乃意淫!  -----------------------------  @灵犀嫣然 2420楼
22:41:00  这是双碑游艺楼前面那个坝子··小时候经常去那里耍  -----------------------------  有心!装B一回,已阅!嘿嘿!~
  已阅!好像有些话 说得 太晚。
  为雅安祈福~~~
  为雅安灾民祈福。加油!生活要继续。  姚宏业赴死,中国公学重生。熊哥子生活也要继续。  公学里的同盟会联络站得以保存。“老卢”继承姚宏业遗志,打着学生的旗号,暗地里各种革命党迎来送往,不在话下。6月的某天,熊哥子接到总部命令:准备迎接大名鼎鼎的章疯子出狱。  哪个章疯子?乃著名的《苏报案》主角——章太炎章炳麟是也。  话说章太炎因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被清廷耍个抖摆一火塞丢进局子备整了三年。而重庆崽儿邹容不忍死党独囚,自愿入狱共同赴难。哪晓得邹崽儿在监狱里不改耿直燥辣脾气,肝精火旺如故,和别个嘴狡八狡也逗算了,居然以抗暴为名操起家伙跟狱卒对剪,可想而知其结局遭惨,被狱卒们各种SM群殴之后,不幸于1905年牢房死得年青。  章疯子起初发扬疯子精神声援力挺邹崽儿,后来见兄弟伙死得极惨,也逗明白在这小小囚牢里雀湿胳膊拗不过大腿,保存实力留得青山才是上策。于是章疯子化悲痛为饭量,少说话多睡觉,装疯卖傻跟华子良有得一拼。经过三年革命乐观主义内功苦练,终于把三年前的玉树活活练成了胖子(虚胖)。就这样死挨活撑的到了日这天,总算刑满释放,可以自由了。  监狱大门就在眼前,章疯子麻木地踏出门去,站下,抬头看了看灰不拉几的天空,心中升起一丝悲慨;待环顾左右,不禁吃了一惊:只见前面不远处,十几条汉子旷迷旷眼把他盯到,身后几辆马车静静地……  这是来接人的,还是劫人的?
  雀湿是来接人的,只是阵仗大了点。  熊克武和但懋辛奉命接人,不敢怠慢,一早就打了个马的,来到上海西牢等候。  一到现场,发现监狱门口的人一欠欠。嗯,看来今天重见天日的幸运儿怕是不少,等一哈莫要乱了场面。两位哥子找了个方便位置,紧张地盯紧大门,深怕漏了动静。  当时,迎接章先生的除了他们,还有蔡元培、邓家彦、于右任、叶浩吾、蒋维乔、柳亚子、仇式匡、龚铁铮、朱少屏、刘道一、梁乔三、谭心休、张昭汉、刘光汉、刘承烈等人。大家一直等到快中午,才见出来几十个面无人色的犯人。等候的这十几个人于是瞪大了眼睛找啊找,待看到最后走出一个胖子,脸色憔悴,摇摇摆摆,站定,大家刷一哈聚焦,顿时把胖子黑了一跳:“爪子?”  蔡元培是章疯子的老友,但对方身材变化较大,一时没认出,待仔细确认,立刻上前抓住老朋友的手恭喜啊贺喜,章疯子斜眼看看,认得,咧嘴一笑……大家这才呼啦一哈围观中。  熊哥子但哥子赶紧趋前自我介绍。  一听是中山先生派来的,章疯子心中一喜。熊克武抓紧时机请问先生准备去哪里?回答很是干脆,中山在哪里,我就去哪里。熊哥子大喜,说中山先生在日本,请炳麟先生随我来……  速度闪人,回公学,安排章疯子梳洗、吃饭、船票、随行人员……嘁哩喀喳一通麻利打整,跟快递一样当晚就把章先生送上了船,发往东瀛。一路上小心轻放,自然是使命必达。  像这类常来常往,熊哥子们轻车熟路,办得干净利落不在话下。因为在公学的这个联络站里,无论啥子杂七杂八的事都会冒出来,而熊哥子们都必须来者不拒,全力以赴,所以慢慢练成了老油子。比如像孙老大途径上海缺钱,熊克武胸脯一拍,立马找秋瑾打平伙,分头去东拼西凑,几哈逗端出1000大洋奉上(话说那时玩革命党的富家子弟偏多),弄得化名高野的孙老大很是惊喜;再比如总部一声令下,武汉的新军和警察正彼此不服莽起打黑枪,速去调查,顺便整些拉拉扯扯手段点点离间眼药水云云。熊哥子二话不说伙起湖南猫师兄龚铁铮(字练百)逗上路,到了武汉三下五除二搞定……等等等等。  实话说,有些事情还是有点难度,阴到考水平。不过熊哥子居然都干得顺顺利利,意气风发,足见其能力雀湿超群。  那时,正逢同盟会兄弟伙刘道一、蔡绍南约集蒋翊武、龚春台等哥老会党大搞声势浩大的萍浏醴起义,一时间风生水起,举国耸动,满清搞刨了挥兵镇压。而孙老大也正筹划全国各地快点搞暴动,来个多点引爆,星火燎原。于是当即委派年轻有为的熊哥子为特派员,与造枪高手谢奉琦、同盟会四川支部主盟人黄树中等回到四川,联络川西南的袍哥老大佘英(原名佘俊英,字竟成)一起搞事。快些把麻辣烫给满清整起。  逗恁个,1906年冬天,在全国一片暴动暗涌的潮流中,熊哥子欣然受命,一船杀回了重庆。这一趟回去,逗揭开了熊克武闯荡四川老家的序幕。  而但懋辛但哥子,则早在1906年秋便与熊哥子告别,纠集起黄复生、喻培伦等亡命崽儿杀气腾腾的炸两江总督端方去了。  自此,两个死党再无茫然,凭籍着满腔救国热情,一头扎进了20世纪初近代中国那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中,始终冲在前头,无怨无悔,成就了先生家长的教诲以及个人的选择。
    1906年熊克武回来时的古典重庆城,由江北看朝天门
    1906年重庆朝天门码头近景,梯坎来得陡,又还窄得很,爬坡上梯雀湿老火
  【对熊哥子大学毕业的小结】  1906年底,熊克武乘船返回了重庆。站在狭窄拥挤的朝天门码头坡坡高上,他身负背包,回目环顾……嗯,佘舵爷何在?  此刻,21岁的他,逗象一个大学毕业生,充满希望,生气勃勃,干精火旺,正急切地奔向工作单位报到。至于能否在单位顺利开展工作,则取决于他能否找到一个人。  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相比,熊哥子有所不同。他的大学经历是半工半读——姑且把他1904年19岁决定考学留日乃至今日,都算成是大学的话。在这段浓缩的大学日子里他不仅学了纸上谈兵,还在国内外的各色人际圈里打滚醸皮,角色历练,磨砺心性。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大学的锤炼,使熊同学逐渐练就了一种内功。在后来的奋斗日子里,这一内功带给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功效。不仅如此,还让他显现出遇强更强,坚韧不拔,死缠烂打的精神素质,并始终把握住自己处于时代主流之中,不为各类时尚的浮云所左右。  大家都晓得,一个人操社会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阻力、挫折。如果每每此时,身边老是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人或事来冥冥相助,是不是该产生“犹如神助”的幻觉?试想,一个人身具此等功力,且先不问想做的事办不办得成,光是那一过程,逗足以令人享受、回味、神往……甚至于产生某种幸福感。  这么了得的内功,是啥子?  其实,此功名字极普通极平实,甚至听上去有点“假打”的赶脚——信念(信仰)。  嘿嘿,还望轻拍……  名字虽老生常谈,如同每天的粗茶淡饭,但无论是当今和平年代,还是二十世纪初的乱世中国,这个内功都于人性中暗暗地潜藏积蓄着力量,至于其力道的爆发当量多大,则要看每个人的暗合程度、自悟程度以及境界的层面。拥有它有点不易。  人性的表现各有侧重,乱世求生存,盛世求发展。不种社会状态下人性的信念内涵便有不同,但实质不变,劲道是涛声依旧。  话说初出茅庐的熊同学,并不是很自觉意识到自身所修炼的这种功夫的巨大能量,因而,对于即将奔赴不甚清晰的那个工作单位和工作内容,他只晓得秉持执着坚毅性格,抱定简洁明了的“武装暴动,推翻满清”念头,埋头苦干便是,一身轻松。  至于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诸如:将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阻碍会以怎样的队形出现?该如何应对?他的“救国图强”理想会遭遇怎样的挑战?能实现多少?信念能保持多久?他的个人命运将会面临怎样的动荡与不测? 等等等等,熊同学一概未知。也就无法预料,如果按预定动作入职,还将隐隐背负着“革命乱党”、“反对派”、“恐怖分子”等恶名,就如同和平年代盖着“地、富、反、坏、右成分”、“刑满释放人员”、“神经病”等帽子,会带来怎样难以想象的麻烦。  所以,对每个时代初操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生存和发展都是主旋律,都不容易,尤其前者。熊克武也是一样,身处乱世,使十九世纪的80后、90后们在各个方面都显得更为艰难困苦,有一万个理由怨天尤人。不过之外,或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比二十世纪的80后、90后多出了那么一点点的幸运,这个幸运点就是:  比较容易地,树立了一个强烈而明确的信念。  于是,在接下来的漫漫生活中,人的精神就比较少疑惑、少迷茫,做起事来就比较专注、执着、果断取舍,也就比较有成就感、比较能体会过程……尽管,干事业将遭遇的麻烦一点不会少,甚至筋骨体肤之巨痛,但假如有可能穿越过去狗仔他们一把的话,说不定会看到人家呲牙咧嘴的表情后面,竟流露着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是的,幸福感、满足感。没准……  当然,信念不是抽象的,越是强大往往越是具象,比如熊同学们的信念,具象得跟现实无缝对接:“推翻满清,救国图强”。  这个信念赋予他们强大。许多走在前列的年轻人不迷茫、不抱怨、不信邪……能够在乱世里爆发出“不惜牺牲生命以换取理想”的强大,本段子前面叙述里的代表人物有陈天华、姚宏业,后面还有很多,包括二钢厂的人……  要说和平时期,年青人同样也可以因信念而强大,只是要树立起来,不大容易。  树立一个信念,更多来自于对自身、对社会、对人性的反思,尤其对人生价值的体悟。但由于当代所呈现的多元化景象,纷繁萦绕,乱人眼目。固然有好的一面,至少不用担忧民族存亡,个人生死(最多毕业后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还有生存的自由度增加等等;但同时,也增加了认清自己、寻找理想、确立信念的难度。  相比之下,乱世之中的同学们面对的生存危机之大之强,则相对容易树立信念,而往往立意境界较高(“民族危亡,救国图强”,直插云端),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于是瞬间超越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个人私欲竞争层面,产生一呼百应的效应。而当今的人们深陷“人人为己、追名逐利”的苦海,苦苦挣扎、人人对立、无法脱出。雀湿老火。  其实,十九世纪的80、90后们凭籍强烈信念和不懈追求,早为后来者演绎出了一个鲜活的人生硬道理,那就是:立一个不俗的信念、理想,专注于此,则名和利便是副产品,该来的则来,不来也无碍,自然而然行云流水,副作用还不大——往往最终结算,两个字:无咎。  也许,放在和平年代中国的千万屌丝身上,有种信念也有此功效,不仅具有优秀历史传统,还保你在和平盛世应对裕如,幸福感与日俱增。  这个信念用孔子的话来说,四个字:“从吾所好”(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用印刷体简化之:“找到你擅长并爱好的事,一直做吧”。  用重庆话大体是:“你娃想富贵是不是嘛,老子还想勒!要是大富大贵是求爹爹告奶奶逗可以得到的话,老子给你当马仔要得不嘛?你说爪子逗爪子,哪个儿喝!晓得求不来,各人爬爬爬……与其搞勒些空灯,还不如找点各人喜欢的活路做做,格老子还巴适些……”  所以,仅仅就这一层意义而言,熊同学是幸运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就树立了信念,找到了要做的事——不问薪酬奖金,活起即可。  不过话又说回来,仅凭勒点幸运,够吗?  问得好。  不管啷个说,大学一毕业,同学们逗遭铺鸭儿一样统统撵出来,管求你有没得信念、有没得歪老汉、有没得女朋友、有没得创业资金、有没得500强公司进门卡、有没得本事、技能、管你各种凌乱有木有。哪怕像熊同学这样有信念、有抱负、有学历、初步操过黑社会的猫杀师兄,也面临如何一步一步具体奋斗的细节问题。  若问将来是否心想事成?抑或含天愤血?一切的一切,只能留予时间去检验了。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老话做注,还有啥子担心的耶?放开去做,无怨无悔……  话说现在而今眼目下,朝天门码头上的熊同学最要紧第一步,就是找到这第一份工作的第一个核心同事——袍哥舵爷佘英,佘竟成。  找到了,啥子都好说;找不到,啥都莫摆了——至少指导毕业创作和实践的孙中山博士是嫩个说的。
  【泸州舵爷大佬佘竟成】  关于佘英佘竟成,以下转载一段刘盛源先生的描述:  “记辛亥先驱佘竟成” ——刘盛源  在泸州中城公园,即摩尔商场后面,有一块不太高大的六面体纪念碑,这是纪念泸州辛亥革命先驱佘竟成和黄鹿生的个人纪念碑。这两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了解清楚的人甚少。今年恰好是佘竟成就义100周年,故以其真实故事写就这篇文章,既是缅怀先烈,也是对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  武秀才受命东瀛  佘竟成本是泸县人,十几岁时,家贫,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住小市豆芽坨,后居住小市凌子街。他十二三岁时,跟一位远房亲戚学铜匠手艺,十四五岁时开始在沱江中码头和上码头一带撑过河船,干这一行接触的人特别多,他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哥老会(四川叫袍哥),开始是老幺,后来升为九排、八排。他十八岁的时候,有位武举人,名叫李孝思在小市街开设武棚子(相当于现在的武术馆),佘竟成身体壮实,又好义气,想干一番事业,决定拜李孝思为师。他开始远远地观看,后来常在靶场上给大家拾箭杆、搬物件之类,李孝思见他心诚,就免费收他为徒。  由于要找钱维持自己和母亲的生活,佘竟成白天照样撑船,早晚才到武棚子里学武术。李孝思曾经走南闯北,据说还在少林寺学过武功。李孝思见佘竟成接受能力强,什么南拳北腿、武当少林、刀枪棍剑、骑马射箭样样都教他。不到半年,他成了李孝思门徒中最出色的一个,声望开始增长。  20岁那年,佘竟成乡试,考上武秀才。  佘竟成22岁的时候当上了袍哥五排。  他只读过两年私塾,从小听评书《说岳传》,他很崇拜岳飞,他很想成为文武双全的人。他当了五排管事后,在水井沟堂口茶馆里,他常常听到川南师范学堂的师生到茶馆来讲龙门阵,有时也讲时事政治,讲中国为什么这么贫穷落后,渐渐的他和师范学堂的师生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一位师范生在看一本书,书名叫《革命军》,作者是巴县的邹容,他翻了一下,被里面惊世骇俗的句子和新思想所吸引,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革命,要与这位学生交朋友,请把书借给他看。后来,他又看到了另一本同样内容的书——《警世钟》,作者是湖南的陈天华,这两本书是用半白话文写的,很好懂。佘竟成看了这两本书后,知道了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赔银子2万两。革命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他脑子里生根。  当时的师范生是悄悄地传阅这两本书,不敢公开宣传。佘竟成读了这两本书后就在茶馆里公开宣传演讲,水井沟讲了,他又到上码头茶馆里讲,有时还在乡场上的茶馆里演讲,宣传救国道理。  袍哥们没想到他懂这么多道理,恰逢小市袍哥改选,他就被推举为舵把子。当时袍哥内部也有少数人不服,但比武功,他们不是佘竟成对手;比讲道理,他们讲不出中国的形势。最后大家都服了。  后来佘竟成还认识了川南师范学堂里的一大批激进学生,比如叙永的黄鹿生,泸州的陈宝庸、杨兆蓉、席成元、邓西林等等。他与杨兆蓉还有一点远房亲戚关系。这批人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骨干。  公元1916年,有一天杨兆蓉从日本留学归来,突然在小市五福街找到佘竟成。两人见面分外高兴。佘竟成问杨兆蓉,这一两年听说你留洋了,讲点国外的稀奇事吧。  杨兆蓉说:“稀奇事不少,以后慢慢讲,我先给你讲一个人,这人叫孙中山,广东人,是目前中国最了不起的伟人……”  杨兆蓉把孙中山的传奇故事讲给佘竟成听。  佘竟成听了后简直崇拜得不得了,他说:“我能给此人效犬马之力就心满意足了。”  “是真的吗?”杨兆蓉盯着佘竟成的眼睛。“咋个不是真的?”佘竟成反问。  杨兆蓉笑道:“孙中山要想亲自见你。”  佘竟成以为杨兆蓉在开大玩笑。不信。  杨兆蓉说是真的,他这次从日本回来,就是孙中山派他来接佘竟成的,问他愿不愿意到日本去。孙中山决定把中国武装革命的重点放在长江中上游,尤其是四川和湖南、湖北,因为四川哥老会的势力很强,哥老会对清朝本身就不满,要用这支力量来搞武装起义。杨兆蓉问佘竟成敢不敢参加。佘竟成说,他早就希望有这一天了。愿意和他一起到日本国去。  佘竟成给堂口管事交代,他要到下江一带去办事,要做笔生意,叫他负责码头上的一切事宜,并把小市街上他开的牛肉馆也交给三爷经管。三爷问他要去多久,他说少则三四个月,多则一年半载,时间说不清楚。  他又回到五福街家中,把要远行的事告诉了妻子和母亲。妻子是一个一切随夫的善良人,也不多问。母亲虽然身体这两年欠佳,但她明白自己的儿子是干大事的人,一个武秀才,一个舵把子已经让她很有面子了,儿子要干什么,她觉得自己不该干涉,儿子要做的事情总是对的。她只是叮嘱儿子,出远门脑壳要放精灵点,不要上坏人的当。  佘竟成与杨兆蓉一起从泸州坐下水木船到了重庆,又在重庆乘火轮经汉口,再到上海,沿途都有哥老会、青洪帮照应。在上海住了许多天才到日本,这次出行,是佘竟成自费。  到了日本,他果然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还招待他吃饭、敬他的酒,当着不少留学生的面,夸他是中国西南部的俊杰,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中国革命离不开这样的人才。  还把他介绍给日本朋友——著名武士宫崎寅藏,两人认识后,常常在一起切磋中国功夫和日本功夫。  在日本,杨兆蓉还把他介绍给了陈天华和邹容,这两个让佘竟成最先懂得革命道理的人让佘竟成激动不已。  他发誓要走革命的道路,要成为反清英雄,于是把自己的字号——佘俊英改为佘英,他不要外表的“俊”,只要本质的“英”。  他在东瀛,参加了同盟会,思想上再次发生了质的飞跃,他恨不得早点回国去搞武装起义。  半年后,孙中山决定派几位川籍会员先回四川,以哥老会为基础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还在同盟会内部发了委任状给佘竟成,任命他为西南大都督。在离开日本时,武士宫崎寅藏将自己心爱的倭刀送给佘英。佘英接过倭刀,感到分量十分沉重,他没有相赠的,将自己在日本照的一张照片送给了宫崎寅藏。”  ——————————————————————  大约1906年下半年,佘舵爷回到了泸州。此际,熊克武也受命前来联系这位暴动同事。
    从资料上看,佘竟成比熊克武大9岁,1874年生,属相为狗。熊克武1885年生,属鸡。勒两位同事搭档,会不会 “鸡犬不宁”不晓得,反正,把四川的满清官员雀湿整口渴了。  佘舵爷生于泸州老窖之城,仪表堂堂,豪放侠义,能文能武且武艺高强,为人仗义疏财,极富正义感,感召力超强,堪称四川古典袍哥的经典版本。
  【第一份工作】  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搞武装暴动,就当今大学生的求职类型来看,这个差事纯属另类。在当时来说也是如此,并且还担负极高的危险系数,不是一般学生创业的选项。只有一点可以共同吐槽:  白手起家。  对熊哥子来说,这件事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头七上八下那是一定。说实话,要论雄心与信心、气质与阅历、文章与扁挂、帅哥外形条件他熊克武都不差,不说高富帅唛至少高强帅还是可以号称的。但是创业讲究创意、实力和团队协作,搞暴动勒个业务他完全生疏,连博导孙中山也只搞过一次,还败得很难看,无法直接提供经验教训。因此,四川的武装暴动究竟啷个整法,对他一职场生手来说基本没数。唯一可以凭借的是,领导已经替他提前做了些铺垫——孙老大在日本接见了佘舵爷并有大方向上的指点。此际他必须先找到佘舵爷,至于开展业务的事就得靠团队商量起走,见机行事了。  说到找佘大爷,熊哥子倒不是完全没底。  第一,佘舵爷在泸州乃至重庆码头的袍哥堂口那是大名鼎鼎,好打听;第二,熊哥子本人也是袍哥中人,还是同盟会四川分会的实际负责人,操盘手,与佘舵爷算是同志关系了。所以,在重庆的堂口茶馆喝了茶拜过码头,略略休整后,熊克武满怀信心地乘船上到了泸州。  泸州是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距离重庆一百多公里,沱江与长江在此交汇,风光秀丽。这里独特清冽的山水更是酝酿了中华绝品——泸州老窖。熊哥子上岸的地方,正是泸州老窖的老窝子——小市,属现在的泸州龙马潭区。  走在青石板街上,一股股浓烈酒香扑鼻而来,熏人欲醉,令他像遭猛灌了一盅,气为之窒,不过精神也为之一振,耶,格老子佘舵爷勒里不愧是酒城,阵仗来得陡哦。  雀湿,小市的泸州老窖窖池成群,酿酒作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 年至1850 年,如鸿盛祥窖池群),连空气都遭酒气熏出历史感来了。熊哥子边走边看,两边深褐色板壁房后的酿酒作坊陈旧而热烈,里面的伙计们盘起辫子进进出出忙忙碌碌,酿酒场面雾气腾腾,一种令人血旺翻翻的氛围。再看街上,南来北往的客商、挑起箩兜沿街叫卖的小贩、各色行人熙熙攘攘,茶馆、酒楼、油腊铺子、小吃林立,跟重庆千年老街磁器口的街面味道差不多,看得他食欲大开。  熊哥子肚子虽然在打鼓,但仍然不紧不慢地走,东雀雀西看看暗中留意。为啥子,他要找一家传说中的牛肉馆,因为这家馆子不仅味道巴适,还可以填肚子不给钱,最要紧的是,可以找到佘舵爷。  很快找到了,而事情进展也和那麻辣牛肉一样嗨得安逸而顺利,管事的一听他是井研来的,要找佘大爷,马上堆笑,是不是井研的熊锦帆?是!好好,哥子请上座,一番招待,勒逗算第一顿工作餐……原来这是佘大爷开的牛肉馆,早早打过招呼了。  待熊哥子急急吃完一抹嘴巴,管事便带他一路穿行,来到了绫子街。  眼前一座清雅宽敞的大四合院,院宅的青灰色风火砖墙斑驳陆离,苔绿深深,门前一株高大的黄桷树枝繁叶茂,石门坊上刻有“邓宅”二字,两边书对联一副:  拨开世上尘气胸中冰融火去,  消却心中鄙吝眼内月到风来。  大凡营造这种貌似清淡恬退的气场,其实潜台词恰恰是说,本宅有历史有身份有书香,闲杂人等莫来头。  但是,这不是佘舵爷的产业。  宅子的主人姓邓,名西林,字邦植。祖上做官,有钱有势,勒才是泸州城的高富帅。只不过,无论是在堂口还是同盟会,邓公子都以甘当佘舵爷手下为荣。  进了这所宅子,熊哥子很自然逗见到了川南袍哥的舵把子佘舵爷,以及他堂口里那帮铁心兄弟伙,大家对熊哥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大碗老窖大口牛肉不在话下,狠整了好几顿。  很快,熊哥子约好的同盟会同志也来了,勒哈好,工作地点、团队核心成员基本到位,该好好讨论如何开展业务了。
    泸州沱江长江交汇老照片。  摘自泸州市风貌图 摄影:云中飞仙
    泸州沱江风光
  转载一篇: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中国逼苏联归还中长铁路和旅大港(整理版)——兼批沈志华等人观点  百度贴吧Withan_Orchid1  目录    一、引言    二、战争爆发前一年发生的相关关键事件    三、战争爆发后各方的表现    四、动机分析及推理    五、对几个流行观点的辨析批判    1、中国出兵是苏联要求的吗    2、苏联发动战争只是为了获得韩国的不冻港吗    3、苏联是判断失误,以为美国不会或来不及干涉吗    4、中国不应该出兵吗    5、中国没有抓住停战机会及早停战是错误吗    6、中国的
是一边倒是不好的吗    7、中国刚建国就逼讨中长铁路旅大港是没必要吗    六、战争的后续影响  一、引言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影响深远,虽然三年后签订了停战协议,  但60多年过去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对于战争的起因和评价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苏联解体及部分档案的公开,一些真相浮出了水面。根据网上披露的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本文提出全新的观点和分析,并对一些流行看法进行辨析和批判。    二、战争爆发前一年发生的相关关键事件    先请看当时在中苏美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来龙去脉。    日,毛泽东动身访问苏联,主要目的是签订中苏新条约。因为事先有过充分沟通,毛泽东对拿回中长铁路和旅大港信心满满,用他的话说是条约要“既好看又好吃”。    日,毛泽东刚到苏联第一天会谈就直奔主题,讨论签订新条约的事,但斯大林突然抛出雅尔塔协定作为理由给顶了回去,然后就一直把毛泽东凉在一边。    斯大林向毛泽东解释说:1945年的那个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旧条约是根据苏、美、英三国缔结的《雅尔塔协定》签订的,而苏联正是通过《雅尔塔协定》才在远东得到了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和中长铁路旅顺口以及蒙古这个战略屏障等。如果改动经过美国和英国同意的中苏条约,“哪怕改动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的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因此,经过慎重考虑后,苏联才“决定暂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    对此变故,毛泽东感到非常意外和失望。但很快他就又列出了包括条约的一系列项目,要求与斯大林举行第二次会谈。12月24日,第二次会谈如期举行。但这次斯大林对条约根本就不予理睬。毛泽东感到非常恼火,公开向苏方表示不满大发牢骚,并表示要提前走人。    美国对当时状况了如指掌,及时伸出了橄榄枝。    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称:“在日的《开罗宣言》中,美、英、中三国元首申明他们的目的是使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台湾,归还中国。过去四年来,美国和其他盟国也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进行掠夺的野心,也不准备以武装部队干预中国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准备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行为。”(对于美国总统拉拢中国的讲话,苏联的反应异乎寻常。1月7日凌晨一时,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紧急约见正在苏联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建议中国外交部发表一个给联合国安理会的声明,否认前国民党政府继续为安理会中国代表的合法地位。中国发表声明后,如果国民党政府代表继续留在安理会,苏联就采取行动,将拒绝出席安理会。)    美国人怕中国没注意到或不满足,过了几天的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题为《中国的危机》的演讲,除了指责“苏联占据中国北部的四个区域”外,公开称国民党不是在战场上被打倒的,而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赤裸裸要拉拢新中国。而且除了前几天提到的台湾外,这次把朝鲜半岛也作为价码抛出来吸引中国,声称远东防御圈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苏联对此的反应更为激烈。当时斯大林要毛泽东发表一个官方声明反驳,苏联和蒙古也同时发表。据师哲的回忆,毛泽东问清楚了官方声明就是要外交部发表正式声明,却故意只让胡乔木以新闻署长的名义发表一个非官方的与记者谈话来应付。声明见报后,斯大林莫洛托夫都非常生气,把毛泽东找去责问,说这种私人性质的谈话“一文不值”。毛泽东却不予理睬,甚至要师哲收回为缓和僵持紧张气氛而请斯大林去住所做客的话,“不请他”。)    此前毛泽东为表示不满,闭门谢客拒绝外出参观等活动,并向苏联方面前来探访的人提到正在跟美国的盟友英国接近。西方舆论对中苏关系现状也议论纷纷,英国报纸甚至说毛被软禁了。迫于这一系列压力,斯大林最终被迫让步,1950年元旦那天请毛泽东出面会见记者辟谣,并同意签订一个新条约。但当时苏联拿出的多个方案都只有一些象征性内容而无实质条款。日,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向苏联提交了中国方面有关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协定的方案,这一方案几乎完全推翻了苏联的方案。    据沈志华得到的档案,在一份斯大林批阅签名的文本中,中国提出的内容全部被斯大林划掉,并标上许多问号和惊叹号,斯大林当时的气愤可想而知。    1月28日,经过艰难紧张的谈判,苏联方面回复中国代表团,基本上同意了中国的方案,但加上了一条:苏联有权自由利用中长铁路运兵和军用物资。对此,中国要求对等的利用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从东北至新疆自由运兵和军用物资。这不是要把刚割让的蒙古给包围了吗?这彻底激怒了苏方。最后这一条也基本上去掉了。    再看朝苏方面。    1月30日(注意这个时间,正是中国说要用西伯利亚铁路连接东北和新疆运兵),斯大林给驻北朝鲜大使斯蒂科夫发去一封密报:若
想就攻打韩国问题与我会面,我随时准备同他谈。请将我的立场转达给
,你要强调我已做好准备帮助他。我们希望每年得到2.5万吨铅。    当斯蒂科夫告知
斯大林的复电后,
兴奋异常,一再追问:斯大林同志真的同意攻打南部吗?在得到肯定回复后,他表示将在10至15天内,如约发出苏联要的铅。    2月2日,斯大林再次致电斯蒂科夫:叮嘱
,对攻打韩国、用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要绝对保密。电文中称:“无论是朝鲜的其他领导人,还是中国的领导人都不要知道,这是为了向敌人保密……”    两天后,
会见斯蒂科夫,要求将朝鲜人民军扩编,增到10个师,并请求提前使用1951年的苏联贷款,金额为7000万卢布。斯大林复电表示同意。
随即为再次访苏作准备。    而此前斯大林对
的野心是持完全相反态度的。    1949年,
受中国革命胜利鼓舞,也想统一全朝鲜,请求苏联支持。
、朴宪永两次强烈要求苏联军事援助,支持其对南朝鲜的进攻,但终为斯大林所婉拒。    当时斯大林告诫
:“南侵是不允许的。第一,北朝鲜人民军并未对南朝鲜军队形成真正的优势,人数上处于劣势。第二,南朝鲜还有美军,战事一发,他们要介入。第三,要记住苏美之间三八线分割协定仍然有效。如果我们首先违反,就不能名正言顺地阻止美国的介入。”    随后发生的事情:    日,中苏正式签订新条约。    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
在开战前一个月才向中国通报情况,当时周恩来惊讶得不敢相信,当即中断会谈并向上报告,毛泽东当即紧急要求直接向斯大林证实。斯大林5月14日电报的答复是“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尽管电报中提到要征得中国的同意,否则要重新讨论,但以中国当时的地位,无能力也无理由阻止,只能无可奈何。    三、战争爆发后各方的表现    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是从国外报纸中才得到这个消息,美国在第二天就采取了军事干涉行动,并且进驻台湾海峡,而苏联多次不出席安理会会议,导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组成联合国军正式介入。当时葛罗米柯提醒了斯大林:苏联代表应该参加安理会会议以否决任何不利决议。但斯大林却出乎意料地指示:苏联拒绝复会。然后就是北朝鲜在美国为首的强大的联合国军攻击下兵败如山倒。    1950年10月,对中国愿意出兵帮助
,但需苏联提供空军支援的的请求,斯大林以没准备好为由拒绝,说是要两个半月才能准备好,而且建议
去东北组建流亡政府。(日,周恩来在苏联黑海与斯大林讨论空军支援无果后,双方最后只好决定,放弃北朝鲜,让
及其政权和军队暂时退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去。据此,他们分别正式通知了北京和平壤方面。10月13日,斯大林正式通知
说,中国人已经决定不出兵,
最好把他剩余的部队从朝鲜撤到中国和苏联来。14日苏联驻北朝鲜大使史蒂科夫报告说,他已经向
转达了斯大林的建议,
痛苦地表示他们将照此执行。中国几经反复仍然决定出兵,是毛泽东个人深思熟虑后坚持的结果。)  
  四、动机分析及推理    白白搞丢一个朝鲜,这斯大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从当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可以得出,斯大林对于中共刚建国就逼自己归还中长铁路和旅大港非常不满——这是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唯一不冻港,是苏联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是沙俄自彼得大帝以来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是苏联出动百万大军打败日本关东军用鲜血收复的失地,并且得到苏美英雅尔塔国际协定以及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的确认。苏联迫于压力已经一让再让,最后只要求保留使用中长铁路运兵和军用物资的权利,竟然仍然遭到新中国抵制,这使他极为愤怒。在自己手里不明不白丢失祖辈历尽千辛万苦才得到的远东太平洋战略要地,他担不起这个历史罪责。明的既然不行那就来阴的。一边继续与中国谈新条约,一边马上一反常态秘密与
联系,支持朝鲜发动战争,特别嘱咐
要对中国保密。而且处心积虑提前退出了安理会。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促使苏联不得不发动战争,那就是美国当时以台湾作价码拉拢中国,后来怕中国不满意,又加码把朝鲜半岛这个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用来吸引拉拢中国,尽管这些都不是美国自己的东西。美国声称放弃朝鲜半岛,意思就是美国放弃南朝鲜而苏联也要放弃北朝鲜,这是将苏联的军,相当于是要把苏联挤出太平洋。如果美国没有对苏联将这么一军,苏联即使失去中长铁路,却还保有朝鲜。以后让朝鲜成为苏联卫星国,苏联还是可进入太平洋,只是没有现成的优良港口而且还要另修铁路,不太方便。而美国这种方式的紧逼使苏联没有了退路,把苏联逼到了必须挑起战争的境地。  斯大林敢于破坏自己签署的雅尔塔协定,一反常态支持
出兵攻打驻有美军的南部,单方面逾越雷池,却在联合国会场和朝鲜战场均不出面或不直接出面,目的就是要暂时牺牲北朝鲜换自己重新进军东北的理由或借口。让美国占领全朝鲜,苏联就可以名正言顺进军东北保护自己的中长铁路(记住,当时的中长铁路苏联是有所有权的)。然后再以中立者身份在联合国会场出面,以维护和平的名义要求美国遵守雅尔塔协定退回三八线。这样朝鲜并不会丢,也保住了苏联的远东太平洋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使中国摆脱美国的拉拢,处于苏联的严格控制之下。    斯大林可谓老谋深算,但有一点他万没有料到,那就是新中国这个昔日的东亚病夫竟然敢出兵对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联军,尤其是在自己拒绝提供空军支援后还决定出兵,而且居然一开始就把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打回了三八线。按他的盘算,朝鲜在美国干预后兵败,
在东北流亡,美军兵临鸭绿江,威逼东北——新中国的工业中心。在中国危急并无力御敌时,就会来求他苏联帮忙抵抗美国,或者苏联直接以保护自己的中长铁路为由强行驻军东北,使刚刚签订的归还中长铁路旅大港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并使中国处于苏联的牢牢控制之中。    但是战争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不仅苏联没有驻军东北的借口,而且反而使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苏联,至少是再也不可能让朝鲜成为苏联卫星国了,等于苏联把朝鲜这个进入太平洋的跳板也丢掉了,完全失去了远东太平洋,相当于被赶回寒冷的低纬度地带。    五、对几个流行观点的辨析批判    1、中国出兵是苏联要求的吗    有人说,中国出兵是苏联要求的,是因为中苏签订了同盟条约,苏联是为了考验中国,中国出兵苏联才放心等等。其实,苏联所谓要中国出兵只是为了应付朝鲜做做样子,并不是真心的。中国出兵是出乎苏联意料的节外生枝。    首先,从军事角度看,朝鲜半岛是一个狭长地带,当时北朝鲜军队长驱直入孤军深入,其两侧后方非常空虚。在美国已经军事干涉后,这是一个明显的严重问题。如果说
没有军事头脑看不出来,苏联那么多将军元帅军事顾问必定明白。中国多次指出美军有在仁川元山等地登陆的危险,甚至几次向朝鲜和苏联表示可帮助防守,否则朝鲜人民军只能大踏步后退。
向斯大林请示,斯大林不理睬,竟然说朝鲜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相信朝鲜一定能挺住并取得胜利,致使美军顺利实施了仁川登陆。当时
也发牢骚,说为什么南边可以让别人来帮忙,为何北朝鲜却不能让中国帮助。等到美军已经呈现绝对压倒优势,
迫不得已直接向中国求助后,斯大林才不得不也做做样子要中国出兵支援。由此可见,苏联开始根本就不愿意中国出兵。    其次,在美军横扫朝鲜半岛,局势已经非常不利后,前面也提到,因空军支援问题谈不拢,中苏双方10月初在苏联黑海讨论后已经决定中国不出兵,斯大林当时就迫不及待通知
去东北建立流亡政府,这才是苏联的真实意图。苏联说空军需要两个半月准备,纯粹是一个借口。因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政府就曾派遣过志愿空军在武汉、重庆、南昌等地上空同日本空军作战。朝鲜战争是苏联自己挑起的,而且战争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了,苏联空军却还再需要两个半月准备,这根本就说不过去,刚刚打完二次大战的苏军怎么可能要这么长时间准备。别说是两个半月,再过一个月朝鲜就亡了。斯大林说的两个半月准备,那就是要到12月底,正好跟麦克阿瑟当时计划的结束战争回家过感恩节在时间上惊人地一致,等于是战争已经结束了,苏联空军才准备好。    毛泽东得知没有空军支援后,仍然坚持要出兵,要求苏联尽快按承诺的不短于两个半月出动空军支援。在得知中国仍然决定出兵后,斯大林再次指示莫洛托夫转告周恩来:苏联将只派遣空军到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得知这一消息的毛泽东于17日再度紧急将彭德怀和高岗召回北京,并推迟了部队入朝时间。当然,毛泽东最终还是和彭德怀等达成了一致,必须出兵。    苏联不提供空军配合支援,就是希望中国知难而退不出兵,万一出兵也必败于美国为首的强大的联合国军。而毛泽东几经反复仍然坚持出兵,极有可能是他作为当事人早就洞察到了苏联发动战争的意图,只是不便说出来而已。    2、苏联发动战争只是为了获得韩国的不冻港吗    有人分析说,斯大林挑起战争,只是为了得到可以替代旅顺大连的韩国不冻港。但这不能解释苏联在战争开始后的一系列消极作为,尤其是故意不行使否决权制止美国干涉。因为中国内战现成的例子摆在那,有充足理由。而且真想要得到韩国的不冻港的话,就应该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和人员,出动志愿空军协同作战,这样的话早就把韩国拿到手了。前面说过,苏联出动志愿空军是有先例的。    其实就算得到了韩国不冻港,意义也不大。因为没有了中长铁路这个陆上通道将苏联本土与港口连通,港口和舰队都有危险。当年日本就是看准了俄国铁路运输还没准备好,抓住机会提前发动日俄战争,以少胜多打败俄国港口守军及其太平洋舰队(包括不远万里前来增援的舰队),夺得了旅顺口及南满铁路。如果当时俄国铁路准备好了,日本根本就没有胜的可能。正是鉴于历史上血的教训,斯大林在中苏谈判中多次退让后,最后提出唯一要求——保留使用中长铁路运兵和军用物资的权利。所以,2400公里的中长铁路才是关键,对中苏双方都是生死攸关。这是苏联的底线,而新中国也志在必得。    3、苏联是判断失误,以为美国不会或来不及干涉吗?    还有分析说,斯大林误以为美国放弃了南朝鲜,以为美国不会或来不及干涉,所以发动战争。根据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国在1950年初宣布防御圈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其实美国这时候这样说是大有深意,因为当时毛泽东正在莫斯科因受冷落而大发牢骚,美国说的不包括台湾和不包括朝鲜半岛都是为了向中共示好,想拉拢新中国。前面提到,苏联对美国的拉拢动作均作出了激烈回应。所以对这种背景下的外交辞令,作为当事人的斯大林,绝对不会得出美国会无缘无故主动放弃南朝鲜的判断。不过,
是局外人,不明白美国人说这话的真实含意和前提条件,他天真地以为美国放弃南朝鲜了。而斯大林正好利用这一点误导
,信誓旦旦地说要帮助金的统一大业,让北朝鲜以卵击石去攻打驻有庞大美军顾问团而且就在骄横的麦克阿瑟眼皮子底下的南朝鲜。    打个比方说明为什么不可能出现误判。假如有两巨无霸公司A(美国)和R(苏联),都想揽下一个破产重组公司C(中国)的业务,而公司C已经表示明确意向并跟R公司在谈,A公司不甘心,而且发现他们谈判时正在争吵,觉得机会来了,两次提出优惠条件(放弃台湾和朝鲜半岛)争取公司C回心转意,但公司C不为所动,只是利用公司A开出的优惠条件作为自己的筹码逼公司R多出价,最终仍然和巨无霸公司R签订了满意的合同。显然,三个公司都清楚,在合同正式签订后,那个没有拿到合同的巨无霸公司A开出的优惠条件就不存在了。  
  4、中国不应该出兵吗?    还有人说中国不应该出兵,说什么得罪了美国,耽误了解放台湾,导致被封锁等等。  中国如果不出兵,而且和美国说好话拉关系,那会怎么样呢?首先就是北朝鲜的残余部队会呆在东北抗美(而且其中有原四野的三个朝鲜族师的残余,算得上地头蛇),形成国中之国。  然后苏联必然会以保护自己的中长铁路为名驻军。  最好的结局,苏联驻军东北后,美国在苏联的要求下妥协并退回三八线,东北、北朝鲜及中国东海等都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而最坏的结局,类似当年在东北搞日俄战争之类的悲剧可能又会重演。  当然,美国后来也有可能意识到了苏联出兵东北的可能性,所以也不敢再出全力,担心是为苏联作嫁衣裳,最后甚至将不懂政治、一心要逞强来捍卫自己荣誉的麦克阿瑟赶走。    中国示弱不出兵还有一个可能结局,那就是,美国如果不向已经成功驻军东北的苏联妥协,而是支持蒋介石政权占领南部中国,美苏可能会再来一次雅尔塔式会谈重新瓜分中国。中国的“满、蒙、回、藏”在美苏的主持下独立,国共两方以长江为界分治,中国成为四分五裂的彼此敌对的多个国家。这将比一分为三的印度更惨。    所以,中国不出兵或者不是一出手就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后果都将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人受意识形态干扰,看不清事情的实质。国内一些专家教授竟然也说毛泽东坚持出兵是出于革命狂热性,纯粹是信口开河。正是朝鲜战争胜利对国际上及新疆XZ等分裂势力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才使中国得以保全不被肢解,才使中国有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    至于台湾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东北权益比台湾问题重要急迫得多。因为前者涉及内海控制权,而失去内海控制权就要亡国,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何况台湾是由中国人在管着,自己人好商量,以后还可以处理。说
耽误解放台湾是不懂得历史不晓得轻重。    5、中国没有抓住停战机会及早停战是错误吗?    还有人说中国没有及时抓住停战机会,使战争白白拖了更长时间。这也是一种浅薄见解。    最希望早点停战的是朝鲜,因为它受不了了,多次想停战。中国却是越战越勇不想停,并且对朝鲜尽力说服甚至表示愿给予朝鲜补偿。中国通过朝鲜战争使国防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空军几乎白  手起家锻炼成长到了世界中等以上水平,美国人惊呼:中国几乎是一夜间就跨入空军强国行列。而国际国内达到的政治影响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就象是武林高手玩乾坤挪移大法,一手把苏联的内功接入自己体内,另一手打击美国。相当于是借苏联之力借朝鲜的地盘打击美国,而中国的内功在战争中却得到了极大长进。所以对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当然不愿意住手。最后是美国被打得受不了,被迫停战。而中国却抓住苏联继续吸取内力,最终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6、中国
是一边倒是不好的吗?    朝鲜战争时中国不存在选边站,中国是为自己而战,并不是因为一边倒或要交投名状才
不仅是表面上的抗美,还有暗地里的抗苏。事实上,开始只有毛坚持要出兵,亲苏派反而不同意出兵,高岗甚至说要等苏军一起出兵。中国不出兵的后果前面已经阐述了。    
极大地激发了国内人民的自信心和热情,生产力突飞猛进,中国经济得到飞速恢复和发展,土改剿匪等各项工作都能顺利推进。XZ新疆等国内外分裂势力都受到极大震慑。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是今非昔比。    至于一边倒,中国在此前早就已经作了一边倒向苏联的选择,这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战略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如果倒向美国或想左右逢源,那就想都别想有可能让苏联签订归还中长铁路旅大港的协议。  这样的话,中国的内海就会被苏联等外国势力控制,那就必然会亡国被肢解,明清亡国都是因为内海被敌人控制。    不仅如此,一边倒还有一个好处。打个比方,一边倒是相当于找当世武林两个高手之一学艺。苏联这个高手就在身边,不找苏联学艺而去找遥远的美国学,那是自找麻烦。如果保持中立你能学到艺吗?难道美国苏联争相向中国传经送宝?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利用甚至制造两高手之间的矛盾,使其中之一对自己无所保留地传授技艺才是最高谋略。这只要对比中国和印度的工业化和发展水平就清楚了。    7、中国刚建国就逼讨中长铁路旅大港没必要吗?    为何在刚建国有求于人时,毛泽东要逼苏联归还中长铁路和旅大港?而与之类似的英国控制的香港却故意不收回?个人认为,不收香港是因为英国与香港远隔重洋,香港跑不出中国的手掌心,暂时留给英国可以起窗口桥梁作用。而中长铁路和旅大港却是苏联的西伯利亚连接太平洋的战略枢纽,苏联本土通过中长铁路与旅大港连通中国内海及太平洋并形成一个天然有机整体。另外中长铁路也是刚被割出去的蒙古唯一可以不依赖中国的出海通路。不赶快拿回来尤其是不卡住中长铁路,苏联势力进入中国内海并在东北扎根,别说是蒙古必然依附苏联而不是中国,越来越远离中国,中国东北等地也会跟蒙古类似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太平洋舰队将在中国内海游弋,等于是苏联控制了中国的内海。而失去内海控制权是注定要亡国的,明清朝都是失去内海控制权十年内亡国。  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让度东北权益给苏联,就是不懂历史,为亡国埋下了祸根。蒋这样做是以主权换政权的卑鄙自私行为,是想借苏联力量压制甚至于灭共。如果蒋政权能够团结全国各派力量坚决抵制雅尔塔协定,大不了就是不要苏联帮助打日本。而当时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必败无疑了,苏联的对日宣战无关大局。这再次反映了蒋政权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本质,跟当年对日本侵占东北不抵抗的性质是一样的。这种卖国政权是注定要灭亡的。    如果不是毛泽东有敏锐的历史眼光,建国第一件事就是坚持要收回东北权益,并力排众议毅然出兵
;如果不是英勇的志愿军用鲜血生命保住了朝鲜,中国早已经被肢解,中华民族也不可能存在。所以说毛是大救星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六、战争的后续影响    朝鲜战争胜利后,近两万苏联侨民也被“热烈欢送”走,苏联势力被驱除出东北。  战争结果使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苏联,等于苏联把朝鲜也丢掉了。  赫鲁晓夫为挽回局面,防止中国倒向美国,只能加大投入,全力援助中国建设。然后试探性地提出建立中苏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基地,妄图长驻中国内海控制中国并辐射太平洋,却被毛泽东断然拒绝。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只能退回海参崴被敌对的日本韩国天然封锁,其航母因无立足点而消亡。有了朝鲜这个屏障,中国内海的安全得到进一步强化。  中国在初步完成工业化和清洗掉亲苏派后,实施了联美抗苏的“远交近攻”战略。如今,苏联早就在中美苏“三国演义”中被整垮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朝鲜对中国的屏障作用至关重要,明清亡国首先就是从丢失朝鲜开始的。朝鲜现在仍是热点,跟六十多年前的形势差不多,只不过当时是前有狼后有虎,而如今只剩狼在叫。敌人在用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视线,最近有人鼓吹放弃朝鲜,这是无脑言论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汉奸言论。问题的实质其实还是毛主席那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国下一步需要整合朝鲜半岛、台湾乃至日本,冲出美国的包围堵截,实现对东亚的主导,最终把美国势力赶回美洲去,这才是真正的中华复兴。
  技术要进步,思维要与时俱进,陈旧的观念应弃之。
  在这第一次业务研讨会上,熊哥子力捧孙老大任命的西南大都督佘舵爷为执行官,然后传达老大的指示:“熊克武、谢奉琦可与佘英等并肩斯任。吾国革命用兵,当在扬子江流域,四川乃其上游也,宜亟图之……”杂块莫块。照这个意思看,孙中山的确把武装暴动的希望寄托在长江流域,四川、湖北、湖南等,尤其巴不得四川早点动手。  要尽快开展业务,必须尽快组成核心团队。因此,会议首先成立了同盟会泸州分部,这就给在座的人顶上了元老的光环,皆大欢喜。  听完指示传达,元老们对于第一笔业务的目标任务大致有数了。也逗是说,一旦泸州暴动搞成,便是革命首功,论功行赏起来,最起码四川西南部的满清官员一律拿下,业务基本通吃,一概由佘大都督说了算。一想到勒个前景佘舵爷觉得巴适惨了,兴致极高。其余元老无不鼓舞。  好,动机和干劲鼓起来,自然进入操作的可行性研讨程序,首要条件是人手——暴动的队伍。  有了足够人员才能干大事。暴动不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贝你好紧使劲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