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有一款放石头堵水抓鱼的游戏耳堵是什么么游戏

《古交民间对联谚语游戏集》书中“游戏”
&一、跳茅坑
双人游戏。玩的地点不拘地点,田头、地边均可,劳作之余,随即席地而坐,画好图,两个人可以玩,各人自找道具,道具是用两种颜色的小石子,每人三颗,用石子各占“方”的左右一边。如图:
  开始游戏,双方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走子,每次只能走一步,双方轮流走子,把对方的三个子都逼进“方”内的三个小圈内的一方为赢家。
  这个游戏简单易玩又有意思,玩时,周围会有围观者为双方支招打气,有时会争的面红耳赤,有时又哈哈大笑,一派乡村气息。
 & 二、大官、二官、茅屎官
  五人游戏。先在平地画一大约为2.5平方米的正方形(参考数据)。再画一条横线,离“方”5米左右远。如图:
  开始游戏:每人拿一块小石片(颜色样子不同),站在“方”前的横线上,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向“方”内扔石片占官位,最大为“大官”、其次为“二官”、“耳子”,最次为“茅屎官”,直到五个“官位”各有一个石片后,五个人各自站在相应的位置上,由“大官”开始发话,先命令两个“耳子”扭住“茅屎官”(扭耳朵、扭胳膊等),再让“二官”惩罚“茅屎官”,惩罚部位和程度由“大官”来决定,如:踢屁股几下、拳头打后背几下等等。玩这个游戏时,惩罚踢打都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图的个红火热闹,并不是真的下手。惩罚以后,结束游戏。
  游戏规则:1、扔石片时,脚必须踩住横线,否则算“罢了”,只能参加下一轮。
  2、石片不能扔在线上,否则算“罢了”,只能参加下一轮。
  3、如一人先占有了某一“官位”,后一人也扔进了此“官位”,先进的一人要退出“官位”,重新参加下一轮,依此类推,直到五个“官位”都有一个石片为止。
  注:“罢了”,古交话里是违规、算了、不行的意思。
三、过大关、二关方
  四人游戏。四人分为两组,每组两人,先过关者为赢。
  开始游戏,双方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走。在平地上画图,如下:
  先走的一组每人拿一块小石片,踩在横线上,先把小石片扔进1格内(单腿跳关),然后单腿跳进关1格,单腿立定,弯腰取上小石片,单腿跳回横线。
  再踩住横线把小石片扔进2格内(拐子关),模仿拐子跳进2格内,弯腰取上小石片,单腿跳回横线。
  过第3格(瞎子关)时,必须闭上眼睛模仿瞎子把石片扔进第3格,闭上眼睛走进格内,摸到石片走出。
  过第4格(快步走关)时,把石片扔进4格内,快步走进走出拿回石片。
  最后过大关、二关,同样也是踩住横线把小石片扔进大关、二关,单腿跳进关内,取上石片单腿跳回;过大关的顺序往里跳为:1、2、3、4、大关,再跳进二关往外跳,4、3、2、1、横线;过二关的顺序往里跳为:1、2、3、4、二关,往外跳是大关、4、3、2、1、横线。
  游戏规则:
  (1)扔石片时,脚要踩住起点的横线,否则“罢了”。
  (2)石片不能扔在线上,手脚也不能碰线,否则“罢了”。
  (3)1、2、大关、二关为单腿跳进跳出,3、4关为正常行走。
  (4)如果自己一方有一人“罢了”,另一人可“救”,意思为帮他接着过关,两个人全“罢了”,轮对方走。
  注:“罢了”,古交话里是违规、算了、不行的意思。
四、田字方
  四人游戏,两人一家。每人一块小石片。
 开始游戏,双方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走。如图:
 先走的一家,一人站在“方”上边横线上,一人站在“方”下边横线上,同时走,把手中的小石片扔进田字方内对着自己的第1格内,单腿跳进,把石片踢进第2格内,接着按3、4、5、2、1格的顺序,把石片踢出出发时的横线,为第一个循环;第二循环,把手中的小石片扔进田字方内对着自己的第2格内,单腿跳进,把石片踢进第3格内,依次为3、4、5、2、1格,然后把石片踢出出发时的横线,为第二个循环。依此类推从1格到5格共五个循环。
  完成五个循环后,要背向田字方,踩在横线上,把小石片从头顶扔进“方”内格子中,尽量往靠近横线的格子中扔,扔进那格就算那格,然后转身单腿跳进格内把石片踢出横线,就算完全过关获胜。
  游戏规则:
  (1)每一组的两人同时走。
  (2)只许单脚着地也不能踩格子线,否则“罢了”。
  (3)石片不能压线或踢出格子。
 (4)一人“罢了”另一人可“救”(帮他踢下去),两人都“罢了”,轮对方走。
五、大城、二城方
  四人游戏,两人为一组。每人拿一块小石片。
  开始游戏,由双方商定或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走。如图:
〖TP5.TIF,6(6,24*2)〗
  走的一家两人踩住横线,一左一右,两人同时走(以左边一人为例),把手里的小石片扔进方内第1格中,单腿跳进,把小石片按顺序踢进2、3、4、5、大城、二城,再从右边五、四、三、二、一格往下踢小石片,再踢进左边第1格内,最后把小石片从1格踢出横线外;右边一人踢小石片的顺序为一、二、三、四、五、二城、大城,再踢进左边的5、4、3、2、1格,再踢进右边的一格,最后把小石片踢出横线外;这样为一个循环。
  依此类推,踢完五个循环后,开始踢大城,踩住横线把小石片扔进大城,以“圪抵”方式从1、2、3、4、5格跳进大城,拿起小石片,从二城、右边的五、四、三、二、一格,左边1格以“圪抵”方式跳出横线;右边一人也是以“圪抵”方式跳进跳出拿回石片,顺序为一、二、三、四、五、二城、大城,进大城拿到石片后,从左边的5、4、3、2、1格,再进右边一格跳出横线。跳完大城跳二城,跳的方式是“邦子”,顺序同跳大城一样。
  游戏规则:
  (1)跳大城为“圪抵”方式,二城为“邦子”方式;其他为单腿跳。
  (2)脚不能踩方格线,石片不能压线,也不能掉地下,否则“罢了”。
  (3)一人“罢了”,另一人可“救”(帮助跳下去),全“罢了”,轮对方走。
  (4)走到某一关(如四关)“罢了”,下一轮还是从该关开始走。
六、老虎吃绵羊
  双人游戏,一人为“老虎”,一人为“绵羊”。
  开始游戏:一人拿一块大石子为“老虎”,将“老虎”卧在虎窝的中间,另一人拿15个小石子为“绵羊”,将“绵羊”排在格子最下方的三排。如图:
〖TP6.TIF,6(5,26)〗
  “老虎”先走,隔一个交叉点从窝中跳出,或者连走三步,方向自定,所谓“老虎出门跳三跳”;“老虎”出窝后,“绵羊”跟着走,双方轮流走,每次走一步。“绵羊”走子时,可任意走任何一只“绵羊”。
  “老虎”可以吃“绵羊”,方法是:“老虎”靠近“绵羊”,从羊头上跳过去跳进对面的交叉点上,“绵羊”就被吃掉,横竖斜线都是如此,但一次只可吃一只“绵羊”。如图:
〖TP7.TIF,6(13,23*2)〗
“绵羊”走子为步步推进,把“老虎”逼进虎窝中间不能动弹为获胜。
  “老虎”把“绵羊”的只数吃到不能围逼自己为获胜。
七、定方
  双人游戏,定方的棋子选用两种颜色的小石子,一人16个,两人共36个。再画图如下:
〖TP8.TIF,4(22,25),PZ〗
  开始游戏,谁先走子,由双方商定或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走。
 走子时,像下围棋一样,一人一个子轮流着把各自的16个石子都定在“方”内,“方”的四个大角不可以定子。定子时,尽量把自己的子定成“一六”(横线或竖线一溜6个子)或定成“方”(大方内的小格四个角都是自己的子)。
  双方定完子后,最后定子的人可以优先拿掉对方的子,拿的条件是这样:甲方有一个“一六”可以拿掉乙方的2个子,有一个“方”可以拿掉乙方的1个子,拿掉乙方的子后,甲方可以接着移动自己的任意1个子走一步,如果又组成一个“一六”或一“方”,可接着拿掉乙方的子,组不成的话由乙方走子,或者按“方”拿掉甲方的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逼的对方无路可走,对方只好自己去掉自己的一个子再走,直到再没有去掉的子,也无路可走,己方即为赢。
  游戏规则:
  (1)轮流走子,每次走1子,每次走一步。
  (2)用“一六”或“方”拿对方的子,只能拿一次,如果要继续拿,必须把“一六”或“方”折开重新组成后才可以。
  (3)拿对方的子不可拿掉对方已布成的“一六”或“方”。
  (4)把对方的子拿到没有实力组“一六”或“方”后,己方为获胜。
八、莜麦担担担(蛋蛋)
  双人游戏,用两种颜色的小石子,每人10颗,先把各自的石子定在方内自己一边的十个交叉点上。如图:
〖TP9.TIF,6(18,22)〗
  开始游戏,由双方商定或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决定,胜者先走。
  先走的一方可移动1个子走一步到下一个交叉点上,一次动一子走一步,双方轮流走子。
  走子时,要想法“担”或“夹死”对方的子,直到一方无子或者认输,有时也会出现和局。
  (一)“担”的方法是这样:
  (1)如图一:这样可“担”对方2个子。
  (2)如图二:这样可“担”对方4个子。
  (3)如图三:这样可“担”对方6个子。
  说明:最多可“担”对方6个子。
  (二)“夹死”的方法是这样,如图四:
〖TP10.TIF;E2*2。14;S*5;Y(3*1,1)〗
  说明:周围要用6个子,把对方的1个子围在中间,这样才可“夹死”对方(红为己方子、蓝为对方子)。
九、弹石球
  四人、六人、八人或十人游戏,人数平均分成两组,每人拿小石球(五花石磨成)一颗。
  在平地上挖六个小碗一样大小的坑,大宫离二宫三米左右,围绕二宫的四个坑为茅坑,茅坑离二宫距离为一米左右。如图:
〖TP11.TIF,4(15,22)〗
  开始游戏:一人拿石球从大宫边上用大拇指把石球弹进二宫,再从二宫弹进大宫,完成这个循环后,此人就有了“抓捕惩治”对方的权利:即可用自己的石球连弹对方的某个石球四下,第一下为“警告”、第二下为“捆住”、第三下为“解开”、第四下为“枪崩”,弹的时候要念叨“警告”、“捆住”、“解开”、“枪崩”;如果从二宫不进大宫,也有了破坏对方的权力,即把对方的石球从有利的地方弹到不利的地方,使对方不容易弹球通关。
  进完两个宫后,可以连续进四个茅坑,连进四个坑后,为顺利通关。(其实,其中的乐趣和规则主要在玩的过程中,通关并不是太重要的)
  自己一方的石球没进完二宫、大宫却掉进了茅坑,另一个通过二宫、大宫的自己人可“救”(即用石球把掉进坑内的石球弹出来),如果救者的石球掉进坑内,可以接着救,如果没救出来,自己的石球却从坑里跳了出来,那就“罢了”,轮对方走。如果另一个没过完二宫、大宫,也可以冒险去救,没救出自己跳了出去,轮对方走,掉进去算输。(说明:如果对为了继续玩下去,也可帮忙救)一方的石球如果没通过二宫、大宫,但都掉进了茅坑为输。
  在“警告”、“捆住”、“解开”、“枪崩”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警告”后,没有“捆住”对方,对方要停歇一轮才能走;“捆住”了没“解开”则对方成为固定子,不能走子;“解开”了却没有“枪崩”掉,则对方获得了自由,“枪崩”掉了,则对方输,退出游戏。
十、坐城(打丈儿)
  双人游戏(也可一人对几人或两组人对打)。先在靠墙处画一座1平方米大小的半圆形“城”,在“城”前一丈左右的地方划一条横线。(面积大小和距离远近也可双方看情况商定)如图:
&〖TP12.TIF;E3。13;Z2;Y(11*1,18)〗
  器具:一把长一尺五寸至二尺左右,一头扁圆形可握,一头整齐的,二、三寸宽的木板,叫“丈板”;一个比大拇指粗点,三寸左右长短,两头刻成尖状象枣核形状的硬木头,叫“丈儿”。
  开始游戏:“坐城”的一人拿“丈板”站在城内守城;另一个人拿“丈儿”站在横线上把“丈儿”往城中扔,开始攻城,把“丈儿”扔进“城”内就算攻“城”成功,可“坐城”,扔“丈儿”的时候,可以用虚假动作手势来欺骗坐城者。坐城者面对扔过来的“丈儿”,可直接用“丈板”打出,用手接(用手接住后抛起来,用“丈板”打出),也可以用身体挡出,“丈儿”被打出挡出后,“坐城”者可以用“丈板”把“丈儿”尖的一头砍三下,砍得弹起来用“丈板”往远离“城”的地方打;砍第一下嘴里说“头砍板”,砍第二下嘴里说:“二砍腰”,砍第三下嘴里说“三到远”,三板打完后,“坐城”者目测估计“丈儿”离城的直线距离为“多少丈”,如果攻城者认同此数目,“坐城”者继续坐,如果攻城者不认同此数目,即用“丈板”丈量“丈”数,一板为“一丈”,“丈”数等于或超过估计数目为坐城者赢,继续坐城,不够“丈”数,坐城者出城攻城,攻城者进城坐城。
  最后获胜者为累计“丈”数多的一方,一般为“三百丈”,或者由双方商定。
  注意:
  (1)这个游戏带有一定的危险,攻城者向城内扔“丈儿”时,只能扔向坐城者胸部以下。
  (2)在砍“丈儿”时,要注意不要弹在脸部。
  (3)“丈”这个字,在这个游戏里为平声。
十一、弹倒牢牢城
  两人游戏。每人七个杏核,用七个杏核各摆一座牢牢的“城”,也可叫炮楼(炮楼由四个杏核垒成),两“城”相距三四米左右。如图:
&〖TP牢牢城.TIF;E5。13;Z1;Y(10,19)〗
  开始游戏:首先摆好“城”的一方先发动进攻,用中指把“士兵”弹向对方,连续攻击四下,第一下嘴里念叨“弹倒牢牢城”、第二下嘴里念叨“二的进牙门”、第三下嘴里念叨“三的降(这个字古交话里有‘降服’、‘压制’的意思)了你”,第四下嘴里念叨“四的吃了你”,(弹过四下不再念叨)在进攻的前四步中,走第四步时才可以攻击对方,攻击目标自选,被吃掉的杏核归胜利者所有,如果连走四步后,第五次进攻没有弹中对方,由对方走。
  “士兵”和“警卫”都“牺牲”了,可以把垒“炮楼”的四个杏核拆了拿在手抛向空中,散落地下后变化为“士兵”与对方作战。
  游戏规则:
  (1)对方的“炮楼”被打塌后,一次性都拿走炮楼的四个子杏核。
  (2)进攻时可以连续攻击吃掉对方,如果进攻中弹不住对方,轮对方走。
  (3)吃完对方的杏核者为赢家,获胜。
  说明:
  (1)这个游戏带有古代战争的意味,更像一种由战争演绎而来的游戏;其中有进攻目标、战争动员、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转变战术等意思。
  (2)游戏中说的“牙门”系古代军事用语,是军旅营门的别称,“牙门”之称,源于“牙旗”。牙旗,是古代君王、将帅所置的大旗,旗杆以象牙作为饰物。牙旗的起源很早,古时常用猛兽的利牙来象征武力,当时战事频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凭借武力,因此特别器重军事将领。军事长官们以此为荣,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后来演化为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兽牙作饰。“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杆上以象牙饰之,必至牙旗之下”。所以营门也称“牙门”,是军中的办公之处。“牙门”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军心和士气。
  后来“牙门”由军营之门的意义,逐渐发展为指官署之门。在南北朝时期,“牙门”已经演变成为后来的“衙门”之义了。《武瓦闻见记》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为流行。到了北宋以后,人们就几乎只知道“衙门”而不知有“牙门”了。
  (3)赢得的杏核可卖钱,补贴家用,减少一点(那怕是微小的)大人的负担。或者给大人做杏酱饭。
十二、(打)十圪碾瓦
  打十圪碾瓦,由人数相等的两组人玩,一般为四人六人八人,每人拿一块正方型硬石片叫“瓦”,先在平地上划两个相距一丈左右的平行线,一组把瓦正面立放在立瓦线,另一组的人同时站在起步线上,用自己的瓦打对方立的瓦,打瓦时各自确定固定的目标。不能打错,打错即“罢了”。
&〖TP13.TIF,3(24,22),PZ〗
  一共打十级:一、头头瓦,二、捂眼(捂一只眼),三、肩膀,四、努肚,五、拖拉,六、弯腰,七、喜喜,八、捞后,九、圪夹,十、圪碾。十级打完后“吃饺子”(打侧立的瓦,分三次吃:一、红面的,二、莜面的,三、好面的),先吃完的为胜方。
  头头瓦:打瓦者站在起步线上打对方的瓦,嘴里念叨“头头瓦、头头瓦儿上坑吃饺子”,取顺利通关的意思。打倒升级,打不倒可由自己人帮助打,也打不倒,轮对方走。以下九级同此规则。
  二捂眼:一手捂住一只眼,另一手拿瓦,从起步线上向前迈出两步,迈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走完两步,即用瓦打对方的瓦。
  三肩膀:打瓦者把瓦扛在肩上,从起步线向前迈出三步,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第三步念叨“三肩膀”,走完三步后,把肩膀上的瓦甩出打对方的瓦。
  四努肚:打瓦者身体后仰,肚子腆起,把瓦放在胸腹部,从起步线向前迈出四步,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第三步念叨“三肩膀”、第四步念叨“四努肚”,走完四步后挺身把瓦向前顶出,打对方的瓦。
  五拖拉:打瓦者从起步线上,用一只脚把瓦踩住,向前磨着推五步,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第三步念叨“三肩膀”、第四步念叨“四努肚”、第五步念叨“五拖拉”,五步磨完,用劲把瓦擦地推出去打对方的瓦。
  六弯腰:打瓦者从起步线上,一手拿瓦,弯腰向前迈六步,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第三步念叨“三肩膀”、第四步念叨“四努肚”、第五步念叨“五拖拉”、第六步念叨“六弯腰”走完六步后,把瓦扔出去打对方的瓦。
  七喜喜:打瓦者站在起步线上,面向立瓦线,叉开双腿,半蹲下,像武术中的马步相似,把瓦从背后胯下向前扔出去打对方的瓦。
  八捞后:打瓦者背向立瓦线踩在起步线上叉开腿,弯下腰,把手中的瓦从胯下扔出去打对方的瓦。
  九圪夹:打瓦者站在起步线上,把瓦夹在两脚中间,向前夹着瓦跳九步,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第三步念叨“三肩膀”、第四步念叨“四努肚”、第五步念叨“五拖拉”、第六步念叨“六弯腰”、第七步念叨“七喜喜”、第八步念叨“八捞后”、第九步念叨“九圪夹”,九步跳完后,把胳膊窝下的瓦松开甩出,打对方的瓦。
  十圪碾:打瓦者侧身站在起步线上,把瓦顶在头上,双脚并拢向前圪碾,即双脚尖向侧身方向摆动,然后双脚跟也跟着向前摆动,共圪碾十下,嘴里念叨:第一步念叨“头头瓦”、第二步念叨“二捂眼”、第三步念叨“三肩膀”、第四步念叨“四努肚”、第五步念叨“五拖拉”、第六步念叨“六弯腰”、第七步念叨“七喜喜”、第八步念叨“八捞后”、第九步念叨“九圪夹”、第十步念叨“十圪碾”,圪碾十次后,把头顶上的瓦顶出去,打对方的瓦。
  打完十级后,开始“吃饺子”,对方的瓦侧立在立瓦线上,谓之“饺子”,打瓦者站在起步线上用瓦连打“饺子”三次,必须打倒,第一次是吃“红面饺子”,第二次是吃“莜面饺子”,第三次是吃“好面(白面)饺子”。
  游戏规则:
  (1)先打完十级吃完“饺子”者为赢。
  (2)不论做那种动作,瓦不能掉地下。
  (3)打倒对方的瓦才可以升级。
  (4)按要求念叨打瓦的级数。此游戏有一些危险,玩耍时注意不要打住人砸住脚。
十三、捉迷藏,又名藏牢牢
  这个游戏很普遍,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玩过,而且彼此间大同小异,无非是一方躲藏,一方寻找,很有兴味乐趣,不同的是古交地区在玩游戏时,加上了一些有趣的儿歌。
  (1)几个小伙伴聚集起来,选一人为牢牢头,每人伸出一根手指头举起来拼在一起,由牢牢头念着儿歌点指头:“点点豆豆、米粮二斗、和尚不走、你就先走。”每说一个字点一个指头,最后一个“走”字点到谁,谁就到一边等大家先藏好后,他去寻找大家。
  (2)还有一个儿歌是:“东笊篱、西笊篱,猫儿过来扑住你。”这是由牢牢头念着点人头,念一个字点一个人,最后“你”字点到谁,谁就得等大家藏好后,他去寻找,找到一个带一个回来,向牢牢头汇报。
  (3)牢牢头伸出一只手,手心向下伸出展开,其他小伙伴每人伸出一根指头顶在他手心里,牢牢头把手冷不防一握,大家赶紧往外抽指头,抽出指头的去藏,被握住指头的去寻找大家。牢牢头只是呆在原地不走,类似于裁判。
十四、顶拐
  相传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起源于上古蚩尤时代。
  这是一种对抗性游戏,如图:
〖TP顶拐.tif,6*1(12,25)〗
  在平地上画一圆圈,两人站在圈内,一腿盘起用手扶住,一腿单立,用盘起的膝盖和对方对撞,腿先落地者或被撞出圆圈者为输。玩时,也有一定的技巧,个子小的,可采取闪展腾挪的步法和对方周旋,乘其不备攻击对方;个子高的,可采用压对方膝盖,快速进退等方法。但双方均不可用头、肩、肘、胯等部位。注意:此游戏有一些危险性,对撞时要控制一定的力度。
十五、火柴盒打电话
  一般为两人游戏,也可多人玩。先做“电话”:取两个空火柴盒,各在上面钻一个小孔,拿一根长长的细线,把细线的两头各穿进一个火柴盒里,在细线的头上各拴上一根火柴,再合上空盒,“电话”即做成了。
  第一种玩法:两个人各拿一个“电话”,把线绷直,把“电话”放在耳边,一人先把细线弹拔几下,等对方有了反应后,即开始“打电话”。
  第二种玩法:按上法做一只电话,取一根细长的线,一头连着“电话”,另一头捆在一截两寸长的小木棍上;一人把“电话”放在耳边,另一人把木棍拿起来把线绷直,把线弹拔几下,然后往木棍上缠细线,向拿“电话”的人打电话,听“电话”的人主要听那种“吱吱嘎嘎”的声音,有时为了增加效果,缠的人就用舌头把线舔湿。
十六、旋子瓦
&〖TP14.TIF;E3。13;S*9;Z1;Y(8,1),PY〗
  打旋子瓦时,由人数相同的两组人玩,每人拿一块正方形硬石块叫“瓦”,在平地上画三条等距离的平行线,从起步线到立瓦线大约为5米左右。一方把瓦正面立放在立瓦线上,另一方几人同时站在起步线上,用手里的瓦打对方的瓦,打对方的瓦时,确定固定目标,不能乱打,打错即“罢了”。
  旋子瓦一共有十级。
  第一级:打瓦者站在起步线上,把瓦扔进线内单腿跳进踩在瓦上,再跳下来,弯腰把瓦拿起来,打对方的瓦;打倒后,拿自己的瓦回到起步线上,从起步线上跑向旋子线,以蹲马步的架势踩住线,把瓦从身后胯下向前扔出去打倒对方的瓦。此为第一级完成。
  从第一级到第十级,打瓦顺序、姿势都一样,每一级都要打一个旋子瓦;不同的是,第一级跳一步、第二级跳二步,以此推下去,第十级跳十步。
  十级打完,开始吃“饺子”。对方的瓦侧立在立瓦线上,谓之“饺子”,打瓦者站在起步线上用瓦连打“饺子”三次,必须打倒,第一次是吃“红面饺子”,第二次是吃“莜面饺子”,第三次是吃“好面(白面)饺子”。
  游戏规则:
  (1)先打完十级吃完“饺子”者为赢。
  (2)不论做那种动作,瓦不能掉地下。
  (3)打倒对方的瓦才可以升级。
  (4)己方一人中途罢了,另一个过关者可救(即帮他打)。
  (5)此游戏有一些危险,玩耍时注意不要打住人、砸住脚。
十七、三六九坐官
&〖TP15.TIF;E6。7;S*9;Z1;Y(8,25)〗
  三六九坐官是三人游戏,每人手中拿四颗小石子,一人一种颜色。先在地上画图,左边是“三”、中间是“六”、右边是“九”;然后三人用猜拳或比大小的方式决定各自“三”、“六”、“九”的身份。然后各人按各自确立的身份,把一颗子定在图中相应的点上。如身份是“三”,就定在“三”的位置上。
  开始游戏:三人双手放背后,一手握一至三颗石子(也可空手),“一二三”一齐伸出来张开手掌,把手心里的石子数相加,加数为三由“三”走一步、加数为六由“六”走一步、加数为九由“九”走一步。其他的数字空过。
  规则:
  (1)谁先到达田字格的中心点为赢。
  (2)走到田字格后,要围绕田字格走一圈,才能进入中心点坐官。
  (3)如果一人已走到前面了,却又一直轮不到走子的机会,后面的人可以压住、跳过他的子走。
十八、猴儿喝烧酒
  为两个人或多人玩的一种恶作剧游戏。
  一人或大家先在一堆土上平掏出个一尺多深的洞,洞顶推平,用小木棍向下捅开个通气的小眼,再用湿土团成团,用土团把洞口堵严实。然后请“猴儿”(某一个小孩)来喝烧酒,哄骗“猴儿”闭上眼睛,嘴巴张开对住捅开的小眼上,就一定能喝到烧酒;待“猴儿”趴在上面后,悄悄盖在小眼上一张小纸片,往小纸片上捏一小撮细土,然后用拳头猛地往堵住的洞口上一捣,一股气流就会把那一撮细土喷进“猴儿”的嘴巴里,以此取乐。
  这个游戏,有捉哄、逗弄人的意思,把喝酒者比喻为“猴儿”,耍猴也;通常是欺哄不知情者当“猴儿”,既不文明又不卫生。这种游戏不应提倡,现在已经绝迹。
十九、扑马城
  两队小朋友分别手拉手一字排开,两队中间相隔开约为十米至二十米的距离,双方交替喊话。
  甲队先喊:“扑马城!”
  乙队回应:“马城开!”
  甲队又喊:“把你的马城扑一扑。”
  乙队应声:“把你的马儿放过来。”
  甲队问:“要谁嘞?”
  乙队说:“就要狗头小子谁谁谁!”
  甲队被点到名的人出列,向乙队的薄弱处猛冲过去,冲开队伍为胜,并领回冲开处的两名队员;如果冲不开,就当了乙队的“俘虏”,成为乙队的一员。如此交替喊话,循环往返,来往冲击,场面热火朝天,兴味盎然,最后以队伍人多的一方为胜。
  这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相互融合交流的一种反映,古交历史上曾经生活过许多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也曾设过皇家马苑,这个游戏从此演化而来的。游戏曲折地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痕迹,生动地反映了古代边塞生活的情形,游牧民族与汉民族用马匹和物产交易的情形,也反映了古代两军对阵交战的场景。
  “扑马城”这个游戏像活化石一样,留下了许多的历史信息;这个游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就极少有人玩,现在则不见有人玩了。
二十、毛咕儿钻窟窟
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玩,还可以大家进行比赛。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  在一堆湿土上,摊开一片平地方,在此挖一道小壕沟,壕沟底中间平放一根细长圆滑的高粱杆,在壕沟最里面、高粱杆前立放一块砖头,把壕沟埋起来,把高粱杆埋住,砖头埋住拍实,但砖头要露出地面一小截,然后小心地把高粱杆抽出来,在土坎下形成一个深深的小洞;取一条纸捻子或高粱叶片,放在小洞口;最后用力快速把砖头从土中拔出来,纸捻子或高粱叶片就被空气从洞口吸进立砖处,游戏成功。
  游戏看似简单,但却利用了空气动力、真空压力的原理。
〖HTK〗  注:毛咕儿,古交方言中指老鼠。
二十一、柳树枝玩具
  用柳树枝做玩具,十分随意,但带有一种模仿性,以前都是比较大的孩子玩,或大人哄小孩做玩具玩,比如编伪装帽、小蓝子、小筐等。
  这里介绍一下其中的一种玩具水吸的做法:春天,折一根粗细均匀的柳树枝,把皮拧松,抽出中间的木棍,把管状的柳皮两头切齐;从抽出的木棍上切下一厘米长的一段,把中间用针捅开一个小眼,然后安在柳管的一头,再用剩余的木棍插进柳管中抽水射水,就像注射器一样。
二十二、占天下
  “占天下”,这个游戏是群体游戏,人多有气氛。做游戏时,像打擂台一样,大家选一个人先“占天下”,做擂主,擂主即可选择一个地势较高的土堆,有时也在牛粪堆上,擂主一个人站在顶上为“占天下”;其他人为进攻者,一个接一个冲上去,把“占天下”者往下推揉,以企自己“占天下”,“占天下”的要千方百计把进攻者推下去;“占天下”类似打擂台一样,守卫时间最长者获胜。
  “占天下”这个游戏名取得很有气势,一个人立在高岗上,俯视四方,确有一种占领天下的雄心和感觉。
  玩这个游戏只能手推、肩扛、挤靠,不可以用工具。
二十三、跺牛屎啪儿
  这个游戏很有地域特色,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商定玩“跺牛屎啪”后,有的捡干牛粪,有的捡柴,然后生起一堆火来,把干牛粪放在火堆中烧红,达到类似木炭状时,用木棍夹出来核桃大小的一块,放在平石板上,玩者手持一块石头用力对准烧红的牛粪块砸下去,就会火星四溅,并发出“啪”的很大的声音来,有时,为了增加声音效果,玩者往往向手上的石头唾上唾沫。
  常常是几个小伙进行比赛,看谁砸的声音最高,声音高者往往得意洋洋。
  这个游戏带着浓厚的游牧民族生活色彩。古交历史上曾经生活过许多游牧少数民族,草原少数民族以干牛粪为燃料。这个游戏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和汉民族融合交流的反映,折射出古代游牧生活的情形或某种庆祝或示警的意思。
二十四、偷菜
  “偷菜”游戏由几个人来做,有“种菜者”,“偷菜者”等等。
  一般是“种菜者”一人,“偷菜者”一人,其他人有当监督的,有当裁判的,还有看热闹的,游戏开始后,“种菜者”在平地上圈一块“地”,然后在“地”里“种”(用手或树枝划)上各种蔬菜,如:黄瓜、豆角、辣椒、白菜等,“偷菜者”要把眼罩住来偷菜,另选一个人来监督“偷菜者”,不得作弊偷看。“偷菜者”进入菜地后,用手抹、脚擦“菜”均可,谓之“偷菜”,偷的越多越好。有时“偷菜者”乱偷一气,偷不到“菜”,十分逗人,乐趣就在偷的过程中。
  现在,网络游戏“偷菜”十分火爆,岂不知在古交民间“偷菜”游戏早已有之。
二十五、打台儿
  打台儿,一般是男孩子的玩的游戏。
  (1)大家(人数多少都可玩),每人拿一根长短差不多的木棒,在地上摆两块石头,相距一米左右,上面横担一根木棒,大家把各自的木棒架在横担的木棒上,搭成“台”。大家然后站在“台”边,另取一根木棒轮流往远处扔,扔的最远的站在那里第一个打“台”,扔的最近者最后打。
  打“台” 时,用扔出的木棒打“台”上的木棒,打出“台”前,打出几根赢几根。
  (2)每人(人数多少都可玩)拿一根长短差不多的木棒,把各自的木棒并在一起比长短,谁的最长谁先打。比完长短后,在地上画两条平行线,然后大家把各自的木棒垂直摆在前面两条线中间,前后不能超出线,架成“台”;打“台”者的木棒不摆,拿在手中;打“台”者站“台”后面,把手里的木棒对准“台”上的某一根打出,打出“台”算赢,接着打,打不出把自己的木棒放到“台”上,轮第二人打。谁打出的木棒归谁所有。如此循环,打完“台”上的木棒为止。
  “打台儿”游戏的产生,有这样的说法:当时的人们要上山砍柴供家用,因为砍柴比较辛苦,有些偷懒者就想出来这种比赛方法,和年龄较小者比赛,投机取巧地把大家的柴赢为己有。后来慢慢地,便演化成了一种游戏。有时这个游戏在村子里玩,专门挑选盖房子截下来的松木橡的细头,因为松木有油性好烧,又不用上山去砍柴。
二十六、圪抖圪抖住娘家
  四人游戏,两人一组,两组之间进行比赛前进速度。游戏是这样的: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确定一个起点,再规定若干距离的前进路线,并在前方固定一个最终目标。然后,两人组建连体组合:两个人面对面,双手互相抓搭在对方肩膀上,蹲下身子,双腿交叉,甲坐在乙的双脚面上,乙坐在甲的脚面上,构成一个连体组合。组合完成后,两组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一边前进一边念叨“圪抖圪抖住娘家”,直到目的地为止;先到达目的地者为赢。
  向前运动主要是两个人配合的默契和技巧的运用,力量也占有一定因素,一人伸腿向前,另一人要抬屁股向后挪。这个游戏是从古时妇女走路住娘家演变来的,古代妇女缠足,走路不容易,走的距离长了要相互拉扯搀扶的。
二十七、解牛槽槽
  女孩子比较喜欢玩这个游戏,也常见老奶奶哄小孩子玩,一老一少,坐于坑头或街口,专心致志地翻来解去。
  这是一个手脑配合,锻炼手指灵巧、脑筋反应的游戏,由两个人玩,一个人两手把一根稍长的细绳套在手上,绷紧双手撑开,组合成一种几何图形,再由另一个人用双手手指挑、穿、回、勾等手法,翻解成又一种图形。同时,前面那人撒手,再接着用双手挑、穿、回、勾,改变现在第二人手中的图形。这样循环往返,几何图形越解越繁,越解越难,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图形有好多种,名称有花石板、青石板、一捆柴、牛槽槽、拉面条、飞机、鸡屁眼等等。
  撑线者中间不撒手,各类巧妙的几何图形,使小朋友们趣味盎然。最后,以能者为胜。
二十八、核桃壳风扇
  玩核桃壳风扇,从一开始做风扇来说,是一个手工制作的过程,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往往心灵手巧,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突出,先介绍风扇的做法:
  取一个空心核桃,上下对穿两个小眼,把一根圆滑的小竹棍从两个小眼对穿在上面;在空心核桃侧面钻一个小孔,想办法把一根细线头从小孔穿进去,绑在竹棍上,顺时针转动竹棍,把线缠在上面,线的另一头露在外面并拴一截小木棍;最后在竹棍的一头安上风扇叶(有硬纸片、电线瓷夹等),风扇叶要做的重点,使它转动时有一种惯性。
  玩法:一手握紧核桃,一手捏住小木棍运用技巧手法拉动细线,一松一紧,带动小竹棍转起来,使风扇叶跟着木棍转动。
二十九、玉米杆拖拉机
  这个游戏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到了秋天,收完庄稼以后,大家就开始玩这个游戏。
  选一根掰了玉米穗的玉米杆,除去多余的皮叶,把膨松的玉米皮留一个在杆上,把玉米杆前面三分之一处折弯成九十度,握着长的一头推着走,前面的短杆随着弹性,一前一后地跳动,和地面碰撞,发出“哒哒”的声音来,有时还点燃玉米皮,表示拖拉机灯。一到秋天,在大街小巷里小伙伴们就推着“拖拉机”,展开比赛,你追我赶,十分热闹。说起来,那个年代没有电脑、电视,电影也很少能看上,小朋友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照样玩的热火朝天,充满童趣和想象。
三十、打花棍
  两人游戏,每人拿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木棍的三分之二涂上各种颜料,一截红,一截黄,一截绿,一截蓝等,剩余三分之一不涂,用来对打。打花棍的动作有上下、左右、前后、交叉对磕对打,边打边唱儿歌,儿歌有两首:
  (1)一二练三下,拐四下,花棍五,鞭杆六,丈七丈八两丈二尺一。
  花打花棍一月一,一月馒馒满口吃。
  花打花棍二月二,二郎担山赶太阳。
  花打花棍三月三,骑上马儿跑南山(三骑马儿跑娄烦)。
  花打花棍四月四,伢娃念书咱识字。
  花打花棍五月五,五张牛皮漫大鼓。
  花打花棍六月六,四六砚瓦四六字。
  花打花棍七月七,七月的枣儿满口吃。
  花打花棍八月八,八十的老儿想娘家。
  花打花棍九月九,又吃花糕又喝酒。
  花打花棍十月十,养下的孩儿没吃的,给了个馊糕,把俺孩儿馊倒,给了个油糕,把俺孩儿烧下一嘴燎泡。
  花打花棍十一月一,提上箩头拾粪的。
  花打花棍十二月正,一年完了过大年。游门子买上好吃的,哄了婆姨哄儿子。
  (2)阎锡山,气闷心,山西卖给日本鬼,风响哥哥磨刀刀,割了他妈的足梢梢,依儿——哟,依儿——哟。
  看谁唱儿歌时打的花棍的动作跟不上,谁为输。
  第二首打花棍时唱的儿歌,带有很鲜明的抗战时代背景,是在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进行宣传抗战,反对投降,救国救民的那个烽火峥嵘岁月中产生的。
三十一、点火火
  “点火火”游戏,带有很浓厚的童趣童真和天伦之乐。我们从游戏的介绍中可以想象到一幅温暖温馨的画面。
  大人和小孩儿在一起,一人双手反叉,先把“锅”安好,开始对话。
  甲:“点火火。”
  乙:“没火火。”
  甲:“点火火。”
  乙:“没火火。”
  甲:“你的锅里煮的甚?”
  乙:“羊蹄蹄、猪蹄蹄,还有别的好吃的!”
  甲:“来哇,让我吃上些。”
  乙:“吃上一点点哇。”
  甲就把嘴巴伸过去吧咂着吃“好吃的”。如果乙不让吃,甲就说:我把你的锅儿捣烂了,说完就用拳头捣对方的锅儿。此游戏是旧时大人哄五、六岁的小儿玩的。
三十二、蒸馒馒
  这个游戏是幼儿玩的,几个幼儿在一起玩,方法是这样的:
  取一破碗的底盖或圆形浅盖子,把半湿的黄土放进去,按紧拍实拍平,用手左右搓黄土,嘴里念叨“豆豆出来哇、馒馒出来哇”,就能搓出各种好看的想象的山水、风景、动物图案来,搓一搓,看一看,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几个小朋友把各自的“馒馒”摆出来,比赛谁的好看。
  当时,物质缺乏,农村更是如此,小朋友只好就地取材,因简就陋,玩一些现在看来不是游戏的游戏,不过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虽然一身泥土,也很有意思。
三十三、抱鸡娃
  属季节性游戏。
  “抱鸡娃”游戏是大人哄小孩子玩的,待几个小朋友坐在一起后,大人先把“抱鸡娃”的儿歌教会大家,然后给每个人取几粒没成熟的桃仁或杏仁,和一小撮石灰,让大家一齐放在手心里揉搓,揉搓时口里念儿歌:“鸡娃鸡娃快出来哇,鸡娃鸡娃快出来哇,出来妈妈带你吃米米。”直到把核仁或杏仁揉搓的发软,里面的汗液骨冗骨冗地滑动,像“鸡娃”一样才行。
  这个游戏和儿歌都很有趣,常能把一帮疯跑的小朋友集合起安静一会儿,主要是五六岁、七八岁的小朋友玩的。
三十四、擂鼓传花
  擂鼓传花属于一种集体游戏,人越多越热闹,也是一种古老的助兴游戏,家庭酒宴、文人聚会常以此为乐。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就花枝》里描写了当时擂鼓传花以助酒兴的情景:“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阵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也有一段描写贾府酒宴上擂鼓传花的场面。
  开始玩擂鼓传花游戏时,一群人围坐成一个圆圈,取一朵红花,由围成圈子的某一个人把红花拿住,然后选一个人站在圆圈中间,把眼罩住,在他前面放一大鼓,由蒙住眼者进行擂鼓,擂鼓开始后,周围的人把红花一个接一个往下传,这时鼓点急急,喊声、叫声、笑声连成一片,很是热闹。鼓声停下后,红花在谁手里谁就得到场子中央表演节目。如果红花正好在两个人手中交接,则采取猜拳或其他方式决定。
  这个游戏很普遍,其他地方叫“击鼓传花”。虽然是一种古老的助兴游戏,但依作者看,来历有两种:(1)古代军营的传承,(2)某种祭祀仪式的演化。
三十五、柳枝弓箭
  弓箭的发明,中国古人有独特的理论,即“弓生于弹”。据说是黄帝之孙——“挥”发明的,他担任监管制造弓箭的官职为“弓正”。典故详细说来太多,只说一说“柳枝弓箭”的做法玩法。
  这是男孩子十分热衷玩的游戏,一般春季玩的多,春天柳树发芽后,孩子们就折下不粗不细的柳枝,然后用柳枝做成弓,高粱细杆做箭,箭头上钉一根钉子。在某一个地方确定一个目标,进行比赛,看谁射的准。此游戏有危险性,要十分小心,更不能对准人射箭。
  这个游戏和古代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何况男孩子天性争强好胜、冒险,玩这个游戏也就很自然了。
三十六、捉鳖
  捉鳖是两个人游戏,属于棋类,先画图如下:
&〖TP16.TIF,4(5,24)〗
& &
&甲、乙两人各持颜色相同的石子两粒,然后,甲将石子定于方中的左边上下两个角,乙将石子定于右边上下两个角,谁先走子,由两人商定。规定要求:走子时,一次只能动一子,走一步,一步走一格,并且不允许第一步就走上方的子,只能先走下方的子,双方轮流走子,寻机逼的对方无路可走,跳进坑中,捉鳖成功,跳进坑中者输。
三十七、甩纸炮
  “甩纸炮”只是一种即兴的娱乐,具体玩法是这样的,取一张纸对折,再叠过来,在两边形成两个纸窝,捏住对折过来的纸角,用力甩开,听“啪”的响声。有时几个小伙伴在也一起比试一番玩。“甩纸炮”虽然好玩,但要用平展的好纸来叠,小朋友就撕作业本上的纸,为此常被大人责骂,老师批评。
三十八、鸡毛蒜皮
  这是一个简单游戏,每人四个棋子,提前摆好棋子,然后走棋子,当从自己的棋子开始算起,若对手棋子正好在第4个节点处,这时就可以嘴上念“鸡毛蒜皮”,将对手棋子吃掉,同时自己的
棋子落在被吃到棋子位置。若构不成4步吃子位置,只能走一个节点。所谓的节点,就是棋盘交叉点。棋子摆放有两种形式:左右各四子或上下各四子。
三十九、推风车
 这一种风车是在地面上推着玩的。先做风车:用一根铁丝做一根推杆,推杆前弯90度,然后横穿一个小线滚子,再向上弯90度,再穿一个线滚子,两个线滚子交叉在一起,最上面固定一个风叶。玩时用推杆推动下面的滚子,带动上面的滚子转动,同时风叶也随着转动。
  这是一个动脑动手聪明的玩法,有的小朋友还不会制作风车呢。
四十、八字打枪
  两人游戏,属于定方类,找一平面,先画图如下:
 &
&玩时,每人两个小石子,各占图中的上下两个角,再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走子,每次只能往中间走一步,而且先走者往往吃亏。吃子方法是自己的子从对方头上跳过即可吃掉对方的子,两子都被吃者就为输。
四十一、打宝
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在孩子们中间十分流行的一种游戏。
  用纸或烟盒纸折成三角型或四角形的“宝”,每人拿几个或十几个,几个人在地下摔着玩,看谁能把对方的宝打翻,即赢。这个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技巧性,更使小朋友接触了阳光、空气、大地,锻炼了身体和肌肉。现在,各种声光电控的电子玩具,以及电脑上的各种游戏,虽然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信息,但对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性、探求性带来了局限,更缺乏了人际关系交流和锻炼身体的机率。因而传统的民间游戏,更能使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得到锤炼。
〖HJ100x〗
四十二、玩羊鞭子
  玩羊鞭子,纯粹是对大人们的一种模仿,当时,社会环境封闭,生活单一,简单的农耕放牧生活,就是大家的全部,当某一个羊倌的鞭子甩的“啪啪”震天响时,便成了大家效仿的榜样,于是小伙伴们就自制羊鞭子玩。
  取一根木棍(适当粗细长短),有时在稍细的一头绑上一截细竹枝,拿一条用三根细熟牛皮编成的鞭,拴在木棍梢或竹梢上,在拴的地方或往下一截,捆上一撮红毛缨当装饰品,在鞭梢子头上接上一根三、四厘米长的“狗皮响”,鞭子即完成。
  ①小朋友比赛谁的鞭漂亮;②比赛甩鞭声音的大小;③有时也是为放牛羊做准备。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
四十三、开火儿
  “开火儿”,即打仗游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我国的国际周边关系紧张,尤其是和当时的苏联,曾爆发了珍宝岛战争,那时的学校积极学军备战,有的高年级学生还随民兵真枪实弹练习,并修工事,绑扎炸药包,再加上当时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的影响,玩打仗的游戏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风气。两组小朋友,选出各自的指挥官来,各占一块阵地,两队相互投掷土块或用湿土团成的团进行进攻、防守的一种游戏,一方冲冲杀杀,一方坚决抵抗,喊声连天,热闹紧张,有时配合偷袭等战术。是农村里小伙伴们十分喜欢玩的游戏,但有一定的危险,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用石头或硬土块。
  其实大人们对小孩子们玩打仗游戏,很不以为然,一般是持反对态度,孩子们如果不小心撕破了衣服,或弄得鼻青脸肿,回到家后,总免不了受一番责骂。
四十四、过家家
  这个游戏是农村生活的一种曲折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农耕文化简单、自然、恬静、封闭的缩影。也是孩子们对生活的一种模仿和学习。
  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做居家过日子的游戏,在靠墙的地方画出屋子、大门、院墙的图形,在墙上贴上各种好看的图片。当“爸爸”的要干活,种粮食、收水果、做买卖,“妈妈”要在家整理家务,切菜、做饭、喂猪羊,“孩子”要吃饭、玩耍、撒娇,一幅农家乐的场景。所用的道具有纸片、玻璃块、小瓦片、小刀、小盒子、瓶瓶罐罐什么的。
四十五、算盘八字打枪
  〖TP45.TIF,5(13,22)〗两人游戏,取一架算盘置于桌上,二人对坐,上框内与下框内的珠子一上一下,交叉搭配。玩时,把己方的一串上子拔为下子,相邻的一串下子则拔为上子,下子拔为上子就可将对方的下子顶回去,如此来回,两人相互顶着玩,直至把对方的子给顶完为胜。
四十六、算盘游戏
 &
&1、凤凰双展翅:=
  2、单展:
  3、金香炉:=
  4、空香炉:555&957=531135
  5、二郎担山:&16=0
  6、八仙过海:06&85=1010
  7、三娘担水:&16=
  8、八仙醉酒:06&765=9090
  9、霸王一条鞭:&16=10
  10、姜太公钓鱼:&16=
  11、洛阳桥:=
  12、赵州桥:&16=0
  13、大渡河上铁索桥:=
  14、小桥流水桂花香:=
  15、五老同春:&125=
  16、孤雁出群:999&999=998001
  17、知上双星:&133=
  18、双狮耍绣珠球:=1251521
  19、七郎八虎闯幽州:&8=
  20、八千岁庆寿(也叫八仙庆寿):&625=
  21、金香炉:5=1195911
  22、黑叫驴蛋:1
  23、三请诸葛亮:&625=
四十七、叨羊骨头(也叫丢子儿)
  叨羊骨头,多为女孩子们玩的游戏,男孩子很少玩,叨羊骨头是一个讲究技巧的游戏,不是心灵手巧的女孩,一般也很难学会许多的动作。羊骨斗斗,即羊腿上关节处活动的一块长方形中间凹回去的骨头,杀羊后,把此骨洗净、晒干、洁白如玉,还要稍作打磨,也可以染成红红绿绿的颜色。冬季过年杀羊时,羊骨头则成了孩子们的抢手货。玩的时候,一般用五个羊骨节,几个人就地围蹲在一起,先由一人将羊骨斗斗撒散开,再将一子抛起,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子,再马上反手接住抛起落下的子。有时拾单、有时拾双,拾多者为胜。拾子时,手不准触及不该拾的子儿,否则,被称为“罢了”(意为违背游戏规则,失效、失败了。系古交人在各类游戏中的常用语),改换别人拾子儿,依次轮换。也有的用布缝制的小沙袋代替子。也有的用麻将牌或涂上颜色的木块代替,其玩法大致与拾子儿无异,不过又多了立、竖等玩法。
  这里介绍一种详细的玩法,把羊骨节撒开,再小心拾起其中的一枚,不能碰到其他的骨节,拾起一枚骨节后,高高抛起,然后翻弄地上的骨节,翻完后接住落下来的骨节再抛,每抛一次骨节,都要把地上的某一个骨节翻一个面,或凹面或凸面排列。再就增加难度,每次抛子后翻两枚或三枚,完成这些动作后,就一把将地上的几枚全部抓起,再抛起来用手接住,这才算完成一个程序。
四十八、西瓜皮鬼脸
  在西瓜壳上刻画各种图案,戴在头上玩。这个游戏,其实有些苦中作乐,顽皮的意思,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很少或没有玩具,只能是随手拿起手跟前的东西来玩。西瓜皮鬼脸游戏属季节性即兴游戏,没有具体的定规,有时几个人头戴西瓜帽,类似于头盔一样,相互追逐,打闹,满脸汁水,一身泥水,不亦乐乎,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纯粹是瞎胡闹,但放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种少年的天性使然。暂且算作一个游戏吧。
四十九、跺响啪儿
  这是农村里小朋友们喜欢玩的游戏,从这个游戏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物质缺乏,缺少玩具,小朋友们别出心裁出于天性而玩的。
  伙伴们相约在一起,到河滩或水边挖掘一些胶泥,胶泥不同于一般的泥土,像它的名字一样,它含有胶的成分,比较容易成形,因此,也就很得小伙伴的喜欢。其实,泥巴有很多不同的玩法,跺响啪儿只是其中的一种;把泥像和面一样和好就开始捏,捏成一个圆形的小圆碗,往里面使劲吐一口唾沫,把小碗高高举过头顶,再一使劲往平地下一甩,就可以听见很响亮的“啪”的一声,并可以看到小碗上面中间裂开一个小口子。这其实是比赛,谁的泥小碗摔出的声音大谁就是老大。
  还有一种玩法是:赢泥比赛,摔完响啪儿后,比赛泥小碗上谁开出的窟窿大小,谁的窟窿最小,就用自己的泥巴给最大的窟窿补上,玩到直至有一个人的泥巴做不成响啪儿为止。
  跺响啪儿讲起来有些不卫生,可是这种零距离接近自然的陶醉和享受,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城市里没有这种游戏,一方面条件不允许,到处是钢筋水泥,哪里来的那么多裸露的泥土?另一方面,即便有这种条件,大人们也许会觉得这种游戏不卫生,会让他们干净的小宝宝变脏,所以不让孩子们玩。但是,现在城市里出现的陶吧,就是这种游戏的演变,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可见亲近自然的诱人和乐趣;遗憾的是,现在农村里也不见玩这种游戏了。
五十、踢鸡毛毽子
  踢鸡毛毽子,是本地民间游戏当中,至今流行的为数不多的一种。鸡毛毽制作简单,找块布把铁片或铜钱包住缝好,再在一面中间缝上一节大约一寸的鸡毛管,挑选色彩斑斓的公鸡毛插进管内,就可以了。道具制作简单,玩时又不受场地的限制,因此十分普及。
  踢鸡毛毽子,又叫踢“鸡毛毽”。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唐代《高僧传》第二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北魏时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跋陀到洛阳去,半路碰到了一个十二岁的儿童,叫惠光,在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踢了五百下,观者赞叹不已。跋陀见了非常喜欢惠光,将他收为了徒弟。宋代《事物记源》(作者高承)一书中说:“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也记录了鸡毛毽的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
  踢鸡毛毽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踢时花样百出,技巧繁多。她们腿柔软灵活,用脚内侧连续不断往上踢,不让毽子落地,要有技巧,还得保持身体平衡,踢到精妙处,只见毽子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叫好不断。这个游戏经济实惠,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人的平衡技巧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增强人的顽强进取的精神。总之,是一个有乐趣有意义的游戏。还有一个说法,做毽子用活鸡身上拔下来的毛做成的毽子最好。
五十一、高粱杆玩具
  到了秋季,收割后的高粱杆场坊、院角堆的都是,这个时候,好多小朋友就琢磨着要用高粱杆做玩具,这是一种富有想象创造力的游戏。具体做法是:把干燥的高粱杆外面的硬皮用小刀剥下来,把硬皮和高粱杆的芯收集到一起,辅以剪刀、小刀、浆糊、纸片等工具,用硬皮和芯做成各种玩具,如眼镜、老婆打老汉、马儿、平车等。
  玩这个游戏讲究心灵手巧,如果某一个小朋友会做好多玩具,而且做的非常精致,会得到别人的追捧。
五十二、打木改(吊死鬼、陀螺)
  抽陀螺在古交地区俗称“打木改”或“打吊死鬼”。“打吊死鬼”是一种传统游戏,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游戏活动,亦作“打陀螺”。陀螺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菱形陀螺为两头小,中间大,以绳绕螺身。玩时将螺地,顺势抽绳,使螺旋转。用鞭子连续抽,使陀螺在平滑地面上旋转。
  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上钢珠。玩时,抽打得越狠旋转得越快。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个长约三公分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谁转得最久就为赢家。这是当时嫔妃宫女用来打发深宫内无聊时光的贵族游戏。“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至于陀螺究竟是不是由“千千”演变而来,那就不可考了。但明朝时陀螺已成为儿童的玩具,而不是宫女角胜之戏了。根据记载,当时陀螺是木制的,实心而无柄,用绳子绕好了,一抛一抽,陀螺便在地上无声地旋转。当它缓慢下来时,再用绳子鞭它,给它加油,便可转个不停。这种玩法传了几百年,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有这样的玩法。
  本地是这样玩,用杂木削成牛角或宝塔形,长两寸左右,先用布条缠住木改,放置地下,快速抽出布条,木改即转动,然后用布条抽打木改,使其不停地转动。再就是将木改放置两手掌中,手心相对,一手拇指向下,一手拇指向上,使劲向两侧搓出,木改落地后转圈,玩者用布条、鞭子抽打,使其转动。也可两人比赛,看谁的转的时间长。
五十三、走独木桥
  这是农村孩子们玩的一种冒险游戏。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当时孩子们放学后,除了割草、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外,就是满山遍野地疯跑,跑着、玩着,就在河边玩走独木桥,也许是一人提议,群体响应,具体的做法是:大家一齐动手,在不宽的小河上搭上木板,然后几个人从桥面上来回往返,比赛平衡和通过的速度,具体也没有什么规则要求,往往是一时兴起而玩,大概受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抢渡大渡河》的影响,从这个方面讲,既有孩子们的模仿性,也反映出孩子们从内心里对英雄的热爱和崇拜。
  在游戏中,孩子们获得了愉快的积极的体验,锻炼了勇敢、果断、机敏的个性,对提高孩子们的平衡性、技巧性、灵敏性、协调性有一定的帮助。
五十四、链条手枪
  玩链条手枪也是受到当时学军备战的影响,可见环境影响的因素之大。要玩就得做,做此枪,应该也算是一种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做手枪时,孩子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开大人的眼光,自己动手,用自行车的链条、铁丝、橡皮条、辐条帽做成手枪,把火柴装上,扣动板机,就能发出“啪”的响声,把火柴棍射出去。链条手枪,慢慢变成了小火枪。
  链条手枪是男孩子的心爱玩具,大家常玩的不亦乐乎,其实这种玩法不宜提倡,为安全起见,这里就不介绍具体的制作技巧方法了。我们将此收集,只是做为一种历史记录下来,对今后的人了解过去,留存一份参考资料。
& &五十五、茶缸子二胡
 &
&这个游戏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物质缺乏,但当时的文艺宣传活动很多,常有好多表演,大家觉得搞音乐的人了不起,深受影响。喜爱音乐的小伙伴们买不起二胡,便自己动手去做,千方百计弄来旧茶缸子、马尾巴毛、松香等物品,仿照真二胡做出来拉着玩,照样能拉出各种音调来。这个游戏现在讲起来有些令人心酸。
五十六、辐丝帽跺炮
  做辐丝帽跺炮,这也是一个手工制作的过程,一般男孩子们玩,先做“炮”:取一根带铜帽的平车辐条,把另一头磨尖,把辐条弯成U形,把带帽的一头和磨尖的一头分别弯成90度,平行对住,往铜帽里塞上火柴头,把磨尖的一头顶在帽口,握住另一头,用力往石头上一磕,即发出“啪”的响声。
  玩这种游戏,应该属于近代游戏,时间不会太久,但具体来历不明,反正是在当时流行了一段时间后又不知觉地不见了。
五十七、转桶箍(也叫滚铁环)
  这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一个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不光是古交地区,在其他地区也十分普遍。取直径一尺多的铁桶箍,用一根粗铁丝做成有把手,前面有弯曲钩子的助推工具,用铁丝在地上滚着玩。有时还在桶箍上套上两三个小环,滚动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既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大家玩,也可比赛滚桶箍速度、难度等。桶箍是用来箍木桶用的,小孩子们为了玩,往往做一些过火的动作,瞒着大人,悄悄把木桶上的铁箍卸下来。
  这个游戏道具简单,玩法不复杂,也很安全,但玩起来很有意思,兴味,小伙伴们相互招集在一起,相伙结伴地在大街小巷推着桶箍跑走,一时笑闹声、铁器碰撞声此起彼伏,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和肢体的技巧以及眼力等,并增强了体质。
  现在,偶然也能见到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
五十八、溜冰车
  冬季来临,天寒地冻,河水、水塘结冰后,男孩子们喜欢在冰上溜冰车。先用木板、小方木钉成冰车,冰车的两个腿上安上粗铁丝或细钢筋,以利于在冰上滑动,再用短木棒做两个撑子,撑子下面固定上尖钢筋。玩时,人坐在冰车上,用撑子撑着冰车向前滑动。
&〖TP滑冰.TIF,+30mm。50mm,Z〗
  这是当时在冬季里男孩子十分喜爱的游戏,大家你追我赶,笑声洒在寒冷的空气中,虽然一身冰水,脸蛋通红,却乐此不疲。
五十九、鸡毛火箭
  鸡毛火箭的做法是:取掰掉玉米粒的棒芯,在轻的一头插上几根染成彩色的鸡毛即可,十分简易,玩时在打谷场等宽阔的地方抛掷着玩,满天花花绿绿,十分好看。
  对现在的孩子来讲,那简直就不能算着是玩具和游戏,可是在那个特殊时代,局限于当时的条件下,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六十、瞎子逮拐子
  瞎子逮拐子,属于集体游戏,人越多越有意思,玩的时候往往一般在课余活动时间,或由老师组织玩,节假日大家聚在一起后,也常玩这个游戏。
  一帮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大圆圈,由一个人蒙住眼睛装扮“瞎子”,另一个人单腿跳或把一只手和一只足腕绑在一起装“拐子”,然后两人进入圈内,“拐子”在圈内四下游走,由“瞎子”去捉,在一定的时间内,“拐子”被捉住即表演节目,捉不住由“瞎子”表演。
  周围围坐的小朋友呐喊助兴,有时“拐子”嘴里含一哨子,冷不丁吹一下再跳开原地,引得“瞎子”满场乱转乱抓,十分有趣热闹。
& & 六十一、顶木棍
  顶木棍属技巧性游戏。
  每人取一根长木棍,伸手出去,把木棍放到食指上,呈九十度角,来回移动掌控平衡,比赛谁的木棍立的时间最长。
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当时农村农民劳动,属于集体出工,人们在田间干活休息的空隙,也玩这个游戏,不同的是,人们在手上顶的是铁锹、锄头、镐头等农具。
  这个游戏类似于杂技中的平衡技巧表演。
六十二、斗蛐蛐(蟋蟀)
  蟋蟀,古交土话中叫蛐蛐,斗蟋蟀是我国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在全国各地都流行,但是,古交地区的斗蟋蟀,只限于在孩子们中流行的游戏,而且也不广泛。
  到了秋天,孩子们就在草丛中捕捉住个大、凶猛、好斗的雄性蛐蛐(蟋蟀),放置一容器中,使其相互打斗,用以取乐。
  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生活,主要发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流域。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有千余年的历史,元、明、清得以更加发展。近代,曾作为“四旧”废止,现在又有了市场并兴盛起来,像上海的一位七十多的专家说的那样:“斗蟋蟀和茶一样,都是一种文化。”但作者认为,从保持生态和自然的角度来说,斗蟋蟀也不要太火。
六十三、拉老将
  拉老将,属于一种技巧性角力游戏,一般是在秋季玩,主要原因是要用槐树的叶柄做道具。先把槐树叶柄放在水里泡软后,就变得十分有韧性。玩时,两个人各自握住叶柄的一头,对面站立,用劲往自己怀里拉,把对方拉过来的为获胜方。拉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量的分配,关键在手指手腕的用力分配,要大小适中,不使猛劲,叶柄也不能从手中滑脱,还要有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
  游戏名称的来历不清楚,单从字面上理解,令人觉得很有挑战性,殊不知是一个简单的玩法。
六十四、捏泥人
  捏泥人是手工类游戏。
  本地区的矸子泥或膏子泥,和橡皮泥一样软硬适度,而且有白、黑、红、黄、绿等颜色。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辅以刀、剪等工具,运用捏、滚、搓、剪、压等技巧手法,捏成各种人物、水果、鱼虫以及其它形象。捏成的“泥人人”要放到避风干燥的地方。
  有这样一首诗,是这样的描写捏泥人的:“匠人手粗将泥摆,无图无样费心猜,死泥变作活玩艺,独具匠心手上来。”
  如今,孩子们大都是在玩商店买的橡皮泥了,真正的“泥人人”早没人捏了,也许是社会进步的缘故,也许是家长认为孩子整天玩泥巴不卫生,没出息,不让玩了,不管什么原因,只是孩子们失去了接触、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了些撒野、放松的机会。
六十五、枣尖磨不碾(枣儿推磨担担担)
  这个游戏有很强的季节性。初秋,取几个半青不红的枣儿,先把一个大些的枣儿从中间转着圈割一刀,切去一半肉,露出尖尖的枣核来,把棒咪咪(高粱杆的硬皮)折成相等的三根,插在青枣有肉的下面,呈三角架支撑起来。再取一根长点的棒咪咪,左右各扎上一颗青枣,然后担在枣核尖上,保持平衡。最后,各人拨动自己的这个“枣担担”,使它转动起来,比赛看谁转的时间长。
六十六、玩弹弓
  弹弓是男孩子们十分喜爱玩的一种玩具,用来打鸟、打树上高处的水果或对准某一目标射击,那时的男孩子几乎人手一把。
  木质弹弓架的制作:一般用枣树上的树叉做,选那种叉正的,把手拦在叉上能看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砍的时候注意多留出点长度,免得砍废了,把砍来的树叉皮剥了,自然晾干,不要晒,因为暴晒会晒裂的,把型整好,上螺丝钉,就是那种带圈的木螺钉,一个木头弹弓架就弄好了。
  铁质弹弓架的制作:你要是没见过铁丝做的弹弓就要面授了,比较复杂。
  皮筋:一般都用自行车内胎,剪两根细长的条,每条截成同样长度。
  弹兜:可以去修鞋的地方买,买到牛皮的最佳。
  打弹弓要领:弹弓没有准星,但可以估量出,左手握紧弹弓架平举,右手平拉,眼睛盯住皮筋的中心和弹弓架的中心,把中心点对准你要打的地方松右手放行了。注意拉紧皮筋的时候,皮筋要成等腰三角形,练时间长了你也会总结出一些的。
&六十七、玩火石
  就是小伙伴们把家中老人的火石、火镰偷偷拿出来,试着打火、点火玩。
  手持火镰,轻砍一块比手指略粗的火石子,火星四溅,点燃放在火石旁边的火绒。这火石子长约一寸,形如古钱币的小铁片——火镰,一小簇灰色如毛的引火之物——火绒。古人将火石配以火刀、火绒取火。古时打仗时,士兵也使用火石子挫火引燃火炮导火绳,从而引爆弹药。
  说说火镰和火石。火镰是一块扁扁的接近长方形的铁,长约有七八厘米,宽大约两厘米,厚大约两三个毫米。火药镰中间的宽度稍微比两头大一点点,为了是在“打火”的时候更省力。在这块铁大概带点“钢火”,可以世代相传,经久耐用。火石就是随处可见的沙石,就是个大大的沙粒,直径总得在一厘米以上,这样才好用。打火的时候,左手拇指食指的“指头肚”捏好火石,要找一个最“锐”的地方朝上,好与火镰摩擦撞击。把一根带硝的棉花团紧挨着火石,放在火石的外侧,就是离虎口远的一侧。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对捏住火镰,用火镰的又长又薄的边用力从左向右撞击摩擦火石。火镰火石撞击会产生火花,这些火花就顺着撞击摩擦的方向落到棉花团里,棉花团就被引燃了。火花点燃的棉花团,就会慢慢燃着,可以用来点烟袋。如〖HJ110x〗果要点灯做饭,就还得一步手续。要把棉花团上的火接触“火纸”——就是一种专门的类似宣纸的“毛头纸”,火纸点燃后,也是暗火,不能点灯做饭。要用手将点燃的火纸在空气中用力一晃,火纸就会有呼呼的明火,然后才可以点燃油灯或者柴草。带火的棉花团点了烟袋或者引燃了火纸,就完成了使命,用手慢慢“捏”,它就会因缺氧熄灭。后来有了“洋火”,有钱的财主家才会预备下一盒洋火,平常也是用火镰火石的。他们的洋火什么时候用呢?例如半夜听到牲口有动静,要查看是否进了贼,就会动用洋火去点灯笼,因为火镰火石太费事太慢。一个财主家,买一盒洋火,能用好多年。那个时候,就是财主家,引火的工具主要也是火镰火石。穷人家没东西可偷,不用着急点灯,也没有闲钱去买洋火,当然就只有火镰火石可用了。
  后来,大家都开始用方便快捷的火柴了,但是火镰火石的应用并没有很快绝迹。火镰火石的使用大约要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记得生产队里干活时,还有几个吸旱烟的老头是随身带着火镰火石的。后来这些老人去世了,火镰火石也就跟着没有了。东西没有了,就没有人会用了。
 六十八、丢钢蹦
  两人游戏或多人游戏,玩时候不拘地点、场地,随便找一片平地即可,地上放一块砖头,每人拿几枚硬币,一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块砖头上,另一人拿一枚硬币,站在砖头边上,从一米多高的高度,对准砖头上的硬币丢下,把砖头上硬币打翻或打落砖头下为赢。每人丢一次,打翻打落砖上硬币接着丢,打不翻轮下一人丢,循环着来。
  这个游戏的大概是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流行的,流行时段不长,游戏带着一点赌博的意思,不宜提倡,不过,随着时代的进展,现在早无人玩了。
&&六十九、丢毛巾又叫丢手绢
 & “丢毛巾”,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现在叫“丢手绢”。
  原先的人们常使用毛巾,便用毛巾玩这个游戏,后来有了手绢后才叫“丢手绢”。游戏开始前,准备一块毛巾(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毛巾(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坐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毛巾(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毛巾(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毛巾(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毛巾(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毛巾(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毛巾(手绢)的人,丢毛巾(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毛巾(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如果没发现或者是没抓住,则被丢毛巾(手绢)者表演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  丢手绢有这样一段儿歌: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七十、打手背
  两人游戏,玩的地点不拘何处,两个人来玩,各人伸出一只手,一人手心向上,一人手心向下,手指相互扣住对方的手心,手心向上的一方打对方的手背;先用手指轻轻扣对方的手心,做假动作也可以,然后冷不防快速翻手拍打对方的手背。
  玩时,一方跃跃欲试,伺机动手;一方紧张防备,小心谨慎;一张一弛,紧张有趣。
七十一、跳皮筋
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有好几米长,把两头结住,成环状,玩的时候,将皮筋牵直固定形成一尺多宽的平行线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  第一:可四人至六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拉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  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
  (第1节)是脚踝。先两腿跳进皮筋中间,双腿跳起叉开,把两条橡皮条夹在腿下,再跳起来跳到两根橡皮条的一侧,然后跳着双脚尖挑住一根橡皮条,在脚面上把橡皮条带到另一条橡皮后,再跳起来把橡皮条松开弹回原处。
  (第2节)是膝盖。
  (第3节)是腰。
  第2、3节的跳法和第1节一样,只是随着高度的增高,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
  第二:可四人至六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先由两个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拉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边跳边唱儿歌。儿歌是这样唱的:“风雷行,哗啦啦,我和姐姐采棉花,姐姐采了二斤半,我采了一朵大红花。”
  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10余种腿部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七十二、耳机
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其实类似于有线收音机,通常是这样的,用细细的漆包线、罐头瓶盖、磁铁做成耳机,再用一根细钢线接到有线广播线上,另一根线接到地下(叫地线)收听广播。流行于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末。其实是深受当时电影的影响,影片中我侦察兵经常把电话挂到敌人的线路上,窃听机密,受此启发,小朋友就自己动手做耳机玩。
  玩这种游戏,有时会影响学习,学校那时安有有线广播,调皮的孩子悄悄把线接上去,在上课时偷偷听广播,被老师发现后,免不了会受到批评。
七十三、顶篮球
 &
&这里说的“顶篮球”游戏,不是常见的用手指头顶着玩,而是把篮球放在地下,用脑袋顶着往前一滚,篮球的另类玩法,也是打球前或打球后的一种消遣娱乐,属于多人游戏。
  玩这个游戏时,每个人站在球场三分球线左、中、右三个点上,轮流往篮球框内投球,三个点都投完后,进球最少的那个人,要把篮球放在三分球线上,俯下身子用双手撑地,用脑袋把篮球顶到对面的篮球架下。大家在一边起哄笑闹,有时对顶球者来个按脑袋、按腰部的动作,既是惩罚又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活动。
七十四、爬树比赛
  这是个男孩子们玩的游戏,选一株高大的大树比赛谁爬的快,爬的高。比赛爬树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玩具,男孩子们便变着法子玩;二是男孩子的好胜、调皮、冒险使然。但这种游戏带有危险性,不宜提倡。
  不过,据报道:厦门大学将开设“爬树课”,说在“爬树课”上可以学到如何安全爬树,并在上面自由地移动,甚至会达到在树木之间灵活地穿梭。
  从这个现象来看,以前的爬树游戏,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可以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勇敢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现在的孩子们缺少了与大自然接触并体验的机会。
七十五、骑马打仗
  四人或多人对抗性游戏,一般在平坦松软的土地或草坪上玩。
  1、十几个小伙伴分为两组。然后各队人员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是身材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2、两队人马在场上厮杀对抗,把对方的人从“马”上拉下来,或者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倒,对方即输,就得退出游戏。3、骑“马”者只能用手与对方搏斗,推、拉、拽均可。4、“马”在打仗时,只能用腿采用绊的方法,也可以用身体冲撞对方,不能用手。5、双方打仗时,可以躲、闪、逃、跑,但“马儿”不能超出指定的范围;骑马者脚也不能着地,着地即“罢了”。6、在打仗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战术:(1)集中优势兵力,几骑人马合力进攻对方的某一组合;(2)几组人马正面与对方交锋,另派一组想办法迂回到对方的后面去偷袭;(3)暂时打不过的,由同伴掩护,避到边缘地带喘息一下再投入战场。7、人马先全部牺牲的一方为输家。
  这个游戏简单易行,又不需要什么道具,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机智、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锻炼体魄,清楚头脑,并能够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品质。
  骑马打仗这个游戏和古交历史上游牧文化、设立专门驯养战马的皇家马苑大有渊源,起先是骑着马进行比赛,随着农耕文化占了主导以后,马匹在本地越来越少,但原先骑马竞赛的情形很受人们喜爱,慢慢地,游戏就演变成这个样子了。
七十六、打沙包
  沙包:一个正方体布包,有六个面,为立体状。内装玉米粒,高粱粒,麦粒,豆粒或细沙粒,一般为自制,边长约5cm至10cm之间。自制注意,缝口的时候在最后处留一个小孔(是留出来放颗粒的),然后把整个翻过来(把填充物放进去后再缝上),这样在外面就看不到任何缝线了。
  玩法一:以四人为例,分两组,每组两个,两边各一个人(同一组),中间两个人(同一组),两边的人相距十米至十五米用力投沙包,目的是击中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要躲避投来的沙包或者将其接住。
  如果中间的人能躲过沙包,则两边的人捡起沙包后继续投掷。
  如果中间的人未能躲过沙包,被击中者淘汰出局,若两人都被打中同时淘汰出局,则站在两边的人赢此局。
  如果中间的人将沙包接住,未使沙包掉落到地上,则本组淘汰出局者可恢复,再胜则两边的人输此局,中间的人与站在两边的人对换场地,继续投掷。
  玩法二:
  至少四人。现分为两组,在两边投沙包的为一对,中间的为同组。两边的砸中间人,如果人没有躲过,中间人就换人,如若接住了,可以多一条“命”。(其他同上)
  几种特殊的投包。
  定包:投包的人如果在投包时说一声“定包”,那站在对面同时投的人就要去接住那个包。在接住时说一声“定”。这时在场上被打的人脚就不能动了,要任由投包者打。但一场只可使用三次。
  地雷:投包的人在投包之前说一声“地雷”,那么中间的人是不能接这个包的。只要接住了就得下场。一场只能用两次。(经常用它来诈唬人)
  练习之前身体要下实上虚,下实要腰腿合一,上虚是肌肉不要紧张,紧张就发不出全力,这是总体的姿势,只要姿势站对了就没有多大问题,打沙包时要掌握接触沙包那一刻瞬间发力,即出即收,不能抬手肌肉就紧就使力,这样力量就不集中了,发力的要点就是“冷、透、脆”,意在敌后,这是实战的要点。
七十七、拔浪鼓
 &
&拔浪鼓是我国传统古老的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形状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即甩动着击在鼓面发出声音。材质竹或木,鼓面有羊皮、牛皮或纸等。早期是一种乐器,称为“鼗”,后来成为一种商业用具和儿童玩具。
 &
&旧时,物质缺乏,大人们模仿真正的拔浪鼓,用牛、羊的肩颊骨做拔浪鼓给小孩子们玩。肩颊骨呈扇形,做的时候,在扇形上面左右两个角各穿一个孔,两个孔中拴上细线,细线头上吊上小珠子。玩时,摇动手柄,小珠甩动敲打骨面,即发出“啪啪”的响声。骨头可以染成红红绿绿的颜色,不染也行。
七十八、推响车车
  玩推响车车,属于有创意的一种游戏,历史不会太长,为近现代的产物,但是,现代工业产品发展很快,高科技的玩具车层出不穷,取代了手工做的玩具车。
  响车车的做法和前边推风车一样,只是只穿一个木滚,再做一个长方形铁架子,铁架子中间左右拴两根橡皮筋,在一根橡皮筋上绑上一小节木棍。然后在铁架子上固定一个小盒子,铁架子头上按一个动物的头像,比如公鸡、小狗等。
  玩的时候,先把橡皮筋上的小木棍绕上十几圈,然后推动木滚,木滚带动小棍转圈,敲打在小盒子上,发出“哒哒”、“啪啪”的响声。
七十九、拉石滚
  这个游戏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和地域色彩。
  取直径10厘米左右,长十几到二十几厘米的圆柱形“石滚”,在左右两个平面中间各凿一个小坑,把一截铁丝弯曲成U形,铁丝两头各卡在“石滚”的小坑内,在铁丝上拴上线,拉着玩。
  这里说的“石滚”,是地质勘探队钻机从地下地层钻取出来的岩芯。这个游戏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国家准备上马建设古交工矿区,发掘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是前期工作,钻探机钻取出来不用的岩芯(小朋友们称为“石滚”),就成了小朋友的玩具。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基本没人玩了。
八十、响铁炮
  古交地区放铁炮,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事了,一般是过年、过节或娶媳妇才放。
  为啥叫放铁炮呢?铁炮是由一支长约十公分、外径约五公分、内径约二点五公分的熟铁管制成,一头稍细,底部略粗,在底部留有一个香头粗细的小孔。在管内塞进火药,从底下小孔穿入引火线,过春节或重大节日时燃放,声音很大。有时也用一个铁叉架子固定住,在手中燃放。
  响铁炮在北方不太流行,但也有一定的范围,起源很可能与古代古人祭祀、打仗有关系。
八十一、掀碌碡
  碌碡,是农村打谷场上用来压谷子、高粱、豆子的圆形石滚,周围凿有凹槽,也有不凿的,重约100公斤左右。
〖TP碌碡.TIF,4(15,23)〗
  这个游戏属角力性的,一般是在青壮年之间进行,参加人数不限。大家聚集在打谷场上,掀碌碡翻跟斗,比赛看谁力气大,谁掀的多,谁获取胜利。带着打赌、争强好胜的意思。
  掀碌碡游戏,具体的起源说不清楚,大概是一时兴起或与古代某种竞技竞赛有关联吧。
八十二、骑大马
  骑大马游戏和本地区古时设置王室、皇家马宛牧马有其内在的联系,也许是当时骑马比赛的一种演变演化。骑大马属于多人游戏,最少四个人,分成两组进行对抗比赛,方法是两人一个组合,一人当“马”一人来骑。骑者骑在另一个人即“马”脖子上,两腿从前放下来,别在“马”的背上。
  规则:两骑人马比赛从出发地出发能驮多远、来回驮几趟,凡驮不到地点或来回驮不到终点的一方为输。输的一方要受罚:做鬼脸、学牛、狗、鸡叫等,反正得把大家逗得开心大笑为止,否则通不过。
  比赛一般为6人或12人进行,如果是6人,就分3人一组;是12人,就6人一组。
  参加者一般都想骑“马”,不愿驮人,就采用猜拳的方式来决定,输者当“马”。
八十三、风能车车
  风能车车即风车,是古交地区的方言,仔细品味品味,和现代的语言差不多。
  取高粱杆一根,一米左右长度。再取十几厘米长、一二厘米宽的一截木条,两头各糊一张长方形纸片,左右对称像两片风扇叶;木条中间穿一小孔,稍粗点,用一根一头带小叉的木棍,把木条固定在高粱杆上,不可固定死,以能转动为标准。玩的时候,手持风车跑步向前,前边的风扇就会“哗哗”地转动。为了增加风车的好看的程度,风扇叶片可用各种彩色的纸片来做。
八十四、木瓜玩具
 &
&古交地区生有野生木瓜灌木,木瓜树属蔷薇科,叶片橢圆形,花瓣粉白色,果实接近梨形。古交本土有句谚语:“木瓜开花种小豆,小豆开花打木瓜”。秋季,木瓜打下来后,木瓜壳又硬又光滑,小伙伴们便用木瓜壳做成各种玩具:有有面具、小水桶、小碗等等。
八十五、抢窟联联
  “窟联联”古交土话,意即“圆圈”。
  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商量玩这个游戏。先在地面画若干个相连的“窟联联”(圆圈),每一个“窟联联”能够正好站一个人为好,“窟联联”数比总人数少一个,如10个人画9个。大家站在离“窟联联”十几米远的地方,然后一齐跑过去抢占窟联联,即每人抢占一个“窟联联”,没有抢占到“窟联联”的小伙伴要受罚,要给大家做鬼脸、学鸡、狗叫等,总之得把大家逗得开心大笑为止。
八十六、折纸
  用纸片折成各种玩具:(1)“宝”。(2)飞机。(3)纸船。(4)照像机。(5)甩纸炮。(6)东南西北等。
  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东南西北”的做法和玩法:通常是这样,用一张正方形白纸,纵横各对折一次,在纸中间形成中心点,将纸的四个角向中心点折回来,再将折回来的四角从背面向中心点折回去,接下来把最初的四个角翘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一头尖一头大的漏斗,在外面四个角分别写上东、南、西、北四个字,东、南、西、北里面写着各种逗趣捉弄幽默的话语,如:警察、县官、小偷、狗腿子等等,即做成“东南西北”。玩时,一般有五六个小孩们,一人用两手的食指拇指举起“东南西北”来,其他人报出所要的方位来,拿者问:要折几下?答者说要n下,拿者就折n下,折完后,里面相对应出来什么话语,答者就是什么,如出来“县官”,则就是“县官”,就可以发号施令;如要出来是“小偷”,就是“小偷”,要受大家的惩罚。流行的历史并不太远,估计为现代的产物。
八十七、打玻璃珠
  又称“弹球儿”、“打弹弹”,两人或多人对抗游戏。玩法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堵措施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